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神农占 远古 · 炎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正月上朔,有风雨。
三月谷贵,石五百钱。
八月有三卯,旱,大善。
无三卯,不善。
凡虫食李,则贵。
贵。
食杏,贵。
食荆,麻贵。
,丝贵。
正月朔日,风从东来,植禾善。
从南来,植黍善。
从北来,稚禾善。
四月四日,风从东来,植豆善。
西来,四日七日,中豆善。
七日十日,稚豆善。
十四日无风,不种豆。
冬至日到来年,满六十日,有大风雨折树木,大善。
从平朔至食时,植麦善。
至日中,中善。
至日入,稚善。
常以夏至后九十日可种。
四月朔日,风从东来,从平明至辰时,植黍善。
至日中,中黍善。
至日入,稚善。
月朔日入,清明蚕善。
正月有甲子,籴初贵后贱。
正月上辛,温者善,风寒者不好(《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四月十四即宿园中入夕月出湖上小男移石栏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人影乱松翠,房栊生夕明。
莫辞红袖冷,共此玉壶清
幽鹤亦惊露,波凉犹一鸣。
移时月更皎,绕殿水无声。
王氏圹铭嘉定十五年十一月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昌谷集》卷二○
昌谷居士曹某之妾王氏,名某饶州鄱阳人
居士初娶萧恭人,九年而卒,二女皆不育,一男子且病将废。
太令人深忧之,命居士纳王氏,逮事太令人,得欢心。
见其诞男子甚喜,至居士娶今黄恭人,则王氏守其职,佐刀匕,执线纩,惟命所向。
盖自居士初尉建平,与晚守长沙,始也奉亲以侍,其后携家以往,未尝不以王氏俱也。
长沙岁馀乞祠,未得请,婚嫁迫期,生理渐废,始议以王氏还家居守,专代米盐之务。
自是将漕剑外,与擢守豫章,皆不复与往,而男婚女归,中外井井,举无间言,则人以王氏为能。
嘉定壬午年五十五矣,四月壬辰骤得吐逆疾,一夕而逝,无所痛苦也。
生二男子:士况,今为从事郎、房州录事参军
士规修职郎、新鄂州武昌县
一女,适承节郎、监宁国府泾县酒税牛斗极,先五年卒。
一孙男,曰之棫。
将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于南康军星子县汝南东乡鸾陂里草堂妙严寺之东北磨坊陇之原,而居士铭之曰:
王氏,吾太令人所卜,食曹氏三十八年。
寿不为趣,又皆命秩,所愿颇足。
造物者于此,亦不碌碌矣。
申山前事宜并牒彭提刑节制诸军随宜调遣就行督捕事端平二年五月初二日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一、《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崔某。
照对本司据节次探报申,叛贼自四月十四日以后,只在怀庆县管下石疆埸劄泊,十九日起离,二十二日大梁村,系封州开建县界,并是山径险峻去处,未有向望。
近准省劄降下黄榜:「如能悔过自新,收纳器械,束身自首,依旧军分收管」。
本司遣军兵谢兴赍黄榜录本先入贼巢告谕。
今据谢兴回司缴到曾忠等遵禀状,称不愿再隶第二将兵籍,欲移往别州住劄。
即是贼徒终怀疑心,未易柔服,徒以受招为名,而不遵黄榜指挥,且有难从之请,往返迁延,恐为所误。
除已牒提刑司一面照应施行,仍将山前诸军并请提刑节制,随宜调发,就行督捕,庶几事权归一,易于集事。
今毗富道统制一军住怀集县界,候江东军到,即自四会进兵会合。
又虑贼徒势穷计迫,冲突封川开建,奔出梧、贺州界,亦已遣飞虎军并本司勇敢等军,把截开建一带,以防其窜逸。
澉浦水军屯泊四会定海水军屯泊肇庆,以守把江面。
才候江东军至,续具别状供申。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李汝万藏司猛公遗迹 其一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四月十四。访李汝万于南村。汝万出示司猛公遗迹妆缵者。仍馈酒曰。今日釜山城陷之日。晨祭吾祖。馈君以祖馀。万竦然发竖。相对流涕。汝万请所以题卷签者。万曰。吾与君每阅是卷。每为之汪然。岂惟万哉。凡人之阅是卷者。其有不流涕者乎。请名以涕泪帖。既题卷。又为七言五绝。以寓感慨之意云尔。
海上殇魂归未归,玄孙今日祭空衣。
临觞欲饮悲填臆,司猛祠前柳絮飞。
游安民墓志铭宣和元年六月 北宋 · 朱维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公讳安民,字安之,系出于郑穆公之子有字子游者,其后遂以为氏。
至汉,有御史中丞寻,广平侯雅,皆为显族,而广平之游尤大。
公,广平之后也。
大王父讳仁美,始居河南,今为河南人
王父讳文秀
皆隐迹不曜,世不乏德。
以子通籍,累赠太中大夫
考讳及,以儒文进,终朝请大夫致仕,累赠正议大夫
妣郭氏,封硕人
公少喜学问,有远志,不碌碌与世俗相低昂。
初用正议公荫补郊社斋郎,久之,正议公虽谢事家居,而饮食起居如壮者。
一日,顾谓公曰:「盍仕乎?
日月逝矣,无过以我为念」。
公虽不敢违其意,默自谓事亲之日短,岂可朝夕去庭闱,姑调陕州灵宝县
又以恩得便亲,改河南府河清县,皆不行。
正议公之丧,哀毁过制。
服除,调华州华阴县尉
秩满,改耀州淳化县
明慎强敏,奸盗无所窃发。
凡所施置,便于久远。
荐者交章,迁唐州泌阳县
淮安之封,沃野千里,而惰农自安,不昏作劳。
公下车,叹曰:「农殖为政之本,国之大务,是可后邪」?
乃惩劝游惰,招复流亡。
未踰岁,复陂塘几千顷。
部使者列上其能,改宣德郎、知滑州韦城县
时诏诸路募兵以填阙额,因有程限,军吏倚以为奸,甚者至于通衢驱掠,不复谁何。
公曰:「是岂法意邪」?
独陈檄劝谕,不加扰而数亦充。
通直郎、知顺安军高阳县
为政不扰,民爱而思之。
八宝覃庆,进奉议郎、判西京句院。
别都浩穰,金谷出纳,动费句考。
吏积为奸,指虚名而给实券者,藉相比也。
公每得其伪,重寘于法,人畏之如神明,迄其去不敢复欺。
承议郎,迁朝奉郎怀州司录事,赐六品服。
裕民钱监之复,公实领之,创为新规,革去素弊,经画有序,条目可观。
于是镕范既精,增衍亦倍,国用赖之。
以劳迁朝散郎,加朝请郎,以朝奉大夫通判宁州
未行,宣和元年四月十四日,终于私苐之正寝,享年五十九。
娶寇氏,相国莱公之曾孙,先公亡,后封宜人
子男七人,曰师颜,曰师孟,曰寀,曰宏,曰完,曰宜,曰
师孟娶宗室女,补承节郎,前公七日卒。
馀皆好学,有闻于乡校。
女七人,长适修职郎吴佽,次适朝请大夫将作监丞朱端友,次适从政郎隆德府襄垣县兴国,次适修职郎、监西岳庙王宗㐨,馀在室。
孙男三人,曰权,曰棣,曰栩,皆幼。
公宽厚乐易,不为蹊险,遇人一以诚,无所矫饰。
涖官从政,以民心为心,故所至有恺悌之称。
赀产甚厚,自奉养如寒儒。
至于赒贫振匮,初不较其丰寡。
养孀姊二人,逮疏族甚众。
辟舍分处,随用资给,终身不惮。
正议公早识轩冕之累,六十告老,治第于通利坊,作知止堂以见意。
其后公得倅彭原,浩然有拂衣之志,曰:「尘埃奔走,日趋于声利之场,苍颜白发而不知止,此吾先公所诫也」。
乃增葺旧庐,鼎新园圃,以为归休之计。
日引贤士大夫与之游,一樽相欢,无所求备,有东晋真率之风,里人慕之。
既而上章,愿丏宫祠,以为挂冠之渐。
不幸命未下而亡矣。
师颜等卜以其年六月十五日葬公于洛阳县贤相乡杜泽村先域之次,举寇夫人祔焉。
索铭于余,义不得辞。
铭曰:
维公之先,中晦丘园,洛宅始迁。
显显正议,以儒兴世,躐取高第。
唯基新堂,我业用光,接武朝行。
才则未试,志则不遂,德则无愧。
子孙诜诜,宜有令人,永嗣清芬。
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石刻史料新编本。
诏贬乐成王苌建光元年四月甲子 东汉 · 汉安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
苌有腼其面,而放逸其心。
知陵庙至重,承继有礼,不敢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
慢易太姬,不震厥教。
出入颠覆,风淫于家,娉取人妻,馈遗婢妾。
驱击吏人,专己凶暴。
愆罪莫大,甚可耻也。
朕览八辟之议,不忍致之于理。
其贬苌爵为临湖侯
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慰承太姬,增怀永叹(《后汉·乐成靖王党传》)
元氏县社坛图并省牒政和元年 北宋 · 折可规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常山贞石志》卷一二
真定府元氏县崇修社坛。
政和元年四月十五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左右司状,准尚书省□送下朝散郎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常平等事臣沈延嗣奏:「准尚书户部符,唯大观四年闰八月五日尚书省牒:『敕门下:朕抚有四海,子临兆民,唯恐政有未中,一夫不获,苟可利物,知无不为。
而日者漕计之司有不能体朕爱民之意,负民之直,恬不知恤,多至累万,远或数年。
朕览之恻然,亟命偿给。
尚虞四□万里之远,民之疾苦,政之利害,若斯之类,不能遍察。
且朕所以寄耳目之任者,不在诸路之监司乎?
然虑习苟且之风,怀顾望之志,尚仍旧弊,缄默不言。
熟视民隐,不以介意。
致下情壅于上达,德泽难于下究,无以佐朕广览兼听、厚下恤民之诚。
自今诸路事有弗便于民者,监司各具事状实封以闻。
傥能究心开陈,多所裨益,当加奖擢,用劝公忠。
其或苟且不恤,顾望不言,达于听闻,必予惩艾。
其实封奏状直进御前,诸处不得开拆。
仰于封题上分明声说,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者。
臣闻《传》曰:『民为贵,社稷次之』。
而社者,五土之神;
稷者,五谷之长。
谷非土不生,民非谷不食。
故土地人民,有国之大本,而祭祀社稷之礼,讵可忽耶?
是故古者建国定都,必以社稷为先。
其坛壝等级之数,牲牢献酌之仪,祭祀之时,斋戒之洁,莫不有□焉。
当周之时,有封人以设其壝,宗伯以掌其礼。
则祈之,则报之。
然后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民无饥饿之苦,国无凶荒之变。
卜世之多,卜年之久,岂不韪欤!
恭惟皇帝陛下尧仁天覆,舜孝日闻。
恭天地之祈,严祭祀之奉。
昨降诏旨,崇修祭祀社稷之制,令州监司同行检察,仰见上契天心,下恤黎庶,诚为万世之休,元元之幸也。
其如四方万里之远,有司行法之殊,其间有不能尽承德意之美,推行教化之源。
臣所寒心,不敢隐默。
一、昨臣任湖北转运判官,尝巡历辖下州县,其社稷坛壝,大率皆不如法。
即以严加修治。
□监江东,所至必先点检,未皆应法,已按令式为图,遍行修置。
窃虑天下州县因习旧规,有不如法者,伏望圣慈特诏有司,按式作图,镂板颁下。
仍于坛壝之外,别为大墙围之,外建一门,常加封锁,以绝秽迹。
被受之日,限一月了当。
仍于斋厅立石刊刻,增立法制。
守令上之三日,躬诣社坛,按图修治
监司随分定州县检视,岁终具所历去处申奏,有不如令者,按罪来上,以大不恭论。
臣今画到图子一本,随状进呈,乞付有司增损颁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内降黄贴子:「祭祀之所,理宜清洁,犹当约束,不得侵展民居,接便科率搔扰。
但以系省钱收买物料,科差官工修葺,无官工□方听和雇。
贵在严密完整,不必增广华侈」。
左右司看详:「上件所陈,除以『大不恭论』难议施行外,馀欲依内降黄帖子内约束指挥并臣僚所陈施行申闻事」。
四月十四日,奉圣旨,依左右司所申,仍先次施行。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言包顺包诚保全岷州之功奏熙宁六年四月丁亥 北宋 · 王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
岷州近为羌兵所隔,势甚孤危,西京左藏库使包顺、内殿承制包诚婴城拒敌,保全其州。
庚戌四月十四日 明 · 张天赋
 押词韵第四部
曲肱而枕乐有馀,夫子当年不我诬。
无梦坦然无障碍,就教有梦亦安舒。
吊赠杨邠 东晋 · 晋元帝
 出处:全晋文卷八
永嘉七年四月己未使持节都督江阳诸军事镇东大将军琅邪王睿谨遣板命: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虽危逼,节义可嘉,不幸陨卒孤城,□甚悼之。
今列上尚书,赠君淮南内史
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华阳国志》十一)
诗一十七首 其十三 四月十四日紫微夫人作二首(真诰连为一篇) 魏晋 · 紫微王夫人
朝启东晨晖,飞軿越沧渊。
山波振青涯,八风扇玄烟。
回眄易迁房,有怀真感人。
三金钶游盘,东岑宜永甄。
纷纷当途中,孰能步生津(同上)
丁亥四月十四日尚书公泽民游祥符寺分得煖字 元末明初 · 汪克宽
 押词韵第七部
芙蓉六六森如铲,乘舆登临寄疏散。
绿沈灵湫老龙蛰,翠护祇园新竹短。
山乐鸣空石洞寒,金鸡舐鼎丹炉暖。
藓瘢拂拭读残碑,一浴灵泉客尘浣。
哀覆舟己酉四月十四日南州事。)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二十
人言覆舟之下无伯夷,下有伯夷谁能知。
不见章江白浪翻银屋,千人一日委鲸鲵。
铁树老蛟岂断锁,蛇身牛首角觺觺。
官舟贾舶须臾尽,贤愚作计空尔为。
我时系艇章门下,访旧登楼憩僧舍。
遥怜招手声渐吞,坐看沈渊泪空泻。
最后一船帆已收,距堤三尺惊回流。
反覆沦胥在俄顷,冤魂聚族啼沙洲。
茫茫世路眼堪白,斟酌江湖聊汎宅。
江头一步又迷津,愁杀孤舟未归客。
勇哉好男儿1933年4月14日 清末至现当代 · 何香凝
 押词韵第三部
勇哉好男儿!不怕沙场死。
忍痛与吞声,为图雪国耻。
民族不独立,流血不休止。
眼看国将亡,抚创痛洒泪。
伤好去冲锋,夺回我失地。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一 四月十四日夕右英夫人吟歌此曲 东晋 · 云林右英夫人
玄波振沧涛,洪津鼓万流。
驾景眄六虚,思与佳人游。
妙唱不我对,清音与谁投。
云中骋琼轮,何为尘中趋(同上)
五峰山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十三
不劜神仙灵,不䞙将军(吴俗四月十四日烧香福济观,曰“劜神仙”。正月十二日祭刘猛将军,曰“䞙猛将”。)
巍巍五峰,山下有神。
能为国除灾,为民逐眚。
当具我酒浆,与神酩酊。
惟神之来,其风扈扈。
惟神之栖,其云莽莽。
莽莽扈扈,非猰非㺄。
非麟之圉圉,鹿之麌麌。
谓天降精曰神虎,宜血食尔一方,以为尔民主。
民曰噫嘻,是宜敬之。
有不敬者,神不尔怡。
当褫尔魄磔尔尸,使尔子孙家室刀兵水火疾疫多灾危。
南村伐木,北村锔泥,东村富人醵三十万资,西村贫者与神服役相奔驰。
垩神之墀,雕神之榱,朱门丹戺,粲粲绚绚,以为神之祠。
趯趯趢趢,扬翿击柷。
㧙㧙扑扑,宰羊杀犊。
悚悚恧恧,遣巫驱祝。
釐我士女,嘉我百谷。
愿我皇天,不我殄我戮。
愿我官府,不我钳我酷。
我戒我勖,我恭我肃,以邀我神之福。
赫赫上帝御太清,命左右吏纠窈冥。
谓有夫己氏之鬼为厉于世,性黠而貌狞。
乃遣六甲,乃檄五丁,轰轰訇訇,惟雷惟霆,灼灼荧荧,惟焚惟倾。
尔虎何威神何灵,心无畏惑民太平,五峰之山常青青。
书观音感应录后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一、《太仓稊米集》卷六六
清照老人户部郎边公所集《观音感应》一百事相示,读之令人感叹不已。
而议者乃复怪其灵异如此众多,独不知菩萨愿力深重,为众生除一切苦,何有穷极?
况在震旦一国一方之所示现若此,而遍一大地,尽恒河沙界所有众生,菩萨视之同赤子,一有苦恼,悉加调护,则其慈哀所及,岂耳目见闻之所可及?
虽有须弥山笔,大海聚墨,安能称述?
今边公表百事以传世,盖欲使人信心坚固,得所依归,其用心可谓善矣!
绍兴十五年四月十有四日书。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覃韵
南史曰:天监中沙门释宝志为诗云云。帝使周舍封记之。及中大同元年同泰寺灾。帝启封手迹。为之流涕。帝生于甲辰。三十八。克建邺之年也。遇灾岁实丙寅。八十三矣。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自浮屠第三层。三者。帝之昆季次也。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南史梁武帝纪。《诗纪》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