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職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傳記類
載記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續道藏
斋乃于其间先享宗庙者也独有唐天宝之后用田
同秀之言立老子庙号曰太清宫是岁将行郊祀以
二月辛卯先躬享焉祠用青词馈用素馔 甲午 又亲
享于太庙丙申乃有事于南郊终唐之世奉而行之
莫知其非虽论者以为失礼然考其初致斋之日乃
辛卯 (第 27a 页)
同秀之言立老子庙号曰太清宫是岁将行郊祀以
二月辛卯先躬享焉祠用青词馈用素馔 甲午 又亲
享于太庙丙申乃有事于南郊终唐之世奉而行之
莫知其非虽论者以为失礼然考其初致斋之日乃
辛卯 (第 27a 页)
丰登降有仪祀备乐终神之听之福禄来崇
高宗本纪绍兴五年冬十一月戊寅郊
礼志绍兴十二年臣僚言自南巡以来三岁之祀独于
明堂而郊天之礼未举来岁乞行大礼诏建圜坛于临
安府行宫东城之外自是凡六郊焉
高宗本纪绍兴十三年春二月甲子制郊庙祭器 三月
丙午 筑圜丘十一月庚申日南至合祀天地于圜丘太
祖太宗并配大赦 (第 4b 页)
高宗本纪绍兴五年冬十一月戊寅郊
礼志绍兴十二年臣僚言自南巡以来三岁之祀独于
明堂而郊天之礼未举来岁乞行大礼诏建圜坛于临
安府行宫东城之外自是凡六郊焉
高宗本纪绍兴十三年春二月甲子制郊庙祭器 三月
丙午 筑圜丘十一月庚申日南至合祀天地于圜丘太
祖太宗并配大赦 (第 4b 页)
足复幸太一宫报谢
神宗本纪元年十一月癸未命宰臣祷雪十二月己亥
朔命宰臣祷雪癸丑祷雪于郊庙社稷壬戌雪 二年
三月丙戌
命宰臣祷雨
熙宁五年七月己酉始建雩坛祀上帝以太宗配 六
年五月戊申祷雨九月戊辰诏祷雨决狱 七年四月 (第 30a 页)
神宗本纪元年十一月癸未命宰臣祷雪十二月己亥
朔命宰臣祷雪癸丑祷雪于郊庙社稷壬戌雪 二年
三月丙戌
熙宁五年七月己酉始建雩坛祀上帝以太宗配 六
年五月戊申祷雨九月戊辰诏祷雨决狱 七年四月 (第 30a 页)
太祖本纪天兴元年诏百司议定五郊立气宣赞
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
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己酉车驾迎春于东郊 十六
年三月乙亥 车驾初迎气南郊自此以为常 十九年
诏议牲色秘书令李彪曰五帝各象其方色亦有其义
魏书礼志太宗泰常三年为 (第 39b 页)
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
太和十五年十有二月己酉车驾迎春于东郊 十六
年三月乙亥 车驾初迎气南郊自此以为常 十九年
诏议牲色秘书令李彪曰五帝各象其方色亦有其义
魏书礼志太宗泰常三年为 (第 39b 页)
向设位宣徽赞拜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
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
章宗本纪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 初定日月常祀
宣宗本纪贞祐元年闰九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
是每月吉为常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十二月 (第 17a 页)
拜依班次起居如常仪
章宗本纪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 初定日月常祀
宣宗本纪贞祐元年闰九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
是每月吉为常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十二月 (第 17a 页)
天皇有正命祀事孔蠲其临其归亿万斯年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年四月辛卯祭风伯 七年五
月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
开泰元年夏四月己酉祭风伯 八年二月丙辰祭风
伯
礼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诸郡邑风雨师
神坛堕废者复之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 初定日月风雨雷师常祀
礼志明昌五年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 (第 44b 页)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年四月辛卯祭风伯 七年五
月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
开泰元年夏四月己酉祭风伯 八年二月丙辰祭风
伯
礼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诸郡邑风雨师
神坛堕废者复之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 初定日月风雨雷师常祀
礼志明昌五年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 (第 44b 页)
之如先农可也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三月辛巳皇后亲蚕
总章二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
咸亨五年三月皇后亲蚕 上元元年三月己巳 皇后亲蚕
二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
元宗本纪开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
文献通考自嗣圣以来废阙此礼至是始重 (第 18b 页)
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三月辛巳皇后亲蚕
总章二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
咸亨五年三月皇后亲蚕 上元元年三月己巳 皇后亲蚕
二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
元宗本纪开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
文献通考自嗣圣以来废阙此礼至是始重 (第 18b 页)
士行礼毕礼部官诣御道中跪奏御马过奏毕复位候
马过诣御道中跪奏马过毕驾还宫
明世宗实录 十六年三月戊戌 南京礼部尚书崔韬言
元旦冬至万寿臣下庆贺皆行十二拜礼惟南京行八
拜礼不宜独简下礼部议以大节在京有宣表 (第 52a 页)
马过诣御道中跪奏马过毕驾还宫
明世宗实录 十六年三月戊戌 南京礼部尚书崔韬言
元旦冬至万寿臣下庆贺皆行十二拜礼惟南京行八
拜礼不宜独简下礼部议以大节在京有宣表 (第 52a 页)
右魏晋至隋宴飨
唐开元礼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贺并会仪 皇帝千秋
节受群臣朝贺并会仪(俱见朝/贺门)
册府元龟武德元年五月戊申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八
月庚子设宴三品以上赐杂䌽各有差 二年二月癸
巳宴群臣临奏九部乐赐钱各有差极欢而罢 三年
七月戊辰宴群臣八月庚戌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赐
布帛各有差 四年五月癸亥宴五品以上奏九部乐
于庭七月戊辰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帝举酒属百官
极欢乃罢赐钱帛各有差 五年正月壬子幸昆明池
宴从官赐帛各有差三月己酉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旧唐书高祖本纪 武德六年春三月乙未 幸昆明池宴 …… (第 9b 页)
诸道进
奉使于广德殿丙申宴于广政殿十二月乙酉宴于广
政殿 六年正月壬子宴于广政殿二月庚申宴于广
政殿 三月甲子 宴于广政殿壬申复宴于广政殿五月 (第 32a 页)
唐开元礼皇帝正至受群臣朝贺并会仪 皇帝千秋
节受群臣朝贺并会仪(俱见朝/贺门)
册府元龟武德元年五月戊申宴群臣赐帛各有差八
月庚子设宴三品以上赐杂䌽各有差 二年二月癸
巳宴群臣临奏九部乐赐钱各有差极欢而罢 三年
七月戊辰宴群臣八月庚戌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赐
布帛各有差 四年五月癸亥宴五品以上奏九部乐
于庭七月戊辰宴群臣奏九部乐于庭帝举酒属百官
极欢乃罢赐钱帛各有差 五年正月壬子幸昆明池
宴从官赐帛各有差三月己酉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旧唐书高祖本纪 武德六年春三月乙未 幸昆明池宴 …… (第 9b 页)
诸道进
奉使于广德殿丙申宴于广政殿十二月乙酉宴于广
政殿 六年正月壬子宴于广政殿二月庚申宴于广
政殿 三月甲子 宴于广政殿壬申复宴于广政殿五月 (第 32a 页)
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孤老
鳏寡不能自存者赐粟五石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
求者皆以名闻 乙亥 幸洛阳西宫二月己丑行幸河阴
壬寅车驾北巡闰月癸亥次句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
池壬申至平城宫秋七月壬辰车驾 …… (第 26a 页)
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
一级丙辰车驾次平阳夏四月庚申幸龙门癸亥行幸
蒲坂辛未行幸长安 乙亥 亲见高年问所疾苦丙子遣
侍臣分省县邑赈赐谷帛戊寅幸未央殿阿房宫遂幸
昆明池己丑车驾东旋汎渭入河庚寅诏 …… (第 27b 页)
各赐帛二匹谷五斛其孝友德义文学才干悉仰贡举
六月庚申车驾至长安
孝庄帝本纪永安二年夏五月甲戌车驾北巡 乙亥 幸
河内戊寅诏上党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
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秋七月庚午车驾入居
华林园升 (第 28a 页)
鳏寡不能自存者赐粟五石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
求者皆以名闻 乙亥 幸洛阳西宫二月己丑行幸河阴
壬寅车驾北巡闰月癸亥次句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
池壬申至平城宫秋七月壬辰车驾 …… (第 26a 页)
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
一级丙辰车驾次平阳夏四月庚申幸龙门癸亥行幸
蒲坂辛未行幸长安 乙亥 亲见高年问所疾苦丙子遣
侍臣分省县邑赈赐谷帛戊寅幸未央殿阿房宫遂幸
昆明池己丑车驾东旋汎渭入河庚寅诏 …… (第 27b 页)
各赐帛二匹谷五斛其孝友德义文学才干悉仰贡举
六月庚申车驾至长安
孝庄帝本纪永安二年夏五月甲戌车驾北巡 乙亥 幸
河内戊寅诏上党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
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秋七月庚午车驾入居
华林园升 (第 28a 页)
明臣议礼如此
宪宗实录成化八年正月壬戌皇太子薨年止三岁上
谕礼部太子年幼丧礼宜从简于是部臣上仪注皇帝
自𤼵丧日为始服翼善冠素服七日而除
世宗实录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庄敬太子薨礼
部尚书徐阶上议曰案查景泰四年成化八年及嘉靖
十二年虽节有皇太子丧仪但俱在下殇奉旨礼从简
杀今皇太子册立已踰十年近又已成冠礼所有先年
简杀仪文未敢援据为例臣等谨案本朝丧服之制父
为长子服期又案仪礼臣为君长子齐衰不杖期传曰
何以期也从服也言从君而服也臣等谨参酌古今事
宜自十七日至 十九日 皇上服浅淡服色二十日易素
服凡十二日而除文武百官闻丧素服乌纱帽黑角带
于本衙门宿歇至二十日早具齐衰服 (第 16a 页)
宪宗实录成化八年正月壬戌皇太子薨年止三岁上
谕礼部太子年幼丧礼宜从简于是部臣上仪注皇帝
自𤼵丧日为始服翼善冠素服七日而除
世宗实录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庄敬太子薨礼
部尚书徐阶上议曰案查景泰四年成化八年及嘉靖
十二年虽节有皇太子丧仪但俱在下殇奉旨礼从简
杀今皇太子册立已踰十年近又已成冠礼所有先年
简杀仪文未敢援据为例臣等谨案本朝丧服之制父
为长子服期又案仪礼臣为君长子齐衰不杖期传曰
何以期也从服也言从君而服也臣等谨参酌古今事
宜自十七日至 十九日 皇上服浅淡服色二十日易素
服凡十二日而除文武百官闻丧素服乌纱帽黑角带
于本衙门宿歇至二十日早具齐衰服 (第 16a 页)
(降而无服也哀之以其麻哭之以/其情逾月然后已其亦愈乎吉也)
(谭纶奏请补服父丧疏 嘉靖四十年三月十九日 臣/以参政丁父忧回籍守制本年十一月伏蒙圣恩起)
(复领浙兵往江西杀贼至四十一年九月贼平其奏/终制未 (第 35b 页)
(谭纶奏请补服父丧疏 嘉靖四十年三月十九日 臣/以参政丁父忧回籍守制本年十一月伏蒙圣恩起)
(复领浙兵往江西杀贼至四十一年九月贼平其奏/终制未 (第 35b 页)
传而未甚显者尚数十百家当其编辑皆自谓毫发无
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
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
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
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
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
本说文玉萹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馀字书一音
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證未备者则自经
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
旁罗博證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
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
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
所遵守焉是为序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日
职名]
御定康熙字典
总阅官
原任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 臣张玉书
原任 (第 3a 页)
憾而后儒推论辄多同异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
引之书滥疏无准或字有数义而不详或音有数切而
不备曾无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经
传至博音义繁赜据一人之见守一家之说未必能会
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旧籍次第排纂切音解义一
本说文玉萹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其馀字书一音
一义之可采者靡有遗逸至诸书引證未备者则自经
史百子以及汉晋唐宋元明以来诗人文士所述莫不
旁罗博證使有依据然后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
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凡五阅岁而其书始成命曰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俾
承学稽古者得以备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
所遵守焉是为序 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九日
御定康熙字典
总阅官
原任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 臣张玉书
原任 (第 3a 页)
月壬申朝于齐注郑文二年六月壬申鲁庄二十三
年六月二十四日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注鲁庄
二十五年二月无 壬戌 壬戌三月二十日音义(为于/伪反)
亦获成于楚注郑与楚成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岂其罪也注令号令也大 (第 13b 页)
年六月二十四日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注鲁庄
二十五年二月无 壬戌 壬戌三月二十日音义(为于/伪反)
亦获成于楚注郑与楚成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岂其罪也注令号令也大 (第 13b 页)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经癸/未差)
周桓王元年
四年壬戌(气馀九百/三十四) (归馀三万五千/九百五十六) (朔馀一千四/百五十八)
正月甲子大(丙子/冬至) 二月甲午小(戊申十/五日)
三月癸亥 大 四月癸巳小 …… (第 12b 页)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九年丁卯(气馀一千/六百九) (归馀二万一千/七百四十五) (朔馀一千一/百四十四)
正月乙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 小 四月癸亥大(经三月癸酉庚/辰今在四月)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 …… (第 15a 页)
十二月甲寅大(二十九日壬午小雪馀一/千七百六十六分 秒十)
十一年己巳(气馀五/十五) (是年冬至定/气退一日) (归馀八万七千/八百七十九)
(朔馀三百/三十六)
正月甲申小 闰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 大 (第 16a 页)
周桓王元年
四年壬戌(气馀九百/三十四) (归馀三万五千/九百五十六) (朔馀一千四/百五十八)
正月甲子大(丙子/冬至) 二月甲午小(戊申十/五日)
三月癸亥 大 四月癸巳小 …… (第 12b 页)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九年丁卯(气馀一千/六百九) (归馀二万一千/七百四十五) (朔馀一千一/百四十四)
正月乙未小(壬寅/冬至)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 小 四月癸亥大(经三月癸酉庚/辰今在四月)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 …… (第 15a 页)
十二月甲寅大(二十九日壬午小雪馀一/千七百六十六分 秒十)
十一年己巳(气馀五/十五) (是年冬至定/气退一日) (归馀八万七千/八百七十九)
(朔馀三百/三十六)
正月甲申小 闰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 大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