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黄州府部汇考四
  黄州府关梁考
  黄州府封建考
  黄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卷

黄州府部汇考四

黄州府关梁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黄冈县附郭〉
阳逻关 在该镇为麻城黄陂黄安上。下通衢,先年设指挥一员守关,今废。
一字桥 在一字门外。又上中、马头二桥在清源门外。
清风桥 在赤壁山麓。
鼍龙桥 《古志》云:在县前。昔有一鼍出没水中,状类龙,因以名。桥今无考。
清济桥 在县南二里。滨江明景泰四年,知府余清建。成化间义民陶晏修。
清平桥 在县南三里。俗名双桥,明成化间义民陶晏修。
水口新桥 在堵城北。
步瀛桥 在团风镇街北。邑人张应柳建。上有文昌祠。
赤壁桥 在团风镇东三里。
琳山河桥 在县北八十里。
孔子河桥 即问津处,一名孔叹桥,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茅瑞徵募修。
三里桥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元隐士吴应澍建。
阆苑桥 在阳逻镇蓬莱寺前。明天顺七年僧祖真重建。
望龙桥 在蓬莱寺前,近龙口,故名。
玉壶桥 在阳逻华山西大江岸。
泥沟桥 在县北百三十里。曹良辅建。
中和桥 在古邾城内,今废。
王相桥 在县东三十里。
毛家桥 在县北百二十里,义民郭葵阳建。观风桥 在清远门外。明洪武中知府石磷等建,景泰间重修。皇清顺治七年,县令杨日升复修。
来远桥 在一字门外关王庙左。
清淮桥 在清淮门外。
赤山桥 在团风镇东三里。
相隐桥 在安国寺前,韩魏公读书堂之傍,俗名和尚桥。
太平桥 一在安国寺前塔下,一在县西百八十里。元隐士吴应澍建,址存。
新桥 一名榆木桥,形家谓郡城环带水不宜引。去旧为木板,今易石桥。
长清桥 在枫香渡,旧名枫香桥。明正统七年知府余清修,更今名。
史坝桥 在团风镇西北里许。明嘉靖中陶仲文建。
永清桥 即盘石渡,在团风镇北五里。明正统中知府余清建。土民暗毁,设渡射利。正德中知府余贵修。嘉靖中陶仲文重建。崇祯中知府杨通宇合黄麻两邑官绅重修,分地筑堤,勒石表志。今桥存,而石堤渐毁。夏秋水涨,行者苦之。惠民桥 在阳逻驿前。上有孝弟坊,今名马驿桥。
觅儿桥 近鱼博。
贺婆桥 在县北五重乡青丘山溪间。相传前代贺婆建。
行祠桥 一作行狮,在中和上乡。
望仙桥 在县西百六十里。相传麻姑仙女过此。
三台河桥 在县东十五里。明嘉靖中陶仲文造,一名通济桥。
道人湖桥 在县东三十里。
鱼博桥 在县东七里。
团风横河口官渡 在县西北五十里。明嘉靖中陶仲文建,浮桥寻坏。
马桥官渡 在县西二十里。
倒河口官渡 在县西六十里。
鹅公颈官渡 在团风镇。原设史坝官渡。明万历三十三年本处江水洗崩,议改史坝大路创设塘夫一名,将原编史坝赤山二处桥渡,夫工
食改编凑给,今仍旧。
阳逻官渡 对江,与江夏为界。
方溢官渡 在团风镇西北二十里。
赤山官渡 在赤山桥。
白塔河官渡 在县西十八里。
浒子滩 在县西十里滨江。
大江渡 在县南五里。
三江口渡 在县西三十里。
松湖坝渡 在松樟湖并七湖口二处。
柴埠湖口渡 在阳逻镇新开口五里。
街埠渡 近阳逻镇十里。
窑埠潭渡 在县西北百三十里。
张家店渡 在庶安上乡。
双溪渡 在县北百三十里。
旧洲渡 在慕义乡,旧洲长河。
赤脚山河渡 在五重乡。
姚二渡 在县北百里慕义乡。
巴河渡 在县东四十里。
枫香渡 在堵城。有知府何晚龄祀田。
感化河渡 在县北百六十里。
桥潭渡 在五重乡。
黄安县
银锭桥 在县南达会城路五十里。
五里桥 去县六十里。
太平桥 距县八十里,吴应澍建。
通济桥 在县西南达会城路二十里。王二尹国任刱。
行祠桥 距县八十里。
老实桥 在县东南,达黄州路三十五里。火石桥 在县西北,达光罗路四十里。
高柳桥 在县西北六十里柳塘周思久名。阳真桥 在县西南达黄陂三十里。
遇仙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
蕲水桥
巴河镇 人烟辐辏,水陆冲会,一邑之雄峙在是。
兰溪镇 距县西南四十里。滨江带湖,近新洲阻隔舟,行不便矣。
绿杨桥 距县东一里许。旧为一溪桥,因东坡醉卧桥上作词,有解鞍攲枕绿杨桥之句,遂更名焉。
城角桥 在县三十里。
三望桥 周家桥 皆在治东。
蒋家桥 在县六十里。
巴水桥 在县西四十里。
浮桥 在县治南,河知县潘珏建。
昭化桥 在昭化寺前。
毕氏桥 在县东五里,程同志妻毕氏建。潘家桥 在县东十里,明宣德初邻女潘氏建。马坡冲桥 在县二十五里,乡民朱玉成建。大马桥 在县东四十里。
尽街桥 在县西五里,县令潘珏建。
凤皇桥 在县西五里,邑人丘养中妻杨氏建。麻桥 在县西十五里,居民汤民碧建。宋庞安常居此。
苦竹港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邑民汤仲华建。万花桥 在县北十五里。
新桥 在县北二十里,成化乙巳蔡时建。六神港桥 在县南二十里,节妇李黄妻程氏建。
青蒿港桥 居民程福建。
倒流河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居民郭民楚修建。
南门河渡 在县治南。
巴河渡 在县西七十里。
罗田县
石门关 在县东北一百里,抵英山界由北去瓮门关五十里。
青苔关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抵六安界。栗子关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抵六安界。铜锣关 在县西一百四十里,抵商城界。松子关 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抵商城界。瓮门关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即古岐庙关。抵六安界,乃陆逊追曹之处。
凤凰关 在县东三十里。自此去石门关一百里。
平湖关 在县西北四十里,抵麻城界。
周家寨 在县北六十里,最险。从来贼不敢窥。郡守卢有诗云野水清流细,春山晓气浓。一犁人颂:雨到处马嘶风,日色开林口,桃花映柳。冲儿童还爱我,匍匐望高峰。
石垄寨 在县东南四十里。
鼓羊寨 在县西北四十里。
熊崖寨 在县东北十里。
猴猪寨 在县东四十里。
观音寨 在县东南六十里。
望英寨 在县东北三十里。
斑竹寨 在县东六十里。
雁门寨 在县西八十里。上有仙人骑牛迹。山甚险峻,方应尊歌云:松奥茂兮,云断连石嵬嵬兮,户悬悬惊飞鸟兮,听啼猿居此之人兮,俟平年。
天堂寨 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多云镇之内,极险元季徐寿辉奋迹于斯内。有屯粮所逍遥宫无敌碑,高丈馀。
通济桥 在县东。成化初知县徐泰建,今废。霸城桥 在县南河街口,今废。
将军桥 在县西门外。石刻将军形,竟已成神。邑太守汪之浃重修,今废,而复修之。
板桥湾桥 有三:一在县西厉古桥旁,一义官程信达建,一居民汪朝阳建。
剪刀山桥 在县西七里。医官张善建。
觅儿桥 在县西三十里。义民胡明哲建。玉红桥 在县东四十里。今废。何锡汝玉红泉诗即其地也。
祝家桥 在县东八里,判官胡祥建。
观音桥 在县北七十里。
石柱山桥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
花石桥 在县西四里。
关口桥 在县南二里。
源清桥 在县南一百五十步。
河口桥 在县北十里。
李莽崖桥 在县北二十里。
石山桥 在县北二十里。
普西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普应桥 在县西六十里。
官渡河渡 油河嘴渡
麻城县
虎头关 在县北七十里商城县界,今立巡检司。元定宗元年冬,权万户耀兵淮南攻此关寨,进围黄州。张柔从世祖攻鄂,亦乘此关。世祖乘大胜,关与宋兵遇于沙窝,柔子弘彦击破之,进与守关兵战大克之。
黄土关 在县北九十里。光山县界金兴定五年,仆散安真本名阿海,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宋兵据净居山,遣兵击破之。守兵保山寺,纵火焚寺,乘势追至洪门山。宋兵方浚濠立栅,安真军亟战夺其栅。宋黄统制团兵五千保此关。关绝险,素有备,坚壁不出。安真分左右军登巅瞷之,守关者气夺不能战攻之溃,遂夺此关。入梅林关拔麻城县,抵大江至黄州克之,进攻蕲州,杀掠无算,获宋宗室男子七十馀口。
白沙关 在县北九十里。光山县界与黄土关相近,敌人往来俱由此关。山路峭壁,委折而上。梁武帝置沙州治白沙城,后魏因之,又置建宁郡领建宁县。
大城关 在县北九十里。罗山县界元世祖己未二月入此关。宋戍军皆遁寻遣廉希宪招诸军破之,悉纵淮民之被掠者。
长岭关 在县东北一百里商城县界。嘉靖中盗起九龙湾,兵备佥事沈龙议建守备府于此。修善关 在五关之旁。
木陵关 在县北一百里。齐陈分界处齐置,北齐废,唐元和十二年李道古代柳公绰镇鄂讨吴元济,道古自将出木陵关,士卒骄不能制。战不力敌,易之。梁天监二年,夏侯夔为征远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守遣将攻平津、木陵、阴山三关。克之,陈因定州刺史田龙升之。叛令刺史周炅讨之,龙升使高景安军木陵阴山为声援,而龙升引军别营山谷拒战。炅乃分兵击之,龙升败。铁壁关 在县西四十里。土名鹅笼山。嘉靖中西山盗起,分巡佥事林遂建议设鹅笼山巡检司,今其址存。
阴山关 在县北六十里。不甚高峻,而横斜盘绕据。高临下北望二十里,皆在目下。敌初破,黄土白沙亦由小径以犯大城。骑兵数千,先至关内,适射雉者六七人。与之遇,遂用弩连毙两骑,敌疑其有伏,因退走不敢犯。后魏任城高澄督淮南,遣其长风。戍主奇道显攻梁阴山戍破之,斩其戍主。龙骧将军都蛮侯梅雨祖。
梅林关 金仆散阿海南侵,军次梅林关,用毕资伦计出,宋军不意取之。阿海军将南行,留兵
守关。不数日,宋兵夺关守之。阿海复用资伦再夺梅林关,遂破蕲黄,按军而还。
黑石寨 亦光山县界旧有连康,寨下有鲍家庄,西有大石牌,俗传关索西征经此。
台山寨 在县西一百里。元世祖伐宋至淮西台山寨,命董文炳往取之。文炳驰至寨下,谕以祸福不应,文炳免胄大呼,宋人惧遂降。郑鼎从世祖南伐,初破大胜,关继破台山寨,擒守者胡知县。即今天台山,属黄安县地。
岐亭镇 在县西七十里。按隋杨素居永安,造大舰大举伐陈。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素乃登陆,先攻其寨,仲肃军卒夜溃。
桃林桥 在县东十五里。至元初乡人蒋俊建。红石桥 在县东十五里。
南门桥 在县南。
相公桥 在县西门。一名太平桥。宣德癸丑邑令孙仕忠重建置亭于上。
望仙桥 在县北五里。《县志》在县西二里。旧传为麻姑升仙处。
祖公桥 在县北三十里。
樊家桥 在县西十里。
花桥 在县东十五里,至元初建。
岐亭桥 在岐亭东门外去县七十里。宋陈慥与苏轼会此。
聚贤桥 在县东十五里。俗传为元学士虞集故里。
望鲁桥 在县东六十里,在龟峰之麓。
塔儿桥 在南门外二里许。有小浮屠级镂。佛相上有宋咸平二年识。
广仁桥 在县西一里。嘉靖间毛凤韶建。橙林桥 在县西二里。
三里桥 五里桥 七里桥
檀谷桥 在县北十里。
观音桥 在县北九十里,邑人吴宗建。
李沭官人桥 在县西二十里官田畈,里人李沭建。沭初为掾吏,行票取堂上,鼓中有云务要紧绷密钉轻击远闻。旦晚同声阴晴一韵主者,赏之勉令就学。后中顺天乡试,至今土人呼此桥为此名。
狮子桥 在县西四十里。
县河渡 高岸河渡 宋家埠河渡
黄陂县
金竹关 在县北一百九十里。
团潭河镇 在西南二里。
滠口镇 在县西南四十里。
沙口镇 在县东南五十里。
两河口镇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骆驼桥 在县东二十里。
小板桥 在西郭外。
平易桥 在县治前三十,武邑令石巨川建。欲平易近民,故名。
大板桥 去小板桥五十,武宋嘉定十六年建。明永乐间重修。桥下石将军,四石上有仙人足迹,即十景之一。
桥 在县西数百。武世传宋太祖微时过此,求水于黄以酒进且曰酒禁严勿泄,后即位蠲合邑榷酤。
沙港桥 在县北半里。
丁公桥 在县西二里。
程夫子桥 在县西五里。
洋漫湖桥 在县南四里。
石港桥 在县北十五里。
甘棠桥 在县东四十里。
花石桥 在县西三十里。
和尚桥 在县西四十里。
乌泥港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
石子湖桥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鲁台河渡 在县郭外百。武旧设浮桥,每岁取木兰山香钱四十。两修之,今废。
许家河渡 在县东四十里。
滠口渡 在县南四十里。设官渡船只,以通往来。
牛河渡 在县西五十里,设官渡船只。
旧镇河渡 在县西六十里。
蕲州
符乾关 在东关外。瓦屑坝雨湖沿市湖相通。烟光楼关 在南关外,前江后湖路最险要。第一关 在北关外,象马厂前江后湖。
龙矶门 在水西门城外。
凤山门 在乾明矶前。
襟江门 在南门外。
带湖门 在东南。二关厢间,临濠以上,乃关险最要。明末流寇猖獗,知州唐世昭从士民议掘地筑险,稍赖以安。厥后人心日玩内变潜生毛,杨交争镇筸通。寇虽有天堑弃而不守,室庐灰烬民命伤残。至今念之,犹为馀恨。古云地利不如人和,亶其然矣。
滑石桥 在州。南宋景定五年安抚使王益造。吴公桥 在州大西门外。
大明桥 在赤东湖口。嘉靖丁酉岁众乡人捐赀鼎建。下甃以石串三十口屹然,百世之利。新兴桥 在州北四里。
排埠桥 在赤东湖中,嘉靖丁酉新造。
转篷桥 在州北七十里,明景泰五年造。骆驼桥 在崇居乡去州百里,明弘治元年卫舍唐仁造。
横车桥 在州北西河驿官路,以木为之。史谓金人犯境,知州李诚之迎击。遇下横车大破之。芭茅桥 在州北芭茅山侧官路,以木为之。中心桥 在鸿宿洲。明嘉靖十五年寿官钟惠造。
西河渡
挂口渡 近议于此,水次交兑军储。
乾明渡 在州西一里。
黄颡渡 在州西十里,通兴国州。
白马渡 在州东,今瓦屑坝即是。
欧家渡 在青山乡渡边。有石镌云路二大字,清劲可爱。
广济县
仁寿桥 在县治。跨大河为西市要津。
沧浪桥 在西关外四高楼下。万历甲寅知县刘引昌建。
凝秀桥 嘉靖戊午知县杨阜建桥,圮碑存。皇清顺治九年,碑石改刻他处。
熊家桥 清流桥 春风桥 俱在治东。柯家桥 在治西通蕲州大道。
搭水桥 在县治西。
松阳桥 在县西十五里蕲水大道,久圮。皇清康熙四年,知县黄玉铉重建。
周源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荆竹桥 在县西三十里。邑人胡介甫募修。黄花桥 在县西六十里。
连城桥 僧自猛募修。
双城桥 耆民袁琪变产修造。
陶家塘桥  仓头埠桥  官桥
何家桥   凤港桥   花关桥
大金桥  城塘桥  伊家桥
车坊桥  栗木桥  五里桥
七里桥  杨桥   北川桥
松阳渡 在县治西
史家渡  北港口渡  伊家渡
童师排渡  邓家渡
黄梅县
北隘 北通蕲州后山杨子九山门山。东北隘 东北通宿松太湖亭前驿。
东隘 东通宿松佛坐岭。
西隘 西通广济双城驿。
西南隘 西南通广济龙坪保赛庙。
南隘 南通浔阳江清江镇。
东南隘 东南涉湖口江。
平政桥 在县治南。
明月桥 在城隍庙前。
亭前驿桥 在县北三十里。
凤凰桥 在县治东北,今淤成街。
辞母桥 在利道门外,俗呼射弹桥,相传五祖于此辞母。
卜家桥 在教场侧,今圮。举人蒋文修。
文昌桥 跨县河通关帝庙,今废。
太平桥 在西关外,通会仓左。
芦花桥 在东关外,因寇过遂废。顺治十年乡民龚德甫重修。
马头桥 在小南门外一里许。
上谷塘桥 在西南五里。
上山桥 在正西五里。
下山桥 在正西六里。
沙河桥 在县东五里。知县杨本俊建石梁。仁寿桥 在县东八里,乡民项世金建。
县前河渡 在县治南。
濯港渡 在县东二十里。
白湖渡 在县南三十里。
清江渡 在县南九十里。

黄州府封建考

   《通志》《蕲州志》合载上古
黄 嬴姓子爵,颛顼之后,受封于黄,以国为氏。鲁僖公十二年,黄人不修楚贡,楚遂灭黄,徙邾君,故又谓邾城,今即黄州。古黄都于河南光州,此盖其域云。

邾 曹姓子爵,亦祝融之后。有陆终者生子六人,其五曰安,为曹姓。至周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挟于邾为。附庸国至楚宣王伐邾,俘其民徙其君于黄州。按杜预云:邾在鲁国邹县,此始封地也。若黄州则邾君所徙居,亦称邾子国。今黄州西北百二十里。新州地有邾城,盖邾君所居也。

东汉

蕲春侯陈浮 光武二十三年,祝阿侯陈俊卒。子浮嗣徙封蕲春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嗣。

蕲春郡公达奚长孺 高祖受禅封。

蕲王缉 懿宗叔祖咸通三年十一月封,八年七月薨。

后周

蕲王柴熙诲 后梁世宗子,周显德六年追封蕲王。

蕲王韩世忠 延安人。孝宗隆兴四年四月己酉追封世忠为蕲王。按:世忠蕲王之封在其没后,则非以地受封可知。乃得袭蕲王之号者,或亦不忘其平定荆湖蕲黄之功欤。

荆王瞻堈 仁宗第六子,母张顺妃。永乐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二十三年封荆王。宣宗宣德四年之国江西建昌,英宗正统八年迁蕲州建宫麒麟山之阳。景泰元年表请朝上皇诏止之。王天资颖秀勤学好古。每遇朝廷大庆,必祗慎恭肃礼成无倦。乐延文学,吟咏品藻,至今国人思之。景泰四年薨,年五十八,谥宪王。
荆靖王祁镐 宪王长子。景泰四年嗣位,天顺五年薨,谥靖王。
荆和王祐 父见溥靖王第二子。成化二年封都梁王。十年薨。天顺五年靖王薨。长子见潚嗣。弘治四年坐不法,并其长子祐柄废为庶人。武昌府安置七年卒,王以都梁王嗣。荆王十七年薨,谥和王。
荆端王厚烇 和王子。弘治十八年嗣位,谦和温粹,耽情经史,尤工篆隶,礼贤下士,恤困赈灾,忠君爱亲,出于天性,以内隙地为田岁耘植,以观旱涝。旱则躬自斋祓为民祷祈,因号东庄。颜其斋曰:白云深处常力辞,常禄以纾民急。咸被温旨。正德十年,王以疾辞爵。不允,令富顺王暂代行礼仪俟。病痊,仍旧。嘉靖二年王复具疏辞禄。敕曰谕荆王迩者,王因旧病未痊要将本等禄米住支,请给食米养膳。该部奏称王高洁之行、谨恭之心足以表率宗室。朕念王既旧疾未痊,宜善加调理常禄不必辞。其一应礼仪仍著富顺王代行。嘉靖十四年王又辞禄,敕曰谕荆王先年,王奏称因患眩晕不能躬行礼仪,要将禄米住支已有敕旨。不允,迩复得奏旧病年久,调理未痊,再辞。常禄具见《王志》,存谦抑行笃清脩良可嘉尚,但宗藩常禄日用所需,况疾病未痊,宜资医药。不必辞兹。特差官赍敕往,谕王宜安心调摄,以光藩辅。其一应礼仪仍著富顺王代,后以疾丧。明寻薨,谥端王。
荆恭王翊钜 永定王载之子以世孙袭封,嘉靖末嗣荆王隆庆中薨,谥恭王。
荆康王常 先是恭王薨,世子常泠坐不法,废为庶人。以王嗣盛著贤声,万历二十六年薨,谥康王。
荆定王由懋 字文伯,号凤岐,康王长子。万历中嗣封王。丰神岳岳,望若天人。淹雅博综,谦光俭约,敬礼士大夫,周悉民间疾苦,人甚敬爱之。兼通文翰绘事。天启二年薨,谥定王。
荆王慈烟 号维庭,定王第五子。以嫡出天启初嗣位。聪敏多材艺,嬉戏无度疏。元妃桂氏宠嬖佞习巫术,常有志远游。宫室衣服喜从民间,称号亡国之兆,于兹见矣。王于崇祯十五年冬薨,次年春流寇破蕲,宫眷悉被掳,元妃桂氏世子和至次妃刘氏所生获免,移寓九江府次年甲申。皇清受命,荆藩国除桂氏逮至京荷。
恩赦还为尼。
荆永定郡王载墭 荆王子,嘉靖初立永定王,寻薨,谥端穆。子嗣荆王是为荆恭王,永定无嗣。荆都梁郡王见海 靖王第二子成化二年封都梁。王十年薨,谥悼惠。子嗣荆王是为荆和王,都梁。未嗣封支子奉祀祖庙。
樊山郡王见澋 荆靖王子。成化中封樊山王。正德初薨,谥温懿。子祐构嗣嘉靖中薨,谥庄和。子厚焌嗣嘉靖末薨,谥恭裕。子载坅嗣薨,子翊𨥌嗣别号正岳,博学工文章。天启六年薨,未请谥,子常沧嗣。
富顺郡王厚焜 蕲王子。成化三年封富顺王。善诗文工画,常作花卉,有生意蜂蝶纷集。薨子载嗣。永新郡王厚熿 和王子。嘉靖初封永新王,薨,谥安庄。子载壕嗣薨,子翊键嗣。
都昌郡王祁鉴 宪王子,封都昌王。成化中薨,谥惠靖。子见潭嗣薨,谥怀顺。子祐嗣弘治中薨,谥悼僖。
桐城郡王祐椫 王子弘治初薨,谥怀僖。无嗣。岷青郡王祐欘 王子成化中薨,谥悼怀。无嗣。德安郡王翊 嘉靖三十六年封德安王,薨子常煜嗣,薨子由煜嗣。
蕲水郡王贵熡 辽简王庶子。永乐元年封蕲水王。成化中薨,谥靖和。子豪坑嗣弘治中薨,谥安穆,子恩钜嗣嘉靖中薨,谥康顺。子宠澍嗣,嘉靖中薨,谥僖简。按蕲水王乃辽藩宗支也。辽改封荆州府或封荆而国于蕲、或封蕲而国于荆,国制也,故得并志。
广济王定 康王第八子。嘉靖三十六年封。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四年征蜀殁于铁索桥下,追封蕲国公,谥武毅。
蕲国公康铎 茂才子年十四,封蕲春侯。后征云南,克普定华山有功,寻卒。时年二十二赠蕲国公,谥忠悯,子渊二岁,实授公禄未袭封正德间,封其孙南京锦衣卫正千户。
蕲国公薛禄 宣德初爵阳武侯汉王高煦反,密命禄为前锋昼夜兼程。进不数日抵城下。高煦出不意,群丁溃散,遂得械。煦归京师,寻命禄佩镇朔将军印,宣德五年追赠蕲国公,谥忠武。

黄州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
黄州府治 在清源门内。明洪武戊申知府李仁建。正德十六年知府余贵重修。中为正堂,东西司各十三楹堂,后为后堂,堂东为知府宅,内有文酒楼堂,前为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东西角门,西为銮驾库,东为土地祠、为雪堂。嘉靖间知府郭凤仪增修为宾馆。正南为谯楼,楼东为申明亭,西为旌善亭,亭南为吏廨,正南为大门。崇祯癸未贼张献忠屠城,尽燬官借居民房。皇清顺治丙申知府徐士仪建大堂三楹。康熙丙辰知府于成龙次第修建。康熙戊午知府郭廷弼补葺。惟谯楼址存。
同知署 在府堂西。今燬,分驻岐亭。
通判署 在府堂西。今燬,移驻府学街右。推官署 在府堂西,燬今裁。
经历司 在府堂左燬,今赁住民居。
照磨所 在府堂右。
司狱司 在谯楼南。
布政分司 在府城隍庙左。万历三十年知县茅瑞徵重修,创建后厅三楹,后没入民居。按察分司 在府城隍庙右,后没入民居。岐亭兵备厅 明嘉靖丙戌抚按奏设建城,添驻捕盗通判。皇清通判裁同知分镇。
守备司 在县南三里,即临皋驿旧址。明弘治己未改为赤壁巡司。嘉靖癸亥罢万历二年因盗警于三江口,增置守备司,今废。
黄州卫 在县治北。明卫指挥黄荣建,洪武庚戌改为千户,所己未复立卫。皇清初仅存基址后,王清远鸠工兴复。
清军厂 在府城隍庙右,今称府厂。又《府旧志》载有县清军所在治东南城隍庙前,今废。或云即小学址。
学署 在县东,即宋河东书院旧址。元燬明洪武初知府李仁改建,今议重修。
阴阳学 在府大门前东,今燬。
医学 在府大门前西,今燬。
僧纲司 在报恩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府馆 一即七贤祠,一在南察院右,今废。夫马厂 在城南门外沙街赤壁巡司旧址。明弘治己未改设。
演武场 在城东南三里。周围三百七十馀丈,大厅三楹榜曰足兵堂,后轩面江榜曰江汉雄镇。
军储仓 在府学后。明弘治丁巳同知吴景增建,形家谓为府县来脉。
预备仓 距府南半里,今废。
惠民药局 在府医学。
养济院 在山川坛北。
黄冈县治 在郡治东。明洪武戊申知县万士安建大堂三楹。成化二十一年知县程奎重建大堂,后为后堂。又后为知县宅堂。前东西六曹以次列,左为幕厅。嘉靖中知县孟津于月台增建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为大门。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茅瑞徵增置屏门。县库在正堂侧,册房在后堂右,仪门前左为有嘉馆,旁一楹为土地祠,吏廨在其左。崇祯癸未贼张献忠屠城,尽燬。皇清顺治三年,知县汪士蘅始草创大堂。十年知县刘国宁建后堂并东西六曹房。康熙三年知县徐籀建内宅康熙九年知县董元俊建戒石亭,监狱在头门内。
县丞宅 在堂右。
典史宅 在堂左。
北察院 在县学左,系陶仲文入官宅。明万历元年知府潘允哲改建,今燬。基没为民居。南察院 在县学左,亦系仲文婿入官宅。旧为兵备道署,今燬。基没为民居。
宪司 在府学左。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茅瑞徵重修,今废。没为民居。
团风巡检司 在县北五十里。
阳逻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税课司 在团风镇,今裁。
后湖河泊所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预备仓 在县南,与东坡书院相邻向圮。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茅瑞徵重修,增置仓廒五楹。
《旧志》载积谷二万石敛散不常,今不可得矣。便民仓 在城外仓巷,知府余贵建,今圮。东坡乳母墓在其前。
社仓 一在预备仓侧,一在阳逻,一在团风明。万历二十七年佥事冯应京建。
外州县
黄安县治 明嘉靖四十四年建。在城北中为理事厅三楹,右为盈济库左,右翼为吏廊各七楹,前为仪门三楹仪门,左为土地祠右为狱,又前为大门三楹理事厅,后为燕堂堂,后为令廨内堂五楹,后堂五楹、左楼三楹、右厨三楹。隆庆四年作御箴亭理事厅,左为幕厅,左右为吏廨,大门内左为寅宾馆,又左为申明亭,右为旌善亭,门南百武为谯楼。
主簿宅 在理事厅左。内堂五楹,外堂五楹,今裁。
典史宅 在理事厅西。内堂五楹,外堂五楹。宪司 在治东之南。中堂三楹,东西有序,后堂五楹,东有厢,前仪门三楹。皇清康熙四年,知县萧恒安重建。
分司 在治东,今废。
双城巡检司 在县北三十里。
中和巡检司 在县南六十里。
阴阳学 在大门外左。
预备仓 在大门内左。
演武厅 三楹在南郭,万历三年作。
养济院 在东门外。万历三年作。邑令萧恒安重修。
漏泽园 在东冈。万历三年置知县应存初买民地为之。
蕲水县治 明洪武甲寅知县赵季光建。正统中知县胡奎正德壬午知县谢爵各增修。万历己卯知县阎士选修大堂,堂下为仪门、为谯楼、为榜房。皇清顺治甲午知县李荪修大堂及两廊,右赞政亭仪仗库戒石亭。仪门外左为仓禁、为大禁、为土地祠、为寅宾馆。谯楼外左为申明亭,右架阁库。仪门外右为吏舍谯楼,外右为旌善亭,大堂后思政堂,堂后为知县宅。有楼先题曰雪楼,顺治丙申知县刘佑修之,题曰练光楼。
县丞衙 在大堂左。燬县丞张祯复建,汤楫如增修。
典史衙 在大堂右旧燬。典史杨文建复建,王如德增修。
布政分司 在治南。知县胡奎建,王伯重修。首仪门,次廊房,次振肃堂,次左右耳房,次正厅三,左厨房,右浴房,二门外官房三,今废。
按察分司 在治西。知县赵季光建,胡奎等重修。皇清顺治乙未知县李荪又修首仪门,次廊房,次鉴衡堂,次左右耳房,次正厅三,左厨房、右浴房,二门外官房三。
府馆 在治西,知县王伯建。前仪门,次廊房,次正堂,次左右耳房,次后堂三,左厨房,右浴房,二门外列官房三。
兰溪巡司 在治西南四十里,知县赵季光建。厅屋住房、厨房、耳房、监房、鼓楼共大小十一间,设巡检一人,司吏一人,弓兵一百人,永充五十四人,徭编四十六人。
巴河巡司 在治西七十里,知县赵季光建。中厅厢房、榜房、狱房、巡检廨、教场共大小十二间。设巡检一人,司吏一人,弓兵一百人,永充五十四人,徭编四十六人。
杨历湖河泊所 在治西南四十里,知县陈得义建。正厅、耳房、司房、公廨共大小十一间。设官一人,司吏一人。万历八年奉文裁革,河泊所官湖课附兰溪巡检司带办。
蕲湖河泊所 在治西南六十里,知县郭德谦建。正厅、耳房、司房大小十一间,设湖官一人,司吏一人。
阴阳学 在治东,知县陈得义建。正厅三后屋二,设典术一人。
医学 在治南。
僧会司 在昭化寺。
道会司 在真武观。
聚民仓 在治北,知县潘珏建。共大小二十六间,今燬。
预备仓 一在华家凹曰东仓,一在分流曰南仓,一在巴河曰西仓,一在团陂保曰北仓,俱知县尹起耕建。巴河官仓 在巴河镇。
兰溪官仓 在兰溪镇,知县陈兴建。
永丰仓 在治西,知县张惟孚建。崇祯末因流寇屡焚城外,知县龚鼎孳改入府馆。
教场 在治西永丰仓侧,设民壮三百人。皇清顺治初裁革。
养济院 在聚民仓侧,额养孤老男妇六十四名口,今燬。
漏泽园 有二:一在治西北旧建,一在上马石,顺治甲午知县李荪建。
罗田县治 旧在魁山下,元末知县周广迁,今官渡河创建厅堂幕廨。明成化乙酉知县徐泰重修。弘治辛亥知县罗勋建仪门。正德丁卯知县夏雷建后堂。壬申燬知县张佐张愉相继建立。嘉靖甲子知县沈越林宗贵相继重修。辛丑知县祝珝重修东厅增广吏舍。崇祯乙亥流寇破县焚燬,止存大堂后堂谯楼,知县白乃忠修正衙,复燬。皇清顺治八年,知县李雨沾建前厅并仪门。知县王政资建正堂衙舍并围墙戒石坊,衙舍在大堂左,谯楼在仪门外。康熙间知县王光鼎重建县狱在头门外。
县丞宅 原在正堂前,久废,今裁。
主簿宅 在大堂之右,久废,今裁。
典史宅 在大堂西。
宪司署 在县东,寇燬。
府馆 在县东。
多云镇巡检司 在县东北百二十五里。医学 在县西,久废。
僧会司 在县东万寿寺。
道会司 在县南元妙观。
预备仓 在仪门内。今燬,复置未全。
兑粮仓 一在巴河,一在蕲州,一在汉口。粮储仓 原在县东宪司之左。崇祯八年寇燬。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李雨沾买宦地建仓二十五间、官厅三间、土地祠一间。
惠民药局 久废无考。
养济院 在下新街社学之后。
麻城县治 大堂三楹。明洪武间知县张谷维赵乾建。成化中知县刘规胡琮重建。正德中寇燬,知县王世禄等重建。明末贼燬。皇清顺治乙酉知县李衡重建,后堂三楹,又后大观楼,为知县宅。宅东砖楼。康熙六年知县弘甡建架阁库三间,东西幕厅各一,今废。寅宾馆在头门内左。顺治十三年知县王潞修监禁房在仪门右,仓禁房在仪门左,头门三间申明亭在头门左,旌善亭在头门右,钟鼓楼在县治前。康熙乙酉知县屈振奇增筑旧基,建二层楼置钟鼓于其上。
县丞宅 在大堂左。
主簿宅 在大堂右。久废,今裁。
典史宅 在仪门右。
北察院 在县治右。明万历五年知县连三元建,后焚燬。皇清顺治丁亥年重建。
分司 在东城隅。今废,没为民居。
三老堂 在县前街右。明成化中知县朱则川为邑致仕观察,周孔明方伯李彦硕佥宪董宗南建,燬。皇清康熙乙酉知县屈振奇查出重修。
虎头关巡检司 今废,借居民房。
鹅笼司巡检司 今废,借居岐亭民舍。
阴阳学 在治右,今废。
医学 在治左,即惠民局。
僧会司 在万寿寺。
道会司 在东岳庙。
接官亭 在县东三里店,今废。
观稼亭 在县西,今废。
王福店公馆 在县北四十里。
界河公馆 在黄土关外,营房二十四间林遂设立。
县仓 在仪门东。
积谷仓 在大堂右。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王潞建。
便民仓 旧在团风镇,燬。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王潞移置宋埠。
演武厅 在南关外。
养济院 在后街,今废。
黄陂县治 大堂三间燬。皇清康熙二年,知县杨廷蕴重造川堂,即大堂,后直厅宅门在川堂,后三堂在宅门内,自公堂在三堂后,内舍在自公堂右,积储库在川堂左,仪仗库在大堂左,古贤堂在大堂右,班房在大堂前,左右各六间。戒石坊在大堂甬道中,仪门在戒石坊前,傍为土地祠。谯楼在仪门前,寅宾馆在谯楼内,左狱在谯楼内,右申明旌善二亭俱在谯楼外左,俱久废。
县丞厅 在县堂左,久倾。皇清康熙四年,县丞李成纪重建。
主簿厅 在县堂左,久废。
典史厅 在县堂右。
东公馆 在县治东百武。皇清康熙四年,知县杨廷蕴重建。
西公馆 在县治西二百武。
府馆 在东公馆前,今废。
滠口公馆 在滠口镇。
巡检司 在县北二十里大城潭。
僧会司 在城北一里,久燬。
道会司 久废。
永丰仓 在县大西门外,官厅五间、仓屋三十六间、积谷仓四间。
汉阳仓 共三十六间。
预备仓 在寅宾馆后,今废。
义仓 今废。
便民仓 在鲁台山下,今废。教场 在治西三里。
养济院 在西郭外,今废。
漏泽园 计三处,一在县西五里,明邑今谢廷莅立;一在县东三里,邑令洪其道立;一在县东一里,典史熊廷兰立。今俱废。
蕲州治 在麒麟山前。宋嘉定辛巳金人犯境,城陷。景定四年元兵压境,安抚使王益迁建今治。元末复燬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因旧基建府九年,改为州。正统二年知州王坦、景泰十年知州陈范、成化六年知州庄辙代相修建。成化十二年知州王宜重建,后复拆毁。弘治十一年判官张弘宜复建正厅堂幕各三间,东西二司房各五间,承发司一间,架阁库十间,仪门五间,谯楼五间,土地堂一间,官衙各一所,吏舍二十间,狱二连左申明亭,右旌善亭,治后大观亭三间。嘉靖壬子知州崔一濂重建。崇祯十六年贼张献忠破城焚燬,未及修复。历任皆借
居民房。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州王宗尧仍于旧基重建厅堂衙舍,规模以次复旧。
州同宅 燬,今裁。
卫治 原在州麒麟山之阳。始于元末癸卯,明正统八年卫基迁为府基,移建本卫于军储仓基,即今治也。成化七年指挥李广胡宣修。成化二十三年指挥李泰田祯重建,久罹回禄仅存荒基。嘉靖壬子兵备翁学渊议建。崇祯癸未燬。皇清仍存卫制,而官改守千类居外署。旧址虽存,未云兴复。
防道宪署 明嘉靖丙申戊戌间刱建屏墙一座,大门三间,仪门三间,左右厢房六间,正厅三间,吏书房三间,过厅一间,后厅五间,厨房六间,后衙五间,左书房三间,茶房二间,观射亭一间,土地祠三间,抄案房三间,门外廊房东西共九间,题名记石碑一座,测晷报台二座,按道署自初建以来未之有改。崇祯癸未燬于献逆,比即草刱兴复至。皇清历任增修而规模益廓,今道且议裁而署未废。
因备志之以存刱始兴复之功。
布政司公署 在州之西南。正统十三年迁于治之东南。知州姜浩建正厅、后堂、仪门、外门、厨廊各三间,岁久颓圮。嘉靖间兵备翁学渊重修,今废。
按察司公署 原在州西旧蕲春县治。正统八年迁于旧城城隍庙左长史司前。十四年迁于州之东南厅事如前。知州姜浩建翁学渊修,今废。
清军厂 在朝阳门外东岳庙之右、养济院左。洪武间判官张弘宜建立,遗址尚存。
府馆 在分司右成化十三年知州王宜建,今废。
茅山巡司 去州六十里。明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刱建。
大同巡司 在州治北二百里。正统五年知州王坦立。
河泊所 在赤东湖。明洪武元年知府左安善刱建。九年属州额设大使一员,后属荆府。弘治六年仍隶本府厅事三间,门房一间,衙屋一所。递运所 在法胜寺右。洪武五年知府徐麟建厅三间,门三间,左右廊二,连衙屋一所。嘉靖间知州张洗重修。
税课局 在州治西门外。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建。九年属州,后属荆府。弘治六年仍隶本州。厅屋三间,廊房三间,门一间,衙屋一所,后议罢,止存遗址。
阴阳学 旧在州西。洪武十年知州孔思森建正德。十一年知州李纯重建于府馆西南内。学舍在焉。
医学 其址连阴阳学,有穷民药局。
僧正司 在四祖寺。
道正司 在元妙观。
便民仓 在北门外坛左。内仓厅三间,大门一间,廒六座。
广储仓 在州治中,今在兵备道后。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建。成化七年知州庄辙等修仓厅三间,门三间,神堂三间,廒九座五十四间,后废。嘉靖间复建。
预备仓 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州杨珙建。后圮嘉靖六年知州李材割广储仓隙地建。
大教场 其址见在瓦屑坝潘家团村,深长一百三十二丈,横阔七十二丈,周围三百一十二丈,东至阳林湖为界,南至马家田堑为界,西至冯家堑为界,北至官街为界,久颓。明嘉靖辛亥增建将台厅事等事。
小教场 在南关厢外江岸上石鼓寺前,设有厅事三间。
养济院 旧在文明门外。明洪武二年知府左安善立。成化间知州庄辙迁建于东岳庙右。广济县治 近西门,中为正堂,西为幕厅,东为库堂,后有厅,左右亦有库。厅后知县廨堂,左为銮驾库,下为东廊,次为生春堂,右为西廊,中道为戒石亭,亭前为仪门,门外东为五显祠,前为狱狱,左为谯楼,楼前右为申明旌善二亭,俱洪武初知县胡升建。成化十一年知县江震重修。正德辛巳后堂圮,知县汪倬重建前堂将倾。嘉靖万历间先后修之。崇祯八年寇至尽燬。皇清顺治八年,知县毛华鹏建正堂、川堂、后楼及前仪门。
县丞宅 在库左,今裁。
主簿宅 在幕厅右,今裁。
典史宅 在县堂右。
行察院 在县治东北。有正门、仪门、有堂、有翼厢、有中堂燕堂。左右房原为马驿基,嘉靖丙申知县侯嘉祥改刱,今燬。
布按分司 在县治河东制视察院少杀。洪武初知县陈景昌始建县之左。成化间知县江震重建。弘治间易以为学遂迁河东。
马口驿巡检司 在县西南七十里。
武家穴巡检司 在县南七十里。
医学 今废。
阴阳学 在县治南新养济院右,今废。
道会司 原无。
便民仓 在龙坪镇大江北。嘉靖戊戌主簿刘佩重建。
预备仓 有五在县治,右者一。嘉靖癸未知县汪倬重建泰东、灵东、永东、安乐四仓,知县陈奎刱基存。皇清顺治十二年,署县事王开之于县前右侧建仓积贮。
演武场 在县东一里。
惠民药局 成化中建。
养济院 在治南,洪武初建。嘉靖丙申知县侯嘉祥徙治东南。
漏泽园 宋崇宁三年置。明初知县陈景昌治东南地,为之无园,多为牛马践牧之所。皇清顺治九年,置漏泽园于邑西。
黄梅县治 坐城西南隅,相传为前宋鲍参军故址。元仁宗皇庆元年县令樊懋侁开建县治。明洪武九年,知县唐辅开设治厅署廨。洪武十四年知县黄子政建谯楼。成化六年知县戴中建仪门至头门正厅三间,中堂曰琴堂,堂左架阁库,左前有幕厅,右有库琴堂,后曰圆堂。堂后内厅五间,中有自公堂,西有西楼琴堂,下左右两廊,中道有戒石亭,前为仪门,门外西为狱东,为土地祠,寅宾馆前有鼓楼,东有申明亭,西有旌善亭,又前数丈为头门,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贼张献忠屠城,官民房尽燬。知县张联芳遁后还治构草舍,建治厅卑小,今仍之。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邓源法始建圆堂三间、坐楼三间于后,以为廨署。
县丞宅 在县署东,今废。
主簿宅 在县署东。明末裁,今废。
典史宅 在仪门内东,今废,借居民房。
察院 在西关外。嘉靖知县刘伯源建。
分宪二司 在凤凰池南。二司地基相连,明知县戴中建。今废。
兵备道衙门 在西门内,今废。
孔垄公馆 万历间知县张维翰建,今废。新开口巡检司 在县西七十里,今废。
清江镇巡检司 在县南九十里,今废。
税课局 在治东丁字街,今五显庙基。
铁冶局 在县南十五里矿山之前。
医学 在急递铺右,今废。阴阳学 在急递铺左,今废。僧会司 在东禅寺。
道会司 在泰源观。
通会仓 在县署右,今废。
清江镇便民仓 成化间知县戴中建。
演武厅 在城西南。
养济院 在西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