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憨山大师托生辨¶ (自动笺注)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十四
侍者福善門人通炯日錄
海幢法裔今照今光收藏
憨山老人自序年譜實錄
二十三年乙未。
予年五十。
春正月予從京師海上
罹難
初為
欽頒藏經。
內使四送之。
其人先至東海
先是
 上惜財。
素惡內使
佛事請用太煩。
內庭偶以
他故觸聖怒。
將及聖母
左右大臣危之。
適內
權責有忌送經使者
欲死之。
因乘之以發難
遂假
前方士流言。
東廠番役道士
登聞鼓以進
 上覧大怒下逮
以有送經因緣
故併及之。
聞報乃謂眾曰。
佛為一眾生。
不捨三途
東海
戾車地。
素不聞三寶名。
今予教化十二年。
三歲
子。
皆知念佛
至若捨邪歸正者。
比鄉比戶也。
予願
足矣
死復何憾。
第以重修本寺志未酬。
可痛心耳
乃離即墨
城中士民老小
傾城而出。
涕泣追送
見人心之感化也。
及至
奉旨鎮撫司打問
執事者先受風旨
欲盡招追。
聖母所出
名山施資。
不下數十萬計。
苦刑拷訊
予曰
某愧為
僧。
無以報國恩。
今安惜一死。
以傷皇上之大
孝乎。
曲意招網利。
奉上意以損綱常
殊非
臣子所以愛君之心也。
其如青史何。
死力抵之。
止招前眾布施七百餘金上查內支簿。
前山
東代賑之冊籍上意遂解。
由是母子如初
乃擬
上。
聖恩矜察
坐以私創寺院
遣戍雷州
予以
是年三月下獄
京城諸剎。
皆為誦經禮懺保護
中有然香煉臂
水齋持呪
加護之者
安肅
大司馬
範溪公子
金吾
素未相識
設燕
會在
縉紳請救
以至涕泣
訴其無妄
一時人心之為
如此
在獄八閱月
供饋者。
侍者福善一人
十月
發遣南行
士大夫
褻服策蹇相送以津
濟者。
出都日。
福善衲子二三人隨行
十一月
南京
江上老母
母子銘。
𢹂孤姪可久往。
初與
達觀師
石經山
因思禪門寥落
曹溪
禪源也。
頭壅閼。
志同往以𤀹之。
師先往侯於匡
山。
被難時。
師正天池
聞報大驚曰。
憨公巳矣。
曹溪之願未了也。
師遂先至曹溪
回至聊城
將出
遂回金陵以待。
予至。
相別江中旅泊
菴中。
意欲力為白其枉。
予曰
君父之命。
臣子
無異也。
定業乎。
師幸勿言
臨岐把臂曰。
在天
池聞師難。
即對佛許誦法華經百部
以保無虞
之心。
師之舌也。
唯唯謝別
為作逐客說。
二十四年丙申。
予年五十一。
春正月文江
鄒南臯給諫
廬陵
大行性海
禮予江上
請注楞伽
二月庾嶺
嶺頭
惠明袈裟處。
詩弔之。
翻思昔日宵行
者。
何似今朝度嶺心。
見道崎嶇
行人汗血
一行者。
立捨茶菴於嶺頭
道者修路
不數
年為坦途
韶陽入山禮祖。
曹溪水。
偈曰。
曹溪
滴水靈源
流入滄溟拍天
多少魚龍變化
源頭一脈泠然
祖庭凋弊不堪言。
遂凄然而
去。
五羊
囚服見大將軍
將軍釋縛
齋食
海珠寺
大參周海門公
門生數十人過訪
坐閒。
周公舉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發問
眾中一稱
道長者。
答云。
人人知覺
日閒應事時是如此知。
做夢時亦是此知。
故曰。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公云。
大眾也都是這等說。
心中未必然
問予
曰。
老禪師請見教。
予曰
語出何典。
公曰。
易之繫
辭。
公連念幾句。
予曰
聖人指示人。
要悟不屬
死的一著
周公擊節曰。
直是老禪師
指示親切
罔然
再問。
周公曰。
死生者。
晝夜之道也。
晝夜
則不晝夜耳。
一座歎服
先是護法者。
以書通
制府大司馬陳公。
郵符津濟
三月十日雷州
著伍。
城西古寺
夏四月一日
開手楞伽
時歲大饑
疫癘橫發
經年不雨。
死傷不可言
予如
尸陀林中。
法力加持
晏然也。
時旱。
井水枯凋
善侍者相從
夜半
得水一罐。
以充一日
視之
得一滴。
天甘露也。
城之內外
積骸暴露
秋七月
予與孝廉時復
勸眾收拾
埋掩骴骼以
萬計
乃作濟度道場
天即大雨
平地三尺
自此
厲氣解。
八月
鎮府檄還五羊
演武場
時往來。
從軍詩。
二十首
初過電白之苦
嶺盜之門戶也。
乃作銘。
建捨茶菴。
豫章大參右武
以誣謫廣海
至。
素相慕。
莫逆
二十五年丁酉。
予年五十二。
春正月
會城死傷多。
骸骨暴露
令人收拾
埋掩亦數千計
乃建普濟道場晝夜
丁右武身為之佐。
先是粤人不知佛。
自此翕然
歸。
夏四月
楞伽筆記成。
因諸士子歸依者。
未入
佛理
故著中庸直指以發之。
初上下見予為罪僧。
甚易之。
軍門陳大司馬如岡
法極嚴。
無敢謁者
予未往見。
即遣人侯之甚勤。
是年九月
右武
謁。
及門投報
止之。
是晚親往拜予於舟。
𢹂盒坐
談。
漏三下。
人皆驚異
後對諸當道極稱之曰。
僧中
麟鳳也。
三司
亦諭往拜之。
自是人皆知僧為重
矣。
二十六年戊戌。
予年五十三。
春正月
侍御樊公友軒
建儲議。
雷州
初訪予於五羊
時予較楞伽稿。
問予
陽風何如
予拈經卷示之曰。
雷陽風景也。
歎異
即為疏募刻。
海門周公
任粤臬時。
問道往來
因攝南韶。
屬修曹溪志。
士子向不知佛。
周公
陽明之學。
乃集諸子
問道於予。
龍生璋者。
議論
心異之。
歸謂其友王生安舜
馮生昌歷曰。
聞北來禪師
說法甚奇。
二子俱來請益
開示
向上事。
諦信不疑。
切志參究
二生有德業。
相率
歸依
日益眾。
自是始知有佛法僧矣。
此後法化
開。
三生之力也。
每憶達師許經之願。
夏始搆禪
堂於壘壁閒。
將擬大慧冠巾說法
乃集遠來法侶
法性寺菩提樹諸弟子。
通岸超逸通炯等數
十人
誦法華經。
為眾講之。
至現寶塔品。
恍悟佛意。
要指
娑婆人人目前華藏也。
然須三變者。
特為
劣根。
漸示一班耳。
古人以後六品
率為流通
亦未
見佛意耳。
遂著法華擊節
右武性急烈。
慷慨
敬僧。
而不知佛法
將歸
予送之舟中
重下鉗錘
翻然大悟
乃字之曰。
覺非居士
示之以銘。
又作澄
心銘以警之。
二十七年已亥。
予年五十四。
春刻楞伽筆記成。
為眾講一過
乃印
百餘部。
徧致海內法門知識
護法宰官
且令知
予處患難中。
未忘佛事耳。
粵俗固好殺
中元
殺生祭先。
至時。
市積牲如積薪
甚慘也。
予因作
盂蘭盆會。
講孝衡鈔。
是日齋僧放生
用蔬祭。
者甚眾。
自後喪祭大事
父母壽日
祈禳
皆拜
放生齋素
未幾
放生在在有之。
佛法
化之一機也。
是年夏五月
制府大司馬陳公。
移鎮
會城
初下車。
未拜一鄉宦。
先遣候予。
頃之
命取
食器
一百餘件。
俱最精者。
門下皆不知何用
及設
齋。
請予特出新器。
人人皆知其所如此
未幾
告歸
是年秋。
搉使四出
地方自此日多事
惠州
少宰復所公
往與予有法門深契。
久以憂歸。
今秋
乃訪之。
至之日。
公巳卒於塋所。
詰朝入山
公靈
巳至城矣。
予即往視殮。
為求棺槨
潮陽道
觀察
任公陪。
直指惠陽
請遊西湖
東坡白鶴峰
歸。
歸即欲掩關却埽矣。
二十八年庚子。
予年五十五。
時榷使初出。
狠戾暴橫
官民不堪
震蕩
加以倭警。
人心惶惶
予即散諸弟子。
閉關
絕跡
人素苦閩海之白艚運。
米恐騰貴也。
時以
為亂
新軍門閩人也。
公子舟次海上
大將軍
將行
稅使畜意侵之。
偶有白艚數隻
藉口
大將軍公子資行者。
市民大鬨。
頃刻聚數
千人
投磚石。
公子舟幾破。
帥府
持戈相向
急。
三司府縣
赴軍門行節禮
會城一正官。
無解救者。
勢變在呼吸也。
大將軍危之。
無巳。
中軍
詣予關前求解
予甚不可曰。
無神術也。
軍跪泣曰。
師即不念賓主
豈不地方生靈乎。
聞之惕然
破關往謁稅使者
從容勸化
開曉
意。
使者聞予言果悟。
乃令自行招安
散亂民。
先往。
大言於眾曰。
諸君所為
欲食賤米耳。
今犯
大法
取死
即有賤米。
誰食之耶。
眾聞之愕然
令至帥府
圍即解。
會城遂以寧。
父老感予。
尸祝
之。
三司正在軍門飯。
聞報民作亂
皆投筯而起。
及回。
業巳安堵
然皆知予之力也。
觀察任公聞之。
乃以書抵予曰
憨師不出。
其如地方何。
憨師既出。
其如憨師何。
予亦自知此後無寧日矣。
是年秋。
韶道祝公。
延予入曹溪
乘興入山
六祖
郎。
制府戴公
知予安亂民
深德之。
意欲一見
大將軍
將予往謁。
及見。
禮遇甚優。
留欵齋飯
因辭
曹溪
遂願護法
是得安心焉。
二十九年辛丑。
予年五十六。
春正月
予見曹溪
四方流棍
集於山
門。
開張屠沽
穢污之甚。
積弊百餘年矣。
墳墓率占
祖山
僧產多侵之。
勾合外棍。
挾騙寺僧
無敢
視者。
予歎曰。
心腹之疾也。
苟不去。
六祖道場
終將化為狐窟
卒莫可救矣予縱居此何為哉。
之無巳。
乃往制臺戴公
公曰。
無難也。
予試為
公力行之。
下令本縣坐守
三日內。
盡行驅逐
不留一人
鋪居盡拆。
不存片瓦。
自此曹溪山門
一旦如洗。
公因留予。
齋飯坐談
公曰。
六祖腥羶
予為公洗之矣。
目前地方生靈塗炭
菩薩
有何
慈悲以救之乎。
予曰
何為也。
公曰。
殊船千艘
率皆
海上巨盜
今以欽採。
資之以勢。
罷採之日不歸
行海上。
劫掠無巳。
不能禁。
此其一也。
地方開礦
採役暴橫
掘人之墓。
破人之產。
在在百姓
受其毒
害。
甚於劫掠
由是民無安枕矣。
為之柰何
予曰
未易言也。
徐圖之。
使者李公。
有信心。
是年
秋。
曹溪進香六祖
山中數日。
聞法甚喜。
因勸為重興祖庭布金檀越慨然之。
密啟
之曰。
開採為害地方甚矣。
非聖天子意也。
船急設約束
往來過限以罪。
礦罷開採
盡撤其
差役
第令所司
歲額助解進。
秋毫無擾於民。
可乎。
採使唯唯
力行之。
由是山海地方
一旦遂以寧。
深感之。
以書謝予曰
而今乃知佛祖慈悲廣大
也。
以此護法之心益切。
因是得以安心曹溪
年秋。
開闢祖庭
風水道路
選僧受戒
立義學作
沙彌
庫司清規
租課
贖僧產。
侵占
一歲
之閒。
百廢具舉
三十年壬寅。
予年五十七。
是年重修祖殿。
培後龍。
改路徑。
以屠
肆為十方旦過寮
神道
僧居
禪堂
創立
制。
三十一年癸卯。
予年五十八。
冬十一月
達觀禪師
京師
遭妖書
之厄。
逮下獄訊。
以為予之故。
因此又及之。
心知
不克
安心以待。
聖恩寬之。
京院有通行
是年
侍者深光出家
三十二年甲辰。
予年五十九。
春正月
達師之故。
通行按院
予還戍所
遂去曹溪
雷州
因憶達師云。
楞嚴說
七趣因果
世書無對解者。
予曰
春秋明明因果
之書也。
遂著春秋左氏心法
三十三年乙巳。
予年六十。
春三月
瓊海
東坡桄榔菴。
白龍泉
覺範禪師遺蹟不可得。
明昌塔院。
春秋
心法序。
名山
瓊海探奇記。
金粟泉記。
夜望
郡城
索然若無人烟
城西郭。
少有生氣
予因謂
士子曰。
瓊城將有災。
急禳之。
以為妄。
及予渡
海方半月
地大震。
城東連門陷。
城中官舍盡傾
塌。
明昌塔倒壓。
所居樓盡碎。
行時
士大夫
留之。
不肯止。
若不行。
則亦為灰粉矣。
月夜渡海
觀瓊之勝概
予以仙都
十洲一云
夏四月
制府檄予回五羊
秋七月曹溪
去時祖殿巳拆。
修造工未止。
歸則完者十之六七。
所負工料將千
無出
予化兩內使者施。
盡償之。
是年
五羊
長春菴。
曹溪廨院。
六祖辦供之所。
冬十月
廣益廣攝出家
三十四年丙午。
予年六十一。
春三月
度嶺至南州
丁右武
謝張
相國洪陽公
以予在難時。
公居亞相
知予之難。
末最詳。
相與一時力救之。
心感焉。
往謝公。
道故
請予齋於江上之閒雲樓。
邀諸鄉友陪坐。
公曰。
人皆知憨公。
為僧中一大善知識
不知大有
社稷陰功也。
眾聞之。
悚然問公。
公言其概。
一座
色。
回過文江
訪鄒給諫
留數日。
章貢二師
軍留署中。
期月
臥病十二首曹溪
秋八
月皇長孫生。
恩赦
凡在戍老疾
詿誤者。
俱聽辯明釋放
予在例。
乃往軍門
准行勘復之。
雷州道明應赦。
祭司類造
候題遂開。
三十五年丁未。
予年六十二。
春三月
予告回籍。
軍門韶州
安置
曹溪
予住山中時。
得為諸弟說法
是年道德
經成。
予幼讀老子
以文古意幽。
切究其旨。
所得
公元1592年
弟子
請為之注。
始於壬辰屬意
參究透徹
落筆
苟一字有疑而不通者。
決不輕放。
因此用功
十五年。
𢹂於行閒。
至今方完。
三十六年戊申。
予年六十三。
議修曹溪大殿
春二月
馮元成公
嶺西道
因訪予入山宿。
夜夢大士現身有感
詰朝
殿禮佛
大士前見兩棟摧朽
驚謂予曰
何不
此。
予曰
大費多。
不及耳。
問費幾何
予應以若
干。
公曰。
無難也。
吾試為之。
白制府戴公
公曰殆
哉。
孺子入井
匍匐往救之。
況佛菩薩
處此
危地
不動心非人也。
乃詰所費
即以予言告
公曰。
猶未也。
即屬南韶道
往勘估計
且令請予面議
往見之。
慨然欲獨為鼎建
予告曰。
若勞公家
費。
不便
依法故事
請以募眾為之。
公屬嶺
西道
為疏十二簿。
三司道府
各置一扇
隨意施捨
總會於府。
歸於一。
無庸歸僧。
如此
則不勞而易
集。
公從之。
期月
而集將千金
予躬往西
釆大
木至端州
制府留修寶月臺
乃別委官釆辦。
冬寶
月臺成。
予作記。
材木俱積於端江之滸。
次第運之。
冬十一月初。
安南賊破欽州
戴公王師遠討。
覈論罷。
三十七年已酉。
予年六十四。
春二月
予自端江運木回。
阻風於羚
羊峽。
端溪
有夢遊端溪記。
木運濛江
予回寺。
方集眾經營
眾中一二不肖者。
作孽抵牾
因鼓
為亂如叛民。
予見而歎曰。
此予重違佛教
乃著
相之過也。
眾方鼓噪
獨坐堂上
焚香金剛
若。
以前但誦文。
實不解義
至是恍然有悟。
乃注金
剛決疑。
稿成。
寂然
不肖不信
予心益危懼
訟於按院
准行司理
予是時即飄然出山聽理。
居於芙蓉江上者二年
資斧已竭。
別駕公楚東。
抱關於浛洸。
邀予往。
江行
遭風破舟。
及至
大病
幾死。
延醫力救之。
及回郡。
臥病旅邸
將期
年。
三十八年庚戌。
予年六十五。
是年臥病旅邸
秋七月
直指按部
郡訊及予。
司理聞之方為理。
反坐予罪。
直指大不
然。
駮之。
云某有大功六祖
向所捨為常住計者。
今姦僧得利
而反罪之。
是謂平等法門乎。
行本
嚴究之。
由是本府親詣山中
按僧之所開狀。
欵審之。
妄言無當
誣侵常住八千餘金。
予初
常住庫司清規
置有號票。
一應錢穀收支
監寺書記
秋毫出入
皆執號票為據。
不妄發也。
是當研覈查算
以號票為準。
無分毫及予者。
上下內外
方信予之不妄也。
事乃白。
當道重怒
僧。
再三請予留住山中
予心已厭倦
力辭之。
寓五
羊之長春菴。
三十九年辛亥。
予年六十六。
春三月
端州鼎湖山養疴。
初奉
 赦。
候題。
向無按院覆命
故延至今
復奉重勘
注銷自便
時諸士子
相依請益
大學
疑。
四十年壬子。
予年六十七。
長春菴。
弟子起信論。
八識
矩。
乃述百法直解
法華擊節文義
聯絡不分
難會
乃著品節
四十一年癸丑。
予年六十八。
長春菴。
夏為諸弟子。
圓覺經方
半。
發背疽。
不能治。
幾危
大將軍冲王公
為予治後事
杏山者。
酒人也。
素以醫瘍名。
偶至視之
曰甚矣。
少遲則莫救矣。
安心無傷也。
乃純釆草藥以敷之。
隨手奏效
猶如弄丸
刻期
效。
至冬乃痊。
為文以謝之。
此疽蓋自初坐禪
所發。
知是冤債
以誦華嚴經。
告假者。
每向於書寫
讀誦華嚴竊發
隨禱而止。
即至粤中。
兩舉
成。
在身四十八年矣。
初起時偶忘之。
且不知為
疽。
遂成大疾。
冤業酬償
蓋以身試之不爽也。
月疾愈。
初與衡陽儀部金簡
南岳休老之盟。
書以十數
未能也。
今以書來請。
杖䇿而往
乃去
粤。
初予至粵時。
法性弟子
相從數十
久之漸零
落。
通炯
超逸
風波患難疾病相從
未離左右
將行
不捨
願從之。
尚有羈。
遲之
擔簦以從。
是年十一月湖東
先是弟子福善
𢹂侍者深光。
北歸探親
至是不數日。
亦追至。
四十二年甲寅。
予年六十九。
春正月
遊德山禮祖。
有詩四首
訪馮
元成公於武陵
龍參朱陵
榮王齋。
大善寺
僧請受戒
馮公與諸同道
捐資曇華精舍
夏四月湖東
聖母賓天
隨建報恩道場
 恩詔
乃對靈龕披剃謝恩
還僧服。
痛哭曰。
哉。
檀越往矣。
本寺之願已矣
豈待再來耶。
楞嚴經。
東海立意通議
久蘊於懷。
未暇述。
今夏五月
落筆
五十日稿遂成
十一月精舍成。
山居詩。
侍者慈力。
四十三年乙卯。
予年七十。
春為眾講楞嚴通議
夏四月法華
義。
以雖有二節
全文尚未融貫
重述之。
五十日
稿成。
起信略疏。
秋八月南岳
中秋日祝融
九日
馮公武陵移守湖南
陪遊方廣寺回。
吳公生白
過訪湖東
談及楞嚴。
吳公大喜
即與
諸屬捐資刻之。
禮八十八祖道影。
吳公讚歎
畫士小像冊。
請予各為傳贊
馮公赴任未幾
即請予遊九疑
冬十月零陵
過冬愚溪
四十四年丙辰。
予年七十一。
春正月
歸自零陵
遺民從宦遊歸。
依於湖東
命名福心更。
達觀禪師
入滅之次年。
弟子大義
請靈龕回南。
緇白弟子
奉供徑山
寂照菴
一紀矣。
難忘法門之義。
向欲親往
一弔
故香亦未遣也。
適聞葬。
必欲一往
將行
華藥
寺眾僧請齋。
為續法系。
梅雪堂
遜菴宗師
四月湖東
有去南岳解嘲詩。
鄺慕一。
遺民
仲益
諸子
送至樟木市
五月武昌
會段給諫
然。
大佛
九峰
六月潯陽
東林
有懷古詩
匡廬
弔徹空禪師
避暑金竹坪
註肇論。
因見
山幽勝。
歸隱之意。
徧覧無可居者。
七月遊歸
宗。
金輪峰
舍利塔
有詩。
有僧以五乳相送為
靜室
登覧觀其地不廣
而其境頗幽。
遂受之。
州邢來慈居士
達師弟子也。
願為布金檀越
予有投老之意焉。
浮梁大參赤石公。
山相訪。
聞予有意匡山
願為護法
秋八月
出山黃梅
禮四五祖。
汪司馬公
紫雲山旬日
汪公願
匡山建造檀越
別去相城
吳太史觀我
吳中
丞本如。
欲建如意菴以留。
浮山
江登九華
月初金沙
于王合族
東禪浪崖耀公迎之居。
頃即之雙徑
石門顏生居士
候迎吳江
乃過
其家。
士備齋資以隨行
長至月望至寂照。
十九日
達大師作茶佛事
為文以祭之。
預定是日
無爽。
識者異之。
二十五日
手拾靈骨
藏於文殊臺。
弟子法鎧隨建塔
予為塔上之銘。
以盡生平法門
之義焉。
遂留度歲
時為禪堂衲子小參
參禪
要。
公請相宗
為述性相通說
請益者。
各說
有法語。
擔板謌。
弟子通岸先別。
獨超益同諸
福善
法孫深光廣益廣攝慈伴行。
四十五年丁巳。
予年七十二歲。
春正月
雙徑雲棲
緇白
千餘人
久候於山中留二旬
每夜小參聞法。
歡喜
發揮蓮池大師生平密行
弟子聞之。
至有
涕泣
謂予發人所不知者
乃請作塔銘。
回時。
玄津
法師壑公。
同通郡宰官居士
金中丞
虞吏部
翁大
諸公
請留淨慈之宗鏡堂。
日繞千指
為說大
戒。
作宗鏡堂記。
諸山各路名德法師
俱集於湖上
問法
各申詰難
時謂東南法會之最勝。
昔所未見
也。
乃遊靈隱三竺西山名勝
贊揚放生三池
行。
城中宰官居士
具舟放生餞別湖上
具狀
請留雲棲
乃有三年之約。
遂行
一過所經諸作
玄津壑公譚生孟㶷。
彚為東遊四卷刻之。
回至
吳門
巢松一雨二法師
請入華山
天池玄墓鐵
山諸勝。
寒山趙凡夫
天池
徐仲容
姚孟長
文文
起。
徐清之
居士
設供山中
馮元成。
玄渚
宰官齋於家。
將行
弟子洞聞漢月久候。
錢太史
之。
親迎常熟
至虞山信宿。
太史送至曲河
知忍父子姪。
候於奔牛三里菴。
請留園中結夏
力辭之。
送至京口
三山白齋罷。
即返匡山
一日
白下江上一宿
見一二故人
揚帆
西。
五日蕪湖
劉繕部玉受欵留
作異夢記說
吏部鶴樓
追晤江上
五月十六日
舟次星渚
抵歸
宗。
寓居未幾
汪司馬公
業先具資。
為予修靜室
六月十五日
弟子福善
經營五乳開土
十月
始成一室
得安居。
為眾講楞嚴起。
弟子超逸
關於金輪峰
四十六年戊午。
予年七十三。
是年佛殿禪堂
三月浮梁赤石
入山
中素鮑公。
我齋夏公。
十友
修造資。
冬十二月殿堂成。
四十七年已未。
予年七十四。
春正月
弟子通炯至。
開堂啟諷
華嚴
長期為眾講法華。
楞嚴。
金剛
起信
唯識
諸經
論。
命炯首眾。
秋七月
五乳十方養老常住
月望
閉關謝事
遠公六時刻香代漏。
專心
業。
念華一宗失傳
清凉疏鈔。
皆懼其繁廣
心智不及
故世多置之。
宗合論。
因思清凉
乃此
撰述之祖。
苟棄之則失其宗矣。
志欲但明疏文。
提挈大旨
使觀者易了。
題曰綱要
關中批閱
削始。
冬於關中
為眾講楞伽起信
公元1620年
四十八年庚申(即泰昌元年)。
予年七十五。
春課餘。
侍者廣益
重述起信
圓覺
直解
莊子七篇注。
夏病足痛。
前任分巡衡陽
公。
轉粵臬。
曹溪禮祖。
山中弟子
寄乞諸祖傳
贊。
予病中為纂傳七十一首
各系以贊。
為書之。
初予去曹溪南岳
匡山業巳八年
曹溪
深思予歸
堂主本昂等。
往來問訊十數
欲請之
而未能也。
吳公赴任
便道入山
見予重興之功。
久之
眾僧因具白所以
予歸不能之狀。
欣然為作護法
具書往請。
山大眾。
及本省
縉紳居士
具狀
昂同二三耆舊
匡山哀乞。
予時以病謝。
公元1621年
天啟元年辛酉
予年七十六。
弟子侍御王安舜
入山問訊
眾請講楞伽
前任本道祝公。
亦轉粤海道
同吳
具書再至。
予又以病謝。
是年冬
又為眾講楞伽
肇論。
起信
公元1622年
天啟二年壬戌
予年七十七。
春正月
弟子孝廉劉起相。
陳迪祥
陳迪純
四相
入山問訊
相與四相
相伴山中
半載
為講楞嚴起信金剛
二月
東吳弟子方遠
隨至。
同作休老計。
秋七月
王侍御復入山。
親請歸
曹溪不諾。
時力華嚴
名綱要
草就
公朝覲回。
遣書
意更切。
韶陽太守張公。
特書專堂主昂至。
予情不獲巳。
意必一往
是年冬至十日
出匡
山。
螺江
太史蕭拙修
劉韶也。
劉轉華。
季房
堯臣
賀可上。
鄒端侯諸居士
過虔城江上
會寧
都蘇孝魏期諸君
齋於江上
有詩贈別
度嶺
過集龍菴。
劉敬一諸故人
十二月望曹溪
山僧眾。
羅列香華如獲母。
公元1623年
天啟三年癸亥
師年七十八。
曹溪禪堂
春正月
郡守張公。
入山
問訊
三月
省城法性諸弟子至。
師時專以法施
心。
四月
眾說戒。
講楞嚴起信經論
秋七月
眾說戒。
十月初四
蕭宗伯玄圃公。
應詔北上
山見師。
欣然留連
且為師卜壽穴
劇談一日夜甚
歡。
山師示疾
初六日
侍者廣益省城回。
云來
恰好
韶陽太守張公。
入山延醫調治
初八
超逸至。
云再兩日
不得見汝了。
知幻緣將盡。
藥劑不服
十一日巳時
別張公。
申時飲水沐浴
示眾曰。
大眾當念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一心
坐而逝。
於時百鳥悲鳴
四眾哀號不巳。
星夜毫光
燭天
隔山之人。
咸疑寺中火也。
三日面色如生
長唇紅。
鼻端微汗。
手足如綿。
蕭公聞訃。
悲慟久之
移書南韶二郡公
為師建塔
造影堂。
先是
匡山
首座通炯五乳
調理大眾
至是三遣
書促歸。
中有云。
早來一日
便是一日來。
老人
無多力矣。
炯得書。
忙忙南還
十月朔日抵曹
溪。
師見之喜動顏色
云來得好。
遲時恐汝懊悔
了。
炯初不會其意。
連日侍立
所聞所叮寧者。
皆佛
大意
惓惓法門無人為歎。
提撕者。
又極緊切
語。
□去期。
先露於炯未歸之前矣。
大師年譜自序實錄
向有手筆草藁
為大師
座。
寄菴通炯所藏。
炯師歿後。
法孫今照今光。
海幢寺
首和尚
二僧取得此藁。
繕寫封寄
遵依元藁付梓
天啟三年癸亥
實錄
大師
入滅後。
上首弟子福善等。
續記附刻於後。
以大
師為中興龍象
一言一行
關係人天眼目
文取
足徵
事貴傳信
不敢扳緣
添附蛇足
以滋
公元1598年
法門增益之謗。
有正眼。
鑒別焉。
戊戌孟夏
成道日。
海印弟子錢謙益槃談謹書
*憨山大師託生
湖南顓愚衡公。
曹谿中興憨大師傳
盛談靈異
宿
生為陳亞仙。
歿後應現為蕭公子。
諸方頗疑其誕。
木陳忞公
見聞襍記云。
大師託生桐鄉
顏司理
俊彥少兒
三歲不語。
一日呼其父名曰。
汝。
前身
子也。
司理登第授官廣州
先知之。
病痘不起
召魏
學使浣初榻前
執手道故
囑撰銘。
證明末後事
讀而心訝之。
學使里人也。
大師東遊
未嘗摳衣
足。
安得有執手道故之事。
司理屏居石門
馳書迬詢
其詳。
遂以崇禎二年七月
南華僧智融本昂。
伸報文
牒。
及塔記石本寄余。
僧牒曰。
二公子。
示現童真於菩
薩家。
能令眷屬割世閒恩愛
作茶佛事
火浴後。
齒不壞。
舍利無數
大者彈丸
小者如菽。
色如白瑪
瑙。
扣之鏗然有聲
海眾共觀歎異
是月二日酉時
安厝靈骨
建塔先大師塔院之左。
至人出生入死
遊戲自在
先大師遺蛻匡山
現此金鏁
還鎮
庭。
抑亦山中耆年
宿乘願力
來住此道場耶。
塔記則
公元1626年
曰顏氏子。
名祉
小字虎子
生於天啟六年。
丙寅二月。
公元1601年
實大師示寂後三年生。
四歲而殤。
司理之官日。
虎子
私語家人
乘便得往曹谿矣。
以此言證。
知大師
來。
忞公所載。
呼名敘昔云云
則未之前聞也。
司理
父子家業歸心
信根牢固
生生居士
常夢護伽藍神
迎賓頭盧
翼日
大師至止
慈容法筵
宛如昔夢。
司理為書生。
大師摩頂記莂
比為廣理。
明大師
約。
復其侵田
虎子信心入胎。
自求父母
良非偶然
也。
童真示現
各有所表。
吳粤往來
法界一地故。
疹發香。
表染淨一如故。
靈骨不損
表靈具足故。
夭折
表已入鳩摩羅地故。
歸骨塔院
依止大人
故。
此則積劫熏修
彈指幻化
不可思惟測度也。
以是因緣證成。
為大師再來
則竊謂不然
何也。
古來
佛祖應化入胎。
人天轉輪
事非聊爾
栽榕再世
遘浣
衣以寄生
宣老六年
白雲而勘辨。
莫不付囑相應
機感歷然
而今是也
吸引緣熟。
啐啄時同
雙峰
香烟猶指。
五乳真身有歸。
吾謂是子也。
多生此世。
入大師室。
著大師衣。
受大師戒。
遣來作使。
告報
生。
即事徵理
無可疑者。
嗚呼
大師人天之師。
末法
中第一龍象也。
末後轉輪
法門大事因緣也。
僧徒
無識
縈心香火
指法為首丘。
寶坊華表
章句
小儒
眼如針孔
景掠李源圓澤。
身前身後剩語
緇白
郵傳
寐言夢斷
海形牛迹
不巳遼乎。
俗語不實
流為
丹青
吾懼後之修僧史
撰佛錄者。
採獵異聞
訛濫
正信也。
既屬忞公門人
告於其師。
請為刊正
而又書
其說。
南華僧。
鑱諸塔院
昭示後人俾勿惑。
歲在
公元1598年
四月望海印弟子虞山錢謙益槃談謹述。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