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庶徵总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五卷目录

 庶徵总部汇考五
  明二〈孝宗弘治十四则 武宗正德二则 世宗嘉靖十五则 穆宗隆庆二则 神宗万历五则 悯帝崇祯三则〉
皇清〈总一则 康熙八则〉

庶徵典第五卷

庶徵总部汇考五

明二

孝宗弘治元年,以灾异叠见,谕德张升,御史张炳、曹璘等疏言时政。
《明昭代典则》: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大风,雨雹。先是大学士万安尹直既被劾,罢刘吉虑科道有言乃阿,结科道昏夜款门,遂建言当超迁掌科道之官待以不次之位,祈免弹劾。左庶子张升上疏谓应天之实有大本,有急务大本在心,急务在政,心在陛下,固当无时而不谨畏矣。政以人才为先,人才以辅臣为先,可不慎乎。初科道首以万安,刘吉尹直为言,安与直以次罢遣惟吉偃然独存,知今日惟科道得言遂欲超迁科道不知朝廷用人,惟取贤能,不论方类,吉柔佞取悦,无所不至,自是科道无复肯言,而群臣靡然附之。臣思陛下方日御经筵,虚心听纳。吉以患失鄙夫为讲官领袖,臣与之旅进旅退,实汗颜也。先时贵戚万通、万喜、万达等依凭宫阃,凶焰熏灼,吉与缔姻,请托公府,赂入私门。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吉实合而为一。因数吉十罪,请亟谴斥以应灾变,以回天意,疏上御史魏章等阿吉意,交章劾升,左迁升南京工部员外郎。
《明外史·张升传》:升,字启昭,南城人。成化五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历谕德。弘治改元,迁庶子。大学士刘吉当国,升因天变,疏言:陛下即位,言者率以万安、刘吉、尹直为言,安、直被斥,吉独存。吉乃倾身阿佞,取悦言官,昏暮款门,祈免纠劾,许以超迁。由是谏官缄口,奸计始遂。贵戚万喜依凭宫壸,凶焰炽张,吉与缔姻。及喜下狱,犹为营救。父存则移居各爨,父没则夺情起官。谈笑对客,无复戚容。盛纳艳姬,恣为淫黩。且历数其纳贿、纵子等十罪。吉愤甚,风科道劾升诬诋,调南京工部员外郎。升在部五年,遇灾异,辄进直言。亦数为言者所攻,然自守谨饬。按《张炳传》:炳擢南京御史。弘治元年七月偕同官上言:顷陛下,免丧遣官,告孝陵将祭,阴云忽变,暴风大作,岂皇祖神灵以是启陛下俾益,谨履霜之,戒与请略陈之。迩台谏交章论事矣,而扈跸纠仪者不免锦衣捶楚之辱,是言路将塞之渐也。经筵既举矣,而封章累进,卒不能回寒暑停免之说,是圣学将怠之渐也。内倖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倖之渐也。外戚既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左道虽斥,而符书尚揭于宫禁,番僧旋复于京师,是异端复兴之渐也。传奉虽革,而千户复除张质,通政不去张苗,是传奉复启之渐也。织造停矣,仍闻有蟒衣斗牛之织,淫巧其渐作乎。宝石废矣,又闻有戚里不时之赐,珍玩其渐崇乎。《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愿陛下以为戒。帝嘉纳之。先是,南京御史黎鼎等以雷震孝陵柏树,与炳、劾大学士刘吉等十馀人,给事中周纮亦与同官方向等劾吉,吉衔之。按《曹璘传》:璘授御史。弘治元年七月上言:近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见,雷击禁门,皇陵雨雹,南京内园灾,狂夫叫阍,景宁白气飞腾,而陛下不深求致咎之由,以尽弭灾之实。经筵虽御,徒为具文。方举辄休,暂行遽罢,一年之中,彊半不学,日所接者,宦官宫妾而已,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者也。愿日御讲殿与儒臣论议,罢大学士刘吉、徐溥、尚书周洪谟、侍郎李嗣、何琮、吕雯、谢宇,以消天变。臣昨冬曾请陛下墨衰视政,今每遘节序,辄渐御黄衮,从官朱绯。三年之间,为日有几,宜但御浅服。且陛下方谅闇,少监郭镛乃请选妃嫔。虽拒勿纳,镛犹任用,何以解臣民疑。祖宗严自宫之禁,今此曹干进纷纭,当论罪。朝廷特设书堂,令翰林官教习内使,本非高皇帝制。词臣多夤缘以干进,而内官亦且假儒术以文奸,宜速罢之。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乞自今勿遣,而以出师之费赏边军。帝得疏,不喜,降旨谯让。
弘治二年,以灾异问消弭之道,刑尚何乔新条奏修省事,宜议行之。
《名山藏·典谟记》:弘治二年正月,以灾异问辅臣消弭之道,七月敕曰:近京师大雨水,南京又有风雨之异,朕躬祇天戒尔。文武百官其修省斟酌,以缺政闻于是,廷臣各言事。皆从之。
《何乔新集》:题为修省事该刑部题前事节该太监韦传奉圣旨近日京城雨水为灾,南京奏大风雷雨之异,朕当检身饬行,祗谨天戒尔。文武百官,尤当各加修省,勉图报称,毋事因循。各衙门政事有缺失当,举行改正,斟酌停当,来说,钦此。钦遵臣等备员,法司所掌者,刑所讲者,律不敢泛及他事。窃惟刑律之制,肇自虞之象刑其后。夏有政典,商有官刑,周有三典,以及汉唐宋而律书日繁。我太祖高皇帝肇造区夏,本诸钦恤之心,旁采汉唐之制,定大明律以为辅治之具。轻重适中,度越前代矣。列圣相传,因时制宜,又有事例以辅。律之不及,内外法司,遵守惟谨,迨今百有二十馀年,罔敢违越。然律文深奥,百司官吏讲解未明,或一字之文而害一条之义。及其引律断罪,往往有乖律意承讹踵,谬不知其非。此乃有司因袭之弊,非圣祖制律之本意也。夫律意不明,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民有不得其死者矣。臣等谨条今之拟,罪有当改正者,于后伏乞圣明裁处参酌轻重著于典章,颁行天下,永为遵守。臣民幸甚,等因具本,奉圣旨。这本恁还会都察院,大理寺详议停当来说钦此钦遵会同都察院右都御史屠等大理寺卿冯等详议得凡告子孙及子孙之妇不孝,并监临官,因公殴人至死。及因事威,逼人致死,律例甚明,近来有司遇有告子孙及妇不孝者,不问虚实,即坐重罪,因公殴人致死者,虽不曾用惨酷刑具,俱作酷刑。官员起送吏部,奏请降调,愚民或因忿争小故致令自尽者,俱坐以威逼致死,此皆有司因袭之弊。殊失律意,合依本部所拟,改正通行,内外法司永为遵守庶几不失圣祖制律之意,其边远充军江南等处,发西北卫分江北等处,发东南卫分律有坐定地方但近年兵部奏称内外法司问该充军人犯俱要就近编发,以便勾取合无照依见行事例发遣其言,国初定律之时,钞重而物轻,经今百有馀年,钞轻而物重,要将银每一两铜钱每一千文各估钞四十贯。揆之时,估固为有理。但银钱估钞,行之已久,合仍依原估。其他一应货物,委有估计失当,臣等再行斟酌,估计务在轻重得中另行具奏定夺,缘节该奉钦依还会都察院大理寺详议停当来说事理未敢擅便,今将会议过缘由开坐谨题一节,该伏睹大明律内一款,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注云,须亲告乃坐又一款,其祖父母、父母诬告子孙,子孙之妇者各勿论钦此。窃详律意盖谓祖父母之于孙,父母之于子,天性之至亲也。子妇悖戾至于毁骂其亲,故坐以绞然;恐人诬告致罪,故云须亲告乃坐。谓之亲告乃坐者,以见他人虽告不坐也。近见问刑衙门,遇有祖父母、父母告子孙及子孙之妇骂者,不问虚实,辄坐以绞。是乃亲告即坐非亲告亦坐矣。使凡亲告即坐,何以有诬告子孙之律乎。凡人之诬告子孙及子孙之妇者,多出于爱憎之偏有因,后妻之谮而憎前妻之子者,有溺爱少子而恶其长子者,有欲夺孙之资产以归其子者,有憎其孙遂及其妇者,使亲告即坐。则虽恭顺如薜包孝,友如王祥者,父母一有诬告将不免于死。况于其他乎。合无通行内外,问刑衙门,今后若祖父母告子孙及子孙妇不孝者,必须追究得实,然后坐罪。如律,若祖父母父母偏私诬告仍依诬告子孙律拟断,庶无乖圣朝制律之意而克全天性之恩矣。一节该伏睹大明律内一款,凡官司决人不如法者,笞四十,因而致死者,杖一百。均徵里葬银一十两。若监临官因公事于人虚怯去处非法殴打及自以大杖,或禁两手足殴人至折伤以上者,减凡𩰚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追埋葬银一十两。若于人臀腿受刑去处依法决打邂逅致死及自尽者,各勿论。钦此。查得见行事例各处有司及问刑官有用脑箍、夹棍、烙铁、阑马棍等项酷刑官员,问罪起送吏部,奏请定夺。或降杂职,或发为民,盖所以惩戒残忍之徒也。近见内外官司,或因督责公事,或因考询狱囚,依法决打致死人命者,问刑衙门,一概拟作酷刑黜罢,殊与律例不合。且鞭作官刑,扑作教刑,自古有之,但不当肆为残忍,以毒其民耳。若因公事决打致死,辄出为民,非律例之意也。合无通行内外问刑衙门,今后有犯除用脑箍、夹棍、烙铁、阑马棍等项惨酷刑具及于虚怯去处殴打致死者,照例问罪为民其馀如因公事或笞、或杖于臀腿去处决打致死者,各依本律科断,不在起送降调之例。庶于情法得中一节,该伏睹大明律内一款,凡因事威逼人致死者,杖一百,追埋葬银一十两,钦此。窃详律意盖谓诸色人等,或逼取田园,或强索财物,或见其愚弱而恐之以罪,或因其卑贱而胁之以威。其人畏威慑势以至自杀者,坐以前罪,仍追埋葬之资,给与死者之家。近见街市愚夫愚妇或一时语言忿争,或偶因酒醉戏骂,本无用威挟势凌逼情由,而愚民轻生辄便自尽者,官司往往问拟威逼罪名追给银两,殊非律意。其罪虽止于杖,然监追银两有力者随即送官贫窘者淹禁连月,甚至于鬻子女、典房屋而后完纳,深为可悯。合无通行内外,问刑衙门,今后遇有此等囚犯,研审明白,果系因事威逼人致死者,依本律科断。若因一时忿争,或因醉戏谑互𩰚等项致人轻生自尽,别无逼迫之情者,止依不应并殴骂人等项律条科断不必追银。庶几情法相当而死生无憾。一伏睹大明律边远充军条内开江南并浙江、江西等布政司府分发,定辽山西等都司所辖卫分充军。江北、山西、陕西等布政司府分发广东、广西等都司所辖卫分充军窃见近来编发充军。囚犯不分南北,多发西北边卫充军盖以西北近边故欲填实边卫也。然此等囚犯多是原问斩绞罪名饶死及一应奸顽梗化轻于犯法之徒,往往随到随逃,仍复为恶,虽有仍问死罪处决之例,然逃者接踵,终不知警。况中间又有外国,谙知边情,恐其乘隙逃入外地,为之谋主启衅扰边,不可不防,汉之卫律,宋之张元,可为永鉴合无。今后编发充军囚徒仍照律内所定地方。原系北人者,编发江南卫分。原系南人者,编发江北卫分。庶可革其屡逃之弊,亦可免意外之虞。一伏睹大明律,凡四百六十条,其间计赃科罪者居多。至于计赃,又须估钞,方可定罪,然计赃科罪者,律也。律一定而不可易,以赃估钞者例也。例所以辅律,可随时损益之,但国初制律之时,每银一两值钞一贯。今则值钞八十贯,是国初常人盗银八十两方得绞罪,监守盗银四十两,方得斩罪。今常人盗银一两,监守盗银五钱,即坐绞斩罪名虽曰:民俗浇漓,恐人易犯,故重以绳之。然非祖宗制律之本意,查得正统成化年间,都御史陈智,监察御史李志刚等各有论奏,或欲照依国初估钞常人盗银八十两,方坐绞罪。或欲照今时估常人盗银一两,即坐绞罪。合而论之,赃轻罪重者,似过于刻赃重。罪轻者,似过于纵况。陈智等拟奏时估止称银两铜钱而货物,固未之及。其后估计货物,虽有定规,一向遵行就中,轻重失伦者亦多,如绵被一件,值银不过七八钱,乃估以一百贯金一两值银不过五六两,止估以一百六十贯。大车一辆值银十馀两,而以七十贯估之。柴草一大车值银五六钱,而以一百贯估之。其他估计失当者,不可枚举。依此论罪,刑罚岂能得中。合无今后估计钞贯银,每一两铜钱每一千文各值钞四十贯,其馀马骡等畜并诸般货物,本部会同都察院大理寺从公斟酌估计,务在合乎人情,宜于时俗,定拟停当,通行内外,问刑衙门,遵依折钱拟罪,庶几得轻重之中而不失制律之意矣。弘治二年九月十八日,刑部尚书何等具题本月二十一日奉圣旨这本内骂祖父母一条系干伦理,还著吏部会同户礼兵工四部及通政司六科将律意讲明来说。其馀准拟。
弘治四年,丘浚以灾异上时政疏。
《明国史纪闻》:弘治四年冬十月,丘浚上时政疏曰:成化时彗星三见,遍扫三垣,地无虑五六百震。迩者彗见天津,地震天鸣无虚日,且异鸟三鸣于禁中。考诸经史,天变莫大于彗孛,在三垣三台尤重。地变莫大于震动,在京师边防为急,矧禽鸟动物得气之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彗孛者三,地震者五,飞禽者二。今乃屡见于二十五六年之间,甚可畏也。臣愿体上天仁爱,念祖宗基业,端身以正本,清心以应务。谨好尚勿流于异端,节财费勿至于耗国,公任使勿失于偏听。禁私谒,以肃内政,明义理,以绝神奸,慎俭德,以怀永图,勤政务,以弘至治。庶可以回天灾,消物异,帝王之治可几也。疏凡十馀万言。
弘治五年,以各省水旱,马文升疏请赈恤,训练,纳之。按《明外史·马文升传》:弘治五年,山东久旱,浙江及苏松诸府水灾,文升请命所司加意赈恤,训练士卒以戒不虞。帝褒纳之。
弘治六年,以灾异诏镇巡官修省,从西安知府严永浚请命罢织工。
《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六年十二月,以灾异叠见谕在外镇巡等惩贪暴,赈困穷,防贼寇,抚军民,痛加修省。西安知府严永浚疏言灾变之来,恒以类应,天久不雨,陛下近察,禁幄服御之物远验工作司局之费则德泽流滞,皎然可知。下工部覆命织未就者悉罢。弘治七年,以灾异诏言时政得失。
《名山藏·典谟记》:弘治七年正月二月,以灾异命群臣修省并极言时政得失,军民利病。
弘治八年,以灾异求直言,文武大臣耿裕、胡爟等条奏不省。
《明昭代典则》:弘治八年十二月,靖虏卫天,鼓鸣河南,江西大震电,诏求直言。
《明国史纪闻》: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得幸于上户部主事胡爟,乃上言:地震之类,灾之小者也。西北旱熯,父子相食,东南饥疫,骨肉流离,此大变也。陛下深居九重,左右蒙蔽,未之知耳,今李广、杨鹏引用刘良辅辈以左道惑乱圣心,斋醮靡费,差遣在外,如虎横行,吞噬无厌,士大夫昏夜乞哀于宦官贵戚交相贿托,不以为耻。言官有所举劾,瞻前顾后,苟且塞责,阴盛阳微,灾异曷由弭乎。乞用臣言,则邪妄斥而阴慝消矣。疏入不报。
《明外史·周经传》:弘治八年,文武大臣以灾异陈时政,经为具奏章,而奏中斥戏乐一事,深中。帝讳密令中官廉草奏者,尚书耿裕曰:疏首吏部,裕实具草。经曰:疏草出经手,即有罪,罪经。世两贤之。
弘治十年,以灾异诏求直言。刑部主事郑岳下狱。按《明昭代典则》:弘治十年五月,京师风霾,各省天鸣地震。诏求直言,时有刑部主事郑岳以直言下狱,户部侍郎许进疏救,得赦。
《福建通志》:弘治十年七月十二日,雷雨昼晦,大风飞瓦,大树皆折。
弘治十一年,定奏报灾伤,限期礼科给事中。冯子聪请停工役以弭灾。
《明会典》:弘治十一年,令灾伤处所及,时委官踏勘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若所司报不及时,风宪官徇情市恩,勘有不实者。听户部参究。按《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一年四月,礼科给事中冯子聪言寿宁侯赐第役作未休,毓秀亭继之,兴济庙继之,砻石镂木百匠并兴,帖翠涂朱,万民失业,工延累岁,费过钜万。今者四方天鸣地震,水旱灾伤,京师风霾连日,陛下高拱九重耳,不闻中外愁叹之声,目不击斯民贫苦之状,土木之工不止,岂谓世道之际方亨乞将臣言下所司集议,缓急区别,停减下所司。弘治十二年科道魏江姚寿等请慎名器,以弭灾变。按《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二年十月,吏科都给事中魏江监察御史姚寿等言迩清宁宫重修告成,匠官人等升授。夫清宁方灾阙里继之亢旱,星文加之示变,陛下降诏修省而名器反滥,乞照宣德以来及近年增修祧庙旧例量与恩赏庶,尽修弭之道。
弘治十三年,吴世忠、林瀚疏论灾异。
《野史·吴世忠传》:弘治十三年,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天变屡徵,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馀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按《明外史·林瀚传》:瀚历吏部左右侍郎。弘治十三年拜南京吏部尚书。以灾异率群僚陈十二事。
弘治十五年,以灾异诏群臣言事,刘健、马文升疏奏,皆允行。
《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五年五月,以灾异修省下,群臣言事。刘健请早朝以勤,政日讲以视学,节俭以省费,刚断以决事。纳之。十月,工部奏太监李兴请办元宵烟火物,料有旨减半民受赐已。今天示频仍,灾变迭生,乞通停罢。许之。
《野史·马文升传》:弘治十四年,自太子少保屡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明年,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赈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
弘治十六年,云南灾异叠见,遣樊莹巡视,劾奏两省溺职官吏。
《名山藏·臣林记》:席书历户工二部主事时,云南昼晦者五日,南京刑部左侍郎樊莹巡视云贵,奏黜贵州一省官自参政而下三百馀员,以应灾变,书上言:自古弭灾之道,人君则修行侧身,大臣则引咎去位,然后察百寮,举庶政,未闻灾出一方,廑罪本方之吏。近岁云南景东卫云迷雾惨,昼晦五日,陶孟等处各有地震雷火等灾,皇天后土昭示非常,爱陛下至矣。樊莹奏黜贵州省官三百馀员,意谓不职,所召臣窃谓此等灾异,系朝廷不系云贵,系天下不系一方,在近不在远,在大臣不在小臣,谨按《春秋》梁山崩不书,晋者为天下记异也。宋真宗时彗出,应在齐鲁。帝曰:朕以天下为忧,直一方耶。诏求直言,减膳避位,而彗遂灭,推古證今,殆可知已。天地之气,譬人一身,平时调摄有道,元气无亏,然后肢骸无滞,痈毒不作,若居常寒暑失和,饮食失度,情欲失节,则元气内损,血脉不周,痈疽壅肿,或发胸背,或发手足。今天下京师,人首也,兖豫荆徐,腹心也。青齐浙陕,手也。川广云贵,足也。手足疾作,补其气血,理其荣卫,则内气壮而馀毒消,苟药石针砭专攻,毒所窃恐,病根未除,将入腹心。云贵灾异,正如手足毒疾,今议弭灾修政,专治灾作处所。岂非舍血气之本,源攻手足之末流。天子四海为家,中国为身,云贵虽远,疾痛痾痒,未有不切。陛下气脉者,夫天下以军民为根本,军民以财力为气脉,财力足则生养遂,生养遂则人心和,而天变不见于四方。近年诸边重镇寇患不止,腹里地方水旱相仍,县官疲征敛,小民困徵求,有鬻子输官者,有出产无贸者,民穷财尽,莫甚此时。而光禄寺诸监局供应进用数倍先年,冗食官员积至累千投充匠较积至累万,修斋设醮,岁靡虚月,僧道坐食,无纪寺观,营筑无停,苏浙织造无已,近臣赏赐无度,皇亲之家侵夺军民,网罗市利,大小内官凡系军马钱谷衙门日渐加添几倍祖宗时大狱据招词而不敢辨,刑官知冤抑而不能更,大臣直言在闲未起用小臣言事被谪未原复文官传奉有之,武官不由兵部有之,杂流外品僭滥名器乖政伤和致灾之由,孰过于此。近中外报灾,陛下累下宽恤,尚书马文升等请减派恤民,即日施行。陛下好生之心,可谓至矣。然使陛下徒有其心而民财民力日益耗瘁者,法不振故也。夫法者,祖宗之法。天子与臣下百世守者也。设有诸事如臣所言,为大臣者不惜爵宠,不避权势,确执成宪一不允至再,再不允至三,三不允恳乞去位,陛下将曰:此大臣何为去也。必感悟矣。居言路者不惧,乖忤不避极言,一不听至再,再不听至三,三不听恳外乞补。陛下将曰:此言官何为去也。必容纳矣。今为大臣者,遇坏法事未尝不执,一不允则曰:职尽矣。无如不允也。况有漫不执者,为科道者,见坏法事,未尝不陈。一不听则曰:已言矣。无如不听也。况有漫不言者。故使陛下仁恩不敷者,左右壅蔽也。使陛下不知左右,壅蔽者。大臣言官也。如近日延寿塔之作,诸大臣力正科道交言,陛下俯纳,停止,中外臣民焚香作庆,盖由言之也。详故陛下知甚明正之也。力故陛下断甚决也。使陛下举一事兴一役,率匡救如此,岂有言不听,谏不行哉。又如近日商人达等投认皇亲家人奏准淮芦盐引户部,虽经执奏,科道亦尝进言,未蒙采纳者,盖由任法者不能三四,执奏司言路者,不能三四力言也。使陛下真知商人名虽买补,其实亏损,百万边储岂肯徇贵戚之私,坏祖宗大法哉。中外皆曰:方今上有尧舜之君,惜下无皋夔之臣,故使斯民不被。陛下尧舜之泽者,诸大臣过也。使陛下不能率由旧章者,诸大臣过也。使陛下不能烛左右奸欺,知闾阎疾苦者,诸大臣过也。考古大臣有以霖雨恒阴谢罪求去者,有以地震免者,有以无云而震免者,今大臣引罪不闻一人,贵州偏藩考退乃至三百馀众,而云南一省不知所退又几百人矣。云贵僻居万里,苗蛮杂处,𩰚杀相寻仕其地者,妻孥不给,穷乏难归,且所退黜类多,小吏夫其虐暴,则不能淫刑贪饕则不能卖惠,用区区微臣,当赫赫大变。臣愚不知所以也。若云灾伤地方,则贵州原无灾异,若以罪由米鲁则云南,故非所部。若曰:二处相邻,则四川亦在接壤,因此加彼治西遗东。臣愚不知所以也。去岁湖湘、江浙诸处或地震军民房屋,或水没人畜生命,或雷雹殊常,或雷火迭见,或猛虎在处伤人,或山蛟同日出地。淮扬、应天等处流移载道,饿殍填途,议者独察云贵,不及他方。岂云贵多贪,他方尽谦。臣愚不知所以也。前此数年有星如轮陨于禹城,近年有物如黑黍遍雨忠州。而议者以事关国家,非缘州县,未闻罪禹城、忠州官者。在此则原其无辜,在彼则谓其有罪,臣愚不知所以也。唐陆贽曰:凡今在位任大者,其责重位近者其罪深迩年大臣据高爵而不图委任,妨贤路而不引正人,迷禄恋宠,一息尚存,一念不止,幸藉圣天子太平之福,祖宗无疆之休窃禄,偷安一旦,有事谁寄安危。谁担忠孝。诚恐人议未一,人心未惬,天道有知灾异,殆甚。臣闻莹奏不觉,心思失平,望敕吏部议处或欲综核名实感格天意,则先自两京文武大臣下至科道部属等官应自陈者,自陈应考退者,考退然后分遣中外黜贪酷之尤者,与云贵同例,或以朝觐在迩,京师考察亦近乞诏百官改图既往,思报将来。令云贵被考有名官员待会朝之时与各省官员一体从公,再察此帝王荡荡平平奉三无私之心也。书入,孝宗欣览帖,置座右。
《明外史·樊莹传》: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廷议遣大臣巡视,乃以命莹。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威震蛮俗,既竣事。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尚书。
弘治十七年,吏科给事中许天锡请因灾异策免大臣刘大夏条奏十六事。诏详议。
《名山藏·典谟记》:弘治十七年五月,吏科给事中许天锡言:天视听在民,民殃祸在政,而政之蛊弊在人。自古灾变未有多若今者,天鸣地震,水火之患,昆虫草木之妖,风霾星雹之异,甚至昼晦八日,赤地千里,而盗贼纵横,臣闻之古有灾异,策免三公,霖雨恒阴,亦或避位。今文武大臣既不能引咎避位,陛下又未遽策免,亦宜且暂革其公少之衔以昭忧勤之实,俟天心既回,乃复还厥职。
《明外史·刘大夏传》:南京、凤阳大风拔木,河南、湖广大水,京师苦雨沉阴。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釐革。十七年二月又言之。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乃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倖所不便者,相与力尼之。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覈。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乃得旨:传奉官疏名以请;幼匠、厨役减月米三斗;增设中官,司礼监覈奏;四卫勇士,御马监具数以闻。馀悉如议。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钜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制下,举朝欢悦。先是,外戚、近倖多干恩泽,帝一无所拒,故丛弊。帝亦深知其害政,奋然欲振之。因时多灾异,复宣谕群臣,令各陈缺失。大夏乃复上数事。
《江西通志》:弘治十七年六月,庐山鸣经三日,雷电大雨,平地水涌丈馀,蛟四出,石崩数十处。
武宗正德元年,以灾异叠见,府部科道皆陈言。
《名山藏·典谟记》:正德元年四月,刑科给事中汤礼敬言:陛下更始之初,灾异屡出,旱潦蝻蝗,星变天鼓之类叠见京邑。近者雷电交作,雨雹杂下,当六阳用事之时,阴气与抗,得非邪佞倖用,忠鲠疏远之应乎。闻陛下宫中走马猎射以为游乐,群臣有所论列虽赐俞允,未见克谨消弭之道,伏愿思祖宗基业之大,念先帝付托之重,讲学勤政,去冗禁滥,必矜细行,无忽小民,左右咸选忠良起居悉内于正,则中外乂安,至治可期。报闻六月辛酉雷夜击西中门柱脊,暴风大祀殿斋宫兽瓦坠,郊坛树折,刘健、李东阳、谢迁请禁奢靡,戒玩戏,罢弋猎,以弭灾。上曰:朕将改过焉。于是府部科道诸臣皆陈言,刘健摘其要者五事,请省置坐隅。一曰:单骑轻出宫禁。二曰:频幸监局。三曰:泛舟海子。四曰:鹰犬弹射。五曰:曲纳内侍所献饮食。按《明国史纪闻》:正德元年四月,林瀚因灾异陈十二事首曰:隆大孝以先天下,言先帝奄忽上宾陛下亲承付托,惟任大臣而不改先帝所倚,用立大政而不易先帝所贻,谋斥远近习力体先帝亲贤远佞之方,不假贵戚,力行先帝割私任公之法,戒饬边备。常若先帝不忘敌国,节省财费,常若先帝不忘生灵,事无钜细,无内外,惟仿。先帝所已行者,而力行之则大孝之实通于天下矣。其馀集群议以决大政,改州治以奉陵寝,崇俭德以裕财用,省虚费以苏军民,增贡举以进人才,修武备以禦寇盗,省匠役以苏民困,节工役以省财用,清吏役以革宿弊,清马政以防欺蔽。大优客以广言路,皆剀切无忌讳。
《明外史·戴铣传》:李光翰,新乡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正德改元,灾异求言。公疏劾太监苗逵、高凤、李荣及保国公朱晖。帝不省。徐暹,历城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武宗即位,擢南京工科给事中。正德改元,暹等因灾异上言七事,且请斥英国公张懋、尚书张升等,撤诸添注内官,明正张瑜、刘文泰用药失宜致误先帝,太监李兴擅伐陵木,新宁伯谭佑、侍郎李燧同事不举之罪。帝下之所司。按《陆昆传》:昆拜南京御史。武宗即位,时八党窃柄,朝政日非。昆偕十三道御史上疏极谏曰:陛下嗣位以来,天下颙然望治。乃未几,宠倖奄寺,颠覆典刑。太监马永成、魏彬、刘瑾、傅兴、罗祥、谷大用辈共为蒙蔽,日事宴游。上干天和,灾祲叠告,廷臣屡谏,未蒙省纳。昨者雷震郊坛,彗出紫微,夏秋亢旱,江南米价腾贵,京城盗贼横行。顾可恣情纵欲,不以顾念乎。伏望侧身修行,亟屏永成辈以绝祸端,委任大臣,务学亲政,以还至治。李熙,上元人。由将乐知县擢御史。正德元年九月,以灾异,偕御史陈十事。请罢鹰犬射猎以慎好恶,正中官张瑜等罪,以彰天讨。斥中官所荐顺天巡抚柳应辰,江西参政王纶以抑奔竞,罢侍郎张元祯,王华,叶贽巡抚李进毕亨欧信,太仆卿王珩,尚宝少卿祝祥以黜不职退。按察使李善,参议林沂,知府陈晦等十三人以清庶官。他五事不具载。按《李钺传》:钺除御史。正德改元,天鸣星变。偕同官陈数事,论中官李兴、宁谨、苗逵、高凤等罪,而请斥尚书李孟旸、都督神英。武宗不能用。按《刘玉传》:武宗即位,甫四月,灾异迭见,玉陈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吴忠奉命选后妃,肆贪虐。玉奏。不问。刘健、谢迁罢,玉驰疏言:刘瑾等佞倖小臣,巧戏弄,投陛下一笑。顾谗邪而弃辅臣,此乱危所自起。今白虹贯日,彗见紫微宫,星摇天王之位。民穷财殚,所在空虚,陛下不改图,天下将殆。乞置瑾等于理,仍留健、迁辅政。不报。玉遂引疾归。
正德九年,工部主事韩邦靖言诸臣因灾变陈阙失者,乞延采诏下邦靖锦衣狱黜为民。
《名山藏·典谟记》:正德九年六月,工部主事韩邦靖言诸臣顷因灾变,极陈阙失,未见听纳,前后以言获罪者,未蒙召用,乞开延揽采择之门,以收人心。下锦衣狱,黜为民,诏自今言事黜谪者毋叙。
世宗嘉靖元年,以灾异陈言议行之。
《明外史·何孟春传》:孟春召拜吏部右侍郎。嘉靖元年秋,以灾异修省力陈号令失恒,恩泽滥施之弊,寻陈救灾预备策。多议行。嘉靖二年,张翀刘瑞以灾异,偕六科疏陈六事。冬,帝以灾变,欲罢郊祀,裴绍宗、唐皋争之得如礼。
《明外史·张翀传》:嘉靖二年四月,以灾异,偕六科诸臣上疏曰:昔成汤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民失职与。宫壶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昌与。今诚以近事较之。快船方减而辄允戴保奏添,镇戍方裁而更听赵荣分守。诏核马房矣,随格于阎洪之一言;诏汰军匠矣,寻夺于监门之群咻。是政不可谓节也。末作竞于奇巧,游手半于闾阎。耕桑时废,缺俯仰之资;教化未闻,成偷薄之习。是民不可谓不失职也。两宫营建,采运艰辛。或一木而役夫万千,或一椽而费财十百。死亡枕籍之状,呻吟号叹之声,陛下不得而见闻。是宫壸不可谓不崇也。奉圣、保圣之后,先女宠于册后;庄奉、肃奉之名,联殊称于乳母。或承恩渐邻于飞燕,或黠慧不下于婉儿。内以移主上之性情,外以开近习之负倚。是女谒不可谓不盛也。穷奸之锐、雄,公肆赂遗而逃籍没之律;极恶之鹏、铠,密行请托而逋三载之诛。钱神灵而王英改问于锦衣,关节通而于喜竟漏于禁网。是苞苴不可谓不行也。献庙主祀,屈府部之议,而用王槐谀佞之谋;重臣批答,乏体貌之宜,而入群小惎间之论。或谮发于内,阴肆毒螫;或谗行于外,显逞挤排。上以汨朝廷之是非,下以乱人物之邪正。是谗夫不可谓不昌也。凡此,皆成汤之所无,而今日之所有,是以不避斧钺之诛,用附责难之义。望陛下采纳。其年冬,命中官督苏、杭织造,举朝阻之不能得。翀复偕同官张原等力争。时世宗初政,杨廷和等在内阁。群小虽已用事,正论犹伸,翀前后指斥无避。帝虽不见用,然亦尝报闻,不罪也。 按《刘瑞传》:瑞为南京太仆少卿。嘉靖二年,由南太常卿就迁礼部右侍郎。因灾变偕同官条上六事,具言斋醮无益且妨政,织造多费且病民。帝多纳用之。 按《裴绍宗传》:嘉靖二年冬,帝以灾异频仍,欲罢明年郊祀庆成宴。绍宗言:祭祀之礼莫重于郊丘,君臣之情必通于宴享。往以国戚废大礼,今且从吉,宜即举行,岂可以灾伤复免。修撰唐皋亦言之。竟得如礼。
《明外史·刘世扬传》:嘉靖二年四月,帝以灾异修省,世扬言:去冬无雪,入春无雨,陛下侧身修行,一念感格,雨雪随降,苟扩而充之,日延儒臣咨访治道,更仿古人几杖箴铭之义,取圣贤格言书之殿庑,则燕閒独处,罔非斋肃之时,于以转灾为祥不难矣。帝纳之,历吏科左给事中。
嘉靖三年,韦商臣奏清刑狱以弭灾,谪清江丞。按《明外史·韦商臣传》:商臣,字希尹,长兴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明年冬,商臣以大礼初定,廷臣下吏贬谪者无虚日,乃上疏曰:臣所居官,以平狱为职。乃自授任以来,窃见群臣以议礼忤旨者,左迁则吏部侍郎何孟春一人,谪戍则学士丰熙等八人,杖毙则编修王思等十七人,以拂中使逮问,则副使刘秉鉴,布政马卿,知府罗玉、查仲道等十人,以失仪就系,则御史叶奇、主事蔡乾等五人,以京朝官为所属讦奏下狱,则少卿乐护、御史任洛等四人。此皆不平之甚,上干天象,下骇众心。臣窃以为皆所当宥。况比者水旱疫疠,星陨地震,山崩泉涌,风雹蝗蝻之害,殆遍天下,有识莫不寒心。及今平反庶狱,复戍者之官,录死者之后,释逮系者之囚,正告讦者之罪,亦弭灾禳患之一道也。帝责以沽名卖直,谪清江丞。
嘉靖四年,以灾异频见,余珊应诏陈十渐。
《明外史·余珊传》: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其略言:正德之世,天鸣地震,物怪人妖,曾无虚岁,赖陛下绍统,灾异始除。乃顷岁以来,雨雹杀禽兽,雷风拔树屋,妇人产子两头,无极昼晦如夜,四方旱潦,奏报不绝,曾何异正德之季乎。且京师阴霾之气,上薄太阳,白昼冥冥,罕有晖釆,尤为可畏。疏最剀切,帝不能用,付之所司。
嘉靖五年,以四方灾异叠,奏敕阁臣悉陈过失,又申饬群臣。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五年十二月,时四方灾异叠奏,水旱雷雨,地震山崩,以数省。或冰雹大如人头,捲裂民舍百数十家,江南妇生子六目,四面有角,手足各一节,独爪鬼声。河南生牛犊,一身两手。郧阳牛产二身,心肺胆各二。江西虎具人手、足。大学士杨一清以修省上言。敕曰:览卿疏者再,论之至切,朕凉寡冲昧,日夜求治,未知民瘼,欲求直言言,或不实朕过,多不自悟,其悉陈之庸开朕心毋忌以不尽。顷之,敕群臣曰:比者坤舆弗靖,乾象失常,风雨冰雹水旱之灾,物怪人妖叠报层见,静言思之,疚实在朕,尔文武群臣亦宜洗心去垢,交修成治旷职瘝官,则有国典。嘉靖六年,诏各官条奏弭灾事宜,罢庆成宴。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六年正月,令四品以上及六科十三道条民间疾苦,具上便宜足消弭灾变者,己丑大祀南郊,以灾罢庆成宴。嘉靖七年,敕君臣交相修省。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七年四月敕曰:比者风霾蔽天,旱潦连闻,地震同日,群盗密迩咎实繇朕。君臣共理,皆天事也。文武群工,宜加省悔,大者会奏,小者立改,庶民怀无怨,朕亦免于多戾。
嘉靖八年,敕辅臣条奏弭灾事宜。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八年春正月戊戌朔,风霾昼晦。立春日长星出,白气亘天,敕辅臣条书急务诸修省弭灾,毋有不尽。
《野史·黎贯传》:贯同年进士华阳王汝梅,由行人历礼科都给事中。八年二月以灾异求言。汝梅偕同官上言三事。一谓:比来章奏多事逢迎,请分别忠佞,毋信谀言。二谓:大臣奏事,近多留中,致是非不分,请悉付之公论。三谓:人主之学,以当务为急,词命非所重。今一事之行,动烦宸翰,亦少亵矣。宜仿祖宗故事,时御平台,召见宰执,面决大议,既省笔札之劳,且绝壅蔽之害。疏入,忤旨。
嘉靖九年,兵部主事赵时春,劾奏礼官不以灾异应诏陈言,而再请贺瑞。黜时春为民。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九年七月,兵部主事赵时春言:中外屡言瑞应,礼官再请称贺,大小臣工浮词面谩,不能上体君父警灾求言之意。上怒,下诏狱黜为民。
《明外史·赵时春传》:时春为嘉靖五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以张璁言改官,得户部主事。寻转兵部。九年七月,上疏曰:陛下以灾变求言已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鋐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赞、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鋐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鋐、赞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此小臣所以抚胸流涕,弗能自已也。帝责其妄言,黜为民。
嘉靖十二年,诏非正瑞,勿献。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十二年三月上曰:鹊兔鹿有叠至重出者,礼部其宣示天下。自今非正瑞,勿复献。于是吏部尚书汪鋐作诗三章,美上谦德。上褒答焉。嘉靖二十三年以灾异禁屠停刑。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二十三年七月,上谕礼部曰:今夏霪沴灾人疫物,近复弥旬不雨,兼闻近畿湖浙诸处久旱,越时又火星逆行未顺,太庙俶工乃睹是象所以序昭穆之位,未必不可行也。独今人不古无是识者,既非执正行礼之材,无徒事诸芒昧之谤,朕兹祈天下生灵于上元,其禁屠停刊止常封,若有军机勿论。
嘉靖二十五年,以诸瑞连见诏告谢。
《名山藏·典谟记》:嘉靖二十五年七月久雨,赈京师饥。上曰:鹿瑞龟祥,荐呈去岁。今朕辰日近,醴泉复出,承华虽圣贤不恃以怠也。而不可不敬谢。其自二十五日至于八月望举谢停封供事毋慢。
嘉靖二十六年,淮安灾变屡见。
《江南通志》:嘉靖二十六年四月朔,淮安紫云自西来,空中若兵马之声,大风冰雹,又天鼓鸣。
嘉靖四十四年,同安灾异并见。
《福建通志》:嘉靖四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同安疾风迅雷,阴雨如注,至未时忽昏如夜,咫尺不辨,至申时始稍开霁。
嘉靖四十五年,以灾异屡见,御史方新疏请修省。疏奏,斥为民。
《明外史·沈束传》:嘉靖四十五年,御史方新上言:黄河之患,自古有之。乃今丰、沛间陆地为渠,而兴都有陵寝之忧,凤阳有冰雹之厄,河南有饥馑之灾,尧之洚水不烈于此矣。诸边将惰卒骄,寇至辄巽懦观望,而宁武有军士之变,南赣有土兵之叛,徽州诸府有矿徒窃发之虞,舜之三苗不棘于此矣。夫洚水、三苗不足为累者,以尧、舜兢业于上,而禹、皋诸臣分忧于下也。今司论纳者日献祯祥,而疆场之臣,惟冒首功,隐丧败。为国分忧者,谁也。斥罚之法,今不得不严。而陛下亦宜随事自责,痛加修省,然后灾变可息,而外患可弭也。疏入,斥为民。
穆宗隆庆二年,御史周弘祖、兵部郎中邓洪震疏陈修省事宜,弘祖疏不报洪震,疏下礼官议行。
《明外史·周弘祖传》:弘祖徵授御史。隆庆改元之。明年春,言:近四方地震,土裂成渠,旂竿数火,天鼓再鸣,陨星旋风,天雨黑豆,此皆阴盛之徵也。《洪范传》曰:人愤怨,则水涌溢。《翼奉》曰:阴极生阳,不旱则火。陛下嗣位二年,未尝接见大臣,咨访治道。边患孔棘,备禦无方。事涉内庭,辄见挠沮,如阅马、核库,诏出复停。皇庄则亲收子粒,太和则榷取香钱,织造之使累遣,纠核之疏留中。内臣爵赏谢辞,温旨远出六卿上,尤祖宗朝所绝无者。疏入,不报。隆庆初,以地震言事者,又有邓洪震,宣化人。时为兵部郎中,上疏曰:入夏以来,淫雨弥月。此阳制于阴仁柔不断之象。又京师去冬地震,今春风霾大作,白日无光。占者谓地震,阴不静也。主嬖倖蛊惑,女宠渐盛,风霾,兵象也。主外国窥中国,近大同又报雨雹伤物,地震有声。陛下临御甫半年,灾异叠见。传闻后宫游幸无时,嫔御相随,后车充斥。左右近习,溢赐予。政令屡易,前后背驰,邪正混淆,用舍犹豫。所谓女宠嬖幸及仁柔不断者,其渐已见。万一奸宄潜生,寇戎轶犯,其何以待之。帝纳其言,下礼官议修省。
隆庆三年,刑部主事郑履淳疏陈回天开泰之计。黜为民。
《明外史·郑履淳传》:履淳除刑部主事,迁尚宝丞。隆庆三年冬,疏言:顷年以来,万民失业,四方多故,天鸣地震,灾害荐臻,臣等当恸哭流涕于殿廷,陛下亦当卧薪尝胆于宵旰也。夫饥寒迫身,易为衣食,嗷嗷赤子,圣主之所以为资。不及今定周家桑土之谋,切虞廷困穷之惧,则上天所以警动海内者,适足以资他人矣。今最急莫如用贤。陛下御极三祀矣,曾召问一大臣,面质一讲官,赏纳一谏士,以共画思患豫防之策乎。高亢暌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宫闱违脱珥之规,朝陛拂同舟之义。回奏蒙谴,补牍奚从。内批径出,封还何自。纪纲因循,风俗玩愒。功罪罔核,文案徒繁。阍寺潜为厉阶,善类渐以短气。言涉宫府,肆挠多端。梗在私门,坚持不破。童牛羸豕无先事之图,社鼠城狐有难施之计,患岂在明。前车不远,万众惶惶,皆谓群小侮常,明良疏隔,自开辟以来,未有若是而永安者。伏愿奋英断以决大计,勿为小故之所淆;弘浚哲以任君子,勿为嬖昵之所惑。移美色奇珍之玩而保疮痍,分昭阳细务之勤而和庶政。以蛮裔为关门劲敌,以钱谷为黎庶脂膏。拔用陆树声、石星之流,嘉纳殷士儋、翁大立诸疏。经史讲筵,日亲无倦。臣民章奏,与所司面相可否。万几之裁理渐熟,人才之邪正自知。察变谨微,回天开泰,计无踰于此。疏入,帝大怒,杖之百,系刑部狱数月。刑科舒化等以为言,乃释为民。
隆庆六年,神宗即位,御史胡涍因灾异请出宫女。忤帝,斥为民。
《明外史·陈吾德传》:胡涍擢御史。神宗即位之冬,妖星见,慈庆宫后延烧连房。涍言:星阴象火积阴所生灾咎之应决在宫妾窃见两朝宫女闭塞后庭,郁而不散,足干天和,乞遍察掖庭中曾蒙先朝宠幸者,体恤优遇,其馀无论老少,一概放遣。奏中且言唐高不君,则天为虐。几危宗社,往古覆辙亦可为鉴。帝问辅臣,二语所指为谁。张居正对曰:涍言虽狂悖,心无他。帝意未释,严旨谯让。涍惶恐请罪,斥为民。
神宗万历四年,题准救护月食祈祷雨雪,及申报旱涝之制。
《明会典》:万历四年,题准月食救护。遇日出之刻即止,不待复圆。凡祈祷雨雪及晴,礼部题请行顺天府率所属人员于都城隍等庙行香禁屠宰三日。百官就各衙门致斋,青衣角带办事,凡各处雨泽有无乾溢沾足,俱要依期备细造册,申报礼部查考。
万历九年题准奏勘灾伤之例,务使民沾实惠。按《明会典》:万历九年,题准地方凡遇重大灾伤,州县官亲诣勘明申呈抚按,巡抚不待勘报,速行奏闻。巡按不必等候部覆,即将勘实分数,作速具奏以凭覆请赈恤。至于报灾之期,在腹里地方仍炤旧例,夏灾限五月,秋灾限七月内。延边如延宁、甘固宣大山西蓟密、永昌、辽东各地方夏灾改限七月内,秋灾改限十月内,俱要依期从实奏报。如州县卫所官申报不实,听抚按参究。如巡抚报灾过期,或匿灾不报,巡按勘灾不实,或具奏迟延并听该科指名参究。又或报时有灾报后无灾,及报时灾重,报后灾轻,报时灾轻报后灾重,巡按疏内明白从实具奏,不得执尼巡抚原疏至灾民不沾实惠。
万历十八年,王家屏以频年灾异叠见,乞赐罢归。不报。
《明外史·王家屏传》:万历十八年,家屏以久旱乞罢,言:迩年以来,天鸣地震,星陨风霾,川竭河涸,加以旱潦蝗螟,疫疠札瘥,调燮之难,莫甚今日。乞赐罢归用避贤路。不报。
万历四十三年,以山东连岁灾异,大旱、陨霜,大饥,遣使赈之。
《山东通志》: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正月,地裂,宽数寸,深不测。三月,大雪,桃、杏无花,麦熟后大旱,汶水绝流,城门楼兽口喷烟。七月,雨。八月,霜,晚禾尽伤,大饥,或父子相食,盗起。遣御史过庭训赈之。
万历四十六年,以灾异叠见,阁臣方从哲疏请修省。不报。
《明外史·方从哲传》:万历四十六年,长星见东南,长二丈,广尺馀,十有九日而灭。是日京师地震。从哲言:妖象怪徵,层见叠出,除臣奉职无状痛自修省外,望陛下大奋乾纲,与天下更始。朝士杂然笑之。帝亦不省。
《赣州府志》:万历四十六年,伏秋酷热异常,且苦旱,晚禾无收,民间疫乡落尤甚,阖门死者相枕藉,九月之杪东南方苍白气一道,阔尺馀,约长丈二尺,每至五更出见浃,二旬始灭。灵台占长庚星,主兵属楚分,又冬暖少霜,桃李实。
悯帝崇祯九年春正月,安邑大风、震、电、雨、雪。
《山西通志》:云云。
崇祯十一年,以灾异策试阁员。
《春明梦馀录》:崇祯十一年,于中极殿御试阁员策题:年来天象频仍,今年为灾甚烈,且金星昼见,已逾五旬,将谓主兵耶。今方在用兵。四月山西大雪冻毙人畜,将谓边地耶。然时已入夏,何所致欤。朝廷,腹心耳,目托寄臣工今应担当者,嫌怨在念司举劾者,情贿系心,以致嚣尤易,起直枉难,分何所凭欤。钦限屡违寇尚未灭,处分则剿局更张再宽,则功令不信,况剿兵难撤,敌寇生心,边饷欠多,蠲留未已,民贫既甚,正供犹难,侵剥旁出,如火益热,至于重利,尚欺分畛,去公近多比比即有操守清谨者,又自傲睨遂非必也。俱令处置得宜,禁戢有法,卿等忠能体国,才足匡时,其悉心以对。至六月十八日,上命杨嗣昌以兵部尚书改礼部尚书,程国祥以户部尚书改礼部尚书,方逢年以礼部侍郎升礼部尚书,蔡国用以工部侍郎升礼部尚书,范复粹以大理寺少卿升礼部侍郎,俱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崇祯十六年,上谕阁臣议减诸费停止选择。
《春明梦馀录》:崇祯十六年癸未九月,上谕内阁辅臣修省应有实政,庶几挽回起运仰希天慈如贼寇失事各案应速结战守有功,应速叙此二事全赖先生每秉公担。当如钱粮不足,亟宜节俭,先自朕躬始,若祀典丰洁仍旧不敢议减外,朕既服浣濯之衣,此无可议。唯日用膳品减去一半,各宫分减去十分之四,宫女内员卓银减去十分之三,通俟平定之日,照旧在外衙门有可节裁者,亦著照此推行。再如兵火焚杀之酷,灾变死亡之惨,朕皆不能拯救消弭,殊愧君师之位。若又添嫔御之奉,乃是增过增惭之举,其选择之事,竟宜停止,此亦节俭之一。其章疏沉压过,多朕不能朝上夕下稽误政几,皆朕之过,当竭力披阅发行,先生每即拟旨来行。

皇清

国初定钦天监执掌遇有灾祥即时呈报。

《大清会典》:钦天监满五官灵台郎三员,汉军五官灵
台郎一员,汉五官灵台郎四员,汉五官监候一员,满博士三员,汉博士二员,职司观候天象,日月旁气,风云雷雨,气晕飞流,测验日出日没,中影中星,月五星凌犯,占验周天星座移徙动摇,芒角喜怒,七跃躔度,五星妖变等事。 一每日满汉官各一员,督率天文生一十五员,在观象
台昼夜观候,每一更四人轮直,分定四面,按《时记注》:风云晴雨,雷电起发,次日呈堂。或遇天象变异,即时呈报。 一每年正旦寅时候风起何方,即行呈报。每岁八节,俱按时候风起呈报。一每岁雷初发声,候起自何方,即时呈报。 一每岁晴雨该直官生按《时验明记注》缮写,晴明风雨录满字一本,汉字一本,于次年二月初一日。
进呈
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
上谕礼部帝王克谨。

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故设立专官职司占候,所系
甚重,一切祥异,理应详加推测,不时具奏。今钦天监衙门止于寻常节气尚有观验,至今岁三月初间霜雾及以前星辰凌犯等项应行占奏者,并未奏闻,皆由该监官员蒙昧疏忽,有负职掌,尔部即行察议具奏,以后钦天监所奏占候本章内阁照例票拟批发,特谕。
康熙十八年
四月初十日
上谕礼部民资粒食以生,今时值夏令,雨泽未降,久
旱伤麦,秋种未下,农事堪忧,皆由朕躬凉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不能廉己爱民,勤修职业致干。

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宁,深切警惕,实图修省,诸臣亦宜
循省过愆,烙共乃职,期于共襄治理感召休和
兹当虔诚斋戒躬诣。

天坛亲行祈祷,为民请命,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谕。
康熙二十五年
三月初三日
上谕大学士勒德,洪明珠王熙、吴正治、宋德宜学士
吴兴祖、王起元、徐乾学、韩菼各省晴雨不必缮写黄册特本具奏乘,奏事之便写细字摺子附于疏内,以闻其下礼部。
康熙三十年
六月二十二日
上谕内阁户部差年壮司官一员,令驰驿至直隶巡
抚处详悉询问,畿辅所属地方雨泽曾否沾足,蝗蝻较前何如还奏。
康熙三十二年
六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朕于各省往来者,及请安而至者,必问其
地方情形,雨泽应时与否。顷自江南浙江来者,问之云江浙间今年甚旱,户部其择司官二员,一遣往江南,一遣往浙江,详询江南总督,浙江巡抚雨水情形来奏。
康熙四十一年
三月初十日
上谕户部朕躬理几务,年久深知稼穑之事,念阜民
之道,期于有备。去冬北地少雪,今春雨泽微降,尚未沾足,诚恐蝗蝻易生,有伤农事,所在官吏亟宜先时预防,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北地方历年积贮仓粮果否足额。该督抚宜确加稽核,务使廪有馀储不致匮乏。其一切预备事宜须悉心讲求料理,纵年岁不甚丰稔,亦可赈济无虞,至直隶各省,现今雨泽有无多寡,著该督抚即行具摺奏闻,以纾朕宵旰勤民之意,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康熙四十五年
三月初六日

上谕九卿詹事科道。朕总理几务甚久,兹年岁日益,
夙夜乾惕,与月俱增,自去冬无雪,及今春深尚未得雨,地气熯燥,不和又云色多细缕状,朕知之既晰,岂可不降谕旨。此非仅无雨且恐别有变异,与其有变而后讲求,不如君臣于未事之先将政事得失任为己责,竭诚摅忠,详加计议之为当也。但数语颂扬,虚辞省改,未可即以塞责。夫民为邦本,食为民命。朕自东作以至收穫,廑念靡宁,迨秋成以后,或丰或歉之既定,然后此心少释,别为计画,尔等俱系大臣,或司言职事有缺失,各宜直陈这所议未详尽,著再行确议以闻。
康熙四十五年
三月初八日

上谕大学士马齐席、哈纳、张玉书、陈廷敬朕观前史,
如汉朝有灾异见即诛一宰相,此大谬矣。夫宰相者,佐君理事之人。傥有失误,君臣共之,竟诿之宰相,可乎。或有为君者,凡事俱付与宰相,此乃其君之过,不得独咎宰相也。康熙十八年,地震,魏象枢云有密本因独留面奏,言此非常之变,惟重处索额图明珠可以弭此灾矣。朕谓此皆朕身之过,与伊等何预。朕断不以己之过移之他人也。魏象枢惶遽不能对当,吴三桂叛时索额图奏云始言迁徙,吴三桂之人可斩也。朕谓欲迁移者,朕之意也。与他人何涉,索额图甚惧而退,至于巴图鲁公敖拜遏必隆,为圈地事杀尚书苏纳,海督抚朱昌祚,王登联,冤抑殊甚。此等事皆朕所不忍行者,朱昌祚不但不当杀,并不当治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