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九十二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
  西安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西安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四百九十二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

西安府疆域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西安府疆域图

西安府北图西安府北图

西安府南图本府西安府南图西安府北图西安府南图

本府本府
东至河南阌乡县界,
西至扶风县界,
南六百八十里至兴安州界,
北至延安宜君县界,
东南至湖广郧阳县界,
东北至宜川县界,
西南至汉中洋县界,
西北至泾州界,
东西广一千五百里,南北袤六百里。
长安县
长安附邑也,东一里至咸宁县界,
南六百八十里至兴安州界,
西至〈无考〉
北三十里至泾阳县界,
东南至〈无考〉
东北至〈无考〉
西南七十里至鄠县界,
西北三十里至咸阳县界。
咸宁县
咸宁亦附邑也,东西十五里至临潼县界,西至长安县界,
南三百里至镇安县界,
北三十五里至泾阳县界,
东南五十里至蓝田县界,
东北三十五里至高陵县界。
咸阳县
府西北五十里为咸阳,东至咸宁县界,
西至兴平县界,
南至鄠县界,
北至泾阳县界,
东南五十里至长安县界,
东北至高陵县界,
西南至盩厔县界,
西北至醴泉县界,
东西广五十六里,南北袤五十里。
兴平县
府西一百里为兴平,东至咸阳县界。
西至武功县界,
南七十里至盩厔县界,
北四十里至醴泉县界,
东南五十里至鄠县界,
东北九十里至泾阳县界,
西南一百四十里至郿县界,
西北九十里至乾州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临潼县
府东六十里为临潼,东四十里至渭南县界。西十五里至咸宁县界,
南三十五里至蓝田县界,
北八十里至富平县界,
东北至蒲城县界,
西北至高陵县三原县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高陵县
府北七十里为高陵,东至渭南县界,
西至泾阳县界,
南至省城,
北至富平县界,
东南至临潼县界,
东北至蒲城县界,
西南至咸阳县界,
西北至三原县界,
东西广三十五里,南北袤二十八里。
鄠县
府西南七十里为鄠县,东三十里至长安县界,西十里至盩厔县界,
南二十里至终南山,
北二十五里至咸阳县界,
东南一百里至长安县界,
东北三十里至长安县界,
西南一百里至长安县界,
西北二十里至兴平县界。
蓝田县
府东南九十里为蓝田,东五十里至渭南县界,西五十里至万年县界,一路五十里至长安县界,
南七十里至秦岭商于界,
北五十里至骊山麓潼水界,
西南二百里至镇安、山阳二县界。
泾阳县
府北七十里为泾阳,东二十五里至高陵县界,西五十五里至醴泉县界,
南至省城。
北五十里至淳化县界,
东南至咸宁县界,
东北一十五里至三原县界,
西南至咸阳县界,
西北至淳化县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三原县
府北九十里为三原,东四十里至临潼县界,二百五十里至同州。
西八里至泾阳县界,一百六十里至乾州。南八里至泾阳县界,九十里至长安县界。北四十五里至耀州界,九十里至耀州。
东北六十里至富平县,
西南三十里至泾阳县,
西北九十里至淳化县。
盩厔县
府西南一百六十里为盩厔,东六十五里至鄠县界。
西四十里至郿县界,
南四百里至洋县界,
北五里至渭,中分为武功县界,
东北四十里至兴平县界,
西北三十里至扶风县界。
渭南县
府东一百四十里为渭,南东二十里至华州界,五十里至华州。
西四十里至临潼县界,八十里至临潼县。南一百四十里至商州界,三百里至商州。北七十里至蒲城县界,一百里至蒲城县。东南一百五十里至雒南县界,二百五十里至雒南县。
东北六十里至同州界,一百里至同州。
西南五十里至蓝田县界,一百里至蓝田县。西北六十里至富平县界,一百里至富平县,又一路四十里至高陵县界,九十里至高陵县,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富平县
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为富平,东至,〈无考〉
西至,〈无考〉
南至高陵县界,
北至〈无考〉
东南至渭南县界,
西南至三原县界。
醴泉县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为醴泉,东九十里至泾阳县界,
西四十里至乾州界,
南四十里至兴平县界,
北一百一十里至淳化县界,
东南七十里至咸阳县界,
东北一百一十里至三原县界,
西南九十里至武功县界,
西北一百一十里至永寿县界,
东西广六十二里南北袤一百零二里。
商州
府东南三百六十里为商州,东一百九十里至商南县界,
西一百二十里至蓝田县界,
南九十里至山阳县界,
北七十里至雒南县界,
东北至河南阌乡卢氏二县界,
西南二百里至蓝田咸宁二县界,
西北二百里至华阴县界,
东西广四百七十里,南北袤六百一十里。镇安县〈按以下四县俱隶商州〉
州南五十里为镇安,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以上俱无考。
雒南县
州北七十里为雒南,东二百里至河南灵宝县界,
西一百里至商州界,
南二百里至商南县界,
北二百里至华州,二百里至华阴县,
东南二百里至河南卢氏县界,
东北二百里至河南阌乡县界,
西北二百里至渭南县,二百里至蓝田县,东西广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三百六十里。
山阳县
州东南一百一十里为山阳,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以上俱无考。
商南县
州北八十里为商南,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以上俱无考。
同州
府东北二百八十里为同州,东至朝邑县界,西至蒲城县界,
南至华州界,
北至澄城县界,
东南至华阴县界,
东北至合阳县界,
西南至渭南县界,
西北至白水县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四十里。
朝邑县〈按以下五县俱隶同州〉
州东三十里为朝邑,东至〈无考〉
西二十里至同州界,
南四十里至华阴县界,
北至合阳县界,
东南至潼关,
西南五十里至华州界,
西北五十里至澄城县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五十里。
合阳县
州东北二百一十里为合阳,东至山西临晋县界。
西至澄城县界,
南至朝邑县界,
北至宜川县界,
东南至山西蒲州界,
东北至韩城县界,
西南至同州界,
西北至洛川县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澄城县
州北一百里为澄城,东至合阳县界,
西至白水县界,
南至同州界,
北至洛川县界,
东南至朝邑县界,
东北至韩城县界,
西南至蒲城县界,
西北至宜君县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白水县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为白水,东七十里至澄城县,
西一百二十里至同官县,
南五十里至蒲城县,
北一百六十里至中部县,
东南一百二十里至同州,
东北一百八十里至洛川县,
西南二百九十里至省城,
西北一百里至宜君县,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三十里。
韩城县
州东北二百二十里为韩城,东十里至黄河西一百三十里至洛川县界安定里阿石崖,南三十七里至合阳县界大枣里大枣村。北一百二十里至宜川县界,河清里店头集。东西广一百五十七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华州
府东二百里为华州,东四十里至华阴县界台头镇,七十里至华阴县,一百一十里至潼关,西三十里至渭南县界赤水镇,五十里至渭南县。
南八十里至雒南县秦岭界,一百九十里至雒南县。
北十五里至渭河,五十里至蒲城县界,一百里至蒲城县。
东南三百里至河南卢氏县界,
东北至潼关,
西南一百八十里至蓝田县,
西北一百三十里至富平县,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五十里。
华阴县〈按以下二县俱隶华州〉
州东七十里为华阴,东四十里至河南阌乡县界,
西四十里至华州界,
南十里至华山麓,二百七十里至省城,
北十五里至渭河朝邑县界,
东北三十里至渭北,
西南八十里至秦岭界。
蒲城县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为蒲城,东五十里至澄城县界,
西四十五里至富平县界,
南四十里至渭南县界,
北四十五里至白水县界,
东南四十里至同州界,
东北七十里至澄城县界,
西南七十里至临潼县界,
西北九十里至同官县界。
耀州
府北一百八十里为耀州,东五里至富平县界,西四十里至淳化县界,
南三里至富平县界,
北十里至同官县界,
东南三里至富平县界,
东北十里至同官县界,
西南三十里至三原县界,
西北八十里至三水县界。
同官县〈按同官县隶耀州〉
州北七十五里为同官,东一百二十里至白水县,
西一百八十里至淳化县,
南七十里至州界,
北九十里至宜君县界,
东南一百一十里至蒲城县,
东北二百五十里至洛川县,
西南二百里至泾阳县,
西北二百一十里至宁州,二百四十里至省城,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乾州
府西北一百六十里为乾州,东三十五里至醴泉县界,
西六十里至扶风县界,
南至〈无考〉
北五十里至永寿县界,
东南六十里至兴平县界,
西南五十里至武功县界,
西北六十里至麟游县界。
武功县〈按以下二县俱隶乾州〉
州西南六十里为武功,东至兴平县界,
西五十里至扶风县,
南四十里至盩厔县界,
北三十里至乾州界,
东南至鄠县界,
东北九十里至醴泉县界,
西南七十里至郿县,
西北一百二十里至麟游县,
东西庆五十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永寿县
州北九十里为永寿,东七十里至醴泉县界,西三十里至麟游县,
南五十里至乾州界,
北四十里至邠州界,
东南五十里至醴泉县界,二百五十里至省城,西南八十里至扶风县界,
西北五十里至邠州界。
邠州
府西北三百五十里为邠州,东二百八十里至泾阳县界,
西一百八十里至泾州界,三百五十里至平凉府,
南一百二十里至麟游县界,三百五十里至凤翔府。
北至真宁县界,三百五十里至庆阳府,
东南七十里至永寿县界,
东北一百六十里至宜君县界,
西南一百二十里至灵台县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三百六十里。
三水县〈按以下三县俱隶邠州〉
州东北七十里为三水,东九十里至宜君县界,一百六十里至宜君县,三百里至省城,
西四十里至邠州界,
南五十里至淳化县界,一百里至淳化县,北五十里至真宁县界,六十里至真宁县,东南一百五十里至耀州。
淳化县
州东一百里为淳化,东至〈无考〉
西至醴泉县界,
南至泾阳县界,
北至三水县界,
东南至三原县界,
西南至咸阳县界,
西北至邠州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长武县
州西北八十里为长武,东至邠州界,
西至泾州界,
南至宁州界,
北至灵台县界。
潼关卫
府东北二百九十里为潼关卫,东七十里至河南阌乡县,
西四十里至华阴县,二千五百里至蜀境,南一百里至雒南县界,四百五十里至楚境,北七十里至山西蒲州,一千一百里至山西太原府,
西北六十里至朝邑县。
形胜附本府〈长安咸宁二县附郭〉
《史记》:古称四塞之国,被山带河。
《汉书》: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东方朔传》:三辅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所谓陆海。
唐陆贽奏议凭山河之形胜,宅田里之上腴。《旧志》:百二名邦实据上游、几终南、屏渭水、带五冈、襟三川、浐灞左、缠滈潏,右抱白鹿,丰梁护其东凤,栖神禾环。其南金銮铜人关,其北代为帝都世称,天府城郭、宫室之巨丽,市井风俗之阜繁,允矣秦中之奥区神皋也。
《府志》:抱杜含鄠欱丰吐镐终南峙其前渭水流其后
附十二景
终南山色 山容青翠,入夏尤深,为诸山所不及,故唐人以为翠屏。明秦安王诗:遥望终南景崔嵬,春色妍晴,岚浮岭外翠霭簇,峰前古柏擎朝露,苍松带晚烟奇哉,四皓客乐矣,任游眠。
玉案行云 详见山川。
樊川晚浦 南崖神禾,北崖杜陵,沿崖出泉,墅馆亭榭与村烟相间,潏水中流两岸皆稻畦,蔬町蹊桃,堤柳渔歌、樵唱雁阵、鸥行入晚、尤佳为城南第一名胜。赵闲闲诗曰: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阙处补青山。
杜曲花光 即北杜故里,延袤十里尽种桃花,春时烂熳如锦,明人诗有:山膺鸭嘴千峰翠,川到牛头十里花。
杏坪春晓 《山陵志》坪在龙堂,北坡地宽平,有杏数百株,人谓杏花平,又谓龙堂坡。以下有龙泉故也,其上即皇子陂,刘子畏诗:谁植千株近帝城,会招公子醉升平。春日游人甚盛。
凤原麦浪 龙首山横冈也,夏垄风来不减,万顷层波。
曲江春早 详见山川。
杏园赐宴 谭宾录杏园,与慈恩寺南北直。唐新进士榜发赐宴于此,风景最佳。
雁塔晨钟 唐会要塔乃慈恩西浮图院也,初起五层。永徽中,天后与王公重加营造,至七层,凡进士宴毕题名塔上,有行次之列,韦杜裴柳四家兄弟同登者,亦有行次之列,故名雁塔池,水澄泓四无映带,唯见塔影倒蘸于池中,游观者甚众,明乡试举人亦题名其上,钟声洪亮闻百馀里。
兴庆夜月 详见古迹。
霸陵风雪 霸陵桥边多古柳,春风披拂,飞絮如雪,赠别攀条,黯然神往。
咸阳县 咸土之美,西北高厚,东南宽平,在九崚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雍西首善。兴平县 北倚高原而峙,九崚南襟丰渭而对,终南西由岐凤以控,巴蜀东迎华岳以联,嵩洛风气攸萃古,右辅之地也。
临潼县 面骊山、背渭水,东控鸿门,西接灞桥,盖形胜之区也。
高陵县 泾渭属流于前山原,遥峙于后清谷,在左洪波在右盖古,形胜之区高明之国。鄠县 面拱终南,背停渭水,沣水绕其东,涝水环其右。
蓝田县 东南要地,秦之咽喉。
泾阳县 峨仲耸于北泾,水环其南,带文川襟西城背丰稔、面毕原、平畴旷、衍村落,相连有河渠之饶,有岩寨之险,而西北一带尤为膏壤,每夏秋间烟塍云垄,禾黍盈阡,楼阁参差,川原绣错娄敬,所谓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此其上游焉。三原县 南据泾渭之流,北倚巀嶭之山,仲山拱于西清河,环于东,此一邑之胜概也。
盩厔县 谷水绕其东,沟阜阻其西,南山叠拱北渭,带流西安,形胜于邑为最。
渭南县 关中古称,四塞被山,带河形胜甲于天下,而渭南当东域,孔道南面,秦岭北带渭河,少华峙其左,湭水绕其右,近则左控仓堡,右扼青原风门,前列渭薮、后汇浮泾,吞灞潆洛,带河壮怀耸目,如在图画中矣,盖古金城之咽喉,形胜之要区也。
富平县 富平全境,盖为秦中形胜之地也,负频面荆带以石温而浮,山凤凰若左右翼,四塞中地,又黄壤焉。非蕞尔一奥区与。
醴泉县 终南耸其前,九崚峙其后,襟泔泾带渭水,左联殽函,右接陇蜀,居百二之冲实,形胜之国也。
商州 内而屏倚金凤,襟带丹流、龙峰,左蔽娥壁,右闲且东溪,西平楚乳、荆泉诸水,包络互环高车、天柱、熊、龟、鸡、菟诸山,保障并峙外则,东有武关之天险,西有牧护之要区,南有刘岭横绵千里,北有黄砂高踞千寻,古称四塞之国,信不诬云。
《镇安县志》阙。雒南县 秦岭限其北,中𠏉绕其南,西枕峣关,东邻嵩虢,而洋洋洛水横贯其中,后山若几前案若弓,东西二山龙虎相卫,而不相犯县,河潆洄如带与洛水,一明一暗环绕包罗。东南则有东龙山,西南则有状头山,如旗鼓相对,又如天马行空,伟哉盛矣。
《山阳县志》阙。《商南县志》阙。同州 前临沙苑,后枕许冈,左接平原,右带洛水。
朝邑县 南屏太华,北枕梁山,东峙雷首,西距长虹,缥缈之间形错如绣,钟灵孕秀,被山带河。合阳县 枕梁山,面乳罗,洽水出其北,即诗所谓在洽之阳,又以大邦称者也。邑据梁山,土独称厚,河渭汇流,大华中条环而在瞩,盖巍然巨观云。
澄城县 前拱原阜,后倚山垄,大谷河绕其左,甘泉水罗其右,县治宅中风气攸萃,诚三辅之名城,冯翊之岩邑也。
白水县 重冈邃涧,地确高隆。
韩城县 三岭龙蟠于后,古城蛇舒于前,东阻汤汤洪水,西塞岩岩叠峰,冯翊幽壤关中,奥区华州。左控桃林,右阻蓝田,东表太华,阴晋以据其前,西制渭南,长安以倚其后,南控商洛而右以防楚,北临蒲邽而左以禦敌,为京兆首领秦中屏翰。
华阴县 太华为屏,首阳为卫,洛渭绕其北,大河萦其东,左控桃林之固,右阻蓝关之险,四镇之咽喉,滇蜀之门户也。
蒲城县 蒲脉发源于金粟。山左接五龙,右连万斛,冈峦如屏,渭水如带,诚东藩之重地也。
附八景
南原春晴 城南里许为紫荆,原春分前后,率为社饮禊饮,有古蚕市兰亭之风焉。
温汤晚浴 凡水源有石硫黄,其水则温骊山,温泉四时皆暖,唯此汤独宜秋冬。温则知无伏阳,凉则知无伏阴,浴之消痾,荡秽功迈骊山。
漫泉秋月 邑西十里为漫水源,夏则惊浪潺潺,浮沉匪定,惟烟消波澄时,水光月色相映,一碧洵称佳胜。
北岭积雪 崇山峻岭、溪壑幽邃、才觉霜气、雪已盈山、寒凝肃冽、皎洁凄清,士人常破冻嬉游,解裘买醉。
双塔夜影 塔建自唐,对峙城之南北,千尺干霄昼亦堪观,至烟影夕昏,隐隐茫茫如撑天之双柱。
五陵閒云 昔唐盛时,楼阁峥嵘、五彩照映,今惟閒云一片,往来舒卷更多幽致,文人墨客多寄迹焉。
盘龙异石 实一落星也,将雨而润里人卜水,旱有验点缀于原野之间,颇有幽致。
尧山古柏 蒲地宜柏,而尧山柏异他,植根蟠岩,石坚老特奇,苍翠凌云,清阴笼雾。
耀州 漆水经其东,沮水绕其西,步寿原控其北宝鉴,诸山翼其左,星原环其右,漆沮会流,乳山合抱,亦称四塞形胜之区。
同官县 崇山峻岭,怒涛绝壁,殊称胜地。昔人谓:南则关中之襟喉,北则延宁之要害,信为不诬。
乾州 九崚控其东,武水环其西,北枕梁山,南接平壤,盖秦地之上游,北门之锁钥。昔人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此足以当之矣。
附十二景
梁山古道 昔太王去邠踰梁山即此,在州城北二十里,古道荒原,行人仰企。
风洞天池 在州西三十里,有风洞寺,寺下有池,虽不甚大,自古祷雨有应,景颇足观,土人常往游焉。
阳洪沃野 在州东二十里,地土肥饶宜于瓜果蔬菜,居民分畦莳种,凿洫灌溉,风景甚佳。浑祠丰碑 在南门内浑公祠中,按《唐史》:李怀光与朱泚连兵声势甚盛,瑊以孤军处,其间内无粮资,外无救援,能以忠义感激将士,锐气不衰,危城复全而社稷永赖。辛育所撰丰碑巍然峙立,游人莫不景仰焉。
窦庙双柏 在州东北三十里,窦村窦氏二女坠崖处里人立,庙有双柏苍翠可观,至今茂盛。黉宫夜蟾 即本州儒学堂,栋宇高明,每值皓月当轩,晶莹皎洁,轮奂澄鲜大是佳赏。
乾陵雨 即梁山唐高宗武后合葬之处,每见雾气即雨,云气腾青,千山罨翠,其景最佳。泮池三台 池在学宫,前有三台拱向池上,又名文笔峰。
五峰仙药 在州东北五十里,多产诸药,上有灵湫,祷雨多应。
龙口温泉 在州西四十里,地名龙塘,口有温泉,滴出可浴可赏。
玉洞春融 在州西北五里,高耸可玩。
西崖旭影 在州西五里即武水,崖壁立如削,每日初出,相映宛若赤壁。
武功县 平原控其东,凤冈翼其西,长川带其北,终南、太白揖其南,盖古形胜之区,强武之国也。
永寿县 东接泾水,南抵乾陵西界麟游,北倚古邠,东西两涧流水深长,南北二壑峻坂重环,石岩岩而雄壮,水潺潺而秀丽,山城险固,地势崔嵬。
邠州 东指甘泉,南枕梁山,西距回中,北临石门,泾水绕其北,邠崖峙其南,依山为城,地势雄壮,山川秀丽,地势雄伟,有周肇兴之所实,天造之扼塞。
三水县 据山川阴阳之会,又镇以石阙锁以九崚其间,广平为原,下湿为隰,土厚而水深,鸡阜山雄其左,双槐堡峙其右,五峰拥后,三水面南。
淳化县 仲山居其前,石门拥其后,右环泾水,左峙唐山,依山为城,临水为池。
长武县 漆水绕其东阮,共控其西南,枕宜山,北环泾水,四府之通衢,三边之咽喉也,雍州锁钥此为第一。
潼关卫 关之南,秦岭雄峙,东南有禁谷之险,
禁谷南设十二连城,以防秦岭诸谷,北有洛渭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则华岳三峰耸环,诸山高出云霄,《春秋传》云: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元史》云:南据连山,北限大河,山海关志,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唐人诗云:人间路止潼关。险由是观之允矣,势壮三辅,控扼九州之地。

西安府星野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府属总
《禹贡》:雍州之域,东井、舆鬼,为鹑首之次,北斗枢为雍州,于辰在未属秦分。
《史记·天官书》:东井、舆鬼,雍州之分,
《地理志》:自井十度至柳三度,鹑首之次,乃秦之分。
春秋元命苞东井、鬼宿,分为秦,
后汉《律历志》:井十二度至鬼五度为秦分。《广雅》:北斗枢为雍州,
《天文志》:自井二十七度至鬼、柳,鹑火之次,属秦分。
雍州八水入东井三度,
《天文志》:鹑首寔沉其神,主于华山太白位焉。《地理志》:东井在云阳下流,当泾渭汭为秦分。《旧志》:正义曰:丘阙二星系天子之双阙,诸侯之两观也。矧咸阳乃帝都、王畿、悬象、布魏之地,其即井鬼,居日月五星之中道。
西安为三秦首郡,系古雍州地,且正当两河之中,其野井、鬼而乾,属西安百有馀里,是乾与武功永寿之分野,亦当井、鬼之次,
《一统志》:禹贡兴平古雍州之域,星纪当井、鬼之次。
《澄城县志》:唐僧一行云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秦据百川上流得两戒,山河之首故为鹑首,今按左冯翊地实秦分野。〈按各州《县志》分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