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之,称太孙太妃。太子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赵王伦行太孙太傅。(《晋书·悯怀太子传》)
自金墉反正诏 (永宁元年四月癸亥) 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
自金墉反正诏 (永宁元年四月癸亥) 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
军得针炙力不?甚悬情。当深宽割。晴通省苦,遣不具。王羲之白。
长素差不?悬耿。小大佳也。得敬豫 九日 问,故进退忧之深。
知念许君,与足下意政同,但今非致言地,甚敕。亦不知范生以居职未?以卿示辄便
长素差不?悬耿。小大佳也。得敬豫 九日 问,故进退忧之深。
知念许君,与足下意政同,但今非致言地,甚敕。亦不知范生以居职未?以卿示辄便
伪署文武官属还朝者,量加录序。(《陈书·文帝纪》)
衡阳王丧柩至下诏(天嘉元年四月庚辰。案本传作 庚寅, 误。)
夫宠章所以嘉德,礼数所以崇亲,乃历代之通规,前王之令典。新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
衡阳王丧柩至下诏(天嘉元年四月庚辰。案本传作 庚寅, 误。)
夫宠章所以嘉德,礼数所以崇亲,乃历代之通规,前王之令典。新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
五内,发顾礼拜,病皆得愈。至四月八日,欲下舍利,午时天忽有一片五色云,香馥非常,须臾之间,即降金花。 至九日旦,
复下银花,遍满城池。其花大者如榆荚,小者似火精,人人皆得,函盛奉献。其日复有一黑狗,耽耳白胸,于舍利 ……,漆龛板后娑罗树莲华影佛像、众僧师子等形。午时,塔上五色云现。午后,漆龛内板上有娑罗双树林楼阁等现。 九日,
漆龛内板上叠石垒基文。申后,漆龛板外大娑罗树及僧执香炉等形容,金佛像现,似若太子初生,身如黄金色,后
同日,李侍尧奏言:漳浦抢夺一案,据汀漳道朱芫会会禀称,该县亲赴浮山社将抢夺人犯拿二十馀名,现在严缉逸犯等语。兹于二十六日,接提臣来札,亦以许姓闻官府查拿,多已逃散。其械斗一案,因伤毙人命报县,该县正在严拿凶手,不致有不服拘拿等事。提臣现拟于数日内,即趋赴蚶江。是匪徒尚知畏法,不致遂成巨案。臣已饬该道严谕该县,上紧缉捕,务使案犯全获,凶徒知警;一面札致提臣查办数日,即速到蚶江带兵赴鹿仔港。再,粤兵自三月二十六日及四月初六、 初九
、十二等日,陆续放洋。总兵陆廷柱已于本月十三日到台湾。计此时粤兵四千早已全到。本省满营兵亦将次全抵厦 (第 299 页)
浪中撞打而已。远望副驾二船不约而同,入笨港矣。相距尚数十里,隐约帆樯可辨。四面仍水天混茫,不见一物。 至初九日,
依然天清日朗,舟中人渐能起坐饮食矣。停泊四日,自谓无恙;然猝起风暴,或撞碎、或漂出,皆未可定,彼时固 (第 47 页)
(--以上见「全集」卷一百四十五「电牍二十四」。)
致总署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申刻) 初七日奉旨即电王使之春遵旨与法切实商办。顷王使初八日来电云:『连日商外部,伊云倭已有怵,阳许 (第 187 页)
致总署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申刻) 初七日奉旨即电王使之春遵旨与法切实商办。顷王使初八日来电云:『连日商外部,伊云倭已有怵,阳许 (第 187 页)
以上五款,俱系灭贼机宜。缘臣有一得之愚,兼询之舆论,不揣密陈。字多逾格,贴黄难尽。伏祈睿鉴施行等因。康熙十八年四月初四日具奏,本月 初九日
奉旨:这本内事情,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确议具奏。钦此。
该臣等会议得,劄授副将李日成条奏内称:宜严 (第 104 页)
该臣等会议得,劄授副将李日成条奏内称:宜严 (第 104 页)
初六日,日出,稍定。问舟人曰:尚有三更路;每更约计六、七十里。顷刻,皆曰
即到鹿港口。向来从蚶江对渡,有一定港口,不能移易;乃风帆迅利,不得泊,收之不及,已驶过二百馀里,近笨港落帆,入内洋下碇。北风极大,不敢行,终日在风浪中撞打而已。远望副驾二船,不约而同入笨港矣。相距尚数十里,隐约帆樯可辨,四面仍水天混茫,不见一物。 至初九日, 依然天清日朗,舟中人渐能起坐饮食矣。停泊四日,自谓无恙;然猝起风暴,或撞碎、或漂出,皆未可定,彼时固 (第 127 页)
即到鹿港口。向来从蚶江对渡,有一定港口,不能移易;乃风帆迅利,不得泊,收之不及,已驶过二百馀里,近笨港落帆,入内洋下碇。北风极大,不敢行,终日在风浪中撞打而已。远望副驾二船,不约而同入笨港矣。相距尚数十里,隐约帆樯可辨,四面仍水天混茫,不见一物。 至初九日, 依然天清日朗,舟中人渐能起坐饮食矣。停泊四日,自谓无恙;然猝起风暴,或撞碎、或漂出,皆未可定,彼时固 (第 127 页)
歌电谕旨敬悉。初四、五狂风骤雨,连日夜不止,南北电线俱断。顷京线始接通,
而自津南去电杆刮倒太多,难遽修齐。各国信息皆阻,互换期近,深为焦急。鸿到津后,尚未与伊藤覆电,因原议祗批准可电知也。若令鸿为改约电议,适速其决裂兴兵,为大局计,未敢孟浪,且除电报外,亦无通信之法,祗可俟另派大员换约时详切与商,或三国商阻定局另有办法。请代奏。
寄译署 (四月初九日申刻) 顷覆伊藤电云,昨电已收到,新订和约,虽中华举国不以为然,本大臣总想和约当奉批准。现蒙大皇帝俯 …… (第 732 页)
刘含芳虞电,顷民船盛连敏初四午自旅顺开,据称旅仅日舰一只,每日来往装运,商轮五六只、七八只不等。台局之物,无不运去,存兵寥寥,闻三礼拜皆去等语。
寄译署(五月初十日午刻)
李经方佳已沪尾来电, 初九寅刻 到淡水。桦山留兵船名千代田在口外候,并送初七 (第 759 页)
而自津南去电杆刮倒太多,难遽修齐。各国信息皆阻,互换期近,深为焦急。鸿到津后,尚未与伊藤覆电,因原议祗批准可电知也。若令鸿为改约电议,适速其决裂兴兵,为大局计,未敢孟浪,且除电报外,亦无通信之法,祗可俟另派大员换约时详切与商,或三国商阻定局另有办法。请代奏。
寄译署 (四月初九日申刻) 顷覆伊藤电云,昨电已收到,新订和约,虽中华举国不以为然,本大臣总想和约当奉批准。现蒙大皇帝俯 …… (第 732 页)
刘含芳虞电,顷民船盛连敏初四午自旅顺开,据称旅仅日舰一只,每日来往装运,商轮五六只、七八只不等。台局之物,无不运去,存兵寥寥,闻三礼拜皆去等语。
寄译署(五月初十日午刻)
李经方佳已沪尾来电, 初九寅刻 到淡水。桦山留兵船名千代田在口外候,并送初七 (第 759 页)
巡抚部院张批:查前据沪尾委员李守等禀,已批司会局移行妥筹办理,并将此后如何情形,随时驰报在案。据禀前情,仰营务处沈藩司会同善后、通商两局司道核复移遵。仍候将军、督部堂暨南、北洋大臣批示缴,另单清摺存由(光绪十年四月二十二日到)。
一0八、禀陈用兵胜负须严定刑赏由 (光绪十年四月初九日) 敬禀者:法越事犹未了,近闻北宁、太原相继沦胥,竟不为十日之守,可胜浩叹!现在战事明暗半参,与 (第 262 页)
一0八、禀陈用兵胜负须严定刑赏由 (光绪十年四月初九日) 敬禀者:法越事犹未了,近闻北宁、太原相继沦胥,竟不为十日之守,可胜浩叹!现在战事明暗半参,与 (第 262 页)
再,台北一带迭经罗大春报称:自前队开抵吴全城,诸军遂拟一路联扎而入,无如该处初辟之区,丛莽积雾,天日蔽亏,一交夏令,疫气流行,兵勇染病甚众。三月十九、二十等日,据统带福靖、绥远各营旂都司周士得禀称:加礼宛之番唆动七脚川诸社,背其老番,乘我军病疫,各谋蠢动;经罗大春集各社通事穷诘实情,宣扬国家威德,切实晓谕,乃息异心。又见我军方汰遣病羸,添补精锐,戒备森严,愈形惕息。惟大浊水、得其黎、新城一带,凶番仍不时出没。四月初七、初八、 初九
、十二等日,生番或数 …… (第 48 页)
中路一军,据吴光亮报称:自三月初九日起至四月初八日止,由茅埔越红魁头,经头社仔坪、过南仔脚蔓至合水止,统共开路四千六百八十丈,合计二十六里有奇,递建塘坊四座、茶亭二所、大小木围二座、公所二座、小营垒一座,以便往来。自 四月初九日 起至五月初八日止,大雨兼旬,工程稍滞。自合水起,历东埔社心、走霜山横排至东埔坑头止,共开三千七百九十 (第 49 页)
中路一军,据吴光亮报称:自三月初九日起至四月初八日止,由茅埔越红魁头,经头社仔坪、过南仔脚蔓至合水止,统共开路四千六百八十丈,合计二十六里有奇,递建塘坊四座、茶亭二所、大小木围二座、公所二座、小营垒一座,以便往来。自 四月初九日 起至五月初八日止,大雨兼旬,工程稍滞。自合水起,历东埔社心、走霜山横排至东埔坑头止,共开三千七百九十 (第 49 页)
君生道光壬寅年三月一日,卒光绪甲辰年十月八日,春秋六十又三。配李氏,封淑人;侧室李氏。子五:秉源、秉圭、秉钓、秉栋、秉钟。孙一,女孙二。以 乙巳年四月九日
葬君于内官乡东边社。后其孤乞铭于予,铭曰:生不必识一丁字,亦不必挽两石弓;为鸷夫长,为秀民宗,为新学 (第 367 页)
卷 四
七言律(下)
寿一峰张宗师 和「郡斋夜赏海棠」(二首) 老废吟 即事戏题 落花 丙午 林
逆之变予募义堵御戊申中堂福公奉命平台志庆 柬吴焕章(四首) 门人郭绍芳秋
闱获隽(二首) (第 85 页)
七言律(下)
寿一峰张宗师 和「郡斋夜赏海棠」(二首) 老废吟 即事戏题 落花 丙午 林
逆之变予募义堵御戊申中堂福公奉命平台志庆 柬吴焕章(四首) 门人郭绍芳秋
闱获隽(二首) (第 85 页)
将李威利,遂大捷。纸桥者,省会地;东二里即河内城,西三里即永福营。桥下水涸,中为大道,左右村田。当初 九夕
黄守忠耀兵城外,燬其教堂;敌不敢出。十一日,谍报法兵齐集。越日,黄佐炎得城中越官密报,法兵一千守城、 (第 394 页)
丙子。王将幸长湍。公与谏官李舒谏止之。王不听。己卯。遂次礼成江。观战舰习火战。庚辰还宫。(高丽史) 四月九日。(壬寅)
录威化岛回军功。
教曰。伪主辛祦恣行不道。乃与崔莹欲犯辽阳。将使国家得罪 天朝。社稷存亡。间不容发 …… (第 626H 页)
李(我 太祖旧讳)与前侍中曹敏修。首倡大义。谕诸将定策回军以安社稷。其同心协力者。侍中沈德符,鹰扬上护军南訚等四十五人。皆赐功臣。故领三司事边安烈等七人。虽已身死。功不可忘。礼曹判书尹绍宗,判典校寺事南在等于回军之际。以社稷大计。援古赞计。亦可嘉也。褒赏之典。有司举行。(高丽史)
闰四月八日(庚午。)辞职。
以前月谏长湍之幸。不得其言。辞职。(高丽史) 九日(辛未。) 左迁拜铁原府使。
十六日(戊寅。)刑曹判书韩尚质等。以左迁请寝事上疏。
尚质等以为今台省以言贬外。 (第 626L 页)
教曰。伪主辛祦恣行不道。乃与崔莹欲犯辽阳。将使国家得罪 天朝。社稷存亡。间不容发 …… (第 626H 页)
李(我 太祖旧讳)与前侍中曹敏修。首倡大义。谕诸将定策回军以安社稷。其同心协力者。侍中沈德符,鹰扬上护军南訚等四十五人。皆赐功臣。故领三司事边安烈等七人。虽已身死。功不可忘。礼曹判书尹绍宗,判典校寺事南在等于回军之际。以社稷大计。援古赞计。亦可嘉也。褒赏之典。有司举行。(高丽史)
闰四月八日(庚午。)辞职。
以前月谏长湍之幸。不得其言。辞职。(高丽史) 九日(辛未。) 左迁拜铁原府使。
十六日(戊寅。)刑曹判书韩尚质等。以左迁请寝事上疏。
尚质等以为今台省以言贬外。 (第 626L 页)
绩克茂而见忤于道伯。竟遭罢递。及归乡园。徜徉自适。逌然有谢世之趣。当其癠忧危㞃。昼宵煎泣。药饵竭诚。 丙戌
遭艰。哀戚甚。殓殡馈奠。恔心尽礼。戊子服阕。因事入京。忽于七月六日以疾卒于松岘旅舍。得年仅五十四。十 (第 56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