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三十八卷目录

 宗藩部汇考三十
  周十三
  管        蔡

官常典第三十八卷

宗藩部汇考三十

周十三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鲜于管,使监纣子武庚于殷。〈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年,则封管监殷当在是年。〉《汲冢周书》: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用大匡顺九,则八宅六位,宽俭恭敬,夙夜有严,昭质非朴,朴有不明,明执于私,私回不中,中忠于欲,思慧丑诈,昭信非展,展尽不伊,伊言于允,思复丑谮,昭让非背,背党雍德,德让于敬,思贤丑争,昭位非忿,忿非〈阙〉直,直立于众,思直丑比,昭政非闲,闲非远节,节政于进,思止丑残,昭静非穷,穷居非意,意动于行,思静丑躁,昭洁非为,为穷非涓,涓洁于行,思义丑贪,昭因非疾,疾非不贞,贞固于事,思任丑诞,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齐则曰知,悖则死勇,勇知害上,则不登于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法人惟重老,重老惟宝,呜呼。在昔文考战战,惟时祗祗,汝其夙夜,济济无竞,惟人惟允,惟让不远群正,不迩谗邪,汝不时行,汝害于士,士惟都人,孝悌子孙,不官则不长,官戒有敬,官〈阙〉朝道,舍宾祭器。曰八宅,绥、比、新、故、外、内、贵、贱。曰六位,大官备武,小官成长,大匡摄,外用和大,中匡用均,劳故礼新,小匡用惠,施舍静众,禁请无怨,顺生分杀,不忘不惮,俾若九则,生欲在国,国咸敬顺维敬。敬惟让,让惟礼,辟不及宽有永假。 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循王,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九慝:一不类,二不服,三不则,四〈阙〉务有不功,五外有内通,六幼不观国,七间不通径,八家不开列,九大禁不令路径。九行:一仁,二行,三让,四言,五固,六始,七义,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禄,四赏,五民之利,六商工受资,七祗民之死,八无夺农,九足民之财。九过,一视民傲,二听民暴,三远慎而近,四法令〈阙〉乱,五仁善是诛,六不察而好杀,七不念〈阙〉害行,八〈阙〉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无渔。九胜:一〈阙四字〉
〈阙四字〉, 三同恶潜谋,四同好和困,五师〈阙〉

恶,六迎旋便路,七明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书新。九戒:一内有柔成,二示有危倾,三旅有罢寘,四乱有立信,五教用康经,六合详毁成,七色守维人,八饥有兆积,九劳休无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维假,五城沟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信,八竞守以备,九国守以谋。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称贤以赏之,三典师以教之,四四戚以劳之,五位长以遵之,六群长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长以行之。九戒卒以将之,呜呼。充虚为害,无由不通,无虚不败。
《史记·周本纪》:武王十一年伐纣。封商纣子禄父治殷之馀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按《管蔡世家》: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兄弟十人,维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通鉴前编》:武王十三年,封纣子武庚为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
成王三年,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
《书经》: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 按《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 按《书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诗经·豳风·鸱鸮篇》: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朱注〉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监于纣子武庚之国,武主崩,成王立,周公相之,而二叔以武庚叛,且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故周公东征。三年,乃得管叔、武庚而诛之,而成王犹未知周公之意也。公乃作此诗以贻王。

《东山篇》: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亦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朱注〉成王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风雷之变,始悟而迎周公,于是周公东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归士。

《破斧篇》: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朱注〉从军之士,以前篇周公劳己之勤,故言此以答其意。

《汲冢周书》: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成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攻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淩,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史记·周本纪》:武王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国于宋。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
《路史》:周公使管叔监郼与蔡惎,郼间王室、周公、蔡。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通鉴前编》:成王三年,讨武庚,诛之,致辟管叔于商、
蔡。
周武王十三年,克商有天下,封叔度于蔡,与管叔同监武庚于殷。〈按《泰誓》:武王克商在十三年,则封蔡监殷当在是年。〉《汲冢周书》: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循王,禁九慝,昭九行,济九丑,尊九德,止九过,务九胜,倾九戒,固九守,顺九典。九慝:一不类,二不服,三不则,四〈阙〉务有不功,五外有内通,六幼不观国,七间不通径,八家不开列,九大禁不令路径。九行:一仁,二行,三让,四言,五固,六始,七义,八意,九勇。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九德:一忠,二慈,三禄,四赏,五民之利,六商工受资,七祗民之死,八无夺农,九足民之财。九过:一视民傲,二听民暴,三远慎而近,四法令〈阙〉乱,五仁善是诛,六不察而好杀,七不念〈阙〉害行,八〈阙〉思前后,九偷其身不路而助无渔。九胜:一〈阙四字〉,  二〈阙四字〉
三同恶潜谋,四同好和困,五师〈阙〉征恶,六迎旋

便路,七明赂施舍,八幼子移成,九迪名书新。九戒:一内有柔成,二示有危倾,三旅有罢寘,四乱有立信,五教用康经,六合详毁成,七色守维人,八饥有兆积,九劳休无期。九守:一仁守以均,二智守以等,三固守以典,四信守维假,五城沟守立,六廉守以名,七戒守以信,八竞守以备,九国守以谋。九典:一祗道以明之,二称贤以赏之,三典师以教之,四四戚以劳之,五位长以遵之,六群长以老之,七群丑以移之,八什长以行之,九戒卒以将之。呜呼。充虚为害,无由不通,无虚不败。
《史记·周本纪》:武王十一年,伐纣。封商纣子禄父治殷之馀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按《管蔡世家》: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兄弟十人,维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通鉴前编》:武王十三年,封弟叔度于蔡。
成王三年,囚蔡叔于郭邻。
《汲冢周书》: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成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九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攻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淩。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叔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史记·周本纪》:武王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公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国于宋。按《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
《路史》:周公使管叔监郼与蔡惎,郼间王室、周公、蔡。蔡而辟管,爰代以中旄父,管故不嗣。
《通鉴前编》:成王三年,管叔及蔡叔、霍叔与武庚叛讨,武庚诛之。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降霍叔于庶人。
成王八年,命蔡叔度子仲复封之蔡。
《书经·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史记·管蔡世家》: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宫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诸侯多叛周。武侯卒,子夷侯立。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子釐侯所事立。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室卑而东徙。秦始得列为诸侯。四十八年,釐侯卒,子共侯兴立。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路史》:蔡叔既蔡于郭,凌子胡改行帅德,周公使为鲁卿,鲁治,乃复之,王邦之蔡泽,是为蔡仲。
《通鉴前编》:成王八年,命蔡仲复封之蔡。
桓王元年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宋公、陈侯、鲁人、蔡人、卫人伐郑。
《春秋》:隐公四年。按《左传》: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桓王五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子封人立。秋,八月,葬蔡宣公。
《春秋》:隐公八年。
《史记·管蔡世家》:宣侯措父,三十五年,卒,子桓侯封人立。
桓王七年秋,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按《春秋》:隐公十年。按《左传》:宋公不王,郑伯以王命讨之。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十年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桓王十年秋七月,蔡侯郑伯会于邓。
《春秋》:桓公二年。按《左传》:二年秋七月,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
桓王十三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春秋》:桓公五年。按《左传》: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禦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桓王十四年秋,八月,蔡人杀陈佗。
《春秋》:桓公六年。按《左传》: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见庄二十二年传〉郑子产献捷于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见襄二十五年传〉
桓王十九年秋九月,宋公、陈侯、鲁公子桑、蔡大夫盟于折。
《春秋》:桓公十一年。
桓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春秋》:桓公十四年。按《左传》:十二年,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十四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
桓王二十三年夏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春秋》:桓公十五年。按《左传》:十五年夏,厉公出奔蔡。
庄王元年春正月,宋公、鲁侯、蔡侯、卫侯会于曹。夏四月,宋公、鲁侯、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春秋》:桓公十六年。按《左传》: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夏,伐郑。
庄王二年夏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弟献舞立。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癸巳,葬蔡桓侯。
《春秋》:桓公十七年。按《左传》:十七年夏,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秋,蔡季自陈归于蔡,蔡人嘉之也。按《史记·管蔡世家》:桓侯二十年卒,弟哀侯献舞立。庄王八年冬,鲁侯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按《春秋》:庄公五年。按《左传》:桓公十六年冬十一月,卫惠公奔齐庄公。五年冬,伐卫纳惠公也。
庄王十三年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按《春秋》:庄公十年。按《左传》: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十年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僖王元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按《春秋》:庄公十三年。按《左传》: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
僖王二年秋七月,荆入蔡。
《春秋》:庄公十四年。按《左传》: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
惠王二年,蔡侯献舞卒于楚,国人立其子肸。按《春秋》不书。
《史记·管蔡世家》:哀侯十一年,楚文王,虏蔡哀侯以归。哀侯留九岁,死于楚。凡立二十年卒。蔡人立其子肸,是为缪侯。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齐侯,宋公,鲁侯,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
《春秋》:僖公四年。按《左传》:三年,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襄王六年冬,蔡侯肸卒,子甲午立。按《春秋》:僖公十四年。
《史记·管蔡世家》:缪侯二十九年卒,子庄侯甲午立。襄王十一年冬,鲁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按《春秋》:僖公十九年。按《左传》:十九年,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十二月,鲁侯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襄王十九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十二月甲戌,鲁侯会诸侯盟于宋。
《春秋》:僖公二十七年。按《左传》: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襄王二十年夏五月癸丑,晋侯、齐侯、宋公、鲁侯、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冬,晋侯、齐侯、宋公、鲁侯、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秦人会于温,诸侯遂围许。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按《左传》: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伐卫。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子玉使伯棼请战。王怒,少与之师。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公,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是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子玉使斗勃请战。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𤜶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丁未,献楚俘于王。己酉,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其元孙,无有老幼。冬,会于温,讨不服也。丁丑,诸侯围许。
襄王二十一年夏,六月,王子虎、鲁侯、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春秋》:僖公二十九年。按《左传》:二十九年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
襄王二十五年冬,楚人侵陈蔡。陈蔡成,晋人侵蔡,楚人救之。
《春秋》不书。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冬,楚令尹子上侵陈蔡,陈蔡成,遂伐郑。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
襄王三十一年冬十一月,郑伯、蔡侯朝于晋。
《春秋》不书。按《左传》:晋侯复合诸侯于扈,不见郑伯,以为贰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见文十七年传〉
顷王二年冬,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春秋》:文公十年。按《左传》:十年秋,陈侯、郑伯会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貂,将以伐宋。
匡王元年夏六月,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是年,蔡侯甲午卒,子申立。
《春秋》:文公十五年。按《左传》:新城之盟蔡人不与。十五年夏六月,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
《史记·管蔡世家》:庄侯三十四年卒,子文侯申立。匡王三年夏六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
《春秋》:文公十七年。按《左传》:十七年夏六月,晋侯蒐于黄父,遂复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定王十五年,春,正月,丁未,蔡侯申卒,子同立夏。葬蔡文公。
《春秋》:宣公十七年。
《史记·管蔡世家》:文侯二十年卒,子景侯同立。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鲁侯、蔡侯、许男、楚公子婴齐、秦右大夫说、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春秋》:成公二年,蔡许不书。按《左传》:宣公使求好于楚,庄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公即位,受盟于晋,会晋伐齐,卫人不行使于楚,而亦受盟于晋,从于伐齐,故楚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救齐,将起师,子重曰:君弱,群臣不如先大夫,师众而后可,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夫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且先君庄王属之曰: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其用之,乃大户,已责,逮鳏,救乏,赦罪,悉师,王卒尽行,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皆彊冠之,冬,楚师侵卫,遂侵我师于蜀,使臧孙往,辞曰:楚远而久,固将退矣,无功而受名,臣不敢,楚侵及阳桥,孟孙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针织纴,皆百人,公衡为质,以请盟,楚人许平,十一月,公及楚公子婴齐,蔡侯,许男,秦右夫夫说,宋华元,陈公孙宁,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及齐国之大夫,盟于蜀。
简王元年,晋师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救蔡。
《春秋》不书。按《左传》:成公六年秋,楚子重伐郑。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楚师还,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禦诸桑隧,赵同,赵括,欲战,请于武子,武子将许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谏曰:不可,吾来救郑,楚师去我,吾遂至于此,是迁戮也。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成师以出,而败楚之二县,何荣之有焉。若不能败,为辱巳甚,不如还也。乃遂还。
简王三年春,晋栾书帅师侵蔡。
《春秋》:成公八年。按《左传》: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
灵王七年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
《春秋》:襄公八年。按《左传》:八年夏四月庚寅,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郑人皆喜,唯子产不顺。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楚人来讨,能勿从乎,从之,晋师必至,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子国怒之。曰:尔何知,国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将为戮矣。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谋之多族,民之多违,事滋无成,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晋师至,吾又从之,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彊者,而庀民焉。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子展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小国无信,兵乱日至,亡无日矣,五会之信,今将背之,虽楚救我,将安用之,亲我无成,鄙我是欲,不可从也。不如待晋,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必不弃郑,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子驷曰: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请从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使王子伯骈告于晋曰:君命敝邑,修而车赋,儆而司徒,以讨乱略,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邢丘,今楚来讨曰:女何故称兵于蔡,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遑启处,以相救也。剪焉倾覆,无所控告,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民知穷困,而受盟于楚,孤也与其二三臣,不能禁止,不敢不告,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而即安于楚,君之所欲也。谁敢违君,寡君将帅诸侯以见于城下,唯君图之。
灵王十九年秋,蔡杀其大夫公子燮。公子履出奔楚。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传》:二十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晋不可弃,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楚人使蔡无常,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
灵王二十三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伐郑。
《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灵王二十五年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
《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灵王二十六年,晋赵武、楚屈建、鲁叔孙豹、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会于宋。秋七月辛巳,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春秋》:襄公二十七年。按《左传》:宋向戍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赵孟谋于诸大夫。许之,如楚,楚亦许之,如齐,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二十七年秋七月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
灵王二十七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
《春秋》不书。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夏,齐侯,陈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朝于晋,宋之盟故也。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秋,八月,蔡侯归自晋,入于郑,郑伯享之,不敬,子产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过此也。君使子展迋劳于东门之外而傲,吾曰:犹将更之,今还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为君也。淫而不父,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
景王二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冬,十月,葬蔡景公。
《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传》:蔡景侯为太子般娶于楚,通焉。太子弑景侯。
景王四年春,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戍、鲁叔孙豹、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会于虢。
《春秋》:昭公元年。按《左传》:元年春,会于虢,寻宋之盟也。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晋人许之,三月,甲辰,盟。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陈侯、郑伯、许男、徐子、滕子、顿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会于申。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灭赖。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传》:四年夏,诸侯如楚。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八月甲申,克之,遂以诸侯灭赖。
景王八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春秋》:昭公五年。按《左传》: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
景王十四年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冬,十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
《春秋》:昭公十一年。按《左传》:十一年,春,王二月,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对曰:蔡凶,此蔡侯般弑其君之岁也。岁在豕韦,弗过此矣,楚将有之然壅也。岁及大梁,蔡复楚凶,天之道也。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弃疾帅师围蔡,韩宣子问于叔向曰:楚其克乎,对曰:克哉,蔡侯获罪于其君,而不能其民,天将假手于楚以毙之,何故不克,然肸闻之,不信以幸,不可再也。楚王奉孙吴以讨于陈曰:将定而国,陈人听命,而遂县之,今又诱蔡而杀其君,以围其国,虽幸而克,必受其咎,弗能久矣,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楚小位下,而亟暴于二王,能无咎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没振。五月,楚师在蔡,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晋之不能,亦可知也。己为盟主,而不恤亡国,将焉用之。秋,会于厥憖,谋救蔡也。郑子皮将行,子产曰:行不远,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顺,楚大而不德,天将弃蔡以壅楚,盈而罚之,蔡必亡矣,且丧君而能守者鲜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恶周必复,王恶周矣,晋人使狐父请蔡于楚,弗许。冬,十一月,楚子灭蔡,用隐太子于冈山,申无宇曰:不祥,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王必悔之。十二月,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王问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景王十六年秋八月,蔡侯庐归于蔡。冬十月,葬蔡灵公。
《春秋》:昭公十三年。按《左传》:十三年,平王封陈蔡,复迁邑。隐太子之子庐,归于蔡。冬,十月,葬蔡灵公。按《史记·管蔡世家》:蔡灵侯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灵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刑其士卒七十人。令公子弃疾围蔡。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
《说苑》:蔡侯、宋公、郑伯朝于晋。蔡侯谓叔向曰:子亦奚以语我。对曰:蔡言地计众,不若宋郑。其车马衣裘侈于二国,诸侯其有图蔡者乎。处期年,荆伐蔡而残之。 下蔡威公闭门而哭,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以血,旁邻窥墙而问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对曰:吾国且亡。曰:何以知也。应之曰:吾闻病之将死也,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也,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国之将亡也。于是窥墙者闻其言,则举宗而去之于楚。居数年,楚王果举兵伐蔡。窥墙者为司马,将兵而往来,虏甚众。问曰:得无有昆弟故人乎。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闻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之主也。汝能行我能言,汝为主,我为役,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与俱之楚。
景王十八年夏,蔡朝吴出奔郑。
《春秋》:昭公十五年。按《左传》:楚费无极害朝吴之在蔡也。欲去之,乃谓之曰:王唯信子,故处子于蔡,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请,又谓其上之人曰:王唯信吴,故处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难乎,弗图,必及于难。十五年夏,蔡人逐朝吴,朝吴出奔郑,王怒曰:余唯信吴,故寘诸蔡,且微吴,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无极对曰:臣岂不欲吴,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剪其翼也。
景王二十三年冬,十一月,辛卯,蔡侯卢卒,子朱立。按《春秋》:昭公二十年。按《左传》: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汰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
景王二十四年,春,三月,葬蔡平公。冬,蔡侯朱出奔楚。灵侯孙东国立。
《春秋》:昭公二十一年。按《左传》:二十一年春三月,葬蔡平公,蔡太子朱失位,位在卑,大夫送葬者,归见昭子,昭子问蔡,故以告,昭子叹曰:蔡其亡乎,若不亡,是君也必不终,诗曰:不解于位,民之攸塈,今蔡侯始即位,而适卑,身将从之。冬十一月,蔡侯朱出奔楚,费无极取货于东国,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朱愬于楚,楚子将讨蔡,无极曰:平侯与楚有盟,故封其子,有二心,故废之,灵王杀隐太子,其子与君同恶,德君必甚,又使立之,不亦可乎,且废置在君,蔡无他矣。
《史记·管蔡世家》:平侯九年卒,灵侯般之孙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是为悼侯。悼侯父曰隐太子友者。灵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杀隐太子,故平侯卒而隐太子之子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是为悼侯。
敬王元年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弟申立。秋,七月,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
《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按《左传》:二十三年秋七月,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禦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威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齧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溃。
《史记·管蔡世家》:悼侯三年卒,子昭侯申立。
敬王十三年冬,蔡侯如晋。
《春秋》不书。按《左传》: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与谋,请代先从者,许之,饮先从者酒,醉之,窃马而献之子常,子常归唐侯,自拘于司败。曰: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弃国家,群臣请相。夫人以偿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过也。二三子无辱,皆赏之,蔡人闻之,固请而献佩于子常,子常朝见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礼不毕,将死,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定公三年冬,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为质焉。而请伐楚。按《史记·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刘子,晋侯,宋公,鲁侯,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会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诸侯盟于皋鼬。秋,七月,楚人围蔡。冬,十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
《春秋》:定公四年。按《左传》: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晋荀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祇取勤焉。乃辞蔡侯,晋人假羽旄于郑,郑人与之,明日或旆以会,晋于是乎失诸侯,将会,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曰: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佗从,公曰善,乃使子鱼,子鱼辞曰:臣展四体,以率旧职,犹惧不给,而烦刑书,若又共二,徼大罪也。且夫祝,社稷之常隶也。社稷不动,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君行师从,卿行旅从,臣无事焉。公曰行也。及皋鼬,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佗私于苌弘曰:闻诸道路,不知信否,若闻蔡将先卫,信乎,苌弘曰:信,蔡叔,康叔之兄也。先卫,不亦可乎,子鱼曰: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正,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启商,惎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卫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晋,武之穆也。曹为伯甸,非尚年也。今将尚之,是反先王也。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吾子欲复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反自召陵,郑子太叔未至而卒,晋赵𥳑子为之临甚哀。曰:黄父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秋楚为沈故围蔡,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楚之杀郤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太宰以谋楚,楚自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蔡侯因之,以其子乾与其大夫之子为质于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子济汉而伐之,我自后击之,必大败之,既谋而行,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史皇谓子常,曰楚人恶子而好司马,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子必速战,不然不免,乃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三战,子常知不可,欲奔,史皇曰:安求其事,难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尽说,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弗许。夫概王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史皇以其乘广死,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猷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己卯,楚子取其妹季芊,畀我,以出,涉雎,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概王入之,左司马戌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伤,初,司马臣阖庐,故耻为禽焉。谓其臣曰:谁能免吾首,吴句卑曰臣贱可乎,司马曰:我实失子,可哉,三战皆伤。曰:吾不可用也已,句卑布裳,刭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戈击王,王孙由于以背受之,中肩,王奔郧,钟建负季芊以从,由于徐苏而从,郧公辛之弟怀,将弑王曰:平王杀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讨臣,谁敢雠之,君命天也。若死天命,将谁雠,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唯仁者能之,违彊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约,非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将杀汝,斗辛与其弟巢,以王奔随,吴人从之,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天诱其衷,致罚于楚,而君又窜之,周室何罪,君若顾报周室,施及寡人,以奖天衷,君之惠也。汉阳之田,君实有之,楚子在公宫之北,吴人在其南,子期似王,逃王,而己为王。曰:以我与之,王必免,随人卜与之,不吉,乃辞吴曰: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若难而弃之,何以事君,执事之患,不唯一人,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吴人乃退,炉金初官于子期氏,实与随人要言,王使见辞曰:不敢以约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按《公羊传》: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雠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昭公不与,为是拘昭公于南郢,数年,然后归之,于其归焉。用是乎河。曰:天下诸侯苟有能伐楚者,寡人请为之前列,楚人闻之,怒,为是兴师,使囊瓦将而伐蔡,蔡请救于吴,伍子胥复曰:蔡非有罪也。楚人为无道,君如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时可矣。于是兴师而救蔡。 按《谷梁传》:子胥父诛于楚也,挟弓扶矢而干阖庐,阖庐曰:大之甚,勇之甚,为是欲兴师而伐楚。子胥谏曰:臣闻之,君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弗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正。是日囊瓦求之,昭公不与,为是拘昭公于南郢,数年,然后得归,归乃用事乎汉。曰:苟诸侯有欲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焉。楚人闻之而怒,为是兴师而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曰:蔡非有罪,楚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为是兴师而伐楚。
敬王十五年夏,鲁归粟于蔡。
《春秋》:定公五年。按《左传》:五年夏,归粟于蔡,以周亟,矜无资。
敬王二十六年,春,正月,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按《春秋》:哀公元年。按《左传》: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广丈,高倍。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敬王二十七年冬十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春秋》:哀公二年。按《左传》:二年,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蔡迁于州来。
敬王二十八年秋七月,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二十九年,春,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子朔立。蔡公孙辰出奔吴。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冬,十二月,葬蔡昭公。
《春秋》:哀公四年。按《左传》:四年,春,蔡昭侯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公孙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文之锴后至。曰:如墙而进,多而杀二人,锴执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锴遂杀之,故逐公孙辰,而杀公孙姓,公孙旴。〈承音惩,盖楚言旴即霍也。〉《史记·管蔡世家》:二十八年,昭侯将朝于吴,大夫恐其复迁,乃令贼利杀昭侯;已而诛贼利以解过,而立昭侯子朔,是为成侯。
元王四年,蔡侯申卒,子产立。
《史记·管蔡世家》:成侯十九年卒,子声侯产立。贞定王十二年,蔡侯产卒,子元侯立。
《史记·管蔡世家》:声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
贞定王十八年,蔡元侯卒,子侯齐立。
《史记·管蔡世家》:元侯六年卒,子侯齐立。
贞定王二十二年,楚灭蔡。
《史记·管蔡世家》: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后陈灭三十三年。
《路史》:蔡仲子、蔡伯生宫侯至平侯徙新,蔡益微,每赋役于楚,迁之州来二十四世,而楚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