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十四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四
  西安府古迹考五

职方典第五百十四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四

西安府古迹考五

  《通志》州县《志》合载耀州
三原故城 在州北三里,隋开皇时筑,今城址存。
青白城 曲允救北地时,兵次于此,城当在州南境,今不知其处。
真人故宅 在磬玉山下,后为寺。
大像阁 在步寿原南岩下,元魏时龙华寺也。隋仁寿中建,阁覆弥勒像,高二十馀仞,有富郑公登阁诗,石刻,后改为文正书院,独故塔今尚存。
柳公权宅 在州北四十里,宅废,今名为柳家原,宅旁有公权瘗笔冢。
富公亭 在州治西南,弼父倅耀州弼,尝随侍卒业,后七十年知州元甫欲存其故迹,乃就子城筑台作亭,今有遗址。
祋祤故城 在州东北一里,汉景帝二年置,宣帝神雀二年凤凰集祋祤城,今名其故城,犹曰凤凰台,晋改泥阳县。
九龙寨 在神水岭东,相传三水门天桃诸堡,及九龙寨,皆魏王故迹。九龙寨尚有寨门,地牢故址,父老言魏王立屯三百六十日,宴一屯,给人马食岁一周,此即其一也。
三水门 在州北七十里,有上水门。中水门下,水门山坂,相去各三里。天活堡 在水门西北十里,四面皆石崖,峻绝。上有薪水,可守,盖魏王姚襄所营者。金陕西行省李兴尝避兵于此。今其地瓦砾堆积,游者往往得遗镞折戟,雨后或拾铜钱、金铁、古镜诸物。桃儿堡 在玉女堡北十里,其地险阻,比天活堡,犹大薪水皆便。
绣女房 在桃儿堡东,沟有石洞,相传后周明帝刺宜州尝置采女于此。
太子堡 在魏王楼东,又有太子石在鸿鸨岭东,有石洞在悬崖中,皆后周明帝游猎地也。太元洞 在州东五里,唐孙思邈隐居处,往往游者持火可深入。今崩碍,不能行。下有洗药池。华原故城 在州北五里,隋开皇时筑子城。周二里,馀罗城周七里馀,又有夹城外城,俱在州境。
升仙台 在洞南一里,即静明观,《考图记》亦孙真人修隐处,后因建宫观于此,有真人手植古柏枳壳梅树。
石磬 在州东五里,山出青石,可以为磬。唐天宝中采用,而泗滨之石,遂废。白居易有诗记之。令狐庄 在州西北窑洞,饰以丹青。人传为令狐绹山居。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洞始坏,父老言:寺沟村,故有令狐氏祠堂,七王庙,侧故有莲池,俱无迹。
望辉台 在州署后,宋皇祐中华原令杨庭见宝鉴山,常有光如鉴,乃筑台,望之。台西即宋时州守园居,故有楼亭池,台花,竹之胜,今尽芜没。惟雷简夫园居诗二十首石刻存。
七里川 在州西北八十里,即古宁谷镇地,故有宁谷驿。
步寿宫 在州东北一里三辅黄图汉,故有祋祤宫,以凤凰集处得玉宝,乃作此宫。诏赦天下,其城北原,亦曰步寿。原按《渭南县志》:亦有步寿宫。
唐永安宫 《长安志》载永安宫,长安二年置。《唐史》载葡萄园宫,神龙元年置二宫,久无知者。按父老言,一在己社南,一在西乳山上乳山。今土平,无迹,己社有废台,尚高数丈。
魏王楼 在箭干山北,姚苌兄姚襄所建。故址犹存,四望俱石山,奇峭列如屏障。楼南有襄教军场,按《晋书》:襄招集北地诸处归附者,五万馀户。时北地正徙泥阳,后襄与苻坚战死三原,僭号追谥襄魏武王,至今称魏王楼。
秦王殿 在州西北七十里,上有御池泉,即古凤游乡也。晋泰安元年,苻坚将姚苌背坚起兵,
北地自立为秦王,今遗瓦殿基尚存。
同官县
马兰 在县北二十里,汉张光所戍建。兴中卢水寇反攻北地,太守张损死,之光为郡都尉,以百馀人戍马兰得全。
南古塞 在县北十五里,四面皆沟峡,上平有井池,古人避兵之地。
哭泉 在县北五十里,北高山上,相传姜女负夫骸,道渴哭之,泉涌出,其声呜咽故名。
文王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耸翠凌霄,巅有文王庙。
飞仙山 在县南三十里,中有石洞为葛洪仙迹。
古槐 县内古槐一株,不知年代。枯蠹秃六七尺,映日如纱,有皮日休碑记。为杜子美所叹赏者。昔有诗云: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盖指此也。
汉弩台 有二,一在县西南一里,一在县北一里亭子。泉柏榆泉流绕其下,北三里有灵泉,在灵泉观后,泉涌石穴中清而寒洌。
济阳寨 在县西南一里,即苻秦所置铜官护军。有土城,高数丈,元张良弼遣院判虎林赤都事吴进贤筑山寨为据守计。即此后修寨得故。窖尚有藏粟,东北十五里有南古寨,北三十里为西梁堡,皆前代据险守禦之地。
同官故城 在县东北一里,后周武帝建德四年徙铜官,故县于此改铜为同。
义亭 《旧志》云:后魏徙北地郡于宜君县义亭。故城则义亭当在同官北境。富平亦尝徙义亭。当别为一地,盖富平不得越。同官而徙于宜君界,今按此地可徙于义亭,则富平亦可徙于宜君。历代洽革无常,若非确据,难免疑似其名与迹,参差互异,考之不得,则姑俱存之。
兔儿窝 在县南,唐太宗田猎获兔处。相传秦王世民擒刘黑闼时,过金牛岭遇一牧童,其所牧牛,与虎苦𩰚,牧儿因得免,秦王嘉之,遂命捕杀此虎,故兔窝牛岭并传。
黄堡镇 在县南三十里,一名黄堡寨镇,故有陶场,居人建紫极宫,祀其土神。宋熙宁中以陶冶著灵封神为德应侯,《地理志》载金时尤为重镇。
神水峡 在县东北五十里,石厓峻削,从石峡中行,旧设金锁关,巡检司石上有凿孔,深广尺许,皆古时碾硙迹。
乾州
玉皇洞 在州西北五里,梁山西南下当事多游此题咏。
汉将军杨喜庙 按《旧志》:在州南三十里,壤村。娄敬庙 按《旧志》:在好畤西北十里,明月山之上。
豹峪 终南有豹林,乃虎豹之场也。故名。郡东北有豹峪,不知何所取义。或者曾有豹出于其间,又曰今之野猫,其文似豹。此为近之,按《三秦记》云:豹林在子午谷。
庄子原 去州西北五十里,土人常指称其迹。好畤 《汉书·郊祀志》云:秦文公未作鄜畤,而雍东故有好畤,废无祀。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以郊上帝,诸神祠皆聚焉。今城东十里,有好畤村,疑即雍东之旧,其实非汉县也。县在永寿县封内,《考马志》载好畤废县,二汉故城。在州东七里,岑阳乡唐故城在州西北七里。按汉县,若入永寿界,自不应。州中复有汉好畤,唐析好畤等五县,置奉天亦取永寿之好畤地耳。《水经注》云:莫水出好畤县,梁山岭水东有好畤,故城梁山距州西北五里。今云七里并有两城则亦相合。
麟沟 《史记》汉武帝幸雍,祀五畤,获白麟。今州东有豹峪,西有麟沟,疑是其地。
奉天城 唐光宅元年,分醴泉好畤等县,置此。以奉高宗陵寝,故名奉天。建中初桑道茂请增修其城外,象龟形,内列六街,及朱泚之变,帝果来幸。
乾陵署 在乾陵下二里许,遗址犹存,土人谓之看坟司,又有临川亭天后所建。
甘井 在州兴国寺前城中井多苦咸,惟此独甘,德宗行幸时用之,知州王凤旧作井亭以表之。
轩辕殿 按《长安志》:轩辕殿一在州南,一在唐好畤,即史称黄帝迁徙无常,以兵部为营卫之所畤郊,盖本于此。
甘泉宫 注甘里有井泉寺,相传即宫故址。东
有始皇行宫故址。三百所,台基尚存,明洪武初犹取寺木料以修州厅。按《关中记》曰:甘泉本秦之林光宫。汉武帝增广之,在云阳县,与醴泉接境,盖甘泉非一宫,彼乃甘泉之正宫。此即馀宫也。且云阳至梁山,相距百里,而注甘之甘泉在中想。车驾巡幸,自云阳至梁山,常驻跸于此。谓之馀宫无疑也。
梁山宫 即织锦宫。秦始皇所建。在好畤,《三秦记》云:梁山石皆文石,故名织锦城。
德宗行宫 即今州署唐德宗播迁时大内也。遗址尚存,《史》载帝于行宫聚诸道贡献榜,曰琼林大盈库,赖陆,宣公谏止。
临川亭 在乾陵下,唐武后所建,基址尚存。上仙观 酉阳杂俎唐大历八年乾陵山仙观天尊殿前,有双雀,衔紫泥补葺隙坏十五处,宰相表贺,今废。
桑道茂宅 道茂所居宅有二柏,甚茂。曰木盛则土衰,土衰则人病,乃埋铁数十觔,其下以制之。今城西南有道茂迹,并祠堂故址。
思政堂 在州治公署中,宋州刺史郑彦文建。归来堂 杨奂佚老之所,今废。
丁兰宅 在吴山下去州五十里。
武功县
斄亭 在县西南三十里,周为申伯封国。汉移武功县于此,亦名武功。城东汉复徙县于古斄城,以此为亭。亭在城内,幽怪为祟,后汉王忳除郿令,为女子理冤,收系亭长,因遂安。
古斄城 在县南八里,后稷始受封于邰。《汉书》云:斄在漆县,今之邰,封里有漆村,前汉徙置县西南三十里。
高泉宫 在武功县,古美阳城。秦宣太后宫也。节义台 在县北二十里,汉苏子卿故园也。武出使久而不屈,故作台以表之,遂名其乡为义门,今遗址尚存。
马冢 《水经注》云:斜水东径马冢,北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馀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六堰门 西魏大统间筑。以节水,至唐咸通时堰废,已百五十年。李频为武功令,奏修之。方岁饥乃发,官仓佣民浚渠,按故道,厕水溉田,谷以大稔,今堰上有李频祠。
庆善宫 在县南十八里,唐高祖故宅。太宗降诞之所,贞观六年驾亲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帝欢甚赋诗,命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为功,成庆善乐。十一年冬,猎于武功,因再幸庆善宫,后废为慈德寺。
任安宅 汉任少卿以武功小邑,无豪右,高赀故居武功。
韦应物宅 应物,长安人。渔阳兵乱,流落失职。屏居武功,相传渭滨是其故宅,应物有经武功故宅诗。
高望亭 在县东二十五里,唐天后武氏行宫,世说中宗筑以望乾陵者。
绿野亭 在县南一里,宋子厚讲学之所,子厚与武功主簿张山甫善故,县中子弟从子厚游。因建此亭,明杨一清督学关中,改为绿野书院。美阳故城 在县西八里,汉县属右扶风,后渐徙凤泉东。
永寿县
好畤废县 汉县属右扶风,在旧县东南四十三里,王莽改曰好邑。晋元康中复于旧县东南一里,置好畤县。周建德三年省入莫西县,隋开皇十八年复改莫西,为好畤县。大业二年省唐武德二年析醴泉,复置好畤县,即旧香谷川也。元至正四年又并入永寿县,今名好畤里。梁山宫 在永寿县见前梁山。
广寿旧县 即今永寿镇,后魏置广寿县,后周改为永寿。元至正四年,徙县治于麻亭镇,即今县。
神泉 在县彭村里泉南有土桥,水过桥南泄涧下,久旱,闻泉中吼声,即雨,如人秽污,则不逾桥,而渗入土中,待暴雨尽,冲其秽水,复出。俗呼为神泉。
穆陵废关 在县南四里,韩桐读书洞,宋时立。今废。
吕公渠 在县北五里,宋吕大防所开。邑无井泉,艰于远汲,大防行近境,得泉二导,以入城用。考工置水法,因地势高,下以准之,旬日便疏为渠至,今永赖。
瀑布泉 在祁家坡产妇汲之,则竭禳祭复出。南幽城 在县境魏,时筑与莫营关同据险要。
右扶风城 在县东南四十里,今废,为民田。种金坪 在好畤镇西北。汉娄敬晚居明月山,能种金,后人于此,往往掘得金焉。
邠州
履迹坪 在州南门外,姜嫄出祀郊,禖履巨人迹于此。又数里,有狼乳沟,即平林寒冰之地,详见生民诗。
隘巷 在州治南,生后稷之所也。后稷既诞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牛马过者不践,见生民诗。芮鞫 在州城西。公刘诗云:止旅乃密芮鞫之,即俗谓之宜禄川。
凌阴 在州东三十里,周先公藏冰之处。豳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豳地。虽寒藏纳,亦有定处。
皇过二涧 在州城东,二水交流,州中男女汲此者,不绝于道。见大雅公刘诗。
古公城 在州南阜与州城相接,旧有太子祠。历代祀之。皇清知州苏东柱建阁于上。
新平废县 在州西,本汉漆县。苻秦改为新平县,按《后汉书》:建武八年,上至漆征隗嚣,会马援夜至,聚米以为山谷,指军所从入,今废为新平驿。
石厓大佛阁 在州西二十里,其崖壁立百馀仞,无阶可陟,石佛嵌空而坐,其崇八丈,前起层台飞阁。止露一乳,及其半掌,阁底窍通,中寒泉清洌彻,及肌骨上镌。贞观二年开凿其馀孔,洞皆在阁东版栏,比比人语出于石中,鸡犬鸣于天半,居民汲繘梯臼而登如捷猱之悬度,明范文光有题咏。
开元古塔 贞观中,尉迟恭监造,在城中西南。乾兴寨 在州南一里,元蔡忠题。南豳盛地少与侔桃花两岸夹。泾流每三月,泾岸桃花绚烂如锦,自寨望之红霞夺目。
故邠州城 南北狭而东西依水,唐城也。四面广阔,东南亘于山顶,宋城也,俱于今城相因。公主川 在州东南唐姜庆尚新平公主,赐第于此。
邠岩 一名安定,岩有安定阁,在岩顶,隋代碑云分奇挹秀,如列画障。
明岨 在州西五里,悬崖绝壁,中穴孔,雕琢如蜂房燕窝,每至佳节,燃灯数百,以奉佛夜,深月隐巉岩,刻露恍然,蜃楼吐月,摇乱星汉,麓有水帘洞,清泉流溢,深不可极。
景村 在州东南十里,循山径,曲折而入浅溪。中多绮石,激而为声,清浊异响,其似石非石者,蔚然五色,俗讹为烧丹。石中有倒流,菩萨面山背水,木稀涧肃之馀生人寂阒。卜卦台 在州西显应院,世传苗光裔卜宋太祖处石虎石柱尚存。
石龙窝 在泾水北冈岩,盘绕曲通一径崖石。蜿蜒飞。淙雾下游者,入其中,襟领皆湿,岁旱,则仰龙,而祷比于风坛舞雩。
鸣玉池 在州东五里,池出山腰石龛下,澄澈可鉴,崖津滴溜其声琮琤,如鸣玉寒,凄不可久留,前有亭向池,为山水所遮蔽,池潜过于亭之下,而游者不知从亭背望之,双流交瀑,已堑数丈。
水蒲 即蒲泽谷,在州东七里,溪径幽折水泉数道,小桥野墅烟景如画,绿谷盘曲而上得,宋潘邠老读书址,范文光有诗题其中。
公孙庄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汉公孙贺故宅。今谓之孙村。
相公庄 在州西六十里进贤里。隋吏部尚书牛弘故宅。
令公庄 在州西南六十里枝村里,五代时史弘肇所居。
眉寿堂 在州治西北隅,范文正公为守时建。取诗眉寿以为名,又公自记境内之物寿山,最著四面崒嵂,及顶平旷茂,林修竹,中往往有数十家为聚落,似隐者之居。
临经阁  向月台 俱在山城凌峰寺。宋时建,今废碑剥落无文。
陶复陶穴 按诗传陶窑灶也。复重窑也。豳地苦寒今仍其俗。
义渠城 按《方舆胜览》:古义渠王之国也。在宜禄镇北。
鹑觚城 汉属北地,后魏改宜禄,在州西八十里。
宜山 在宜禄县南,隋牛弘题,檐前无数,好峰峦醉眼诗肠冰雪寒不识,宜山真面目,请君来
此倚栏干。
折摭城 在宜禄北五里,唐太宗围薛仁杲于此。
海水故城 在宜禄北五里,今废。
宜禄废县 州西八十里,宋元因之,后废,今设有驿。递路通州边,泾邠两途,迎送疲劳民,亦负嵎健讼,道路四达,盗贼出没,官民俱苦之。夏侯坡 在州东五里,石窑尚存,旧传夏侯氏所居。
蒲泽谷 在州东七里,山谷中宋人潘邠老读书处。
邓艾废祠 唐郭子仪建在州城,南门南第二敌楼旁。
鹿角将军废祠 在姜嫄庙南山半。
贺家谷 在州西南,唐人贺桂故宅。
西湖 在州西北隅,范文正公眉寿堂故址。白兔岩 在州西十里,岩石青赤兔形白色。王维山水图 在吏目厅后,石刻王维赠长安薛无隐四时图。
三水县
公刘京师之野 在邑北溥原,即半川原泾之中也。后皇涧而右过涧面南山。
古公乡 在邑南三十里,上连土桥,迤南即公刘墓。
三水废城 在县东五里,故豳谷即公刘立国之处,汉卢芳据此。吴汉击之不克,乃筑三水城。西魏置𢘆州,寻废。隋为三水县,属北地郡,其城东西八里,南北三里,台基门落尚存。
栒邑城 在废县东二十五里,即汉时之栒邑也。
豳亭 按《寰宇记》:在县东废城,古豳原上背倚城隅面瞰湖水。
旧学宫 在新学宫前,宋宣和三年建遗碑剥落。
官家石洞 在汃水之隈,层崖壁削,崇高三百尺,石室三百馀。其著者曰悟空洞,曰泊铁洞,曰练家洞,曰官家洞,曰赵川洞,曰杜家洞,曰焦家洞,曰筛子洞,惟官家为最著,内有石门,石牖,石井,相传汉卢芳所凿诸洞,有镌兴定至正年号或,金元以来,避兵之所,明徐中山攻桑御史于此。
看花谷 在县北三十里,深壑中广顷馀,其花五色俱备。每春时灿烂如锦,相传尉迟恭手植。澡池 在县北十五里。唐尉迟恭洗马处。双槐堡 在县西五十步,高阜壁立,上二层,共有平壤二顷馀。昔张思道、李思齐、据此门,基至今尚存。
甘峪 在县南十里,其地沃饶,宜种稻蔬果,皆极其美。明杜氏开浚水渠,上下数十里,至今赖其利。
支唐川 在县北三十里,文光禄以三水为中豳,唐川皇涧之讹也。炭泉过涧之讹也。半川即公刘立国之野,南冈即邑之翠屏岩也。
郇伯封城 即三辅黄图,所谓郇邑城。在邑东二十五里,旧三水之废县在此。
八王城 在唐川中流之间,为后秦姚泓等故隍也,旧址犹存。
泰塔 在邑城东北隅,高十五丈,七级,八角,二十四窗,甃砌甚工,《旧志》载唐吐蕃入寇塔,经火焚损伤东欹。明万历间,邑人文运开修葺之。皇清顺治甲午地震,仍端正如初,辛亥沈光禧闻其胜,概捐资筑垣。邑士庶因重修焉,叠棚连梯陟巅眺远乃一邑奇观。
扶苏庙 在石门山万峰中,两壁峙立。世传秦太子扶苏,授国典三物处死,后成神人,为立庙庙下有湫天暵祷雨即应。
半川府 在邑北十五里,唐太宗关中设府兵二百六十一屯。此其一也,以地当九原九陉之中,故曰半川以屯。府兵,故曰府左右寺院,金石皆勒,武义将军之号,文少白卜居于此。
陇川堡 在半川之后,四面壁立,溪涧环之,隋大业间于此。立县堡,北临河传,为四仙驿。遗迹存焉。
两女砦 去邑七十里,地势高耸,踞风之尖,齐云之影,南望平衍如列足下麓,有两冢。存焉,旧传秦扶苏二女卜葬于此。
少塔 在邑西宝峰院,前朝纳矶头之云夕,迎翠屏之月,长河环抱景致殊幽。
魏王楼 在层峦叠嶂之中,姚苌为兄姚襄建,置四围奇峰环如屏幛,乃大观也。
淳化县
万灵明庭 按《史记》: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其后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
仙人观 按《三辅黄图》:在甘泉苑。
石门 在县北六十里,《括地志》云:尧门,俗名石门,故老传尧凿山为门,因名之。《史记》秦献公二十二年,与晋战于石门,唐高祖武德元年,置石门县,明初筑石门关城立,巡检司旁有石门,庙祀秦太子扶苏。其殿梁相传为蒿梁,长四丈,明文光禄题其上。云唐尧帝凿阙门,而通雍州之上界,周武王登豳巘,以观雒邑之绝峰。
泰畤 即黄帝明庭祀天处。汉武帝时,或议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而上亲郊。元鼎五年幸雍五畤,遂幸甘泉,立泰一祠坛,天子亲郊,见之其制一坛,三垓五帝坛,各以其方,环居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乃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论律吕,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于成帝初匡衡奏罢。甘泉泰畤。是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永始三年,诏复甘泉泰畤,按武帝初立此坛,以祀泰一,昼夜皆有神光,遂采用太史谈之说,以为泰畤。五畤则每畤各祠一帝,泰畤则立三垓,以临五帝。故至宣元之世,有事泰畤,尤勤大驾八十一乘,公卿奉引惟甘泉泰畤用之。
冶谷 在县南四十里,《云阳宫记》云:冶谷水去云阳八十里,封禅书,所谓谷口是也,其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入谷便洪涛沸腾,飞泉激射,两嶂壁削,峡风凛栗,故谓之寒门,今按冶谷谷口镇皆入泾阳,而山阴寔为县界。
金泉 在县东西三十里,世传其水甘香,目昏者洗之,可明。《雍州记》云:泉涌数穴,清澈无底,人来汲饮,见有金色从山中照水,往取得金。又西得冶谷水,从高注下,激湍数丈,霤穿尺馀,金冶同流,可为荆鼎之證。
车箱阪 一名长箱阪,《元和志》云:在云阳县,西北三十八里,当其登山,必自车箱阪,而上萦纡曲折,单轨才通上阪,即平原宏敞楼,观相属,以其萦纡曲折故名。车盘今按此地,两岩,下其色青紫,形旋如车轮,俗谓之金车,即武帝所趋甘泉道。
诸侯邸 在甘泉。《史记》黄帝治明庭甘泉方士多言,古帝王书都甘泉者,天汉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遂置诸侯邸。
祭天铜人 在甘泉山下,武帝得休屠王,祭天铜人祠之甘泉。又立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今按佛像通体金色,所谓丈六金身也。西域祠之已久,故武帝得祠之。
西原石鼓 自秦以来,称石鼓原,不知石鼓所自始。今在武帝庙中,高六尺,文多剥落,其可辨者,惟魏文帝太和六年有艾经,艾程,邑士夫敬谒。政和六年尹天觉张光、李法石、彦政,种浩,率胡临宰、王仲武簿张仲恭尉步子厚寄居。刘直道缘仲秋检踏屯田,恭谒武帝,庙畤孝昌乙卯十月三日等字迹。
古县城 即汉云阳故城。在县西北五十里,遗瓦城基,犹存。始皇二十七年徙五万家于云阳,复不事,十岁武帝太始元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云阳。自武帝至元成屡赐云阳吏民爵,女子百户,牛酒,鳏寡,高年帛,所过,毋出租赋,后魏太武太平真君七年别置云阳县,在嵯峨山前,非泰畤故地。而后人多指山前为古云阳,抑汉或两建欤。
云陵故城 在县北二十里,昭帝始元二年追尊赵婕妤为皇太后,起云陵,以其地置云陵县。起园庙,徙三辅富人于云陵,赐钱户十万,平帝元始,五年罢云陵,以其地属云阳县。
毛原监 入冶谷二十里,有百里槐树,北金泉谷中有毛原监。
永安故城 在县东六十里,苻秦于巀嶭山北永安镇置三原护军,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罢护军,置三原县,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萧宝夤逆乱,关右毛遐洪宾立义栅捍贼。孝庄帝永安元年于此,置北雍州,后徙北雍州于宜州,仍于栅置永安镇,今小杜村西北有故城。有唐贞元年碑载此地遗事,后磨为淳化。儒学碑迤南即杜寨义栅所也。亦名洪宾栅。
折冲三府 《旧志》有折冲府,水冲府,仲山府,其创置坐址,未详。今考县首里,名南府,疑或此遗址。
金源堡 在县西四十里,堡立泾水之中,四面
陡绝,上有洞窟数十,盖昔人避乱之所。
合宫 在县北五十里,甘泉山下,黄帝以来祭天处。《地理志》云:黄帝治万国朝诸侯,乃作合宫。兼明庭布政于甘泉圜丘。《史记》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其后接万灵明庭。
云阳宫 在故云阳县,秦之离宫也。《开山图古》云:云阳先生之墟中,有神书、铁券、玉石、为记,秦以前于此作云阳宫,按《汉书》:冯昭仪徙处云阳宫,秦之宫殿,汉皆袭之,林光长定皆然。王褒有
《云阳宫记》。林光宫 在县北,甘泉山。师古云:秦林光宫,二世所造,从广各五里。
长定宫 秦离宫,三辅黄图,林光宫,有长定宫,汉宣帝,许皇后,成帝,许皇后并居长定宫。甘泉宫 在县北四十里磨石岭,本秦所造。周回十馀里,有铜人二枚,在门外。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二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壮丽,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立宿卫更置前殿,有芝生殿,房中九茎,金色珠实,夜有光,乃作芝房之歌。帝每以五月避暑,八月乃归。《云阳宫记》云:甘泉宫北,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二三百年木也。耆旧相传,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者。李善引汉武故事,则曰: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木,珊瑚为枝,碧玉为叶,乃知子云之赋,非誇大为之。今履其地,惟馀甓瓦甓作流水纹,瓦头篆未央长生。四字。皇清知县赵宾始置石刻,于武帝庙中。
竹宫 甘泉祠宫也。以竹为宫去畤坛三里。《史记》汉武帝行事甘泉圜丘昏祠,至明夜,尝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祀者数百人,皆肃然心动。
棠梨宫 《黄图》云:在甘泉苑垣外,云阳三十里。明光宫 在甘泉宫内,汉武帝发燕赵美女三千人充之,此与长安之明光宫,同名而异地。寿宫 《汉书》武帝病瘉起,幸甘泉,置寿宫,臣瓒云寿宫,奉神之宫,按此即武帝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者。黄图系之北宫,不系之甘泉宫,何耶。
紫殿 在甘泉宫,《黄图》云:汉武帝起紫殿,雕文刻镂,黼黻以玉饰之,成帝永始四年行幸甘泉。神光降于紫殿。《西京杂记》武帝设云帐,云幄、云幕于甘泉紫殿,谓为三云殿。
甘泉苑 在县北,车盘岭。秦昭王时,宣太后杀义渠君于甘泉。汉文帝三年,烽火达于甘泉,皆此地。《黄图》云:武帝置甘泉苑,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里,入右扶风,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馀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鳷鹊观。按汉之上林苑,在南甘泉苑。在北皆秦苑也。汉复修治之所,包之地,最广其名,则有专主耳。
延寿馆 《史记》汉武帝从公孙卿之言,于甘泉作益寿延寿二馆。
通天台 亦曰望仙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作甘泉通天台。汉旧仪云台,高三十馀丈,云雨悉在其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上,有承露,仙盘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元凤间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凤,随风雨飞去。
通灵台 在县北,汉武内传钩弋夫人。既殡,香闻十馀里,帝哀悼,疑其非常人,乃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乃止。迎风馆 《黄图》云:汉武帝元丰二年作迎风馆于甘泉山后,加露寒储胥二馆,西厢起徬徨观。梨园镇 即今县治,《通志》在金龟乡,王褒云阳纪曰:车箱坂下有梨园。汉武帝筑之,地大一顷,树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镇因名之。唐李克用以并师讨邠岐,驻军梨园寨,即此。宋淳化四年以云阳、金龟、平泉、古鼎三乡,建为县,仍析山后,甘延温丰威远三乡属焉。
云阳废县 云阳,《旧志》在池阳县西北三十里仙法村,即古汉县之墟,后别置今云阳镇。《一统志》云:在泾阳县西北七十里,汉昭帝置,唐废。盖指云陵城也。寰宇校勘云:按前汉《地理志》云阳县非昭帝置,后汉亦不省。今记误以云陵为云阳也。
三水故县 《一统志》在淳化县西一百三十里,西汉末,三水人卢芳据之,吴汉击之不克,即此县也。元并入淳化县,按《太平寰宇记》:三水汉旧县,属安定郡,故城在今平凉府,泾川境内。高光宫 在甘泉宫内。
师得宫 《汉书注》师古曰:师得宫在云阳界。
二王庄 在县东三十里,疑为秦王姚苌故址。吏隐堂 在县厅后,宋宣和七年县尹张安祖建。
洪厓宫 在甘泉苑垣内。弩阹〈阹音墟〉宫 在甘泉苑垣内。
长武县
义渠城 在县北,按《方舆胜览》:古义渠王之国,秦昭王时伐义渠灭之。
鹑觚城 汉置鹑觚县,属安定郡。《周地图记》云:秦使扶苏蒙恬筑城至此,以觚爵奠祭,乃有鹑鸟飞集觚上,以为灵异,遂名其县。后魏废帝元年以县南,临宜禄川,又改为宜禄县,明初废为宜禄镇,万历十一年复置为长武县。
城 在县北五里,即浅水故县。唐初薛仁杲居折城,太宗围之于此。浅水原 即鹑觚原唐高祖武德元年,薛举寇泾州太宗遣总管庞玉自浅水原南出,因高而阵,上率大兵自原北,出其不意,斩首大获,即此。浅水旧县 在城北五里。
公刘祠 在县东关。
郭子仪破回纥处 在城西十五里。
药王洞 在城北面山临水可以游观。
长武城 在城西北三十里,世传密人侵阮阮人屯兵之处。
刘黑闼投唐处 在城东三十里。
牛公故里 在城东北十五里,庄基尚存。陶林沟 在城西北五里许,宋陶谷故里。古战场 太宗既破薛仁杲兵,青燐夜啼,命建昭仁寺,朱子奢撰文,虞世南书丹,李华有吊古战场文。
古公宫 在县城东南一里。
汉柏
唐碑
潼关卫
砥柱石 在黄河中出水尺馀,随水消长。印台 在麒麟山上。
九龙树 在城南都龙王庙,天将雨,日中有露。三绝碑 在城内关帝庙,神像传为吴道子笔。左国玑赞张文光书。
禁沟 《纲目集览》云:潼之右,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名曰禁坑。今人谓之禁沟,亦曰禁谷。
虎踞 在东门外形似虎踞,故名。
福泉 在城西北隅,天将雨则溢。
蟹眼泉 在城东北,河将涨则溢。
酒泉 在西郭门外,相传造酒香洌。
四眼泉 在城中,其水清甘居民资汲。
佛头崖 在城南三十里,云覆顶则雨。
观王城 在城西五里,近址尚存,俗呼养疾城。西北有观德王墓,传观王城或以此。
泗州城 在城南三十里,因泗州军守禦于此,故名。
十二连城 在城南。
双古城 在城南三十里元李思齐守此。韩福城 在黄河北岸。
老君洞 在城南潼谷口。
金陡城 在城东门外。
贞观塔 在城内金陵寺。
潼亭 在城西五里改葬杨伯起处。
三鳣堂 在城东南董舍为杨伯起读书处,鸟衔三鳣,以兆三公,即此处。
山河一览楼 在麒麟山上,兵备道张维新建,公馀课士于此。
姚鸾屯 在城西南十五里,《晋书》檀道济从刘裕伐姚泓至潼关,姚鸾屯泓,绝道济粮道,即此。凤鸣台 在象山上,相传有发科者,则云吐五色。
神钟 明万历年间,黄河流二钟。摩荡有声,铁钟流潼关,铜钟流陜川,扣之知阴晴,先悬东岳庙,兵备张维新移悬麒麟山上。
白莲池 在麒麟山上引嵩岔谷水,从上南门入于池。
风陵堆 即娲皇陵在关城东三里,黄河之中。唐天宝初,风雨晦冥,忽失所在,至乾元中仍复。潼津故县 唐天授初置潼津县,长安三年废。今为驿,有石桥尚名潼津桥。
黄巷 在黄河南岸,近关处,其坂隆起,下望关城,曹大家赋云:涉黄巷以济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