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六十卷目录

 青州府部汇考二
  青州府山川考上

职方典第二百六十卷

青州府部汇考二

青州府山川考上

       《府志》本府〈益都县附郭〉
云门山 在府南五里,《水经注》云:山窟洞开,望若门焉。齐乘云山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可容百人,远望如悬镜,噏欱清风,吞吐云气,虽炎熇入之毛,骨淅洒凛。在冰壶、玉井山阴,石井名龙潭水,旱不加盈涸。有亭曰耸翠,嘉靖乙丑知府四明杜思建。
劈山 在云门山东南,山峰分裂如劈,故名,又名八仙台。
驼山 在云门山西,山形似驼,三山联翠,障城如画,上有潭名龙湫。
凤凰岭 在云门山左,山势蹁跹,若飞凤。花林疃 在云门山麓,地多柿。秋深,霜叶蔓衍平铺,登山远望如锦,青州一佳胜景也。
云台山 《钟羽正记》曰:花林疃之南,一山高峙,南带劈峰,北望云门,其下岭麓陂陀,至山半则特起一顶,若城墉然,峭拔独出,高数十丈;上复为一巅,方数丈馀,大石横卧,色如苍铁,登眺恍在云霄。南西北皆群山环列,东望廓然,遥见海气空濛,瀰水如带;自南而北,村林互错如绣,由上顶而降,南行山脊,宽可丈馀,逶迤近半里,如行城垣上,自下视之,宛如雉堞,言言连亘;由南转东而降,则疃之东南也,山形大略如云门而挺拔相望,独无门洞耳。予居其下,十年而后登之,嘉其高旷,问土人未有佳名,乃为名曰云台。
冶岭山 一名为山,在旧广县侧,山麓有五龙口。广县:今瀑水涧西是其遗址。
尧山 《齐记补遗》谓:尧巡狩所登。山麓有尧庙,唐朱诞撰碑,今废三;齐略云:在广固城西十里,尧巡狩所登,遂以为名。山顶有祠,祠边有柏树,枯而复生,不知年代,此山正临广固废城,才二三里,去今府城乃十里耳。
二王山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上有田齐王冢。铁山 在城西北七十里金岭镇西,山南有齐景公冢。
孟丘山 在城南十里,山多矿,居民窃取为患。金山 在城南,金岭名镇取此。
大龙山 小龙山 城西二十里,二山对峙,蜿蜒若龙。
九回山 在城西二十里,一名九扈山,北阳水出焉。
红岭 在城西四十里,土色如赭。
公泉峪 在城西七十里。
白龙洞 在城西七十里,邑人曹凯尝建书院于上。
水泉峪 在城西一百里,峪洞多产音石,类钟乳云。
马鞍山 在城西九十里。按《县志》:在西南四里。鲁山 在城西。
黑山 在城西十里。
方山 在城西南十里,驼山之阳,盘郁秀丽。石膏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石色润泽如膏,南洋水出焉。
朗公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旧传有僧名朗公,以占候法随慕容德来青州,常居此,上有洞名朗公洞,侧刻石佛像尚存。
神头山 在城西南一百八十里,上有颜文姜庙,故名联络。神头者,为博山、为高阁、为三泉、为秋口。秋口者,范仲淹幼时适齐读书处,今土人仍呼为范氏书堂。
瓮口岭 在颜神山之西,山形绝险。
青山 在城南十里,山产石,深青细润,按《县志》:在东南四十里。
黄山 在城南五里,石色黄。按《县志》:在西南六十里。
香山 在城东四十五里。
北海 按海,一也,有东海、北海之名。今青州属县,东南近海,太公赐履,所谓东至于海是也。乐安、寿光,北近海则《汉书》所谓北海也,古称曰小
海。本谓之渤海,亦谓之渤澥海,别枝名也。齐乘云北徼之山,循塞东入朝鲜,海限塞山,有此一曲,北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沙门岛,是渤海之口,阔五百里,西入直沽几千里焉。今沙门岛对岸之铁山,正当渤海之口,由是沙门大海以西皆为青州北海云。
东海 诸城东南,滨海,无复邻邑,其距县治一百五十里者,南龙湾海也;一百三十里者,信阳场海也。场南十五里为宋家海口,又南一里为安家海口,又南十五里尹家海口,尹安二口属日照境内,惟宋家口属诸城,为本处及淮客商往来泊船、装卸货物。
斋堂岛 在琅邪山东南海洋中,去岸五里,人入岛必以舟渡,岛中坦地约千馀亩,多土少石,甚肥饶,萑荻郁塞,产紫竹、黄精、海枣。上有废井、沙径可容车行,海滨居民樵采赖之,乃始皇、汉武登山侍从斋戒于此,故名。
沐官岛 在信阳场东南里许,海水中岛形广半里,袤有里半,北枕陆,潮上没陆,潮退陆出,沮洳难行,岛南临海洋,产海狗,其名沐官者,以在昔从官斋沐祀神之义。
附潮汐 先儒潮汐之论详矣,皆谓潮之迟速、大小有常,一禀于日月之所临,则水往从之,而又推本于周天度数,谓月加子午,则潮长或不,然之谓非加子午,乃加卯酉也,其说亦互异难信矣。其谓潮之极涨在春秋之中,潮之极大在朔望之后,又曰减于大寒极阴而凝弱于大暑,畏阳而缩,数语稍明,其馀难晓。
附海运故道 元时江南粮艘皆由海道自南而北以达燕都,故本县境内,如龙湾、信阳一带,海滨最为要冲,帆樯林立,舳舻相衔,其盛可以想见。明初给饷、辽卒、海运如故,永乐徙都北平,初年亦常行之,后以频罹风波覆没之患,遂命尚书宋礼等复浚会通河道,于是漕河专行,而海运全废矣。
淄水 出颜神镇东南二十五里岳阳山东麓,地名泉河,古莱芜地,岳阳即原山也。入巨淀,出注车渎,合时水入海淄,多伏流,俗谓上下有八十溜。
南北二阳水 南阳水出石膏山,经旧益都、东阳两城间,东北流合瀰水。北阳水出九回山,东北流入乐安县,界亦名渑水,古谓渑水不冰、瘦马不渡者即此,非临淄县之渑水也。按郦道元云:长沙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东北流径广县故城西,即旧益都城是已。又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即今郡城北门阳水是已,又云此水时有通塞。宋世水绝复流。刘晃赋通津焉。魏太和中,水复竭,先公即任,未期月,是水复通,澄映盈川,海岱之士又颂通津焉。又云阳水北屈,径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东,东注于巨洋,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故,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之论,二水浑流,世谓之长沙水,亦或通名为渑,故晏谟、伏琛为齐记并云:东阳城既在渑水之阳,宜为渑阳城非也。 按此文所云,先公者郦范,字世则,后魏青州刺史。
孝妇河 源出益都县西、颜神镇南三里。《舆地志》言:有颜文姜事姑至孝,常踰历山险汲新泉,以供姑嗜,一旦泉涌于室,遂流成河,李忱集异记以为颜文姜也。此水经淄川县西南,合泷水东北,会萌水北经长山新城,又达小清河,抵高苑、博兴、乐安东北高家港入于海。 按《水经》:一名笼水,又名孝感泉,《续征记》曰: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于室内,潜以积笼覆之,由是无负汲之劳,家人疑之,待其出而搜其室,试发此笼而泉遂喷涌,故名笼水。今颜神居民施机转关,皆为碾磨张于水上,尤便于陶。宋欧阳修有水磨诗。
七里河 在县南七里,源出劈山阴,崖间北流径响水,崖响水注焉。又北入于家河,东北径赤涧、合涧水。东北径穆家庄与龙渊水合流。龙渊 在县东七里,平地出旱潦,不加盈缩,又东北流入巨瀰,一云此即建德水。
圣水 在县东十里,圣水祠前有泉二泓,清莹见底。
平卢水 按《舆地考》:益都有平卢水,唐人尝以此水名郡为平卢,今邑境不闻此水,或易其称,不可知也。古人谓卢为黑,故有彤兮、卢兮,淄亦黑色,或卢即淄乎。
石子涧 在县西南。一曰瀑水,宋知青州富弼祷雨处。
瀰水 《水经》云:巨洋水出朱虚县东泰山。国语
谓之其水;袁宏谓之巨昧;王诏以为巨篾,或曰胊瀰,或曰巨沫,实一水也。今谓之瀰河。
康浪水 郦道元云康浪出剧县西南,即今香山南猪王河。
响水崖 在城南于家河西,每秋水时至,巨浪洪涛,声闻数里。
石井 在云门山阴,俗呼龙潭。
芹泉 在县西南五十里,中多芹菜,故名元怀。远大将军王英居其侧。
珍珠泉 在颜神镇,旧名二女泉。正德间同知成周易。今名又云。山西寇家河有泉亦名珍珠,深一丈,方三尺馀,春止涓滴,秋水涌出,成河入石子涧。
白云泉 在颜神庙右百步许,河水中喷涌突起如云,旧名打鬨泉。邑人李时飏易今名。
临淄县
牛山 在城南十里,即孟子所谓郊于大国者。北麓有鲍叔牙、管仲墓。齐景公登牛山,顾其国而流涕曰:美哉国乎。即此。
鸑鹫岘 在城南十里,下带长涧,东北流经牛山,号曰牛头水,今失其处。
峱山 在城东南十五里,齐风遭我乎,峱之间兮。即此。
南郊山 在城东南十里,按《通志》:南郊山下有天齐渊。
菟头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一名鼎足山,女水出焉。上有齐桓公墓,唐贞观中诏致祭,禁民樵采。
稷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齐记补遗》云:上有后稷祠,故名齐城。有稷门亦取诸此。
杜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水经注》云:特水屈而西南有杜山。齐桓公猎处,上有白龙湾神祠。宋政和间赐额显贶灵祠。
愚公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峪名愚公,有祠。按《韩非子》:齐桓公逐鹿入谷间,问一老父此何以,名曰:名愚公谷。公曰:何为愚公。对曰:臣故畜牸生犊,卖犊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旁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后人因庙祀公。宋元丰间,祷雨有应,封隐利侯。
商山 在城西北九十里。一曰铁山。崔淡述征赋云:涉淄水过相都,登铁山望齐密。即此山也。时水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耏。《左传》齐晋盟于耏是也。其源浅旱则涸,故又名乾时。《左传》公与齐侯战于乾时是也。其色黑,故俗名乌河。杜预注时水在乐安县界。盖不究其源矣。系水 在县西齐古城外,与渑水同发源于申池,北流曰渑水,西流曰系水,旁城北流径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即齐之稷下也。
渑水 在县西齐古城外,即系水之支流。《左传》谓:有酒如渑。鲁仲连谓田单黄金横带而跨乎淄渑之间。淮南子谓易牙尝淄渑而别之者即此。北流入时水。
女水 源出县南鼎足山,又名菟头山,上有齐桓公与其女之冢,水出女冢之侧,按《水经注》谓:水导川东,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南燕建平六年,水忽暴绝,元明恶之,寝病而亡。太上四年,又竭,慕容超恶之,燕祚亦沦。康浪水 源出县西十里,平地北流,与系水合。宁戚歌康浪之水,白石粲即此。
天齐渊 在县东南八里。《汉志》曰:齐所以为齐者,以其有天齐渊也。泰祀八神一曰天王祠。天齐五泉并出西南入淄水,广半亩,土人呼曰龙池渊。中浮出瓦,有天齐字,魏永平中出木齐,天保中又出木四,皆五采,类松柏而香,构亭水上临淄。上已祓禊于此,有神祠,有休应之庙。龙池 为临淄一景,曰龙池秋月。
申池 在县城西,齐古城南偏西门,齐懿公所游。左思齐都赋注:申池,齐薮也。
博兴县〈无山〉
小清河 详见高苑水条旧河经。城北东流入海,古迹仍存。金皇统九年,高苑令高通改流南径本县八里湾头,通济桥西,合乌河东流入乐安界。
乌河 经县通济桥西,合小清河东流,亦谓之耏。春秋襄公三年,齐晋盟于耏是也。以其色黑又谓之黑水,土人因名乌河。
丝水 在县西。
渑水 即汉凑水。
高苑县
商山 在城东南九十里,前有龙盘川,后有铁牛峰、金山祠。居其左莲花洞,居其右绝项有炉
神祠,原治服铁牛者也。祠旁有圣水泉,齐乘啇山在临淄西三十里,今隶高苑。
大清河 古济水也,旧经临济县南,今在境外西北五十里。济水劲疾,穴地伏流,隐见无常,发地皆泉,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荥水,又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其实皆济水也。小清河 济水之支流也,发源于济南之趵突泉,流而为泺水。春秋桓公十八年,会诸侯于泺是也。流径华不注山。华泉水及历下名泉七十二皆入焉。
孝妇河 古名孝水,齐有妇颜文姜事姑孝,远道取水以供姑嗜,不间寒暑,偶灵泉生于室,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取水即得,值姜出,姑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与益都事同,盖一事而两地,或传之误也。
支脉沟 在县南二里,泄马家泊一带,水径博兴,达乐安张家镇,入小清河,今湮塞。
麻大泊 在高苑、博兴、新城三县之间,俗名官湖,又名锦秋浦,即鱼龙湾。周回五六十里,蒲苇丛生,芙渠如锦,亦一大观也。
马家泊 在县西南五里,原聚水之处。若天雨连绵,则驾鸭湾水又灌入泊中,汎涨为害。乐安县〈无山〉
海 在城东北一百三十里,渤海也。按汉有北海、渤海二郡。季札称齐而言曰东海,盖各以方名。东海可也,北海可也。山海经则以海东北陬为渤海,何也。其于河济、滹沱所注,皆谓之渤海,亦谓之渤澥,古称曰小海,又曰少海,他直曰海而已。由此言之,今所负为渤海可知矣。
济水 《水经》云:东北径乐安县故城南,又东北入于海。按禹贡道沇水东流为济,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盖从今小清河道入于海耳。按《山海经》云: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而注云:自荥阳东经陈留东北至高平,北经济南至乐安,博昌县入海。禹贡:沇水东流为济,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济水盖从今大清河道入于海耳。
淄水 水经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至乐安城南二十里黄丘店,南入邑境,北至曲堤,折而东北流,径城东十里朱家道口,又东北径古钜淀、广饶、琅槐地、寿光县界,合济水入海。而桑钦偶遗钜定、广饶、琅槐三方未及。是以郦道元补注之曰:淄水又东径钜定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广饶县故城南,又东北径琅槐县故城南。所谓三县故城南,其实为利县之东今城之东北耳。北阳水 俗名洋河,古名浊水,亦曰渑水。《水经注》: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至乐安城东南二十五里大王桥,颇东北下,径城东彭家道口。女水 俗名裙带河。《水经注》女水出东安平县之驼头山,径安平城东,东北径垄丘东,东北入淀。今水出临淄县鼎足山,左通塞不常山,则经安平城东北入北阳水。
渑水 俗名浆水河。《水经注》:渑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凑水也。
清水泊 在城东北四十里,受北阳、女二水。又北为马车渎,合淄水。本曰钜定湖,其西北为汉故钜定县。
支脉沟 在城北六十里,起高苑城南二里径博兴、尽邑境,泄马家泊一带,水入于海。今迹微存。居民皆佃作供租,非甚潦,无水也。
寿光县〈无山〉
海 见前所谓北海也,与乐安同,盐政亦相似。瀰河 在县东十里,即府城东巨瀰河。
尧水 县东二十五里,源出临胊尧山下,流径府城东香山,又东径县治东北入于海。
龙河 在县西一十二里。
丹水 即昌乐东丹河也,东北流经县东三十里达于潍,又东入于海。
王钦河 源出县城西南二十里高家庄,径县城西北三十里,曰板桥,北流而入于清水泊。洋河 即府城北阳,水流经县西四十里,北流入乐安。
临胊县
胊山 在城东南二里,县以此名。《水经》所谓覆釜山是也。
委粟山 在城东北三里,孤阜秀立,形若委粟,故名。
龙山 在城东北十里,旧传有龙见此,因名。山下有潭,祷雨多应。
灵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晏子春秋云:齐大旱,景公欲祀灵山,晏子曰:灵山以石为身,草木为
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枯,身将热,独不欲雨乎。祀之何益。盖此山也。
丸山 在城东北四十里,一名丹山。下带长阪,曰破车岘,白浪河发源于此。大纪云:轩辕征不通,东至于海,登丸山即此。
纪山 在城东北五十里,纪水出焉,山形似几,俗以音同,遂讹传耳。尧山 在城东五十里,尧水出焉。
大岘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山形峻狭,仅容一轨,即古穆陵关也,为东南天险,刘宋武帝伐南,燕兵过大岘,指天而喜曰:卤已入吾掌中矣,即此山也。
长城岭 书案岭 俱在大岘山旁。
仰天山 在城西南七十里,山阿有寺,名仰天。有小岩洞藏山腰,历侧径里许,穿一穴乃可达。洞高深不踰寻丈,壁有石大似两掌,其光可以鉴,每月明则山峦草木咸在鉴中;有罗汉洞,洞隙通处可以望天,有仰天槽,有黑龙渊,每霖潦诸岩壑,水溢咸汇于渊渚,于槽浸溃而下,若漏天然。洞极宽,广长七八丈许,其南壁一孔,杳不可测。虽炎蒸之候,寒气逼人,莫能久伫,相传有龙潜,能兴云雨。山之阴有水帘洞,深可数丈,泉源深远,潜通佛刹前泉井,其自洞口出者流而为河,经辛庄诸社入石沟水。
虎头山 在城南八十里。
沂山 在城南百里。周礼职方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是也。山之巅为百丈崖,为瀑布;左麓为东镇庙,虞夏有望秩之典,至周有埋沈之祭,秦加车乘、骝驹。汉公玉带请于武帝,封东泰山,设祠具,至山卑,卑不称其费,乃令礼官祠之而不封。魏文帝瘗沈圭璋随制,取近侧巫一人,主知洒扫。唐加王爵,年别一祭,牲用太牢。明朝削去,封号称东镇沂,山之神有司春秋致祭,有事则遣廷臣祭告,秩祀乃正。
百丈崖 在沂山之脊,东极于此,从外至其下,缘山之侧,径而行可二三里许,颇艰于陟降崖,实不足百丈,石壁峻立,如斧劈然,石罅侧出松桧,不知其何,自生植也,崖下冬有积雪,须四五月乃消。
龙门山 在城北十五里,与龙山对峙。
石膏山 在城西北入益都界。
大弁山 沂水东南曰大弁山,大弁今人讹作大屏,字相类而误。唐沈亚之沂。《水杂记》又讹作太平山,当从《水经》作弁者,是大弁东,即大岘也。方山 在城东北十里上庄社。
英山 在城东南三十里。
大山 在城南三十里。
孤山 在城东四十里。
峰山 在城东南六十里。
双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
柳山 在城东七十里。
庙山 在城东八十里。
凤皇山 以形似名,以上四山相联。
青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与牛山对峙。
恨虎山 在城西四十里。
黄山 在城南四十里。〈山颇高大〉
米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
嵩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与黑山相连,近沂水、蒙阴二县界,山出银矿,其山下河水中亦时出矿及金沙,山间又出有铅、锡、铜、铁,亦时有石碌、丹砂之类,招引矿徒及好利者开矿,为邑中害。此即略水洞。
黑山 在县西七十里。
海浮山 在冶源山下,临熏水、冶水。上有神祠,疏松数株,叆如碧云。
瓮石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颇高峻,行者径焉。上有石陡立,远而望之如瓮,故名。
白崖 在县西南三十里,上古刹中有枯松甚奇,古为八景之一。
白龙洞 风火洞 在宋庄社其东数里,悬厓壁立,名小百丈,亦有洞。相传二洞相通,尝试以火,则烟透出也。
五凤山
半壁山
孟坡山 在县西南。按《县志》:作孟婆山,在县西十五里,视群山独高,螺峰如髻,中空旷可容百馀人。
大宝山
灵宝山
笔架山 三山俱在县南。
三郎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有明衡恭王葬此。
更名三阳。
瀰水 即府城东,瀰河在县东北,覆釜委粟山北过府城。
石沟水 出逢山东北石涧中,水经名北洋,盖因巨洋在南也。
汶水 《水经》云:出朱虚县小泰山,东北流径安丘城,西入于潍颜。
丹河 白狼河 二水皆源出丹山。
纪水 出纪山入白狼河,径昌乐小王庄西北入海。
合水 出牛山,二股西流至朱虚东合为一,出朱封口入瀰河。
冶泉 在冶源。齐乘云:昔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奇水清,旁无人烟,丛筠古木,气象幽绝,水径玉泉寺而东汇为大小二龙湾,又东里馀折而北入瀰河。
釜泉 在县南一百里出本社平地,以其四时常温,故名。
玉泉 在县南九十里,出本社。
龙湾 在大峪社。泉历层石,如水帘然,俗云有龙潜其下。蒋峪社东北亦有龙湾,深不可测,溢入汶河。
石泉 出石门寺,石罅间涓涓不竭,足供僧汲。黄龙沟 出三沟涧,至田村,水始大,径县南入巨瀰。
龙泉河 出寺泊社平地,至孤唐,水流地上,河身反高,如乳肿流,绕城南入瀰水,不溢不扩,俗呼铜帮铁底锦龙河。竹子沟 出牛山东北张石沟,合蒋家河七贤水,至西南合为一,东北径朱位朱封口入巨瀰。洪山沟 在县东南三十里。
钓鱼台 在辛庄社,两崖巨石相距如石梁,中宽五尺,青石为底,水清石平,鱼游其底,历历可见,一佳境也。
八角井 在嘉祐寺山门外,上甃石,下凿石,各深丈有寻,尝以岁旱水竭,寺僧明德者,腰縆而下,因得其浅深。但此井上圆下方,故今呼八角天井。 在本社道傍南崖下,土人云出天成,故名天井。
仰天井 在本山文殊寺佛殿前,甃石作方井,径可七八尺许,寺僧云井泉。与山后水帘洞相通,常试以糠投井,少顷,自洞中流出也。
大河 发源沂水县界,经嵩山西麓东北流入瀰河。
小河 出中庄社,平地北流入瀰河,居民倚以陶埴。
瀑布水 出沂山绝顶,东行山巅五七里许,悬流泻为瀑布入石涧。
巨洋水 出沂山西麓九山社,经界首冶源诸社入益都界,是沂山所出水之北派也,乃若沂山南麓水母庙所出水,是名沭水,西南麓松仙岭所出水是名沂水。周礼职方所谓其浸沂沭是也。是沂山所出水之南派也,二水非临胊境内,而皆出沂山,故得附载。
安丘县
圣水山 在县东十八里,旧传山上石池冬夏不涸,旱祷辄应,今涸矣。山左一石,状如伏鸡,旁小石数十,如鸡卵,土人谓之石鸡,或以占岁。盖公山 在县东四十里,枕潍浯之交,嵚岑秀丽,西汉盖公常栖隐于此,故名。今其上有冢祠在焉。
三山 在县南十五里,一曰三山埠,岁有二市牛马、货物、辐辏。
砺埠 在县东五十里,上有汉司农郑元冢,潍水径冢之左北流入昌邑。
牟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或曰即春秋根牟,非也。隋于此置牟山县,今犹城址陂陀。
红桃山 在牟山之西,又曰洪陀,产红土,石山之东一二小培嵝,曰小山。刘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高百十丈,峰峦九出,有桃源洞,洞内有石床,上多古寺、井泉,旱祷之处碑字泐灭。旁西一山,曰孤山,东一山,曰土山。峰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上有仙姑洞,峰山东北曰有子山,有子山东北曰白云山,亦有洞名。
黄花洞
峿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一名巨平山,四面险绝,上宽平,可数百亩,有古城遗址,中有池,池中水下瀑翠微间。其东北悬崖耸出,可容数人登望,土人呼曰仙女望,《尔雅》:凡山崖悬出,可凭而眺焉者。曰望上有小石泉一,窝水极清冽,满时仅可一盂,盂了复满,满复不溢出。泉旁石窦,时
或吐云气,仰瞰飞瀑洞壁,清响暑月,泠泠洒人。牛沐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上有古寺,其西一小山曰龟山,形象龟饮河。
太平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上有长城岭,其左右连络者曰金鞍山,一名金犒,曰摘药山,曰望海山。鸡鸣时,东望海日,波若浮金,曰凤凰山,曰莺嘴山;崖中有洞,谽谺相对,曰擂鼓山,擂鼓山与峿山连麓,大抵西南诸山皆络绎不绝,直接穆陵关与小泰山。山上多石,砦石城可以避乱。蒿里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上有庙祠。
受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其西北有泉一泓,俗呼为海眼,旁别有泉一二,状若喷珠,俱下流入于浯河。
神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
𡸷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书院山 灯台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上多竹木,两山相峙,一山蟠曲南向,曰书院,一山孤峭北向,曰灯台,上有公冶长书院,故名。
柴埠 在县西四十里,俗呼为赤埠,按《水经注》:汶水自郚城东北径柴埠山,埠西南有管宁墓,山之东有邴原冢,各有碑志存焉。今碑志虽不可考,而汶实出赤埠之北埠,侧多古冢,与水经皆合。
雨罗山 在县西六十里,崭岩秀出,云气罗布,则雨候也。
望高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担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两山并立,如人卸担然。
峡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潍水夹流。
岝山 在县东北五十五里,潍汶合流之处。汶水 在城北三里,又东北入于潍,在今昌邑。《汉书》云: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土人云:水出沂山百丈崖。循山东麓,北折入安丘,径南峿山。
浯水 在城东四十里,《说文》云:水出琅琊、灵门、壶山东北入潍。灵门,今莒州北徼与安丘接壤之处。《汉书》云:灵门有高柘山,俗呼为高望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
小浯河 在景芝,源出杨埠西南三十里,东流径景芝西,又东北入于潍。
淇河 在西南六十里𡸷山之麓,东北流入于浯。
红河 在县西六十里,源出朱音临胊县,境东流五十里入于汶。
灵河 在牟山西十里,一名凌子河,源出峰山,北流径白云山,在灰墟又北径牟山,西又北入于汶。
金沟河 沟一作钩。在牟山西麓,源出南营,又东北径故城北,又北入于汶。
龙湾河 在县南二十五里,水多涸。
五里河 县东许,源出平地,自县南绕东而北流至王封,在县东北十馀里入于汶。
潍水 在东五十里。尚书所谓潍淄其道者也。俗谓之淮桑。钦云:出琅琊箕县。郦道元云:发源潍山。许慎、吕忱云:出箕屋山。《淮南子》云:覆舟山,盖广异名也。《一统志》云:出莒箕屋山东北,径密州。密州即今诸城。
雹泉 在西南四十里,自石函中迸出,颗颗如联珠,如雨雹。泉汇为池,池中有草,冬夏常青,又流出成河,东南入于浯池,上有膏润王庙,俗传其神主冰雹,故祀之。
沸泉 在灰墟里,中泉出如沸,北流入于灵河。温泉 在西南七十里,浴泉也,北流入于汶。清泉 在县西七十里,水自地中涌出,澄清不浊。
石泉 在县南十里。
甘泉 在东南二十五里。瀸然甘洁,导之可以灌园,亦名南泉。
马踏泉 在东北三十里,形象马踏,又名马家泉。
林泉 在西南三十里。
东泉 在县十馀里,圣水山西。
西泉 在县西南一十里,东北入于汶。
龙池 在印台下,又东三十里曰莲池,又东北三十里曰吕家池。在担山前,水最甘冽。
龙湾 在县北汶水侧,旧为民间桑田。隆庆三年,大水,后遂潴为湾,周广数里,泓深叵测,隆冬不冰焉。
诸城县
烽火山 在县治东南二十里,西自岱历沂磅礡而来,盘踞于此,为县主山。山之阳亘,古有神
祠,乡民奉香火,岁时祭祀,旱祷则雨,至元癸巳知县商世荣祷雨获应,乃新其庙,勒碑记之有司。至今,春秋祭祀。山之阴有琵琶阜,东西延亘十里许,冈脊有石似琵琶形。
卧虎山 形如虎卧。
九山 一山九峰,迤南为石门山,北为白石山。卢山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相传秦博士卢敖遁此,故名。山阳有洞,为卢敖居,俗名休粮洞。其巅有巨石,可坐,可凭,相传谓敖常饮客于上,为饮酒台。洞左掖有圣灯岩,谓敖得道之处,宋节判刘庭式亦隐于此。
障日山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一名奕山。晏谟曰:山形障日,故名。苏文忠谓山形类峨眉,但小耳。
五弩山 陶山 多石,多木,烧灰及陶者居之。徐山 始皇发童男女数千人,遣徐市领入海求神仙不死药,船交海中,以风为辞退,舍兹山,因名。
管山 或曰以管仲所过得名。
竹山 在县治东南三十二里。
雷石山 长城岭度此山而东至胶州大朱山。观音山 其巅有观音石刻。
鸡子山 牛台山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其下有牛王庙。
智通山 在牛王庙前,《旧志》云:山草二道偃生,一偃向上,一偃向下,相传阮小儿拖芭上下压伏者。今看验,全无,岂原传者妄耶。
重罗山 在县治东南八十里,山之下复有二山,曰南重罗山,北重罗山。
藏马山 在县治东南一百里,山峰尖峻如火焰起伏,长亘环连,中俯平川,有一小山如马形,故名。
天台山
牛龙山 在县治东南一百五十里。
塔山 迤南,孤高耸峙如塔。
车垒山
琅琊山 在县治东南一百五十里。
晾甲山 在山下。
崇摆山
紫良山
朱家山 以上俱枕海
陈家岛 在海垠上有墩台。
纪丘山 近岛远望,与琅琊并峙,俗呼争高山。《晋志》纪:丘山有琅琊台、始皇碑。
常山 在县治正南二十里,县中望之,如在城上。从古祷雨辄应,谓其有常德,故名。山之神祠于北麓负北向南,宋宣和间封神,曰灵济昭应王。皇祐四年,刺史吴奎修祀,有记。祠前迤西十馀步,有二泉并出,苏子瞻祈雨获应,取吁嗟而求雨之义,名曰雩泉,因搆亭于上,作雩泉记,后民感苏公,亦筑祠祀之。山巅三峰并起,而东南最高者为高峰岭,上有东岳行祠,又有望海楼,有广丽亭,今皆废。
黄坂 即黄茅冈,在常山东南十里,苏子常猎于此。
转头山 在县治南四十里,山势涌起,南奔而转头北顾,故名。
桃林山 在县南六十里。
虎貔山
马鞍山
横山 在马鞍山东南。
大仙山 在横山迤北。
马耳山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南岭二峰,秀削如马耳形,山形陡峻不可登,虽山腰亦从来人迹不到。
东垛山
夹山 在马耳山东北十五里。
孝顺山
鞍山
瓦笼山
花山
横山
瓮山 众峰旋绕,中虚如瓮,鸟兽、草木蕃盛,人迹罕到。
斗山
固子山 本山迤西南,独石孤高,赤水下流如血。
奔石山
松垛山 即松山
回头山 在县治东南七十五里,山极高峻,上有峰竞秀,万壑争流。
平冈山
鼓山 山迤东。
卓山 山迤西。
髻山 山迤西南。
大青门山
小青门山 山迤北,二山相隔五里。
大枯山 在东
小枯山 在西
兔耐山
鼓山 在东北
高山
芍药山 山东北
筐垛山 山正北
石楼山 山东南
南黄山
北黄山 山迤北。
公母山
赦山 黄山迤北。
云母山 在赦山东二里,山皆巨石,婆娑万状,相传中有云母石。
驼山 山迤西。
九仙山 在县治西南八十里,俗传苏氏兄弟九人于兹山误餐异人哇食,皆升仙去,今山上有升仙桥,故名。又以山巅多奇峰,而九峰尤奇耸,摩空丽云,或以此名,然山峰无九,止于六峰耳。
薄落谷 在黄草关南二十里。
凤凰岭
万岁峰 山北孤高,超出群峰。
望海峰 山东南与观音峰对峙,登之可望东海,两峰之间,宛然如门,俗呼为南天门。
舍身峰 上凿二石室,各置石佛像于内。
八垛峰
观音峰 按《府志》:山西南石壁峭立,有凿龛以居观音像。嘉靖戊午春,山中人忽称龛内观音显灵有验,远近喧传,进香者日可千人,佛号之声闻数十里。
桃林洞 极幽邃不可测,洞口多山桃。
石窖 石仓 按《府志》:皆因石坎凿成者。天井 山西北、四面皆山,中有碧潭,与东海相通,久旱将雨及久雨将晴,井中先有声如雷亢,旱抛石击井则雨。
山泉 在山上西南,极清冽。
公婆峰  丫角峰  葫芦峰  狮象峰鹰窝峰  虎岩峰  鸽崖峰  覆钟峰试剑峰  支锅峰  太石峰  共十一峰俱极秀丽
十八盘 石径如盘者,十有八也,苏东坡诗:九仙今已压,京东又谓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是也。
五垛山 九仙山东五里,在县治西南八十五里。
龟峰 帽峰 马桩峰 鹰嘴峰 立剑峰五峰排列如城垛,睨视之如排戈列戟,森然可畏,迤东旧有佛寺,寺后有石洞,颇宏敞,僧人于中塑孔子、老聃、弥勒佛、扁曰三教堂,今人于此建西云堂寺,极其庄严。又有夜叉、风门、香炉、烛台、老槊共五岩,幽奇可爱,与九仙相伯仲,亦有十八盘。
五垛峰 在十八盘最高处,与望海峰竞秀,万历中改为五莲山,敕建藏经阁于此。
团炉山
寨山 山西南绝巅,有阜四围,盘亘二十里。会稽山 昔越王葬此,号称小会稽。
拦住山
金山
斗山
分流山 按《府志》:在县治西南六十里,汉武帝种金杏于此。
风门山 在松垛山迤西,二山中辟如门,风至则有声。
罗捲山
高山
团山
黑石山
孤峰岭
龟峰 其形肖龟。
石屋山 在县治西南三十二里,山下有桃花洞,其东北二里潍河南岸,即古鲁诸邑。
昆山 在县治西南六十里,山形甚高,不大,上有灵山寺,碑记唐太宗八年,重修汉于此。置昆
山县,县城址半存,山东三里名挂衣山,山北有梳洗河,山西有高冢,上有石,名雷鼓石,城址在山西七里。
磨石岭 在县治西南五十里,石可作砺。蝎子埠 俱薛村社。
高罗埠
卧牛墩 俱车村社。
龙虎埠 高相社。
荆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以山多生荆,故名。巅有凤凰石,古有凤凰栖石上,西为玉泉、太平山。苔山 按《府志》:在县治西南五十里,一名莽山,介于诸莒之间。
锡山 按《府志》:在县治西北四十里,故姑幕。公冶山 为锡山东南麓,有公冶子长祠、墓,故名。
张靳山 在县治西三十里。
汉王山 在县治北四十里。
柰二山 卢河社
龙山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上有白龙寺,两隅各有龙池。
巴山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
海 见《郡志》,所谓南海也。
潍水 出箕屋山。《水经》云:出琅琊箕县,即箕屋山也。《淮南子》云:覆舟山在莒州北百里,东北径诸城而东,浯水入焉,又北径龙且冢、淮阴、囊沙处,又北过高密至于安丘,合汶水北至于昌邑入于海。禹贡潍淄其道是也。
析泉水 出县西南三十里,又作析泉,诸莒之界,分流山西。汉有析泉县侯国,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径县东,又东南径中固山至箕县北流入于潍。析泉分流山皆在马耳山之西。小水河 出县治西南六十里,分流山阴正北,流二十五里,东北流六里入白敛河。
白敛河 出马耳山西南铁鼓山阴东北,流径牛心冢,东绕五里,径许孟北入涓水。
涓水 出马耳山阴石梁空,北流径上庄大祝山,过许孟集。东北径娄乡城,东又径高相村,前析东北流径王忌村,齐吉村入潍。
许孟河 涓水自马耳山,发源北流径许孟集二十五里为许孟河。
高相河 许孟河北流径高相村十五里为高相河。
王忌河 高相河北流径王忌村六里为王忌河。
齐吉河 王忌河北流径齐吉村七里为齐吉河,又一里入于潍。一河随地异名,总为涓水。黑龙沟水 出常山西北麓五里,北流沟势屈曲,其水或流,或汇,不成通派,汇处多生芰荷、凫芡及蒲草,夏月雨大则纳诸溪塍之。水北流十五里入潍,其名黑龙,以沟土多黑色。
泆淇河 在县西一里,北流五里入潍,乃朱、盘两河,注辅三河,合流入潍下,稍虽内有常山、雩泉、小水,然旁入枝流,微细,不足为有无。
朱盘河 出马耳山东八里吴太尉墓,东北寨山之阴,有泉北流三里,有小河东南来注之,同西北流径常山西南,北流径莎沟、石泉社、寿塔寺西,东折复北流四里,至朱辋正北流七里径朱盘村,始名朱盘河。
两河 出常山东,地名未井子,西北流径马家庄十里,入朱盘河。
注辅河 出县南五十里柳树店,泉水北流至转头山,北折而西流至青山墩,径柳林店南四里名柳林河,又西北流五里径注辅店南,名注辅河,又西北流七里与朱盘河合流为泆淇河。墨水河 出县治外东南一里古城北沟及两崖间,众泉水迸出,合而西北流径东北关门外,北流仅足滥觞,稍旱即涸,河虽小有名称,其名墨者于义未详。
山丹河 出县治东五里,东黄疃、东坡泉水北流数十步折而西流径公孙大路,北又西绕黄埠岭,东北径范家庄后正北流二里至下泊,水渗地中,不能达于潍。
合河 在县治东十五里,俗名合河,头有二源,东源出卢山之阴西北流,西源出烽火山之阴,东北流分流约五里径曹阵村合而为一,以此名合河。
卢水河 出县治东南二十五里横县故山世谓之卢山也,西北流径昌县故城,即今县北昌城也,东北流齐地,又东北流径东武县故城东,而西北流入潍。《地里志》曰:久台水,出东南径东武入潍者也。卢水一名久台水,台音怡。
密水 即县北百尺河水也,水有东西二源,西源出障日山,亦名奕山,其水东北流。东源出五弩山,即卤山。其水西北流,同泻一壑,谓之百尺水,土人堰以灌田数十顷,径高密县入于潍。吉利河 一名纪里河,出黄巷社、分水岭、南窝、罗子泉,水南流径桑园,有雷石山,小河自西来注之,又折西径石河头,西流至曲家东,又折南流径张哥庄东。东流有小河自西北来注之,又南流径戴家洼,后折而东,复南流至胜水东南,流径井哥庄,又西南流径河㲼冯家庄、墩上黄家滩,皆西南流入于海。
棘津河 在徐家庄东南上,源从信阳乡纪里河发源,北流名棘津河,南有钓鱼台,相去丈馀。下流五里入柳林河,俗传姜太公钓鱼于此。胜水河 即盘池河,下稍东南流至三里庄,始名胜水,径胜水寺北东南流又入吉利河,径墩上西南流宋家口入海。
横河 出石老公山西北地,名盘石罗。东南流折庄家村西,正南流径白塔寺东、小高哥庄,东西南流径丁家洼正西,流径横河川前;西流至斗崖,正南流至程家集西,向南流径周家村窑头入海。
潮河 出九仙山天井湾,水东流折南流径榆林庄,过长岭子灶哥庄集,东径井家沟东,东南流径两城,集东南流至日照境内安家口入海。浯河 出沂水县东北高柘山。《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原山与浯山、浯水,所出东北流入县境,径城阳、临浯社荆水东,北流来注之,同流至高密县梁台店北入潍。
荆河 出荆山,其西为长行沟,沟水出,夹冈埠北流入于荆水,径平昌故城台下,合雹泉入于浯,同流东南入于潍。
商沟河 非商均河也,其河有二东商沟,发源程哥庄北岭,东南流二十五里入潍。
张洋河 出报恩乡水西社毛家村前龙泉水,流径高密县城西二十馀里。
朱龙河 出普庆乡山前社臧家庄西南,泉水南北流约二十馀里入荆河。
李家河 出龙贤社贤哥庄东一里,泉水正南流二里入散水泊。
药沟河 出苗乡,有二源,一源出人和社西北岭后泉水,一源出滕家庄西泉水,两股到朱潭社前并成一股,同西北流至五家庄流五十里入散水泊。
柴沟河 一源出人和社北岭,一源出滕家庄孙家门前,皆西北流至郎家庄并成一河;西北流径五龙,东北流至柴沟;正北流至高密,互家庄入散水泊。
两城河 出潮河岔出东南流十里入海。龙湾河 出普庆乡甘泉社赵庄西马蹄,泉水向东北流十里入潍河。
营河 出崇兴社岳哥庄西,泉水东南流约十里入商沟河。
天井河 出贾悦社东,泉水东北流约三里入散水泊。
马兰河 出礼义社西,泉水东南流约二十里入潍河。
算河 出东宋家庄东,泉水东北流约八里入商沟河。
山前河 出山前社臧家庄西,泉水东北流十五里入荆河。
石龙河 出辛伏社祝家庄西,泉水东北流三十里入荆河。
诸葛河 出官庄社蒲沟,迤西北三里有诸葛泉,东北流七里入于潍,疑诸葛丰故里也。九龙口河 出饮马池,径程容社,东流二里至解留社,十里至高直社入潍。
兴龙河 出营里泉水径诸冯社,东流一里入潍。
孙苍河 出刘家庄社苍村东,泉水径本社下流二里入塔济河。
岔河 出塔山西狼窝沟,泉水径曹村社东北流五里入塔济河,同流径高家庄学究社,又十五里至苗家庄入韩信沟,同流入潍。
飞得河 出捲帘庄泊,泉水径曹村东流五里至孙家庄东北流散入泊内。
龙湾 在琅琊山北周围五里,皆积沙,设南龙湾巡检司大盘、新兴、水西、潘旺四社,亦各有龙湾。
清水潭 在信阳乡草桥社,稍东南崔家庄有潭水色甚清,周围一里。宣德三年,潭内产龙马。
古泉 在县东南门外古城内大路西侧,泉出东南沟崖之阴,眼巨而圆,为瓦甃形,余间疑地中安能瓦甃,因暇日躬往于崖上平地,照泉向东南丈馀,令人掘之,深及四尺,见泉流用瓦筒接连,甃之,水从筒中西北流注于沟阴之内。其泉源自东南发来,远近、浅深殆不可测,料皆甃以瓦筒,故能疏通无滞。
甘泉 在夹沟。
宝泉 在报恩乡。
龙泉 在市苗乡。
雹泉 在信阳乡。
神泉 在琅琊山上,人或污之则竭,斋戒则通。玉泉 一在荆山,一在牛台山,色皆莹如玉。雩泉 见常山条下。
胶河 水经胶水,出黔陬山、胶州西县西南钺撅山也,北径密州东北卤山,古名五弩山,又北经高密县东北至都乐北,至平度入于海。柳林河 出石门山流经县西北入于泆淇,由潍达柳林河。
铁沟 出烽火山东流径县西北入于潍。白马河 出回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