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序
李汝万藏司猛公遗迹 其一 清 · 权万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四月十四。访李汝万于南村。汝万出示司猛公遗迹妆缵者。仍馈酒曰。今日釜山城陷之日。晨祭吾祖。馈君以祖馀。万竦然发竖。相对流涕。汝万请所以题卷签者。万曰。吾与君每阅是卷。每为之汪然。岂惟万哉。凡人之阅是卷者。其有不流涕者乎。请名以涕泪帖。既题卷。又为七言五绝。以寓感慨之意云尔。
海上殇魂归未归,玄孙今日祭空衣。
临觞欲饮悲填臆,司猛祠前柳絮飞。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谶诗 南朝宋 · 释宝志
 押覃韵
南史曰:天监中沙门释宝志为诗云云。帝使周舍封记之。及中大同元年同泰寺灾。帝启封手迹。为之流涕。帝生于甲辰。三十八。克建邺之年也。遇灾岁实丙寅。八十三矣。四月十四日而火起之始。自浮屠第三层。三者。帝之昆季次也。
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
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南史梁武帝纪。《诗纪》九十四。)
良辰行二首 其一 明 · 皇甫涍
 押尤韵 出处:皇甫少玄集卷四
四月十四日吴人相传仙降日也子循弟作诗纪之余遂赋此
朝阳东海景曜被神州。
翩翩青鸾羽,远自昆崙丘。
三珠粲其荣,翔辉薄天浮。
容成歘戾止,宓妃方来游。
特进兖州都督驸马都尉观国公杨公墓志铭723年9月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慎交。字某。宏农华阴人也。其先食采于杨。因邑为氏。始大于两汉。更盛于周隋。司空观德王士雄。公之高祖也。台阶论道。盟府书勋。利建维城。泽流后嗣。洎右卫将军兵部尚书府君讳嘉本。累叶炳灵。六辔承祀。而皆千里一举。逸翰所推。五侯同拜。贵戚莫比。公即尚书之子也。诞保中和。克绍前烈。幼以美秀。兼大叔之文。长而嘉闻。增季友之业。孝弟忠信。蕴乎生知。礼乐诗书。成于时习。弱冠以门子调补晋州参军中宗之在春宫也。妙才地。将降天孙。兼之实难。而公惟允。以选尚长宁郡。加朝散大夫。拜通事舍人。累迁右卫郎将。神龙元祀。中兴在运。预闻大策。克树休勋。而贵主宜家。既增汤沐。列侯传国。复锡山川。至是始袭观国公。拜驸马都尉左千牛卫将军。加上柱国。累迁秘书监太子宾客。增秩金紫光禄大夫。又特进散骑常侍右千牛将军陕王傅。坐事左出巴州刺史。入为光禄卿。复出为亳襄陈邓四州刺史。左转鄜亳许绛四州别驾。公性明敏。有器韵。不求虚誉。而百行允修。不矜小善。而九能咸事。至于入官从政。东文西武。才既两可。事亦百中。且不恃贵以伤义。不怙宠而废公。奉以周旋。加之撝挹。虽在降出。无他悔吝。此亦公之善自为谋。以道终始者也。开元十二年四月癸卯。遘疾薨于绛郡之官舍。春秋五十。天子悼焉。有制赠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仍遣使吊问。令返葬京师。率礼有加。哀荣异数。其年秋九月甲申。葬于北原。其孤曰某等。煢煢在疚。愿图遗烈。后之人亦知范宣之世禄。岂独臧孙之立言。铭曰。
岩岩太华,作镇西土。
祚我诸杨,降生厥祖。
四代而立,为汉元辅。
爰及礽裔,克复先古。
猗嗟观公,不忝前人。
天休宠,为国嘉姻。
王孙作俪,帝子来嫔。
琼敷玉润,辉映纷纶。
乃登王朝,乃尊爵秩。
禄盈万钟,赋食千室。
亦克畏满,亦以戒逸。
物更盛衰,时有得失。
禀命不融,斯人则亡。
天归京兆,地返连冈。
吁嗟此室,徽音不忘。
画大罗天尊赞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七
唐元和己丑岁四月十四日。画大罗天尊一躯成。奉为睿圣文武皇帝降诞之辰所造。惟岁之。惟月之望。诞千年一圣之始。降百祥万寿之初。电绕枢而夜明。雷出震而时泰。皇帝孝敬寅畏。忧勤劳谦。以谓无疆之休。虽肇自于元圣。莫大之庆。恩广被于偫生。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俨若。元风穆如。疑从大罗。感圣而降。至诚上通于一德。景福旁济于万灵。休命耿光。自兹无极。词臣承诏。恭为赞曰。
大罗天兮高不测。浩无倪兮杳无极。
中有圣兮无上尊。惟元德兮可升闻。
图相好兮仰高真。诚上感兮福下臻。
俾百祥兮与万寿。配圣日兮而长新。
涌金游 元 · 王恽
 出处:秋涧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
予回辔共山有容过而问曰涌金之游乐乎曰乐矣不无诗乎曰无有也客曰事乐会之于心心乐寓之于口且兰亭之胜至今尚为美谈者其以有托于斯文也客退于是乎书长短句以歌时孟夏十四日
晓云拂山山气昏,坐来万壑烘朝暾。
丹崖翠壁画莫出,但觉诗境供愁新。
地灵祠古秘幽怪,天授神柄专其尊。
年年箫鼓祠下路,东风十里杨花春。
我来爱此山水窟,天气著物清而温。
漫金亭上一磐礴,主人留髡醉金樽。
水边滉瀁多丽人,往来但看珠翠裙。
不知仙家足奇货,明珠脱串一一浮出摩尼真。
波间可玩不可掇,云锦翻动玻璃盆。
书生润身那羡此,席上正有吾家珍。
举杯酌水但默祷,山灵垂意哀王孙。
愿分秀色贮诗腹,一洗万斛胸中尘。
仙官有请固不拒,山鬼窃笑君无因。
不然结茅傍修竹,云烟占断西湖曲。
月明舒啸碧山巅,唤起公和跨黄鹄。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亭,卫辉府
明成祖勒铭处指示扈从诸臣 清 · 玄烨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卷四十六
朕率师行四十五日,至我哨界,界内外高阜坡陀,大抵皆黄白沙、五色石。北行十一里,有石莹然独出,明成祖北伐刻铭其上,时则永乐八年庚寅四月十六日。朕今过此,适在四月十四日,山原犹昔,时日同符。朕谓明成祖之率师而行也,与今日异。其时出边皆敌人也,今蒙古悉我效力之人,其时皆汉人步卒,今我兵悉骑士,皆熟习边外之行。由此观之,明成祖深入敌中数千里,纵横若行无人之境,亦诚难矣。我军若不及彼,良可愧也,凡闻斯语者,当人人自奋焉。爰纪其事而系之以诗。
伊昔永乐年,征马嘶朔风。
碛间铭片石,苔藓磨青铜。
我行初拂拭,夏节欣相同。
当时月在已,今值清和中。
后先间两日,彼亦一代雄。
我武讨不庭,春发明光宫。
塞草绿微茁,雨雪阴濛濛。
或言时尚早,稍待边花红。
宁知英杰人,所见良疏通。
迅行掩不备,兵法贵折冲。
军谋在帷殿,士气如虎熊。
岂不资群策,惟断斯有功。
作诗纪其事,聊以示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