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明朝
僧至仁元末 1309 — 1382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至仁字行中
姓吴氏番阳人
晚号澹居子又号熙怡子
仲华江州广文。
五岁,其亲使拜报恩寺真纯牧公,七岁得度。
西土控空上人赴英宗召,便道憩报恩,见而叹曰:“再世人天师也。
”令参厚叟于双径,叟喜谓曰:“书记,虎而翼者也。
”出世蕲之德章,越之云顶、崇报,吴之万寿。
明洪武三年,来往虎邱之云岩,道涵德隆,四众云集,旁通外经,尤邃于易,发为词章,严简而有法,务在匡宗,不以此自多。
尝撰《黄州苏文忠祠堂记》,虞道园称其文言谨奥,有西汉风。
张潞公寄以诗曰:“今代能仁叟,高风播海涯。
宋文宪亦曰:“虎邱尊者名浮屠,见性炯若摩尼珠。
”被召至,以佛旨为书而对,太祖大喜。
洪武十五年三月十九日示寂,寿七十四,腊六十七。
张纯明 1448 — ?
维基
张纯(1422年—?
年),字惟一四川重庆合州铜梁县人,民籍,治《易经》,年二十七岁中式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进士
三月十九日生,行一,曾祖张元一;祖张胜祖;父张铎;母赵氏。
具庆下,妻马氏,弟溥;瀚;浩;浚;澜;澄。
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九十六名。
曹慎明 1530 — 1588
维基
曹慎(1530年—1588年)字思永号肖崖,原籍山西平阳府解州直隶镇江卫军籍丹徒县人
原籍平阳府解州,始祖曹周明初授镇江卫冠带总旗,遂家丹徒
曹仿,举进士历官浙江道御史巡按江西南京太仆寺少卿中宪大夫
嘉靖四十三年应天府乡试第四十名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
户部观政,本年八月福建侯官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工部都水司主事,榷税清江浦
六年二月复除本部,差荆州抽分。
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兵部十一月武选主事员外郎,奉命巡视三边。
岁馀,四年十一月职方郎中
明年八月,出守武昌府
秩满,八年七月擢本省提学副使
未二年,于万历十年九月听勘,有旨放归田里。
归六年卒,以嘉靖九年庚寅(1530)六月二十五日生,以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三月十九日没,寿仅五十有九。
娶金氏,故教谕金玥女。
累封恭人
生四子:良翰、良佐、良瑞、良宾。
左光斗明 1575 — 1626
维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左家宕(今安徽枞阳横埠镇中义村)人。
明末东林六君子之一。
因东林党争,遭到阉党魏忠贤下狱拷打而死,崇祯帝为之平反,赠右都御史太子少保
南明弘光帝时谥忠毅世称左忠毅公
万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东乡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诞,因而命名为光斗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应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监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当时奸党恶人冒充官吏,横行京师左光斗调查之后,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
九月光宗死于红丸案,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
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
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李选侍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哕鸾宫。
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天启元年(1621年),因移宫案宦官与东林党势力间关系愈加紧张,左光斗力主移宫案。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
天启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贤专权,杨涟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
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但熹宗皆不信。
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贤矫旨提问。
魏忠贤反诬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
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
门生史可法潜入狱中探望时「已不成人形」。
左恐连累门生,将史赶出监狱。
魏忠贤光斗等贪污数万两白银,要追出赃款。
左光斗的旧友孙奇逢与鹿正(主事鹿善继父)、张果中四处募款,诸生热烈响应,募得数千两白银上缴未及,魏忠贤左光斗有人营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孙奇逢等人被赞为范阳三烈士。
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霁亦被阉党都御史周应秋所逼,自杀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
魏忠贤一度又要将左光斗开棺戮尸,后来被劝阻。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惩办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思宗追赠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录用其一子为官。
南明弘光帝时,为左光斗追谥忠毅
袁应泰明 ? — 1621
维基
袁应泰(?
—1621年),字大来号位宇陕西凤翔县人
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临漳知县,任内筑长堤四十馀里,捍禦漳水,溉田数万顷,使邻近的州县也享其水利,治绩冠绝两河(河南河北)。
工部主事
后又升任兵部武选郎中,任内清理了数百个假冒世职骗取恩赐的人。
后来又被下放地方出任淮徐兵备参议
当时山东正值大饥,袁应泰开设粥厂救济流民,并以工代赈,使饥者尽得食。
应泰又挪用了额外税收和漕运杂费去赈济灾民,故而被户部弹劾他擅自使用官粮,因而袁应泰放弃升迁的机会以疾辞职回乡。
万历四十六年十月,起用河南右参政明年三月又升为永平兵备按察使,任内练兵缮甲,修缮永平城防,又积极支援关外所需的饲料、火药供应,深受时任经略熊廷弼的信赖。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升至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
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
袁应泰处理民政号称「精敏强毅」,但为人不知兵事,规画颇疏,刚上任便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蒙古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非常反对,但袁应泰不听。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后金军队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等出城野战,战败而还,沈阳城也因之前投降袁应泰的内应叛将叛卒充当了后金内应而沦陷,而赶往救援的总兵陈策、童仲揆等也在浑河之役中战死。
得知消息的袁应泰于是下令集结各处军队于辽坚守,又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
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果然以大兵来攻,袁应泰先是和总兵侯世禄、朱万良等出城五里野战,但惨败而回,后金军队又陆续击败诸将兵。
袁应泰于是回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固守,但不少官员开始私下逃跑,人心已散。
后来清军再攻城并从成功从小西门涌入,在辽阳城东北镇远楼督战的袁应泰知道大势已去,便向张铨说「公无守城责,宜急去,吾死于此」,说罢随即自缢而亡。
他的仆人唐世明也纵火焚楼殉主而死。
朝鲜则误传为自焚而死。
所部巡按张铨按察使张昌国等被俘,不屈而死。
傅櫆
维基
傅櫆江西临川人
晚明阉党官员。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举人四十一年癸丑进士
四十四年六月福建海澄县知县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考选,授刑科给事中,首劾太常寺少卿管国子监司业事董其昌居乡贪纵,居官放诞,不宜在师表之地。
后投靠魏忠贤阉党,与魏忠贤的外甥傅应星友好。
天启四年三月十九日傅櫆借「汪文言案」弹劾左光斗魏大中,诬“招权纳贿”。
崇祯元年三月兵科右给事中五月太常寺少卿十月,生员魏学濂剌血上书,鸣父魏大中之冤,旨令看议。
崇祯二年正月列名阉党,被削籍为民。
倪元璐明末 1593 — 1644
维基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书法家进士出身
黄道周王铎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合称「晚明五大家」。
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授庶吉士四年编修五年册封德藩,给假养病。
七年四月假满,五月江西主考
崇祯元年(1628年),升翰林院侍讲元璐请求毁去《三朝要典》,逐来宗道杨景辰等阉党。
历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右中允
崇祯四年(1631年)右谕德,充日讲官七年右庶子
崇祯五年元璐四次奏疏乞归,不准。
曾说“吾平生不热爱官,不喜居要人牢笼之内。
崇祯八年(1635年)国子监祭酒
后被温体仁嫉妒,因而去官闲住。
崇祯十五年(1642年)重新启用为兵部右侍郎侍读学士
次年,面陈制敌机宜。
五月,破格提拔为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仍充任日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京师倪元璐荡尽家产,募得数百死士,驰赴北京勤王。
倪元璐入都时,强邀祝汤龄前往,但被婉绝。
元璐得知崇祯殉国,“束带向阙,北谢天子,南谢太夫人”,复题案曰:“南部尚可为。
死,吾分也。
毋紟棺,以志吾痛,”当日自缢死。
凌义渠明末清初 1593 — 1644
维基
凌义渠(1593年—1644年4月26日)字骏甫号茗柯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明代官员,官至大理寺卿
工于诗。
李自成兵陷北京城,因而自缢殉国。
弘光朝,赠刑部尚书谥忠清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府乌程县织里镇
长大后少负令闻,与同乡里的温璜被时任县马思理赏识。
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
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进士
崇祯三年(1630年),授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
凌义渠谏垣九年建白多。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入朝为大理寺卿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朝廷召对,凌义渠长安门,闭门守卫。
后传来城陷消息,待凌义渠还朝,十九日崇祯皇帝已驾崩,于是扶墙哀号,以头触柱,血流满面。
门生劝其保重,他厉声阴止,独坐焚烧平生爱好之书。
二十日破晓,先生穿紫衣拜阙,作遗书辞别父母,后悬梁自尽。
年五十二岁。
南明刑部尚书谥忠清
清廷又赐谥忠介
张缙彦明末清初 1600 — 1672
维基
张缙彦(1600年—1672年)字濂源号坦公又号外方子别号大隐河南新乡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户部观政,历任清涧三原知县、后入京为户部主事郎中,累迁翰林院检讨兵科都给事中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时任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军队,崇祯帝景山自缢。
清军入关后,张缙彦回乡反大顺,遭大顺刘汝魁部击败。
张缙彦遂退守山寨抗清。
顺治三年(1646年)洪承畴招降。
顺治十年(1653年)山东右布政使顺治十五年(1658年)工部侍郎
因罪籍没家产,流徙宁古塔
在北地与吴兆骞、姚琢之、钱威、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等结成诗社为“七子之会”。
终老当地。
申佳允明末 1602 — 1644
维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号浚源素园
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
明末官员、诗人、经学家,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年四十二。
南明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赐谥端悯
清雍正年间避讳清世宗改称佳允佳荫佳印
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经济方面无所仰赖,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
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补生员。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乡试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崇祯六年(1633年),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
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著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
崇祯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
崇祯八年(1635年),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
,守土者且得罪。
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
」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
崇祯十年(1637年),因政绩卓异,擢吏部文选司主事
上疏防备边患之五项策略。
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佐理京察。
大学士薛国观倾轧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祯辛未会试主考官申佳胤奉之为师,故受牵连,又因举劾公正之事忤逆温体仁,贬官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
升迁大理寺评事
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阅御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场。
而听闻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后围攻京师,情势仍可避难躲藏,旁人劝申佳胤不要进京,申佳胤流泪说:「固知京师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
三月十二日申佳胤山路回京,驰马入都城,到处拜谒军政大臣,筹画与投递守城战之策略,都不被接受。
申佳胤留给长子申涵光书信写道:「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
吾受国恩,誓死相报,不复顾家矣;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
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
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
三月十九日京师遭流寇攻陷。
申佳胤穿戴整齐冠服,叩拜辞别年老母亲,骑马至王恭厂,随从家仆请求申佳胤改换便服以逃避贼兵。
申佳胤说:「吾起微贱,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
」两个家仆围守著不离去,申佳胤欺骗他们说:「吾不死也,我将择善地焉。
」下马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见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惊呼号,欲将申佳胤救出。
但井水浅,只超过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过伤也。
」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
南明福王监国时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下诏褒扬甲申死难诸臣,赐谥端悯
申佳胤死后,名士陈子龙为其作〈申节悯公传〉、殷岳为其作〈行状〉,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编有年谱。
吴麟徵明末 ? — 1644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
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
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
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
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
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
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
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
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
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
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
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
疏留中,遂寝。
客有周生者,劝徵去;曰:去,素志也。
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
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
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
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
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
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
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
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
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
曰:上入宫,谁为趣起?
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
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
曰:姑还守所。
明日,司马门议之。
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
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
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
数实为之。
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
相对泣下。
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
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
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
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
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
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
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王孙蕙明末 ? — 1644
维基
王孙蕙(?
—1644年),南直隶无锡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
归善县知县,调浚县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引见礼部尚书
三月十六日,应召对,孙蕙伏在朝堂,谈论「君辱臣死」大义,声泪俱下。
改授礼部郎官
任命尚未下达,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军攻破京师,城中哭声震沸。
孙蕙请降。
二十日,拜谒宋企郊,上表。
二十六日,授官长芦运使,上任途中被德州卢世㴶义师所阻,随即吴三桂已引清军入关。
孙蕙扔掉仪仗,焚烧敕令,埋藏官印,扮作乞丐逃往故乡,死于途中。
陈必谦明末清初 ? — 1644
维基
陈必谦(?
—1644年),字益吾号旦融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匠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授知辉县,仿古常平仓法,积谷赈饥。
浚卓水、万泉等河,民利赖之。
秩满入觐,御史左光斗特荐,左都御史邹元标吏部周顺昌辈争相引重。
以目眚,天启二年四月考补为南京江西道御史
值挺击、红丸二案罪人未得,特疏参戚臣郑养性及大臣之婿戚入阁者,群奸侧目,削籍归里。
崇祯初,起补南京御史,当京察,陈六事曰:正纪纲、明职业、重操守、破情面、禁借端、息党议,疏入称旨,申谕掌察诸臣,而逆案、计典遂定,然而小人之恨益深,朋党之属不解矣。
二年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
数年后,擢河南巡抚
昔日汴宋汝雒之间,所在皆有农民起事,必谦所部士卒不满千人,援剿边兵多驻雒西必谦亟檄至,令主客兵分道杀贼,边将左良玉与敌战于鄢陵张桥,又战郏县之神垕山,部将李云程鄢陵彭祖店,皆斩首不计其数。
部将赵柱战叶,馘其渠帅伪兴世王,贼攻信阳部将李国祯与知信阳州严栻却敌。
部将陈永福自陈趋沈丘,攻贼无意,贼溃为两,奔颍上巩洛之间。
必谦曰:濠颍接壤,园陵不可再惊,而西贼又不容缓图。
乃自引兵而西,命陈永福率兵赴颍力战,贼走黄州,西贼亦奔雒西
永宁灵宝告急,必谦别将永宁,而自救灵宝,贼依朱阳山而阵,我师薄之,贼溃走,死川谷皆满。
别将亦败贼于河底村,两县得完。
已而贼帅伪号闯王者拥众出关,又有号八大王、整齐王者数万众共寇河南
必谦率边将祖宽左良玉等救之,战于嵩之九皋山,又大战于汝州之圪料镇,斩贼闯塌天、整齐王二魁,贼皆溃走。
或西入,或南入,而闯王则由汝宁入南直界以去。
当是时,贼惟伪闯王最为枭雄,必谦谓先擒闯,馀党自溃,遂上疏乞敕督师总理镇守诸文武大臣,会诸道兵先剿闯贼一部总理兵部侍郎常州卢象升亦誓与必谦戮力讨贼,刻期进兵。
会贼别部复自秦楚分道入寇,雒下大震,闯贼知我有西顾忧,复进窥归德开封
必谦督诸将迎击,贼败走,西贼闻亦气夺。
必谦度闯贼必西,分兵汝雒,设险以待,贼果西,边将王进忠、祖大乐、左良玉部将汤九州等前后夹击,破之。
会楚郧二抚不能同心,又京师戒严,边帅在河南者皆召入,贼势复猖。
必谦与贼转战宛雒之间,斩贼伪扫地玉,擒伪军师金龙腾,饶有劳绩,执政以盟门户计忌其成功,必谦荐陈永福战功,多劾左良玉部将不用命,皆不报,遂以该抚堕计,土寇不戢二事为罪,解任归。
必谦归而河南益不可问矣。
崇祯帝曾在御屏上书写天下清官四人,首为文震孟,次即必谦,次刘宗周黄道周
久之,思必谦废弃非罪,召为工部侍郎,督修明永陵暨皇贵妃坟。
坟例费三十余万,必谦以军需孔急,奏请省三之二,疏荐祥符史可法可大倚任。
工部尚书,未几而三月十九日之难作矣。
必谦被执,清军入关,得间逃亡归乡,发愤病死。
必谦少有清望,与顾宪成高攀龙文震孟等人交好,诸正人成推许之。
性好论时艺,自河南归,犹与士子论文,娓娓不倦。
方拱乾明末清初
维基
方拱乾(1596年—1666年方拱乾),名若策字肃之号坦庵直隶桐城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诗人、学者。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夏四月初三日出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少詹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入,明亡。
当时,方拱乾同多数大臣被关押,“以美婢四名贿赂贼将罗姓”,得以逃脱南归。
顺治九年,以江督马国柱推荐,起补弘文院学士,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南闱科场案”获罪,其五子方章钺因与主考官方犹“联宗”而中举人,皇帝令刑部将方章钺“速拿来京,严行详审”,后与章钺发配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家属认修京师前门城楼工程,依《大清会典事例》得以赎罪,十月赦还,将别之际,在壁上题下〈书屋壁〉一诗,“莫言万里无人境,兀兀三年认作家。”。
康熙元年(1662年)回到江南故土,流寓扬州荷阴客舍,以卖画为生。
同年,因“衰年性健忘,似多漏轶记”,手写《绝域纪略》。
康熙五年(1666年)卒。
有六子六女。
杨松年明末 1628 — ?
维基
杨松年(1568年—?
年),字昆林四川顺庆府西充县人南充县籍,治《礼记》。
戊辰三月十九日生。
中式四川戊子科乡试举人
年二十五岁中式万历二十年壬辰科第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
历官徽州府知府三十八年湖广副使四十一年贵州参政四十五年按察使四十八年广东右布政使,仕至南京光禄寺卿,赠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