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杂感 北宋 · 沈辽
 押庚韵
咄咄待秋至秋至安足惊。
年华去如扫,正如宠与荣。
区区白驹隙,君子慎所行。
不如陶渊明,超然自归耕。
题养拙轩 南宋 · 徐玑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混沌分来便至今,纷纷巧事日成林。
月明未免虾蟆食,秋至依然蟋蟀吟。
自叹一身全是幻,谁能万事不容心。
到君斋舍清如水,应使凡机尽弗侵。
薛靖朝日论景初二年正月 晋 · 淳于睿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四
《礼记》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
《周礼》秋分夕月,并行于上世。
西向拜月,虽如背实,亦犹月在天,而祭之于坎,不复言背月也。
犹如天子东西游幸,其堂之官及拜,官犹北向朝拜,宁得背实为疑(《南齐书·礼志上》何佟之议引,又见《通典》四十四)
浑天论 晋 · 姜岌
 出处:全晋文
夫言天体者,盖非一家也。
世之所传,有浑天,有盖天,说浑天者。
言浑然而圆,地在其中;
盖天者,言天形如车盖,地在其中下,二曜推移,五星迭觌,见伏昏明,皆由远近,运移丽天,不入于地,日之将没,去人弥远,明衰光减,故暗其明。
及其将出,去人弥近,光明炎炽,故极其照,扬雄以为浑天得之,难盖天曰:“今于高山之上,设水平以望日,则日出水平下。
若天体常高,地体常卑,日无出下之理”。
于是盖天无以对也。
浑天之说,天体包里,地在其中,七曜离躔,道有常率,天体傍倚,故日道南高而北下,运转之枢,南下而北高,二枢为毂,日道为输,周回运移,终则复始,北极谓之北极,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故天北际七十二度,常见而不伏,南枢谓之地极,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故天南际七十二度,常伏而不见也。
《周髀》云:日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奇,夏至之景,南北千里差一寸,周天百七万一千里,径三千五万七千里,表在其外万五千里,故天日四游于三万里之中,冬南夏北,春西秋东,皆薄四表而止,地亦外降于天之中。
旁游之数,与天游同,日道星宿之外,亦万五千里,圆周之径,正与四表等,冬至之日,出辰入申,夏至之日,出寅入戍,进退于六十度之中焉,非专四游之差,亦有地之升降,冬至之后,日转北移,非专是日移也。
亦由天地游而南。
故物有生而不死,夏至之后,日转南移,非专日之移也。
亦由天地游而北。
故物有伏而不生,二分之日,出卯入酉,正与地土平,故半表之径,得天地相去十九万里,然则地处天半而下也。
故曰出地上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谓之昼,入地下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三谓之夜。
昼则出地上而西,夜则入地下而东,周币百刻,昏明五十刻,分之日刻敷既均,天度又等,与极应规,谓之中绳。
居寒暑景之和,处迟疾之中,春分之后,日行中绳之北,故昼长而夜短,伏少而见多,景短而温气甚,秋分之后,日行中绳之南,故昼短而夜长,伏多而见少,景长而寒气多。
易说冬至之景,得一丈三尺,夏至之景,一尺四寸八分,并二至之景,得一丈四尺四寸八分,春分之景,七尺四寸四分,秋分之景,与春分等,并二分之景,亦得一丈四尺四寸八分。
然则东西南北经纬均也。
大平时和,七曜顺轨,优游两仪之中,不内不外,汉之乾象,魏之景初,皆以二分之时,行黄仪之内,故南北门而东西狭,冬至去极百一十五度,景长一尺五寸,并度得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并景得一丈四尺五寸,春分去极八十九度,景长五尺二寸五分,并景得一丈四尺五寸,春分去极八十九度,景长五尺二寸五分,秋分去极九十度,景长五尺五寸,并度得百七十九度,并景得一丈七尺五寸五分,东西少于南北三度,为东西九千里弱。
东西之景,短于南北之景三尺七寸五分,为里三万七千五百,东西之径定也。
而度与景里则有殊。
然则一度之里,一寸之差,及四游之说,殆难明矣。
郑玄以二至之景,一寸俱差千里,夏至之日,八尺之表,景得一尺五寸,日下之地南于嵩高一万五千里,冬至之日,八尺之表,景得一丈三尺,日下之地南于嵩高十三万里。
夫日高则景小,埤景差多,日无上下之说,而天地有升降,安得千里同一寸也。
故东西之径,少于南北之径,以度言之,则九千里;
以景言之,则三万七千五百里。
二分之日,南北千里,盖当景差四寸矣。
郑氏之言,理岂可哉!
天游薄四面,而日道与四表等,不升不降,当与四表交转,二分之日,道与二极应规,而天地居四游之中,春分之后,天地降而下游,而南至于夏至,天游至南表而止,故视日北而高(本注景差小高之故。)
自此以后,而北至秋分,还与日道应规;
秋分之后,天地升而上游,而北至于终至,则天游至北表而止,故视日埤而南(本注景差小高之故。)
自此以后,而北至秋分,还兴日道应规,秋分之后。
天地升而上游,而北至冬至,则天游至北表而止,故视日埤而南(本注景差多埤之故。)
计其进退南北,不系于三万里之内,春分之后至夏至,差度二十四,除其钩弘之数,乃常南游六万馀里,此盖升降之度,里则小矣。
今置浑天于地,以衡望日,地浑上,则日去极远,地降浑下,则日去极近,远近之验,不必在于南北,亦由升降可知矣。
然则旁游与升降各十二度,与天地游三万里相近矣。
日月丽天,有亏有盈,有交有会,月行日出,以半周天为即,月道交错,半入日道之内,并出日道之外,在外谓之行阳,在内谓之行阴,当交则会,会则有食。
蔡氏《月令章句》曰:天者,纯阳精刚,转运无穷,其体浑而包地,地上者一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地下亦如之。
其上中北偏出地三十六度,谓之北极星是也。
史官以玉衡长八寸,孔径一寸,从下端望之,此星常见于孔端,无有移动,是以知其为天中也。
其下中南偏入地亦三十六度,谓之南极,从上端望之,当孔下端是也。
此两中者,天之辐轴所在,转运所由也。
天左旋出地上而西,入地下而东,其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伏,图内赤小规是也。
绕南极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图外赤天规是也。
据天地之中而察东西,则天半见半不见,图中赤规截娄角者是也。
岌案此与张衡所说不殊,而云玉衡长八寸,则似是古仪矣。
又云,据天地之中所云规数,据盖图缀星是也(《开元占经》二,案,此篇馆本《占经》缺撰人名,且有误字,今据明写本校定。)
秋分日陈楞山兼寄亦谙上人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一
拉瑟西风故故催,江鸿社燕共裴回。
那知极浦水花老,又接绕篱岩桂开。
隔岁相思同浊酒,几旬尘土挽纯灰。
瘦权更在高寒顶,清露翻经坐石台。
怀徐丈紫山金陵二首 其二 清 · 厉鹗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二
春分弹指又秋分,记写新词笃耨熏。
今日秦淮歌板绝,僧楼应梦马湘今年春分紫山赋绮罗香一阕)
狮子脑访殷伯岩 其二 明末清初 · 申涵光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聪山诗选卷三
昨日郡中望,此峰当夕阳。
拨云寻逸老,踏雨到山堂。
地隔烽烟尽,人传我辈狂。
试看空外雁,秋至已高翔。
吴山金龙阁观礼斗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八
楼台至肃秋至高,明蜺素䌽缠白旄。
星坛列宿二十八,紫微上相森笏袍。
满月隐壁天容䫜,内妃太乙元精韬。
花幡开阖七灯转,平地涌出龟莲巢
真人绛冠三洞曹,蹑虚鸾步梯招摇。
掌心霹雳动天地,飞符迅速追长飙。
雷门十二神将骁,兕鍪犀甲骖貘犛。
凤文襡带龙机绡,颓鬟玉女如青要。
阳灵阴怪走堂桷,羲娥自拥中宫杓。
心香一瓣通八霄,密咒上诉皇无聱。
钧天檀炽和柷箫,哀音逼近湘臣骚。
解颐绵顾停琼轺,似来赐尔长生瓢。
致尔发绿华颜娇,百龄千岁齐偓乔。
侏儒未解此中味,倚阁且看江漻漻,蔽空叶落烟飘萧。
黄冈西望寄王子声 明 · 汤显祖
 押词韵第三部
白露滴江城,江声绕秋至
心赏不在兹,幽芳渺难寄。
木叶号蝉悲,水荇潜鳞戏。
日气淡芙蓉,云阴生薜荔
栖栖王子情,默默楚人思。
未及湘累醒,且共蓬池醉。
遥松起暝色,虚竹惊寒吹。
物往年序迁,情存风景异。
樵歌归影迟,新月忽在地。
秋怀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出处:蚁术诗选卷之一
金风应商节,庭树生秋声。
况复疏雨过,莎鸡振前楹。
客居在城市,朋从少合并。
虽无山林赏,乃亦无俗情。
芳时屡消歇,身世坐无成。
广庭散短策,逍遥尘虑清。
陶然发孤咏,聊复遂平生。
皎皎青楼月,流光照幽树。
当时楼中人,邂逅感相遇。
娟娟耀华年,粲粲美风度。
黾勉在同心,誓言金石固。
离居几何时,玄发各巳素。
岂无阳春心,去去若朝露。
芳馨苟不存,临风叹迟莫。
依依汉南秋至多悲风。
摇落在一息,坐此飒爽中。
衰荣有天运,物力讵能攻。
桓公岂不伟,乃亦叹其穷。
嗟哉山林子,出处将无同
今日秋雨霁,广陌后土乾。
出户欣所瞩,红尘沧海宽。
宕子此行乐,朱颜抚雕鞍。
上元嘉历表 南朝宋 · 何承天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二
臣授性顽惰,少所关解。
自昔幼年,颇好历数,耽情注意,迄于白首。
臣亡舅故秘书监徐广,素善其事,有既往《七曜历》,每记其得失。
太和太元之末,四十许年。
臣因比岁考校,至今又四十载。
故其疏密差会,皆可知也。
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未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著。
是以《虞书》著钦若之典,《周易》明治历之训,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以验天也。
汉代杂候清台,以昏明中星,课日所在,虽不可见,月盈则蚀,必当其冲,以月推日,则躔次可知焉。
舍易而不为,役心于难事,此臣所不解也。
《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今季夏则火中。
又「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今季秋则虚中。
尔来二千七百馀年,以中星检之,所差二十七、八度。
则尧冬令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
汉之《太初历》,冬至在牵牛初,后汉《四分》及魏《景初法》,同在斗二十一。
臣以月蚀检之,则《景初》今之冬至,应在斗十七。
史官受诏,以士圭测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馀。
从来积岁及交州所上,检其增减,亦相符验。
然则今之二至,非天之二至也。
天之南至,日在斗十三、四矣。
此则十九年七闰,数微多差。
复改法易章,则用算滋繁,宜当随时迁革,以取其合。
案《后汉志》,春分日长,秋分日短,差过半刻。
寻二分在二至之间,而有长短,因识春分夏至,故长;
秋分冬至,故短也。
杨伟不悟,即用之。
上历表云:「自古来及今,凡诸历数,皆未能并己之妙」。
何此不晓,亦何以云。
是故臣更建《元嘉历》,以六百八为一纪,半之为度法,七十五为室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雨水为气初,以诸法闰馀一之岁为章首。
冬至从上三日五时。
日之所在,移旧四度。
又月有迟疾,合朔日蚀,不在塑望,亦非历意也。
故元嘉皆以盈缩定其小馀,以正朔望之日。
伏惟陛下允迪圣哲,先天不违,劬劳庶政,寅亮鸿业,究渊思于往籍,探妙旨于未闻,穷神知化,罔不该览。
是以愚臣欣遇盛明,效其管穴。
伏愿以臣所上《元嘉法》下史官考其疏密。
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宋书·历志》中,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私撰新法,元嘉二十年上表,诏付外详议。)
奏改漏刻箭 南朝宋 · 何承天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二
尚书今既改用《元嘉历》,漏刻与先不同,宜应改革。
案《景初历》,春分日长,秋分日短,相承所用漏刻,冬至后昼漏率长于冬至前。
且长短增减,进退无渐,非唯先法不精,亦各传写谬误。
今二至二分,各据其正。
则至之前后,无复差异。
更增损旧刻,参以晷影,删定为经,改用二十五箭。
请台勒漏郎将考验施用(《宋书·历志》下。)
浑天象论 其二 南朝宋 · 何承天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四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三百四分之七十五,天常西转,一日一夜,过周一度,南北二极,相去一百一十六度三百四分度之六十五疆,即天径也。
黄道衰带赤道,春分交于奎七度,秋分交于轸十五度,冬至斗十四度半疆,夏至井十六度半,从北极扶天而南五十五度疆,则居天四维之中,最高处也,即天顶也,其下则地中也(《隋书·天文志》上,《开元占经》一。)
秋胡行 其八 南朝宋 · 颜延之
 押词韵第七部
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
离居殊年载,一别阻河关
春来无时豫,秋至恒早寒。
明发动愁心,闺中起长叹。
惨凄岁方晏,日落游子颜。
戊辰中秋日得舍弟归信已至江口 明 · 张宁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宦迹茫无际,归期定已闻。
素怀同月满,积思共秋分
汉傅功名异,眉翁骨肉存。
白头俱永感,临见却销魂。
杨崇索酒 宋 · 洪刍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九遥思杨执戟菊花满地漫龙沙
欲作山中醉千日,不送蒲州酒一车。
秋至苦吟如促织,书成满纸似昏鸦。
蜀江傥有南来鲤,莫寄卢仝七碗
摸鱼儿·答林一厂,并慰其西河之痛 清末近现代初 · 沈昌眉
 押词韵第十二部
谢故人、可怜豚犬,新声双管齐奏。
云间雁足随秋至,中有相思红豆
时变骤。
记花月村,举酒双携手。
一杯相寿。
奈劳燕分飞,鴳鹏异路,彼此回肠九。

鸥盟订,早在好春时候。
岁寒那肯轻负。
几经猿鹤虫沙劫,自顾幸存胫脰。
盈泪袖。
叹毁室鸱枭,鞠育空回首。
愁怀遣否。
想养鹤能翔,种梅未老,奚虑逋山胄。
霜叶飞 寄迟儿海上 清末近现代初 · 沈昌眉
 押词韵第七部
霜摧风卷辞枝去,东西各自分散。
题诗好趁御沟流,流播人间遍。
怕只怕、残红片片,落茵堕溷无人管。
只仰树添薪,缚帚扫阶除,怜取蠹文虫篆。

回忆旧日门前,绿荫如幄,先生五柳为伴。
洞庭秋至水微波,犹向凉飙战。
断不料、寒砧敲断。
这般身世飘零惯。
怪何来,停车者,还指吴江,艳称枫岸。
病起连雨四首 其四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潜圣峰云碧万层,萧萧杉竹托山僧
辜恩垂死馀双泪,扶病今生梦一登。
多日六经藏孔壁,何人十字志延陵
湖天秋水鱼书绝,寂寞孤阡挂古(病不得省墓春初松江董斯行请志铭于竟陵吴既闲期以秋至不得垂死病中念此二事唯有痛哭。)
上书献谠言 南朝宋 · 周朗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八
仲尼有言:「治天下若置诸掌」。
岂徒言哉。
方策之政,息举在人,盖当世之君不为之耳。
况乃运钟浇暮,世膺乱馀,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江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而秦汉馀敝,尚行于今,魏晋遗谬,犹布于民,是而望国安于今,化崇于古,却行及前之言,积薪待然之譬,臣不知所以方。
然陛下既基之以孝,又申之以仁,民所疾苦,敢不略荐。
凡治者何哉?
为教而已。
今教衰已久,民不知则,又随以刑逐之,岂为政之道欤。
欲为教者,宜二十五家选一长,百家置一师。
男子十三至十七,皆令学经;
十八至二十,尽使脩武。
训以书记图律,忠孝仁义之礼,廉让勤恭之则;
授以兵经战略,军部舟骑之容,挽强击刺之法。
官长皆月至学所,以课其能。
习经者五年有立,则言之司徒
用武者三年善艺,亦升之司马。
若七年而经不明,五年而勇不达,则更求其言政置谋,迹其心术行履,复不足取者,虽公卿子孙,长归农亩,终身不得为吏。
其国学则宜详考占数,部定子史,令书不烦行,习无糜力。
凡学,虽凶荒不宜废也。
农桑者,实民之命,为国之本,有一不足,则礼节不兴。
若重之,宜罢金钱,以谷帛为赏罚。
然愚民不达其权,议者好增其异。
凡自淮以北,万匹为市;
从江以南,千斛为货。
亦不患其难也。
今且听市至千钱以还者用钱,馀皆用绢布及米,其不中度者坐之。
如此,则垦田自广,民资必繁,盗铸者罢,人死必息。
又田非胶水,皆播麦菽,地堪滋养,悉蓺纻麻,荫巷缘藩,必树桑柘,列庭接宇,唯植竹
若此令既行,而善其事者,庶民则叙之以爵,有司亦从而加赏。
若田在草间,木物不植,则挞之而伐其馀树,在所以次坐之。
又取税之法,宜计人为输,不应以赀。
云何使富者不尽,贫者不蠲。
乃令长一尺,围以为价,田进一亩,度以为钱,屋不得瓦,皆责赀实。
民以此,树不敢种,土畏妄垦,栋焚榱露,不敢加泥。
岂有剥善害民,禁衣恶食,若此苦者。
方今若重斯农,则宜务削兹法。
凡为国,不患威之不立,患恩之不下;
不患土之不广,愚民之不育。
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馀半。
重以急政严刑,天灾岁疫,贫者但供吏,死者弗望)埋,鳏居有不愿娶,生子每不敢举。
又戍淹徭久,妻老嗣绝,及淫奔所孕,皆复不收。
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魂恸哭太息者。
法虽有禁杀子之科,设蚤娶之令,然触刑罪,忍悼痛而为之,岂不有酷甚处邪。
今宜家宽其役,户减其税。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特雉可以聘妻妾,大布可以事舅姑,若待礼足而行,则有司加纠。
凡宫中女隶,必择不复字者。
庶家内役,皆令各有所配。
要使天下不得有终独之生,无子之老。
所谓十年存育,十年教训,如此,则二十年间,长户胜兵,必数倍矣。
又亡者乱郊,馑人盈甸,皆是不为其存计,而任之迁流,故饥寒一至,慈母不能保其子,欲其不为寇盗,岂可得邪。
既御之使然,复止之以杀,彼于有司,何酷至是。
且草树既死,皮叶皆枯,是其粱肉尽矣。
冰霜已厚,苫盖难资,是其衣裘败矣。
比至阳春,生其馀几。
今自江以南,在所皆穰,有食之处,须官兴役,宜募远近能食五十口一年者,赏爵一级。
不过千家,故近食十万口矣。
使其受食者,悉令就佃淮南,多其长帅,给其粮种。
凡公私游手,岁发佐农,令堤湖尽修,原陆并起。
仍量家立社,计地设闾,检其出入,督其游惰。
须待大熟,可移之复旧。
淮以北悉使南过江,东旅客尽令西归。
故毒之在体,必割其缓处,函、渭灵区,阒)为荒窟,伊、洛神基,蔚成茂草,岂可不怀欤?
历下、泗间,何足独恋。
议者必以为胡衰不足避,而不知我之病甚于胡矣。
若谓民之既徙,狄必就之,若其来从,我之愿也。
胡若能来,必非其种,不过山东杂汉,则是国家由来所欲覆育。
既华得坐实,戎空自远,其为来,利固善也。
今空守孤城,徒费财役,亦行见淮北必非境服有矣,不亦重辱丧哉。
使虏但发轻骑三千,更互出入,春来犯秋至侵禾,水陆漕输,居然复绝。
于贼不劳,而边已困,不至二年,卒散民尽,可跷足而待也。
设使胡灭,则中州必有兴者,决不能有奉土地、率民人以归国家矣。
诚如此,则徐、齐终逼,亦不可守。
且夫战守之法,当恃人之不敢攻。
顷年兵之所以败,皆反此也。
今人知不以羊追狼,蟹捕鼠,而令重车弱卒,与肥马悍胡相逐,其不能济固宜矣。
汉之中年能事胡者,以马多也,胡之后服汉者,亦以马少也,既兵不可去,车骑应蓄。
今宜募天下使养马一匹者,蠲一人役,三匹者,除一人为吏,自此以进,阶赏有差,边亭徼驿,一无发动。
又将者将求其死也。
自能执干戈,幸而不亡,筋力尽于戎役,其于望上者,固己深矣。
重有澄风扫雾之勤,驱波涤尘之力,此所自矜,尤复为甚。
近所功赏,人知其浓,然似颇谬虚实,怨怒实众。
垂臂而反唇者,往往为部,耦语而觖望者,处处成群。
凡武人意气,特易崩沮,设一旦有变,则向之怨者皆为敌也,今宜国财与之共竭,府粟与之同罄,去者应遣,浓加宠爵,发所在禄之,将秩未充,馀费宜阙,他事负辇,长不应与,唯可教以蒐狩之礼,习以钲鼓之节。
若假勇以进,务黜其身。
老至而罢,赏延于嗣。
又缘淮城垒,皆宜兴复,使烽鼓相达,兵食相连。
若边民请师,皆宜莫许。
远夷贡至,止于报答,语以国家之未暇,示以何事而非君。
内教既立,徐料寇形,辨骑卒四十万,而国中不扰,取谷支二十岁,而远邑不惊,然后越淮穷河,跨陇出漠,亦何适而不可。
又教之不敦,一至于是。
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
(《魏书》作「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又嫉谤(《魏书》作「忌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
宜明其禁,以革(《魏书》作「易」)其风(案:今士大夫已下又见《魏书·刘骏传》,「周朗」作「周殷」)
先有善于家者,即务其赏,自今不改,则没其财。
又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以其哀并衷出,故制同外兴,日久均痛,故愈迟齐典。
汉氏节其臣则可矣,薄其子则乱也。
云何使衰苴之容尽,鸣号之音息
夫佩玉启旒,深情弗忍,冕珠视朝,不亦甚乎。
凡法有变于古而刻于情,则莫能顺焉。
至乎败于礼而安于身,必遽而奉之,何乃厚于恶,薄于善欤。
今陛下以大孝始基,宜反斯谬。
且朝享临御,当近自身始,妃主典制,宜渐加矫正。
凡举天下以奉一君,何患不给。
或帝有集皂之陋,后有帛布之鄙,亦无取焉。
且一体炫金,不及百两。
一岁美衣,不过数袭,而必收宝连椟,集服累笥,目岂常亲,身未时视,是为椟带宝,笥著衣,空散国家之财,徒奔天下之货,而主以此惰礼,妃以此傲家,是何糜蠹之剧,惑鄙之甚。
逮至婢竖,皆无定科,一婢之身,重婢以使,一竖之家,列竖以役。
涂金披绣,桨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至有列軿以游遨,饰兵以驱叱,不亦重甚哉。
若禁行赐薄,不容致此。
且细作始并,以为俭节,而市造华怪,即传于民。
如此,则迁也,非罢也。
凡天下得治者以实,而治天下者常虚,民之耳目,既不可诳,治之盈耗,立亦随之。
故凡厥庶民,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佣卖之身,制均妃后。
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
尚方今造一物,小民明已睥睨。
宫中朝制一衣,庶家晚已裁学。
侈丽之原,实先宫阃。
又妃主所赐,不限高卑,自今以去,宜为节目
金魄翠玉,锦绣縠罗,奇色异章,小民既不得服,在上亦不得赐。
若工人复造奇伎淫器,则皆焚之,而重其罪。
又置官者,将以燮天平气,赞地成功,防奸御难,治烦理剧,使官称事立,人称官置,无空树散位,繁进冗人。
今高卑贸实,大小反称,名之不定,是谓官邪。
而世废姬公之制,俗传秦人之法,恶明君之典,好暗主之事,其憎圣爱愚,何其甚矣。
今则宜先省事,从而并官,置位以周典为式,变名以适时为用,秦汉末制,何足取也。
当使德厚者位尊,位尊者禄重,能薄者官贱,官贱者秩轻。
缨冕绂佩,称官以服,车骑容卫,当职以施。
又寄土州郡,宜通废罢,旧地民户,应更置立。
岂吴邦而有徐邑,扬境而宅兖民,上淆辰纪,下乱畿甸。
其地如朱方者,不宜置州,土如江都者,应更建邑。
又民少者易理,君近者易归,凡吏皆宜每详其能,每厚其秩,为县不得复用恩家之贫,为郡不得复选势族之老。
又王侯识未堪务,不应强仕,须合冠而启封,能政而议爵。
且帝子未官,人谁为贱。
但宜详置宾友,选择正人,亦何必列长史参军别驾从事,然后为贵哉。
又世有先后,业有难易,明帝能令其儿不匹光武之子,马贵人能使其家不比阴后之族,盛矣哉,此于后世不可忘也。
至当舆抑碎首之忿,陛殿延辟戟之威,此亦复不可忘也。
内外之政,实不可杂。
若妃主为人请官者,其人宜终身不得为官,若请罪者,亦终身不得赦罪。
凡天下所须者才,而才诚难知也。
有深居而言寡,则蕴学而无由知,有卑处而事隔,则怀奇而无由进。
或复见忌于亲故,或亦遭谗于贵党,其欲致车右而动御席,语天下而辩治乱,焉可得哉。
漫言举贤,则斯人固未得矣。
宜使世之所称通经达史、辨词精数,吏能将谋,偏术小道者,使猎缨危膝,博求其用。
制内外官与官之远近及仕之类,令各以所能而造其室,降情以诱之,卑身以安之,然后察其擢唇吻,树颊胲,动精神,发意气,语之所至,意之所执,不过数四间,不亦尽可知哉。
若忠孝廉清之比,强正惇柔之伦,难以检格立,不可须臾定,宜使乡部求其行,守宰察其能,竟皆见之于选贵,呈之于相主,然后处其职宜,定其位用。
如此,故应愚鄙尽捐,贤明悉举矣。
又俗好以毁沈人,不知察其所以致毁,以誉进人,不知测其所以致誉。
毁徒皆鄙,则宜擢其毁者,誉党悉庸,则宜退其誉者。
如此,则毁誉不妄,善恶分矣。
又既谓之才,则不宜以阶级限,不应以年齿齐。
凡贵者好疑人少,不知其少于人矣。
老者亦轻人少,不知其不及少矣。
自释氏流教,其来有源,渊检精测,固非深矣。
舒引容润,既亦广矣。
然习慧者日替其脩,束诫者月繁其过,遂至糜散锦帛,侈饰车从。
复假精(《广弘明集》作「揉」)医术,托杂卜数,延姝满室,置酒浃堂,寄夫托妻者不无,杀子乞儿者继有。
而犹倚灵假像,背亲傲君,欺废疾老,震损宫邑,是乃外刑之所不容戮,内教之所不悔罪,而横天地之间,莫不(《广弘明集》作「之」)纠察
人不得然,岂其鬼欤?
今宜申严佛律,裨重国令,其疵恶显著者,悉皆罢遣,除(《广弘明集》作「馀」)则随其蓺行,各为之条,使禅义经诵,人能其一,食不过蔬,衣不出布。
若应更度者,则令先习义行,本其神心,必能草腐人天,竦精以往者,虽侯王家子,亦不宜拘。
凡鬼道惑众,妖巫破俗,触木而言怪者不可数,寓采而称神者非可算。
其原本是乱男女、合饮食,因之而以祈祝,从之而以报请,是乱不诛,为害未息。
凡一苑始立,一神初兴,淫风辄以之而甚,今修堤以北,置园百里,峻山以右,居灵十房,糜财败俗,其可称限。
又针药之术,世寡复脩,诊脉之伎,人鲜能达,民因是益征于鬼,遂弃于医,重耗惑不反,死夭复半。
太医宜男女习教,在所应遣使受业,如此故当愈于媚神之愚,惩艾凑理之敝矣。
凡无世不有言事,无时不有令下,然而升平不至,昏危是继,何哉?
盖设令之本非实也。
又病言不出于谋臣,事不便于贵党,轻者抵訾呵骇,重者死压穷摈,故西京有方调之诛,东都有党锢之戮。
陛下若欲申常令,循未典,则群臣在焉;
若欲改旧章,兴王道,则微臣存矣。
敢昧死以陈,唯陛下察之(《宋书·周朗传》,时普责百官谠言,上书。又略见《通典》十四,《广弘明集》六,又略见《魏书·刘驳传》,以为周殷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