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自动笺注)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二染五
    (凝遠大師常德路玄妙觀提點觀事劉惟永編集)
    (前朝大夫太府寺簿樞密院編修丁易東校正)
   道可道
 趙實庵曰初顯常二○一絶相顯眞○道
 可道非常道道可道形而下者之謂也非
 常道形而上者之謂也形而下者道散於
 形名度數之間形而上道隱空虚
 寥之地蓋即物以求道道固不可得以其
 不可得形器非道也離物以觀道道亦無
 所有以其無所有神無方也心爲道之
 體道與心無殊性者心之生心與性不異
 心之與性無狀之狀道之與心無物而物
 心也性也道也謂之一而分三有也無也
 同也裂於三而會一即云數道豈數乎
 一妙神道離數妙則無矣道者豈得
 而言哉用即顯明物物無非於道矣所以
 形而下者雖可道非常之道存焉形而
 上者雖非常之道而可道之道著若夫
 形乎眞僞眞爲常道而偽爲可道託以虚
 實道爲實性而物爲虚妄且以事理形容
 庶幾有得雖云常也變實在所以言常
 者常即性之地心道之用合而言之總
 謂之常常體取不變以其不變故謂
 之常眞常中流萬有大也
 是觀之豈不大乎聖人之照用也
 言不必道言不必所謂
 道者也必欲言道不言非常
 豈能定一必欲言不言非道豈能
 顯通常常存常存不變通則通物
 物者無窮本一體而非二用一體而具
 變常且若天豈不常乎陽九極天有時
 而變地豈不常乎百六極地有時而發
 日豈不常乎日有時而虧月豈不常乎月
 有時而蝕乾之上九無首鵬至六月
 云息則知麗乎形者墮乎數者必有窮
 常則無形無形無數無數則不生不生
 則不滅自天地至於萬物形數者也豈
 同吾之眞常乎故曰可道者非吾之常道
 豈不變也不變謂之常可乎變豈不
 也不常謂之變可乎物之生也常與之俱
 生物之化也常與之俱化生生而不生
 固無迹也化化不化固自若也自生
 自化眞常生化者其能爾常生
 化本眞常生化不停也行流散徙不
 主故消息盈虚不常故主萬形而不
 見在一性常存窮則變變則大人
 適時以此可則否則聖人知化
 者以此用之爲天下者號曰神器行之以
 利萬物者乃曰明權思之以至元極者謂
 之微妙運之以因陰陽者故曰神機至於
 堯用之而舜用之而孝禹用之而决江
 河湯用之而躋聖敬雖然用之不同其實
 一也惟有道之君子不與聖人同憂者爲
 能體常○二絶名顯實○名可名非常名
 以名可命者必有形也道既無形烏得而
 名焉經所謂非常名可名者非吾之常名
 則常亦有名也常惟不生生即是物是物
 皆可名也常惟不用用即爲事是事皆可
 名也而欲究其生物本用事之祖了不
 可見列子用之彌滿六虚廢之莫知其
 所且道合散性有交辨以無合無無有
 入無間神飛電掣豈可迹哉此不可名也
 故合則同體此之合者合於太虚也散則
 成始以無出有不生者能生生含氣
 豈可昩邪此之散者散於萬物成形
 可名也生陽於子子美見於東南道之
 出而交物也生陰於午午美盡於西北
 道之復而辨物也交物其顯乎顯則萬物
 之名自著矣辨物其隱乎隱則一眞之元
 莫睹矣以無可睹者爲常名可名者且不
 得而同也以所睹者爲可名則常名者亦
 不得而遯矣出冥入冥至道神乎且敦
 名也哉不名也哉○次分有無二○一
 太虚肇一無名天地之始以道在至無
 玄眇之地湛若常存不與一物爲累凡有
 相者皆非吾之常道次言非常名以名者
 在乎形質分量之間隨其美惡未有一物
 而無名凡可名者皆非吾之常名無名
 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前言非常則是
 常者未離乎名也今言無名無字破常
 字也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者即常道也常
 道者即無也夫一理兩言之謂道
 不可言之者終莫能至道本無名名之
 者終不及質當非常常言之固兩言
 也常道常名即言其妙無名有名即言其
 用無名生天有名者子萬物凡以顯
 其用也原夫道之湛如太虚一物
 生無名可得至靜之極靜極生動所以
 氣肇生爲物之始謂之觸而非觸謂之感
 而非感本乎虚化神生氣生生之理於
 是乎恢張道生一一爲始萬象之靈於是
 乎均賦有非有也是有一而未形非無
 也即太始之形始如月魄之在艮類涓流
 之發源漸始乾坤誰尸造化此乃不爲
 爲者也今也以無爲萬法歸休有爲
 非凡夫自味道隱無用致用致用
 一氣爲先法生用法不窮元始無極
 一雖墮數通乎數則長生始則有形鍊其
 形而不死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
 五行生數九木三火七金五水十土則
 五行始初若得其初則知金木之承元
 合其成則曉水火之生死木隨子復申宫
 而始住其胞乾天屬東方而稱其用事
 故六爻皆九與木得以同原寄體金方實
 一家妙用至于金來乘襲居寅位以氤
 氲七炁之天處三陽受孕至于火從
 出亥位得三水土艮興巽方朕兆乃見寅
 申巳亥女台曰始而不凝形質由此
 修生不斷故義洪範生數有克而有
 合理仙經一則循元而不終故云始也
 出自無名二○太極生三有名萬物
 母夫始者造端未見其生也生者母也
 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滋滋而後有數
 此有名也經以無名者始之有名者生之
 是無出而爲有矣爾雅肇祖元胎始也
 坤卦地道道臣母道乾始之坤
 生之是故夫婦然後有男有男女則
 母之名始彰矣先言始而後言凡有
 四說焉一以陰陽言二以天地言三以父
 母言四以有無言夫陰陽者氣也氣也者
 分陰陽也一氣初肇本無陰陽太極既生
 一氣自析輕清上升而爲天重濁者下
 降而爲地開天云天氣已足餘氣
 地夫言足者乃見陰陽定數數足而後
 分以混元之時雖有陰陽纏鍊未極混而
 未分則列子所謂形質貝而未相離
 曰渾淪是也又曰元始玄元三氣
 生三十六天下生三十六地上下合德以
 爲陰陽又曰清者濁之源見乎清靜經陰
 者陽之澤見乎生神章由是觀之陰陽
 乎一氣自分爲二故曰合而分天地
 始生也本無父母生於太虚空洞中結
 於混沌一氣内狀雞子内黄外白
 未分也天地孕於靈源及其分也上下
 爲天地三合成德積九爲陽九陽旣升餘
 氣爲地故天有九天地有九地大羅三十
 六天火土三合之數成也中羅三十
 六天三十二天四始之數生也救苦
 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是天之生地
 之成合天地之數總七十二以爲節候
 始而成終天地道之垂象無所
 寓於天地天地無所寓寓於乾坤故以
 爲父地爲母天地一氣合而生萬物
 父爲母始之者則歸之乾生之者歸於
 坤始之生之其道一也豈天之形爲男地
 之形爲女邪凡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苟未
 得意象豈盡之是故一氣論天地猶
 坎一之精神此合而分也由是觀之道
 爲天地之母天地萬物之母乃可知也
 此分而合乾爲天爲父坤爲地爲母自天
 至地八萬四千里自地至天亦然也以卦
 象論之自復之泰爲三陰三陽乾下坤上
 爲天地交泰之時也易曰男女合精萬物
 化生是也泰者中和於是中有沖氣
 窈冥恍惚至眞其中萬物含生
 意也然天地以八萬四千里准之以陰中
 陽半爲春分陽中陰半爲秋分男女
 合之象也雖天之遠地地之遠天非以氣
 而交和有父母之名生生之理也故未
 分則謂之混沌分則辨爲陰陽異姓
 合爲男女婚娉則合爲夫妻易曰有男女
 然後夫婦也故取母以言生夫有而空
 者物之反無而神者眞之原即無名者眞
 空之原也即有名者妙以應物之用也然
 則眞無者豈待有而欲顯其妙乎一氣
 析三才自分萬物自植孰主張是孰綱維
 是是自然若論使然有自而然無自不
 然豈免天運地成陰交陽接不有母也寧
 顯其生不有生也孰認爲母經曰道生
 道即萬物之母也入而無出有若有機
 緘而不能自已有無二致非道而誰立母
 之名出虚爲實立始之目出實背虚一有
 一無道之妙用無元之一當識太虚返還
 之功必自於母天地之數離五坎十五五
 爲母散而生萬物者謂之妙有六戊
 坎六己加離生生之理於是可見○三辯
 體二○一靜照常體常無欲以觀其妙
 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指常道
 常名爲盡妙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使人
 絶視聽名言之外此非有心者可得惟
 無心者可了乃謂之常道者是也次曰無
 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言道妙用
 前四句言妙後二顯用蓋言妙而不言
 用道無所顯言不言妙事或障理且萬
 物受命於無而成形有理必然而聖
 人睹之存乎見見夫道無色相眞絶名言
 究心必徹於無心諸趣必窮於實趣旣虚
 無之是道何有物之相因不絶見聞寧歸
 清淨夫清淨者性之本也色相者名之因
 也性本湛然非名非相離性而相爲妄爲
 虚所以名從體相生相自念心而起眞
 僞兩立道本難原故作經者必主於虚無
 窮理者當觀於色相虚見實從幻妄以
 知歸有自無生精想塵而成就物無自性
 所以虚道無名以其非色此莊子
 謂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二即常致
 用○常有欲以觀其徼道本不生生無非
 道道降在物物無非眞及乎物來歸之道
 未嘗主此道之眞常脱然無累奈何虚玄
 泛景一氣自生混沌凝眞三才具體著象
 於天則六氣回薄成形地則五行
 生成陰陽總其大數八卦定乎四時准則
 有常變化不已生一滅在物理固然
 不死不生陰陽而致妙通此道必屬
 至人未達生原徒歸幻滅故常大本
 乃通神自爾不窮造化直指休浮不知死
 乎數者物失其神通乎數者形豈自累
 以有無同妙二理俱玄正陳性命之因豈
 得有爲爲妄他教則無餘盡物此道見之
 者昌觀徼則在理爲粗入妙則即理即事
 愚嘗探天機陽無陰陰無陽二者相索而
 始合或言龍無虎龍見虎而二俱無形
 或言汞無鉛有鉛見汞同而爲鬼隱所以
 言無言有性同歸一陰一陽是之謂道
 造其至妙然後不測之神此道德之玄
 玄也故伏羲畫卦知無中之有而其象乃
 陳孔子繫辭達有中之無而惟神不測
 因有無不二徼妙○四玄同○一權實
 顯○此兩者同出異名經自無名天地
 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顯道降而爲物自常
 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分有分
 無顯出顯入謂道本一致妙用玄彰使人
 直認本原先以有無二致之後同出
 異名一貫其義此兩者一有一無同出
 者同出於道而二名也易大傳所謂殊塗
 而同歸百慮一致且智徹爲明悟有無
 之一體疑其有二執有物以非無可立
 談蓋衆人之情動輒有礙礙即不通說有
 者不容言無說無者不容言有依此疑中
 乃分順逆順觀者衆人指物爲有有爲
 見存天高地下川融嶽固五色粲然
 聲之嘈雜名利崇榮富貴顯大天倫
 之結固萬法之鋪張舉皆實有若有人
 指此云虚謂此非實彼方膠固未以色空
 認妄爲一切衆生隨境易流固名爲順
 指眞空爲實幻化虚死生爲一富貴爲
 他聲色爲邪根親戚爲偶聚四大和合
 知空本不空知色本不色此逆觀者之所
 爲也蓋順以易如水就下從之也去而
 不返逆則難如策蹇登山雖苦也而至
 之則樂此天人界畔見覺之宗由初分
 之而恐其異見終合之而使彼同觀有無
 同出一天出殁共爲之終始莊子曰自
 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自其異者視之
 肝瞻楚越也又豈可與之論大同哉○二
 事理兼融○同謂之玄前言有無同出
 一體使人不得有無殊觀圓融
 理也後密嚴其教故曰同謂之玄同之字
 從一從一口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所
 以不同一則是非同矣故大同離人
 焉離人則入乎天入乎天則同乎道同
 之玄是大同也且有無二理同謂之玄以
 無爲玄則妙而不可見故玄也以有爲
 見豈得同謂之玄邪夫萬物於無中出
 有中含無本一性也又何假以不同而同
 之性理自破色空爲初玄離有無重玄
 則義漸明矣悟則頭頭是道迷則見見皆
 殊直以死生一條不可爲一貫平等
 性智方可造入御解曰妙而小之謂玄玄
 者天之色書義曰小而妙之謂玄大而敏
 之謂俊德藏之則妙而小顯之則大而敏
 故於聖人在下則稱玄於在上則稱俊妙
 而小之謂玄誠難言也夫無形相孰
 小大大天豈得云小其在物也於小
 奚分謂之隱以其不形謂之奥以其不測
 蓋聖人心體道則妙也出而應物在理
 則隱在事則顯事小而反爲大者注人
 耳目也道大而反居小者處心淵微
 小則右右則陰以相之藏妙而不藏用
 大則左左則君以臨之顯事而不顯理
 故曰妙而小之之謂玄○五讃美○一諸
 法體妙○玄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
 欲以觀其徼復次同出異名同謂之玄
 是結前二義合有無歸於一致又曰玄
 之又玄初謂見覺相照悟此有無玄同
 致乃深識也及又玄之義又非前理可畢
 經意次第言之也有無生於道道所以
 有無者也而有者自有非道之有無者自
 無非道之無此道主之而主者也然無
 亦出於道有亦出於道無體旣玄有體
 得不玄也蓋無出而爲象爲象數入而
 爲滅爲無列子曰自生自是也如是
 有無不干道明矣而有無皆自道出二
 者所以各得玄也譬如一父二子父子
 姓同一豈以父之姓子長而不子少乎此
 顯道之玄而有無不得不同玄也及用之
 在人道生乎一一數也始也抱始一之
 歸之太無然後見身中用事也豈直以虚
 言載之邪龍虎交而成聖胎聖胎靈而見
 眞人眞人出而乘神光莊子上乘神光
 與形滅亡○二妙先衆法○又玄諸法從
 道而生粗之與精一一皆有玄理體玄
 也體之玄未脱乎迹去體之玄離體之用
 造形而上斯又玄也楞嚴曰妙常寂有無
 二無無二亦滅此言性也前云經次第
 言之次第者即分頓漸頓漸分大小
 大小分列果位如海空智藏有無
 義至妙有無爲究竟也如性宗内空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勝義空有空無
 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本性
 空自相空共性一切法不可得空無
 性自性空理猶未極不可得空方又玄也
 又玄之宇嘆道之深遠二邊不立中道
 安言默匪窮謂之實際則步不躡虚始爲
 眞一則存乎有得所謂微妙者也今分
 漸二門三乘階次以證玄之又玄今夫
 混元之前無名無象混元旣判有象與名
 自無名已前直悟其理則謂之頓若從有
 名之後攝有歸無則謂之漸蓋頓則不
 一法漸則始於修爲修爲之門自言教
 所謂日益益而能損至於又損乃證又玄
 者也在性如是在命亦然衛生之經初自
 於養生至於長生至於飛仙頓漸
 理各有攸趣重玄之義非中小乘本際言
 太上道君曰非空不空不空非法
 非法非物非非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
 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終非非
 非末非非末而爲一切諸法根本無造
 作名曰自然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
 然又曰所言玄四方無著乃盡玄義由
 是行者於空於有無滯著名之爲
 遣此玄都無所得名重衆妙之門
 立頓教名爲又其義焕矣又以大乘
 無上乘言之玉清之教爲大乘泯迹三清
 爲無上乘且如太清九品上仙入玄
 也九品上眞至玄者也九品上聖又玄者
 也三清俱泯無量玄玄也此皆以性明之
 以道會之經之大意存乎此矣故當部謂
 之圓教性命該攝夫德入而爲道性融
 爲命此之命者盡性至命與長生之命又
 不同也夫養生之命非特盡性而已必有
 深根固蔕者存焉又依長生宗分玄之又
 玄列爲二門玄者萬物理具有也出器
 入覺用中顯妙妙中通神此皆謂之玄也
 玄常隱矣以隱爲祕祕而不傳故華堂内
 禁之書而測之在入也能測之者是謂見
 機易曰探賾索隱鉤深致遠然物之隱玄
 未若人身之隱玄人身之玄即天機也老
 君曰人身微妙凡世難言一切貴遠
 賤近不知身中之玄而徒欲窮物於外夫
 身中之玄聖人察陰陽之微而法象乾坤
 爲九丹之訣長生之宗謂道要玄微天機
 深遠至至不能言焉此法出於三皇
 而傳及黄帝厥後繼聖頗多而遺文則
 獨魏伯陽參同契正取周易爻象繫辭
 配合乾坤六子運動天地玄機發其閫奥
 辭曰夫修金液太丹先尋天地混元之根
 宄陰陽造化之本明水火克復夫妻
 金水之相生子母故有男兼女體則
 鉛内産砂女混男形則中産汞曰者陽
 也曰中有烏陰含陽也月者陰也月中
 兔陽含陰也故有陰陽反復之道水火
 需之理造化道明矣旣知其位復知其
 根乃天地混元之根也既取其根又取其
 象乃陰陽匹配之象也既得其象復詢動
 靜動靜既明須知其數旣知其數乃依刻
 漏刻漏旣分須明進退進退既明乃分龍
 虎則南北界分焉金水之形合焉則大
 丹可修復有法内外水火有燥濕焉有
 鼎室焉有胞胎焉有進退焉有爻象焉有
 水火之候焉有抽添之則焉有諸卦模様
 焉有離合之形焉如上所舉一一皆隱玄
 妙於其中也須以智窮仍須師授若謂玄
 關祕密置而勿言長生之宗又安在
 向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言始
 與母不言終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至於
 畢法定三成之理載金誥玉書之文傳道
 述五仙之宗辨九還七返之要此搜括
 玄者也至如小成人爲初玄中成爲至
 玄大成爲玄玄此見乎修身養命服氣
 丹終以超脱飛昇昇玄究竟皆有漸也如
 彼其性自妄空以至於眞空如此其命自
 修生以至于登眞玄之又玄其義如此
 能無也未能無無也則未可衆妙之門
 能養氣也未能鍊神也未可爲又玄之理
 性存於空命存於實方顯妙門豈自妙也
 曰衆而已○六統象德也○衆妙之門
 說以三人爲衆此非三而止也自天地
 於萬物自有情以至於無情咸所統焉故
 爲衆妙之門也蓋至於玄是爲盡性盡性
 則一而已矣又玄則是爲至命至命則入
 乎不死不生然則道者無門無旁四達
 皇皇今以門而言之則道者果有所乎是
 不然也以門言者不在乎所以道言之性
 有返動以其返動則以出入而言凡出入
 而言未見成性至於成性無可成者
 孰出孰入如此然後會萬有於至虚
 地妙一性爲不測之神易曰成性存存
 義之門故出生入死陰符所謂天生天殺
 道之理也出機入機象所時止即止
 時行即行有出而不懼者則體道也有
 入而不欣者通玄也又有出入不知
 以爲出入者盡妙也則門者萬物
 殺之理顯衆甫焉之宗且萬物受命
 無是自無而出有也受命道者皆妙也
 故曰衆妙如何猶之水也犯者必濡
 凡有道而生者皆有妙也次以謂從衆
 妙門而出得乎一也一在我矣我將負此
 妙而返入歸根復命體乎又玄亦能妙衆
 者也猶之火也自我而明向物皆明自我
 而化萬物皆化始也道之妙我也終焉我
 亦妙物一至于此道果妙我乎我果妙
 物乎終進乎不知
 邵若愚可道衆妙之門道者至虚
 至靜無形無名不可以視聽不可以
 議知不可以語言及此無始無終常存
 改之道自虚無始化一氣因有一氣之跡
 是故可道既云可道非常存之道旣有
 氣之名可名則非常存之名未現一氣
 前無形無名之時此即天地之始此不可
 言之道縁一氣之名爲生萬物之母此
 可言之道乃知我從一有人能以一
 爲法悟入而見大道夫大道者人之眞心
 也一氣者心生之欲也夫眞心本來虚靜
 元無生滅因眞心動而爲有其名曰欲念
 也智也幾也識也縁心起欲故隨欲受生
 旣生之後受納好惡攀縁不息五色
 五音强梁寵辱迷妄爲心因執妄心
 蓋覆一心不明一氣之道若人捨妄去欲
 便是一心此心持之則爲正得之則爲靈
 爲萬物之母乃生死根縁其存欲蓋覆
 眞心所以有生死人無欲無欲則虚
 靜乃同無名之始便能出離死生老子
 云常無欲以觀其天地之始此乃出離
 死之妙又云常有欲以觀其一氣道故
 爲徼邊也淺之意不可將心求心爲有欲
 不可將心滅心爲無欲有無兩者同攝
 爲一縁出言爲教而分有無異名有無
 混同謂之玄釋氏謂之不二法門又謂之
 中道玄之門以中爲法設喻如筌然法從
 心起既起於心繫在中則非虚靜老子
 恐中道法縛不能捨筌故將又玄以釋之
 學人不著有無不居玄之中道實際
 理地不受一塵心虚靜乃是無爲故不
 須推照以無所得故始是無欲所以纎塵
 不立故名清靜都無作用故名無爲無修
 無證故名自然都無一物故名虚靜自在
 無礙故名逍遥一味平常故名恬淡是故
 心無欲則離諸分别離分别故無煩惱心
 無欲觸事無我無我無爭無咎
 無欲則離諸善惡善惡不拘因果
 無欲則不萬物無生無生無死
 心常無欲者乃衆妙之門
 王志然道可道衆妙之門不可言
 而非也道不可名名而非也謂之曰道可
 得無言乎可道之非常道之自然可名
 之名非常名之自出常道常名如環之無
 端如四時之行焉未始有極未始始而
 乍起乍滅代廢代興非吾所謂眞常者也
 常無欲以觀其妙者道之體常欲以
 其徼者道之用而體用每寓之於恍惚
 無精粗微妙之間固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識識以至視聽迎隨不可得何得之
 有學而之者未有不學而知之者也易
 曰無思也無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楊子耕道得道獵德而得德
 孟子曰自得之得之左右逢其原
 學至於左右逢原之後何所往而不將
 而所謂得之者得此者於戲道之妙足
 以盡萬物之性道之足以萬物之理
 理性玄同所謂有無者槩可並觀而雙
 泯之或謂有有無有無無有無者何也此
 言有無相代之如此無即眞有有即眞無
 有無相因未始有異經曰此兩者同出
 異名同謂之玄者玄之色幽而眇赤而
 黑陰陽混蒸同乎一也易曰一陰一陽
 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而陰與陽有與無
 同乎一也同乎一矣未妙乎一也妙乎一
 矣未妙乎多也妙乎多矣未妙乎我與物
 也故曰神也者萬物以爲言者是也
 之又玄則一之與多我之與物莫不皆妙
 者也此其所衆妙之門老子以此
 篇重玄之義至至之理深矣遠矣不可以
 有加矣學者所宜盡心者焉
 程泰之可道非常無彼今昔
 間以莫不然則其能常者也能乎此不能
 乎彼昔嘗如是不如是則不得謂之常
 矣道之未爲德也混然茫然萬有而一
 之其中藴能剛能柔能實能虚能短能
 長隨所感以出有萬不同之應而非因所
 應以附麗一事一物也則亦何所感而
 不能何所施而不遂也故無彼今昔
 異也知道者得其以而明言之故遂指其
 無或不然者而命以爲常也及夫道出而
 爲德德著而爲名曰仁曰義曰禮曰智固
 皆道之所寓而迹傳於事事立之名於是
 有所麗而有所局矣此之德既不可以
 諸他德而此之名又不可命爲他名也故
 凡道之道者已不得謂之常道則名之
 可名者自應不得謂爲常名無名天地
 之始天地也者總司造化開闔作復在域
 中既極其大矣老氏又即天地之上别
 立一目而名之曰無且曰此之無可以
 名爲天地之始也諸如此類儒流疑以
 爲虚誇無實者也然而易之兩儀天地
 也而生兩儀者實爲太極太極也者非天
 非地而能該天以立於總於是時也無
 儀可無數可數故老氏易其名而命以
 爲無也凡老之謂無約其等級則與太極
 正相應也極之言至也太極者能極天地
 之所不至者也無之立名則以未兆爲義
 也未有天地故也名雖異而理正同也其
 徒亦知後世必疑乎此矣故列子自作之
 問而自爲之答其言曰有形生於無形
 天地安從然則無之能始天地也雖
 列子亦知夫人之必疑矣而自釋以則
 曰天地未生之前其於無中有象凡四也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其序也是皆氣形
 質具而未離者第可目渾淪而已也又
 動又變而後輕清乃始爲天重濁者乃
 始爲地則夫太極也者正其居虚而包清
 濁以自立無爲無匹之地夫非渾淪
 無者耶則老氏立名爲無而先乎天地
 正應易理有名萬物母後章曰天下
 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當其無也則直空
 然窅然而已凡有由之以生則謂無之
 能始天地者尚其可明也及其既入於有
 則與物何異而反能生物也曰此蓋無之
 已動而未成其爲物者也揆其分際正渾
 淪者欲動而未及於出者也方欲名以爲
 無則既異於無矣方欲謂之爲物則又未
 著形質也故參研其哀而名以爲有也至
 號物之盈而名爲萬物者則皆形象已凝
 體質已具者也天地日月雨露山川草木
 人禽器物皆其明有形不止僅可名有
 而已老氏形容有則三易其名
 而實同一理也借數言之則爲一一者謂
 其可以生萬而未至爲萬也倣形而言則
 爲象對器而言則爲樸曰象曰樸又皆可
 以爲形爲器而其形器未及凝結也是
 故上之已不爲無而下之未至爲物則
 之謂有者無古今彼此之間而常爲物生
 之祖也故後章又曰天下有始以爲天下
 母也莊子物初之論蓋亦由此而立矣老
 子亦自知此理之難遽解也又嘗由總及
 散而槩申之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爲天
 下母吾不知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
 夫混成也者渾淪不分之謂也即有無
 者方同而未出之初也先天地生則天地
 固嘗於此受始矣獨立周行而槩爲天下
 之母則信乎無物不爲其子也此三者
 極天下之事事物物所從生起皆總是也
 凡老氏之書於六經所以言者則略之
 而不竟至六經之所未究者則必曲致
 詳也六經治至於道則極矣而老氏
 道母天地之上更有數級則無也玄也又
 玄也皆其地也而分際在此三者已上則
 皆不可得而道亦不可得而名者也夫
 無名可稱而欲從此地立言以啓未悟則
 將何所寄語也哉於是超乎可道可名者
 而創立有無二目以寓其指也此其立教
 之總也此二者既立名義而其話言所及
 人人悉可循想矣言及乎無則知其所
 必在天地之先也言及乎有則又知其所
 指必在萬物之表也故其書之縱横曲折
 條目不勝其多而皆不出有無二義
 然而有也無也六經實已言之而其與
 語不同六經未嘗單言有無也易之無
 思無爲無方無體之類固嘗言無矣而思
 爲方體僅相綴屬未嘗捐棄所附而單立
 一無老氏之創此模也正從造化未有
 形著之時言之則並與夫思爲方體者皆
 未著兆朕也此其意指殆將自居於無而
 處六經於旣巳爲物之地也要求其歸則
 誠高矣遠矣疑世無其事而寓其言矣然
 其分際甚明前後具有義例悉可稽覆而
 儒流語脉亦相灌注非如世之訓釋其書
 者不分道器取甚淺之理駕而入之高妙
 其實荒忽無見也則其尊而抗之所以
 汨而亂之也且彼何不淺而驗之以事也
 張良恬澹曹參清靜文帝元默
 老教不行乎周而肇效乎漢者也其於
 用老則萬世稱首矣然此一君二臣
 豈其世事而嘗少少去心也哉不肯
 以人欲自累故其貴無之力雖未盡道亦
 足以集虚鎮擾而不入於名事也矣至於
 西晋之世遺棄禮樂刑政專爲無有而紀
 綱法蕩然不存晋室因以大亂故讀老
 者必知夫無爲中有無不爲者在焉而
 後可以知漢晋之治同所出異所效也
 若夫妄言無行之徒以道流自名而依並
 虚無以文荒誕僞爲飛昇禍福說則
 老語之所無也推原其所始則神仙之說
 起於戰國禱祠報應盛於兩漢而八十一
 章未始有此也世之學老者其當以八十
 一章本語爲是乎抑以末世增飾誕語爲
 是也凡君若臣其常以張良曹參文帝
 準乎抑以西晋放蕩與夫末流之怪傳
 爲可準也此其當鑒當戒昭著而易見者
 也常無欲至觀其徼無之能生有而不自
 爲有者乃能常其無也有之能生物而不
 自爲物者乃能常其有也何者未著形體
 中無間斷故可常也若夫造化得形
 質出大道而爲德仁禮則皆物也此之
 爲物常凝不散則可名以有散之則無矣
 故自已爲之後則凡其嘗著形體
 則皆不能自主其有也萬物並作而芸
 芸也其歸根而枯秃者可立待也此其巳
 有者旣不可留則復命靜者一旦土膏
 溢凡其芸芸而出亦不能自遏而藏處
 於無也凡道學失得與夫輻轂户牖
 具否皆一理也則世間有無不足
 以循求大道之表裏若夫常無也者
 之藴而未出者也常有也者道之已動而
 向乎出者也是物物不物物故
 總生化不入生化也以其居總而體
 該故大道之本末可以即是而求也其曰
 妙者居造化之奥而萬有所自也是
 常無所總之地也其曰徼者邊際也如邊
 境處中國之四隅也蓋無之已出爲有而
 有又將出而爲物者也故不得爲奥而遂
 常爲際也二義立道之表裏有稽矣得
 常無而即之則可以萬有所出而見其
 裏得常有而即之則又可以萬物之所
 生而見其表故老子所以貴夫無常
 者道之表裏於此乎可想也莊子曰睹有
 者昔之君子睹無天地之友即是理也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即器也器即道也特所形有上下而非
 判然二物也此之妙徼即易之上下矣其
 捨上下而名妙徼者正欲自成一家而其
 指歸未嘗少有不同天下之物安有
 無載承而能空立其上者耶亦安有有裏
 而無其表者也此道有無相須而明
 白易曉者也故借之以喻使人知其談妙
 之中未嘗遺徼也此兩者同出異名
 有於無爲徼而常無於常有爲妙當
 已出也則有之與無固可分矣而其未出
 則混合無間也故曰此兩者同也同即一
 也一即未爲一三可以生萬而未至爲
 者也易暨五經論孟皆嘗言一而未嘗
 其何以爲一也老氏師弟子則於此
 詳矣曰混成渾淪渾沌皆言其未分
 爲二也從其未出而命之以同從其無與
 匹對而命之以獨自無或不然者而命
 以爲常則皆主其總而明其以也及其無
 己出有而未至爲物則又立爲名稱以明
 示人一曰樸曰象又皆取其函萬爲
 者隨所寓而名之故也故老言道於此
 特爲詳委是以枝葉雖甚戾儒而儒者
 能不資其妙也故夫道者尚能即異
 資其同而淺於道者至謂孔者不爲一家
 則是過其門而不知其中堂有室者也
 同謂之玄五色以黑爲玄天之色以無所
 致極玄太玄指罔之直冬物歸根
 命而不見畦畛者名之以玄則玄云者窈
 然深遠之謂也列子之謂易無形埒正訓
 此也同謂之玄則有與無合渾淪未相判
 别是可謂窈然深遠也矣若其朕兆微見
 則無者眞隱無有者實形於有分際既
 萌不得復謂之玄矣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萬有之冥於無則旣極矣今也進而上之
 更有玄焉無進而玄則益深矣而玄之
 更有又玄焉其理何也曰列莊固嘗有所
 發明矣其在列子則曰有太易者有太初
 者有太始者有太素者皆氣形質之所資
 始也凡四降其序而始及夫輕清之天重
 濁之地則循其序而觀之有之進也爲無
 無之又進也爲玄玄之又進而加玄也其
 次第可想也莊子曰有有也者有無也者
 是老氏之常無常有也又曰有未始有夫
 有無也者老氏之玄也又曰有未始
 夫未始有無也者玄之又玄者也皆心
 見其理而世無其名出意想而强言之也
 老之言曰寂寥窈冥則實形容玄及
 玄之狀者也而莊子益復廣之以爲昏默
 溟涬也夫惟常無既可以總會萬有之妙
 則玄之又玄固其當爲衆妙所出也後
 章之衆甫莊子百昌衆美也又皆
 倣此之妙而與之爲明也論自有書契
 來聖仁義機發於易而孚乎五三六
 經之治自始及今天下以爲命如五穀
 布帛得之則生不得則死决無可以易而
 他之之理老氏則設一教必欲絶聖智
 仁義而復諸結繩之始世之以六經爲業
 者相與協合排擯至指其書以爲異教
 而五千言常與六經並行終不可廢是
 獨何也六經禮法其所書皆器也而
 於道則略老氏窮道故常遺器不言
 者詳略雖異而器實載道道實生器不可
 折而二之也世之求道者必皆自下學以
 求上達而上六經不肯究言也老氏
 嘗罄底藴暢達之矣故凡學道而微有
 所見其在六經無語可爲質驗則皆並老
 語以攄發其理故其立教若甚相悖而道
 常並行有以嗚呼此理微矣難猝以
 一語會而通之也大昌今取古今日用
 淺而最切者明之則人人可解矣農者
 下大本而其業至麤也六經之教則與之
 言耕耘收斂之候耒耜鎛銍之具其可謂
 形而愈下者然而四時之化於此器乎
 託體百穀之種於此器乎成實焉則雖
 天地元氣其妙入於不可名者亦皆託此
 以著其用豈容以其具在器而云道不在
 是也若夫老氏之於道也窮極要妙則有
 之矣東作西成之政老氏固已絶口不道
 矣及其著諸書也雖萬物作復芸芸歸根
 者不勝其變也種穫養伐悉有其具而老
 氏曾無一語以及至於談微闡妙則天
 地生化之樞道德藴藏之始尚猶以爲
 淺直欲究天地何以得爲天地無之
 何以能爲無乃稱愜其意則此一教
 似不與六經相麗矣然大昌嘗由其言以
 探其所不言由其不肯言以其所
 容不言德仁義禮未嘗不存賦税兵刑
 雞犬舟車未嘗不具則其言雖嘗貴無
 未嘗遺有也此之首章極於玄之又玄
 又超衆妙而司其出矣而有之觀徼也亟
 與妙且無者對出而偶立則是有也器也
 何嘗相二也聖智仁義亦何嘗可棄也用
 此而讀老語至無中實常該有造妙
 之初必由踐迹不可誣也
 黄茂材曰道可道非常名常之爲言
 也乆也與天地相終始其爲長乆豈人
 所能言若使可得而道可得而名則是
 世人之見何足以爲常經曰吾不知其名
 宇之曰道道惟有而已何以與名對老
 子之意欲詳以長乆之道示人者耶無名
 至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其果無乎若其
 無孰從而無名非名無非無也不可得
 而名故爾及其既有其果有乎示强爲
 名爾經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
 有物又曰有物混成强名也母者謂其
 能生物也有天地然後萬物故先天地
 後及萬物言次如是常無欲至同謂
 之玄經言不欲寡欲可欲多矣今若曰
 欲有欲則與經之言相符無欲謂之常
 可也有欲謂之常可乎曰自有物以來
 竅者胎生八竅卵生因爲欲生復生
 生寧有盡時故有欲亦謂之常人知無之
 出於道而不知有之亦出於道夫豈知
 無同出於玄者哉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伯子謂女偊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
 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之洛誦之孫洛誦
 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
 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
 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夫道愈微而愈
 有愈窮而不可盡女偊聞而至疑始玄之
 又玄可見於此所以衆妙之門也歟
道德眞經集義卷之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