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第三十一卷目录

 三韩部汇考
  后汉〈世祖建武一则 灵帝中平一则 献帝建安一则〉
  魏〈明帝景初一则 少帝景元一则〉
  晋〈武帝太康五则 太熙一则〉
 三韩部杂录
 鲜卑部汇考
  后汉〈世祖建武三则 明帝永平一则 和帝永元二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永初二则 元初四则 永宁一则 建光一则 延光三则 顺帝永建五则 阳嘉二则 冲帝永嘉一则 桓帝永寿一则 延熹四则 灵帝建宁二则 熹平六则 光和四则 中平二则 献帝建安一则 延康一则〉
  魏〈文帝黄初四则 明帝太和二则 青龙二则 少帝正始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咸宁三则 太康四则 惠帝太安一则 元帝太兴二则 康帝建元一则 穆帝永和一则〉
 鲜卑部艺文
  谏伐鲜卑议        汉蔡邕
  与太尉陶侃书      晋慕容廆
  报慕容廆书         陶侃

边裔典第三十一卷

三韩部汇考

后汉

世祖建武二十年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请乐浪内附。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按《东夷列传》:韩有三种:
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馀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在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罽,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嚾呼为健。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城栅屋室。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秪,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行者让路。国出铁,濊、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贸易,皆以铁为货。俗喜歌舞饮酒鼓瑟。儿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言语风俗有异。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净。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馀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人苏马諟等,诣乐浪,贡献。光武封苏马諟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按《朝鲜史略》:三韩马韩,今全罗地,箕准避卫满,浮海居韩地金马郡。今益山郡,号韩王。其民土著,知蚕桑,作绵布,性勇悍,居处作土屋,其户向上。统国五十四。后百济王温祚并之,自箕子至亡一千馀年。
辰韩,今庆州,秦亡人避入韩,韩割东界以与之。常用马韩人作主,地宜五谷,俗饶蚕桑,善作缣布乘驾牛马,男女有别,行者让路,统国十二。
弁韩〈弁一作卞〉今平壤立国于韩地,不知其始祖年代,属于辰韩,亦统十二国。
权近曰:《后汉书》以为卞韩在南,辰韩在东,马韩在西。其谓卞韩在南者,盖自汉界辽东之地而云耳。非谓卞韩在辰、马二韩之南也。崔致远因谓马韩,丽也。卞韩,百济也。误矣。
灵帝中平 年,百姓苦乱,多亡入韩。
《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灵帝末,韩、濊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
献帝建安 年,公孙康兴兵伐韩。
《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魏志·东夷传》: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者,古之辰国也。马韩在西。其民土著,种植,知蚕桑,作绵布。各有长帅,大者自名为臣智,其次为邑借,散在山海间,无城郭。有爰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优休牟涿国、臣濆沽国、伯济国、速卢不斯国、日华国、古诞者国、古离国、怒蓝国、月支国、咨离牟卢国、素谓乾国、古爰国、莫卢国、卑离国、占离卑国、臣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弥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国、臼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支半国、狗素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云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云国、不斯濆邪国、爰池国、乾马国、楚离国,凡五十馀国。大国万馀家,小国数千家,总十馀万户。辰王治月支国。臣智或加优呼臣云遣支报安邪踧支濆臣离儿不例拘邪秦支廉之号。其官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郎将、都尉、伯长。侯淮既僭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桓、灵之末,韩濊彊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

明帝景初 年,遣使定二郡,赐诸韩邑君印绶。
《魏志·明帝本纪》不载。按《东夷传》: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无跪拜之礼。居处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之别。其葬有棺无椁,不知乘牛马,牛马尽于送死。以璎珠为财宝,或以缀衣为饰,或以县颈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其人性强勇,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插之,通日嚾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有似铎舞。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信鬼神,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县铃鼓,事鬼神。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好作贼。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其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无他珍宝。禽兽草木略与中国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细尾鸡,其尾皆长五尺馀。其男子时时有文身。
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弁辰亦十二国,又有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其次。有俭侧次、有樊濊次、有杀奚次、有邑借、有已秪国、不斯国、弁辰弥离弥冻国、弁辰接涂国、勤耆国、难弥离弥冻国、弁辰古资弥冻国、弁辰古淳是国、冉奚国、弁辰半路国、弁乐奴国、军弥国、弁军弥国、弁辰弥乌邪马国、如湛国、弁辰甘路国、尸路国、州鲜国、马延国、弁辰狗邪国、弁辰走漕马国、弁辰安邪国、马延国、弁辰渎卢国、斯卢国、优由国、弁辰韩合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总四五万户。其十二国属辰王,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不得自立为王。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礼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儿生便以石压其头,欲其扁。今辰韩人皆扁头,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其渎卢国与倭接界。十二国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洁清,长发。亦作广幅细布。法俗特严峻。
少帝景元二年秋七月,乐浪外夷韩、濊貊各率其属来朝贡。
《魏志·陈留王本纪》云云。

武帝太康元年,马韩、辰韩俱遣使入贡。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韩种有三: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在带方南,东西以海为限。马韩居山海之间,无城郭,凡有小国五十六所,大者万户,小者数千家,各有渠帅。俗少纲纪,无跪拜之礼。居处作土室,形如冢,其户向上,举家共在其中,无长幼男女之别。不知乘牛马,畜者但以送葬。俗不重金银锦罽,而贵璎珠,用以缀衣或饰发垂耳。其男子科头露紒,衣布袍,履草蹻,性勇悍。国中有所调役,及起筑城隍,年少勇健者皆凿其背皮,贯以大绳,以杖摇绳,终日嚾呼力作,不以为痛。善用弓楯矛橹,虽有斗争攻战,而贵相屈服。俗信鬼神,常以五月耕种毕,群聚歌舞以祭神;至十月农事毕,亦如之。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谓为天君。又置别邑,名曰苏涂,立大木,悬铃鼓。其苏涂之义,有似西域浮屠也,而所行善恶有异。武帝太康元年,其主遣使入贡方物。辰韩在马韩之东,自言秦之亡人避役入韩,韩割东界以居之,立城栅,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为秦韩。初有六国,后稍分为十二,又有弁辰,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主,虽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也。地宜五谷,俗饶蚕桑,善作缣布,服牛乘马。其风俗有类马韩,兵器亦与之同。初生子,便以石压其头使扁。喜舞,善弹瑟,瑟形似筑。武帝太康元年,其王遣使献方物。
太康二年,马韩、辰韩复来朝贡。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二年,其主遣使入贡方物。
太康七年,马韩等十一国,遣使朝献。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按《东夷列传》同。
太康八年,马韩遣使朝献。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云云。
太康十年,马韩遣使朝献。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云云。
太熙元年,马韩来献。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东夷列传》:太熙元年,诣东夷校尉何龛上献。〈按《晋书》,武帝年号,先泰始,次咸宁,次太康,次太熙;按《东夷传》,太
熙之后,又有咸宁,三年复来,明年又请内附。二语按杜氏《通典》又有晋武帝咸宁中,马韩王来朝。自是无闻三韩,盖为百济、新罗所吞并之说,则来朝之年,先后舛讹不一。今未载咸宁,但合《本纪》《列传》订之如此。

〉三韩部杂录

《日知录》:今人谓辽东为三韩者。考之《书序》:成王既伐。《东夷传》:海东诸夷,句丽、扶馀、馯貊之属。《正义》《汉书》有高句丽、扶馀,韩无此馯,馯即韩也,音同而字异耳。后汉光武纪建武二十年,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内附。《东夷传》: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晋梁二书作弁韩。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有十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馀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尽王三韩之地。《汉书·朝鲜传》: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弗通。师古曰:辰谓辰韩之国。《史记》误作真番旁众国。《三国·魏志》:齐王正始七年,幽州刺史毋丘俭破高句丽、濊貊。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降。陈留王景元二年,乐浪外裔韩、濊貊各率其属来朝贡。《晋书·张华传》:东裔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馀里,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杜氏《通典》:三韩之地在海岛之上,朝鲜之东南,此其封域与朝贡之本末也。刘熙《释名》:韩羊、韩兔、韩鸡,本法出韩国所为也。后魏阳固《演赜赋》:睹三韩之累累兮,见卉服之悠悠。此其风土也。《宋史·天文志》:狗国四星,在建星东南,主三韩、鲜卑、乌桓、猃狁、沃沮之属。此其占象也。《宋史·高丽传》言:崇宁后,始铸三韩通宝。而《辽史外纪》有高丽王子、三韩国公、勋三韩国公、颙三韩国公。俣其《地理志》有高州三韩县,辰韩为扶馀,弁韩为新罗。《北史》以辰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据此,乃俘三国之人,置县于内地而取三韩之名尔。正如汉时上郡有龟兹,县不可便以为西域之国。今人乃谓辽东为三韩,是以内地而目之,为外国也。原其故,本于天启初失辽阳,以后章奏之,文遂有谓辽人为三韩者,外之也。今辽人乃以之自称,夫亦自外也已。
《北史》:新罗者,其先本辰韩种也。地在高丽东南。辰韩亦曰秦韩。相传言秦世亡人避役来适,马韩割其东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韩。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辰韩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传,辰韩不得自立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恒为马韩所制。辰韩之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新罗则其一也。此又与前史不同。而《唐书·东裔传》:显庆五年平百济,分其地置五都督府,其一曰马韩。

鲜卑部汇考

后汉

世祖建武二十一年秋,鲜卑寇辽东,辽东太守祭彤大破之。
《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按《鲜卑传》: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宴毕,然后配。合又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者。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软,故天下以为名裘。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尝通中国焉。光武初,匈奴彊盛,率鲜卑与乌桓寇钞北边,杀略史人,无有宁岁。建武二十一年,鲜卑与匈奴入辽东,太守祭彤击破之。斩获殆尽,由是震怖。及南单于附汉,北虏孤弱。按《祭彤传》:匈奴、鲜卑及赤山乌桓连和彊盛,数入塞杀略吏人。朝廷以为忧,益增缘边兵,郡有数千人,又遣诸将分屯障塞。帝以彤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则励兵马,广斥堠。彤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馀骑寇辽东,彤率数千人迎击之,自被甲陷陈,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馀级,获马数千匹。自是后鲜卑震怖,畏彤不敢复窥塞。
建武二十五年,鲜卑始通译使,都护偏何自请击北匈奴。
《后汉书·世宗本纪》不载。按《鲜卑传》:二十五年,鲜卑始通译使,其后都护偏何等诣祭彤,求自效功,因令击北匈奴,左伊育訾部斩首二千馀级,其后偏何连岁出兵击北虏,还辄持首级诣辽东,受赏赐。按《祭彤传》:彤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二十五年,乃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其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彤慰纳赏赐,稍复亲附。其异种满目、高句丽之属,遂骆驿款塞,上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其后偏何邑落诸豪并归义,愿自效。彤曰:审欲立功,当归击匈奴,斩送头首乃信耳。偏何等皆仰天指心曰:必自效。即击匈奴左伊育訾部,斩首二千馀级,持头诣郡。其后岁岁相攻,辄送首级受赏赐。自是匈奴衰弱,边无寇警,鲜卑、乌桓并入朝贡。
建武三十年春正月,鲜卑大人内属,朝贺。
《后汉书·世祖本纪》云云。按《鲜卑传》: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等,率种人诣阙朝,贺慕义内属。帝封于仇贲为王满头为侯。
明帝永平元年,辽东太守祭彤使鲜卑击赤山乌桓,大破之,斩其渠帅。
《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时渔阳、赤山乌桓歆志贲等数寇上谷。永平元年,祭彤复赂偏何,击歆志贲,破斩之。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十万为常。明章二世保塞无事。按《祭彤传》:初,赤山乌桓数犯上谷,为边害,诏书设购赏,功责州郡,不能禁。彤乃率励偏何,遣往讨之。永平元年,偏何击破赤山,斩其魁帅,持首诣彤,塞外震詟。彤之威声,畅于北方,西自武威,东尽元菟及乐浪,胡夷皆来内附,野无风尘。乃悉罢缘边屯兵。
和帝永元九年秋八月,鲜卑寇肥如。
《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馀种留者,尚有十馀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九年,辽东鲜卑攻肥如,县太守祭参坐沮败,下狱死。
永元十三年冬十一月丙辰,鲜卑寇右北平,遂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
《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殇帝延平元年夏四月庚申,鲜卑寇渔阳,渔阳太守张显追击,战没。
《后汉书·殇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延平元年,鲜卑复寇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兵马掾严授谏曰:前道险阻,贼势难量,宜且结营。先令轻骑侦视之。显意甚锐,怒欲斩之,因复进兵遇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鎗,手杀。数人而死,显中流矢,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阵。邓太后策书褒叹,赐显钱六十万,以家二人为郎,授福、咸各钱十万,除一子为郎。
安帝永初 年,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
《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鲜卑传》:永初中,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畔,与匈奴乌桓更相攻击。
永初三年九月,雁门乌桓及鲜卑叛,败五原郡兵于高渠谷。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元初二年秋八月,辽东鲜卑围无虑县。九月,又攻扶犁营,杀县令。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二年秋,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攻扶犁营,杀长吏。
元初四年夏四月,鲜卑寇辽西,辽西郡兵与乌桓击破之。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四年,辽西鲜卑连休等遂烧塞门,寇百姓,乌桓大人于秩居等与连休有宿怨,共郡兵奔击,大破之。斩首千三百级,悉获其生口牛马财物。
元初五年秋八月,鲜卑寇代郡,杀长吏。冬十月,鲜卑寇上谷。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五年秋,代郡鲜卑万馀骑遂穿塞入寇,分攻城邑,烧宫寺,杀长吏而去。乃发缘边甲卒,𥟖阳营兵屯上谷以备之。冬,鲜卑入上谷,攻居庸关,复发缘边诸郡,黎阳营,兵积射士步骑二万,人屯列冲要。
元初六年秋七月,鲜卑寇马城,度辽将军邓遵率南单于击破之。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六年秋,鲜卑入马城塞,杀长吏。度辽将军邓遵,发积射士三千人,及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获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又发积射士三千人,马三千匹,诣度辽营屯守。
永宁元年冬十二月,辽西鲜卑降。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永宁元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诣邓遵降。奉贡献,诏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众侯,赐䌽缯各有差。
建光元年夏四月,秽貊复与鲜卑寇辽东,辽东太守蔡讽追击,战殁。秋八月,鲜卑寇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击之,战殁。鲜卑围乌桓校尉于马城,度辽将
军耿夔救之。冬十一月,鲜卑寇元菟。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建光元年秋,其至鞬复畔,寇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击之,兵败。散功曹杨穆以身捍严,与俱战没。鲜卑于是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分为两道救之。常夜得潜出,与夔等并力并进攻,贼围解之。
延光元年冬十月,鲜卑寇雁门、定襄。十一月,寇太原。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鲜卑既累杀
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延光元年冬,复寇雁门。定襄,遂攻太原,掠杀百姓。
延光二年冬十一月,鲜卑败南匈奴于曼柏。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延光二年冬,其至鞬自将万馀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馀人。
延光三年夏六月,鲜卑寇元菟。秋七月,寇高柳。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按《鲜卑列传》:延光三年秋,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
顺帝永建元年秋八月,鲜卑寇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战殁。冬十月,鲜卑犯边。庚寅,遣黎阳营兵出屯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其令缘边郡增置部兵,列屯塞下。
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顺帝永建元年秋,鲜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永建二年春二月,鲜卑寇辽东、元菟。护乌桓校尉耿晔率南单于击鲜卑,破之。
《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鲜卑列传》:永建二年春,中郎将张国,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馀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资重二千馀种。时辽东鲜卑六千馀骑,亦寇辽东,元菟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羊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
永建三年秋九月,鲜卑寇渔阳。
永建四年冬十一月,鲜卑寇朔方。
按:以上俱《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永建六年秋九月,护乌桓校尉耿晔遣兵击鲜卑,破之。
《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六年秋,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冬,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乌桓豪人扶漱官,勇健每与鲜卑战辄陷敌,诏赐号率众君。
阳嘉元年秋九月,鲜卑寇辽东。
《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阳嘉元年冬,耿晔遣乌桓亲汉,都尉戎朱瘣,率众王侯咄归等,出塞,抄击鲜卑,大斩获而还。诏赐咄归等已下为率众王侯长,赐䌽缯各有差。鲜卑后寇辽东,属国于是晔乃移屯辽东,无虑城以拒之。
阳嘉二年春三月,使匈奴中郎将王稠,率左骨都侯等击鲜卑,破之。秋八月,鲜卑寇代郡。
《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鲜卑列传》:阳嘉二年春,匈奴中郎将赵稠,遣从事将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击鲜卑,破之。斩获甚众。诏赐夫沈金印、紫绶及缣䌽各有差。秋,鲜卑穿塞入马城,代郡太守击之,不能克。后其至鞬死,鲜卑抄盗差稀。〈按赵稠纪作王稠〉
冲帝永嘉元年春正月丁巳,质帝即皇帝位。夏六月,鲜卑寇代郡。
《后汉书·质帝本纪》云云。
桓帝永寿二年秋七月,鲜卑寇云中。
《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其父投鹿侯,初从匈奴军三年。其妻在家,生子。投鹿侯归,怪,欲杀之。妻言尝昼行,闻雷震,仰天视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产此子,必有奇异。且宜长视。投鹿侯不听,遂弃之。妻私语家,令收养焉。名檀石槐。年十四五,勇健有智略,异部大人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单骑追击之,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者。由是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馀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扶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馀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永寿二年秋,檀石槐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
延熹元年冬十二月,鲜卑寇边,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击破之。
《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延熹元年,鲜卑寇北边。冬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
延熹二年春二月,鲜卑寇雁门。六月,寇辽东。
《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延熹二年,复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
延熹六年夏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延熹九年夏六月,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七月,遣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击南匈奴、乌桓、鲜卑。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九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自右北平东至辽东,接扶馀濊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上谷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燉煌乌孙二十馀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按《张奂传》:九年春,奂自度辽将军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遂招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或五六千骑,或三四千骑,寇略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诱引东羌与共盟诅。于是上郡沈氐、安先零诸种共寇武威、张掖,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馀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灵帝建宁元年冬十二月,鲜卑及濊貊寇幽并二州。建宁二年冬十一月,鲜卑寇并州。
建宁四年冬,鲜卑寇并州。
熹平元年冬十二年,鲜卑寇并州。
熹平二年冬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按以上《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部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略不可胜数。
熹平三年冬十二月,鲜卑寇北地,北地太守夏育追击破之。鲜卑又寇并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熹平三年冬,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著屠各追击,破之。迁育为护乌桓校尉。
熹平四年夏五月,鲜卑寇幽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熹平五年,鲜卑寇幽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熹平六年夏四月,鲜卑寇三边。遣中郎将田晏等伐之,败绩。
《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六年夏四月,鲜卑寇三边。秋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晏等大败。十二月,鲜卑寇辽西。按《鲜卑传》:熹平六年夏,鲜卑寇三边。秋,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二十馀,发请徵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擒灭,朝廷未许,先是护羌校尉田晏坐事论刑,被原欲立功自效,乃请中常侍王甫求得为将。甫因此议遣兵与育并力讨贼。帝乃拜晏为破鲜卑中郎将,大臣多有不同,乃召百官议朝堂。议郎蔡邕议曰:书戒猾夏汤伐鬼方,周有猃狁蛮荆之师,汉有阗颜瀚海之事,征讨殊类所由尚矣。然而时有同异,势有可否,故谋有得失,事有成败,不可齐也。武帝情存远略志辟四方,南诛百越,北讨强胡,西伐大宛,东并朝鲜,因文景之蓄,藉天下之饶,数十年间官民俱匮乃兴盐铁。酒榷之利,设告缗重税之令,民不堪命,起为盗贼。关东纷扰,道路不通,绣衣直指之,使奋鈇钺而并出,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故主父偃曰: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夫以世宗神武将帅良猛,财富充实,所拓广远,犹有悔焉。况今人财并乏,事劣昔时乎。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昔段颎良将习兵善战有事。西羌犹十馀年,今育晏才策未必过颎,鲜卑种众不弱,于曩时而虚计二载,自许有成,若祸结兵连,岂得中休。当复徵发众人转运无已是为耗竭。诸夏并力,蛮夷夫边垂之患,手足之疥瘙。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方今郡县盗贼尚不能禁,况此丑虏而可伏乎。昔高祖忍平城之耻,吕后弃嫚书之诟,方之于今。何者为甚。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苟无蹙国内侮之,患则可矣。岂与虫蚁校寇计争往来哉。虽或破之,岂可殄尽而方令本朝为之,旰食乎。夫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众所谓危圣人不任朝议,有嫌明主,不行也。昔淮南王安谏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无战,言其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死以逆执事,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而犹为大汉羞之。而欲以齐民易丑虏,皇威辱外夷就如其言,犹已危矣,况乎得失不可量耶。昔珠崖郡反,孝元皇帝纳贾捐之,言而下诏,曰:珠崖背畔,今议者或曰可讨,或曰弃之,朕日夜维思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变,复忧万民。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宗庙之祭凶年,犹有不备,况避不嫌之辱哉。今关东大困无以相赡,又当动兵非但劳民而已,其罢珠崖郡,此元帝所以发德音也。夫恤民救急,虽成郡列县尚犹弃之,况障塞之外未尝为民居者乎。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遗业。犹在文章俱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规,臣曰可矣,帝不从,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将万骑三道出塞二千馀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众逆战,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将数千骑奔还,死者十七八。三将槛车徵下狱,赎为庶人。冬,鲜卑寇辽西。
光和元年冬十一月,鲜卑寇酒泉。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鲜卑本传》:光和元年,冬,又寇酒泉,缘边莫不被毒,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集。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馀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光和二年冬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光和三年冬闰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光和中,檀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
光和四年冬十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二年冬十一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三年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按《鲜卑传》: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后出攻北地,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连,即死。其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
献帝建安 年,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入贡。
《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魏志·鲜卑传》: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馀骑迎之。到桑乾、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更遣人呼轲比能。比能即将万馀骑到,当共盟誓。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又〉《鲜卑传》: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馀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
延康元年,鲜卑献马。
《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魏志·鲜卑传》: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

文帝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馀家,还居代郡。
《魏志·文帝本纪》不载。按《鲜卑传》云云。
黄初三年,鲜卑比能与中国交市。
《魏志·文帝本纪》不载。按《鲜卑传》:黄初三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馀骑,驱牛马七万馀口交市,遣魏人千馀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按《田豫传》:文帝初,北狄彊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桓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搆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馀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燃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馀里,僵尸蔽地。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按行,单将麾下百馀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慑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山贼高艾,众数千人,寇钞,为幽、冀害,豫诱使鲜卑素利部斩艾,传首京都。封豫长乐亭侯。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恒摧抑兼并,乖散彊猾。凡逋亡奸宄,为胡作计不利官者,豫皆搆刺搅离,使凶邪之谋不遂,聚居之类不安。事业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党,欲令雄领乌丸校尉,毁豫乱边,为国生事。遂转豫为汝南太守。
黄初五年,鲜卑步度根诣阙贡献。
《魏志·文帝本纪》不轼。按《鲜卑传》:文帝践祚,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馀落保太原、雁门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彊盛。〈又〉《鲜卑传》:黄初五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雠,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阵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钞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钞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彊盛,控弦十馀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馀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
黄初六年三月,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魏志·文帝本纪》云云。
明帝太和二年,鲜卑轲比能诣州贡献。
《魏志·明帝本纪》不载。按《鲜卑本传》: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围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抚以恩信。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按《牵招传》:太和二年,护乌丸校尉田豫出塞,为轲比能所围于故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马,欲赴救豫。并州以常宪禁招,招以为节将见围,不可拘于吏议,自表辄行。又并驰布羽檄,称陈形势,云当西北掩取虏家,然后东行,禽诛虏身。檄到,豫军踊跃。又遗一通于虏蹊要,虏即恐怖,种类离散。军到故平城,便皆溃走。比能复大合骑来,到故平州塞北。招潜行扑讨,大斩首级。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议者以为县远,未之信也。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时比能已还漠南,招与刺史毕轨议曰:胡虏迁徙无常。若劳师远追,则迟速不相及。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可使守新兴、雁门二牙门,出屯陉北,外以镇抚,内令兵田。储蓄资粮,秋冬马肥,州郡兵合,乘衅征讨,计必全克。未及施行,会病卒。
太和五年夏四月,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
《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青龙元年夏六月,鲜卑步度根、轲比能等叛,遣骁骑将军秦朗讨降之。
《魏志·明帝本纪》:青龙元年夏六月,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适使二部惊合为一,何所威镇乎。促敕轨,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以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比能遣子将千馀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没。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与比能合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诣并州降,朗引军还。按《鲜卑步度根传》:明帝即位,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钞并州,杀略吏民。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为比能所杀。〈又〉《鲜卑轲比能传》: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临阵害尚、弼。
青龙三年,勇士韩龙刺杀比能。
《魏志·明帝本纪》不载。按《鲜卑轲比能传》: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然其种众多于比能。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厥机死,又立其子沙末汗为亲汉王。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少帝正始五年九月,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
《魏志·齐王芳本纪》云云。

武帝泰始九年秋七月,鲜卑寇广宁,杀略五千人。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元年夏六月,鲜卑力微遣子来献。西域戊己校尉马循讨叛鲜卑,破之,斩其渠帅。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二年秋七月,鲜卑阿罗多等寇边,西域戊己校尉马循讨之,斩首四千馀级,获生九千馀人,于是来降。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三年春正月,使征北大将军卫瓘讨鲜卑,力微。是岁,鲜卑帅种人部落内附。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二年冬十月,鲜卑慕容廆寇昌黎。十一月,鲜卑寇辽西,平州刺史鲜于婴讨破之。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按《慕容廆载记》:慕容廆,昌黎棘城鲜卑人也。祖木延,左贤王。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涉归死,其弟耐篡位,将谋杀廆,廆亡潜以避祸。后国人杀耐,迎廆立之。初,涉归有憾于宇文鲜卑,廆将修先君之怨,表请讨之。武帝弗许。廆怒,入寇辽西,杀略甚众。帝遣幽州诸军讨廆,战于肥如,廆众大败。自后复掠昌黎,每岁不绝。
太康三年三月,安北将军严询,败鲜卑慕容廆于昌黎,杀伤数万人。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七年夏五月,鲜卑慕容廆寇辽东。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康十年五月,鲜卑慕容廆来降。
《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惠帝太安二年,封鲜卑段勿尘为辽西公。
《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元帝太兴二年十二月,鲜卑慕容廆袭辽东,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丽。
《晋书·元帝本纪》云云。按《晋书·慕容廆载记》:时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自以为南州士望,意存怀集,而流亡者莫有赴之。毖意廆拘留,乃阴结高句丽及宇文、段国等,谋灭廆以分其地。太兴二年,三国伐廆,廆曰:彼信崔毖虚说,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既无统一,莫相归伏,吾今破之必矣。然彼军初合,其锋甚锐,幸我速战。若逆击之,落其计矣。靖以待之,必怀疑贰,迭相猜防。一则疑吾与毖谲而覆之,二则自疑三国之中与吾有韩魏之谋者,待其人情沮惑,然后取之必矣。于是三国攻棘城,廆闭门不战,遣使送牛酒以犒宇文,大言于众曰:崔毖昨有使至。于是二国果疑宇文同于廆也,引兵而归。宇文悉独官曰:二国虽归,吾当独兼其国,何用人为。尽众逼城,连营三十里。廆简锐士配皝,推锋于前;翰领精骑为奇兵,从傍出,直冲其营;廆方阵而进。悉独官自恃其众,不设备,见廆军之至,方率兵距之。前锋始交,翰已入其营,纵火焚之,其众皆震扰,不知所为,遂大败,悉独官仅以身免,尽俘其众。于其营候获皇帝玉玺三纽,遣长史裴嶷送于建邺。崔毖惧廆之仇己也,使兄子焘伪贺廆。会三国使亦至请和,曰:非我本意也,崔平州教我耳。廆将焘示以攻围之处,临之以兵,曰:汝叔父教三国灭我,何以诈来贺我乎。焘惧,首服。廆乃遣焘归说毖曰: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以兵随之。毖与数十骑弃家室奔于高句丽,廆悉降其众,徙焘及高瞻等于棘城,待以宾礼。
太兴四年春二月,鲜卑末波奉送皇帝信玺。十二月,以慕容廆为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辽东郡公。
《晋书·元帝本纪》云云。按《慕容廆载记》:帝遣使者拜廆监平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平州刺史,增邑二千户。寻加使持节、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邑一万户,常侍、单于并如故;丹书铁券,承制海东,命备官司,置平州守宰。
康帝建元二年二月,慕容皝及鲜卑帅宇文归战于昌黎,归众大败,奔于漠北。
《晋书·康帝本纪》云云。
穆帝永和七年春正月辛丑,鲜卑段龛以青州来降。二月戊寅,以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
《晋书·穆帝本纪》云云。〈此后鲜卑统归于慕容氏,遂为前燕、后燕等国,详于载记。〉

鲜卑部艺文

《谏伐鲜卑议》汉·蔡邕

熹平六年夏,护乌桓校尉育上言鲜卑犯诸郡。自春三十馀发,请徵诸郡兵击之,一冬春足以扫灭。时故护羌校尉田晏以他论刑,被原,行贿王甫求为将诏书。遂用为破鲜卑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以下,与育、晏三道并出,大臣多以为不便,召百官议,中郎蔡邕议曰:

书戒猾夏汤伐鬼方,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猃狁,威蛮荆。汉有卫霍阗颜瀚海,窦宪燕然之事,征讨之作,所由尚矣。然而时有同异,势有可否。故谋有得失,事有成败,不可齐也。自汉兴以来,匈奴常为边害,而未闻鲜卑之事,昔谋臣竭精武夫戮力而所见,常异其设不战之计。守禦之因者皆社稷之臣,永久之策也。孝武皇帝因文景之畜用,度饶衍,南伐越,北伐胡,西征大宛,东并朝鲜。兵出数十年,帑藏空竭。官民俱匮,乃兴盐铁酤榷之利。设告缗重税之令,民不堪命。及盗贼群起,关东纷然,道路不通,绣衣直指之,使奋鈇钺而并出。然后仅得宁息,既而觉悟,乃封丞相为富民侯。故主父偃曰: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夫世宗神武,将卒良猛,财赋充实,所拓广远,而犹有悔,况无彼时地利人财之备而欲轻,动此其不可一也。鲜卑种众新盛,自匈奴北遁以来据其故地,称兵十万,弥地千里,意智益生,才力劲健,加以禁网漏泄,善金良铁出者莫察,汉人逋逃,为其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昔段颎良将习兵善战经营西羌,犹十馀年,今育晏欲以三年之期专胜必克育晏。策虑未能过颎。鲜卑种众又不弱于西羌也。乃欲张设近期诱戏,朝廷三年不成,必迫于害祸,结兵连,不得中休。转运粮饟不可胜,给天无丰岁,官见殚财民人流移,于四方不能还其骸骨,以此时兴议横发,一发不已必至再三,诸夏之内弱者伏尸,强者作寇,边邮之患手足之疥瘙也。中国之困,胸背之瘭疽也。其不可二也。育云自春以来三十馀发,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冠带之圻,吏调政密,犹不能绝。况此丑虏群类,抵冒心不受仁,胆不畏威而可使断无盗窃。昔者高祖乃忍平城之耻,吕后甘弃嫚书之诟。方之于今,何者为甚。是其不可三也。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其外则介之夷狄,其内则任之良吏。后嗣遵业慎奉所遗,苟无蹙国内侮之患,岂与虫蚁之虏较往来之数哉。乃欲越幕踰域,度塞出攻得地不可耕农,得民不可冠带,破之不可殄尽,而本朝必为之旰食,四海必为之焦枯,其不可四也。夫煎尽府帑之蓄,以恣轻事之人。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众所谓危圣人不任朝议有嫌,明主。不行,是其不可五也。按育一战所获不如所失。昔淮南王安谏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无战。言其莫敢校也。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执事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犹为大汉之羞。威化不行,则欲伐之,狐疑避难,则守为长宜通乎。时变且忧万人饥饿,与蛮夷之不讨何者为大。宗庙之祭,凶年不备,况避不逊之辱哉。今关东大困,无以相赡,又议动兵非但劳人,凶年随之,其罢敝有不可胜。言者此先帝所以发德音也。夫恤民救患,虽成郡列县尚犹弃之,况以障塞之外未尝为人居者乎。臣愚以为宜止征伐之计,令诸营甲士循行塞垣屯守,冲要以坚牢不动为务,若乃守边之术,李牧开其原严,尤申其要遗业,犹在文章具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规,臣曰可矣。臣邕愚戆议不足采,臣邕顿首顿首。

《与太尉陶侃书》晋·慕容廆

《晋书·慕容廆载记》:鲜卑慕容廆遣使与太尉陶侃笺曰:明公使君毂下:振德曜威,抚宁方夏,劳心文武,士马无恙,钦高仰止,注情弥久。王涂崄远,隔以燕越,每瞻江湄,延首遐外。天降艰难,祸害屡臻,旧制不守,奄为虏庭,使皇舆迁幸,假势吴楚。大晋启基,祚流万世,天命未改,元象著明,是以义烈之士深怀愤踊。猥以功薄,受国殊宠,上不能扫除群羯,下不能身赴国难,仍纵贼臣,屡逼京辇。王敦倡祸于前,苏峻肆毒于后,凶暴过于董卓,恶逆甚于傕汜,普天率土,谁不同忿。深怪文武之士,过荷朝荣,不能灭中原之寇,刷天下之耻。君侯植根江阳,发曜荆衡,杖叶公之权,有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伍员殆得极其暴,窃为丘明耻之。区区楚国子重之徒,犹耻君弱、群臣不及先大夫,厉己戒众,以服陈郑;越之种蠡尚能弼佐句践,取威潢池;况今吴土英贤比肩,而不辅翼圣主,陵江北伐。以义声之直,讨逆暴之羯,檄命旧都之士,招怀存本之人,岂不若因风振落,顿坂走轮哉。且孙氏之初,以长沙之众摧破董卓,志匡汉室。虽中遇寇害,雅志不遂,原其诚心,乃忽身命。及权据扬越,外仗周张,内凭顾陆,距魏赤壁,剋取襄阳。自兹以降,世主相袭,咸能侵逼徐豫,令魏朝旰食。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况今凶羯虐暴,中州人士逼迫势促,其颠沛之危,甚于累卵。假号之彊,众心所去,敌有衅矣,易可震荡。王郎、袁术虽自诈伪,皆基浅根微,祸不旋踵,此皆君侯之所闻见者矣。王司徒清虚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参亦崇此道,著画一之称也。庾公居元舅之尊,处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智之权。廆于寇难之际,受大晋累世之恩,自恨绝域,无益圣朝,徒系心万里,望风怀愤。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若戮力尽心,悉五州之众,据兖豫之郊,使向义之士倒戈释甲,则羯寇必灭,国耻必除。廆在一方,敢不竭命。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故远陈写,言不宣尽。廆使者遭风没海。其后廆更写前笺,并赍其东夷校尉封抽、行辽东相韩矫等三十馀人疏上侃回曰:自古有国有家,鲜不极盛而衰。自大晋龙兴,剋平岷会,神武之略,迈踪前史。惠皇之末,后党搆难,祸结京畿,衅成公族,遂使羯寇乘虚,倾覆诸夏,旧都沦灭,山陵毁掘,人神悲悼,幽明发愤。昔猃狁之彊,匈奴之盛,未有如今日羯寇之暴,跨蹑华裔,盗称尊号者也。天祚有晋,挺授英杰。车骑将军慕容廆自弱冠莅国,忠于王室,明允恭肃,志在立勋。属海内分崩,皇舆迁幸,元皇中兴,初倡大业,肃祖继统,荡平江外。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常假寤寐,欲忧国忘身。贡篚相寻,连舟载路,戎不税驾,动成义举。今羯寇滔天,怙其丑类,树基赵魏,跨略燕齐。廆虽率义众,诛讨大逆,然管仲相齐,犹曰宠不足以御下,况廆辅翼王室,有匡霸之功,而位卑爵轻,九命未加,非所以宠异藩翰,敦奖殊勋者也。方今诏命隔绝,王路崄远,贡使往来,动弥年载。今燕之旧壤,北周沙漠,东尽乐浪,西暨代山,南极冀方,而悉为虏庭,非复国家之域。将佐等以为宜远遵周室,近准汉初,进封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上以总统诸部,下以割损贼境。使冀州之人望风向化,廆得祗承诏命,率合诸国,奉辞夷逆,以成桓文之功,苟利社稷,专之可也。而廆固执谦光,守节弥高,每诏所加,让动积年,非将佐等所能敦逼。今区区所陈,不欲苟相崇重,而愚情至心,实为国计。

《报慕容廆书》陶侃

《晋书·慕容廆载记》:侃报抽等书,其略曰:车骑将军忧国忘身,贡篚载路,羯贼求和,执使送之,西讨段国,北伐塞外,远绥索头,荒服以献。惟北部未宾,屡遣征伐。又知东方官号,高下齐班,进无统摄之权,退无等差之降,欲进车骑为燕王,一二具之。夫功成进爵,古之成制也。车骑虽未能为官摧勒,然忠义竭诚。今腾笺上听,可不迟速当任天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