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五十卷目录

 南昌府部汇考四
  南昌府封建考
  南昌府公署考
  南昌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南昌府赋役考
  南昌府漕运考
  南昌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八百五十卷

南昌府部汇考四

南昌府封建考

        《通志》
宁王 太祖第十七子,名权。初封宁夏,永乐二年,移封南昌。按三代之分茅胙土鲜矣。汉宋以后,稍稍见于简编,要皆未尝之国,无足道也。

南昌府公署考

        《通志》本府〈南昌新建二县附郭〉
府治 在会城西北,明永乐元年改建。皇清顺治五年,燬。康熙二年,知府叶舟修复。
经历司  照磨所  知事
检校 俱在府治内。
巡抚都察院 在会城西南,明嘉靖十七年改建。皇清顺治十一年,巡抚蔡士英重修。
巡按御史察院 在城南万寿宫北稍西,今裁。清军御史察院 在钟鼓楼西,久废。
布政司署 在章江门内,明永乐元年改建。按察司署 在抚院东,宋绍兴四年改建。分守南瑞道署 在布政司内,今裁。
驿盐道署 在布政司内。
分巡南瑞道署 在按察司内。
江西都指挥署 在城隍庙西,今移置民舍,旧署改为镇守南瑞七府都督府。
昌邑河泊所 在昌邑乡,旧樵舍所裁并。港口河泊所 在南昌县治南,改百福寺西。赵家围河泊所 在黄家渡。
邬子河泊所 在南昌县塘口。
税课司 在南浦递运所西,即旧茶引所。阴阳学 在按察司东。
医学 在善政坊,今废。
南粮总仓 在章江门外。
广积仓 在东湖南。
育婴堂 在进贤门外,康熙十九年建。
南昌县治 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初年改建。市汊巡检司 在市汊驿东。
石马税课司 在二都,今革。
新建县治 在府治西南,明永乐十八年改建。皇清顺治五年,燬。顺治十八年,知县魏双凤修复。典史衙舍,久废。康熙四年,包祥钰修复。
乌山巡检司 在县西南乡。
赵家围巡检司 在县东乡。
吴城巡检司 在北乡。
昌邑巡检司 在县西北乡。
外州县
丰城县治 明洪武九年重建。
税课司 在县治西,今废。
柿源巡检司 在二十三都。
江浒口巡检司 在七十二都。
阴阳学 在城隍庙,今废。
医学 在钟楼西。
进贤县治 在城内坛石山之南,宋崇宁二年建,明洪武四年重建。
邬子巡检司 在县治东北一百二十里。花园巡检司 在县治南十一都。
润陂巡检司 在县东八十里。
龙山巡检司 在县治北一百里。
税课局 在县治西,今废。
阴阳学 在文节祠东。
医学 在文节祠西。
奉新县治 原新吴县,唐神龙二年改建,明洪武三年重建。
罗坊巡检司 在县治西。
税课司 在县治南,久革。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治东。
靖安县治 在城内西隅,明洪武二年建,嘉靖元年重修。
税课司 在县治北,今废。
武宁县治 在城内玉枕山前,旧艾县,唐天宝
四年改建,明洪武初重修。
阴阳学 在县治南,今废。
医学 在县治西,今废。
宁州治 在城内凤凰山南,唐贞元间,分武宁之常州界,为分宁县。明成化十年改建。
八叠岭巡检司 在州治南一百二十里。杉市巡检司 在州治西一百里。
阴阳学 在州治西。
医学 在州治西。
南昌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通志》本府〈南昌新建二县附郭〉
南昌府儒学 旧在郡西,晋太康中,太守胡渊建。唐御史中丞杜亚镇豫章,徙于城北。宋治平二年,知洪州施元长徙于州治东南,即今所建。炎,中火,于兵绍兴四年,知洪州赵鼎因故址建。元,为龙兴路儒学,至元间设江西儒学提举司。明洪武间,创南昌府儒学。景泰四年,巡抚都御史韩雍辟明伦堂,后址建楼,以贮颁布书籍,额曰赐书楼。嘉靖九年,创敬一亭。崇祯八年,知府沈匡济广启圣祠并饰祭器,祠前为膳堂及号舍庙。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儒学门在棂星门之左前,圣学心传坊,东义路、西礼门、前直街通东湖,中有大成坊、横街坊二:左物华天宝,右人杰地灵。皇清提学佥事赵函乙重修。康熙二十二年,提学佥事高璜买民居,拓地大修,焕然一新,人文鼎盛。贡院 在澹台门内,先是江西旧无贡院,每岁于城东开元寺试士。宋宣和元年,始建于上蓝寺。乾道间,谋卜开元寺故址筑之。后试士二倍于昔,乃辟西北偏经藏寺创重廊二百一十间。宋末,废。元延祐甲寅改建于琉璃门之北,后废。明洪武初,每试士于上蓝寺。二十九年,按察司房安度地于东湖之左,上蓝寺侧,而创焉。正德间,巡抚御史程启充以阳春书院。废。址改建。嘉靖乙卯,火复湖上贡院。皇清顺治戊子,燬。甲午,巡抚蔡士英布政司卢震阳仍建。进贤门内故址。康熙辛酉,巡抚安世鼎择湖上贡院,吉毁进贤门。贡院新创于湖上,规模宏丽,焕然昌盛。
正学书院 在进贤门内,旧贡院址。
隆冈书院 在隆冈,又有龙冈书院,旧有华林书院,今废。
洪都书院 在新城门外,康熙间建。
宗濂书院 在德胜门外,今废。
友教书院 在府学前,即澹台祠。
南昌县儒学 在东湖北即故东湖书院。元元统初,徙城东抚州门外。明洪武初,知县黄德铭迁今所。景泰四年,巡抚韩雍檄修。万历间,知县林应训。崇祯间,知县何谦相继修葺。明末,燬。皇清顺治十年重建。
东湖书院 今即儒学。
此洗书院 在儒学东。
崇真社学 在桥步街。
民彝社学 在府学前东大街。
物理社学 在府学西,旧洗马池。
新建县儒学 在东湖北即故宗濂书院。元元统初,即其地建学。明景泰间,巡抚韩雍檄修。天启间,知县龙文光继修,明末燬。皇清康熙二年重建。南昌新建两学,左右并峙,面跃龙桥。
五溪书院 在忠孝乡,宋丁锬建。
香溪书院 在北乡郡塘,邓武建。
秀溪书院 在北乡郡塘,邓晏建。
虎溪书院 在忠孝乡琚塘,程必东建。
浯溪书院 在北乡,宋谭焕建。
层林书院 在玉溪东乡,赵氏建。
外州县
丰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宋绍兴间,自县东南迁此,元升为富州学。明洪武九年,改为县学。万历间,知县韩文修葺。皇清知县宗彝重修。
徐孺子书院 在槠山之南,又有新龙光书院,在学西,旧有龙光、贞文二书院。
进贤县儒学 在县治南,宋崇宁间,始建学在县东南。明洪武间,知县施皓迁建于此。万历间,知县林道楠重修。
钟陵书院 在雾岭,即福胜寺故址。
奉新县儒学 在县西南,即惠安寺故址。宋咸平间,建于县南冯水之上。元丰间,迁于南津桥之西。崇宁二年,迁于直庵院之东。五年,复迁南津桥故处。淳祐八年,改迁于此。元至元间,知县
方渊、谢峻,相继修葺。
梧桐书院 在罗坊镇东北,罗仁俭讲道之所。又有三贤书院及华林龙洲书院。
靖安县儒学 在县治东,旧学在法药之左。宋绍兴间建,明洪武间,知县衡守敬。万历间,邑人舒效盛相继修葺。后,知县应汝稼辟学西地建庙,即法药院故址。
武宁县儒学 在县治西,故城隍庙址。宋绍兴间,建于县东。明成化间,迁于县西延恩寺故址。正德十四年,知县陆浚徙城隍庙,更建学于此。万历间,知县胡东阳、周道昌相继修葺。
柳山书院 在柳山之上,唐柳浑隐此。明重建。宁州儒学 在州治东,宋元祐间建,分宁县学,元改为州学。明洪武三年,知州项仲宣重修,后改为县学。成化四年,修葺。弘治十六年,复改为州学。万历二十一年,知州方沆重修。
濂溪书院 在州治东,周濂溪任分宁簿时建。山谷书院 在濂溪书院右。

南昌府赋役考

    《通志》《府志》合载府总
实在人丁二十二万二千六十七,丁食盐课一十三万五千四百一十六口,共实徵银三万一千七百一十四两八钱九分七釐七毫。
实在成熟田五万五百七顷六十八亩五分七釐二毫四丝二微四纤,
地一万二百五十六顷四十一亩八分四釐九毫一丝五忽三微六纤,
山四千五百七十九顷九十二亩三分一釐六毫,
塘一千八百一十七顷六十四亩三分一釐五毫四丝,
官学湖一十三所,
共实徵银三十万三千九百九十三两二钱九分四釐一毫五丝二微四纤,
实徵米二十三万五千二百一石七斗一升七合五勺一抄七撮。
南昌县
官田五百八十八顷四亩三分三釐三毫,每亩科米二斗七升六合六抄;官地一十三顷六亩一分五釐五毫,每亩科米五升三合五勺;官学湖一十三所,共三亩七分,各科不等。民上田九百七十八顷六十三亩八分三釐一毫,每亩科米一斗五升四合八抄;民中田一千五百四十顷二十九亩三分二釐二毫,每亩科米一斗二升一合九勺八抄;民下上田六千一百四十二顷六十四亩八分二釐二毫,每亩科米一斗一合三勺三抄;民下中田二百四十九顷五十九亩三分六毫,每亩科米八升二合五抄;民下下田九百四十六顷一十六亩四釐六毫,每亩科米五升一合三勺六抄;民下下田、民湖田、民夏地四百八十顷二十亩四分二釐六毫,每亩科米三升二合一勺;民秋地四百五十八顷六十三亩九分八釐二毫,每亩科米一升六合五抄;民山六百七顷九十七亩五分七釐六毫,每亩科米五合三勺五抄;民塘八百七十一顷四十六亩四分九釐五毫,每亩科米五升六合四勺壕三亩,每亩科米一升六合五抄。
新建县
官田二百八十六顷五十五亩一分,每亩科粮租米多者五斗九升七勺,其次四斗九合五勺,又次三斗五升四合至二斗四升五合,共十一则财赋;官田共五十四顷四亩,内一则八顷二十一亩,每亩科米一斗七升一合二勺;又一则四十五顷八十三亩,每亩科米一斗五升四合一勺;官地一十九顷一十八亩七分,每亩科米三升三合六勺至一升七勺;官山九顷三亩一分,每亩科米一升六勺;官塘一顷六十一亩五分,每亩科米四升三合。民上田二千三十五顷二十二亩,每亩科米一斗五升五合五勺至一斗四升五合三勺;民中田一百七十二顷,每亩科米一斗二升八合四勺;民下田一千九百二十九顷三十六亩九分,每亩科米一斗三合至八升五合六勺五升三合四勺,共六则,民下下湖田四千八百三十顷六十三亩八分五釐,每亩科米二升三合一升六合九勺至三合,共三十二则;民地九百一十顷一十三亩九分,每亩科米一升四合五勺;五抄民洲基地八百四十顷八十一亩一分,每亩科米四合八勺;民山四百三十顷六十九亩,每亩科米五合三勺;民塘一百一十顷三十八亩,每亩科米四升三合。
丰城县
上田五千三百六十四顷三十六亩八分一釐九毫,每亩科官民米一斗一升六合九勺二抄零;中田二千一百九十六顷九十七亩七釐二毫,每亩科官民米一斗六合二勺三抄零;下田二千三百一十三顷七十六亩一分,每亩科官民米九升四合二勺八抄零;湖田一千七百一十二顷四十七亩七分八釐四毫,每亩科官民米三升三合四勺六抄;地二千一百七十二顷八亩九分二釐八毫,每亩科官民夏税米三升五合九勺零;官山一十九顷九十八亩七分八釐四毫,每亩科官米九合六勺三抄;民山六百四十三顷四十二亩六分五釐六毫,每亩科民米五合一勺;塘一百四十八顷九十七亩四釐五毫,每亩科民米五升。
进贤县
上田四千四百六十二顷五十一亩一分,每亩科官民米八升八合七勺;中田三百二十一顷二十八亩三分,每亩科官民米四升四合一勺;下上田一百三十顷五十六亩七分,每亩科官民米二升一合六勺;地二千二百八十七顷七十八亩四分,每亩科官民米一升八合三勺,外带派夏税米五勺五抄;草地五百一十一顷五亩,每亩科官民米三合二勺,外带派牛租谷四勺三抄三撮;山一千三百九十九顷七十二亩,每亩科官民米六合七勺,外带派牛租谷四勺;塘三百二十五顷一十九亩六分,每亩科官民米四升九合五勺七抄,外带派牛租谷二勺。
奉新县
一则田一千四百六十七顷四十亩六分一釐七毫,每亩科官民米一斗二升一合四勺;一则田一千三百一十五顷三十四亩一分一釐,每亩科官民米一斗一升二合三勺;一则田一千七百五十八顷七十一亩七分八釐三毫,每亩科官民米一斗四合;一则地四十二顷一十六亩五分三釐七毫,每亩科官民米六升四合,外带派柘四根六分八釐;一则地一百九十七顷五十二亩七分七釐三毫,每亩科官民米五升七合,外带派夏税米四合七抄五撮;一则地六十八顷五十九亩七分九釐,每亩科官民米二升六合四勺五撮,外带派租税钞九十二文;官山五顷二亩五分,内一则官学没官山二顷五亩,每亩科官米一升二合八勺至五合三合四合二勺八抄;又一则学没官山二顷九十七亩五分,每亩科钞七十二文;民山一百四十八顷八十八亩八分;内一则民山一百四十八顷六十五亩五分九釐,每亩科民米四合二勺八抄;又一则民山二十二亩七分一釐,每亩科茶课七百七十七株;塘四十一顷一亩二分四毫,每亩科官民米一斗二升一合四勺或一斗一升二合或一斗四合;桐、李树三根科租税钞四十文。
靖安县
一则田一千二百一十顷二十九亩一分三釐,每亩科官民米七升八合一勺三抄零;一则田八百二十八顷五十二亩八分,每亩科官民米五升三合四勺或六升八合一勺或四升三合或三升三合至二升七合一勺,共六则。一则田一分七釐,每亩科官民米一升七合一勺;地二百一十二顷一十六亩四分一釐,每亩科官民米五升六勺八抄;其次二升七合六勺四抄;又次一升八合八勺四抄至八合七勺九抄,各带派夏税米七勺或四勺或二勺或一勺共四则。山四百一十一顷九十二亩,每亩科米斗四合二勺八抄至一升二合八勺,共三则。塘八顷七亩三分九釐,每亩科官民米一升八合八勺四抄或一升二合五勺六抄至八合七勺九抄零,共三则。
武宁县
上田三千六百六十九顷七十七亩三分二釐五毫,每亩科官民米五升四合七勺;中田一百一十五顷八十亩一分二釐八毫,每亩科官民米四升三合;原下田九十六顷六十四亩二分三釐八毫,每亩科官民米三升三合三勺,今下田九十三顷二十二亩三分三釐,每亩科官民米二升八合五抄;秋地九百一十五顷八十二亩五分六釐六毫,每亩科官民米一升七勺税;地一百八十八顷四十六亩八分九釐,每亩科夏税米一升七勺山六百顷,每亩科米四合二勺八抄;塘一百五十六顷六分,每亩科米一升七勺。
宁州
本州田地山塘科则上田一千四百二十九顷五十九亩二分七釐九毫,每亩科官民米六升五合;中田二千四百二十五顷五十六亩七分二釐五毫,每亩科官民米四升八合;下田二千六百八十四顷四十八亩二分二釐四毫,每亩科官民米三升二合四勺;秋地三百五十五顷五十五亩四分六釐,每亩科官民米二升一合七勺三抄六撮;税地三百八十五顷七十五亩五分五釐四毫,每亩科官民米一升一合七勺三抄;山三百四顷一十七亩,每亩科官民米四合;塘一百七十七顷六十亩三分八釐八毫,每亩科官民米二升三合一勺三抄六撮。

南昌府漕运考

        《府志》府总
南昌前卫原驾浅船一百五十只,左卫原驾浅船一百三十五只。明正德二年,复左卫为宁府护卫,户部题允分派浅船于江西,所属三卫八所内。前卫带运六十二只,馀派各卫所,带运不等。十六年,宸濠变后,左卫军士从逆者死亡殆尽。都御史王守仁奏以所存军馀,并南昌卫运船如故,共二百一十二只。万历十二年,袁州卫呈湖西道转详拨改一十只归南昌卫,共二百二十二只。已经抚院批允,遵行外。十四年,该卫又详欲将原拨护卫运船二十八只尽归南昌,经两院批行,本道会粮储通行据南昌府,查称左护卫浅船派拨尽绝官军之卫,缴印芟制即南昌卫,亦带派六十二只,非本卫贻累,他卫之比。本卫近奉条编事例,馀丁纳徭。正军当差,除运粮外,操守城局,俱有定派,尚不敷用,势难允从。况先年左卫运船派散三卫八所,不独袁州为然。恐将来各卫所仿效成风,变乱成规,徒滋烦扰等因,具详到道。看得南昌卫额军约止三千除两,帮驾运船去军二千二百二十名,催运五十四名,所存者不过数百名巡江、巡湖、守门、守城、操练、养马成、造军器、看守铜牌、制造火药、摆列辕门及两院二司、各道都司跟用,俱在此。数见今差遣不敷,与外卫所一军止当一差者,有间,若派加运,掣肘难行。具由转详两院批允,各照旧额,以后不得更张。遵行在卷,拨代袁州浅船一十只,运军一百名,应支袁州府,仓米竟累本府出给误矣。
《南昌县志》阙。《新建县志》本色起运漕粮兑军攒运正米五千五百九十一石六斗,除荒米四十九石六斗二合六勺,实徵米五千五百四十一石九斗九升七合四勺;副米二千九百六十三石五斗四升八合,除荒米二十六石二斗八升九合四勺,实徵米二千九百三十七石二斗五升八合六勺;
淮安仓改兑正米一万七百九十石,除荒米九十五石七斗一升七合一勺二抄,实徵米一万六百九十四石二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副米五千七百一十八石七斗,内除荒米五十石七斗三升七抄,实徵米五千六百六十七石九斗六升九合九勺三抄。
以上共米二万五千六十三石八斗四升八合,除荒米二百二十二石三斗三升九合一勺九抄,实徵米二万四千八百四十一石五升八合八勺一抄。
随漕各项银
三六轻赍银一千六两四钱八分八釐,除荒银八两九钱二分八釐四毫六丝八忽,实徵银九百九十七两五钱五分九釐五毫三丝二忽;芦席板木银四十两四钱九分四釐三毫七丝,除荒银三钱五分九釐二毫二丝四忽八微三纤,实徵银四十两一钱三分五釐一毫四丝五忽一微七纤;脚耗银六两二钱八分一釐八毫九丝四忽四微,除荒银五分五釐七毫二丝六忽三微四纤,实徵银六两二钱二分六釐一毫六丝八忽六纤;
过江湖银一百三十一两四钱三分九釐九毫八丝三忽,除荒银三两三钱六分六釐一毫七丝八忽,实徵银一百二十八两七分三釐八毫五忽;原编过江湖银二百二十三两六钱六分四釐,内除先抵宗禄银九十二两二钱二分四
釐一丝七忽,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
淮安仓二升折银一百七两九钱,除荒银九钱五分七釐一毫七丝一忽二微,实徵银一百六两九钱四分二釐八毫三丝八忽八微;
芦席银六十一两一钱四分六釐九毫,除荒银五钱四分二釐三毫九丝八忽九微二纤,实徵银六十两六钱四釐五毫一忽八纤;
脚耗银一两一分四釐二毫八丝一忽四微,除荒银八釐九毫九丝七忽四微二纤,实徵银一两五釐二毫八丝三忽九微八纤;
过江湖银二百五十三两六钱三分七釐一毫三丝八忽,除荒银六两四钱九分五釐九毫九丝五忽三微六纤,实徵银二百四十七两一钱四分一釐一毫四丝二忽六微四纤;
原编过江湖银四百三十一两六钱,内除先抵宗禄银一百七十七两九钱六分二釐八毫六丝二忽,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
以上共银一千六百八两四钱二釐五毫六丝六忽八微,除荒银二十两七钱一分四釐一毫六丝七纤,实徵银一千五百八十七两六钱八分八釐四毫六忽七微三纤。
《丰城县志》本色起运漕粮兑军攒运正米二万四千四百石,
除荒米一百三十一石九升四合八勺六抄,实徵米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八石九斗五合一勺四抄;
副米一万二千九百三十二石,
除荒米六十九石四斗八升二勺八抄,
实徵米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二石五斗一升九合七勺二抄;
脚耗米二千四百四十石,
除荒米一十三石一斗九合四勺九抄,
实徵米二千四百二十六石八斗九升零五勺一抄;
淮安仓改兑正米七千八百三十一石六斗七升,
除荒米四十二石七升七合五勺三抄,
实徵米七千七百八十九石五斗九升二合四勺七抄;
副米四千一百五十石七斗八升五合一勺,除荒米二十二石三斗一合九抄,
实徵米四千一百二十八石四斗八升四合零一抄;
脚耗米七百八十三石一斗六升七合,
除荒米四石二斗七合七勺五抄,
实徵米七百七十八石九斗五升九合二勺五抄。
以上本色漕粮共米五万二千五百三十七石六斗二升二合一勺内,
除荒米二百八十二石二斗七升一合,
实徵米五万二千二百五十五石三斗五升一合一勺。
随漕各项银数
兑军三六轻赍银四千三百九十二两,
除荒银二十三两五钱九分七釐七丝四忽八微,
实徵银四千三百六十八两四钱二釐九毫二丝五忽二微;
芦席板木银一百七十六两七钱五釐,
除荒银九钱四分九釐五毫八丝八忽九微八纤,
实徵银一百七十五两七钱五分五釐四毫一丝一忽二纤;
脚耗银二十七两四钱一分二釐二毫三丝,除荒银一钱四分七釐二毫七丝九忽九微八纤,
实徵银二十七两二钱六分四釐九毫五丝二纤;
过江湖银一千一百七十五两八钱四釐四毫一丝四忽,
除荒银三百一十八两六钱一分一釐六毫一丝四忽,
实徵银八百五十七两一钱四分二釐八毫;原编过江湖银二千两八钱,内除先抵宗禄银八百二十四两九钱九分五釐五毫八丝六忽,改抵兵饷外,实存前数。
淮安仓二升折银七十八两三钱一分六釐七毫,
除荒银四钱二分七毫七丝五忽三微,
实徵银七十七两八钱九分五釐九毫二丝四
忽七微;
芦席银四十四两三钱八分二釐二毫,
除荒银二钱三分八釐五毫七丝九忽四微七纤,
实徵银四十四两一钱四分三釐六毫二丝五微三纤;
脚耗银七钱三分六釐一毫九丝三忽四微,除荒银三釐九毫五丝六忽一微三纤,
实徵银七钱三分二釐二毫三丝七忽二微七纤;
过江湖银三百七十七两三钱九分八釐三丝九忽,
除荒银九十一两七钱七分七釐七毫三丝一忽三微四纤,
实徵银二百八十五两六钱二分三釐七毫六微六纤;
原编过江湖银六百四十二两一钱九分六釐九毫四丝,内除先裁抵宗禄银二百六十四两七钱九分八釐九毫一忽,改抵兵饷外,实存前数。
协济漕运月粮仓米银七百四十三两六分六釐一毫五丝,
原编解府仓米银一千七百二十七两五钱,内除裁抵经费款银九百八十四两四钱三分三釐八毫五丝外,实存前数;
浅船料价银五百一十四两八分,
除逃亡银二百四十三两一钱七分六釐三毫,实徵银二百七十两九钱三釐七毫;
以上随漕项下共银七千五百二十九两九钱九毫二丝六忽四微,内
除荒亡银六百七十八两九钱七分二釐九毫,实徵银六千八百五十两九钱二分八釐二丝六忽四微。
随漕项下
浅船料价银二百四十三两一钱七分六釐三毫。
《进贤县志》本色起运漕粮兑军攒运正米一万一千八百四十石三斗一升,除荒米八百八十一石四斗二升三合二勺三抄,实徵米一万九百五十八石九斗五升六合七勺二抄;副米六千二百七十五石四斗一合四勺,除荒米四百六十七石一斗五升四合三勺一抄,实徵米五千八百八石二斗四升七合零九抄;脚耗米六百四十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七抄,除荒米四十七石六斗七升二勺七抄,实徵米五百九十二石六斗九升六合四勺。
淮安仓改兑正米三千八百石三斗六升,除荒米二百八十二石九斗六合九勺三抄,实徵米三千五百一十七石四斗五升三合七抄;副米二千一十四石一斗九升八勺,除荒米一百四十九石九斗四升六勺七抄,实徵米一千八百六十四石二斗五升一勺三抄;脚耗米二百五石五斗三升五合九勺,除荒米一十五石三斗五勺三抄,实徵米一百九十石二斗三升五合三勺七抄;
以上本色漕粮共米二万四千七百七十六石二斗三升四合七勺七抄,内除荒米一千八百四十四石三斗九升五合九勺四抄,实徵米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一石八斗三升八合八勺三抄。
一随漕各项银数
兑军三六轻赍银二千一百三十一两二钱六分八釐四毫,除荒银一百五十八两六钱五分六釐一毫八丝一忽四微,实徵银一千九百七十二两六钱一分二釐二毫一丝八忽六微;芦席板木银八十五两七钱四分八釐,除荒银六两三钱八分三釐二毫三丝五忽七纤,实徵银七十九两三钱六分四釐七毫六丝四忽九微三纤;脚耗银一十三两三钱二釐九丝八忽,除荒银九钱九分二毫三丝六忽一微,实徵银一十二两三钱一分一釐八毫零;
过江湖银五百七十两五钱七分二釐五毫八丝五忽,除荒银一百九十七两九钱六分八釐八丝五忽,实徵银三百七十二两六钱四釐五毫;原编过江湖银九百七十两九钱一分一釐一毫六丝,内除先抵宗禄银四百两三钱三分八釐五毫七丝五忽,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淮安仓二升折银三十八两三釐六毫,除荒银二两八钱二分九釐六丝九忽三微,实徵银三十五两一钱七分四釐五毫三丝七微;
芦席银二十一两五钱三分六釐六毫四丝,除荒银一两六钱三釐二毫三丝三忽四微五纤,实徵银一十九两九钱三分三釐四毫六忽五微五纤;脚耗银三钱五分七釐二毫四丝一忽四微四纤,除荒银二分六釐五毫九丝三忽八微二纤,实徵银三钱三分六毫四丝七忽六微二纤;
过江湖银一百八十三两一钱三分四釐四毫二丝九忽,除荒银六十三两五钱四分一釐二丝九忽,实徵银一百一十九两五钱九分三釐四毫;原编过江湖银三百一十一两六钱二分九釐五毫二丝,内除先抵宗禄银一百二十八两四钱九分五釐九丝一忽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
协济各卫所漕运旗军月粮仓米银三百七十四两三钱一釐三毫八丝,除荒银六十四两七钱五分二釐一毫七丝五忽二微九纤,实徵银三百九两五钱四分九釐二毫四忽七微一纤;浅船料价银二百六十三两六钱,除逃亡银七十五两四钱三分四釐一毫一丝七忽,实徵银一百八十八两一钱六分五釐八毫八丝三忽;以上随漕项下共银三千六百八十一两八钱二分四釐三毫七丝三忽四微四纤,内除荒亡银五百七十二两一钱八分三釐九毫五丝五忽四微三纤,实徵银三千一百九两六钱四分四毫一丝八忽一纤。
《奉新县志》本色起运兑军攒运正副脚耗米,
淮安仓改兑正副脚耗,
以上本色漕粮共米二万二千七百一十六石五斗四升二合八勺五抄。
随漕各款银数
以上随漕项下共银二千八百三十五两五钱五分五釐八毫五丝六忽。
兑运攒运正米一万五百十七石九斗五升;副米五千五百七十四石五斗一升三合五勺;脚耗米一千一百四石三斗八升四合七勺五抄三六;轻赍银一千八百九十三两二钱三分一釐;芦席板木银七十六两一钱七分一釐;共脚银一十一两八钱一分六釐四毫一丝二忽;过江湖银八百六十二两四钱七分一釐九毫。淮安仓改兑正米三千三百七十五石九斗六升;副米一千七百八十九石二斗五升八合八勺;脚耗米三百五十四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内二升折银三十三两七钱五分九釐;芦席银一十九两一钱三分一釐五毫六丝;脚耗银三钱一分七釐三毫四丝七忽;过江湖银二百七十六两八钱二分八釐七毫二丝。
南京仓并旧例改解本色正米九千三百二十三石二斗七升;副米三千三百五十六石三斗七升七合二勺;船驴脚费银四百六十九两二钱一釐五毫。
载批解部银二百三十五两七钱四分一釐一毫,旧例派剩仍解太仓米五百五十四石八斗六升,该银三百三十二两九钱一分六釐,脚耗银九两三钱二分一釐六毫四丝八忽。
《靖安县志》兑军正米三千三百一十四石二斗九升;淮安仓正米一千四十四石五斗八升;
南京仓正米二千二百九石五斗二升;
南京旧例派剩折色米五百五十九石三斗六升。
《武宁县志》本色起运漕粮兑军攒运正米六千四百六十四石八斗九升,除荒米六十一石三斗八升三合九勺四抄,实徵米六千四百三石五斗六合;副米三千四百二十六石三斗九升一合七勺,除荒米三十二石五斗三升三合四勺九抄,实徵米三千三百九十三石八斗五升八合二勺一抄;脚耗米六百七十八石八斗一升三合四勺五抄,除荒米六石四斗四升五合二勺七抄,实徵米六百七十二石三斗六升八合一勺八抄。淮安仓改兑正米二千七十五石一斗一升,除荒米一十九石七斗三合一勺一抄,实徵米二千五十五石四斗六合八勺九抄;副米一千九十九石八斗八合三勺,除荒米十石四斗四升二合六勺五抄,实徵米一千八十九石三斗六升五合六勺五抄;脚耗米二百一十七石八斗八升六合五勺五抄,除荒米二石六升八合八勺三抄,实徵米二百一十五石八斗一升七合七勺二抄。
随漕各项银数:
兑军三六轻赍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六钱八分二毫,除荒银一十一两四分九釐一毫九忽二微,实徵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六钱三分一釐九丝八微;芦席板木银四十六两八钱二分三毫八丝,除荒银四钱四分六釐一毫八丝九忽一微一纤,实徵银四十六两三钱七分四釐一毫九丝八微九纤;脚耗银七两二钱六分三釐三忽四微八纤,除荒银六分八釐九毫七丝一忽七微九纤,实徵银七两一钱九分四釐三丝一忽六微九纤;过江湖银三百一十一两五钱三分四釐六毫八丝,除荒银九十三两八钱一分五釐四毫八丝,实徵银二百一十七两七钱一分九釐二毫;原编银五百三十两一钱二分九毫八丝,内除先抵宗禄银二百一十八两五钱八分六釐三毫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淮安仓二升折银二十两七钱五分一釐一毫,除荒银一钱九分七釐三丝一忽一微,实徵银二十两五钱五分四釐六丝八忽九微;芦席银一十一两七钱五分九釐六毫五丝,除荒银一钱一分一釐六毫五丝九忽一微,实徵银一十一两六钱四分七釐九毫九丝八微五纤;脚耗银一钱九分五釐六丝四忽五微,除荒银一釐八毫五丝二忽一微四纤,实徵银一钱九分三釐二毫一丝二忽三微六纤;过江湖银九十九两九钱九分六釐八毫六丝五忽,除荒银三十两一钱一分三釐六丝五忽,实徵银六十九两八钱八分三釐八毫;原编一百七十两一钱五分九釐二丝,内除先裁抵禄银七十两一钱六分二釐一毫五丝五忽。今改兵饷外,实存前数;浅船料价银五十两,除逃亡银一两九钱九分九釐二毫,实徵银四十八两八毫。
《宁州志》本色起运漕粮兑军攒运正米八千一百八十一石三升,除荒米四百九十八石九斗四升九合六勺五抄,实徵米七千六百八十二石八升三勺五抄;副米四千三百三十五石九斗四升五合九勺,除荒米二百六十四石四斗四升三合三勺一抄,实徵米四千七十一石五斗二合五勺九抄;脚耗米八百五十九石八合一勺五抄,除荒米五十二石三斗八升九合七勺五抄,实徵米八百六石六斗一升八合四勺。淮安仓改兑正米二千六百二十五石九斗六升,除荒米一百六十石一斗五升三合六勺五抄,实徵米二千四百六十五石八斗六合三勺五抄;副米一千三百九十一石七斗五升八合八勺,除荒米八十四石八斗八升一合四勺三抄,实徵米一千三百六石八斗七升七合三勺七抄;脚耗米二百七十五石七斗二升五合八勺,除荒米一十六石八斗一升六合二勺,实徵米二百五十八石九斗九合六勺。
随漕各项银数
兑军三六轻赍银一千四百七十二两五钱八分五釐四毫,除荒银八十九两八钱一分九毫三丝七忽,实徵银一千三百八十二两七钱七分四釐四毫六丝三忽;芦席板木银五十九两二钱四分七釐,除荒银三两六钱一分三釐三毫七丝四忽一微,实徵银五十五两六钱三分三釐六毫二丝五忽九微;脚耗银九两一钱九分九毫九丝四忽四微,除荒银五钱六分五毫四丝五忽八微七纤,实徵银八两六钱三分四毫四丝八忽五微三纤;过江湖银三百九十四两二钱三分三釐二毫四丝五忽,除荒银一百三十三两四分二釐五毫四丝五忽,实徵银二百六十一两一钱九分七毫;原编银六百七十两八钱四分四釐四毫六丝,内除先裁抵宗禄银二百七十六两六钱一分一釐二毫一丝五忽今改兵饷银外,实存前数。淮安仓二升折银二十六两二钱五分九釐六毫,除荒银一两六钱一釐五毫三丝六忽五微,实徵银二十四两六钱五分八釐六丝三忽五微;芦席银一十四两八钱八分一釐四毫,除荒银九钱七釐六毫七丝五忽四微一纤,实徵银一十三两九钱七分三釐七毫二丝四忽五微九纤;脚耗银二钱四分六釐八毫四丝六忽,除荒银一分五釐五丝五忽二微七纤,实徵银二钱三分一釐七毫九丝七微三纤;过江湖银一百二十六两五钱四分一釐六毫一丝三忽,除荒银四十二两七钱四釐二毫一丝三忽,实徵银八十三两八钱三分七釐四毫;原编银二百一十五两三钱二分八釐七毫二丝,内除先裁抵禄银八十八两
七钱八分七釐一毫七忽今改抵兵饷外,实存前数;浅船料价银二百四十两。

南昌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
《晋书》:人士并好经学,讽诵之声,有若齐鲁。《豫章记》:人尚清净之教,重于隐遁。
《隋书》: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少争讼而尚歌舞。
《通典》:艺文儒术为盛,虽闾阎贱品,而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
《宋史》:永嘉东迁,衣冠萃止,后文物颇盛,其俗性悍,而急尤好争讼。
《黄廷坚赋》:处士有岩穴之雍容,文章有江山之秀发。
《虞集颂》:其人衣冠,其食稼穑,诗书艺文,栋宇布帛。
《续豫章志》:禨鬼之俗习而未变,凡有疾病多听于巫门,设符箓术,行禁架。
《弘治志》:礼义之俗,不因时变,学者率以重吏轻儒为耻。
丁芝翰《图经志》:士解经传雅学,绩文而真知实践者亦屡屡有之。俗尚清雅,崇儒好客,村落细民皆勤于稼穑,敏于役作,秉尊上孝弟之心,然尚气,大过小忿辄至斗讼。
万恭说:南昌新丰进厚于弦诵,薄于盖藏。宁武奉靖饶于山泽,俭于科制。
《喻均志》:诗书礼乐攸萃蝉,冕章黻俪古邹鲁。《旧志》:士矜义,概人绝繁华,有齐鲁、唐魏之遗风。缙绅先生竞自标置耻,谒有司闾,左无大豪,市里无游食。
南昌县
《图经志》:平畴沃壤,俗勤于稼穑,薄自奉务储积。《旧志》:士夷人淳诗书之声,四封相接,士夫惜名节,耻干谒。邻居有贵显者,或终身未尝往来,仕苟贪婪,转相唾骂。偶会多不为礼虽,屠人、牧竖亦知揖,让而道经传之语。但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
新建县
《图经志》:西山秀郁,代生闻人,村落细民稼穑之隙亦遣子弟入学,礼义之风优于他邑。
人性刚峭,土产颇饶,鲜事商贾。
赵秉忠《图说》:厌原奇丽,双江汇环都邑,雄观尽在兹邑,圩田既兴菑畬。攸塈乾溢,丰歉氓命县线。
丰城县
《旧志》:士行笃于儒业,擢高科登,膴仕者联镳接武,无旷土,无游民。
《喻均志》:世族栉比渐,于礼教士之矕文,蜚藻犹有龙光斗牛之气,至于鸿钜之业,后先相望进贤县。
《前志图说》:民率忠朴,士高节,概风候近驯,金矢鲜入。
万恭说:西南多文而显,东北多犷而悍。
奉新县
《旧志》:君子善居室,小人勤稼穑。
酷信风水,尊崇浮屠,婚姻尚奁具,炊爨喜分析。《群书备考》:士杰而秀,民悍而争,土瘠地狭,胼𦙆不给,多持空囊而走四方。
《县志》:风声、气息多近吴越,农务耕桑,民业商贾。庠校之士,勤经史而重科名,闾里之学习诗书而敦礼仪。
靖安县
《图经志》:县虽僻小而山深谷穷,其俗朴厚而勤耕织,士尚雅素不竞,有朱陈村之俗焉。
《弘治志》:不尚浮靡,不作商贾,多好学。
武宁县
《图经志》:男勤稼穑,女务蚕绩,有淳古之风。万恭说:槿庐绳枢以耒耜,机杼长养。
宁州
《旧志》:宁去郡最远治,在山谷间,其民虽勤力作而靳,施与告讦诈,伪瞬息百端,最号难治。《明志》:居市井者,多文雅;处田里者,无嚣讼。而士之养于学者,颇知科第之荣。风俗之移将骎骎乎。与中州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