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724-02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六
太仓陆世仪撰
人道类
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予谓欲为人尽
人道圣人不过尽人道而已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
践形
能尽人道便合天道天人无二也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六
太仓陆世仪撰
人道类
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予谓欲为人尽
人道圣人不过尽人道而已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
践形
能尽人道便合天道天人无二也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724-0232d.png
问如何便能尽人道曰能率性便能尽人道
熊儿问人道即周子所谓人极否曰人道即人极以其
当然而言故谓之人道以其极至而言故谓之人极
其实一也
太极二字是伏羲未发之秘而孔子发之人极二字是
孔子未发之秘而周子发之要之周子只是孔子底
孔子只是伏羲底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此语已逗漏出人极然周子说
熊儿问人道即周子所谓人极否曰人道即人极以其
当然而言故谓之人道以其极至而言故谓之人极
其实一也
太极二字是伏羲未发之秘而孔子发之人极二字是
孔子未发之秘而周子发之要之周子只是孔子底
孔子只是伏羲底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此语已逗漏出人极然周子说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724-0233a.png
得分明周匝
周子作太极图发挥天地万物之理太极二字原本系
辞不过祖述孔子之旧至于主静立人极人极二字
则自周子开辟出来后半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一
段都是说人极人极与太极句句相对则知人身与
天地处处相合绝非矫揉造作故人能践形即能尽
性能尽性即能达天天与人总是一理此是周子独
得处太极图说一篇主意全在人极上今人读太极
周子作太极图发挥天地万物之理太极二字原本系
辞不过祖述孔子之旧至于主静立人极人极二字
则自周子开辟出来后半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一
段都是说人极人极与太极句句相对则知人身与
天地处处相合绝非矫揉造作故人能践形即能尽
性能尽性即能达天天与人总是一理此是周子独
得处太极图说一篇主意全在人极上今人读太极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724-0233b.png
图说不论人极而止论太极失周子之意矣
不知太极无天地不知人极无人此之谓不诚无物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
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然而走兽不能为
麒麟飞鸟不能为凤凰丘垤不能为泰山行潦不能
为河海而人可以为圣人故曰人为万物之灵
人极自在天地非圣人指点出来人不能知非圣人以
身率先人不能行周子说个立人极立字便见开天
不知太极无天地不知人极无人此之谓不诚无物
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
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然而走兽不能为
麒麟飞鸟不能为凤凰丘垤不能为泰山行潦不能
为河海而人可以为圣人故曰人为万物之灵
人极自在天地非圣人指点出来人不能知非圣人以
身率先人不能行周子说个立人极立字便见开天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724-0233c.png
圣人有多少功德在昔年刘念台先生有人谱编立
證人社亦是此意
能与天地并立为三方是立人极
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主静二字是立
人极之本中正仁义又是主静之实落处此总是圣
人尽性工夫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性尽物性而与
天地参
舜光问如何是中正仁义而主静曰程子有言只用敬
證人社亦是此意
能与天地并立为三方是立人极
周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主静二字是立
人极之本中正仁义又是主静之实落处此总是圣
人尽性工夫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性尽物性而与
天地参
舜光问如何是中正仁义而主静曰程子有言只用敬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724-0233d.png
不用静盖恐人以虚静为静也若中正仁义而主静
便是敬若离中正仁义而主静便是虚静
又问主静是主如何不曰主静而中正仁义乃曰中正
仁义而主静曰若先言主静便是虚静便易入异端
周子之言如此然今人犹以周子主静为偏于静者
不知中正仁义故也
中正仁义而主静周子立言甚周匝然主静之下又自
注曰无欲故静无欲者无人欲也无人欲则纯乎天
便是敬若离中正仁义而主静便是虚静
又问主静是主如何不曰主静而中正仁义乃曰中正
仁义而主静曰若先言主静便是虚静便易入异端
周子之言如此然今人犹以周子主静为偏于静者
不知中正仁义故也
中正仁义而主静周子立言甚周匝然主静之下又自
注曰无欲故静无欲者无人欲也无人欲则纯乎天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724-0234a.png
理矣是周子以天理为静人欲为动主静者主乎天
理也主乎天理则静固静动亦静矣岂有偏静之弊
乎
周子通书圣学篇云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故
知无欲二字实兼动静无欲兼动静则主静断非偏
静矣
舜光问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是圣人自定是定天
下之人曰此与修道之谓教修字意同固是自定亦
理也主乎天理则静固静动亦静矣岂有偏静之弊
乎
周子通书圣学篇云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故
知无欲二字实兼动静无欲兼动静则主静断非偏
静矣
舜光问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是圣人自定是定天
下之人曰此与修道之谓教修字意同固是自定亦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724-0234b.png
是定人尽己性亦所以尽人性也
中正仁义句下周子自注曰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
矣夫周子之学似重主静然不曰主静而已矣而曰
仁义中正而已矣乃知仁义中正之外别无主静离
仁义中正而言主静者非主静也所谓五行之外别
无阴阳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也
天地生万物妙处只在妙合而凝一点人心应万事要
处只在诚无为几善恶二句
中正仁义句下周子自注曰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
矣夫周子之学似重主静然不曰主静而已矣而曰
仁义中正而已矣乃知仁义中正之外别无主静离
仁义中正而言主静者非主静也所谓五行之外别
无阴阳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也
天地生万物妙处只在妙合而凝一点人心应万事要
处只在诚无为几善恶二句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724-0234c.png
问通书多说几字太极图中却不见此意何也曰妙合
而凝处一圈是何物
妙合而凝一圈在天则合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在人则
合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舜光问韩子博爱之谓仁儒者非之而周子通书亦曰
爱曰仁儒者又以为是何也曰仁有体有用周子之
言仁则以诚为体而仁义礼智信五德皆就发用上
言之若韩子则竟以爱为仁而不知其有体用故先
而凝处一圈是何物
妙合而凝一圈在天则合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在人则
合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舜光问韩子博爱之谓仁儒者非之而周子通书亦曰
爱曰仁儒者又以为是何也曰仁有体有用周子之
言仁则以诚为体而仁义礼智信五德皆就发用上
言之若韩子则竟以爱为仁而不知其有体用故先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724-0234d.png
儒以为非是
问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朱注但疏其义未知语何
所指曰此言圣人本诚以行五德无方体无穷尽也
舜光问周子诚神几曰圣人能诚能神亦足矣何必又
着几字曰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诚是体神是用
几是体用之间最着𦂳处在天则为阴阳复姤之间
在人则为己发未发之际圣狂之分全在于此作圣
者急须着眼
问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朱注但疏其义未知语何
所指曰此言圣人本诚以行五德无方体无穷尽也
舜光问周子诚神几曰圣人能诚能神亦足矣何必又
着几字曰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诚是体神是用
几是体用之间最着𦂳处在天则为阴阳复姤之间
在人则为己发未发之际圣狂之分全在于此作圣
者急须着眼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724-0235a.png
通书之诚则无事矣此语非几于圣人者不能道语云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何妨所恶于庸人者
谓其作伪耳惟其作伪故机械百出事变日多不惟
世界不得太平究竟于自己身心何益愈劳扰愈不
安所谓心劳日拙也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此正是说诚则
无事
天地之间盖莫非气而其所以然之故则莫非理理与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何妨所恶于庸人者
谓其作伪耳惟其作伪故机械百出事变日多不惟
世界不得太平究竟于自己身心何益愈劳扰愈不
安所谓心劳日拙也易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此正是说诚则
无事
天地之间盖莫非气而其所以然之故则莫非理理与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724-0235b.png
气在天则为天之命在人则为人之性性与命兼理
与气而言之者也夫性与命兼理与气而言而宋儒
专言理何也曰兼言理气道其全也专言理明其主
也欲知性知天则不可不知其全欲率性事天则不
可不知其主○人虽至愚皆有四端之发见学者反
而观焉而能自见其四端之发见则所得乎天之理
在是矣质虽至杂不过刚柔之过不及学者反而观
焉而能自辨其刚柔之过不及则所得乎天之气在
与气而言之者也夫性与命兼理与气而言而宋儒
专言理何也曰兼言理气道其全也专言理明其主
也欲知性知天则不可不知其全欲率性事天则不
可不知其主○人虽至愚皆有四端之发见学者反
而观焉而能自见其四端之发见则所得乎天之理
在是矣质虽至杂不过刚柔之过不及学者反而观
焉而能自辨其刚柔之过不及则所得乎天之气在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724-0235c.png
是矣既得其所谓理与气者是性而又求所以尽性
则又反而思之理者人之所同也气者我之所独也
从乎同则理至而气从焉而日进以至于天从乎独
则气胜而理亡焉而日流以汨于人是故君子权理
气之重轻而独致力于其重于是有穷理居敬之学
何谓穷理格致是也何谓居敬诚正是也
虞九言孔子论性曰性相近也孟子论性则曰性善二
说己自不同至宋儒又言性有义理之性有气质之
则又反而思之理者人之所同也气者我之所独也
从乎同则理至而气从焉而日进以至于天从乎独
则气胜而理亡焉而日流以汨于人是故君子权理
气之重轻而独致力于其重于是有穷理居敬之学
何谓穷理格致是也何谓居敬诚正是也
虞九言孔子论性曰性相近也孟子论性则曰性善二
说己自不同至宋儒又言性有义理之性有气质之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724-0235d.png
性性岂有二乎曰不然只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句
则理气之说明而性之为性昭然矣盖太极者理也
两仪者气也理无不善一入乎气遂分阴阳分阴阳
遂分刚柔分刚柔遂有清浊有清浊遂有善恶故孔
子曰性相近也又曰上智下愚不移是兼义理气质
而言性所谓合太极两仪而统言者也孟子则指其
最初者而言以为阴阳之气虽杂揉偏驳之极而太
极则未尝杂人之气质虽下愚浊恶之极而性则未
则理气之说明而性之为性昭然矣盖太极者理也
两仪者气也理无不善一入乎气遂分阴阳分阴阳
遂分刚柔分刚柔遂有清浊有清浊遂有善恶故孔
子曰性相近也又曰上智下愚不移是兼义理气质
而言性所谓合太极两仪而统言者也孟子则指其
最初者而言以为阴阳之气虽杂揉偏驳之极而太
极则未尝杂人之气质虽下愚浊恶之极而性则未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724-0236a.png
尝不善故专以善为言是独指太极以发明此理要
之立言虽殊旨意则一太极两仪未尝二性如何有
二
太极图最好观性太极不离乎阴阳故有气质之性而
实不离乎阴阳故有义理之性
周淑文王异公与予同论太极予曰诸兄知周子画图
文公作解意乎太极之旨最为微妙而二先生亟亟
于讲明之近思录中且以为初学入门之始者欲人
之立言虽殊旨意则一太极两仪未尝二性如何有
二
太极图最好观性太极不离乎阴阳故有气质之性而
实不离乎阴阳故有义理之性
周淑文王异公与予同论太极予曰诸兄知周子画图
文公作解意乎太极之旨最为微妙而二先生亟亟
于讲明之近思录中且以为初学入门之始者欲人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724-0236b.png
知性学故也性学不可只作一番閒话讲过须是切
身体认实实见得自己本然之性又实实见得自己
气质之性用力猛下工夫尽去气质之私而一复本
然之性方是实际
问天地气质曰天气有清浊地质有厚薄气清质厚圣
人之徒也气浊质薄愚不肖之流也气清质薄则知
过于行而为狂为智气浊质厚则行过于知而为狷
为贤
身体认实实见得自己本然之性又实实见得自己
气质之性用力猛下工夫尽去气质之私而一复本
然之性方是实际
问天地气质曰天气有清浊地质有厚薄气清质厚圣
人之徒也气浊质薄愚不肖之流也气清质薄则知
过于行而为狂为智气浊质厚则行过于知而为狷
为贤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724-0236c.png
水性寒火性热水可热而火不可寒者刚柔异也柔者
易染刚者难夺此君子之所以贵为刚也
凡人性刚者最难自反然其自反也奋然不惮易辙之
劳性柔者最易自反然其自反也嗒然若丧而已能
改过自强者十不得一二也刚者而善自反柔者而
能自强则中行之流圣人之徒矣气质之性得之于
天不可强求学者须是深加省察之功务求变化气
质
易染刚者难夺此君子之所以贵为刚也
凡人性刚者最难自反然其自反也奋然不惮易辙之
劳性柔者最易自反然其自反也嗒然若丧而已能
改过自强者十不得一二也刚者而善自反柔者而
能自强则中行之流圣人之徒矣气质之性得之于
天不可强求学者须是深加省察之功务求变化气
质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724-0236d.png
或言人性有刚柔刚者只在刚里边求个刚中柔者只
在柔里边求个柔中予曰不然刚中之中即柔中之
中柔中之中即刚中之中刚柔者气质之偏中者义
理之正乾之用九见群龙无首则刚而能柔见中不
见刚矣坤之用六利永贞则柔而能刚见中不见柔
矣刚柔有二中无二
男伟问圣人亦有气质之性否曰圣人安得无气质之
性如伯夷偏于清柳下惠偏于和便是夷惠的气质
在柔里边求个柔中予曰不然刚中之中即柔中之
中柔中之中即刚中之中刚柔者气质之偏中者义
理之正乾之用九见群龙无首则刚而能柔见中不
见刚矣坤之用六利永贞则柔而能刚见中不见柔
矣刚柔有二中无二
男伟问圣人亦有气质之性否曰圣人安得无气质之
性如伯夷偏于清柳下惠偏于和便是夷惠的气质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724-0237a.png
孔子中和便是孔子的气质
孟子七篇只言性善未尝言气质之性惟口之于味一
章以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对说则知孟子非不知
气质之性但立教之法决当以义理为主亦以当时
性学大坏非专主义理无以障狂澜于既倒也
有性善有性不善是说气质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是说习惟无善无不善之说最无头脑
苏氏胡氏俱以无善无恶为性苏氏纵横之流未尝留
孟子七篇只言性善未尝言气质之性惟口之于味一
章以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对说则知孟子非不知
气质之性但立教之法决当以义理为主亦以当时
性学大坏非专主义理无以障狂澜于既倒也
有性善有性不善是说气质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是说习惟无善无不善之说最无头脑
苏氏胡氏俱以无善无恶为性苏氏纵横之流未尝留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724-0237b.png
心理学此不足怪五峰先生盖称家学渊源者其言
尤见纰缪何也五峰曰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
义全具此已是说性善了又曰无适无莫不可以善
恶辨不可以是非分其言自相矛盾真不可解且无
适无莫四字亦看错
马性健故能使之致远牛性顺故能使之引重人性善
故能使之行五达道率其自然莫不各有当然之则
性所本有故也
尤见纰缪何也五峰曰凡人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
义全具此已是说性善了又曰无适无莫不可以善
恶辨不可以是非分其言自相矛盾真不可解且无
适无莫四字亦看错
马性健故能使之致远牛性顺故能使之引重人性善
故能使之行五达道率其自然莫不各有当然之则
性所本有故也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724-0237c.png
问马牛水火亦可分义理之性气质之性否曰马性健
牛性顺水性寒火性热此义理之性也马有良驽牛
有驯恶火丽油而炽泉因地而温此气质之性也
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晰不得只是一个性就本然
而言则谓之有善无恶就气质而言则谓之有善有
恶究竟一落气质除却圣人便不能浑然天地之正
故程子曰善固是性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亦是说本
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晰不得处
牛性顺水性寒火性热此义理之性也马有良驽牛
有驯恶火丽油而炽泉因地而温此气质之性也
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晰不得只是一个性就本然
而言则谓之有善无恶就气质而言则谓之有善有
恶究竟一落气质除却圣人便不能浑然天地之正
故程子曰善固是性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亦是说本
然之性与气质之性分晰不得处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724-0237d.png
系辞传曰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言天命之初浑然至
善一落气质便有善恶便分差等此孔子之论性所
以言相近也孟子道性善是指太极之不倚阴阳者
言之其实太极却离阴阳不得故程子曰才说性时
便已不是性也人不识性未有不以此言为禅家机
锋话头者
此中间灵处谓之心心中所秉而一定者谓之性性中
之妙而合理者谓之善若分义理气质而言性犹是
善一落气质便有善恶便分差等此孔子之论性所
以言相近也孟子道性善是指太极之不倚阴阳者
言之其实太极却离阴阳不得故程子曰才说性时
便已不是性也人不识性未有不以此言为禅家机
锋话头者
此中间灵处谓之心心中所秉而一定者谓之性性中
之妙而合理者谓之善若分义理气质而言性犹是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724-0238a.png
意圆语滞也
心性善合人与万物而观凡物皆有灵处所谓心也凡
物皆有所秉而一定者所谓性也若性中之妙而能
合理则惟人有之故独以性善归人
不独人性中有义理之性即物性中亦有义理之性蜂
蚁君臣虎狼父子鸡司晨犬司夜是也即以草木土
石言之参蓍之补金玉之坚贞皆义理也但人能通
悟物不能通悟故独以义理之性归人耳
心性善合人与万物而观凡物皆有灵处所谓心也凡
物皆有所秉而一定者所谓性也若性中之妙而能
合理则惟人有之故独以性善归人
不独人性中有义理之性即物性中亦有义理之性蜂
蚁君臣虎狼父子鸡司晨犬司夜是也即以草木土
石言之参蓍之补金玉之坚贞皆义理也但人能通
悟物不能通悟故独以义理之性归人耳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724-0238b.png
人性通物性塞人性教则善物性教亦不善
人性善只是一通字圣者通明之极也不教而善者也
贤知学而能通者也教而后善者也愚不肖不学而
不能通者也教亦不善者也
诸儒中论性莫如周子最明白最纯备通书首章曰诚
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
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
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
人性善只是一通字圣者通明之极也不教而善者也
贤知学而能通者也教而后善者也愚不肖不学而
不能通者也教亦不善者也
诸儒中论性莫如周子最明白最纯备通书首章曰诚
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
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
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724-0238c.png
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只就元亨利贞上
看出继善成性处不过一诚字诚字即实理也能全
此实理者惟圣人故曰诚者圣人之本
周子论性首称圣人以圣人得性之全且正故欲观性
者必观圣人即孟子言必称尧舜之意也
周子论性又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而已矣者竭
尽无馀之辞也从来论性无如此语之简而尽顾儒
者罕称之盖以此语为论气质耳岂知舍气质之外
看出继善成性处不过一诚字诚字即实理也能全
此实理者惟圣人故曰诚者圣人之本
周子论性首称圣人以圣人得性之全且正故欲观性
者必观圣人即孟子言必称尧舜之意也
周子论性又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而已矣者竭
尽无馀之辞也从来论性无如此语之简而尽顾儒
者罕称之盖以此语为论气质耳岂知舍气质之外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724-0238d.png
无性乎故愚谓程张朱论性千言万语不如周子此
一言
舜光问周子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如此则性善
从何处看曰周子本文下面曰惟中也者和也天下
之达道也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
矣从此处看舜光未达曰不是人性本善如何能自
易其恶自至其中中者即性之本善处也人之所同
具也
一言
舜光问周子曰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如此则性善
从何处看曰周子本文下面曰惟中也者和也天下
之达道也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
矣从此处看舜光未达曰不是人性本善如何能自
易其恶自至其中中者即性之本善处也人之所同
具也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724-0239a.png
论性只有程朱二处说得全备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
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二之则不是者谓
性只在气中也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
异论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理绝不
同者谓人为万物之灵独能具众理而称性善也
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又曰恶亦不可不谓
之性又曰人生而上不容说朱子曰性须是个气质
方说得性字若人生而上只说得个天道下性字不
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二之则不是者谓
性只在气中也朱子曰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
异论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理绝不
同者谓人为万物之灵独能具众理而称性善也
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又曰恶亦不可不谓
之性又曰人生而上不容说朱子曰性须是个气质
方说得性字若人生而上只说得个天道下性字不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724-0239b.png
得两夫子不是实实见得性不离气质如何敢开此
口
舜光问如何是本然之性曰本然者谓本是如此也如
人性本自善则善是人本然之性火本自炎上则炎
上是火本然之性水本自润下则润下是水本然之
性推之万物莫不皆然反此便是失其本然
张子谓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此语甚开辟有功然又谓天性在人犹水性之在冰
口
舜光问如何是本然之性曰本然者谓本是如此也如
人性本自善则善是人本然之性火本自炎上则炎
上是火本然之性水本自润下则润下是水本然之
性推之万物莫不皆然反此便是失其本然
张子谓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此语甚开辟有功然又谓天性在人犹水性之在冰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724-0239c.png
如此则天命与气质之分何在谓之气质者谓其与
天地之性不同故也若水凝为冰冰释为水有何不
同缘张子只是就聚散上起见认理气原不分明故
有此语
诸儒谓孟子道性善只是就天命上说未落气质予向
亦主此论今看来亦未是若未落气质只可谓之命
不可谓之性于此说善只是命善不是性善且若就
命上说善则人与万物同此天命人性善则物性亦
天地之性不同故也若水凝为冰冰释为水有何不
同缘张子只是就聚散上起见认理气原不分明故
有此语
诸儒谓孟子道性善只是就天命上说未落气质予向
亦主此论今看来亦未是若未落气质只可谓之命
不可谓之性于此说善只是命善不是性善且若就
命上说善则人与万物同此天命人性善则物性亦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724-0239d.png
善何从分别孟子所云性善全是从天命以后说反
覆七篇中可见如乃若其情则故而已形色天性以
及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之类并未尝
就天命之初未尝落气质处说
天命之初未落气质即朱子亦有此言盖以性之之圣
尧舜周孔而后不可复得人性之杂万有不齐下不
得个善字故须论到天命之初以为此处浑然至善
不知此只是继之者善与成之者性终有分别读孟
覆七篇中可见如乃若其情则故而已形色天性以
及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之类并未尝
就天命之初未尝落气质处说
天命之初未落气质即朱子亦有此言盖以性之之圣
尧舜周孔而后不可复得人性之杂万有不齐下不
得个善字故须论到天命之初以为此处浑然至善
不知此只是继之者善与成之者性终有分别读孟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724-0240a.png
子人无有不善之言只就人有生以后看即下愚浊
恶亦无有不性善者盖孟子论善只就四端发见处
言因其四端即知其有仁义礼智人人有四端即人
人性善也不必说到浑然至善未尝有恶然后谓之
性善
浑然至善未尝有恶语极精微然着意精微便有弊病
此处已隐隐逗出无善无恶无善无恶语更精微却
已隐隐走入释氏离一切心即汝真性一边去
恶亦无有不性善者盖孟子论善只就四端发见处
言因其四端即知其有仁义礼智人人有四端即人
人性善也不必说到浑然至善未尝有恶然后谓之
性善
浑然至善未尝有恶语极精微然着意精微便有弊病
此处已隐隐逗出无善无恶无善无恶语更精微却
已隐隐走入释氏离一切心即汝真性一边去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724-0240b.png
论性精微莫若中庸然只是说喜怒哀乐喜怒哀乐未
发是性已发是情中与和是善未发无不中已发无
不和是圣人之性善未发未能无不中而未尝无中
已发未能无不和而未尝无和是常人之性善性善
二字只如此看
只一尽性便能尽人性尽物性与天地参故只一致中
和便能位天地育万物若说喜怒哀乐处不精微便
不是若舍喜怒哀乐处别求精微更不是
发是性已发是情中与和是善未发无不中已发无
不和是圣人之性善未发未能无不中而未尝无中
已发未能无不和而未尝无和是常人之性善性善
二字只如此看
只一尽性便能尽人性尽物性与天地参故只一致中
和便能位天地育万物若说喜怒哀乐处不精微便
不是若舍喜怒哀乐处别求精微更不是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724-0240c.png
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笃恭而
天下平此皆喜怒哀乐精微处也然皆从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实处做来故其
效验亦实实是敬信民劝民威天下平今人喜谈精
微者不讲平日工夫不论后来效验只说个不动不
言不赏不怒笃恭的大话何啻千里
近来论性只是二种一种是遵程朱之言跬步不失说
义理说气质只在文义上依样葫芦未见真的其为
天下平此皆喜怒哀乐精微处也然皆从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实处做来故其
效验亦实实是敬信民劝民威天下平今人喜谈精
微者不讲平日工夫不论后来效验只说个不动不
言不赏不怒笃恭的大话何啻千里
近来论性只是二种一种是遵程朱之言跬步不失说
义理说气质只在文义上依样葫芦未见真的其为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724-0240d.png
弊似乎有二性一则离却气质全说本然极是高明
而其下稍全是打合释氏离经叛道二者之失惟均
然高明之为害更大学者不可不知
舜光问告子阳明论性虽同一无善无恶得无有异否
曰不同告子言其混沌阳明状其虚无然总是只说
得气曰告子以混沌为性固是认气为性若阳明无
善无恶正是言无声无臭之妙如何却是说气曰孟
子道性善只是说人性中皆有理若曰无善无恶则
而其下稍全是打合释氏离经叛道二者之失惟均
然高明之为害更大学者不可不知
舜光问告子阳明论性虽同一无善无恶得无有异否
曰不同告子言其混沌阳明状其虚无然总是只说
得气曰告子以混沌为性固是认气为性若阳明无
善无恶正是言无声无臭之妙如何却是说气曰孟
子道性善只是说人性中皆有理若曰无善无恶则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724-0241a.png
是人性中无理只虚虚无无岂不是气
袁幼白问未发是理是气曰喜怒哀乐之未发是气之
未发也然其时无所偏倚即谓之中则气即是理予
因问幼白已发是理是气曰是气予曰已发是气中
节是理幼白恍然曰乃知不中节则纯是气既中节
则气便是理理气之分如是如是
人性中无所谓善恶只有中与过不及同一喜怒哀乐
中便是善过不及便是恶故圣人尽性只是致中和
袁幼白问未发是理是气曰喜怒哀乐之未发是气之
未发也然其时无所偏倚即谓之中则气即是理予
因问幼白已发是理是气曰是气予曰已发是气中
节是理幼白恍然曰乃知不中节则纯是气既中节
则气便是理理气之分如是如是
人性中无所谓善恶只有中与过不及同一喜怒哀乐
中便是善过不及便是恶故圣人尽性只是致中和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724-0241b.png
人性之善只是一中字故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于民刘
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人之生不能皆中然以观
乎万物则惟人受天地之中也能有此中便是善能
全此中便是尽性
中是理一过不及是分殊
予尝有言分殊之极有与理一极相反者如人之性善
理一也而杨食我之生叔向之母闻声而知其灭族
火之畏湿就燥理一也而蜀中火井遇物不燃得水
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人之生不能皆中然以观
乎万物则惟人受天地之中也能有此中便是善能
全此中便是尽性
中是理一过不及是分殊
予尝有言分殊之极有与理一极相反者如人之性善
理一也而杨食我之生叔向之母闻声而知其灭族
火之畏湿就燥理一也而蜀中火井遇物不燃得水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724-0241c.png
益炽且投之以烛则反灭分殊之极真有不可解者
然不可以食我之故而遂谓人之性恶不可以火井
之火而遂谓火之性就湿而畏燥也此经之所以必
言恒性也
程子曰在天为命在物为性张子曰天授于人则为命
人受于天则为性朱子曰人多说性方说心看古人
制字之义须是先说心后说性合诸儒之说而观则
是必先有气质而后有性性无气质无所附丽也然
然不可以食我之故而遂谓人之性恶不可以火井
之火而遂谓火之性就湿而畏燥也此经之所以必
言恒性也
程子曰在天为命在物为性张子曰天授于人则为命
人受于天则为性朱子曰人多说性方说心看古人
制字之义须是先说心后说性合诸儒之说而观则
是必先有气质而后有性性无气质无所附丽也然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724-0241d.png
则论性善者亦必在气质之性上看出性善方是真
切不然总说得天命之前极善只是命善不是性善
只是继之者善不是成之者性
周子太极图说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
发知矣形生质也神发气也有形生神发而五性具
是有气质而后有性也不落气质不可谓之性一言
性便属气质
人之气质万有不齐如何却谓之善圣人只是就恒处
切不然总说得天命之前极善只是命善不是性善
只是继之者善不是成之者性
周子太极图说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
发知矣形生质也神发气也有形生神发而五性具
是有气质而后有性也不落气质不可谓之性一言
性便属气质
人之气质万有不齐如何却谓之善圣人只是就恒处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724-0242a.png
看出盖人性虽万有不齐然同禀阴阳五行之气则
同具健顺五常之德所禀所具之微著不同而同禀
同具则同也即同处便是恒即恒处便是善故书曰
厥有恒性中庸称三达德孟子举四端皆就人性中
指其恒处言之也
气质二字因张子与天地之性分别后诸儒皆作不好
的说以后递相传习人但一说着气质便道是不好
的物只要离去他不知气只是天气质即是地质除
同具健顺五常之德所禀所具之微著不同而同禀
同具则同也即同处便是恒即恒处便是善故书曰
厥有恒性中庸称三达德孟子举四端皆就人性中
指其恒处言之也
气质二字因张子与天地之性分别后诸儒皆作不好
的说以后递相传习人但一说着气质便道是不好
的物只要离去他不知气只是天气质即是地质除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724-0242b.png
了天更无气除了地更无质是气质即天地所命惟
天赋以如是之气质故有如是之理但圣人则能践
形而众人则不能践形耳岂可以形色为非天性乎
气质二字不可轻看万物之中惟人头圆象天而向天
足方象地而向地四肢五脏九窍百骸皆准阴阳五
行此真天地之灵秀故具天地之义理邵康节所谓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付与未为贫也若禽兽则鲜
有具四肢五脏九窍百骸者即间有而皆衡生故鸡
天赋以如是之气质故有如是之理但圣人则能践
形而众人则不能践形耳岂可以形色为非天性乎
气质二字不可轻看万物之中惟人头圆象天而向天
足方象地而向地四肢五脏九窍百骸皆准阴阳五
行此真天地之灵秀故具天地之义理邵康节所谓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付与未为贫也若禽兽则鲜
有具四肢五脏九窍百骸者即间有而皆衡生故鸡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724-0242c.png
知司晨犬知司夜蜂蚁君臣虎狼父子其灵秀只有
一隙故义理亦只有一路若草木则全无四肢五脏
九窍百骸而又倒生全向地而背天故知识全无只
具得寒温平热一性是义理之妙全由气质人岂可
轻看气质
人之瞻瞩高者性多聪明禽兽中猩猩狝猴有时人立
则性亦灵于他兽乃知人之灵妙处全在天气但无
地质则天气无所附丽耳
一隙故义理亦只有一路若草木则全无四肢五脏
九窍百骸而又倒生全向地而背天故知识全无只
具得寒温平热一性是义理之妙全由气质人岂可
轻看气质
人之瞻瞩高者性多聪明禽兽中猩猩狝猴有时人立
则性亦灵于他兽乃知人之灵妙处全在天气但无
地质则天气无所附丽耳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724-0242d.png
问灵处即义理否曰灵只是知觉知觉之合义理处即
义理也虽有两层却非二物
人之所禀由天地生成者皆谓之性故世俗所称如悟
性作性记性酒性食性之类性各不同总之皆出于
气质悟性作性出于天气记性酒性食性出于地质
若义理之性则兼天气地质而有之健顺五常由于
阴阳五行也
论性断离不得气质一离气质便要离天地盖天地亦
义理也虽有两层却非二物
人之所禀由天地生成者皆谓之性故世俗所称如悟
性作性记性酒性食性之类性各不同总之皆出于
气质悟性作性出于天气记性酒性食性出于地质
若义理之性则兼天气地质而有之健顺五常由于
阴阳五行也
论性断离不得气质一离气质便要离天地盖天地亦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724-0243a.png
气质也一离天地则于阴阳外别寻太极于阴阳外
别寻太极则太极不落于空虚即同于一物
离气质而论性必至入禅何则父母既生以后落气质
矣则须说父母未生前既而思父母未生前则是天
地而天地亦气质则须说天地未生前既而思天地
未生前又有混沌开辟历劫之说则须是说无始以
前空劫以前此必至之势也去孔子孟子周程张朱
之说不觉千里万里矣学者须要穷至此处乃知性
别寻太极则太极不落于空虚即同于一物
离气质而论性必至入禅何则父母既生以后落气质
矣则须说父母未生前既而思父母未生前则是天
地而天地亦气质则须说天地未生前既而思天地
未生前又有混沌开辟历劫之说则须是说无始以
前空劫以前此必至之势也去孔子孟子周程张朱
之说不觉千里万里矣学者须要穷至此处乃知性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724-0243b.png
善只在气质
曹晖吉问性不可离气质之说确不可易但与荀卿扬
雄韩愈诸子之说作何分别予曰孟子言性善于气
质之中道其常也书所谓恒性也荀卿言性恶于气
质之中道其变也扬雄韩愈言性善恶混言性有三
品不知气质之有常变而槩言之也若知恒性则虽
荀卿扬雄韩愈亦恍然于性之皆善而必不至于多
赘矣
曹晖吉问性不可离气质之说确不可易但与荀卿扬
雄韩愈诸子之说作何分别予曰孟子言性善于气
质之中道其常也书所谓恒性也荀卿言性恶于气
质之中道其变也扬雄韩愈言性善恶混言性有三
品不知气质之有常变而槩言之也若知恒性则虽
荀卿扬雄韩愈亦恍然于性之皆善而必不至于多
赘矣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724-0243c.png
孔子曰性相近也相近即书厥有恒性之恒字其中即
有善字意在不然便是无本领汉笼统话头也
朱子中庸注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
理亦赋焉此即有气质而后有性之证也
性离不得气质犹道离不得阴阳气质之外无性阴阳
之外无道
或言子以善归气质即告子食色为性之说也曰是大
不然告子但知气质而不知气质中之善如甘食悦
有善字意在不然便是无本领汉笼统话头也
朱子中庸注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
理亦赋焉此即有气质而后有性之证也
性离不得气质犹道离不得阴阳气质之外无性阴阳
之外无道
或言子以善归气质即告子食色为性之说也曰是大
不然告子但知气质而不知气质中之善如甘食悦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724-0243d.png
色气质也物之所同也甘食中有辞让悦色中有羞
恶此气质中之善也人之所独也告子知其同不知
其独故不肯以善言性若告子知以善言性则虽以
食色为性容何伤食色非性而何
告子生之谓性言气质也孟子不言生之谓性之非而
但与之言人物之辨告子以食色为性亦言气质也
孟子不言食色谓性之非而但与之言义外之谬此
可以知孟子之言性善不越气质中矣
恶此气质中之善也人之所独也告子知其同不知
其独故不肯以善言性若告子知以善言性则虽以
食色为性容何伤食色非性而何
告子生之谓性言气质也孟子不言生之谓性之非而
但与之言人物之辨告子以食色为性亦言气质也
孟子不言食色谓性之非而但与之言义外之谬此
可以知孟子之言性善不越气质中矣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724-0244a.png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724-0244b.png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