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周古柯” 相关资源

没找到。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第六十六卷目录

 迦尸部汇考
  晋〈安帝一则〉
 瞻波大部汇考
  晋〈安帝一则〉
 多摩梨帝部汇考
  晋〈安帝一则〉
 师子部汇考〈僧伽罗〉
  晋〈安帝一则〉
  宋〈太祖元嘉三则〉
  梁〈武帝大通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总章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元宗天宝三则 肃宗宝应一则〉
  明〈成祖永乐一则〉
 迦毗黎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一则 太宗泰始一则〉
 诃罗陁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一则〉
 阿罗单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八则〉
 阇婆婆达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一则〉
 苏摩黎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一则〉
 婆皇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三则 世祖孝建二则 大明二则 太宗泰始一则〉
 婆达部汇考
  宋〈太祖元嘉二则〉
 婆黎部汇考
  宋〈后废帝元徽一则〉
 滑国部汇考
  梁〈武帝天监一则 普通二则 大同二则〉
 周古柯部汇考
  梁〈武帝普通一则〉
 呵跋檀部汇考
  梁〈武帝普通一则〉
 胡蜜丹部汇考
  梁〈武帝普通一则〉

边裔典第六十六卷

迦尸部汇考

安帝   年,释法显入西域至迦尸国。
《晋书》不载。按释法显《佛国记》: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舍,名旷野,佛所住处,今现有僧。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国波罗捺城,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己,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鳞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鳞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授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延,有国名拘睒弥。〈拘睒弥,即拘弥,见前汉。由拘弥而西达嚫,即大秦。不得前往,遂归至瞻波大国。〉

瞻波大部汇考

安帝   年,释法显入西域至瞻波大国。
《晋书》不载。按释法显《佛国记》:顺洹水东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国,佛精舍经行处,及四佛坐处,悉起塔,现有僧住。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

多摩梨帝部汇考

安帝   年,释法显入西域至多摩梨帝国。
《晋书》不载。按释法显《佛国记》:从瞻波大国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即是海口,其国有二十四僧,伽蓝尽有僧住,佛法亦兴法显住此二年,写经及画像于,是载商人大舶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

师子部汇考〈僧伽罗〉

安帝   年,释法显入西域至师子国。
《晋书》不载。按释法显《佛国记》:自多摩梨帝国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师子国。彼国人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国大在洲上,东西五十由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数,其间相去或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统属大洲。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护,若有采者,十分取三。其国本无人民,止有鬼神及龙居之诸国商人共市,易市易时鬼神不自现身但出宝物题其价直,商人则依价直直取物,因商人来往住,故诸国人闻其土乐悉亦复来于是,遂成大国。其国和适,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佛至其国欲化恶龙以神足力,一足蹑王城北,一足蹑山顶,两迹相去十五由延。于王城北迹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银庄校,众宝合成,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玉像高二丈许,通身七宝,炎光威相严显非言所载,右掌中有一无价宝珠,法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悽然泪下满目。其国前王遣使中国取贝,多树子于佛殿旁种之,高可二十丈,其树东南倾,王恐倒,故以八九围柱拄树,树当拄处心生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围许,柱虽中裂犹裹在其外,人亦不去,树下起精舍,中有坐像道俗敬仰无倦。城中又起佛齿精舍皆七,宝作王净修梵行,城内人信敬之情亦笃。其国立治已来无有饥荒丧乱,众僧库藏多有珍宝,无价。摩尼其王入僧库游观,见摩尼珠即生贪心,欲夺取之。三日乃悟即诣僧中,稽首悔前罪心,告白僧言,愿僧立制自今已后勿听。王入其库看比丘满四十腊然后得入。其城中多居士、长者、萨薄商人,屋宇严丽,巷陌平整,四衢道头皆作说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铺施高座,道俗四众皆集听法。其国人云都可五六万,僧悉有众食,王别于城内供五六千人众食,须者则持本钵往取,随器所容皆满而还。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十日,王庄校大象使一辩说人著王衣服,骑象上,击鼓唱言:菩萨从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命以国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头布施,投身饿虎不吝髓脑。如是种种苦行为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九年,说法教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众生,缘尽乃般泥洹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间眼减众生长悲,却后十日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饬巷陌,办众华香供养之。具如是唱已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已来种种变现。或作须大拿,或作睒变,或作象王,或作鹿马如是形像皆彩画庄校,状若生人,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十日乃还城内精舍。城内精舍至齐日则开门,户礼敬如法,无畏精舍东四十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一大德沙门名达摩瞿谛,其国人民皆共宗仰。住一石室中四十许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诃毗诃罗,有三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门戒行清洁,国人咸疑是罗汉临,终之时,王来省视,依法集僧而问比丘得道耶,其便以实答,言是罗汉既终,王即案经律以罗汉法葬之于精舍东四五里。积好大薪纵广可三丈馀,高亦尔近,上著栴檀沈水诸香木,四边作阶,上持净好白氎周匝蒙𧂐上,作大舆床似此间輲车但无龙鱼耳。当阇维时,王及国人四众咸集以华香供养,从舆至墓所,王自华香供养,供养讫舆著𧂐上,苏油遍灌,然后烧之,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以助阇维,阇维已即检取骨,即以起塔,法显至不及其生存,唯见葬时,王笃信佛法欲为众僧作新精舍。先设大会饭食僧供养,已乃选好上牛一双,金银宝物庄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顷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以铁券,自是已后代代相承,无敢废易,法显在此国闻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揵陀卫。竟若干百年复当至西月氏国;若干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干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干百年,当复来到汉地;住若干百年,当复至师子国;若干百年,当还中天竺,到中天已当上兜术天上。弥勒菩萨见而叹曰:释迦文佛钵至,即共诸天华香供养七日,七日已还,阎浮提海龙王持入龙宫,至弥勒将成道时,钵还分为四。复本频那山上,弥勒成道已,四天王当复应念佛,如先佛法贤劫千佛共用此钵,钵去已,佛法渐灭,佛法灭,后人寿转短乃至五岁、十岁之时。糯米、酥油皆悉化灭,人民极恶捉木,则变成刀杖共相伤割杀,其中有福者逃避入山。恶人相杀尽已还复来出,共相谓言昔人寿极长但为恶,甚作诸非法,故我等寿命遂尔短促,乃至十岁。我今共行诸善,起慈悲心,修行仁义如是,各行信义展转寿倍乃至八万岁。弥勒出世初转法轮时,先度释迦遗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斋法。供养三宝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缘者法显尔时,欲写此经。其人云此无经,本我止口诵耳。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无者得此梵本已,即载商人大船,上可有二百馀人,后系一小船海,行艰险以备大船毁坏,得好信风东下二日便值大风,船漏水入,商人欲趣小船,小船上人恐人来多即斫縆断。商人大怖,命在须臾,恐船水漏即取粗财货掷著水中,法显亦以军持及澡灌,并馀物弃掷海中,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地众僧,我远行求。法愿威神归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到一岛边,潮退之后见船漏处,即补塞之,于是复前,海中多有抄贼遇辄无全,大海瀰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逐风去亦无准。当夜闇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鼋鼍水性,怪异之属。商人荒,遽不知那向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处,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若值伏石则无活路。如是九十日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国五月日,复随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日粮,以四月十六日发法显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馀,日夜二鼓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海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崄。法显本檀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诸商人踌蹰不敢便下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馀日,粮食水浆欲尽,取海咸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尽,商人议言常行时正可五十日,便到广州尔,今已过其多日将无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日,长广郡界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经涉险难,忧惧积日忽得至此岸见藜藿菜,依然知是汉地。然不见人民及形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猎人即将归,令法显译语问之,法显先安慰之,徐问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言明当七月十五日欲取挑腊佛。又问:此是何国。答言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刘家闻已。商人欢喜,即乞其财物,遣人往。长广太守李嶷敬信佛法,问有沙门持经像乘船汎海而至,即将人众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商人于是还向扬州,刘法青州请法显一冬一夏,夏坐讫,法显远离,诸师久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向都就诸师出经律,法显发长安六年到中国,停六年还,三年达青州,凡所游历减三十国,沙河已西迄于天竺,众僧威仪法化之美,不可详说。窃唯诸师未得备闻,是以不顾微命,浮海而还,艰难具更,幸蒙三尊威灵,危而得济。故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者同其闻见。
宋太祖元嘉五年,师子国王奉表入贡。
《宋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师子传》:元嘉五年,国王刹利摩诃南奉表曰:谨白大宋明主,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伏承皇帝道德高远,覆载同于天地,明照齐乎日月,四海之外,无往不伏,方国诸王,莫不遣信奉献,以表归德之诚。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为正,不严而治,奉事三宝,道济天下,欣人为善,庆若在己,欲与天子共弘正法,以度难化。故托四道人遣二白衣送牙台像以为信誓,信还,愿垂音告。
元嘉七年,师子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元嘉十二年,师子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武帝大通元年三月,师子国遣使献方物。
《梁书·武帝本纪》云云。按《师子传》:师子国,天竺旁国也。其地和适,无冬夏之异。五谷随人所种,不须时节。其国旧无人民,止有鬼神及龙居之。诸国商贾来共市易,鬼神不见其形,但出珍宝,显其所堪价,商人依价取之。诸国人闻其土乐,因此竞至,或有停住者,遂成大国。晋义熙初,始遣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殆非人工。此像历晋、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谓为三绝。至齐东昏,遂毁玉像,前截臂,次取身,为嬖妾潘贵妃作钗钏。宋元嘉六年、十二年,其王刹利摩诃遣使入贡。大通元年,后王伽叶伽罗诃梨邪使奉表曰:谨白大梁明主: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伏承皇帝道德高远,覆载同于天地,明照齐乎日月,四海之表,无有不从,方国诸王,莫不奉献,以表慕义之诚。或泛海三年,陆行千日,畏威怀德,无远不至。我先王以来,唯以修德为本,不严而治。奉事正法道济天下,欣人为善,庆若己身,欲与大梁共弘三宝,以度难化。信还,伏听告敕。今奉薄献,愿垂纳受。

太宗贞观 年,僧元奘游西域至师子国。
《唐书》不载。按《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唐言执师子非印度之境〉周七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四十馀里,土地沃壤,气序温署,稼穑时播,花果具繁,人户殷盛,家产富饶。其形卑黑,其性犷烈,好学尚德崇善勤福。此国本宝渚也,多有珍宝栖,止鬼神,其后南印度有一国王,女娉邻国,吉日送归,路逢师子侍卫之徒,弃女逃难,女在舆中心甘丧命时,师子王负女而去,入深山处幽谷,捕鹿采果以时资给,既积岁月遂孕,男女形貌同人,性种畜也。男渐长大,力格猛兽,年方弱冠,人智斯发,请其母曰:我何谓乎。父则野兽,母乃是人,既非族类,如何配偶。母乃述昔事以告其子。子曰:人畜殊途宜速逃逝。母曰:我先已逃不能自济,其子于后逐师子父,登山逾岭察其游止可以逃难,伺父去已,遂担负母妹下趍人里。母曰:宜各慎密,勿说事源,人或知闻轻鄙我等,于是至父本国,国非家族,宗祀已灭,投寄邑人。人谓之曰:尔曹何国人也。曰:我本此国流离异域,子母相携来归故里。人皆哀悯,更共资给其,师子王还无所见,追恋男女,愤恚既发便出山谷往来村邑,咆哮震吼,暴害人物,残毒生类,邑人辄出遂取而杀,击鼓吹贝,负弩持矛,群从成旅,然后免害。其王惧仁化之不洽也。乃纵猎者期于擒获,王躬率四兵众以万计掩薄林薮,弥跨山谷。师子震吼,人畜辟易。既不擒获,寻复招募其有擒执师子除国患者,当酬重赏,式旌茂绩。其子闻王之令,乃谓母曰:饥寒已甚,宜可应募或有所得以相抚育。母曰:言不可,若是彼虽畜也,犹谓父焉,岂以艰辛而兴逆害。子曰:人畜异类,礼义安在,既以违阻此心何冀。乃袖小刃出应招募。是时千众万骑云屯雾合,师子踞坐林中,人莫敢近,子即其前,父遂驯伏,于是乎亲爱忘怒。乃剚刃于腹中,尚怀慈爱犹无忿毒,乃至刳腹含苦而死。王曰:斯何人哉,若此之异也。诱之以福利,震之以威祸,然后具陈始末,备述情事。王曰:逆哉父而尚害况非亲乎。畜种难驯,凶情易动,除民之害,其功大矣。断父之命,其心逆矣。重赏以酬其功,远放以诛其逆,则国典不亏,王言不二,于是装二大船,多储粮糗,毋留在国周给赏功,子女各从一舟随波飘荡,其男船泛海至此,宝渚见丰珍玉便于中止,其后商人采宝复至渚中,乃杀其商主,留其子女,如是繁息,子孙众多遂立君臣,以位上下,建都筑邑据有疆域,以其先祖擒执师子,因举元功而为国号。其女船者泛至波剌斯西,神鬼所魅,产育群女,故今西大女国是也。故师子国人形貌卑黑,方颐大颡,情性犷烈,安忍鸩毒,斯亦猛兽遗种,故其人多勇健,斯一说也。
佛法所记,则曰:昔在宝洲大铁城中,五百罗刹女之所居也。城楼之上竖二高幢,表吉凶之相,有吉事,吉幢动,有凶事,凶幢动。恒伺商人至宝洲者,便变为美女,持香花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铁城,乐宴欢会,已而置铁牢中,渐取食之。时赡部洲有大商主僧伽者,其子字僧伽罗,父既年老,代知家务,与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风波飘荡遇至宝洲。时罗刹女望吉幢动,便赍香花鼓奏音乐相携迎候,诱入铁城,商主于是对罗刹女王欢娱乐会,自馀商侣各相配合,弥历岁时,皆生一子,诸罗刹女情疏故人,欲幽之铁牢,更伺商侣时僧。伽罗夜感恶梦,知非吉祥,窃求归,路遇至铁牢,乃闻悲号之声,遂升高树问曰:谁相拘系而此。怨伤曰:尔不知耶,城中诸女并是罗刹,昔诱我曹入城娱乐,君既将至幽牢,我曹渐充所食今已大半,君等不久亦遭此祸。僧伽罗曰:当图何计可免危。难对曰:我闻海滨有一天马,至诚祈请必相济渡。僧伽罗闻,已窃告商侣,共望海滨,专精求救。是时,天马来,告人曰:尔辈各执我毛鬣,不回顾者,我济汝曹越海免难至赡部洲吉达乡国。诸商人奉指告专一无贰,执其毛鬣,天马乃腾骧云路,越济海岸。诸罗刹女忽觉夫逃,递相告语异其所去。各携稚子凌虚往来,知诸商人将出海滨,遂相召,命飞行远访,尝未踰时遇诸商侣,悲喜俱至,涕泪交流,各掩泣而言曰:我惟感遇幸会良人,室家有庆,恩爱已久,而今远弃妻子孤遗,悠悠此心,谁其能忍,幸愿留顾相与还城。商人之心未肯,回虑诸罗刹女策说无功,遂纵妖媚备行矫惑商侣爱恋情难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堕。罗刹诸女更相拜贺与彼商人携持而去。僧伽罗者智慧深固,心无滞累,得越大海,免斯危难。时罗刹女王空还铁城。诸女谓曰:汝无智略为夫所弃,既寡艺能,宜勿居此。时罗刹女王持所生子飞至僧伽罗前,纵极媚惑诱请令还,僧伽罗口诵神咒,手挥利剑,叱而告曰:汝是罗刹,我乃是人,人鬼异路,非其匹合,苦苦相逼,当断汝命。罗刹女知诱惑之不遂也,凌虚而去至僧伽罗家。谓其父僧伽曰:我是某国王女,僧伽罗娶我为妻,生一子。矣赍持宝货来还乡国,泛海遭风,舟楫漂没,唯我子母及僧伽罗仅而获济,山川道阻,冻馁艰辛,一言忤意,遂见弃遗詈言不逊骂为罗刹归,则家国辽远止,则孤遗羁旅,进退无依敢陈情事。僧伽曰:诚如所言。宜时即入室居。未久,僧伽罗至。父谓之曰:何重财宝而轻妻子。僧伽罗曰:此罗刹女也。则以先事具白父母而亲宗戚属咸事驱逐,时罗刹女遂以诉王,王欲罪僧伽罗,僧伽罗曰:罗刹之女情多妖惑。王以为不诚也,而情悦其淑美,谓僧伽罗曰:必弃此女,今留后宫。僧伽罗曰:恐为灾祸斯,既罗刹食唯血肉。王不听僧伽罗之言,遂纳为妻。其后夜分飞还宝渚,召馀五百罗刹鬼女,共至王宫,以毒咒术,残害宫中。凡诸人畜,食肉饮血,持其馀尸,还归宝渚。旦日,群臣朝集,王门闭而不开,候听久之,不闻人语,于是排其户,辟其门,相从趍进,遂至宫庭。阒其无人,唯有骸骨。群官僚佐,相顾失图,悲号恸哭,莫测祸源。僧伽罗具告始末。臣庶信然,祸自招矣。于是国辅老臣,群官宿将,历问明德,推据崇高,咸仰僧伽罗之福智也。乃相议曰:夫君人者,岂苟且哉。先资福智,次体明哲,非福智无以享宝位;非明哲何以理机务。僧伽罗者斯其人矣,梦察祸机,感应天马,忠以谏主,智足谋,身历运,在兹惟新成,咏众庶乐推尊立之为王。僧伽罗辞不获,免允执其中,恭揖群官遂即王位。于是沿革前弊,表式贤良,乃下令曰:吾先商侣在罗刹国死生莫测,善恶不分,今将救难,宜整兵甲,拯危恤患国之福也。收珍藏宝国之利也。于是治兵浮海而往。时铁城上凶幢遂动,诸罗刹女睹而惶怖,便纵妖媚出迎诱诳,王素知其诈,令诸兵士口诵神咒,身奋武威。诸罗刹女蹎坠退败,或逃隐海岛、或沉溺洪流。于是毁铁城,破铁牢,救得商人。多获珍宝,招募黎庶迁居宝洲,建都筑邑遂有国焉。因以王名而为国号僧伽罗者,则释迦如来本生之事也。
僧伽罗国先时唯宗淫祀佛去世,后第一百年,无忧王弟摩醯因陀罗舍离,欲爱志求圣,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足步虚空来游此国。弘宣正法流布遗教自兹已降,风俗淳信,伽蓝百所,僧徒二万馀人遵行大乘上座部法佛教,至后二百馀年,各擅专门分成二部。一曰摩诃毗诃罗住部斥大乘习小教,二曰阿跋邪祗釐住部学兼二乘弘演三藏,僧徒乃戒行贞洁,定慧凝明,仪范可师,济济如也。
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高数百尺,莹以珠珍,饰之奇宝,精舍上建表柱,置钵昙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晖照耀,昼夜远望,烂若明星,王以佛牙日三灌,洗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务极珍奇,式修供养。
佛牙精舍侧有小精舍,亦以众宝而为莹饰,中有金佛像,此国先王等身而铸肉髻则贵宝饰焉。其后有盗伺欲窃取而重门周槛卫守清切盗,乃凿通孔道入精舍而穴之,遂欲取,宝像渐高远其盗既不果,求退而叹曰: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起广大心发弘誓,愿上自身命,下至国城,悲悯四生,周给一切,今者如何。遗像吝宝,静言于此不明昔。行像乃俯首而授宝焉。是盗得已,寻持货卖人或见者。咸谓之曰:此宝乃先王金佛像顶髻宝也,尔从何获来此。鬻卖遂擒以白王,王问所从得。盗曰:佛自与我,我非盗也。王以为不诚,命使观验,像犹俯首。王睹圣灵信心淳固,不罪其人,重赎其宝。庄严像髻,重置顶焉。像因俯首以至于今。
王宫侧建大厨,日营万八千僧食。食时既至,僧徒持钵受馔既得食已各还其居。自佛教流被建斯供养子孙承统继业至今,十数年来国中政乱未有定,主乃废斯业。
国滨海隅地产珍宝,王亲祠祭神呈奇货,都人士子往来求采,称其福报所获不同,随得珠玑赋税有科。国东南隅有迦山,岩谷幽峻,神鬼游舍在,昔如来于此说迦经〈旧曰楞伽经讹也〉。国南浮海数千里,至那罗稽罗洲,洲人卑小长馀三尺,人身鸟喙,既无谷稼,唯食椰子。那罗稽罗洲西浮海数千里,孤岛东崖有石佛像,高百馀尺,东面坐,以月爱珠为肉髻,月将回照,水即悬流,滂霈崖岭,临注溪壑。时有商侣遭风飘浪,随波泛滥遂至孤岛。海咸不可以饮,渴乏者久之。是时月十五日也,像顶流水,众皆获济以为至诚所感,灵圣拯之。于即留停遂经数日,每月隐高岩,其水不流时,商主曰:未必为济我曹而流水也。尝闻月爱珠月光照即水流注耳。将非佛像顶上有此宝耶,遂登崖而视之,乃以月爱珠为像肉髻,当见其人说其始末。国西浮海数千里至大宝洲,无人居止,唯神栖宅,静夜遥望光烛山川,商人往之者多矣,咸无所得,自达罗毗茶国。北入林野中历孤城,过小邑,凶人结党作害,羁旅行二千馀里至恭建那补罗国。
高宗总章三年,师子国入贡。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师子,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馀里。有棱伽山,多奇宝,以宝置洲上,商舶偿直辄取去。后邻国人稍往居之。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总章三年,遣使者来朝。
按杜氏《通典》:杜环记:师子国亦曰新檀,又曰婆罗门,即南天竺也。国之北,人尽胡貌,秋夏炎旱。国之南,人尽獠面,四时霖雨。从此始有佛法寺舍,人皆儋耳,布裹腰。
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师子国遣使献方物。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元宗天宝元年,师子国遣使献方物。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西域传》:天宝初,王尸罗迷迦再遣使献大珠、钿金、宝璎、象齿、白氎。天宝五载,师子国遣使来朝献。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按《册府元龟》:天宝五载正月,师子国王尸逻迷伽,遣婆罗门僧灌顶三藏阿日伽跋折罗来朝,献钿金、宝璎珞及贝叶、梵写《大般若经》一部、细白氎四十张。天宝九载三月,师子国献象牙、真珠。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肃宗宝应元年六月,师子国遣使朝贡。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成祖永乐三年,遣太监郑和诣师子国迎佛牙其王不与,欲害使者,郑和攻破之,执其王迎佛牙浮海而归。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此下一段系原本,续载明时事〉古师子国。又曰无忧国,即南印度。地多奇宝,又名宝渚。昔释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罗,诸德兼备,国人推尊为王,故国亦以僧伽罗为号。以大神通力破大铁城,灭罗刹女,拯恤危难。于是建都筑邑化导,是方宣流正教、示寂留牙在于兹,土金刚坚固,历劫不坏。宝光遥烛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阳。丽昼凡有祷禳应答如响。国有凶荒,灾异精意恳,祈灵祥随至今,锡兰山即古僧伽罗国也。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饰以众宝,晖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礼不衰。今国王阿烈苦柰儿锁里人也,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亵慢佛牙。永乐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监郑和奉香华往诣彼国供养,郑和劝国王阿烈苦柰儿敬崇佛教,远离外道。王怒,即欲加害,郑和知其谋,遂去后复遣郑和往赐诸番,并赐锡兰山国王。王益慢不恭,欲图害使者。用兵五万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会其下预泄其机,郑和等觉亟回舟,路已阨绝,潜遣人出舟,师拒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间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舟。番兵乃与其国内番兵四面来攻,合围数重攻战六日,和等执其王凌晨开门,伐木取道且战且行凡二十馀里,抵暮始达舟。当就礼请佛牙至舟,灵异非常,光彩照曜如前所云。訇霆震惊,远见隐避,历涉巨海凡数十万里,风涛不惊,如履平地,狞龙恶鱼纷出乎。前恬不为害,舟中之人皆安稳快乐。永乐九年七月初九日至京师,皇帝命于皇城内庄严旃檀金刚宝座贮之,式修供养,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无量功德。

迦毗黎部汇考

太祖元嘉五年,天竺迦毗黎国遣使入贡。
《宋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国王月爱遣使奉表曰: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清净,犹如化城,宫殿庄严,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出游,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国富如海。国中众生,奉顺正法,文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施群生,无所遗惜。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沈溺,群寮百官,受乐无怨,诸天拥护,万神侍卫,天魔降伏,莫不归化。王身庄严,如日初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圣贤承业,如日月天,于彼真丹,最为殊胜。臣之所住,名迦毗河,东际于海,其城四边,悉紫绀石,首罗天护,令国安稳。国王相承,未尝断绝,国中人民,率皆修善,诸国来集,共遵道法,诸寺舍中,皆七宝形像,众妙俱具,如先王法。臣自修检,不犯道禁,臣名月爱,弃世王种。惟愿大王圣体和善,群臣百官,悉自安稳。今以此国群臣吏民,山川珍宝,一切归属,五体归诚大王足下。山海遐隔,无由朝觐,宗仰之至,遣使下承。使主父名天魔悉达,使主名尼陁达,此人由来良善忠信,是故今遣奉使表诚。大王若有所须,珍奇异物,悉当奉送,此之境土,便是王国,王之法令,治国善道,悉当承用。愿二国信使往来不绝,此反使还,愿赐一使,具宣圣命,备敕所宜。款至之诚,望不空反,所白如是,愿加哀悯。奉献金刚指镮、摩勒金环诸宝物、赤白鹦鹉各一头。
太宗泰始二年,天竺迦毗黎国遣使贡献。
《宋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夷蛮传》:太宗泰始二年,又遣使贡献,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弥并为建威将军。

诃罗陁部汇考

太祖元嘉七年,西南夷诃罗陁遣使入贡。按《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诃罗陁国,元嘉七年,遣使奉表曰: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
满国界。城郭庄严,清净无秽,四衢交通,广博平坦。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圣王出时,四兵具足,导从无数,以为守卫。都人士女,丽服光饰,市廛丰富,珍贿无量,王法清整,无相侵夺。学徒游集,三乘竞进,敷演正法,云布雨润。四海流通,万国交会,长江眇漫,清净深广,有生咸资,莫能销秽,阴阳调和,灾厉不行。谁有斯美,大宋扬都,圣王无伦,临覆上国。有大慈悲,子育万物,平等忍辱,怨亲无二,济乏周穷,无所藏积,靡不照达,如日之明,无不受乐,犹如净月。宰辅贤良,群臣贞洁,尽忠奉主,心无异想。伏惟皇帝,是我真主。臣是诃罗陁国王,名曰坚铠,今敬稽首圣王足下,惟愿大王知我此心久矣,非适今也。山海阻远,无缘自达,今故遣使,表此丹诚。所遣二人,一名毗纫,一名婆田,令到天子足下。坚铠微蔑,谁能知者,是故今遣二人,表此微心,此情既果,虽死犹生。仰惟大国,藩守旷远,我即边方藩守之一。上国臣民,普蒙慈泽,愿垂恩逮,等彼仆臣。臣国先时人众殷盛,不为诸国所见陵迫,今转衰弱,邻国竞侵。伏愿圣王,远垂覆护,并市易往反,不为禁闭。若见哀念,愿时遣还,令此诸国,不见轻侮,亦令大王名声普闻,扶危救弱,正是今日。今遣二人,是臣同心,有所宣启,诚实可信。愿敕广州时遣舶还,不令所在有所陵夺。愿自今以后,赐年年奉使。今奉微物,愿垂哀纳。

阿罗单部汇考

太祖元嘉七年,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阿罗单国,治阇婆洲。元嘉七年,遣使献金刚指镮、赤鹦鹉鸟、天竺国白叠古贝、叶波国古贝等物。
元嘉十年六月,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元嘉十年,阿罗单国王毗沙跋摩奉表曰: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稳,三达六通,为世间道,是名如来,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像,庄严国土,如须弥山,村邑聚落,次第罗匝,城郭馆宇,如忉利天宫,宫殿高广,楼阁庄严,四兵具足,能伏怨敌,国土丰乐,无诸患难。奉承先王,正法治化,人民良善,庆无不利,处雪山阴,雪水流注,百川洋溢,八味清净,周匝屈曲,顺趣大海,一切众生,咸得受用。于诸国土,殊胜第一,是名震旦,大宋扬都,承嗣常胜大王之业,德合天心,仁荫四海,圣智周备,化无不顺,虽人是天,护世降生,功德宝藏,大悲救世,为我尊主常胜天子。是故至诚五体敬礼。阿罗单国王毗沙跋摩稽首问讯。其后为子所篡夺。
元嘉十一年,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元嘉十二年,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元嘉十三年,阿罗单国又遣使入贡。
《宋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夷蛮传》:元嘉十三年,又上表曰:大吉天子足下:离淫怒痴,哀悯群生,相好具足,天龙神等,恭敬供养,世尊威德,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阙〉间自蒙,普照十方,其白如雪,亦如月光,清净如华,颜色照耀,威仪殊胜,诸天龙神之所恭敬,以正法宝,梵行众僧,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稳快乐。城阁高峻,如乾他山,众多勇士,守护此城,楼阁庄严,道巷平正,著种种衣,犹如天服,于一切国,为最殊胜吉。扬州城无忧天主,悯念群生,安乐民人,律仪清净,慈心深广,正法治化,共养三宝,名称远至,一切并闻。民人乐见,如月初生,譬如梵王,世界之主,一切人天,恭敬作礼。呵罗单跋摩以顶礼足,犹如现前,以体布地,如殿陛道,供养恭敬,如奉世尊,以顶著地,曲躬问讯。忝承先业,嘉庆无量,忽为恶子所见争夺,遂失本国。今唯一心归诚天子,以自存命。今遣毗纫问讯大家,意欲自往,归诚宣诉,复畏大海,风波不达。今命得存,亦由毗纫此人忠志,其恩难报。此是大家国,今为恶子所夺,而见驱摈,意颇忿惋,规欲雪复。伏愿大家,听毗纫买诸铠仗袍袄及马,愿为料理毗纫,使得时还。前遣阇邪仙婆罗诃,蒙大家厚赐,悉恶子夺去,启大家使知。今奉薄献,愿垂纳受。
元嘉十四年,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六年,诏赐阿罗单等三国册命。
《宋书·太祖本纪》不载。按《夷蛮传》:二十六年,太祖诏曰:阿罗单、媻皇、媻达三国,频越遐海,款化纳贡,远诚宜甄,可并加除授。乃遣使策命之曰:惟汝慕义款化,效诚荒遐,恩之所洽,殊远必甄,用敷典章,显兹策授。尔其钦奉凝命,永固厥职,可不慎欤。
元嘉二十九年,阿罗单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二十九年,又遣长史媻和沙弥献方物。

阇婆婆达部汇考

太祖元嘉十二年,阇婆婆达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阇婆婆达国,元嘉十二年,国王师黎婆达陀阿罗跋摩遣使奉表曰:宋国大主大吉天子足下:敬礼一切种智安稳,天人师降伏四魔,成等正觉,转尊法轮,度脱众生,教化已周,入干涅槃,舍利流布,起无量塔,众宝庄严,如须弥山,经法流布,如日照明,无量净僧,犹如列宿。国界广大,民人众多,宫殿城郭,如忉利天宫。名大宋扬州大国大吉天子,安处其中,绍继先圣,王有四海,阎浮提内,莫不来服。悉以兹水,普饮一切,我虽在远,亦沾灵润,是以虽隔巨海,常遥臣属,愿照至诚,垂哀纳受。若蒙听许,当年遣信,若有所须,惟命是献,伏愿信受,不生异想。今遣使主佛大陁婆、副使葛抵奉宣微诚,稽首敬礼大吉天子足下,陁婆所启,愿见信受,诸有所请,唯愿赐听。今奉微物,以表微心。

苏摩黎部汇考

太祖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天竺迦毗黎传》: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王那邻那罗跋摩,遣使献方物。

婆皇部汇考

太祖元嘉十九年,婆皇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元嘉二十六年,婆皇国贡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婆皇国,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媻罗跋摩,遣使献方物四十一种。太祖策命之为媻皇国王曰:惟尔仰政边城,率贡来庭,皇泽凯被,无幽不治。宜班典策,授兹嘉命。尔其祗顺礼度,式保厥终,可不慎欤。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婆皇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世祖孝建二年,婆皇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世祖本纪》云云。
孝建三年,媻皇遣使朝贡。
《宋书·世祖本纪》不载。按《夷蛮传》:孝建三年,又遣长史竺那媻智奉表献方物。以那媻智为振威将军。
大明三年正月,婆皇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世祖本纪》云云。
大明八年,婆皇国遣使贡献。
《宋书·世祖本纪》不载。按《前废帝本纪》云云。
太宗泰始二年,媻皇国遣使入贡,诏授其使皆为将军。
《宋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夷蛮传》:泰始二年,又遣使贡献。太宗以其长史竺须罗达、前长史振威将军竺那媻智并为龙骧将军。

婆达部汇考

太祖元嘉二十六年,婆达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按《夷蛮传》:婆达国,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不陵伽跋摩遣使献方物。太祖策命之为婆达国王曰:惟尔仰化怀诚,驰慕声教,皇风遐暨,荒服来款,是用加兹显策,式甄义顺。尔其祇顺宪典,永终休福,可不慎欤。
元嘉二十八年四月,婆达国遣使献方物。
《宋书·太祖本纪》云云。

婆黎部汇考

后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遣使贡献。
《宋书·后废帝本纪》不载。按《夷蛮传》云云。

滑国部汇考

武帝天监十五年,滑国始遣使献方物。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滑国本传》:滑国者,车师之别种也。汉永建元年,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自魏、晋以来,不通中国。至天监十五年,其王厌带夷栗陁始遣使献方物。
普通元年三月,滑国遣使献方物。
《梁书·武帝本纪》云云。按《滑国本传》:普通元年,又遣使献黄师子、白貂裘、波斯锦等物。
普通七年正月,滑国遣使献方物。
《梁书·武帝本纪》云云。按《滑国本传》:七年,又奉表贡献。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犹为小国,属芮芮。后稍彊大,征其旁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干阗、句盘等国,开地千馀里。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麨及羊肉为粮。其兽有师子、两脚骆驼,野驴有角。人皆善射,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被裘,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寸,以金银饰之。少女子,兄弟共妻。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其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旁国通,则使旁国胡为胡书,羊皮为纸。无职官。事天神、火神,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其跪一拜而止。葬以木为椁。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
大同元年三月,滑国遣使献方物。
大同七年三月,滑国遣使献方物。
按以上《梁书·武帝本纪》云云。

周古柯部汇考

武帝普通元年,周古柯国来献方物。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周古柯本传》:周古柯国,滑旁小国也。普通元年,使使随滑来献方物。

呵跋檀部汇考

武帝普通元年,呵跋檀国入贡。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呵跋檀本传》:呵跋檀国,亦滑旁小国也。凡滑旁之国,衣服容貌皆与滑同。普通元年,使使随滑使来献方物。

胡蜜丹部汇考

武帝普通元年,胡蜜丹国入贡。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呵跋檀传》:胡蜜丹国,亦滑旁小国也。普通元年,使使随滑使来献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