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068-05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义矜式卷六
            元 王充耘 撰
  周书
   周官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
政惟和万国咸宁
 莫善于尧舜官人之法莫大于尧舜安民之功夫官
卷六 第 1b 页 WYG0068-0545b.png
人之法非尧舜所自为也上考于古人而官得其要安
 民之功非尧舜所自能也下总于大臣而民得其安
 盖能官人能安民者尧舜之仁合之与仁而后可论
 唐虞之治夫尧舜之知以其不自用而取法诸人也
 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自用而取法诸人
 是以官百之建必稽于古不遍爱人而急亲贤是以
 内外之治必总于大臣盖不稽于古则不能以简而
 御烦不总于人则不能自近而及远一则知人之哲
卷六 第 2a 页 WYG0068-0545c.png
 也一则安民之惠也非尧舜其孰能之或者谓古之
 时官以云纪而未尝有百揆四岳也官以鸟纪而未
 尝有州牧侯伯也则是曰揆曰岳曰牧曰侯此唐虞
 之制而非古之制也则未可以为稽古也抑孰知稽
 古稽其实不徇其名求其心不泥其迹吾想古之时
 太朴未散风气未漓其建官有甚简而政治有甚隆
 者此后世所不能知尧舜所独知是以天下虽广而
 建之官惟止于百是唐虞之稽古非若后世之泥于
卷六 第 2b 页 WYG0068-0545d.png
 古也尧舜以一心之微而莅乎百官之众安得人人
 而总之内焉而总治有百揆四岳也而尧舜无与焉
 外焉而总治有州牧侯伯也而尧舜无与焉所谓有
 者非徒有也是人有才足以胜位也而非虚位也非
 徒有是名也其德足以称职而无旷官也尧舜所建
 之官虽极于百而内外总治之职咸有其人此非所
 谓能官人者欤于是曰百揆者亮采惠畴而天下无
 废事曰四岳者宾于四门而天下无凶人州牧则曰
卷六 第 3a 页 WYG0068-0546a.png
 食哉惟时而十二州之民各得其养侯伯则曰各迪
 有功而五服之诸侯各敬其事内外相承而体统不
紊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以言庶政则九功惟叙九叙
 惟歌而庶政和矣以言万国则五服四朝黎民于变
 而万国宁矣此非所谓能安民者欤世未有能官人
 而无安民之惠者亦未有能安民而非知人之哲者
 欤能哲而惠吾于尧舜见之尧舜之能哲而惠是必
 于古人得之故方其建官也都俞吁咈不使一职旷
卷六 第 3b 页 WYG0068-0546b.png
 尧舜之心惟恐其不如古及其至也垂衣拱手无为
 而天下化唐虞之治复何愧于古哉降自夏殷而官
 数加倍是未能如唐虞之简矣论其治功则曰亦克
 用乂是未能如唐虞之盛矣成周之制建官三百六
 十而其职愈多世变事繁而其职愈重然则三代之
 制非不欲稽古也不幸而居唐虞之后三代之治非
 不欲如唐虞也不幸而去古之远世道之降帝王之
 分呜呼甚哉
卷六 第 4a 页 WYG0068-0546c.png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
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
地弼予一人
 建大臣以任其参赞之职者其选严命大臣以佐其
 参赞之职者其责备盖明王之设官分职无非欲其
 参赞天地之化育大臣之参赞又乌可无其贰哉故
 其弼成于后者正将以助大臣之有所不及耳昔者
 周家建立三公之官以讲明阴阳之道经理邦国之
卷六 第 4b 页 WYG0068-0546d.png
 大而尽其燮理之职其任至不轻也苟非其材则岂
 足以任此职乎故不必其官之备而惟其人之贤则
 夫贰三公以范围天地之化而张大之者以其有三
 孤在焉耳自三孤之特建也以之寅亮乎天而仰不
 愧焉以之寅亮乎地而俯不怍焉则其弼一人之道
 亦无间于三公矣吁三公论道而既重其职于前三
 孤弘化而复备其责于后古之人所以能与天地参
 者其以此欤(云云/)见于周官之书其意以此尝谓阴
卷六 第 5a 页 WYG0068-0547a.png
 阳之道非人则不能以任其经纶之责天地之化非
人则不能以致其张大之功上而一人次而三公其事
 皆所当任者也然一人不可以无弼三公不可以无
 贰特建夫三孤之职实所以上弼一人而下贰乎三
 公者也苟惟三孤之名不定而使之属于三公则其
 将助三公所为之不暇又何以事其已职之所为乎
 吾由是而知建官之制至于成周而无弊也今夫三
 公之位而谓之立者何也盖始辞也三公虽非始于
卷六 第 5b 页 WYG0068-0547b.png
 此时而立为周家之定制则始于此时也师道之教
 训傅之德义保之于身体名虽不同而其人皆未易
 得也是故三公之于斯道既讲明之复经纶之而必
 尽其燮理之妙焉盖阴阳以气言而道者阴阳之理
 恒而不变者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是也然经
 纶之用藏于无迹和调之妙间不容发又何待于论
 耶盖论之云者拟议以成其变化讲明启沃而精一
 之也苟非经纶天下之大经参天地之化育者其孰
卷六 第 6a 页 WYG0068-0547c.png
 能与于此故曰官不必备惟其人盖古者建官惟贤
 况以三公之尊位而不在于得其人乎位事惟能况
 以三公之重任而不求其人以称其职乎与其苟且
 是官以充员孰若阙其职以待其人之为愈也苟惟
 其人则官固无害于备亦无害其为不备也三公之
 官夫既不求其备矣则夫贰三公而谓之少师少傅
 少保者容可不特建其职而定其名乎夫谓之三少
 者特其名数少贬而非辽绝于三公者也谓之曰三
卷六 第 6b 页 WYG0068-0547d.png
 孤者以其名位特立而非统摄于三公者也一则经
 纶于前而一则弼成于后此公孤之职所由分也夫
 天地以形言而化者天地之用运而无迹者也易曰
 范围天地之化者是也弘者张而大之之谓寅亮者
 敬而明之之谓三孤之于天地之用既张而大之于
 天地之形复敬而明之则其弼一人而能尽其道矣
 苟职之不专名之不立责之不重则何以成其弘大
 之功而致其寅亮之实也哉抑尝考之三公之设其
卷六 第 7a 页 WYG0068-0548a.png
 法已久至成王而始参定以为一代之定制耳夫苟
 立之为定制宜其有定人矣而周公为师召公为保
 仅见于载籍之傅而傅无闻焉其后周公既没则以
 召公为保而已而师亦无闻焉何哉盖非常之任所
 以待非常之人惟其非常之人而后可以当非常之
 任三公之不必备者所以难其人也于是而三孤立
 焉所以贰三公而必重其责也故太仪所掌有孤伎
 焉朝士所掌有孤位焉正之必有其贰三公既难其
卷六 第 7b 页 WYG0068-0548b.png
 任而三孤则能分其任矣成王训迪之际既尊三公
 之至而欲不敢以身烦之者弼予一人之语成王不
 与三孤言之而谁言之耶虽然周官一书与周礼正
 相为表里周官所载自公而孤自孤而卿而于公特
 言其不必备矣未始无常职也而周礼所载惟止于
 师孤亦不言是必有其说也盖公孤无职卿则分职
 公孤命道而卿则行其道也公孤是未定之佐卿乃
 不易之官或以卿而兼公孤之任亦不害其为官之
卷六 第 8a 页 WYG0068-0548c.png
 不备矣噫论至于此则周人立官之深意岂不复明
 于千载之上也哉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内外之体统不紊则远近之治效无间此唐虞之盛
 所以为不可及也夫朝廷之上莫先于百揆百揆既
 宅而又承之以四岳则内足以统夫外矣九州之内
 莫重于州牧州牧既置而又参之以侯伯则外有以
 承乎内矣内外之体统既立由是而施之政事则政
卷六 第 8b 页 WYG0068-0548d.png
 虽不一而无不和由是而推之天下则邦虽有万而
 无不安凡其庶绩咸熙而黎民于变者皆由其内外
 之相承体统之不紊也成王训迪厥官而有及于此
 其亦知所慕者欤故曰(云云/)嗟乎天下之大人君以
 一身而加于亿兆之上天地赖其位万物赖其育三
 纲五常五礼六乐无一事之非吾责也唐虞之时徒
 见庶绩凝而万邦宁遂以为圣人垂拱无为之所致
 呜呼是岂知圣人维持当世而措天下于平治之故
卷六 第 9a 页 WYG0068-0549a.png
 哉天下之理变而后通作而后应未有不勇于有为
 而后能安于无为者也不然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
 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凡其孜孜焉命九官者果何
 为耶自今而观越在内服百揆既叙则自天子而下
 凡天下之事无不在所揆度矣四岳既布则自百揆
 而下凡州牧之官无不在所统率矣先之以百揆次
 之以四岳其内外体统为何如越在外服既领之以
 州牧又分之以侯伯者盖天下之州有九州立之牧
卷六 第 9b 页 WYG0068-0549b.png
 则侯伯有所属矣天下之爵有五命侯及伯则州牧
 有所托矣夫既先之以州牧而又次之以侯伯其内
 外体统为何如夫惟内有以统乎外则上之临下犹
 身之使臂外有以承乎内则下之事上犹网之在纲
 夫如是政事虽多其有不和者乎万邦虽广其有不
 宁者乎且见于设施者谓之政布于天下者谓之邦
 一事之乖其礼非和也一物之失其性非宁也今也
 不惟一政之和而无一事之不和不惟一邦之宁而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68-0549c.png
 无邦之不宁其治效之无间者如此推原其故盖有
 在矣曾谓不能正内外之体统而能致其治效之如
 此乎其唐虞之际于此为盛而成王言之以训迪厥
 官盖知所慕矣且成王以幼冲之资持盈宁之运以
 言其内则冢宰之统百官者既无异于百揆以言其
 次则六卿之分职以率其属者又无异于牧伯彼其
 时异事殊虽其官三百六十者若繁于建官之惟百
 然其制礼作乐而天下太平者乃与庶政之惟和者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68-0549d.png
 无间也既奏太平而皆有士君子之行者与万邦之
 咸宁者无愧也后之论者谓太和在虞周岂无谓也
 哉
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人君致治之要不以备官为贵惟以得贤为先盖设
 官所以任庶政苟非其人则不足以胜其任也是以
 成王训迪百官谓夫古之明王有以立天下之事也
 非以其官之多以其得人而已耳夫苟得其人以任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68-0550a.png
 众职则天下岂有不立之事者哉然则人君之建官
 亦惟取法于明王立政斯可矣圣人知天下之事非
 一心两目之聪明能辨故设官分职以共治之然事
 几之来无穷任使之设有限苟一官之不备则一事
 为之不脩未有厌其繁而求简者也岂知亿兆夷人
 不足以救商之亡而乱臣十人反足以致周之盛审
 如是则建官者将以多为贵乎抑亦得人为重乎盖
 世有非常之事必有待于非常之人得其人则一人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68-0550b.png
 任之而有馀非其人则虽众人任之亦不足古之明
 王能使上无废事者本于下无遗材初非有他道也
 是故纲纪法度之昭明礼乐刑政之脩举朝无废坠
 之典外无失职之民人孰不曰此明王之能立政也
 殊不知人君高拱南面而深居九重所赖以燮理阴
 阳而整齐庶务者在朝之三公九卿也所藉以宣明
 教化而惠安黎元者在外之州牧侯伯也圣人惟责
 成于庶官未尝以君行臣职也然而三公九卿非取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68-0550c.png
 其充位而已必其德之足以胜此职而无慊也州牧
 侯伯非徒取其备员而已必其才之足以称此任而
 无愧也夫然后内焉得人而在内之职无不脩外焉
 得人而在外之职无不举唐虞官百而庶政惟和夏
 商官倍而亦克乂用皆以得人之故也岂徒备官而
 已哉盖尝因是而论之懦夫不足以举千钧必乌获
 而后可驽马不足以致千里必骐骥而后可常人不
 能以立政必贤能而后可是以伊尹之训太甲必曰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68-0550d.png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傅说之告高宗亦曰官不
 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武王胜商而致
 垂拱无为之治亦本于建官惟贤位事惟能而已然
 则惟官择人诚立政之要务古之明王率用此道也
 宜成王训迪百官而首明乎此且于三公之下复拳
 拳于官不必备惟其人之语焉其丁宁之意至深切
 矣后之人君可不深思而敬守之哉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68-0551a.png
 人君命臣以敷教其要在于明人心固有之天以化
 天下不顺之民而已夫教化大行而风俗丕变此人
 君之所欲也然非有臣以掌之其可哉是以训迪百
 官于冢宰之后即继之以司徒之官司徒之官以司
 教为职者也其要岂有他哉五典者人心之所固有
 敷而明之则教化为之大行兆民之有不顺者则扰
 而驯之则风俗为之丕变如是而后能称厥职也此
 一人设官之意故于此别白言之而古人委任责成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68-0551b.png
 之道于此亦可见矣(云云/)古之圣人能使化行俗美
 举一世之大皆纳之太和雍熙之治而群黎百姓皆
 同为和顺辑睦之归者岂有他哉其要在于施教之
 有其人而已盖人之气习固有不同而其天性本无
 不善顺其性而导之则易为力逆其天而强之则难
 为功吾惟迪其固有之天以变其不化之习则人无
 不顺者矣此司徒之职所以为教也夫六卿分职各
 有攸司司徒掌邦之教令治化盛衰之所关民俗淳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68-0551c.png
 漓之所系也其所任不亦专乎所职不亦重乎然而
 孩提之童孰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孰不知敬其兄
 人均此生则均此禀受性之善犹水必下果安有不
 顺者哉然而有不顺者何也气禀之偏拘之于其前
 物欲之蔽汨之于其后始有昧于其理而不相逊顺
 者故立之司徒使敷教焉父子欲其有亲君臣欲其
 有义夫妇欲其有别朋友长幼欲其有序有信渐仁
 摩义使凡不相亲者于是而相亲道德齐礼使凡不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68-0551d.png
 相睦者于是而相睦如是则悍可使柔戾可使和而
 放僻邪侈者可使之循规蹈矩夫岂待刑驱而势迫
 也哉盖薰陶渐染之既深则其天性之真自然呈露
 有不能己者矣昔者唐虞之时黎民于变比屋可封
 人皆知其治化之不可及也而岂知夫劳来匡直使
 自得之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尧舜之所以拳拳
 于司徒者为何也成王训迪百官而亦致谨于司徒
 之职宜其太和之治无愧于唐虞也欤彼谓威刑足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68-0552a.png
 以操致一世视教化为末务者恶足以语此
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贤君勉众臣必以功业贵乎笃志力行以图其效尤
 贵乎当几善断以虑其终盖功业之成甚难有能笃
 志力行固可望其效而当几不断则其终正可虑也
 是故成王之申戒卿士以为成其功者存乎志广其
 业者存乎勤尔卿士惟志惟勤二者兼尽方有以广
 其业而崇其功焉然犹未也日用事为各有其几惟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68-0552b.png
 能如此而果断然后志与勤不为虚用而无后艰之
 可虑矣此无他人臣之功业无志而不勤不足以为
 其事无断而失几又不足以底其成也(云云/)尝谓有
 天下者之建官分职固望其共图功业也君于立乎
 本朝亦岂不以功业自任哉然天下之事起于志遂
 于勤而成败之分又在于审其几也志之所向非苟
 且而浅近固可以建功而立业勤之所务非勉强于
 一时固能以建功而立业而事几之来者不决则虽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68-0552c.png
 有志勤终不能免后艰之患矣果能笃志力行而又
 当几善断抑何功之不崇何业之不广欤又何后艰
 之足虑欤一有不至则君之望于臣者孤而臣之所
 以自任者亦荒矣此成王之训迪百官分命于前总
 戒于后而又申戒于此其致望于卿士者何如也今
 夫周有六官周之卿也六官之属周之士也凡其治
教之所专礼乐之兼务兵制之并列邦土之独任皆卿
 士之职也何莫非业何莫非功也今王之申戒卿士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68-0552d.png
 岂不谓忠国匡君之功业尔卿士之所当为伊欲功
 崇业广恶在他求惟志惟勤而已功者业之成业者
 功之积本非二道勤由志而生志待勤而遂亦非二
 致卿士职任虽有大小之殊而朝廷功业举无可废
 之典其或未能奋庸熙帝之载未能钦亮天工志不
 立而勤不施必也立志超卓坚如金石夙夜孜孜克
 勤无怠则为笃志力行而积业成功之效可图矣然
 尝求之志定于中勤施于外固若业之成者易以崇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68-0553a.png
 功之积者易以广而要其终犹有后艰何哉盖几者
 吉之先见而断者人之明决苟于事为之几含疑犹
 豫优柔而不断则志虽高远虚用其志勤虽勉励虚
 用其勤功之积者难广而业之成者难崇非后艰之
 可虑乎必也震厉决断之以心使志与勤不为虚用
 则为当几善断而积功成业终无后艰之可虑呜呼
 成王之于卿士忧之深故言之切虑之远故说之详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上章既戒之矣于此又反其辞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68-0553b.png
 而言之惟志惟勤所以救怠荒之失而免荒政之罪
 惟克果断所以破蓄疑之害而救败谋之愆传者谓
 之申戒卿士其意深矣虽然为卿士者固当立志于
 勤为君者尤不可无志而不勤为卿士者固当见几
 明断为君者尤不可以不断若徒诿其臣以忠国正
 君之功业而昧乎反身脩省之诚则怠忽而蓄疑上
 行而下效将有不胜其害矣传曰功以志崇业以仁
 广断以勇克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岂特卿士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68-0553c.png
 为然
   君陈
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
周公之训惟民其乂
 惟前人极教养之德故没世而民不忘后人尽继述
 之道惟率乂而民亦治盖前人之德民之所仰慕者
 也后人能因其所思以治之宜其翕然听顺矣成王
 之命君陈以为昔者周公之治此东郊也为之师以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68-0553d.png
 教之为之保以安之故周公虽没而民方思慕其德
 而未已也今君陈之往但当慎其所司之职循其典
 常之道勉明周公之旧训则民亦将自然而治矣吁
 周公之德民之不能忘也若此为君陈者宁不思所
 以慰斯民之望乎(云云/)尝谓时有先后而所以致其
 治者无先后之分民有近远而所以得其心者无近
 远之异则治不可以先后论也民不可以近远观也
 惟在于继前人之志述前人之事者如何耳盖纪纲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68-0554a.png
 法度之施礼乐教化之用前人以之而服斯民之心
 者也继前人而往者宁不思所以推其德而不易其
 心勉其训而不移其用则前日之治即吾今日之所
 以治者矣而况东郊之地顽民之所居也周公惧其
 弗顺而尽其教养之恩斯民思周公之没而怀其教
 养之德此成王所以重其任而有君陈之命焉使君
 陈而能取法乎周公则民之从君陈者将不异于从
 周公矣且成王之心何心哉方殷顽民背叛之时周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68-0554b.png
 公迁于洛邑使密迩王室当是之时周公有师之尊
 有保之亲式化厥训所以教之也绥定厥家所以安
 之也周公之德其及于民者若此今周公没矣则东
 郊之民宁不戚然于心乎动静食息未尝不怀周公
 之德出入起居未尝不思周公之训如饥者之欲食
 渴者之欲饮不啻大旱之望云霓不啻赤子之慕父
 母今君陈之往治此东郊也将何以慰斯民之望乎
 谨毖殷民周公之心也汝则慎之以为职厥若彝及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68-0554c.png
 抚事周公之志也汝则率之以为常殷民之所不能
 忘者正在于周公之训君陈苟能即其训而勉明光
 大之则君陈之心即周公之心而今日之治又岂异
 于前日之治乎殆见东郊之民如行者之赴家食者
 之获饱鼓舞群动和柔委顺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曰怀曰德者所以明周公之得民心者在于德曰慎
 曰率者所以明继周公之治者在于君陈由此观之
 则知周公以斯民为心故其没也民以周公为心君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68-0554d.png
 陈能推周公之心以为心则民将移其所以怀周公
 者怀君陈矣尝考之经成王之望于君陈者不特此
 也下文既举周公精微之训以告之矣尤必继之以
 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于其后也又重之以尔惟弘
 周公丕训反覆丁宁其望于君陈者无非在于周公
 之训为君陈者得不思所以继周公以复成王之命
 乎厥后康王称周公克慎厥始君陈克和厥中则君
 陈之在东郊果无愧于周公之治其亦有味于成王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68-0555a.png
 之言也欤抑又论之成王之命君陈也固在于周公
 之训而康王之命毕公也亦未尝不在于周公之训
 也其曰不由古训于何其训则知君陈能弘周公之
 训而毕公又当弘君陈之训矣以故三后协心而洛
 邑之治为不可及也欲观成周之家法舍是何以哉
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
尔惟风下民惟草
 贤君勉大臣以由圣既以常人之情为戒复以德化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68-0555b.png
 之机为喻也徒知慕圣人于未见之先而不能由圣
 人于既见之后者常人之情也为大臣者以之为戒
 焉则下民皆将兴起于德化之不暇矣成王命君陈
 分正东郊谓凡人之未见圣也其心慊然若不能以
 见之及其既见圣人也则又往往不能由其道焉君
 陈亲见周公当深以为戒也以不克由圣为戒而动
 必由夫圣焉则感应之机如风行草偃之易有不期
 然而然者矣尔君陈能由周公之训则彼下民者其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68-0555c.png
 有不从君陈之训乎深致其戒于前曲致其喻于后
 策命之词可谓深切著明矣甚矣由圣之难而从化
 之易也均是人也难于由圣而易于从化者何哉圣
 而后能希天贤而后能希圣圣非凡人之所能也而
 下之从上则有不疾而速之机矣导之斯从倡之斯
 应此必然之理也成王其知此矣谓夫降衷秉彝人
 皆有之故当其未见圣人之先谁独无愿见之心也
 有愿见之心而其自视则欿然若不能以见夫圣人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68-0555d.png
 焉岂不曰圣人首出庶物者也以吾之愚其能以见
 之乎又岂不曰圣人卓冠群伦者也以吾之不肖其
 能以见之乎此凡人未见圣人之情则然也幸而仁
 义之睟盎者既得而瞻望之矣威仪之盛著者既得
 而亲炙之矣以其平日未见圣人之先其慕之者若
 彼则夫今日既见圣人之后其由之者宜何如哉然
 降衷虽若有恒性而不能无气质之拘秉彝虽同好
 懿德而不能无物欲之累虽既见之而不克由之则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68-0556a.png
 亦为徒见而已此君陈之所当深戒也盖君陈非常
 人比也尝亲见周公者也亲见周公其可以常人自
 待其身乎周公之道尔君陈分政东郊者之所当由
 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欲其有以化诲之怙侈灭义
 骄淫矜夸欲其有以感悟之非可以刑驱非可以势
 迫惟我君陈由周公之道以兴起其善端耳由是言
 之君子之德风也尔君陈则惟风焉小人之德草也
 东郊之民则惟草焉草上之风必偃是在君陈而已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68-0556b.png
 愚故曰贤君勉大臣以由圣既以常人之情为戒复
 以德化之机为喻此之谓也考之上文其曰兹率厥
 常懋昭周公之训欲其由圣也其曰式时周公之训
 欲其由圣也一则欲其由圣二则欲其由圣非成王
 不能为斯言非君陈不足以闻斯言也异时道洽政
 治泽润生民东郊之任视周公无愧焉谓非由圣之
 效可乎
   毕命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68-0556c.png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
何其训
 立教以保民生于既富之馀亦惟即理以稽诸古而
 已盖斯民既富之日正圣人立教之时也昔者成王
 与康王之命毕公以为殷民非难化也惟能因其资
 富而后教之则必不迁于外物而可全其性命之正
 然后不可以外求而天理即所以为教惟德惟义民
 性之所固有而乃大训古人之所共由不由古以为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68-0556d.png
 训将何以为训乎毕公持是说以教殷其必知所本
 矣尝谓民生既富之后果可以无教乎曰逸居而无
 教则近于禽兽是不可以无教也谓即理以为教果
 可以不稽诸古乎曰善无徵则民不从是不可以不
 稽古也吁是固然矣亦岂知寿固不可以贪而得夭
 者不可以慎而免哉今论永年之道而本之德义之
 教毋乃拘乎盖圣人之所承命非曰人人而至期颐
 也亦曰得其正命而已矣昔者康王闵富民之不知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68-0557a.png
 命也故谓殷民旧丧之久夭阏其生其与岩墙之不
 免而桎梏不能以自脱者皆非正命也为尔毕公合
 思所以永其年矣然天下憔悴无聊因无以为养生
 之具而匪彝滔淫尤有甚于饥寒之忧既富而不尽
 其教之之方于情欲日肆而无以全其生今而当富
 足之日而为之训迪则衣食足而知荣辱矣仓廪实
 而知礼节矣永天年者有之凶短折者无之矣虽然
 吾心之理无馀理是理之不无德义德之与义人心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68-0557b.png
 所同自是理之外皆不足以为训之大者也天之与
 我先立乎其大毕公欲知训之所以大舍德义安之
 乎殷俗靡靡利口惟贤以薄陵德者有之怙侈灭义
 者有之德义不明非一日也尔毕公其将因其本然
 以训之乎抑将外立条教以训之乎训民之道有所
 谓大焉者公知之矣况今人更三后世历三纪殷民
 虽顽良心犹故未有触之而不动者尔毕公其慎德
 义之训耳然德义之训古人所同今尔公居元老之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68-0557c.png
 尊虽以大训为念而不以古训为法则处毕公之前
 者其遗规馀画无非德义之所寓一不加察则于己
 然之迹为有所戾而使斯民之无验要不得为美化
 也兹所以复严于不由古训于何其训之语以坚毕
 公之心欤嗟夫君陈之分政东郊仝此殷民也而成
 王命君陈之意与康后同一道欤观惟民生厚因物
 有迁之语则知欲君陈之敷教以复民心之天也观
 尔克敬典之语则知欲君陈有德义之训若夫懋昭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68-0557d.png
 周公之训又岂非欲其由古训者乎吁君陈毕公之
 所化无异民而成王康后之所命无异意观周家累
 世之化则知周公矣
   君牙
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
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
配于前人
 前王重创业之勤既有以垂法于其后人臣任敷教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68-0558a.png
 之责当有以无愧于其先盖立法垂训固莫盛于前
 王而敬明乃训在人臣不可不尽其美也不如是则
 何以对扬文武之光命而追配于前人哉昔者穆王
 命君牙以为大司徒谓夫文显于前而有莫大之谟
 武承于后而有莫大之烈所以启佑我后人者不惟
 皆出于正而已亦且致其周密而无或缺焉其所以
 垂宪乃后者至矣今尔君牙嗣守司徒之职岂有他
 哉亦惟取文武之训敬而明之以尽施教之责焉则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68-0558b.png
 上有以不失成康对扬之意下有以追配前人事君
 之心而可以无愧于其先矣君牙之书(云云/)古今天
 下之道有二焉曰创业守成而已矣周自文武创业
 于其前成康守法于其后治定功成礼备乐和则后
 乎此者将若何而继之耶吁世有前后理无二致文
 武创业之盛固无以加矣而成康所以守成者别非
 一道也不过敬明文武之遗训而已矣然成康所以
 能对扬文武之光命者岂成康自为之哉有臣焉以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68-0558c.png
 任其责而已耳君牙祖父笃忠贞以服劳王家岂其
 有成绩以纪于太常其辅君之功施教之绩昭乎其
 不可掩也为君牙者果能遵其道而不变守其法而
 不渝以无愧于乃祖乃父则为君者又果何愧于文
 武成康哉自今观之光于四方者文谟之丕显也率
 惟敉功者武王之丕承也文之显者以谟即所以开
 武王之功武之承者以烈而皆本于文王之谋父作
 子述未有盛于此者本大末茂源深流长垂于无穷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68-0558d.png
 施之罔极固其宜也有典有则遗厥子后所以启我
 者无一事之不出于正也枢机周密品式备具所以
 启我后人者果何事之或缺也哉为司徒者固无俟
 乎更张改作以为功变乱刑政以为事肇修人纪经
 纶大经文武固有功纲常圣谟洋洋嘉言孔彰何莫
 非文武之大训敬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诚使惇典
 敷教任于己者恭谨而不敢渝则旧章成宪本乎先
 王者自昭著而不可掩前王之所以对扬文武之命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68-0559a.png
 者如此前人之所以左右乃辟者如此君牙而能如
 是则纲常之理为之大明而文武之道赖以不坠所
 以对扬光命者质之前王而未始有违所以左右乃
 辟者方之前人而未始有愧矣然则任司徒之责者
 将不在于敬明乃训与舜命契以敬敷五教皋陶论
 典而归之寅恭同一揆也呜呼观穆王之命君牙追
 述文武创造之难而拳拳求助于臣下以庶几成康
 守成之丕绩其亦有志于天下者矣何至末年肆其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68-0559b.png
 侈心巡游无度几失天下文武成康之遗绪至此而
 不念厥绍何哉人心操舍之无常观此则可鉴矣
   吕刑
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法必谨所施有以全治道之不及则君民受其福可
 必其效于无穷夫王者之治以德为化民之本而必
 假刑以辅之其有关于君民者为甚重也故为臣者
 能敬谨以为五刑之施以成刚明正直之三德则法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68-0559c.png
 之所加盖无不当者矣如是则君庆于上民赖于下
 而安宁之休可以永久而不替其为国家之福又岂
 有终穷也哉世无刑罚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以其
 为治道之所关也然刑一也唐虞用之则足以致隆
 平后世因之或足以基乱无他敬与不敬而已矣盖
 敬者用刑成德之本也德者出治之基刑者辅世之
 具道之以道而不足然后用以防之而非恃之以求
 逞也是以古人慎之重之盖知夫死者不可复生断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68-0559d.png
 者不可复续一失其当则民无所措手足矣为民上
 者使民无所措其手足则必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
 灾异之来虽有善者亦将无如之何矣呜呼刑者民
 命之所关亦国命之所系用之可不慎乎夫刑有五
 墨劓剕宫辟是也德有三刚柔正直是也非三德不
 足以制天下非五刑不足以成三德用刑者如之何
 而不敬也刑乱国用重典所以成三德之刚也然一
 有不敬则或伤于苛暴而不足以为刚刑新国用轻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68-0560a.png
 典所以成三德之柔也一有不敬则或失于姑息而
 不足以为柔刑平国用中典所以成三德之正直也
 一有不敬则或失于枉滥而不足以为正直惟能审
 操纵之宜权轻重之等使辟以止辟刑期无刑则刑
 之所加皆德之所寓矣夫如是吾见其好生之德洽
 于民心至和之气充塞天地上则阴阳调而风雨时
 下则群生和而万物理一人垂拱于九重而天下同
 跻于寿域矣建丕基于不敝有不啻泰山之安保休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68-0560b.png
 命于无疆有不啻四维之固安宁之福夫岂一朝一
 夕而已哉吾今而后知明刑弼教非圣人之所可废
 亦非圣人之所可恃所可恃者恃其有德而已矣盖
 道之德教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以法令法令极而民
 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昔周之初纯任德教而
 司寇之设必惟其人有苏忿生以居之于前有康叔
 封以承之于后式敬由狱长我王国夫岂偶然故成
 康之世刑措四十馀年而不用而忠厚之泽迄于季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68-0560c.png
 世而不衰穆王继当耄荒之年而有吕刑之训犹拳
 拳乎有德惟刑朕敬惟刑与夫哲人惟刑无疆之休
 之语其先德后刑之语盖犹前日兹三代所以为有
 道之长欤传曰泰和在唐虞成周又曰周过其历有
 由然者矣
   秦誓
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
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68-0560d.png
 大臣好善之心诚而无伪则国家之福远而无穷盖
 得贤固所以为邦家之基况乎有诚于好善之人其
 能基国家之福也必矣宜古之贤侯所深思是人而
 用之以为人有才技乃能好之而若出诸己人之彦
 圣复心好之甚于所言斯可谓能好人之善而非出
 于勉强容受者矣诚如是则吾之子孙吾之黎民莫
 不有以蒙其休而被其泽其为利也岂浅浅哉好善
 之效如此(云云/)大臣之一身国家之安危所系万民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68-0561a.png
 之休戚所寄其所付托固重也所贵乎为大臣者不
 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乎有以来天下之善好善优
 于天下而况于一国乎固可以建无穷之基可以受
 无穷之庆矣然则子孙基业不患其不固民生不患
 其不安所患者不得其好善之大臣耳于此有人焉
 人之有技技者人之能也在他人则媢疾之不暇而
 其好之乃若已有而无人己之分彦圣者人之德也
 在他人则违之俾不通矣而其心好之乃有甚于口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68-0561b.png
 之所称初无彼此之间是人也真可谓休休乐善之
 人而非浅中狭量者比今谓之能容信乎其能容也
 夫如是吾见名一艺者无不容而智者皆得以效其
 谋占小善者率以录而勇者皆得以效其力上而朝
 廷无一事之不止其所下而黎庶无一人之不遂其
 生亦职有利信乎其有利而无害也穆公思贤若此
 其诸异乎人之求贤也欤抑是言也吾闻之矣又尝
 见其人焉旁招俊乂列于庶位此傅说无欲而进贤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68-0561c.png
 也故殷之流风善政至于易世而不衰握发吐哺以
 见贤士此周公无欲而进贤也故周之泰和盛治迨
 于东迁而不泯穆公悔用新进而思老成故拳拳及
 此思得是人而用之惜乎其志之不遂也不然擅秦
 之强得一士焉可以为政于天下矣岂区区西戎之
 霸而已哉君子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信乎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68-0561d.png
 
 
 
 
 
 
 
 书义矜式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