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卷目录

 荆州府部汇考二
  荆州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卷

荆州府部汇考二

荆州府山川考二

    府县《志》合载监利县
狮子山 即白磊矶,在县东一百一十里。上有轩辕井,相传黄帝、张乐洞庭曾憩此。
杨林山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与临湘山对峙。白螺山 在县东一百四十里,细石磷磷,突起平地。上接洞庭,下俯小沙。洪湖为荆江关镇,往来商旅帆船鳞集。
夏水 在县西者三:曰江口、曰新冲、曰曾师。在县东者二:曰赤剥、曰柳港,皆子夏水也,中夏口庞公渡是。
涌水 晋《地理志》涌水,在监利县。《水经》曰:江东之水,涌水注焉。
汉水 在县北,即沔水也。由武都历襄阳自夜汊口浩溔交流,绕县西北,俗称襄水。
柘水 今柘港垸,过柴林河与沔水合。
杨水 注县西东,环抱三百馀里,纳巾吐柘,与中夏水合,亦谓之夏杨水,受府西三湖诸流入离湖在县东六十里。
大马长川河 在县东一里,夏水入汉,周环县之西北,东会于沔,二百馀里。
林长河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西岸林木最称蓊蔚。
三乂河 在县治东六十里。
胭脂河 在县治北七十里,伪汉陈友谅侍妾脂粉之需,以此河鱼利充之。
分盐河 在县北七十里,荆水分流处也。龙潭河 在县北九十里,有龙尝起于潭。盛洪堰河 在县北八十里。
东江湖   白滟湖   藤缠湖大叱湖   小叱湖   蒋师湖 皆在县东。
江南湖   沙里湖   家绿湖
莲头湖 皆在县西。
朱义湖 在县南。
太马湖   古江湖   石头湖 三湖近县西北,环江入夏之旁。
化丘湖 诸湖惟此特奇,洲浮如砥,水绕若玦,有八角井,汲之不尽,有化钱炉,不火而然。烂泥湖   周三湖   小沙湖
周黎湖 皆在县北。
莲花湖   胭脂湖   分盐湖
乾港湖   家锦湖   甜水湖
水头湖 在县北七十里梁震隐处。
龙渊 在县东三里外。障古堤,泉旱不竭,相传尝有蛟龙出没。
上龙渊 在县东三里。
蒲家渊 在县西二十里。
刘家渊   邓家渊   兔儿渊 以上俱在县西三十五里。
金牛洲   殷家洲   唐家洲
蔡家洲 皆边江岸淤徙无常。
过乾溪 灵港亦名乾溪,今名乾港,注子胥渎西有漕河。灵王筑章华台,漕运所由也,漕河有二。《水经注》谓:灵王名,当在兹邑。又《晋志》杜预所开以通零桂之漕者。
曹鞭港 在县东三里。魏曹操行军至此,掷鞭处。
东水湾   瓦子湾   槎子湾
马家套。
锦水口 西北四十五里,即八景锦水晴岚处。浴水口 胭脂河下二里,有横河北通分盐。小沙口 东一百里,夏水杨水会地。
新穴口 接分盐河。
毛家口 东北二十二里,夏水经流处。
黄蓬口 北四十里,有横河南通半头港。黄穴口 春申君故居也。
流水口   旧江口   上洪口
柳港口   黎湖口   直步口
尺八口
瑞莲池 在学宫后,永乐庚子产并蒂莲。明年春裴公纶及第。
白水池 在县治前左右。
小山池 在县治后。
孟家池 在县治东一里,产千叶莲。
大城池 在县东南百里。
许家池 在县东南百里,其广如湖,民渔其中。县市池 深丈馀,味极甘美。
轩辕井 在狮子山上,相传黄帝炼丹于此。八角井   衙内井   县厅前井十字街井  侍郎井
松滋县。
九冈山 去县治九十里,秀色如黛,蜿蜒虬,曲山。旧有亭为一邑胜览。
起龙山 高矗霄汉,晴霁登临,望数百里。峰顶旧有起龙。道场南宗禅师所栖故址。西有峰对峙,山腰一石,四面如削,高可三五丈,顶复覆垂如盖,飞檐四出。状类肩舆,故土人呼为轿儿岩。上有仙人,足迹自岩而上,有栖云寺,寺傍即滚钟坡,草木尽皆下垂。寺前有田,宜稻。天旱引池水灌之,而池以黑龙名。天霁则澄,泓一碧须眉可鉴。将雨则黝,然,如墨若缕云,出岩隙不崇。朝而雨遍百里,远近居人望云物起灭,以验阴晴云。
虎头山 去县治南五十里。高昂如虎头,因名。程子山 去县治百二十里,嶙峋崛起,河流绕其东南。昔明道先生经游于此,遂以程子传。鹤山 在县治南八十里,似缩颈睡鹤故名。文公山 廉隅整饬,环抱众山,河流汇于其麓。朱晦庵守潭州时,曾讲学于此,遂以名。山后复立庙。此山之隈额,曰文公讲学处。其山亦从起龙山,纡回而东。众山皆止。此独摇曳南向昂出里许。
云抬山 俗名抬山,去县治一百三十里。孤峰秀出。每雨前即有云气出。其中山腰四面有四隙大如瓮口,俗传二郎神自断山口抬至此。上有土神庙,歪斜而不倾。圮云系抬山时,为二郎神所推。
高峰山 上有二池,唐慧禅师栖此。
金羊山 去县九十里,俗传有人掘土得石羊,其色如金。
凤凰山 在县南九十里,其形如凤。
鸣凤山 系本邑面山。
竺园山 在县东三十里,隋开皇间,西域僧过此,指此山曰:似吾舍利国竺园山也。
剑峰山 有吕真人炼丹池迹。
龟山 去县东三十里。
麻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
走马岭 汉昭烈入蜀走马于此。
秀峰 四时常葱郁。
双剑峰 上有丹台,吕真人之所憩也。
射垛岩 岩近江水而立。直竖若侯昭烈入蜀道经于此。隔江戏射矢至没石故名。
阿弥岩 相传有僧于此,礼佛遂化去。
仙女洞 去县一百四十里,有山高出怪石森立。而洞出,其下有门,九重一窍深远,燃炬可达者四五重。中有流水渠,其空嵌处约高八九丈许。顶旁有悬石,游人以物击之。在左者若钟声,在右者若鼓声。旧传八九重内有仙女石,床棋局。近为流水拥沙所阻,遂不能入。然自明末兵戈时,居民咸避其中,全活甚众。
灵龟洞 在龟山下,深不可测,旱祷即应。星辰洞 去县四十里,洞门屹立。中有龙潭,深不可测,岁旱祷雨,即应《旧志》作新胜洞。
颜将军洞 洞门壁立千仞,缘木而上,俯视不寒而慄。从门入可五六里。约十五六里,中容千人。旧传颜将军兵败居此。明末兵变,居人避兵于中者,犹拾得盔甲器械及向明处。视之,则随风而灰。
红岩子洞 去县治九十里,山势巀嶪处,是为洞门。门距流水,攀岩而上。有石若屏,高可数寻。从石屏旁入门扃,空阔堪容车马进至数丈许。复有重门,石室空嵌,可容数百人。洞长四十里,能通日光。明末避贼者围急无水。忽居人失鹅,觅洞穷处,得鹅声便有清流。土人皆向汲取赖以全活。
鹿颈坡 在县治东三十里,两山岩如削壁。西平塞 昔人屯兵之所也。
三渡水 南北河黄甲。山河合流处,近驿道。竺园寺河 近驿道。
水天河 出白羊垱。
北河 源出起龙山之左。
南河 源出起龙山之右。
黑淘河 在县治南三十里,俗传黄山谷洗笔处。
梅溪河 流自官渡绕起龙山。南北曲折而东与石牌合。
石牌河 相传许真君捕孽龙至此,堆聚细石为牌,隐现河中者数十处。潦水大至,不能没。去上流数百步,有龙潭,复距数里馀。有龙洞,传云孽龙为石牌所阻,不能下,遂自此遁去,游于澧阳,至今河上有真君庙。
裴家河 近驿道,河水流澌无舟不可渡。吴仁河 自赤岸潭绕剑峰山麓而来。
界溪河 松澧之交,近驿道。
西湖 阔可十馀里。中有菱芡,南接山麓,东环河流。
三冈湖 水环四十馀里。怀襄三冈:铁嘴冈、湖中冈、王家冈。东连、巨纪二湖,流达洞庭。
豆花湖 北近大堤,东接张泊河,南邻沙河,西通马溪。
马溪湖 南北长堤通沙河,湖西近莲花,垱万红竞秀香满衣裾。
王家湖 近三冈湖畔。
虾子湖 近三冈湖。
唐林湖 在三冈白塌之东。
元坛湖 在公安赤脚湖之西。
张伯湖 涴市南行十五里,接江陵界阔二十里馀。
丘家湖 在县东三十里。
大口湖 去塌庄北三里。
大耳湖 金羊山东行十五里。
学前溪 自城南流入学宫,东入大江。
潘家溪 去县治五里。
清幽溪 自添平麻寮来。一分至孙黄渡入江,一分至虎渡口入江。
羊子溪 近耆阇寺。
龙潭 在县东十里,有龙潜于此。
余家潭 在县东二十里。
天鹅池 湘献王养天鹅于此,今没于大江郡,亦有天鹅池。
莲花池 在城隍庙后。
沱老坑 在县治东六里,即《禹贡》所谓沱潜,既导也。
石泉 在县东街仁威观前。
竹泉 在县东九十里。苦竹寺旁,宋至和初,有僧浚井得笔。黄庭坚谪黔,过之,视笔曰:此吾虾蟆碚所坠也。
麻山井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旁有汉景帝祠。义井 在县西南五十里,实教寺旁。
枝江县
紫山 在县治南三里,昭烈入蜀载景帝木主于此息马著紫衣。后人因以名山。杜甫诗: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福傅山 原名覆船,在县西城内,形若覆船,故名后讳之更曰福傅。
金鸡山 在县北城内。大通寺后,相传有金鸡彩云之异。
金紫山 在县东五里,鸦湖之侧,晓日光映山如金紫。
挂榜山 在县西十里。
官木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高峻处,若有官木说者谓仙迹。
金盆山 隆庆间,有妖言神降此地。邑民有请辄应。遂累土成山,在董市后。
石鼓山 在县东南十里,峙立江滨,其形如鼓,高八九尺。
石马山 在县南一十里。
马鞍山 在县南三十里,俱以形名。
石龙口山 在县南二十里。
文笔峰 在紫山之前。
阳和岭 在紫山西北,即宋元儒学基耕者,曾获铜笾二:一归于唐鉴,一归于僧少诚。
乌阳冈 在县演武亭侧。
楼子崖 在县南三十里,相向如楼。
穿孔崖 在县对江十五里,水出孔通渃溪。罗老洞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约深二里。昔有罗姓者隐于中,自号青城山人。
石龙洞 在县南三十里,水可灌田。
响水洞 在县西四十里。
石箄 在县东南三里。江边有石如箄。冬时水涸浮于水面。
龙山坪 在县西二十五里。
沧滩湖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
孙家湖 在县北七十里。
老鸦湖 在县西一里半。属民田半,属官民牧地。
官柴湖 在下百里洲。
洗心湖 在旧学前。
百里洲 在县东北六十里,延袤百里馀。梁史陆法和隐此,今为上百里、下百里,军七民三县卫分属。
漷洲 在利洲下。
关洲 约宽三十里,民居其上。
灞洲 在县东六十里。
南渚洲 在县东南六十里,更名羊角洲。苦草洲 在县东六十里。
芦洲 在县东南七十里。
澌洲 今合并洋洲为一洲,名澌洋洲,约五十馀里。
偏洲 在芦洲下,俱有堤防。
三郎溪 在县东一里,石牌之左。
渃溪 在县对江东岸。
洗脚溪 在县南三里。
花溪 在县西南五里,水通大江。
沧茫溪 在县东四十里。
港溪 在县西南三里,水通大江。
洋溪 在县治南。
灌子溪 在百里洲南岸,去县六十里。
金沙滩 在百里洲之北岸。
堆乌滩 在县对江东岸,响声如雷,入蜀第一滩也。
龙王潭 在县西一里。
莲花池 在县治前。相传周茂叔于此观莲。饮马池 在县南一里,相传昭烈关张饮马于此。
射垛堰 在县东一百四十里,相传云长公射于此。
天生堰 在县南三十里,官木山之巅。云雾布天必雨。谚云:云掩天生堰,有雨即日见。
石笋泉 在县东南六十里,其石如笋,旁有井泉。
沱泉 源自岷山,即《禹贡》所谓沱潜既道也。铁索井 在城西隅,昔有女晓汲水见有铁索盘绕井栏。女惧,回家人求之,弗得。
大通井 在大通寺内。
儒井 在县学内。
神井 在著紫山下。
彝陵州
东山 在州治东五里,山势接连,为一州之镇。上有寺,曰东山寺,唐建。
对马山 汉关圣与吕蒙对马于此,因名。黄牛山 在州西九十里,即黄牛峡。南岸有重岭叠起,如人牵牛状。江湍纡回行途经宿,犹望见之。故行路歌曰:朝发黄牛暮发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马鞍山 在州北九十里。汉昭烈为陆逊所败。升马鞍山,陈兵自绕即此。
西陵山 在州北十五里,蜀江之险始此,方舆胜览。吴陆逊守峡备蜀即此。
葛道山 在州境,相传葛稚川炼丹于此。上有尖峰,秀峙当文。庙前一名文笔峰。一曰孤山外边大江,正当州。治学宫之前,南方之望山也。石鼻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高五百馀仞。下临江流,中有巨石,如箄筏,因名。亦名石鼻。后周尝移州治于此。
虎牙山 在州东南五十馀里,与荆门相对,江北岸有黄赤文,似虎牙,在石壁间。
天台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一名四面山。山顶有观曰:天台观。钟声闻十里之外,先是西山贼出没为害。土人避乱结,寨其上,有警鸣钟。须臾,达州州兵辄渡江击贼,一方赖以保全。
执笏山 在州南二十里,边江高百馀丈。山旁立一小山,大小相凑如人执笏之状。又石壁一白迹,俨若老人峨冠执笏,危坐蒲团之上,因名。俗讹为媳妇儿山,此野人语也。
将军帽山 肖山形也。峙江右渚十二碚之险此,山居其一。
镇境山 在州治北五里,上有镇境庵。
荆门山 在江南岸,与虎牙山袤迤相对。上合下空,有若门像一名仙人桥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凡两岸横流乘风奋楫而上。相传即公孙,述作浮桥处,按十二。碚之,险
莫险于荆门。而虎牙之险,则矶石大小蹲踞隐现,正若虎牙戟列舟人望而辟易。虎牙之名始此。
方山 在州东北陆,行百二十里,四方素崖如壁天。晴朗时,有黄影,似人像。按《袁崧宜都记》载:山有神祠场特生一竹,其标垂场中,有尘埃,则风动,此竹尘去如扫。
天柱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
五龙山 去州十五里,五峰连峙,蜿蜒如龙。高筐山 一名鸡笼山,在州南四十里,与葛道山相望。按荆南图副云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然,因以为名。今称鸡笼盖,俗名也。
峡口山 州西二十里。
断江山   千福山   女几山
珠宝山   彝山    丰宝山
云雾山   金刚山   凤凰山
五兴山   鸡子山   状元峰
孝子岩   大王岩
白起洞 在州北十五里,秦将白起曾驻兵于此。
三游洞 在州治西北二十里,唐白居易与弟行简及元稹三人游此,作记刻石因名,为三游洞。
石门洞 在州治南五十里,洞穴深邃,潭深莫测。仙人张三丰以黄土书字月峡。张仙到此,至今犹存。
龙王洞 在州北五十里,洞出绝壁间。离地二丈馀。土人避乱,蹑梯而上,再经盘旋方达于洞。洞中平敞约二亩馀及石穴空隙可容万馀人。水渗洞下,石罅流出。有警则藏梯洞中,壅石罅之水令,流洞口障蔽原入之处。又山石更悬出洞外十馀丈,若罩护然。
老龙洞 在州北二百里许,系彝远兴南四处交界之所。旱请其水,即雨。顺治四年,土人持火入洞,见石崖空敞如室,穹窿光平。上有唐宋赐进士字迹,方识为名洞云。其水流出,为柳树溪。溪旁有铁刚树,大六丈馀。围此树颇难长,莫计其历年。
钟家洞 在州南五十里,内有平阔处。土人称为龙床龙枕,可容万馀人。山背为后龙洞,或云相通焉。
赤朱洞 在州东八十里,土人避乱于此,深邃莫测,扣石铿然。
白鹿洞   鹰窝洞   后龙洞
元旸洞   杨家洞   朝阳洞
长岭砦   连山砦   神机砦
佛顶砦   当阳头砦
大江 源发蜀之岷山前,此波涛澎湃,至此乃易矣。欧阳永叔为至喜亭记之。
浣纱河 在州西。冬月水涸,色如缯纱,故名。桃源湖   东湖    南湖
范家湖
西陵峡 在州西北二十里,三峡之一。
明月峡 在州西二十里,悬岩间白石状如月。李白诗:春水月峡来。欧公诗:江上挂帆明月峡。三峡百馀里,山水纡折,林木蓊郁,哀猿夜啼,山谷响应。羁客旅人无不潸然泪下,动怀土之思也。
黄牛峡 在州西九十里,相传神尝助禹治水,有功,汉诸葛武侯祠之今黄陵庙其遗搆也。十二碚 石山连峙江滨,与虎牙关相对。挽舟甚难,宋王十朋诗:楚国江山六千里,荆门岩岫十二碚。即荆门山也。
虾蟆碚 在州西二十里,江之右有石如虾蟆。陆逊以虾蟆石堪为砚上出泉。陆羽品其水味,天下第四。陆游诗: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赤矶 在州西北五里,步阐筑城之所,其水东合大江,赤矶,钓艇西陵八景之一也。
西塞洲 在州西北五里许,一云西塞坝,西塞晚霞州景之一。
青草滩 在州南十五里,州人雷思霈检讨诗:东岭直趋青草渡,南湖横绕绿萝溪。吴俞彦光禄寺少卿出守彝陵诗:青草滩长云满渡,红花套远水如烟。
三流滩 在州西十里。
查波滩 在州西八十一里,昔宋寇准赴巴东,见有人裸体挽舟。准诘之,答曰:我滩神公异日当大用,故来拥护。但裸体不敢出见公,以锦袱授之其神,即以袱披体而去。
獭洞滩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
使君滩 在州西一百一十里大江中。《水经》云:昔杨亮为益州刺史,曾经此滩,故名。
三朱滩 在州西九十里。
人滩 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作人形须发皆具,故名。
狼尾滩 三峡中惟此数滩最险。
黄牛滩 在黄牛山下。
鹿角滩 一石支水,喷怒如雪。
虎头滩 嶙峋峙立,石文斑斓,所谓晴斑同豹变夜吼,忽生风也。
姜诗滩 姜公寓处。
浣纱溪 夏月水泛,其中有纹,如浣纱然,所谓浣纱女事非也。盖子胥出昭关,脱渔父之难,乞食江上,见浣纱女在今溧阳,何得至彝陵,即始也奔宋亦不得从郢中上至彝陵也。
下牢溪 在三游洞下,即步骘筑城处,今上有旧城,或曰刘封城。
临江溪   长桥溪   捲桥溪
姜诗溪   绿萝溪   庞家溪
紫阳溪   赤溪    九溪
白马穴 在州北三十里,尝有白马出穴食人,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
烟收坝 在州东南二十里,滨江南岸有林阜村墟之景。
郭洲坝   平善坝
南津口 在州西北十五里,即三峡口。汉昭烈据此津之南,故名。
洗砚池 在州治东。郭璞注:《尔雅》尝于此洗砚,故名。《通志》作洗墨池,东坡亦尝于此学书。三公宫池 在州东,可溉千亩。
长阳县
龙角山 彝水东径难留,是山独立峻绝,因名。风井山 在县东北,回曲有异势,穴口大如盆。袁崧云: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重源浚发北流,注于彝水。此水清凉,甚于他溪,纵暑伏之辰不敢澡濯。
将军山 隔江山势雄峻,崖石如带铠甲状,上有蔺将军庙。
鸡公山 在县北四里。
七丘山 在境内。
青相山 在县北五十里。
金子山 在县南二里。
纱帽山 儒学案山。
香花山 在县南三十里。
马鞍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汉昭烈曾安营于此。
石桥山 在县东三里。
莲子山 在县西四里。
鲤鱼山 天色晴明,隐若鲤鱼,因名。
方山 在县南三十里,四面俱方,口大如瓮。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风静。
白云山 其山产兰,四季皆香。
凤凰山 在县西三里。
桃山 在安宁乡。
绮黄山 在县西三十里。
石笋山 在县西四十里。
望州山 山势高耸,望见彝陵。
石柱山 云绕山 俱在西北。
苦叶山 巫灵山 宝尖山 桑木山
黄连山 俱北五十五里。
马鬃岭 在县南八十里。
东峰岭 在县东一里。
青冈岭 在县西。
蒲岭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
老鸦岭 在县西八十里。
天柱峰 文笔九峰。
挂榜岩 峰屹悬河,石色青白相间,如悬榜状,因名。
咬草岩 径通州城行者扳岸援草而上,因名。白马岩 其石状如马,而色纯白,因名。去县东五里。
隔虎岩 在北十里,下有深潭,虎莫能渡,因名。麂子岩 在县北十里。
双柱岩 在县南三十里。
挂钟岩 在县南九十里。
观音岩 在县东二里。
龙头岩 在县西十里。
狮子岩 在磨市。
赤马岩
仙人岩 二八月天晴,有形出现。
象鼻岩   赤马岩   果酒岩
赤岩
阴阳岩 在龙角山,西面上有石穴,把火行百步许,得二大石碛,相去一丈。阴石常润,阳石常燥。每水旱不调,居民往入山中。旱则鞭阴石,雨应时而至。雨多则鞭阳石,其应亦然。
龙门洞 两岸剑立,崖穴幽邃,泉瀑飞注,旱祷最应。
藏书洞 在县西三十里,宋郭雍藏书处。仙女洞 在清江南旱祷,即雨。
仙人洞 在县西二十里。
裂云洞 三际和尚曾飞升于此,有歌。
麻岩洞
永和坪   白石坪   磨石坪
栗子坪   金坪    东山坪
当水垩   漏峰垩
百里荒 深林茂菁,熊虎之薮。横仅百里,纵不知几千里,蛮獠盘据。每至荒口,必聚众,乃可入。清江 在县治南。一名彝水源出,旧施州开蛮界,径建始县境,流入本县至宜都县,入大江,以其流独清不混因名。
马达溪   鹅溪    磨石溪
株水溪   后山溪   柳金溪
津洋溪   菖蒲溪   钓鱼溪
车溪    平乐溪   烟市溪
固昌溪   险门溪   肆响溪
纸方溪   芦溪    拖溪
杌木溪   珍珠溪   副缆溪
肆滩    会滩    三节滩
恶滩    大王滩   副金滩
鳖浪滩   秋浪滩   西寺滩
鱼滩   洲涯滩   石洋滩靖安滩   飞鱼滩   龙吟滩
虎啸滩   资水滩
宜都县
三台山 在县西十五里。
宋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崒嵂巀㠔,上有云气。女观山 在县治北。
鼎足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三峰鼎峙,旧名架锅。
大梁山 在县西五十里,高峰霞举可以远瞩。望州山 在县西北山,形竦峻峰岫甚高,望见一州之境,故名。
石羊山 在县东三十里,高一百八十馀丈,山畔白石伏地,如羊状,因名。
羊肠山 在县西北。
鸡头山 在清江南岸,去县十五里。
勾将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通灵山 在县西南百里,全福乡尖秀如削,从下望之渺如云际。
鲤鱼山 有石远望若鱼雾腾,则雨。
龙巩山 在县南十五里。
奇峰山 在县南七十里,铦然独耸尖秀异常,山之阳,即松滋界。
丹山 《袁崧记》云:郡之西北,陆行四十馀里,山间时有赤气,笼盖林岭如丹色,因以名山。又云:丹山天晴时,忽有雾起,回转如烟,则不再,朝雨必降。
荆门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山相对,两峰并起,状如门,俗名十二背。其上为女观山。《荆州图志》:宜都彝道县有女观山。昔有思妇因夫宦游蜀登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鞠为童乡人哀之,因名山为女观,今荆门山,上有望夫石,或即女观山也。
虎牙山 与荆门对。一曰:兽牙,其下有滩。《袁崧记》:兽牙有石壁,其文黄赤色,有齿牙形。
大堰山 在全福界,绝顶三池潴水不竭。走马岭 在县东五里,昔吴陆逊窥蜀习马处。明星岭 在县治南三里,相传曾有明星坠此。马鬃岭 与奇峰山并,南通石门慈利大路。界岭 在县北六十里,山势绵亘,为本县彝陵当阳界。
高峰 横亘二十馀里,峭壁屹如金城,抵长阳石门两县界。
三十里冈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与枝江为界。石门洞 在县西四十里,洞门深邃,潭深莫测,旱祷辄应。
桃子洞 在县西四十馀里,拖溪山畔石窍出水,洞口曾有桃数株,因名。
仙女洞 一在石羊山见胜迹,一在马鬃岭下。
龙洞 在朝里寺前,出龙水,可灌田。
双壑洞 在紫溪边,左右两门中有水,曲折可以流觞。
潮音洞 原名:汹泉。其下大水涌出,故名。攀崖而上,当水洞之项深一里许,石柱后进数十武有水,幽邃莫测。里人避寇于此,保全甚众,因建观音庵于洞中,更名潮音。
风渡洞 在高峰之腰,县西六十里,亦可避寇。大江 《水经注》云:江水南历峡,径宜昌之插灶,又东径宜昌县北云池插灶,俗名锅灶口。清江 即彝水也。源出旧施州开蛮界,径建始县流入长阳,至本县入大江。两水相合,清浊画然。郦道元谓:此水所径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春夏激素飞清旁多茂木。静夜听之,恒有清响。宿鸟翔禽哀鸣相和,游者忘归。其水与江合流,流独清,因名。
丹水 《水经注》云:望州山根东,有涌泉,成溪,即丹水所发也。又径亭下有石穴,其穴有泉,冬温夏清。又径下积而为渊,渊有神龙。又东北流注于彝水,两岸石上虎迹甚多,或深或浅,悉成自然,自是而北注于彝水。
汉洋河 发源天山,径渔阳关百折至彝下,会清江入大江。
白水河 流自县西南洪溪等,河折而东,会大江,为县襟带云。
里湖渊 渊上柚木蔽野,桑麻闇日,西望狼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丹霞白云游曳其上。栀子溪 在县北五十五里,水可灌田。
横溪 在县北六十五里。
洪溪 在县北三十五里,又以河名。
紫溪 在县南六十里,西域曲折,出汉津河东入清江。
雅石溪 在县北六十五里。
机木溪 在县西北三十里,逆流溪,北绕机木洲,入江而南。
善溪 在县东北十五里。
樟溪
沧茫溪 在县东北三十里,水可引灌田百馀顷馀,见邑里。
白岩溪 在县西北四十里,先时盛竹木。富金溪 在县西三十里,产竹木煤炭,民多利。龙窝 在大江之右,泓深莫测,龙潜其中,因名。马鬃碛 在县治北三里,大江之右,夏没冬见,行舟畏之。
云池 在大江中,水涸则见。
陶坡泉 水极清冷,大旱不涸。
赤鱼泉 在县西二十里。昔人常见其中有赤鱼游,故名。
五眼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石桥头有五窍涌水,以上二泉旱祷辄应。
石板泉 见胜迹。
无尽井 在白洋张商英墓前,其水不竭,按商英别号无尽居士井,因以名,已载江陵佛华寺。仙女井 在县西北二十里,宋山之下。
咸井 在县南明星岭之东,三穴涌出,味稍咸旱久,人无远近汲之。
远安县
亭子山 在县治北五里。
鸣凤山 峰峦特异秀丽甲,诸山上有石泉,清冽可爱。山半有石,状若龟形。相传宋宝祐间有凤鸣鼎新之谶,故名。又云:邑令侯鸣凤于此避乱,因以名。山先年邑多火灾,成化间立真武祠,灾始息。城侧溪水中有石三,层邑侯凿池。其上栽莲,名曰:濂溪小岛。山势高峻,天晴日朗,登陟其上,可以俯视一切。崇祯末建县治于上,居民蚁附然,癸未流寇重围奸民,为之前导,官民俱罹其害。
云梦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崔嵬高拔,上有演武峡,召将台诸古迹与清溪鬼谷洞相连。百井山 又名太平山。在县西北一百里,山高广多井。有铁瓦殿圣水井结庵诸迹,山迤西有深壑茂林。
凤凰山 在县北十五里,相传唐韦皋为令,有美政凤集此山,故名。
白马山 在县北三十里。山有白石,状如马,故名。山阿有汉高帝庙,旱久云出,则雨。山高岭峻,逼近西北,昔年贼每出没其间。
鹿溪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山皆鹿疃。又名云门山。梁荆山居士陆法和过此,云:著脚名山多矣,未有如此幽邃者。遂栖隐于此焉,其中有鹿
苑寺。
青山 在县西。
招仙岩 在县北十五里,鹿苑寺旁多仙迹。仙女洞 在县东十里,泉出九子溪,岁旱祈雨最应。
老龙洞 在县十五里龙洞庵口。山高洞深,有石岩三门龙床之异。
呼儿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张果老呼儿处,甚高峻深不可量。明季土人避乱其中,贼围十馀日,无水,土人执火深入,见石壁上有诗,又有井。记土人照记,掘之,水涌出,可饮百馀人。法琳洞 在清溪寺侧,法琳诵经处也。后卧云居之,又名卧云洞。
鬼谷洞 在清溪寺,迤西十里,洞门高阔,进数步,有石龛,相传鬼谷子讲易之所,内有层池。如莲洞 李白传云:余闻乳窟,近清溪,诸山仙洞往往窟中。玉泉交流,有白蝙蝠,如鸦千年之后身。如白玉,谓由饮乳水而长生也。今鬼谷,亦有玉泉蝙蝠。
通天楼洞 距县西三十里,洞最高,圆如镜,内有潭,灵异祷雨辄应。
玉虚洞 在境内。
观音洞 在县西十五里,石壁耸峙,奇拔可爱。甘霖洞 在县西二十里,有泉东流过新城北,又东流为石洋河,又东入沮水。
云飞洞 在县北五十里。
磨脐洞 在县北五十里。
寿隆寺后洞 深一里,岁旱取水,辄应。
洪岩洞 在县西五十里洪岩寺后,洞中有泉,灌田千馀亩。
撞儿峪 在县西北五十里,俗云:张果老寻儿于此,故名。
罗汉峪 在县西北五十里,岩上有石,如罗汉峪。内有溪源出石孔,土人因以灌田。半峪中有洞,极奇险。旁多兰蕙,间产芝。又名曰:芝兰洞。明末人多避乱于此,洞西有瀑布,高百丈。有鱼泉,相传源本峨岷。
回马坡 在芝兰洞西,相传关夫子回马处,石上有迹,若马蹄。
沮水 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界,又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经》谓: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谓:沮出荆山,又南经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青溪,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口阔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时,以秽物投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青溪名。盛弘之云:稠木旁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岳,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崖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故林徒栖托云客,宅心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入于沮水。沮水又东南经当阳县北,又南经楚昭王墓,又南与漳水,合焉。石洋河 源出甘霖洞,东经新城西,又经城北,环城曲折二里许,东入于沮。
香桥湖 在县西六十里,源出百井山。
官湖 在旧县一里,深不可测。
清溪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青山,故名。
泥水溪 在县东三十里,源出石孔中。
灵水溪 在旧城西北十里,源出洞中,有深潭。以石投之,似锣鼓声,东与沮水合。
白龙溪 在县东十五里,水出石穴中。
龙潭 在县西南十馀里,桃李溪山下,祷雨有应。
将军滩 在县西十里。
仰天滩 在真净寺。
笕水口 在县北八十里,源出鸡头山,石穴中土人作笕引水灌田,南流入于沮。
义井 在旧城县前。
刘公井 在旧县衙内。
叶公井 在旧县治大门内。
西市井 在县大街。
涤心井 圣泉井 皆在学内。
东市井 在县大街。
圣水井 在太平山,俗名石井。
归州
楚台山 在州城内,楚襄王遇神女处,即长陵千户所治。
卧牛山 在州治北五里,形如卧牛。上有翰林亭。唐翰林李矗为刺史时,尝游宴于此,建此亭。八学士山 在州治之东,山上有石,八叠皆朝。州治唐李矗建学楼,以对此山。
破石山 在州东十五里,有大石破为十字人登陟者,咸经其间。
牛角山 在州西一里。
野猪山 在八学士山旁,去州北十里,其山多野猪。
丹山 即丹阳也。
鸡笼山 在东二十里。
香炉山 在州南二十五里,其形如炉。
龙王山 在州南六十里,土人祷雨有验。两面山 在州南八十里,因两山相对而名。五枝山 在州北一百里,其山有五峰,中峰建有元帝庙。
玉虚洞 在州城东北,唐天宝中,有人遇白鹿于此,薄而窥之。有洞可容千人,石壁异文,成龙虎花木之状。有石乳结成物象,皆温润如玉,故名。
雷鸣洞 在叱滩之中,骇浪激石声,若雷鸣。龙湫洞 在山崖之巅。
七里峡 在州北六十里,言其远有七里。都里峡 去州五十里。
棺木峡 在州南九湾溪东望坡,离圣天观五里许。悬崖绝壁人所难到。昔人诗云:棺木如何悬此崖,秋风凄雨动人怀。雪飞千里山披孝,风动松声树举哀。春到百花陈奠礼,夜来星宿照灵台。可怜尔是谁家子,尸到于今尚未埋。兵书峡 汉武侯藏书处。
白狗峡 在州东十五里,两岸如削,白石如狗,因名。
马肝峡 在州东二十里,峭壁间悬石如马肝,因名。
铁官峡 在白狗峡东。唐王果为雅州刺史,舟经三峡,仰见一棺临空。有石志曰:欲堕不堕遇王果,五百年后重收我果。视之怆然,曰:数百年后,知我名,不忍舍去,因为收窆而祭焉。
空舲峡 在州东三十里,峡甚高峻,即古宜都建立二郡界也。其间远望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势少倾东云。
鬼见愁 在州南一百六十里,言山之险,虽鬼见之亦愁。
蛇倒蜕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言山之险,即蛇亦难行也。
野桑坪 在州北三十里,中有三角,寨将军岭擂鼓台天王坟。
狮子坪 在州北四十里,形如狮子状。
苍坪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
高谷坪 在州北二十里。
周坪 在州南六十里。
太坪 在州南八十里。
龙坪 在州南七十里。
林头荒 在州东二十里。
麻衣荒 在州南六十里。
清凉荒 在州南一百六十里。
薜萝荒 在州东一百五十里。
雨水荒 在州南九十里。
木耳荒 在州南十里。
腾里荒 在州南二十里。
高谷荒 在州南五十里。
邓家荒 在州西六十里。
香溪 在州东十里,源出兴山。相传昭君涤籹于此,故名。
下牢溪 在香溪之侧。
苏溪 在下牢溪南二里。
沙镇溪 在州西十里,平地突出。一小峰上建流来观,江水泛涨,不能淹没。有石羊一对,出则人民饥馑。流离观下有一真武剑石,长十馀丈。新滩未崩时,横截江心,水极浅。狭立铁柱旗杆,使往来客商至此,停舟起货方可,上下今无有。五象溪 在州南十里,有屈原碑记,于嘉靖年间,被大水所冲遂不见。
罗五相溪   沙成溪
叱滩 在州治西三里,水石相激,如喷叱声,因名。
杨公滩 在州西北一里。
九龙滩 在州前,怪石错出,如九龙之状,峡水腾沸有声。
莲花滩 在州西北二里,水涌沸似莲花。泄滩 在州西二十里,水势汹急。滩下涌石,长二十馀丈。水落石出,水泛石隐若现,行舟者无不恐惧。土人云:有泄无新,有新无泄。
新崩滩 在州东二十五里,始而平坦无滩,于
嘉靖年间,阴雨月馀,山忽崩,坏居民百馀家。两岸壁立大石,横填江心。怒涛沸腾,其声如雷。舟人不能径涉,商贾停舟,倩人负运。
滑石滩 在州西北七里。
插灶滩 其水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袁崧云: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其上水则百日也。
洗马滩 在州治得胜门外一里,相传楚襄王时洗马处。
麻家滩   和尚滩   石门滩
番滩    乌石滩
清冷泉 在州东五里,水极清冷。
濯缨泉 在州东南十里。
独清泉 其泉冬夏不竭,甘味称最焉。
楚王井 在楚台山之北。
张公井 水出无贮,人皆争取,于源有相告讦者,正德间张佥宪伐石甃大池贮,之民咸称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