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获玉印诏兴安二年八月 北魏 · 拓跋浚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朕以眇身,纂承大业,惧不能宣慈惠和,宁济万宇,夙夜兢兢,若临渊谷。
然即位以来,百姓晏安,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兼呈,不可称数。
又于苑内获方寸玉印,其文曰「子孙长寿」,群公卿士,咸曰「休哉」!
岂朕一人克臻斯应,实由天地祖宗降佑之所致也。
思与兆庶,共兹嘉庆,其令民大酺三日,殊死已下,各降罪一等(《魏书·文成纪》)
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729年8月5日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左丞相臣说右丞相臣璟等言。
臣闻圣人出则日月记其初。
王泽深则风俗传其后。
少昊著流虹之感。
商汤本元鸟之命。
孟夏有佛生之供。
仲春修道祖之箓。
追始寻源。
其义一也。
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含神。
九龙浴圣。
清明总于玉露。
爽朗冠于金天。
月惟仲秋
日在端五
恒星不见之夜。
祥光照室之期。
偫臣相贺曰。
诞圣之辰也。
焉可不以为嘉节乎。
比夫曲水禊亭。
重阳射圃。
五日䌽线。
七夕粉筵。
岂同年而语也。
臣等不胜大愿。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著之甲令。
布于天下。
宴乐。
休假三日
偫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酎。
上万岁寿酒。
王公戚里。
进金镜绶带。
士庶以丝结承露囊。
更相遗问。
村社作寿酒宴乐。
名为赛白帝报田神。
上明元天。
光启大圣。
下彰皇化
垂裕无穷。
异域占风。
同见美俗。
安州都督王仁忠神道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观厥君子大司。
莫盛于礼乐。
时事大窦。
莫极于宠荣。
非夫周于财。
厚于行。
外无鬼怨。
内无人非。
将何以享而福之。
兼而有之。
寅亮邦家。
武卫帝室者也。
府君讳仁忠
字揖
太原祁人也。
其先系于有周。
氏于子晋。
文武不坠。
子孙其昌。
掌兵霸秦。
为相宁汉。
累叶交映。
两朝相辉。
梁之狐鸣。
司徒匡复于将乱。
周之龙跃。
开府扶翼于巳兴。
曾祖景孝府君
隋屯田侍郎
祖诠府君
皇朝明威将军歙县开国男汾州刺史
考文济府君
侍郎史吏部员外朝散大夫东台舍人
并典学懿文。
夷道全德。
高举时秀。
丕承国工。
府君至和有纯。
上德膺茂。
轨度恬简。
品鉴朗拔。
笃诚博达。
英迈奇伟。
诗书异等。
容貌出徒。
飘然清风。
蔼然颢气。
安步名教。
咏歌典坟。
虚心以游。
不思而得。
至于缉熙远略。
绳准嘉言。
宝匣干将
玉台明镜。
未云比也。
解褐濮州司法参军
要囚有伦。
乱狱不作。
泣下丹笔。
情深赭衣。
俄转湖州司兵参军
邮亭利权。
豪富僦市。
脂膏不践。
玉帛何阶。
开元皇帝之潜春闱也。
府君后之季父。
时之正人。
吴札识音。
周瑜能听。
太常主簿
寻以地近姻戚。
望出衣冠。
仍加朝散大夫
试本寺丞
属国家有事上元
张皇大礼。
沿革旧典。
节制新仪。
上柱国即真焉。
及皇上御极。
元妃升后。
太子仆
六马肃若。
具僚仰止。
朱韨皇皇。
鸣佩□□载迁鸿胪少卿
四极梯航。
万酋匍匐。
且和戎狄。
未系单于
太常少卿
九乐备陈。
三礼大举。
观诸侯之会。
知天子之尊。
左千牛卫将军
昼巡盖常。
夜拜是功。
上谓府君曰。
太上皇尝居此职。
特相委任。
是属亲贤。
府君兢惧满盈。
诚恳辞避。
鸿私屡抑。
嘉愿莫从。
雾露不宣。
腠理成疹。
诏使旁午
御医崩奔。
呜呼。
杲日或亏。
良岁多谢。
命莫能续。
天将谓何。
春秋六十有一。
开元十年三月癸酉朔
捐馆宇于京兆兴宁里之私第。
皇帝震悼。
椒宫感恻。
制赠安州都督
赐物二百段。
米粟二百石。
丧葬官供。
加元纁束帛。
万年县韦令监护。
即以其年八月壬寅朔
安厝左翊太原旧茔。
礼也。
长子右卫长史嶷次子尚衣奉御司农主簿京兆府参军崇岧屶崿崟等。
并昭奖光训。
宪矩令猷。
文翰发于国华。
礼则隐于人纪。
追惟广孝。
永言孔亟。
椎心陵谷。
泣血松楸。
是用合谋有成。
作为不朽。
直书盛德。
曲访小才。
锡类每深。
注情弥极。
文章莫及。
览对何言。
其词曰。
千年流庆。
百代象贤。
山邱藏泽。
海水成田。
文武震耀。
冠盖蝉联。
业扬史
名雄鼎铉(其一)
施及时英。
骏发后族。
体大志宏。
气和德俶。
秀举清流。
高标雅俗。
地位双升。
才名两复(其二)
太常礼乐。
储宫调护。
属国风偃。
司戎山固。
先帝昔官。
圣恩今喻。
匪亲曷保。
惟贞是附(其三)
三旌未涉。
六疾爰臻。
拥福何崇。
转祸无神。
丧葬公备。
哀荣礼陈。
宠加黄壤。
赠及朱轮(其四)
旧茔。
元纁今饰。
诏使频繁。
椒宫惨恻。
河山动容。
风云变色。
兹焉永怀。
古之遗直(其五)
光有允子。
克荷良弓。
臣孝家节。
文章代工。
椎心匍匐。
泣血无穷。
托碑板以题述。
庶哀敬而永终(其六)
李渤拾遗 中唐 · 卢坦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八月三日
顿首。
奉书拾遗公。
足下抱济世之资。
抗出尘之迹。
德全道备。
云卧谷饮。
遗名而声飞。
晦耀而光发。
天子所以闻风下诏。
命作谏臣。
朝野耸瞻。
烟萝动色。
足下怀宝乐山
竟未为苍生起
实一代之孤风。
千年之旷躅。
不可得而累也。
器凡材薄。
猥践班荣。
镇守宣池。
路出瀍洛。
眺嵩峰之峻极。
仰景行之弥高。
吟想徽猷。
寤寐饥渴。
幸甚幸甚。
虽未获拜面。
而舍弟尝师习于左右矣。
饱闻足下之高义。
窃承足下咏之言。
之道。
以致君惠人为意。
非特熊经鸟伸。
长往而不返者也。
甚善甚善。
然则孔氏之道。
不隘小官。
不荣大位。
于是宰中都鲁国化。
作相而天下服。
世衰运微。
其道中阻。
犹且历国应聘。
穷塞而后止。
今天下欢康。
异衰周之代也。
万方一统。
非列国之时也。
而足下犹独超然高举。
不答天子之命。
岂孔氏之徒欤。
愚窃惑焉。
大凡今之人。
奔分寸之禄。
走丝毫之利。
如偫蚁之附腥膻。
聚蛾之投爝火。
取不为丑。
贪不避死。
得以为荣。
失以为辱。
不由道以进退。
不量能以授受。
如此者多。
有识知病。
足下岂不欲矫弃流俗。
独为君子哉。
诚志士之端操。
贤人之大业也。
敢不爱慕之乎。
或闻足下又以蒲轮元纁。
郡府之礼不到。
遂徘徊山门。
未果轻去。
难进之道。
三揖为宜。
在足下俟驾而行。
斯可矣。
馀复何可道哉。
少许茶果
谨具别纸。
公程迫速。
不获拜诣。
驰诚而已。
不具。
卢坦白。
安西管内黄姓纛官铁券文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维贞元二年岁次丙寅八月丁巳朔三日已未。皇帝若曰。
咨尔四镇节度管内黄姓纛官骠骑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试太常卿顿啜护波支。惟尔乃祖乃父。
代服声教。勤劳王家。
勋书于鼎彝。族列于藩籍。
尔克绍先祖之烈。而重之以忠贞。
嗣守职官。祗若朝化。
率其种落。保我边陲。
丹诚向化。万里如近。
是用稽诸令典。锡以券书。
若金之坚。永代无变。
子孙继袭。作我藩臣
尔其钦承。勿替休命。
心镜大师 唐 · 崔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释氏之宗也。
得了悟真机。
则旷劫不碍。
释迦去世。
曹溪已降。
指心传心。
祖系绵续。
不分万派。
不坠本枝。
故得之者则迥超觉路。
坐越三界。
大师道契
万派之一流也。
大师讳藏奂
俗姓朱氏
苏州华亭人也。
母方娠及诞。
常闻异香。
则知兜率降祥。
来从百亿劫。
怀贞悫。
元奥。
松风水月。
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
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
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迥出。
只千古而无对。
为儿时常堕井。
有神人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
师事道旷禅师
弱冠诣中岳受具戒。
母念其远。
思之辄泣。
因一目不视。
及归省母。
即日而明。
母丧。
哀毁庐墓。
徵瑞备显。
由是名称翕然。
归敬者众。
因欲蕝木。
与禦燥湿。
遽感财施充积。
堂庑乃崇。
院侧有湖。
湖有妖神。
渔人祷之。
必丰其获。
罾罿交翳。
腥膻四起。
大师诣其祠而戒之。
鳞介遂绝。
后挈瓶屦。
以历湖山。
灵境异迹。
游览将毕。
复诣五泄山
遇虚默大师
一言辩折。
符会。
噫。
显晦之道。
日月之所照也。
圣教其能脱诸。
会昌大中
衰而复盛。
惟大师居之。
莹不能惑。
所谓焚之不热。
溺之不濡者也。
周洛再构长寿寺
度大师居焉。
时内典焚燬。
梵筴煨烬。
手缉散落。
实为大藏。
南海节度杨公典姑苏日。
请大师归于故林。
以建精舍。
大中十二年
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禅院。
迎大师居之。
剡寇裘甫
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大师冥心宴坐。
神色无挠。
盗众皆悸慑叩礼。
逡巡而退。
寇平。
郡中奏禅院为栖心寺
以旌大师之德。
凡一动止。
禅者毕集。
环堂拥塌。
堵立云会。
大师学识泉涌。
指鉴岐分。
诘难排疑之众。
攻坚索隐之士。
皆立褰苦雾。
坐泮坚冰。
一言入神。
永破沉惑。
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终。
享年七十七。
僧臈五十七。
先是命香水剃发谓弟子曰。
吾七日在矣。
及期而灭。
门人童弟。
号擗泣血
乃窆于天童岩。
弟子培坟艺树。
三载不闲。
忽一日。
异香凝空。
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奉大师遗嘱。
令三载之后。
当焚我身。
今三载矣。
异香其启我心乎。
乃定厥议。
揭龛发塔。
再睹灵相。
俨若平生。
其年八月三日
礼法茶毗于天童岩下。
祥风瑞云。
竟日隐现。
舍利数千颗。
红翠交辉。
白光上贯。
十三年。
弟子戒休。
赍舍利述行状。
诣阙谥。
奉敕褒诔。
谥曰心镜
塔曰寿相。
呜呼。
菩萨之变通也。
出显入幽。
示现无极。
其可究乎。
大师自童孺距耆耋。
陈言措行。
皆贻感应。
复以證前生行业。
知示灭之日时。
苟非位跻十地。
根超十品。
孰能造于是乎。
长寿寺时。
谓众僧曰。
四明天童僧昙粹。
乃吾之前生。
有坟塔存焉。
相去辽远。
人有疑者。
及追验事实。
皆如其言。
景求将迓大师也。
人或难之。
对曰。
治宅之始。
有异僧令大其门。
二十年之后。
当有圣者居之。
大师至止。
二十一年矣。
初大师将离姑苏
为徒众留拥。
乃以棕拂与之曰。
吾弗在此矣。
尔何疑焉。
大师潜行。
众方谕其深意。
又令寺之西北隅
可为五百墩以镇之。
众曰。
力何可及。
大师曰。
不然。
作一墩。
种柏五株。
即五墩也。
凡微言奥旨。
皆此类也。
至若辟元关。
谕生死。
宏敷至赜。
不可备论。
咸通十五年
琪祇命四明郡。
戒休以其迹徵余之文。
遂直书其事。
以旌厥德。
铭曰。
空王设谕。
烦恼无涯。
大师心。
照尽尘沙。
大师降灵。
吴之华亭
方娠载诞。
厥闻惟馨。
童蒙堕井。
神扶以宁。
母思目眇。
归省而明渔人祷神。
其获丰盈。
一戒祠宇。
施罛莫婴。
像教中亏。
贝叶斯隳。
手集三乘。
遗文可披。
羊祜环。
仲尼命。
正色兵威。
寄词谭柄。
我来作牧。
空企音尘。
琢兹真石。
庶乎不泯。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 中唐 · 令狐峘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正议大夫太子右庶子史馆修撰上柱国晋昌县开国男令狐峘述。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君子极深而研几。
不出户而制动。
行诸已而驭化。
其惟圣德乎。
唐名臣司徒鲁郡文忠公颜公
奉大顺为元功。
建大节为至忠。
以安横流。
以纽颓纲。
秉是一心。
祇事四朝。
今上兴元元年八月三日
蹈危致命。
薨于蔡州之难。
贞元二年春
蔡州
冬十一月二旬有三日
嗣子栎阳秘书省正字硕。
衔恤奉丧。
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
皇帝彻悬震悼。
乃册赠上公
诏有司具鼓吹羽仪。
送于墓所。
中谒者吊祭。
赠钱五十万。
三百石。
太常考行诔德。
谥曰文忠
凡厥士庶。
暨方侯伯。
识与不识。
晞声想形。
莫不惕然创焉。
感慕思齐。
为人子者益孝。
为人臣者益忠。
为人弟者益顺。
为人吏者益敬。
有以见盛德之仪型也。
公讳真卿
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孔宣父之门人曰回。
好学知机。
道亚圣人。
公其后也。
五代祖之推。
北齐黄门侍郎
为海内大儒。
著家训稽圣赋冤魂志及文集。
藏在书府。
历代传之。
高祖思鲁。
亦儒行。
仕我太宗
掌记秦府。
列于国史。
曾祖勤礼。
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祖昭甫。
晋曹二王侍读
华州刺史
考惟贞。
薛王友
赠太子少保
储和葆冲。
是感间气。
用集于我公。
公受天纯休。
克广前烈。
识度元远。
节行不偫。
早孤。
太夫人殷氏。
躬自训育。
公承奉慈颜。
幼有老成之量。
家贫屡空。
布衣粝食。
不改其乐。
馀力务学。
甘味道艺。
五经微言。
及百氏精理。
无所不究。
既闻之。
必行之。
尤工文词。
善隶书。
书格劲逸。
抗行钟张
弱冠进士出身
寻判入高第。
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初制策甲科。
作尉醴泉
又以八使表能。
迁于长安
未几。
监察御史
荐承诏旨。
巡抚河陇。
曾至五原
有冤讼久而不决。
公理之得情。
郡人悦服。
时方炎亢。
而甘泽澍焉。
巷俗谣言。
谓之御史雨。
又士族有斁于名教者。
朝臣有侮于宪度者。
公悉弹奏。
正以礼法。
宪纲震肃。
朝旨嘉焉。
武部员外郎
宰臣杨国忠以外戚登庸。
恶不附已者。
出为平原太守
公性本宏裕。
及到官。
推是道也。
以临其人。
躬疾苦以劝义。
征徭以劝学。
令不肃而信行。
教不敷而化洽。
十四年。
贼臣安禄山豕突蚁动。
逆常干纪。
徵师矫命。
自蓟长驱。
公血愤中激。
乃宣言曰。
焉有人臣。
忍容巨逆。
必当竭节。
龚行天讨。
会郡中方集静塞军屯丁三千馀人。
公因之。
又召境内举武艺者。
仍发财募义勇之士。
未踰旬。
成万人军。
于是戒严固守。
仍表其状。
是时海内承平。
禄山窃发。
两河之间。
未有奉章表者。
禄山洛阳
留守李憕中丞卢奕御史蒋清
以三人之首。
传胁河北列郡。
平原
公斩其使。
收三人之首。
哭而葬之。
遂有表上闻。
元宗每朝以薄俗罪已。
及得公表大悦。
称叹者久之。
顾谓左右曰。
真卿何如人。
而所为乃得尔。
因就拜户部侍郎
兼领平原
又加河北采访招讨使
仍赐以诏书云。
卿之一门。
义冠千古。
由是公之德声。
震于天下。
时公从父兄常太守杲卿
同公建义
愤激于衷。
生缚贼将何千年高邈。
献于阙下。
遂通太原之路。
忠烈之风。
出于一门。
诗云。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夫忠臣亦如之。
是时渔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景城司马李炜
各拥兵数千。
或至万人。
以附于公。
邺郡太守王焘
禄山移摄河间
掾吏李奂斩伪署河间长史杜暮睦。
河间众归于公。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
有诏助公讨伐。
自是仁者赴仁。
义者赴义。
勇者不敢爱其力。
智者不敢秘其谋。
清河词客李萼
少年有志。
献奇于公。
以通邻好。
增补军实。
殿中侍御史沈震盐山穆宁武邑尉李铣清河主簿张澹贾戢。
各抒器能。
参赞成务。
公以长事进明。
众同甘苦。
莫不毕力。
能公之役。
贼帅袁知泰。
恃众犯我聊城之西。
二鼓而破之。
获斩万计。
其时河朔一十七郡。
同日向愿。
进兵二十万。
横绝燕楚。
旁贯井陉
土门
太原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方节度使郭子仪得横行河朔
常山赵二郡。
大破贼帅史思明嘉山
皆公之由也。
推诚无私。
信及旁郡。
平卢将刘正臣渔阳来归。
公以渔阳贼之本根。
欲坚其意。
乃割爱子颇。
令越海与正臣通问。
兼遣军资十有馀万。
俄而寇陷京师
驾在灵武
往来传置
梗圯不通。
公以帛书表章。
封于蜡丸内。
俾健步宵行昼伏。
四远以闻。
因奉诏。
肃宗即位之初。
遣使乘驿。
布于江淮
王命再通。
繄兹是赖。
又迁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采访招讨等使如故。
其年冬十月
贼将尹子奇史思明等。
以劲兵十万。
发自燕南。
先陷沧瀛。
次陵德棣。
猛若燎火。
冲如决防。
公内无兼月之蓄。
外绝同盟之援。
度势量力。
义无幸给。
不敢委身待擒。
贻国之耻。
遂与麾下归于凤翔。
有诏迁宪部尚书
寻兼御史大夫
西京平。
思复旧章。
屡进谠议。
触鳞忤旨。
竟不久留。
出为冯翊太守
蒲州刺史
充本州防禦使
又为酷吏所搆。
饶州刺史
升州刺史
充浙西节度使
刘展在于睢阳
反状己萌。
公乃饬偏师
利五刃。
水陆战备。
以时增修。
都统使李峘奏。
以为过防骇众。
肃宗有诏。
追拜刑部侍郎
进爵县公
寻而刘展陵陷江淮
李峘败绩奔走。
时之议者。
皆多公之先觉。
之沮计焉。
御史中丞敬羽
诈佞取恩。
恶公刚直。
以谤语阴中之。
天威赫然。
责命斯极。
蓬州长史
代宗即位
利州刺史
未之任。
徵拜户部侍郎
吏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江陵尹兼御史大夫
荆南节度观察使
未辞阙而銮舆幸陕州
公扈跸行在。
尚书右丞
及还京。
刑部尚书
续兼御史大夫
充朔方宣慰使
进封鲁郡公
食邑二千户
宰臣元载
怙权专政。
每有公议。
正言引经。
不为之屈。
指擿将如规之。
心衔色忿。
蓄而将发者数四矣。
会摄享太庙。
诬以祭器不修。
启于宰臣
因奏公谤讟时政。
峡州别驾
未到任。
吉州别驾
抚州刺史
湖州刺史
政尚清净。
长孤养耆。
彻备隍。
式廉明。
进吏事。
特责大旨而已。
郡人悦之。
立碑颂德。
而耽嗜文籍。
卷不释手。
初在德州
尝著韵海镜源。
遭难而止。
至是乃延集文士
纂而成文。
古今文字该于理者。
摭华撮要。
罔有不备。
为三百六十卷。
以其包荒万汇。
其广如海。
自末寻源。
照之如镜。
遂以名之。
又著吴兴集十卷。
庐陵集十卷。
临川集十卷。
并行于代。
大历末
奸臣伏诛。
宰臣杨绾常衮举公旧德。
宜在中朝。
徵拜刑部尚书
公乃奏上所著韵海镜源。
帝嘉之。
藏于集贤书院及秘阁
公前后三领大司寇
以年老辞荣。
上爱其才。
吏部尚书
汰九流。
用正庶官。
代宗晏驾。
朝廷以公鸿儒。
详练典故。
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
率礼无违。
光禄大夫太子少师
使如故。
著礼仪集十卷。
上方倚以为相。
为权臣所忌。
太子太师
外示崇高
实以散地处之也。
建中四年
贼臣李希烈阻兵淮右。
诏公奉使宣慰。
豺狼方炽。
或谕公逗遛以需。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既见希烈
奉宣朝旨。
词不屈。
志不挠。
贼党乃交刃胁之。
慢骂不逊。
公视之凛如。
责以悖逆。
希烈不敢亢逼而退。
久之。
置酒大会。
将饯公复命。
行有时矣。
遇叛臣李元平陷我汝海
委质贼庭。
公于座上数其背恩。
厉气叱责。
叛者惭赧。
密以异语动于希烈
希烈意变。
遂执公。
囚于官舍。
防以甲士。
或掘阱于侧。
或积薪于前。
或绐以瘗填。
或许以焚烁。
虐毒万计。
期公毁节。
公谓之曰。
愿假一剑。
岂劳多端。
服义而终。
乃其所也。
贼竟不敢逼。
贞元初
希烈汝州
是时公幽辱已三岁矣。
度必不全。
乃自为墓志。
以见其志。
是年遇害于汝州龙兴寺
春秋七十有六。
自登朝及作藩牧。
常以安君厚俗为务。
奖善伐恶为志。
言非至公。
不发于口。
事非直道。
不几于心。
植操则之高也。
理戎则羊陆之仁也。
当朝则汲黯之正也。
莅下则廉范之通也。
蕴是具美。
行乎至俭。
强暴莫敢冲。
千飙不能动。
大义久废。
公起之。
醇风久醨。
公还之。
非贤人之业。
何以臻此。
然虚已下士
不以名位自高。
苟有道者
蓬门鹑衣。
必与抗礼。
平原
尝荐安陵处士张镐公辅之量。
数年间位列鼎司
论者称之。
善与人交。
执友之子。
义均甥侄。
介操所至。
不迁其守。
刚而中礼。
介而容众。
静而无闷。
动而有光。
便于已。
希权倖不为也。
君有命。
蹈汤火不辞也。
心在弭乱不在功。
志图报国不图生。
故其杀身成仁。
视死如归。
虽汉之龚胜
魏之王经
无以加焉。
昔卫孔悝
鲁颂僖公
在礼经。
形于雅什。
佥以为公之事君事亲。
爱敬直清。
跬步不忘。
德充也。
服义戴仁。
颠沛以之。
行极也。
探赜儒府。
述古立言。
文经也。
勤劳王家。
靖难安仁
武功也。
颂声不昭。
后嗣何观。
于是故吏庐州刺史李萼
乃刊石建碑。
旌于不朽。
尝参公会府
公卿之末。
备位史臣。
俾赞丕烈。
永示将来。
敢竭不才。
恭述所闻。
铭曰。
天祚圣唐。
降贤救时。
烈烈鲁公
毓德应期。
岩峙玉镇。
伊傅之师。
文武忠信。
天子是毗。
亦既升朝。
侃然正色。
润我王度
作藩于德。
贼为豺虺。
流虿下国。
公饬王旅。
殄扫妖慝。
解纷以和。
柔逆以忠。
万里狂飙。
半为淳风。
君子知微。
遇变则通。
全我庶人。
入奉宸聪。
副丞相
是司喉舌。
周旋七命。
内外胥悦。
营营青蝇
不害其洁。
危行言孙。
保兹明哲。
用启土宇。
于鲁。
式是百辟。
彝伦攸叙。
乱靡有定。
盗扰淮浦
帝曰汝贤。
代予宣抚
孰不怀忠。
处死难之。
于赫我公。
视险若夷。
猛兽龂龂。
履之不疑。
扇彼薄俗。
惟缉惟熙。
昔在申伯
作藩周室。
诗人歌颂。
尚播声律。
矧我文忠
人之纪纲。
功侔四时。
节贯雪霜。
焕乎立言。
殁而弥彰。
日居月诸。
垂范无疆。
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813年6月19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河东节度使尚书右仆射公葬在荥阳索上。
元和八年六月庚子
史尚书比部郎中护军韩愈刻其墓碑曰。
司马氏迁江南
豁者。
慕容垂国。
为其太子少保
其孙。
拓跋魏荥阳太守
后者号其族为南祖。
南祖之
入唐有为利之景谷者曰嘉范。
于公为曾祖。
是生抚俗。
为泗之徐城
徐城生公之父曰洪。
卒官凉之户曹参军
公讳儋。
少依母家陇西李氏。
举止异凡儿
其舅吏部侍郎季卿谓其必能再立郑氏。
稍长。
能自课学
明左氏春秋。
进士选为太原参军事
对直言策。
京兆高陵
考府之进士
能第上下。
以实不奸。
樊仆射泽襄阳兵战淮西
公以参谋留府。
能任后事
户曹殡于凉。
凉地入西戎
景谷徐城三世。
皆未还荥阳葬。
公解官。
举五丧为三墓。
葬索东徐城
墓无表。
公能幼长哀感。
心求不置。
以得旧人指告其处。
其后为大理丞太常博士
起居郎尚书司封吏部郎中
能官举其名。
德宗晚节储将于其军。
以公为河东军司马
能以无心处嫌閒。
卒用有就。
贞元十六年
将说死。
即诏授司马节节度河东军除其官为工部尚书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北都留守
公之为司马。
用宽廉平正。
得吏士心。
及升大帅
持是道不变。
部将有因贵人要职者。
公不用。
用老而有功无势而远者。
削四邻之交贿。
省姱嬉之大燕。
校讲民事。
施罢不俟日。
用能以十月成政。
氓征就宽。
军给以饶。
十七年疾废朝夕。
八月庚戌薨。
享年六十一。
天子为之不能临朝者三日
尚书右仆射
即以其年十月辛卯葬索上。
疾比薨。
医问交道。
比葬。
吊赠赐使者相及。
河东军之士。
太原之氓吏。
及旁九郡百邑之鳏寡。
外夷狄之统于府者。
闻公之薨。
皆哭曰。
吾其如何。
公与宾客朋游。
饮酒必极醉
投壶博弈
穷日夜。
若乐而不厌者。
平居帘阁据几。
终日不知有人。
自号白云翁
名人魁士。
鲜不与善。
好乐后进。
及门接引。
皆有恩意
始娶范阳卢氏女。
生仁本仁约仁载。
皆有文行。
二季举进士
皆早死。
仁本为后子
独存。
不乐举选。
年三十馀。
始佐河阳军。
后娶赵郡李氏。
生三女。
二夫人凡三男五女。
长女嫁辽东李繁
亦名臣子
有才学。
遗命二夫人各别为墓。
不合葬。
系曰。
士常患势卑。
不能推功德及人。
常患贫。
无以奉所欲得。
若郑公者。
勤一生以得其位。
而曾不得须臾有焉。
虽然。
观其所既立。
其可知已。
呜呼哀哉。
祭龙文823年8月2日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维长庆二年岁次癸卯八月癸未朔二日甲申朝议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杭州史上柱国白居易
率寮吏。荐香火。
拜告于北方黑龙。惟龙其色元。
其位坎。其神壬癸。
与水通灵。昨者历祷四方。
寂然无应。今故虔诚洁意。
(一作致)命于黑龙。龙无水。
欲何依(一作顾何宅)。神无灵。
将恐竭(一作歇)。泽能救物。
我实有望于龙。物不自神。
龙岂无求于我。若三日之内。
一雨霶𩃱。是龙之灵。
亦人之幸。礼无不报。
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新开隐山 中唐 · 吴武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入则维化。
出则宁物。
物宁而后志适。
乃有西坰之赏。
始一日。
命骑西出。
出门里馀。
得小山。
山下得伏流
顾曰。
石秀水清。
葱葱乎其韬怪物耶。
乃释骑蹈履。
北上四十步得石门
左右剑立。
矍然若神物特之。
石门西行二十步得北峒。
坦平如室。
室内清缥若绘。
积乳旁溜。
凝如壮士。
上负横石。
奋怒若活。
乘高西上。
有石窗。
凌窗下望。
千山如指。
自石室东回三步得石岩。
岩下有水泓然。
疑虬螭之所宅。
水色墨渌。
其浚三丈。
载舟千石。
舟上坐数十人。
罗丝竹歌舞。
飘然若乘仙。
岩之南壁有石磴。
可列乐工十六人。
其东若畎浍。
石流去不知所止。
北壁半穴如悬门⿺(枚育)
外容小舟。
出门有潭。
袤三十步。
潭有芰荷。
潭北十步得溪。
溪横五里。
径二百步。
可以走方舟。
可以汎画鹢。
渺然有江海趣。
鱼龙瀺灂。
鸥鹭如养。
溪潭之间。
有地丈馀。
其色正赤。
石门东南越小岭。
石林危峤。
夹耸左右。
自岭下十步得东岩
自岩口直下二十步。
有水阔三尺许。
浅沙若画。
细草如织。
南望有结乳如薰笼。
其白拥雪。
自岩西南上。
陟飞梯四十级。
有碧石盆。
二乳窦滴。
下可以酌饮。
又梯九级。
得白石盆。
盆色如玉。
盆间有水无源。
香甘自然。
可以饮数十人不竭。
还自石盆东北上。
又陟飞梯十二级。
得石堂。
足坐三十人。
乳穗骈垂。
击之铿然金玉声
堂间有石。
方如棋局。
即界之以弈。
翛然不知柯之烂矣。
自堂北出四步。
直西二筵。
南入小峡。
过峡得内峒。
东有石室。
如刻画
顶上方井。
弱翠轻渌。
便如藻绣。
自峒南下。
仰瞩东崖。
有凝乳如楼如阁。
如人形。
如兽状。
闇然不知造物者之所变化也。
自楼阁斗下七步次石渠
渠深七十尺。
渠上为梁。
曲折缭绕。
三百步远。
日月所不能烛矣。
左右列炬而后敢进。
自渠直南抵绝壁。
斗下为飞梯。
飞梯九盘而后及水。
水北涯有石阁。
峭甚。
资以栏槛。
适可宴息。
水通鱼船。
东出朝阳。
西隅黝墨。
方谷如凿。
以石下投。
波声响应。
山寒气薄人。
往往畏恐。
自石阁还上绝壁。
西去十步。
又得小峒。
俯行三十步。
左右壁有钟乳。
或垂或滴。
其极有石室。
正如禅庵。
多白蝙蝠。
出小峒北上二十步。
又得列石。
色犹西峒。
东西壁下有石数十枚。
其面砥平。
间有凹鐏琴荐。
厥状甚怪。
游人列坐。
肃若冰霰。
其东有便房。
桁栌栱棁。
枝撑环合。
犹国工之椎琢也。
峒北七步临西石门
石门西去三十九步得西峒。
峒深九十尺。
北崖有道。
可容一轨。
崖南有水。
水容若镜。
纤鳞微甲。
悉可数识。
东过小石门
门东頫行三十步。
诘屈幽邃。
道绝穷崖。
崖之右明爽阂。
浑成水阁。
崖下阁胜九人。
阁下水阔三十尺。
伏流崖南。
亦达朝阳。
自西峒口南去一矢得南峒。
峒西壁可宴数十人。
其东有水。
轻风徐来。
微波荡漾。
琴高遇之。
当不返矣。
北上山顶。
盘曲五百步。
石状如牛如马。
如熊如罴。
剑者鼓者。
笙竽者。
埙篪者。
不可名状。
石路四周。
而松萝萃于西北。
公曰。
兹山之始。
与天地并。
而无能知者。
揭于人寰。
沦夫翳荟。
又将与天地终。
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
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吾又舍去。
是竟不得知于人矣。
乃伐棘导泉。
目山曰隐山
泉曰蒙泉
溪曰蒙溪。
潭曰金龟。
峒曰北牖。
曰朝阳。
南华
曰夕阳。
曰云户。
曰白蝙蝠。
嘉莲生曰嘉莲。
白雀来曰白雀。
石渠寒深若蟠蛟蜃。
特曰蛟渠。
或取其方。
或因其瑞。
几焯乎一图谍也。
于是节稍禀。
储羡积。
度材育功。
为亭于山顶。
不采不雘。
倏然而成。
冯轩四望。
目极千里。
高禽鸷兽。
蚊翔蚁走。
恍然令人心欲狂。
又作亭于比牖之北。
夹溪潭之间。
轩然鹏飞。
矫若虹据。
左右翼为为廊。
为歌台。
为舞榭。
植竹树
夐脱嚣滓。
邦人士女。
咸取宴适。
或景晴气和。
萧然独往。
听词于其下。
嗟乎。
我俗既同。
我风既调。
兹亭兹山。
又与人物共之。
则不知古之甘棠。
其类是耶。
其差是耶。
他日会新亭之下。
辱命纪事。
奉笔遽题于北荣。
曰成纪公字浚之
不名重也。
内则为
外则为方召。
疏山
发隐也。
决泉。
启蒙也。
作亭。
子来也。
三者其异乎四贤之志乎。
不异也。
故书。
宝历元年八月三日记。
重修滕王阁 唐 · 韦悫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钟陵郡控连山大江
合州城
揭起楼榭。
游之者莫不目骇魂禠。
号为一方胜槩
先是背郛郭不二百步。
有巨阁称滕王者。
懿夫峻修广袤。
非常制所能拟及。
考寻结构之始。
盖自永徽后。
滕王苏州刺史
洪州都督之所营造也。
距今大中岁戊辰
亦将垂三百年。
徒嘉乎飞翚謺栾。
虎踞龙盘
发地呈形。
与山同安
曾不知荡涤不必系于天灾。
兴废自叶于时数。
将利恢复。
果凭智谋。
故我雁门公按节廉问。
方颁条诏
令肃而兵戎詟服。
政和而疲瘵昭苏
妙抚循则有裤襦咸获之谣。
宽赋敛且无杼轴皆空之叹。
岁比善熟。
俗臻治平
故州民相与称贺。
继而歌曰。
自公之来。
阖境欢咍。
饮公之化。
若乳婴孩。
国侨郑国而多方。
长孺淮阳而布效。
方公今日。
不足过也。
宜乎享亨祉。
居全功。
无何。
祝融发其灾。
回禄煽其焰。
曾未竟夕。
煤侔秋蓬。
则斯阁之制。
荡无馀矣。
其他廪廥之地。
接续邮亭。
纚连。
疾飙一惊。
遂至延及。
公至是领徒夜出。
俾撤屋开道。
毒燄方炽。
逡巡不能救。
翼日。
公乃往观焉。
将校谓之曰。
吾幸得备位廉察
不能恳求人瘼。
敬避天戒。
致火之患。
时予之辜。
遂审量日力。
详度费务。
役不加重而烝徒凑。
事协于中而公用省。
众谓难集。
我方指期。
遂得鼛鼓不胜而筑之阁阁。
梓材并构而势已耽耽。
自非智用周敏。
政齐画一。
则安能创规模之丰丽如彼。
程制造之速疾如此。
不有废绝。
孰能兴耶。
今按旧阁基址。
南北阔八丈。
今增九丈三尺。
其峻修北自土际达阁。
板高一丈二尺。
今增至一丈四尺。
阔板上旧长一丈。
今增至一丈三尺。
中柱北上耸于屋脊。
长二丈四尺。
今增至三丈一尺。
旧正阁通龟首。
东西六间。
长七丈五尺。
今增至七间。
共长八丈六尺。
阔三丈五尺。
固可谓宏廓显敞。
殊形诡状。
革故鼎新。
有如是乎。
况前通舟车。
回瞰江岭
每值美景宴集。
笙歌散迂。
远凝宵汉。
上轶云雨。
即未知三山之灵仙窟穴。
五湖之贤达沈浮。
其于历贤胜负。
果又何如耳。
故自焚爇之后。
又建是阁。
广其邮驿厅事。
接以飞轩累榭。
复架连楼小阁。
对峙高揭。
旁通江亭津馆。
致巧衒能。
回廊并抱以交映。
邃宇相萦而不绝。
则是阁也。
冠八郡风俗之最。
包四时物候之异。
之日则花景斗新。
香风袭人。
凭高送归。
极目荡神。
之日则莺舌变哢。
叶阴如栋。
纨扇罢摇。
绮窗堪梦。
之日则露白山青。
当轩展屏。
凉风远来。
沈醉易醒。
之日则檐外雪满。
幄中香暖。
耐举樽斝。
好听歌管。
则斯阁之盛。
纵游之美。
赏心乐事
庸可既乎。
夫易旧图新。
树非常之绩。
天其或者必将候魁岸博达。
负出人智能。
而俾张大其所为。
不然。
何当疮痍未复之前。
而妙于救药。
煨烬已成之末。
而遽及经营。
况不夺农时。
不剿人力。
帑藏免竭。
日时免赊。
观之者咸谓神化翕忽。
殆非人力之所为也。
噫夫瑰谲特殊。
巍峨相扶。
似乘灵涛
涌出方壶。
华厦峥嵘。
开阖睢盱。
用镇遐俗。
尤光奥区。
是必知后千百年。
阁之名焉。
与公之政俱垂不朽矣。
至如江山之重复。
物产之殷充。
亭台增葺以云蔓。
廨署缮完而栉比。
布在图籍。
孰能该详。
悫今所以为异者。
但举乎阁之废矣。
自公复兴而已。
其他壮丽形胜。
已备列诸公述作。
故不能一二覼缕。
时大中执徐岁秋八月哉生明记。
书屏记900年8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人之格状或峻。
其心必劲。
心之劲。
则视其笔迹亦足见其人矣。
历代入书品者八十一人。
贤杰多在其间。
不可诬也。
国初欧虞之后。
继有名公。
元和长庆间
先大夫初以诗师友兵部卢公载从事于商于。
因题纪唱和。
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辟倅钟陵
及徵拜侍御史
退居中条。
时李忻州戎亦以草隶著称。
为计吏在满。
因辍所宝徐公浩真迹一屏以为贶。
凡四十二幅。
八体皆备。
所题多文选五言诗。
其朔风动秋草。
边马有归心。
十数字或草或隶。
尤为精绝
或缀小简于其下。
记云。
怒猊抉石。
渴骥奔泉。
可以视碧落矣。
先公清旦披玩。
殆废寝食。
常属诫云。
正长诗英。
吏部笔力。
逸气相资。
奇功无迹。
儒家之宝。
莫踰此屏也。
但二者皆美。
神物所窥。
必当夺璧于中流。
飞铓于烈火也。
殆非子孙之所可存耳。
庚子岁遇乱。
自虞邑居负之置于王城别业。
丙辰春正月
陕军复入。
则前后所藏及佛道图记。
共七千四百卷。
与是屏皆为灰烬。
痛哉。
今旅寓华下。
进士姚顗所居。
获览书品及徐公评论。
因感愤追述。
贻信后学。
且冀精于赏览者。
必将继有诠次。
光化二年八月三日
泗水司空图衔涕撰录。
谨记。
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 唐 · 公乘亿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盖闻妙谛惟元。
不可以一理测。
真筌至奥。
不可以诸相求。
随万物而泯色空。
而不生不灭。
超三界而越尘垢。
故无去无来。
此乃不思议者。
其惟西方释迦牟尼佛之谓乎。
伏自教传西域
化被中原。
汉明推入梦之祥。
梁武显施身之愿。
语其大也。
外不见须弥之广。
言其小也。
内不知芥子之微。
斯乃梵玺裒然。
代代相付。
肇自摩诃迦叶。
迄于帅子尊者。
统为二十三代。
而后达摩多罗降于汉土。
至能秀分之为七。
而后苞披叶附。
派别脉分。
真宗不泯不灭者。
则我大觉大师固有系焉。
和尚姓孔
字存奖
家本邹鲁。
即阙里之裔孙也。
乃祖乃父。
因官隶于蓟门
历祀既深。
籍同编人。
和尚以无量劫中。
修菩萨行。
及兹降世。
岂同凡伦。
当衣采之妙龄。
蓄披缁之大志。
未踰七岁。
即悟三乘。
启白所亲。
恳求剃落。
遂于蓟三河县盘山甘泉院依止禅大德晓方。
乃亲承杖履。
就侍瓶盂。
启顾全身。
惟思半偈。
大中五年
伏遇卢龙军节度使张公奏置坛场。
和尚是时戒相方具。
而后大中九年
再遇侍中张公重起戒坛涿郡
请和尚以六踰星纪。
三统讲筵
宣金石之微言。
示玉毫之真相。
三千大千之世界
靡不瞻依。
十一十二之因缘。
竟无凝滞。
禅大德元公者。
临济大师也。
和尚一申礼谒。
得奉指归。
黄檗之真筌。
授白云之秘诀。
所为醍醐味爽。
乍灌顶以皆醒。
薝卜花香。
才经手而分馥。
一旦旋辞旧刹。
愿历诸方。
西自京华。
南经水国。
至于攀萝冒险。
蹈石眠云。
吴会兴废之都。
梁武庄严之地。
无不追穷圣迹。
探讨朝宗。
后过钟陵
伏遇仰山大师方开法宇。
大启禅扃。
赴地主之邀迎。
会天人之供施。
面陈奥义。
众莫能分。
和尚立以剖之。
如刀解物。
仰山目眙击指。
称叹再三。
遽闻临济大师巳受满相蒋公之
才凝省侍。
飞锡而遽及中条。
寻获参随。
置杯而将渡白马
当道先太尉中令何公。
专发使人。
迎请临济大师
和尚翼从一行。
不信宿而至于府下。
而乃止于观音寺西禅院
而得簪裾继踵。
道俗连肩。
曾未期年。
是至迁化。
盖和尚服勤道至。
展敬情深。
无乖灵堵之仪。
克尽荼毗之礼云。
乾符二年
幽州节度押两蕃副使检校秘书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董廓及幽州临坛律大德沙门僧惟信并涿州石经寺监寺大德宏屿等。
咸欲指陈盘岭。
祈请北归。
和尚欲徇偫情。
将之蓟部。
晨诣衙庭。
启述行迈。
先时中丞韩公之叔曰赞中。
遽闻告云。
抚掌大敬。
乃曰。
南北两地。
有何异也。
魏人何薄。
燕人何厚。
如来之敬。
岂如是耶。
和尚辞不获巳。
许立精舍。
韩公之叔常侍及诸檀信。
鸠集财货。
卜得胜槩。
在于南砖门外。
通衢之左。
成是院也。
有如化成。
将梓俱来。
文石与珷玞荐至。
重廊复道。
翠松青。
四户八窗。
风轻月朗。
和尚乐兹幽致。
用化偫迷。
开解脱门。
演无量法。
能使天花散地。
水月澄空。
常与四众天人。
皆臻法要。
六州士庶。
尽结胜因。
岂谓一念俱尸。
奄从物化。
斯乃文德元年七月十二日也。
享龄五十九。
僧腊四十一。
有亲信弟子藏晖行简。
一以主丧
一以传法。
大德奉先师之遗命。
龙纪元年八月二十二日
于本院焚我真身。
用观法相。
阖城禅律。
继踵争来。
四达簪裾。
连肩悉至。
于是幡花蔽日。
螺呗喧天。
火才发而云自愁。
薪不加而风助势。
三日三夜
号礼如斯
于香烬之中。
得舍利一千馀粒。
诸寺大德。
各各作礼。
分供养焉。
于戏。
雪氎如故。
其仪宛然。
捧一履以徒悲。
仰双林而莫见。
遂建塔于府南贵乡县薰风里。
附于先师之塔志也。
亿到职之初。
曾获瞻礼。
法主大德藏晖。
不以亿才业庸浅。
具闻于我公。
撰斯文。
亿秉笔惕然。
得尽芜鄙。
铭曰。
传如来教。
厥惟大雄。
百千劫外。
方丈室中。
慈悲是念。
色相皆空。
端然不动。
岂染尘蒙。
矫迹三界。
安心四禅。
身虽是假。
道本无边。
璞内有玉。
火中生莲。
传法何处。
随其有缘。
越绝支遁
匡庐远公
高情远致。
迹异心同。
既离邪缚。
肯处凡笼。
松轩竹径
空悲夜风。
我性不动。
我心就然。
果得舍利。
粒粒珠圆。
幡花艳闪。
螺呗交连。
唱偈作礼。
声彻梵天。
宝刹新建。
招提旧踪。
莲芳不见。
葱岭谁逢。
响亮朝磬。
清泠夜钟。
历千万祀。
传我禅宗。
天坛王屋山圣迹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国家保安宗社。
金箓籍文。
设罗天之醮。
投金龙玉简于天下名山洞府。
谨按道藏龟山白玉上经。
具列所在去处。
十大洞天内一王屋山
清虚小有之洞。
周回万里。
洛京西北王屋县
仙人王真人治之。
传曰。
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
列席于王屋山
清斋三日
登山至顶。
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
遂敕王母降于天坛
母既降。
黄帝亲供侍焉。
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
召九天元女。
授与破蚩尤之策。
黄帝依命。
蚩尤于冀。
天下乃无不克。
海内安然。
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
黄帝元羽之衣。
乃命帝会于孤竹之野。
帝钦命斋戒。
严驾而行。
既至孤竹。
见空中千乘万骑。
或有了髻青衣童子数百人。
或五䌽羽服。
或乘飞龙。
或乘飞虎。
或乘鸾鹤。
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
或持如意九曲几。
及前后歌舞妓乐。
不可名状。
俄见宝车一乘。
驾五色斑龙九头。
上有羽盖九重。
中有仙女一人。
衣黄裳。
戴金冠。
隐隐而至。
右侍从有仙童一人。
谓帝曰。
西王母也。
帝接至。
母令仙童二人命帝坐。
曰。
圣躬安。
天下宁矣。
久即戎事。
得无劳乎。
帝谢曰。
赖上帝厚恩。
圣母谕教。
得宁天下。
岂敢称功乎。
母乃命饮。
筵上花果樽罍。
器皿光赫。
大小各异。
而不能辩其一焉。
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
歌罢。
母赐帝茹芝数枚。
食之不饥不渴。
又赐修真七昧之书。
授讫。
母冲天而去。
后三载。
八月一日
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
黄帝
时在大隗山受母命。
帝即斋戒至洛阳
帝自白波涉渡。
王屋
清斋三日
登山。
八月十五日
至顶上祝香祷焉。
俄而西方天香馥郁。
自天而下。
遍闻山谷。
青鸟先至。
曰。
阿母降矣。
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
一如孤竹之仪。
既降天坛
帝列席下。
见仙众羽服冠简。
环佩履舄。
帝乃频顾之。
曰。
帝何为哉。
曰。
恐左右不谨。
曰。
帝何不实耶。
帝乃实对。
曰。
天上之服。
非人间之有。
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母。
不可服焉。
曰。
朕南面承尊。
不敢以羽衣赐人臣。
曰善。
羽衣不拜帝王者。
自此始也。
帝欲设食。
母止之。
谓帝曰。
吾之仙众。
不饥不渴。
岂欲造人间之馔乎。
王母曰。
设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
但择吉日。
筑坛场。
设净席。
布香灯花果而已。
如无。
用清水药苗代之。
馀皆不可。
言毕。
王母赐帝碧霞之浆。
赤精之果讫。
王母冲天而去。
自此每年八月十五日
四方善士云集于此山。
此日亦系清虚宫中孝校功行仙籍于此山也。
又真诰云。
元帝时命四海龙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
用疆鼓之石。
重重相謺。
于此尚存焉。
又上方院者。
即上访院也。
轩辕黄帝访寻四山。
故曰上访院。
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焉。
唐睿宗皇帝时
玉真公主金仙观修道。
今即灵都观是也。
帝幸真元金仙二观。
西京相对。
元武门。
渡大河至东章村。
为之曰东章驿。
敕东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源县北阳城县四县界分巡护金仙贞元二观。
王屋山轩辕黄帝后。
至晋南岳魏夫人。
上帝迁号。
敕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
存于小有清虚宫中。
四十七真受学道毕。
南岳灵官仙众。
自清虚宫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
盖天地不言。
须凭集文籍。
开示古传实迹。
今录圣境。
真元混沌未分。
道气包含妙本。
阴阳既判。
真形出见。
元经著为图经。
俾来者知所自云。
无上黄箓大斋后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四
粤自三无已降。
迄于巨唐。
宝轴灵文。
或隐或见。
出于史策。
或著在别传。
至宋朝简寂先生
校雠之际。
述珠囊经目万八千卷。
其后江表干戈。
秦中兵革。
真经秘策。
流散者多。
周武帝立通元观
收集众经。
犹及万卷。
洎隋火板荡。
唐土龙兴
剪扫氛妖。
底定寰宇。
至开元之岁。
经诀方兴。
元宗著琼纲经箓凡七千三百卷。
复有玉讳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馀卷。
寻至二胡猾夏。
正教凌迟。
两京秘藏。
多遇焚烧。
上元年中
所收经箓六千馀卷。
至大历年。
申甫先生海内搜访。
京师缮写。
又及七千卷。
长庆之后。
咸通之閒。
两街所写才五千三百卷。
近属巨寇淩犯。
大驾南巡。
两都烟煤。
六合榛棘。
真宫道宇。
所在凋零。
玉笈琅函。
十无三二。
余属兹艰会。
漂寓成都
扈跸还京。
淹留未几。
再为搜访。
备涉艰难。
新旧经诰。
仅三千卷。
未获编次。
又属省方。
所得之经。
寻亦亡坠。
重游三蜀。
更欲搜访。
累阻兵锋。
未就前志。
时大顺二年辛亥八月初三日庚辰
成都玉局化阅省科教。
聊纪云尔。
杜光庭述。
御署官准同一任正官期限赴选诏 后唐 · 后唐末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三
应自凤翔及沿路迎接随从到京州县等官。或昔经患难。
罄竭忠劳。或远奉乘舆。
奔驰扈从。既各凭其御署。
遂溥降于优隆。爰示等差。
特行革。所有自振武西京河中凤翔巳前御署员寮。
或因无员阙。权且补差。
或托彼荐论。偶经任使。
不可悉谋援例。便望授官。
将堙侥倖之源。须立区别之限。
八月三日后。应所称御署官员。
除内有处分特行恩泽外。其馀称御署。
并许逐摄同一任正官。依限期赴选。
不得更令进状。及与施行。
契丹阿保机薨逝状 五代 · 赵德钧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先羌将军陈继威使契丹部内。
今使还得状称。
今年七月二十日
渤海扶馀府。
契丹族帐在府城东南隅
继威既至。
求见不通。
窃问汉儿言。
契丹主阿保机己得疾。
其月二十七日
阿保机身死。
八月三日
随阿保机灵柩发离扶馀城
十三日至乌州
契丹主妻始受却当府所持书信。
二十七日至龙州
契丹主妻令继威归本道。
仍遣撩括梅老押马三匹充答信同来。
继威见契丹部族商量。
来年正月葬阿保机于木叶山下。
兼差近位阿思没姑馁持信。
与先入番天使供奉官姚坤同来。
赴阙告哀。
兼闻契丹部内取此月十九日。
一齐举哀。
朝廷及当府前后所差人使。
继威来时见处分。
候到西楼日。
即并放归。
海潮 其五 论潮有大小 吴越 · 邱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九
渔翁问曰。
潮来有大小。
何也。
答曰。
二月八月
阴阳之气交。
朔月望。
天地之气变。
交变之时。
其气必盛。
气盛则出甚(如人行步则喘急)
气出甚则地下甚(下音暇意同者仿此)
地下甚则潮来大。
其非交变之时。
其气安静则出微。
气微则地下微。
地下微则潮来小。
二月八月
其潮遂大于诸月。
朔月望。
其潮遂大于诸潮。
问曰。
大不正当朔望之日。
常于朔望之后何也(朔大于初二初三初四望大于十六十七十八)
答曰。
凡物之动。
先感而后应。
先微而后盛。
朔望之气虽至。
而地动之势犹微。
故潮来大常于朔望之后也。
问曰。
何知二月八月阴阳之气交者。
答曰。
阳气生于子(谓十一月也)
出于卯(谓二月也)
浮于午(浮者盛于地上谓五月也)
入于酉(谓八月也)
阴气生于午。
出于酉。
浮于子。
入于卯(子午卯酉皆谓月建也)
故曰卯酉者。
阴阳出入之门户也二月阳气出而阴气入八月阴气出而阳气入)
是知二月八月
阴阳之气交也。
问曰。
何知月朔月望。
天地之气变者。
答曰。
日天伦也(俱阳物也)
月地类也(俱阴物也)
朔形交焉(日月周旋故曰形交)
望光偶焉(月望光满故曰光偶光偶者团圆盛大与日相对)
光偶形交。
其变如一(所以朔望之时天地之气皆有变动朔望无异故曰如一也)
故阴阳书占正月之朔。
知一岁之祥(祥者善恶之通变今人占岁旦云物风气知一年之内水旱丰荒也)
又称五月十一月望为天地牝之辰(牝者阴阳交接之名也)
彼其诸月。
犹此一隅(言诸月之朔望皆于正月十一月之朔举此二月则诸月可知故曰犹此一隅犹如也隅角也)
是知月朔月望。
天地之气变也。
故洪范云
星有好风(箕星好风)
星有好雨(毕星好雨诗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离丽也丽著也)
月之从星。
则以风雨。
然则月从箕毕之星。
天地尚为之风雨。
岂其交接而气不变者乎。
润州重修文宣王碑文983年八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河东先生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时称圣人之德者,多比以天地,为较量而言,盖以其至大故也。
天地之有形,横亘太虚中计亿万里不啻,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附而生之,赓亿万世,维固维存,是可为其大矣。
一旦或毁而不见,其大也何有焉。
先圣孔子,身长九尺六寸,寿年七十有三。
恓恓为旅人,为陪臣。
作《诗》、《书》、大《易》、《春秋》、《礼记》之书,取三才洎万物,经而纬之,极其道者,不越于数言。
身非天地之广,寿非天地之永,殁而且久,终古益赖。
以是而言,斯与天地并德而称大也,天地其无间然乎!
天地尚如此,矧馀者可与孔子为其等伦也?
历代帝王,能知之者,乃立像貌,建宫庭,以时祠祀。
尊之甚者,则封之以王爵命,被之以王衮冕。
自国都至州县,庙学生徒,诏使如一。
唐季失道,强夫戾顽,割裂土田,竞专制令,梁、周五代,弗克除削。
太祖始愤起斩伐,得十八年,下荆,取湖,降蜀,擒广州,剋江南
修官严,物完兵强。
圣天子今绍服神休,召吴越瓯闽来走归我。
不四年,又尽平晋地
万方六合,刬刷涤荡,悉绝纤垢。
润州江南上郡,有孔子
当僭伪时,阙法式,莫肯崇葺之。
兼以提卒戈,拔剪疆垒,日蹂蹋作,落然芜秽,弗堪周视。
继莅长任辈,辜慠偷剥,宁曾少思。
太平兴国五年冬,开自常州知军州事授敕知此州。
吏盗贪羸,检夷澄育。
八年,政事简,秋八月哉生明,撤旧创新,告迁其庙。
自颜子及孟子已下门人大儒之像,各塑缋配享于座。
厥功成,乃刻辞于石以纪之。
文曰:
谓民无知,斯实乃欺。
庙成来观,其乐怡怡。
叹嗟兴言,严师崇教。
以齿以胄,我将子效。
里门郊路,出入谨让。
晨趋夕息,归所背向。
不争不踣,安用刑克。
移之四方,可则而康。
日升于天,视察明分。
霾蔀霄黑,其何为德。
伊谁谋之,曰开曰适。
适位宫官判州通职右赞善大夫通判军州张适同修此庙。)
率吏奔工,九旬乃毕。
仰瞻庶贤,群侍翼侧。
拜祭堂下,伏泪如雨。
惟圣成身,岂同父母。
罔识得生,肖类毛羽。
冠衣廪俸,帝锡而用。
言政行训,从学道重。
以报之恩,新此像宫。
家兴礼仪,若鲁之风。
当明天子,以文求士。
诰诏八纮,宁弗如此。
复古尊儒,去夷即雅。
化行来格,皆为达者。
覆验唐历及新历以究疏密奏端拱中 宋 · 郑昭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宋史》卷七○《律历志》三
唐贞观二年三月朔,日有食之,前志不书分数、宿度、分野、亏初复末时刻。
臣以《乾元历》法推之,得其岁戊子,其朔戊申,日所食五分,一分在未出时前,四分出后,其时出在寅六刻,亏在三刻,食甚在八刻,复在卯四刻,当降娄九度。
按历书云,凡欲取验将来,必在考之既往。
谨按《春秋》交食及汉氏以来五星守犯,以新历及唐《麟德》、《开元》二历覆验三十事,以究其疏密。
日食:
春秋》:鲁僖公十二年春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其年五月庚午朔,去交入食限误为「三」也。
文公元年春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其年三月癸巳朔,去交入食限误为「二」也。
文公十五年夏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是月汛交分入食限前。
汉元光元年七月癸未晦,日有食之。
今按历法,当以癸未八月朔,盖日食朔、月食望,自为常理,今云晦日食者,盖司历之失也。
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
辛酉亦当为九月朔,又失之。
五星守犯:
后汉永元五年七月壬午,岁星犯轩辕大星(《麟德》星五度。《开元》张五度。《乾元》张八度。)
元初三年七月甲寅,岁星入舆鬼(《麟德》井二十九度。《开元》鬼一度。《乾元》五度。)
后魏太延二年八月丁亥,岁星入鬼(《麟德》井二十八度。《开元》鬼二度。《乾元》三度。)
正始二年六月己未,岁星犯昴(《麟德》昴二度。《开元》昴三度。《乾元》昴四度。)
宋大明三年五月戊辰,岁星犯东井(《麟德》参四度。《开元》参六度。《乾元》井初度。)
后汉永和四年七月壬午,荧惑入南斗,犯第三星(《麟德》箕七度。《开元》斗一度。《乾元》斗十二度。)
魏嘉平三年十月癸未,荧惑犯亢南星(《麟德》角六度。《开元》亢五度。《乾元》亢三度。)
晋永和七年五月乙未,荧惑犯轩辕大星(《麟德》星七度。《开元》张二度。《乾元》张二度。)
后魏太常二年五月癸巳,荧惑犯右执法(《麟德》翼六度。《开元》翼十二度。《乾元》翼十三度。)
陈天嘉四年八月甲午,荧惑犯轩辕大星(《麟德》张二度。《开元》张五度。《乾元》张四度。)
后汉延光三年九月壬寅,镇星犯左执法(《麟德》翼十九度。《开元》轸二度。《乾元》翼五度。)
晋永和十年正月癸酉,镇星掩钺星(《麟德》参六度。《开元》参七度。《乾元》井三度。)
后魏神瑞二年三月己卯,镇星再犯舆鬼积尸(《麟德》井二十八度。《开元》井三十度。《乾元》初度。)
齐永明九年七月庚戌,镇星逆在泣星东北(《麟德》危二度,《开元》虚九度。《乾元》危四度。)
陈永定三年六月庚子,镇星入参(《麟德》参七度,《开元》参八度,《乾元》井二度。)
后汉永初四年六月癸酉,太白入鬼(《麟德》参五度,《开元》井三十度,《乾元》鬼初度。)
延光三年二月辛未,太白入昴(《麟德》晨伏,《开元》昴六度。《乾元》昴一度。)
魏黄初三年闰六月丁丑太白晨伏(《麟德》丁亥晨伏,后十日。《开元》同,丁丑晨伏。《乾元》十月置闰,七月丁丑晨伏。)
晋咸康七年四月己丑,太白入舆鬼(《麟德》三度,《开元》鬼一度。《乾元》一度。)
晋永和十一年九月己未太白犯天江(《麟德》尾四度,《开元》尾九度,《乾元》尾十二度。)
汉太始二年七月辛亥,辰星夕见(《麟德》伏末见。《开元》夕见轸九度。《乾元》夕见轸九度。)
后汉元初五年五月庚午,辰星犯舆鬼(《麟德》井二十七度。《开元》井二十八度。《乾元》井二十九度。)
汉安二年五月丁亥,辰星犯舆鬼(《麟德》夕见井二十二度。《开元》夕见鬼二度。《乾元》夕见鬼一度。)
晋隆安三年五月辛未,辰星犯轩辕大星(《麟德》夕见星五度。《开元》夕见星三度。《乾元》夕见星五度。)
后魏太和十五年六月丙子,辰星随太白于西方。
按:《麟德》张二度。《开元》星五度。《乾元》张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