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九十八卷目录

 吉安府部汇考二
  吉安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八百九十八卷

吉安府部汇考二

吉安府关梁考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庐陵县附郭〉
习溪桥 在城南门外,水由吉塘支流。焦冈入太平桥,历铁佛寺、半苏市、西福善等桥,以经习溪而合赣江,《图经》云:槠木桥,唐天宝七载,县令吴励修,元至元壬午,永新夏阳汤信叔垒石为湾,洞高三丈,广半之,长二丈馀,旁置僧舍,曰大隐庵,即今观音堂是也。
南湖桥 在城南习溪上流。
福善桥 南湖上流三十馀步,未详建始。甃以石崇二丈,广一丈二尺。明永乐十三年,道士彭永冈复修。正德己巳经水灾,知府任仪修之,嘉靖癸未,刘大伦等率力新治翼,以石栏坚整逾旧。皇清顺治中复为水坏,庚子里人复修之,康熙八年,
知县于藻增以石栏,壮丽如旧矣。
韨西桥 福善桥上流三十步,以其在旧韨之西,故名。广袤与福善同。宋皇庆间邑人李达则建路,东通旧韨,西通城隍冈,今称景福桥。小桥 韨西桥上流四十步,宋大中祥符间贾五华建并,置小石塔于桥侧,东通旧韨,西通城隍冈。
太平桥 在西峰路。宋大中祥符二年,僧云豁修。明洪武十六年,僧起回重修。崇二丈,广一丈二尺。
铁佛桥 在半苏桥上流铁佛寺旁,宋淳祐间僧志纬建,元季兵燬,明洪武十五年僧本性重修,崇广如太平桥。
土桥 在郡西南城隍冈上。
半苏桥 在小桥之上流四十步,创自宋元丰间,适苏东坡南谪经此,见城隍冈涝水环流,芰荷秀发,以为其境半于苏州,故名半苏。甃以砖石崇二丈,广八尺,长十五丈,东通旧市,西通城隍冈,元季苏万户重修,今废。
金凤桥 在郡城外,右隅以近金凤庵,故名。久废。
吊桥 在郡城西永丰门外,旧以为城陷,晨设暮收,今塞而为街。
竹马桥 在市西桥之西城隍冈下,按唐广德三年,县令裴公雅建,上甃以石崇丈馀,广八尺,长二丈馀,右通城隍冈,左达旧市,今废。
榻水桥 在郡城西隅,始建未详,久废。
吟溪桥 在县北二十里坊郭乡,相传唐杜审言司户吉州尝游咏其上,因以名桥,明洪武元年,里人宁国守陈子将重修。永乐甲午,巨浸湮没子将子致广,因尚书周忱言郡守陈本深下邑宰张叔伦蠲其旁近,二百户编役资桥致广助成之,连岸凡四墩,高二丈八尺,广一丈五尺,长二十步。
迎恩桥 在城北嘉禾门外,旧名螺冈桥。宋咸淳间建,元时迎接诏赦于此,乃更今名。洪武二十年,道人胡永成重修,甃以石高四丈,广半之,长三十步,覆之以屋,刘挚伦记。
银湾桥 顺治十六年僧智冲重修。司理阎毓伟有记。
回龙桥 在城南水府庙下。
三板桥 在永和下市大街,水由此入江丹砂,渡舟往来。其下,今废,文仲进有诗。
银凤桥 东隅大街上,今无考。
吉塘桥 在县西南十里永福乡之吉塘。宋元祐庚申僧人普济募建。凡十有五墩上覆以屋高阔各二丈,长四之,元至正庚子燬于兵。明洪武间重创,永乐二年波涨激梁坏,惟十二墩石存。
永安桥 在县南十里儒林乡之永安,未详始建。连岸立五墩加木甃。石崇二丈,阔一丈二尺,长五丈馀,明洪武十六年乡人共力重修,南通泰和,东通永和市。
瑞溪桥 在郡城北仁五十都溪旁,常产九穗嘉禾故名。
云腾庙桥 在云腾岭下,宋咸平间建。甃之,以石崇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西通儒行乡,东通郡城。
周家陂桥 在城西五里周家陂,因名建,立,未详甃石为之,崇一丈五尺,广一丈二尺,长二十步,西通儒林乡,东通郡城。
竹瓦桥 邑西九十里敖城,宋邑人曾仲嶷修,旧曰:竹溪因以竹瓦覆亭,故名。桥之旁有竹溪路亭,曾弼建以便休憩。
刘家桥 在第五都板塘江背刘易建。
石桥 一曰邹公石桥在城西明月冈,建立未详,甃以砖,高二丈五尺广半之,长二十步,西通儒林乡,东通郡城。久废。
黄冈木桥 在县东十里坊廓乡。以近黄州铺,故名。宋明道二年里人共架木为之,高三丈,广一丈五尺,南通梅林渡,北通吉水县。
多宝桥 在县西十五里儒林乡多宝院前。宋绍兴间僧性海建,甃石为之。崇三丈,广半之长二十五步,北通大皋渡,南通永市。明洪武十年僧兴道重修。
栎溪桥 在县南四十里永福乡十六都相传宋景定二年建。砌石为之,高二丈,广二丈五尺,长二十步。明洪武四年里人刘崇重建。南通泰和,北通郡城。
仁恩桥 在县南四十里永福乡,建始未详。甃以砖石,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明洪武十五年兴明寺僧空海重建。
何山桥 北乡何山吴楚通道也。高三丈,广半之,长二十丈有奇。明景泰甲戌水圮守张瑄率富民营之,又建亭十间,御史孙鼎记。
何山下市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儒行乡。建始未详,甃石为之,高三丈广半之,长二十馀步,架屋三间,明成化二十一年里人孙天巽重修。西通安福,东通郡城,水自冷水坑发源,经什香历枫江过三江口会大江。
上观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儒行乡上观,宋咸平间乡人共置。明洪武十五年里人张志达捐资重修。高二丈五尺,广半之长九丈。下甃三洞,西通安福,东通郡城,水自冷水坑发源。曲折经吟溪桥会于大江。
藤桥 在县二十五里坊廓乡。昔传有古藤交互,乡人因结藤桥上,甃以石,凡五墩,唐建中置明洪武二十年里人刘仲戬重修。高二丈,广一丈一尺,长二丈五尺,西通河山上,下桥东通郡城。
坤溪桥 在县北五十里儒行乡六十三都,建始未详。明洪武三十年里人彭志祥重修,甃以砖石,连岸四墩,高四丈,广二丈五尺,长四丈,东通郡城,西通安福,水自五十二都沙石塘发源历枫江桥过三江口横石会大江。
什香桥 在县北四十里儒行乡。唐贞观间僧福林建。明洪武十五年里人刘克正重修。高广各二丈长二十步,西通何山市,南通郡城。大栎桥 在府城北仁五十都。未详建始。明洪武二十年甃以石。高二丈,广半之,长十五步,北通安福,西通郡城,水自韩南曲折而出,合于赣水。永乐中,水决,正统间重建。上增置桥亭七间。枫江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儒行乡。唐武德间僧辨公建,明洪武十年里人王仁安重修。架砖为之,高二丈五尺,广一丈二尺,长三十步,西通安福,东通郡城。
清江桥 在县东南十五里坊廓乡。宋端拱二年建。明洪武九年里人陈仲华架砖甃石重修。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南通富田,北通郡城。印冈桥 在县北八十里延福乡六十都。宋建炎初里人罗良弼修。崇三丈广半之长三十步北通吉水,桐江,南通郡城。
复溪桥 在县东南十五里坊廓乡。七十二都青原山。元至正九年净居寺僧复溪建,因名甃石。崇二丈五尺,广半之,长三十馀步,覆之以亭三间。东通青原山西通浮溪市。
云矼桥 在县东南十五里行七十二都复溪。桥上流以其近青原山,渡之者如蹑云磴故名。甃以砖石,高广各与复溪同,无亭。
飞锡桥 在县东南十六里行七十二都净居寺前。唐七祖禅师于此飞锡故名。甃以石,高广各与云矼同。
万善桥 在七祖名山红亭之前。
待月桥 在青原山,一名谷口桥。
金粟桥 一名迎风桥,在百花台之址。
通仙桥 在县南十五里儒林乡,以近王仙庙通仙阁,故名。宋建炎时建。明洪武二十年里人郭弘修。甃以石。高二丈,广一丈二尺,长二十步,上通白沙。下通大皋渡,水自上舍陂发源。经小湖坑会于大江。
东湾石平桥 在县南十五里永福乡十九都。始建未详,明洪武四年僧自如重修。甃石,崇二丈三尺,广一丈二尺,长二十步,连岸凡七墩。上通泰和,下通郡城,水自永新界发源。从大皋渡会于大江。
社原桥 在县西南二十八都,王文辅修。石溪通仙二桥 县东坊廓乡,明洪武二十九年里人李文辅重修。甃石高三丈五尺,广一丈,长二丈,上通值夏,下通吉水。
神冈桥 在县北二十里坊廓乡六十六都。新洲里人郭笔峰建。
三江口桥 在县北二十五里坊廓乡六十七都,合坤溪吟村钱富三江,故名。久圮,明洪武二年里人胡子明捐资甃石重修。连岸四墩。高二丈,广一丈二尺,长五十步,北通吉水,南达郡城。南广桥 在县西第四都。甃石,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西通安福,东通郡城。水自冷水坑发源,过刘公桥出螺湖会于大江。
清湖桥 在邑北六十八都,石墩,九因水圮。僧惠中邑人李达则重修北通吉水,南通郡城。桃林石桥 在邑西坊廓乡,甃石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南达安福,东通郡城。
兴明桥 在二十五都兴明寺左,明嘉靖中寺僧重修。
钱富桥 在县北坊廓乡,宋咸淳间僧聪智甃石高二十丈,广半之长二十步。西通袁州,东通郡城。水从藤桥历螺湖会于大江。
庐陂桥 在邑东北六十七都。唐天宝中僧华公甃石。崇二丈五尺,广半之,长二十步,北通吉水谷村,南通郡城。
古江桥 在邑南六十里永福乡。唐永泰间僧从礼建,连岸五墩。崇三丈阔一丈,长三十步。南通永阳市。北通郡城。水从梅花樟坑历横石会于大江。
常树桥 在县北三十里儒林乡。宋绍兴中僧性海甃石。高广各二丈,长二十步。南通永阳北通府城。
孔家山桥 在县西五十里儒林乡。甃石,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南通泰和,北达郡城。水自泰和县界发,经花石潭入大江。
永宁桥 在淳化乡八十二都永宁寺前,故名。宋淳熙间僧善乘甃石。高二丈广半之,长二十步。东通永丰,西达郡城。
九江桥 在邑东南四十里淳化乡七十五都。界九江边因名。南通富田北达郡城。
赤冈桥 在七十五都东界赤冈岭下。东通吉水西达郡城。以上二桥俱里人颜上秩捐资粮建之。
黄家桥 在县三十里坊廓乡。宋宝祐间里人黄坚建。明洪武十一年坚之孙绶重建。崇广各一丈,长二丈。北通吉水,南通郡城。
王郎桥 在邑北六十里仁五十都。宋至和间里人至琛建。后因水圮,明洪武三十年里人庸信重修。高一丈,广八尺,长一丈六尺,北通吉塘桥,南达宣化乡。
冻山桥 在邑西四十七都,甃石高二丈。广一丈六尺,长二十五步,覆以屋一十三间,西通安福,北达郡城。
隆济桥 邑东南永福乡,甃石为之,高一丈,广一丈二尺,长二十馀步,南通禾埠市,北通郡城。三山冈桥 在邑西南永福乡。甃石为之,高一丈广一丈二尺,长二十步,南通永阳市,北通吉塘桥。
虎溪桥 在县西南四十里永福乡石虎岭,故名。甃石为之,高二丈,广一丈二尺,长二十五步,西通泰和、白沙、北达高塘。
山田石桥 通永新,长五丈,深一丈五尺,叶甫修,下有鲤鱼石二。
茅田石桥 叶瑞修,通泰和龙泉。
银坑桥 叶桂修,上三桥俱在敖城,下径。使江口桥 通至禾埠。
铜溪桥 以上二桥在十九都。
双江桥 三十三都周原正德间左驾敷建。潜龙庵前桥 里人张祥建,仍出田三亩,岁月修葺。
嘉溪桥 在第九都邹,道源建。
曾家桥 在第一都。
紫荆桥 在五十六都。
永安桥 在十一都。
白石桥 在十二都。
潭溪桥 在八十都。
南冈桥 在南冈陈少傅墓坊。
洪桥 在十三都。
皂荚桥 在仁五十都。
珠公桥 在林四十三都。
云溪石桥。
通真桥 在七十一都。
青塘石桥 在城西三里。
三冈桥 在七十五都。
常住桥 在十一都。
灵瑞桥 在八十一都。
应宿桥 在八十一都。
王家桥 在第六都。
青云桥 在六十四都。
邹公桥 在淳化乡富田。宋淳祐邹长者所建。也,周益国书扁以表其仁,又有桥记,桥既圮,里人刘极远割田三十亩,为浮桥且敛岁租以资补葺。
七星桥 走马寨下七桥,名七星镘者廖元超捐资造。
南阳桥 去大栎桥半里。明嘉靖三年里士王学捐资修建。
黄田桥 在二十五都。
朗石桥 在二十六都,相传桥经兵断,三十年石自生连合如故。
张公桥 在淳化乡。康熙三年张瑶山太史捐资重建。乡人利于涉而感其德,因以张公名其桥。
生公桥 在淳化乡。扬江河旧有桥,经久故废,麻州曾果为之倡历数年不成,杨生甫慨然独任其事,三年而工毕,里人因以生公名桥志仁也。
螺湖桥 在府城南,明正德二年建。
梅林渡 在城东三里慈善坊,地多梅故名林。广济渡 在县南大巷口。
白沙渡 在十一都沙石洁白照岸。
丹砂渡 世传王匡二仙炼丹于此,在七十三都。
南亭渡 在县南三里恭爱坊,旧有亭。
凌波渡 在县南三里,旧有凌波亭。
大皋渡 在县南五里第九都,昔传王子瑶慕神仙术。晋永嘉中由玉笥山渡邑南会江涨航一竹而济,故以名渡云。
曲濑渡 在永福乡二十都江濑回曲。
逆樟渡 在第六都。
禾埠渡 在十七都泰和津。
吉塘渡 在第九都。
高塘渡 在十八都。
长涝渡 在第五都。
东界渡 在四十三都。
梅塘渡 在四十二都。
指阳渡 在二十九都。旧传唐相牛僧孺归葬永新,渡此日将入其夫人提钗指日,日为之停,故名。
羊步渡 在四十二都。
株林渡 在四十二都。
永阳渡 在二十六都。
石山渡 在十三都,邑人范围中记。
三江口渡 在第六都。
槐花渡 在醪村李氏下渡,藩相李昆田建亭于其上。
毛家渡 在三十九都,昔有毛姓居此。
横江渡 在十九都。
村前渡 在六十九都,前有大村乃名。
东湾渡 在四十二都,其上水西流旋曲至此东注。
长风纸平渡 在第七都,水自此深汇澄澈不波。
佑圣渡 在第八都,旁有佑圣庙。
磨下渡 在八十二都,里人张统割田地各五亩每岁葺舟。
水北黄家渡 生员刘东启置,有义渡田二十亩。
小瀹渡 在二十二都,江背刘静割田十亩以赡舟济。
篁霸渡 在三十三都,里人左驾孚割田十亩为造舟之备。
李洲渡 在醪村李氏上渡。上有浮桥胜迹亭。
泰和县
绅溪桥 宋淳熙中康职建。
葛陂桥 明天顺间萧本康建。
冠朝桥 郭奇耀建。
清塘桥 元至正间僧径山建。
绿水桥
龙桥 在南门外,旧名南平。明洪武中建。嘉靖中修,万历六年重修,仍树坊遂定今名。
阙成桥 在信实门外。
望仙桥 在东门外,宋熙宁中建。
马公桥 县东南百步江滨。城中沟水经此入江。
楂冈桥 元至正间胡季溪建。
枫塘桥 元至正间胡季林建。
枫树桥 元延祐间胡英可建,明正德间胡鹗重修。
山观桥  下水路桥 迎仙观桥
杨梅桥  梦陂桥
武溪桥 在大江滨,世传隋越公杨素所筑,元至正间曾同吾建,明景泰中王民望欧阳广浚再建。
胡耽桥 世传胡耽建,遂以名桥。
醉翁桥 明嘉靖中王贞吉建。
水坑桥 明弘治间康道王宣鉴建。
思贤桥 宋绍定间胡文可建亭。
钟步渡  狗尾渡  梁家渡
冠朝渡  白家渡  郭九渡
刘家渡
怀仁渡 在县南澄江滨,为县要津。宋时创船以济,明宣德正统间船废,成化中修复,大船今仍渡,小舟又分上下二渡,在驿前。
曾家渡 塘口江滨。
将军渡  牛吼渡  胡耽渡
仙桥渡 渡旁有集义亭。
高坪渡
早禾渡 宋淳熙间胡笺建桥,元末废,明洪武初乐大成,置上下二渡。
渡头渡  横水渡
吉水县
土桥 在县治一百五十步西坊,宋绍兴间知县张汝砺督本邑人架木为之,明洪武二十年主簿李义号月舟作亭于上又名月舟桥,高阔一丈二尺,后圮,成化间知县李智重修。
七里桥 在县治七里折桂乡二十三都,宋嘉泰间乡民共建,明洪武二十年主簿李义垒石为之,高阔八尺,长一丈二尺。
凤凰桥 一在县治东七里以其山似凤凰故名焉。宋政和间乡民架木石为之,一在文昌乡龚坊,明正德丙寅龚英才重建。
龙陂桥 在县东四十里折桂乡二十一都,世传有龙居此,后又作桥遂名之,高阔八尺,长一丈馀。
渔梁桥 在县东三十里,宋庆历间乡人共力修建,后因山水颓圮,明洪武七年知县李恒甫督民以石为之,高阔七尺,长一丈。
乌江桥 在县东四十里许折桂乡二十一都,宋淳熙年间以石甃之,高阔计各八尺,长一丈馀。
太平桥 在县一百二十里折桂乡三十四都,地名太平村,因名未详,建立之始元季颓圮,明洪武五年里人共力重修。
连珠桥 在太平之东,二桥相连故名。宋熙宁间乡民共建,石甃之,其路与太平桥同。
吉昌桥 在文昌乡山歌岭下,长一丈,高广七尺,通吉水文昌,故名。明弘治间重修。
乌龙桥 在县南十五里中鹄乡五十四都,昔溪水汎滥有龙绕其下不毁,故名。未详建立之始。
墨潭桥 康熙十年重修。
黄冈桥 在县南中鹄乡五十一都,宋咸淳七年知县杨獬架木为之,元季颓圮,明洪武五年里人复修,高阔七尺长一丈五尺。
谢家桥 在县西同水乡五十六都山原罗氏建,甃以砖石,高阔各八尺,长一丈五尺。
归驷桥 在文昌夏朗因副使拙斋交介兄弟荣归,故名。归驷桥高广九尺,长一丈五尺。
巽溪桥
石胡桥 俱在四十二都夏朗乌石陂。上下高阔各八尺,长一丈馀。
大桥 在县治西五十六都,宋嘉泰间乡人建立,元末废,明洪武二十年主簿李义重修,以木
为之,高阔一丈,长一丈五尺馀。
泸兜桥 在第三都以泸水萦回兜上,故名。宋咸淳间知县陈臧孙架木建立,高阔各七尺长一丈。
牢桥 在仁寿乡第二都以近牢市,故名。咸宁二年架木为之。高阔各八尺,长一丈。
都陂桥 在仁寿乡第二都,未详建立,之始架石为之,高阔各八尺,长一丈。
双村桥 在仁寿乡第四都,宋咸淳间架石为之,高阔各八尺,长一丈馀。
南华桥 在仁寿乡第七都,宋乾道间架木为之,后因洪水颓圮,明洪武二十年重修,高阔各八尺,长一丈馀。
三条桥 在仁寿乡第八都,宋乾道间架石为之,高阔各八尺,长一丈馀。
泰山桥 在折桂乡下江,旧名车头桥,年久颓圮,明成化辛卯重新修筑,作三洞,长十丈,高一丈二尺,阔一丈,更名泰山。
大江桥 在四十二都富陂,上下吉赣通衢,作三洞,高阔一丈二尺,长十一尺。
嫠妇桥 在文昌乡带溪,昔里人王五爵妻丧夫守志,每欲捐资造桥未果,而卒,夫弟继志筑之故名。
石桥 在文昌乡,高一丈,长二丈馀。
傅家桥 在县治二里东坊,年久颓圮。后重修,高六尺,阔五尺,长一丈五尺,路东通永丰,西达本邑,水自平湖发源,历过逶迤合永丰县江。龙陂桥 在县东四十里。
葛山桥 在县南六十里,以山多生葛蔓故名。大花桥 在县西一百五十步。
平溪桥 在墨潭岭下,明弘治中重修。
火桥 在县西一百五十步。
官桥 在县北五里,明洪武间二桥俱主簿李义重修。
会流桥 在折桂乡二十三都,两水合流,故名。桥废已久。
坊头桥 在崇桂乡二十四都地名坊头,故名。里人王辑璧捐资新建。
黄桥 在五十六都金壁,旧颓,本里通判孙玫重修。
凹下桥 在五都元潭凹下,往来通衢。
株山桥 在县北十里,邑令孙之益建。
文江渡 在县北三里。
张家渡 在县南坊。
大洲渡 在五十一都。
白沙渡 在县北五十里。
同江渡 在县西北六十里。
源口渡 在县北二十里。
双溪渡 在县西十五里。
张家渡 在四十九都,已上八渡横过赣水。水南渡 在县南一里,路通本府。
徐家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
蓝家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
甘家渡 在县东南二十里。
临流渡 在县东五十里。
丁家渡 在县东五十里。
周家渡 在县东二十五里,以上七渡横过永丰水。
石棺材渡 在县南五十里。
泸江渡 在县南八十里。
吟村渡 在县东南八十里,已上三渡通吉安永丰县。
恩江桥 旧名济川,在县南百馀武。元至元间县尹何仲温甃石十二墩,架屋四十二间。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黄兴甫重修,正统九年知县黄永从叠木为梁,建屋五十七间,正德六年燬于流寇,知府伍文定督县重修,嘉靖四十年复燬于寇,知县陈尚伊重修,屋五十三间,至万历十二年复燬,十六年春大水过渡一舟溺水死者四十七人,知县吴期炤悯之,乃构木鸠工架梁竖屋仍为五十三间,万历丁巳年知县瞿式耜重建。皇清顺治中重修。
小江桥 去恩江南五十步,春夏水溢冲激不能渡,明万历中甃石建屋扁曰渡口徒杠。六一桥 在县治西一百五十步,桥畔旧有文忠公祠,故名。嘉靖燬于寇后重修。
葛溪桥 旧名仙源,在县治大西门外,明季建。顺济桥 在三都,明季建。
双溪桥 在一都双江口,明季建。皇清顺治十五年改造石桥。
永宁桥 又名积善,在一都。元延祐间建,明洪武初创屋,正统年重修,万历中火烬复重修。乘驷桥 旧名马驮,金大定二年建。
罗富桥 在十九都,元皇庆间造,后废,明万历中桥圮后重修。
峡溪桥 在二都,两山相夹,故名。
善果桥 在五都瑶溪,先名丰乐。
石桥 在四都,宋绍兴间邑宰吴南老建。黄竹溪桥 在四都,元至元间县尹何仲温建。清风桥 旧名彭藻埠桥,在五都,宋绍兴里人彭氏建,明洪武四年知县蔡𤣱重修,后废。正德三年,居民李岳兴甃石架木为梁,建屋十一间,钟学士改今名,己亥年嗣孙发祥国器捐赀重修,巩石成桥。
普济桥 在六都,地名石嘴头。元时邑人宋文礼建。
腊陂桥 在十二都,宋政和间乡民共建。上石浒桥 明洪武初里人钟平甫建,后废。正统十五年,知县黄永从命里人李伯澄甃石架木于上。
下石浒桥 在十七都,明洪武初知县蔡𤣱甃石建。
浪溪桥 在十七都。
马围桥 在二十都。
迁莺桥 在二十都。
南木桥 在四都。
泽泉桥 在五都,明正统间里人杨敬同率众为梁,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吴期炤重建。福兴桥 在三十八都沙溪,宋嘉祐丁酉里人陈率斋建。
洪桥 在二十七都,张焕求兄弟修建。
万岁桥 在藤田二十九都,今废。
迎仙桥 在上固。
南源桥 在二十七都,游氏重修。
集贤桥 俗名梁坊桥,在二十九都松山峡,明弘治间邑人宁集贤建。后烬于火。万历十九年知县吴期炤重修。
绳武桥 在十一都,义民袁朝镐纠族修造。济川渡 即今恩江桥。
英潭渡 去县五里。
源头渡 去县五里。
纂口渡 去县二十里。
华田渡 去县三十里。
桐陂渡 去县三十里。
百蛟渡 去县四十里。
苏家渡 去县三十里。
枫树渡 去县七十里。
河湖渡 去县四十里。
罗家渡 去县七十里。
木滩渡 去县八十里。
安福县
凤林桥 在县北门外跨泸溪水,宋元丰间建,崇宁、绍兴、淳熙、庆元、嘉泰间相继重修,明嘉靖间复创浮桥,万历中甃石为桥,崇祯中添置石栏,屹然壮观。
亭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宋建,明嘉靖间重修。皇清顺治中水冲桥圮,后复重修。
朱村桥 在县南三十九都,久圮。明隆庆间复建,崇祯中重修。
浴沂桥 在复古书院左。
仁风桥 在复古书院右。
丽泽桥 在复古书院后,又名礼义桥,明时建。坦陂桥 明嘉靖间圮,万历间复修。
龙马桥 在县东蒙冈山下。
迎春桥 在县东。
三江桥 在顺安乡,有凤停水、同水、葛水相会,故名。宋咸淳间建,元废,明洪武初修。
迎仙桥 在武功图坪。
寅陂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明崇祯中造。皇清顺治辛丑桥圮,复造。
金沙桥 通武功路,僧性现募修。
江州桥 在县西北四十里,吴楚通衢里人甘自修重修。
寥塘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通舟湖孔道,宋建明修,今重修。
大桥 明嘉靖间修。
九都花桥 明万历间修。
集仙桥 在县北门外,宋绍兴间建,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故易今名。
凤停桥 在县北唐元和间,有异人以凤毛浮
水而下,遇止处可立庙,揭名曰凤停庙。宋熙宁间道士就庙前架木为桥,因名。
八角庙前渡 在五都。
中州渡 在七里山。
江口渡 在富池寺后。
陈坊渡  西江渡  北真观前渡
石狮渡 在县西庆云乡。
水北渡 在县北顺安乡。
嘉林渡 在县东二十里,为吉安通衢,明崇祯九年,邑之士大夫以病涉议建桥,工已成墩而未竟。
沛上渡 在西门外。
王江渡 在治东南。
龙泉县
济川桥 在遂江之上,宋景祐中徙县北乃创江桥,元丰中改名王公桥,宣和中复新之,更名陈公桥。后经焚燬徙之,上流名双溪桥,隆兴元年,仍徙故地,名曰济川桥。庆元二年,移于下流半黄田,直通新市街,名曰锁江桥,后乃复旧所。嘉定元年重修,淳祐二年水后再移黄田,五年复旧。元至元十五年修治。未几,复废,元统中重造,至正元年,伐石叠木为桥。十年,山水冲决桥圮于水。明洪武元年造浮桥,为船三十三只。率三年一易,屡易屡坏。宣德五年、景泰三年相继重修,明末废。皇清顺治十四年重修,并建风雨亭一所。
惠泽桥 在南门外,因凿渠溉田,故名。
上宏桥 宋文天祥记。
云岩桥 未载处所。
大仓桥 未载处所。
鲲运桥 明万历十二年,知县梁大政重建,王时槐记。
万安县
南门桥 即庆元桥,旧名龙溪桥。在县南门外,明洪武三年建,岁久倾圮,成化间修,增高展阔。弘治八年重建。皇清知县胡枢捐赀重建。
密溪桥 在县八里,明正统间修。
桧溪桥 在县南五里,明成化年重修。
泥湾桥 在一都,久倾圮。
朝山前桥 在一都,久倾圮。
彭家桥 在二十七都,久倾圮。
长桥 在二十九都,久倾圮。
大蓼桥 在二十九都。
小蓼桥 在二十九都。
朝天桥 在县北,今名北门桥。
平天庙前桥 在二都。
平头桥 在十都。
双径桥 在二都。
张公桥 在十都。
通津桥 在第九都诚信江,明洪武初修,石砌五墩,上架木覆以石,岁久圮坏。皇清康熙九年重修,其水自蕉源黄塘会于通津上下汇连京广,为利甚远。
钓溪桥 在八都。
壕岭下桥 在二十三都。
社下桥 在二十三都。
郭团桥 在二十三都。
院前桥 在二十三都。
上宏桥 在十五都。
村背桥 在二十三都。
下屯桥 在第一都。
桐源桥 在第四都。
驷马桥 在二十二都。
吴家桥 在银塘衢通京广,源水灌溉殊远,后有飞来塔二峰,今仅存其一,时有仙鹤争巢其上。
松山桥 通赣大路。
官路桥
寡婆桥 在三十一都。
永新县
清风桥 在县东山寺左。
龙溪桥 在十八都。
秀水桥 在东南一里,水自荷溪来,分为两支。一环县治而北,一环县治而南流,合大江。长春桥 在县东门外,明嘉靖间造浮桥,万历中重修。
《永宁县志》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