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575c 页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
持华亭念常集



(一 庚戌) 高宗治改永徽(字为善。小名雄奴。太宗第九子。年五十六崩葬乾陵。在位
三十四年。一云。三十六年。或云。三十年○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辛亥) 世尊示灭一千六百年矣。

(二) 四祖道信大师示寂。师姓司马。世居河内。
卷十二 第 576a 页 T49-0576.png
后徙蕲州。生而超异。幼慕空宗诸解脱
门。宛如夙习。既绍祖位。摄心无寐胁不至
席者。仅六十年。隋大业末。领众至吉州。值
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师悯之。教
诵摩诃般若。既而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
兵。乃相谓曰。城中必有异人。遂即引去。武
德中始居破头山学徒奔凑。尝一日于黄
梅道中逢一小儿。骨相秀异。师曰。汝何姓。
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师曰。是何姓。答
曰。是佛性。师曰。汝无性耶。答曰。性即空
故。师默识其为法器。令侍者诣其母求之
出家。母以夙缘故了无难色。以至传衣付
法。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
信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学徒委之。一日告
众曰。吾尝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
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否。众
皆默然。忍大师曰。莫是和上他后横出一
枝佛法否。师曰善。贞观末太宗向师道味
欲瞻风彩。诏赴京师师上表逊谢。前后三
返竟以疾辞。第四度命使者曰。如果不起
即取首来。使至山谕旨。师乃引颈就刃神
色怡然。使异之。回以状闻。帝弥加叹慕。就
赐珍缯以遂其志。及是忽垂诫门人曰。一
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
来。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塔于本山。
明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
尔后门人不敢复闭。代宗谥大医禅师云。

(三 壬子) 雁塔成。太宗二十二年。上在春宫日。天
阴掌疼问及左右对曰。应是太子洞玄下
卷十二 第 576b 页 T49-0576.png
针处于是思报昊天追崇福业。命有司择
地为母文德顺圣皇后建慈恩寺。凡十馀
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度僧三百员。敕奘
三藏为上座。盛事如碑所载。至今永徽三
年。帝用七宫亡者衣物财帛而建此塔于
慈恩寺。其基四面各一百四十尺。仿西域
制度而有五级。并象轮露盘高一百八十
尺。层层中心皆葬舍利。不啻万颗。上层
以石为室。南面立碑。载二圣所制三藏圣
教序记。乃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笔
也○西域之制以塔为方坟。然有四类。轮
王一级。声闻四级。独觉十二级。菩萨如来
十三级。各有所表也。

(四 癸丑) 四年禅师惠宽卒。生杨氏。父为道士。号
三洞先生。姊信相生而知道。终日凝然禅
寂。宽五六岁日与信相谭论。俱非世事。家
世奉道宽独不喜。父诟厉使拜天尊。宽不
得已跪之。铁像蹶然崩坏。举族惊异。因录
每与信相所论言句。先是龙怀寺禅师昙
相临终。语弟子会曰。吾报缘当生广汉绵
竹峰顶杨氏家。后七年汝来见吾。言讫而
逝。其后会颇忘之。一昔梦相责以负约。会
惊寤遂造峰顶而扣其扉。宽曰。扣扉者谁。
会遽曰。弟子会也。宽笑曰。何以知吾而
称子。会曰。得师声犹昔日声也。遂相见。
其父出所录每与信相谭论示之。盖大庄
严等论。会即奉宽再归龙怀寺落发。由是
神异日显。俗呼圣和上。其姊信相亦随出
家。尝因净惠寺异僧入定。满寺红焰亘然。
卷十二 第 576c 页 T49-0576.png
而人未识之。信相曰。此火聚尊者入火光
三昧耳。因入其寺。入水观一室湛然。唯水
不见其形。异僧钦叹以为得果。时亦号圣
尼。宽十世为大僧。今十生记存焉。累朝赐
谥不一。

(五 甲寅) 五年中天竺国摩诃菩提寺。遣僧致法师
玄奘书。并献方物。其辞曰。微妙吉祥世尊
金刚座侧摩诃菩提寺诸多闻众所共围绕
上座惠天。致书摩诃支那国于无量经律
论妙尽精微木叉阿遮利耶。敬问无量少
病少恼。我惠天苾刍今造佛大神变赞颂
及诸经论比量智等。今附苾刍法长将往。
此无量多闻长老大德阿遮利耶。智光亦
同前致问。邬波索迦日授稽首和南。今共
寄白氎一双示不空心。路远莫怪其少。愿
领。彼须经论录名附来。当为抄送。木叉阿
遮利耶愿知。及法长辞还。奘答长老智
光书。其略曰。往年使还承正法藏大师无
常。奉问摧割不能已已。呜呼苦海舟沈人
天眼灭。迁夺之痛何可述欤。昔大觉潜辉。
迦叶绍宗洪业。商那迁逝。鞠多阐其嘉猷。
今法将归真。法师次任其事。惟愿清辞妙
辨。共四海而弘流。福智庄严。与五山而永
久。玄奘所将经论已翻瑜伽师地论等大
小三十馀部。即日大唐天子圣躬万福率
土安民。以轮王之慈。敷法王之化。所出经
论并蒙神笔制序。令所司抄写国内流行。
爰及邻邦亦俱遵奉。虽居像季之末。而教
法光荣邕邕穆穆。亦不异室罗筏逝多林
卷十二 第 577a 页 T49-0577.png
之化也。伏愿照知。顷信度河失经一驮。今
录名于后。有便请为附来。并有片物供养。
愿垂纳受。是岁特旨度沙弥窥基为大僧。
入大慈恩寺参译经正义。基姓尉迟代郡
(鄂国公敬德之侄。右金吾卫将军敬宗之子)母裴梦掌月轮吞之
而孕。诞夕神光盈室。甫六岁能著书。初法
师奘公于西域得一童子。敏悟绝伦。因携
之诣宗。宗呼基出拜。奘使诵所著兵书。且
数千言。奘数目童子。及基诵毕。奘绐之
曰。此古书耳。宗未之信。奘令西域童子覆
诵之。不差一字。宗大怒。以基窃古书罔已
将杀之。奘就丐出家。基曰。听我御荤色晚
膳即从出家。不然宁伏剑死不为饿死。奘
爱其俊而许之。遂从入道。每览疏记过目
成诵。义亦顿解。善大小乘。既参译经。从奘
受瑜伽唯识宗旨。著论凡百部。时号百本
论师。然性豪侈。每出必治三车。亦号三车
法师。

(六 乙卯) 六年五月。法师玄奘译因明论。沙门神
泰等各造义疏释之。法师栖玄者。以其论
示尚药奉御吕才。才深艺之士也。颇毁其
文。作因明注解破义图。轻薄者听信之。秋
七月译经法师惠立致书左仆射于志宁
斥其谬。辞曰。闻诸佛之立教。文言奥远旨
义幽深。等圆穹之寥廓。类沧波之浩浣。谈
真如之性相。居十地而尚迷。说小草之因
缘。处无生而犹昧。况有萦缠八邪之网。沈
沦四倒之流。而欲窥究宗因辨彰其理者。
无乃惑哉。切见大慈恩寺翻经法师惠基。
卷十二 第 577b 页 T49-0577.png
早树智力夙成行洁。圭璋操逾松杞遂能。
躬游圣域询禀微言。擅三藏于胸怀。苞四
含于掌握。嗣清徽于曩哲。扇遗范于当今。
实季俗之舟航。信缁林之龟鉴者也。所翻
圣教已三百馀轴。中有小论。题曰因明。诠
论难之旨归。序催邪之轨式。虽未为玄门
之要妙。亦非造次之所知。近闻尚药吕奉
御。以常人之资。窃众师之说。造因明图释
宗因义。不能精悟好起异端。苟觅声誉妄
为穿凿。排众德之正说。任我慢之[恹-厌+扁]心。
媒衒公卿之前。嚣諠闾巷之侧不惭颜厚
靡勌神劳。数易炎凉心犹未已。然奉御于
俗事少间。遂谓真宗可了。何异鼷鼠见釜
灶之堪陟。乃言昆阆之不难。蛛螫睹棘林
之易罗。遂谓扶桑之可网。不量涯分无以
异斯。况大音希声大辩若讷。所以净名契
理杜口毗耶。尼父德高恂恂乡党。未闻誇
矜自媒而获缙绅之推仰也。立致书其事
稍息。

冬十月丁酉。太常博士柳宣。以其事寝。作
归敬书并偈。檄译经大德。求毕其说。于是
法师明𤀹。答还述颂并书。极大尊严。而训
吕才妄举。柳宣得书即劾吕才。列奏其事。
有旨集公卿学士。领才诣慈恩寺。见法师
受辞悔谢而退。

(七 丙辰) 改显庆正月丙寅。立代王弘为皇太子。
是日于慈恩寺斋僧五千员。敕黄门侍郎
薛元超主其事。因问法师玄奘前代翻经
之式。对曰。汉魏既远未可详论。晋宋已来
卷十二 第 577c 页 T49-0577.png
翻经皆有监阅详缉之官。故符坚时昙摩难
提译经。黄门赵整执笔。姚兴时罗什译经。
兴及姚嵩执笔。后魏菩提流支译经。侍中
崔光笔授。以至梁陈周隋之代。并亦如之。
贞观初年波颇那罗译经。先帝敕赵郡王孝
恭詹事杜正伦监护。今特阙如。又大慈恩
寺庄丽轮奂今古罕俦。尚未建碑。贫道怀
此二寺。愿闻之于上也。元超奏其语制可。

(八) 是月壬申朝会中书令崔敦礼宣敕曰。
大慈恩寺法师。玄奘新翻经论文义须精。
宜令左仆射于志宁。吏部尚书来济。礼部
尚书许敬宗。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
李义府杜正伦。时为看阅。或不稳处随事
润色。朝罢遣内给事王君德。报法师曰。承
须友人助翻经。已为处分于志宁等。其慈
恩寺碑。朕望自作。不知师意如何。且令相
报。奘奉旨。即率众诣阙抗表陈请。未几
高宗亲制大慈恩寺碑文成。遣长孙无忌
遍示群公。其辞曰盖闻乾坤缔构之初。品
物权舆之始。莫不载形厚土藉覆穹苍。然
则二曜辉天靡测。盈虚之像四溟纪地。岂
究波澜之极。况乎法门虚寂。出生不灭之
前。圣教牢笼。示有无形之外。故以道光尘
劫化洽生灵。缅惟王宫发迹。莲披起步之
花。神沼腾光。树曲高堤之𠏉。演德音于鹿
苑。会多士于龙宫。福已罪之群生。兴将灭
之人代。能使下愚抱道。骨碎寒林之野。上
哲钦风。身没雪山之偈。丝流法雨。清火宅
以辞炎。轮升惠日。皎重冥而归昼。朕逖览
卷十二 第 578a 页 T49-0578.png
缃史详观道义。福永劫者。其唯释教欤。文
德皇太后凭柯琼树疏派泉源。德照涂山
道光妫汭。流芬彤管。彰懿则于八纮。垂训
紫宫。扇徽猷于万古。遽而乾精掩月永戢
贞辉。坤维绝纽长沦茂毓。抚奁镜而增感
望陟屺以何追。仲由兴叹于千钟。虞丘致
哀于三失。朕之罔极。实有切于终身。故载
怀兴缉创斯金地。却背邠郊点千庄之树
锦前临终岳。吐百仞之峰莲。左面八川。皎
池光而分镜。右邻九达。飞羽盖以连云抑
天府之奥区。信上京之胜地。迹其彫轩架
迥绮阁凌虚。丹空晓乌。焕日宫之泛丽。素
天初兔。鉴月殿而澄辉。薰径秋兰。疏亭佩
紫。芳岩冬桂。蜜户丛丹。灯皎繁花。焰转
心中之鹤幡标迥刹。䌽萦天外之虹。飞陛
参差。含文露而栖玉。轻帘舒卷。网靥面
而编珠。霞班低岫之红。池漠泛烟之翠。鸣
佩与宵钟合韵。和风共晨梵分音。岂直香
积天宫远惭轮奂。阆风仙阙遥愧彫华而
已哉。有玄奘法师者。实真如之冠冕也。器
宇凝邃若清风之肃长松。缛思繁蔚。如绮
霞之辉迥汉。腾今照古之智。挺自生知。蕴
寂怀真之诚。发乎龆龀。孤标一代迈生。
远以照前。迥秀千龄。架澄什而光后。以
为淳风替古浇俗移今。悲巨夜之长昏。痛
微言之永翳。遂投迹异域广餐秘教。乘杯
云汉之外。振锡烟霞之表。滔天巨海。浸惊
浪而羁游。亘地严霜。犯悽氛而独逝。平郊
散叙。衣单雪岭之风。旷野低轮。肌弊流
卷十二 第 578b 页 T49-0578.png
沙之日。遐征月路。影对宵而暂双。远迈危
峰。形临朝而永只。思穷妙境探赜至真。心
罄玄津研几秘术。通昔贤之所不达。悟先
典之所未闻。遂得金牒东流。续将绝之教。
宝偈西徙补已阙之文。时眷灵基栖心此
地。弘宣奥旨。叶重翠于祇林。远辟幽关。
波再清于定水。朕之虔心八正肃志双林。
冀延景福式资冥助。奉愿皇太后逍遥六
度。神游丹阙之前。偃息四洲。魂升紫极之
境。悲夫。玉烛易往。促四序于炎凉。金箭
难留。驰六龙于晷漏。恐波迁树在。移溟
海以变桑田。地是势非。沦高岸而为幽谷。
于是敬刻贞石式旌真境。铭不录。

三月庚申。百僚奉表美扬圣制。别诏礼部
尚书许敬宗送碑文示法师玄奘。甲子奘
率徒诣阙。奉表谢曰。造化之功。既播物而
成教。圣人之道。亦因辞而见情。然则画卦
垂文。空谈形于器宇。设爻分象。实未越于
寰域。羲皇之德。尚见称于前古。姬后之风。
亦独高于后代。岂若开物成务。阐八正以
摛章。诠道立言。證三明而导俗。理穷天地
之表。情该日月之外。校其优劣。斯为盛矣。
共惟陛下金轮在运玉历乘时。化洽四洲
仁覃九有。道苞前圣功茂乃神。纵多能于
生知。资率由于天至。始悲奁镜即创招提。
俄树胜幢乃敷文律。若乃天华款发睿藻
波腾。吞笔海而孕龙宫。掩词林而苞鹤树。
内该八藏。外覈六经。奥而能典。宏而且密。
使祇园遗迹。托宝思而弥高。奈苑馀芳。假
卷十二 第 578c 页 T49-0578.png
琼章而不朽。岂直抑扬梦境昭晰迷途。谅
以镕范四天牢笼三界者矣。奘以其文宜
得圣笔自写。因抗表劝请制不许。再表遂
许之。

四月八日。奘率京城僧尼。备幢幡宝辇香
花梵仪扣芳林门迎御制碑。敕太常九部
乐并长安万年二县乐戏及戚里侯王耆耋
送之是日以雨不克。十四日遂迎之。旧史
本纪云。帝御安福门楼观。法师玄奘迎御
制大慈恩寺碑导从。以天竺法仪。其徒甚
盛。帝望之大悦。

(九) 五月法师玄奘寝疾。敕尚药奉御蒋孝
章针医上官琮专视病。又遣北门使者伺
气候递报消息。奘因陈先朝以释氏名位
次道流之下。先帝晚年许为改正。又永徽
初敕僧尼罪犯情难知者。同俗法推鞠。奘
虑疾病委顿永隔天颜。附内使以闻。即日
敕使报曰。所陈但佛道名位先朝处分事
须平章。其同俗敕即为除落。师宜安意将
息。奘疾寻愈。

十一月会天后难月。命入宫祈福。及分难
神光满宫。自庭烛天因号佛光王(即中宗也)初帝
尝谓奘曰。若生男子即听出家。至是奘奉
表请许。佛光王出家绍隆三宝。制可。

(十 丁巳) 二月幸洛阳。诏奘陪驾。五月奘辞还陈
留。改葬父母。敕有司给葬具。

六月。召法师惠立与道士张惠。先辨二教
先后。大臣临證惠先义负。

(十一)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廷陵人
卷十二 第 579a 页 T49-0579.png
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
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
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
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
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
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
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
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云。此去山
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
是道人。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
顾。祖问曰。在此作什么。师曰。观心。祖曰。
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起曰。师自何
来。尝识道信大师否。曰即贫道是也融再
拜请示心法。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尽在心源。一切戒定慧门神通变
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自
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幻梦。无三界可出。无
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
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欠少与
佛何殊。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息
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
横。不作诸善不造众恶。行住坐卧触目遇
缘。皆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道。融
曰。心既具足复谁是佛。又谁为心。祖曰。非
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融曰。既不许作观
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由起。妄
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
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吾受璨
卷十二 第 579b 页 T49-0579.png
大师顿宗法门。今以付汝。汝谛受吾言可
止此山。当有五大士绍汝玄化。祖付法已
归于双峰。师至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三
日。终于建初寺。寿六十四。臈四十一。窆于
鸡笼山。会送者万馀人。广如传灯具载。

(十二 戊午) 夏四月。追僧道各二七人入宫论议。道
士李荣以本际立义。法师义褒徵曰。既标
本际。为道本于际耶。际本于道耶。荣曰。互
得。褒曰。若道本于际际为道本。则亦可际
本于道道为际源。荣曰。亦通耳。褒曰。若本
际与道互得相返。则亦可自然与道互相
法也。荣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褒曰。
若尔则道本于际。本际不本于道矣。荣意
前言之失不复主义。以他语嘲褒。褒正色
曰。对万乘之前立论。申明邪正以简帝心。
岂以他辞尘渎天听。荣惭服。帝嘉之令引
荣退席。揖黄颐对褒谈论。极莫而罢。

(十三) 是岁法师玄奘抗表。辞入嵩山少林寺。
专意译经。降御札报曰。省表知欲晦迹岩
泉。追遁远而架往。托虑神寂。轨澄什以标
今。仰揖风规是所钦尚。朕业空学寡靡究
高深。然以浅识薄闻未见其可。法师津梁三
界汲引四生。智皎心灯定凝意水。非情尘
之所翳。岂识浪之能惊。道德可居。何必太
华叠岭。空寂可舍岂独少室重峦。幸戢来
言勿复重请。则市朝大隐。不独贵于前贤。
见闻弘益。更可珍于即代。奘进启奉谢。略
曰。昔季重蒙魏君之礼。唯叙睽离。惠远辱
晋后之书。才令给米。未睹辞兼空寂可舍
卷十二 第 579c 页 T49-0579.png
之旨。诲示大隐市朝之情。故知人主之怀
穷真罄俗。综有该无。超羲轩而更高。驾曹
马而逾远者矣。时奘公道震天下。谋欲禁
止旧经唯弘新典。有禅师法冲者。善楞伽
宗旨。雅为房梁公所重。因见奘而谏之曰。
闻君将废罢旧经不许弘宣。此未可也。法
师顷依旧经入道。今若弃旧崇新。则法师
亦当返初复依新经出家可乎。奘悟而止。

(十四 己未) 四年帝在合璧宫。追僧道论义。法师会
隐立五蕴义。法师神泰立九断知义。道士
李荣黄寿不知名义。茫如梦海。虽事往返
而廓落无归。遂敕道士立义。于是李荣立
道生万物义。法师惠立问曰。先生立道生
万物。未审此道是有知耶是无知耶。荣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既为天地之法。岂
曰无知。立曰。必若有知则合唯生于善。何
故亦生于恶。既善恶升沈丛杂混生则无知
矣。请试剧陈之。如上古未开辟时。何不早
生今日圣明子育黔黎与之荣乐。乃先诞
共工蚩尤桀纣幽厉之徒而残贼斯民耶。人
臣之中。何不唯生稷契夔龙之辈。而使飞
廉恶来靳尚新莽之俦谀谄其君致邦国
倾乱耶。羽族之中。何不唯生鸾凤嘉禽。而
更生枭镜恶鸟乎。毛群之中。何不唯生
麒麟骅骝。复生豺狼豪猬乎。以至草木
等类美恶不同。既混糅俱生不别善恶。则
道无知不能生物。云何得称天地取法而
生万物乎。据佛世尊穷理尽性之教则天
地万物是业。众生以业力故所感不同。以
卷十二 第 580a 页 T49-0580.png
善业胜者。则琉璃为地。黄金为道。琼树荫
陌。玉叶垂亭。甘露充餐。绮衣为座。恶业多
者。沙壤为地。瓦砾为衢。稗饭充饥。麻衣蔽
体。泥行雨宿。霜穫暑耕。皆自业所感无
人使之。吾子心迷不识。妄言道生。一何
可悯。荣愕然不知所对。惠立乘机拂弄。
荣亦杜默遂赧然下座。揖黄寿前席。立老
子名义。法师会隐以老子国家先宗。既难
其名恐有触犯。即奏曰。黄寿身预黄冠不
知讳忌。城狐社鼠犹事依凭。国家远承龙
德之后。陛下老氏子孙。岂有对人子孙而
公谈祖讳。至如五千言中大有好义。寿不
能标列而说圣人之名。计罪论刑死有馀
及。帝肯首曰。固当别立义。寿既遭沮挫
惭汗失图。虽事言对而次序乖越。及罢。帝
曰。朕观二家之论。宗旨竟未分明。法师惠
立骤对曰。二家之论宗旨未明。实如明诏。
何则众僧立义道士不识其源。既耻无辞
遂谠𧬈谩语。至如会隐立五蕴义。黄颐以
荫名来难。且荫以覆盖为宗。蕴以积聚为
义。如色有十一。聚在色名之下。识有八种。
积在一名之中。举统以收称为蕴义。若以
荫名见难义理全乖。又神泰立九断知义。
道士生来。未闻此名。论座虽登不知发问
之处。无以遮惭遂浪作馀语。由是宗旨不
明光渎天听。过在道士。然佛法大宗因缘
为最。故云。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且如
目见殿柱须具五缘。一识心不乱。二眼根
不坏。三藉以光明。四有境现前。五中间无
卷十二 第 580b 页 T49-0580.png
障。必具此缘方得见柱。若曦光已没龙烛
未明。纵有朱楹何由可见。又如嘉谷阳和
之月。假水土人工则能萌芽。夏盛瓮中冬
藏地陷。缘不具故毕竟不生。而人亦然。
内则业感为因。外则父母为缘。身方得
生。父母乖违终无生理。乃至羽毛万汇
悉亦如之。故经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由
佛智慧穷法实相。是称无上正觉为人天
师。外道之辈则不如是。或计诸法自然。即
同此方庄老。或言无因。或云宿作。并是邪
宗不明法本。又对御说依他遍计圆成三
性之义。及辞出宫。少选敕内给事王君德
传宣曰。师等因缘义甚好。何不早论。诣道
士李荣等传敕曰。何不学佛经。于是荣等
羞缩。为之气塞。

是岁帝敕奘三藏于玉华宫译般若经。至
龙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才毕。凡六百
卷进上。帝嘉叹曰。朕以军国务殷不及委
读。今观佛经之大。若其瞻天望海莫测高
深。以儒道九流方之。如河滢之类溟渤也。
而世云三教齐致者是妄谈耳。

(十五 庚申) 屈僧拜俗诏。帝初崇三宝。后复憍慢。
四月十五日下诏。令沙门致敬君亲。恐爽
恒请。至十六日敕付有司详议。是月二
十一日大庄严寺威秀等上不拜表。至二
十五日沙门道宣等上雍州牧沛王伦不拜
表。二十七日宣等又上荣国夫人杨氏不
拜俗启及上叙佛教隆替事状。大意是前
朝代兴替。然后引经不拜俗文。梵网经云。
卷十二 第 580c 页 T49-0580.png
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
六亲不敬。鬼神不礼。涅槃经第六卷云。出
家人不礼敬在家人。四分律云。佛令诸比
丘相次礼拜。不应礼拜一切白衣。佛本行
经五十三卷云。输头檀王与诸眷属百官
次第礼佛足已。佛言。王今可礼优波璃并
诸比丘足。王闻佛教即从座起顶礼五百
比丘足。新出家者次第而礼。萨遮尼乾子
经云。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訾
留难者犯根本罪。僧道宣寻白朝宰群公。
伏见诏书令僧致敬君父。事理深远非浅
情能测。夫以出家之迹列圣齐规。真俗之
科百王同轨。干木在魏。高抗而谒文侯。子
陵居汉。长揖而寻光武。彼称小道尚怀高
蹈之门。岂此沙门不垂闲放之美者矣。

沙门威秀等谨录佛经。沙门不合跪拜父
母。有损无益。其文如左。梵网如前。顺正理
云。国君不求比丘礼拜。略曰。玄教东渐六
百馀载。上代皇王无不依经敬仰也。僧威
秀等言。窃闻。真俗异区。桑门割有生之恋。
幽显殊服。田衣无拜首之容。理同越情道
仍舛物。伏惟陛下匡振远猷提奖幽概。既
已崇之于国。亦以行之于家。足使舍俗无
习俗之仪出家绝居家之敬。护法斯在提福
莫先。自然教有可甄人知自勉。不胜诚恳
之至。谨奉表以闻。于时上表者众不烦具
录。备如弘明集○至五月十五日。大集文
武百僚于中台。将议其事。京邑沙门道宣
等三百馀人竞陈状启。纷诤不定。有司各
卷十二 第 581a 页 T49-0581.png
以表闻。一右司成令狐德业等五百三十
九人表请不合拜。一右兼司平太常阎立
本等三百五十四人表请合拜。帝览已下
诏。朕啇确群议沈研幽颐。然箕颖之风
高尚其事。遐想前代固亦有之。今于君处
勿须致拜。其父母所慈育弥深。祗伏斯旷
更将安设。自今已后即宜跪拜。主者施行。
又至六月八日。京邑老人程士颙等上表。
略曰。且高尚之风人王犹有抗礼。岂惟臣
下。及受跪拜之仪。俯仰抚循无由启处。意
愿国无两敬。大开方外之迹。僧奉内教便
得立身行道。不任私怀之至。谨奉表以闻。
拜俗之条从兹泯定矣。

(辛酉) 改龙翔。

(癸亥) 帝苦风疾。委政武后。

(甲子 五六) 改麟德武后专恣。

(十六) 二月初五日。法师玄奘寝疾。命弟子大
乘光录所译经论。凡一千三百三十有五
卷。造弥勒像十俱胝。及疾革口诵色蕴不
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
意识界不可得。无明不可得。乃至菩提不
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复令左右同声三
唱。南谟慈氏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
奉慈颜。南谟慈氏如来所居内院。愿舍寿
必生其中。遂右胁安卧而逝。春秋六十有
三。是夕白虹四道自北亘南。贯井宿直慈
恩寺塔。计闻于朝。帝哭之甚哀。顾左右曰。
朕失国宝矣。辍朝三日。自终及葬五降御
札。裒录遗典勤恤丧事。俄异僧奉旃檀末
卷十二 第 581b 页 T49-0581.png
香至。请依天竺法用涂法师之体。大乘光
等以掩龛日久不欲开。其僧曰。别奉进旨。
倘见拒即具奏。遂启龛而颜色如生。香气
馥郁。其僧涂毕恍然不见。识者以为兜率
内院人也。夏四月敕准佛世尊故事。敛以
金棺银椁。塔于浐东门。弟子神泰栖玄会
隐惠立明𤀹义褒大乘光等。皆法门龙象
焉。

(十七) 道造伪经。天皇甲子。西京诸观道士郭
行真等东明观李荣姚义玄刘道合会圣观
田仁惠郭盖宗等。将隐没道书重更修改。
私窃佛经改换文句。人法名数三界六道
五荫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品大小法门。
并偷安道经。并改长安经。为太上灵宝元
阳经。改馀佛经别号胜牟尼经。或云太平
经等。及改酒脯祭祀。用乾枣香水。以惑后
人妖妄作矣。沙门道世表闻以辩真伪。其
略曰。窃闻白马东游。三藏创兹而起。青牛
西逝。二篇自此而兴。或阐玄玄以化民。或
明空空而救物。检之图牒指掌可知。所以
发唱显宗终乎此世。释教翻译时代炳然。
文史备彰黎民不惑。至如道家玄籍。斯则
不然。唯老子二篇李聃亲阐。自馀经制皆
杂凡情。何者前汉王褒造洞玄经。后汉张
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二十四卷。吴葛孝
先造上清经。晋世王浮造化胡经。又鲍靖
造三皇经。齐朝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
经。梁陶弘景造太清经及众醮仪十卷。周
武张宾之焦子顺马翼李运。挑揽佛经一
卷十二 第 581c 页 T49-0581.png
千馀卷。隋辅惠祥改涅槃经为长安经。笑
道论曰。道家妄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
经。又按汉明帝时。褚善信等总将道经诸
子书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晋葛洪
神仙传云。老教所有度世消灾之法凡九
百三十卷。符书等七十卷。宋太始七年。陆
修静答明帝云。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等
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
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又检玄都
目录。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八百八十四
卷为道经。今玄都经目云。依宋陆氏所
上之目。乃有六千三百六十三卷云。二千
四十卷见有其本。四千三百二十三卷并
未见。据此前数目有无不同虚妄明矣。增
加卷目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或
言名山唱出。或云仙洞飞来。何乃黄领独
知英贤不睹。书史无闻典籍不记。请问道
士后世之经。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
说。纵其说也应有时方师资说处。代年邦
月复是如何。如其有据容不㳅行。若也妄
言理须焚剪。伏愿当今明朝(云云)。由是郭行
真等舍邪归正。启愿文具如佛道论。

(丙寅) 改乾封○尊老君为玄元皇帝○米斗五
钱。

(丁卯) 大教东被六百年矣○用麟德历。

(十八) 南山律师道宣卒。师京兆钱氏。父吏部
尚书申。母梦月轮贯怀而孕。又梦梵僧语
之曰。所孕者梁僧祐律师也。处胎弥十二
月而生。九岁遍览群书。十二善习文墨。十
卷十二 第 582a 页 T49-0582.png
五师日严頵公。十六诵法华两旬而彻。十
七落发。二十依首师进具戒。三衣唯布常
坐一食。武德四年再依首师学律。性好禅
那期修正定。頵曰。戒净定明慧方有据。始
听未閒持犯焉识。七年徙居终南纻麻兰
若。始制行事钞。正观四年行般若三昧于
清宫精舍。经九十日。龙化人形体觐听法。
沙弥染心顾盻其女。龙怒欲害之。念师教
诫顿息恶心。摄毒吐井。白师勿饮此水。及
往视之其井涌沸。又于云际寺行此三昧。
前后二十会。常感天童为之给侍。十九年
偕奘公翻经弘福。笔受润文推为上首。永
徽元年复居纻麻。乾封二年春。天人告师
曰。师报缘将尽。当生弥勒内宫。十月三十
日。众见空中。幡华交列。异香天乐。天人同
声。请师归觐弥勒。上闻之。诏天下寺院图
形奉祀。穆宗制赞曰。代有觉人为如来使。
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辞惊万里。
金乌西沈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主。
懿宗朝谥澄照。师所撰删定僧戒本(一卷今所盛行)
 删定比丘尼戒本(一卷) 注僧戒本(三卷) 戒疏(四卷) 注
羯磨经(二卷) 羯磨疏(四卷) 行事钞(二卷) 比丘尼钞(三卷)
 拾毗尼义钞(三卷) 亡物轻重仪章服仪归敬仪
正行忏悔仪新学教诫仪(各一卷) 法华义苑(三十
卷亡本) 释迦方志(二卷) 佛道论衡(四卷) 续高僧传(三十卷)
 后续僧传(十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三宝感通记(三卷) 天
人感通传(一卷) 大唐内典录(十卷)

(十九 戊辰) 改总章○诏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
胡经真伪。百官临證。僧法明者预选入。方
卷十二 第 582b 页 T49-0582.png
三教首座议论纷纭。明察其非是。即排众
出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言化之
耶。为作胡语诱之。若作华言则胡人未善
必作胡语。既传此土须假翻译。未审道流
所谓化胡经者。于何朝代翻译。笔授證义。
当复为谁。于是举众愕然无能应者。公卿
列辟咸服其切当。忻跃而罢。有敕搜聚天
下化胡经焚弃。不在道经之数。既而洛京
恒道观桓彦道等奉表乞留。诏曰。三圣重
光玄元统叙。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
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虽在亲而亦
除。义符名当者。虽有冤而必录。自今道经
诸部有记及化胡事者。并宜削除。有司条
为罪制。

(庚午) 改咸亨。

(癸酉) 上称天皇。后称天后。

是岁让和上四月八日生。有白气六道贯
天。太史奏闻。有德之象当应空门。帝曰。在
何方位。史曰。安康分野。有顷金州太守韩
偕具表奏闻。帝曰。道人之德国之善庆。敕
偕亲诣抚恤。兼厚赐养育之费。一家蒙之。
后长出家。果传六祖心印。住于南岳光大
教门也。

(甲戌) 改上元。

(二十 乙亥) 是年五祖弘忍大师示寂。师蕲州黄梅
周氏子。生而岐嶷。儿时有异僧叹曰。是子
阙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
化于破头山。咸亨中有卢居士者名惠能。
自远来参。师问。汝自何来。曰岭南。师曰。
卷十二 第 582c 页 T49-0582.png
欲求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
性。若为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知其异。乃诃之曰。著槽厂去。能礼足而
退。便入碓坊服劳于杵臼之间。经旬月祖
知付法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
记吾言将为已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
若语意冥符衣法皆付。时会七百馀众。神
秀居第一座。学通内外众所推仰。秀亦自
负无出其右者。不复思惟。乃于廊壁间书
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
拂拭。莫遣惹尘埃。祖因行次见偈。心知秀
之所为。因绐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道果。
众聆此语人各讽诵。他日能在碓坊。闻偈
乃问同列。此谁为之。同侣告以和上将欲
付法各令述偈。此乃秀上座所为。能曰。美
则美矣。了则未了。同侣共诃其谬妄。能至
莫命童子引至廊间。能自执烛令童子于
秀偈侧写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祖复见此默念。
必能之所为。因故为之语曰。此谁作亦未
见性。众以师弗许皆莫之顾。即于是夕潜
使人自碓坊唤能至。告曰。诸佛出世为一
大事因缘。随机大小而引化之。遂有十地
三乘顿渐等法。以为教门。然以微妙秘密
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迦叶。展转
传授二十八世。至菩提达磨大师届于此
土得可祖。承袭以至于吾。吾今授汝。并所
传袈裟用以表信。汝善护持勿令断绝。听
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
卷十二 第 583a 页 T49-0583.png
无种。无性亦无生。能受毕乃曰。法则既受。
衣付何人。师曰。昔达磨初至。人未之信。故
传此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
止于汝身勿复传也。且当远引俟时行化。
所谓受衣之人命如悬丝。能曰。当隐何
所。祖曰。逢怀且止。遇会即藏。能礼足捧
衣而出。通夕南迈。众皆未知。祖由是三日
不上堂。众疑之因致问。祖曰。吾道行矣。又
问。衣法谁传。祖曰。能者传之。众意卢居士
名能必此人也。共力推寻能已不在。至有
相率而物色追之者。祖既付法已。复经四
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
之塔。

旧唐史云。后魏末有僧达磨者。本天竺王
子。以让国出家。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
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传授。达磨将衣钵航
海而来。初至梁国。武帝问以有为之事。达
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
卒。其年魏使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
但有只履而已。达磨传惠可。可尝断臂以
求其法。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
姓周氏。黄梅人。与信并住东山寺。世谓其
法为东山法门。

论曰。旧史叙诸祖虽简略。然大要与宝
林传灯之说皆合。至谓达磨遇毒而卒及
魏使复于葱岭见之。则毒与卒果有之乎。
世称五祖前身盖栽松道者。往见四祖将
付以衣法。俄惜之曰。汝耄矣。虽嗣化能复
几何。倘再来可也。五祖因托质周氏。无
卷十二 第 583b 页 T49-0583.png
父而生。母几受祸仅死而免。四祖果忍死
以迟其来。卑以大法。噫吾祖出入死生
正游戏耳。自非果位上圣。孰能与于此哉。

(丙子) 改仪凤。

(二十一) 北印度佛陀波利尊者。至五台清凉山
逢一叟问曰。尔来何为。利曰。求礼觐文
殊。叟曰。带佛顶尊胜咒来否。利曰。未也。
叟曰。此土众生滋恶。而出家者犯四弃尤
多。不持此咒随行远来奚益。能回取之以
流此土可乎。波利作礼而返。以开曜元年
取其咒至于长安。有旨命日照三藏翻译。
帝闻此咒灵验特异。秘之禁掖。波利屡奏
请布中外。高宗不得已从之。利即辞入五
台。后不知终。时南天竺有菩提流志。习头
陀行。从耶舍瞿沙受道。为西域宗师名震
中夏。帝闻风而悦之。因使西域有诏敦请。

(己卯) 改调露。

(庚辰) 改永隆。

(辛巳) 改开曜。

(壬午) 改永淳。

(二十二) 是岁慈恩法师窥基卒。世寿五十有一。
有诏伤悼御制画像赞。敕葬樊川北渠。近
奘公之茔。基貌丰硕长八尺。气概万夫项
上有玉枕。十指纹皆盘折如印。见者詟
伏。然心慈善诲人。晚节祈生内院。循戒弥
笃。尝造玉文殊像。及金写大般若经。皆瑞
应。初南山宣律师。以弘律名震五天。感天
厨供馔。每薄基三车之玩。甚不为礼。基尝
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及基辞去天
卷十二 第 583c 页 T49-0583.png
神乃降。宣责以后时。天曰。适见大乘菩萨
在此翊卫严甚。故无自而入。宣闻之大惊。
于是遐迩增敬焉。先是奘公亲授西域戒
贤师瑜伽师地唯识宗。而基尽领其妙恢
廓源流。天下后世。尊之目为三乘法相显
理宗。谓之慈恩教。

隐士孙思邈卒。年百馀。善庄老及阴阳推
步医药之术。尤重释典。世称孙真人焉。

(癸未) 改弘道。十一月上崩。遗诏军国大事取
天后处分。太子显即位。

(二十三) 法师玄恽卒。恽字道世。或云名道世。
以避太宗偏讳故以字行。三学洞贯。尝慨
教藏及古今图史之博而学者难以备究。
因撰法苑珠林凡一百卷。各开门类。识者
重其精博云。

高帝于是年崩。中宗即位数月。天后废为
庐陵王。幽于房州。天后临朝称制。是为则
天。明年七月沙门十辈诣阙上大云经。盛
称则天当即宸极。则天大悦。赐十沙门紫
方袍银龟袋。颁经于天下郡国。各建大云
寺。九月则天革唐命改国号周。自称圣神
皇帝。

(甲申) 中宗显改元嗣圣(二月改文明。正月立韦玄祯女为后。上谓我以天下与韦
玄祯。何不可。二月天后废上为庐陵王。立其弟豫王旦为帝。居于别殿。天后临朝)。

(二十四) 则天武后照改元光宅(一云。顺圣照并州文水人也。父武士
彟。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天后尝为尼于感业寺。时年十四。天皇幸寺见而悦之。选为昭仪。
进号宸妃。帝崩后摄政。立诸武为王。甲辰大定。及天后疾。狄梁公仁杰等。迎庐陵王登位。明年乙巳崩于
上阳。寿八十一。附之乾陵。在位二十一年)。

(乙酉) 改垂拱○制母齐缞。古者母亡期年而
卷十二 第 584a 页 T49-0584.png
已。丧服篇云。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
二君。家无二尊。以一制期年礼也。自天皇
上元元年。天后表请。父在为母三年。下诏
依行。至今垂拱始编入格。

(二十五 丙戌) 归政于帝。帝固辞。后乃临朝○始建
明堂。贞观五年欲建明堂。敕孔颖达等十
人定议制度。不成乃止。天皇永徽三年。
宣问无式样。群儒执议不定又止。乾封至
三年。下诏又令群儒取议。复不克定而止
焉。天后垂拱二年。又取议群儒创制。垂拱
四年正月五日功毕。其制凡高二百九十
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而有三层。下
设四方。中十二辰。上设二十四气。铸铁为
槽。二十四步为辟雍之水。造舟为梁以通
道路。与前代制度有别。夏曰世室。殷曰垂
屋。周曰明堂也。

(二十六) 是年有庆山始出。唐五行志曰。垂拱
二年九月。雍州新丰县有大风雷电震吼
涌出一山。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有
龙凤之形禾麦之异。天后以为休应。故名
曰庆山。

(己丑) 改永昌。

(庚寅) 改天授○二月辛酉。后策贡士于洛城
殿。殿试始此○九月改元建国。号曰周。至
朔同日用周正。

(壬辰) 改如意。又改长寿。

(甲午) 改延载。

(乙未) 改證圣。九月又改。天册万岁。

(二十七) 是岁则天加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
卷十二 第 584b 页 T49-0584.png
七宝。复闻于阗国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
奉玉帛往求之。并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
随经以来。于是于阗主以实叉难提(此云喜学)
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诏入大
遍空寺。同三藏菩提流志法师神测玄景
复礼等翻译华严。则天时幸其寺。亲施供
馔焉。至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功毕。成八十
卷。

(二十八) 天册万岁元年。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
寺。开示华严宗旨。方绪经题感白光昱然
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空久之。万众欢呼
叹异。都讲僧恒奏其事。则天悦。有旨命京
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
大遍空寺参译经。

(二十九) 是岁诏嵩岳惠安禅师。入禁中问道。
与神秀禅师同被钦重。则天尝问安甲子
几何。对曰不记。曰何以不记。安曰。生死之
身有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识心
流注无有间断。见沤起者乃妄想耳。从初
识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
乎。则天叹美久之。时安春秋百馀。而天下
之人称为老安国师。

(丙申) 改万岁登封。又改通天万岁。

(丁酉) 改神功。

(戊戌) 改圣历。迎中宗于房陵。立为太子。姚玄
崇相。

(三十) 五月戊辰。净义三藏自西域还。获梵本
经论四百馀部。及金刚座真容舍利三百
馀粒则天降跸上东门迎劳。安置佛授记
卷十二 第 584c 页 T49-0584.png
寺。未几诏入大遍空寺。同实叉难提等译
经證义。明年十月新华严经成。实叉难提
等奉表奏上。则天亲制序引。御太极殿宣
示百官。其护法弘通无出天后之德矣。法
师姓张。齐州范阳人。家世圭璋。十五有西
行志。三十七岁方遂雅怀。是年乃旋也。

(己亥) 天后重眉八字○庆山佛现。敕建寺宇
○李白生。

(庚子) 改久视○十月复夏正。

(三十一) 诏敛天下僧钱。日一文聚作大像于白
马阪。宰相狄仁杰上疏谏曰。为政之本必
先人事。陛下矜念群生迷谬弱丧无归。欲
令像法兼行睹相生善。然今之伽蓝制过
宫室。穷奢极壮刻绘尽功。宝技殚于缀严。
瑰材极于轮奂。工不役鬼。物不天来。既皆
出于民。将何以堪之。且生之有时。用之无
度。编户所奉常若不充。痛切肌肤不辞捶
楚。游僧一说矫陈祸福。剪发解衣仍渐其
少。亦有离间骨肉事均路人。身自纳妻谓
无彼我。皆托佛法挂误愚人。里陌动有经
坊。阛阓尤多精舍。化诱谆切倍于官徵。法
事供需严逾制敕。膏腴物业水硙庄园。富
有其多不知厌斁。逃丁辟罪骈集法门。且
一夫不耕犹受其弊。浮食者众又劫人财。
臣每念之实切悲痛。昔梁武简文舍施无
算。及三维浪沸五岭烟腾。列刹盈衢莫救
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主之功。况北
风尘屡扰征役稍繁。遽兴此务力所未堪。
伏惟功德无量。何必兴建大像以劳费为
卷十二 第 585a 页 T49-0585.png
名乎。虽敛僧钱百未及一。尊容既广不可
露居。覆以百层尚忧未遍。臣今兼采众议。
咸以为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普济群品
是其用心。岂以劳人而存虚饰哉。疏奏。则
天不纳。

论曰。法师支遁曰。沙门之于世也。犹虚舟
之寄大壑耳。其来不以事退亦乘闲。四海
之内竟自无宅。邦乱则振锡孤游。道洽则
忻然共萃。盖谓吾徒于天下固无事人也。
至末法败道之徒苟安衣食者。于狄梁公
之论。殆不可得而讳焉。呜呼是岂真沙门
者所为哉。疏谓如来设教以普济群品为
心。讵以劳人而存虚饰。此不独匡则天之
失。抑有以辅吾佛之正教也。与夫后世泛
然排佛老以苟名者云泥矣。

(辛丑) 改大足。又改长安。

则天将建大像。御史张廷圭复上疏谏曰。
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
相见也。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真如之果。不可
以外求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弘誓愿。壮其
塔庙广其尊容。已遍于天下久矣。盖有为
住相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何以知
之。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
布施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
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如佛所说。则
陛下倾四海之财。竭万夫之力。穷山之木
以为塔寺。极冶之金以为尊像。劳则多矣。
费则甚矣。其所获福乃不若禅房之匹夫。
卷十二 第 585b 页 T49-0585.png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盖有为之法不
足高也。况此营建事因土木。或开发盘礴
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采斫。碾压虫蚁
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悯蠢动而不
忍害其生乎。又役鬼不可。惟人是营。通计
工匠率多贫寠。朝欧莫役劳筋苦骨。箪食
飘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岂佛
标徒行之义悯畜产而不忍苦其力乎。又
营筑之役僧尼是税。虽展转乞丐穷乏尤
多。州县徵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
粥卖以充。怨声载路和气不洽。岂佛标喜
舍之义悯愚蒙而不忍夺其产乎。且边朔
未宁军装日急。天下虚竭海内劳弊。伏惟
陛下慎之重之。思菩萨之行。为利益一切
众生。应如是布施。则其福德若东西南北
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矣。何必勤于住
相彫苍生之业崇不急之务哉。臣以时政
言之。则宜先边境畜府库养人力。以佛教
论之。则宜救危苦灭诸相崇无为。伏惟察
臣之言行佛之行。务以理为尚。无以人废
言。疏奏则天大悦。御长生殿召见廷圭。赐
以金帛。

(三十二) 是岁诏贤首法师法藏。于东都佛授记
寺讲新华严经。至华藏世界感大地震动。
逾时乃息。即日召对长生殿。问帝网十重
玄门海印三昧参合六相总别同异成坏之
义。藏敷宣有绪玄旨通贯。则天骤闻茫然
惊异。伸请再三。藏就指殿隅金师子为晓
譬之。能所谓一毛头师子。百亿毛头师子。
卷十二 第 585c 页 T49-0585.png
则天豁然领解。由是集其语。目为金师子
章。初云华寺俨尊者。传杜顺华严宗旨。藏
执侍俨尽传其教。及俨去世藏以巾帻说
法。于是京城耆德连名抗表乞度为僧。凡
藏落发受具皆则天特旨。又尝为则天以
十圆镜置八隅上下。皆使相向中安佛像
然烛照之。则镜镜现像互相摄入。及观之
者交罗齐现。以表刹海十界普容无尽之
旨。藏没清凉国师澄观宗其教。天下学者
宗之。目为一念圆融具德宗。谓之贤首教。

(壬寅) ○初试武举。

(三十三) 是年则天铸像之费将具。纳言李峤上
疏谏曰。臣闻。佛法慈悯菩萨护持。唯志利
益群生非假修崇土木。伏闻。造像税非户
口钱出僧尼。非假州县祗承不能济办。且
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或佣力客作以济糇
粮。或卖田贴舍以供王役。今造像钱数已
有一十七万缗。若以散施广济贫穷。人与
一千尚济一十七万户。拯饥寒之弊。省劳
役之勤。顺诸佛慈悲之心。广人主停毒之
意。则人神胥悦功德无量。则天不纳。是冬
像成。率百僚礼祀。

(三十四 乙巳) 中宗改神龙(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皇后。纳狄仁杰谏。正月张柬之桓彦范等
五王。以兵诛奸臣而迎帝即位。迁则天于上阳宫。冬崩。二月复国号曰唐○老君为玄元皇帝。景隆四年韦
后安乐公主。于饼中进毒上崩。寿五十五。奉相王旦即位)。

(三十五) 正月流房融于高州。夏四月融。于广
州遇梵僧般刺密谛赍楞严梵夹至。刺史
请就制止道场宣译。融笔授。及译经十卷
毕。般刺复携梵本归于天竺。
卷十二 第 586a 页 T49-0586.png

(三十六) 是月中宗降御札。召曹溪六祖惠能
入京。其辞曰。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
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
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
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以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
皆云。欲得会道当须坐禅集定。若不因禅
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
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经云。若
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则无所从
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
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證。岂况坐
耶。简曰。弟子回朝主上必问。愿师慈悲
指示心要令得见性明道。祖曰。道无明暗。
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简
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学道人傥不以智
慧照破烦恼。生死凭何出离。师曰。若以智
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车等机。上
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何谓大乘见解。师
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
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
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
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
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将灭止生
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本自
不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欲知心
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
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归阙。表上
卷十二 第 586b 页 T49-0586.png
师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
谕天子向慕之意。

(三十七 丙午) 大通禅师神秀入寂。中书令张说制碑
曰。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
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
非实也。观心若幻乃等真如。名数入焉妙
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
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
授佛身。谁其弘之。实大通禅师其人也。禅
师尊称大通。讳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
也。心洞九流悬解先觉身长八尺秀眉大
耳。应王霸之像。合圣贤之度。少为书生游
问江表。老庄玄旨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四
分律仪。说通训诂音参吴晋。烂乎如袭孔
翠。玲然如振金玉。既独鉴潜发多闻旁施。
逮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间之世。企闻蕲州
有忍禅师。禅门之法胤也。自菩提达磨天
竺东来。以法传惠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
信传弘忍。继明重迹相承五光。乃不远遐
阻翻飞谒诣。虚受与沃心悬会。高悟与真
乘同辙。缕指忘识湛见本心。住寂灭境行
无是处。有师而成。即然灯佛所。无依而说
是空王法门。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大师叹
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
座。于是涕辞而去。退藏于密。仪凤中始隶
玉泉。名在僧录。寺东七里地坦山雄。目之
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门兰若。荫松藉草吾
将老焉。云从龙风从虎。大道出贤人。睹岐
阳之地就去成都。华阴之山学来如市。未
卷十二 第 586c 页 T49-0586.png
云多也。后进得以拂三有超四禅。升堂七
十。味道三千。不是过也。尔其开法大略。则
忘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
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之前万缘尽闭。
发慧之后一切皆如。特奉楞伽递为心要。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
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
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
有盛德者无臣礼。遂称两京法主三帝国
师。仰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然处都
邑婉其秘旨。每帝王分座后妃临席。鸳鹭
四匝龙象三绕。时炽炭待矿。故对默而心
降。时诊饥投味。故告约而义领。一雨普
沾于众缘。万籁各吹于本分。非夫安住无
畏应变无方者。孰能至尔乎圣敬日崇朝
恩代积。当阳初会之所置寺曰度门。尉氏
先人之宅置寺曰报恩。轼闾名乡表德非
拟。局厌諠辇长怀虚壑。累乞还山既听中
驻。久矣衰惫无他患苦。魄散神全形遗力
谢。神龙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夜中顾命趺
坐泊如化域。禅师武德八年受具于天宫
寺。至是年丙午复终于此寺。盖僧腊八十
矣。生于隋末百有馀岁。未尝自言。故人莫
审其数也。三界火心四部冰背。榱崩梁坏
雷动雨泣。凡诸宝身生是金口。故其丧也
如执亲焉。诏使吊哀王侯归赗。三月二日
册谥大通。展饰终之义礼也。时厥五日。假
安阙塞缓及葬之期怀也。宸驾临诀至午
桥。王公悲送至伊水。羽仪陈设至山龛。仲
卷十二 第 587a 页 T49-0587.png
秋既望还诏乃下。帝诺先许冥遂夙心。大
常卿鼓吹导引城门郎监护丧葬。是日天
子出龙门泫金榇。登高驻跸目尽回舆。自
伊及江扶道哀侯。幡花百辇香云千里。维
十月哉生魄。明即旧居后冈安神起塔。国
钱严饰赐逾百万。巨钟盖先帝所铸。群经
乃后皇所锡。金榜御题花幡内造。塔寺尊
重远称标绝。初禅师形解东洛相见南荆。
白雾积晦于禅山。素莲寄生于坐树。则双
林变色泗水逆流。至人违代同符异感。百
日卒哭也。在龙华寺设大会八千人度二十
七人。二祥练缟也。成就西明道场数如前
会。万回菩萨乞施后宫。宝衣盈箱珍价敌
国。亲举宠贵侑供巡香。其广福博因存没
如此。日月逾迈荣落相推。于戏法子永恋
宗极。痛慈舟之遽失。恨涌塔之迟开。石城
之叹也不孤。庐山之碑焉可作。窃比夫子
贡之论夫子也。生于天地。不知天地之高
厚。饮于河海。不知河海之广深。强名其迹
以慰其心。铭曰。额珠内隐。匪指莫效。心镜
外尘。匪磨莫照。海藏安静。风识牵乐。不入
度门。孰探法要。倬哉禅伯。独立天下。功收
密诣。解却名假。诣无所得。解亦都舍。月影
空如。现于悟者。无量善众。为父为师。露清
热恼。光射昏疑。冀将住世。万寿无期。奈
何过隙。一朝去之。嗟我门人。忧心断续。进
忆瞻仰。退思付嘱。尽不离定。空非灭觉。念
兹在兹。敢告无学。时岐王范及徵君卢鸿
一。皆勒碑制碣。旧唐史有传称。沙门被王
卷十二 第 587b 页 T49-0587.png
者礼敬。古未之有。

(丁未) 改景隆。

(三十八) 神僧万回入宫。赐号法云公。馆于集
贤院。给二美人奉事。未几忽求阌乡河水。
左右仓皇莫能得。又曰。第穴堂前地可得
也。既得之。回饮水毕湛然而逝。赐号国公。
图形集贤院。初回幼能三千里致兄书。朝
往暮归。因号万回。高宗闻其名诏入宫。度
为沙门。则天在位。廷之禁中赐锦衣。令宫
人给侍。庄惠太子始生。则天抱之示回。回
曰。此西域树精。养之宜兄弟。及安乐公主
怙韦后将谋逆。回遇之望尘唾曰。血腥不
可近。未几安乐果诛。玄宗在蕃尝私谒回。
回拊其背曰。五十年太平天子。睿宗为相
王每将出。回必告市人曰。天子来。少顷而
相王至。其神异类如此。示寂于长安醴泉
里。寿七十四矣。

论曰。法云公尝有偈曰。明暗两忘开佛眼。
不系一法出莲丛。真空不坏灵智性。妙用
尝存无作功。圣智本来成佛道。寂光非照
自圆通。熟味厥旨。盖大乘了悟之言也。而
法云特以小乘神异显化。至于佛菩萨出
世宏正法眼。必涵光混世未始泄露密机。
直至临终方有付嘱。然则法云章章显异。
抑圣贤之权与。

(三十九) 是年七月庚辰下诏曰。释典玄宗理
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自今每缘法
事聚集僧尼道士女冠等宜齐行并集。初
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
卷十二 第 587c 页 T49-0587.png
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已往遂为永式。
令齐班并集云。

(四十) 国师惠安卒。诫其徒曰。吾气尽将尸置
林中恣野火焚之。偶神僧万回至。与安握
手言论。其徒侧聆俱莫之省。至八日合户
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其徒奉命舁
尸林中。果野火至阇维之。得舍利八十粒。
五粒最巨而紫红色光焰夺目。诏留禁中
云。

(四十一) 是岁再诏于阗国三藏实叉难提至。帝
降跸迎劳。备两街法仪。旌幢鼓吹迓之。载
以青象安置荐福寺。难提风神宏旷仪韵
秀整。善大小乘通华梵语。

(四十二 戊申) 泗洲大士僧伽诏入宫供养。度惠俨惠
岸木叉三人为侍者。帝亲书所居寺额曰
普光王。未几迁止荐福寺。明年京畿旱。有
旨命大士致雨。僧伽以瓶水散洒。即有浓
云自所居而涌大雨倾注。又明年二月示
寂。寿八十有三。神釆如生。敕就荐福寺塑
身建塔。即秽气满城。帝炷香祝之。许送归
淮。言讫异香郁然。倾都叹异。遂奉全身归
泗洲普光王寺建塔。帝尝问法云公万回
曰。僧伽何如人。对曰。观音大士化身耳。神
化事迹具如蒋颖叔所著传。大师自西国
来。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吴楚间
手执杨枝混于缁流。或问。师何姓。即答曰。
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师曰。我何国
人。寻于泗上欲构伽蓝。因宿州民贺跋氏
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
卷十二 第 588a 页 T49-0588.png
碑云。香积寺。即齐李龙建所创。又获金像。
众谓然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以为
寺额云。乾符中谥證圣大师。

(四十三 己酉) 是岁召律师道岸入宫。为妃主授归
戒。因留禁中。别日帝至。诸师皆辟席。岸独
逡巡长揖而已。帝高其量图形于林光宫。
御制赞曰。戒珠皎洁惠流清净。身局五篇
心融八定。学妙真宗贯通实性。维持法务
纲纪德政。律藏冀兮传芳。像教因而光盛。
时以为荣焉。

八月乙卯。以高宗旧第兴圣寺有柹树天
授中枯死至是忽重荣。因大赦天下。赐百
官封爵。普度僧尼道士凡数万。

(四十四) 九月。诏三藏菩提流志。于北苑白莲
池甘露亭译大宝积经。敕中书陆象先尚
书郭元振宰相张说润文。经成凡五十九
会。总一百二十卷。

(四十五 庚戌) 是年三月。敕东都留守韦安石。赍诏起
嵩山沙门一行赴阙。行辞疾不赴。遁入荆
州当阳山。旧唐史云。行姓张氏。初名遂。剡
国公公瑾之孙。武功令擅之子。少聪敏览
观子史。尝诣道士尹崇。借太玄经读之。数
日而还。崇曰。此经精微吾寻积年尚未晓。
子宜研究无忽也。行曰。已究其义。因出所
撰太衍玄图并义决。崇览之大惊。因与谈
其渊奥。退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由此知
名于世。初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结交。行
遁匿辟之。寻出家遍历天下访求异术。至
天台国清寺。见别院古松数十门有流水。
卷十二 第 588b 页 T49-0588.png
行立门屏闻僧于庭中布算声。而语其徒
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来求吾算法。已合
到门岂无人导引乎。即除一算曰。门前水
当西流。弟子亦至矣。行返顾溪水果已西
流。遂承其言。遽趋入再拜咨求其法。彼
尽授与之。遂洞历象阴阳推步之学。回入
嵩山。依普寂禅师参决禅门宗旨。及遁当
阳山。又从律师惠悟学毗尼。凡经籍一览
毕世不忘。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