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待轩诗记 提要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a 页 WYG0082-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待轩诗记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待轩诗记八卷明张次仲撰次仲
    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已著录是书前载总论
    二篇其馀国风以一国为一篇二雅周颂以
    一什为一篇鲁颂商颂亦各为一篇大抵用
    苏辙之例以小序首句为据而兼采诸家以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b 页 WYG0082-0001b.png
    会通之其于集传不似毛奇龄之字字讥弹
    以朱子为敌国亦不似孙承泽之字字阿附
    并以毛苌为罪人(案承泽诗经朱傅翼自序/称王弼乱易罪深桀纣毛)
    (氏之罪亦不/在王弼之下)故持论和平能消融门户之见
    虽师心揣度或不免臆断之私而大致援引
    详明词多有据在近代经解之中犹为典实
    卷末别有述遗一卷有录无书目下注嗣刻
    字盖欲为之而末成也今并削其目不复虚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a 页 WYG0082-0002a.png
    列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a 页 WYG0082-0002c.png
待轩诗记自序
予向径行己志不好人谀作书未尝倩乞序引天性然
也读易之馀间尝读诗为笺注私记所得其大意载总
论中序尤可不作或则疑焉因思曩时放废制义取古
来诗文反复吟咏以舒其抑郁无聊之志穷原于四始
究其义蕴因以授之孙讱适延友人沈子起在斋互相
阐发子起有类咏予因亦有小笺积久成帙凡八九脱
稿乃敢勒为一书倘藏诸家塾傅示子孙后有能读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b 页 WYG0082-0002d.png
者知予意思所托千载相属否则长往期至秉畀炎火
令文章还太虚神气游宇宙亦复旷然自适了无所憾
名根不断乃为孙辈怂恿付之梓人夫诗自商周溯稷
契讫陈灵上下千五百年治乱兴亡风俗疆域形势方
言物类情变无所不载而吾处数千年后蠡测管窥安
必其皆有合于古人陶主敬曰古韵自诗不用协序文
有本末可非说诗者固不可诎经从序亦何可去序昧
经故以序为本而不能尽信者酌以众论弋以巳志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a 页 WYG0082-0003a.png
得数行数句有当经学则此数行数句庶可质之将来
勤苦难成昔人所戒垂老读诗前后䌷绎几二十年日
就澹泊不类年少英俊未知后人以为何如也今神明
衰耗缠绵疴疾旦暮将不起恐剞劂不能亲观厥成此
亦过时之咎矣垂逝之期为日几何遂命孙讱踵而成
之无陨予志丙辰谷雨日八十八钝叟张次仲伏枕德
隅书屋口占此为序
待轩诗记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b 页 WYG0082-0003b.png
诗记者盐官张元岵先生之所为作也先生为世大儒
熹宗朝辛酉举于乡屡上春官不第遭时变革遂闭户
却扫绝迹人事其志节德行盖在于管幼安邴根矩之
间矣顾其生平经史淹贯著述斐然独念易为忧患之
书穷年精思榻为之穿而笔为之冢黜九师而翼三圣
集诸儒之大成发中古之幽蕴殆商瞿以来未有之书
至于笺注四诗大抵以序为据谓其书近古异于后之
耳食者囊括注疏以来及于有明一代不敢寻一先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a 页 WYG0082-0003c.png
之语即紫阳义有未洽亦必确有证据不敢苟为雷同
古今得失之林历代治乱之故忠臣孝子良友贞妇与
夫山川原隰禽鱼草木莫不原原本本晓畅意旨不誇
多识不矜异闻有一言之裨于道者未之或遗也此真
可谓明河之在天而珠囊之照地又奚疑焉嗟夫四家
之诗惟毛诗为后出而今习传者皆毛诗也先生之于
诗学亦在诸儒之后而后之明君察相宝贵是书立于
学宫而役弟子者亦必是书也嗟乎先生之行洁先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b 页 WYG0082-0003d.png
之心苦以谢皋羽郑所南之蕴义而发挥于经术岂其
有司马名山之念桓谭必传之语哉而书之不可废者
自在也予获先生忘年交十有五年尝至斋中见其披
吟不绝于口朱墨不绝于手吾未见有好学如先生者
先生殁后予阅其遗编注释经传而外史汉晋唐以迄
有明无不删述成一家言流览玩读未尝不为流涕其
孙讱受业于予者会刻先生诗记成因作数言于简端
于乎即先生此书可以不朽矣仁和后学孙治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a 页 WYG0082-0004a.png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a 页 WYG0082-0004c.png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b 页 WYG0082-0004d.png
东汉伏恭任末为齐诗包咸高诩魏应为鲁诗薛汉
驯澹台敬伯为韩诗谢曼卿卫宏贾逵郑众马融郑玄
皆为毛诗宏作小序齐诗亡于曹魏鲁诗亡于西晋韩
诗内传亡于隋三诗既亡而毛传独行盖大毛公之诗
得之申公申公得之子夏其说多合于金縢仪礼国语
孟子诸书自汉晋以至唐宋皆用其说至郑樵作毛传
辨妄始以己意解之朱子集注乃主郑云郑玄有诗谱
欧阳公有诗图皆为十四国世次而作汉志诗六家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a 页 WYG0082-0005a.png
志二十五家宋志五十三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9a 页 WYG0082-00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待轩诗记卷首
            明 张次仲 撰
  学诗小笺总论
班固艺文志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
 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古有采诗之
 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
 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火而全者以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9b 页 WYG0082-0005d.png
 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经典序录子夏授鲁申公申公授李克克授孟仲子仲
 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荀卿卿授毛亨亨授毛苌时
 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大毛公鲁人小毛公
 赵人
东汉儒林傅卫宏字敬仲东海人初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宏从曼乡受学作毛诗序中兴后郑众贾逵傅毛
 诗后马融作毛诗傅郑玄作毛诗笺隋经籍志先儒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82-0006a.png
 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作毛公及卫敬仲又加润色
 郑氏诗序辨曰序非一人一世之所能为采诗之官
 本其得于何地审其出于何人究其主于何事发端
 命题谓大序是当时采诗太史所题明序所作之意
 辞显者简辞隐者备谓小序是宏诵师说而为之山
 堂考索曰自美刺一言而下意者讲师之说或本于
 子夏或出于毛公与卫宏之徒非一人之手故其词
 多重复不然则六亡之诗何以止存首句盖诗之亡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82-0006b.png
 者经师不得而见故其序不详以是考之则诗序附
 益之辞亦皆非汉儒作矣
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
 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82-0006c.png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
 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
 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
 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
 苛吟咏性情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
 义先王之泽也是故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82-0006d.png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
 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
 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
 始诗之至也
郑康成曰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
 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之焉虞书曰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有夏承之
 篇章泯弃靡有孑遗迩及商王不风不雅何者论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82-0007a.png
 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各于
 其党则为法者显彰为戒者著明周自后稷播种百
 谷黎民阻饥兹时乃粒自傅于此名也陶唐之末中
 叶公刘亦世修其业以明民共财至于太王王季克
 谌顾天文武之德光熙前绪以集大命于厥身遂为
 天下父母使民有政有居其时诗风有周南召南雅
 有鹿鸣文王之属及成王周公致太平制礼作乐而
 有颂声兴焉盛之至也本之由此风雅而来故皆录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82-0007b.png
 之谓之诗之正经后王稍更陵迟懿王始受谮烹齐
 哀公夷身失礼之后弼不尊贤自是而下厉也幽也
 政教尤衰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尔俱作
 众国纷然刺怨相寻五霸之末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善者谁赏恶者谁罚纪纲绝矣故孔子录懿王夷王
 时诗讫于陈灵公淫乱之事谓之变风变雅以为勤
 民恤功服事上帝则受颂声弘福如彼若违而勿用
 则被劫杀大祸如此吉凶之所由忧娱之萌渐昭昭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82-0007c.png
 在斯足作后鉴于是止矣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
 尽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旁
 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
 周之先公太王自豳迁岐修德建业文王继王季为
 西伯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于时天下三分有
 二以服事殷故雍梁荆豫徐扬之人咸被德而从之
 受命作丰分岐邑周召为旦奭二公采地施先公之
 教武王定天下巡狩述职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82-0007d.png
 俗六州得二公之德教尤纯故独录之属之太师分
 而国之乃弃其馀谓此为风之始所以风化天下故
 周公作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女史歌之谓房中之
 乐射礼天子驺虞诸侯狸首大夫采蘋士采蘩为节
 今无狸首周衰诸侯去之孔子录诗不得也周召之
 诗为风之正自此之后南国诸侯政之兴衰何以无
 变风盖陈诗将以知其阙失省方设教为黜陟时徐
 及吴楚僭王不承天子之风其馀江黄六蓼之属既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82-0008a.png
 驱陷彼俗又小国犹邾滕纪莒之等其诗蔑而不得
 列成王黜殷命伐三监封康叔于卫七世至顷侯当
 周夷王时卫国政衰变风始作作者各有所伤从其
 国本而异之为邶鄘卫平王以乱徙居东都王城王
 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谓王国之变
 风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为郑桓公幽王被杀
 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又作
 卿士国人宜之郑之变风又作太师吕望封于齐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82-0008b.png
 子丁公嗣位于王官后五世哀公政衰荒淫怠慢纪
 侯谮于周懿王使烹焉齐之变风始作周以魏封同
 姓魏君褊急不广修德秦晋邻国日见侵削国人忧
 之当周平桓之世魏之变风始作成王封母弟叔虞
 于唐其子燮改为晋至周召共和之时僖侯俭不中
 礼国人闵之唐之变风始作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
 水舜命作虞官赐姓曰嬴周孝王使其末孙非子养
 马汧渭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宣王命其曾孙秦仲作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82-0008c.png
 大夫始有车马礼御之好国人美之秦之变风始作
 舜胄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
 于陈曰陈胡公五世至幽公当厉王时政衰所为无
 度国人伤而刺之陈之变风始作桧祝融氏后周夷
 厉之时桧公不务政事而好洁衣服大夫去之桧之
 变风始作武王封弟振铎于曹十一世当周惠王时
 政衰昭公好奢而任小人曹之变风始作后稷曾孙
 公刘夏后太康时失其官守自邰徙豳修后稷之业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82-0008d.png
 勤恤爱民民咸归之至商末世太王避难入岐民又
 归之周公避流言居东都思公刘太王居豳之职忧
 念民事至苦之功以比序己志太师述其志别其诗
 为豳国变风焉周始后稷至于太王王季历及千载
 越异代而别世载其功业为天下所归文武受命定
 天下盛德之隆大雅起自文王至于文王有声据盛
 隆而推原天命上述祖考之美小雅自鹿鸣至鱼丽
 先其文所以治内后其武所以治外此二雅之次要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82-0009a.png
 于极圣贤之情著天道之助而已又大雅生民及卷
 阿小雅嘉鱼及菁莪周公成王之时诗也文武周公
 道同终始相成比合故为正经其用于乐诸侯以小
 雅天子以大雅风既定为乡乐差次而上小雅为诸
 侯乐大雅为天子乐矣大射诸侯之礼所歌鹿鸣三
 终下管新宫三终是小雅为诸侯之乐可知然小雅
 为天子之政诸侯得用之者诗缘政而作臣无庆赏
 威刑之政不得有诗诗为乐章善恶所以劝戒尤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82-0009b.png
 者可为典法故虽无诗者得进而用之所以风化天
 下因其节文使之有等故风为乡乐本诸侯之诗乡
 人所用故诸侯进用小雅天子自用大雅矣乡饮酒
 燕礼注云乡乐者风也小雅为诸侯之乐大雅颂为
 天子之乐是也此举其正所当用者然而飨宾或上
 取燕或下就天子不纯以大雅诸侯不纯以小雅天
 子飨元侯歌肆夏合文王诸侯歌文王合鹿鸣诸侯
 于邻国之君与天子于诸侯同天子诸侯燕群臣及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82-0009c.png
 聘问之宾皆歌鹿鸣合乡乐此其著略大校不可得
 详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之后皆谓变雅美恶各以时
 亦显善惩过正之次也周室成功太平德洽于是和
 乐兴焉颂声乃作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祀社于国
 所以列地利祖庙所以本仁山川所以傧鬼神五祀
 所以本事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礼之藏
 也圣王法象天地群神而为之政政成而神得其所
 则事顺人和而德洽于神矣功大如此可不美报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82-0009d.png
 故人君必斋明而荐之歌之舞之所以显神明昭至
 德也周公归政成王封其元子伯禽于鲁其后政衰
 国事多废十九世至僖公遵伯禽之法修泮宫守礼
 教会诸侯谋东略修庙牧坰国人美其功季孙行父请
 命于周而作颂孔子录其诗同于王者之后舜举契
 为司徒有五教之功赐姓而封之十四世至汤受命
 伐夏定天下后有中宗天命自度治民祇惧高宗嘉
 靖殷邦小大罔怨时有作诗颂之者商德之坏武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82-0010a.png
 封微子宋公为商后自后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世
 至戴公时当宣王正考父校商名颂十二篇于周太
 师归以祀其先王孔子录诗得五篇而巳乃列之颂
 著为后王之义监三代之成功法莫备于是矣周太
 师何由得商颂周用六代之乐故有之
孔仲达曰夫诗者论功诵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
 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
 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82-0010b.png
 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
 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
 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诗之为用其利大矣若夫哀
 乐之感冥于自然喜怒之端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
 噍之感鸾凤有歌舞之容然则诗理之先同夫开辟
 诗迹所用随运而移上皇道质故讽谕之情寡中古
 政衰亦讴歌之理切唐虞乃见其初羲轩莫测其始
 于后时经五代篇有三千成康没而颂声寝陈灵兴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82-0010c.png
 而变风息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禠其烦重
 上从周始下暨鲁僖四百年间六诗备矣卜商阐其
 业雅颂与金石同和秦政燎其书简牍与烟尘共尽
 汉氏之初诗分为四申公腾芳于鄢郢毛氏光价于
 河间贯长卿传之于前郑康成笺之于后晋宋二萧
 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间兹风不坠近世为义
 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等然
 焯炫辈负恃才气轻鄙先达同其所异异其所同或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19b 页 WYG0082-0010d.png
 应略而反详或应详而更略准其绳墨差忒未免勘
 其会同时有颠踬今则削其所繁增其所简惟意存
 于曲直非有心于爱憎庶以对扬圣范垂训幼蒙故
 叙其所见载于卷首云尔
王鲁斋曰夫书授于伏生之口止二十有八篇参之以
 孔壁之藏又二十有五篇然其亡失终不可复见者
 犹有四十馀篇其存者且不胜其错乱讹舛为万世
 之深恨今不知诗之为经藏于何所乃如是之秘傅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82-0011a.png
 于何人乃如是之的遭焚禁之大祸而三百篇之目
 宛然如圣人之旧无一篇之亡一章之失诗书同祸
 而存亡之异辽绝乃如此汉初最善复古齐韩鲁三
 家之诗并列于学官惟毛苌最后出而独行于北海
 郑康成北海人也故为之笺自是后学者虽不识毛
 苌而笃信康成故毛诗假康成之重而排迮三家独
 得盛行于世毛郑既孤行而三家牴牾之迹遂绝而
 不得参伍错综以订其是非且苌自谓其学傅于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82-0011b.png
 夏按子夏少夫子四十一岁至汉已三百年乌在其
 为得于子夏哉若傅于子夏之门人则流派相承其
 姓氏不应湮没而乃诡托授受以诳后世耶陆玑虽
 撰毛公相傅之序上接子夏而又与释文无一人合
 愚是以于毛诗不能不疑也
陆氏釴曰三家之诗唐人已失其傅虽有存焉者讹矣
 毛诗固未尝亡也后世经生寻坠绪之三家不啻珠
 璧弃未亡之毛氏直如弁屣何哉毛氏行而三家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82-0011c.png
 君子慨已惜之集传出而毛氏之学寖微又奚为莫
 之慨也夫去古近者言虽赜而似真离圣远者说虽
 详而易淆故曰冢尺虽断可定钟律毛氏殆未可轻
 訾也
叶石林曰六经自秦火后独诗以讽诵相传韩诗既出
 于人之讽咏而齐鲁与燕语音不同训诂亦异故其
 学往往多乖独毛之出也自以源流得于子夏而其
 书贯穿先秦古书其释鸱鸮也与金縢合释北山烝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1b 页 WYG0082-0011d.png
 民也与孟子合释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
 人玄鸟皇矣与左传合而序由庚等六章与仪礼合
 盖当毛氏时左氏未出孟子国语仪礼未甚行而学
 者亦未能信也惟河间献王博见异书推崇尊信迨
 至晋宋诸书盛行肄业者众而人始翕然知其说近
 正且左氏等书汉初诸儒皆未见而毛说先与之合
 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
郑渔仲曰卫宏之序有专取诸书之文至数句者有杂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82-0012a.png
 取诸家之说而辞不坚决者有委曲宛转附经以成
 其义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其
 文全出于乐记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贻
 王其文全出于金縢自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
 坏其文全出于国语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以齐其民其文全出于公孙尼子则诗序之作实在
 于数书既传之后明矣所谓取诸书之文有至数句
 者此也关雎之序既曰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2b 页 WYG0082-0012b.png
 夫妇也意亦足矣又曰风风也风以动之上以风化
 下下以风刺上又曰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载驰之诗既曰许穆公夫人闵其宗国颠覆而作又
 曰卫懿公为狄所灭丝衣之诗既曰绎宾尸矣又曰
 灵星之尸此盖众说并传卫氏得其美辞美意并录
 而不忍弃之此所谓杂取诸家之说而辞不坚决者
 也驺虞之诗先言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
 王之化而后继之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行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82-0012c.png
 苇之诗先言国家忠厚仁及草木然后继之以内睦
 九族外尊黄耇养老乞言此所谓委曲宛转附经以
 成其义者也
马贵与曰予读国风诸篇而后知诗之不可无序序之
 有功于诗也盖风之为体比兴之辞多于叙述讽谕
 之意浮于指斥有反覆咏叹联章累句而无一言叙
 作者之意而序者乃一言以蔽之曰为某事也苟非
 其传授之有源探索之无舛则孰能臆料当时指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82-0012d.png
 之所归以示千载乎试观芣苢之序以妇人乐有子
 为后妃之美也而其诗语不过形容采掇芣苡之情
 状而已黍离之序以为闵周室宫庙之颠覆也而其
 诗语不过慨叹禾黍之苗穗而已此诗不言所作之
 意而赖序以明者也若舍序以求之其所以采掇者
 为何事慨叹者为何说乎叔于田之二诗序以为刺
 郑庄公也而其诗语则郑人爱叔段之辞耳扬之水
 椒聊二诗序以为刺晋昭公也而其诗语则晋人爱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82-0013a.png
 桓叔之辞耳此诗之序其事以讽初不言刺之之意
 而赖序以明者也若舍序以求之四诗非子云美新
 之赋则袁宏九锡之文尔是岂可以训而夫子不删
 之乎鸨羽陟岵之诗见于变风序以为征役者不堪
 命而作也四牡采薇之诗见于正雅序以为劳使臣
 遣戍役而作也而深味四诗之旨则叹行役之劳苦
 叙饥渴之情状忧孝养之不遂悼归休之无期其辞
 语一耳此诗之辞同意异而赖序以明者也若舍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4b 页 WYG0082-0013b.png
 以求之则文王之臣民亦怨其上而四牡采薇不得
 为正雅矣即是数端观之则知序之不可废序不可
 废则桑中溱洧何嫌其为刺奔乎盖尝论之均一劳
 苦之词也出于叙情闵劳者之口则为正雅而出于
 困役伤财者之口则为变风也均一淫佚之词也出
 于奔者之口则可删而出于刺奔者之口则可录也
 均一爱戴之词也出于爱叔段桓叔者之口则可删
 而出于刺郑庄晋昭者之口则可录也夫芣苢黍离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82-0013c.png
 之不言所谓叔于田扬之水之反辞以讽晦庵亦既
 如序者之说求作诗之意于诗辞之外矣何独于郑
 卫诸篇必以为奔者所自作使圣经为录淫之具乎
 且诗之可删孰有大于淫者今以文公诗传考之如
 桑中溱洧月出东门之墠东方之日东门之池东门
 之扬序以为刺淫而文公以为淫者所自作如静女
 木瓜采葛丘中有麻将仲子遵大路有女同车山有
 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82-0013d.png
 野有蔓草则序本别指他事而文公亦以为淫者所
 自作夫以淫昏不检之人发而为放荡无耻之辞夫
 子犹存而不删则不知所删者果何等篇也或曰晦
 庵之说谓春秋所记无非乱臣贼子之事盖不如是
 无以见当时事变之实而垂鉴于后世故不得已而
 存之也愚又以为未然夫春秋史也诗文辞也史所
 以纪事世之有治不能无乱则固不容存禹汤而废
 桀纣录文武而弃幽厉也至于文辞则其淫哇不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82-0014a.png
 者直删之而已且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今市井小人
 有能道其宣淫之状指其行淫之地则未有不面颈
 发赤且惭且讳者则知禁之使不为不若愧之使自
 知其不可之为愈此铺张揄扬之辞所以为闵惜惩
 创之至也此诗之训也然愚之所论不过求其文意
 之指归而知其得于性情之正耳至于被之弦歌合
 之音乐则仪礼左传所载古人歌诗合乐之意盖有
 不可晓者夫关雎鹊巢闺门之事后妃夫人之诗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6b 页 WYG0082-0014b.png
 而乡饮酒燕礼歌之采蘋采蘩夫人大夫妻能主祭
 之诗也而射礼歌之肆夏繁遏渠宗庙配天之诗也
 而天子享元侯歌之文王大明绵文王兴周之诗也
 而两君相见歌之以是观之其歌诗之用与诗人作
 诗之本意盖有判然不相合者不可强通也则乌知
 郑卫之诗不可用于燕享之际乎左传载列国聘享
 赋诗固多断章取义然其大不伦者亦以来讥如郑
 伯有赋鹑之奔奔楚令尹子围赋大明及穆叔不拜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82-0014c.png
 肆夏宁武子不拜彤弓之类是也然郑伯如晋子展
 赋将仲子郑伯享赵孟子太叔赋野有蔓草郑六卿
 饯韩宣子子齹赋野有蔓草子太叔赋褰裳子游赋
 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此六诗皆文公
 所斥以为淫奔之人所作也然所赋皆见善于叔向
 赵武韩起不闻被讥乃知郑卫之诗未尝不施之于
 燕享而此六诗之旨意训诂当如序者之说不当如
 文公之说也文公舍序以言诗则变风诸篇祇见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82-0014d.png
 理短而辞哇但以经传所引逸诗考之则其辞明而
 理正未见其劣于三百五篇也而何以删之三百五
 篇之中如诋其君以硕鼠狡童如欲刺人之恶而自
 为彼人之辞以陷于所刺之地几不可训矣而何以
 录之盖深味圣人之言而得其意矣昔夫子之言曰
 述而不作又曰多闻阙疑尝举史阙文之语而叹世
 道之不古存夏五郭公之书而不欲遽正前史之误
 则圣人之意盖可见矣诗之见录者必其序说之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82-0015a.png
 白而意旨之可考者也其逸而不录者必其序说之
 失传旨意之难考而不欲臆说者也今三百五篇所
 存之序虽自毛卫诸公而传其旨意则自有此诗而
 已有之矣鸱鸮之序见于尚书硕人载驰清人之序
 见于左传所纪皆与作诗者同时非后人之臆说也
 若序说之意不出于当时作诗者之口则鸱鸮诸章
 初不言成王疑周公之意清人终篇亦不见郑伯恶
 高克之迹后人读之当不能晓其为何语矣尝妄为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82-0015b.png
 之说曰作诗之人可考其意可寻则夫子录之殆述
 而不作之意也其人不可考其意不可寻则夫子删
 之殆多闻阙疑之意也使序诗之意果不出于作诗
 之初而皆为后人臆度之说则比兴讽咏之词其所
 为深微幽深者殆类东方朔声謷居高之隐语蔡邕
 黄绢幼妇之廋辞使后人各出其智以为猜料之工
 拙恐非圣经诲人之意也或曰诸小序之说固有舛
 驰鄙浅而不可解者可尽信之乎愚曰序非一人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82-0015c.png
 言也或出于国史之采录或出于讲师之傅授如渭
 阳之首尾异说丝衣之两义并存其舛驰固有之择
 善而从之可矣至如辞语鄙浅则序所以释经非作
 文也祖其意足矣后之君子欲尽废序以言诗此愚
 所以未敢为然复摭述而不作多闻阙疑之言以明
 孔子删诗之意且见古序之尤不可废也
许敬庵曰三百篇皆本无邪之思故可兴观群怨有裨
 人伦风化礼乐名物史记云古者诗三千馀篇孔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82-0015d.png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
 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
 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
 得而述由是观之孔子删定诗篇皆可施于礼义合
 于韶武雅颂之音其思无邪可知也朱子云诗言善
 者可以感发恶者可以惩创彼恶者思既邪矣读诗
 者即有意于惩创安得遽谓之无邪思耶孔子告颜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0a 页 WYG0082-0016a.png
 渊曰放郑声郑声淫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乐记
 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郑卫之音孔子
 固恶之然而其国之君臣之间代有仁人贤者诗之
 发乎情而止乎礼义者自在孔子删其邪僻录其醇
 雅列于国风所谓淫与慢者不存矣朱子盖主淫慢
 之说而于二国风之中但辞有不纯者即释之为淫
 奔为男女私相赠答及考之小序俱有不然序所由
 来久矣汉初齐鲁韩三家皆立博士河间献王好毛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0b 页 WYG0082-0016b.png
 氏之学至平帝时立博士毛公自言本于子夏以其
 学授同国贯长卿傅解延年延年授徐敖传九江陈
 侠侠授同国谢曼卿传东海卫宏中间虽有傅会增
 益未尽无据也如卫风木瓜郑风将仲子有女同车
 萚兮褰裳等篇序各有指或美齐桓或刺郑庄或刺
 忽之辞昏而无大国之助或刺公子争立而思大国
 之正至于刺淫诸篇如匏叶桑中鹑奔螮蝀之类序
 言其事而思所以正之亦一时君子闵时悼俗之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1a 页 WYG0082-0016c.png
 为作也今以诗义求之似皆可信春秋诸贤赋郑诗
 见志义有取尔也而肯取淫慢之辞耶凡人之性情
 不约以正即谓之淫故乐记曰郑音好滥淫志不必
 男女相奔之谓使郑诗为淫奔所作安见为无邪耶
 且诗与音声不同诗者志发于言载在篇章者也声
 谓宫商角徵羽音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乐之节奏
 度数由之靡靡之乐令人心意荡溢不能自禁散玩
 而无检束故曰其声淫不言其诗淫也其音慢不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1b 页 WYG0082-0016d.png
 其诗慢也如因郑声淫等语遂以郑诗为淫诗则所
 乱雅乐者即是大小雅耶恐亦未尽然也则序未可
 废也诗经秦火篇章岂无脱误观郑卫及王齐陈诸
 国风朱子所指为淫者仅三十馀篇王鲁斋谓今诗
 岂尽圣人所定容或所删之诗有存于闾巷浮薄之
 口者而汉儒取以补亡耳王阳明亦谓郑卫之音必
 秦火而后世儒搜采以足三百之数者不为无见大
 抵汉儒尊经详于训诂或失之傅会而朱子释经过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2a 页 WYG0082-0017a.png
 于主张反或有晦于经旨鲁斋阳明二先生知求圣
 人之大旨而又未尝参讨经传之说均之有所未尽
 愚故详为论述以俟后之君子折衷焉
顾邻初曰诗之有序犹听讼之有證验也證验必于其
 人与世之近者求之郑康成谓子夏序诗篇义合编
 毛公作传各引其序冠之篇首是康成在汉盖亲见
 也去古未远源流有自犹不足信而用己见悬度是
 将奚据哉左氏记季札之观乐也所歌者邶鄘卫郑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2b 页 WYG0082-0017b.png
 皆在焉使其为里巷狭邪所用周乐恶得有之鲁之
 乐工又何自取异国淫邪之辞肄之于韶夏濩武间
 也击鼓二子乘舟定之方中硕人载驰木瓜清人南
 山黄鸟株林鸱鸮东山彤弓抑戒时迈思文武酌等
 诗序意可證于尚书左传国语是序非后人之臆说
 也如郑之六卿皆赋本国之诗于燕享出饯之际假
 令尽非序而为淫奔所作岂有两国君卿大夫相见
 乃自歌其里巷狭邪之淫辞以黩媟俎豆下伍伶诨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3a 页 WYG0082-0017c.png
 者哉士君子生千载之后读古人书政自未易诗多
 微辞尤难臆决要在衷诸理而是质诸心而安耳
孔仲达曰包管万虑其名曰心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
 之所适外物感焉言悦豫之志则和乐兴而颂声作
 忧愁之志则哀伤起而怨刺生故志蕴藏在心发见
 于言乃名为诗情动于心志之中见于初言之时直
 平言之耳言未申志故咨嗟叹息反覆引长至于手
 舞足蹈而后得舒其情故诗必长歌也哀乐之情发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3b 页 WYG0082-0017d.png
 见于言语之声未有宫商之调至于作诗之时次序
 清浊节奏高下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被诸管弦
 名之为乐原夫作乐之始乐写人音人音有小大高
 下之殊乐器有宫商徵羽之异依人音而制乐托乐
 器以写人是乐本效人人非效乐人之作诗成乐之
 文声能写情情皆可见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
 衰故神瞽有以知其趣也若夫取彼素丝织为绫縠
 或色美而材薄或文恶而质良惟善贾者别之取彼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4a 页 WYG0082-0018a.png
 歌谣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惟达
 乐者晓之若徒取辞赋不达音声则身为桀纣口言
 尧舜不可得而知也是以楚茨大田之徒并陈成王
 之善行露汝坟之篇皆述纣时之恶以汝坟为王者
 之风楚茨为刺过之雅太师晓其作意知其本情故
 也情见于声声随世变故治世政教和顺民心安化
 则和乐而作歌如湛露天保之类乱世政教乖戾民
 怨其上则怨怒而作歌如巷伯十月之类满志纵欲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4b 页 WYG0082-0018b.png
 兵役不息国将灭亡民遭困厄则哀己思古而作歌
 如大东苕华之类诗述民志乐歌民诗故时政善恶
 见于音也哀乐出于民情乐音从民而变是人能变
 乐非乐能变人而乐之感人移风易俗廉直庄诚之
 音作而民肃敬宽裕顺成之音作而民慈爱流僻邪
 荡之音作而民淫乱是乐由王者所制民逐乐音而
 变兆民既众贤愚不等采诗定乐以贤者所乐教愚
 者为乐取智者之心变不智者之心先王制礼之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5a 页 WYG0082-0018c.png
 亦犹是也礼乐本出于民还以教民与夫云出于山
 复雨其山火生于木反焚其木复何异哉地理志云
 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谓之风好
 恶取舍动静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风为本俗为末
 圣王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然后王教成皆
 用诗为之
 诗播于音音从政变著为乐章精诚相感陈得失以
 为劝戒诚能用诗之善道听嘉乐之正音予善伐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5b 页 WYG0082-0018d.png
 举无不当可使天地效灵鬼神降福也臣下作诗所
 以谏君君上用诗所以化下合于宫商相应之文而
 不直言其过使知过而悔感而不切微动若风风行
 草偃虽论功诵德莫不正邪防失此作诗之意耳托
 之乐歌依违而谏者诗人之权也
 典法仍存废而不行非无政教施之失理则国异政
 家殊俗皆王道衰之事而变诗作者未识不善不知
 善为善未见不恶不知恶为恶太平则无所更美道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6a 页 WYG0082-0019a.png
 绝则无所复讥人情之常理也故初变恶俗则民歌
 之风雅正经是也始得太平则民颂之周颂诸篇是
 也若其王纲解纽礼义消亡民皆逃死政尽纷乱易
 称天地闭贤人隐于此时也虽有智者无复讥刺成
 康太平之后其美不异于前故颂声止也陈灵淫乱
 之后其恶不复可言故变风息也班固云成康没而
 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此之谓也然则政教初失
 尚可匡而革之追而复之故执彼旧章绳此新失觊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6b 页 WYG0082-0019b.png
 望自悔其心更遵正道所以变诗作也周道之衰自
 夷懿始而无夷懿之雅者孔子录而不得或有而不
 足录也所以能作变诗者晓达世事之变易若唐有
 帝尧杀礼救危之化后世习之失于俭不中礼陈有
 大姬好巫歌舞之风后世习之失于游荡无度既见
 时世之事改变旧时之俗故依准旧法若齐太公之
 风卫康叔之化其遗风仍在诗人之怀故作诗而戒
 之虽俱准旧法而诗体不同或陈古政治或指世淫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7a 页 WYG0082-0019c.png
 荒虽复属意不同而俱怀匡救故变诗所陈皆乱政
 亡形时政之疾病也所言皆忠规切谏救世之针药
 也疾病尚轻有可生之道则医之治也用心锐扁鹊
 之疗太子知其必可生也疾病已重有将死之势则
 医之治也用心缓秦和之视平公知其不可为也诗
 人救世亦犹是矣典型未亡觊可追改则箴规之意
 切鹤鸣沔水殷勤而责王也淫风大行莫之能救则
 匡谏之志微溱洧桑中所以咨嗟叹息而闵世匡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7b 页 WYG0082-0019d.png
 志微知其国将亡也
 诗之所言一人之心乃一国之心览一国之意以为
 己心其取义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言之言诸侯之
 政化于一国以其狭故也总天下之心以为己意而
 咏歌王政得失道天下之事闵风俗之衰言天子之
 政施于天下以其广故也一人美则人皆美之一人
 刺则人皆刺之谷风黄鸟妻怨其夫未必一国之妻
 皆怨夫也北门比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8a 页 WYG0082-0020a.png
 上也但举夫妇离怨则知风俗败矣言独劳从事则
 知政教偏矣莫不取众意以为己辞假使圣哲之君
 功齐区宇设有一人独言其恶如卞随务光之羞见
 殷汤伯夷叔齐之耻事周武海内之心不之同也无
 道之主恶加万民设有一人独称其善如张竦之美
 王莽蔡邕之惜董卓天下之意不之与也必言当举
 世之心动合一国之意然后得为风雅载在篇章不
 然国史或录其文圣人不存其言也天子以政教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8b 页 WYG0082-0020b.png
 正天下故述天子之政还以齐正为名皆正天下之
 大法文武用之则兴幽厉不用则废雅言王政废兴
 故有美刺也易称圣人拟诸形容象其物宜天子之
 政教可美之形容营造之功毕也天之所营在于命
 圣圣之所营在于任贤贤之所营在于养民民安而
 财丰众和而事节群生尽遂其性万物各得其所即
 成功之验也物本于天人本于祖天之所命者牧民
 也祖之所命者成业也民安业就须告神明使知虽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9a 页 WYG0082-0020c.png
 社稷山川四岳河海皆以民为主欲民安乐故作诗
 歌功遍告神明所以报神恩也王者政有兴废未尝
 不祭群神但政未太平则神无恩力故太平德洽始
 报神功颂述祭祀之状不言得神之力但美祭祀报
 德可知耳郑氏答张逸云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
 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笺云王道兴
 衰之所由然则此四者人君兴废之始故谓之四始
 诗理至极尽于此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39b 页 WYG0082-0020d.png
郑渔仲曰诗之本在声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兴
 之本汉儒之言诗者既不论声又不知兴故鸟兽草
 木之学废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识雎鸠则安
 知河洲之趣与关关之声乎凡雁鹜之类其喙褊者
 则其声关关鸡雉之类其喙锐者则其声鷕鷕此天
 籁也雎鸠之声似凫雁故其声如是又得水边之趣
 也小雅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识鹿则安知食苹
 之趣与呦呦之声乎凡牛羊之属有角无齿者则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0a 页 WYG0082-0021a.png
 声呦呦驼马之属有齿无角者则其声萧萧亦天籁
 也鹿之声似牛羊故其声如是又得蒌蒿之趣也使
 不识鸟兽之情状则安知诗人关关呦呦之兴乎曰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者谓瓜苦引蔓于篱落间而有
 敦然之系焉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谓桑叶最茂虽
 未落之时而有沃然之泽使不识草木之精神则安
 知诗人敦然沃若之兴乎陆玑为毛诗作鸟兽草木
 虫鱼疏然玑本无此学其门人辈互相附和多是支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0b 页 WYG0082-0021b.png
 离惟尔雅一种其书最古为名物之宗然孙炎郭璞
 所得既希张楫孙宪所记徒广大抵儒生家多不识
 田野之物农圃人又不知诗书之旨二者无由参合
 遂使鸟兽草木之学不傅
 文章之体有史傅之文有歌咏之文史傅之文以实
 录为主秋毫之善不私假人歌咏之文扬其善而隐
 其恶大其美而张其功后世于歌咏之文求之太过
 直以史视之则非矣盖善观诗者当推诗外之意如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1a 页 WYG0082-0021c.png
 孔子子思善论诗者当推诗外之理如子贡子夏善
 学诗者当取一二言为立身之本善引诗者不必分
 别所作之人所采之诗如诸经所援引之诗可也绵
 蛮黄鸟止于丘隅不过喻小臣择卿大夫有仁者依
 之夫子推而至于为人君为人父鸢飞戾天鱼跃于
 渊不过喻恶人远去而民乐得其所子思推之上察
 乎天下察乎地观诗如此尚何疑乎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子贡达于贫富之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子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1b 页 WYG0082-0021d.png
 悟于礼后之说论诗若此又何疑乎南容三复不过
 白圭子路终身之诵不过不忮不求学诗至此何以
 多为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宣王诗也夫子以为文武
 之德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仲山甫诗也左氏以为孟
 明之功小宛幽王诗也祭父以为文王戎狄是膺僖
 公诗也孟子以为周公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记礼者
 以为三代之君引诗若此奚必分别所作之人所采
 之诗乎达是说然后可以言诗也不然周馀黎民靡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2a 页 WYG0082-0022a.png
 有孑遗信其无遗民矣崧高维岳峻极于天信为极
 天矣善乎孟子之说诗也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
 释之曰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未尝费词而理自
 明何彼秾矣平王以后之诗也注谓武王之诗而以
 平王为平正之王齐侯为齐一之侯按春秋庄公元
 年书王姬归于齐乃桓王女平王孙下嫁于齐襄公
 故诗曰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断无可疑周颂作于康
 王成王之世故称成王康王今毛郑以颂皆成王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2b 页 WYG0082-0022b.png
 作不得称成王康王故昊天有成命云成王不敢康
 为成此王功不自安逸执竞之不显成康谓成大功
 而安之噫嘻之成王谓成是王事惟以召南为文武
 之诗故不得不以平王为平正之王惟以周颂为成
 王时作故不得不以成王为成此王功也殊不知诗
 中此类甚多召南中有康王以后之诗有平王以后
 之诗不特文武时也甘棠行露美召公于既没之后
 在康王世也何彼秾矣作于平王以后亦犹是也不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3a 页 WYG0082-0022c.png
 必谓武王时诗大雅中之称文王皆后世诗人追咏
 之词何尝作于文王之世周颂之美成王亦犹是也
 不必谓成王时作毛郑解经不能无失孰有大于此
 者
 诗有美刺作于文武成康之世歌咏太平而不显作
 者之名况刺诗当王室衰微诸侯横恣讥诃丑乱之
 迹暴扬帷薄之私则其隐匿姓名宜愈甚矣是以作
 诗者不明著其人亦不直指其事惟节南山刺幽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3b 页 WYG0082-0022d.png
 也则曰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巷伯寺人伤谗而作也
 则曰寺人孟子作为此诗祈父曰祈父予王之爪牙
 崧高烝民曰吉甫作诵明著其所作之人其他诸诗
 有美刺者不可以言语求观其意可矣故其讥刺是
 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服饰之美
 而民疾之以见其不堪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赫赫师
 尹民具尔瞻是也其颂美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善
 而言其冠佩之华容貌之盛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4a 页 WYG0082-0023a.png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
 也
 风有正变仲尼未尝言而他经不载独出于诗序皆
 以美者为正刺者为变则邶鄘卫之诗谓之变风可
 也缁衣之美武公驷铁小戎之美襄公亦可谓之变
 乎必不得已从先儒正变之说则当如谷梁之书所
 谓变之正也谷梁之春秋书筑王姬之馆于外书春
 秋盟于首戴皆曰变之正也盖言事虽变常而终合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4b 页 WYG0082-0023b.png
 之正也河广之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其欲往之
 心如是其锐也然有舍之而不往者大车之诗曰谷
 则异室死则同穴其男女之情如是其至也然有畏
 之而不敢者氓之诗曰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其淫佚
 之行如是其丑也然有反之而自悔者此所谓变之
 正也序谓变风者见王泽虽衰人犹能以礼义自防
 也见中人之性能以礼义自闲虽有时而不善终蹈
 乎善也见其用心之谬行己之乖倘返而为善人则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5a 页 WYG0082-0023c.png
 圣人亦录之而不弃也先儒所谓风之正变如是胡
 文定谓邶鄘以下多春秋诗而谓诗亡然后春秋作
 何也黍离降为国风而王者之诗亡矣春秋始隐公
 适当诗亡之后谓诗亡者雅诗亡也予谓不然春秋
 作于获麟之时乃哀公十四年诗亡于陈灵公乃孔
 子未生之前故曰诗亡而褒贬之书作矣非有定义
 也苏颍滨曰陈灵之后未尝无诗而仲尼有所不取
 诗作于思虑之不能自已当其盛时人心和乐而不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5b 页 WYG0082-0023d.png
 流发而为诗无有不善今之正诗是也及其衰也有
 所忧愁愤怒不得其平淫佚放荡不合于礼者犹知
 复反于正故其为诗乱而不荡今之变诗是也及其
 大亡也怨君思叛越礼忘返则其诗远义而无所归
 向故曰变风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
 也先王之泽尚存而民心之邪未胜犹有取焉以为
 变诗及其邪心大行礼义日远则诗淫而无度不可
 复取故诗止于陈灵非天下之无诗也有诗而不可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6a 页 WYG0082-0024a.png
 为训焉耳
 陈君举谓春秋之衰以礼废秦之亡以诗废尝观之
 诗刑政之苛赋役之重天子诸侯朝廷之严后妃夫
 妇衽席之秘圣人存其诗使天下匹夫匹妇皆得以
 言其上宜若启天下轻君父之心然亟谏而不悟显
 戮而不戾相与携持去之而不忍是故汤武之兴其
 民急而不敢去周之衰其民哀而不忍离盖其抑郁
 之气舒而无聊之意不蓄也至诗不敢作而天下怨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6b 页 WYG0082-0024b.png
 极矣卒不能胜共起而亡秦秦亡而后快于是匹夫
 匹妇有存亡天下之权呜呼春秋之衰以礼废秦之
 亡以诗废吾固知公卿大夫之祸速而小民之祸迟
 而大诗者正所以维持君臣之际其功用深矣
 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仲尼编诗为燕饮飨祀之
 用而非专用以说义也自齐鲁韩毛四家各为序训
 以说相高汉朝又立之学官以义理相授遂使声歌
 之音湮没无闻汉初去三代未远瞽史之徒例能歌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7a 页 WYG0082-0024c.png
 也东汉之末礼乐萧条声歌之乐斩然矣曹孟德平
 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夔老矣又不肄习所得者惟
 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
 延年所得惟鹿鸣一篇耳按乐有四节曰升歌曰笙
 入曰间歌曰合乐每节三终通之为十二而谓之九
 成者升歌笙入共为九成也升歌者工升自西阶歌
 鹿鸣四牡皇华每一篇一终三终则主人酌献献工
 笙入者入于堂下奏南陔白华华黍亦一篇一终三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7b 页 WYG0082-0024d.png
 终主人亦酌献笙歌毕堂上堂下更代而作为间歌
 堂上先歌鱼丽则堂下笙由庚次歌嘉鱼则笙崇丘
 又次歌南山有台则笙由仪为三终歌者在上贵人
 声也合乐者谓堂上堂下歌瑟及笙并作也工歌关
 雎则笙吹鹊巢合之歌葛覃则吹采蘩合之歌卷耳
 则吹采蘋合之如此皆备工以乐备告乐正乐正告
 于客而遂出首尾相承节奏有属知古诗之声为可
 贵也至晋鹿鸣一篇又绝无传后世不复闻诗歌矣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8a 页 WYG0082-0025a.png
王鲁斋曰近世儒者谓义理之说胜而声歌之学日微
 古人之诗用以歌非以说义也其为说主声而不主
 义如此则虽郑卫之声可荐于宗庙天作清庙可奏
 于宴饮之间是谓舍本而逐末矣凡歌声悠扬于喉
 吻而沁入于心思正以其义焉耳苟不主义则歌者
 以何事而听者有何味岂足以蒸变人之气质鼓动
 人之志气哉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乐乃为诗而作非诗为乐而作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8b 页 WYG0082-0025b.png
程泰之曰南雅颂乐名也南有周召颂有周鲁商本其
 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二雅独无所系以其纯
 当周世无所标别也均之为雅音类既同又自别为
 大小则声度必有丰肉廉杀亦如十二律然既有大
 吕又有小吕也若夫邶鄘卫十三国者诗皆可采而
 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春秋诸侯卿大夫
 士赋诗道志者凡诗杂取无择至考其入乐则自邶
 至豳无一诗在数宴享之用鹿鸣乡饮酒之笙由庚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9a 页 WYG0082-0025c.png
 鹊巢射之驺虞采蘋诸如此类未有或出南雅之外
 者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国之为徒诗也
郑窒甫曰笙诗有声有辞如无其辞则不曰笙诗矣燕
 礼升歌鹿鸣下管新宫新宫今亡宋公享叔孙昭子
 赋新宫将谓管亦有声无辞耶其谓斯干为新宫者
 非也笙诗之亡犹管诗之亡也书曰琴瑟以咏笙镛
 以间诗曰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皆有诗也歌咏之声
 依之律和之自后夔以来未之有改也故乐首节升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49b 页 WYG0082-0025d.png
 歌比歌以瑟二节笙入辅笙以磬三节间歌歌笙相
 禅四节合乐歌笙相合以南众声偕作于是工告乐
 正曰正歌备皆谓之歌而可谓之无辞耶凡乐四节
 为诗十八篇皆有声有辞先之以雅终之以南故关
 雎虽为风始以合乐在间歌之后则末也故曰关雎
 之乱
何黄如曰书断于穆春秋始于平中间若厉宣幽三王
 之际皆周室改革之大者而其事迹杳如也舍诗将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0a 页 WYG0082-0026a.png
 安所徵之故诗者联属书与春秋之隙者也孟子曰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诸儒推测未
 有得其解者也今以世考之诗亡于下泉正当敬王
 之时春秋之作适有感是时耳盖至是而周不复兴
 矣平迁王城敬迁下都愈趋愈下圣人所以投笔而
 自废也圣人之删书也其心犹以王为未足也曰必
 如帝者斯可矣删诗则不及帝矣而其大指所在特
 惓惓属望于中兴曰孰能如夏之少康殷之盘庚武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0b 页 WYG0082-0026b.png
 丁者乎故于二代之书独有取三君之世此尤足见
 春秋托始平王之意也
欧阳永叔曰六经焚于秦火自汉以来收拾亡逸正其
 讹谬得以粗备者岂止一人之力后之学者徒抱焚
 馀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千百年后不见先儒之说
 而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也先儒之论苟非详
 其终始而牴牾质诸圣人而悖谬不得已而后改易
 者又何必徒立异论以相訾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1a 页 WYG0082-0026c.png
 今之学诗而罕有得焉者何哉劳其心而不知其要
 逐其末而忘其本也何谓本末触事感物文之以言
 善则美恶则刺发其揄扬怨怒于口道其哀乐喜怒
 于心此诗人之意也其本也采而录之正其名次别
 其义类彼此分系用之宗庙朝廷下至乡人聚会此
 太师之职也其末也删其繁重察其美刺著其善恶
 以为劝戒者圣人之志也此本也整齐残缺以为义
 训或迁就其事以曲成已学其于圣人之志有得有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1b 页 WYG0082-0026d.png
 失此经师之业也求诗人之意达圣人之志者经师
 之本也讲太师之职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
 师之末也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尽善矣得
 其本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今夫学者知前事
 之善恶知诗人之美刺知圣人之劝戒是谓知学之
 本而得其要其学足矣其末有所不知亦何害乎学
苏子由曰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不废世
 之迂学乃曲为之说虽其义不至于此必勉强牵合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2a 页 WYG0082-0027a.png
 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夫圣人之为经惟
 礼与春秋无一言之虚始得执定法度莫不可考然
 犹未尝不近于人情况乎诗者天下之人匹夫匹妇
 羁臣贱𨽻悲忧愉佚之所为作也夫天下之人自伤
 其贫贱困苦之忧而自述其丰美盛大之乐其言上
 及于君臣父子天下兴亡治乱之迹而下及于饮食
 床第昆虫草木之类盖其中无所不具而尚何以区
 区绳墨求哉此亦足以见其志之不通矣夫圣人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2b 页 WYG0082-0027b.png
 于诗以为其终要入于仁义而不责其一言之无当
 是以其意可观而其言可通诗有取象乎物以自见
 其事有为此事而作而其言有及于是物者必强为
 是物之说以求合其事盖其为学亦已劳矣夫意有
 所触乎当时时已去而不可知故其类可以意推而
 不可以言解天下之人欲观于诗能不强为之说以
 求合其作时之事则诗之义庶几可以意晓而无劳
 矣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3a 页 WYG0082-0027c.png
张子厚曰置心平易然后可以言诗盖诗人情性温厚
 平易读者优游涵泳则津吻之间意味自出若自立
 意见崎岖求合愈求愈远矣荀子云善为诗者不说
 董子云诗无达诂孟子云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皆古之善说诗者
谢显道曰明道谭诗并不下一字训诂只转却一二字
 点掇他念过便可教人醒悟古之诗章犹今之歌曲
 歌曲常使人感动而学诗却无感动处者为泥章句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3b 页 WYG0082-0027d.png
 故也君子之于诗非徒诵其言又将以考其情性又
 将以考先王之泽盖礼乐法度虽亡而诗犹能并其
 深微之意而传之故学诗者当体会有味不在形容
 言语间也
游定夫曰学诗可以感发人心如观天保则君臣之义
 修观常棣则兄弟之爱笃观伐木则朋友之交亲观
 关雎鹊巢则夫妇之经正昔周磐读汝坟卒章而为
 亲从仕王褒有至性而子弟废蓼莪则学诗能感于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4a 页 WYG0082-0028a.png
 此可睹矣
陈同父曰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得其性情之
 正者彼固有以知之矣当先王时天下之人其发乎
 情止乎礼义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先王既远民之
 流也久矣而其所谓平施于日用间者与生俱生固
 不得而离也是以既流之情易发之言而天下亦不
 自知其何若而圣人于其间有取焉抑不独先王之
 泽也圣人之于诗固将使天下复性情之正而得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4b 页 WYG0082-0028b.png
 平施于日用之间者乃区区章句训故之末岂圣人
 之心哉孔子曰兴于诗章句训故亦足以兴乎吾愿
 求所以兴者
朱元晦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
 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大旨
 也于是章句以纲之诂训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
 以体之察之性情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
 修齐治平之道得之此矣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5a 页 WYG0082-0028c.png
 读诗之法宜虚心熟读涵泳寻绎自然和气从胸中
 流出其妙处有不可得而言者不得安排措置自立
 臆说亦不宜粘定旧解看得不流动也惟在吟咏讽
 诵之间观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诗自足以
 感发吾心观诗人意思好是如何不好是如何观其
 土俗人情观其时势物态如读伐檀诗便见清高之
 意看硕鼠诗便见暴敛之意好是如此吾心油然兴
 起不好如彼心下著枪相似然后能得诗意有裨身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5b 页 WYG0082-0028d.png
 心今人只将已意包笼中间委曲折旋之意尽不曾
 理会宁有济乎且未看诸家注解先熟读本文玩味
 其语气千遍万过方见得其中好处其中好处方出
 方见得精彻而无遗耳此亦贪多不得若读一篇便
 思读第二篇则一二日可尽何用逐日挨得数章尚
 未彻透耶故读此篇恨不得常熟此篇如无第二篇
 始可精进而无卤莽之咎如入城郭须逐街坊里巷
 屋庐台榭车马人物见过方是真知今人在外望见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6a 页 WYG0082-0029a.png
 城是如此便说我知之矣岂善读诗者哉
丘仲深曰诗与易书春秋礼记并为五经其四经皆出
 自圣贤之制作删述所以纪载圣君贤相大贤君子
 之言行事功惟诗多里巷田野匹夫匹妇欢悲怨怒
 之言甚或有淫泆悖乱之事使孤臣贱妾之词与帝
 王圣贤之格言大训并列以为经岂无故哉盖以人
 之性情具于中志趣见于外必假言以发其心之所
 蕴志有所抑扬言不能无短长心有所喜怒言不能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6b 页 WYG0082-0029b.png
 无悲欢动于心而发于口有自然之理致有自然之
 音响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此诗之所以作也原于天
 理之固有出于天趣之自然作之者应口出声赋之
 者随宜应用或因之申吾不容己之情或由之发吾
 不可言之意或假之以明吾不易白之事章不必有
 定句句不必有定字言从理顺声和韵协固无所谓
 义例也又恶用训诂为哉孔子删诗为经雅言以教
 又谓诵诗可授之政可使命专对又教其子曰不学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7a 页 WYG0082-0029c.png
 诗无以言则是诗之为用可以达政事备问对资言
 谈也今观三百五篇而律以诸儒之章旨训解其间
 言及于政事之施专对之用言谈之助不多见间有
 一二剟取而施用之亦自有限不知圣人何以云云
 也观孔孟子思之书所引旁及于礼记所载与夫左
 氏春秋刘向说苑韩诗外傅诸书一一参考然后知
 圣人读书之法与后世拘于义例而局以训诂者异
 焉曾子述孔子之意作大学凡十引诗子思得曾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7b 页 WYG0082-0029d.png
 之傅作中庸凡十二引诗孟子学于子思作书七篇
 凡十二三引诗究其旨义多与诸儒所训不全合可
 见圣门教人读诗必有所授受而出于义例训诂之
 外者三子相传必有所自而左氏所赋汉儒所说亦
 非无因后之学者必本孔曾思孟之所傅据论学庸
 孟之所引为诵诗之要法章句训诂讽咏涵濡察之
 情性审之言行本朱子此言为读诗之常法诗因于
 事不迁事以就诗事寓于诗不迁诗以就事不铢铢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8a 页 WYG0082-0030a.png
 而析之不寸寸而较之取吕氏此言为用诗之活法
 夫如此其于孔门学诗之法其庶矣乎昔子贡因论
 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鸢飞鱼跃子思以明
 上下一理之察旱麓章旨果若是乎于缉熙敬止朱
 子谓敬止无不敬而安所止也他日之训解又何不
 若是乎是知读诗之法在随文以寻意用诗之妙又
 在断章而取义也学者诚以是求诸三百篇则雅无
 大小风无变正颂无商周鲁苟意会于心言契乎理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8b 页 WYG0082-0030b.png
 事适其机或施之政事或发于言语或用之出使与
 凡日用施为之间无往而非诗之用矣固不拘拘于
 义例训诂之末也
徐文长曰尝阅孟德所解孙子十三篇及李卫公与唐
 太宗之所谈说者其言多非孙子本意至论二人用
 兵随其平日之所说解而以施之于战争营守之间
 其功反出孙子上以知凡书之所载有不可尽知者
 不必正为之解其要取吾心之所通以适于用而已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9a 页 WYG0082-0030c.png
 用吾心之所通以求书之所未通虽未尽释也譬诸
 痒者指摩以为搔未为不济也用吾心之所未通以
 必求书之通虽尽释也譬诸痹者指搔以为搔未为
 济也夫诗多至三百篇孔子约其旨曰兴而已矣曰
 思无邪而已矣未尝解之而其所以寓劝戒使人感
 善端而惩逸志者自蔼然溢于言外至于所解见于
 鲁论邹书者若淇澳烝民裁数语耳他若唐棣志怀
 也而以警遗巧笑美质也而以订礼雄雉思君子也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59b 页 WYG0082-0030d.png
 而以激门人之进善是皆非正解者矣故说诗惟有
 虚者活者可以吾心体度而发明之至于有事迹而
 事迹已亡有典故而典故无考则彼之注已为臆说
 我之训岂为心解彼此互讥后先翻异不如姑阙其
 疑无烦一一自为之说也
袁坤仪曰诗之为道正言若反寓言十九咏一物之微
 而指陈甚大赋目前之美而寓意甚远美言若怼怨
 言若慕诲言若愬讽言若誉同一慨叹之词而美刺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0a 页 WYG0082-0031a.png
 各异同一嘉乐之语而欢恨迥殊冯文所曰诗有理
 语而不腐则生民抑戒之篇也有事语而不俚则七
 月甫田之篇也有情语而不淫则卷耳乔木之篇也
 徐儆弦曰诗言皆稽实待虚之言苟读者有所感发
 随所玩习皆可有得不必读陟岵而后可言事亲读
 四牡而后可言事君也如王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
 悟裴安祖讲鹿鸣而兄弟同食晨风鹿鸣亦岂父子
 兄弟之诗耶李和伯于衡门悟处世于甫田识进学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0b 页 WYG0082-0031b.png
 可为学诗之法读者随触而能自得思过半矣
徐元扈曰古人文词逐一圆满不待后人注脚诸经皆
 然至于读诗全要领其不言之旨若一切粘皮带骨
 全非诗理不了此义未可与言诗若是何也风人之
 致借有为机因无为用说处不是诗诗不在说处知
 其解者旦暮遇之
朱殷如曰诗三百篇大都忠臣孝子劳夫怨妇一倡三
 叹自是吐宫嚼徵今人胸中各有三百篇特古人先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1a 页 WYG0082-0031c.png
 获我心耳奈笺疏师承画为功令章句之间搜剔几
 穷文辞之外销铄殆尽一片家常话只做书读过古
 今志意万山遮断矣试从篝灯明灭更永人静时取
 一二章朗诵数过此际光景自然欢使舞悲使泣古
 今人相去不远此可明證故善说诗者以眼前作商
 周以当身为作者即从笺疏师承讨出本心疑信即
 从文词章句灼见古人肝肠谁谓删后更无诗耶
范士文曰古人作诗虚实相因譬如车轮之转非毂非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1b 页 WYG0082-0031d.png
 辐妙在于空又如鼓响于桴声不在木火傅于薪光
 不在烬若将意思一句说尽便同嚼蜡无味
朱元晦曰看诗须并协韵读便见得他语自齐整又更
 略知协韵所由来甚善或问吴才老之协韵何据曰
 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多者引十馀證少者
 引两三證然亦有推不去者因言商颂下民有严协
 不敢怠遑吴氏音严为庄云避汉讳却无道理某后
 读楚辞天问见严字乃押从庄刚方字去乃知是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2a 页 WYG0082-0032a.png
 韵严韵作昂也又此间乡音严作户刚反天问才老
 岂不读往往偶失之古人情意温厚宽和言语自恁
 地好当时协韵只是要便于讽咏而已到得后来一
 向于字韵上严切却无意思汉不如周魏晋不如汉
 唐不如魏晋本朝又不如唐如元微之刘禹锡之徒
 和诗犹自有相重密本朝和诗便皆不要一字相同
 不知却愈坏了诗也叶韵恐当以头一韵为准且如
 华字叶音敷如有女同车是第一句则第二句颜如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2b 页 WYG0082-0032b.png
 舜华当读作敷然后与下文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皆
 叶至如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
 读而下文王姬之车却当作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
 从吴才老旧说不能又创得此例然楚辞纷余既有
 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后与下文纫秋
 兰以为佩叶若能字只从本音则佩字遂无音如此
 则又未可以头一韵为定也
 陈氏桱曰吴棫撰毛诗补音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3a 页 WYG0082-0032c.png
 者如来之为釐庆之为羌马之为姥之类诗音旧有
 九家唐德明始定为释文燕燕以南韵心沈重读作
 尼心切德明则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扬之水以沃
 韵乐徐邈读沃郁缚切德明亦所不载颜氏糺缪正
 俗以傅毅郊祀赋穰有而成切张衡东京赋激有吉
 跃切今之所作大略仿此其援据精博信而有證朱
 晦翁注楚辞亦用棫例皆叶其韵棫又有韵补一书
 不专为诗作也要之古人韵缓之说最为确论不必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3b 页 WYG0082-0032d.png
 一一改字
宋景濂曰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
 音者牙舌□齿喉及舌齿各字是也知者察之分其
 清浊之伦定其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而天
 下之音尽是矣然则音者其韵书之权舆乎夫单出
 为声成文为音音则自然协和不假勉强而后成虞
 廷之赓歌康衢之民谣姑未暇论国风雅颂四诗以
 位言之则上自王公逮小夫贱𨽻莫不有作以人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4a 页 WYG0082-0033a.png
 之其所居有南北东西之殊故所发有剽疾重迟之
 异四方之音万有不同孔子删诗皆堪被之弦歌者
 取其音之协也音之协其自然之谓乎楚汉以来离
 骚之词郊祀安世之歌以及于魏晋诸作曷尝拘于
 一律亦不过协比其音而已自梁之沈约拘于四声
 八病始分平上去入号曰类谱大抵多吴音及唐以
 诗赋设科益严声律之禁因礼部之掌贡举易名
 曰礼部韵略遂至毫发勿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4b 页 WYG0082-0033b.png
 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
 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信惟武夷吴棫患之尤深
 乃稽易诗书而下达于近世凡五十家以为韵补新
 安朱熹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音识者犹或信之而
 韵之行世者犹自若也呜呼音韵之备莫踰于四诗
 诗乃孔子所删舍孔子弗之从区区沈约之是信不
 几于大惑与司马光有云备万物之体用者莫过于
 字包众字之形声者莫过于韵所谓三才之道性命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5a 页 WYG0082-0033c.png
 道德之奥礼乐刑政之原皆有系于此诚不可不慎
 也古者之音惟取谐协故无不相通江左制韵之初
 但知纵有四声不知横有七音故经纬不交而失立
 韵之原往往拘碍不相为用宋之有司虽尝通并仅
 稍异于类谱君子患之虽然旋宫以七音为均均言
 韵也有能推十二律以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而大
 乐之和亦在是矣
黄才伯曰字音以喉齿牙舌唇为宫商角徵羽其入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5b 页 WYG0082-0033d.png
 也则以清浊高下而谐不因乎字故乐之五音与字
 音不同如鹿鸣之诗首呦字为黄钟清宫次呦字为
 南吕羽音沈括言古之善歌者使声中无字字中有
 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尔字则有喉牙
 齿舌等音当使字字举皆轻圆融入声中令转换处
 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累累如贯珠今谓
 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
 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朱子仪礼经傅诗乐篇正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6a 页 WYG0082-0034a.png
 是沈氏之意今以呦呦二字为例其馀当观全谱由
 此言之声相应故生变兼为乐之五音亦可槩见矣
 如关雎以无射清商起调首关字后两参字是也以
 无射清商毕曲首逑字次侧字末之字是也此歌诗
 法也乐记所谓变成方谓之音是已
杨用修曰吴才老尝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二书皆古
 音也余尝合而观之有当从而无疑者有当疑而阙
 者有必去而无疑者如舍之音署下之音虎马之音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6b 页 WYG0082-0034b.png
 母有之音已福之音偪见于易象不一而足服之为
 房六切见于诗者凡十有六皆当为蒲北切而无与
 房六叶者友之为云九切见于诗者凡十有一皆当
 作羽轨切而无与云九叶者此类当从而无疑者也
 朝一也既叶为周又叶为署为除夜一也既叶为御
 又叶为灼为液此类当疑而阙者也至若驺虞一诗
 既以虞叶为牙而合豝为韵下章又以牙叶为五红
 而合蓬韵不知古诗末句同者多不叶如文王烝哉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7a 页 WYG0082-0034c.png
 之例也行露一诗既强以牙叶为五红又强以家叶
 为各空切以合其韵不但已也又以家叶作谷以合
 狱屋之韵则辞不达言不顺苟以趁韵而已岂古人
 自然之文哉且诗一人之作一方之言而二章之间
 讵分二音是非古音也其为臆说决矣此类当去而
 无疑者也考诗之音韵有如字读而自可叶者如棘
 心夭夭母氏劬劳劳叶僚今按劳自可叶夭不必改
 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叹叶他涓切今按叹音滩自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7b 页 WYG0082-0034d.png
 可叶泉不必改音出自北门忧心殷殷门叶眉贫切
 今按门自可叶殷不必改音四牡有骄朱幩镳镳骄
 叶高今按骄自可叶镳不必改音吴才老必欲改之
 者以劳在豪韵夭在萧韵故改劳为僚以就夭泉在
 先韵叹在删韵故改泉为他涓切以就泉门殷骄镳
 之改音意亦如此他如扬且之颜为鱼坚切鹑之奔
 奔为逋珉切凡百馀字聊举以例其馀皆改古韵以
 趁沈约之韵也不思古韵宽缓如字读自可叶不必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8a 页 WYG0082-0035a.png
 过矫唇齿况四声分在齐梁间成周之际宁知有沈
 约韵哉尝慨春秋三傅之祖也反以三傅疑春秋孟
 子班爵禄章王制之祖也反以汉人王制周礼疑孟
 子不合诗骚音韵之祖也反以沈韵改诗骚俗学之
 谬如此
徐元扈曰音韵相傅终古不变古人止用其方言称情
 而作并无窒碍今以南人之音读北人之文自然龃
 龉乃动称古叶不敢致问果尔则古又当另有一种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8b 页 WYG0082-0035b.png
 韵书出于方言谣俗之外而当时妇人女子田夫牧
 竖皆能暗诵用以作诗必无此理
予友朱康流说诗简该隽永予尝质难今录其读诗略
 记总论曰诗义至于今日几如聚讼作者愈繁傅会
 愈甚而本旨愈不可诘小序最为近古虽不出于作
 者之自为大抵采诗者据所闻而记其略也后人增
 益或失初旨观亡诗六篇仅存首语则首语作于未
 亡之前其不作于既亡之后明矣子由独取初辞颇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9a 页 WYG0082-0035c.png
 为得之然思之不精仍多狃于旧闻其独创之说又
 臲卼而不安宜其见斥于晦翁也至晦翁之释诗又
 因后人之失其传并初辞而废之是犹饭与砂同弃
 萧与兰并焚矣夫易以发挥理义犹曰书不尽意况
 诗以涵泳性情者乎故诗人美刺之意有见于文辞
 之中者亦有寄于文辞之外者如必执文辞以求之
 是孟子所谓害志者也集传既废小序惟以己意揣
 摩于是举诸刺诗半属其人自为似则似矣然春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69b 页 WYG0082-0035d.png
 之初风教未至大坏即有安于为恶而不惭者大扺
 在上之人举国中一二数而已人犹痛恶而刺之况
 在下者敢作为诗歌播之里巷者乎且出于其人之
 自为则如桑中静女诸篇顺情从怀而出之亦不足
 以为诗出于刺者之口反覆而嗟叹之于此无所嫌
 于彼有所警也乃曰未有刺于其人之恶而反效其
 人之言以自陷于所刺之中者独不曰摈其人之恶
 而反录其人之诗适以自悖其所摈之意乎使孔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0a 页 WYG0082-0036a.png
 生于汉唐以后则狭邪游冶之篇又何可胜录也晦
 翁胸中坦然平易无所曲折言理则得之言情则固
 有未尽者故三百篇之中集傅所得者国风十之五
 小雅十之七大雅颂十之九而后人好异乃欲尽举
 而易之则又过矣
 诗之有美刺犹春秋之有褒贬也触于见闻发于性
 情岂如后人之夸谀为佞诋讦为戾者乎晦翁与东
 莱论辨淫奔之诗终不能合晦翁之义虽正东莱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0b 页 WYG0082-0036b.png
 说亦未为非也晦翁所嫌老发人闺门隐僻之事非
 温柔敦厚之道然居民上而载高位者肆然宣淫而
 无忌君子处其国安能默默而已若新台墙茨诸篇
 已不胜喋喋所不可解者桑中静女之诗若为流连
 佚荡之语似乎劝之然静女序曰刺时则是借男女
 以寓言略如楚辞所云其不为刺淫明矣惟桑中序
 曰刺奔而左传亦称桑中之喜其为淫奔之事无疑
 而玩其词气知诗人之所刺者其意也尚未有其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1a 页 WYG0082-0036c.png
 未有其事而有其意不可不抉而破之也盖诗有刺
 其人者亦有刺其俗者刺其人者如卫宣公公子顽
 之类是也刺其俗者如桑中溱洧之类是也大抵卫
 之沫乡岁有游观一若郑之溱洧皆士女咸集车马
 骈填流风相习以为乐事而不觉其非于郑则著其
 事者罪累上也于卫未有其事则指其心而斥之曰
 是将无所不至苟使自好之士闻之必有动于中废
 然而自反矣则其为流连佚荡之语者正所以愧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1b 页 WYG0082-0036d.png
 儆之亦复何嫌而何避乎以是言之信乎东莱之说
 未为非也不然季札论乐至于邶鄘卫盛称其美而
 无贬辞于郑则仅讥其细而不及淫岂诗之邪者已
 黜于未删之前而反收于既删之后乎必不然矣晦
 翁续楚辞若高唐诸赋犹斥而不录又何疑于夫子
 晦翁以郑声淫即此郑风而是辨之者曰音律为声
 篇章为诗辞旨醇正而节奏放滥即为淫声辞旨佚
 宕而节奏紧严即为正声不得以声而累辞也如乐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2a 页 WYG0082-0037a.png
 记云商为五帝之声商人传之齐为三代之声齐人
 识之此与商颂齐风何涉其言亦至辨矣然在歌者
 或可变易其声而非所语于作者也作诗之人以哀
 心感者其辞凄凉其声亦凄凉以乐心感者其辞发
 越其声亦发越以喜心感者其辞和柔其声亦和柔
 以怒心感者其辞陵厉其声亦陵厉以敬心感者其
 辞庄直其声亦庄直以淫心感者其辞慆荡其声亦
 慆荡此志气之相因发于自然而不自知者也苟举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2b 页 WYG0082-0037b.png
 其声而变易之即不足以达志不足以达志亦不足
 以感人不足以感人即声之正者亦不足以为乐矣
 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辞亦无邪
 也声亦无邪也乐记所谓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者
 此惟在其本国则有之或流传于他国则有之鲁秉
 周礼采之列国以为乐者其淫词淫声不待夫子之
 正久已斥去而不用故季札历观列国之乐而不及
 一闻也其所存之辞皆正辞所存之声皆正声虽未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3a 页 WYG0082-0037c.png
 尝用之宗庙至于燕飨宾客歌之以相赠答者班班
 可考也如郑之子展子太叔子齹晋之叔向赵孟韩
 宣子春秋之贤大夫也当时歌之以见美者即晦翁
 所谓淫风岂其劝奖淫佚以为风尚者乎夫子之所
 取即向者贤士大夫之所美者也夫子之所去即向
 者贤士大夫之所斥者也夫子岂有以异于人乎特
 加之详审集其大成已耳
 风之所以异于雅雅之所以异于颂者非特家国天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3b 页 WYG0082-0037d.png
 下朝廷宗庙之分亦其音律之变不得比而同之也
 音律之传已无所考郑氏十二诗谱亦未可尽信凡
 调以此始者必以此终首尾何声即属何调诚如是
 则宫调之中商多于宫何得仍为宫商调之中宫多
 于商何得仍为商乎余以为调也者韵也古人雅淡
 不为繁声慢辞大抵一句之终则臾其音以永之而
 已平声最长其浊者为宫清者为商上声次之为角
 去声次之为徵入声最短为羽后世易之以□舌喉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4a 页 WYG0082-0038a.png
 齿牙而五方之音不可强齐故今之歌者平仄不协
 清浊不调不可以歌而喉舌之间不甚致辨则亦可
 以因俗而识雅因今而知古矣以此推而究之绝学
 或可复明古调或可再作乎或曰关关雎鸠四字皆
 属平声之清殆难播之丝竹曰古人谐声存乎通变
 如易之象不可典要也泮水次章四声通叶当时自
 有转借之法今不可以尽知亦不可以意会也至以
 人声而播之丝竹其无定音愈可知矣无定音则无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4b 页 WYG0082-0038b.png
 定律亦愈可知矣
 古者作诗有赋有比兴而用诗亦有赋有比兴射义
 天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也岂不以驺御虞人罔不
 在列乎诸侯以狸首为节乐会时也岂非以狸首
 至薄可以荐嘉宾乎是其指事也切其取义也直如
 作诗者之赋体是也至云大夫以采蘋为节乐循法
 也士以采蘩为节乐不失职也以妇女之循法喻大夫
 之循法以妇女之不失职喻士之不失职非比乎以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5a 页 WYG0082-0038c.png
 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喻大夫士明信之将
 非兴乎然其间亦有不可解者乡饮酒以及燕射之
 礼其合乐皆歌周南之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之鹊巢
 采蘩采蘋他诗无或及者其于诗义又何所取何所
 去也至于肆夏之三宗庙之诗也而叔孙豹以为天
 子享元侯用之文王之三周家受命之诗也而叔孙
 豹以为两君相见用之以燕享而干宗庙之乐何以
 不嫌于渎以诸侯而干天子之乐何以不嫌于僭郑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5b 页 WYG0082-0038d.png
 康成曰飨宾或上取也盖古之嘉礼吉礼固有上摄
 一等之例如昏礼士乘墨车是上摄大夫也祭统夫
 人副祎立于东房是上摄王后也则乐亦或如之顾
 以夫人而上摄王后亦后世之僭礼况诸侯而可上
 摄以偪天子乎三家者以雍彻夫子已明讥之而燕
 居篇记夫子之言曰两君相见升歌清庙下管象武
 客出以雍彻以振羽他不具论即以雍之一诗言之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既无取于三家之堂矣又何取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6a 页 WYG0082-0039a.png
 于诸侯之宫也或曰他事为借用彻则为正用借用
 则可正用则不可然与否与若自邶至豳十三国风
 无一见用于古礼者故程泰之谓十三国风俱不入
 乐徒歌而已则季札观乐于鲁工之所歌或称其大
 或讥其细或美其泱泱或美其沨沨是岂独以人声
 论者安得谓其不入乐也总之三百五篇意寄深远
 苟以比兴之义触类而广通之则国风之被于乐何
 所不可虽乱世之音怨怒既经夫子删定而后是皆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6b 页 WYG0082-0039b.png
 近于和平者矣岂复烦后人别择去取于其间哉仪
 礼残缺十存一二周官一书已为后人汨乱至小戴
 所记精义不乏而蹖驳亦时有之虽出圣人之言恐
 或犹有未定如执残缺汨乱蹖驳之书以其所及言
 谓为礼之所用而不察诗义之所格以其未及言者
 谓为礼所不用而不察诗义之所通亦何异于管窥
 之见也
小笺私记余读易谓易本言天道而总归人事其人为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7a 页 WYG0082-0039c.png
 君臣父子之伦其理为盈虚消息之几其端在身心
 家国之间而其体在戒惧慎独其用在通经达变自
 语默动静之微以及治乱兴亡之大无不由之是卦
 有六十四卦爻有三百八十四爻皆以理数象变救
 正人事也今于诗亦然其体风雅颂其义赋比兴其
 俗有东西南朔之殊其事有朝野大小之异其音有
 宫商角徵羽之辨其旨有正反常变美刺劝惩之不
 同其引类有天地时数山川人物之繁夥而究其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7b 页 WYG0082-0039d.png
 歌咏者喜怒哀乐之情家庭骨肉之事所告诫者兴
 亡理乱之由悲欢离合之故所称述者开国承家之
 业颂祷者凝庥永命子孙长久之谟极之忠臣义士
 怨妇劳人咨嗟太息以尽其痛哭流涕者皆不外此
 则诗之为诗不独声音合律文章葩美而圣人所以
 垂经著教者可以思矣
 帝舜之赞禹也曰克勤克俭予谓圣贤学问大要不
 出勤俭二者友人闻而疑之子曰非礼勿视四语岂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8a 页 WYG0082-0040a.png
 不是勤岂不是俭友人愕然真所谓索解人不可得
 也今读三百篇无一非勤无一非俭以小心谨慎为
 根柢以夙夜黾勉为工夫以纵欲败度为大戒以尽
 心于君父民物时时得宜者为宏功保啬精神凝合
 天命爱养物力始终弗替则学问之道治平之理至
 矣备矣夫勤俭岂外日用事物间哉亦岂仅在一事
 一物间哉苛察为明繁琐失度勤矣而不可云勤贪
 啬褊急厚取薄施俭矣而不可云俭诗人微旨亦寓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8b 页 WYG0082-0040b.png
 于意言之表学者当自悟之
 世人妄言旷达矜高自异今观圣人所采择以为咏
 歌者何尝有一旷达语耶谆谆然称述祖宗创业之
 艰难天命人心之不易保而欲子孙贤多世守高曾
 之规矩无忘天人交与之故慎持于天下国家之间
 耳读诗者体此意于情文律吕名物象数之中则一
 经可通六经六经可会一经用之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不必论其时遇之穷通险易事理之顺逆繁简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9a 页 WYG0082-0040c.png
 人物之远近亲疏自有以不辱身命不辱名教不辱
 君父不辱苍生一以致之矣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
 岂虚语者哉
 诗与春秋相表里春秋以褒贬为赏罚诗以美刺为
 劝惩是二者圣人寓治世之权于经术中者也夫有
 美而无刺有可劝而无可惩固圣人之所乐然而不
 能者以人有私利之念为之患耳为人而轻身忘家
 固不可私身利己尤不可盖私利之念胜则踰闲越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79b 页 WYG0082-0040d.png
 检至于汗漫而不可收拾故既誉扬其盛美而又诃
 诋其丑厉阐发隐秘摸写中曲令人知显贵如彼而
 人犹斥之幽暗如此而人犹暴之能不惕然以思憬
 然而悟乎后世之诗联辞缀韵不过风花月露于事
 何益若夫哀淫愁怨导欲增悲非徒无益抑且伤化
 邵子曰诗从删后更无诗正谓此也诗亡然后春秋
 作诗与春秋相因为用而天下治矣
 为人而怠弃先业则水木本源之意绝故诗常称述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0a 页 WYG0082-0041a.png
 祖德以动之为人而专恃先世则有初鲜终之患生
 故诗常言勉强学问以勖之苟能修德承先即可上
 契天帝下洽民物而启后人矣夫人不懈幽独始可
 日进高明不欺矜寡始可光被遐迩故诗之所美必
 光明俊伟有益于天人者也诗之所刺必阴诡回遹
 见弃于天人者也诗人用心大概如是馀可类推而
 知
 周以农事起家常以农事劝勉盖稼穑艰难小民之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0b 页 WYG0082-0041b.png
 依君民大事莫此若也虢文公之论谆谆详切则媚
 神和民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者俱本是为当急豳
 风七月徵于民俗楚茨大田见于君公而载芟良耜
 形诸颂祷何为殷殷乃尔乎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于
 是可见
 人得遂其愿则乐不遂其求则忧其常也故有待给
 于人者有藉慰于上者能曲尽其情各慰其私而更
 有幸出望外非意之获则为之欢愉鼓舞歌颂乐道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1a 页 WYG0082-0041c.png
 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然人处伦常事物间遇顺意时
 当待之以理遇逆境时亦当制之以理理所难处则
 归之数及乎反躬引咎呼天呼父母亦其心之无可
 如何者所谓知其不可而安之命也知其不可而鸣
 号之亦命也诗人有郁于中或为嗟咨或为涕泣感
 慨悲愤莫知所措此岂其得已者哉故曰圣人之情
 见乎辞
 诗之忧多而乐少者何也天下治日常少而乱日常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1b 页 WYG0082-0041d.png
 多君子与小人相持而君子常患于不胜当盛治之
 日而乱几即乘之君子在朝用事而小人蘖芽其间
 此幽显微著之理皆诗人所兢兢焉深虑者也诗人
 有善善长恶恶短之心称人善虽至隐必阐扬之言
 人过虽已形必婉讽之至于有治定之业则铺张勋
 德以示劝有丧亡之忧则推原祸本以垂戒或冀望
 时君或切责臣下布之朝野告之神明寓规于颂因
 时立言皆有忠厚悱恻之意而履霜坚冰尤其深切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2a 页 WYG0082-0042a.png
 而莫遏圣人删诗自不厌其言之多耳
 孔子删诗正乐在鲁哀公十有二年左氏所记春秋
 时君卿大夫燕享赠答所引用者俱在定公四年之
 前季明德沈子起谓其所赋之诗非孔子删正之篇
 不可据为古经之證今考当时引用之诗断章取义
 不可拘固以观也乐之当正或有歌此燕乐音节相
 传当时遂袭为常不知所用之宜如天子之飨元侯
 者而及之使命两君相见所歌者而施于下臣王者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2b 页 WYG0082-0042b.png
 歌之以彻祭者而僭自大夫孔子安得不为之釐正
 乎若子展子太叔子齹诸名卿所赋义有取尔以其
 未经孔子删正为不足据而何以河水辔之柔矣新
 宫祈招车乘周道挻挺我无所监等诗不概列于三
 百篇也则今之所存者经孔子之删正而三百篇见
 于左氏纪载者亦可引为释经之助
 六经为载道之文俱按事陈理直切指示而诗原本
 性情宣达志气托诸形容寓言物外别是一种文字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3a 页 WYG0082-0042c.png
 非若他经可执犹元美所云草木中之松竹鸟兽中
 之龙鱼也当其天然而发如孩笑谷音随遇成节及
 乎有感而动如水冲石激触目生心此在作者难于
 明言而读者亦不能遽晓也是不必假象造语以释
 之引绳切墨以究之而当息心静气以观之亦若启
 其天机而调其六情者盖义类纷披而䌷绎宜閒物
 色错陈而析辞尚简使其味津津欲吐情晔晔若新
 则达人妙悟不于此见耶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3b 页 WYG0082-0042d.png
 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故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
 愚则深于诗者也此言诗之为教有异而即教人以
 学诗之方也欲学诗必先晓此四字之义冲容有度
 曰温辞气和婉曰柔浑合不佻曰敦含蓄不露曰厚
 四者不备不可为诗四者不具亦不可与言诗故于
 诗当求其忠厚和平一倡三叹之妙使其辨言过理
 靡丽过美而与情义相违远虽日与古来说家争黄
 角绿竞胜较奇而高心矜气岂有当于诗人之微旨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4a 页 WYG0082-0043a.png
 乎然诗有辞意深长典则奥博者学者不能好学深
 思畏难就易徒事于波靡殊少风雅之致太邻于涉
 猎不通诗史之情则三百篇不过与后代之里谣塞
 曲宫词猎赋鼓吹祠乐等耳又岂圣人删诗独存三
 百之意乎故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
 宋人有诗话而诗不振信乎木泾公之言也升庵谓
 有宋诸家之笺杜诗句必有所指篇必有所属如商
 度隐语岂复有诗哉谓之不振亦宜愚绎诗之为经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4b 页 WYG0082-0043b.png
 至实而虚最正而奇其微妙须人自会一涉口耳手
 笔便成筌蹄若泥文略意则买椟之见也凭臆牵辞
 则锲舟之求也然古人歌咏必非无因后人流览亦
 期有合则循章按句贵乎确證发明令其字字消释
 篇篇安顿始可无憾不得概谓无所指无所属也多
 闻阙疑圣贤不免若一切泛视含糊儱侗自非学人
 所宜耳
 诗所由作不出情事用三者喜怒哀怨忻戚感触而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5a 页 WYG0082-0043c.png
 发情也政事得失伦物臧否风俗淳漓事也为朝廷
 宗庙房中之乐而歌之相见会同郊祀燕飨田猎报
 赛用也及乎世遥年久情随境湮事与数殊用亦缘
 时远而不可考惟序之首句原其意旨题诸简端以
 示后世孔子未删以前三千馀篇皆有此一句使国
 史当采诗之时无此一语谁能于数百年之后遥揣
 而悬拟之乎世之遵序者谓此孔子子夏所作斥序
 者谓傅益臆决之词二者皆非也序首一语片言居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5b 页 WYG0082-0043d.png
 要不琐述诗中之词而推原诗前之意其理明切推
 隐而可以知著其语渊微举近而可以见远故其间
 有难读者略与诗等而神明其故大与诗合即朱子
 释诗亦多收摄其意是序本古初而不可轻废者首
 语而外出于后人之增益穿凿支离不必尽信也
 世有盛衰诗亦有升降此亦文运与世运相因者也
 读者详其文而测其意千百年之异同自见而说者
 有四始五际之要(其说以卯酉午戌亥为五际天保/为卯祈父为酉采芑为午大明为)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6a 页 WYG0082-0044a.png
 (亥亥为革命一际也辰为天门出入听候二际也卯/为阴阳交际三际也午为阳谢阴兴四际也酉为阴)
 (盛阳微五际也大明在亥为水始四牡在寅/为木始嘉鱼在已为火始鸣雁在申为金始)复有四
 始缺五际厄之语皆后人推测私见古人作诗时未
 尝有此也诗不可以文害辞不可以辞害志岂复可
 求多于文辞之外乎唐诗不可以初盛中晚论而三
 百篇更何论乎
 子贡诗傅亦尝有合于诗志未可竟斥置之然纰缪
 牵合往往而有大约因夫子可与言诗一言而附托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6b 页 WYG0082-0044b.png
 之耳其初世不槩见始盛于嘉靖之初如黄泰泉季
 彭山虽未深信亦或取焉丰一斋著鲁诗正说信之
 最深子南禺任诞多才又加缘饰是书尝至乱真若
 定之方中其尤著者也朱康流辨之甚审有识者不
 可执一而详观焉
 孔孟之后为故训之学者鲁申公而下凡七家为传
 注之学者子赣而下凡三十二家为义疏之学者梁
 武而下十有八家其他如刘公干王肃以还二十二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7a 页 WYG0082-0044c.png
 家为问辨侯苞郭璞而后三十二家为统说若夫名
 物则陆蔡五家图谱则郑欧十家音与纬有八自刘
 芳徐邈始何其多也迄今世远人遥载籍不备而家
 藏甚少闻见不详所睹记者止此市肆所得与亲友
 所假而已盖言不期多寡贵乎当理注弗问异同在
 于传经今儒士好辨文人尚辞传注简而寡义笺疏
 详而远性考證但支离而莫断质疑愈纷杂而莫信
 则欲穷经而经愈亡矣书曰诗言志必有志而后有
待轩诗记 提要 第 87b 页 WYG0082-0044d.png
 诗孟子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必得其志而后可以得
 诗予不敏何敢以己意为可得诗志乎诗序近古未
 必无据先儒祖述已久因辞测志因序测诗其有未
 慊参众见而权衡之如彼飞虫时亦弋获庶几愚者
 之一得云
 
 
 待轩诗记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