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边裔总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第三卷目录

 边裔总部汇考三
  明一〈总一则 太祖洪武十则 成祖永乐五则 宣宗宣德三则 英宗正统三则 代宗景泰一则〉

边裔典第三卷

边裔总部汇考三

明一

明礼部设主客清吏司及鸿胪寺,皆掌四方蕃国朝贡赐赉廪给迎送之事,又以外国非侵中国,不得用兵,惟富慎备西北,垂之祖训。
《明会典》: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简其译伴,明其禁令。
鸿胪寺,凡外夷进贡方物,本寺官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举案至东陛,授内官捧进。
凡赏赐外夷人员衣服䌽缎等件,本寺官举案引至御前俟礼部,官奏过赞叩头毕,仍举案引出给散。管待蕃夷土官筵宴。凡诸蕃国及四夷使臣土官人等进贡,例有钦赐筵宴一次、二次,礼部预开筵宴日期,奏请大臣一员待宴及行光禄寺备办于会同馆管待教坊司用乐,鸿胪寺令通事及鸣赞供事仪制司领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数多分二日宴,如遇禁屠斋戒,移后三四日举行,回还之日,差官伴送,沿途备办饭食,经过去处,茶饭管待各有次数许镇守总兵或三司或府卫正官二三员陪席。
蕃夷土官使臣下程。凡诸蕃国及四夷土官使臣人等进贡等项,到会同馆,俱有常例,并钦赐下程,礼部奏准通行,光禄寺支送,其钦赐下程一次者,仍支常例下程,或五日、十日一次者,常例下程住支。若已经给赏,两月之外,不行回还者,住支下程。
日本国、满剌加国、锡兰山国、朵颜三卫、哈密瓦剌亦力把力撒马儿罕、土鲁番、黑娄苏门荅剌、以必洗必儿戎地面、米儿哈兰米、昔儿孛剌安卫、哈剌孩卫、买买回回、锁鲁丹罕东卫、阿端地面、迤北,那姑儿鲁迷天方各五日下程一次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阿端地面减鹅鸡酒二十五瓶,黑娄那姑儿各减五瓶米、五斗面、十二斤八两果子一斗、苏门荅剌那姑儿各果子四色、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米儿哈兰减一十个,苏门荅剌加十个,那姑儿减饼、蔬菜、厨料。日落国兀良哈哈烈女直都指挥等官、火剌札乌思藏等处喇嘛、蕃僧、苏禄王尚师法王、婆罗门可脱癿讨来思癿加思兰,各止支常例下程、土官蕃僧人等。无关文者不支。
凡送夷人下程,光禄寺差属官一员,管押至会同馆主事处验给。
蕃夷人等,朔望朝及见辞酒饭,上桌案酒用牛羊等肉共五楪,每楪生肉一斤八两,茶食五楪,每楪一斤,果五楪,核桃、红枣、榛子每楪一斤,胶枣、柿饼每楪一斤八两。中桌案酒用羊牛肉四楪,每楪生肉一斤,茶食四楪,每楪十两,果四楪,核桃、榛子、红枣每楪十两,胶枣十二两,酒三钟,汤饭各一碗。
凡使臣进贡,沿途关支廪给口粮回还亦如之。惟朝鲜、占城、琉球、瓜哇、暹罗、满剌加、日本、锡兰山、迤北、哈密瓦剌、撒马儿罕、土鲁番使臣回还,沿途除廪给口粮外,仍日支下程一处,朝鲜等八国,并迤北每人肉半斤、酒半瓶。哈密等每十人羊一只、酒二瓶半。湖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腹里,土官遇三年朝觐,差人进贡一次,俱本布政司给文起送,限本年十二月终到京庆贺,限圣节以前谢恩,无常期贡物不等。凡土官差人到京,鸿胪寺即与引见,并投进实封奏本其方物赴礼部验进。湖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腹里土官朝觐,进到方物,及中途倒死马匹,例不给价,到京马匹,每匹赐钞一百锭,其赐各不同。
凡三品四品回赐钞一百锭、䌽缎三表里。惟播州、贵州二宣慰使赐锦二段、䌽缎六表里、五品钞八十锭、䌽缎三表里、六品七品钞六十锭、䌽缎二表里、八品九品钞五十锭、䌽缎一表里。杂职衙门并头目人等自进马匹方物、钞四十锭、䌽缎一表里。
差来通事把事头目各钞二十锭、䌽缎一表里,随来土官弟男并把事头目人等钞二十锭,从人伴吏钞十锭,播州差来长官钞四十锭一表里,通把头目人等各钞三十锭,贵州差来舍人钞二十五锭、二表里,把事十五锭一表里,通事十锭、绢一匹,头目从人赏钞如例。
凡进马一二匹及方物轻者,止照杂职例赏。
凡谢恩差来人,与杂职赏同。贵州土官减钞二十锭,随来通把从人给钞,如朝觐例。凡庆贺,贵州差来舍人赏钞五十锭、䌽段二表里,把事钞十五锭、䌽段一表里,通事从人钞如朝觐例。四川土官差来使人进马者,钞二十锭、䌽段一表里,进降香茶蜡等物者,钞二十锭、绢二匹,随来从人钞十锭。
凡投降夷人,每名赏素纻丝衣一套、绵布十匹、钞一百锭、米三石、牛二只、羊五只、柴五百斤,随来妇人每口绵布三匹、钞十锭。
洮岷等处蕃族,旧二年一贡,后三年一贡。大族起送,为首者四五人。小族起送一二人留边,听赏者,大族不过十五人,小族不过七八人。
贡物:铜佛、画佛、舍利子、马驼、酥油、青盐、青木香、足力麻、铁力麻、氆氇左髻毛缨、明盔、明甲腰刀。
洮岷等处蕃僧,每寺许四五人,每年终遇大节一次,赴京朝贡。
《图书编》《皇明祖训》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赋;得其民,不足以供役。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土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吾恐后世子孙,以中国富彊,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慎勿为也。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不征。
诸夷东北朝鲜 即高丽,其李仁任及子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姑待之。
正东偏北日本 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正南偏东大琉球 朝贡不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
小琉球 不通往来,不曾朝贡。
西南安南 三年一贡。
真腊 朝贡如常滨海。
暹罗 朝贡如常滨海。
占城 自占城以下诸国,朝时内带行商,多诡诈,故令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国滨海。
苏门荅剌 滨海  西洋 滨海
瓜哇 滨海    彭亨 居海中
百花 居海中   三佛齐 居海中
浡泥 居海中
太祖洪武二年,定蕃国朝贡筵宴,及遣使进表望阙庆祝之仪。
《明会典·蕃国礼》:国初,诸蕃来朝,必见皇太子及亲王、皇帝亲御殿。待宴后,止朝见上,赐宴会同馆,命礼部待之,其蕃使进表亦不宣读。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赞舍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于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坐于厅之东南西向,知府至馆以宾主接见具酒食宴,待毕,知府还蕃王送出门外。次日清晨,从官复伴送蕃王入会同馆,礼部尚书奉旨即馆中宴劳,尚书至蕃王服其国服,出迎相见,宴享如龙江驿,酒行作乐,宴毕,尚书及从官皆出蕃王与其从官送至馆门外。明日,中书省奏知命官一员,诣馆如前宴劳,礼部告示侍仪司以,蕃王及其从官具服于天界寺习仪三日,择日朝见。前一日,内使监陈设御座香案于奉天殿,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蕃王与其从官次于午门外,蕃王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及御座之南,其从官拜位于蕃王丹墀。拜位之后,俱北向设方物案于丹墀之北,中道东西方物状案于御前,及丹墀中受方物官位于方物案之东西,知班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蕃王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之北,引蕃王从官舍人二人位于蕃王从官之北,俱东西相向,馀如朝会仪。是日鼓初严,礼部陈方物于午门外,举案者就案,次严,执事官俱入就位,接伴舍人引班舍人、引蕃王及其从官立俟于午门外三严,文武官具朝服入就侍立位,执事者举方物案,蕃王等从其后,由西门入奉天西门至殿前丹墀西,俟立侍从奉迎皇帝,具礼服御舆,以出大乐鼓吹振作升座,乐止,捲帘鸣鞭报时,讫,蕃王及其从官各就拜位,执事者以方物案置蕃王拜位前,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引班导蕃王升殿,宣方物官取方物状,从行俱由西升。乐作,从殿西门入内,赞接引蕃王至御前,乐止,赞拜,蕃王再拜跪称:兹遇某节,钦诣皇帝陛下。称贺致词讫,宣方物官跪于御前西,宣状承制官跪承制诣蕃王前立,宣制讫,赞拜蕃王俯伏兴,再拜,蕃王及宣方物状官俱由西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至谨身殿,乐止,引班导蕃王及其从官俱出见皇太子,前一日礼部官以蕃王所献东宫方物启知,内使监设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蕃王及其从官次于东宫门外,又设蕃王拜位于殿门外及殿中,其从官拜位于殿下中道之东西,俱北向。引班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从官二人于从官拜位之北,皆东西相向。馀陈设如朝会仪。质明,蕃王朝见皇帝,讫常服至东宫门外,文武官公服入,侍从皇太子皮弁服出。乐作,升座,乐止,引班引蕃王入,乐作,至位,乐止,其从官俟立于殿下,东西相向。赞拜乐作,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乐止,引班引蕃王至殿西门内,赞接引至殿中,跪称:兹遇某节,诣皇太子殿下。称贺致词讫,俯伏兴,蕃王复位。赞拜乐作,再拜,皇太子答拜,乐止,蕃王出,皇太子坐,引班引蕃王从官就拜位。赞拜乐作,从官皆四拜,乐止,礼毕,皇太子兴乐作出殿门,乐止,蕃王及其从官以次出,接伴舍人引见亲王。前期,王府官设王座于正殿东稍北西向,蕃王坐于殿西稍南东向,蕃王拜位于座之南,王答拜,位于座之北,蕃王从官拜位于殿门外北向,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之东西,承传二人位于殿门外之东西,接伴舍人位于内赞之南东西相向,引从官二人位于拜位之北,王府官侍立位于殿上左右,俱东西相向。是日,所司陈仪仗于殿之东西,蕃王至王府门外,执事者先入就位,王皮弁服出,升座。蕃王至殿下由西阶升王降,座出,迎于殿门外,既见王府官引王由中门入,舍人引蕃王由西门入,各就拜位。赞拜,蕃王再拜,王答拜,就座,蕃王亦就座。引班引蕃王从官就拜位,皆四拜。礼毕,蕃王诣王座前,王降座蕃王,举手揖毕,王还府蕃王出王府,官送至门外。择日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设黄麾仗于殿廷左右,内使擎执如奉天殿受朝贺仪,内使监陈设御座于殿中,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稍南,诸王座皆以次而南,俱西向。又设诸王座于西偏与东偏,诸王座相对,俱东向。蕃王座于殿中之西第一行,东向次设文武一品,陪宴座第二行二品、三品三行,俱东西相向。蕃王从官、文武三品陪宴官俱以序坐于西庑,东向北上,和声郎陈大乐细乐舞队于殿之南楹。光禄寺设御尊于殿中之南。皇太子、诸王、蕃王至二品官酒尊于殿门左右之东西,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诸王司壶二人奉酒食二人,西偏诸王。如之,蕃王司壶一人奉酒食一人,文武官第一行及左右第二行各司壶四人兼供酒食。光禄寺直长于西庑,各置酒尊及司壶供酒食之人,光禄寺卿陈御食案及皇太子诸王,食案寺丞设蕃王食案于殿中,直长设殿上左右文武官,及西庑食案各于其座前。诸执事者,各供事舍人,引文武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又引蕃王服其国服,侍立于百官之北,引进,引皇太子、诸王常服,侍立殿内之左右。侍仪导引皇帝常服,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诸王各就座。礼部官取旨导蕃王入就座,光禄寺卿举御食案,进于御前;礼部侍郎、光禄寺少卿举食案置于皇太子、诸王之前;礼部郎中、光禄寺丞举食案置于蕃王前。文武官及蕃王从官各以次就坐,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司壶于皇太子诸王以下各斟酒。细乐作奏太清之曲,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皇帝举爵饮,皇太子以下皆饮毕,乐止。酒再行,细乐作奏,感皇恩之曲,饮毕,乐止。内使监令于御前进食,供事者自皇太子以下各供食。大乐作,和声郎唱,上食,皇帝进食,皇太子以下皆食毕,乐止。酒三行,细乐作,奏贺圣朝之曲,饮毕乐止。进食,奏大乐,食毕,乐止。凡五进食皆如之。酒四行,细乐作,奏普天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五行,细乐作,舞诸国来朝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酒六行,细乐作,奏朝天子之曲,饮毕,乐止进食。酒七行,细乐作,奏醉太平之曲,舞长生队之舞,饮毕,乐舞止进食。其西庑斟酒进食之次,亦如殿中,惟不用乐。宴毕,皇帝兴乐作,皇太子诸王侍从还宫。乐止,蕃王文武官俱以次出东宫,择日宴蕃王。是日:宿卫陈设,如朝会仪。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俱取旨,宴乐蕃王。陛辞其陈设、行礼如朝见仪,惟不设宿卫及传制方物案宣状等官,辞东宫亦如见仪,惟不跪致词,礼毕,中书省率礼部官送至龙江驿,礼部设宴如初至,礼部官还应天府官送起行。
蕃国遣使进表前期,所司于王宫内外及国内街巷结䌽,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表笺案,于阙庭前香案,于表笺案前。司香二人于香案左右。王拜位于殿中,众官位于王后,俱北向。司礼二人于王位北,引礼二人于王左右,引班四人于众官左右,俱东西相向,使者立位于香案东,捧表笺二人于香案西,设乐于众官。拜位之后,龙亭于殿南正中,仪仗鼓乐于龙亭前。是日清晨,司印者陈印案于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王具冕服,众官俱朝服。诣案前用印毕,用黄袱裹表、红袱裹笺各置于匣中,仍各以袱裹之,捧表笺官捧置于案,使者与捧表笺官各就位,引礼引王及众官俱入就拜位,赞拜乐作,再拜,乐止,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三上香讫,捧表官取表东向跪,进王,王受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跪,受兴,置于案。赞兴王复位,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礼毕。捧表笺官捧表前行,置于龙亭中,金鼓仪仗鼓乐前导王送至宫门外,还。众官朝服送至国门外,使者乃行。
蕃国望阙庆祝仪,蕃王奉正朔称朝贡者。其国中有庆祝礼,颁自朝廷使遵行之,前期执事者于王宫正殿南向陈香烛案于阙庭前,王拜位于殿中,褥位于香案前,众官拜位于王之后,俱北向。司礼司赞于王拜位之北,司香二人于香案前,俱东西相向。是日,陈军仗于王宫门之外,乐工陈乐于拜位之后,众官先具朝服,引班于王宫门外东西,执事俱就位。王于后殿,具冕服,未赐者服其服,众官入俟立于殿庭东西。王出,乐作,由西陛升至拜位,乐止,众官就拜位。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王由东门入,乐作,至褥位,乐止。赞跪,王与众官皆跪,王三上香毕,俯伏兴。众官皆兴王由东门出,乐作,还位。乐止,赞拜乐作,王与众官皆四拜,乐止,赞搢笏三舞蹈跪、三拱手、加额呼万岁,出笏,俯伏兴赞四拜。礼毕,王与众官以次出。凡蕃王至京,令礼部官于会同馆礼待永乐,以后四夷来朝贡者,钦命中官与文武大臣,或学士等官待宴,不拘员数。
洪武三年,定蕃国受印物之仪。
《明会典》:蕃国受印物洪武三年定。使者至蕃国境,先遣关人入报,蕃王遣官远接,前期,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䌽,设龙亭于馆之正中,备金鼓、仪仗鼓吹于馆所以。伺迎引又于国城内街巷结䌽,又于王宫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蕃王受赐予位于香案之前,设蕃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北向。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赞二人于蕃王拜位之北。引礼二人于司赞之南,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俱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远接官接见使者,迎至馆所以,上赐安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是日,蕃王率百官出迎于国门外,远接官迎上赐,出馆至国门,金鼓在前,次众官常服乘马行次,王乘马行次,仪仗鼓乐次,上赐。龙亭使者常服乘马行于龙亭之后,迎至殿中,金鼓分列于门外之左右,众官分立殿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使者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蕃王,引班引众官,各就拜位。立定,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引礼引蕃王诣龙亭前。使者称有制,引礼赞跪,司赞唱跪,蕃王与众官皆跪,使者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赐尔国王某,并赐某物。宣毕,使者捧所赐印并某物西向授蕃王,蕃王跪受,以授左右。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司赞唱同。蕃王及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蕃王出,复位,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司赞唱礼毕。引礼引蕃王入殿西立,东向,使者东立,西向。引礼唱,使者与蕃王行两拜礼。使者降自东阶,蕃王降自西阶,遣官送使者还馆。
洪武四年,谕省府台臣:外国不侵中国,无辄用兵,惟西北不可不备。
《图书编》:洪武四年九月,上御奉天门谕省府台臣曰:海外夷国为患中国者,不得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用兵。古人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变之源。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荼毒生民,徒慕虚名,反疲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小蛮夷,阻越山海,不侵中国,无烦用兵。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卿等记此言,知朕意。
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按《明会典》:洪武永乐以来,设立御前答应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指挥等官,统属一十八处,小通事总理来贡四夷并来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应夷情,译审奏闻。
《图书编》: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书、制蒙古字行天下。乃命原洁与编修马懿赤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饰、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以切其字,谐其声音,既成刊布。自是,使臣往来朔漠,皆得其情。
凡四夷分十八所,设通事六十人,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挥等官统诸,小通事总理贡夷、降夷及归正人夷,情蕃字文书译审奏。
洪武十六年,给各国勘合及蕃僧诰,敕置长河西等处,安抚使司每年一贡,人数不过百人。
《明会典》:凡勘合号簿,洪武十六年,始给暹罗国,后渐及诸国,每国勘合二百道,号簿四扇如暹罗国,暹字号勘合一百道,及暹罗字号底簿各一扇,俱送内府。罗字勘合一百道,及暹字号簿一扇,发本国收填,罗字号簿一扇,发广东布政司收比,馀国亦如之。每改元,则更造换,给计有勘合国分。
暹罗 日本 占城 瓜哇 满剌加 真腊苏禄国东王 苏禄国西王 苏禄国峒王柯支 浡泥 钖兰山 古里 苏门荅剌古麻剌

凡蕃夷诰敕,初,哈密等七卫俱有,如朵颜海西诸卫例,后乃没于土鲁番。而乌思藏长河西等处,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大乘大宝二法王、各处国师,俱诰命禅师,敕命都纲剌麻,都指挥指挥等,俱敕谕其阐教阐化、辅教赞善,仍给勘合护教,自称原有勘合燬于火,累年请给,未与。二法王及长河西朵甘思董卜韩胡俱不给勘合,其金川杂谷等处止赍印,信蕃文,亦无勘合。
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置军民安抚使司,每年一贡,给与勘合,于四川比号雅州入境,每贡止许五六十人,多不过一百人。方物该守关官员辨验,申送都布按三司,审实起送,后改升宣慰司。
洪武十八年,定蕃国初附遣使进贡及迎诏之仪。按《明会典》:洪武十八年,定蕃国初附遣使奉表进贡,方物先于会同馆安歇,礼部以表副本奏知仪礼司,引蕃使习仪,择日朝见。其日,锦衣卫陈设仪仗,和声郎陈大乐于丹陛,如常仪,仪礼司设表案于奉天殿东门外,丹陛上方物案于丹陛中道之左右,设文武百官侍立位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蕃使服其服捧表及方物状至丹墀跪授,礼部官受之,诣丹墀置于案,执事者各陈方物于案。毕,典仪内赞外赞宣表展,表官宣方物状,官各具朝服,其馀文武官常服就位。仪礼司官奏请升殿皇帝常服出,乐作升座,乐止鸣鞭。讫,文武官入班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引礼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赞四拜,典仪唱进表序,班举表案由东门入,至于殿中,内赞赞宣表,外赞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状讫,蕃使俯伏兴四拜,礼毕,驾兴乐作,还宫,乐止,百官及蕃使以次出,其蕃国常朝及为国事谢恩。遣使进表贡方物皆如前仪,唯不宣表。
皇帝登极,及册立皇储,则遣使颁诏。蕃王受封,则赐印或有赉予,故有蕃王迎接之仪。凡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驰报于王,王遣官远接诏。前期,令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䌽,设龙亭于正中,设香案于龙亭之南,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又于国城内街巷结䌽,王宫内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司香二人于香案之左右,设诏使立位于香案之东,设开读案于殿陛之东北,设蕃王拜位于中道,北向。设蕃国众官拜位于蕃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设捧诏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宣诏官位于捧诏官之南,展诏官二人位于宣读官之南,俱西向。司礼二人位于蕃王拜位之北,引礼二人位于司礼之南,引班四人位于众官拜位之北,俱东西相向。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远接官接见诏书,迎至馆中,安诏于龙亭中。遣人驰报王,王即率国中众官及耆儒僧道出迎于国门外,至馆中,具冕服,众官具朝服,行五拜。礼讫,迎诏出馆至国门,金鼓在前,次僧道耆儒,次众官,次王,次仪仗鼓乐,次诏书,龙亭使者常服行于龙亭后,迎至殿中,金鼓分列门外之左右,置龙亭于殿上正中,使者立于东。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人等各就拜位,使者诣前,南向,立称有制。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引礼引蕃王由西阶升诣香案前,北向立。引礼唱跪,司赞唱,众官皆跪,引礼唱上香,司香捧香跪进于王之左,王三上香讫,引礼唱俯伏兴平身,蕃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蕃王复位,司赞唱开读,宣诏官、展诏官升案使者诣龙亭捧诏书,授捧诏官,捧诏官前受诏,捧至开读案授宣诏官,宣诏官受诏,展诏官对展,司赞唱跪,蕃王及众官以下皆跪,宣诏官宣诏书,捧诏官于宣诏官前捧诏书,仍置于龙亭。司赞唱俯伏兴平身,蕃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司赞唱拜,乐作,蕃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司赞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额,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引礼引蕃王退,引班引众官以次退,蕃王及众官释服,使者以诏书付所司颁行,蕃王与使者分宾主行两拜礼,使者居东,蕃王居西,如蕃国陪臣行礼,使者立受。
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国朝贡使人及土官承袭之制。按《明会典》:凡朝贡方物,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诸蕃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者所贡之物,会同馆呈报到部,主客部官赴馆点检见数,遇有表笺移付仪部,其方物分豁进贡,上位若干殿下,若干开写奏本,发落人夫管领先,具手本关领内府勘合依数填写,及开报门单。于次日早朝,照进内府。或于奉天门、或奉天殿丹陛、或华盖殿及文华殿前,陈设本部正官,奏启进纳,若遇庆贺圣节正旦,贡献之物初到,即以数目具本奏闻,物候至日通进内府陈设交收。
凡进马,骡到于会同馆,即令典牧所差医兽辨验儿骒骟及毛色齿岁,明白备写,手本交收,及令本馆放支草料喂养,仍拨人夫管领。至期,进内府行列于丹墀东,伺候御前牵过同手本交付,御马监官收领。凡进象、驼到于会同馆,令本馆喂饲。次日早进,内府御前奏进。如候圣节、正旦、冬至,陈设进收日远,先行奏闻,象送驯象所,驼送御马监收养,至期,令进内府陈设。
凡进虎、豹、禽鸟之类到于会同馆,就令畜养之人喂养具数,奏闻送所司收领,至期,进内府丹墀内陈设。凡进金银器皿珍宝段匹之类,须同贡献之人验视,明白具写奏本,仍以器具装盛,或黄袱封裹。分拨馆夫一同贡献之人收管。先期一日,关填勘合,开报门单。次日早,照进内府于殿前丹陛等处,陈设一一交付长随内使收受。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万数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捡视物货,封完密,听候先将蕃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除国王进贡外,蕃使人伴附搭,买卖物货官给价钞收买,然后,布政司仍同各衙门官将货称盘见数,分豁原报附馀数目,差人起解前来,礼部委官及行户部都察院委官会同差督,人夫运进承运等库,称盘入库,礼部先期开写各库该收货物手本,于午门关领各门勘合,填写照进并出给长单,令该库批写实收数目,回部备照。
后续定,凡外国朝贡:惟朝鲜国所进方物陈设奏进,其馀俱该司验过,具题得旨,开具手本,送右顺门。〈即归极门〉内府各该衙门交收,今朝鲜国贡物亦不陈设,止具题开,送归极门内使交收。
凡进马:惟朝鲜国先行面奏,引过御马监交收。其馀俱该司验过,送鸿胪寺,随本引进。遇庆贺,礼部先行请旨行,御马监至期陈设。今朝鲜国进马亦不面奏,止具题送御马监交收。
凡进象、驼、虎、豹禽鸟之类,俱不陈设,惟具题送内府各衙门交收。
凡进到狮象,礼部题请量留,原来伴送四人与同驯象所,军奴到于御马监调养,待后驯习发回,光禄寺日给养赡,仍行兵部给与牌面悬带,以便西安门出入。
凡安南国进金银器皿之类,引奏进献,其馀俱具题送归极门交收。
凡进药材等物,径从礼部具题,送归极门交收。苏木、胡椒、硫黄,近多解南京礼部交收。
凡各处夷人贡到方物,例不给价,朝鲜国常贡马匹,亦不给价。
凡四夷归化人员及朝贡使客,初至会同馆,主客部官随即到,彼点视正从,定其高下,房舍、铺陈一切处分安妥,仍加抚绥,使知朝廷恩泽。
一下程分豁正从人数,劄付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面饮食之物。一管待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定拟食品棹数,劄付膳部造办,主客部官一员或主席或分左右随其高下序坐,以礼管待,仍令教坊司供应。
凡诸蕃四夷朝贡人员及公侯官员人等,一切给赐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无例者,斟酌高下等第,题请定夺。然后,礼部官具本奏闻关领给赐。
凡赏赐金银、钞锭、匹帛之类,金银请长随内官关领,匹帛系内承运库收贮,冠带衣靴系工科工部官收掌,钞锭系户部官分投,关领其物或于奉天门,或奉天殿丹陛,或华盖殿,用卓顿放。引受赐人朝北立,置物于前,受赐人叩头毕,以物授之,如多至十人、百人,则先以所赐之物,唱名分授各人,行列叩头毕。于该科出帖,赴午门倒换勘合,照出所赐之物,复令次日谢恩。
凡入官货物远夷之人,或有长行头匹及诸般物货不系,贡献之数附带到京,愿入官者照依官例,具奏关,给钞锭酬其价值。
常例下程五日每正一名,猪肉二斤八两、乾鱼一斤四两、酒一瓶、面二斤、盐酱各二两、茶油各一两、花椒三钱五分、烛每房五枝,以上,下程若奉旨,优待不拘此例。
又每人日支肉半斤、酒半瓶、米一升、蔬菜厨料,钦赐下程:朝鲜国、安南国、占城国、琉球国、瓜哇国、暹罗国各下程一次,朝鲜等国每五人、琉球国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十瓶、米五斗,蔬菜厨料朝鲜国加果子茶食各四盘、柴炭各二百斤,暹罗国加酒十瓶。筵宴蕃夷土官桌面每正一桌,果子五色、按酒五色、汤三品,小割正饭用羊。
土官承袭原,俱属验封司掌行。洪武末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官皆领土兵,改隶兵部,其馀守土者仍隶验封司。
凡各处土官承袭湖广四川云南广西,土官承袭务要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部附选司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见到者关给劄付颁给诰敕。
洪武二十七年,令土官无子,许弟袭。
洪武三十年,令土官无子,弟而其妻或婿为夷民信服者,许令一人袭。
按以上《明会典》云云:
洪武 年各省土官朝贡。
《明会典》:洪武间,朝贡土官,四川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芒部军民府、金筑安抚司后属贵州布政司,卢山长官司后属贵州宣慰司,慕役长官司后属贵州永宁州大华长官司,西堡长官司后属贵州安顺州,宁谷寨长官司后属贵州安顺州,顶营长官司后属贵州永宁州,十二营长官司后属贵州镇宁州,安顺州后属贵州布政司,贵州宣慰司后属贵州布政司,平茶洞长官司、播州宣慰司、程番长官司后为府,设流官属,贵州布政司,龙州后为宣抚司永,宁州后属贵州布政司,镇宁州后属贵州布政司,康佐长官司后属贵州镇宁州,建昌卫、建安州、礼州、柏兴州、酉阳宣抚司、方番长官司后属贵州宣慰司,木瓜长官司后属贵州金筑安抚司,黎州邛部军民府、德昌府、普安军民府、东川军民府、长河西天全六番招讨司、占藏先结簇长官司、阿昔簇长官司、蛒匝簇长官司、比定簇长官司、祁命簇长官司、阿昔洞簇长官司、勒都簇长官司、班班簇长官司、者多簇长官司、麦匝簇长官司、石砫宣慰司、泥溪长官司、雷坡长官司、沭川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马湖府后改设流官,岳希蓬长官司、陇木头长官司、静州长官司、里州建昌府、阔州中县碧舍县会川府、武安州、永昌州、隆州、姜州、黎溪州、麻龙县会理州、威龙州、昌州、普济州、广西龙英州、江州、龙州、思明府、陀陵县养利州、上下冻州、思陵州、万承州、安平州、太平州、后设太平府,流官统本州及龙溪罗阳等州县,都结州、罗阳县思城州、结伦州、镇远州、左州后改设流官,崇善县茗盈州、南丹州、结安州、永康县思同州、东兰州、那地州、全茗州、利州、镇安府、田州府后改田宁府,设流官,泗城州、奉议州。
云南姚安军民府后改设流官,姚州后改设流官,元江府、广通县平缅宣慰司、车理军民宣慰司、八百宣慰司、丽江府、景东府、楚雄府后改设流官,鹤庆府后改设流官,寻甸府后改设流官,邓川州、海东土官宾居,土官小。云南土官:临安府、嶍峨县大理府后改设流官,
湖广施南宣慰司、忠建安抚司、思南宣慰司后改思南府,设流官,属贵州布政司,永顺宣慰司、保静宣慰司、臻部六洞黄坡等处长官司、曲靖军民府后改设流官,属云南布政司。
成祖永乐元年,定筵宴蕃夷土官食品,赐各卫鞑靼人姓氏。
《明会典》:筵宴蕃夷土官卓面,永乐元年,上卓,按酒五盘、果子五盘、烧煠五盘、茶食汤三品、双下大馒头、羊肉饭酒七钟;中卓,按酒果子各四盘、汤二品、双下馒头、牛马羊肉饭酒五钟。
令各卫鞑靼人同名无姓者,照洪武年间例,赐以姓氏,仍编置勘合,以备稽考,中国人不得冒鞑靼名,以避管事,违者治罪。
永乐二年,置信符金牌,以给云南徼外土官。
《明会典》:凡信符金牌,永乐二年始置,以给云南徼外土官,其制铜铸信符,五面内阴,文者一面,上有文、行、忠、信四字,与四面合编某字,一号至一百号批文勘合底簿其字号如车里以车字为号,缅甸以缅字为号,阴文信符勘合俱付土官,底簿付云南布政司,其阳文信符四面及批文一百道,藏之内府,凡朝廷遣使,则赍阳文信符及批文各一至布政司,比同底簿,方遣人送。使者以往,土官比同,阴文信符及勘合即如命奉行,信符之发,一次以文字号,二次行字号,次忠次信,周而复始,又置红牌镂金字敕书谕之。凡有调发及当办诸事,须凭信符乃行,如越次及比字号不同,或有信符而无批文、有批文而无信符者,即是诈伪许,擒之,赴京治以死罪。又编勘合一百道付各衙门,勘合底簿一扇付布政司。凡有军民疾苦,及奉信符办过事务,进贡方物之类俱于勘合内填写,遣人赍至布政司,比号写底簿,布政司、都司遣官同赍所填勘合奏闻,若边境声息及土人词讼从,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会同,计议行之,其事已行,及承行原由并填写勘合奏闻,如总兵官镇守遇有前事,总兵官亦会三司计议,仍用都司或布政司印信文书,写总兵官处分之语,方许奉行,亦填写勘合具奏。若朝廷命总兵官挂将军印征讨,调遣军马不待三司文移,即时发遣,亦填勘合差人奏闻。填写勘合或字画错误明白圈注以本司印信钤盖。凡所收底簿及勘合用之将尽,具奏,再颁。遇改元,则更造换给旧簿,勘合随贡缴部贮库,或总兵官、都司、布政司等官新除官到任,及遇时节,不许赍礼物相庆。仍以纸写禁约一道付之,或有贪婪无藉凌害者,不待填写勘合止具本,遣人赍敕不经总兵官及三司,径赴京陈奏,治以重罪。
永乐五年,设四夷馆,选国子监生习译。
《明会典》:凡四方蕃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蕃、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
永乐十一年,令新土官义男女婿,例袭流官一次,不许出姓。有擅改姓名、诈冒承袭者,处极刑。首告者,给赏。
《明会典》云云:
永乐十五年,令土官告袭,虽出十年,亦准袭。
《明会典》云云:
宣宗宣德元年,令翰林院学士,稽考四夷馆译字生。按《明会典》:凡四方蕃夷翻译文字,宣德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为教师,本院学士稽考课程后,内阁委
官提督。
宣德二年,定蕃国使臣廪给。
《明会典》:凡各国蕃王、王亲、头目人等朝贡,到于福建、广东等处。宣德二年,令除筵宴及本等口粮廪给外,日用下程、蕃王每人鸡二只、肉二斤、酒一瓶、柴薪厨料,王亲每人肉一斤、酒一瓶、柴薪厨料,使臣头目每人肉半斤、酒半瓶、柴薪厨料,蕃伴女使人等止支口粮柴薪。
宣德 年定各国筵宴。
《明会典》:阿丹国、左法儿国、天方国、加异勒国、黑葛达国、哈失哈力,宣德间筵宴一次,今例天方国加宴一次。
英宗正统元年,定四夷馆译字生考中授职年限及土官预报应袭子侄姓名。
《明会典》:凡四夷馆习译监生子弟,旧例月支米一石,会官考试,一年通习者,与冠带。全不通者,黜退。正统元年,定考中一等者,冠带,为译字官,再考中,授职。凡土官册报应袭,正统元年,奏准土官在任先具应袭子侄姓名,开报合干上司,候亡故,照名起送、承袭。正统二年,奏定土官承袭次序。
《明会典》:正统二年,奏准土官应袭者,预为勘定造册,在官依次承袭。
正统六年,令土官造应袭名册,每三年一次。
《明会典》:六年,奏准预取应袭儿男姓名造册,四部、都、布、按三司,各存一本,一本年终类送吏部备查,以后每三年一次造缴。
代宗景泰三年,降夷病故,给其子养赡米石。
《明会典》:凡来降夷目,景泰三年,令殁于王事,儿男幼小者准纪录,月给养赡米二石,候出幼,著役。其在京病故者,亦准纪录,月给米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