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清朝
释指南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指南者,常熟人
东塔吴王庵,终日默坐念佛,人予之钱,即转施舍,性坦率,于一切处,无少系恋。
芝塘里善士数人,素归心焉。
康熙三十年六月入城谒,因谓之曰:“来月五日,舆诸檀施别矣。
”众如期往,无他语,唯劝以念佛,坐语顿寂。
史积容清 1748 — 1815
维基
史积容(1748年—1815年)字文量,号溪,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祖籍浙江余姚半霖下宅,进士出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史积容顺天戊子科乡试中考中举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候选礼部主事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诰授奉直大夫
乾隆五十年(1785年),迁任礼部祠祭司员外郎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充任己酉科会试同考官
同年迁任礼部祠祭司郎中复蒙记名,以御史任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复记名,以知府任用,不久授云南楚雄府知府,以覃恩诰授朝议大夫
乾隆六十年(1795年),保举卓异。
嘉庆元年(1796年),因督兵进剿平息地方叛乱,赏戴花翎。
嘉庆二年(1797年),代理开化府知府
嘉庆六年(1801年)任满,交军机处记名,擢受湖南衡永道、郴道道员,政绩卓越,《湖南衡州府志》、《湖南省志》皆有载,同年诰授中宪大夫
嘉庆九年(1804年)再以地方政绩卓异上京入觐嘉庆帝
嘉庆十一年(1806年),擢授湖南按察使
嘉庆十二年(1807年),署理湖南布政使,不久实授。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与巡抚不和,调入京授光禄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奉命祭告南海。
嘉庆十四年(1809年),诰授中议大夫大理寺少卿,加一级复出任江宁布政使
嘉庆十六年(1811年)九月二十三,调任广西布政使
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月初五,革职。
嘉庆十九年(1814年)冬,回京。
嘉庆二十年(1815 年)乙亥五月二十四日,逝世于京师,享年68岁。
身后与原配陈氏合葬祖籍余姚黄山横桥田穴。
唐景崧晚清 1841 — 190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唐景崧 永清 1895年五月—1895年五月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
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
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
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
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
公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
适因安溪林鹤年办理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
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
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
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
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
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
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
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
著有《请缨日》、《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
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
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乌拉布
维基
乌拉布(1843年—1891年1月3日),沙济富察氏,字绍云又字绍庭少云
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顺天乡试举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挑二等,选授国子监典簿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协修
三年(1877年):升翰林院侍讲
四年(1878年):以翰林院侍讲充文渊阁校理
五年(1879年):改翰林院侍读
充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协修
七年(1881年):升任右春坊右庶子
八年(1882年):改左春坊左庶子
五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
六月初五日,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九年(1883年):二月,奏陈:“陕甘回务不靖。
宜加筹画一折。
据称陕省回
时常滋事。
商州大荔一带。
劫案叠出。
地方官遇有汉词讼之案。
率多含混了事。
甘肃平凉府属化平川等处。
安插投诚叛
不下数十万。
现在生齿日繁。
闻亦有蠢动之势。
请饬防患未然。
”上谕:“陕甘地方汉杂处。
最易滋事。
一切词讼案件。
无论是汉是
总须持平办理。
投诚叛
如有桀骜不驯。
尤宜加意防范。
毋任滋生事端。
谭钟麟冯誉骥、各就地方情形。
督饬所属认真抚辑。
务使相安。
并将防兵随时训练。
以期有备无患。
六月,受命充赛音诺颜部赐奠大臣致祭扎萨克多罗郡王;奏陈:“此次致祭三音诺彦,取道台路,自默霍尔噶顺至赛尔乌苏各台,旱灾甚重,驼马倒毙殆尽。
亟宜疏通要差,并详查被灾轻重,及严禁私载货物。
”上谕:“亟应设法办理。
以通台路。
著吉和、永德于商都大马内。
挑选健驼。
分给被灾各台。
以应要差。
昨据户部筹拨银五万两。
为该处办赈各项要需。
著即分析确查。
实系被灾者加意抚恤。
如有藉灾为名。
藏匿驼马。
亦不得任令委卸至各城差务。
由台经过。
尤应于出张家口时、严禁私载货物。
以省台力。
并著该都统等随时严查。
毋稍瞻徇。
”后转任侍读学士
十二月十五日,擢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十年(1884年):二月,偕同工部侍郎孙毓汶内阁学士前往湖北查办学政“书价银”事件。
四月,偕同孙毓汶安徽查候补道员刘传桢“纳贿招权、侵蚀帑项”案件。
五月十五日,擢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闰五月初二日,转工部左侍郎,赴湖北查办郧西县廪生余琼芳命案。
六月,赴江西查办广信府知府董兆奎“勒捐酷刑”案件。
八月,赴安徽查办署寿州知州沈庆立“不理民事、延置盗案”案件,回京途中再转往河南查办巡抚鹿传霖遭弹劾“刚愎贪婪、假公济私”案、开归陈许道侵贪河工银案。
九月,重新侦查教党张怀等谋反袭击府城一案。。
十一年(1885年):正月,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以工部左侍郎盘查三库,兼管理右翼幼官学
充任顺天乡试监临
受命勘查明陵工程。
十二年(1886年):正月二十四日,以工部左侍郎差任会试知贡举三月初九日入闱,侍郎职务由师曾兼署。
受命勘查东陵西陵工程。
十三年(1887年):二月初七日丁忧守孝,侍郎职务由宗室敬信兼署。
五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勘查东陵工程。
兼充管理沟渠河道大臣备查坛庙大臣
十四年(1888年):四月,调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六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吏部右侍郎
八月初一日,以工部左侍郎出差任提督福建学政侍郎职务由崇礼兼署。
十一月,调任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十五年(1889年):正月,因光绪帝大婚礼成,奖叙赏加二级,仍任工部左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福建学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密奏福建台湾浙江现任藩司臬司、道、知府实缺与各官员考语。
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任上,年四十八岁,上谕依例赐予恤典。
乌拉布居官办事公允,体恤民情。
另曾充任考试汉荫生阅卷大臣拔贡覆试阅卷大臣朝考阅卷大臣、覆勘各直省乡试试卷大臣进士朝考阅卷大臣考试试差阅卷大臣;时常彻夜校阅试卷,惟恐有考生遭到屈枉压抑;武考生须考试步行射箭,乌拉布因自身擅长步射,也亲自指点之。
擅长书法,楷书
张继晚清 1852 — ?
维基
张继(1852年10月11日—?
),字择之号少斋甘肃省巩昌府陇西县人
行三,进士出身
癸酉科拔贡生,中式光绪元年乙亥恩科本省乡试第十名举人丙子恩科会试中式三百三十九名贡士保和殿覆试二等第十二名,殿试二甲第六十八名进士,朝考二等第三十六名。
引见奉旨改翰林院庶吉。
十三年丁丑散馆引见以知县用。
五月赴部投供。
丁父忧
回籍守制。
五年服满起复赴京。
六年三月分选授江苏盐城县知县
因亲老告近。
五月分改选四川垫江县知县
六月初五日经钦派王大臣验放奉旨依议钦此。
十一日领凭起程。
是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任。
八月调补江津县知县
十年八月初六日到任。
十二年调补华阳县知县
十三年正月初九日到任。
历调署东乡县万县汉州知州、代理成都县知县
十五年大计保荐卓异。
十九年十一月调署绵竹县知县
是月二十七日到任。
光绪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光绪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馆,著以即用知县
历任四川垫江华阳东乡、万、成都知县,后署理汉州知州
重视地方治安。
严加缉捕。
匪徒敛迹。
工书法,颇有逸致。
他关心桑梓文化教育,李寿芝知县襄武书院筹集资金,慨捐白银500两,著有《友竹山房饮花吟社诗选》。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瞻对藏官逼叛人民,起而杀藏官欲自立。
张继作为川军“统领”被四川总督鹿传霖派往其地剿抚,欲改流设官,却因鹿传霖驻藏大臣文海、驻川将军恭寿不和,被二人密告,劾鹿参张。
于是仍把瞻对交藏人管理。
张继以此获罪流放新疆
因廉吏而免戍,有收川边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