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70-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升庵集卷五       明 杨慎 撰
  二伯论(上/)
杨子曰世儒多称五伯滥矣夫予见其二矣未见其五
也五伯并称桓文之意荒矣夫伯何为者也中国陵四
夷竞有能联诸侯同会盟以役社稷以固维城是之取
尔由此其选者桓其首也伯之雄也文其继也桓之匹
也未有三此者也彼秦宋楚何为者哉秦伯之缪也宋
卷五 第 1b 页 WYG1270-0060b.png
伯之虏也楚伯之寇也缪虏寇何伯之有焉自以为伯
不明也人从而伯之逐声也且言秦缪何业而为伯哉
或曰三置晋君非业与杨子曰是狐埋之而狐掘之也
奚其置或曰惠怀失之重耳得之矣奚其不置曰君子
之置以巳乱也其上务正之次定之其下幸之秦之置
晋也幸之而巳矣且不先置重耳而置惠怀使晋乱者
终一星而踰六闰若缪公先惠怀而死则有人谁置否
则重耳先缪公而死则欲置谁人是晋乱终无巳也重
卷五 第 2a 页 WYG1270-0060c.png
耳之立天也非秦也或曰秦誓之书孔子何以录也曰
秦缪公口一时悔过而心终身遂非孔子录之于书惜
其违百里奚而用孟明匪取之也君子之悔过也以质
小人之悔过也以文秦缪公之悔文而巳故以为书之
终焉感世变焉盖伤之也书之秦誓也犹诗之黄鸟也
皆刺也非美也如以秦誓为美也则黄鸟亦美乎或曰
置惠怀者公子挚之为也用孟明者公孙枝之为也殉
三良者康公之为也曰挚则谋而公实听是曰缪听枝
卷五 第 2b 页 WYG1270-0060d.png
则举而公实任是曰缪任康则承而公实命是曰缪命
三缪亦大矣死谥曰缪宜哉予故曰秦伯之缪者也宋
襄之始求伯也一会而虐二国之君是酗之健嗔也一
战而见执于盂是婴之抗虎也再战而夷于泓以放乎
死是卵之斗石也是僇人耳夷俘耳而可以俎豆于桓
文乎予故曰宋伯之虏者也夫伯也者攘夫夷者也楚
庄身夫夷者也是高宗之所伐也周公之所膺也而可
进乎况又负其蛇豕之力凶其水草之性圣人岂其以
卷五 第 3a 页 WYG1270-0061a.png
伯而与之若以为强而与之则夫差也泰伯之裔也句
践也大禹之裔也且犹不与之而岂以伯与楚哉故曰
楚伯之寇者也呜呼论世于春秋考衷于孔子而已矣
孔子之言曰其事则齐桓晋文称管仲曰如其仁如其
仁又曰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下此无讥焉予
故曰桓其首也伯之雄也文其继也桓之匹也未有三
此者也
  二伯论(下/)
卷五 第 3b 页 WYG1270-0061b.png
或曰然则五伯并称何昉乎曰昉乎战国之世战国之
士所以鼓噪其君者则伯而已矣曰桓与文怵其高而
画也故下及秦宋楚曰缪亦可伯也虏亦可伯也寇亦
可伯也盛鼓于时遂弗改于后耳或曰谓秦为伯者孟
子之言也左氏之言也谓宋为伯者公羊之言也谓楚
为伯者又左氏之言也三子之言非与曰孟子激辞也
左氏诬辞也公羊偏辞也孟子尝称百里奚曰秦缪公
用之而伯矣又曰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矣又曰仲尼
卷五 第 4a 页 WYG1270-0061c.png
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又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
子为我愿之乎且桓文之事不道矣秦缪反可道乎管
仲不足为矣百里奚反可为乎当究其说矣时则有以
伯轧己者故贬管仲以拒之时则有以游说轧己者故
又申百里奚以抑之亦不思秦于百里奚曷尝尽用其
言乎秦曷尝伯乎君曷尝显乎故曰孟子激辞也左氏
于百里奚如遗而誉孟明如不及既归而执则曰不以
一眚掩大德又曰孟明念德矣焚舟则曰遂霸西戎用
卷五 第 4b 页 WYG1270-0061d.png
孟明也夫孟明不智无勇违父误君百里奚不幸而生
此不肖之子秦缪公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
人强贼之行也临戎而见执没世之耻也焚舟之后晋
特不出秦无少加于晋也封尸而归何救于涂地之败
也曰德何德曰念何念西戎素服于秦岂由封尸而伯
也左氏之笔于是为曲矣舍其父而称其子掩其是而
饰其非后人又溺其文而信其事不可哉故曰左氏诬
辞也公羊之言曰不鼓不成列不禽二毛虽文王之师
卷五 第 5a 页 WYG1270-0062a.png
不是过君子不暇责其重许襄公而恨其轻待文王也今
夫卵也而与流丸齐注不自虞而籍石以绵纤儿知笑
之矣然则公羊不出户之臞儒也其习鄙其言戆故曰公
羊偏辞也一邲之战左氏假借楚子滔滔千言沛若有馀
楚子夷且陋又临戎当阵而引三诗援七德若横经之儒
其诬可知予无责耳矣或曰是则然矣子以秦伯之谥为
缪何哉曰子不观谥法乎名与实爽曰缪布德执义曰穆
之二者判然殊也古之得此谥者秦鲁以之学者疑秦伯
卷五 第 5b 页 WYG1270-0062b.png
霸主鲁公尊贤而皆遂更名缪为穆不思其终违蹇叔徒
尊子思是爽实之大者也缪不亦宜乎或曰然有證乎曰
有墨家之徒缠子佑鬼神而引秦缪公上帝赐之年九十
事儒者董无心难以秦缪晋文且曰缪者误乱之名文者
德惠之表有误乱之行者天赐之年有德惠之表者天夺
其命乎史记蒙恬传曰昔者秦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
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古之可證者若此予言岂无稽哉
  古今人表论
卷五 第 6a 页 WYG1270-0062c.png
班史古今人表予反覆论之其谬有四一曰识见之谬二曰
荒略之谬三曰名义之谬四曰妄作之谬夫传道者曾子乃
列于冉闵仲弓之下盖不知曾子不与四科之故也首霸者
齐桓乃居于四公之次盖不知五霸莫盛于桓文之说也鲁
隐列于下下而葛伯及于上中若以让桓为行善而未尽彼
废祀仇饷者恶未极乎嫪毐列于中下而于陵仲子与之
同等若以好名者诚非中道彼淫秽叛逆者尚可齿乎此
其识见之谬也夔后夔也居夔于上下出后夔于下上韦
卷五 第 6b 页 WYG1270-0062d.png
豕韦也寘韦于下上列豕韦于上下是以一人而二之邮
无恤与王良并著范武子与士会俱垂是名谥而离之此
其荒略之谬也兹二谬者古人尝论之见于张晏罗泌之
书然犹就其成籍而谪之耳若其名义妄作之谬则未有
及之者也予以为固作汉书纪汉事也鸿荒以来非汉家
之宇上古群佐非刘氏之臣乃总古今以著人表既已乖
其名复自乱其体名义谬矣有仲尼之圣然后可以裁定
前人宪章后世然而六经之述必待晚年固何人也而高
卷五 第 7a 页 WYG1270-0063a.png
下古今之人乎依阿人螭自取天宪使其自署当在何
等身陷于重渊之下而抗论于逵霄之上谁其信哉昔
荀卿论十二子一时人耳识者犹或非之固又岂卿俦
乎谓之妄作可也大谬若此而古人之论曾不及之岂
以为不足论乎班史文词世所深好盖有爱忘其丑者
矣注家之说曰六家之论轻重不同百行所同趋舍难
一班史所论未易掎摭陋哉颜氏诚班氏之佞臣乎
  鲁之郊禘辩
卷五 第 7b 页 WYG1270-0063b.png
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然皆臣子之分所当为鲁安
得独用天子之礼乐哉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予
读其言虽爱其辞之严义之正而未尝不病其考究之
不精也鲁之僣天子礼乐鲁之末造非成王伯禽之为
也昔者成王命君陈拳拳以遵周公之猷训为言猷训
之大无大于上下之分岂其命伯禽而首废之哉此以
理而断其事之无也以孔子之言考之论语载子入太
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中庸载孔子之言曰郊社
卷五 第 8a 页 WYG1270-0063c.png
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事乎其先也明乎
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乎此二言者微
言以见其义也又恐当时之不喻也故又曰禘自既灌
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
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亦既十露一
二矣又恐后世之不喻也则又曰杞之郊也祀禹也宋
之郊也祀汤也是天子之事守也鲁之郊禘非礼也周
公其衰矣孰有深切著明如是乎以上数言著其意而
卷五 第 8b 页 WYG1270-0063d.png
春秋鲁颂著其事春秋书禘于庄公见禘之僣始于闵
公也书四卜郊见郊之僣始于僖公也鲁颂閟宫之三
章云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言成王
命伯禽以爵土耳其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以下则诗人
美僖公郊祀之事未见出于成王之所命也孔子于春
秋书郊者九始僖终哀使隐桓庄闵之世有郊奚为而
不书鲁颂之颂僖正以著其僣之始耳此以春秋鲁颂
考之而知郊禘不出于成王之赐也且史者载事之书
卷五 第 9a 页 WYG1270-0064a.png
也以天子礼乐赐诸侯岂细事哉左氏未尝言之公羊
未尝言之谷梁未尝言之国语未尝言之公羊之言曰
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礼也其言即孔子
之意也隐公尝问羽数于众仲众仲曰天子用八诸侯
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若如八
佾之赐果出成王则众仲胡不举以对据此则隐之世
未有郊可知庄公观齐社曹刿諌曰天子事上帝诸侯
会之受命焉诸侯祭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据此则
卷五 第 9b 页 WYG1270-0064b.png
庄公之世未有郊可知皋鼬之盟苌弘欲先蔡祝鮀述
鲁卫初封之宠命赐物其说鲁之宠锡大辂大旂夏后
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官司彝器纤
悉毕举使有天子礼乐之赐鮀也正宜藉口以张大于
此时而反无一言及之乎昭公曰吾何僣矣哉子家驹
曰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舞大武
此皆天子之礼也赐果出于成王子家敢面斥昭公以
僣而不讳邪由是观之鲁之僣非特郊禘而已天子之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70-0064c.png
礼乐大小皆悉用之矣周公阅来聘鲁飨有昌歜形盐
而辞不敢受宁武子聘鲁鲁飨之赋湛露彤弓而曰其
敢干大礼二子之辞盖恶鲁之僣也以是观之可见鲁
之僣尚未久故上自天子之宰下至邻国之卿苟有识
者皆疑怪逊谢而鲁人并无一语及于成王之赐以自
解以此知其诬矣予考吕氏春秋云鲁惠公使宰让请
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报盖未允也此岂非
明證大案哉比事而观之襄王之出而入也尚不许晋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70-0064d.png
文公之请隧平王之弱而迁也犹不允鲁惠公之请郊
成王之贤倍于襄平襄平尚靳之而谓成王赐之晋文鲁惠
尚不敢轻用而谓伯禽受之有是理乎若已赐矣已受
矣鲁惠又何须复请乎或曰子之言则然矣然礼明堂
位有是言也祭统有是言也诗鲁颂传有是言也噫三
言者皆虚也明堂位之言鲁之陋儒欲尊宗国如亡是
公之聘齐乌有先生之誇楚有是言无是事也其言也
不足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汉儒无远识以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70-0065a.png
明堂位入礼经而祭统之说因之鲁颂之传因之故祭
统之谬骈明堂之枝指也鲁颂之谬承明堂之馀窍也
君子不稽经合传而偏此之信亦固矣且明堂位之言
亦自相反既曰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以天子礼
乐又曰成王康王赐鲁重祭既曰成王又曰康王成王
既赐康不应复赐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
肺肝矣盖自王泽之竭处士横议谓舜臣尧或谓囚尧
谓禹德衰谓伊尹割烹要汤谓孔子居卫主痈疽瘠环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70-0065b.png
南游交辞于漂女皆厚诬圣贤自便已私与此说之兴
盖同时也幸而孟轲氏辩之孔子顺辩之而成王伯禽
之事既不幸不得明者之辩而号为大儒者方引之以
解经使成王伯禽蒙首恶之名于千载子其可无辩乎
古语曰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经传
之明證大案其众如此曲儒之单闻孤说其寡如彼辩
是非于千载之下当何从亦从其众而已
  息壤辩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70-0065c.png
山海经云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罗泌作路史发挥
求其说而不得乃云楚有地名息壤其土能长若人之
赘疣然是眯而道也按许叔重说文解字云壤柔土也
书曰咸则三壤孔安国云无块曰壤九章算术云穿地
四为壤五为坚三壤是息土和缓之名周礼地官十二
壤注壤赤土以万物自生则言土土吐也以人所耕树
蓺则曰壤土坚而壤濡前汉书邹阳传注梁益间所爱
谓其肥盛曰壤又尧时有击壤歌耕者拔其陈根击其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70-0065d.png
坚块也又汉令解衣而耕曰襄壤字从襄盖耕治之土
也宋杨亿当制与辽国书云邻壤交欢太宗以嫌于粪
壤朽壤易作境字以上数文證之壤字之意明矣山海
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
息壤土田皆君所授于民故曰帝之息壤鲧之治水不
顺水性而力与水争决耕桑之畎亩以堙淫潦之洪流
故曰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其义岂不昭矣哉古书传
之言本自明且昭而解者翳且晦此类多矣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70-0066a.png
  性情说
尚书而下孟荀扬韩至宋世诸子言性而不及情言性
情俱者易而已易曰利贞者性情也庄子云性情不离
安用礼乐甚矣庄子之言性情有合于易也许慎曰性
者人之阳气性善者情者人之阴气有欲者李善曰性
者本质也情者外染也班固曰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
化也钩命决曰情生于阴欲以系念性生于阳欲以理
执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礼运记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70-0066b.png
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王弼曰不性其情何以久行
其正是易之所谓利贞也庄子所谓不离也故曰君子
性其情小人情其性性犹水也情波也波兴则水垫情
炽则性乱波生于水而害水者波也情生于性而害性
者情也观于浊水迷于清渊小人也肫肫其仁渊渊其
渊浩浩其天者君子也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举性
而遗情何如曰死灰触情而忘性何如曰禽兽古今之
言性情者易尽之矣庄子之言有合于易者也述性情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70-0066c.png

  广性情说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情
也道心性也精一执中约情之偏而合性之中也诗曰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象谓之物法谓之则五性出于五
行金神曰义木神曰仁水神曰知火神曰礼土神曰信
是五性之物之则也六情出于六气好生于阳恶生于
阴喜生于风怒生于雨乐生于明哀生于晦是六情之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70-0066d.png
物之则也礼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情之欲
也天静曰性欲动曰情李槩曰人之性静欲实汩之性
也者所禀于天神识是也故为形骸之主情也者所受
于性嗜欲是也故为形骸之役周子曰诚无为几善恶
诚性也几情也性则根柢情其旁荣侧秀性其枝干情
其窭数寄生也孟子曰人之性善言性也未及情而言
之也荀子曰人之性恶言情也未及性而言之也扬子
曰人之性善恶混韩子曰性有三品杂性情而为言也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70-0067a.png
必若孔子之言而后备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合性
情言之也而诸子之说在其中矣宋儒析性情为义理
气质之分似也而曰孔子之论性乃气质之性孟子之
论性乃义理之性力主孟子而阴若不足孔子者非也
或曰若子之论性固善矣则是尧舜无情桀纣无性也
曰善哉子之问吾尽谕子尧舜非无情性其情也桀纣
非无性情其性矣吾非善子之问为是也得子之问吾
说益明是以善之也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70-0067b.png
  格物说
格物之说近日解者何其纷纷乎有以格为正者大学
之始遽能正物则脩齐治平皆赘矣曷寻格字之本原
乎格之为字从木为义从各为声俗云门格窗格亮格
皆是也格者隔也格而蒙之帛明既不蔽而尘又不入
呜呼外物为吾心之尘也多矣色声香味皆心之尘也
吾心之尘隔之使不侵即所谓奸声乱色不留于聪明
淫乐慝礼不接于心术兹非格之说乎物之感人无穷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70-0067c.png
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
灭天理而穷人欲也兹非物之说乎大学之始以格物
为首格物者持敬也持敬为穷理之本即格物以致知
之说也或曰如此则释氏六尘之说是乎曰弥近理而
大乱真佛氏恶奸声乱色并声色而欲去之而卒不能
去也吾儒则去其奸与乱而已雅声正色不去也佛氏
恶淫乐慝礼并礼乐而欲去之而卒不能去也吾儒则
去其淫与慝而已嘉礼和乐不去也是犹窗隔而蒙之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70-0067d.png
以帛明既不蔽而尘亦不入也释氏则如筑暗室而枯
坐其中尘虽隔而明亦窒矣谓之明心适以死其心也
何可以同日语哉宋吕氏解格物致知云与尧舜同者
忽然自见此释氏一闻千悟一超直入之说也又曰求
其所以为知则为格物忽然识之则为物格此释氏闻
声悟道见色明心之说也已为先儒所辟弃而不用近
日好奇者复阴祖其说而阳讳其名吾谁欺欺先圣乎
  耕乐解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70-0068a.png
   松江金云卿自号耕乐良史图之君子赋之复
   请于予效宾戏作耕乐解
耕乐主人荷锄于垄上有游谈公子过而劳之曰苦哉
子之业也昔孔子鄙樊须之学稼孟子辟许行之并耕
盖天之生时也水毁木饥火旱金穰五行而害者居三
焉土之分民也士尚志工执秇商贸利农尽力四民而
农独劳焉雨旸之不时则忧肥瘠之相掩则忧稂莠则
忧螟蝝则忧在野炽菑勤动终岁穫不偿力馁在其中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70-0068b.png
子之业良苦自今以始能易业以从我乎主人怡然笑
曰子何年之壮言之少貌之扬趣之卑也我则劳子子
有何劳于我子懵我农乎而以妄说之奚姬鱼语女天
田丈人乾象之垂同颖嘉禾坤文之瑞帝号神农长于
上古官为后稷祀于万祀若知农道乎夫农祥正灵雨
零泽腹泮阳瘅盈榖精始出菖叶初生决万顷之渠吾
蓬瀛也听九扈之鸣吾韶英也兹吾乐岁之始也及其
万宝得正秋馀粮宿亩首穧穗有利雁鹜得食东有茨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70-0068c.png
梁西有坻京朋酒为享同里合醵主歌良耜客称大田
兹吾乐岁之成也岁岁相嗣乐乐无穷或雨或旸或腐
或槁吾能节之以畎浍之盈虚或肥或瘠或盈或耗吾
能时之以菑畬之浅深或稂或莠忧或伤之吾能加耘
耰之功或螟或蝝忧或侵之吾能仿祭步之法兹又吾
所以先勤而后欣早倦而晚燕者也吾尝思之鸱夷龙
断誇其筹算不资吾农将守囊而待毙刻楮削鐻矜其
精巧不资吾农将韬器而为莩岂若吾业用裕我身润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70-0068d.png
及我人是以少习长安不见异物以迁焉焉往而不乐
哉公子曰是则然矣匪耕无以为乐乎上世之士何必
耕也耕乐主人曰子难喻若此乎试溯上世何人不耕
何耕不贤君籍千亩卿有圭田养则食其力祭则告其
虔故驰束帛者在丘园求干城者于中林相郼者有莘
之氏伯齐者叩角之吟自周章一荡天子不省耕牧伯
不勤农师众不服耒庶人不安亩是故伐檀有素飧之
讥鸨羽有何食之叹而使横议者坐享任侠者暴殄悲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70-0069a.png
夫以是论之非治世无乐农也今吾与子幸生太平不
思结庐守本业击壤咏帝德而欲崇游堕之习慕战国
之风重伐檀之讥增鸨羽之叹无乃不可乎吾不招子
而子反招我异哉公子赪颜而不能视班马而不能去
摄拱奇拜而谢曰子天隐者也问姓与名冉三不告曰
子蓬心之士也速去耕乐主人方徜徉乎笠泽之墟率
其属述祖德于金天氏之裔隐其名慕南溟之逍遥交
食于地交乐于天终身不易其业也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70-0069b.png
  閒书杜律
杜诗可以意解而不可以辞解必不得已而解之可以
一句一首解而不可以全帙解全帙解必有牵强不通
反为作者之累世传虞伯生注杜七言律本不出自伯
生笔乃张伯成为之后人驾名于伯生耳其注首解恨
别云杜公初至成都未得所依故以别为恨不知唐室
板荡故园陷虏虽得所依岂不以别为恨公岂如江估
淮商风水为乡船作宅一得醉饱不思家者乎解摇落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70-0069c.png
深知宋玉悲云惟深知其故故千年之后且为悲欢惟
其亦吾之师故闵其萧条解生长明妃一首云惟其去
紫台故春风面不可见惟其独留青冢故环佩声归月
下闻此乃村学究腐烂讲套语岂可笺杜乎解曾闪朱
旗北斗閒云亦尝树旌旗于北斗城中以享安閒之富
贵北斗閒三字而上下添十二字乃成文何异世传怒
挥门不报打铺路无笼之谑谣耶织女机丝虚夜月石
鲸鳞甲动秋风本言乱离萧条之状而解云织女不能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70-0069d.png
机杼故曰虚石鲸相传有灵故曰动此何异眯目而道
黑白者䌽笔昔曾干气象本说登山而云以文彩弄笔
干动时贵以拟飞腾此又视老杜为钻刺乞哀之徒矣
幽栖地僻一首本是喜客至之意乃云亦姑以觇其诚
意否是杜之阴险逆诈也岂所谓以小人之心而度君
子者乎预传籍籍新京兆青史无劳数赵张本是期以
古贤乃注云此去朝廷定有升擢既为京兆少尹必升
三辅大尹此何异星士寿书预为赏帖耶可恶可厌其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70-0070a.png
他尚多聊举一二耳牵缠之长实累千里此既晦杜意
又污虞名曷镵其板勿误人也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70-0070b.png
 
 
 
 
 
 
 
 升庵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