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清朝
胡毓筠
维基
胡毓筠(1829年—1892年)又名传简字子青号介乡
湖北省武昌府武昌县(今属湖北鄂州市华容区)人。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举人
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三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十年(1860年)翰林院散馆,授编修
十一年(1861年)翰林院编修,充功臣馆纂修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
同治元年(1862年)翰林院编修,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二年(1863年):升翰林院撰文,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三年(1864年):五月十五日奉旨记名以御史用。
四年(1865年):三月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
五年(1866年)江南道监察御史,八月改江西道御史
六年(1867年)江西道监察御史,十月改河南道御史
八年(1869年)河南道监察御史,内授礼科给事中
十一年(1872年):以礼科给事中稽察兴平仓。
十二年(1873年):升吏科掌印给事中,充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三年(1874年):以吏科掌印给事中巡视中城。
光绪二年(1876年):以吏科掌印给事中稽察海运仓,外授浙江督粮道
四年(1878年)浙江督粮道,加按察使衔
五年九年(1879年-1883年)丁父忧丁母忧
十年(1884年):起用山西雁平道,后加二品衔、二品顶戴。
诰授资政大夫
乌拉布
维基
乌拉布(1843年—1891年1月3日),沙济富察氏,字绍云又字绍庭少云
满洲镶黄旗人
清朝政治人物、书法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顺天乡试举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挑二等,选授国子监典簿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第二甲第七十五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协修
三年(1877年):升翰林院侍讲
四年(1878年):以翰林院侍讲充文渊阁校理
五年(1879年):改翰林院侍读
充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协修
七年(1881年):升任右春坊右庶子
八年(1882年):改左春坊左庶子
五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
六月初五日,擢翰林院侍讲学士
九年(1883年):二月,奏陈:“陕甘回务不靖。
宜加筹画一折。
据称陕省回
时常滋事。
商州大荔一带。
劫案叠出。
地方官遇有汉词讼之案。
率多含混了事。
甘肃平凉府属化平川等处。
安插投诚叛
不下数十万。
现在生齿日繁。
闻亦有蠢动之势。
请饬防患未然。
”上谕:“陕甘地方汉杂处。
最易滋事。
一切词讼案件。
无论是汉是
总须持平办理。
投诚叛
如有桀骜不驯。
尤宜加意防范。
毋任滋生事端。
谭钟麟冯誉骥、各就地方情形。
督饬所属认真抚辑。
务使相安。
并将防兵随时训练。
以期有备无患。
六月,受命充赛音诺颜部赐奠大臣,致祭扎萨克多罗郡王;奏陈:“此次致祭三音诺彦,取道台路,自默霍尔噶顺至赛尔乌苏各台,旱灾甚重,驼马倒毙殆尽。
亟宜疏通要差,并详查被灾轻重,及严禁私载货物。
”上谕:“亟应设法办理。
以通台路。
著吉和、永德于商都大马内。
挑选健驼。
分给被灾各台。
以应要差。
昨据户部筹拨银五万两。
为该处办赈各项要需。
著即分析确查。
实系被灾者加意抚恤。
如有藉灾为名。
藏匿驼马。
亦不得任令委卸至各城差务。
由台经过。
尤应于出张家口时、严禁私载货物。
以省台力。
并著该都统等随时严查。
毋稍瞻徇。
”后转任侍读学士
十二月十五日,擢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十年(1884年):二月,偕同工部侍郎孙毓汶内阁学士前往湖北查办学政“书价银”事件。
四月,偕同孙毓汶安徽查候补道员刘传桢“纳贿招权、侵蚀帑项”案件。
五月十五日,擢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闰五月初二日,转工部左侍郎,赴湖北查办郧西县廪生余琼芳命案。
六月,赴江西查办广信府知府董兆奎“勒捐酷刑”案件。
八月,赴安徽查办署寿州知州沈庆立“不理民事、延置盗案”案件,回京途中再转往河南查办巡抚鹿传霖遭弹劾“刚愎贪婪、假公济私”案、开归陈许道侵贪河工银案。
九月,重新侦查教党张怀等谋反袭击府城一案。。
十一年(1885年):正月,授正黄旗汉军副都统;以工部左侍郎盘查三库,兼管理右翼幼官学
充任顺天乡试监临
受命勘查明陵工程。
十二年(1886年):正月二十四日,以工部左侍郎差任会试知贡举三月初九日入闱,侍郎职务由师曾兼署。
受命勘查东陵西陵工程。
十三年(1887年):二月初七日丁忧守孝,侍郎职务由宗室敬信兼署。
五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受命勘查东陵工程。
兼充管理沟渠河道大臣备查坛庙大臣
十四年(1888年):四月,调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六月,以工部左侍郎署理吏部右侍郎
八月初一日,以工部左侍郎出差任提督福建学政侍郎职务由崇礼兼署。
十一月,调任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十五年(1889年):正月,因光绪帝大婚礼成,奖叙赏加二级,仍任工部左侍郎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福建学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密奏福建台湾浙江现任藩司臬司、道、知府实缺与各官员考语。
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任上,年四十八岁,上谕依例赐予恤典。
乌拉布居官办事公允,体恤民情。
另曾充任考试汉荫生阅卷大臣拔贡覆试阅卷大臣朝考阅卷大臣、覆勘各直省乡试试卷大臣进士朝考阅卷大臣考试试差阅卷大臣;时常彻夜校阅试卷,惟恐有考生遭到屈枉压抑;武考生须考试步行射箭,乌拉布因自身擅长步射,也亲自指点之。
擅长书法,楷书
嵩森
维基
(1826年12月13日—1904年3月23日)原名松林,《玉牒》作嵩森字吟涛
清朝宗室正蓝旗第六族载字辈。
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乡试举人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四名进士出身
五月,选翰林院庶吉士
七年(1868年):四月翰林院散馆,授编修
六月,充国史馆协修官。
八年(1869年):八月,擢司经局洗马
十二月,充文渊阁校对
十一年(1872年):二月,以洗马充协办翰林院事,兼充功臣馆提调官
十三年(1874年):三月,授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大考评为三等,以庶子降补。
六月,授右庶子,充国史馆纂修官
十一月,授国子监祭酒
三年(1877年):三月,授詹事府满詹事,兼充日讲起居注官
十二月十六日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文渊阁直阁事
四年(1878年):三月十三日礼部右侍郎
五年(1879年):正月,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
五月,署理工部左侍郎;二十一日转礼部左侍郎
六月,署理刑部右侍郎
六年(1880年):八月十日调补盛京礼部侍郎,仍兼副都统
十年(1884年)盛京礼部侍郎
奏报朝鲜官员送回奉天难民。
十一年(1885年):二月,以盛京礼部侍郎署理盛京户部侍郎
十二年(1886年):五月十五日盛京刑部侍郎
十三年(1887年):二月三十日都察院左都御史
八月黄河决口于郑州森参与了是否更改河道的辩论。
十五年(1889年):九月十三日理藩院尚书
十七年(1891年):奉敕撰《钦定理藩院则例》。
十一月,奏报喀喇沁本旗游牧地方及敖汉王旗各属被贼帮焚烧残害情形,请派援兵会剿。
十八年(1892年):因事革职留任。
十二月,奏请锡林郭勒盟盟长苏尼特扎萨克亲王衔多罗楞郡王那木济勒旺楚克的胞弟协理台吉察克都尔色楞赏给职务差使
十九年(1893年):四月,奏请予头等台吉札拉木禅旺济勒赏戴花翎。
五月,奏报伊克昭盟遭灾,请旨赈济。
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十七日,患感冒但因正值元宵花衣期而未具折请假,递牌时因无处注写感冒,未呈递膳牌;交吏部议处。
二十一日,管部大学士张之万奏请处分。
二十四日,勒令以原品休致。
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奏报病情恶化危急。
二月初七日卒,年七十九岁。
林抟秋清末至民国 1860 — 1938
全台诗
林抟秋(1860~1938)字翀鹏,号晓?。
福建泉州人,幼经名师传授,十四岁即设帐讲学。
光绪十七年(1891)渡台,寓居台北
日治后,担任保正。
设「种竹书房」于妈祖宫内,后徙于龙山寺后殿讲学达二十多年。
为「瀛社」创社社员,与林湘沅黄植亭谢汝铨交谊甚笃。
明治四十四年(1911),偕瀛社社友欧阳朝煌内渡至福州捐监。
大正十三年(1924)受聘为「高山文社」名誉讲师
昭和十三年(1938)七月卒,年七十有九。
〖参考谢汝铨〈瀛社老友林抟秋兄作古悼词〉:「飘零书剑渡瀛东,文甲寄踪天后宫
绛帐谈经廿馀载,诸生弦诵坐春风。
」,刊于《风月报》七十二期,1938年9月15日;黄文虎艋舺旧文人回忆录〉,《台北文物》一卷二期,1953年4月,页35至39;《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调查义塾1906年4月13日,第五版;《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书房认可,1909年5月15日,第五版;《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9年5月13日,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摭闻」栏,高山文社吟况,1924年2月13日,第六版。
〗今林氏作品辑录自《鸟松阁唱和集》、《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诗报》等。
(林淑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