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自动笺注)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二十一
嘉興路大中祥符禪寺
住持華亭念常
大元
(一乙丑)太祖應天啟運聖武皇帝
是年西夏
明年大會斡難河
九游白旗
共上
尊號曰。
成吉思皇帝
和林觀夫
聖人出世。
威靈氣焰
天佑之。
膺命
極。
超今邁古
且以鳳凰在殼。
渥洼墮地
絕類離倫
矧我
太祖皇帝
處九五飛龍之位乎。
故其丕祚
鴻休
與天相為終始也。
(丙寅)西夏柘跋失都兒忽乾順小子仁友之子
仁宗姪也。
是年五月立。
在位六年
(丁卯)宋吳曦位於蜀。
凡三十八日而安丙
誅之。
(戊辰)宋改嘉定瑞像計二千二百年矣。
(己巳)金國東海侯改年大安
名允濟
世宗
七子
章宗無嗣
群臣奉遺詔立之。
紇石烈執中所弑。
在位四年。
公元929年
(庚午)旃檀瑞像至金國。
十二年十月
赴上
禁庭供養○罷試經科。
(辛未)大蒙古國號始建。
西夏神宗拓跋須蕃邸立。
改年光定。
夏人
大兵金人不救
恨之遂叛。
(壬申)金改重慶大兵燕京
(癸酉)安南主李龍翰卒。
子昊旵立。
其國後為
江南陳日照所有
而傳其子威晃。
金國宣宗
名珣
章宗庶兄
執中東海
公元1213年
王而迎立之。
東海至寧元年九月即位
改年貞祐。
在位十二年○八月大兵攻
京。
(二)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
天竺北峯講師
寂。
名宗印
字元實
鹽官陳氏。
年十五具
戒。
竹菴觀公明教觀之旨。
凡諸祖格言
必誦滿千遍
資教空延居座首。
嘗著宗極
論。
事理各立一性之旨。
印設九難
宗極
為之義負通守蘇玭不二門
以文雖簡
而昧其說。
印撮示機要
領解
白帥
座請居正覺。
颶風飄蕩
僅存藏殿。
守死
不去。
風為之止。
未久玭亦召還。
要印偕行
曰。
西還相與弘贊。
居東二十七年。
至是
復反浙右
貳上竺講止觀
深砭學者支離
名相之病。
圍座挾策
主者得士為忌。
雷峯毛氏菴。
道者沓至
杜氏普光
一區
具禮迎之。
禪講並行
法道益盛。
德藏來請印曰。
肆業之地思報久矣。
歷遷
超果圓通北禪
道德之譽既行。
土木之績
亦就。
海空英辭靈山
舉以自代。
詔可
徒五百咸服其道。
宿弊為之一革。
寧宗聞
召對便殿
上說
錫號行法師
以營
觀室行化吳中
松江謂其徒曰。
化緣
畢此。
乃右脇而化。
(甲戌)金於四月遷汴。
求與大國和親○錦帥
張智以郡降。
尋叛。
自號遼西王
改年大安
討平之○克燕京
(乙亥)世祖生於八月大兵潼關
公元1216年
(丙子)二月日蝕○川東西地震山崩
公元1213年
(丁丑戊寅)金改興定。
七月日食
金兵犯光州
李珏
等禦之。
漣水弓手李全北歸
即李鐵鎗
也。
以為京東路總管
(庚辰)禪宗聯燈錄成。
(辛巳)金國五月日食
(壬午)大兵回鶻西夏
(癸未)西夏拓跋德仁
是年九月立。
改年
定。
金國改元光
九月日食○宋行經田糧
(乙酉)宋理宗盷立。
寶慶元年
初名與
王希瓐之子
太祖十世孫也。
寧宗子多而
不育
宗室子詢
立為太子
薨。
初皇從弟
沂靖惠王柄無子。
甞以宗室子。
賜名貴和
之後
及失太子詢。
遂立貴和皇子
名竑
濟國公惠而輕。
甞疾史彌遠
專權
異日不可容。
彌遠聞而惡之。
故陰
為之計。
不好
群兒聚嬉輒獨登
高坐不動。
長上指以語兒曰。
汝曹不効
人。
恰一大王相似
群兒羅拜其下。
遂有
趙大王之號。
彌遠物色得之
取應得舉
矣。
特旨補官
竑既為寧宗子
遂以與
沂王
賜名貴誠
邵州防禦使
大漸
白中宮
貴誠皇子
改名
盷宣遺詔即位
進竑為濟陽郡
出判
國府
恭聖楊后聽政
定然徹簾
壽六
十一。
金國改正大名守緒。
宣宗第三子。
寬仁
公元1233年
和。
嗜書博學
是年立。
至癸巳年歸德府
糧。
六月奔蔡。
八月南北夾攻
午正
禪位後主麟。
閉閣自經國亡。
公元1286年
(丙戌)西夏拓跋德仁七月卒。
次清平郡王立。
在位一年
公元927年
(丁亥)太祖丙戌春至西夏
一歲盡克其城。
公元1233年
是年十月廿七上年六十矣。
西夏
公元982年
凡一十二主。
始繼遷以太平興國壬午
公元1227年
夏臺
訖今寶慶丁亥國滅。
共二百四十
公元1034年
六年
元昊於景祐甲戌自剏偽朔僣帝號
者。
一百九十四年。
公元1048年
(戊子)宋改紹定元年
公元1231年
(辛卯)太宗皇帝即位
公元932年
(壬辰)太祖四子王師破汴。
金主遷蔡。
崔立降。
大朝遣使過宋。
夾攻金。
公元933年
(癸巳)金改天興
公元934年
(甲午)宋改端平元年○滅金。
右金九主一百
二十三年。
公元1235年
(乙未)抄數中原戶計○宋天狗星墜淮安軍
金棠縣。
其聲如雷。
三州之人皆聞之。
觀則紅色碎石
以為兵戈之兆○詔
集議度牒
四介會子
公元1236年
(丙申)分封諸王
上親總兵回回歸附
宋失四川
公元1237年
(丁酉)宋改嘉熙
公元1239年
(己亥)詔諭高麗○宋十月虹見
公元1240年
(庚子)京師地震。
白氣亘天
旱蝗。
江浙福建
都城大荒
飢者奪食於路。
市中殺人
賣。
日未晡路無行者。
公元1241年
(辛丑)二月三日大赦天下○宋改淳祐。
公元1246年
(丙午)定宗皇帝即位
公元1250年
(庚戌)大朝遼東高麗
公元1251年
(三辛亥)憲宗皇帝即位
世尊示滅二千二百年矣。
公元1253年
(癸丑)宋改寶祐元年大兵川蜀
公元1256年
(四丙辰丁巳)抄數遼東戶計○宋撥官誥度牒
收換
楮弊燬之。
有元慶壽海雲大士遷化
印簡
山西嵐谷寧遠人
俗宋氏。
微子
後。
慈善信服鄉里
人稱為虛靜先生
金源王氏。
祖世奉佛不仕。
師生於金之
公元1202年
泰和壬戌十二月望
人品恢偉童幼神悟
七歲親授以孝開宗明義章。
乃曰。
開者
何宗
明者何義。
驚異
知非塵勞中人
携見傅戒顏公。
顏欲觀其根氣
授以草
菴歌。
至壞與不壞主元在。
師問曰。
主在何
處。
顏曰。
何主也。
師曰。
離壞不壞者。
曰此
客也。
師曰。
主聻顏。
吟吟而已
得禮
觀沼公為師。
八歲三歸五八十善戒法
師方十一蒙豫王恩賜納具。
有洪彥上座
問師曰。
子今受大戒了。
緣何小僧
師曰。
緣僧小故
戒說大也
試問上座戒老耶小
耶。
我身則老。
語未終師大聲曰。
休生
分別
一日上座教僧去師背上拍一下
回首乃竪指示之。
僧如教拍師背。
師便竪
一指
僧回舉似上座
座奇之。
師年十二。
觀聽參問誨之曰。
汝所欲者文字語言
耳。
向去皆止之。
身心枯木死灰
時及盡。
功用純熟悟解真實
大死一場
餘氣
到那時節
瞥然自肯方與吾相見
受教習定
一日扶中觀行
觀曰。
法燈
師道他家事忙。
且道承誰力。
作麼生
會。
師將中觀手一掣
觀曰。
野狐精
曰。
喏喏
觀曰。
戒須別參。
師年十三。
時成
吉思皇帝征伐天下
師在寧遠
城陷
際。
稠人中親面聖顏。
俾師斂髻。
師告曰。
若從國儀則失僧相也。
蒙旨如故
自此僧
不同俗民之異也。
師年十八。
天兵再下。
太師國王領兵取嵐城
四眾逃難解散
侍中如故
觀曰。
吾迫
女方富有
春秋
今此玉石俱焚
子宜逃生去。
師泣曰。
因果無差。
死生有命
安可離師而求脫免
乎。
縱或得脫
亦非仁子之心也。
老人
誠確
囑師曰。
向去朔漠有大因緣
吾與子俱北渡矣。
明日城降
有清樂元帥
史公天澤義州元帥李公七哥者。
見師氣
非常
問曰。
爾是何人。
師曰。
沙門也。
史曰。
食肉否。
師曰。
何肉。
史曰。
人肉師曰。
人非獸也。
虎豹不相食。
況人乎。
史曰。
今日兵刃之下。
爾亦能不傷乎師曰。
必仗
其外護者。
喜甚
李帥問曰。
爾既為僧。
耶教耶。
師曰。
禪教乃僧之羽翼也。
如國
用人
必須文武兼濟
李曰。
然則必也
從何而住。
師曰。
二俱不住
李曰。
爾何人
也。
師曰。
佛師。
復曰。
吾親教中觀。
在於
此。
二公見師年幼無所畏懼應對不凡
與住見中觀。
二公聞中觀教誨諄諄
大喜曰。
果然是父有是子也。
於是禮中
觀為師。
與師結為金石友
國王將中觀及
分撥直隷
成吉思皇帝載中觀于黃犢
輕車
師親執御
日營採汲。
經年赤城
舍於郎中公宅
使臣太速不花并麻賴。
傅成吉思皇帝聖旨道與摩花理國王
使人來說底老長老小長老
實是告天
人。
好與衣糧養活者教做頭兒
收拾
那般人在意。
告天不揀阿誰
欺負交達
里罕行者
是時國王奉詔加恩賜。
興安香泉院。
國王署中觀慈雲正覺
禪師
寂照英悟大師
所需官給
小長
老之名自此始。
十九中觀將示寂
羽客
楊至慎求頌。
老人執筆代書
偈曰。
七十
公元1203年
三年掣電
臨行為君通一線。
泥牛飛過
海東來。
天上人間不見
客曰。
幾時
行。
老人曰。
三日後。
時五月廿七日也。
至六
初一
果無疾而寂。
哀毀過禮
闍維
頂骨舍利供養
建塔於府之西北隅
師罄
所有設齋
乞食看塔。
一夜聞空中有
聲召師名。
瞥然有省。
乃遷入三峯道院
聞人告曰。
大事將成。
行矣毋滯此。
黎明
策杖之燕。
鋪值雨。
宿于岩下
因擊火
大悟
自捫面曰。
今日始知眉橫鼻直。
信道
天下老和上寐語
明日景州見本無
和上
問從何所來。
師曰。
雲收幽谷
曰何
處去。
師曰。
月照長松
點首曰。
八郎
便恁麼去也。
諾諾趨出
洵州宿儒
張子真
上人何不安住
師曰。
河裏無魚
市上取。
先是中觀臨終時。
師問。
中觀曰。
當依何人了此大事
觀囑曰。
賀八十去。
師既入燕。
大慶壽寺
乃省前讖。
於是
徑謁中和老人璋公。
中和先一夕。
一異
策杖徑趨方丈師子座
既明謂知客
曰。
今日但有旦過。
當令來見老僧
及晚
師至引見
中和笑曰。
衲子夜來所夢
者。
師便問曰。
某甲不來而來
作麼生相見
壽曰。
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打野榸。
曰。
某甲因擊火迸散
乃知眉橫鼻直。
壽曰。
吾此處別
師曰。
如何表信。
壽曰。
牙是一口
骨。
耳是兩邊皮。
師曰。
將謂別有。
壽曰。
錯。
師喝曰。
草賊大敗
壽休去日壽舉臨濟
首座齊下喝。
僧問濟。
還有賓主也無。
曰。
賓主歷然作麼生會。
師曰。
打破秦時
鏡。
磨尖上古錐。
龍飛霄漢外。
何勞更下
槌。
壽曰。
只得其機不得其用。
師便掀
禪床
壽曰。
路途之樂。
終未到家。
師與一掌
曰。
精靈千載野狐魅。
看破如今直錢
一拂子曰。
只得其用不得其體。
師進
前曰。
青山寒色
月照一溪雲。
壽曰。
汝只
得其體不得其智。
師曰。
流水西東
落花
無向背。
壽曰。
汝雖善語言三昧
要且沒交
涉。
師竪起拳復拍一拍
當時丈室震動
曰。
如是如是
拂袖便出。
明日師掌書
記。
自此中和復以向上鉗槌差別關楗
辯驗
師以無礙辯才應答皆契。
悟解
精明度越前輩
一日謂師曰。
汝今已到
大安樂之地。
宜善護持
有如正法眼
祖師涅槃妙心。
密付於汝。
母令湮沒
掩耳而出。
即以衣頌授師。
頌曰。
天地
無異殊。
家山何處不逢渠。
吾今付與
王印。
萬法光輝總一如。
出世興州
智。
歷遷洡陽興國興安永慶以至大慶
壽寺。
太師國王諸重臣之命。
師於室
公元1231年
中以四無依語勘學者
具本傳。
辛卯
一月受合罕皇帝宣賜
師稱自在行。
日於廊下逢數僧。
師問第一僧曰。
那裏去。
僧云。
賞花去。
師便打。
第二僧。
那裏去。
禮佛去。
師亦打。
第三僧。
那裏去。
云那
裏去。
師亦打。
問第四僧。
那裏去。
無語
師亦打。
第五僧。
那裏去。
僧云。
和上
去。
師云。
覓他作麼
僧云。
待打與一頓
云。
什麼來打。
僧云。
不將棒來打。
師連
四下云。
掠虛漢。
眾皆走。
師召云。
諸上
座。
回首
師云。
什麼
乙未朝廷差札忽
侍讀
選試僧道
萬松長老嘆曰。
自國
革命之來。
沙門久廢講席
看讀殊少。
同禪教諸老宿請師董其事。
從容對曰。
諸師當以斯激厲眾僧習應試經典
主上
必有深意
我觀今日沙門
少護戒律
學不
盡禮
身遠於道。
天龍亡衛而感朝廷
考試也。
三寶加被不辜聖詔
遂與華
使相之後
處置法度從師議。
廈里
丞相以忽都護大官人言。
問師曰。
奉聖
旨。
差官試經
識字者可為僧。
不識字者。
歸俗
師曰。
山僧不曾看經。
一字不識
相曰。
既不識字
如何長老
師曰。
方今
大官人識字也無。
于時外鎮諸侯皆在。
聞師之言皆大驚異
丞相復曰。
必竟如何
師曰。
若人了知此事通明佛法
應知世法
即是佛法
道情異人情。
古之人亦有起
負販者。
大功名于世載史冊
千載
之下凜然生氣
況今聖明天子在上
如日
月之照臨
考試僧道經童之舉。
可以
賢良方正同科國家
宜以興修萬善敬奉
三寶
奉上天永延國祚可也。
我等沙門
用舍
何足道哉。
丞相以是言告大官
人。
從而奏聞
由是考試亦無退落者。
聖旨悉依太祖皇帝存濟
聽僧如故
有司印識人臂。
師力白于都護
官人曰。
人非馬也。
既皆歸服國朝
天下
大。
四海之廣。
縱復逃散
亦何所歸
豈可
畜獸印識哉。
由是印臂之法遂止。
初孔
之後
襲封衍聖公
元措者渡河
曲阜
廟林之祀。
時公持東平嚴公書謁師。
師以
襲封事為言於大官人
師為其言曰。
孔子
稽古典。
大中至正之道。
三綱五常
性命禍福之原。
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齊家平天下。
正心誠意之本。
孔子
襲封衍聖公
凡五十一代。
凡有國者使
襲承
祀事未嘗有缺。
大官聞是言。
敬信
於是從師所言。
命復襲其爵以繼
其祀事。
師復顏孟相傳孔子之道。
子孫不絕。
及習周孔儒業者為言
獲免差役之賦。
使之服勤其教為國
公元1177年
家之用。
三十六丁酉正月
太祖皇帝
公元1179年
皇后
光天鎮國大士號奉師。
己亥冬
再起
復主大慶壽寺
壬寅護必烈大
王請師赴帳下
佛法大意
師初示以
人天因果之教。
次以種種法要
開其心
地。
王生信心求授菩提心戒
時秉忠書
記為侍。
劉太保也。
復問。
佛法中有
天下之法否。
師曰。
包含法界子育四生
事大備於佛法境中。
四大洲
大地
一微塵許。
況一四海乎。
若論社稷安危
在生民之休戚
休戚安危在乎政。
亦在
乎天。
在天在人。
皆不離心
而人不知天
與人
是其問別。
法於何行
故分其天
也人也。
釋迦氏之法。
廟堂之論。
在王
法正論品。
理固昭然
非難非易。
唯恐王不
盡行也。
又宜求天下大賢碩儒
問以古
治亂興亡之事。
當有所聞也。
王又問。
三教何教為尊。
何法最勝。
何人為上。
師曰。
諸聖之中吾佛最勝。
諸法之中佛法最真。
居人之中唯僧無詐。
三教佛教居其
上。
古來之式也。
由是太后遵祖皇聖旨。
居上首。
仙人不得在僧之前
王以珠襖金
無縫大衣
奉以師禮。
王固留師。
固辭
將別。
王問。
佛法此去如何受持
師曰。
信心
難生。
善心難發。
今已發生
務要護持
一不忘。
元受菩提
心戒不見
三寶有過
念百姓
不安善撫。
明賞罰。
執政無私
納諫
一切時中。
行方便
佛法也。
辭行
有一惡少年
肆言訕謗
佛法
足信
王聞之。
乃召其人。
訓以大人之言復
刑法罪之。
專使白師。
師回啟曰。
明鏡
妍醜自現。
神鋒在掌賞罰無私
若以正
現前
邪見外魔殺之可矣。
王者當以
仁恕存心乃可
王益敬焉。
甲辰護必烈大
王。
以珠笠奉師。
乙巳奉六皇后旨。
於五
為國祈福
丙午奉六皇后詔。
師起至中
途值風疾作。
回奏。
得旨還燕。
丁未貴由
即位
頒詔命師統僧。
白金萬兩
師於
昊天寺大會為國祈福
子合賴察請
師入和林
延居太平與國禪寺
尊師之禮
非常
辛亥蒙哥皇帝即位
頒降恩詔
顧遇
優渥
師復天下僧事。
蠲免差役
悉依
公元1196年
舊制
丙辰正月奉聖旨。
建會於昊天寺
二日於會中忽患風恙
半身不舉
至夏初
稍愈。
是月威烈大王
蒙古宣差
拄杖金縷袈裟段并令旨
奉師求法語
七月師會勤舊
所長見數令主
事。
丁巳夏說偈畢。
師云。
汝等少諠。
吾欲
偃息
侍僧急呼主事人至。
吉祥然而
逝矣。
即後四月初四日也。
世壽五十有六。
荼毘舍利無算
欽承
護必烈大王令旨
建塔大慶壽寺之側。
諡佛日圓明大師
臨濟為十六世。
(戊午)詔釋道辯析化胡經○上大南征
公元1199年
(己未)九月大兵自滸黃州渡江征宋。
歲貢
退(上崩于釣魚山)。
公元1259年
宋改開慶元年
公元1196年
(五庚申)大元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即位
臨寶扆統御寰區
四海混同萬邦入貢
立制條理紀綱
子孫萬世成法
寬仁
愛人深信因果
不言自信
不化自行
聖君
之德。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公元1260年
宋改景定元年大朝郝經通好○五月
十九。
建元中統二十七日大赦普度僧尼
(辛酉)行中統鈔法平王以道奏。
(癸亥)制開平府號上都○宋買公田始自浙。
公元1264年
(甲子六六)至元元年
城燕建都
八月十六改元
大赦天下
設會度僧詔請。
國師扮彌達癹思八登座
祕密戒○是
八月光祿大夫太保
參領中書省事
制。
(六)長生天氣力皇帝聖旨
咨爾劉秉忠
剛以直。
學富而文。
晦迹空門
潛心
聖道
朕居藩邸卿實賓僚
側聞高誼
公元1283年
二十年
出從遐方幾數萬里
迨予嗣服
汝計安。
先正何以壓眾。
宜崇師位
總政機。
特授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
省事
卿其勉輔朕躬率先乃屬。
察朝夕之
勤惰。
審議論之是非
凡有施為並聽裁決
公元1264年
佇看成績別示寵章
准此
中統五年八月
日。
(乙丑)宋改咸淳元年
度宗即位
初名孟[啟-口+山]。
王與芮之子
理宗猶子也。
理宗子多而
不育
鞠孟[啟-口+山]於宮中
改名孜
改名祺
立為皇子
封忠王
已而建儲
改名璿
(丙寅)大教東被已一千二百年矣。
(戊辰)大兵襄陽
呂文煥告急
宋遣高連
范文虎赴援
大兵要害處。
連珠劄寨不
得通○宋十月日食
(己巳)帝師發思巴制蒙古字成。
二月行天
下。
(庚午宋之常州雞翼生距)立尚書六部○宋大旱至元七
年。
詔請膽巴金剛上師
住持仁王寺
普度
僧員。
(七)大元師苾芻癹思巴說根本有部出家
授近圓羯磨儀軌
親制序文曰。
原夫贍部
嘉運四佛釋迦如來遺教利見也。
御世第五憲天述道仁文義武
太光
孝皇帝登極也。
天資福惠諦信內乘
普使
萬邦歸一化。
敷天垂拱至治無垠
支那弘道
而在躬不息
欲以自佛相承
師資繼踵迄今不替。
正戒儀軌拳拳
善之行人俾一一恒持淨戒精練三業
四儀
此寔聖皇匡正佛法睿旨也。
善逝與人天眾普說聲聞上教一切有部
別解脫經。
依此採拾未得令得。
律儀方便
羯磨儀軌此乃聖光德師之總集也。
始從
天竺
次屆西番
爰有洞達五明法大士
薩思迦扮底達名稱普聞上足苾芻癹思
巴乃吾門法主
大元帝師
道德恢隆行位
叵測
授茲儀軌衍布中原
通解三藏
丘住思觀演說正本
翻譯人善三國聲明
辯材無礙
含伊畢國翰林丞旨彈壓孫傳。
文譯主生緣北庭都護府二種音。
通辯
諸路釋門總統合台薩哩都通暨
翰林學士安藏
總以諸國言詮。
奉詔譯成
儀式
序本帝師親製。
繪為華迹以編陳。
末粗彰聊記歲月庚午至元七年冬至
二日序。
(辛未)大元國號十一月始建○興蒙古學校
大饑
(癸酉)詔諭呂文煥○二月大兵破樊城呂文
煥以襄陽降。
(甲戌)勅命伯顏丞相伐宋○三月宋主崩太子
四歲
(八)是年八月
光祿大夫太保贈太傅儀同
三司文貞劉公翰林學士嘉議大夫
制誥修國史王磐
奉勅神道碑銘并
序。
其文曰耕莘求進之地。
伊尹阿衡
釣渭巧宦之途太公同載
漢張良志從
赤松
高祖得之輔成帝業
唐李泌
仙術肅宗用之以佐定中興
蓋天
之士。
自重者。
可與有為
輕進者必非
令器
是以古之明王
取士不以悅媚易親
者為可佳
以閒高潔難致者為可貴
天子之用太保劉公。
審是道歟。
公以
高潔之資。
空寂之教。
富貴如浮雲
功名夢幻
曷曾有一毫榮利之念動於
心乎。
天子邂逅一見
即挽而留之待以
腹心
契如魚水深謀密畫耆宿貴近
預聞者。
悉與公參決焉。
此其精誠胥會。
志意交孚
與夫渭濱同載商巴之阿衡
異世同符矣。
公諱秉忠字仲晦
瑞州
劉李村人
先世顯貴
金初曾大父
嘗任邢州節度副使
秩滿還鄉里。
留其
家於邢。
故自大父以下
遂為邢人焉。
父諱澤。
資性倜儻
為鄉閈所重。
父諱潤。
本朝邢州錄事鉅鹿內丘兩縣提領
俱有惠愛
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
貧。
年十七為刑臺節度使府令史
以養其
親。
幹敏精潔
諸老吏咸服其能。
一日因按
讀事。
有不愜意
投筆歎曰。
吾家奕世衣冠
今吾乃汨沒刀筆吏乎。
丈夫不得志
世間
當求出世間事耳。
即棄去隱於武安
山岩谷間
草衣木食以求其志。
天寧寺
照禪師聞之。
遣其徒招致
披剃為僧。
以公知經書工翰墨
掌書記
遊雲中。
南堂寺值海雲禪師
被召北覲。
過雲
聞公博學藝能
相見
既見約公俱行。
不可
海雲固要之。
不得已遂行
既至
今上於潛邸。
一見應對稱旨
自是承顧
問。
海雲南還
懇求奔喪
上賜黃金
兩。
遣使送至邢州
持服營葬事。
起墳
於賈村。
葬其祖父母父母
服闋被召復還
和林
獻書時事所宜數十條。
凡萬
餘言。
率皆尊主庇民之事。
上嘉納之。
公元1319年
歲從上征雲南
己未歲從上伐宋揚𤄷
渡濟江圍鄂州
上神武英斷。
臨戰陣前
堅敵
中心仁愛
公嘗讚之。
天地
生為德。
佛氏慈悲濟物為心。
方便救護
公元1320年
全活者。
不可勝計
庚申歲春上正位宸
創定朝儀
立官制改建號
一切所當
公元1264年
施設時物之宜。
公所草定。
中統五年秋
八月
至元元年
翰林學士承旨王鄂
言。
書記劉秉忠效忠藩邸積有歲年
參帷
幄之密謀
社稷大計
忠勤勞績
褒榮
聖明寓極萬物維新
秉忠猶以
野服散號蕭條閒寂。
守其初心深所未安。
宜與正其衣冠崇以顯秩實遂眾望
上覽
奏。
欣然嘉納
即日有司備禮冊授公光
祿大夫
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選聘侍講
學士竇默次女為夫人賜第奉先坊。
少府宮籍監
人戶甚眾。
齋居蔬食
終日
公元1274年
澹然
平昔不少異。
至元十一年
扈從
上都
南屏山精舍
秋八月壬戌
夜。
儼然端坐無疾而薨。
享年五十有九。
聞。
嗟悼不已
語群臣曰。
秉忠三十餘
年。
小心慎密不避艱危
事有可否無隱
情。
又其陰陽術數之精。
占事知來合符
契。
惟朕知之。
他人莫得預聞也。
禮部
趙秉溫護其喪還大都
冬十月壬申
公元1275年
葬斂營葬
一切所須皆出內帑
十二年春
正月
詔贈太傅儀同三司太常議。
諡曰
文貞
仍命翰林學士王磐撰碑文字
欽惟國家列聖相承
咸以武功戡定禍亂
龍韜豹略鷹揚虎視
豐功偉績之臣。
其當
紀名汗簡畫像凌烟者。
不為不多。
若夫
佐聖天子
文明之治。
太平之基。
光守
成之業者。
實惟太傅劉公為稱首
天子
方在潛邸
士之所以涉遠道冒風霜而至
者。
往往有所陳訴祈請干慕進用
惟公獨
無所求。
閒燕之際每承顧問。
推薦南州
人物備器使者
宜見錄用
由是弓旌
所招。
蒲輪之所迓。
耆儒碩德奇材異能
公元1293年
士。
茅拔茹連致無虛月。
逮今三十年閒。
歷朝頒布郡縣
維新之化。
治安
之功者。
公平推薦之餘也。
識度
宏遠
推此一節而論。
亦可見其髣髴矣。
自幼好學至老不衰
通曉音律
算數
推步
觀占候。
六壬遁甲易經象數邵氏
皇極之書。
靡不周知
初丁太夫人憂。
骨立
一弊綿裘。
三藏不易
錄事
卒。
雖身從天竺之教。
服食貶損容貌
戚。
循禮典而執通喪者蓋無少異也。
娶無子。
猶子為嗣
弟秉恕今為順
路總管
臣磐謹按中書左丞張文謙
行狀
次第行事之實。
而系以銘辭
曰。
大元五葉
聖運隆昌
爰有異人
出佐
時康
不坐官府
不趨朝行
褐衣蔬食
禪寂
倘佯
謀謨幃幄
罄竭忠良
指陳成敗
開闔
陰陽
淵慮婉畫
鬼神莫量。
扶日上天
萬方
萬方仰德。
百靈効祥
庭陳玉帛
路走梯航
朝儀整肅
濟濟蹌蹌
群賢來集
庶政允臧
大綱一舉
眾目斯張。
治定
成。
聖眷彌彰。
崇資峻秩師表侯王
肇造
家。
元勳是當
良平佐漢。
房杜興唐
公不自
多。
愈隆謙光
見善必舉。
有能必揚
陸行滯
阻。
與為橋梁
川泛艱厄
與為帆槳。
寒而求
衣。
煥之裘裳
饑而求食。
飫之腴肪。
門庭
爛熳芬芳
人感公德
銘刻肝腸
公施於
人。
過即遺忘
公之仁賢
宜享遐年
胡為
朝。
蟬蛻而仙。
燕都南原
盧溝北𤲬。
佳城
欝。
有墳巋然
地固重泉
參天石爛
枯。
芳名永傳。
儀同三司太傅諡文貞
制。
(九)長生天氣力大福護助皇帝聖旨
臣以忠孝事上
貴輸獻納之誠上以禮
義而遇臣
思篤始終之愛。
視死之日猶生
之年。
光祿大夫太保劉秉忠
學窺天人
識貫今古
邃冲有守
安靜無華
昔侍
潛藩稔聞高論
適當三接之際。
懇上萬言
之書。
蓋將舉天下而措諸安。
以戒為人
過於殺。
嗣服伊始
盡力居多
得卿實契於朕心。
而獨朕悉知於卿意。
事皆有驗。
匪他求。
周旋三十年
不避
難。
剴切數百奏。
各中其理。
共成庶政
圖任舊人
誰謂旻天不整遺於一老
及此
何日忘之。
載惟台輔之尊。
厥有泉
扃之賁。
是用錫之綸命
一品華階
襚以袞衣
三槐正位
復加顯號
殊勳
惟爾英靈識予哀寵。
可贈儀同
公元1275年
太傅諡文貞
准此
至元十二年正月
(乙亥)至元十二年詔諭兩淮州縣新附
宋改德祐。
幼主濕立。
之子
母全后。
太皇后臨朝○六月朔日食之既。
(丙子)大元天兵臨境舉國歸附(三月十八日幼主謝太皇后后朝
封幼主瀛國公
全后為尼於正智寺。
先是陳宜中張世傑
奉益王衛王永嘉
蘇劉義遇。
共圖興復
五月益王即位福州
景炎
十一月王世強引兵三山
宜中二王南行十二月廣州)○
詔安歸附軍民○九月十一日大赦
右宋前後共十六主。
凡三百十七年而亡。
公元1277年
(丁丑)十二月大兵廣州宜中二王肇慶
府。
勅令瀛國公脫思麻路習學梵書西番
經○建大聖萬安寺。
公元1275年
(戊寅)十五年正月旦設會齋僧
大赦
玉泉
公元1278年
五老蒙恩得度
三月(宜中益王
海道復入
四月望日崩
七日衛王即位於𠵜川。
改祥興。
六月世係衛王厓山次年正月大兵厓山
八月宜中占城至落
鶴國)。
公元1279年
(庚辰)十七年二月宜中(奉衛王自落鶴經占城回。
四月復入厓山
張世傑死未
公元1280年
幾。
二廣歸一統。
六月新曆成。
賜名授時
明年頒行天下)。
(十)大元帝師癹思八是年示寂
翰林學士
王磐奉勅行狀曰。
皇天之下一人
上開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
公元692年
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班彌怛
拔思癹帝師
土波國人也。
生時諸種
具詳家譜
土波國師禪怛囉乞答
大威累葉相傳
國王世師尊之。
十七代而至薩師加哇。
即師之伯父也。
伯父為師。
祕密伽陀一二千言。
目成
誦。
七歲演法
辯博縱橫
猶不自足
復遍
名宿
句玄索隱
通三藏。
癸丑師年
十五。
世祖皇帝龍德淵潛師知真命有歸。
馳驛徑詣王府
世祖宮闈東宮皆秉受戒
特加尊禮
戊午師二十歲釋道正化
胡經。
憲宗皇帝詔師剖析是非
道不能答。
自棄其學。
上大悅。
庚申師年二十二歲。
公元1260年
皇帝登極建元中統
尊為國師
授以玉
印。
中原法主
統天教門
辭帝西歸
未朞月召還。
庚午師年三十一歲。
時至
七年
詔制大元國字
獨運摹畫作成
旨即頒行
朝省郡縣遵用
迄為一代典章
升號帝師大寶法王
更賜王印統領諸國
釋教
旋又西歸
甲戌年三十六歲。
公元1274年
至元十一年
皇上專使召之歲抄抵京。
宰輔士庶離城一舍
結大香壇大淨
供。
香華幢蓋大樂仙音
羅拜迎之。
經衢
陌皆結五綵翼其兩傍
萬眾瞻禮一佛
出世
時則天兵飛渡長江
竟成一統
主聖臣賢所致
亦師陰相之力也。
為真
皇太子器世界等彰所知論。
尋又力辭
西歸
皇上堅留之不可
庚辰師年四十二
公元1280年
歲。
時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示寂
上聞不勝震悼
懷舊德。
連建大宰堵波
京師
寶藏真身舍利輪奐金碧無儔
(十一辛巳)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僧道二家
析。
特奉。
聖旨
長生天氣力大福護助皇帝
聖旨道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隨路宣慰
按察司達魯花赤民官管軍人匠
官。
并眾先生在前蒙哥皇帝聖旨裏。
年和先生每折證佛法
先生每輸底
上。
頭教十七箇先生剃頭做了和上
將先
生每說謊做來的化胡等經并印板
教燒
燬了者。
隨路觀院裏畫著的石碑鐫著底
八十一化圖。
盡行燒燬了者。
麼道如今
都功德使司奏。
路先生
每將合燬的經
印板至今藏著。
不曾毀了更保定
太原平陽河中府三祖師庵頭關西
處。
有道經板
這般奏的上頭教張平章
張左丞焦尚書總統忽都于思翰林院
學士中書省客省使都魯省宣使苫速丁淵
僧錄真藏僧判眾講主長老張天師祈真
李真人杜真人眾先生一同於長春宮
內。
分揀去來
如今張平章等眾人回奏。
先生家藏經。
道德經老子真實經旨。
其餘皆後人造作演說
多有詆毀釋教
竊佛語。
更有收入陰陽醫藥諸子等書。
改易名號傳註訛舛失其本真
偽造
妄言
佩之令人商賈倍利
夫妻和合有
鴛鴦
子嗣蕃息
男壽女貞
誑惑萬民
一端
意欲貪圖財利誘說妻女。
其有教
非望佩符在臂。
男為君相。
為后妃。
水不溺。
入火不焚。
刀劍不能傷害等語。
又令張天師真人李真人杜真人試之
於火。
求哀請命
自稱偽妄不敢試驗
擬得除老子道德經外隨路但有道儀說謊
經文印板
盡宜焚去。
又據祈真人李真
杜真人等奏告
道藏經內。
老子
德經外。
但係後人揑合不實文字
情願
燒毀了。
俺也乾淨准奏
今後先生每依
老子道德經裏行者。
如有愛佛經的。
和上去者。
若不願為僧。
娶妻為民者。
道德經外。
說謊做來的道藏經文印板
盡行燒毀了者。
今差諸路釋教總統
書省客省使都魯前去
聖旨到日。
以是
官吏先生道姑秀才軍民人匠鷹房打捕
諸色人等
應有收藏道家一切經文本處。
達魯花赤民官
氣力用心拘刷見數
分曉分付去官眼同焚毀
更觀院裏
著的右鐫著的八十一化圖。
盡行除毀
者。
自宣已後
如有隱匿道家一切說謊
揑合
毀謗釋教偷竊佛語。
窺圖財利誘說
妻女。
誑惑百姓符呪文字
及道○家大
小經文。
所在官司不添氣力拘刷
與隱
藏之一體罪過者。
民間諸子醫藥
等書。
自有板本
不在禁限
准此
公元1281年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壬午)十九年(八月文天祥時年四十七歲矣)○甲申正月六日
大赦
公元1284年
(乙酉)二十二年(十二月安童丞相復職)。
(十二)聖旨焚毀諸潞偽道藏經之碑翰林院(臣)
(方)楊(文郁)王(構)趙(與)李(謙)閻(復)李(鑄)
(監)王(盤)奉勅撰。
正奉大夫樞密副使(臣)(挺)
奉勅書。
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監修國史(臣)
耶律(鑄)奉勅篆額
至元二十一年三月初三日
詔遣資德
總制院使兼領功德使司事相哥諭翰林
院。
戊午僧道持論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
十日
焚毀道藏偽經始末
可書其事于石
(臣監)等謹按釋總統合台薩哩所錄事迹。
憲宗皇帝朝。
道家者流一書
老君
化胡成佛經。
及八十一化圖。
鏤板傳布
鄙陋誕妄
意在輕篾釋門自重其教。
罽賓大師總統林長老福裕
以其
奏聞
時上潛邸
憲宗有旨。
僧道
家同詣上所辯析
二家自約
道勝則僧冠
首而為道
僧勝則道削髮而為僧。
問道
曰。
汝書為諭化胡成佛
且佛是何義。
對曰。
佛者覺也。
天覺地覺陰覺陽覺仁
覺義之謂也。
僧曰。
是殆不然
所謂覺者。
覺覺他覺行圓滿
三覺圓明
號佛陀
特覺天地陰陽仁義而已耶。
時上特語
近侍曰。
吾亦先知仁義孔子之語。
謂佛
為覺仁覺義其說非也。
道士又持史記
書以進。
欲出多說僥倖取勝
帝師的達
癹合師八曰。
此是何書。
道曰。
前代帝王
書。
上曰。
汝今持論教法
何用攀援前代
王。
帝師曰。
天竺亦有此書。
汝聞之乎。
曰。
未也。
帝師曰。
我為汝說天竺婆羅
王贊佛偈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
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
者。
當其說是語時。
老子安在。
道者不能
對。
帝師又問。
史記有化胡之說否。
無。
又問。
老子所傳何經。
道德經
此外
更有何經。
曰無。
道德經中有化胡事否。
無。
帝師曰。
史記中既無。
道德經中又無。
其為偽妄明矣。
道者辭屈
尚書姚(樞)曰。
者負矣。
上命如約行罰
近臣脫歡
道者樊志應等十有七人
龍光寺削髮
為僧。
偽經四十五部。
天下佛寺為道
所據者。
二百三十七區。
至是悉命歸之。
提點甘志泉所吉祥院其一也。
據而
公元1280年
弗歸。
至元十七年夏四月
僧人復為徵理
長春道流謀害僧錄廣淵
聚徒持挺歐
僧眾
自焚廩舍。
廣淵僧人縱火
聲言焚米三千九百餘石。
他物稱是
事達
中書省
辯其誣。
甘志泉王志欵伏
樞密副史孛羅及諸大臣覆按
無異詞。
志泉志真就誅。
劓刵流竄凡十人
仍徵
聲言米物
如其數歸之僧眾
有道家偽
公元1281年
尚存
為言者聞諸皇太子
十八年九月
都功德使司脫因小演赤奏言
往年所焚
道家偽經本化圖。
隱匿未毀。
道藏
諸書類。
詆毀釋教剽竊佛語。
宜皆甄別
於是上命樞密副史與前中書左丞文謙
書監友直釋教總統
合台薩哩太常卿
于思中書省客省使都魯在京僧錄司
諸僧及臣等。
長春無極殿。
正一
天師張宗演全真掌教祁志誠大道掌教
德和杜福暨諸道流
考證真偽
翻閱
旬。
卷帙數千。
究其本末
道德二篇
老子所著。
餘悉漢張道陵後魏寇謙之
唐吳筠杜光庭宋王欽若輩。
撰造演說
架虛
有根據。
詆毀釋教
以妄自尊崇。
愛慕其言。
而竊為己有。
陰陽術數
示其奧。
諸子醫藥
以誇其博。
往往
易名號。
傳註訛舛
失其本真
文所載符呪
妄謂佩之令人商賈倍利
子嗣蕃息伉儷
諧和鴛鴦之有偶。
將以媒淫亂規財
賄。
至有教人非望佩符在臂。
則男為君相。
為后妃。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刀劍
傷害之語。
偽妄駁雜如此
留之徒以
誑惑愚俗
道德經外。
宜悉焚去。
(臣)等同
辭以聞。
上曰。
道家經文傳訛踵謬一日
矣。
若遽焚之其徒未必心服
彼言水火
焚溺
可姑以是端試之。
俟其不驗
焚之
未晚也。
遂命樞密副使孛羅司徒和禮
霍孫等。
張宗演祁志誠李德和杜福
等。
俾各推擇一人佩符入火自試其術。
人者奏言
此皆誕妄之說。
(臣)等入火必為
灰燼
不敢試。
但乞焚去道藏
庶幾
雪(臣)等。
上可其奏。
詔諭天下道家諸經
可留道德二篇
餘文字及板本化圖。
焚毀
隱匿者罪之。
民間刊布諸子醫藥
等書。
不在禁限
今後道家者流一遵
子之法。
如嗜佛者削髮為僧。
不願為僧者。
聽其為民。
乃以十月壬子百官憫忠
寺。
焚道偽經雜書
遣使諸路俾遵行之。
(臣)盤等聞。
老氏為道也。
清淨為宗。
為為本。
謙冲以處己。
損抑以下人。
非有
貪欲好勝之事。
厥後枝分派列。
徒屬寖盛
襲訛成偽誇誕百出
清淨一變而為污穢
無為一變無所不為
如漢之文成五利
求僊
恍惚誕幻
帛書飯牛之詐。
黃金
可成之妄。
一但敗露
武帝所誅。
三張
徒以鬼道惑眾
倡亂天下
皇甫嵩曹魏
所滅。
宋王浮昔居上寶籙宮。
女冠
為奸。
林靈素自稱神霄紫府仙卿
大水
不驗
並為徽宗誅竄而死。
迨金末年。
有麻被先生銕笠二人
奸謀祕計
入時貴之門。
肆為淫污之行。
咸受顯戮
以來
若此之類。
不可勝數
追惟禍亂
奸宄之本。
率皆符籙以神其教。
託偽
經以警其俗。
橫肆巧誣倡為詭狀
詆毀
寇攘內典
固已悖老氏不爭不盜之禁
矣。
陷刑辟皆是孽自內作
愎將誰咎
哉。
且夫釋氏之教宏闊勝大非他教所擬
倫。
歷百千世。
聖帝明王莫不尊崇
東冐
扶桑
西極昧谷
氷天海山大地
昆蟲
草木胎卵濕化
有情無情百千萬類。
皆依
佛蔭生息動止天地之間。
天上天下
惟佛為尊。
超出有生之表。
歸極乎無礙
之真。
智周三界神妙諸方
澤及大千功用
不宰
大有如此者。
慈航所至無溺不援。
法雨所霑有生皆潤。
憫世人之沈淪幻海
顛覆迷津
展轉多生流連累劫
將使之脫
凡企聖蠲弊崇真
神光沈晦之門。
覺指無生之路。
其仁有如此。
何意狂謀
妬忌
積毀銷骨眾煦漂山。
泫體圓
成初無小玷。
譬如盲人之毀日月
何傷
月之明。
井蛙之小河海
奚損河海之大。
見其不知量也。
欽惟天子
識超四諦
三乘
無象真空
法王心印
尊崇之禮。
歸向之誠。
百偽以從真。
群邪而歸正
不容不嚴者焉。
況乎筆墨
婬妖術誤世。
恣為欺誑鼓蕩群愚。
若不
大為改革
邪說肆行枉道惑眾
其如
後世何。
天下之理。
有善有惡。
有正
有邪。
有真有偽。
混然同處
然而
並行
自非上聖之資。
誕生知之性。
智出
庶物明照群情
紅紫之亂朱。
洼淫之
變雅
是孰得而辯明之哉。
由是言之。
聖天
匡濟真圖翼扶大法之功至矣。
概諸聖
不可有加矣。
于以含靈耳目
正途
荒穢
使般若之光永乎無際遍滿
河妙界。
延洪聖壽無疆
衍綿儲君之福
利。
鼎祚億萬年之久者。
庸有既乎是可
述也。
(臣)磐等敬為之書。
以貽後人
俾為
老氏學者有所警焉。
大元至元辯偽錄隨函序。
翰林直學士
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張伯淳撰。
無私覆。
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
辯偽錄之
所云良有以也。
洪惟聖朝繼天立極論道
經邦佛心子育萬方
正法澤被四海
公元1291年
至元辛卯之歲孟春
大雲長老吉祥
欽奉
皇帝明命
撰述至元辯偽錄。
奏對顏睿
頒行
入藏流通
其所自。
乙卯間道士
丘處機李志常等西京天城夫子廟
文城觀。
毀滅釋迦佛像白玉觀音舍利
塔。
謀占梵剎四百八十二所。
傳襲浮偽
老子八十一化圖。
惑亂臣佐
少林
長老師德詣闕陳奏
先朝蒙哥皇帝
宣諭登殿辯對胡真偽。
聖躬臨朝
證。
李志常等義墮辭屈
奉旨偽經
道為僧者十七人
佛寺三十七所。
黨占
公元1197年
餘寺流弊益甚
丁巳秋林復奏。
續奉綸
偽經再焚。
僧復其業者二百三十七所。
乙卯辛酉
九春而其徒竄匿未悛
邪諸諂行。
屏處猶妄。
驚瀆聖情由是至
公元1223年
元十八年冬
欽奉玉音頒降天下
道德
經外。
其餘說謊經文盡行燒毀
道士愛佛
經者為僧。
不為僧者娶妻為民。
當是時也。
江南釋教總統永福楊大師璉真佳。
弘聖化。
自至元二十二
至二十四
三載恢復佛寺三十餘所。
四聖觀者昔
孤山寺也。
道士胡提點等。
舍邪歸正罷道
為僧者。
爰啻七八百人
挂冠於上永福
師殿之梁棋間。
故典南嶽山之券。
為事
偽者戒。
試嘗考之。
自大西來
漢明帝
迎摩騰竺法蘭二師洛陽
嶽道士
善信等。
上表譏毀佛法
當時築壇
佛道
二經焚之。
道經悉為灰燼
佛經放光無損
尊者踴身十八變
有狐非獅子類。
燈非
日月明之至言
道士為僧者不可勝數
寇謙之矯妄崔浩魏太武崔浩卒以族
誅。
曇謨最之挫屈姜斌。
斌流於馬邑
公元668年
曇顯之愧陸修靜
唐總章元年法明辨化
胡之偽。
勅搜聚天下化胡經。
抑嘗火其書
矣。
由古而今
歷代王之制
斯可忽諸
蓋世等視三界眾生猶如一子
棄背
覺。
是子背其父也。
子背其父。
是自昧其所
天也。
且師老子者。
道德二篇
清虛澹泊
絕世棄聖立其宗。
隱居以求其志。
翛然
為爾
盜名之徒。
叢嘯黨援假立冠褐
宮觀世利養。
老氏用心哉。
況老
氏謂大辨若訥
大巧若拙
辨者不善
者不辯。
勿矜勿伐。
抱一天下式。
而占
佛寺
竊經扇化胡之偽。
是若拙若訥歟。
是善者不辯歟。
老子而違其術。
亦復
其自宗矣。
若嫡師於老子者。
則弗為也。
末流爾。
雖然麒麟之於走獸
鳳凰之於
飛鳥
蘭蕙之於薰蕕
旃檀之於穢壤
未有鳳凰麒麟之瑞。
蘭蕙旃檀之馨。
而愜走獸飛鳥之常。
薰蕕穢壤之垢者。
天理愛惡之所同也。
奈何菽麥未析而
甘事於偽妄不實之教。
矜誕浮辭
大覺訕毀至聖
而弗憚三途淪溺乎。
斯辯偽錄之正名教。
造理淵奧推難精明
凜乎抗凌雲勁操
坦然王道正塗
隄備後世之溺於巨浸者。
為言也至
矣。
蓋有偽則辯。
無偽無辯
好辯哉。
四無礙之辯者。
邁公之德歟。
之者
罪。
之者足以戒。
故我皇金言喻辭曰譬
五指皆從掌出。
佛門如掌。
餘皆如指。
王言如絲
其出如綸。
逾日月。
堅逾金
石。
萬世龜鑑
則斯錄豈小補哉。
(十三)辯偽錄序
蓋聞五運未形
無人物之
號。
三才既立
乃敘尊卑之名。
肇分六爻
八卦
其有書契定乎訓章
鳳篆龜圖
玉字
百家之異轍。
萬卷分區
雖理
究乎精微言殫乎物範
紀情括性。
出乎
域中
原始要終
詎該於化內
況乎法身
相。
高超象帝之先。
真諦絕稱。
逈出乎思
議之表。
英猷茂實有人焉。
如意者。
俗姓
乎延氏。
太原人也。
世傳纓冕
累葉播遷
郡。
因為家焉。
九歲落紺。
隨師請業
玉離荊
岫。
價重之德彌彰。
桂生幽岩
馨香風遠
遞。
阿師內窮三藏之奧外覈九流之源。
冠於中華
聲聞朝野
談天之口。
施不
世之才。
郁郁間綺錦之文。
雄雄凌雲
氣。
班馬珠玉
未可同年
顧陸文章
寧堪並駕
至若莊生墨生之學。
黃老李老
之書。
三清謗道之文。
十異九迷之錄。
元隱月之祕。
靈寶赤書之儀。
煥若胸膺
指掌
加以禪參於五派
傍閱於群書
雄才專著述。
運思之外汲引無窮
邪則有吼石之功。
扶正則具鞭屍之德。
以才侔安遠學邁生融。
覺海龍鱗
佛門之柱礙。
切見全真道士者。
丘處機
志常史志令狐璋等。
學業庸淺識慮
長並為。
鄙辭排毀正法
擊茲布鼓竊比
門。
使中下之流咸生邪見
欽奉薜禪聖明
帝發大悲心。
愍其盲瞽恐墮泥犁
勅令
製斯論耳。
震蕩法海摧彼詞鋒
碧雞之銳
竟馳。
黃馬之駿爭騖
鴻爐之焚纖翼。
炎日之煉輕氷
負勝之儔於斯可見
暫歸
公元1281年
慈定已破魔軍
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
欽奉先皇聖旨勅令天下偽經一時
盡。
由是佛日重暉碧漢
法雲廣布於閻
浮右如意作文注解
四經序。
韓文別
傳。
性海賦等。
在世已傳。
然茲論五卷二百
餘紙。
釋老淵源
邪正優劣
蓋唱
彌高而和彌寡。
可愧焉。
余文綺麗
通圓
覩斯論之嘉言
欽吾皇之鴻護。
勝手舞勉為斯引。
輒以綆聯彼珪璋
博雅君子詳其致云爾
大雲住持襲祖
沙門雪谿野老吉祥
大都道者山雲禪寺住持
如意祥邁長
老。
奉勅撰辯偽錄五卷
其略云。
妄立天
尊偽(化云
道者萬化父母
自然極尊於此幽玄微妙之中而生空洞
空洞者。
真一也。
真一
氣化之後歷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化生上三氣。
三氣相去九十九萬億九十九萬歲。
三合成德
共生無上
虛皇天尊
又歷如上歲數
乃生中三氣
三合成德乃生玄老。
元始天尊也。
又歷如上
數。
乃生下三氣
三合成德共生太上
太上道君也。
自後又一氣復生三氣
每氣相去八十一萬億八
十一萬歲。
三合成德共生李老君
四聖相次各不相因
謂之獨化
老君生後乃生五運太易
太初
太始
太素
太極老君混沌之祖。
天地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開闢乾坤)。
辯曰。
蓋聞龍圖鳥篆之文。
龜書科斗之典。
玉版玉諜之記。
金縢金匱之書。
秦漢魏晉
之章。
宋齊梁陳之簡。
記事記史直筆直言
靡覩虛皇之名。
不聞元始之號。
安有手執
玉圭
身掛黃褐
頂垂皓髮
頭戴金冠
號天尊
高拱三清之上。
獨稱教主
統御
九華之宮。
縱有天尊之名。
並是偷竊佛語。
古今稱佛名為天尊
不關道君之事。
竊他
美稱自尊嚴。
取信通人
斯言謬矣。
案列
子及易鉤命訣。
皆云。
天地未生之前
有太
易。
太初
太始
太素
太極
說者
咸云
太易者。
未見氣也。
太初者。
氣之始
也。
太始者。
形之始也。
太素者。
質之始也。
太極者。
質形已具混沌未分也。
太極之後
乃生兩儀
謂之天地
夫名從實生。
實從名
起。
名實既著。
其道乃行。
太易之前
沓然空
洞。
溟溟漠漠
本絕音容
何得謾張九氣
妄生四人
虛上生虛。
似敲空而求嚮。
偽中
起偽。
如趁影之尋蹤
豈不思。
既立其名。
有其體。
既立其體。
須有氏族
且道虛皇
元始誰人所生
氏族何起
居在何處
若有
源系。
出在何書。
若無來由
即是虛設
空洞之前
本無歲數
今標歲數愈見虛張
數目起於伏羲
甲子唱乎皇帝
將今記
古。
顛倒何多。
且上之三尊
為有形耶。
為無
形耶。
若是有形
不在太易之上。
爰從父母
而生。
有年代時處姓氏名字
前云三氣
共德而生。
是以生氣
與氣不殊
有形名。
若是無形
本無名位
下第七化
公元1264年
云。
老君以上元年九月二日
出遊西河
元始天尊
乘八玉輿
九色玄龍
導從
手把華旛。
師子白鶴嘯歌邕邕
西河之上。
老君洞玄玉符。
此是誰耶
進退兩求。
無準的。
則知海棗虛談有名
無實
雕氷鏤雪枉廢詞章
山海之所不收
大荒所不載。
庸愚巧飾
何足信哉。
君衰周之柱史
誑云混沌祖宗
避周亂
而過函關
云天地之父母
既自語之相
戾。
函矢之相攻。
掩耳偷鈴
欲隱彌露。
德章云。
吾有三寶
寶而持之。
一曰慈。
二曰
儉。
三曰不敢天下先。
老君獻胡王妻子
與胡兵格戰
何有慈乎。
玉衡之輿。
金闕之內。
九色羅之衣。
九光偃鶴
之蓋。
何有儉乎。
生於無始起於無因
為萬
道之先。
元氣之祖。
混沌之未判。
視清
濁之未分。
帝王之師。
天地之母。
何有
不敢天下先乎。
遼陽高憲
字仲常
東京白鶴觀
三清像指其右曰。
何像
也。
主對曰。
老君像。
曰何代人。
周定
王時
又指左曰。
何像也。
主曰。
道君像。
曰此何代人。
倉惶未答。
憲指中尊曰。
且饒這元始天尊
聞者傳以為笑。
創立劫運年號偽(第三化云
始則太虛之氣。
其氣相擊往來亂射。
百億
萬氣之後
其氣方慢。
往來流行自然之氣。
此偷佛書世界初成風輪下旋之事也。
又號彌羅萬梵之氣。
又經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億。
之後
吉祥之氣成一聖人。
自號元始天王
同時五老五行之主。
其劫號延康
年號龍漢
又經如上氣數
生道君。
時劫赤明
年亦號赤明
同時九老
分為九天
又經如上氣數
方生老君
劫號清運
年號上皇
時生八公
又立五運太易太初等。
老君乃以陰陽二氣
結。
混沌
分布天地萬物備矣)辨曰。
蓋聞班固律歷之志。
史記天官之書。
皇甫謐之帝年。
陶隱居
帝紀
未聞五運之前有年號。
三氣
內虛立劫名。
清濁未形
只是洪濛
何有老君元始五老九天
雖竊佛主劫
之名。
而不曉成壞之數。
梵云劫波
此云時
分。
時雖長短皆立劫名。
錯謬梵言迷惑
相。
釋教未來
此劫但有劫殺劫賊
故許
說文云。
以兵愶人曰劫。
又魯將曹沫
桓公壇上
求所侵地
此則逼奪名劫。
豈有劫運之言乎。
今陳此言妄竊見矣。
名位有年號斯張。
將以率領萬方整齊
四海混同九有同一車書
天子至尊得建
年號無名位者不敢立焉。
孔子雖然刪書
定禮分辨君臣
以無貴位止號素王
矧乎
老聃周之柱史臣子之列。
草竊帝王
建年號哉。
軒皇之前本無甲子(黃帝大撓甲子)
漢武之代始建年號(武帝始立年號)將古標古亦何
偽乎。
或曰
老子生於天地之前
立年號。
有何乖違
答曰。
既在天地之上。
乃是太易
之前
世界未形
君臣無跡
杳然空寂
溟濛
建立年號統領誰人乎。
明知偷佛
莊嚴賢劫星宿之意。
而立延康赤明
運之目。
彼明三世
此約一時
正同山羗
偷。
王衣物。
迷惑顛倒上下失次爾。
下去
子生於天崗李谷字曰光明
在三皇之
後。
何得老君陰陽二氣結為混沌而分
天地耶。
首尾兩端穿鑿見矣。
開分三界偽(第五化云
天地有形大者
太上老君混沌祖宗
天地父母
故能分布清濁開闢天地
玄元三氣成天
上為三清三境
即始氣為玉清境。
元氣上清境。
氣為太清境
又以三清之氣。
生三氣。
合成九氣
而為九天
第一鬱單天。
第二上神無量壽天。
三梵藍須延天。
第四寂然兜術天
第五波羅尼蜜不橋樂天
六洞玄化應聲天。
七靈梵輔天
第八
高虛清明天。
第九無想無愛天。
此之九天生三氣。
每氣為一天
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三十六天
三界四民上極三清
是其數也。
初下六天欲界
一太黃天
二太明天
三清明天
玄胎天。
玄明
天。
六七曜天。
次一十八天為色界
一虛無天
太極天。
赤明天。
四榮華天。
五曜朗天。
六皇笳天。
七靈明天
八端靖天。
九光明天
十極瑤天
十一元載天。
十二太安天。
十三極風天
十四始皇天。
十五太皇天。
十六無思天。
十七阮樂天
十八曇誓天
四天無色界
一霄慶天。
二元同天
三妙
成天
四禁上天
二十八天
名為三界
此上又四天名為種人天。
一常融天。
玉隆天。
三梵度天。
賈奕天。
四天超出三界
又云。
上三天為三清境
一曰赤天
二曰虫餘天。
三曰清微天。
最上曰大
羅天
包羅諸天極高無上
玄都玉京鎮於其上。
三尊所處焉。
太霄隱書云。
大道君治在五十五
無極大羅天玉京之十。
七寶玄臺金林玉机金童玉女之所侍衛
住居三十三天三界之外)。
辯曰。
詳夫蛇軀(伏羲)牛首(炎帝)之書。
龍師(太[糸*(且八)])
鳳紀(少皡)之典。
談天(鄒衍)論天(黃繚)之誥。
括地
(地志)輿地(地圖)之圖。
甘氏星經張衡靈憲
三清之號。
匪聞大羅之名。
是依傍佛
經改頭換尾。
採他名相粧綴己書。
且道
之宗源起黃帝
老子涓子列子莊周
尹文
為道教。
諸子所談並無說天
事。
唯是張道陵集靈寶經中。
始說三
十二天。
效佛神呪而作蜜言。
自後道書
鼓唱
空枝引蔓唯誑下俗。
佛教未來
何不說。
釋經廣布始唱斯名。
明名修靜
加。
三張妄闡。
狗偷鼠盜何足貴乎。
爾雅
之立四號約於四時
太玄之說九天准於
九有
不似道家虛加數目
天本定體何有
少多
今各說不同
顯知妄立。
佛經
界。
三業所感。
總二十八。
欲界有六。
色界
八。
無色有四
勝妙欲名為欲界
形色
絕名為色界
根識兩忘無色界
越此而
去名出生死。
分段之後身。
形名而無
寄。
安有玄都之境。
玉京之山。
金童玉女
雜之事。
瓊輿碧帳之飾。
妄竊不真。
於斯
矣。
試問道士三界從何而來
何功所感釋
辨相全不能知。
且道宗極致惟盡升天
靈寶幽微秖貪羽化
難逃四相詎免五衰
汎業浪以漂沈
生死輪轉
茫茫
業識
浩浩之苦源。
長往不歸
可歎息。
欝頭藍弗是其驗歟。
代為帝王偽(第十一化云
老君伏羲時。
號欝花子
說元陽經
教伏
羲。
人倫八卦
祝融時。
號廣壽子
按摩通精經。
教以鑽木出火
陶冶為器。
神農時。
號大成
子。
太乙玄精經。
教以播種五縠。
採和諸藥。
神農時。
號廣成子
教以抱神守靜之道。
少昊時。
號隨應子
說在敬經。
教以鳥官為理
分布九鳸以統百司
顓頊時。
號赤精子
微言
帝嚳時。
號錄圖
子。
黃庭經。
帝堯時。
號務成子
宣化經。
帝舜時。
號尹壽子
說通玄經七十卷
說道
德經
千二百。
夏禹
時號真行
子說元始經六十。
卷殷湯。
時號錫則。
子說長生經二十。
周文王
時號燮
邑子
赤精
經教仁孝之。
乃至
云上古之君皆受教於老子
然後造作群物也)。
辯曰。
夫賢之與聖名位不同
古哲今人
處各異。
莊周云。
萬世之後一遇大聖
旦暮遇之。
此明聖人出世表瑞協祥。
應千
年之期。
適時之運。
孤標特秀逈出常流
故得帝王諸侯禮重
萬載一遇尚為
旦暮。
豈有隨代而出現乎。
李耳退靜
之士。
史記稱為隱君子也。
避亂過關葬於
槐里
潛身柱下
本是人臣
位不躐於上階
名未廁於台輔
何乃擢君聖地帝王
譣詖不經駭人耳目
培塿要齊於嵩華
肯憑焉。
潢洿擬廣於滄溟
終難信矣。
開闢之後萬億餘年中間別無一人拔萃
唯有老子帝王乎。
三墳五典八索
九丘
孔子春秋丘明國語
百家異說九流
雜談
並無老子為師之語。
是後無知
道士
妄撰斯言。
欲使老子獨高群聖。
美矣
偽且偽焉。
伏羲神農皆有聖德
軒皇堯舜並號明君
或幼而能言
生知
妙道
詎假老子教之。
然後造作群物乎。
書傳所記。
古史所明。
燧人鑽火伏羲
卦。
炎帝播耨。
女媧造篁。
黃帝宮室
冕樂有咸池
顓頊六英
堯有大章
大韶
及作圍碁
禹有大夏
湯有大濩
王有辟雍
武王下武
鯀作城郭
蚩尤
兵器
岐伯造醫。
俞附脈經。
伶倫制律。
作算
容成作曆。
大橈甲子
奚仲作車。
曹胡作衣。
伯余作裳。
於則作履。
共鼓作舟
楫。
巨揮作弓。
夷牟作矢。
黃雍父杵臼
莊子作鋸。
趙武靈王作靴。
蘇威公作箎。
辛作塤。
后稷孫叔均作犁。
蒙恬作筆。
公元1281年
倫作紙。
昆吾氏作瓦。
此皆各有其主。
書所明。
何得自矜為我造。
又周易繫
孔子所述。
列明古帝制造之事。
如云
羲氏之王天下也。
觀象於天俯察於地。
取諸身。
遠取諸物。
始畫八卦
通神明之
德。
以類萬物之情。
結繩而為網罟
畋以漁。
蓋取諸離。
神農氏為耜為耒。
以利
天下
日中為市
交易有無
乃至黃帝堯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蓋取諸乾坤
如此歷陳
法易造物
不言老子所造也。
功業標為
己能。
衒名自高
君子不忍
又云。
老子在堯
時為務成子者。
後漢應劭風俗通云。
方朔太白星精。
黃帝時為風后
時為
務成子
周時老聃
在越時為范蠡
齊為鴟子。
此則務成子東方朔
非干老
子明矣。
何得妄加鉤引老子為人師乎。
魯哀公問於子曰。
五帝三皇皆有師
乎。
曰。
有。
臣聞皇帝學乎太真
顓頊
學乎綠圖
帝嚳學乎赤松子
堯學乎尹壽
舜學乎務成跗。
禹學乎西王國。
湯學乎
子伯
文王學乎鉸時子斯。
武王學乎郭
政。
公學太公呂望
上之所敘文極分
明。
而言老子代為帝王
出言之狂
悖哉。
巧言如篁顏之厚矣。
老子衰周柱
史史有明文。
本是人臣
返為上古帝王
師。
履冠戴屨何顛狂之甚乎。
上文云。
古之君皆受教於老子
桀紂不作
之無道。
秦王凶暴
王莽之纂逆。
老子之所教也。
既然如是
老子悖逆
魁首
巨猾元匠
不忠不孝
老子之所
生。
不義不仁
老子所主
為人師者。
不亦
慚乎。
老君既說隨代為師。
而秦漢之下至
金朝
偏無一現乎。
今既無矣古亦虛焉。
漢文恭孝武英明
孝明達禮樂之情。
孝章儒雅之道。
魏文帝風流文藻
晉世
明達寬仁
宋文帝致治昇平
梁武帝
兼備
隋高祖混同四海
唐太宗混一
書。
此時不俟老子之化。
而皆金聲玉振
牽合巧會枉費詞章
秖可誑於閭閻
可信達士
嫫毋加粉見者愈嗤。
隣女
效顰鄉人不貴。
公元1264年
老子靈寶三洞偽(第九化云。
太上老君中皇元年三月一日
於玉
清天金闕上宮
撰集靈篇以為寶經三百卷
符圖七千章
玉訣九千篇
老君上三皇時出為萬天法師
又號玄中法師
龍漢元有。
上三洞真經一十二部。
無極之道。
教人其時人壽九萬歲。
公元1274年
三皇時。
號有古先生
當赤明元年
授中三皇玄經一十二部。
無上正真之道。
以化於人。
其時
公元581年
壽六萬歲。
於下三皇時。
出為師號金闕帝君
開皇元年
授下三皇洞神經一千二部。
太平道化
人。
其時人壽一萬八千歲。
洞真洞玄洞神名一十二部。
合為三十六部尊經也)。
辯曰。
仲尼入夢
十翼之道始宣。
伯陽
過關
二篇之教方闡
有名萬物之始。
名為天地之先。
徼妙而同玄。
寵辱
一致
谷神不死久視長生
挫銳解紛謙卑
自牧
老氏之旨也。
自餘教典皆是偽書
制雜凡流唯尚誇競。
採傍佛語換體安名。
三界而立三清
三大而立三洞
虛勞
紙墨飾詞章。
何以知之。
漢時張道陵
靈寶經。
王褒造洞玄經
吳時葛孝先造上
清經。
晉時王浮造明威化胡經。
鮑靜造三
皇經
改為三清經。
齊朝陳顯明造六十
四真步虛經。
梁時陶弘景太清經。
隋末
惠祥
涅槃長安經。
後事發被誅。
甄鸞道論云。
道家妄注諸子三百五十
為道經。
如此詳之代代穿鑿人人妄制。
採他佛教為道書或言仙洞飛來。
或言
老子再現
群賢不覩道士獨傳。
欺誷時君
不懼朝憲
唐琳法師太宗皇帝云。
據肅溫眾議道家。
有道二篇
如依漢
校量
便應七百餘卷
葛洪神仙之說。
僅有一千。
修靜所上目中。
過前九十。
玄都目錄
轉復彌多
其先不同
後人妄制增加卷軸添足篇章
依傍
經改頭換尾。
或道名山自出
時唱仙洞
來。
何乃黃領獨知英賢罕覩。
典籍記書
無聞
試問當今道士推勘後出之經。
老子別陳。
為是天尊更說。
若也更說。
有時師資傳授
為是何年何月何邦
代。
若在天上而說。
何人傳來。
若在西域
談。
何人譯出。
如其有據。
容可流行
若也妄
言。
理須焚剪。
又漢晉之代。
僧號道士
寇謙
得志僣冐其名。
稱法師愈為矯節
法師
之號源出佛經
萬卷百家本無此語。
且為
法之師。
為法師
即是師。
為法師
義不知。
妄安己號。
賢劫已來有三佛出。
初佛出時人壽六萬歲第二佛。
時人
四萬。
第三出人二師
何乃改彼三皇
妄合其數。
前說云。
上三氣中而有龍漢
赤明之號。
是時五運尚無但唯一氣。
何有
三皇君人壽之數乎。
上古縱有五龍
姓九頭十紀
亦無三皇建立年號
試問
赤明上皇開皇
誰君之年乎。
若言有說。
無明文。
若言無憑
不可妄立。
扣其兩端
竟無一是
伏羲之前文字未有
何出三
洞靈寶之篇乎。
又十二部名源出佛經
時教類分十二。
道家名義不知何以
著己典。
如琢美玉擬作甑窐
雖受劬勞
智者見誚。
遊化九天偽(第二十六化云
是時老君青羊大會尹喜冉。
升空
初至第一天。
見波利天帝
九光元靈之輿。
七元交晨之蓋。
五色攝魔之節。
金童玉女九萬人
老君大有宮
請問自然之道。
如是摩夷天。
楚寶天。
應天
不僑樂天
兜率天
煩延天。
禪善天。
鬱單天。
隨處天。
皆與金童玉女迎禮老君
請問法要
所到天宮皆設瓊漿碧醴丹液流薰蘭羞八徹靈芝珍果)。
辯曰。
昔我世尊初成正覺
不離道樹而赴
諸天
一身不分而遍一切
即多而一。
一而多。
猶如素月流空影分眾水。
大塊
萬竅怒號
大小咸周遠近無隔。
無心
應豈正九天伯陽周之枉史。
尹喜函谷關
吏。
身居下位
難等聖蹤
欲為己德。
蓋善竊
者。
鬼神不覺
為人知。
非是好手
離欲
輕舉
禪定而感神通
老子既無此功。
以升於天上
列子居鄭。
夫妻相忘
耳目
不分
翛然絕寄。
心凝形釋
骨肉都融
然後
身如槁葉隨風
東西萬里須臾過旬乃返。
莊周譏云。
猶有所待。
矧乎老耳。
不絕妻
子(老子之子名宗
之子名注。
之子名官
魏文侯)未逮形亡。
過關
乘薄軬之車。
道經有身之患。
詎可
天履霧駕鶴乘雲
擬効牟尼衿為己勝。
布施而獲大福
持戒感生天。
汝尚不達
斯由。
安能為天說法。
欲界本六。
妄云九
天。
初禪純男。
而云玉女
勾虛闡偽巧說多
端。
初禪已上。
禪悅為食。
定生喜樂捨念
清淨何用瓊漿碧醴蘭羞八徹乎。
將謂天
上同人間
酒肉之薰羶。
魚臭之穢
濁。
喻乎鴟耽死鼠為便鳳凰同。
飡盜聽不
真。
請杜臆說
窮鄉多怪。
曲學多辯
斯言
信乎。
佛經教偽(第三化云
胡王見太上徒眾甚多
疑是鬼魅
積薪焚之。
火起衝天
公元1281年
老君放身光明
火中王說光明經。
王益怒。
納之大鑊煮之三日
老君鑊湯之中。
蓮華涌出
坐蓮
花上
涅槃經。
又云。
老君使尹喜為佛。
與胡王為師懺悔三業六根五逆十惡
五戒十善
并四十二
章經)。
辯曰。
麒麟鬪日月虧。
鯨鯢死而彗星
現。
銅山崩而洛鍾應。
葭灰缺而月暈殘。
應之道交。
故機教之相扣。
人心渴仰
芳菲
沃彼情塵開他蒙昧
孔子曰。
憤不啟。
不悱不發。
此明待問而說也。
況乎
聖人設教權變多方
豈使他人起怒自授
焚溺
全無㥏[怡-台+墨]。
強與他言。
豈知虛往實歸
之道哉剜刻字巧合經名。
既坐火焰
說金光明經。
蓮華上說蓮花經。
道德
二篇坐於道路而說。
洞玄三部元在水洞
而談。
此既不然
云何爾。
且金光明性相
通顯
法華經破權歸實。
涅槃經明佛性
常。
四十二章群經集出。
不窮根蔕盜聽
談。
唯口起羞何容易。
難惑上智只誑下
愚。
上經既是老子所陳。
道士應宜依而
學。
何乃合氣為道
專諷靈寶
試問三經
文明何義。
道藏既不收攝
道士又不通明
大聖之至詮。
老君極唱
正符涅槃
盜牛之喻。
又同瞽者誤入金穴
雖得其寶
未知何用
又曰。
懺悔三業年月齋法。
如是者。
道士應通。
且問懺悔是何語言
懺悔
為事懺耶。
為理懺耶。
約功德門
滅罪邪。
逆生死心而滅罪耶能懺之心
宜有幾種。
所懺之罪何處安排
懺悔二字
由尚罕知。
三業六根五逆十惡
戒善之
年月齋名。
決不曉達
若是老子所說
應合備。
既然一字不通
顯知偷佛
妄說
此同竊賊人物被主認著。
不招
承。
更生拒辯。
焚經火板方乃慚惶
君子
悔前不至如此
老君結氣成字偽(第八化云
紀經云。
太上老君
昔於龍漢之年。
元始
尊。
中央大福堂國。
靈寶十部妙經。
法度人。
又於東極大浮𪏭國。
法度人。
紫筆書於空青之林。
又於南極禪離界。
以火煉真文瑩發字形。
又於西極衛羅世界
北極鬱單國。
皆出法度人。
老君五方真氣
之精。
結成寶字
大方一丈
八角垂芒
為雲篆之形。
飛鳥之狀。
立文章。
又云。
墳典自我而出。
經籍
我而生也)。
辯曰。
夫子字之聿興爰從上古
伏羲氏
天下也。
始畫八卦
書契以代結繩
政。
由是文藉生焉。
故有青丘紫府三皇
石之文。
綠檢黃繩六甲靈蜚之字
後有
蒼頡
因而增制
大篆起於史籀
小篆
李斯
飛白創於蔡邕
隷書變於程邈
八體漢字六形。
瘦金堆金
垂雲垂露
龍爪顏體坡書。
循古增成
近代
改制
豈假真氣而結。
何關老子傳來。
竊他能衒賣己德。
放舒白眼不恥清流
云。
龍漢起於初氣。
何有老子而生。
既言紫
書林
乃在蒙恬之後
牽今引古
欺我賢
人。
孔安國云。
伏羲神農黃帝之書。
謂之
三墳
大道也。
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
謂之五典
常道也。
易則三聖方定詩則
群英之言。
春秋孔子所修。
禮則公所
爾雅公所纂。
國語丘明所述。
劉熙釋名。
許慎說字。
埤蒼廣雅。
桂苑珠叢
顧野王
玉篇
陸法言切韻
各有源系。
非干老聃
而言墳典自我而出經籍自我而主。
荒唐
謬談侮弄明哲亦猶相如上林說。
盧橘
熟。
楊雄甘泉賦。
玉樹冬菁
聽其言則洋洋
美耳。
究其事則杳杳空傳。
矧乎國名虛設
妄採他書。
大福堂。
大堂取名
東浮黎。
扶桑而立號。
南禪黎。
重黎而標字。
西
衛羅。
竊於迦維羅衛
北方全收欝單越名
十洲所不收。
神異所不攝。
地理無所紀。
地絕形名
空闡五車了無一實
偷鈴掩耳
斯之謂與。
佛祖歷代通載卷第二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