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祭先圣先师
宋会要建隆元年二月太祖幸国子监诏加饰祠宇及
塑绘先圣先贤先师之像
宋史礼志至圣文宣王唐开元末升为中祠设从祀礼

令摄三公行事朱梁丧乱从祀遂废唐长兴三年仍复从
祀周显德二年别营国子监置学舍宋因增修之塑先
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
之木壁太祖亲撰先圣亚圣赞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赞之
太祖本纪建隆二年十一月己巳幸国子监
三年春正月癸未幸国子监 二月丙辰复幸国子监
礼志其谒先师之礼建隆二年礼院准礼部贡院移自
后诸州府贡举人 十一月朔
日正衙见讫择日谒先师 …… (第 1b 页)
 勘院及不得令使臣官员等在庙内居住
其释奠之礼景德四年同判太常礼院李维言开宝通
礼诸州释奠并刺史致斋三日从祭之官斋于公馆祭

日刺史为初献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今诸州长吏
不亲行礼非尊师重教之道诏太常礼院检讨以闻案
五礼精义州县释奠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主
簿终献有故以次官摄之
真宗本纪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戊午
加谥孔子曰元
圣文宣王
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壬辰诏立曲阜县孔子庙学舍五
月乙卯追封孔子弟子七十二人秋七月 (第 3a 页)
          右五代
阙里志宋建隆三年诏祭文宣王用一品礼立十六戟
于庙门仍诏用永安之曲
文献通考太祖乾德四年以文宣王四十四代陵庙主
进士孔宜为兖州曲阜县主簿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诏孔宜可授太子右赞善大夫袭
封文宣公十月诏免兖州曲阜县袭封文宣公家租税
先是历代以圣人之后不预庸调周显德中遣使均田
遂抑为编户至是孔氏诉于州以闻帝特免之
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四年五月兖州增二十户守孔子
坟八月辛亥赐文宣王四十六世孙圣佑同学究出身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戊午
幸曲阜县谒文宣王庙服
靴袍再拜幸叔梁纥堂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遂幸孔 …… (第 27b 页)
茔庙赐其家钱三十万帛三百匹以四十六世孙
圣佑为奉礼郎近属授官赐出身者六人
礼志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诏以 十一月一日
幸曲阜
备礼谒文宣王庙内外设黄麾仗孔氏宗属并陪位帝
服靴袍行酌献礼又幸叔梁讫堂命官奠七十二弟子
先儒 …… (第 28a 页)
 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遂进阶嘉议大夫
三年十月壬子有司奏增修曲阜宣圣庙敕党怀英撰
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其检讨典故以闻 十一月庚

午朔
尚书省奏翰林侍读学士党怀英举孔子四十八
代孙端甫年德俱高该通古学赐进士及第俟春暖召

六年夏四月癸 (第 36a 页)
宋史真宗本纪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戊午
追谥齐太
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庙周文公曰文宪王曲阜
县立庙
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诏曰周文公旦制 …… (第 23a 页)
    然不磨者汇附于每朝之末后同
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三年二月甲申为知陈州陈亨祖
立庙于光州赐名悯忠 五年十一月丙寅
为岳飞立庙于鄂州 (第 38a 页)
          右后汉
五代史周本纪太祖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
大赦改元国号周
纪元表辛亥周太祖广顺元年(四子是年辽世宗崩太/宗 寿安王舒噜立是)
(为穆宗改元应历楚马殷世子希崇立一月为南唐所/灭北汉刘旻僣称帝仍称乾祐四年 在位四年改元)

(一养子/柴荣立)
五代史周本纪周世宗显德元年正月丙申皇帝即位
于柩前
纪元表甲寅世宗显德元年(七称是年北汉刘旻子钧/仍 乾祐八年 四年北)
(汉刘钧天会元改五年南汉刘晟长子鋹大宝元南唐/李璟中兴元又 元交泰尽去帝号奉周 正朔
六年)
(世宗崩于梁王宗训立是为恭帝不改元为七年/恭帝禅位于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宋封帝 郑王)
 徐氏 (第 23b 页)
 母神皇
天授元年九月改国号周大赦改元乙酉加尊号曰圣
神皇帝 二年九月乙未加号金轮圣神皇帝
延载元年五月甲午加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天册万岁元年正月辛巳
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

久视元年五月癸巳大赦改元罢天册金轮大圣号 (第 2b 页)
    蕙田案此朱衣裤褶之始
文献通考肃宗乾元三年敕员外郎五品以上常恭官
自今以后非朔望日许不入贼平之后依旧常参(时安史/据河洛)
通典代宗广德二年敕常恭官遇泥雨准仪制令例停
朝恭今军国事殷若准式停恐有废阙泥既深阻许延
三刻传点待道路通依常式以后亦宜准此
册府元龟大历九年十一月是时四方无事间日坐朝
双日不复入閤

十二年八月以久雨宥常恭百寮不许御史点班
旧唐书德宗本纪 建中元年十一月辛酉朔朝
集使及
贡士见于宣政殿兵兴以来四方州府不上计内外不
会同者二十五年至此始复旧典(州府计吏至者/一百七 …… (第 16b 页)
    元圭之议允为得中
二年六月乙丑朔帝御崇元殿百官入閤
后汉𨼆帝乾祐二年五月中书舍人艾颖上言近制一
月两度入閤五日一度起居近年以来入閤多废每遇

朔望不面天颜臣请今后朔望入閤即从常礼如不入
閤即请朔望日起居冀面圣颜以伸诚敬
周太祖广顺元年四月壬辰朔帝御广政殿群臣起居
十月壬寅雪尺馀放朝 二年十一月癸丑朔
入閤
显德元年八月壬寅朔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寮入閤仗
卫如仪 (第 40a 页)
十一月辛未朔
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閤仗
卫如仪 二年四月己亥帝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閤 (第 40a 页)
詹事
府在先凡晚朝惟通政使司六科给事中守卫官奏事
其各衙门有军情重事者许奏馀皆不许诏从之
明太祖实录 十一月乙卯朔
诏免国子监生朔望朝恭
续文献通考成祖永乐元年五月庚辰礼部请忌辰西
角门视朝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五月十日 (第 23b 页)
 (之承/天门)其内曰乾元门(若西京之/太极门)乾元之左曰万春右
 曰千秋其内曰乾元殿(则明堂也證圣元年营造上/圜下方八窗四闼高三百尺)
  (元正
冬正有/时而御焉) 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上元中营造/高宗晚年常)
 (居此宫以/听政焉)东面三门南曰 (第 6a 页)
(贺/) 成化十四年十一月戊午朔
始令翰林官习仪
 王鏊震泽长语国家正旦冬至圣节凡大朝会先期
 百官皆赴朝天宫习仪或灵济宫唯翰林独否相 (第 45b 页)
    无诸方表为不同耳今不重载

册府元龟 二十二年闰十一月壬午朔日
有食之是日
长至停朝癸未御应天楼受朝贺
文献通考天宝三载十一月五日甲子冬至敕伏以昊
天上帝义在尊严恭 …… (第 4a 页)
    为便
册府元龟天宝十载十一月丙午冬至御观风楼受朝

肃宗乾元元年建子月戊戌冬至受朝贺礼毕朝圣皇
于西宫 二年十一月丁亥冬至帝朝圣皇于兴庆宫
翌日受朝于含元殿
代宗广德二年十一月甲寅是日长至御含元殿受朝


永泰元年十一月己未长至御含元殿受朝贺仗卫如
常仪 二年十一月甲子长至含元殿下制大赦改元
大历宣制毕乃受朝贺
大历二年十一月己巳长至御含元殿受朝贺仗卫如
常仪 三年十一月甲戌长至御含元殿受朝贺仗卫
如常仪  八年闰十一月壬寅朔
冬至御含元殿受朝
贺仗卫如常仪 九年十一月甲戌长至御含元殿受
朝贺仗卫如常仪 十年十一月丙午长至诏停 …… (第 5a 页)
贺以襄王第五男薨废朝
宪宗元和三年十一月甲申日南至权停朝贺 六年
十一月乙巳敕令今年冬至朝贺宜权停  八年十一
月庚戌朔
敕权停冬至朝贺
穆宗长庆元年十一月丁酉以讨镇州权停今年冬至 …… (第 6a 页)
议者以为长至元会岁中
之大朝斯为盛礼著于令式是日合陈乐悬排细仗一
人当阳昭国容也兵兴以来而斯礼或阙帝 初一
函夏
不复唐典无故辍礼议者惜之 …… (第 6b 页)
从之十一月癸酉冬至
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 四年十一月己卯日
长至帝御文明殿受朝贺乐悬仗卫如常仪 长兴元年十一月庚申日
长至帝御文明殿受朝贺乐
悬仗卫如常仪 二年十一月己丑日长至帝御文明 (第 7a 页)
          右唐宴飨
册府元龟后唐同光元年八月癸卯以内园新殿成名
曰长春殿宴大臣赐分物有差十月辛巳万寿节宴长
春殿赐百官分物己亥宴于崇元殿十二月丁亥宴群

臣于嘉庆殿 二年四月庚辰宴武臣于嘉庆殿九月
癸卯宴大臣于长春殿丁未又宴群臣于嘉庆殿十月
丙寅朔宴大臣于嘉庆殿丁亥宴群臣于长春殿壬辰
嘉庆殿宴近臣 十一月丙寅朔
宴大臣于嘉庆殿戊子
宴群臣于嘉庆殿壬辰宴近臣于嘉庆殿 三年闰十
二月庚午宴诸王武臣于长春殿始听乐 四 (第 26a 页)
    蕙田案以上入学考校之法
地官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
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

考其德行察其道艺(注其乡吏州长以下月疏言正月/之吉者谓建子之 月 朔
之日云)
(受法于司徒者谓若大司徒职十二教已下其法皆受/于司徒而来云退而颁之于其乡吏者谓已于司徙受) (第 37b 页)
还乡又令一子扶养终命之后乃遣归边馀如此之犯
年八十以上皆听还 十一月辛未朔
诏冀定二州民百
年以上假以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
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 (第 24a 页)
   谓取律吕之半则不免附会耳
易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
 (胡氏曰舜以 十一月朔
巡狩而此言后不省方/则知巡狩者是月也不省方者是月之至日也)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 (第 11b 页)

岳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 十有一月朔
巡守至于北岳 …… (第 11b 页)
          右巡狩之期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
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
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一月朔
巡守至于北 (第 16a 页)
 七年正月命学士胡广谕德杨荣金幼孜修撰王英
等扈从二月上启行命皇太子监国三月车驾至北京
御奉天殿受朝贺 八年十月丁酉车驾发北京 十一
月癸亥朔
冬至车驾还京 十一年二月上巡幸北京
皇太孙从 十五年三月壬子上巡北京皇太子监国 (第 31b 页)
 (梅氏又曰春秋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

 (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盖谓推步者必以 十一月/朔
日冬至为起算之端故曰履端于始而序不愆也)
 江氏永曰履端于始先生说近是然不必朔日也一
 岁冬至即履端 (第 29a 页)
 运有常虽千岁之久其日至之度可坐而得况于事
 物之近若因其故而求之岂有不得其理者而何以
 穿凿为哉必言日至者造历者以上古 十一月甲子
 朔夜
半冬至为历元也
 梅氏文鼎疑问问造法者必先立元元正然后定日
 法法立然后度周天古法数十家皆同此术至授 …… (第 1b 页)
    肯反教人以凿为智哉
春秋僖公五年左氏传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
(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观)
(台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 朔旦
冬至数之所始治/历者因此则可以明其术数审别阴阳叙事训民)
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 (第 5a 页)
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为备
故也(疏此朔即是至日故视朔而遂登台也日之行天/有南有北常立八尺之表以候景之短长夏至之)

(景尺有五寸日最长而景最短是谓日北至也自是以/后日稍近南冬至之景一丈三尺日最短而景最长是)
(谓日南至也冬至者十一月之中气中气者月半之气/也 月朔
而已得中气是必前月闰闰前之月则中气在)
(晦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闰者聚残馀分之月其月无/中气半属前月半 …… (第 5b 页)
 修大明(丙午巳/初四刻)授时(丙午未/初二刻)
 江氏永曰此年平冬至四十三日四时三十分一十
 一秒丁未寅正二刻定冬至丙午申时
  开皇十四年甲寅岁十一月辛酉朔旦
冬至大衍(壬/戌)
 (卯初/初刻)宣明(壬戌卯/初一刻)纪元(壬戌寅/初初刻)统天(壬戌辰/初二刻 …… (第 37b 页)
 江氏永曰推此年冬至五十八日二十一时五十六

 分二十六秒壬戌亥初三刻十一分定冬至本日已
 午间而史记 辛酉
朔冬至当时术误推先天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甲辰岁十一月乙酉景长大衍
 (甲申巳/正一刻)宣明(甲申午 …… (第 38a 页)
 (之则献公僖公皆不合矣以此知春秋/所书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验一也)
 江氏永曰案献公之年史有参差所推甲寅 朔旦

 至乃刘歆三统历以四分之法逆推非有实测纪之
 信史不足为㨿若左氏传二至则当时之术误乃欲
 曲法以 …… (第 49a 页)
 江氏永曰案壬辰岁不误丁酉岁则史误也
 (开皇十一年辛亥岁十一月丙午景长大衍统天授/时皆得丙午与天合至 开皇十四年甲寅岁十一月)

 (辛酉
冬至而大衍统天授时皆得壬戌若合于辛亥/则失于甲寅合于甲寅则失于辛亥其开皇十四年)
 (甲寅岁冬至亦 (第 50a 页)
通后之学)
(者宜知/此意也)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注今长律/推 十一月)
(朔
非十二月传曰辰在申再失闰若/是十二月则为三失闰故知经误) 左氏传 (第 14a 页)
十一月
乙亥朔日
有食之辰在申司律过也再失闰矣(注文十/一年三)
(月甲子至今年七十一岁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律推得/二十四 …… (第 14a 页)
禦之曰止也唯 正月朔
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
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注正月谓建/巳正阳之月)
(也于周为六月 …… (第 15b 页)
(乙酉十二日也又有己丑十六日也十二月大癸卯朔/传有庚戌八日也闰月小癸酉朔传有闰月辛丑二十)
(九日也 明年正月壬/寅朔
则上下符合矣) …… (第 16b 页)
辛亥之日而更以庚午为占舍近而取远)
(自是史墨所见/其意不可知也)
定公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丙寅朔日
有食之
十有五年秋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陆氏九渊曰春秋日食三十六而食之既者三日之/食与食之深浅皆术 (第 18a 页)
 月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月庚戌朔小六月己

 卯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朔大九月戊申朔
 小十月丁丑朔大 十一月丁未朔
小十二月丙子朔
 大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至甲午晋围
 上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九月朔正 …… (第 53a 页)
 书之以经传日月参考可无疑矣或谓昭二十年己
 卯传亦书春王二月己丑朔日南至自僖五年至朔
 同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案本
 年 十一月乙酉朔
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
 闰当在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
 皆以失闰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 …… (第 53b 页)
 吴氏澄曰九月乃夏时孟秋建申之月岂郊之时乎
 不卜日不卜牲而强用其礼故曰用非时之甚也
襄公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公羊
十一月乙亥朔日
有食之辰在申司律过也再失闰
(注周十一月夏九月斗当建戍而在申故知再失闰/也 疏经言十二月而传言十 (第 69a 页)
一月今杜以长律推)

(之知乙亥是 十一月朔
非十二月也若是十二月/当为辰在亥以申为亥则是三失闰不止再失矣)
二十八年春无冰(注前年知其再失闵顿置 …… (第 69b 页)
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
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
          右魏改正朔
唐书武后本纪 天授元年正月庚辰
大赦改元曰载初
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来岁正月为一月
久视元年十月甲寅复唐正月大赦
旧唐书武后本 (第 78b 页)
 子谓太行千里片石众山皆石上起尔朱子语录曰
 太行山一千里河北诸州皆旋其趾潞州上党在山
 脊最高处过河便见太行在半天如黑云然 舜典
  十有一月朔
巡狩至于北岳传云北岳恒山周礼正
 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注云在上曲阳尔雅恒山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