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道德眞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䟽卷之三
太霞老人薛致玄述
公元前1055年
題曰至紂二十一年丁卯歲居岐山之陽西
伯聞之詔爲守藏史武王克商轉爲柱下史
歷成康之世潜默卑秩居周乆之見周之衰
因而退官至昭王二十五年癸丑歲五月二
十九日壬午乃乘青牛薄軬車徐甲爲御而
遂去周
䟽曰此第五門明隱聖同凡潜居卑秩以
佐時主及去周之年代也就此門中又分
爲二其一明潜居卑秩其二明去周
年代一曰潜居卑秩者題曰紂二十一
年云云至因而退官夫岐山者即今之鳳
翔府岐山縣是也乃昔日文王爲西伯時
所居之國也伯者五等之爵也當紂之末
年文王守岐山爲西方之伯有聖德焉人
心歸服者衆故魯語孔子云周之德其可
謂至德也已矣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當是時也老子居岐山之陽號燮邑子
以觀西伯之化西伯聞之徵爲守藏史作
赤精經教以仁信之道西伯行之禮賢好
義鳳集于岐山禮記云周之興也鸑(音嶽)鷟
(音濯)鳴于岐陽遂以岐山爲縣之名鳳翔爲
府之號鳳翔城之北一十八里有老子故
居之處至有唐建啓聖宫武王克殷老子
號育成子作璇璣經武王師之而有天下
成王時號經成子康王時號郭叔子老子
仍爲柱下史至昭王時太上見周道將衰
因而退宫焉自文王至昭王皆在于周猶
爲史官故曰居周乆之潜默卑秩以佐時
主也其二明去周年代者題曰至昭王
公元前647年
二十五年癸丑歲五月二十九日壬午乘
青牛薄□車徐甲爲御而遂去周者此去
周之年代也薄軬者輕車之名也徐甲者
御太上之車者也姓徐名甲老君謂曰吾
欲往西海大秦罽賔天竺安息諸國今汝
御車與汝雇直日百錢候諸國還以金頓
償之何如甲如其言御車由函谷而至終
南山下老君欲試之乃令牧青牛於野以
吉祥草化爲一女子姿容絶整行及牧牛
之所輒戲以言甲惑之以老君遠適流沙
必無返期遂廢約矯詞諸關令執牒訟老
君索雇金也老君曰汝隨吾已二百餘歲
當還汝七百二十萬錢且汝昔已命盡吾
以太玄生符投之即再活汝奚不念此汝
還我符則我償汝金言訖符自口中飛岀
至老君前文篆如新甲復化爲枯骨矣關
令憫甲違心復死仍欲觀老君起死之術
遂稽首懇告于前曰甲之雇直喜輒代還
願大聖哀矜赦其罪戾賜以更生則幸矣
老君納關令之言即再以符投枯骨中則
復如故老君曰吾不責汝汝負本約而道
自去汝故死爾遂給雇直欲遣之甲伏地
摶頰曰已沐聖慈曲赦罪戾令此枯骨復
見光明刻骨銘心願從雲駕太上竟弗許
終隨之此太上去周之年代乃徐甲御車
因由也
題曰關令尹喜周大夫也姓尹名喜字公陽
著書九篇說道德之事善内學星象服精華
(謂日精月華也)隱德行仁時人莫知也又曰喜母晝
寢夢天降電光流繞其身咽之而後生喜喜
生有雙光若日飛遊其側目有日精姿形長
美雅好典墳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
徹雖鬼神之變無以匿其清而大度恢傑不
修俗禮慈儉博愛損身濟物入爲東宫賔友
出補函谷關令每望霄漢而有昇虚之思老
子未至關時喜登樓四望見東方有紫雲西
邁知有眞人當過京邑乃戒嚴門吏掃路焚
香以俟應兆
䟽曰此第六門明尹喜眞人本傳乃瞻氣
望星知有聖人度關之兆也其眞人本傳
之行事太上度關之應兆開題已詳不假
消釋
題曰至七月十二日甲子到關喜擎跽曲拳
邀老子就舍進巾櫛盥漱齋戒問道至于十
二月二十五日退官託疾二十八日授道德
二篇喜叩頭請隨老子西徂流沙老子曰汝
未得道惡能隨吾遠適流沙乎夫流沙異域
獷俗難化而何術可禦邪唯生道入腹神明
皆存而能除垢止念靜心守一千日清齋鍊
形入妙而後可尋吾於蜀都青羊之肆其若
之何喜唯唯而謝老子忽然騰空冉冉昇乎
太微喜候光景斯散影響蕭寂樓居清齋屏
絶童隸誦經三年精思千日心凝形釋骨肉
都融已而窮數達變之微因形移易之妙無
不盡之矣於是捐家棄館超然高蹈既往青
羊之肆乃會老子老子命喜爲文始先生而
俱遊乎流沙之域
䟽曰此第七門明太上度關傳經歲月及
再約尹眞人於青羊肆相會之事就此門
中又分爲二其一明度關傳經時日
其二明再約青羊肆相會一曰明度關
傳經時日者題云七月十二日甲子老子
到關喜擎跽曲拳者莊子人間世云顔回
曰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擎叉手也跽跪
膝也曲拳折腰也授道德二篇者按尹喜
内傳云眞人本爲周康王大夫善瞻天象
遂於所居之宅結草爲樓即今終南山下
號樓觀者是也每登樓瞻望見有紫氣浮
關融風三至天理星西行乃知有聖人度
關至昭王時請出爲函谷關令掃路焚香
以俟應兆乃戒嚴門吏孫景等曰若有車
服異常形容殊俗者勿聽度關急來爲報
至昭王二十五年癸丑七月十二日甲子
老君駕青牛之車徐甲爲御無極先生鬼
谷先生太極先生從焉到關求度門吏孫
景曰明府有教願翕少留於是入白關令
曰有一老翕皓首聃耳乘青牛薄章車從
東而來求度喜曰聖人來矣我當見之即
加朝服出迎具弟子禮而邀之曰願聖人
暫留神駕老君謝曰吾貧賤老翕家在關
東田在關西今暫往取薪何故見留幸相
聽度吾無所取勞子懇倒若斯有悮展敬
爾老君如此謙辭此一試也喜復稽首曰
竊謂非往西莊願暫留神駕老君又曰吾
開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無爲不終不始
永劫綿綿是以昇就道經歷關子何妄留
邪此二試也喜曰今睹聖人眞姿超絶乃
天上至尊何邊夷之可往觀乎願不託言
少垂哀憫老君曰子以何所見而知之喜
公元前648年
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過昴今又自秋
朔融風三至加之東南紫氣狀如龍蛇而
西度此眞人度關之驗也喜少好天文秘
緯凡仰觀俯察未嘗不驗也昨乾象如此
故知當有聖人度關自爾以來夙夜思存
未嘗暫懈今似有道縁果遇神駕願垂慈
誨開濟沈㝠老君以三試皆過乃怡然含
笑曰吾知子與道有縁故來相試且子既
知吾吾亦知子矣如此反覆再三然後聽
喜所請故四皓云觀老君與尹生豈不㝠
悟先機耶然而執此謙辭者欲教世人授
受之禮爾於是邀老君就舍設座行弟子
禮北面而事焉老君曰汝欲與世傳洪大
道乎喜曰大聖將隱乞爲喜著書於是遂
授道德二篇焉按廣聖義云據周昭王二
公元前657年
十五年癸丑七月十二日甲子爲老君過
關之年月也何則喜爲康王大夫至昭王
時爲函谷關令即得與老君相見也若據
臧玄靜云幽王時西出隴關即與此過函
公元前781年
谷關年月不同矣況幽王元年庚申十一
公元前651年
年庚午年内又無癸丑此爲悮矣又文如
公元前1023年
海云成王二十二年癸丑度關此又在尹
喜之前即與太上不得相見也亦爲悮矣
公元前728年
又云平王四十三年癸丑度關此又在尹
喜之後年代懸遠不同皆爲悮耳今詳按
公元前282年
古今以昭王二十五年癸丑七月十二日
甲子度關爲定年代相合可無疑焉過關
日月已具于前夫說經時日者按廣聖義
所引葛仙翁内傳云黃帝時老君號廣成
子居空同山爲帝說道德二經及五茄之
法應號五聖圖又老君内傳云老君帝舜
時號尹壽子居于河陽爲帝說道德經教
以孝悌無爲之道帝行之退身讓物尊道
貴德所以舉十六族謂八元八凱也竄四
凶明四目達四聰外撫百姓内親九族天
下之人從而化之孔子曰無爲而治者其
舜也歟諸家所說皆言周昭王二十五年
公元前668年
癸丑歲七月十二日甲子度關至當年十
二月二十五日尹喜託疾退官至當月二
十八日受道德二篇焉史記列傳云老子
爲尹喜著書五千餘言又王子年拾遺記
云老子當周時居景室山常與五老人談
天地造化之事著書十萬餘言其後删其
繁蕪作五千言矣今按河上公授漢文帝
上下二經章句序云謂帝曰余注是經以
來已一千七百餘年矣凡傳三人連子四
矣勿示非其人足明此經非特爲尹眞人
所說也亦非景室山中所著也又按列子
引黃帝書谷神不死一章則黃帝時老君
號廣成子爲帝說此道德二篇所以黃帝
著書全引此一章爲證昔冲虚眞人爲諸
弟子說夭瑞之時據於黃帝書中所見即
稱爲黃帝書也亦如莊列書中引用老聃
孔子爲證者甚多故後人凡有著述復引
用莊列爲證者亦不少矣但云莊子云列
子云不曰老聃云孔子云也亦同矣又按
傳經年代推之若是周昭王時特爲尹喜
著書爲始至漢文帝時未及千年則河上
公不得云余注是經以來已一千七百有
餘年矣凡傳三人連子四矣以此考之年
數不同足明此經當黃帝時爲初傳帝舜
時爲再傳尹喜時爲第三傳漢文帝時爲
第四傳也故云凡傳三人連子四矣竊疑
一千七百餘年當爲二千三百餘年矣何
哉自黃帝歷顓頊高辛唐虞之世大約三
百八十五年又自舜歷三代經秦至漢孝
公元前180年
文帝元年計二千一年上自黃帝下及漢
文帝通計二千三百八十六年矣竊原葛
仙翁修撰河上公二經章句序以來迄今
歲月既遠當是此二千字後人誤寫作一
千字三百字誤作七百字或開板時刊鏤
之誤也且夫黃帝迄舜之世大約三百八
公元前166年
十五年舜壽一百歲在位三十九年襌位
於禹自禹至桀子孫相承一十七代四百
公元前640年
三十二年爲湯所伐自湯至紂子孫相繼
三十一代六百二十九年爲周所滅周自
武王及赧王子孫相承三十七代八百六
公元前258年
十七年爲秦所并素昭襄王四十九年丁
公元前627年
未滅周自始皇終子嬰共四十五年爲漢
公元前180年
所伐漢高祖吕后惠帝至文帝元年相繼
二十八年上自黃帝下及漢文帝都計二
千三百餘年亦已明矣又疑注字亦宜作
著字何哉夫注者箋注義著者顯著義又
著者作也竊謂當黃帝堯舜時皆是聖人
創作救世法度之書亦未有箋注疏解之
理是故宜云余著是經以來已二千三百
餘年矣猶言自黃帝顯著此經爲始後至
舜及喜與文帝時止是傳授而已故云凡
傳三人連子四矣藻鑑之士宜詳之焉故
科云明太上傳經之時日者以此也其
二明太上與尹喜傳經之後再約蜀郡青
羊肆相會者題曰喜叩頭請隨老君西徂
流沙老君曰子未得道惡能隨吾遠適流
沙乎夫流沙異域獷俗難化(獷頑愚貌)而何術
可禦邪唯生道入腹神明皆存而能除垢
止念靜心守一千日清齋鍊形入妙而後
可尋吾於蜀郡青羊之肆其若之何喜唯
唯而謝老君傳經已畢乃忽然冉冉升乎
太微(太微者天象有紫微垣天市垣太微垣也紫微垣者北極大帝之所居也)
(天市垣者南極大帝之所居也太微垣者天皇大帝之所居也廣聖義云老君在星)
(爲天皇大帝故云升平太微也西昇經云老君說經既畢忽焉不見斯須宫室光燄)
(五色玄黃喜出中庭叩頭曰願神人復一見授以一要得一以守元即仰視睹懸身)
(空中去地數十丈其狀金人存亡恍惚老少無常曰吾重誡爾爾其守焉除垢止念)
(靜心守一衆垢除萬事畢吾道之要誡竟即隱)喜候光景斯散影
響蕭寂乃樓居清齋屏絶童隸誦經三年
精思千日心凝形釋骨肉都融(心凝形釋骨肉都融)
(者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學乘風之道至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
(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爲我師若人之爲)
(我友内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
(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乾殻竟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平凝定也釋廢)
(也融和也言内則心神凝定外則百骸九竅混然和而爲一也列子又心死形廢)
(故云心凝形釋骨肉都融言尹眞人亦至於如此之妙用者也)已而窮數
達變之微因形移易之妙無不盡之矣(窮數)
(達變因形移易者冲虚經周穆王篇云老成子學幻於尹文先生之辭也尹文先生)
(謂老成子曰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注云窮二儀之數握陰陽之紀)
(者陶運萬形不覺其難也亦猶眞人得太上傳道之後乃能窮天地萬物之數達陰)
(陽造化之變以至分形散影之術隱顯變通之妙無不盡之矣)於是捐家
棄館超然高蹈既往青羊之肆乃會老子
老子命喜爲文始先生而俱遊乎流沙之
城爾夫青羊肆者乃太上第三度降生之
所也已具降生門中消釋既與眞人再會
乃隨從雲駕上遊諸夭下歷流沙八十一
國開化於西極也
題曰或曰昭王時出關化導西胡至幽王時
公元前640年
復還中夏(幽王乃周之第一十三王也廣聖義稱平王時復來中夏平王乃第)
(一十四王之時也)故孔子適周嚴事於老子而問乎
禮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
其言在爾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
蓬累(六水切)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虚君子
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
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吿子者若
是而已矣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
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
網游者可以爲綸飛者可以爲矰至於龍吾
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
猶龍邪
䟽曰此第八門明太上當周幽王時復還
中夏故孔子適周得以問禮而嘆其猶龍
焉昔孔子謂南宫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
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
吾將問焉於是孔子適周問禮於老聃因
語以仁義老聃曰夫爲不日黔而黑鵠不
日浴而白黑白之朴不足以爲辯名譽之
觀不足以爲廣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
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今子
之所言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爾
及孔子將去周老聃曰吾聞諸富者送人
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竊仁者之號請送
子以言乎凡當世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
死者好議人之非也博辯閎達而危其身
者好發人之惡也爲人臣者無以有己爲
人子者無以惡己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
得其時則蓬累而行(蓬累者籉笠也)良賈深藏若
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
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也吾
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歸三日不談
弟子怪而問之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
哉孔子曰吾與汝處于魯之時有人用意
浩如飛鴻者吾飾意以爲弓弩而射之未
嘗不及而加之也有人用意悠然如游鹿
者吾飾意以爲走狗而逐之未嘗不及而
頓之也有人用意若井魚之没於九重之
淵者吾飾意以爲鈎繳(音酌)而投之未嘗不
得而制之也及吾見龍則不能知也夫龍
者合則成體散則成章乘乎雲氣養乎陰
陽游乎太清吾不能逐也今吾見老聃其
猶龍乎使吾口張而不能嗋(音脅)舌出而不
能縮形窮神錯而不知所居吾又何規老
聃哉彼開題引史記列傳而伸之彼言其
略此論其詳也
德眞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疏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