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七十八卷目录

 安庆府部汇考六
  安庆府漕运考
  安庆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七百七十八卷

安庆府部汇考六

安庆府漕运考

        《府志》府总
安庆府属安庆卫,现设守备一员,轮运千总二员,随帮详委百总一员,漕船一百一只,屯丁一千八百四十一名,领兑本府六县漕粮正米五万六千五百二十八石八斗七升三合零,其原额并增减各数开后。
屯卫、安庆卫原设漕船一百七十五只,屯丁一千九百一十一名,领兑本府漕粮米五万八千六百七十二石。
外新安卫每年额拨漕船四只,领兑望江县找兑漕粮正米一千三百二十八石。于顺治十二年奉漕抚蔡将新安卫漕船四只,找兑望邑前项漕粮,题定归并皖卫起运,共该岁运皖属额漕正米六万石,其船只递年满号停造,今现在起运漕船一百一只,屯丁一千八百四十一名,运官千总二员,随帮百总一员。
再查安庆卫原系运粮卫,分额载屯田地亩悉奉题定编甲赡运,每年额徵折色屯粮银二千四百九十三两一钱三分七釐五毫。屯亩加编银一百七十九两七钱六分三釐零,奉设守备一员,徵办不得领运,其屯折加编每年徵完,解府俱遵题定成例支给本卫起运,屯丁领作折色行月二项粮米。
秋粮米
解北漕粮正米六万石,每石耗米四斗,共耗米二万四千石。潜、太、宿三县外照每正米一石,编山河小船脚米三升,共脚米九百四十石一斗二升五合,照除荒起运。
解南各卫仓米今改给营卫正米一万三千九百三十七石三斗,每石耗米二斗五升,共耗米三千四百八十四石三斗二升五合,每石船脚米一斗一升,共船脚米一千五百三十三石一斗三合。先尽就近支给,馀解省仓,照除荒解。近查各县包解赴仓者外,有漏规等项通判王国宝躬监收放,力为禁绝,檄行晓示,六属称便。本府万亿仓米五千二百七十石二斗九升七合四勺三撮一圭四粟二粒二颗,原贮各县水次仓廒听给领运官丁行月,今改解府仓支给运丁并孤贫月米。
县际留仓米原编桐、潜、太、宿、望五县米一千四百一石五斗六升,今内除各官俸米八百二十八石二斗,折银抵支俸工外,仍米五百七十二石九斗六升,支给各该县孤贫口粮,照除荒徵给。
新增运漕丁赠贴银米,原无编给,今照每漕粮正米一百石,增编米五石,银五两,共增米三千石,银三千两,以免私泒多索之弊,以上俱照除荒徵给。
随漕起运轻赍银,原每漕正米一石编银一钱三分,共编正扛银七千八百九十三两六钱。芦席每漕粮正米二石,编席一领,共三万领,每领价银一分,共银三百两,今本三折七;楞木每漕粮正米二千石,编办楞木一根共三十根,每根价银五钱五分,共银一十六两五钱,今本三折七;松板每漕粮正米一千石,编办松板九片共二百七十片,每片价银四钱五分,共银一百二十一两五钱,今本三折七。
省卫漕项,系新编裁扣府县各书办工食,拨给省卫行月银一千一十六两四钱,起解江宁粮道支给。
协济凤阳府仓,秋粮米折原编正米二千五百石,每石耗米二斗,共耗米五百石,每正耗米一石折银五钱,共银一万五千两扛银九十两。
怀宁县
解北漕粮:
兑运本色正米九千九百八石。
耗米三千九百六十三石二斗。
新奉赠贴运丁米四百九十五石四斗,系康熙十一年奉旨定例,载入全书。解南南粮:
原额江南各仓卫本色正米二千二百七十六石六升。
耗米五百六十九石一升五合。
船脚米二百五十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内岁拨营丁月米,听候总督部堂拨解。
解府行月粮:
万亿仓本色米支给安庆卫运丁,行月米九百六十六石六斗九升八合九勺九抄七圭六粟,孤贫口粮米六十石。
本县随漕起运粮数:
轻赍银一千二百八十八两四分,扛银一十五两四钱五分六釐四毫八丝。
兑运芦席银四十九两五钱四分。
兑运楞木松板银二十两七钱八分八釐七毫。起解督粮道漕项银数:
全裁各书办工食漕项银三百一两二钱,丁地内奉拨漕项人役工食银一百五十两,新增安庆卫运丁行月粮银一千四百七十一两九钱四分九釐六毫一丝七忽二微五纤三沙二尘六埃九漠。
本县漕粮帮贴运军银四百九十五两四钱,康熙十一年奉旨定例,载入全书。
桐城县
解北本色漕粮米数:
兑运漕粮米一万一千五百八十四石五斗,耗米四千六百三十三石八斗,共米一万六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
解布政司本色米数:
江南省各卫仓本色正米二千六百六十一石一斗七升,耗米六百六十五石二斗九升二合五勺,船脚米二百九十二石七斗二升八合七勺,共米三千六百一十九石一斗九升一合二勺。
解府本色米数:
本府万亿仓本色米一千六十三石六斗七升四合六勺三抄六撮四圭四粟一粒,解府支给安庆卫运漕官丁行月粮米一千三石六斗七升四合六勺三抄六撮四圭四粟一粒,孤贫口粮米六十石。
本县支给本色米数:
本县际留仓本色米一百一十二石二斗二升,原编米三百一十九石二斗二升,内除各官吏俸米二百七石,折银一百四十五两八钱,抵支各官原编俸银外,仍该原额支给孤贫月粮米一百一十二石二斗二升,照数编派支给。漕粮赠贴运军本色米数:
本县漕粮帮贴运军本色米五百七十九石二斗二升五合,每漕粮正米百石,外帮给运军赠贴米五石,全书原未编载,续于康熙十年四月,内奉文同正项一例,官徵官给庶免多索私派那移之弊等因,遵奉自康熙十一年为始,载入全书,由单每年照数编徵,理合注明。
漕粮赠贴运军折色银数:
本县漕粮赠贴运军银五百七十九两二钱二分五釐,每漕粮正米百石,外帮给运军赠贴银五两,全书原未编载,续于康熙十年四月,内奉文同正项一例,官徵官给庶免多索私派那移之弊,遵奉自康熙十一年为始,载入全书,由单每年照数编徵,理合注明。
随漕起运银数:
轻赍银一千五百五两九钱八分五釐,扛银一十八两七分一釐八毫二丝,共银一千五百二十四两五分六釐八毫二丝,照数解督粮,道随漕解北。
芦席银五十七两九钱二分二釐五毫,原解折色,续奉文,本色三分径给运官随漕赴北,七分折色解督粮道转解。
楞木、松板银二十六两六钱四分四釐四毫五丝,原解折色,续奉文,本色三分径给运官随漕赴北,七分折色解督粮道转解。
解督粮道漕项银数:
全裁各书办工食共银二百一十七两二钱,新增安庆卫运丁行月粮银七百四十五两八钱五釐五毫五丝九忽一微一纤五沙二尘四埃三渺三漠,又旧编俸薪存剩新垦升科款,内拨给运丁行月不敷银八百一十三两,新增行月全书,原无额编奉,操抚都院题准每亩加增银一釐八毫九丝二忽七微一纤六沙七尘八
埃三渺二漠,又奉题准不敷行月,在于兵饷新垦升科款内拨补。
潜山县
解北漕粮:
兑运本色原额正米八千四百九十五石,耗米三千三百九十八石,每石船脚米三升该米二百五十四石八斗五升,除荒徵熟。
解南南粮:
江南省各卫仓原额正米一千九百九十三石二斗三升,耗米四百九十八石三斗七升五勺,船脚米二百一十九石二斗二升五合三勺,除荒徵熟。
解府行月粮:
本府万亿仓本色额米五百八十七石六斗五升三合二勺一抄三撮九圭六粟,除荒徵熟。存县支给粮:
本县际留仓额米一百六十四石五斗一升,除荒徵熟。
漕粮赠贴卫丁:
本县原额漕粮赠贴卫丁该本色米四百二十四石七斗五升,除荒徵熟系,康熙十一年载入全书。
本县原额漕粮帮贴运军赠银四百二十四两七钱五分,除荒徵熟,每漕粮正米一百石,外帮贴运军赠银五两,原系兑漕贴给,康熙十年奉文同前项一例官徵官解,
随漕起运。
轻赍银一千一百四两三钱五分,扛银一十三两二钱五分二釐二毫,每正米一石徵轻赍银一钱三分。
兑运芦席银四十二两四钱七分五釐,每正米一石徵芦席银五釐。
兑运楞木、松板银一十九两五钱三分八釐五毫,每正米一石徵楞木松板银三釐三毫。以上三款,解督粮,道随漕解北部,俱除荒徵熟。新增安庆卫运丁行月粮额银五百七十一两七钱五分七釐四毫一丝七忽,除荒徵熟,全书原无额编,奉抚院题准每亩新增一釐八毫九丝二忽零,照熟田编徵解给。
督粮道漕项:
全裁各书办工食银二百一十五两二钱。
太湖县
解北漕粮:
兑运原额正米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七石八斗,耗米四千六百二十七石一斗二升,小船脚米三百四十七石三升四合,除荒实徵正米一万五十六石二斗三升二合零,耗米四千二十二石四斗九升三合零,船脚米三百一石六斗八升六合九勺零,兵米一万四千三百八十石四斗一升二合七勺零。
解南南粮:
江南各卫仓本色正米二千七百一十四石二斗七升,耗米六百七十八石五斗六升七合五勺,船脚米二百九十八石五斗六升九合七勺,除荒实徵正米二千三百五十九石五斗九升五合六勺零,耗米五百八十九石八斗九升八合九勺零,船脚米二百五十九石五斗五升五合五勺零,共米三千二百九石五升八抄零。解府行月粮:
万亿仓本色米一千一百六十二石三斗八升九合六勺零,除荒实徵米一千一十石四斗九升九合六勺零。
存县支给孤贫米:
本县际留仓本色米一百九石五升,除荒实徵米九十四石八斗五勺零。
按漕粮至冬交兑,每苦于洹寒水涸,当运载时,一船止装二三十石不等,隔沙堵水,一日浅处止行二三里,及至到皖,复有旂丁勒索。过船之弊,拨运维艰,康熙二十一年本府刘因潜山有先期运皖之请,一并具详,得以随收随运,先期到皖堆积,以候交兑,既免水冻河浅之苦,又无勒索过船之累,甚为省便。其临江之操江厂,原属公所,为潜山所详定知县章时化,因漕粮较潜为多,而运载较潜更远,若零星租赁民房堆积,反滋纷扰,乃通详各院,请以操江厂为两邑贮漕公所,递年轮用,永为定例。
漕粮赠贴米银:
漕粮赠贴额米五百七十八石三斗九升,除荒实徵米五百二石八斗一升一合六勺零。漕粮赠贴额银五百七十八两三钱九分,除荒实徵银五百二两八钱一分一釐六毫零。
解督粮道:
轻赍额银一千五百三两八钱一分四釐,扛银一十八两四分五釐七毫零,除荒实徵银一千三百七两三钱一分二釐零,扛银一十五两六钱八分七釐七毫零,共银一千三百三十二两九钱九分七釐零。
芦席额银五十七两八钱三分九釐,除荒实徵银五十两二钱八分一釐零。
楞木、松板额银二十六两六钱五釐零,除荒实徵银二十三两一钱二分九釐零。
新增安庆卫运丁行月粮银七百九十四两三钱四分零,除荒实徵银六百九十两五钱四分零。
旧编俸薪新垦升科原抵充兵饷存剩额银,内拨给运丁行月不敷银三百九十七两一钱八分零。
宿松县
解北漕粮:
兑运本色原额正米一万一千二百七十四石七斗,耗米四千五百九石八斗八升,船脚米三百三十八石二斗四升一合,以上俱除荒徵熟,其脚米给山河小船搬运。
原额漕粮赠贴运军本色米五百六十三石七斗三升五合,每漕粮正米百石,帮贴运军赠米五石,原系兑漕贴给,未经编载,全书由单,每年照实徵漕粮,俱除荒徵熟,一例官徵官解。解南南粮:
江南省各卫仓本色原额正米二千六百四十五石五斗,耗米六百六十一石三斗七升五合,船脚米二百九十一石五斗除荒徵熟。
解府行月粮:
本府万亿仓原额米一千六十五石四斗三升三合三勺一抄二撮三圭一粟九粒二颗,除荒徵熟,解府支给安庆卫运漕官丁行月并孤贫口粮。
存县支给粮:
本县际留仓本色额米九十三石八斗六升,原额米二百五十一石六斗六升,内除支给各官吏俸米一百五十七石八斗,原折银一百一十三两五钱二分,已经抵支各官俸银外,仍给孤贫月米九十三石八斗六升,照除荒徵熟,支给解外银。
随漕起运轻赍银原额一千四百六十五两七钱一分一釐,扛银一十七两五钱八分八釐五毫三丝二忽,其扛银于康熙十四年奉裁解司充饷。
兑运芦席折价原额银五十六两三钱七分三釐五毫,每正米一石例徵席银五釐。
楞木、松板折价原额二十五两九钱三分一釐八毫一丝,每正米一石,例徵楞木松板银二釐三毫,以上三款原解折色,续奉文,本色三分径给运官,今仍徵折色分晰,起解督粮道转解,惟芦席仍徵三分本色给运丁,随漕赴北,俱除荒徵熟。
解督粮道漕项银两:
全裁各书办工食共银一百四十五两二钱,康熙元年,奉裁原解布政司,续于康熙二年奉总漕部院林题归漕项之用,径解督粮道交纳,拨给省卫,不敷行月之项,每年照数徵解。
原额漕粮帮贴运军赠银五百六十三两七钱三分五釐,每漕粮正米一百石,帮贴运军赠银五两,原系兑漕贴给,未经编载全书,续奉文,自康熙十一年为始载入,全书由单,每年照实徵漕粮,除荒徵熟,一例官徵官解。
新增安庆卫运丁行月原额银八百三十三两二钱七分二釐七毫八丝二忽六微六纤九沙五尘九渺七漠。
全书原无额编,奉操抚部院题准每亩加增银一釐八毫九丝二忽六微一纤六沙七尘八埃三渺二漠,今照熟田编徵起解。
望江县
解北漕粮:
康熙十一年,奉文运军领兑漕粮每正米百石,外加赠贴米五石,该米三百五十八石五斗,旧额新增共米一万三千九十四石二斗八升二合七勺八抄一撮四粟二粒一颗,兑运北漕正米七千一百七十石耗米二千八百六十八石,共米一万零三十八石。
本县交兑漕粮帮给运军赠贴米三百五十八石五斗。
解南南粮:
解运江南省各仓南粮正米一千六百四十七石七升,耗米四百一十一石七斗六升七合五勺,船脚米一百八十一石一斗七升七合七勺,共米二千二百四十石一升五合二勺。
原正耗米解布政司拨解兵运二粮船脚米给解役雇船搬运,今奉部议自康熙四年为始,泒给潜山营及护卫兵米三百七十石,操标城守营兵米五百七石五斗,安庆卫行月米八百八十七石八斗,俱就近支给。外解总督部院支给督操兵粮米四百三十六石三斗一升九合一勺一抄七撮六圭四粟七粒五颗,船脚米三百八十石三斗九升六合八抄二撮三圭五粟二粒九颗五颖,给解役雇船搬运之费。
解府行月粮:
兑给安庆卫运丁行月粮万亿仓米三百六十四石四斗四升七合五勺八抄一撮四粟二颗。存留米数:
存留际留仓米九十三石三斗二升,岁给孤贫月米。
解江安督粮道:
轻赍银九百三十二两一钱扛银一十一两一钱八分五釐二毫,前裁归充饷,今奉复。
兑运芦席价银三十五两八钱五分。
楞木、松板价银一十六两四钱九分一釐,全裁各书办工食银一百一十六两四钱。

安庆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怀宁县附郭〉
《隋书》:同安郡人,性躁劲,风气果决,视死如归,其旧风然也。自平陈之后,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祀婚姻率渐于礼。
《宋史》:土壤膏沃,人性轻扬,善商贾,廛里饶富,《寰宇记》:安庆人,率性真直,贱商务农。
余忠宣云:风俗清美,天性忠义。
胡缵宗曰:安庆人物忠敢不愧于古,然怀宁、桐城、望江文若胜于其质,潜山、太湖、宿松质若胜于其文,或曰怀宁澹乎,桐城史乎,望江略乎,潜山野乎,太湖矫乎,宿松放乎。予曰非也,怀宁易,桐城达,望江悫,潜山毅,太湖诤,宿松直,大抵江北风气近厚故。其习尚多类中州云。
李士祯曰:六皖山川美赡,弦诵力本,龂龂如也,其礼教信义闻之熟矣。
冠礼 男于十六以上至二十岁择,吉日行告庙之礼,父醮而字之,女子临嫁始笄。
婚礼 结姻之始,通以媒妁,其纳采问名委禽亲迎多循古礼,迩来岁歉民贫稍简略矣,竹笥练裳以毕,婚嫁者十常六七焉。
丧礼 称家有无自尽,哀毁斩衰期功,以下咸如制:其卒之日,崇信二氏作法事以追亡者,往往有之。至于殡葬卜兆买碑,多循家礼仪节,而流俗或泥青鸟家言,停柩数十年未安抔土,则守礼之家所不为也。
祭礼 凡岁时伏腊暨忌日皆陈酒醴以祀其先人,遇清明则长幼皆祭于墓,较四时之祭为最重云。
元旦 鸡鸣而起,长幼悉具衣冠,爆竹启户,焚香拜天地祖先暨尊属,进椒柏酒邻居交贺,谓之庆节,凡三日毕。
立春 先一日,郡县迎春于东郊,鞭土牛以送寒气,老幼聚观,竞以牛色占年,又视芒神占春,事早晚气候寒燠,俗谓之拗神。
元宵 街市悬放花灯,其名有鳌山、走马之类,又制为龙灯,长数丈,明炬环绕或装俳优假面之戏,鼓乐喧沓,老幼追逐,为乐达旦。
社日 乡里持豚酒,共祠社神祈谷,祭毕,则燕极欢而罢,秋社报神亦如之。
清明 墓祭贵贱,毕行遍挂纸条钱于冢上,谓之拜扫,是日家家折柳枝插于门。
五日 人家以蒲艾悬门户,小儿以雄黄点额,系彩丝于臂,云辟兵疫,习水者制龙舟竞渡,抛角黍云,祠三闾大夫,亦荆楚之遗俗也。
七夕 妇女于月下穿针,名为乞巧或夜中,候彩云见则相庆,谓之巧云。
十五日 为中元节,各家祀祖,不异小年,僧众建盂兰盆会,作施食道场,资福者多趋之。中秋 比户以月饼菱藕相馈遗,至暮设酒果于庭,玩月。
九日 游者多登高山饮酒为乐,看萸插菊,尚有遗风。
嘉平月二十四日 洒扫庭室,设祖先遗像,以
次献酒馔用糖果祀灶神,俗云送灶。除夕 更桃符神荼郁垒,又悬五色纸钱于门上,集少长欢饮,张灯达旦,谓之守岁。
怀宁县
民性迟重怀土,虽凶荒不去,其乡劲质而纤啬。奉上而畏刑,山野之民犹近椎鲁,农恒为农世不徙业,自年六七十翁有不向城市不识官长者,几于无怀葛天之民焉。
桐城县
环山带水,龙眠崒嵂,西北桐溪潆绕,东南生其间者多诗书文物之气,自明嘉隆间肇建城堞,井里烟火相望,所志惟书香,所业多文艺,虽农工商贾趋向不同,然贵士尊贤有同好焉,故文风甲江南。草茅圭璋彬彬特达,不一而足,至日中为市,粜贵徵贱多良贾,服勤守朴有古风焉。
潜山县
金燕曰:按潜之土广山深水泉流衍多陂塘,二稻有秋米薪饶便亦乐土也,男耕女纺,质朴无文,黄发老人有不识城市者,安土重迁,不善商贾,鲜厚藏而少巨富,风俗大扺然也。
太湖县
环治城池官廨处其半庐舍,廛市处其半居中,而理七乡之人群趋焉,负郭田数百亩,率膏壤沿河流下通于江,利舟楫,聚货产资鬻贩居人便焉,城西郭外曰:马路口镇,为商贾辐集之处,居积贸迁,日中交易,量其值而平之,日晡则退。有上世之馀风,西一里有小马路镇,居民寥寥,自东迤南十数里,多平衍,治园圃莳,蔬蓏甚蕃。庆历之间阛阓修整,士励姱修民尚醇,谨其后日流侈靡乐嬉游相,习浮竞亦渐积使然,今又颇向勤俭或亦势穷,则返之理耶。
宿松县
风淳民朴大抵与诸邑相同。
望江县
俗尚古风,民多直朴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