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卷目录
石阡府部汇考
石阡府建置沿革考
石阡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石阡府星野考
石阡府山川考
石阡府城池考
石阡府关梁考
石阡府公署考
石阡府学校考
石阡府户口考
石阡府田赋考
石阡府风俗考
石阡府祠庙考〈寺观附〉
石阡府兵制考
石阡府物产考
石阡府古迹考
石阡府土司考
石阡府部艺文一
石阡宦适轩记 明祁顺
石阡府论 阙名
石阡府部艺文二〈诗〉
石阡书怀 明祁顺
文笔山 前人
太虚洞 韩仲雍
龙泉石径 王守仁
石阡府部纪事
石阡府建置沿革考
石阡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石阡府星野考
石阡府山川考
石阡府城池考
石阡府关梁考
石阡府公署考
石阡府学校考
石阡府户口考
石阡府田赋考
石阡府风俗考
石阡府祠庙考〈寺观附〉
石阡府兵制考
石阡府物产考
石阡府古迹考
石阡府土司考
石阡府部艺文一
石阡宦适轩记 明祁顺
石阡府论 阙名
石阡府部艺文二〈诗〉
石阡书怀 明祁顺
文笔山 前人
太虚洞 韩仲雍
龙泉石径 王守仁
石阡府部纪事
职方典第一千五百三十二卷
石阡府部汇考
石阡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禹贡》:荆梁南裔,周属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夜郎县牂牁郡地,晋分牂牁,置夜郎郡,宋、南齐因之,唐初为思黔二州地。武德二年,以信安、义泉、绥阳三县并置,都牢、洋川二县置,义州在龙泉县北义阳山下,四年以思州之宁彝县,置彝州义泉郡即今府治夜郎神泉等十二县,五年更义州曰:智州。贞观元年郡废,四年开山洞复,以黔州之都上县置彝州义泉郡,十一年徙郡治于绥阳寻改智州曰:牢州。徙治义、泉领、绥阳、都上、义泉、洋川、宁彝五县五代复陷为蛮彝,宋太平兴国三年彝州蛮入贡,置绥阳、夜郎二县隶珍州,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宣抚司,明改石阡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设石阡府领长官司四石阡苗民,葛彰、龙泉。万历二十九年,播平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隶府皇清因之,康熙二年,废葛彰司领县一,长官司二,石阡苗民编户五里。龙泉县
宋珍州地,元大保龙泉长官司隶思州宣抚司。明改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改隶石阡府,万历三十二年改故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隶府。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石阡府疆域考
《通志》石阡府疆域图本府
东至铜仁府,界八十里。
西至四川遵义府,界三百六十里。
南至镇远府,界五十里。
北至思南府,界五十里。
自府治西南至省城四百八十里,至
京师七千三百八十里。
东西广四百四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
龙泉县
东至思南府安化县,界三十里。
西至平越府湄潭县,界三十里。
南至平越府馀庆县,界五十里。
北至思南府婺川县,界五十里。
自县治东至本府二百五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形胜附本府
《明一统志》:高山环绕,流水潆洄。
《广舆记》:负山枕江,黔中要地。
《旧志》:林峦环抱,水石清幽。
南通镇远,北距思南。
《方舆胜览》:与黔思犬牙相错。
龙泉县
东达石阡,西向湄潭,北接遵义,南枕婺川。
石阡府星野考
《通志》府总翼、轸之馀。
石阡府山川考
《通志》本府镇东山 在府城东,端秀为府镇山。
万寿山 在府城西,地名乐桥山,下有洞传有神羊出入,人逐之即化为石。
云堂山 在府城西五里,谷深林茂,昔为苗贼潜藏之所。
金鸡山 在石阡司东,高可百仞,翠色如黛。香炉山 在府城北十里,平地突起一山,四面陡绝,攀援而上可容数百人,土人避兵于此。十万山 在府城南六里,为杨再兴屯兵之所,其上平衍,中有土田。
龙山 在府东南隅,高冈悬崖,雾聚则雨,散则晴。
九龙山 在府东南十里,本府水源出焉,宋故土官杨九龙葬于此故名。
崖门山 在府治西南,有两山,上下相并,谓之崖门,崖下水流合,平茫水入大溪,西上有洞,向北深广莫测。
挂榜山 在府西南。
纱帽山 在乐桥,一名朝天岭。
琵琶山 在府南四十里。
排衙山 与琵琶山相近。
骆驼山 在府西三里。
飞马山 在骆驼山西。
知府山 在府东三里。
侯山 在知府山之右。
青山 在府北七十里,山高耸多林木。
笔架山 在府北五里。
文笔山 在笔架山北。
马鞍山 在苗民司东,山势昂耸。
黄杨山 在马鞍山东,上多黄杨树。
青山 在苗民司南。
温塘山 在城南温泉上,一名松明山。
狮子山 在府西南百里,废葛彰、葛商长官司,东有二山皆高耸。
飞凤朝阳山 在废司东。
金顺山 在废司东五十里。
隘门山 在废司北,两峰相峙,险隘如门。迎仙峰 在府西北百五十里,下有龙塘泉,俗传常有龙出其中。
大夫峰 在苗民司西。
三尖峰 在废葛彰司西,又有斜崖环拱司治。甘猛崖 在废葛彰司东。
蜂洞崖 瓮古崖 俱在废葛彰司西。
葛冲崖 在废葛彰司北。
望乡崖 在府西百六十里。
鬼崖 在苗民司治西,高广方丈如屋。
长沙岭 在苗民司东,甚高峻。
杉木岭 在废葛彰司北。
香炉囤 在府北十里,平地高二十丈,可容五百馀人,避苗寇者以此为险。
寒林箐 在府西,以竹树阴森而名。
杉木箐 在府西北,多杉木。
烂沉箐 在苗民司南。
来林箐 与烂沉箐相近。
坪耕箐 在废葛彰司南。
崖头箐
葛蔓箐 俱在废葛彰司,皆以岩险阴翳而名。
山丹坪、棉花坪 俱在废葛彰司西,皆险隘之处。秋满洞 在府南,梭砦隔岸洞门宏敞,后通塘池,砦平茫溪有泉长流,资以灌溉,又府西张家砦旁,高山上亦有洞,峻险人不能至,春夏间有声如钟鼓,秋冬寂然。
太虚洞 一名燕子崖,在府城南,中有万佛岩大士像及石龙、石虎诸异。
风神洞 在石阡司,后人不敢深入,入则大风飘发。
龙洞 在府城西南龙底江上,中产奇石大如鸡子,有文可观。
乌江 在府城西一百五十里,东流合思南江入蜀,即《方舆胜览》所载珍州、思溪与南平军朗溪合者此也。
龙底江 在府西南三里亦曰:大溪,其上源为包铺,溪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绕府前入思南府界,注于乌江。
石阡江 在府治西下流入乌江。
新开河 去府城二十里,中流九处巨石森壅。明万历间,知府郭元宾疏凿,通舟民赖其利。洋溪 在府北十里,出铜仁府提溪司山下,西南流入郡界,又西经龙泉县界,合桶口河流入乌江。
深溪 在府西一百二十里。
各容溪 在深溪西八十里,皆西流而注于乌江。
山溪 在苗民司北四十里,源出山箐中。出溪口入乌江,水流迅疾,有涨溢之患。
平贯沙洲 在府北,上有平贯砦,砦前有温泉潭。
沙洲 在苗民司东,山溪之水汇流经此,北流入小溪。
大龙潭 在苗民司北,深澄不测,有灌溉之利。石滩 在府西龙底江流经此,水势湍激处也。金场滩 在苗民司南,东流合沙洲水入于小溪。
渰龙滩 在废葛彰司南,乐回江所经也。登沙塘 在府南,居民筑堤蓄水以避旱。湾塘鱼泉 在登沙塘南六里,春则鱼出,秋则鱼入,民张笱以时取之。
望江崖泉 在府西百六十里,水颇甘冽。四时不涸,民资灌溉。
温泉 在府城南一里大小二泉,泉水温煖,清可鉴发,大池方如盘匜,小者中有石窦,圆如太极可入就浴,为石阡一府胜游也。
石荫泉 在金顺山下,广一丈,深三尺馀,水涨时人莫能测,按《明一统志》:春夏涨,而秋冬消极为清冷。
龙泉县
望乡岩泉 在县西一百六十五里。
义阳山 在县东二十里,唐义州故址。
绥阳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唐绥阳县故址。东山 在县东二十里,峰峦秀拔,为县之胜。金鸡山 与东山并峙,锦鸡常鸣其间。
将军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宋绍兴间,任正隆之变,都机安文誓师于此因名。
石伞山 在县西上有石,高十馀丈,端圆如伞。凤凰山 在县西北,磅礡高大为县之镇。鸡翁山 在县东三十里,唐鸡翁县故址。石牛山 在鸡翁山东五十里。
鸡公山 在龙泉坪长官司西北二十里。卓笔峰 为儒学宾山。
石笋峰 在县北,其峰尖耸如笋。
玛瑙崖 在县东。
山羊崖 在玛瑙崖东皆高险。
青竹崖 在县东北,一名深箐。
镌字崖 有二:一在县城南十里,上刻夜郎古甸四字,相传唐李白经此,后人纪焉。一在县城北三里,上刻天河洗甲四字,明帅刘綎平播凯旋经此磨崖勒石。
中宗崖 在县北。
黄蜡箐 在县东。
隘头箐 在黄蜡箐北。
穿帘谷 在黄蜡箐北。
黄杨囤 在县东三十里,巉崖绝壁,上产黄杨木,有大河环绕其,上可容百万人,宋时囤兵之营,栅堑洫犹存。
龙泉坪 即今县治旧长官司以此名。
三跳石 江水发源之处。
龙穿石 在县东十五里,巨石壁立,中开一径,仅容一人,两岸片石层叠若鳞甲然。
野人洞 在县南邑人于此,立便民场。
腾云洞 一名太极洞,在县城南二十里,左右有石,隙顶有文,类太极图。
兑溪洞 在县城南九十里洞中宽平,外壁峻绝非悬梯引绠不能上,土人避兵其中。
桶口河 在县北流合,深溪西入于乌江。泥水河 发源东山通义阳江,中多鲇鲤其大者百馀觔。
义阳江 在县东北五十里发源寿水,环抱县治通思南大江。
清江溪 在县城外纡环如带。
犵木溪 在县南,环绕县治入于清江溪。龙泉 在凤凰山下,泉自洞中流出,大旱不竭,一邑资其灌溉,县之得名以此。
鱼子孔泉 在县治东,四时常盈,深不可测,常有小鱼自孔中出。
小龙泉 在城外,水甘冽,人取以烹茶。
石阡府城池考
《通志》本府石阡府城池 明嘉靖元年,知府何邦宪创建土城。四十年知府萧立甃,以石周围六百六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五尺,城门四,东曰:对旭,西曰:澄清,南曰:迎恩,北曰:拱极,城楼四座,水关四洞,四十三年知府王管议增串楼,年久倾圮。皇清顺治十八年,推官陈龙岩重修,圮城八十丈有馀。
外县
龙泉县城池 明万历三十二年,巡抚郭子章,知县凌秋鹏建石城,周围三百六十一丈七尺,广一丈八尺,城门四,东曰:义阳,西曰:绥阳,南曰:明阳,北曰:大保。城楼四座,水关二洞。
石阡府关梁考
《通志》本府松明关 在府城东。
松坎关 在府城南。
镇宁关 一名马鬃岭。
武定关 一名白马岭。
迎恩桥 在府城南。
文星桥 在府城北,明知府郭原宾建。
永济桥 在府城南六十里,明嘉靖间佥事周以鲁,副使华起直建。
达远桥 在府治南。
来宾桥 在府治北。
洋溪江渡 在府城北十里。
白岩江渡 在府城南十里。
葛闪渡 在府城西一百二十里。
龙泉县
青龙关 在县北十五里。
虎踞关 在县北三十里,林箐幽深,时有盗警,明万历间设哨兵防禦。
赵公桥 在县城北,明知县赵撰建。
王公桥 在县北二里,康熙十一年创建。桶口渡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石阡府公署考
《通志》本府石阡府治 在城内北隅,明永乐十一年建,正统间燬于兵,成化间知府杨荣迁建,嘉靖间知府萧立业重修寇燬。皇清康熙三年,知府刘起复重修。
经历司 在府治内右。
石阡城守营署 在府城内西。
外县
龙泉县治 在城内,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凌秋鹏建。
典史治 未载处所。
石阡府学校考
《通志》本府石阡府儒学 在府治南,明永乐十二年建,正统末燬于寇,成化十六年,知府余志重修久圮。万历十八年,知府陆郯捐修,万历二十四年知府郭原宾建敬一亭于尊经阁后,旁列五箴。皇清康熙三年,知府刘起复,推官陈龙岩,郡绅高遴选捐资重修,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俱在庙后。明德书院 在府城南,明隆庆六年,知府吴维京建,万历六年知府郑一信修,三十四年知府葛原宾重修今废。
学田 原额三百九十亩二分二釐五毫,荒芜田二百七十七亩七分二釐五毫,
实在成熟田一百一十二亩五分,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谷七十八石四升五合,荒田无徵谷五十五石五斗四升五合,
实在有徵本色仓斗谷二十二石五斗。
外县
龙泉县儒学 附府学。
石阡府户口考
《通志》府总户口原额二千八百四十五户。
人丁原额二千五百六十一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千七十丁二分九釐七毫。
旧徵差人丁一千二百六十一丁一分,三十一年增七十八丁六分三毫,三十五年增一百五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一十五两四钱六分五釐五丝四忽二微三纤一尘二渺,丁逃无徵银四百五十六两六钱六釐五毫一丝六忽五微七纤二尘三渺。
实在有徵丁差银五百五十八两八钱五分八釐五毫三丝七忽六微五纤八尘九渺。
府亲辖
户口原额二千一百一十三户。
人丁原额一千九百七十七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八百九十七丁二分九釐七毫。
旧徵差人丁八百八十一丁一分,三十一年增六十八丁六分三毫,三十五年增一百三十丁。原额丁差银八百四十五两一钱三分四釐七毫七丝三忽二微七纤一尘二渺,丁逃无徵银四百六两一钱四分九釐八丝七忽四微五纤二尘三渺。
实在有徵丁差银四百三十八两九钱八分五釐六毫八丝五忽八微一纤八尘九渺。
龙泉县
户口原额七百三十二户。
人丁原额五百八十四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百七十三丁,旧徵差人丁三百八十丁,三十一年增一十丁,三十五年增二十一丁。
原额丁差银一百七十两三钱三分二毫八丝九微六尘,丁逃无徵银五十两四钱五分七釐
四毫二丝九忽一微二尘。
实在有徵丁差银一百一十九两八钱七分二釐八毫五丝一忽八微四尘。
石阡府田赋考
《通志》府总原额田八万九千一百二亩二釐一毫二丝。荒芜田四万九千六亩七分七釐四毫一丝八忽七微九纤二尘三渺。
实在成熟田四万九十五亩二分四釐七毫一忽二微七纤七渺。
原额山土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亩四分四釐七毫九丝八忽八尘。
荒芜山土一万六千八百一亩四分六釐九毫九丝八忽八尘。
实在成熟山土一千二十八亩九分七釐八毫。原额本色米七百二十一石九斗一升七合六勺五撮八圭五粒九粟。
荒田无徵米四百六十二石二斗八升一勺四抄四撮四圭九粒一粟。
实在有徵米二百五十九石六斗三升七合四勺六抄一撮三圭六粒八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九斗三升二合七勺一抄七撮。
该折色轻赍银八十九两四钱六分八釐七毫四丝二忽九微七纤一尘二渺。
荒田无徵米三十六石五斗八升四合一勺一抄五撮二圭五粒。
无徵折色银二十三两六分一釐一毫七丝二忽三纤五尘。
实在有徵米一百五石三斗四升八合六勺一撮七圭五粒。
有徵折色银六十六两四钱七釐五毫七丝九微三纤六尘二渺。
原额条编土赋食盐蜡价等银三千二百七十两二钱七分六釐六毫一丝六忽八微三尘。荒田无徵银二千一百六十七两三钱一分六釐六毫二丝二忽四微八尘四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一百二两九钱五分九釐九毫九丝四忽三纤五尘五渺。
原额马馆银三千六百八十九两三钱五分一釐五毫四丝四忽五微二纤三尘五渺。
荒田无徵银二千一百二两五钱六分二釐四毫五纤九尘九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五百八十六两七钱八分九釐一毫四丝四忽四微六纤三尘六渺。
府亲辖
原额田五万四千七百七十九亩八分五釐。荒芜田三万六百六十二亩四分三釐七毫九丝二微一纤七尘一渺。
实在成熟田二万四千一百一十七亩四分一釐二毫九忽九微八纤二尘九渺。
原额本色米五百二石五斗五升九合七抄九撮六圭五粒九粟。
荒田无徵米三百四十五石四斗一合五勺四抄四撮二圭七粒。
实在有徵米一百五十七石一斗五升七合五勺三抄五撮四圭五粒二粟。
原额折色米一百四十一石九斗三升二合七勺一抄七撮。
该折色轻赍银八十九两四钱六分八釐七毫四丝二忽九微七纤一尘二渺。
无徵折色银二十三两六分一釐一毫七丝二忽三纤五尘。
实在有徵米一百五石三斗四升八合六勺一撮七圭五粒。
有徵折色银六十六两四钱七釐五毫七丝九微三纤六尘二渺。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一千六百八十三两五钱四分九毫一丝一忽五微九纤七渺。荒田无徵银九百五十四两五钱四分九釐五毫五丝三忽三微二纤六尘九渺。
实在有徵银七百二十八两九钱九分一釐三毫六丝八忽一微八纤二尘八渺。
原额马馆银二千六百一十二两一钱一分一釐六毫三丝一忽二微四纤八渺。
荒田无徵银一千五百二十八两五钱八分七釐九毫六丝七忽九微一纤五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八十三两五钱二分三釐六毫六丝三忽三微三纤三渺。
龙泉县
原额田三万四千三百二十二亩一分七釐一毫二丝。
荒芜田一万八千三百四十四亩三分三釐六毫二丝八忽五微七纤五尘二渺。
实在成熟田一万五千九百七十七亩八分三釐四毫九丝一忽四微二纤四尘八渺。
原额山土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亩四分四釐七毫九丝八忽八尘。
荒芜山土一万六千八百一亩四分六釐九毫九丝八忽八尘。
实在成熟山土一千二十八亩九分七釐八毫五忽。
原额本色米二百一十九石三斗五升八合五勺二抄六撮二圭。
荒田无徵米一百一十六石八斗七升八合五勺二圭八粒四粟。
实在有徵米一百二石四斗八升二抄五撮九圭一粒六粟。
原额条编土赋盐钞蜡价等银一千五百八十六两七钱三分五釐六毫九丝五忽三微二纤一尘二渺。
荒田无徵银一千二百一十四两四钱七釐六丝九忽一微五纤三尘五渺。
实在有徵银三百七十二两三钱二分八釐六毫二丝六忽一微六纤七尘七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七十七两二钱三分九釐九毫一丝三忽三微一纤八尘七渺。
荒田无徵银五百七十三两九钱七分四釐四毫三丝二忽一微五纤八尘四渺。
实在有徵银五百二两三钱六分五釐四毫八丝一忽一微六尘三渺。
官庄租谷附
府亲辖
原额抚制官庄全熟赈恤田一百一十四亩四分五釐。
原额全熟有徵本色赈租仓斗谷一百四石九斗八升五合七勺三抄四撮二圭八粒。
石阡府风俗考
《通志》府总《明一统志》:刻木为记,不事文墨。
男女跣足,病专祭鬼。
《郡志》:淳庞朴茂,不离古习服嗜,婚丧悉效华风,土著彝民其俗各异,涵濡久可拟中州。
石阡府祠庙考
《通志》本府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社稷坛 在城北。
厉坛 在城北。
城隍庙 在城内。
汉寿亭侯庙 在城内。
水府庙 在城西,明万历中建。
诸葛祠 在城南。
李太白祠 在城内,祀唐李白,天宝间白流夜郎曾经此,因建祠祀之,明末相沿以祠为理刑署。皇清康熙六年,推官许延邵改复置主祀之。
遗爱祠 在城南明万历间建,祀知府吴维京、郑一信。
龙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厉坛
城隍庙
汉寿亭侯庙 俱未载处所。
郭公祠 祀明巡抚郭子章。
向公祠 祀明兵备道向日升。
寺观附本府
观音寺 有二:一在城北,一在城西,俱明万历间建。
北塔寺 在城北,明知府曾之可建。
回龙寺 在城南龙底。
圆通寺 在葛彰、葛商等处长官司南。
钦道寺 在城西北义阳山。
石阡府兵制考
《通志》明设思石守备一员,驻湄潭县,专管思石二府,湄潭一县地方。石阡府防守提溪三哨,共哨兵七十名。皇清改设石阡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
额兵二百八十名驻劄,石阡府分防龙泉县地方。
石阡府物产考
《通志》府总铁 出府属长官司。
水银 旧出今废。
黄蜡 出府属。
银杏 出村中。
木瓜 所在皆有。
鹿 出龙泉。
石阡府古迹考
《通志》府总废义州 在龙泉县北义阳山下。
废明阳县 在龙泉县治西。
废绥阳县 在龙泉县西北,《唐史》云:县有绥阳山。
废鸡翁县 在龙泉县鸡翁山下。
废洋川县 在苗民司南洋溪山下。
废夜郎县 在葛彰司西六十里。
石阡府土司考
《通志》本府石阡长官司正长官安际中有印,康熙二十一年内承袭。
石阡副长官杨崧秀,康熙二十一年内承袭。苗民长官司长官汪浴日,康熙二十三年内承袭。
龙泉县
土县丞安师弼,康熙二十三年为议叙土司等事案,内不准承袭。
副土主簿朱吁,康熙二十三年为议叙土司等事案,内不准承袭。
土百户
石阡府部艺文一
《石阡宦适轩记》明·祁顺
成化壬寅,予自江右藩司来,知石阡郡事贵州,在京师西南七千里外,古夜郎牂牁之域,朝廷使有罪者居之,盖欲其尝险阻,履忧危而省躬思咎也,幸今天下承平,四彝八蛮罔不从化,而贵州自入职方百有馀年,民乐耕稼,士知问学顽梗之,俗变为礼乐衣冠矣,石阡地阻而僻,其民朴而少争,贡赋易完,宾客罕至,吏于是者无迎送之劳,无催徵之迫,无讼狱之扰,而山水登临之乐乃兼有焉。是故仰而观山则适乎,目俯而听泉则适乎,耳优游于诗书文艺觞咏之间则适乎,心出入起居动作食息无往而不适也,盖务繁华者必于都会之邦志,幽静者必于穷僻之境,吾从仕中外二十馀年,都邑之雄富人物之盛丽固尝览之矣,然或朝谒之,拘或宣理之,勤所职有兵事焉,有钱谷焉,有讼牒焉,凡耳目之所接,心思之所及者皆是也。簿书期会之馀,则宾客往来之交也,当其冗剧之际,虽欲放情物外求一日之适何可得耶,兹获脱彼之劳安此之佚,自适其适而忘其有罪之忧,上之为赐也大矣,昔之人有居清华之秩,而以烦剧妨其赏识为怪者,夫彼此不能两兼,而赏适尤吾性之癖,失乎彼得乎,此夫可谓之不遇邪,虽然吾不敢以己之适而忘悔艾之心,亦不敢不思己之所以适而图报上恩于万一也,于是名其退食之轩曰:宦适且为之记,以自观省焉。《石阡府论》阙名
按府地连黔播而崖谷,崷崒草木,蒙笼实黔中之绝险也,郡之东隅,提溪小路,悬崖直下,俯瞰城市,其水银山草子坪诸苗往,往假道于此,跃马鸣金出没如猿猱焉,其平寨斗崖,路则峻岭摩空丛林蔽日,皆诸苗巢窟。虽营垒戍卒,星罗棋峙然堤防一弛而孤,郡斗绝将不免于蹂躏矣。明嘉靖中铜仁镇筸苗倡乱,总督张岳集两省官议之,佥谓林箐深密累讨无功。抚之便即不听,抚以兵戍守之,使不出掠可也。岳不从既而出兵不利,苗陷印江、石阡、全黔,为之震动,大率苗地不过百五十里,苗民不及数千而敢屡拒官军者,以奸民为之间谍,土官为之囊橐也,有奸民以为耳目,其出必有所获,有土官以为窝容,故其败必有所归,能严绝此二者,则苗患可息矣。石阡府部艺文二〈诗〉
《石阡书怀》明·祁顺
男儿弧矢平生志,历遍中华到石阡。椎髻卉裳荒服地,剑牛刀犊太平年。雨馀山翠开图画,夜静泉声落管弦。俗客不来公事简,倚窗频和白云篇。《文笔山》前人
巨笔卓晴峰,天然制度工。云霞妆五色,风动助三红。脱颖非囊底,生花似梦中。流年多少恨,终日漫书空。《太虚洞》韩仲雍
磴路逶迤上,岩扉杳霭窥。澄霞漾飞盖,新月隐横坻。地主勤供帐,山僧远执羁。烛天纷雉炬,殷地动鼍吹。绿荔悬眦迥,丹梯置足攲。阴房愁涅袂,温室竞扬綦。雪色疑伭乳,烟光逗紫帷。床为龙卧处,穴是凤来时。拥径成三秀,堆峰列九嶷。玲珑连不断,回曲到还离。佛座辉珠络,仙台暗碧滋。双林初止观,六道宛低眉。通气理非谬,雕形工若为。莫须惊造物,直欲问庖羲。举策家风劭,无蹊国步奇。胜情轻扪陟,名士畅追随。步幄重徵伎,花宫再引卮。接篱𢬵倒著,玉漏且催迟。《龙泉石径》王守仁
水花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楼空。徒闻鹊驾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石阡府部纪事
《通志》:武宗正德六年夏六月,江津贼方四等寇思石贵州兵败之。世宗嘉靖十九年,石阡旱。
二十一年,铜镇苗叛陷石阡府,执推官邓本中。二十九年,镇筸苗陷石阡府。
神宗万历十九年夏五月,石阡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