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刘蕡
刘蕡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

刘蕡 第 1a 页

* 刘蕡

蕡字去华。昌平人。宝历二年进士。大和二年策试贤良极
谏。以忤宦官被黜。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昭宗朝赠
左谏议大夫。

** 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问。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元默无为。端拱司契。陶氓心以
居简。凝日用于不宰。立本以厚下。推诚而建中。繇是天人
通。阴阳和。俗跻仁寿。物无疵疠。噫盛德之所臻。夐乎其莫
刘蕡 第 1b 页
可及已。三代令王。质文迭救。而巧伪滋炽。风流寖微。自汉
魏已降。足徵益寡。朕顾昧理道。祇荷丕构。奉若谟训。不敢
荒宁。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讵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
鸿绪。而心有所未达。行有所未孚。由中及外。阙政斯广。是
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国廪罕蓄。乏
九年之储。吏道多端。微三载之绩。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
观理。而豪猾踰检。大学明教化之源也。期于宣化。而生徒
多惰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百工在乎按度。而[:#AS-886A:●
]巧或未衰。俗隳风靡。积讹成蠹。其择官济理也。听人以
刘蕡 第 2a 页
言。则枝叶难辨。御下以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
之寡而食之众。烦于令而鲜于理。思欲究此缪盭。致之治
平。兹心浩然。若涉泉水。故前诏有司。博延偫彦。伫启宿懵。
冀臻时雍。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志在康济。造庭待问。副朕
虚怀。必当箴主之阙。辨政之疵。明纲条之所紊。稽庶富之
所急。何术斯革于前弊。何泽斯惠于下土。何施而理古可
近。何道而和气可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至若夷吾轻重
之权。孰辅于理。严尤底定之策。孰叶于时。元凯之考课何
先。叔子之克平何务。推此龟鉴。择乎中庸。期在洽闻。朕将
刘蕡 第 2b 页
亲览。

对。褐衣小臣蕡。沐浴斋戒。伏于彤庭之下。谨顿首上言皇
帝陛下。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
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但怀愤抑[:#AS-8470:⿱⿲木缶木⿱冖]。思有时而一发
耳。常欲与庶人议于道。商旅谤于市。得通上听。一悟主心。
虽被妖言之罪。无所悔焉。况逢陛下以至德嗣兴。以大明
垂照。询求过阙。咨访谟猷。下制中外。举能直言极谏者。臣
既辱斯举。专承大问。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之所忌。时之
所禁。权幸之所讳恶。有司之所予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
刘蕡 第 3a 页
少加优容。不使圣朝有谠直而受戮者。乃天下之幸也。非
臣之所望也。谨昧死以对。伏以圣策有思先古之理。念元
默之化。将欲通天人以济俗。和阴阳以煦物。见陛下慕道
之深也。臣以为哲王之理。其则不远。惟陛下致之之道何
如耳。伏以圣策有祇荷丕构而不敢荒宁。奉若谟训而罔
有怠忽。见陛下忧劳之至也。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
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若夫追踪三五。绍复祖宗。
宜鉴前古之兴亡。明当时之成败。心有所未达。以下情蔽
而不得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泽壅而不能下达。欲俗之
刘蕡 第 3b 页
化也。在修已以先之。欲气之和也。在遂性以道之。救灾旱
在致乎精诚。广播植在视乎食力。国廪罕蓄。本乎冗食尚
繁。吏道多端。本乎选用失当。豪猾踰检。由中外之法殊。生
徒惰业。由学校之官废。列郡干禁。由授任非人。百工淫巧。
由制度不立。伏以圣策有择官济治之心。阜财发号之叹。
见陛下教化之本也。且进人以行。则枝叶安有难辨乎。防
下以礼。则耻格安有不形乎。念生寡而食众。则可罢斥。惰
游。念令烦而理鲜。要在察其行否。博延偫彦。愿陛下必纳
其言。造廷待问。则小臣其敢爱死。伏以圣策有求贤箴阙
刘蕡 第 4a 页
之言。审政辨疵之令。见陛下咨访之心勤也。遂小臣屏奸
豪之志。则弊革于前。守陛下念康济之言。则惠敷于下。邪
正之道分。而治古可近。礼乐之方著。而和气克充。至若夷
吾之法。非皇王之权。严尤所陈。无最上之策。元凯之所先。
不若唐尧考绩。叔子之所务。不若虞舜舞干。且俱非大德
之中庸。未可为上圣之龟鉴。又何足为陛下道之哉。或有
以系安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请披沥肝胆。为陛下别
白而重言之。臣前所言哲王之理。其则不远者。在陛下慎
思之。力行之。始终不懈而已。臣谨按春秋。元者气之始也。
刘蕡 第 4b 页
春者岁之始也。春秋以元加于岁。以春加于正。明王者当
奉若天道。以谨其始也。又举时以终岁。举月以终时。春秋
虽无事必书。首月以存时。明王者当奉若天道。以谨其终
也。王者动作。始终必法于天者。以其运行不息也。陛下既
能谨其始。又能谨其终。懋而修之。勤而行之。则可以执契
而居简。无为而不宰矣。广立本之大业。崇建中之盛德矣。
又安有三代循环之弊。而为巧伪滋炽之渐乎。臣故曰惟
陛下致之之道何如耳。臣前所谓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
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实以陛下诚忧劳之
刘蕡 第 5a 页
至也。臣闻不宜忧而忧者国必衰。宜忧而不忧者国必危。
今陛下不以家国存亡之计。社稷安危之策。而降于清问。
臣未知陛下以为布衣之臣。不足与定大计耶。或万几之
勤。而圣虑有所未至也。不然。何宜忧者而不先忧乎。臣以
为陛下之所虑者。宜先忧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
海内将乱。此四者乃国家已然之兆。故臣谓圣虑宜先及
之。夫帝业既艰难而成之。胡可容易而守之。昔太祖肇其
基。高祖勤其绩。太宗定其业。元宗继其明。至于陛下。二百
有馀载矣。其间明圣相因。扰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
刘蕡 第 5b 页
近正人。而能绍兴徽烈者也。或一日不念。则颠覆大器。宗
庙之耻。万古为恨。臣谨按春秋。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
昔董仲舒为汉武帝言之略矣。其所未尽者。臣得为陛下
备而陈之。夫继故必书即位。所以正其始也。终必书所终
之地。所以正其终也。故君者。所发必正言。所履必正道。所
居必正位。所近必正人。臣又按春秋。阍寺弑吴子馀祭。书
其名。春秋讥其疏远贤士。昵近刑人。有不君之道矣。伏惟
陛下思祖宗开国之勤。念春秋继故之戒。将明法度之端。
则发正言而履正道。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近正人。

刘蕡 第 6a 页

远刀锯之残。亲骨鲠之直。辅臣得以专其任。庶寮得以守
其官。柰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之大政。外专陛下之命。
内窃陛下之权。威摄朝廷。势倾海内。偫臣莫敢指其状。天
子不得制其心。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
于今日矣。此宫闱之所以将变也。臣谨按春秋。鲁定公元
年春。王不书正月者。春秋以为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后君
不得正其始。故曰定无正也。今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专
废立之权。陷先帝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况皇
刘蕡 第 6b 页
储未建。郊祀未修。将相之职不归。名分之宜不定。此社稷
之所以将危也。臣谨按春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春秋之
义。两下相杀不书。而此书者。重其尊王命也。夫天之所授
者在君。君之所操者在命。操其命而失之者。是不君也。侵
其命而专之者。是不臣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
倾也。臣谨按春秋。晋赵鞅以晋阳之兵叛入于晋。书其归
者。以其能逐君侧之恶人。以安其君。故春秋善之。今威柄
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
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
征伐必自于诸侯。此海内所以将乱也。故樊哙排闼而雪
刘蕡 第 7a 页
涕。袁盎当车以抗词。京房发愤以殒身。窦武不顾而毕命。
此陛下皆明知之耳。臣谨按春秋。晋狐射姑杀阳处父。书
襄公杀之者。以其君漏言也。襄公不能固阴重之机。处父
所以及戕贼之祸。故春秋非之。夫上漏其情。则下不敢尽
意。上泄其事。则下不敢尽言。故传有造膝诡词之文。易有
失身害成之戒。今公卿大臣。非不欲为陛下言之。虑陛下
必不能用之。陛下既忽之而不用。必泄其言。臣下既言之
而不行。必婴其祸。适足以钳直臣之口。而重奸臣之威。是
以欲尽其言。则有失身之惧。欲尽其意。则有害成之忧。故
刘蕡 第 7b 页
低徊郁塞。以俟陛下感悟。然后尽其启沃耳。陛下何不以
听朝之馀。明御便殿。召当时贤相。与旧德老臣。访持变安
危之谋。求定倾救乱之术。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
陵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
既不得理于前。当理于后。不得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
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旰食之忧矣。臣前所
谓若夫追踪三五。绍复祖宗。宜鉴前古之兴亡。明当时之
成败者。臣闻尧舜之为君而天下大理者。以其能任九官
四岳十二牧。不失其举。不二其业。不侵其职。居官惟其能。

刘蕡 第 8a 页

左右惟其贤。元凯在下。虽微而必举。四凶在朝。虽强而必
诛。考其安危。明其取舍。至秦之二代。汉之元成。咸愿措国
如唐虞。致身如尧舜。而终败亡者。以其不见安危之机。不
明取舍之道。不任大臣。不辨奸人。不亲忠良。不远谗佞。伏
愿陛下察唐虞之所以兴。而景行于前。鉴秦汉之所以亡。
而戒惧于后。陛下无谓庙堂无贤相。庶官无贤士。今纲纪
未绝。典刑犹在。人谁不欲致身为王臣。致时为升平。陛下
何忽而不用之邪。又有居官非其能。左右非其贤。其恶如
刘蕡 第 8b 页
四凶。其诈如赵高。其奸如恭显者。陛下又何惮而不去之
邪。神器固有归。天命固有分。祖宗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
下其念之哉。昔秦之亡也。失于强暴。汉之亡也。失于微弱。
强暴则贼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奸臣擅权而震主。臣伏
见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祸。不剪其萌。伏惟陛下深轸亡
汉之忧。以杜其渐。则祖宗之鸿绪可绍。三五之遐轨可追
矣。臣前所谓陛下心有所未达。以下情塞而不得上通。行
有所未孚。以上泽壅而不得下浃者。且百姓有涂炭之苦。
陛下无由而知。则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无由而信。臣谨
按春秋。书梁亡不书取者。梁自亡也。以其思虑昏而耳目
刘蕡 第 9a 页
塞。上出恶政。人为寇盗。皆不知其所以然。以其自取灭亡
也。臣闻国君之所以尊者。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
存其百姓也。苟百姓之不存。则虽社稷不得固其重。苟社
稷不重。则虽国君不得保其尊。故理天下者。不可不知百
姓之情也。夫百姓者。陛下之赤子。陛下宜命慈仁者亲之
育之。如保傅焉。如乳哺焉。如师之教导焉。故人之于上也。
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亲近贵倖。分曹
建署。补除卒吏。召致宾客。因其货贿。假其气势。大者统藩
方。小者为牧守。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
刘蕡 第 9b 页
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故人之于上也。畏之如豺狼。恶
之如雠敌。今四海困穷。处处流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
衣。鳏寡孤独者不得存。老幼疾病者不得养。加以国权兵
柄。专在左右。贪臣聚敛以固宠。奸吏夤缘而弄法。冤痛之
声。上达于九天。下入于九泉。鬼神为之怨怒。阴阳为之愆
错。君门九重。而不得告䜣。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
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势。忧在旦夕。即不幸因之以
师旅。继之以凶荒。臣以谓陈胜吴广。不独生于秦。赤眉黄
巾。不独生于汉。臣所以为陛下发愤扼腕。痛心泣血也。如
刘蕡 第 10a 页
此则百姓有涂炭之苦。陛下何由而知之乎。有子惠之心。
百姓安得而信之乎。致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达
者。固其然也。臣闻昔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馀事。其
心甚诚。其称甚美。然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凶日强。黎元
日困者。以其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自陛下御
宇。忧勤兆庶。屡降德音。四海之内。莫不抗首而长息。自喜
复生于死亡之中也。伏愿陛下慎终如始。以塞万方之望。
诚宜揭国权以归其相。持兵柄以归其将。去贪臣聚敛之
政。除奸吏夤缘之害。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辟。
刘蕡 第 10b 页
无所听焉。选清慎之官。择仁惠之长。毓之以利。煦之以和。
教之以孝慈。导之以德义。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万
国欢康。兆人苏息。则心无所不达。而信无所不孚矣。臣所
言欲人之化也。在修己以先之者。臣闻德以修己。教以导
人。修己也。则人不劝而自至。导人也。则人敦行而率从。是
以君子欲政之必行也。故以身先之。欲人之从化也。故以
道御之。今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御之以道。而人未
从化。岂不以立教之旨。未尽其方耶。夫立教之方。在乎君
以明制之。臣以忠行之。君以知人为明。臣以匡时为忠。知
刘蕡 第 11a 页
人则任贤而去邪。匡时则固本而守法。贤不任则重赏不
足以劝善。邪不去则严刑不足以禁非。本不固则人流。法
不守则政散。而欲教之使必至。化之使必行。不可得也。陛
下能斥奸邪不私其左右。举贤正不遗其疏远。则化洽于
朝廷矣。爱人以敦本。分职而奉法。修其身以及其人。始于
中而成于外。则化行于天下矣。臣前所谓欲气之和也。在
遂性以导之者。当纳人于仁寿也。夫欲人之仁寿也。在乎
立制度。修教化。夫制度立则财用省。财用省则赋敛轻。赋
敛轻则人富矣。教化修则争竞息。争竞息则刑罚清。刑罚
刘蕡 第 11b 页
清则人安矣。既富则仁义兴焉。既安则寿考生焉。仁寿之
心感于下。和平之气应于上。故灾害不作。休祥荐臻。四方
底宁。万物咸遂矣。臣前所言救灾旱在致乎精诚者。臣谨
按春秋。鲁僖公一年之中。三书不雨者。以其人君有恤人
之志也。鲁文公三年之中。一书不雨者。以其人君无恤人
之心也。故僖致精诚而不害物。文无悯恤而变成灾。陛下
诚能有恤人之心。则无成灾之变矣。臣前所言广播植在
视乎食力者。臣谨按春秋。君人者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
于力则功筑罕。人勤于财则贡赋少。人勤于食则百事废。

刘蕡 第 12a 页

今财食与人力皆勤矣。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
务。则播植不愆矣。臣前所谓国廪罕蓄。本乎冗食尚繁者。
臣谨按春秋。臧孙辰告籴于齐。春秋讥其国无九年之蓄。
一年不登而百姓饥。臣愿斥游惰之徒以督其耕植。省不
急之务以赡其黎元。则廪蓄不乏矣。臣前所言吏道多端。
本乎选用失当者。由国家取人不尽其材。任人不明其要
故也。今陛下之用人也。求其声而不求其实。故人之趋进
也。务其末而不务其本。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
刘蕡 第 12b 页
多端之吏道息矣。臣前所言豪猾踰检。由中外之法殊者。
以其官禁不一也。臣谨按春秋。齐桓公盟诸侯不书日。而
葵邱之盟特以日者。美其能宣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
故春秋备而书之。夫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法者高祖
太宗之所制也。法宜画一。官宜正名。今又分外官中官之
员。立南司北司之局。或犯禁于南。则亡命于北。或正刑于
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实由兵农势异。而中
外法殊也。臣闻古者因井田以制军职。间农事以修武备。
提封约卒乘之数。命将在公卿之列。故兵农一致。而文武
同方。可以保乂邦家。式遏乱略。暨太宗皇帝肇建邦典。亦
刘蕡 第 13a 页
置府兵。台省军卫。文武参掌。居闲岁则櫜弓力穑。将有事
则释耒荷戈。所以修复古制。不废旧物。今则不然。夏官不
知兵籍。止于奉朝请。大将不主兵事。止于养勋阶。军容合
中官之政。戎律附内臣之职。首一戴武弁。嫉文职如仇雠。
足一蹈军门。视农夫如草芥。谋不足以剪除奸凶。而诈足
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轶里闾。羁
绁藩臣。干陵宰辅。隳裂王度。汨乱朝经。张武夫之威。上以
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驭英豪。有藏奸观衅之心。无仗
节死难之义。岂先王经文纬武之旨耶。臣愿陛下贯文武
刘蕡 第 13b 页
之道。均兵农之功。正贵贱之名。一中外之法。还军伍之职。
修省署之官。近崇贞观之规。远复成周之制。自邦畿以刑
于万国。始天子而达于诸侯。则可以制豪猾之强。而无踰
检之患矣。臣前所言生徒惰业。由学校之官废者。盖以国
家贵其禄而贱其能。先其事而后其行。故庶官乏通经之
学。诸生无修业之心矣。臣前所言列郡干禁。由授任非人
者。臣以为刺史之任。理乱之根本系焉。朝廷之法制在焉。
权可以抑豪猾。恩可以惠孤寡。强可以禦奸寇。政可以移
风俗。其将校有曾经战阵。及功臣子弟。各请随宜酬赏。如
刘蕡 第 14a 页
无理人之术者。不当任此官。则绝干禁之患矣。臣前所言
百工淫巧。由制度不立者。臣请以官位禄秩。制其器用车
服。禁以金银珠玉。锦绣雕镂。不蓄于私室。则无荡心之巧
矣。臣前所言辨枝叶者。在考言以询行也。臣前所言形于
耻格者。在道德而齐礼也。臣前所谓念生寡而食众。可罢
斥游惰者。已备之于前矣。臣前所谓令烦而理鲜。要在察
其行否者。臣闻号令者。乃理国之具也。君审而出之。臣奉
而行之。或亏益止留。罪在不赦。今陛下令烦而理鲜。得非
持之者为所蔽欺乎。臣前所言博延偫彦。愿陛下必纳其
刘蕡 第 14b 页
言。造庭待问。则小臣岂敢爱死者。臣闻晁错为汉昼削诸
侯之策。非不知其祸之将至也。忠臣之心。壮夫之节。苟利
社稷。死无悔焉。今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戮。盖
所以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岂忍姑息时忌。窃陛下一
命之宠哉。昔龙逢死而启殷。比干死而启周。韩非死而启
汉。陈蕃死而启魏。今臣之来也。有司或不敢荐臣之言。陛
下又无以察臣之心。退必受戮于权臣之手。臣幸得从四
子游于地下。固臣之愿也。所不知杀臣者。臣死之后。将孰
为启之哉。至于人主之阙。政教之疵。前日之弊。臣既言之
刘蕡 第 15a 页
矣。若乃流下土之惠。修近古之治。而致和平者。在陛下行
之而已。然上之所陈者。实以臣亲承圣问。敢不条对。虽臣
之愚。以为未及教化之大端。皇王之要道。伏惟陛下事天
地以教人敬。奉宗庙以教人孝。养高年以教人悌。育百姓
以教人慈。调元气以煦育。扇太和于仁寿。可以逍遥而无
为。端拱而成化。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
造化之柄。念保定之功。在择将帅而任之。使修阃外之寄。
念百度之求正。在择庶官而任之。使专职业之守。念万姓
之愁痛。在择长吏而任之。使明惠养之术。自然言足以为
刘蕡 第 15b 页
天下教。动足以为天下法。仁足以劝善。义足以禁非。又何
必宵衣旰食。劳神惕虑。然后以致其理哉。谨对。

* 夏侯孜

孜字好学。亳州谯人。宝历二年进士。累迁尚书右丞。守户
部侍郎。转兵部。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懿宗朝以本官同平
章事。封谯郡侯。罢为西川节度使。召拜左仆射。复辅政。进
司空。出为河中节度使。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卒。

** 唐懿宗元昭皇太后谥册文

维大中十三年岁次己卯九月癸丑朔二十七日己卯。嗣
刘蕡 第 16a 页
皇帝臣伏惟先太后体贞明以合天。本懿粹而象地。发秀
于外。含章在中。由㯋川以表祥。配沙麓而比德。涂山佐夏。
莘野兴商。潜耀空蕴于方祇。秘景莫观于圆魄。卓尔洁操。
穆然凝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臣猥以冲昧。获奉宗祧。怵
惕哀煢。虑坠大宝。而天意允若。人心克谐。惟获永图。惧乖
末命。退省蒙固。上感劬劳。系镜无尘。赐衣有箧。宸仪虽閟。
慈旨长存。莫追兰殿之晨昏。空感椒涂之霜露。言成阴教。
行著国章。逮事靡及于循陔。终吉徒哀于陟屺。敢举追崇
之典。宁申顾复之思。伏惟举位以定名。考谥以尊德。所以
刘蕡 第 16b 页
扬茂烈。传休声。率由旧章。窃拟素范。今礼官详议。庶僚称
赞。备陈徽数。克播令猷。正位号于瑶斋。森礼容于金戺。母
仪无斁。庙貌有严。将享鸿休。式凭元祐。谨遣摄太尉门下
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萧邺奉册上尊谥曰元昭皇太
后。伏惟明灵昭格。俯鉴精诚。时已逝而敬在六衣。夜不阳
而礼存三献。惟是荐享。与唐无疆。呜呼哀哉。谨言。

** 户部积欠奏

盐铁户部生积欠当使咸通四年以前延资库钱绢三百
六十九万馀贯匹。内户部每年合送钱二十六万四千一
刘蕡 第 17a 页
百八十贯匹。从大中十二年至咸通四年九月已前。除纳
外欠一百五十万五千七百一十四万贯匹。当使缘户部
积欠数多。先具申奏。请于诸道州府场监院合纳户部所
收八十文除陌钱内割一十五文。属当使自收管。敕命虽
行。送纳稽缓。今得户部迭称。所收管除陌钱绢外。更有诸
杂物货。延资库徵收不便。请起今年。合纳延资库钱绢。一
时便足。其已前积欠。候物力稍充。积渐填纳。其所割一十
五文钱。即当司仍旧收管。又缘累岁以来。岭南用兵。多支
户部钱物。当使不欲坚论旧欠。请依户部商量。合纳今年
刘蕡 第 17b 页
一年额色银绢须足。明年即依旧制三月九月两限送纳
毕。其已前积欠。仍令户部自立填纳期限者。

* 刘三复

三复。润州句容人。大和中为员外郎。累迁御史中丞。会昌
中拜刑部侍郎宏文馆学士卒。

** 请诛刘从谏妻裴氏疏

刘从谏包藏逆谋。比虽已露。今推穷仆妾。尤得事情。据其
图谋语言。制度服物。人臣僭乱。一至于斯。虽生前幸免于
显诛。而死后已从于追戮。凡在朝野。同深庆快。且自古人
刘蕡 第 18a 页
臣叛逆。合有三族之诛。尚书曰。乃有颠越不恭。我则劓殄
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如此则阿裴已不得免
于极法矣。又况从谏死后。主张狂谋。罪状非一。刘稹年既
幼小。逆节未深。裴为母氏。固宜诫诱。若广说忠孝之道。深
陈祸福之源。必冀虺毒不施。枭音全革。而乃激厉凶党。胶
固叛心。广招将校之妻。适有酒食之宴。号哭激其众意。赠
遗结其偫情。遂使叛党稽不舍之诛。孽童延必死之命。以
至周岁。方就诛夷。此阿裴之罪也。虽以裴问之功。或希减
等。而国家有法。难议从轻。伏以管叔周公之亲弟也。有罪
刘蕡 第 18b 页
而且诛之。以周公之贤。尚不舍兄弟之罪。况裴问之功效。
安能破朝廷法耶。据阿裴废臣妾之道。怀逆乱之谋。裴问
如周公之功。尚行周公之戮。况于朝典。固在不疑。阿裴请
准法。

** 滑州节堂记

诸侯之升坛胙土。服天子休命者。有弓矢鈇钺之赐。生杀
刑赏之柄。其为任也盖重矣。其受脤之日。秉节者得以王
命传信。俾先启行。至则考善地。庇丰屋。麾旆以翼之。歌钟
以乐之。非征伐宴犒。申威行令未尝出。此其大端也。是镇
刘蕡 第 19a 页
股臂梁洛。咽喉齐魏。其气强以劲。其人勇而忠。我连帅赞
皇公。以全才上略。标柄中外。辍为霖于将命。膺作翰之攸
寄。岁值己酉。拥旄来斯。公以明诚报一人。以大信示三军。
膏润慈惠。风驰教化。未洽旬日。偫氓爱戴。才越月而五校
训齐。及踰年也。则鳏茕咸乐业。豪夺不敢犯。战备具而军
声振矣。顾谓幕吏曰。君之宠授。伟此瑞节。所处不严。人何
以瞻。于是建宏规。模大壮。去屑密。图宏厂。隥道回廊缭其
下。翚飞鳞葺攒其上。孑孑然倚静深而相合。渠渠然拂埃
而孤峙。邻墙藩而俪公署。实辕门之蕴。抑外阃之雄欤。举
刘蕡 第 19b 页
事必书。春秋之义。繇是秉笔砚于公之门者。承命纂述。谨
志于堂阴。

* 李蘧

蘧。大中朝为怀孟观察使从事。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
擢金部员外郎。

** 惠山寺记

蘧舅氏扶风公。贞元四年秋八月。与太原王武陵吴郡朱
宿同游惠山精舍。为赋往体诗一首。王序而题之。观其词。
颇有世外之交。出尘之想。凝思澹虑。泛溢天格。虽建安才
刘蕡 第 20a 页
人。不足居其右矣。后二十年。复继于末。则有伤时叹逝之
感。宿草邻笛之悲。洎会昌初。武皇帝隳浮图法。诏毁其宫
而逐其徒。惠山在毁中。时无好事者。诗亦随尘焉。今寺既
复。而诗尚遗落。内弟审馀。寓书请于蘧。会蘧赴河阳辟召。
路出寺下。因重记于轩廊南垣。我舅氏由吏部拜执法。器
业磊落。为时巨人。平生操尚。备在国史。此不能举。所载者。
风韵之词。登临之兴。俾后人挹其。清芬而已。大中十一年
五月十三日。怀孟等观察使从事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
史李蘧重题。

刘蕡 第 20b 页

* 李彦芳

彦芳。卫国公赠司徒靖五代孙。太和中为凤翔司录参军。

** 乐德教冑子赋(以育材训人之本为韵依次用)


王子垂训导于门子。戒骄盈于代禄。厉师严以成教诲。敷
乐德而宣化育。长能从以可久。幼能正以不黩。悦之以道。
宁假乎干戚羽旄。动之斯和。讵资乎匏土革木。是知深于
乐者。岂徒然哉。畅生成于寿域。导纯粹于灵台。明明而六
德是以。荡荡而偫心有开。瞻之在前。伫将成于国栋。由是
而选。庶有嗣于乡材。登于隽造。释其奸回。聆音乃接武而
刘蕡 第 21a 页
至。乐善而差肩载来。且于中者表得中而可尊。和者达至
和而不紊。繄吾道之克广。谅乃心之是训。青衿选其悦学。
绛帐资乎待问。于以识琬玉之姿。于以言始终之训。然则
祇者敬也。居敬足以修身。彝者常也。守常而能化人。萃偫
生之济济。达诱善以循循。肃穆以居。而文明有耀。条畅斯
及。而乐教惟新。然后以孝友俾其师资。春秋则教。夙夜惟
寅。宏广博易良。人胥效矣。美父母兄弟。谁能间之。内必成
性。外无越思。匪铿锵而感物。咸敬顺以亲师。异齐国之闻
于宣父。叶虞帝之命以后夔。惟德音之是进。岂奸声之能
刘蕡 第 21b 页
混。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至
哉圣人之设教。良终古而无损。

* 卢子骏

子骏。文宗朝官滁州长史。

** 彭城公写经画西方像记

滁州长史卢子骏。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自南谯抵钟
离。谒太守彭城刘公。公以鲰生文苑之旧。常无疵瑕。欢好
同昔年。宴游无虚日。因及开元佛寺。指大乘经藏曰。我召
佣书人书写也。西墉有西方像焉。我俾画工图形也。凿户
刘蕡 第 22a 页
牖以为庙。我命梓人庀事也。厥功暨秋七月而毕。先时公
由廷尉评佐画中书令田公于镇州。田令公将朝天子。藉
公上请。事未讫而田令公遇害。从事者皆死白刃。毒流于
妻孥。乱兵相约曰。评事国士也。议帅前未尝不忠。遇吾侪
未尝不信。安可负评事耶。骇评事家者众诛之。由是良贱
都无横祸。未几。天子震怒。命将讨贼。镇州阻绝。公莫得知
其家。公曰。吾孀姊依我。少妻从我。姊之子吾之子。皆齿稚。
得脱虎口者。非大圣相祐。其可保全乎哉。遂血泪横下。归
诚虔祷曰。吾姊吾妻吾甥吾儿。无恙而出寇境者。则丹青
刘蕡 第 22b 页
极乐世界一铺。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千卷以酬焉。不
则吾终身不禄仕也。明年。公之长幼高下。咸自贼中至。君
子曰。刘公起诸生。擅名文场。为圣朝博士。损益礼乐。簪白
笔瞻我衣冠者不犯。居粉署大弥纶之功。收濠梁著来苏
之谣。履道坦夷。济物平施。加以为弟之悌。为夫之义。为舅
之惠。为父之慈。其在诗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公宜延洪
我国家。康济乎兆庶。有皇天之福祐。灵祇之相助。化危为
安。弥祸为福。信修身饬行之报矣。非祈佛之效也。且徵之
乱日。公之同僚。无一免者。而公不在乱邦。祈佛之辰。公之
刘蕡 第 23a 页
同僚党属尽夷灭。而公之家恬然无事。可以明矣。于公狱
吏耳。守法能平。尚庆流后嗣。矧公之于家也。友爱如此。于
国也。贤明如是。镇之狂寇。其于公何。而今公捐清俸。鸠众
工。毫相严备。心法阐扬。缄之以宝龛。邃之以绀殿。皇皇焉。
言言焉。斯亦公不欺夙诚而欲复言也。子骏辱公之游。于
兹二纪。熟公之懿范。仰公之嘉猷。因喜幽显有答。故刊石
以祇命云。太和六年十二月五日。濠城刺史彭城刘茂复
建。

** 濠州刺史刘公善政述

刘蕡 第 23b 页

客有自濠梁来者。余讯之曰。濠梁之政何如。客曰。今刺史
彭城刘公。始受命至徐方。与廉使约曰。诏条节度团练兵
镇巡内州者。悉以隶州。今濠州未如诏条。请如诏条。廉使
多称军须卒迫。徵科若干。不如期以军法从事。皆两税敕
额外也。自今请非诏敕不徵。廉使曰诺。濠州每年率供武
宁军将士粮一十万石。斗取耗一升送廉使。州自取一升
给他费。吏因缘而更盗。则三倍矣。自今请准仓部式外不
入。廉使曰诺。刘公至止。坚守不渝。由是州无他门。赋无横
敛。人一知教。熙熙然如登春台矣。濠在战国时为楚地。天
刘蕡 第 24a 页
文记今在牛斗分野。楚俗好巫而信鬼。死者其亲戚不敢
穿斸事葬。相传送小屋。号曰殡宫焉。虽在城郭而为之。有
土牛隳蠹棺榇巍然者。有棺榇分圻骸骨纵横者。不独庶
人。而士大夫之家有焉。刘公恻然曰。非礼也。吾忍不导之
邪。下令曰。某月有限。限毕。其家不阙地葬者。笞二十。鳏寡
茕独力不任者。绝嗣无主傍无近亲者。刺史以俸钱为营
之。讫事。人无犯令。野无殡宫焉。卢子曰。异乎哉。刘公今日
能以礼导邦人。且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柰何夙
昔濠之人不藏其父子昆弟耶。又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刘蕡 第 24b 页
以礼。柰何夙昔濠之人不以礼葬其父子昆弟耶。又曰。延
陵季子葬其子。仲尼观之曰。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
服。柰何夙昔濠之人丧其父子昆弟不葬之于土中耶。又
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柰何夙昔濠之人不归其父
子昆弟之形于地邪。今刺史彭城刘公。教生者以礼。示之
日月。信也。恤死者以仁。除其暴露。义也。合此而智以成之。
难乎哉。余耳得客之言。不浃旬。适至濠上。目睹其事。秉笔
者不载。余惧夫识者讥焉。刘公治郡。嘉绩长美。详举则繁
也。亦取大遗小之义耳。其书以备太史氏采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