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品题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八十五卷目录

 品题部艺文二〈诗〉
  大雅烝民之五章六章
  煌煌京洛行        魏文帝
  五君咏五首       宋颜延之
  宴阑思旧         梁萧统
  咏山涛王戎诗二首      前人
  感遇诗         唐陈子昂
  七爱诗          皮日休
  四贤吟          宋邵雍
 品题部选句
 品题部纪事一

交谊典第八十五卷

品题部艺文二〈诗〉

《大雅·烝民之五章六章》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煌煌京洛行》魏文帝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祇令事败。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五君咏五首》宋·颜延之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沈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𪐝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刘参军

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阮始平

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虚觏。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元,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宴阑思旧》梁·萧统

孝若〈明山宾〉信儒雅,稽古文敦淳。茂沿〈到洽〉实俊朗,文义纵横陈。佐公〈陆倕〉持方介,才学罕为邻。灌蔬〈殷芸〉实温雅,摛藻每清新。余非狎异者,惟旧且怀仁。绸缪似河曲,契阔等漳滨。如何离灾尽,眇漠同埃尘。一起应刘念,泫泫欲沾巾。
《咏山涛王戎诗》前人颜生五君咏不取山,涛王戎余聊咏之焉。

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聿来值英主,身游廊庙端。位隆五教职,才周五品官。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难。


浚冲如萧散,薄暮至中台。徵神归鉴景,晦行属聚财。嵇生袭元夜,阮籍变青灰。留连追宴绪,垆下独徘徊。

《感遇诗》唐·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七爱诗》皮日休

皮子之志,常以真纯自许。每谓立大化者,必有真相,以房杜为真相焉。定大乱者,必有真将,以李太尉为真将焉。傲大君者,必有真隐,以卢徵君为真隐焉。镇浇俗者,必有真吏,以元鲁山为真吏焉。负逸气者,必有真放,以李翰林为真放焉。为名臣者,必有真才,以白太傅为真才焉。呜呼吾之道,时耶,行其事也,在乎爱忠矣。不时耶,行其事也,亦在乎爱忠矣。苟有心歌咏者,岂徒然哉。
房杜二相国

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李太尉
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
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丹券入帑藏,青史传子孙。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所谓圣天子,难得忠贞臣。下以契鱼水,上以合风云。百世必一乱,千年方一人。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愿以太平颂,题向甘泉春。
卢徵君

吾爱卢徵君,高卧嵩山里。百辟未一顾,三徵方暂起。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吾谓伊与周,不若徵君贵。吾谓巢与许,不若徵君义。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万世唐书中,逸民不可比。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如教不为名,敢有徵君志。
元鲁山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辇母远之官,宰邑无玷疵。三年鲁山民,丰稔不暂饥。三年鲁山吏,清慎各自持。只饮鲁山泉,只采鲁山薇。一室冰檗苦,四远声光飞。退归旧隐来,斗酒入茅茨。鸡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尽日一菜食,穷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镜,直如琴上丝。世无用贤人,青山生白髭。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吾无鲁山道,空有鲁山辞。所恨不相识,援毫空涕垂。
李翰林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刺谒戴接䍦,赴宴著縠屐。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白太传

吾爱白乐天,逸才生自然。谁谓辞翰器,乃是经纶贤。欻从浮艳诗,作得典诰篇。立身百行足,为文六艺全。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所刺必有思,所临必可传。忘形任诗酒,寄傲遍林泉。所望标文柄,所希持化权。何期遇訾毁,中道多左迁。天下皆汲汲,乐天独怡然。天下皆闷闷,乐天独舍旃。高吟辞两掖,清啸罢三川。处世似孤鹤,遗荣同蜕蝉。仕若不得志,可为龟镜焉。

四贤吟          宋邵雍

彦国之言铺陈,晦叔之言简当。君实之言优游,伯淳之言条畅。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宋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

品题部选句

《诗经·秦风·黄鸟章》: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又〉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又〉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禦。
晋傅元荀何论以文王之道,事其亲者,其颍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称曾闵,今日何荀,内尽其心以事其亲,外崇礼让以接天下。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有能行孝之道,君子之仪表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令德不遵,二夫子之景行者,非乐中正之道也。〈又〉颍昌侯之事,亲其尽孝子之道乎。存尽其和,事尽其敬,亡尽其哀,予于颍昌侯见之矣。〈又〉见其亲之党,如见其亲。六十而孺慕予,于颍昌侯见之矣。满纸千金,与汤子家足下丰髯,如黄鹄云中,青霞天半,而谈倾稷下,若悬河,若飞骏,又若雪藕。抑何巨丽饶致也。敬服敬服。

品题部纪事一

《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
七年,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宣公二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昭公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
《韩非子·十过篇》: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伯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首子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公曰:诺。
《国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训导诸侯,樊穆仲曰:鲁侯孝。王曰:何以知之。对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耇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命鲁孝公于夷宫。《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舅犯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孔子家语·颜回篇》: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六本篇》: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史䲡有君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于人。曾子侍曰:参昔尝闻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是以自知终不及二子者也。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悦不若己者处。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弟子行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馀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夫能夙兴夜寐,讽诗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媚玆一人,应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匹夫不怒,唯以忘其身。
不畏强禦,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荷天子之龙,不戁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质。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美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是颛孙师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学之深。
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谓不险矣。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则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当是而行,偃也得之矣。
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绦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柴于亲丧,则难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恭而以恕,是以日隮。凡此诸子,赐之所亲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讯赐,赐也固不足以知贤。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壹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为知人矣。子贡对曰:赐也何敢知人,此以赐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语汝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者,岂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子贡曰:赐愿得闻之。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从善而教不道,盖赵文子之行也。
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则进而用之,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
其为人之渊源也,多闻而难诞,内植足以没其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治,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鍉伯华之行也。
外宽而内正,自拯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蘧伯玉之行也。
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盖柳下惠之行也。
其言曰:君虽不量于其身,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
蹈忠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能乐,盖老子之行也。
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亲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不尽其乐,以不能则学,不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子山之行也。
子贡曰:敢问夫子之所知者,盖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谓其然。亦略举耳目之所及而已矣。昔晋平公问祁奚曰:羊舌大夫,晋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辞以不知。公曰:吾闻子少长乎其所,今子掩之,何也。祁奚对曰:其少也恭而顺,心有耻而不使其过宿;其为大夫,悉善而谦其端;其为舆尉也,信而好直其功,至于其为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公曰:曩者问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夫之行也。子贡跪曰:请退而记之。
《辨政篇》: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谓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自为,夫子所以与之者。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敬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晏子》: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恤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诽,不毁进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国,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故得众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进不丧亡,退不危身,此正士之行也。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则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于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说苑·善说篇》:卫将军文子问子贡曰:季文子三穷而三通,何也。子贡曰: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以事贤则不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其得之,固道也;失之,命也。曰:失而不得者,何也。曰:其穷不事贤,其通不举穷,其富不分贫,其贵不礼贱,其得之,命也;其失之,固道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曰:昔者管子说襄公,襄公不说,是不辨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无能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中无惭色,是无愧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是无仁也。夫子何以大之。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说,管子非不辨也,襄公不知说也;欲立子纠而不能,非无能也,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槛车而无惭色,非无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贞也,知权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非无仁也。召忽者,人臣之材也,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天下,夫何为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死之则不免为沟中之瘠;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由。汝不知也。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
赵简子问于成搏曰:吾闻夫羊殖者,贤大夫也,是行奚然。对曰:臣搏不知也。简子曰:吾闻之子与友亲,子而不知,何也。搏曰:其为人也数变,其十五年也廉,以不匿其过;其二十也,仁以喜义,其三十也,为晋中军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为边城将,远者复亲。今臣不见五年矣。恐其变,是以不敢知。简子曰:果贤大夫也,每变益上矣。
《权谋篇》:孔子问漆雕马人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孺子容、三大夫者,孰为贤。漆雕马人对曰:臧氏家有龟焉,名曰蔡;文仲立三年为一兆焉;武仲立三年为二兆焉;孺子容立三年为三兆焉,马人见之矣。若夫三大夫之贤不贤,马人不识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子,其言人之美也,隐而显;其言人之过也,微而著。故智不能及,明不能见,得无数卜乎。
《至公篇》:辛栎见鲁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贤也。穆公曰:子何以言之。辛栎对曰:周公择地而封曲阜;太公择地而封营丘,爵土等,其地不若营丘之美,人民不如营丘之众。不徒若是,营丘又有天固。穆公心惭,不能应也。辛栎趋而出。南宫边子入,穆公具以辛栎之言语南宫边子。南宫边子曰: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其命龟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无难得也。周公卜居曲阜,其命龟曰:作邑乎山之阳,贤则茂昌,不贤则速亡。季孙行父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侠于两社之间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则曰:贤则茂昌,不贤则速亡。安在择地而封哉。或示有天固也。辛栎之言小人也,子无复道也。
《新序·杂事篇》: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赐之酒,酣,范昭曰:愿请君之樽酌。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也。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非陋而不识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若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告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国语》:子西使人召王孙胜,沈诸梁闻之,见子西曰:闻子召王孙胜,信乎。曰:然。子高曰:将焉用之。曰:吾闻之,胜直而刚,欲寘之境。子高曰:不可。其为人也,展而不胜,爱而不仁,诈而不知,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复言而不谋身,展也;爱而不谋长,不仁也;以谋盖人,诈也;强忍犯义,毅也;直而不顾,不衷也;周言弃德,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华而不实,将焉用之。《韩诗外传》: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问曰:寡人欲置相,非翟璜则魏成子,愿卜之于先生。李克避席而辞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间亲。臣外居者也,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夫观士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此五者足以观矣。文侯曰:请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遇翟璜,曰:今日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之。翟璜勃然作色,曰:吾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吾所进也;君以邺为忧,吾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吾进乐羊;中山既拔,无守之,吾进先生;君欲置太子傅,吾进赵苍。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负于魏成子。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也,岂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臣对曰:君不察故也。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为相也。且子焉得与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约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君皆师友之,子之所进皆臣之,子焉得与魏成子比乎。翟璜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对于夫子。诗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孔丛子·杂训篇》:县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时,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乎。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县子曰:其然。
《执节篇》: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文武欲作尧舜而至焉。昔我先君夫子欲作文武而至焉。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子高以为赵平原君霸世之士,惜其不遇时也。其子子顺以为衰世之好事公子,无伯相之才也。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答曰:言贵尽心,亦各其所见也。若是非,则明智者裁之。
赵王问相于平原君,平原君曰:邹文可。王曰:其行如何。对曰:夫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文与之游,称曰好义王其用之。王卒不用,后以平原君言问子顺,且曰:先生知之乎。答曰:先父之所交也。何敢不知。王曰:寡人虽失之在前,犹愿闻其行于先生也。答曰:行不苟合,虽贱不渝,君子人也。王遂礼之,固以老辞。
《汉书·爰盎传》: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郎中。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
《五色线·翰林杂事钞》:武帝谓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
《汉书·汲黯传》:黯多病,严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瘉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虽自谓贲育弗能夺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时与汤论议,汤辨常在文深小苛,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目而视矣。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
《楚国先贤传》: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博览传记群书,无不涉猎。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后汉书·法真传》:真博通内外图典,为关西大儒。顺帝欲致,四徵。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谢承·后汉书》:桓帝徵徐稚等不至,因问陈蕃曰:徐稚、袁闳伟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公族,闻道渐训,长于三辅,仁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商芸小说》:李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太平御览·袁子正书》曰:孔子称蘧伯玉国无道,可卷而怀也。今李膺居浊世之中,皦然与世殊涂,此西山饿夫之俦耳。卒死于非罪恶,得为雅人。
《后汉书·王允传》: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郭太传》:太字林宗,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太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不去。或以问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滥,虽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闻天下。《祢衡传》: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世说补》:王叔优与弟季道,小时闻郭林宗有知人之鉴,共往候之,请问才行所宜以自处业。林宗曰: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然叔优当以仕宦显,季道宜以经术进,若违才易,务亦不至也。后叔优至北中郎将,季道代郡太守。
《三辅决录》:弭生字仲叔,其父贱,故张伯英与李幼才书:弭仲叔高德美名,命世之才也,非弭氏小族所当,有新丰瘠土所当出也。
《后汉书·董扶传》:蜀丞相诸葛亮问广汉、秦宓、董扶及任安所长,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芥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云。
《汉中士女志》:祝龟字元灵,南郑人也。年十五,远学汝颍,及太学,通博荡达能属文。太守张府君奇之,曰: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州牧刘焉辟之不得,已行授葭。萌长撰《汉中耆旧传》以著述终。
《世说新语》: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太平御览》:袁子正书曰:或云少府杨阜,岂非忠哉。答曰:然可谓直士忠臣,则吾不知也。夫为人臣见人主失道,指其非而播扬其恶,可为直士,未为忠臣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不知。君子谓陈群,于是乎长者。
《陈武别传》:武时人无察者,顿丘闾遐荐之于军府。或问武:当今可与谁为辈遐。曰:方谢道坚不足,比徐世璋有馀。道坚、世璋皆同时知名士也。武闻之笑曰:乃处我季孟之间乎。
《文士传》:初武帝招延后进二十馀人,置酒赋诗不成,罚酒一斗。臧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萧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帝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
《蜀志·庞统传》:统郡命为功曹。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注〉张勃《吴录》:或问统曰:如所目,陆子为胜乎。统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劭就统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劭安其言而亲之。
《魏志·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邴原传》:大鸿胪钜鹿张泰、河南尹扶风庞迪以清贤称,永宁太仆东郡张阁以简质闻。杜恕著《家戒》称阁曰:张子台,视之似鄙朴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间何者为美,何者为好,敦然似如与阴阳合德者。作人如此,自可不富贵,然而患祸当何从而来。世有高亮如子台者,皆多力慕,体之不如也。
《陈矫传》: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彊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桀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元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世说新语》: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曹公少时见乔元,元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以子孙相累。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何晏、邓飏、夏侯元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傅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钥,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尔,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元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陵:陈元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畼,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魏志·三少帝本纪注》:高贵乡公讳髦,神明爽俊,德音宣朗。罢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钟会对曰: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问顗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殆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垄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宇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顗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县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于灭亡之馀,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仗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帝又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高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行,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俱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群臣咸悦服。
《吴志·陆瑁传》: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瑁与书曰: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加今王业始建,将一大统,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若令善恶异流,贵汝颍月旦之评,诚可以厉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远模仲尼之汎爱,中则郭泰之弘济,近有益于大道也。艳不能行,卒以致败。
《世说补》:张辅吴在孙权,坐尝论刘子。初褊阨不当,拒张飞太甚。权曰:若令子初随世浮沈,容悦元德,交非其人,何足称高士。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世说新语》: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