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晦庵易学启蒙后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八、《性善堂稿》卷一四
正尝请问:「《易》有圣人之道四,占特其一法耳,《易》之道宜无不该。
先生传《易》,专以占之一法推之,何也」?
曰:「《易》之道固无不该,然圣人作《易》,本为卜筮以前民用,今从其所自起而求之,庶几可以见圣人之意耳」。
正时虽不敢复问,然其心中犹有未释然者。
一日先生使人呼之,亲以《古今家仪》一书、了翁《台州谢表》一道、书稿一纸、笔一束授焉。
正退阅其书稿,其一《答王岘秀才书》,论为学以收放心为本及读书之法。
其一乃《答刘宰君房论易书》,谓「此书本为卜筮而作,今其法已不传,诸儒言象数者例皆穿凿,言义理者又太汗漫,此《本义》、《启蒙》所以作也。
然《本义》未成书,为人窃出,有误观览,《启蒙》且欲学者就《大传》所言卦画数推寻。
自今观之,如论河图、洛书亦未免有剩语。
要之此书难读,不若《诗》、《书》、《论》、《孟》之明白易晓」。
先生之于《易》,其说盖如此。
所谓《本义》者,今世所传《易传》是也。
其曰「本为卜筮而作」者,盖以奇偶之画即之所由起,而其体制与《诗》、《书》文字绝不相类。
先生所以断然为是说者,盖将以发千古之秘,使学者推本而求之而自识其所以然耳。
其曰「此难读不若《诗》、《书》、《论》、《孟》之明白易晓」者,非谓学者不必从事于此而可以束之高阁也。
盖学者之病,病在于驰骛高远而遗其卑近。
未能知夫洒扫应对之节,而妄意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未能识夫事亲从兄之实,而妄意于范围天地之化、曲成万物通昼夜之道。
曾不致谨于下学之功,而汲汲于上达之求,其卒也必至于穷大而失其居焉。
自谓穷神知化而实不足以开物成务,自谓知死生之说而实不能原始反终,自谓知鬼神之情状而实不足以知精气之为物、游魂之为变。
世之学者鲜有不溺于是者,故先生之意必使学者先从事于《诗》、《书》、《论》、《孟》,然后循序而进之耳。
学者果能从事于《诗》、《书》、《论》、《孟》而有得焉,则其于读《易》也,必将嘿识心通而有所入矣,非为《易》之难而学者不当致力,特不可以是为先耳。
昔者明道推康节之《易》学,以为加一倍之法,他日举似康节康节叹其敏悟。
其后伊川问一倍之说,则曰:「当时因试院中无事,偶取而推求之,见其如此,今不复记矣」。
正每读《遗书》至此,再三致思而莫能入,则未尝不恨其说之无传也。
后始得《启蒙》读之,于是洒然使人无复遗憾。
呜呼,先生之于是书,发明先圣贤已绝之微言多矣,读者其毋以易心求之。
嘉定六年四月己卯,门人巴川度正谨书。
岳州洞庭君山崇胜禅寺新铸钟铭咸淳十年四月 南宋末 · 释知祖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一、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八三
洞庭君山之胜闻天下,飞升秋月第一湖山拱揖于寺之左右,水云缭绕,夐隔尘世。
开庆己未火于兵,顽石老一新之,无禅相厥成,补其处。
又五年,乃克大备,而洪钟尚咽微撞。
命予疏其语以求诸檀,闻见欣施。
而蔡叟者愿一力而成之,遂遣僧慧宁往鹦洲就善工铸之。
谓不可无纪,楞伽云溪知祖为之铭曰:
天岳形,枕洞庭
君山,万古青。
殿突兀,楼峥嵘。
顽石创,无禅成。
冶洪钟,震禅扃。
透幽宫,彻太清。
扰蛟龙,节云英。
以眼闻,在心听。
大梦觉,群迷惺。
是功德,难可名。
福檀施,寿帝龄。
谁表之,我作铭。
岁甲戌咸淳拾年四月八日圆成,谨题。
书杜瓘父墓志铭1142年4月8日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五、《北海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余寓临海,与杜君庭圭居相近,往还甚熟。
一日,出其先德之铭,俾得与观,而亡友虞仲容跋语在焉。
反覆展读,余是以益信其父子之贤。
绍兴十二年四月八日北海綦某书。
回赵御干书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三、《漫塘集》卷六
自居田间,闻人从日边来,即目动神骇,而左右方彯缨其间,那敢上记,但有怀想。
张婿递到来翰,谆谆然如小官事上位,非所望于亲旧也。
伏审炎夏之月,忠勤有相,尊候万福,至以为慰。
今世仕宦颇难,西班尤不易,必得贵而贤者主之,庶易为力。
今左右真得所依矣。
某病容衰鬓,视向来十馀年前相见时更觉丑恶。
又赋性疏率,仕宦处虽为君子所知,然亦为小人所恶,故浩然归志,遂不可遏。
方来归时,钱丞相、卫大参秉政,欲以掌故相处。
命且下矣,某辞以自属官得掌故,人必以为入京考图而后得之,不若且畀岳祠,异时陶铸未晚。
二公相许,以二月八日奉祠归。
归甫两月,以四月八日降堂审之命。
明年,又荷庙堂具未赴堂审之人姓名行下催促,某以贱疾形于面目,不可复出,迁延至今十九年。
方初归时,须发未有一根白,今无一根黑矣。
岂有血气盛壮时不出,及血气既衰乃可出乎?
传闻大参屡借助于丞相之前,不知山林之人,何以得此?
窃料大参以一世风俗为己任,恶世俗之贪求,以某粗无求于人,故见取耳。
然世间无求于人,亦有两似,有可为世用而不屑求者,亦有自知其不可用而不敢求者。
若某真是自知其不可用,故甘心屏处。
吾亲因职事之暇,千万为大参明言之。
或强之使出,既无以愈人,又不能谨言寡过,必为大参门墙之累。
免牍再上,其间语言狂僭,物论必是沸腾,山林之人,安识朝廷事体,肆意极言,那得是处。
却望大参覆护,使不至得罪。
旧作三篇,因写与王大监,令女夫录呈一观。
数日来方剧暑,都下想见尤甚,千万厚爱。
南歌子 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1083年12月8日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
吹笙只合在缑山。
閒驾䌽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
他时一醉画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题李尹异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一、《陵阳先生集》卷一七
大名元城县李毅卿新授分水县,其母孙氏和易贞洁,绰著阃范。
己酉正旦,以微恙终,卜茔未遂,停柩中堂
四月八日,忽菌生柩上,状类芝草,又类牡丹
张倩仲实书来,为予言其事盖甚怪。
唐张九龄、杨炎,固有紫芝生其亲之墓者矣。
然上有雨露之滋,下有土泉之润,犹可有诿。
今孙氏之柩,隔以衣衾,周以胶漆,是也何自而生哉?
宜生而生,必其潜孚默感𥥆冥之中,自有莫之为而为者。
然则李氏之事,岂非母之积善,其子之纯孝,有以致然与?
因书此以美之。
婆罗门引元遗山 现当代 · 吴湖帆
 押先韵
乍情乍雨,清和天气正芳妍。
千红万紫多缘。
好是携手行吟,放浪倚香肩。
赏惜春人丽,醉酒花娟。

银轮半圆。
且莫管照情偏。
笑语鸳鸯槛畔,鹦鹉帘前。
经参浴佛,寄后约欢浓我即仙。
期素愿、长伴年年。
四月初八日 明 · 金宗直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十五
一年春事鬓刁骚,蝼蝈争鸣土尽毛。
僝僽风披红万簇,滂沱雨涨绿三篙。
山家浴佛喧喧集,田里驱牛睯睯劳。
幸有松明官不禁,贫民终夜代兰膏郡守令民皆张灯。违者有罚。民无由者。缚松明炬于长竿上达夜。)
润州甘露寺新建舍利塔端拱二年二月一日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徐公文集》卷二八、《舆地纪胜》卷七、《北固山志》卷一二、《京口山水志》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维皇宋二叶,改元五祀,润州丹徒县令王纪改筑县墙,掘地得石函,验其刻文,梁大同五年道人法序瘗真身舍利于此。
函中铜龛一,龛中银合一,合中银瓶二,舍利七粒存焉,而铜龛复有刻文,则唐贞观十二年再加营奉。
掌役者张遇获之以献。
也感贞应之在己,念妙道之可修,因投郡之慈云寺,削发为沙门,易名闰真
精心苦行,誓复前迹,广募众施,畴咨协心。
数年之间,克果其愿,即以端拱元年夏四月八日,迁致于郡之甘露寺东隅,建浮屠焉。
献状而来,求志其绩。
粤圣人在上,钦若灵心,政无不修,神靡不举。
玄贶交感,坤元效珍。
用能使幽瘗之质,焕然景彰;
骞崩之迹,蔚然云构。
然则泽及微隐,福被含生,其可知也。
是郡也,扬州之都会,京口之重镇。
六代之风流人物,综萃于斯;
三吴之山川林泉,肇发于此。
高深自改,气象常存。
是寺也,北固山之阴崖、赞皇公之遗迹。
峥嵘飞阁,回阚沧江;
逦迤岩房,周行数里。
植□之作,远迩云臻。
故真师因人之心,相地之胜,获此空隙,建兹崇封。
材用工役,必求善良;
规模制度,必据经法。
其高七十尺,其周二十步,八隅莹玉,五盏凌霄
冠星珠于觚棱,海日先照;
图云气于棼橑,宿雾常栖。
中严睟容,肃然月满;
旁绩灵变,焕若霞舒。
游居之徒,莫不称叹。
愚尝见释氏子为此役者多矣,如真师者,其涉道也浅,其居处也卑,上无许、史之托,下无猗、陶之助,苦节以感物,绩微而著功,不慁民,不愆素,而能事以立,亦可尚也,故嘉而志之。
端拱二年二月一日记。
菩萨蛮 其二 淮上阎牛叟娶姬,作词索和原韵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钗头胜字裁方幅。定情弹作莺萝曲。
闻道薛家来。灯花夜自开。

清淮一别久。谁解双垂手。
佛日会摹多(娶姬在四月八日香山老去何。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 北宋 · 宋复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五、《金石萃编》卷一四六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新罗国王之孙也。
三岁出家,十五请业。
初于常辩二法师听论,天聪警越,虽数千万言,一历其耳,不忘于心。
贞观中太宗文皇帝度为僧,住京元法寺,乃览《毗云》、《成实》、《俱舍》、《婆沙》等论,暨古今章疏,无不闲晓,名声蔼著。
三藏法师奘公自天竺将还,法师预梦婆罗门授果满怀,其所證应胜因夙会。
及奘公一见,契合莫逆,即命付《瑜伽》、《成唯识》等论、兼所翻大小乘经论,皎若生知。
后被名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深密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无量义经》等疏,羽翼秘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奘公,使佛法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
法师乐山水,往依终南山云际寺,又去寺三十馀里辟居一所,静志八年。
西明寺僧徒邀屈还寺,讲《成唯识论》。
时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至京,奉敕简召大德五人,令与译《密严》等法师即居其首。
后又召入东都,讲译《新华严》。
卷轴未终,迁化于佛授记寺,实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
其月二十五日,燔于龙门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
在京学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师大荐福寺德胜庄法师等,当时已患礼奉无依,遂于香山葬所分骸一节,盛以宝函石椁,别葬于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法师尝昔往游之地。
墓上起塔,塔基内安舍利四十九粒。
今其路几不通矣,峭壁崭绝,茂林郁闭,险僻藏疾,人迹罕到,埋光蔽德,徒有岁年,孰知归仰?
由是同州龙兴寺王院广越法师勤成至愿,以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丰德分供养,并诸佛舍利,又葬于兴教寺奘公塔之左,创起新塔,规范基公之塔,一体无异,并基公之塔即旧而新之。
金轮宝铎,层构双耸,矗如幻成。
其下各环以广庑神像,崇邃左右,以祔奘公焉。
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时而已也。
及于塔之前创修献殿六楹。
落成庆赞之日,不暇求能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系之以铭。
铭曰:
贝叶西来兮其功大,教流中区兮斯永赖。
法匠有凭兮诚际会,香山迢遥兮閟幽宫。
丰德峻阻兮藏灵踪,后人依归兮何适从!
有越作缘兮神助力,双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岂穷极,终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铭石镌,来者瞻仰兮千万年。
重修奘公塔僧怀安监寺僧云江、维那僧普潮、住持管勾僧道胜、知库僧普演、典座僧道亮,发缘华州坛长僧德言,助缘僧洪俊、樊川信士刘闵等、鸣犊镇信士来士行等
寿昌刊。
创修殿塔同州龙兴寺王院讲经论僧广越。
大宋政和五年岁次乙未十一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立石。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二九五。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M五○五九,玄奘三藏师资料丛书下。
预言 其一 南朝宋 · 宝志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五马从南来,燕赵起三灾。
□□勤修善,得见化城开。
兔子乱三州,万恶自然收。
东弱西强阿谁愁,欲得世燕南头。
武安川里白鸡鸣,百姓辽乱心不宁。
四月八日起鬼兵,冀州城东起长城。
尔来君士面奄青,五月十日灭你名。
冀州城头君子游,折尾苟子乱中州,欲得避世黄河头。
今年天下是乱世,但勤修善自防身。
得安乐,无忧愁,不肯看经心罗错。
天下辽乱真可留,若得尽门斩贼头。
杭州乞度牒开西湖1090年4月2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记纂渊海》卷七、《淳祐临安志》卷一○、《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七、《方舆胜览》卷一、《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六、《西湖游览志》卷一、万历《杭州府志》卷二二、《吴中水利通志》卷一三、雍正《西湖志》卷一、二四、乾隆《浙江通志》卷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五年四月二十九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闻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废兴成毁,皆若有数。
惟圣人在上,则兴利除害,易成而难废。
西汉之末,翟方进丞相,始决坏汝南鸿隙陂,父老怨之,歌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
反乎覆,陂当复。
谁言者?
两黄鹄」。
盖民心之所欲,而托之天,以为有神下告我也。
孙皓时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忽开通,长老相传,此湖开,天下平,以为己瑞,已而晋武帝平吴。
由此观之,陂湖河渠之类,久废复开,事关兴运。
虽天道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唐长庆中白居易刺史
方是时,西湖溉田千馀顷。
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
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湖之合,盖十二三耳。
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堙塞其半。
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臣愚无知,窃谓西湖有不可废者五。
天禧中,故相王钦若始奏以西湖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
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放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万岁寿。
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
西湖之不可废者,一也。
杭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
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其势必自耗散。
西湖之不可废者,二也。
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记》云:「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顷;
每一伏时,可溉五十顷。
若蓄泄及时,则濒河千顷,可无凶岁」。
今虽不及千顷,而下湖数十里间,茭菱谷米,所获不赀。
西湖之不可废者,三也。
西湖深阔,则运河可以取足于湖水。
若湖水不足,则必取足于江潮。
潮之所过,泥沙浑浊,一石五斗。
不出三岁,辄调兵夫十馀万功开浚,而河行市井中盖十馀里,吏卒搔扰,泥水狼藉,为居民莫大之患。
西湖之不可废者,四也。
天下酒税之盛,未有如杭者也,岁课二十馀万缗。
而水泉之用,仰给于湖,若湖渐浅狭,水不应沟,则当劳人远取山泉,岁不下二十万功。
西湖之不可废者,五也。
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西湖有必废之渐,有五不可废之忧,岂得茍安岁月,不任其责。
辄已差官打量湖上葑田,计二十五万馀丈,度用夫二十馀万功。
近者伏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以本路饥馑,特宽转运司上供额斛五十馀万石,出粜常平米亦数十万石,约敕诸路,不取五谷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
今又特赐本路度牒三百,而杭独得百道。
臣谨以圣意增价召人入中,米减价出粜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馀,尚得钱米约共一万馀贯石。
臣辄以此钱米募民开湖,度可得十万功。
今月二十八日兴功,农民父老,纵观太息,以谓二圣既捐利与民,活此一方,而又以其馀弃,久废无穷之利,使数千人得食其力以度此凶岁,盖有泣下者。
臣伏见民情如此,而钱米有限,所募未广,合之地,尚存大半,若来者不嗣,则前功复弃,深可痛惜。
若更得度牒百道,则一举募民除去净尽,不复遗患矣。
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少赐详览,察臣所论西湖五不可废之状,利害卓然,特出圣断,别赐臣度牒五十道,仍敕转运、提刑司,于前来所赐诸州度牒二百道内,契勘赈济支用不尽者,更拨五十道价钱与臣,通成一百道。
使臣得尽力毕志,半年之间,目见西湖复唐之旧,环三十里,际山为岸,则农民父老,与羽毛鳞介,同泳圣泽,无有穷已。
臣不胜大愿,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目下浙中梅雨,根浮动,易为除去。
及六七月,大雨时行,利以杀草,芟夷蕴崇,使不复滋蔓。
又浙中农民皆言八月根,则死不复生。
伏乞圣慈早赐开允,及此良时兴工,不胜幸甚。
〔又贴黄〕本州自去年至今开浚运河,引西湖水灌注其中,今来开除葑田逐一利害,臣不敢一一烦渎天听,别具状申三省去讫。
按:郎本卷三四题作《乞开西湖状》,《七集·奏议集》卷七作《乞开杭州西湖状》。《永乐大典》作《奏乞开西湖状一首》。
乞允安焘辞免转官劄子1088年4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今月八日,准内批安焘辞免转右光禄大夫劄子,降诏不许。
臣窃谓人主之驭群臣,专于礼义廉耻。
若使受无名之宠,则为待臣子之轻。
今朝廷岂以执政六人,五人进用,故加迁秩,以慰其心。
位冠西枢,委寄至重。
岂肯见人擢用,即以介怀。
既无授受之名,仅以姑息之政,纵有先朝故事,亦是一时误恩。
力辞,正为知义。
臣欲奉命草诏,不知所以为词。
伏望圣慈,从其所请。
若除受别有缘故,即乞明降指挥,茍于义稍安,敢不撰进。
取进止。
按:御宝批可。且用一意度作不许辞免诏书进入。
清远峡飞来寺(是日阻风。) 清 · 平恕
 押先韵
西峡何有空云烟,二禺独富林与泉。
泉声百道出涧谷,树影密锁重崖圆。
我从白庙溯中宿,迢迢百丈山腰牵。
峰回路转入凝碧,一湾绿净波沦涟。
今朝况是浴佛日,入门赞叹朝金仙。
禅房虽好未暇坐,欲趁脚力穷幽妍。
古苔滑汰(入。)石荦确,半岭瀑布悬奔川。
小亭恰占瀑胜处,烈风迅雷下九天。
松声水声不可辨,咫尺雾雨霾层巅。
山僧留客沦清茗,佛桑一株红欲然。
飞来古寺更绝顶,细路策杖螺盘旋。
杜鹃苦号山木战,绀霜夜降丹叶鲜。
试登高处一凭眺,三十六峰罗眼前。
濛濛云起湿衣袂,䬟䬟风紧无行船。
归猿洞古碧环杳,阮俞径在苍瑶坚。
僧言此寺压凤背,两崖展翅如腾骞。
果然便恐复飞去,根藤蔓牢幻缠。
脱巾松下聊小憩,了了不觉空尘缘。
幸逢不晴复不雨,得携宾从频流连。
羽人缥缈不可接,藓文斑驳谁所镌。
搜奇揽胜十日少,走马来看安得全。
临行更订六月约,要听万木吟风蝉。
元德皇后哀册文咸平三年四月 唐末宋初 · 梁周翰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二五(第二册第一一六六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六
维咸平三年三月戊寅朔二十日丁酉,追上太宗皇帝贤妃李氏尊谥曰元德皇太后
四月乙卯,迁座祔于永熙陵之次,礼也。
翟辂宵陈,鸡人晓唱。
虚庭挈乎祖载,修路俨乎仙仗。
九重天至以如慕,六宫日远而增怆。
哀子嗣皇帝运昌继体,孝极因心。
宝图之惟永,怀慈训之下临。
事先远兮兆叶,志慎终兮感深。
乃诏近侍,恭播徽音。
其词曰:
皇家积庆,昊穹眷命。
构象膺乾,来嫔偶圣。
高阳命族,厉乡得姓。
派别韩魏,门传英伟。
华毂接轸,黄云效祉。
五可夙彰,六行纯备。
粤自艺祖,揖攘登皇。
帝尹京邑,表则四方。
后治闺壸,身顺含章。
流虹感粹,梦日延祥。
涂山诞启,挚氏生昌。
爰洎神宗,承平御历,汾晋荡定,闽吴来格。
海外惮威,域中渍泽。
辅佐邦治,温柔惠迪。
登进时贤,勤劳轸恻。
助飨紫坛,奉祠清庙。
穜稑致恭,纮綖尽妙。
动循典礼,式是准绳。
居玩图史,明于废兴。
聪睿周敏,顾问允膺。
节励清门,俭敦素履。
环佩有声,簪珥防侈。
恤隐流惠,辞封播美。
贤以兴化,世仰馀辉。
仁则多寿,天胡有违。
黄祇陨载,皓魄沈晖。
皇子胜衣,受封胙土。
汉邸承徽,姬宗夹辅。
维宁攸赖,问安莫睹。
元良肇建,万国以明。
地启苍震,天临玉京。
克广丕构,长怀善成。
德无疆兮坤元,业有开兮圣嗣。
承天道兮庆其长,启帝绪兮昌而炽
寿觞称庆兮养莫伸,脂泽增感兮哀靡寘。
呜呼哀哉!
礼袆衣兮有奉,贵玉玺兮是徵。
庙如在兮肃肃,祭以时兮蒸蒸。
帝母之尊兮斯至,昊天之戚兮难胜。
呜呼哀哉!
洞启山园,风凄云驭。
企谷林之封域,拂嵩丘之烟雾。
石阙沉沉兮夜台,柏城惨惨兮朝露。
呜呼哀哉!
稽任姒之壸政,冠周召之《国风》。
唯重熙之锡羡,与三代而比隆。
彤管兮有炜,佑皇祚兮无穷。
呜呼哀哉!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五 四月八日 明末清初 · 董以宁
 押宥韵
三十无儿,曾累却、高堂心疚。
每到得、饭宫悉达,降生时候。
小制红衫供浴佛,病中怯腕亲缝就。
愿膝边、早得茹饴人,幢前叩。

堪慰处,兰生又。
堪悲处,摧骤。
念报刘无日,此儿方幼。
泣绕灵筵呼祖母,幽魂若听眉还皱。
待施将、金镜法王台,慈云覆。
陶隐居难《均圣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难云:释迦之现,近在庄王
唐虞、夏殷,何必已有。
周公不言,恐由未出;
非门宜隐,育王造塔。
始警王之世,阎浮有四,则东国不容都无?
答曰:释迦出世年月,不可得知。
佛经既无年历注记,此法又未东流,何以得知是周、庄之时?
不过以《春秋》鲁庄七年四月辛卯恒星不见为据,三代年既不同,不知外国用何历法,何因知鲁庄之四月,是外国之四月乎?
若外国用《周正》邪?
四月辛卯,长历推是五日,了非八日
若用殷正邪?
周之四月,殷之三月
用夏正邪?
周之四月,夏之二月
都不与佛家四月八日同也。
若以鲁之四月为证,则日月参差,不可为定。
若不以此为证,则佛生年月,无证可寻。
释迦初诞,唯空中自明,不云星辰不见也。
瑞相又有日月星辰,停住不行。
又云:明星出时,堕地,行七步,初无星辰不见之语,与《春秋》恒星不见,意趣永乖。
若育王造塔,是敬王之世,阎浮有四,此道已流东国者。
敬王以来,至于六国,记注繁密,曾无一概。
育王立塔,非敬王之时,又分明也。
以此而推,则释迦之兴,不容在近周世;
公旦之情,何得未有?
难云:夫子自以华礼兴教,何宜乃说夷法?
故叹中国失礼,求之四夷,亦良有别意。
答曰:弘教次第,前论已详,不复重辩。
难云:四夷之乐,裁出要荒之际;
投诸四裔,亦密迩危羽之野。
禹迹所至,不及河源
越裳白雉,尚称重译。
天竺罽宾,久与上国殊绝,衰周已后,时或有闻。
故邹子以为赤县于宇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
汉初,长安乃有浮图,而经像眇昧。
张骞虽将命大夏甘英远届安息,犹弗能宣译风教,必其发梦帝庭,乃稍兴显。
此则似时有通碍,非关运有起伏也。
答曰:本以西域路近,而大法不被。
此盖由缘应未发,非谓其途为远也。
其路既近,而此法永不东流。
若非缘应未至,何以致此?
及后东被,皆由缘应,宜发通碍,各有其时,前论已尽也。
难曰:若必以缘应有会,则昔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
假使斯法本以救浇者,夫为罪莫过于杀。
肉食之时,杀孰甚焉!
而方俟火粒,甫为教萌,于大慈神力,不有所踬乎?
若粳粮未播,发事难息,未审前时过去诸佛,复以何法为教?
此教之萌,起在何佛?
兼四戒犯人,为报乍轻;
一杀害兽,受对更重。
首轻末重,亦为未达。
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孔所云闻声不食,斩伐以时者,盖欲大明仁义之道。
于鸟兽草木,尚曰其然;
况在乎人,而可悖虐!
非谓内惕寡方,意在缘报,睹迹或似,论情顾乖。
不审于内外两圣,其事可得是均以不?
此中参差,难用顿悟。
请备以咨洗,愿具启诸蔽。
答曰:民资肉食,而火粒未启。
便令不肉,教岂得行?
前论言之已具,不复重释。
众生缘果所遭,各有期会。
当昔佛教未被,是其恶业盛时;
后之闻法,是其善业萌时。
善恶各有其时,何关淳厚之与浇薄?
五支之戒,各有轻重。
非杀戒偏重,四支并轻,且五业虽异,而互相发起。
犯人之戒,人重故先出;
犯兽之戒,兽轻故后被。
训戒之道,次第宜然。
周公、孔子,渐弘仁恻。
前论已详,请息重辩。
若必以释教乖方,域之理外,此自一家之学,所不敢言(《广弘明集》五。)
正二教论道士有为夷夏论者,故作此以正之) 南齐 · 明僧绍
 出处:全齐文卷十四
及闻殊论,锐言置家,有惧诬圣,将明其归,故先详正所证二经之句,庶可两悟幽津。
论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于天竺卫国
王夫人,名曰清妙。
老子因其昼寝,乘日之精,入清妙口中。
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右腋而生。
堕地,即行七步,举手指天曰:「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
于是佛道兴焉(事在《玄妙内篇》,是汉中真典,非穿览之书。)
正曰:「道家之旨,具在老氏二经;
敷玄之妙,备乎庄生七章。
而得一尽灵,无闻形变之奇;
彭殇均寿,未睹无死之唱。
故恬其天和者,不务变常,安时处顺。
夫何取长生?
若乘日之精,入口剖腋,年事不符,托异合说,称非其有。
诞议神化,秦汉之妄,妖延魏晋,言不经圣,何云真典乎?
论称佛经云:释迦成佛,已有尘劫之数。
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此皆《成实正经》,非方便之说也。)
正曰:佛经之宗,根明极教,而三世无得,俗证觉道,非可事显。
然精深所会,定慧有征于内;
缘感所应,因果无妄于外。
释迦发穷源之真唱,以明神道之所通也。
故其练精研照,非养正之功;
微善阶极,异殆庶自崖。
道济在忘形,而所贵非全生,生生不贵,存存何功?
忘功而功著,寂来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论曰:二经之旨,若合符契。
正曰:夫佛开三世,故圆应无穷,老止生形,则教极浇淳。
所以在形之教,不议殊生,圆应之化,爰尽物类。
是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而非前说之证。
既关塞异教,又违符合之验矣。
论曰:道则佛也,佛则道也。
正曰:既教有方圆,岂睹其同。
夫由佛者固可以权老,学老者安取同佛?
苟挟竞慕高,撰会杂妄,欲因其同,树邪去正,是所乃学非所学,自漏道蠹,只多不量,见耻守器矣。
论曰:其入不同,其为必异。
各成其性,不易其事。
又曰:或昭五典,或布三乘。
教在华而华言,化夷而夷语。
又曰:佛道齐乎达化,而有夷夏之别,正曰:寂感遂通,在物必畅,佛以一音,随类受悟。
在夷之化,岂必三乘?
教化之道,何拘五教?
冲用因感,既夷华未殊,而俗之所异,孰乖圣则,虽其入不同。
然其教自均也。
论曰:端委搢绅,诸华之容也;
剪发缁衣,群夷之服也。
正曰:将求理之所贵,宜无本礼俗,沿袭异道,唯其时物。
君子豹变,民文先革,颛孙膺训,丧志学殷,夫致德韶武,则禅代异典,后圣有作,岂限夷华?
况由之极教,必拘国服哉。
是以系其恒方,而迷深动踬矣。
水陆既变,致远有节,舟车之譬,得无翩乎?
而刻船守株,固以两见所归。
论曰: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咸以礼伸,孝敬三典,独以法屈,悖德犯顺,曾莫之觉。
又曰:全形守祀,继善之教也;
毁貌易性,绝恶之学也。
理之可贵者道,事之可贱者俗。
正曰:今以废宗祀为犯顺,存嗜欲以申礼,则是孝敬三典,在我为得,俗无必贱矣。
毁貌绝恶,自彼为鄙,道无必贵矣。
爱俗拘旧,崇华尚礼,贵贱迭置,义成独说,徒欲蠹溺于凡观,岂期本理于圣言邪?
论曰:泥洹仙化,各是一术,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
正曰,侯王得一而天下贞,莫议仙化,死而不亡者寿,不论无死。
臆说诬滥,辞非而泽,大道既隐,小成互起,诚哉是言。
其诸诬诡谤慢,欲以苟济其违,求之圣言,固不容讥矣。
今之道家所教,唯以长生为宗,不死为主,其练映金丹,餐霞饵玉,灵升羽蜕,尸解形化,是其托术,验之而竟无睹其然也。
又称其不登仙,死则为鬼,或召补天曹,随其本福。
虽大乖老庄立言本理,然犹可无违世教,损欲趣善,乘化任往,忘生生存存之旨。
实理归于妄,而未为乱常也。
至若张之徒,又皆离以神变化俗,怪诞惑世,符咒章劾,咸托老君所传,而随稍增广,遂复远引佛教,证成其伪,立言舛杂,师学无依,考之典义,不然可知。
将令真妄浑流,希悟者永惑,莫之能辩,诬乱已甚矣。
客既悉于佛老之正,犹未值其津,今将更粗言其隅,而使自反焉。
夫理照研心,二教两得,乃可动静兼尽,所遇斯乘也。
老子之教,盖修身治国,绝弃贵尚,事止其分,虚无为本,柔弱为用,内视反听,深根宁极,浑思天元,恬高人世,浩气养和,失得无变,穷不谋通,致命而俟,达不谋己,以公为度。
此学者之所以询仰馀流,而其道若存者也。
安取乎神化无方,济世不死哉?
其在调霞羽蜕,精变穷灵,此自缮积前成,生甄异气,故虽记奇之者有之,而言理者弗由矣。
稽之神功,爰及物类,大若麟凤怪瑞,小则雀雉之化。
夫既一受其形,而希学可致乎?
至乃颜孔道邻,亲赀纳之极,固将仰灵尘而止,欲从末由,则分命之不妄有,推之可明矣。
仲尼贵知命,而必有所不言,伯阳去奇尚,而固守以无为,皆将以抑其诞妄之所自来也。
然则穷神尽教,固由之有宗矣,道成事得,各会之有元矣。
夫行业著于前生,而强学以求致其功;
积习成于素孱,而横暴以妄易其为。
首燕求越,其希至何由哉。
故学得所学,而学以成也;
为其可为,而为可致也。
则夫学镜生灵,中天设教,观象测变,存而不论,经世之深,孔老之极也。
为于未有,尽照穷缘,殊生共理,练伪归真,神功之正,佛教之弘也。
是乃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然静止大方,乃虽蔽而非妄;
动由其宗,则理通而照极。
故必德贵天全,自求其道,崇本赀通,功归四大,不谋非然,守教保常,孔老之纯,得所学也。
超宗极览,寻流讨源,以有生为尘毒,故息敬于君亲,不惊议其化异,不执方而骇奇,妙寂观以拓思,功积见而要来,则佛教之粹,明于为也。
故夫学得所学,则可以赀全生灵,而教尊域中矣;
明为于为,将乃灭习反流,而邈天人矣。
过此已往,未之或知,洗虑之得,其将在兹(《弘明集》六,又略见《齐书·顾欢传》,《南史·顾欢传》)
太宗封禅第二表太平兴国九年四月 唐末宋初 · 宋琪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太宗皇帝实录》卷二九
臣琪等今月八日拜章丹陛,沥恳明庭,叙华夷亿兆之心,述天地神祇之意,乞展告成之礼,聿修帝类之仪,庶耀玄功,式昭盛德。
遽颁明诏,未允丹诚,中外颙颙,莫知所处。
伏惟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陛下,道侔覆载,明并照临,追三五以同符,体阴阳之不测。
而自绍开宝运,光启鸿图,亲驾戎车,自秉武节。
灵旗所指,并汾摧破之威;
文诰所施,东南无负海之固。
此陛下武功震耀之力也。
视朝之暇,靡倦观书;
听政之馀,常闻论道。
酌百王之步骤,尽得英华;
商之质文,皆穷奥妙。
淳化由是丕变,玄功以之孔昭
此陛下文德化成之功也。
若乃万机在念,常切宵衣;
一物疚怀,未尝高枕。
故得刑清讼息,俗阜民和
草木效祥,尽入朱弦之奏;
羽毛荐瑞,皆登清庙之歌。
臣等历观自古受命封禅之君,交三神之欢,接千岁之统,未有如陛下之盛也。
道超轩昊,功冠古今,而尚阙登封之仪,犹稽肆觐之礼,臣等有所未谕也。
伏愿拾谦让之小节,思光大之远图,特诏礼官,申明大典。
遂万国侍祠之愿,谐百灵望幸之心,俾耀寰区,以光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