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尊号德音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八
天地运无私之道。
以遂群生。
王宏在宥之仁。
是章含垢。
得不广沾沛泽。
昭洽寰区。
爰施解网之恩。
用忻垂衣之化。
朕君临大宝。
子育含灵。
前岁中外臣僚。
方将帅
献我徽号。
询于典章。
虽云前赦不遥。
既受鸿名。
咸施庆泽。
禀列圣之法嗣。
致兆人之劝康。
然以赦宥恐频。
变通宜审。
权停旧典。
再及新春
每念贬降遐荒。
迁流裔土。
倾心望阙。
延颈祈哀。
系于朕怀。
常深恻悯。
顺阳和之。
追行荡涤之恩。
乾符四年正月五日巳前。
京畿及天下州府。
大辟罪巳下。
见禁囚徒。
各委长吏递减二等。
五日决遣。
唯十恶五逆。
故杀人。
及官典犯入巳赃。
持刀行劫。
合造毒药。
不在此限。
于戏。
朕居亿兆之上。
于今四年。
业业兢兢。
如履冰驭朽。
苟有阙教道。
何致时雍未尝不更自劳心。
尤思致理。
况允契群臣之望。
钦承列圣之规。
特降鸿恩。
获遵彝典。
今则巳覃惠泽。
俾洽生成。
复遇阳春。
同均煦育。
宣布中外。
深体朕怀。
唐慈恩雁塔题名残拓本宣和庚子十月大名柳瑊摹勒。)丁巳 清 · 翁方纲
 押蒸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
宣和旧墨黟云蒸,豁眼快与神飞腾。
恍见慈恩曲江宴,濡豪几辈挥缣缯。
无漏寺址永徽塔,北枕三殿南五陵。
岑参薛据杜老共,秦山破碎青崚嶒。
想初得句最高顶,目纵千里如飞鹰。
杜老题字不可见,闻在四卷跋可凭(尝见涿鹿冯文敏手跋云:「杜甫颜真卿题字在雁塔第四卷。」)
鲁公之题孰先后,惜未此卷同钞誊。
柳伯和摹极刬剔,王隐士早披榛艿。
廉卿序拟晋唐褚,二李手压官私幐。
会昌一品平泉客,何苦士类区淄渑。
向来留题一扫迹,后身似是涂塔僧。
李牛党论吾弗辨,玉溪正及诸郎朋。
少年齐肩前进士,青袍白足筵閒承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令狐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蔡京即同在天平坐中者。)
后十六年禁职笔,却感前记怆不胜(「后十六年,与缄绚同登,忽见前题,黯然悽怆。时方忝职禁□,大中四年二月廿三日。」)
何如三董与二郑五客来缅梯三层。
西北梁间鲁公札,校书岁月谁考徵(五人:郑知章董季之、董居中、董从直、郑武元和十年□月十七日同登。更上从此第三层,西北梁上见颜鲁公校书时手札题名。)
感旧怀贤抚时事,神龙宴并开元称。
杏园花发烂蕊榜,打毬阁子开月灯。
孟郊卢仝亦诗客秘省校书郎孟简进士孟郊进士崔元亮、进士崔寅亮、进士崔纯亮,贞元九年正月五日李存诚李存范、卢同元和九年十一月题。),迹以人重珍逾增。
柳家斯集意有在,后来观者宜兢兢。
不独流传江左体,隶肥楷瘦芒生棱。
一代人才在国史,勿虚饼餤誇红绫。
游人题字亦非偶,山河眺览嗟废兴。
此塔西南石重立,有唐书学馀精能。
褚公序记宛啄磔,奘师结构基救陾。
回环千秋递赞诵,矧此两卷关劝惩。
卅七叶装记馀纸,悬磬室楷如细蝇。
径须重镌更加羃,他时墨妙追服膺。
我依陈思写序跋,敢貌屋漏交古
或希长沙醉草尾,姜牙脚攀同登。
夏夜四首 其四 1198年6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龟息绵绵破五更,起扶藤杖并南荣。
择栖孤鹊尚三匝,司旦老鸡俄一鸣。
移坐徐看山月吐,脱巾聊受水风清。
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
正月三日汎舟出北郭过楞伽精舍三首 其二 丙子 清 · 王又曾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三
已觉东风暖,凭吹佛面温初五日立春。)
庭空松影直,昼静竹声喧。
读画宜高枕,敲棋就小轩。
联吟今廿载,不返玉梅魂(亡友万柘坡徵君旧居在寿兴寺桥侧,与精舍最近。乙卯小除夕钱萚石编修联句于此。)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四 南宋 · 释绍昙
 押词韵第四部
陌上语声喧,贺岁人来去。
鞦韆擘晓烟,绿盖翻春雾。
佛法无多,两手分付。
更问如何与若何,咸淳丙寅正月五
奏论宦官之害疏靖康二年正月四日 宋 · 胡舜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传》曰:「羽翮不脩,不致千里。
闑内不理,无以整外」。
此言治远自近始也。
今国破主辱,宗社仅存,必欲振已颠之绪,成再造之邦,臣愿陛下治自近始,而近者莫若宦官
欧阳修著论切而当,皆汉唐已验之迹,诚可为后世鉴戒。
惟我祖宗鉴汉唐之所以亡而防微杜渐,其制尤备,城狐社鼠不得肆其奸。
自崇宁以来,祖宗之制隳废殆尽,而政事号令悉出阍寺,因循积靡,以成今日之祸,臣请为陛下言其本末。
蔡京当国,图为根深不拔之计,复萌移鼎不臣之心,遂结宦官,倚为肘腋,假以峻秩,付以事权,于是群小猬毛而奋起,膺节钺之重、位师傅之崇者比比皆是。
童贯握兵柄于外,以坏军政;
梁师成执国政于内,以坏朝政;
李彦掊克以害民;
杨戬营缮以伤财。
此则内侍之渠魁者。
其他营求声色,创造游晏,更新侈靡,市花木禽兽以荧惑人主之心术者,如王仍、张见道、邓文诰之徒不可悉举,赏罚生杀出自其口,所喜则致之青云,所怒则挤之陷阱,差除举措悉由中出,宰相充位,奉行文书。
政和宣和间,其势尤盛,各立门户,公受货赂,以贩鬻官爵,凡驵侩下流、奴隶庸材,皆引以为公卿、侍从、牧守、使者,故政和宣和所除宰执尽出其门。
当时大臣与梁师成书,显称门生,略无惭愧,士大夫相习成风,皆以附丽内侍为荣。
自大臣以至州县小吏,皆汲汲贪徇财利以为致身之资,礼义廉耻荡然不复张矣。
是以今日人才极乏,风俗极弊,生灵极弱,而夷狄凭陵,莫之能禦,职此之由也。
下中和勤俭,躬行敦朴,苑囿宫室声色狗马无所嗜好,此圣性卓然,自有远小人之资,虽有仇士良数十辈,岂能训导后进,以容悦圣心?
但陛下仁恕有馀,而罪或纵释,隆宽广问,而言或听从,故使贽御尚循故态。
臣何以言之?
盖臣尝论李彀奏状至详,谓不可提举京城所,其词痛切,不蒙施行。
臣又尝论京城所拘占店宅物业,沮上皇罪己之诏,乞赐废斥,不蒙施行。
又尝论内侍领外局非祖宗之制,乞行罢废,不蒙施行。
又尝论谭稹招制义军,为患河东,责降昭州,极为轻典,乞籍没其资产田宅,不蒙施行。
其馀台谏臣僚论内侍者多矣,亦不闻诛一有罪者,臣所谓罪或纵释者此也。
方都城围闭,诸将守禦,赏以劝功,岂宜轻举?
今日集百官宣府刘延庆转官,明日集百官宣府刘延庆转官。
延庆昔有邱山之罪,今无尺寸之功,不知何以得此恩数?
延庆善结内侍,人人喜为称誉,故旬日之间,两宣府制,赏及罔功,人心不服,将士孰不解体?
刘光国恃有内援,凶悖尤甚,殴将作监丞江徵,臣与台属论列,其言不行。
昌国闾闬鬻卦之人耳,遽命以官,即通朝籍,参谋守禦,与士大夫同列,内侍所荐也。
乘城者或迁秩或锡带,皆内侍所好者;
或责官或罢职,皆内侍所恶者;
城上今日行某事,明日罢之,明日又行某事,皆出于内侍建明。
其事无益,有同儿戏,人莫不笑之。
孙傅以枢臣总领守禦,每为掣肘,不得约束,他人为所陵轹,固可知矣。
台属有告臣者曰:城上见一中贵姓罗者,厉声谓士卒曰:见他官员不得唱喏,亦不得起身。
凶焰赫然,摧压士类,岂不沮忠臣义士之气乎?
又有一中贵人据敌楼,设卧具甚华丽,岂与士卒同甘苦者乎?
臣于始城守时见都人喧闹,欲殴此辈,遂尝内奏,乞不差内侍上城,面奉从臣所奏。
已而城上内侍旁午,皆因其所请,而使之往。
臣所谓言或听信者皆此也。
大抵小人言无忠诚,不可信,其间又有稍知书者,假书史以文奸言,此尤为害。
且如唐恪、聂昌,天下皆以为小人,陛下亦用之者。
、昌能傅会内侍,使之延誉耳,故陛下用之不疑。
臣窃意陛下遭今变乱,必自悔悟,不眷顾此曹矣。
臣近蒙圣旨,往开封府检察受纳金银,见陛下亲笔付王时雍内侍某人受纳,内侍某人免勾,此事既付有司,何烦宸翰如此?
当此扰攘中,又闻内侍有为王知章差遣者,是以知陛下眷顾此曹未衰也。
都城每有变,必先殴内侍,人情所恶可知矣,岂宜曲加恩意,使生头角?
陛下深居九重,日见大臣而已,台谏数请对论事,则陛下见士大夫至少,而金珰玉貂终日群侍左右,万一用其言于差除及号令政事,为害不细。
臣愿陛下所以处今内侍,宜法唐太宗不任以事,惟责以守禦扫除之职。
仍复祖宗法,官至内殿崇班,即转出。
凡奏乞事件,并申中书枢密院,不得专达,则今日致乱之源,庶可消革,而再造之邦,庶几有成矣。
取进止(《胡少师总集》卷四。又见《靖康要录》卷一五。)
「所」下原衍「有」字,据《靖康要录》删。
司马光劄子奏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七、《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三二(第七册第六一七二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
近奉旨与三省同进呈司马光《乞罢免役行差役事劄子》,已于初六日同进呈画旨讫。
臣以此事不属枢密院,又自去秋以来直至今司马光止与三省商议,枢密本不预闻,兼劄子止降付三省,御封亦止付三省,未委三省初四日进呈,因何乞与枢密院同进呈?
况役事利害,所系至大,臣素不与议论,何由考究?
子中所言利害本末,臣初五日与三省聚厅处曾言:「若同进呈,须且留此文字,子细看详三五日」。
韩缜云:「司马光文字岂敢住滞,来日便须进呈」。
既不曾素与议论,又不曾细看文字,其间利害,断未敢措词,其于进呈,止同共开展,至于可否,但决之三省,臣实不知。
当时同三省进呈,虽已奉旨依奏,臣于帘前已曾具此因依陈述,后来户部缴连到敕文,臣晓夕反覆看详,方见其间甚多疏略,谨具条陈下项。
一、今月初三日劄子内,称「旧日差役之时,上户虽差充役次,有所陪备,然年满之后,却得休息数年,营治家产,以备后役。
今年年出钱无有休息,或所出钱多于往日充役陪备之费,其害一也」。
十七日劄子内却称「彼免役钱虽于下户困苦,而上户优便,行之已近二十年,人情习熟,一旦变更,不能不怀异同」。
臣看详司马光初三日劄子内,竭言「上户以差役为便,以出免役钱为害」,至十九日劄子内却言「彼免役钱虽于下户困苦,而上户优便」。
旬日之间,两入劄子,而所言上户利害正相反,未审因何违戾乃尔。
臣观司马光忠直至诚,岂至如此反覆,必是讲求未得审实,率尔而言,以此推之,措置变法之方,必恐未能尽善。
一、称「旧日差役之时,所差皆土著良民,各有宗族田产。
使之作公人及管勾诸事,各自爱惜,少敢大段作过。
使之主守官物,少敢侵盗。
所以然者,事发逃亡,有宗族田产以累其心故也。
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使之充役,无宗族田产之累。
作公人则恣为奸伪,曲法受赃,主守官物则侵欺盗用,一旦事发则挈家亡去,变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司无从追捕,官物亦无处理索」。
臣看详司马光前项所言,亦有所因,盖比来降出臣庶所上封章内,往往泛为此说,但是言者设疑之一端,未必事实。
且召募役人之法自有家业保识,若是主持官物者便是长名衙前,比旧惟不买扑坊场,至于支酬重难与月给工食钱亦自不当薄,岂有无宗族田产浮浪之人得投充此役?
臣自当行免役新法以来,三经典郡,每每询问募役次第,但闻县下所召承帖人多是浮浪,每遇追呼勾当,多行骚扰。
若朝廷欲知事实,但令逐路监司指定一州差役,时即自熙宁元年已前,免役法行后,即自元丰元年已后,各具三年内主持官物衙前有若干人犯侵盗,各是何姓名,得何刑罪,便可立见有无。
至如州县曹司旧法,差役之人,时亦召人户投名应役,直是无人可召,方行定差。
其所差人,往往不曾行遣,惟是雇人代写文书。
所差之人但占名著字,事有失措,身当决罚而已,民间中下人户甚以为苦。
自免役法行,或勒向来受雇行遣人充手分,支与雇钱。
设若此等人曲法受赃,即与旧日何异?
一、称「提举常平仓司惟务多敛役钱,广积宽剩以为功,求进用。
今朝廷虽有指挥,令役钱宽剩不得过二分,窃虑聚敛之臣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臣看详所言,亦未中事理。
大抵常人之情,谋己私利者多,而向公爱民者少。
若朝廷以积钱多为赏劝,则必聚敛邀功。
今朝廷既不许多收宽剩,又掊刻者必行黜罚,则提举官若非病狂,岂肯力求黜罚?
况役钱若有宽剩,未委作何名目可以隐藏,以此验知,言已疏阔。
一、称「臣民封事,言民间疾苦所降出者,约数十章,无有不言免役之害,足知其为天下之公患无疑」。
臣看详臣民封事降出者,言免役不便者固多,然其间言免役之法为便者,亦自不少。
司马光以其所言异己,不为签出,盖非人人皆言免役为害,事理分明。
然臣愚所见凡言便者多上等人户,言不便者多下等人户。
大抵封事所言利害,各是偏辞,未可全凭以定虚实当否,惟须详究事实,方可兴利除害。
况此免役之法,利害相杂,臣今所言,非谓不可更改。
要之改法,须是曲尽人情,使纤悉备具,则推行之后,各有条理,更无骚扰。
缘今来司马光变法之意虽善,而变法之术全疏,茍在速行,无所措置。
免役之害虽去。
差役之害复生,不免生民受敝,而国家之德泽终不下流,甚为可惜。
若及此时尽心讲求利害之当,使法成之后,经久可行,国家政事修完,生民永永蒙利,岂不尽美?
一、称「莫若直降敕命,应天下免役悉罢。
其诸色役人并依熙宁元年以前旧法人数,委本县令佐亲自揭五等丁产簿定差,仍令刑部检按熙宁元年见行差役条贯雕印颁下诸州」。
臣看详此一节尤为疏略,全然不可施行,且如熙宁元年役人数目甚多,后来屡经裁减,三分去一,今来岂可悉依旧数定差?
又令刑部熙宁元年见行差役条贯雕印颁下诸州,且旧日每修编敕,比至雕印颁行之时,其间充改已将及半。
盖以事目岁月更改,理须续降后敕令。
今日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改更不可胜数,事既与旧不同,岂可悉检用熙宁元年见行条贯?
窃详司马光之意,必谓止是差役一事,今既差役依旧,则当时条贯便可施行。
不知虽是差役一事,而官司上下关连事目极多,条贯动相干涉,岂可单用差役一门?
显见施行未得。
一、称「向日差役之时,有因重难破家产者,朝廷为此始议作助役法。
然自后条贯优假,衙前公使库、设厨酒库、茶酒司,并差将校勾当
上京纲运,召得替官员,或以殿侍军大将管押,其粗色及畸零之物,差将校节级管押,衙前苦无差遣」。
臣看详此一节,自行免役法,后来凡所差将校勾当厨库等处,各有月给食钱。
其召募官员、使臣,差弁使臣将校节级管押纲运官物并各有路费等钱,皆是支破役钱。
今既差役,则无钱可支,何由更差将校管勾及召募官员等管押?
一、称「若以衙前乡户力难以独任,即乞依旧于官户、僧寺、道观、单丁、女户有屋业,每月掠钱及十五贯,庄田中年所收斛㪷及百石以上者,并令随贫富等第出助役钱,不及此数者放免,其馀产业并约此为准」。
臣看详自免役法行,官户、寺观、单丁、女户各已有等第出纳役钱之法。
今若既出,助役钱自可依旧,何须一切并行改变,显见不易。
又更令凡庄田中年所收百斛以上亦纳助役钱,即尤为刻剥。
凡内地中年百石斛㪷粗细两色相兼共不直二十千钱,若是不通水路州军,不过直十四五千而已。
虽是河北缘边不过可直三十来千,陕西河东缘边州郡四五十千,免役法中皆是不出役钱之人。
似此等第,官户、寺观送纳固已非宜,况单丁、女户尤是孤弱,若令出纳,岂不便为深害?
此尤不可施行。
一、称「虑天下役人利害,逐处各有不同,欲乞今来敕内更行指挥,下开封府及诸路转运司誊下诸州县,委逐县官看详。
若依今来指挥,别无妨碍,可以施行,即便施行。
若有妨碍,致施行未得,即限敕书到五日内,具利害擘画申本州;
类聚诸县所申,择其可取者,限敕书到一月内具利害擘画申转运司
类聚诸州所申,择其可取者,限敕书到一季内具利害擘画以闻」。
十七日劄子内称「伏望朝廷执之坚如金石,虽有小小利害未备,候诸路转运司奏到,徐为改更,亦未为晚」。
臣看详今日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役差役之法最大,极须详审,不可轻易。
况役法利害所基,先自县首,理须宽以期限,令诸县详议利害,曲尽逐处所宜,则法可久行,民间受赐。
今来止限五日诸县何由擘画利害?
详光之意,务欲速行,以便民知。
如此更张草草,反更为害。
诸路州军见此指挥,必妄意朝廷惟在速了,不欲令人更有议论,故立此限逼促施行。
望风希合,以速为能,岂更有擘画?
上项两节乃是空文,且诸县既迫以五日之限,茍且施行,犹恐不暇,何由更具利害申陈?
诸州凭何擘画?
诸州既无擘画,转运司欲具利害,将何以凭?
又况人怀观望,谁肯措置?
如此则生民受敝,未有已时,虽有忧国爱民之志,而不讲变法之术,措置无方,施行无绪。
可惜朝廷良法美意,又将偏废于此时,有识之人无不喟叹。
伏乞更加审议。
臣所看详,且据司马光劄子内牴牾事节而已,至于见行役法,今日自合更改修完。
但缘差役、免役各有利害,要在讲求措置之方,使之尽善。
臣再详司马光所言「下户出免役钱,驱迫贫民,剥肤椎髓,弱者转死沟壑,强者聚为盗贼」,及言「民间求钱纳官,至于拆屋伐以卖薪,杀牛以卖肉」,其言太过。
凡近下人户,诚是不愿纳。
然自行法以来十五馀年,未闻民间因纳免役钱有如此事。
访闻中间西事军兴科率及科买军器物料牛皮筋角极为骚扰,民间往往杀牛取皮筋角纳官,并田产牛具,伐桑柘毁屋以应副军期,即非役法所致,大抵所论事亦多过当。
惟是称下户元不充役,今来一例纳钱,又钱非民间所铸,皆出于官。
上农之家所多有者,不过庄田、谷帛、牛具、桑柘而已,谷贱已自伤农,官中更以免役及诸色钱督之,则谷愈贱。
此二事最为论免役纳钱利害要切之言。
然初朝廷自议行免役之时,本为差役,民受困敝,大则破家,小则毁身,所以议改新法。
但为当时所遣使者,不能体先帝爱民之志,成就法意之良,惟欲因事以为己功,或务茍且,速就成务,多取役钱,妄意百端,徼倖求进。
法行之后,差役之旧害虽已尽去,而免役之新害随而复生,民间徒见输纳之劳,而不知朝廷爱民利物之意。
今日正是更张修完之时,理当详审。
况逐路逐州逐县之间利害不同,并须随宜擘画。
如臣愚见,谓不若先具此意,申敕转运、提举司官,诸州诸县各令尽心讲求,豫具利害,擘画次第,以俟朝廷遣使就逐处措置。
此命既已先行,人人莫不用心。
然后朝廷选公正强明、晓练政事官四员充使,逐官各更选辟晓练政事两员随行管勾,且令分使京东京西两路,每路两员使者、四员随行管勾官,与转运或提举官亲诣逐州县,体问民间利害,是何等人户愿出役钱,是何等人户不愿出役钱,是何等人户色役可差,是何等色役可雇,是何等人户虽不愿出钱而可以使之出钱,是何重难优轻可增可减,缘人户贫富、役次多寡、与重难优轻窠名,州州县县不同,理须随宜措置。
既见得利害子细,然后条具措置事节,逐旋闻奏,降敕施行。
如此不过半年之间,可以了此两路。
然后更遣此已经措置官员分往四路,逐员各更令兼一员未经措置晓达政事官同行,不过半年之间,又可措置四路,然后依前分遣,遍往诸路,如此则远不过一年半之间,天下役法措置悉已周遍。
法既曲尽,其宜生民永蒙惠泽,上则成先帝之美志,下则兴无穷之大利。
与今日草草变革一切,茍欲速行之弊,其为利害相远万万。
伏望圣慈,特赐宸虑,详加省览。
辞免知枢密院事劄子靖康元年二月十五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九、《梁溪集》卷四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奉圣旨知枢密院事,日下供职。
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窃以枢府之长,兼统兵机,宜得瑰奇之人,以居其任,然后可以将率三军之众,折冲万里之外。
臣本书生,进由庠序,以忠义自许,妄意事功,而性刚才拙,动辄多忤。
宣和初,道君太上皇帝识拔,执笔螭坳,日侍清光。
属大水暴至,士庶争具舟筏,无敢言其所以然者。
臣谓此非小变,上疏指陈,冀得直前论事。
当路挤排,流落七载。
道君太上皇怜而收之,使贰奉常
永惟大度之私,方图国士之报。
去冬因边吏弛备,盗据全燕,肆其凶虐,来犯王略。
太上皇厌万几之烦,欲授圣子,意有未发,臣与少宰吴敏力建大策,赞成内禅。
岁首太上皇帝南幸江浙,群臣亦有劝陛下为避狄之计者。
臣又躬述利害,回銮舆之幸,为固守之策。
斯皆臣子常分,初无涓埃可言。
陛下不以臣鄙,骤加褒用,擢自庶寮,不五日参大政,仍委以亲征行营使事。
臣感陛下不世殊遇,愿殚犬马之力。
受任以来,夙夜忧勤,深恐勋绩不效,以负陛下知人之明。
故拣阅将士,率励士卒,躬冒矢石,登城以禦敌,昼夜巡警,戢奸以安众
间遣使移檄河北诸镇,使预为堤防,忘食不寐,修战具、严守备,以俟援师。
援师既集,欲因利乘便,连营逼虏,使进不得攻,退无所掠,势穷食尽,渡河而遁,击其半济,胜可万全。
计虑已定,而姚平仲引众出城,几败大事。
平仲受节制于宣抚,不闻命于行营。
二月一日夜半平仲之出,种师道亦不知之,在微臣实无所与。
其夜四鼓,陛下闻其交锋,诏臣应援,顷刻之间,使者三至。
臣适感寒,伏枕力疾,承命出景阳门,至班荆馆,亲督将士,列在要冲,分遣兵马,解范琼、王师古等围,亲以中军捍禦贼马,射杀金人甚众。
是夜宿城下,明日复列阵与贼相望,臣所统兵士气百倍。
然臣其晚求对,不可已而赐罢,恐惧自省,莫测其原。
仰赖陛下至仁至圣,灼见臣愚款实无他肠,特赐宸翰,许之保全,悯其空乏,加赐缣金。
未逾三宿,亟垂召命,俾还旧物,诏臣速为守禦之事,谕以怨仇谗谤,欲持平仲之罪中伤微臣。
伏惟陛下天地父母覆帱生成之恩,不可为量,瞻谢之际,感涕交集,德施罔极,捐躯弗避。
惟是都城细民,因间杀掠,内侍理宜弹压。
臣躬禀圣旨,即取其最不逞者斩数十人,枭首通衢,以靖群众。
重沐圣恩,令臣知枢密院事
窃惟和议既成,金贼拥重赀、邀名镇,不战而得所欲,臣诚私心痛之。
既乖臣本志,兼统军事,岂其所宜!
祖宗旧法,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今臣既统行营之兵,又制枢密之令,考之旧法,未见其可。
臣窃谓羯寇初退,四方勤王之师未有所属,中都畿邑团结保甲之兵未有所处,欲于旬日之间,犒赏条具,以勤王之师尽附制置使姚古、种师中,使司牧圉,以团练保甲分还州县,使各乐业。
内外人心既以敉宁,臣当抗章自陈,请辟贤路,以远谗谤,全陛下始终之恩。
此心素定,有如皦日。
张良作汉腹心,高祖数罹困阨,良常有力,乃愿从赤松子游。
李泌入议唐事,肃宗复两京,谋居多,乃欲隐衡山
此皆豪杰迈往之士,乘时遇主以成功业,久安显位,何所不可,而屏门以避患祸,犹至于此!
况臣单立一身,朝无亲党,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赀之谗谤,岂得安处宠荣,不知戒惧?
今纵内外粗安,未敢亟去,若叨冒巍峨,进长枢庭,非所宜据。
固当恳辞,得请而后已。
伏望圣慈察臣至诚,出于至切,非敢矫饰,务为虚文。
特降睿旨,追寝隆恩,以安愚分。
不胜大愿。
所有告命不敢祗受。
奏定冕服 隋 · 裴政
 出处:全隋文卷十二
后周制冕,并无典故。
今采东齐之法,乘舆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
︻纩充耳,玉笄。
玄衣纁裳。
衣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
衣重宗彝,裳重黼黻,为十二等。
衣襟领,织成升龙,白纱内单。
黼领青襟示巽裾,革带玉钩《角枼》。
大带素带,朱里纰其外。
上以朱,下以绿。
韨随裳色,山龙火三章。
辘轳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
玄组双大绶。
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
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袜赤舄,舄加金饰。
圜丘方泽,感生帝。
明堂五郊,雩示昔封禅,朝日夕月。
宗庙社稷籍田,庙遣上将
征还饮至,加元服纳后。
正月受朝,及临轩拜王公,则服之。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
首施珠翠,黑介帻,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早领襟襈裾,绛纱蔽膝。
白革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剑佩绶舄与上同。
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
朔日受朝元会,及冬会诸祭还,则服之。
武弁金附蝉平巾帻,讲武出征,四时搜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则服之。
黑介帻,白纱单衣,乌皮履,拜陵,则服之。
白纱帽,白綀裙襦,乌皮履,视朝听讼,及宴见宾客,皆服之。
白袷白纱单衣,乌皮履,举哀则服之。
皇太子衮服,玄衣纁裳。
衣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
织成为之,白纱内单。
黼领青襟示巽裾,革带金钩《角枼》。
大带素带,不朱里,亦纰以朱绿。
韨随裳色,火山二章玉具剑,火珠镖首,瑜玉双佩,朱组双大绶,四彩赤白缥绀,纯朱质,长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广九寸。
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
间施二玉环,朱袜赤舄,以金饰。
侍从皇帝祭祀,及谒庙加元服纳妃,则服之。
远游冠,服绛纱袍,白纱内单,早领伫示巽裾。
白革(一本作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袜舄,其革带剑佩绶与上同。
谒庙还宫,元日朔日入庙释奠,则服之。
远游冠,公服绛纱单衣,革带金钩《角枼》假带方心,纷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同其绶,金镂鞶囊袜履,五日常朝则服之。
衮冕服九章,同皇太子王公开国公初受册,执贽入朝,祭祀亲迎,则服之。
三公助祭者亦服之。
鷩冕服七章,衣华虫火宗彝三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侯伯初受册,执贽入朝,祭祀亲迎,则服之。
毳冕服五章,衣宗彝藻粉米三章,裳黼黻二章,子男初受册,执贽入朝,祭祀亲迎,则服之。
絺冕服三章,正三品以下,从五品以上,助祭则服之。
自王公以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纩充耳。
玄衣纁裳,白纱内单,黼领青襟示巽裾,革带钩《角枼》,大带朱韨,剑佩绶袜赤舄,爵弁服,从九品以上助祭则服之。
其制服玄衣纁裳,无章,白绢内单,青领襟示巽裾,革带大带,爵韡袜赤履,白袷白纱单衣,乌皮履,上下通服之。
委貌冠,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皆深衣青领,乌皮履,国子、太学、四门生服之。
朝服绛纱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袖皂示巽,革带钩《角枼》,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绶剑佩,从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凡大事则服之。
六品以下,从七品以上,去剑佩绶,馀并同。
自馀公事,皆从公服绛纱单衣,革带钩《角枼》,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从五品以上服之。
绛褠衣公服,流外五品以上服之。
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大将军、领左右大将军,并武弁绛朝服,剑佩绶。
侍从则平巾帻,紫衫大口裤褶。
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将军、领左右将军左右监门卫将军太子左右卫、左右宗卫、左右内率等,左右监门郎将及诸副率,并武弁绛朝服,剑佩绶。
侍从则平巾帻,紫衫大口裤。
直阁将军、直寝、直斋太子直阁,武弁绛朝服,剑佩绶。
侍从则平巾帻,绛衫大口裤(《通典》六十一)
运司乞兵捕虔贼奏状113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七、《梁溪集》卷九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吉州申:「契勘虔贼谢小鬼、尹宝、谢凯等结集二千馀人,皆是强悍,累次作过。
徒党自虔州兴国县前来侵犯本州庐陵、太和永丰吉水县管下,虏劫作过,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冲入永丰县正月初五日冲入吉水县,杀人放火。
已遣发封武节统押诸头项官兵会合掩杀,因官兵稀少,奔回溃散,已再差封武节整龊军马,向前讨捕。
今月初六日,在吉水县七里逢贼接战,势力不加溃散,内黄从义被虏,袁、吉州都巡伤中,封武节未见下落,乞差官兵前来应援」。
安抚制置司除已差申世景下将官马仙带领所部兵三百人及统领王彦选拣精锐人兵四百人前去应援捉杀外,契勘今来春首,正系州县催纳苗米、装发纲运及人户耕种之时,其虔贼谢小鬼等结集凶徒作过,侵犯吉州诸县,旁近州县类皆惊扰,有妨官司受纳装纲及百姓耕作。
安抚制置司虽已遣发人兵前去应援,缘秪有申世景一项军马一千馀人,除遣发外,人数不多。
窃虑贼势猖獗,难以捍禦,虽已劄下虔州及东南第六将分差将官人兵前来策应,又恐虔州守臣孙佑依前占吝,不肯遣发,致令贼众滋蔓,筠、袁、吉州素来凶恶之人,递相仿效作过,为患不细。
伏望朝廷特降指挥,于近便处疾速摘那遣发一项军马三二千人前来权听安抚制置司节制,会合捉杀。
所有钱粮乞于本路近便州军上供钱米内支拨,不以远近前去讨捕。
仍乞朝廷劄下虔州守臣,不得依前占吝将兵,公共协力措置,庶几凶贼早得平殄,一方宁息。
须至奏闻者。
乞施行修城官吏奏状1137年11月15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二、《梁溪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勘会先奉圣旨指挥,令逐路帅司督责所属州军,专委守贰,各行点检城壁,若城大难以因旧修筑。
仰随宜减蹙,务要省便。
臣寻契勘洪州城池,自建炎三年十月内经金人残破之后,不曾修治,城壁摧毁,壕堑堙塞,并无楼橹器具;
兼城北一带皆无居民,尽是荒閒田土,地步阔远;
又城外积沙,高与城齐,可以下瞰城中,缓急难以防守。
恭依前项圣旨指挥,相度到合行裁减,自洪乔门至崇和门取直修筑新城门,撅壕堑,却将旧城裁减充防捍江水堤岸。
臣一面兑那本司钱物,计置材植塼灰等物料,于诸州刷壮城兵士量行差拨,及本州壮城厢军,并于洪州管下县分应干僧寺道观有常住物业者,纽计税钱,量差夫力,各日支破口食钱米,相兼工役,已节次具因依奏闻去后。
续准朝廷支降空名承信告一十道,助教敕二十二道,应副变转支用。
绍兴七年正月初五起工创新截筑。
城身长七百一十二丈五尺,根基阔二丈五尺,面收阔一丈八尺,并护膝墙、女头通高二丈二尺。
表里并用塼裹砌及墁砌,城面炮台、墁道、瓮城亦系用塼裹砌,计用过新砖一百馀万,并系置窑烧变,并令窑户断扑供应。
及于城外开撅周回壕河,计长七百一十二丈五尺,面阔六丈,深一丈六尺。
并造到马面敌楼大小共一百馀座,计六百六十馀间。
及计备城上要用防城器具笓篱牌、狗脚木、炮坐、檑木等。
盖诸城门楼一十一座,瓮城两所,钓桥四座,防城器具库屋两处,计四十间,并皆齐备。
据都壕寨官申,十一月十五日修城毕工,已将寺观人夫等犒设放散,其有所用钱粮、收买塼灰木植等物,尽系本司措置应副,并无一事一件取于民间。
所有首尾宣力官吏,欲望朝廷详酌施行,谨具如后,须至奏闻者。
提举官
武功大夫、特差权发遣江南西路兵马钤辖洪州驻劄武登;
左朝奉大夫通判洪州军州事崔耀卿
左朝奉郎、权通判洪州军州事李刹用。
壕寨官
武节郎杜观。
制造楼橹防城器具及受给钱粮官:
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前洪州兵马都监时光祖;
武功郎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准备将领张复
受给塼木器具官:
下班祗应萧安、张道。
部役官
从义郎白惇智;
忠翊郎孙皋;
成忠郎周端;
保义郎浩;
进义校尉张福;
下班秪应张唬;
进武副尉郝敏。
本司点检文字;
进武副尉杨安中;
保义郎德成
主行人吏四名:
张京、何琳、陈光祖、汤頔/右,谨件状如前,谨录奏闻。
高祖神尧皇帝哀册文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维贞观九年岁次癸未五月乙未朔六日庚子
大行太上皇崩于大安宫。
殡于前殿西阶
十月甲子朔二十七日庚寅
将迁座于献陵。
礼也。
九天落构。
七曜沉晖。
引鹭翿于双阙。
驾龙轜于六飞。
哀子嗣皇帝讳。
擗踊崩心。
攀号泣血。
悲慕望其如在。
痛音颜之巳绝。
去昭景而不留。
即幽途而永诀。
孝以追远。
哀惟慎终。
爰诏史册。
叙德宣风
其词曰。
元览载籍。
逖听皇王。
立德可久。
应运斯昌。
天基崇峻。
帝系悠长。
虹晖降祉。
真气呈祥。
葱珩朱绂。
熊轼龙章。
契叶祯符。
诞生睿圣。
彤云昼聚。
黄星夕映。
舒卷潜跃。
几深道性。
地载天临。
日晖川镜。
历试藩岳。
风移俗正。
火德云谢。
偫龙战野。
蚩尤曜旗。
王良策马。
拔山曀日。
滔天泯
荡析黎元。
阽危宗社。
提剑创业。
仗钺专征。
风驱云动。
海运天行。
伐谋上略。
制胜神兵。
尊王践土。
复帝夷庚。
职惟上相
任隆偫辟。
六阶巳平。
四门咸辟。
殊物显命。
彝章典册。
锡重介圭。
礼优乘石。
烟云改色。
镛筦变音。
观图受命。
负扆君临。
仁沾动植。
化感飞沉。
殷辂周冕。
禹迹尧心。
削觚返朴。
抵璧藏金。
商俗未改。
遗氛阻乱。
沙塞虔刘。
伊叛涣。
应变雷动。
乘机电断。
十角云消。
三川冰泮。
渐以文教。
致诸王道。
制礼和乐。
尊儒养老。
翠凤栖桐。
鱼在藻
水浮元贝。
阶荣朱草。
威加海外。
泽被区中。
要荒合轨。
鞮译遐通。
没羽沈浪。
飞轮驾风。
眷言释负。
有怀高谢。
倏尔栎阳
杳同姑射。
趋诗礼以承天。
禀义方以成化。
聿应景福。
方期大年
玉几奄及。
金縢遂骞。
五日之晨省。
遽千龄而上仙。
攀帏扆以孺慕。
抱剑舄以缠绵。
呜呼哀哉。
虔奉顾托。
式遵遗志。
捐珠玉而不藏。
即陶甄以成器。
贻俭德以为谟。
垂风声于后嗣。
呜呼哀哉。
永去天邑。
言遵地市。
背沃野于神皋。
通川于渭涘。
怀岐下之前迹。
新丰之旧里。
笳哀噎以留思。
旐联翩而顾指。
悲风急而古木吟。
平野晦而愁云起。
呜呼哀哉。
缀衣之如昨。
忽驰光之不驻。
亟时游而节改。
俄涉新而履故。
野苍苍以日衰。
岁凛凛而行暮。
感物悲于气序。
衔哀践于霜露。
泣川水之东流。
商山之风树。
蹐厚地而无感。
仰高天而何诉。
呜呼哀哉。
曰圣与仁。
谁前谁后。
炎昊无金石之固。
勋华异松乔之寿。
孰历世而长存。
惟令名之不朽。
矧元功与至德。
冠列辟而为首。
俾轶五而登三。
与造化而长久。
呜呼哀哉。
创筑羊马城记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粤若蚕丛启国。
鱼凫羽化于湔山。
望帝开基。
鳖灵复生于岷水
然则疏凿巫峡
管钥成都
而犹树木栅于西州
跨土田于南越。
其后兼并梁汉。
睥睨巴賨。
猎骑奔驰。
秦王褒谷
石牛来去。
路于剑门
空惊化玉之微。
宁获粪金之利。
爰自朔分秦历。
声接华风。
代有雄豪。
迭为侯伯。
运当奇特。
子阳乘虎踞之机。
时遇非常。
元德负龙蟠之势。
若乃张仪之经营版筑。
役满九年。
杨秀之壮观崇墉。
功加一篑。
洎我唐临御。
圣德昭融。
武威雷骇于百王。
文德日辉于四海。
惟兹益部。
扼彼邛关。
蒙王肆猾夏之心。
坦绰苞乱华之志。
时或窥吾卧鼓。
觇我韬戎。
弯弧学射之山。
饮马沈犀之水。
玉帛子女。
漂流凿齿之乡。
珠翠绮罗。
散失雕题之域。
累朝是忘逸乐。
深轸殷忧。
梦卜良臣。
控弹巨屏。
南康王以儒术柔服
教习诗书。
燕国公以将略威怀。
淬磨斧钺。
息波澜于锦水。
创制度于罗城
踰百雉之恒规。
补一隅之阙事。
有备无患。
庇蜀人以金墉。
避狄蒙尘。
安僖皇之玉辇。
云蛮稽颡。
遣使来朝。
航滇河以献珍。
沈黎而纳款。
当庙社阽危之际。
銮舆出狩之秋。
坐制南荒。
终无北寇。
乃燕公之力也。
往以元穹告变。
天禄中微。
夷门方转其斗魁。
王氏遂分其鼎足。
既而庄宗继绝。
皇祚中兴。
灵旗西指于巴庸。
蜀主东朝于伊洛。
先帝以初复地土。
怀远人
须仗权谋。
乃眷勋戚。
于是诏飞丹凤。
何晏于并门。
节立苍龙。
杜悰于井络。
即我太尉侍中平原公分茅金阙。
受瑞彤廷。
帐移竹马之邦。
轮辗木牛之路。
星驰十乘。
雾廓三川。
宣皇风于上事之初。
慰人望于下车之日。
且以城邑自经剋复。
势尚搔摇。
公来如太华之安。
寄得磐石之固。
益民多福。
而遇贤侯。
公旷度涵空。
英风旷古。
袭门冑则重侯累将。
保勋荣则带河砺山。
会族而象简盈床。
奕叶而貂冠满座。
其为盛也。
无得名焉。
顷者以龙战元黄。
虎争区夏。
杀气昼昏于日月。
阵云宵蔽于星辰。
天柱倾欹。
海波动荡。
鼓鼙未息。
干戈日寻。
公是时斡运璇枢。
端持瑶镜。
赞神谋于不测。
断人事以无疑。
献替经纶。
折冲樽俎。
决胜庙堂之上。
制敌掌握之间。
借箸为筹。
举无遗算。
内则翊戴天子。
外则承宁诸侯。
言正色庄。
有犯无隐。
少康之德。
光武兴炎之功。
再造巨唐。
削平新室。
历数允集。
神器知归。
皆由公协和元勋。
光辅洪业。
是知取威定霸。
崇文教以兴隆
安上治民。
修理容而镇静
足以神交旦奭。
士抚平参。
力致大同。
宜亨广运。
以之首扬红旆。
式遏锦川。
古有遗机。
待乎作者。
公临镇之始年。
中兴之四载也。
岁在丙戌春正月十有一日
杖钺而至。
无何期月。
逆帅康延孝
普安窃兵叛乱。
矫诏窥觎。
犯我鹿头营于雒县
势将率众。
必寇近郊。
公白。
清野待敌。
于民何罪。
坚壁而守。
谓我无谋。
况城虽大而弗严。
隍已平而可涉。
众情忧恟。
公意晏如。
飞羽檄以会兵。
伐林木而立栅。
森然棨戟。
密尔横箫。
环以深沟。
屹如断岸。
五日之内。
四面寻周。
民一其心。
士百其勇。
于是精选将领
分部熊罴。
电激妖巢。
火熏狡窟。
一鼓而元凶气丧。
载攻而同恶疲颓。
邓艾于轞中。
庞涓于树下。
长蛇碎首。
封豕析骸。
献捷功于王廷。
扫逋秽于侯甸。
一除芽蘖。
大定疆陲。
公于是提振纪纲。
恢宏典法。
六条已正。
七德兼修。
言出令行。
家至日见。
未几。
先皇厌世。
今上纂图。
圣政惟新。
睿思求旧。
不改山河之寄。
繄社稷之臣。
一年而加珥貂
再岁而升掌武
将军幕下
列虎豹之爪牙。
丞相府中。
排鸿鹄之腹背。
犹且爵盈而不饮。
肴乾而不食。
诊疗生灵。
讨论狱讼。
固以忠为令德。
孝出因心。
奉国家。
勤修职贡。
琛赆萦纡于剑栈。
包茅旁午于玉京。
史不绝书。
府无虚月。
阅其庭实。
标出偫芳。
晋文尊奖之诚。
诏齐桓纠合之业。
天子得以居南面之贵。
销西顾之忧。
万里长城
岌然存矣。
公一旦谓诸将吏曰。
华阳旧国。
宇内奥区。
地称陆海之珍。
民有沃野之利。
郛郭则楼台謺映。
珠碧鲜辉。
江山则襟带牵连。
物华秀丽。
闾阎棋布。
廛陌骈罗。
不戒严陴。
是轻武备耳。
乱臣贼子。
何尝不窥。
南诏西羌。
会闻入寇。
将沮豺狼之意。
须营羊马之城。
吾已揣之。
众宜协力。
封章上奏。
揆日量工。
分界绳基。
辨方画址。
百城酋壮。
呼之响答以云来。
十万貔貅。
令之风行以雾集。
杵声雷震。
版缘云排。
王猛鬻畚于城隅。
傅说飞锹于岩下。
公间日巡抚
役者忘疲。
周给米盐。
均颁牢酒。
如效五丁之力。
才踰三旬而成。
克就厥功。
不愆于素。
远而望也。
象众山之迤逦。
俯而瞰也。
若峭壁之斗悬。
掘大壕以连延。
增长堤而固护。
鸷鸟搏兮可
武夫勇兮莫干。
摩垒者谅之摧心。
守陴者由之示暇。
旧城峥嵘而后竦。
新城崨嶪以前蹲。
势而言之。
泰岳之与梁甫
亚而称矣。
若夫子之与颜回
重门开而洞深。
危楼亘而翼展。
至若八月之江澄寒碧。
七星之桥架晴虹。
伟乎津梁。
成兹壮丽。
公以罗城虽设。
智有所亏。
重筑大敌镇于四角。
嵚岑挂兔。
突屼栖乌。
俨楼橹于泬寥。
悬刁斗于天表。
其东南也。
直分象耳。
迥眺蛾眉。
云霞敛吴楚之天。
烟水送黔夔之棹。
其西南也。
旁连玉垒。
平视金堤。
宵瞻火井之光。
晓望峰之彩。
其东北也。
树遥云顶
郁金堂
雨收而叠嶂屏新。
霭薄而重峦昼暗。
西北也。
襟袖广汉
肘腋天彭。
鱼龙跃万岁之池。
鸾鹤舞阳平之化。
其或碧鸡啼晓。
金马嘶风。
拥旄戟以登临。
睹山川之形胜。
有以见公心同轩镜。
窜詟鬼神。
手秉汉钧。
锱铢造化。
能于昭代。
树此丰功。
鄙金瓯为漏卮。
铁瓮为凡器。
其兴也已当农隙。
其罢也不害农时。
旨咨嗟。
王纶奖录。
诏书敕知祥。
省所奏。
重修葺当府城池。
已取十二月一日兴功。
事具悉。
卿宠分玉节。
荣镇锦城
守富贵以无疆。
慕功名于不朽。
特峻金汤之固。
以威蛮貊之邦。
况属年丰。
复当农隙。
既暂劳而永逸。
尤豫备于不虞。
益见庙谋。
允符朝寄。
省阅陈奏。
嘉叹殊深。
公犹归善于君。
让功于下。
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彭州刺史上柱国李仁罕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汉州刺史上柱国赵廷隐右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州刺史上柱国张知业等。
家传义烈。
世袭丕勋。
拓弓而霹雳声乾。
挥剑而鱼丽阵破。
曹景宗鼻头火出。
薛延陀髭尾烟生。
英毅无俦。
智谋咸博。
左都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蜀州刺史上柱国潘在迎等。
或鼎钟盛族。
或书剑名门。
佩鞬执弭以从戎。
凭轼搴帷布佐理。
至于华皓。
不坠忠劳。
是能领袖雄藩。
表仪会府
而皆躬临卒列。
统摄庶工。
扬干之乱行。
绝赵罗之辞役。
明兴晦息。
日就月将。
巨绩告母。
偫才叶赞。
天成二年丁亥岁十二月一日起工版筑。
至三年正月八日毕手。
公再飞章上奏。
诏曰。
敕知祥。
省所奏。
修治城壕毕功。
事具悉。
百堵皆兴。
四旬而毕。
罗城而云矗。
引锦水以环流。
外禦蛮夷。
中权帷幄。
公家之事。
相业可观。
备览奏陈。
殊深嘉奖。
于以表纶綍褒扬之宠。
知朝廷倚注之恩。
新城周围凡四十二里。
竦一丈七尺。
基阔二丈二尺。
其上阔一丈七尺。
别筑陴四尺。
凿壕一重。
其深浅阔狭。
随其地势。
自卸版日构覆城白露舍四千九百五十七间。
内门楼九所。
计五十四间。
至三月二十五日停运斧斤。
其版筑采造军民。
共役三百九十八万工。
执事糇粮。
及役罢赏赉。
斗支秤给。
缗贯囊装。
其数凡费一百二十万。
其诸将大校。
出良驹于皂栈。
解重带于腰围。
选其纤柔。
释其好玩。
曾无顾爱。
一以颁酬。
其县大夫及寮佐已下。
或赏之器帛。
或给以缗钱。
咸有等差。
无不均普。
公却奢从俭。
节事省财。
马如羊而不入私门。
金如而不藏私橐。
悉肆公家之利。
尽充王事之资。
图有谓之功。
非无度之费也。
公诚欲为而不载。
朴而无文。
众意未然。
墙进固请。
四民喧阗于衙阃。
万口号沸于阶墀
父老曰。
公侯政洽神明。
慈如父母。
前年定延孝之乱。
今岁防蛮蜑之虞。
尽力城隍。
务安井邑。
遂使我等保家庇族。
养老宁冲。
如是者功德在民。
忧勤报国。
安可不叙述休烈
雕篆贞珉。
岂不美欤。
何容辞也。
公谓诸宾佐曰。
抑闻乘人之约。
义士犹或不为。
贪天之功。
智者宜然不取。
边备。
式耀国威。
将欲罄臣节于一时。
彰帝猷于万古。
殊非已力。
难遏人情。
谁当游夏之才。
请纪见闻之事。
昊相门牢落。
堂构萧条。
翁归文武之材。
明时待问。
荀息忠贞之志。
暗室不欺
寐酣而白凤昂藏。
染翰而墨龙夭矫。
嗟乎。
邓禹秉钧之岁。
虽庆承家。
陛机赴洛之年。
不堪观国。
空馀壮节。
退卜良知。
驱车幸返于故园。
提笔谬登于华馆。
金台玉帐。
敢差彦之肩。
绿水红莲
获继鹓鸾之踵。
酷惭薄技。
莫赞雄猷。
杜征南以矜大平吴。
沈碑汉水
窦车骑以章明出塞。
勒碣燕山
犹能炳著简书。
发撝功业。
宁偕巨制。
永固坤维。
尚乏黄绢之辞。
孰拂白圭之玷。
受恩禀命。
纪事表年。
巍巍乎不骞不崩。
何患于为陵为谷。
改元乾祐大赦文 五代十国 · 刘皓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
昔我艺祖神宗。
开基抚运。
以武功平祸乱。
以文德致升平。
泽润生民。
庆流长世。
淳耀之德不泯。
延洪之业无穷。
肆予冲人。
猥集大命。
荷上穹之眷祐。
扬列圣之耿光。
底定四方。
奄有万国。
缵尧承绪。
钦若永图。
配天。
不失旧物。
乃者有晋失驭。
羯贼乱常。
蛇虺肆毒于寰区。
豺狼暂穴于宫阙。
虔刘我生聚。
俘掠我吏民。
戎马所经。
人烟殆绝。
海内无主。
天下骚然。
朕方在跃潜。
遇兹屯难。
秉旄誓众。
愤其家国之仇。
冒暑出师。
雪彼生灵之怨。
皇天后土。
悔祸诱衷。
胡虏丧亡。
辽羯溃乱。
腥膻屏气。
属县归心。
按六辔而严属车。
克宁西道。
走空函而飞折。
遂定中州
旋以王业尚艰。
魏郊斯梗。
当思康济。
爰议省巡。
一方既静于烟尘。
九野渐期于清晏。
今则巳旋魏阙。
正属王春。
三阳布和。
四序更始。
宣德泽。
以顺发生。
纪号易年。
式显鼎新之祚。
宥过懋德。
载覃涣汗之恩。
可大赦天下。
天福十三年乾祐元年
正月五日昧爽巳前犯罪。
除十恶五逆外。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咸赦除之。
诸贬降官。
未量移者特与量移。
巳量移者与复资叙用。
诸色配流人。
并放还乡里。
其除名不齿者。
量与叙录
诸处散阙场院官。
自前有因繇欠折节目
并无抵当。
灼然无可徵督者。
宜令三司勘覆闻奏。
丰阜之道。
耕种为先。
宜伸劝课之条。
以重衣食之本。
应天下户口。
夏税见供输顷亩税赋外。
一任人户开垦荒地。
及无主田土。
五年之内。
不议纳税。
亦闻自前有此指挥
始即许其开耕。
旋乃却行括。
既非诚实。
顾失辑绥。
朕以化理域中。
信敷天下。
必无改易。
庶广耕桑。
宜令所在长吏
明行晓示。
自中原板荡。
编户疮痍。
凶歉荐臻。
逋逃未复。
加以徵赋烦重。
差配频仍。
言念疲羸。
宜伸抚恤。
比闻州县调役。
未甚均平。
秋夏供输。
不依条制。
生灵受弊。
胥吏成奸。
宜儆尤违。
俾循轨度。
所有逐处户口。
宜令观察使刺史县令
设法招辑。
除宣省指挥外。
不得非理差配。
其合充色役人户。
不许官吏州县影占。
务均苦乐。
其秋夏输纳。
只依朝廷指挥受纳。
不得有加耗取觅。
若或差人察访不虚。
其主者监官
必加深罪。
更在藩侯郡牧。
共理分忧。
严设科条。
以副委任。
一昨亲征邺部。
暂驻野营。
周览乡川。
备观凋瘵。
所宜优恤。
以召和平。
邺都四面人户。
去城三十里内。
所有天福十二年赋税并缘徵。
一物巳上。
并可特放。
其无主破毁坟墓。
仰差官吏。
如法掩瘗。
兵荒之际。
寇盗连群。
自朕始及京师
巳宣赦宥。
尚闻结集。
未复家园。
岂非告谕之未严。
慰抚之未至。
今则阳资始。
东作将兴。
雨雪及时。
耕桑有望。
所宜各归营养。
自取安全。
式敷在宥之恩。
载启自新之路。
应诸处有前自为非恶迹之人。
一切放罪不问。
便可安家乐业。
各归营农。
所在不得动摇。
赦书到后。
仍与限一月
若不归本家。
复罪如初。
当令紧切擒捕。
必无矜恕。
仍别有条理指挥
恭惟列祖园陵。
诸圣祠庙。
田变海。
当时之弓剑犹存。
精爽在天。
终古之威灵不泯。
载惟追感。
诚切永怀。
雍州西京及诸州府应有诸帝陵庙。
仰所在修奉。
完葺。
国家大事。
惟祀与戎。
藻之不虔。
则神祇之安享。
起今后凡有祠祭。
所供用之物。
务在丰洁。
宜令有司精细点检。
向者桀虏乱华。
或有抱幽冤而没地。
王师薄伐。
或有徇忠节以陨身。
念彼遗魂。
宜覃霈泽。
自国家举义巳来。
应有将校臣寮。
没于王事。
晋朝臣寮。
枉遭契丹屠害者。
并与追赠。
如追赠爵秩未高者。
更与赠官。
仍令搜访子孙。
量材叙录
朕昨展义省方。
讨违伐叛。
适当平定。
且录勤劳。
应扈从邺都城下内外文武臣寮。
马步诸军将校
并在京都署巡检官员职掌诸军将校等。
升除巳行恩命外。
所有未曾加恩者。
宜令中书门下条举闻奏。
邺都巳来。
沿路州县。
迎奉大驾。
供馈宿顿粮草。
无遗阙处。
其职掌及州县官吏
并可等第甄录。
天下名山大川。
圣帝明王忠臣烈士祠庙坟墓。
委所在量事修葺。
唐庄宗后来。
应有文武大臣功德昭著者。
其陵替子孙。
量与叙录
其有先曾仕契丹
并有骨肉见在契丹者。
其本人本家所在。
切须安存。
不得妄有恐动。
朕昔在藩邸。
颇熟臣寮。
文武之才。
常备观其梗概。
方员之用。
宜更察于精微。
俾取质于众多。
庶无遗于俊造。
应文武常参官。
仰准唐建中年故事。
上任后三月
表举一人自代。
军国之费。
务在丰财。
关市之征。
资于行旅。
所宜优假。
俾遂通流。
应天下商旅往来。
所在并须饶借。
不得妄有扰勒。
卑宫菲食。
前代之令猷。
革舄绨衣。
哲后之明德。
至于损上益下。
惜力爱人。
冀息烦苛。
渐期富庶。
所有乘舆服御。
后宫费用。
大官常膳。
一切减损。
在京及内诸司
并天下州府。
除应奉军期急切外。
其馀不急之务。
非理营造。
并皆停罢。
免致劳役。
徵聘丘园。
免遗邦彦。
恢张名教。
俾厚人伦。
应有蕴蓄器能。
精通理道。
文理该博。
武略纵横。
而退遁于家。
高尚其事者。
委所在访寻。
当俟徵用。
义夫节妇。
孝子顺孙。
仰具闻奏。
即议旌表。
于戏。
创业惟难。
守成非易。
敢忘驭朽。
思致偃戈。
更赖文武。
股肱藩后。
同心康济。
勠力弼谐。
冀隆平
共臻仁爱。
凡在戴履。
宜体朕怀。
赦书有所未该者。
委有司举奏。
赦书日行五百里。
敢以赦前事言者。
以其罪罪之。
襄陵春秋集传后建炎三年正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梁溪集》卷一六三、《经义考》卷一八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孔子道大,天下莫能用,因鲁史作《春秋》,以俟后世君子。
虽其义难知,然大旨不过尊王黜霸,褒善贬恶,内诸夏,外四裔,志天道、谨人事而已。
《春秋》经世,其言简而法;
三《传》纬经,其说博而详。
简而法者,必待夫博而详者载事实,释义例,然后圣人之志因以不泯,而后世得以知之。
犹天之垂象,昭回森布,推步占验,非得甘、石之书,则何以仰观?
此三《传》之于圣人,所以不为无功也。
然三家者所闻见异辞,所传异辞,各有所长,而时有异同不合之说,则学《春秋》者宜精思深考,揆之以道,索之以理,取其是而去其非,则圣人经世之志得矣。
或者舍经而信传,则是得枝叶而忘本也,弃传而观经,则是去甘、石之书而窥天也。
二者胥失,余患此久矣。
襄陵许崧老作《春秋集传》,取三家之说不悖于圣人者著之篇,而删去其所不然,又断以自得之意,有发于三《传》之所不能言者。
余得而读之,廓然如披云雾而睹天日之清明,灿然如汰沙石而见金玉之精粹,然后知三《传》果有功于《春秋》,而《集传》又有功于三《传》。
至于断以自得之意,则与夫三家者齐驱而并驾也,其于学者,岂小补哉。
噫,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盖笔削之际,游、夏不能措一辞。
使得其时而道可行于天下,则诛赏废置,宜如何哉!
虽不见行事,而垂之空言,犹足以使后世知君臣父子之道,故太史公曰:有国者不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者而不通《春秋》之义,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者而不通《春秋》之义,必蹈于诛死之罪。
其实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被之空言不敢辞,然则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欲尽心焉,当自此书始。
建炎己酉岁正月五日武阳李纲书。
忠烈王传后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九、《陵阳先生集》卷一五
天生非常之人,所以弭非常之变。
光武当四七之际,中天而济大业,时则有二十八将;
高宗百六之阨,南渡而成再造,时则有十三处战功。
君臣相得,岂非天之所授哉?
高宗御将,同符光武
张忠烈王,四将之首,战功之伟者也。
考其本末,大类好畤侯耿弇
扶风,而王家三阳,则乡里同;
光武卢奴,而王首事大元帅府,则遇合同
言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听;
王亦言蜡书从围城中来,此虏诈谋愿勿听,皆有关于利害。
王郎骤至,夜渡呼沱,则合渔阳突骑,以拔邯郸
苗、刘甫诛,仓卒航海,王亦战明州城下,以挫兀术,皆有关于危急存亡。
至于破五校、破李成,皆为平剧盗;
临菑、破刘豫,皆为败齐寇。
大率英雄所见略同,非偶然者。
克济中兴,不亦宜乎?
予观光武黄石、存包桑,而外无彊虏;
不任三公,事归台阁,而内无权臣。
自克齐之后,功不再见,范蔚宗犹疑时之度数不足以相容。
而况绍兴倡和,桧实误国,方且挟强虏而忌功臣,则王之处此,盖有难于者矣。
江邈累疏,竟罢枢管,于是口绝言兵,全身远害而已。
尚赖主知,获保晚节。
虽英规伟画,或有未究,而苴茅胙土,延庆于后,子孙鼎贵,至今犹盛。
要终而论,视耿氏累叶功名,与汉兴衰者何以异也!
某曩侍先人,颇获窥金匮石室所藏建炎以来元功之次,每以副墨散落为叹。
王之五世孙模,予倩也。
卓有立志,能大其门而亢其宗。
暇日采旧史、参家乘,为此《传》以示余,词约而备,事综而实。
士大夫则知尊祖矣,盖深嘉之。
惟论史得引古相方,因详著如左,以附于云台之列。
史称「耿、贾鸿烈」,忠烈之名,要当相与并垂无穷焉。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 唐 · 释彦悰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
夫业理绵微。
二乘不足臻其极。
神宰惚恍。
十地未易暨其深。
则知赋命交加。
罕言于孔宣父
报应丛杂。
冥昧于太史公
是以先笑后号。
鹯雀祥而莫准。
始凶终吉。
桑谷妖而弗验。
或倚或伏之说。
柱下庶欲照其几。
为祸为福之谈。
塞上仅可邻其次。
若乃探缘洞业。
索果明因。
俦絜大于百家。
孰有京于十力。
故能息善住之万恶。
杜阎摩之圆户。
转凡阶圣。
引短成修。
宋景之退法星。
犹蒂芥于三舍。
鲁阳之撝落日。
故龃龉于再中。
何只庇托延祺。
见闻招赖。
恧神香于异域。
耻灵草于琼田。
若斯而已哉。
乃将轻埃附而九恼袪。
清吹猎而三障殄。
皎镜齐光于日宝。
晖焕比丽于天金。
虽事若反常。
而乘机显妙。
奚可以常人之耳目。
拟议大圣之希夷者焉。
此经以仪凤四年正月五日
朝散郎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奉诏译进。
时有庙讳国讳。
皆隐而避之。
即世尊为圣尊。
世界为生界。
大势为大趣。
救治为救除之类是也。
上读讫。
谓行顗曰。
既是圣言。
不须避讳。
杜时奉诏以正。
属有故而寝焉。
无几。
敕中天法师地婆诃罗于东西二京太原宏福寺等传译法宝。
而杜每充其选。
余时又参末席。
杜常谓余曰。
弟子庸材。
不闲文体。
屈师据敕删正。
亦愿依文笔削。
余辞以不敏。
载涉暄寒。
荏苒之间。
此君长逝。
余叹惋流涕。
思其若人。
又惧寝彼鸿恩。
乖于贝牒。
因请沙门道成等十人。
天竺法师再详幽趣。
庶临文不讳。
上奉皇私。
曲尽方言。
下符流俗。
故乃具表曲委。
陈诸始末。
俾夫披览之士。
无猜此教焉。
于时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
即位赦文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四
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
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
是以夏德既衰。爰启有商之祚。
炎风不竞。肇开皇魏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
受遗辅政。敢忘伊霍之忠。
仗钺临戎。复委韩彭之任。
匪躬尽瘁。焦思劳心。
讨叛涣于河潼。张声援于岐雍。
竟平大憝。粗立微劳。
才旋旆于关西。寻统兵于河北
训齐师旅。固护边陲。
只将身许国家。不以贼遗君父。
外忧少息。内患俄生。
群小连谋。大臣遇害。
栋梁既坏。社稷将倾。
朕方在藩维。亦遭才搆。
逃一生于万死。径赴阙庭。
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区宇。
将延汉祚。择立刘宗。
徵命巳行。军情忽变。
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繇。
扶拥至京。尊戴为主。
重以中外劝进。方岳推崇。
黾勉虽顺于群心。临御实惭于凉德。
改元建号。祗率于旧章。
革故鼎新。宜覃于霈泽。
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
积庆累功。格天光表。
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
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改乾祐四年广顺元年
正月五日昧爽巳前。应天下见禁人等。
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故汉枢密使杨邠卫都指挥使史宏三司使王章等。
以劳定国。尽节致君。
千载逢时。一旦同命。
悲感行路。愤结重泉。
虽寻雪于沈冤。宜更申于渥泽。
并可加等追赠。备礼归葬。
丧事官给。仍访子孙叙用。
其馀同遭枉害者。亦与追赠。
马步诸军将士等。勠力协诚。
输忠效义。先则戡平内难。
后乃推戴朕躬。言念勋劳。
所宜旌赏。其员僚将士等。
各与等第。超加恩命。
仍赐功臣名号。巳有功臣名号者
别与改赐。应左降官。
量加叙录。亡官失爵之人。
宜与齿用。配流徒役人。
并许放还。巳殁者任从归葬。
所有杜仲威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宾幕元随亲戚及诸色人。先因惧罪。
至今逃匿者。并可放还。
任自取便。昨者犯罪人苏逢吉刘铢阎晋卿李业后赞聂文进郭允明及同时犯罪人等家族骨肉。
先巳释罪疏放。其逐人所有亲戚。
及门客元随。职掌在诸处者。
切虑尚抱忧疑。今并释放。
所在不得更有恐动。内有手下先管庄田钱谷人等。
巳下三司磨勘。了日一任逐便。
诸处有犯罪逃亡之人。及山林草寇等。
咸许自新。一切不问。
各还乡里。自务营生。
仍仰所在切加安恤。所繇节级
不得衷私妄有恐动。如赦到后。
一月不归本业者。复罪如初。
内外文武臣僚致仕官。诸军将校使职员。
及前任藩侯郡守文武朝列。前内诸司使副使前禁军指挥使前资军副使等。
各与等第加恩。应见任文武臣僚内诸司使诸道行军副使方马步军都指挥使
如父母在。未有恩泽者即与恩泽。
如亡殁。未曾追封赠者亦与封赠
巳封赠者更与封赠。晋汉以来。
兵革屡动。赋役烦并。
黎庶疮痍。鳏寡孤茕。
不能自济。为人父母。
曾不闵伤。应天下州县所欠乾祐元年二年巳前夏秋残税。
及派徵物色。并三年夏税。
诸色残欠。并与除放。
所有澶州巳来。大军经过之时。
沿路人户。恐有蹂践。
两边共二十里。并乾祐三年残欠秋税并放。
河北沿边州县。自去年九月后来曾经契丹蹂践处。
其人户应欠乾祐三年终巳前积年残欠。诸色税物。
并与除放。仍委逐处长吏倍加存抚。
至于防守边塞。优恤疲羸。
利害之事。各宜条奏。
自前或有拒捍契丹。显立功劳。
及将吏之中。有殁于王事者。
具名以闻。当议酬奖。
应系三司主持钱谷败阙场院官。取乾祐元年终巳前徵纳外。
累经较科。灼然无抵当者。
三司分析闻奏。别候指挥
秋夏徵科。旧有规制。
如闻诸道州府。别立近限催驱。
或缘逼䠞过深。转致供输不易。
至使蚕欲老而求丝债。禾未熟而取谷钱。
但无逋悬。何须急暴。
应天下百姓纳税租。并取省限内纳毕。
不任促限徵督。如是军期急速。
即不拘此例。访闻诸处人户。
逃移在外者。自前省司虽累行招携。
多未归复。兼知逃户税赋。
摊配居人。公私之閒。
未甚允当。念其疾苦。
常轸于怀。宜令所司商量。
别行条贯。庶使逃移者即归乡土。
见居者渐遂舒苏。免困生灵。
以副勤恤。藩侯郡守
寄任非轻。立政之先。
养民为本。每及徵赋。
尤要徇公。其逐处仓场库务。
宜令节度使刺史专切钤辖。掌纳官吏。
一依省条指挥。不得别纳斗馀秤耗。
旧来所进羡馀物色。今后一切停罢。
朕早在藩镇。尝戒奢华。
今御寰区。尤思节俭。
况国家多事。帑藏甚虚。
将缓忧劳。所宜省约。
应乘舆服御之物。不得过为华饰。
宫闱器用。并从朴素。
太官常膳。一切减损。
诸道所有进奉。皆助军国支费。
其珍巧纤华。及奇禽异兽鹰犬之类。
不得辄有贡献。诸无用之物。
不急之务。并宜停罢。
帝王之道。德化为先。
崇饰虚名。朕所不取。
苟致治之未洽。虽多瑞以奚为。
今后诸道所有祥瑞。不得辄有奏献。
古者用刑。本期止辟。
今兹作法。义切禁非。
盖承弊之时。非猛则奸凶难制。
及知劝之后。在宽则典宪得宜。
相时而行。庶臻中道。
今后应犯盗赃及和奸者。并依晋天福元年巳前条制施行。
应诸犯罪人等。除反逆罪外。
其馀罪并不得籍没家产。诛及骨肉。
一依格令处分。天下诸侯。
皆有亲校。自可慎择委任。
必当克效参裨。朝廷选差。
理或未当。宜矫前失。
庶协通规。其先于在京诸司
军将充诸州郡元从都押牙孔目官内知客等。并可停废。
仍勒却还旧处职役。设官分职。
具列司存。离局侵权。
诚为挠紊。今后诸司公事。
并须各归局分。不得越次施行。
朝廷之务。显有旧章。
职官具存。安可废坠。
如闻自前诸司公事。多有壅滞。
今后并可速疾举行。国之大事。
在祀为先。苟爽吉蠲。
深为渎慢。如闻自前祠祭牢馔。
颇亏肃敬。今后委监察御史严加觉察。
必须丰洁。庶达精诚。
稍或不恭。国有常典。
近代帝王所在陵寝。合禁樵采。
俾奉神灵。唐庄宗晋高祖各置守陵十户。
以近陵人户充。汉高祖皇帝陵署职员。
及守陵宫人时月荐飨。并守陵人户等。
一切如故。仍以晋汉之裔。
为二王后。委中书门下处分。
自古圣帝明王。莫不好贤纳谏。
是以立诽谤之木。采刍荛之言。
时之利病罔不知。政之得失无不察。
达聪明目。其在兹乎。
应内外文武臣寮。有见识灼然益于治道者
许非时上章闻达。山林草泽之閒。
怀才抱器之士。切在搜访。
免致遗贤。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所宜旌表。
以励时风。于戏。
致理保邦。非德教无以安万国。
发号施令。非诚信无以示四方。
其或言出行违。朝行暮改。
是为秕政。何以子民。
更赖栋梁羽翼之臣。左右前后之士。
共扶寡昧。同致雍熙。
思寘器以永安。睹覆车之可戒。
纳隍驭朽。予岂忘诸。
釐革有所未尽者。有司具启请以闻。
请复常参官上任举人自代例疏 后唐 · 李光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将垂帝范。在守于旧章。
欲叙彝伦。合循于典故。
实大朝之理本。盖有国之常规。
臣尝览列圣实录。伏见建中元年正月五日敕旨。
应内外常参官。后三日举一人自代者。
编诸简册。冀拔贤良。
是资教化之方。以盛簪裾之列。
爰于近岁。稍易旧规。
臣请明下敕文。许行建中故事。
所冀振缨在位。咸怀举善之心。
棫朴兴歌。渐致得贤之美。
赈济临安府民户五日诏庆元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九八(第七册第六三○二页)
临安府阴雨,细民不易,令临安府将见赈粜人户特与赈济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