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庆远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十三卷目录

 庆远府部汇考一
  庆远府建置沿革考
  庆远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庆远府星野考
  庆远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十三卷

庆远府部汇考一

庆远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本府
古百粤地,天文翼轸分野,秦属象郡,汉为交趾日南二郡界,后沦于蛮唐,始置粤州,乾封中改曰宜州,治龙水县。天宝初,改龙水郡属岭南道。乾元初,复为宜州。五代时为楚马氏所有,后属南汉宋平岭南,仍为宜州,属广西路。宣和初,置庆远军节度使。咸淳初,改庆远府。元至元中改置庆远路明。洪武初,复为庆远府,领一州,四县,三土州。一土县,三长官司。皇清因之。
宜山县
本唐龙水县为宜州治宋。嘉祐间省洛曹县入焉。熙宁间又以古阳二县省入。宣和间改为宜山县,以旧治居宜山之阳,龙江旋绕,故曰宜阳。元明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七里。
天河县
在府城北九十里,古百粤地,秦汉迄唐,俱置隶宜州。宋初因之大,观初割隶融州。靖康初,复隶宜州。元仍旧。明初立为县,属庆远府旧县,治居东乡。至万历九年,因新附里地辽阔,控御维艰,迁县治于西乡,总辖通邑。皇清因之,编籍一十八里。
忻城县
《县志》:古百粤地,唐置芝州改忻城郡,后复为芝州。宋废州置忻城县,改隶宜州。元仍旧以土官莫保为八仙,屯千户。明洪武初,设流官知县,罢管兵,官籍其屯兵为民莫氏,遂徙居忻城界。宣正以后,猺獞屡乱,知县苏宽不事,事而獞老韦公泰等举莫保之,元孙敬诚为土官,苏宽为申监司,具奏,授敬诚世袭知县。时一邑二令权不相统,流官徒拥虚名耳。继宽者,益不能振猺彝为梗诸钱谷,甲兵尽入土官掌握,流官知县恒佩印僦居府城而土官长,子孙世有其地。敬诚死,孙鲁袭。弘治间,总督邓廷瓒与土官为市,奏革流官知县而土人韦涓为内监官,用事阴主,其议始,独任土官,以印授之,仍属庆远府。鲁死,子继清袭;继清死,子廷臣袭;廷臣死,子应朝袭;应朝死,子镇威袭;镇威死,子志明袭;志明死,子恩光袭;恩光故绝,胞弟辉顶袭,被叛目莫贵莫良护等谋杀辉,胞弟恩达顶袭;恩达死,子猛袭。皇清定鼎顺治九年,猛来归予世袭,后猛被族目杀死,子宗诏袭,宗诏以目疾不能管事。康熙二十四年详,长子元相替袭,按《府志》云:在府城南一百一十里,唐置芝州治忻城县。天宝初,改忻城郡属岭南道,后复为芝州,宋庆历间废芝州,以忻城县隶宜州,元仍旧,明隶庆远府。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河池州
在汉为交趾日南二郡界地,唐曰智州。宋怀德县,今州治西四围高冈即其故址,后改为河池县。明洪武间,改为序州,在今州治东一里后,倚屏风山。永乐初改为河池州。嘉隆间,知州钱以数罹火灾迁入今治所旧,编一十一里。万历初,割南丹土州之中下二里附本州,编一十三里,又割东兰那地土州各三里,是为三旺六里州,同隶焉本州,共编一十九里,领县二思恩荔波。皇清知府李学礼详明,不相统摄,按《通志》:在府城西二百一十五里,本唐羁縻智州地,宋置河池县,隶宜州,以富力县省入,大观初即县,置庭州改县曰怀德,寻广州复改为河池县,隶宜州,元因之。明洪武初,又省三旺州入焉,正德间,寻升为州。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思恩县
汉时为交趾日南界,唐高祖以李靖为行军总管讨平萧铣,靖踰岭至桂州,分道招慰九十六州,宣德化示礼义,南酋纳款,岭表率平,是地始
入版图,为唐县。贞观十二年,置隶环州,至宋复以环州思恩隶宜州,元因之,明改庆远府,编户一十九里。按《通志》:在州城西一百五十里,唐贞观间,置思恩县,隶环州。宋庆历中改隶宜州,大观初以带溪寨置溪州,割此县隶之,后州废,复以县隶宜州,元仍旧,明隶庆远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
荔波县
古百粤,溪峒也。汉属交南牂牁边鄙,宋开宝三年,以潘美为南汉行营都部署,帅师平,定为荔波州。元置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入思恩县,至正统间,改隶南丹州,割方村蒙石穷来三巡检司,至弘治年间,诸苗劫掠州县,由是命将征剿,削土为流,改州为县,则属河池而统隶庆远矣。迨万历丁未年,县令刘邦徵带兵入隶,清定各土司所占地,建城于喇轸村之山麓,编地一十六里,寻导苗蛮起徵赋会,亦祇纳鸡鸭米蛋而已。皇清因之编户十六里,按《通志》: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宋置荔波州以羁縻蛮人,元置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入思恩县,十七年复析置荔波县隶府。正统十二年,改隶南丹州,今改隶河池州,编户十六里。
东兰州
《州志》:古百粤地,唐为羁縻州,隶邕州都督府。宋有韦君朝者,其先居文兰峒为土彝,长依绥南砦家焉,传子晏闹。崇宁五年,内附因置兰州,以晏闹知州事俾世其官,元改为东兰州,韦氏世袭如故。明洪武十二年,土官韦富挠遣其家人韦钱,保诣阙上,故元所授印贡方物,钱保匿富挠名以为己物。因以钱保知兰州事设流官,吏目佐之,既而钱保徵敛暴急,民不堪命,借富挠作乱,广西都司讨平之,因言其故,于是执钱保除官代之以州,隶庆远府。永乐九年,韦万目袭;万目死,子质袭,传于济民。无嗣,以万目弟万喜之子爵袭。爵死,子玩袭;玩死,子兴宗袭;兴宗死,子祖鋐袭;弘治十三年,祖鋐集众五千,从思恩府岑浚攻掠田州,杀掠男女八百馀人,寇其帑金南丹州土官,莫继恒奏,祖鋐擅调人马强占地方及杀人支解等事上命两,广镇巡官勘之后,岸浚伏诛而祖鋐反获倖免,祖鋐以老疾乞休,子正保袭;调征广东九连,亡干军,子虎臣袭;虎臣死,子起云尚幼,以叔虎林借袭;虎林颇知文墨,由是官族兵目皆衣汉人服,嘉靖十九年,乃以起云袭;起云死,子应龙袭;应龙告疾,废长子,文煃立幼子文韬,弟应虬纠南郡邻兵攻之,万历十四年,文韬死,头目陈星陈蒙等欲立其幼子文略,图专擅乃囚应龙于武篆,杀家丁执官男,文煃藏匿州印,参议陈性学计,取应龙文煃,收其印,信星蒙等遂据寨叛,因调兵擒陈星等戮之,以文煃袭,先是河池州三旺六里为东兰所据,督臣刘尧诲,奏闻下兵部议,以地归河池而占据如故,至万历十六年,文煃感再造恩且摄威令,始将其地退还。皇清定鼎其子孙照予世袭。按《府志》云:在府城西南四百二十里,宋崇宁五年,置兰州至绍兴间,命土人韦姓者为知州,遂改为东兰州。明洪武十二年,省安省忠文二州入焉,编户一十二里。皇清因之。
南丹州
《州志》:宋开宝初,土官莫洪㬫内附。元丰三年,立为南丹州管辖诸峒蛮。大观元年,广西经略使王祖道欲急边功,杀土官莫公佞,改南丹为观州,公佞弟公晟结溪峒蛮图报复,焚宝积监,寻废观州以莫公晟知南丹州兼豁峒都巡检使,历世承袭。元至正末,莫国麒献图,纳土命为庆远南皮溪峒安抚使。大德二年,改庆远路总管府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初,莫金以土地内附授南丹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仍隶庆远府,金复叛,诏征南将军左都督杨文率师讨之,因废州置南丹卫,复以其地多瘴迁之宾州,既而彝民作乱,复置州以金子莫禄为知州,抚治之。永乐十五年,有以孟英山开矿为言遣内臣督其事,岁不过九十六,金旋变锡,遂罢之,禄死,子祯袭。正统间,莫祯奏宜山诸县盗贼出没,因流官能抚良民,不能钤刺蛮彝,愿假府职衔务,将溪峒诸蛮尽数殄灭,上以示总兵官柳溥寻以稍军功擢庆远府,同知仍知州事。祯死必升袭;必升死,无嗣,弟必胜袭。成化十六年,必胜率众攻荔波县,杀民二千七百,有奇掳三千六百,有奇总镇诸臣俱事,姑息置不问。必胜死,子
继泰袭;继泰死,以弟继恒借袭;继恒死,以继泰之子扬袭;邻县思恩与州地犬牙相错,扬欲蚕食之,兴兵侵茆滩界,筑二堡于普,又六传川山三疃,复筑四堡,民愬之院司委官逐退扬,桀骜不服。嘉靖元年,都御史张嵿委知府王显高都指挥,戚纲诣堡,谕以威令,扬始惧,尽掣目兵毁其堡,后奉调扬征田州,卒于军,无嗣以继,泰弟继,华之子振享袭,享复纵兵目莫人蛮等越界筑堡,被官兵剿退,振享死,子维武袭;维武死,子从时袭;从时死,子之厚袭之,厚故桀黠时出剽寇。万历四年,土豪秦廷广等又将荔波县地献与之,厚随统兵侵掠。督臣刘尧诲,抚臣张任以闻兵部议,还其地。万历八年,之厚燬董界官堡,据喇立喇,歌董界翁隆吉利,喇离上下七村,督臣委指挥戚秉忠立牌,定界后稍帖然。皇清定鼎其子孙照予世袭。按《府志》云:在府城西二百四十里,旧为蛮峒,唐为羁縻极边之地。宋元丰三年立为南丹州,设土官管辖诸峒群酋,元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安抚司。明洪武初仍为州省永鸾福,延四州入焉,二十八年,州废,设南丹卫,寻复置州,编户一十九里。皇清因之。
那地州
《通志》:古百粤地,唐为溪峒之地。宋熙宁初,土人罗世念来降,因授官世袭。崇宁五年,诸蛮纳土,遂置地那二州以罗氏世,知地州。大观初,析地州建隆县,置孚州。宣和中,孚州废,元仍为地那二州,其蛮长世修常贡。明洪武元年,罗黄貌归附诏省,那入地改为那地州,锡印授黄貌为土官世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隶庆远府。皇清照予世袭。按《府志》云:在府城西南二百四十里,
唐为蛮猺所居之地,名曰那地。宋崇宁五年,纳土置地那二州。大观初,析地州建隆县置孚州。宣和中,孚州废。元仍为那地二州。明洪武初,省那入地改为那地州,编户三里。皇清因之。
永定长官司,按《司志》:在府城东南九十里,旧为宜山县,归善洛三等乡地。明正统年间,因蛮彝弗靖司土者,莫能禦老人,黄祖记与思恩土官,岑瑛交结谋,割地归思恩,遂以谋知县朱斌备。时瑛方雄视两江,大将多右之,斌备亦欲藉以自固,故具奏,将地改拨,归于岑瑛管辖。土人呶呶不服,韦万秀以复地为名而倡乱。成化二十二年,南乡清潭等处猺贼,李天反覃召管等乱屡征不靖,弘治间,委官抚之,各贼愿取前地,别立长官司以治,都御史邓廷瓒闻之,朝置。永定永,顺二司设长官司二。韦槐计擒李天反覃召管,收馀党三院,会题奉旨准拨思恩府,占去宜山县,归善洛三乡四里半,又宜山县雒南雒富雒东雒西下里,及莫往峒洛,分洛一都博等里之地,截凑六里立永定司,授槐世袭,长官司属庆远府。槐死,子宝袭;宝死,子继祖袭;继祖死,子启邦袭;启作乱,劫府库,知府秦柽讨平之。启邦死,子萌发袭。萌发时,生方四月,司事为其祖母莫氏摄理回,思女流不能约束,请将清潭南乡十五村等地钱粮归府,徵收后,萌发长大死,世兴袭;世兴死,子英袭;英死,子盛春袭。皇清定鼎顺治九年,盛春来归,照予世袭。
司在府城南,由莫往乡去四十五里。明弘治五年,都御史闵圭因平定清潭南乡巢贼,奏请设立以资弹压,分编户六里,曰清潭、曰南乡、曰莫往头盔、曰端简、曰雒西、曰雒富。皇清因之,照隶庆远府。
永顺正长官司
《司志》:明弘治元年,大峒门猺獞作乱,有邓文茂随征,剿杀得功,题授庆远府,世袭土巡检司。二年,宜山县述昆乡及七十二峒猺苗作乱,三院委文茂平服之,题请就右阳述昆等乡地立永顺长官司,以文茂为世袭。长官文茂死,子经袭;经死,子秀袭;秀死,子承印袭;承印死,子德扬袭;德扬死,无嗣胞弟德威顶袭;德威死,子宗圣袭;以擒杀忻城叛目莫贵莫良护等功加千总,服色宗朝死,子国斌袭;国斌死,子世禄袭;世禄夭,故绝,宗圣胞弟宗贤顶袭;宗贤死,子国兴袭;国兴死,子世广袭。皇清定鼎顺治九年,世广来归,照予世袭;世广死,子天柱袭。
按司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古腊旧为宜山县,古阳述昆等乡永泰外里吉利端简各里地。明弘治年间,都御史闵圭因平定七十二峒猺苗,奏请以怀远镇土巡检司,改设编户一里半,曰渌
河曰吉利。皇清因之,照隶庆远府。
永顺副长官司
《司志》:明弘治五年,指挥彭访协剿宜山县,述昆七十二峒及思农等处猺贼有功,会同三院题请就思农里,立永顺副司,以访为世袭土巡检。访故,孙锜袭;锜年老,告替子大武袭。大武奉调征广东罗旁功,加授千总。服色死,子垄袭;垄死,子熙圣袭。皇清定鼎顺治九年,熙圣来归,照予袭;熙圣死,子澄袭。
按司在城东北四十里,旧为宜山县东乡思农里地。明弘治五年,都御史闵圭因平定七十二峒及思农等处猺苗,奏请与正司同设以辖诸蛮,额止抚化未编里。皇清因之,照隶庆远府。

庆远府疆域考

        《府志》庆远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柳州府马平县界,一百八十里。
南至思恩府界,一百七十里。
西至泗城州程县界,四百六十里。
北至柳州府罗城县界,一百一十里。
东北至柳州府柳城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宾州八寨界,三百里。
西南至田州地界,六百五十里。
西北至独山州界,六百馀里。
自府治至省,七百一十里。至
京师,一万一千里。
东西相距六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三百八十里。
宜山县
东至柳州府马平县界,一百八十里。
南至本府忻城县界,一百一十里。
西至本府河池州界,一百里。
北至本府天河县界,五十里。
东北至柳州府柳城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本府永定司界,七十馀里。
西南至本府永顺司界,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本府思恩县界,一百五十里。
天河县
东至柳州府罗城县西七里界,三十里。
南至本府宜山县郡里界,四十里。
西至本府宜山县顺安里界,四十里。
北至柳州府罗城县四堡界,五十里。
东北至柳州府罗城县上平西里界,四十里。东南至本府宜山县郡里界,四十里。
西北至本府思恩县中洲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本府宜山县归化里界,六十里。
自县至府九十里。
忻城县
东至柳州府马平县一都界,九十五里。
西至本府永定土司头盔堡界,五十里。
南至柳州府上林县思吉镇界,五十里。
北至本府宜山县思龙峒界,六十里。
东南至柳州府迁江县北三所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柳州府柳城县炭村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永定土司瑞简村界,八十里。
西北至永定土司板立界,五十里。
自县治至府一百七十里,东西横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纵袤一百一十里。
河池州
东至金城江过江五里,本府宜山县桥堡界,东南至平林里,那怀七十里,本府永顺土司界,东北至惟建里,索齐村六十里,本府思恩下利堡,
西至大山塘三十里外即南丹州界,
西北至如来里、曹村九里南丹知癸村界,西南至下里坡蓼村一百一十里那地州界,北至古姓村四十里思恩地界,
南至地六村五十里入三旺界,
自州治至本府二百一十里,
自州治至本府二百一十里,自州治至省一千一百四十九里,自州治至
京师七千七百二十四里。
思恩县
东四十里至本府宜山县界,
南五十里至本府河池州界,
西八十里至本府南丹土州界,
北一百二十里至本府荔波县界,
东北一百四十里至古洲八万猺人界,
西北八十里至本府荔波县界,
东南三十里至本府宜山县界,
西南四十里至本府河池州界,
荔波县
南一百六十里至本府南丹土州界,
西七十里至贵州丰宁上下土司界,
北八十里至贵州属烂土司界,
东南一百八十里至本府思恩县界,
西南五十里至本府南丹土州界,
西北五十里至黔独山土司界,
东八十里则联不入版图之黑苗巢矣。
自县治至本府八百里,自县治至省一千四百馀里。
自县治至
京师一万一千馀里。
东兰州
东至本府河池州三旺雷山关界,八十里。西至泗城土府岊牙界,一百四十里。
南至思恩府土州州岊马村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本府那地土州北荷村界,七十里。
东南至思恩府都阳土司林村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那地土州寨山塘界,一百一十里。西南至泗城土府平乐村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那地土州猺村界,一百一十里。
自州至府四百二十里,东西横广二百二十里,南北纵袤二百有十里。
南丹州
东至本府河池州大山村界,八十里。
西至贵州丰宁下土司铁坑界,九十里。
南至本府那地州罗侯关界,七十里。
北至本府荔波县董界村界,一百里。
东南至本府河池州界乡界,八十里。
西南至那地土州翁罗村界,六十里。
东北至本府荔波县冲芒村界,八十里。
西北至荔波县劳村界,九十里。
自州治至府三百四十二里,
东西横广一百七十里,南北纵袤一百七十里。
那地州
东抵本府河池州界,
西抵泗城界,
南抵本府东兰州界,
北抵本府南丹州界,
永定长官司
东至柳州府马平县都揆隘界,六十里。
西至永顺土司龙门界,五十里。
南至忻城土县叠石界,五十里。
北至本府宜山县石鳖堡界,六十里。
东北至柳州府马平县洛三乡界,七十里。西北至宜山县十五村界,三十里。
东南至忻城土县黄泥界,五十里。
西南至思恩府安定土司彝江界,八十里。自司治至府九十里。
东西横广一百一十里,南北纵袤一百一十里。
永顺正长官司
东至不入版章猺巢三十里。
西至本府河池州三旺界,四十里。
南至思恩府安定土司漫头界,一百里。
北至本府宜山县永泰里界,五十里。
东北至宜山县中里界,三十里。
西北至宜山河池二州县交界,永泰光岩里界,三十里。
东南至不入版章猺巢界,四十里。
西南至思恩府安定土司界,五十里。
自司治至府二百里,东西横广七十里,南北纵袤一百五十里。
永顺副长官司
东至柳州府柳城县思营里榖本村界,十里。西至本府宜山县郡里北面村界,八里。
南至柳州府柳城县思营里横冲村界,十二里。北至宜山县郡里罗村界,二十里。
东北至宜山县郡里孟江村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宜山县雒西里范村界,一十五里。西南至宜山县雒西里罗村界,十里。
自司治至府四十里,东西横广一十八里,南北纵袤三十二里。
形胜附府总
郡居黔楚东西,右江上游,西连都匀,东接柳州,南邻思宾,北交罗融,西北通黎静。万山盘礡,一水抱其龙发脉,黔楚由北而南轩耸多灵,万仞祖山奔腾东下,经龙门,会八仙,降洛土岭,下社吉村始,横列山石,作帐顿起,大号山分川字下脉,左起大岭,右起长岭,中抽作府,由西入首,回龙顾祖山势若攀机。南水护龙发源八仙江,东至六坡,过南山,转象岭,由南而北于城东会合。龙江界断去路,此龙脉止处也。城如舟形,南畔有石,相连十有馀里,如铁索,旧有铁索练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半收之谣。
《郡志》:控牂牁、昆明等十五部为岭南要害之地,岭外代答广西,控扼彝蛮,曰邕曰宜。邕屯全将,宜屯半将。
《地理志》:桂林邕宜土壤遐僻,接夷獠置守戍,《寰宇记》:江山险峻。
《东兰州志》:危峰叠嶂,峙列如戟。
《荔波县志》:顽峰矗纵,万势连云,曲壑横迤,千寻漱石四围。土司生苗八方箐峒棘隘西徼要区。

庆远府星野考

        《府志》府总
庆远系岭南之西,所属宜山等四县,一州及各土州等处俱在,交趾日南二郡界皆上应轸,十三度属荆州,鹑尾之次。
宜山附城西,四时皆春气。遇雨则生寒,晴则生煖,草无乾枯,树鲜凋谢,见雪以为祥瑞,河池天河皆同之。
思恩县四时之序:遇晴则煖,遇雨则寒,有瘴气,三四月为青茅瘴,九十月为黄茅瘴,土人食槟榔解之。然地居万山中,风多晕人,暖无酷热,寒亦无严冻,多雨雾,少冰雪而时常阴晦焉。荔波县春有桃花瘴,夏有青草瘴,秋有黄草瘴,冬有枯岭瘴,皆水吐岚氛,山蒸毒气。凭虚御风值者,头晕、目懵、腹胀、肢软,摄卫之宜,相传预食松萝茶,抑槟榔、蒌子少可防之。
庆远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宜山县附郭〉
宜山 在城北一里,龙江上郡,名宜州,四面山皆大,此独小也,旧有飞来庙。
北山 又名会仙山,在城北一里,上有紫云元鹤,中有白龙洞,洞有石龙,鳞甲宛然,相传唐陆仙修炼于此,药炉丹灶尚存,又有崔莫二仙姑炼丹,所有石棋盘旁有青鸟朱砂。两山中有圣寿观,绝顶有真武观,岩前有石如观音,然西有高昌阁、八仙殿,山上有石井,曾出并头莲,故名玉井。按《明一统志》:尝有紫云元鹤乘空而下,如神仙之会,故名。
龟山 在府北三里,如龟形,故名。
九龙山 在城西南六里,山有洞窍,内有石田高低二处,洞口有潭,深不可测,遇旱祷雨,多应因立庙祀之,名九龙洞。又有丹霞岩。
南山 在府城南五里,中有岩洞,轩厂如屋洞,中有石龙鳞甲宛然,因名龙隐洞。山前有广化
寺,山左有白云岩,相传庐僧德弘脱化处。又有御书阁,贮宋真宗御书十六轴。有三贤祠祀:黄太史、于襄公、冯三元。傍有真武庙,岩有于襄公留题笔迹。
日山 在府城东,隔江与月山对峙,以其特立而圆,又在日出之方,故以日名。
月山 在府城西二十里,以其形肖月,又在月落之方,故以月名。按《明一统志》《风土记》曰:东有日山西有月,年年征战无休歇。继之曰:赖得西水向东流,世代永无忧。谓征战虽时有,而无忧处也。
鹤山 在府城东南十二里,上有水飞,白如鹤。马蹄山 在城南。
小曹山 按《通志》:在府东。
香炉山 在德胜镇。
羊角山 在河池所西五里,麓有杨文广故里,按《通志》:形如羊角,故名。
文笔山 在府西德胜镇,如笔挺出云端。屏风山 在德胜镇,上有道观、梓潼阁。岩贯胸腹东去二里,有杨御史祖冢。
大号山 在府治南方,惟此独高,可望数十里。上有宋赵清献公放鹤亭,故址。
九子山 在府城东二十里,锁龙江水口,一名九头山。
多灵山 在西去城八十里,有飞泉,石印仙人足迹,大如箕斗。高可眺数百里,有弥勒道场,罗汉岩四时花果。
寿山 在河池所东北梓潼阁三宝寺宋僧脱化处。
青鸟山 按《明一统志》:在会仙山东,尝有青鸟飞来,故名。
冷煖岩 在府治北山下,有洞达山腹,前冷后煖,故名。
丹霞岩 在九龙山左,宋刺史张自明,号丹霞,卒于宜棺舁于此。岩石自合上有亲笔丹题仙迹。
白龙洞 迹见会仙山洞盘数十里,潜通龙隐洞,石龙宛然,在会仙山中,相传唐陆仙翁曾炼丹于此。宋张自明诗:白龙洞口白龙台,一俯南天眼豁开。苍壁漫题三数字,后人还笑我曾来。观洞 在府西十五里,其洞灵异有西原祠。龙隐洞 在南山中,宋方信孺诗: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龙江 发源于贵州都匀府,经郡西诸蛮峒而南与金水合流,会思荔诸水自北而南至城北,而东流合天河江到柳城,汇融柳象浔梧入于南海,势若游龙,故名。
小江 在府东北六里,经天河,合龙江下流。洛蒙江 在城南六十里,入龙江。
饮军池 在城内,宋景德四年,军挟陈进叛,围城池水久涸,一旦复涌,居民赖之,曹利用饮军于此。
放生池 在旧池东门外,即古楼塘。宋时凡遇圣节,买生物放之,以祝圣寿。
莲花塘 在府学前。
龙塘 在府城南二里,旁有龙母庙。
宜江井 在府城隍庙西,其水尝与龙江水相为消长,故名。
天河县
北陵山 在城南十五里,唐吴生遇陆仙翁于此,以师事之,翁曰:尔能为神,不能为仙。后封于宋,谥会仙吴平大王。
甘场山 在县治东,形如悫头,县治依其麓。凤头山 在县治东,形似凤。
东山 在城东,石壁峭立,俨如屏障,县治龙脉发源于此。
榜山 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
南山 在城南一里,与东山对峙,翠峰矗立,高出群山,其山上有泉,冷然可爱。
穿山 在县西,石窦相通,故名。
独俊山 在城北二里,众山皆连,此则独立;众山皆顽,此则独俊秀,亦县治发源之所。
文笔山 在城东十五里,挺出万山之表,高耸接天,启通邑文风之秀。
高寨山 在县西。
石狮山 在城北二十里,砥柱两山,形如狮子,故名。
乌山 在县西。
涵乐洞 在城北一里,洞中深邃,夏月可以避
暑,内有石钟、石鼓,击之则鸣。
喇冲洞 在城北三里,外厂内深,中有清泉,四季不竭。明末避乱于此者,目为桃源下有龙潭,久旱祷雨辄应。
通天洞 在城东三里,洞门平坦,翠壁苍然,四面昏黑,惟中通天,故名。
龙门洞 在归仁里,洞门轩豁,峰壁峭立,水通下流,望之如天门,洞开,杳不可测。
容乐洞 在新洛归里。
九龙江 在城东二十里,势如九曲联珠。岁旱,祷雨立应。
东北小江 二县北江 水一自三峒,一自黄甲峒,发源合流,入小幕寨麓。
三潮水 在县西十里,一日三潮,来则涨满,退则其流一线。
思吾溪 由县治傍下流,与龙水相合,水声昼夜不绝,经春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