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二羔二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釋老君事跡氏族降生年代
䟽老子者太上玄元皇帝之内號也義曰前
明所說之教次釋能說聖人能說聖人所謂
老子老子即太上老君也太上謂證果尊位
玄元皇帝謂顯册鴻名内號謂眞經共所標
載今就老君位號之中分爲三十段以解名
號之由起也
第一起無始者所言老君也老君生於無始
起於無因爲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
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
有精其精甚眞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
之身即老君也萬化之父母自然之極尊
也
第二體自然者大道元氣造化自然强爲之
容即老君也虚無爲體自然爲性莫能使
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
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葛玄仙公序
訣云老子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
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是也
第三見眞身者老君乃無生之至精兆形之
至靈也昔於空洞之中結氣凝眞强爲之
容體大無邊相好衆備自然之尊上無所
攀下無所躡處虚空之中如日月之光也
第四應法號者老君挺生空洞變化自然智
慧無窮聖德周備形既莫測號亦無邊在
天爲萬天之主在聖爲萬聖之君在仙爲
萬仙之總在眞爲萬眞之先在星爲天皇
大帝在教爲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號或
顯百八十名或號無爲父或號萬物母與
大道而輪化爲天地而立根浩浩蕩蕩不
可名也約而言之凡有十號即降生之後
空中十方聖人讚十號是也具降生段中
所解
第五啓師資者老君將顯明大教布化萬方
乃曰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乃師
事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
尊弟子也道君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生於
億劫之前爲道氣之祖也天尊爲五億天
之主億萬聖之君亦生億劫之前爲道氣
之根本也所以道君爲老君之師天尊爲
道君之師二聖既立乃曰老者處長之稱
君者君宗之號以老君天上天下歷化無
窮先億劫而化生後億劫而長存天天宗
奉帝帝師承故賜以太上老君之號三聖
相師乃垂教尊卑之本矣莊子曰吾師乎
吾師乎齏萬物而不以爲義澤及萬世而
不以爲仁長於上古而不以爲老覆載天
地雕刻衆形而不以爲巧在太極之先而
不以爲高居六極之下而不以爲深先天
地生而不以爲乆是也
第六歷劫運者老君生於萬物之首起於無
始之前經歷劫運甚爲乆遠劫者天地成
壞之名陰陽窮盡之數陽盡則生陰故爲
大水陰盡即生陽故爲大火陽極於九故
云陽九陰極於六故云百六小則三千三
百年次則九千九百年大則九九大數八
十一萬年爲劫終老君長生行化經此劫
運不知其數矣西昇經云上世始以來所
焉鈎繩者莊子馬蹄篇云陶者曰我善治
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
曲者應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
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此言土之性
也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木之性也曲
則爲輪直則爲桶今陶者以規矩匠者以
鈎繩圓者則矩之使方方者則規之使圓
曲者繩之使直直者鈎之使曲此失其眞
性誠至小巧爾造化刻彫衆形者莊子大
宗師篇意而子問許由曰願遊於至道之
藩由答曰噫吾師也𩐎萬物而不爲義澤
及萬世而不爲仁長於上古而不爲老覆
載天地刻彫衆形而不爲巧此所遊已此
謂吾師自然之道無心自爾莊子師之吾
師之遊自然而已
大辯若訥
注不飾小說故若訥
疏合譬飾詞結繩竄句小辯也行不言之
教辯彫萬物窮理盡性大辯也至言去言
無所抑揚如謇訥爾
也次十八天爲色界一虚無天二太極天
三赤明天四恭華天五曜明天六皇笳天
七虚明天八端靖天九玄明天十極瑶天
十一元載天十二太安天十三極風天十
四始皇天十五太黄天十六無思天十七
上揲阮樂天十八無極曇誓天是也次四
天爲無色界一霄度天二元洞天三妙成
天四禁上天是也此二十八天名爲三界
劫運所及陰陽所陶氣有窮極人有歲數
則初第一太黄皇曾天人壽九百萬歲一
天加一倍凡二十八天年壽之數極於一
千二百七萬九千七百七十五萬五千二
百萬歲下至日月所交四千四百四十四
萬四千四百四十四億氣一氣三千里也
此上又四天名爲四種人天一常融天二
玉隆天三梵度天四賈奕天此四天超出
三界不生不滅無年壽之數無淪壞之期
大劫之交灾所不及向下諸天諸地隨劫
淪滅劫運再開混沌復判則此天之人承
太上所命下化人間教世行法一如此劫
之初三皇繼理矣又上三天爲三清境一
曰大赤天二曰禹餘天三曰清微天最上
曰大羅天包羅諸天極高無上玄都玉京
鎮於其巔三尊所處萬聖朝軒爲極道之
域成化之根也既分諸天即以三十六天
滓陰之氣下爲三十六地每天立一天帝
每地立一地皇七十二君同禀命於老君
矣其諸天境域分布凡有五億之殊皆三
十六天之氣所生也地中有三十六洞天
亦與上天相應日月分精玄照其間則天
文地理六甲五行陰陽變化皆老君運玄
妙之機生之成之行之化之矣故曰道者
萬物之宗元天得以清地得以寧物得以
生神得以靈海嶽得之以安鎮王侯得之
以太平道士得之以神仙枯朽得之以發
榮也太上老君乃陰陽之主首萬神之帝
君元氣之父母天地之本根先王之師匠
品物之魂魄陶冶虚無造化應因衿帶八
極載地懸天遊馳日月運走星辰呼吸六
甲吒御乾坤改易四時推移寒温驅使風
雨奮鼓雷雲分别玄黄歷數虚盈君臣父
子禮義備矣是知陰陽雖廣天地雖大非
道氣所育大聖所運無由生化成立矣
第八登位統者老君大聖之功生化天地運
育萬物豈復有品位名稱哉然上有元始
之尊次有道君之聖老君次道君之位演
化立功既以三氣運行萬天周布衆法顯
著玄功克明乃登證極道之果居三尊之
位紹嗣太上之任爲法王之尊上總羣聖
中理衆眞下制諸仙而統攝三十六天三
十六地七十二君星辰日月嶽瀆萬靈陰
陽變化一切神明主領天上天下地上地
下五億天界有情無情有識無識有形無
形皆太上老君之所制御焉由是常在太
清境太極宫丹臺紫闕玉堂之中有三大
仙九太帝二十七天君八十一卿大夫千
二百仙官二萬四千靈司七萬仙童玉女
五億天丁神王並羅衛雲街巨虬師子金
翅孔雀鳳凰靈獸天馬麒麟備衛左右老
君時亦上朝元始疏奏罪福中謁玉宸賞
校九宫下統三界生死之簿一切神官鬼
僚考察之司仙官靈洞福食之曹無幽無
隱莫不仰隸之焉或下理九天在太微勾
陳六星中號天皇大帝曜魄寳所以秉三
使六把九樞機統攝萬一千五百二十物
秉持仙籙主領神人眞人仙人聖人賢人
行人悉係之焉但見百億天王拜乎在前
諮求風雨水旱豐儉逆順生死善惡之事
焉遊行萬方以玄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
清太極之宫也
第九隨機赴感者老君極聖洞眞總領萬化
化隨方出降德屈身自億劫之初至混沌
之始歷羲媧一十八氏三紀五十八統一
百八十九代代爲國師及神農之後或爲
國主或爲師君或爲賔友或爲人臣乃有
鬱華録圖等號以道德妙㫖更相發明所
謂應物無擇者道也赴感隨機者聖也常
以經圖戒律應化一切分形應感無量無
邊而老君之體端寂無爲凝然常住於太
清之宫也
第十演上清者老君於上三皇時人尚淳樸
公元前206年
以龍漢元年號玄中法師以上清聖教一
十二部大乘之道開度人天也
第十一傳靈寳者中三皇時老君以赤明元
年號有古先生降靈寳眞經一十二部中
乘之法開化一切救度兆人也
第十二出洞神者下三皇時人心樸散老君
公元581年
以開皇元年號金闕帝君出洞神經一十
二部小乘之法開度萬品也
第十三垂文象者伏羲之時人已澆漓未有
公元649年
法度老君以清濁元年號鬱華子下爲師
說元陽經教伏羲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取法
於地制嫁娶叙人倫焉
第十四示好生者神農之時人食禽獸茹毛
公元前206年
飲血老君以清漢元年號大成子下爲師
說太上元精經教以化生之道播百榖以
代烹殺和百藥以救百病嘗桑得禾柳得
稻榆得黍槐得豆桃得小麥杏得大麥荆
得麻五穀既登獸禽免害止殺所以長善
除惡所以全生不食血肉人無疾苦五穀
養性人無宿業其利人也大矣
第十五教陶鑄者祝融之時人食生冷未知
公元前100年
火食老君以天漢元年號廣壽子下爲師
說按摩通精經教陶鑄爲器以變生冷人
保其壽焉
第十六制法度者自下三皇以後伏羲以前
未有典禮鳥獸同羣老君以道開化漸漸
生心辯形食味參以五行廣施經法勸化
兆人矣
第十七作形器者自伏羲之後老君示以世
法制禮樂以叙尊卑造衣章以明貴賤作
宫室以代巢穴爲舟車以濟不通置棺椁
以代衣薪造弧失以威不順立刑獄以戒
兇暴造書契以代結繩服牛乘馬引重致
遠日中爲市交易而退耒耜杵臼之利重
門擊析之規並老君教於時君以化於物
也
第十八崆峒演道者黄帝時老君號廣成子
居崆峒山黄帝詣而師之爲說道戒經教
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昇天
第十九衡嶽授經者顓頊時老君下爲師號
赤精子居衡山授帝微言經教以忠順之
道
第二十江濱應化者帝嚳時老君下爲師號
録圖子居江濱授帝黄庭經教以清和之
道
第二十一姑射宣眞者唐堯時老君下爲師
號務成子居姑射山授帝政事離合經教
以廉謹之道
第二十二傳道德者帝舜時老君下爲師號
尹壽子居河陽授舜道德經說孝悌之道
此上下二經出於兹焉
第二十三教理水者夏禹時老君下爲師號
眞行子居商山授禹戒德經說勤儉之道
又授靈寳五符檄召神鬼濬九江通河海
决百川矣
第二十四述長生者殷湯時老君下爲師號
錫則子居灊山授長生經說恭愛之道
第二十五寄胎慧者老君愍時凋弊欲反神
降生以殷第十八王陽甲十七年庚申之
歲託孕於玄妙玉女就此門中分爲五别
一曰大道應化託孕人間乘日精爲五色
之象以明陽德也二曰乘九龍之車凝結
變化五色玄黄入玄妙玉女口中又明九
龍陽精之華也三曰處胎寄慧與俗不同
八十一年極太陽九九之數然後乃生四
曰玄妙玉女感夢之後因而有孕容顔益
少神氣安閑八十餘年悦豫無比以明聖
人降跡之異也五曰玄妙玉女所居之室
四時和暢六氣調平冬無凝寒暑無煩燠
祥光照室靈風滿庭衆惡不侵萬靈潜衛
八十一年不覺爲乆當殷二十二王武丁
九年庚辰之歲降生也
第二十六顯降生就此門中又分一十七段
一曰老君降生逈異凡品雖依聖母之孕
乃剖左腋而生也二曰老君生登行九步
步生蓮華陸地開敷大彰神異三曰老君
降生之時日童揚輝月妃散華七元流景
祥雲蔭眞四靈翊衛玉女捧接聖母因攀
李樹忽爾降生矣四曰老君降生之時九
龍吐水以浴聖姿龍出之地因成九井于
今見在毫州眞源縣太清宫中也五曰老
君降生之後即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
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獨尊代間之苦何足
樂聞六曰老君降生者爲念時澆樸散大
道不行委迹生神以救於世七曰老君以
衆迷難曉正道難宣降生之時故顯現禎
祥令物信悟八曰老君欲明妙道須在修
功示有鍊丹以勸修習今亳州宫中有鍊
丹井鍊丹檜並存焉九曰老君教人習道
内外俱修既鍊金丹又習眞氣今有虚無
堂在毫州宫中乃習氣之所也十曰老君
眀此妙道修之必得昇天示彼功成輕舉
而去今毫州宫中有鹿跡檜即老君乘白
鹿昇天之所其樹見在十一曰老君降生
公元前1266年
年代即殷武丁九年庚辰歲二月十五日
也今詳殷周以子月爲歲首二月即今之
十二月丑月也十二曰老君降生郡國即
古之楚國之分苦縣因城爲名瀨鄉因水
爲名曲仁里九井之西靈溪之側其縣本
公元前636年
名苦縣漢魏以來名谷陽縣乾封元年改
公元前635年
爲眞源縣中和二年昇爲赤縣十三曰老
君降生之後九日之中身長九尺七十二
相八十一好蹈五把十美眉方口雙柱三
漏日角月淵具大聖之相也十四曰聖母
玄妙玉女老君降生之後聖母乘八景玉
輿羣仙侍衛白日昇天大唐追尊爲先天
太后今有宫在眞源縣太清宫之北一宫
在樓觀昇天臺上十五曰老君升天之後
歷代帝王欽慕眞迹漢桓帝隋文帝皆崇
修宫廟命文臣刊碑以旌道德故漢有邊
韶碑隋有薛道衡碑于今並在十六曰聖
唐受命之年毫州舊宅枯檜再生以彰子
孫興昌享無疆之祚其樹見在號再生檜
十七曰眞源舊里累降樹祥甘露乍垂卿
雲時布或眞容顯現以弭妖凶或雲霧凝
空以護宫宇或神鳥銜箭或瑞雪驟飛或
神龍躍九井之中或文字顯三檜之上代
代昭驗載在簡書漢桓帝時感夢老君修
公元585年
祠宇之日卿雲見在其上隋文開皇五年
卿雲白鹿現於祠庭帝遂修崇庭宇武德
公元651年
三年枯檜再生其年卿雲現於其上上元
元年枯檜樹於木枝上有宋書乾元亨利
公元712年
貞字重重分明太極元年卿雲現於其上
公元748年
天寳七年鳳凰集於虚無堂上寳應元年
有紫雲屬天神光夜照明日龍見九井之
公元768年
上大曆三年卿雲現於宫上甘露降於檜
公元842年
樹會昌二年甘露降於庭樹咸通十年徐
州逆賊龐勛欲領徒據太清宫老君應現
有黑氣遍川賊徒迷失道路其日敗滅中
和廣明之際黄巢侵逼宫宇縱火焚燒陰
雲升現雨降火滅賊徒奔潰又逆賊遍地
公元748年
白刃圍逼亳州其日黑氣大雪賊徒殞仆
凍死解圍而去又黄巢餘黨攻圍毫州神
鳥遶城銜箭有黑氣自宫中而來賊黨驚
公元882年
奔解圍而去中和二年勑吏潘稠奏自黄
巢入關之後一十八度凶徒侵逼宫宇攻
圍州城皆有祥異賊遂奔散遠近户口多
就宫避難並獲安全請移縣就宫安置勑
公元885年
㫖不允遂昇爲赤縣光啓元年七月九龍
井中五雲成蓋高千丈以來如此現者三
度汴州畫圖聞奏此之符瑞皆載於國史
矣
第二十七彰聖號者老君瓊胎寄慧八十一
年誕聖之辰生而白首聖母爲之立號以
示世人於此門中又分五段一曰聖人降
迹與俗不同聖母欲謂爲老又是初生欲
謂爲子又乃白首兩字兼稱因立老子之
號焉二曰道與俗反夫老者長年之稱子
者幼稚之號世人先幼而後老老君先老
而後幼欲明攝迹還本也三曰老者考校
衆聖爲名子者以孳生萬物爲義所以老
君爲萬物父母衆聖祖宗故有考校孳生
之名以爲老子之號老子二字起於此時
老君之號先於億劫非此一時四曰聖人
垂名反終歸始老者終也子者始也世人
先始而後終老君先終而後始欲令世人
修道反老還嬰故號老子五曰委迹和光
以循於世者老君以生而白首故號爲老
子者男子之通稱亦如孔子孟子莊子列
子等以姓爲號老子鶡冠子抱朴子淮南
子因事爲號序訣云老子之號始於無數
之劫杳杳冥冥眇邈乆遠矣斯乃不以降
生而老爲號乃以長於億劫之前故以老
爲號爾夫託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
然號曰老子老子之號因玄而出在天地
之前無衰老之期故曰老子此序訣所證
也今考詳衆說既不以因生立號即是老
君歷劫垂教應代表形常現老容故有老
子之號爾
第二十八明冑胤老子本記及諸家史册皆
云生於李樹之下指樹以爲姓斯理爲當
矣今按大唐天潢玉牒即云顓頊之後生
大業大業生媧媧娶有喬氏之女感月光
貫昴而生咎繇咎繇生伯翳伯翳之後代
爲士師至理徴避桀之亂遁居伊侯之墟
食李實乃改爲李氏此言咎繇之後以理
獄爲功遂姓理氏其後子孫或改里氏至
伊侯之墟避難遂改里爲李徴生利貞當
殷湯之時也利貞生昌祖昌祖仕陳爲大
夫因居苦縣昌祖生明明爲陳相葬瀨鄉
之北立廟因有相城明生慶賔慶賔生靈
飛一名虔會慶賔靈飛皆白曰昇天所言
陳國乃古之陳國非周時所封胡公滿之
國也今按湯至陽甲一十八王二百五十
餘年自李徴至虔會五世相承年代相類
當此之時太皥之時已爲陳國及周封舜
後當是此陳既滅乃封胡公而王其地也
靈飛之妻玄妙玉女感日精之夢而生老
君此一說也又按本記云老君生而能言
指李樹曰此我姓也因遂姓李故隋内史
捨人薛道衡老君祠庭碑云感日載誕莫
測受氣之由指樹爲姓未詳吹律之本是
也又樓觀先師傳云老君既因聖母攀李
樹曰此汝姓也三家之說經傳備載今並
明之以彰國姓宗緒矣聖母者按玄中記
云李靈飛當殷之時父子相承得修生之
道父慶賔年百餘歲常有少容周遊五嶽
諸山一旦於所居雲龍下迎白曰昇天靈
飛感父飛昇之異深隱不仕内修其道以
天水尹氏之女爲妻居於瀨鄉其妻嘗因
晝寢夢天開數丈衆仙人捧日出於其處
良乆見日漸小從天而墜化爲五色之珠
大如彈丸夢中得而吞之因即有孕八十
一年容色益少常若處女靈飛亦百餘歲
而昇天既誕生老君之後即有五色雲輿
迎之昇天而去又李氏大宗譜云李氏之
姓其先黄帝之後姓公孫曰軒轅元妃西
陵氏生昌意昌意之妃方雷氏曰女節感
台光貫日而生少昊曰青陽氏少昊次妃
名脩房生大業大業之妃名扶始感白雲
覆己而生皋繇皋繇生伯益伯益一名翳
帝舜封之於嬴因姓嬴氏翳妃姚氏生若
水若水生昌貴昌貴生景僕景僕生仲行
仲行爲周成王諸侯謚曰非公至宣王賜
姓裴氏裴氏之孫庭堅有女貞潔不嫁居
楚國瀨鄉曲仁里因食李實而有孕歷八
公元752年
十一年安愈無苦常有神明潜衛其身以
周惠王之時二月十五日因攀李樹生於
左脇生而髮白左掌中有玉印字右掌中
有七十卷經字左脚下有救字右脚下有
治字生而能言問父何在母曰吾貞潔不
嫁今則老矣吾因食李實而孕汝無父也
吾以處女而孕於汝恐爲鄉里所笑欲飲
藥而去之神人告吾不令吞藥及今八十
一年矣因食李而生李即汝姓也既生而
老號曰老子老子作七十二經以記天地
鬼神之名述無爲長生之道娶天水尹氏
之女生子名貞利當定王之時此一說也
今詳尹喜是康王大夫昭王時爲關令老
君已度關授經此即年代縣殊先後差爽
雖譜書所載恐非眞的然李姓所起今亦
載得姓之由也又玄妙玉女元君傳云老
君在天爲衆聖之尊先億劫而行教以無
爲常存之道化於天人長於億劫之前爲
萬聖之君長故天尊道君賜其眞號號曰
老君即在五太之前歷劫有此號矣雖代
代應見爲帝王師而未有降世誕生之迹
乃於九清之上命玄妙玉女降於人間爲
天水尹氏之女嫁李靈飛爲妻老君乃乘
日精駕九龍化爲五色流珠下入玄妙玉
女口中而寄胞託孕歷八十一年因攀李
樹而生老君誕於左脇當孕之時神靈衛
聖母之身既生之後玉女捧接祥雲滿庭
日童散暉月妃擲華衆聖來集老君乃指
李樹曰此吾姓也在代凡有九名一名耳
字伯陽二名雅字伯宗三名忠字伯光四
名石字孟公五名重字子文六名定字元
陽七名元字伯始八名顯字元生九名德
字伯文或云三十六號或云七十二名或
云姓字眇眇從劫至劫非可悉記老君有
九變以法太陽變化生育之功有七十二
相八十一好故爲聖中之聖眞中之眞矣
聖母在天即號玄妙玉女既降育大聖即
爲太一元君元君乃授老君化世行教之
㫖内修九室三一之門萬善萬惡之戒百
病百藥之訣虚無清淨之規九丹餌鍊之
品將以示世人有師資授受之法而太上
大聖爲萬化之主豈復待師受禀學乎受
道既畢即有天樂駭空流雲靄野千乘萬
騎五帝上眞擁九光八景之輿迎聖母元
君歸于玉清之上至令爲太一元君國朝
尊爲先天太后具在前解詳諸家所載聖
母本起即玄妙玉女爲老君之母證太一
元君事跡爲勝國朝所尊云母益壽氏爲
先天太后是宗譜所明道經之中未睹其
事所言降生年代以殷武丁時爲是自餘
諸說舛誤不同前後差謬今則載而不取
也
第二十九興帝業者老君道包萬有澤被諸
天貽厥孫謀光膺大寳是以三十一代孫
高祖神堯皇帝光宅天下奄啓我唐矣所
以天潢流瑞源出於上清瓊海澄瀾潤涵
於萬㝢德明皇帝佐堯翊舜興聖皇帝握
紀乘時始輝映於唐虞之間復恢拓於秦
梁之野比夫后稷古公之德文昌武發之
興卜代卜年帝枝帝葉固無讓於姬周矣
公元666年
第三十册鴻名者乃向下明乾封元年册尊
號也
向來所解老子兩字汎舉三十門以彰應
跡垂號也
釋老君聖唐册號
夫所言太上者統教之尊名證聖之極果也
太者大也上者高也太者大也無大於太上
者高也無高於上乃修因證果極位之稱也
世人修行自凡而得道自道而得仙自仙而
得眞自眞而得聖聖之極位昇爲太上太上
者六通萬德無不畢備紹法王位統臨萬聖
即得居此尊名亦如代間皇帝代代紹位皆
得稱之自元始天尊之後即有太上大道君
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太上高皇帝皆極此位
而太上丈人高皇帝雖兼有尊極之名而不
行教其傳祚行教爲萬天之主唯道君老君
耳玄者深也妙也亦云道也天也至道高妙
不可言詮約妙與深以玄爲證言深妙玄遠
以明道體故謂之玄元者初也始也祖也爾
雅云肇道根源萬物宗祖處世出世之法皆
爲之本始故謂之元皇者大也謂大道也道
大曰皇尚書序曰三皇之書謂之三墳言大
道也帝者天也其德配天次於道也德大曰
帝道德兼稱故云皇帝又云法道法天謂爲
皇帝秦始皇既一統天下垂法後代上採三
皇之尊名下取五帝之美號兼而稱之曰皇
帝焉尚書序曰五帝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
也内號者隱號也老君千名萬號不可備窮
以當時天下所稱謂之老子亦乃道尊德貴
不可斥名天上人間咸稱曰老子是則以老
子之内號也我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乃老子
三十三代聖孫大唐之第三帝太宗文皇帝
之第三子也承平嗣極握紀垂衣耀仙李之
靈葩展昇平之盛禮迴鑾苦縣謁聖眞源表
大孝於奉先贊玄元於聖號以乾封元年太
歲丙寅二月二十八日下詔曰東臺大道混
成先一儀而立稱至人虚己妙萬物以爲言
粤若老君朕之本系爰自伏羲之始暨乎姬
周之末靈應無象變化多方游元氣以上昇
感日精而下降或從容宇宙吐納風雲或師
友帝王丹青神化譬陰陽而不測與日月而
俱懸屬交喪在辰晦迹柱下大弘雅訓垂範
將來雖心齊於太虚而理歸於眞宰若夫絶
聖棄智安排寡欲寂寞杳冥之際希夷視聽
之表澹爾無爲宛然自得酌之不竭用之不
盈執大象而還淳滌玄覽而遣累邈乾坤以
長乆跨陶鈞而亭育至矣哉固無得而名也
况復大聖所資克昌寳祚上德所履允屬休
期朕嗣膺靈命撫臨億兆總三光之明而夙
宵寅畏居四大之重而寢興祗惕盡孝敬於
宗祧罄懷柔於幽顯行清淨之化承太平之
業登介丘而展采坐明庭而受記飛烟結慶
重輪降祥鶴應九臯山稱萬歲越振古而會
休徴冠帝先而爲稱首大禮云畢迴輿上京
迂駕瀨鄉躬奠椒糈仰瑞栢以延佇挹神泉
而永歎如在之思既深敬始之情彌切宜昭
元本之奥以彰玄聖之功可追上尊號曰玄
元皇帝仍改谷陽縣爲眞源縣當縣宗姓特
給復一年冀敦崇遠之情用申尊祖之義布
公元683年
告中外咸使聞知主者施行又永淳二年癸
公元666年
未十二月四日下詔曰君崇於道宅紫微以
垂衣臣修於德罄丹心而作礪若使上守於
義下尊於禮名教所以垂淳忠信由其漸薄
在昔胥庭連陸媧燧伏羲不宰而天下化軒
頊堯舜禹湯文武至公猶行深仁尚積及秦
居潤位奢泰之漸聿興漢襲霸圖玄默之風
已替遐觀魏晋近鑒周隋代益囂浮人踰僣
侈窮百王之弊俗極千年之否運以承大亂
之後方開大聖之期既逾交喪之辰必興交
泰之緒我高祖神堯皇帝受鑣宫之景命蕩
轡野之妖氛重懸日月一匡宇宙太宗文皇
帝披圖汶水杖鉞參墟降斗極之神兵滌懷
襄之巨浸張四維而安赤縣勞百戰而徇蒼
生聲教遐覃隄封遠亘緬惟洪業無得而稱
朕以寡昩忝膺丕緒未嘗不孜孜訪道戰戰
臨人日慎一日三十四載於今矣况下安則
上逸時弊則君憂雖身處九重而情周萬姓
建本之懷愈切抑末之念遽深今庶績雖凝
而淳源未洽朕之綿系兆自玄元常欲遠叶
先規光宣道化變率土於壽域濟蒼生於福
林屬想華胥載勞寤寐所冀内外寮寀各竭
迺誠敦勸梨萌俱崇簡質舊染薄俗咸與惟
新憑大道而開元共普天而更始宜申霈澤
公元683年
廣被紱埏可大赦天下改永淳二年爲弘道
元年仍令天下諸州置道士觀上州三所中
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觀度道士七人以彰清
淨之風佇洽無爲之化主者施行是則奉先
尊祖復朴還淳之㫖也
道德眞經廣聖義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