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卷目录

 南宁府部汇考四
  南宁府祠庙考〈寺观附〉
  南宁府驿递考
  南宁府兵制考
  南宁府物产考
  南宁府古迹考〈陵墓附〉
  南宁府猺獞峒蛮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四十四卷

南宁府部汇考四

南宁府祠庙考

        《府志》本府〈宣化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外东一里,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府郭楠创建,每岁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今圮无存。
社稷坛 在府城外东北二里,每岁卯酉月上戊日致祭。
郡厉坛 在府城北二里,每岁三月、清明、七月望、十月朔致祭,以城隍之神主之。
旗纛庙 每岁九月霜降日,武员统将,领诣教场致祭。
城隍庙 在府治西,地势高耸,为五花之一峰。洪武初建,弘治中知府刘芳重修,嘉靖二十五年,知府王贞吉重修。皇清康熙七年,被火变,庙宇尽燬,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又重建之。
府土谷祠 在府仪门左,岁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县土谷祠 在县内祭如府制。
关帝庙 在府治中,宋建正德十六年,有司概以淫祠燬之,嘉靖八年,都御史姚镆,命知府蒋山卿重建。
东岳庙 在府城内北。
南岳庙 在府城外西。
龙母庙 在安塞门外。
华光庙 在西城外。
三界庙 一在镇江门内,一在西城外。
㐲波庙 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驻师于邕,树铜柱分,茆于两江,上民赖以宁,立庙祀之,杨茂先题曰:如今邕桂多,公庙千载流传,尚有神,按《通志》:伏波庙有二,一在府城西岸一里,一在横州东六十里,乌蛮滩上,汉马援征,交趾驻兵于此,人立庙祀之,明洪武初,遣翰林编修,王廉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又诏以汉,伏波将军马援,昔征交趾,立铜柱为表其功甚大,命廉就祀之,廉至横州之乌,蛮滩见其庙颓燬,乃令州民葺祠,而后致祭,新建伯王守仁谒庙有诗。乌龙庙 在府治西,宋皇祐中,筑城崩圮,郡守刘初,夜梦神人告以依蛇形乃可,城明晨见一大乌,蛇如龙状,盘绕于地,遂依蛇形筑之,城果成,立庙祀之。
渌楼庙 在府治西南五十里,山麓间有泉,自峰拗出,甚清冽,宋皇祐中,寇作乱,有邕守吴姓者,与其子三人,力战不克,俱死之,邕人立庙,崇祀明宣德九年,知府李晟修葺,即今之心墟渌楼庙也。
孔中允庙 在府城内,宋皇祐间,侬贼破邕州,司户孔宗旦死,节事闻赠太子中允,郡人立庙祀之。
怀忠庙 在府城北望仙坡上,三公祠前,宋知邕州苏缄既没,后交人谋寇桂州行,数舍众见,大兵北至,呼曰:苏城隍,兵来交,人惧遂退,郡赖以安,立庙祀之,元祐间,赐额曰怀忠,后因庙圮并入五公祠,按《通志》:在朝天门外,明苏浚改建专祠祀,宋邕守苏缄。
五显庙 在西门外,天宁寺右。
晏公庙 在南门内。
文昌祠 在府城西门内。
梓潼祠 在府治北。
神霄祠 在南门外。
三公祠 在府城北望仙坡上,宋皇祐中,狄青孙沔余靖讨侬贼平之,立庙以祀,名三公祠,洪武中重修,后增苏缄马援,又增谭必并为六公,岁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县令诣祠致祭,例收两里思龙,三四啚道童,供奉香灯,按《通志》:明季增入宋邕守苏缄,明新建伯王、守仁,为五公祠,康熙十八年,镇南将军蟒吉兔,恢复南宁诸郡,功德甚大,寻卒宁人思之,请入祠,奉祀改为六公祠。
北府祠 在北门外白塔街。
陶使君祠 在郡城内,宋陶弼知邕州惠政甚多,州人德之,立祠以祀。
文成祠 在敷文书院,以嘉靖间新建,伯王公守仁,征思田有功,常讲学于此,后人思之,立遗像于书院,号文成祠,置有祀田,及课士等田,今每岁二仲月上戊日,县官到祠致祭。
胡林二公祠 在府学左,明万历间,左江道胡廷宴知府林梦奇,德泽及民,人仰思之,立祠以祀,今圮。
郭公祠 在府城西,明嘉靖三十六年,郭应聘守南宁,越五年擢蜀臬,又七年晋粤左右,方伯寻陟、开府先后经略粤西,凡二十年遂晋司徒亚卿,民思其德,立祠以祀,后通判戴士鳌续置祀田,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府粮厅董其事所有羡馀,科举年,给府县领批生员赴省,公费兵燹后,田荒祀废。皇清康熙七年,通判顾鼎植清理招垦,春秋举祭如初。
报德祠 在文成祠右,明万历间,左江道杨公寅秋绥交有功,建祠于此,置有祀田,春秋致祭,今祠内勒石有绥交文,记并遗像兵燹后圮,康熙十年,左江道宋翔、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知县张琼捐资修复。
崇德祠 在西城外,康熙四年,左江道张道澄,德泽及民,郡人思之,立祠以祀。
姚公祠 《府志》无。按《通志》:在府城内西北,祀,明提学副使姚镆。
新宁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俱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邑厉坛 每岁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举祀。城隍庙 在城西门,
关帝庙 在城东门,
真武庙 在城西门外,
班马庙 在城西门内,
文昌祠 在城东门内,每岁春秋仲月举祀。崇报祠 在城东门内州治前。
隆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原在城东偏学外,万历十三年,知县张邦燮迁于新街左,种竹木刻神碑,今存遗址,仍届期致祭。
社稷坛 原刱建城西圹地,万历十三年,知县张邦燮迁于城西近壕,地植树木立神碑,今存遗址,仍届期设祭。
邑厉坛 有二,一设于城西教场,一设于马晚山义冢,岁清明、中元祭西城坛,十月朔日祭马晚坛。
城隍庙 在县后西北,嘉靖三十五年,知县姚居易鼎建,后圮,万历二年,知县何一麒重建,今知县史宗瓒捐修后宫一座。
黄大夫祠 在城西六里,今废。
阳明王公祠 今废。
蒋太守祠 在学左,
横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洪武二年,命中书省定坛壝祭礼,三年革前代,封号以山川,本名称坛,旧在南寺旁,更迁江南,嘉靖间,改筑于三官,堂址在今城东南隅。
社稷坛 洪武元年,命郡县立社稷,有司致祭,一如山川,旧坛在儒学后城西北隅,嘉靖初改筑于上郭元妙观今址。
邑厉坛 制定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凡都省府州县俱有厉祭以祀鬼神,有司先期移牒,城隍召集幽魂至日,陈设牲醴衣饭楮钱,请城隍位入,坛主祭坛,在北门外。
旗纛庙 洪武三年,行合祀礼祀六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于城隍庙后,厥后卫所各建庙,以霜降惊蛰日祭,本卫掌印官行礼,庙在驯象卫左。
城隍庙 在南城外东,成化间,知州何尧中重修,嘉靖八年邓皋修,三十七年知州高士楠重修,又买门外民地,辟开两旁,四十四年坊民创建后堂三间,修饬深邃,崇祯元年,自夏徂秋,亢旱不雨,禾苗尽槁,知州王宠斋祷三日,滂沱而雨者彻一日夜,民获半熟神之庇也,先题其额曰:膏泽下民,因重修之。自前阶级起至大门、正堂、拜堂、正殿、后殿,凡五进焕然一新。
里社坛 每里建社以祀,五谷五土之神社有坛,立石书神位,或刻像村乡置片石,或树竹木,俱曰社即,古樗社、枌榆社之制,春秋社日敛钱祈,报以驱瘟疠。
城南关帝庙 万历十三年,孝廉李希说创建于城外旧寿佛寺。
驯象卫关王庙 嘉靖三十七年,驯象卫指挥范儒等建于旗纛庙右,时尚未加帝号,故称王。雷庙 乡村建祀,旱时于此祈雨。
东岳庙 在佛寿寺左,今毁。
龙池下庙 旧庙在古钵山顶,士庶祷祈,登跋甚艰,万历己亥年,坊民庀材别建于北门城外,因号下庙,凡郡守祷雩,士民祈求,或酬报夙愿,皆就庙致享,郡民称便焉。
下郭真武庙 庙有三下郭,其首创者今谓之老庙,嘉靖四十三年,建于下郭,民居尽处,以镇下关水口。万历四十五年重修,天启元年,知州赵廷忠构阁三层以补,巽峰为州治捍蔽,崇祯改元乡官,莫与伦一,新神像坊民轮分三会,每年三月三日建醮崇祀。
上郭天妃庙 妃莆田都巡检林,愿女五季末生于莆海之湄洲屿,幼即通悟,秘法神显海,中元天历加封,赐庙额,永乐中,使郑和下西洋,感神灵异归,言于朝,因得旨修庙,七年加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喜簪茉莉,每舟危呼救忽,闻花香及见火光,舟便无恙,海洋舟楫奉事惟谨,万历辛卯二月,坊民建庙,上郭郡人祈嗣,多获显应,崇祯二年,拓建庙宇,改旧堂为拜亭,规制加弘。
下郭天妃庙 先是商民设会于中渡口,买屋奉事香火,随因舟楫,取便往来,泊凑咸致虔焉,乃积金购材,兼募民财,于崇祯二年刱建。三官庙 在城东南隅,嘉靖初废为山川坛,而以神像迁下郭青云桥头,今桥头庙圮,其地为铺,居临江之马头。
龙母庙 南门城外,乡村多建,奉祀者俱不食鲤。
六曹庙 在蒙村大路。
鳄水庙 在鳄江旁,今绿蓝陂口有小庙,水涨不浸岸,有一穴传有鳄鱼于此,因以鳄水名庙:伏波庙 一名威武庙,在乌岩山麓,岁春秋二仲月致祭,外上司往来,经过以其庙枕,滩险皆备猪羊入祀,甚有已宰牲而候不至,次日又重备办,嘉靖三十三年,御史陈定例每遇各宪,经过许支州库银:一两五钱备祭,馀各府州县听其自备。
慈感钵山庙 在古钵山顶,自山麓纡盘而上数千丈,下瞰州城,仅如一掌,唐贞观中有妇女陈氏居朝京门外,一日买鱼归,有白衣人谓曰:鱼不可食,既市可掷,水中急上,山顶避之,陈如其言,回望所居皆陷,即今龙池,陈殁于岭,屡著灵异乡人,立庙祀之,水旱疾疫祈嗣,祷应如响。宋绍兴间,郡守石公请于朝,赐额曰:慈感,绍熙二年,敕封淑惠夫人,嘉定九年,敕加淑惠显祐夫人,兼籍以田,嘉定辛未,郡守吕公修而大之。洪武末,有司奏定,岁凡三祭,正统元年重修,弘治九年,参将毛伦重建,天启五年重修。
东门真武庙 崇祯二年,坊民建于东门城外。每三月三日,扮架分道,出游放炮,传奇与中观互相角胜。
五显庙 正统间,参将范信建于城内,嘉靖间毁复建于上郭隆兴寺左,传称华光,原系佛前一盏灯,如来佛祖教以天、地、人、水、火五通后得道为神,故名五显。
三界庙 在下郭三铺神,冯姓贵县东博人以军调樵白石山,遇仙聚奕,授仙衣丹,药归而灵显,起疾拯患,世为鬼仙,两江民多建祠祀之,凡所酬愿,辄有青蛇徵应。
四官庙 在北门外神三界子,名敕缘仙,衣传钵故冯,代产异人,列籍鬼仙,外有冯羽、冯谷及都长等,俱为乡民奉祀。
小庙 在江南,万历四十年重建,以祀冯姓都长之神,神三界侄羽之子,一称五官娶于横侯氏,天顺中从,沈参戎征抚五山,贼死有显,迹民因祀之,每四月八日、五月四日、六月六日,乡村祈谷率椎牛祀神,南岸民分大小两班,自十岁至二十馀岁俱在,小庙每四月八日计丁敛钱,设会奉祀,击牛聚饮,岁仍挨举,齿长者数人推入大庙,会因号庙曰小,以别于大庙云。
令公庙 在江南,宋时李轸辖有功于民,广右所在祀之,俗指为太岁,嘉靖间,奉例欲毁,赤蛇群绕屋上,遂留之,又云:夔依凭其间,俗号独脚,虎狼犯者,皆于庙祭,禳每四月八日,南岸少长咸集庙中,椎牛因而剧饮,一名大庙。
土地祠 在州仪门左,有司朔望行礼,春秋致
祭,
文昌祠 文昌星之降灵也,以诸士子文章气运,所关故儒学,多祀之。横西郭,旧有梓潼庙,其下紫水出焉,万历甲申,乡绅施懋等价买学,后甘宅之楼改为尊经阁,塑像其内,后建新学,因改祠于旧学中,以据地灵,故旧学虽废,而地之钟祥,实不让于前。
丘公祠 在迎宣门内,万历四十五年,为知州丘譓建事见,名宦先年立有去思碑,至是入名宦始创祠。吴公祠 在城西乌石书院,公讳时来,别号悟斋,以给谏谪戍驯象卫,买甘宅乌石山建书院,聚徒讲学,后赐还,历官左都御史将原价佃鹤窦等田,粮分给生徒二十三人,收管诸徒刻像,因将田租岁入,除输粮外,存积修理,设春秋生诞三祭,万历四十七年,王绍登强占田园租果,随经州府掌学夺出印帖给还原徒,永远公管。
永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俱岁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厉坛 每岁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致祭。旗纛庙 在教场内。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县城内。
雷庙 在县城外。
雷破庙 在火烟驿雷破岩下,祀刘大王。
上思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郭东。
社稷坛 在州郭西。
邑厉坛 在州北文岭麓。
城隍庙 旧在州内,知州黎磐迁于东郭外,明嘉靖十五年,陈世瞻重修,三十二年,詹世龙复迁于城,又迁于东门之外,万历乙卯侯世屏重修。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州高科重建。
平江庙 在佛子墟甚灵异,久圮。
令公祠 在东门内,久颓。
黄公祠 土官黄世荣血食,久圮,废。
下雷州 祠庙无考。
寺观附本府〈宣化县附郭〉
天宁寺 在府西城外,唐建名龙兴,明洪武中,改今名,皇清仍之。
青山寺 在府城外南十馀里。
罗山寺 在府治外北二十里。
万寿寺 在府城外东南十里,宋建,今废。明天寺 在府治北十五里。
犀牛寺 在府治外西三十里。
宝圣寺 在府治外北十里。
弘仁寺 在府城西岸,郡人萧云举有记,今圮。三清观 在府城外之东,宋建明正统重修,嘉靖间,知府郭楠重修。
龙溪观 在府治北,宋建,今废。
三官堂 一在北门外茶亭,一在镇江门外。诸天阁 在天宁寺后。
元天阁 在府城西,其西扁曰:岭表通衢,其南扁曰:元天宝阁,内旁有一楼,题曰:宝月楼,例收上南八,下南一两里,道童供奉香火。
天妃宫 在西城外。
白衣庵 在西城内。
准提庵 在西城外五里。
西竺庵 在府城外西一里。
新宁州
观音寺 在州西门外,今废。
三清观 在州城东门内,今废。
隆安县
兴隆寺 明季颓圮。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县令查继甲驻防,把总常武捐修。
卢六寺 今废。
横州
隆兴寺 在上郭,唐会昌六年建,宋政和末废,寺为神霄宫,靖康复还为寺,宝祐间重修,明永乐再修,嘉靖间为祀圣,习仪之所,先年女妇杨招女、甘来女,施入零竹田粮一石一斗,后被豪民占去,坊民复办,价告赎还寺,寺今公议,择会首二人掌管其事。
下郭观音寺 宋嘉定庚午年建,嘉靖时废为东郭社学,隆庆六年重建为寺,万历十五年重修,先年郎中乐章读书于寺中,及登科第,因施
入三娘、铜鼓、石龙等村,田粮三石六斗二升,嘉靖中寺废,被衣巾,彭尚义诡占,万历七年,坊民钟子真莫子宗告,理尽追前田还寺,仍令两廊建置社学,立乐郎中神位,春秋致祭,万历间,本坊真武庙缺少香灯,众议抽拨石龙等田,粮以供费,馀仍存积本寺,以备修理之用。
应天禅寺 在宝华山半小坡上,唐创明宣德正统间,俱重修,万历十九年鼎建,三十四年重修。
旧有二禅师,居寺修行,常骑白鹿、花虎建文寓寿佛寺,时游此亲题寺额曰:万山第一,今塑遗像,寺左曰:隐龙殿,相传州僧前代最繁,每为大釜,于厨旁架石桥,引涧流作炊,必梯可登,弘治间,掘土因见一釜,耳大可容人穿过,开基前一夕,众望址地,闪烁有光,比平土恰合,旧址不爽尺寸,寺有田,嘉靖间,大工废佃,万历后,寺复会众告垦,寺旁左右地,给帖入寺。
报恩寺 在北山,宋嘉定庚午年建,咸淳间元至顺间俱重修,永乐间卫人曾士中鼎建,正统间重修,正德间毁都指挥吴玮重建,嘉靖万历俱重修,万历丁巳迁寺改建,新学移佛像于旧学之明伦堂,寺遂废,按《通志》:佳胜为州治,冠吴悟斋诗,有草径人来,双叶下松扉,云去一僧眠,之句。
寿佛寺 在南城外,宋建元至元二十八年,昭勇将军邓元甫、知州聂用和再建,洪武中重修,置僧纲司,习仪于此,嘉靖间圮,寺遂废,按《通志》:宋绍兴间建,明建文君南遁,寓居十五年,人不知也,徒众归者以千数,今寺额:寿佛禅林四字,乃其手笔,忽一日作诗曰:读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住团瓢,南来瘴岭千寻险,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侍从归何地,惟有群乌早晚朝。遂为人觉,因往田州土官庭自名为建文君,官司震愕因启将若何,答曰:吾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因送之赴京,号为老佛,今寺废为学租地。
玉虚观 在城内东隅,宋时建。
元妙观 旧在儒学西,唐建明弘治末,扩学基,移建隆兴寺右,今为社稷坛。
元天中观 嘉靖四十五年,商人建于城隍庙,西因在郭中,故号中观,每年三月三日,元帝诞辰各会首建坛、设醮,先日扮装故事迎神,出游至日烧炮、演奇、贺寿,极其华丽,观者如堵。朝烟阁 在应天禅寺之上,高阁层峦,俨若鼓角,梅花岭上,云树连天,北瞰古钵,宾主峙立,情意趋迎,固南面一大观也。万历三十三年,乡官邓国材创,取宝华朝烟之景,阁塑观音像,有碑记,新垦侧山佛,旺官斗租谷三石入阁。南楼观音阁 即城南门,楼第二层中设像,奉祀者。
西城观音庵 在西门登高岭下,元至元建,嘉靖中废为西城社学,甲子年训导秦肇登重修复,设佛为庵,崇祯二年重修,建拜亭。
永淳县
祀圣寺 《府志》无。按《通志》:在县治西,今圮。
上思州
五岭寺 旧传有仙迹,今废。

南宁府驿递考

        府志本府〈宣化县附郭〉
建武驿 在县治西门外,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六只,桨夫六十名,上中下马六匹,夫十八名,下驴四头,上中下铺陈一十五副,今废。施湴驿 在县治东六十里,府城往省,陆路所经,永乐五年设,原额马五匹,夫十五名,驴三头,夫九名,上中下铺陈共八副,今废。
长山驿 在县治东一百一十里,府城往省,陆路所经,永乐五年设,原额马五匹,夫十五名,驴四头,夫十二名,上中下铺陈八副,今废。
大滩驿 在县治西五十里,府城往新宁隆安,陆路所经,永乐六年设,原额上中下马五匹,夫十五名,驴三头,夫九名,上中下铺陈七副,今废。凌山驿 在县治西五十里,府城往太平,水路所经,明洪武七年设,原额站,船四只,桨夫四十名,下等铺陈四副,今改入新宁州。
那龙驿 在县治西七十里,府城往隆安,水路
所经,明洪武七年设,原额站,船四只,桨夫四十名,下等铺陈四副,今废。
黄范驿 在县治南五十里,府城往永淳,水路所经,洪武四年设,原额站,船七只,桨夫七十名,上中等铺陈七副,今废。
府门铺   东路低井铺 归仁铺
何丹铺   朝天铺   施湴铺
楼云铺   林村铺   火夹铺
长山铺   里段铺   昆崙铺 以上俱往宾州陆路。
南路唐台铺 潭泽铺   八尺铺
黄蜡铺   青龙铺   那旺铺 以上俱往永淳横州陆路。
西路星盈铺 罗文铺   啼钟铺
合江铺   大滩铺   驮棍铺
张村铺   涯水铺   邓都铺
铺 以上俱往隆安陆路。
本府各铺,前朝俱设有铺兵递送公文,今易铺为塘,民间止称塘而不称铺,工食载在全书,递年除荒,徵熟照数支给。
五公祠头塘 高井二塘  马茶三塘朝天四塘  苏平五塘  林村六塘马岭七塘  长山八塘  昆崙九塘 以上俱东北路塘,往宾州陆路。
九莲庵头塘 新村二塘  那连三塘思维四塘  那柞五塘  刘村六塘 以上俱东南路塘,往永淳陆路。
九莲庵头塘 罗村二塘  那审三塘苏墟四塘  那香五塘 以上正南路塘,俱往上思忠州陆路。
九莲庵头塘 杨村二塘  渌卢三塘那马四塘 以上俱西南路塘,往新宁陆路。准提庵头塘 石埠二塘  三江三塘大滩四塘  潭落五塘 以上正西路塘,俱往隆安陆路。
北府庙头塘 佛子二塘  渌口三塘 以上俱正北路塘,往武缘陆路。
罗莫头塘  石埠二塘  柴子三塘鱼礼四塘  三江五塘 左右二江分在此。杨美六塘  鱼映七塘 此二塘通左江,往新宁水路。
鸡公六塘  那龙七塘 此二塘通右江,往隆安水路,俱上江水塘。
新宁州
凌江驿 在州城外,明洪武七年设,原属宣化县,隆庆六年,开置新宁州,遂改属州,原额设站船四只,桨夫四十名,下等铺陈四副,今废。州门铺 上往太平府,下往南宁府。
驮卢铺 此铺属太平府新宁,公文至此交代。新进铺 往南宁府,以上诸铺,前朝额设铺兵递送公文,今俱废铺为塘。
州门塘   汪钟塘   碧髻塘
蕾陇塘   咘沙塘 以上俱往太平府。那咘塘   独山塘 以上俱往南宁府。
隆安县
那造驿 旧在那庄,今徙城北隅,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四只,桨夫四十名,上中等铺陈三副,今废。
充生铺   葫芦铺   更满铺
黄统铺   平麻铺   潭瀼铺
乃村铺   那麻铺   武滞铺 以上各铺,旧时额设铺兵递送公文,今俱废铺为塘。
东门外九塘 坐思龙十图
长江十塘 坐思龙十二图,此塘往归德、果化二州。
马鞍八塘 坐思龙九图,
弓兵七塘 坐思龙五图,
镇南六塘 坐思龙六图,
罗村五塘 坐思龙五图,以上东路塘,往本府宣化县。
武缘江哨  那桐塘哨  黄江塘哨下颜塘哨  梅龟塘哨  邓炎塘哨马头塘哨 以上每哨,现今设哨船一只,兵十名沿江防守。
横州
州门驿 在州治西,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五只,桨夫五十名,马驴共六头,夫六名,上中下铺陈共十一副,今废。
乌蛮驿 在州治东六十里,乌蛮滩上,州城往浔州,水路所经,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五只,桨夫五名,下等铺陈五副,今废。
州门总铺  放水铺   小罗蚕铺大罗蚕铺  刺桐铺   界首铺
山月铺   横岭铺   龙泉铺
山寺铺   古练铺 以上各铺,旧时额设铺兵递送公文,今俱废铺为塘。
清江头塘  平岭二塘  良村三塘 以上俱东塘,路往贵县。
宋村头塘  蒙峒二塘  枫木三塘莲塘四塘  龙泉五塘  长江六塘 以上俱西路塘,往永淳。
米埠哨   飞龙哨   动弄哨
陈埠哨 以上俱上江水哨。
清江哨   麻埠哨   龙门哨
甜菜哨   船湾哨   横石哨 以上俱下江水哨,每哨原设哨官一员,哨船一只,带领兵丁防守江道,今各哨废弛,左江镇水师营设立哨船兵丁,沿江巡缉。
永淳县
县门驿 在县治南,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五只,桨夫五十名,上等铺陈二副,今废。
火烟驿 在县治南六十里,明洪武三年设,原额站船五只,桨夫五十名,中下铺陈共五副,今废。
县门铺   金鸡铺   宁墟铺 以上各铺,原额设铺兵递送公文,今俱废铺为塘。梁鸡一塘  长江二塘 以上俱东路塘,往本府横州。
老庙一塘  刘奇二塘  小黎三塘山泽四塘 以上俱西路塘,往本府宣化县。
上思州
龙江铺   上伴铺   那替铺
姑姚铺 以上各铺,原额设铺兵递送公文,今俱废铺为塘。
板回头塘  那禁二塘  枯桃三塘 以上俱东路塘,往本府宣化县。
那乡头塘  那懒二塘  贪灵三塘 以上俱南路塘,往本府迁隆峒。
《州志》:本州东北三百里至本府,途无驿递,自皇清顺治十六年,恢复州地,止设三塘传送往来公文,且中有四十里俱崇山峻岭,绝无人烟,时多盗贼出没,非聚数十人不敢度此系,忠州地方人民往来甚艰。

南宁府兵制考

        《府志》本府
左江镇五营,原额官兵五千零一员,名内康熙三年五月内奉,旨裁汰后,营官兵一千员名。
四营实在官兵四千零一员名,内康熙八年二月内奉文,陆续裁汰兵丁三百六十八名外,四营现在实额官兵三千六百三十三员名,内官三十三员。
总兵官一员   游击四员
中军守备四员  千总八员
把总十六员
兵丁三千六百名,内马战兵四百名,步战兵二千四百八十名,守兵七百二十名,官马四百匹各,官自备马一百零四匹。
一防守横州,把总一员,兵丁二百名。
一防守永淳县,千总一员,兵丁一百八十名。一防守新宁州,把总一员,兵丁二百名。
一防守隆安县,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一防守上思州上柱营,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一防守上思州佛子墟,千总一员,兵丁一百名。一防守宣化县苏墟,把总一员,兵丁七十名。一防守宣化县刘村,把总一员,兵丁五十名。一防守宣化县黎马峒,把总一员,兵丁六十名。一巡防河道上,自左江新宁与太平交界,右至隆安县地方交界,下至横州与贵县交界,沿河巡防兵丁共四百名。
驻劄南宁府
总兵官一员    游击四员
守备四员     千总六员
把总九员
马步战守兵丁二千一百四十名。
右江镇标四营,官兵三千六百三十三员名,官马四百匹,自备马一百零四匹。
岁需俸饷操赏,夏秋二季马乾共银:七万零一百三十四两二钱一分五釐四毫七丝二忽,
岁需粮米一万二千九百六十石。
岁春冬二季,需马料谷三千六百一十八石八斗。
岁春冬二季,需马草:一百二十七万零八十觔,以上俸饷粮料草束,俱照大月按,经制官兵三千六百三十三员名,官自备马五百零四匹,足数作算,如有逃亡倒毙,小建朋银遵例照数截存,仓库不领。
宣化县
设分防汛,
左江镇拨防苏墟汛,把总一员。
拨防黎马峒,把总一员。
拨防刘村营,把总一员。
左江镇拨防苏墟汛,兵七十名,黎马峒防兵六十名,刘村汛防兵五十名。
新宁州
设分防汛,
左江镇拨分防,把总一员。
左江镇拨防,兵一百名。
隆安县
设分防汛,
左江镇拨分防,把总一员。
左江镇拨防,守兵一百名,按《县志》:今设哨船四只。
武缘江口,哨船一只。
梅龟哨船一只。
龙床哨船一只。
下颜哨船一只,
以上四船,系驻防城守,拨兵把守。
横州
设分防汛,
左江镇拨分,防官一员。
左江镇拨,把守兵一百五十名。
永淳县
设分防汛,
左江镇拨分,防官一员。
左江镇拨,防兵一百名。
上思州
设城守营,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左江镇拨贴防,上柱营官一员,拨贴防,佛仔营官一员。
设上思城守营兵,
步战兵五十七名 守兵一百三十四名,共兵一百九十一名。
又左江镇贴防,上柱营兵一百名,佛仔营兵一百名。
月共应支饷银,二百一十九两五钱,
月共应支米,五十七石三斗。
官自备马六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谷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觔。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马乾银九钱。
下雷州
《州志》:本州地在边僻,历系世职,率同土民,自为防禦。

南宁府物产考

        《府志》府总
谷属
稻 有粳粘糯三种,粳有毛粳、六月粳、八月粳,粘有白粘、红粘、早粘、晚粘、畚禾粘,
麦 大为牟,小为来,金旺而生,火旺而死。黍 俗呼粟米,茎高如蔗,实黑色,又呼为高粱,可用为酒。
粟 《尔雅》江东呼为粢,北人呼为小米,有二种,一曰鹅掌粟,一曰狗尾粟。
菽 豆之总名有黄豆、黑豆、菉豆、赤小豆、猪牙豆、龙爪豆、细鼠豆、皂角豆、虎斑豆、珍珠豆、蛾眉豆、饭豆、蚕豆、各种豆类。
荞麦 俗名花麦,割早禾后即种,别名三角麦。蔬属
藤菜 一名紫果,蔓生实紫,东坡诗:可以敌莼羹叶,能拔诸疮脓。
莙荙 一名甜菜,补中下气,去头风,茎烧灰淋
汁,洗衣白如玉。
芥蓝 似芥而小黄花蓝叶。
黄连芽 生石山上,嫩芽寸许,如嫩槐叶,采取微盐醋过,入小罐覆之,荐茶,味甘美。
络麻 色蓝叶,小能治白痢,入米煨粥食止泻,小者供蔬,大者取麻供缉。
紫背 丛生背紫面绿,又一种纯绿。
山姜苗 生山谷中,春采其苗供蔬。
木蒌 树生叶嫩似茶,烹食味甘,暮春老不堪取。
甜薯 杨彭村产者,佳味极甘美,大小如鹅鸭鸡,卵身须如猬。
田竹 生野田中,绝类竹,二月间可采。
荠菜 夏生茎紫叶,微绿摘取,先用米汤浸,隔宿腌作菹,味极甘美。
田艾 性温微辣,能煖子宫。
鸦菜 木之萌芽。
苦菜 俗曰苦苣,野生。
果属
圆眼 一名龙眼,形如龙之眼也,二月间开花,六七月熟,性热味甜,火焙乾可收藏,宁心智益脾胃。
荔枝 谱云结实时,枝柔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割其枝,故名又其实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离枝之名,本此有二种,曰四月红,曰绿罗袍。
橡 俗名锥栗。
地蚕 如木中之虫。
金斗子 一名金钮子。
五眼子 味酸色黄。
毛韶 俗名毛荔枝,藤生,壳似荔枝,味酸不脱核。
芭蕉 芭蕉无干,叠叶而成,有牙蕉、鸡蕉二种,花蕊煮熟可食,取时子青以稻穰,或粗糠酝久而自黄熟,香芬味甘,一蒂数十子,止泻痢,治热狂烦闷,消渴。
偏桃 似桃而偏,树大皮光,青黄二色,气香味甜,未熟则酸。
六旺子 六月熟得名,又层皮滞气。
黄淡子 类柑而小,味酸。
蔻皮 橼类。
黄皮 皮黄色,大如弹,其核水磨能治小儿头疮。
木藾 形类黄皮,而青大中有瓤,红色不脱,核酸。
人面子 核文如面,故名南方草木,状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味酸,可为蜜,取其仁可荐茶。
枸橼 树似橘柚而实大,皮以蜜煮为粽,南方草木状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极芬香肉甚厚,白如芦菔,胡人重之,女工竞雕镂花鸟,以蜂蜜点煎,巧丽妙绝,无以为比,《异物志》:皮不香,味不美,可以浣治葛苧,若酸浆近有佛指,橼自闽中徙植者
馀甘 细叶形似黄皮,初食微涩,渐有馀甘,故名俗呼牛甘。
逃军粮 即倒粘子,生山冈树,高三四尺,花如桃而圆,子形似悬钟,熟紫味甜,酿酒清冽,相传伏波征交趾,迷道士饥,得采食之可饱,故名无花果 即木馒头,实结于皮,不花而实,生时青色,熟时红,味甜。
腊皮子 如圆眼,其子多。
波罗蜜 干湿胞二种,剖之若蜜,其香满室,间有根结,地裂香出尤美。
花属
伊兰 蔓生,一名赛兰,一名鱼子,兰花如鱼子,又如金粟,芳馨郁烈,所置之处,香数日不散。狗牙 一名赛雪。
药属
仙茅 一名独茅根,《本草》云:服之延年,传云:服十觔钟乳,不兴阳益,老人开胃,下气治心腹,冷气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清心、明目。
黄栀子 大寒无毒,利五脏,热火壳,去脾热降火,从小便中出,去目疼利小水。
罗裙带 叶滑嫩,长二尺许似带,折伤手足骨者,取叶火煨,微热敷之即愈。
石钟乳 补肺治嗽,固精益髓,强阴壮阳,崔饶州言:石钟乳以吐出为良,子厚辨之甚晰,钟乳实产于石,石脉涌处,乳床融结,下垂其端,轻薄中空如鹅管,水乳滴结,以竹管仰承取之,久而成质,折取之最良。
骨碎补 一名胡孙姜,俗呼马骝,姜生大树及石上,治跌折损伤骨、中毒气、牙疼耳鸣、杀虫破血止血。
桔梗 味辛苦,有毒茎,高四尺,叶相对,生人取芽煮食。
草苏 甘平无毒,俗名冷饭团,服之益气、养血、壮筋骨,能解轻粉、疮毒。
锦地罗 苗有节似竹,根可涂肿毒、恶疮。黄花草 采花九蒸九晒作丸,服可补内證健。颜色
枸杞子 味甜补胃,出甘州者良。
蚺蛇胆 苦寒小毒,治心腹患痛、目肿散、血杖伤,圣药肉治风癣、疮疥。
金狗脊 即赤蕨根,形如狗脊,毛如狗,毛有黄、黑之别,能止诸疮血出,治顽痹,黑色者杀虫更效。
箭头风 花如箭镞,如四肢,骨节痛,煎水薰洗即愈。
桂皮 辛热小毒,通血脉、利心腹、冷痛,有桂皮、桂心、桂枝三样,下药亦分三等,用惟武宣之,地多生焉。
草属
断肠草 一名胡蔓,又名野葛,叶似柳而大,蔓生,山野丛草,中开黄花,羊食其苗即肥,若人食之,一叶下咽即死,急以羊血灌之,即生南乡村,民服此毒,图赖曾奉上司,明禁连根,芟刈去未,几复蔓。
刀创草 细叶黄花,人被刀伤、杵烂敷之即愈。芭芒草 叶如甘蔗而长,秋放花如芦,土人盖结茅屋,尝刈而用之,以代竹芭。
长命 一名龙骨,叶团厚,花黄色,经年不枯,俗曰龙骨浆。
扶留 俗名蒌,《吴录》《地理志》:藤绿始生,味辛,合石灰以食,槟榔能除瘴气,有三种,一名北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亦曰荜茇,扶留藤似木,防以扶留,槟榔所生,相去甚远,为物甚异,而相成《广州记》即蒟也,用叶作酱,其味香美,汉武帝遂取牂牁,越乌是也。
果草 原本有二种,其果至大者,叶略尖,不堪入药,果小如指顶者,叶圆花梗,有软刺,可治牙痛、酒刺。
刀鎗 细叶花黄,止金鎗血。
闷陀罗 食之则令人颠迷。
苦地胆 叶可贴热毒疮。
狼鸡草 取覆墙,能耐久。
香根 此草可浸酒,以汁作饼,亦香美。
鸡母 此草涂箭,射禽兽立死。
火旺 此草毒鱼,立死。
木属
楠 有细叶、大叶、金钗、香紫、臭粪、黄楠数种。铁力 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木力如铁,文理天然可作栋梁。
桄榔 木极高耸无枝,一叶一节,皮实心虚,文理黑白相间,绝似槟榔而小长,公纪异桄榔,须用以缚船系物。
榕 有二种,一种无垂丝,一种枝上复垂丝,入地生根,树高大可荫,亩许苍郁耐久,取极小者,盘制精巧,以充盆景。
银木 叶为靛染,蓝青二色布,别名曰树蓝木,俗名亚笔,木类榕而矮小,实垂如笔管,质理文细可供镂板之用。
杉木 类松茎直,而叶附枝生。
木棉 花名攀枝,絮可为卧褥,树极高大。无患子 其子可以去垢,俗名苦珠,其木用为棒、为符、为器,可厌百鬼。
谷沙木 叶可包糯饭作酱。
桂木 纹亦细,可为栋,大方山出,兵焚砍伐殆尽。
倒鳞木 亦可作棺椁料用。
黄连木 作棺椁坚,久出土司,泗城田州。漆木 取其胶汁为漆。
谷木 一名楮,叶类葡萄,而毛实如杨梅,剥皮捣纸,洁白光泽,皮有白汁,名构胶,今用粘金箔,古法粘经书,以楮汁和白芨,飞过面调,糊永不解,脱其木,朽腐后即生菌耳,味美。
秋风 生山林溪谷中,材与梓相类,秋风动后生子,如指大,故以为名子数十成丸,味酸甘,堪食,相传木质入土,岁久如生,故民间外椁多用之。
竹属
油梧竹 南方草木,状曰油梧竹,吏民家种之。
长三四尺,围一尺八寸九分,作屋柱,出交趾。凤尾竹 纤叶翠枝,可供清玩,石池中栽。瓦竹 可代椽用。
慈浮竹 二竹,一仰一俯,可以代瓦。
猫竹 方言谓之茅竹,大者可屋,嫩者可纸。人面竹 枝叶一如筋,竹节密而似人面形,生产甚奇,令人可爱。
羽属
山鹕 腮白、背黄、腹蓝、项黑、鼻有缨,能为百鸟语,雄者善斗。
山凤 色俱五彩,传闻其雌好与猿交,有卵雄者,以木枝杂桃胶,封其雌于巢,窍以饲之,待卵壳嗅其气为己,子乃发,封若猿种,则窒之而死。红豆 似三爪而稍大,赤翅黄足易驯,鸣声甚可爱。
三爪 微小于鹑,足止三爪,故名。
鹯 击小鸟以食。
鶤鸡 大如灰鹤丹颈,《穆天子传》:鶤鹏飞八百里。
鸃 即雉鸡也,利距善斗,光色鲜明,五色炫耀。
长鸣鸡 师古曰鸡之,鸣声长者。
白鹇 形似雉,白质黑章,尾长嘴纯,丹最为佳美,性亦难驯。
鹧鸪 畏霜冷,早晚稀出,宿则以草覆其身。乌凤 形似凤,色黑如鸡,腹淡红,赤喙、红冠、赤脚。
蓬鹅 似鹅而大,喙长有尺,颈有囊,可容斗米,放出水中,伺鱼而食之。
毛属
山猪 形似家猪,雄多力,有二牙,长六七寸,触物无不摧折,皮极多脂,《虞衡志》:岭南懒妇似山猪而小,善害田禾,惟以机轴,纺织之器,置田侧则不敢近。
竹鼠 生大竹中,味美而肥。
飞鼠 类蝠而略大,好食果实。
鳞属
草鱼 即鱼,爱食苗故名。荷叶鱼 形似荷,叶味极佳。
鳙鱼 似鲢,首大而尾小。鳜鱼 小鱼,《尔雅》曰鳜,鯞俗曰鱼奴。
塘虱 头方扁,无鳞,味亦美。
蜡锥 如鳝,背有刺长尺,馀可食。
鲨鱼 今吹沙,小鱼性喜沙,而善沉常于沙中行伏。
蜮鱼 背有刺似蛇长尺,馀可食,能含沙射人影。
虫属
蛇 春出冬蛰,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蟠向壬,其毒在涎,其珠在口,有牙无齿,皮类解蜕,交则雄入雌腹,交已退出畏葛,与雄黄、鹤、孔雀、蜈蚣、鹅粪,误触莴苣,目即昏,炙以桑柴其足,立见种类不一,有蚺蛇,《北户录》曰:以妇人衣投之,取葛藤掷之,蛇蟠不起,因系以葛,任人牵拽,诸蛇独蚺长大,特异皮具,五采胆疗折伤,又有鸟梢蛇青、梢蛇二种,可愈瘫疯,桅杆蛇、量人蛇、鸡冠蛇、簸箕押黄喉蛇、藤蛇、寇蛇、菜花蛇、箭干蛇、白颈蛇、鳖胸蛇、笋箨蛇、寸白蛇、七寸锦蝮蛇,俱极毒,能杀人,又有青竹、标目、瞎缰树等蛇尤毒,又有水蛇,性食鱼,裂腹生子。
山蜞 出深山中飞,而吮人之耳人不觉,以无患子,浆敷之始愈。
蛇嘶 乃小蛇,长者不过五尺,人取以供山鹕之食。
虿 恶蜂种类,刺毒伤人。
石蜦 性热,类虾蟆,可食去风。

南宁府古迹考

       《府志》本府〈宣化县附郭〉
邕州城 在府城南二里,基址尚存,今名为古城口,按《明一统志》:宋陶弼诗:夜半孤城百尺台,乱虫声里一樽开,忧边日绕南云下,恋阙心随北斗回。
废怀化县 在府境本邕州怀化洞,宋元祐初置为州,又有忠州、冻州、江州之类,凡四十馀,及羁縻州,皆在境内。
朗宁废县 在府境,唐置属邕州,宋开宝中省入宣化县,久废。
思笼废县 在府境,唐置,宋入宣化县,今改为乡,后建隆安县焉,按《明一统志》:在思笼乡,唐乾元后,开山洞置此县,宋省入宣化。
如禾废县 在府境太平乡,唐置,宋景祐初入武缘,今改为乡,入宣化县,按《明一统志》:唐初置属钦州,景隆间属邕州,宋景祐初省入宣化。废晋兴郡 建武元年,分郁林置,南齐废。矗云楼 在府旧城西北隅,又有梯云阁在北隅,明同知张贯改建为最高楼,崇祯元年兵宪,张元芳重建内宁杰阁,今废。
筹边楼 按《明一统志》:在府治子城上,旧名荷恩堂,宋安抚任忠易今名。
梯云阁 在府治城东隅,踰街而过五花洲。清风堂 在府治,宋安抚任忠建为避暑之所。瑞文堂 在清风堂后,以堂前有池,岁生并蒂莲故名。
双梅堂 在府治,旧有梅二株,枝生连理。淮海堂 在府治内,旧安民坊。
安政堂 在府城东,宋安抚颜敏德建。
春野亭 在府城外,宋陶弼诗:二纪看花瘴雾中,野园今日又东风,人心有感时时别,春色无私处处同。
云锦亭 按《通志》:在府旧城上,宋安抚颜敏德建,今圮。
三公亭 按《通志》:在望仙坡上,三公狄青余靖孙沔也,陶弼诗:异日谁书第四名。
迎春亭 在东城外二里,旧有春野亭,久废,明嘉靖五年,知府蒋山卿立,十五年知府郭楠重修,改今名,每迎春必至此亭。
昆崙台 按《明一统志》:在昆崙山下,宋陶弼诗:落照古城隅,边风动隼旟,久閒忘战略,多病熟医书,老发随年短,新情与世疏,桃花春水暖,谁钓旧溪鱼,今废。
南城台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南,陶弼诗:江国家书少,秋台寒草生,无人来远渡,尽日上高城,落照悬渔市,孤烟起戍营,东园故篱菊,又向酒中倾,久废。
月台 按《通志》:在府治,宋安抚颜敏德所筑,尝玩月于上因名。
清风台 在府治东,宋安抚任忠建。
银瓮 在府境守芝山,《九域志》:昔有仙人处,山岩炼药既成,而去遗此,瓮人上山观之,则失其处,及下瞻望则复见。
铜柱 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蛮,立柱界上,又唐马总为安南郡,护獠夷安之,建二柱于汉,旧处镵著,唐德以明,伏波之裔,故今左右江各有其一,又其一在钦州蛮界,刻云铜柱折交,人灭至今,交人往来,累碎石于下不绝。
铜鼓 《志》传:马援所制,形如坐墩,满腹皆有,细花纹极为工巧,四角有小蟾蜍,空其下底,声如鼙鼓,左右溪洞得之,又城隍庙后,寝有小鼓制如之,若有古鸟篆,竟不能辨,兵燹后无存。罗峰晓霞 峰列仙坡之西,与青山相峙,旭日凝烟,霞光散彩,闪灼于苍松古柏之际,掩映于石霞、丹灶之间,亦邕州之胜,概也。青岫松涛 山有岩、有洞、有石、有泉,《志》详载之矣,而松涛未及焉,松为寺僧归元手植,不翅数千株,清风徐来,宛如琴瑟,或送江帆远浦,或供幽人枕簟,游览其间,心旷神怡,萧然令人起尘外之想。
退山远眺 柳柳州茅亭处也,谢公之屐齿不临,周王之车辙不至,一经品题遂成佳景,置身亭半四顾辽廓,若凭虚御风,有其喜洋洋者矣。象岭烟岚 岭为郡之南,屏伏如象形者,五遂以名焉,向晚而岚开,薄暮而烟起,山之隐见,莫不因其变幻,登南楼而览胜,觉神爽之欲飞。郁江春帆 江绕城之西南,阛阓鳞集于沙市,每至春来,皆成浮家,泛宅睹帆樯之,丛杂望烟树之,迷离小艇,溯洄渺若一叶,堪入画图。仙坡怀古 坡去城里许,邕之主山也,昔人建六公祠于上,每岁清明踏青,重九登高,邕之少长,暨四方,过客载酒宴集凭,高远眺想昆崙,北锁铜柱,南标不胜,吊古兴怀之感。
花洲夜月 洲在城东二里,一带皆水泽陂田,郡绅李天伦建,别业其上,翠竹苍梧,郁葱环绕亭,曰繁阴航、曰盟鸥,与文瑞萧县圃日,涉园相望,每至月夕,千溪辉映,四顾茫然。
仁寺晚钟 寺在河西,与城稍低,间一水,舳舻、舸艇时泊其下,每至樯,收帆捲而钟声铮铮,与
渔歌接响,殊有姑苏城外,夜半钟声之致。
新宁州
凤凰城 为永福村住基,四山壁立,人不能越,前后止有二山,门洞内吐大泉,水长流如带,名为凤凰。
王巢城 在丰村陇拱山,四面包围,内产地利,山下一岩,横直穿通,村民往来,播种禾稻,说者以为王巢城。
横州
宁浦废县 在州城内,本孙吴昌平县晋更名宁浦,唐为横州治,宋以乐山、岭山二县并入,明省宁浦县为横州,今废。
蒙泽废县 在州境,今蒙村六曹庙界,唐初置,贞观中省入宁浦县。
淳风废县 在州上郭,唐武德四年,析宁浦县地置,永贞初改曰从化,宋初废,《旧唐书》以为:贞观元年,改淳风为从化,未知孰是即古城。废简阳城 在州境,梁置,今废,考《江南通志》:阮放晋成帝末为交州,刺史行达宁浦,逢陶侃名将高宝平梁硕,至交州放为设馔,请宝伏兵杀之,宝众击放,放败走,保简阳城,放异时暴发,渴见宝为祟,遂卒则简,阳在晋已为县,而《通志》:于南宋之下,始见其名。
废乐山县 在州东南五十里,乐山乡麻埠之东,隋置,宋初废入宁浦,遗址尚存。
废从化县 在今从化乡东里罗村等处,唐贞观初置,今废。
废崇山县 隋置,宋初废入宁浦,在州东南五十里。
古城 在州西南六十五里陈埠江口,城基尚存,一说是淳风县治,一说是宁浦县治,未知孰是。
古壕 在军储仓,前自迎宣街,起水绕仓,前后出城,今名为官沟。
旧贡院 《通志》《杂记》:桂州,解额四名,三年大比峨冠博带,应举于有司者,七百人旧赴试于象,宋绍熙三年秋,移附于横,后士子赴试不便,嘉定六年癸酉,科方从,本州申请创立贡院,上梁文云:东联怀泽,西接钦江,见翰墨全书今儒学署并布政司地俱是。
古河泊所 《旧通志》有此名,今废失所在。旧夹镇巡司 旧官制有此名,今失所在,疑甲塘村。
横浦楼 按《明一统志》:在州旧城上,宋守陈大纪建,又名月江楼,贾成之诗:横槎三月江如束,风浪萦纡接天绿,郡楼新创插云飞,尽日江山对双月。徐安国诗:暑风披拂瘴烟收,独倚危楼豁远眸,万叠山图城堞古,一湾江抱海槎浮。望云楼 在州治,今圮,见《广舆记》
清华楼 在州旧城上,又名瑞锦楼,今废。东曙楼 在州治中,署州事陈光恩建。
月江楼 在州西城上,宋守陈大纪建。
昭回阁 在旧学内,宋建康初郡守曹衮建,今废。
天机阁 在城南十里,今废。
淮海堂 在海棠亭后,明正德间知州黄琮建,嘉靖间冯伸高士楠俱重修,今废。
浮槎馆 先在州西,登高岭守秦观尝居此,有书怀诗,后馆废,知州黄琮再建于淮海堂后,并附晁无咎遗像,今又废。
绮川亭 在州治前临江,今废。
海棠亭 在州西海棠桥畔,桥南北旧皆植海棠,按《通志》:宋守向友夔建,又有绮川亭在州前,杨志诗:一泓绿净沧浪水,千顷红稠菡萏花,病眼纷纷何所似,江天落日散馀霞。
连理亭 在州南岸梁世基旧宅,旧有连理荔枝一株,宋神宗赐以诗;横浦江南岸,梁家间世贤,一株连理木,五月荔枝天。
春色亭 在东门城壕上,今圮。
醉乡亭 在海棠桥畔,有书生祝姓者家住此,宋编修秦观,常在亭中有词,曰:醉乡广大人间小之句,今废。
得山亭 在乌石岭,明嘉靖四十一年,兵备佥事徐浦为吴时来建。
半山亭 在古钵山腰,明弘治十年建。
寄水亭 在龙池小洲上,明嘉靖四十一年,左江道佥事徐浦与吴悟斋登游其上,命指挥范儒建亭,以配得山亭云。
去思亭 明嘉靖壬戌为南宁府,知府郭应聘立。
怀古亭 在海棠桥上,宋嘉定间,守蔡光祖创
今废。
仙槎亭 在登高岭上,晋咸元间有隐士董京居此,京往横槎滩秋,夜遇一仙人,乘一小槎,自江上来,枝𠏉扶疏,黑光照人,遂相与浮槎,至月江之横浦。宋绍定间,郡守张垓因构亭焉,久废。观德台 在州旧学旁射圃内,今废。
新附茶亭 在州南十里,今废为刘豫庵讲堂。夫子小影石 夫子四十六代,孙孔宗寿家藏,小影乃唐人,吴道子之笔写:夫子按几而坐,从以十弟子,见者莫不竦然,注其耳目如生乎,其时如见乎,其人如亲,侍于洙泗之间,岂易得哉。二石俱绍兴间,郡守何先觉刻置于宁浦,郡学各有记。
晁无咎小影石 宋建炎元年,公婿李植命工绘像,公弟浼之题赞,明正德间知州黄琮获之,置于海棠亭内,按宋史晁公济州钜,野人曾知泗州,绍圣四年与秦少游同贬,李植亦泗州临淮人,无咎以女妻焉后,历知数州,植子李汝士随任横州,以其家传旧像,刻石摹打,任满去遗石于横上,元黄公修亭,乃移置亭内,桂阳邓公作记。
夫子行像石 夫子立而颜子从。
吴时来小影石 即在乌石书院。
刘子诚山影石 在新学右崇报堂。
横州二大字 在牛皮石上,传为罗隐仙笔。万山第一匾 建文帝亲题应天禅寺匾额今,寺右侧有隐龙殿,塑帝遗像及虎鹿二禅师侍。戒石铭 宋绍兴间,颁黄庭坚书,先在州甬道上,覆之以亭,嘉靖癸巳,知州曹储撤亭,移置座右。
苏摩桥 按《一统志》:在州内,相传仙人董奉亡,后人见之于此,又《南越志》云:宁浦郡东南有苏摩桥,《旧志》云:在城西五里,今失所在,董奉字君异候官县人,
隆安县古迹未载,无考。
永淳县
废永定县 在县北,宋崇宁中改为永淳,元至正十二年始迁于江南学校坛壝,故址尚存。废峦州 唐置淳州,顺宗永贞初改峦州,宋开宝中废。
武罗废县 在县境,唐武德中置属峦州,宋废入武定县,按《通志》:今改武罗巡检司。
灵竹废县 在县境,废置与武罗县同,按《通志》:在县东北五十里,城隍庙至今存。
观德亭 在县学东,今废。
飞来寺 止一角在县北八十里,陆离山畔。
上思州
旧上思州 在州江北恃武山麓,土酋居焉,今有遗址。
下雷州
《州志》:地荒径僻,过者视为畏途,裹足不前,且土著人愚不事诗书,从无流传,并无古迹。
陵墓附本府〈宣化县附郭〉
兴陵 明桂王妃墓,在县合江宋村。
宋狄武襄筑京观 在邕州归仁铺之侧。宋安抚使石鉴墓 在宣化县那龙石村。
横州
宋李佥判师颜墓 去州二十里,金龟岭之北,南向乃进士李会龙之父,碑题尚存,又按《浔州志》:广祐庙有断碑,上有李师颜字,意者即此人欤。
李会龙墓 在州城东四里,碑尚存。
明郎中乐章祖墓 在州西南三十里,龙母湾高山顶,啸天口窝穴。
任参议谷祖墓 一在州东三十里,杨村大路乾山巽向,一在州北二十里铺岭村,边酉山卯向。
总兵范信墓 在州北五里蒙村。
教授黄济墓 在州东三十里,漂竹村乾山巽向。
教授陆嘉鲤墓 在州江南二十里,沙田村六梅岭。
岑猛祖墓 在长寨,平地突起,石山壁立,千仞环绕而上,悬崖斗峻,绝顶处仍平坦,结窝口天穴,藏聚奇巧,非仙师道,眼未易辨,此后猛离乡为田州,土官至今不替。

南宁府猺獞峒蛮考

肃宗至德元年,西原蛮黄乾曜等入寇。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西原蛮传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又有黄氏居黄橙洞,其隶也,其地西接南诏,天宝初,黄氏彊与韦氏、周氏、侬氏相唇齿为寇害,据十馀州,韦氏周氏耻不肯附,黄氏攻之逐于海滨,至德初首领黄乾曜、真崇郁与陆州武阳朱兰洞,蛮皆叛推武承,斐韦敬简为帅,僭号中越,王廖殿为桂南王,莫淳为拓南王,相支为南越王,梁奉为镇南王,罗诚为戎城王,莫浔为南海王,合众二十万绵地,数千里署置官吏,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庐、舍掠士女,更四岁不能平,乾元二年黄乾曜等伏诛,馀众吴功曹等复叛,桂管经略使邢济击平之。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西原蛮传,乾元初,遣中使慰晓,诸首领赐诏书赦其罪,约降,于是西原环古等州首领,方子弹甘令晖罗、承韦、张九解、宋原五百馀人,请出兵讨承斐等,岁中战二百,斩黄乾、曜真、崇郁、廖殿,莫淳、梁奉、罗诚、莫浔七人,承斐等以馀众面缚,诣桂州降尽,释其缚,差赐布帛,纵之其种,落张侯夏,永与夷獠,梁崇牵覃,问及西原酋长,吴功、曹复合兵内寇,陷道州据城五十馀日,桂管经略使邢济击平之,执吴功曹等。
德宗贞元十年,黄洞首领黄少卿入寇,以阳旻为招讨经略使讨之。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西原蛮传》:贞元十年,黄洞首领黄少卿者,攻邕管,经略使孙公器。请发岭南兵穷讨之,德宗不许,命中人招谕。不从,俄陷钦、横、浔、贵四州。少卿子昌沔趫勇,前后陷十三州,气益振。乃以唐州刺史阳旻为容管招讨经略使,引师掩贼,一日六七战,皆破之,侵地悉复。
宪宗元和二年二月,邕管经略使路恕败黄洞蛮,执其首领黄承庆。
《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元和三年六月,西原蛮首领黄少卿降。
《唐书·宪宗本纪》云云。按《西原蛮传》:元和初,邕州擒其别帅黄承庆。明年,少卿等归款,拜归顺州刺史。弟少高为有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八月,西原蛮陷宾、峦二州,十一月邕管经略使韦悦复之。
《唐书·宪宗本纪》云云。按《西原蛮传》:黄少度、黄昌瓘二部,陷宾、峦二州,据之。十一年,攻钦、横二州,邕管经略使韦悦破走之,取宾、峦二州。元和十二年,容管经略使阳旻克钦、横、浔、贵四州。
《唐书·宪宗本纪》云云。按《西原蛮传》:桂管观察使裴行立,首请发兵尽诛叛者,徼幸有功,宪宗许之。行立兵出,更二岁,妄奏斩获二万,罔天子为解。自是邕、容两道杀伤疾疫死者十八以上。调费斗亡,繇行立、阳旻二人,当时莫不咎之。及安南兵乱,杀都护李象古,擢唐州刺史桂仲武为都护,逗遛不敢进,贬安州刺史,以行立代之。寻召还,卒。
穆宗长庆 年,容管经略使严公素请兵讨贼,兵部侍郎韩愈谏不听。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西原蛮传》:长庆初,以容管经略使留后严公素为经略使,复上表请讨黄氏。兵部侍郎韩愈建言:黄贼皆洞獠,无城郭,依山险各治生业,急则屯聚畏死。前日邕管经略使德不能绥怀,威不能临制,侵诈系缚,以致憾恨。夷性易动而难安,劫州县复私雠,贪小利不为大患。自行立、阳旻建征讨,生事诡赏,邕、容两管,日以凋敝,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人神共嫉,二将继死。今严公素非抚御之才,复寻往谬,诚恐岭南未有宁时。昨合邕、容为一道,邕与贼限一江,若经略使居之,兵镇所处,物力雄完,则敌人不敢轻犯;容州则隔阻已甚,以经略使居之,则邕州兵少,易起蛮心。请以经略使还邕州,容置刺史,便甚。又比发南兵,远乡羁旅,疾疫杀伤,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募邕、容千人,以给行营,粮不增而兵便习,守则有威,攻则有利。自南讨损伤,岭南人希,贼之所处,洞垒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得其地,在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禦,去则不追,未有亏损朝廷。愿因改元大庆,普赦其罪,遣郎官、御史以天子意丁宁宣谕,必能欢叫听命。为选材用威信者,委以经略,处理得方,宜无
侵叛事。不纳。初,邕管既废,人不谓宜。监察御史杜周士使安南,过邕州,刺史李元宗白状,周士从事五管,积三十年矣,亦知其不便。严公素遣人盗其槁,周士愤死。公素劾元宗擅以罗阳县还少度,元宗惧,引兵一百持印章依少度。穆宗遣监察御史敬僚按之。僚尝为容州从事,与公素䁥,傅致元宗罪,以母老,流驩州,众以为不直。黄贼更攻邕州,陷左江镇;攻钦州,陷千金镇。刺史杨屿奔石南栅,邕州刺史崔结击破之。敬宗宝庆 年,黄昌瓘遣陈少奇等归款。按《唐书·敬宗本纪》云云,按《西原蛮传》:黄昌瓘遣其党陈少奇二十人归款请降,敬宗纳之。黄氏、侬氏据州十八,经略使至,遣一人诣治所,稍不得意,辄侵掠诸州。横州当邕江官道,岭南节度使常以兵五百戍守,不能制。
文宗太和 年,经略使董昌龄讨平峒贼。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西原蛮传》:太和中,经略使董昌龄遣子兰讨平峒穴,夷其种党,诸蛮畏服。有违命者,必严罚之。十八州岁输贡赋,道路清平。
懿宗咸通 年,员州首领侬金勒等,谋入寇节度使辛谠,遣人解之兵罢。
《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西原蛮传》:黄氏侬氏据州十八。其后侬洞最强,结南诏为助。懿宗与南诏约和,二洞数搆败之。邕管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太州刺史黄伯蕴、屯洞首领侬金意、员州首领侬金勒等与之通驩。员州又有首领侬金澄、侬仲武与金勒袭黄洞首领黄伯善,伯善伏兵瀼水,鸡鸣,候其半济,击杀金澄、仲武,唯金勒遁免。后欲兴兵报仇,辛谠遣人持牛酒音乐解和,并遗其母衣服。母,贤者也,让其子曰:节度使持物与獠母,非结好也,以汝为吾子。前日兵败瀼水,士卒略尽,不自悔,复欲动众,兵忿者必败,吾将囚为官老婢矣。金勒感悟,为罢兵。

太祖开宝五年七月癸未,邕、容等州獠人作乱,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按《蛮夷传》:开宝五年,獠人作乱,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大破之于容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戊子,命邕州广源州酋长坦坦绰侬民富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
《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仁宗景祐三年,甲峒蛮入寇。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广源州蛮传》:甲峒蛮者,亦役属交趾,间出寇邕州。景祐三年,尝掠思陵州凭祥峒生口,杀登龙镇将而去。
仁宗皇祐元年秋九月乙巳,广源州蛮侬智高寇,邕州诏江南、福建等路,发兵以备之。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广源州蛮传》:广源州蛮侬氏,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地峭绝深阻,产黄金、丹砂,颇有邑居聚落。俗椎髻左衽,善战斗,轻死好乱。其先,韦氏、黄氏、周氏、侬氏为首领,互相劫掠。唐邕管经略使徐申厚抚之,黄氏纳质,而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皆定。自交趾蛮据有安南,而广源虽号邕管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初,有侬全福者,知傥犹州,其弟存禄知万涯州,全福妻弟侬当道知武勒州。一日,全福杀存禄、当道,并有其地。交趾怒,举兵执全福及其子智聪以归。其妻阿侬本左江武勒族也,转至傥犹州,全福纳之。全福见执,阿侬遂嫁商人,生子名智高。智高生十三年,杀其父商人,曰:天下岂有二父耶。因冒侬姓,与其母奔雷火洞,其母又嫁特磨道侬夏卿。久之,智高复与其母出据傥犹州,建国曰大历。交阯攻拔傥犹州,执智高,释其罪,使知广源州,又以雷火、频婆四洞及思浪州附益之。居四年,内怨交阯,袭据安德州,僭称南天国,改年景瑞。皇祐元年,寇邕州。明年,交阯发兵讨之,不克。广西转运使萧固遣邕州指使幵赟往剌候,而赟擅发兵攻智高,为所执,因问中国虚实,赟颇为陈大略,说智高内属。乃遣赟还,奉表请岁贡方物,未听。又以驯象、金银来献,朝廷以其役属交阯,拒之。后复赍金函书以请,知邕州陈珙上闻,不报。
仁宗皇祐四年夏四月,广源州蛮侬智高反,按《宋史·仁宗本纪》:皇祐四年夏四月,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五月乙巳,朔智高陷邕州,遂陷横、贵等八州,围广州。壬申,命知桂州陈曙率兵讨智高。六月乙亥,起前卫尉卿余靖为秘书监、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前尚书屯田员外郎、直史馆杨畋体量安抚广南、提举经制盗贼事。庚辰,改余
靖为广西安抚使、知桂州,命同提点广东刑狱李枢与陈曙讨智高,广东转运钤辖司发兵援之。丁亥,以狄青为枢密副使。秋七月丙午,命余靖经制广南盗贼事。壬戌,智高引众去广州,广东兵马钤辖张忠、知英州苏缄邀击于白田,忠战没。甲子,广东兵马钤辖蒋偕又败于路田。九月丁巳,命余靖提举广南兵甲经制贼盗事。庚申,广西兵马钤辖王正伦讨智高于昭州馆门驿,战没。智高入昭州。庚年,以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是月,智高袭杀蒋偕于太平场。冬十月丙子,诏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各五十人赴广南行营。丁丑,智高入宾州。甲申,复入邕州。十二月壬申朔,广西兵马钤辖陈曙讨智高兵,战于金城驿。
《广源州蛮传》:智高以请知邕州不得,又与交趾为仇,且擅山泽之利,遂招纳亡命,数出敝衣易谷食,绐言洞中饥,部落离散。邕州信其微弱,不设备也。乃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及其党侬建侯、侬志忠等日夜谋入寇。一夕,焚其巢穴,绐其众曰:生平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兵死。四年四月,率众五千沿郁江东下,攻破横山砦,遂破邕州,执知州陈珙等,兵死千馀人。智高阅军资库,得所上金、函,怒谓珙曰:我求一官统摄诸部,汝不以闻,何也。珙对:尝奏,不报。索稿不获,遂扶珙出,珙惶恐呼万岁,求自效,不听,乃并其属及广西都监张立害之。立临刑大骂,不为屈。于是智高僭号仁惠皇帝,改年启历,赦境内。师宓以下皆称中国官名。是时,天下久安,岭南州县无备,一旦兵起仓卒,不知所为,守将多弃城遁。故智高所向得志,相继破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九州,害曹觐于封州、赵师旦马贵于康州,馀杀官吏甚众。所过焚府库,进围广州。初,智高将至,守将仲简不许民入保城中,民不得入者皆附智高,智高势益张。先是,魏瓘筑城,凿井畜水,作大弩为守备。至是,智高为云梯土山,攻城甚急,又断流水,而城坚,井饮不竭,弩发,中辄洞溃,智高力屈。会知英州苏缄屯兵边渡村,扼其归路;番禺县令萧注募土丁及海上强壮二千馀人,与智高众格斗,焚其战舰;转运使王罕亦自外至,益修守备。智高知不可拔,围五十七日,七月壬戌,解去。繇清远济江,拥妇女作乐而行,遇张忠战于白田,忠死之。去攻贺州,不克,夜害蒋偕于太平场。九月庚申,破昭州,害王正伦等于馆门驿。州之山有数穴,大可容数百千人,民闻兵至,走匿其中,智高知之,纵火,皆焚死。十月丁丑,破宾州。甲申,复据邕州,日夜伐木治舟楫,扬言复趋广州。十二月壬申,又败陈曙于金城驿。初,智高以反闻,朝廷命曙就击之,既而杨畋、曹脩、张忠、蒋偕相继出,又以余靖、孙沔为安抚使。畋、脩闻智高至,退军避之。忠、偕勇而无谋,皆死。智高益自恣,南土骚然。仁宗以为忧,命狄青为宣抚使,诸将皆受青节制。曙恐青至有功,亟挑战,故败。
仁宗皇祐五年春止月,狄青败侬智高于邕州,智高遁广南平。
《宋史·仁宗本纪》:五年春正月戊午,狄青败侬智高于邕州,斩首五千馀级,智高遁去。甲子,遣使抚问广南将校,赐军士缗钱。二月癸未,狄青复为枢密副使。甲申,赦广南。凡战死者,给棺椟护送还家,无主者葬祭之。贼所过郡县,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二年。丙戌,诏广西都监萧注等追捕智高。
《广源州蛮传》:皇祐五年春正月,狄青及孙沔、余靖会兵宾州,官军、土丁合三万一千馀人,按军法诛曙及指挥使袁用等三十一人于坐,一军大振。于是进兵,青将前阵,沔将次阵,靖将后阵,以一昼夜绝昆崙关归仁铺。智高闻王师绝险而至,出其不意,悉众来拒,执大盾、摽鎗,衣绛衣,望之如火,青阵少却,先锋孙节死之。青起麾蕃落骑兵,张左右翼出其后交击,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复左,右者复右,其众不知所为,大败走。会日暮,智高复趋邕州,夜焚城遁,由合江口入大理国。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为京观,所掠生口万馀人,复其业。获伪印九,黄师宓而下伪官五十七人,枭其首上,收马牛、金帛以钜万计。智高自起兵几一年,暴践一方,如行无人之境,吏民不胜其毒。朝廷为下赦令,优除复,慰拊疮痍,百姓始得更生云。先是,谣言农家种,籴家收。已而智高叛,为青破,皆如其谣。智高母
阿侬有计谋,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僭号太皇后,姓惨毒,嗜小儿肉,每食必杀小儿。智高败走,阿侬入保特磨,依其夫侬夏卿,收残众得三千馀人,习骑战,复欲入寇。至和初,余靖督部吏黄汾黄献圭石鉴、进士吴舜举发峒兵入特磨,掩袭之,获阿侬及智高弟智光、子继宗继封,槛至京师。初未欲杀,日给食饮,欲以诱出智高,或传智高死,乃悉弃市。既而西川复奏智高未死,谋寇黎、雅州,诏本路为备。御史中丞孙抃又请敕益州先事经制,以安蜀人。然智高卒不出,其存亡莫可知也。
《狄青传》:青擢枢密副使。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杨畋等安抚经制蛮事,师久无功。又命孙沔、余靖为安抚使讨贼,仁宗犹以为忧。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时智高还据邕州,青合孙沔、余靖兵次滨州。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阻。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钤辖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崙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沔、靖相顾𥈭眙,诸将股栗。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崙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前锋孙节搏贼死山下,贼气锐甚,沔等惧失色。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斩首数千级,其党黄师宓、侬建中智中及伪官属死者五十七人,生擒贼五百馀人,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获金帛钜万、杂畜数千,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枭黄师宓等邕州城下,敛尸筑京观于城北隅。时贼尸有衣金龙衣者,众谓智高已死,欲以上闻。青曰:安知非诈耶。宁失智高,不敢诬朝廷以贪功也。初,青之至邕也,会瘴雾昏塞,或谓贼毒水上流,士饮者多死,青殊忧之。一夕,有泉涌砦下,汲之甘,众遂以济。复为枢密副使,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赐第敦教坊,优进诸子官秩。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及闻青已破贼,顾宰相曰:速议赏,缓则不足以劝矣。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诏以缗钱三万赐交阯为兵赏,许贼平厚赏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军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以一智高而横蹂二广,力不能讨,乃假兵蛮夷,蛮夷贪得忘义,因而起乱,何以禦之。请罢交阯助兵。从之。贼平,人服其有远略。
《余靖传》:靖知虔州,丁父忧去。侬智高反邕州,乘胜掠九郡,以兵围广州。朝廷方顾南事,就丧次起靖为秘书监、知潭州,改桂州,诏以广南西路委靖经制。智高西走邕州,靖策其必结援交阯,而胁诸峒以自固,乃约李德政会兵击贼于邕州,备万人粮以待之;而诏亦给缗钱二万助德政兴师,且约贼平更赏以缗钱二万。又募侬、黄诸姓酋长,皆縻以职,使不与智高合。既而朝廷遣狄青、孙沔将兵共讨贼。青却交阯,援兵不用,贼平。就迁靖给事中。御史梁茜言赏薄,又迁尚书工部侍郎。初,青兵未至前,戒部将勿战。靖迫钤辖陈曙出斗,败走。青至,按军法斩曙及指挥袁用等于坐,靖瞿然起拜。及诸将班师,独留靖广西,遣人入特磨道擒智高母子弟三人,生致之阙下。加集贤院学士。
《刘几传》:几知邠州。侬智高犯岭南,几上书愿自效,以为广东、西捉杀。道闻蒋偕、张忠战没,疾驰至长沙,见狄青曰:贼若退守巢穴,瘴毒方兴,当班师以俟再举。若恃胜求战,此成擒耳。贼果悉众来,大战于归仁铺。前锋孙节死,几以右军转斗,自辰至已,胜负未决。几言于青,出劲骑五十,张左右翼捣其中坚,贼骇溃。
《元绛传》:绛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岭南,宿军邕州而岁漕不足。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建濒江水砦数十,以待逋寇;缮治十五处,楼堞械器皆备,军食有馀。以功迁工部郎中。按《王尧臣传》:尧臣拜枢密副使。会侬智高反,请
析广西宜、容、邕为三路,以融、柳、象隶宜州,白、高、窦、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隶容州,钦、宾、廉、横、浔、贵隶邕州;遇蛮入寇,三路会支郡兵掩击,令经略、安抚使守贵州以统制焉;益募澄海、忠敢土军分屯,运全、永、道三州米以饷之,罢遣北兵远戍。时狄青经制岭南,诏青审议,以为便。
《孙沔传》:沔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宰相庞籍奏遣沔行,以为湖南、江西路安抚使,以便宜从事,加广南东、西路安抚使。沔请益发骑兵,且增选偏裨二十八人,求武库精甲五千。参知政事梁适折之曰:毋张皇。沔曰:前日惟亡备,故至此。今指期灭贼,非可以徼幸胜,乃欲示镇静耶。夫实备不至而貌为镇静,危亡之道也。居二日,促行,才与兵士百。沔忧贼渡岭而北,乃檄湖南、北曰:大兵且至,其缮治营垒,多具宴犒。贼疑不敢北侵。会遣狄青为宣抚使,沔与青会。青与智高遇,战归仁铺,智高败走。青还,沔留治后事,迁给事中。及还,帝问劳,解御带赐之。
《庞籍传》:籍为昭文馆学士。侬智高反,师数不利,遣狄青为宣抚使。谏官韩绛谓武人不宜专任,帝以问籍。籍曰:青起行伍,若以文臣副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诏岭南诸军,皆受青节度。既而捷书至,帝喜曰:青破贼,卿之力也。
《贾逵传》:逵,真定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使知,换西染院副使。从狄青征侬智高,战于归仁驿。既陈,青誓众曰:不待令而举者斩。时左将孙节战死,逵为右将军先锋将,私念所部兵数困易衄,兵法先据高者胜,苟复待命而贼乘胜先登,吾事去矣。即日引军趋山。既定,贼至,逵麾众驰下,仗剑大呼,断贼为二。贼首尾不相救,遂溃。逵诣青请罪,青拊其背劳谢之。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遗坠,固辞。是时,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窃金宝,独逵无所犯。
《王罕传》:罕字师言,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遗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里落惊扰,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每长二百人;又令邑尉增弓手二千。巳时下令,约申而集。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至期,得六百人,尉所部亦至。于是染库帛为旗;授之。割牛革为盾形,柔之汤中,每盾削竹签十六,穿于革,以木为鼻,使持之自蔽。断苦竹数千,铦其末,使操为兵。悉出公私械器。檄告属城,仿而行之。数日,众大振,向之恶少年,皆隶行伍,无敢动。乃简卒三千,方舟建旗,伐鼓作乐,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斩木为鹿角,积高数仞,营于南门。智高戴黄盖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时南道邮驿断绝,罕上事,不得通;而提点刑狱鲍轲遁处南雄,数具奏。及贼平,轲受赏,罕谪监信州酒。税安抚使孙沔言罕实有功,复以为西路转运使。或传智高不死,走火峒,侬宗旦据险聚众,邕守萧注谋击之。罕呼宗旦子日新谓之曰:汝父内为交阯所仇,外为边将希赏之饵,非计也。汝归报,择利而为之。于是父子俱降。
《萧注传》: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常言:四方有事,吾将兵数万,鼓行其间,战必胜,攻心取,岂不快哉。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城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自是每战以胜归。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智高走大理国,母与二弟寓特磨道。注帅师往讨,获一裨将。引致卧内,与之语,具得贼情,悉擒送阙下。拜西上閤门副使。募死士
使入大理取智高,至则已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
嘉祐二年夏四月己巳,邕州火洞蛮,侬宗旦入寇。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广源州蛮传》:侬氏又有宗旦者,知雷火洞,稍桀黠。嘉祐二年,尝入寇,知桂州萧固招之内属,以为忠武将军,又补其子知温閟峒日新为三班奉职。
嘉祐五年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趾,与甲洞蛮合兵入寇,边都巡检宋士尧拒战死之,诏发诸州兵讨捕。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广源州蛮传》:嘉祐五年,甲洞蛮合交趾、门州等蛮五千馀人复为寇,与官兵拒战,斩首数百。诏知桂州萧固趋邕州发诸郡兵,与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合议追讨。是岁数入寇,又诏安抚使余靖击之。苏茂州蛮亦近邕州,至和、嘉祐中,皆尝扰边。嘉祐七年,侬宗旦,请内附诏知顺安州。
《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广源州蛮传》:七年,宗旦父子请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愿得归乐州,永为王民。诏各迁一官,以宗旦知顺安州,仍赐耕牛、盐䌽。是岁,侬夏卿、侬平、侬亮亦自特磨来归,皆其族也。日新后尝监邕州税。英宗治平 年,侬宗旦请内徙,命为右千牛卫将军。
《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广源州蛮传》:治平中,宗旦与交趾李日尊、刘纪有隙,畏偪,知桂州陆诜因使人说之,遂弃其州内徙,命为右千牛卫将军。

顺帝至正十九年,上思州土酋黄圣,许叛遣右丞程鹏飞讨之。
《府志》:至正十九年闰六月,土官黄圣许叛诏讨之,初邕州上思州,土官黄圣许拥众二万,结交趾为援,寇陷忠州、江州及华阳诸县,诏遣右丞程鹏飞讨之,圣许败走,入交趾。

太祖洪武二年,上思州蛮作乱,命总兵官丘广率兵讨之。
《明外史·土司传》:洪武二年十月,命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为总兵官,宝庆卫指挥佥事胡海、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副之,率兵讨左江上思州蛮贼黄龙冠等。龙冠一名英杰,时聚众万馀,寇郁林州。知州赵鉴、同知王彬集民丁拒守,贼围半月不下。海北等卫官军来援,贼夜遁,追至上思州境,破之,贼走还,仍聚众不解。事闻,故命广等讨之。十二月,广等兵至上思州,英杰拒战,广击败之,擒从贼黄权等。英杰走十万山,复以兵追及,斩之,上思州平。
太祖洪武五年,宣化盗起,诏发兵讨平之。按《明外史·土司传》:五年三月,宣化盗起,劫掠南宁府,诏发广西官军讨平之。初,南宁卫指挥佥事左君弼覈民之无籍者为军,又纵所部入山伐木,民以多扰,遂相搆为盗。至是平之,命大都督府按君弼罪。
仁宗洪熙元年,果化州土司赵英入贡。
《明外史·土司传》:洪熙元年,果化州土官知州赵英遣族人赵诚等来朝贡马及方物。
孝宗弘治十八年,以上思州隶南宁府。
《明外史·土司传》:上思州,唐置。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土官黄中荣内附,授知州,其后叛服不常。弘治十八年,改流官以州,属南宁府。
武宗正德六年,上思州土目黄锱,反寻伏诛。按《明外史·土司传》:正德六年,上思州土目黄锱聚众攻城,都御史林延选捕之下狱,已而越狱叛去,官军禦之,复诈降攻,破州城后,捕获,伏诛。世宗嘉靖元年,复以土官知上思州。
《明外史·土司传》:嘉靖元年,都御史张嵿上言:上思州本土官,后改流,遂致土人称乱。宜仍其旧,择土吏之良者任之。朝议以为然,仍以土官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