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塔铭¶ (自动笺注)
憨山老人夢遊卷第二十七
侍者福善日錄
門人通炯編輯
嶺南弟子劉起相重
*塔銘
**徑山達觀可禪師塔銘
大地生死
顛瞑長夜
情關固閉。
識鎻難開。
有能蹶
一擊碎之。
掉臂獨往者。
自非雄猛丈夫
超世
量者。
未易及也。
歷觀傳燈諸老。
咸其人哉。
余今於達
觀禪師見之矣。
師諱真可
字達觀
晚號紫栢
門人
尊者
重法故也。
其先
句曲人
父沈連。
世居吳江
太湖
之灘缺。
師其季子也。
母夢異人授其附葉大鮮
香滿室。
遂有娠。
師生
五歲不語。
異僧過其門。
頂。
謂其父曰。
此兒出家
當為天師
言訖
不見
遂能語。
先時巨人跡下於庭。
自是不復見。
髫年
雄猛
慷慨激烈
貌偉不羣
弱不好弄
不喜婦人
不許先。
一日
姊誤前就浴。
大怒
自後
至親戚婦
女。
無敢近者。
長志日益大。
父母不能拘。
嘗有詩曰。
雄心未易消。
實錄也。
年十七。
仗劒遠遊塞上
行至蘇州閶門
市中
天大雨。
虎邱僧明覺
相顧
盻。
壯其貌。
因以傘蔽之
同歸寺。
晚飡驩甚。
聞僧
夜誦八十八佛名。
心大快悅
侵晨
入覺室。
曰吾兩人
大寶
何以污在此中耶。
腰纏十餘金授覺。
令設
驚請剃髮
遂禮覺為師。
是夜即兀坐達旦
私語
嘆曰。
視之無肉。
喫之有味
覺欲化鐵萬斤
大鐘
曰。
吾助之。
遂往平湖巨室
門外趺坐
主人進食
師不
食。
主問何所須。
師曰。
化鐵萬斤大鐘
有即受食。
人立出鐵萬斤門外
師笑。
食畢。
徑載回虎邱
歸即
閉戶讀書
年半不越閫。
見僧有飲酒茹葷者。
師曰。
家兒如此
可殺也。
僧咸畏憚之。
年二十。
講師受具
戒。
嘗至常熟
相國嚴養齋翁。
識為奇器
留月餘。
嘉興東塔寺
見僧書華嚴經。
跪看良久
歎曰。
吾輩
足矣
遂之武塘景德寺
掩關三年
復回吳門辭覺
曰。
吾當行脚諸方
參知識。
究明大事
策杖去。
一日聞僧誦張拙見道偈。
斷除妄想重增病。
趨向
真如亦是邪。
師曰。
錯也。
當云方無病。
不是邪。
僧云。
錯他不錯
大疑之。
到處書二語於壁閒。
疑至頭面
俱腫。
一日齋次忽悟。
頭面立消。
自是凌躒諸方
嘗曰
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
一掌便醒。
安用如何如何
匡山
窮相奧義
一日行二十里。
足痛。
師以石砥脚
至日行二百里乃止。
五臺
峭壁空巖。
老宿
孤坐。
作禮
因問一念生時如何
宿竪一指
又問
生後如何
宿展兩手
師於言下領旨。
尋跡之。
失其
處。
京師
徧融大老
融問從何來。
江南來。
又問
來此作麼
曰習講。
又問習講作麼
貫通經旨。
代佛
揚化。
融曰。
你須清淨說法
師曰只今不染一塵
融命
褫師直裰
施傍僧。
顧謂師曰。
脫了一層一層
師笑
領之。
遂留掛塔。
知識嘯巖法主
暹理諸大老師。
皆及
門去。
九年復歸虎邱省覺
乃之淞江。
掩關百日
之吳
縣。
聊城傅君光宅縣令
子利根。
命禮師。
不懌
一日
二花問師云。
一是二。
師曰是一。
開手
曰。
此花是二。
師何言一。
師曰。
我言其本。
汝言其末。
作禮
天池
遇管公東溟
聞其語。
深器之。
師因拈
薔薇一蒂二花問公。
公曰。
此花同本生也。
分為二。
德問公。
無語
因罰齋一供。
相與莫逆
時上
極之三年
大千潤公開堂少林
結友林介
輩。
參叩
及至
上堂公案
以口耳為心印
以帕
為真傳。
師耻之。
歎曰。
西來意固如是邪。
遂不入眾
尋即南還
嘉禾
太宰陸五臺翁。
大相契。
先是
密藏道開者。
南昌人
青衿出家
披剃南海
師風
往歸之。
師知為法器。
留為侍者
郡城楞嚴寺
長水疏經處。
久廢
有力者侵為園亭
師有詩弔之曰。
明月一輪簾外冷。
夜深曾照坐禪人。
志欲恢復
乃囑
開公任恢復之事。
而屬太宰護法
宰公弟。
雲臺
公。
施建禪堂五楹
既成
請師題其柱。
為聯語曰。
究心
坐禪增業苦。
如能護念
罵佛猶益真修
引錐剌臂。
流血盈碗書之。
自是接納往來
後二十餘
年。
太守槐亭蔡公。
始克修復
葢師願力所持也。
師見
象季法道陵遲
惟以弘法利生家務
大藏卷帙
重多。
遐方僻陬
有終不聞佛法名字者
欲刻方冊
流通
普使見聞金剛種子
即有謗者。
罪當自代。
遂與太宰公
司成馮公夢禎
廷尉曾公同亨
冏卿
公元1589年
瞿公汝稷等定議。
命開公董其事。
萬曆己丑
創刻於
五臺
居四年。
氷雪苦寒
復移於徑山寂照庵
工既
行。
開公以病隱去。
續蕆其役者。
弟子寒灰如奇。
奇子
幻予本及。
最後弟子澹居鎧也。
桐城吳公用先
儀曹郎
參師入室
從容及刻藏事。
師遽曰。
君與此法。
有大因緣
師化後。
公出長浙藩。
馮司成初議。
化城
徑山下院
藏貯經版。
吳公信力。
亦師預
讖云。
師於嘉禾刻藏有成議。
乃返吳門
省得度師覺
公。
覺巳還俗
以醫名。
聞師來。
慴甚。
師偽為賈人裝。
臥小舟中。
請覺診視
覺見師大驚。
涕泣曰。
爾何迷
至此耶。
今且奈何
覺曰。
唯命是聽
立命剃髮載去。
慚服
願執弟子親近之。
師來之日。
夕飡
飯盂
墮地迸裂
誠感如此
師初過吳江
沈周二氏
族而歸之。
曲阿金沙
賀孫于王四氏
合族
於于園。
書法華經以報二親
顏書經處。
曰墨光亭。
在焉。
妙峰師鐵塔蘆芽
乃送經安置塔中
公元1586年
與計藏事。
復之都門
乃訪予於東海
萬曆丙戌秋
月也。
予以五臺因緣
有聞於內。
避名東海那羅延
窟。
聖皇大后。
為保聖躬
國祚
印施大藏十五部。
皇上頒降海內名山
首及東海
予以謝恩長安
師携開公走海上。
膠西
秋水泛漲
眾度必不能渡。
解衣先涉。
疾呼眾。
水巳及肩
躍然而前。
既渡。
弟子曰。
死生關頭
須直過為得耳。
眾心欽服
予在
長安聞之。
促裝歸。
兼程即墨
師巳出山
在脚院。
詰朝長發
是夜。
一見大歡笑。
明發
還山
旬日
心相印契
師即以予為知言
生平矣。
師返都門
石經山
禮隋琬公塔。
念琬公慮三災劫壞。
正法澌滅
創刻石藏經。
巖洞
感其護法深心
淚下如雨
塔院地。
巳歸豪右
矢復之而未果
決策西游
嵋。
三晉
關中
棧道
普賢大士
順流
瞿塘
荊襄
太和
匡廬
歸宗故址
古松
株。
寺僧售米五斗
匠石將伐之。
丐者憐而乞米贖之。
以存寺蹟。
師聞而興感
樹根樵斧剝斵
勢將折。
砌石填土。
呪願復生
以卜寺重興兆。
後樹日長
寺竟
復。
願力如此
江州孝廉懋學
延居長松館。
說法語。
長松茹退。
給諫爾瞻
大參勺原。
駐錫匡山未果
遂行
安慶
阮君自華
請遊皖公山
馬祖庵。
師喜其境超絕
屬建梵剎
江陰居士趙我聞。
謁請出家
薙髮山中
師詺名曰法鎧。
所謂最後
弟子也。
師復北遊潭柘
慈聖聖母聞師至。
命近
陳儒齋供
賜紫伽黎
固讓曰。
自慚貧骨難
披紫。
施與高人福倍增。
隨師過雲居。
石經於雷
音寺。
石室
佛座下得金函
佛舍利三枚
光燭
壑。
因請舍利入內
三日
帑金
重藏于石窟
 聖母齋襯餘金。
贖琬公塔。
遂拉予偕往瞻禮
屬予
作記。
回寓慈壽。
同居西郊園中
對談四十晝夜
目不
交睫
為生平至快事
徧融老巳入滅
為文弔之。
嗣德不嗣法之語。
師在潭柘
居常禮佛後方食。
一日
客至。
誤先舉一食
乃對知事曰。
今日犯戒者。
命爾
痛責三十棒。
輕則陪之。
知事愕。
不知為誰。
頃師授杖。
伏地
于佛前受責如數
兩股如墨。
乃云。
眾生無始
習氣
如油入麵。
牢不可破
苟折情不痛。
未易調伏也。
師與予計。
修我朝傳燈錄。
予以禪宗凋敝
師約
公元1593年
往𤀹曹溪
開法脉。
師先匡山以待。
癸巳秋七月
也。
越三年乙未。
供奉聖母大藏經
海印寺
成。
以別緣觸聖怒。
逮下獄。
無他辭。
蒙恩
死。
遣戍雷陽
毀其寺。
師在匡山聞報。
誦法華經百
部。
冀祐不死。
即往探曹溪回。
將赴都下救予。
聞予南
放。
遂待於江滸
是年十一月
會師下關泊庵
執予手歎曰。
公以死荷負大法
古人為法
程嬰公
杵臼之心。
我何人哉。
公不生還
不有生日
予慰
再三
瀕行。
師囑曰。
他日先公死。
後事屬公。
長別
予度嶺之五年。
庚子。
上以三殿工。
礦稅
中使
者駐湖口
康太守吳寶秀劾奏被逮。
夫人
憤。
以繯死。
師在匡山聞之曰。
時事至此
其如世道何。
䇿杖都門
入獄
多方調護
授以毗舍浮佛
半偈
囑誦滿十萬。
當出獄。
吳持至八萬。
上意解。
末減
師以予未歸初服
每歎曰。
法門無人矣。
若坐
法幢之摧。
紹隆三寶者。
於何用心耶。
老憨
不歸
則我出世一大負。
礦稅不止
則我救世一大負。
傳燈未續。
則我慧命一大負。
若釋此三負。
當不復走
公元1603年
王舍城矣。
癸卯秋
予在曹溪飛書門人計偕者。
入山中。
報書
云捨一具貧骨。
無何
忽妖書
發。
震動中外
忌者乘閒劾師。
師竟以是罹難
先是
 聖上以輪主乘願力
敬重大法
手書金剛般若
偶汗
漬紙
疑當更易
近侍曹公質於師。
師以偈進曰。
御汗一滴
萬世津梁
無窮法藏
從此放光
上覧之大
悅。
由是注意
適見章奏
甚憐之。
在法不能免。
因逮
及。
旨下云。
著審而巳。
金吾訊鞫
但以三負事對
無他辭。
司寇
執政欲死師。
師聞之曰。
世法如此
久住何為
乃索浴罷。
侍者小道人性田曰。
吾去矣。
幸謝江南護法
道人哭。
師叱之曰。
爾侍予二十年。
仍作這般去就耶。
乃說偈訖。
端坐安然而逝。
御史
公學程。
建言逮繫
問道於師。
聞之急趨至。
撫之曰。
去得好。
師復開目微笑而別。
癸卯十二月十七日
也。
師生癸卯六月十二日
世壽六十有一。
臘四
有奇
師生平行履。
信相半。
即此末後快便一著
上下聞之。
無不歎服
於戲
師於死生
四大如脫敝
屣。
何法所致哉。
師常以毗舍佛偈示人
予問曰。
亦持否。
師曰。
吾持二十餘年。
巳熟句半。
若熟兩句
死生無慮矣。
豈其驗耶。
師化後。
待命六日
顏色
公元1604年
不改。
及出。
徙身浮塟於慈慧寺外。
次年春夏霖雨
公元1603年
長公西源
致師肉身南還
啟之。
安然不動。
弟子大義
奉師龕至。
潞河
馬侍御經綸
以感師與
李卓吾事。
心最慟。
因啟龕拂面
痛哭之。
京口
金沙
曲阿諸弟子。
奉歸徑山
寂照庵
臨終有偈云。
公元1604年
雙徑雙樹
貝葉如雲日自屯。
以是故耳。
時甲辰
秋九月也。
越十一年乙卯。
弟子塟師全身於雙徑山
後。
司成朱公國禎
師塔
知有水。
弟子法鎧啟之。
弟子繆希雍
相得五峰大慧塔後。
開山第二
公元1616年
之左。
文殊臺。
卜於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茶毗
廿三
日歸靈骨
於此
予始在行閒。
聞師訃。
欲親往弔
一紀
未遂本懷
頃從南嶽千里來。
無意與期會。
預定祭日
精神感孚亦奇矣。
後事
予幸目擊
得以盡心焉。
於戲
師生平行履。
豈易及哉。
自出
家。
即脇不至席。
四十餘年。
剛猛精進
律身至嚴
不寒而慄
露坐不避風霜
幼奉母訓不坐閾。
盡命立不近閫。
金剛心。
獨以荷負大法為懷。
每見
古剎荒廢
必至恢復
始從楞嚴。
終至歸宗雲居等。
梵剎一十五所。
除刻大藏
凡古名尊宿語錄
若寂
尊者
所著諸經論文集
蘇長公易解。
盡搜出刻
行於世。
性躭山水
生平雲行鳥飛
一衲無餘。
無容
地。
嚴重君親忠孝大節
佛殿
萬歲牌。
必致
敬。
閱曆書。
加額而後覧。
偶讀長沙志。
忠臣李芾
城垂陷。
不欲死於賊。
部將一劒
令斬其全家
部將
慟哭奉命
推刃
因復自殺
至此
淚直迸灑
弟子
有傍。
侍者不哭。
師呵曰。
當推墮汝於崖下
忠義
激。
類如此。
氣雄體豐。
面目嚴冷
立心最慈。
每示
弟子
必令自參。
以發其悟。
直至疑根盡拔而後巳。
不以常情為法
求人蒼鷹攫兔。
一見即欲生擒
故凡入室不契者。
心愈慈而恨愈深。
一棒之下。
直欲
頓斷命根
親近者希。
凄然暖然。
師實有焉。
於戲
常人哉。
即其見地直捷穩密
當上古人
悲願
利生
弘護三寶
是名應身大士
有人問師何如人。
曰。
正法可無臨濟德山。
末法不可無此老也。
師每慨
五家綱宗不振
常提此示人
予嘗嘆曰。
綱宗之不振
其如慧命何。
原其曹洞
專主少林
溈仰圓相久隱
雲門自韓大伯後。
則難見其人。
法眼大盛於永
則流入高麗
臨濟一派
流布寰區
宋大慧
中興
其道。
國初楚石無念大老
後傳弘正末。
有濟
關主。
門人
先師谷和尚
典則尚存
五十年來。
絃絕響。
近則蒲團未穩。
正眼未明。
遂妄自尊稱。
濟幾十幾代。
於戲
邪魔亂法
可不悲乎。
予以師之見
地。
誠可遠追臨濟
上接大慧
以前無師派。
未敢妄推。
若據堯舜之道。
傳至孔子孟軻
不得其傳。
至宋
濂雒諸儒。
遙續其脉。
以此證之。
師固不忝轉輪
子矣。
姑錄大略
以俟後之明眼宗匠
傳燈者釆焉。
以師未出世
無上堂普說示眾諸語。
但就參請
開示
門人緝之
內外若干卷。
行於世。
入室
弟子甚多
宰官居士尤眾。
師生平行履。
不能
載。
別有傳。
乃為之銘。
銘曰。
佛未出世
祖未西來
塗毒鼓。
誰其人哉。
鷲嶺拈花
少室面壁
只道快便
翻成狼籍
黃梅夜半
老盧竊逃。
誰料嶺南
有此獦獠
南嶽青原
擦膿涕漢。
多少癡人
被他誆賺
五家手快
如撫舜琴
南熏倐至
辨者知音
兒孫惡辣
觸者先亡。
但放一線
其家永昌
門戶孤單
命在一絲
有救之者
定是嫡兒。
漢張良
為韓報仇
縱然國破。
宗祧可求
是生吾師。
如石迸笋
出則凌霄
孰知其本。
為法力戰
通身汗血
大似李陵
空拳不怯。
身雖陷虜。
其心不亡。
千秋之下。
畢竟歸王。
金剛心。
盡化為骨。
逼塞虗空
豈在山麓
師不知我
誰當知師。
一死一生
春在花枝
**雲棲蓮池宏大師塔銘
師諱袾
字佛慧
別號蓮池
所歸也。
俗姓沈氏
杭仁和人
世為名族
父德鑑。
號明齋先生
周氏
生而頴異
世味澹如
年十七。
邑庠
試屢冠諸生
學行一時
科第猶掇之也。
顧志出世
書生
死事四字案頭
從遊講藝
折歸佛理
業巳棲
心淨土矣。
家戒殺生
祭必素。
居常太息曰。
人命過隙
耳。
浮生幾何
吾三十不售
超然長往
終身事齷
齪哉。
前婦張氏。
生一子殤。
婦亡。
即不欲娶。
母強之。
婚湯氏。
貧女齋蔬。
有富者。
欲得師為佳壻
陰閒之。
師竟納湯。
然意不欲成夫婦禮。
年二十七。
父喪。
三十
一。
母喪。
涕泣曰。
親恩罔極
正吾報答時也。
至是。
公元1565年
往之志決矣。
嘉靖乙丑。
除日
師命湯點
捧至案。
公元1566年
裂。
師笑曰。
因緣無不散之理。
明年丙寅
訣湯曰。
恩愛
不常
生死莫代。
吾往矣。
自為計。
湯亦灑然曰。
君先
往。
徐行耳。
師乃作一筆勾詞。
竟投性天理和尚
髮。
昭慶寺無塵律師
就壇受具
居頃。
即單瓢隻
杖遊諸方
參知識。
北遊五臺
文殊放光
至伏牛
隨眾煉廣。
京師
徧融笑巖二大老。
皆有開發
東昌
忽有語。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
何奇。
焚香擲戟渾如夢。
魔佛空爭是與非。
師以母服
未闋。
乃懷木主以遊。
每食必供。
居必奉。
哀慕如此
金陵瓦官寺
幾絕
時即欲就茶毗
師微曰。
吾一
尚存耳。
乃止。
病閒歸。
越中多禪期。
與會者五。
公元1571年
不知隣單性字。
隆慶辛未
乞食梵村。
雲棲山水
幽寂
遂有終焉之志
山故伏虎禪師剎也。
楊國柱
如玉等。
結茅三楹以棲之。
弔影寒巖
絕糧
日。
壁危坐而巳。
村多虎。
環山四十里。
歲傷不下
十人
居民最苦之。
師發悲懇
諷經施食
虎患遂寧
亢旱
村民乞師禱雨
師笑曰。
吾但知念佛
無他
也。
眾堅請。
不得巳出。
乃擊木魚循田念佛
時雨
注。
如是所及
民異之。
相與纍纍然。
材木
鋤󰑁。
發其地。
柱礎而指之曰。
雲棲寺故物也。
師福吾
村。
吾願鼎新之。
以永吾福。
不日蘭若
外無崇門
大殿
禪堂安僧。
法堂經像
餘取蔽風雨耳。
法道大振。
海內衲子歸心
遂成叢林
師悲末法
滅裂
禪道不明
眾生業深垢重。
醍醐而貯穢器
吾所懼也。
且佛設三學以化羣生
戒為基本
基不立。
定慧何依。
行利導。
必固本根
國制
南北戒壇
久禁不行
予即願振頺綱
亦何違憲令。
令眾
月半月。
誦梵網戒經。
比丘戒品
由是遠近皆歸。
師以精嚴律制為第一行
沙彌要略
具戒便蒙。
網經疏發隱
發明之。
初師發足參方。
參究念佛
得力
至是遂開淨土一門
普攝三根
極力主張
乃著
彌陀疏鈔十萬餘言。
融會事理
指歸唯心
又憶昔見
高峰語錄
自來參究此事。
極精銳。
無逾此師之
純鋼鑄就者。
向懷之行脚
惟時師意。
匡山永明
一之
更錄古德機中喫緊語。
編之曰禪關䇿進
刻之。
以示參究之訣。
蓋顯禪淨雙修。
不出一心
是知
公元1588年
師之化權微矣。
萬曆戊子
大疫
日斃千人
太守
公良樞。
請公詣靈芝寺禳之。
疫遂止。
梵村舊有朱橋
潮汐衝塌
行者病涉
公請師倡造。
師云。
欲我為者。
無論富貴賤。
人施銀八分而止。
獨用八者
意取坤
以制水也。
言工大施微。
恐難峻事
師云。
心力多。
則功自不朽。
不日千金
鳩工築基。
每下一樁
持呪
百遍
潮汐不至者數日。
橋竟成。
錢王萬弩射潮
師以一心力當之。
何術哉。
師道日增
方衲子
歸。
師一以慈接之。
弟子日集。
居日隘。
師意不莊嚴屋
宇。
安適
支閣而巳。
其設清規益肅。
眾有通堂。
若精
進。
老病
十方
各別有堂。
百執事各有寮。
一一具
鎻鑰
啟閉以時
各有警䇿語。
依期宣說
夜有巡警
念佛
聲傳山谷
即倦者。
不安
寢不夢。
布薩羯磨
舉功過。
行賞罰。
凜若氷霜
即佛住祇桓。
尚有六羣
眾。
此中無一敢諍而故犯者。
不盡百丈規繩
而適
時救獘。
古今叢林
未有如今日者
具如僧規約
及諸
警語
赫如也。
極意戒殺生。
放生
著文久行於世。
內多奉尊之。
曾講圓覺經於淨慈。
聽者日數萬指
四匝
因贖寺前萬工池放生池
師八十誕辰
增拓之。
城中上方長壽兩池
歲費計百餘金。
山中
設放生所。
救贖飛走諸生物。
充牣於中。
眾僧減口以
養之
歲約費二百石。
亦有警䇿守者。
依期往宣白
羽族善鳴噪者。
木魚聲。
寂然而聽。
宣罷。
乃鼓
翅暄鳴。
佛性哉。
噫。
佛說孝名為戒
儒呵有養無敬。
師於物養而敬。
有禮者也。
達孝哉。
師道風日播。
海內賢豪
無論朝野
不歸心感化。
大司馬宋公
應昌
大宰陸光公祖
宮諭張公元忭
司成馮公夢禎
陶公望齡
次第及門道者
百計
扣關擊節
大事
靡不心折
盡入陶鑄
監司守相
下車伏謁
賢豪候參者。
無加禮。
不設饌。
皆甘糲飯
臥敗蓆。
任蜥
緣蚊嘬。
改容
忘形屈勢。
至則空其所有。
精誠
感物
何能至是哉。
侍郎王公宗沐
夜來老鼠唧唧
說盡一部華嚴經。
師云。
猫兒突出如何
無語
自代云。
走却法師
留下講案
又書頌曰。
老鼠唧唧
歷歷
奇哉王侍郎
却被畜生惑。
猫兒突出畫堂前。
床頭說法消息
消息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世主
品第一。
侍御左公宗郢
念佛得悟否。
師曰。
返聞
自性
性成無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
樊公良樞
問心雜亂如何得靜。
師曰。
置之一處
無事
不辦
坐中一士曰。
專格一物
是置之一處
辦得何事
師曰。
論格物。
只當朱子豁然貫通去。
何事不辦得。
或問師。
何不前知
師云。
譬如兩人琵琶記。
一人
不曾經見
一人曾見而預道之。
畢竟同觀。
終場能增
一齣否。
今上慈聖皇太后
崇重三寶
偶見師放
生文。
嘉歎
內侍賷紫袈裟齋資往供。
問法要。
拜受
以偈答之。
師極意悲幽冥苦趣
自習焰口
時親
設放
有見師座上。
如來相者
蓋觀力然也。
師天
朴實簡淡
無緣飾。
虗懷應物
溫粹
弱不勝衣
聲若洪鐘
無崖岸。
而守若嚴城
禦若兵。
善藏其
用。
文理密察
經濟洪纖
不遺針芥
即畫叢林日用
施利。
厚薄
因果
罪福
養老病。
公眾僧。
不滲滴
水。
自有叢林以來
五十年中。
未嘗妄用一錢
常數
千指
設化主。
聽其自至。
稍有盈餘。
散施諸山。
無儲蓄。
設齋外。
別持金銀作供者。
隨手散去。
施衣
藥。
貧病
略無虗日
偶檢私記
近七載中。
實用五千
餘金。
不屬常住
前此歲歲可知巳。
師生惜福
著三十二條自警。
垂老浣濯
出溺器。
亦不勞侍者
終身布素
一麻布幃。
乃丁母艱時物
尚存
他可
知巳。
總師之操履
平等大悲
攝化一切
非佛言不
言。
佛行不行
佛事不作
佛囑末世護持正法者。
依四安樂行。
師實以之。
觀從上諸祖。
單提正令
盡修萬行
若夫萬行以彰一心
塵勞而見佛
性者。
古今永明
惟師一人而巳。
先儒稱寂音為僧
中班馬。
予則謂師為法門之周孔
法即任道也。
惟師之才。
足以經世
悟。
足以傳心
教。
足以契機
戒。
護法
操。
足以勵世
規。
足以救獘。
至若慈能與樂。
能拔苦。
廣運六度
何莫而非妙行耶。
出世始終
無一
可議者。
可謂法門得佛全體大用者也。
非夫應身
大士
末法重昏者。
何能至此哉。
臨終時。
預於半
月前
入城別諸弟子。
故舊
但曰。
吾將他往矣。
還山
下堂
茶湯設供
與眾話別
云此處吾不住
將他
往矣。
中元盂蘭盆
各薦先宗。
師曰。
今歲我不與會
矣。
簿記
師密題曰。
雲棲寺直院僧。
代為堂上蓮池
和尚
追薦沈氏宗親云。
過後始知其懸祀也。
七月朔
晚。
入堂坐。
大眾曰。
我言眾不聽
我如風中燭。
燈盡
油乾矣。
只待一撞一跌
纔信我也。
明日遠行
眾留
之。
師作三可惜
可嘆
警眾
江居士徐琳等。
人在寺。
侍者送遺五本
夜入丈室
微疾
無語
城中諸弟子至。
圍繞
師復開目云。
大眾老實
念佛
揑怪
毋壞我規矩
眾問誰可主叢林
師曰。
雙全者。
問目前。
師曰。
姑依戒次。
言訖面西念佛
公元1615年
端然而逝。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午時也。
師生
公元1535年
嘉靖乙未
世壽八十有一。
僧臈五十。
自卜寺左
嶺下
全身於此
其先耦湯氏。
後師祝髮
建孝義
庵。
為女叢林主。
先一載而化。
亦塔於寺外之右山。
得度弟子廣孝等。
最初上首
及門授戒得度者。
不下千計
在家無與焉。
縉紳士君子
及門者亦以
千計
私淑無與焉。
其所著述
除經疏。
雜錄
三筆等。
二十餘種。
行於世。
率皆警發語。
師素誡弟
子。
貴真修。
顯異
故多靈異具載
嗚呼
我聞世尊
深念末法眾生雖度。
恐斷慧命
靈山會上
求護正法
者。
即親蒙授記
不敢入。
地湧眾力任之
且曰。
我等末世持經。
當具大忍力。
精進力。
即有現身
中。
亦不自言其本。
泄佛密因。
臨終有以示之耳。
觀師之行事
潛神密用
安忍精進之力。
豈非地湧
一乎。
自淨而來乎。
不然
凡夫地。
自利尚不
足。
安能廣行利他。
護持正法
始終無缺者乎。
有感
而來
略拾師之行事
以昭來世
其他具諸別傳
乃為
之銘曰。
三毒焰熾。
五熱周章
孰能藥石
頓使清涼
欲海橫流
波浪滔天
誰能濟度
大法船。
惟我大師
實乘願力
放身其中
隨宜調適
蚤斷愛根
如獅脫索。
出塵勞。
便露頭角
開淨土門
張法界網。
撈漉三根
其赴如響。
金剛鎞。
刮瞖眼膜
根本不生。
枝葉自落。
大冶紅鑪
慈悲忍力。
入此陶鎔
癡狂頓息
毛孔光明
通身手眼
無用中。
法輪常轉。
若非付囑
定是地湧
豈屬尋常
大勇猛。
師徒空來。
亦從空去。
雖善藏身
欲隱彌露。
鐘鼓交參
雲霞綺互。
塔影高標
法身常住
**勅賜清涼山竹林寺空印澄法師塔銘
佛法身。
托於文字般若
如來應世
獨重持經法
師。
欲其慧命不斷故也。
自白毫斂耀。
像季弘經。
馬鳴龍樹無著天親
性相標宗。
各擅其美。
大法
流。
清涼大師
法界之源。
綱維教網。
撈摝人天
自性宗通。
而弘四辨之說。
無礙圓融
圭山而下
其人矣。
近代遠紹芳規
傑然師表者。
惟我竹林空印
公大師
師諱鎮澄
別號空印
金臺宛平李氏
子。
仲武
呂氏
初夢一僧持錫入室
覺而遂生
聰慧不羣
兒嬉喜佛事。
有出世志。
年十五。
即投
西山廣應寺引公為師。
得度沙彌
服勤三年
受具
一江澧
西峰深。
守菴中。
大法師
弘教
都。
師尋依講肆
參窮性相宗旨
融貫華嚴
靡不該練
如是者十餘年。
從小山笑二大知識
西來
意。
妙契心印
一時義學推為上首
先是予遊京師
會眾中。
獨目師當為法匠
既而妙峰禪師
結隱五
臺。
將建無遮法會
海內耆碩
妙峰力招。
果至
公元1582年
大喜
臺山得人
時萬曆壬午歲也。
法會罷。
予與
妙師分携
瀕行。
不忍與師別。
夜談連宵
力勸師曰。
末運
法門寥落
撑持難得其人。
公慎勿住人閒
留心此山。
深畜利器
他時當為金色主人
師問其
故。
予曰
司馬頭陀溈山
以形與山相稱耳。
師欣
應諾
予即以所居紫霞蘭若居之。
師住此壁觀
年。
大有開悟
塔院主人大方廣公。
請修清涼傳。
隨留
講諸經。
聲光赫奕
四方學者日益集。
未幾雪峰
獅子窟。
萬佛琉璃塔。
遂成叢林
中講華嚴
經。
學者千指
寒巖氷雪
儼在金剛窟中也。
聖母
 皇上為國祈福
注意臺山
師風雅重之。
特賜
尊經安供。
尋復命師。
於都城千佛寺
講師自著楞
嚴正觀。
復於慈因寺。
講演諸經。
時妙師造千佛銅殿
安置顯通寺
上嘉功行
重修
賜額永明
七處九會道場
延諸大法師
講演華嚴
以師主第
一座會罷。
師以古竹林寺
文殊現身處也。
廢久復緝。
所用多出內帑
未幾幻出大道場。
乃集諸弟子。
講華殿疏一周
復修南臺
為文化境
自是疲於
津梁矣。
遂謝諸弟子。
單提末後一著
默然兀坐
眾有
說法者。
師曰。
吾隨幻緣
力任大法
恒以生死大事
為念。
今老矣。
人世幾何
學者究心為要。
豈復以播
弄唇吻為得耶。
爾輩當以此自勉
將行矣。
頃之
公元1615年
微恙
危坐三日夜
談笑如常
中夜寂然而逝。
萬曆
公元1617年
丁巳六月十四日也。
師生安重
寡言笑。
律身嚴。
眾寬。
不肅而威。
說法三十餘年。
三演華嚴
登華座。
萬指圍繞
意若無人。
天厨日至
麤糲自如
居嘗
注理觀。
不至席。
淵沉靜默
老無惰容
受法弟子
千百計。
出其門者
率皆質樸浮習
有以師表之。
其於講演
提綱挈要。
時出新意
北方法席之盛。
稽之
前輩
無有出其右者
所著有楞嚴正觀。
剛正眼。
若照真論。
因明
起信
攝論。
永嘉集諸解。
行於世。
師生
公元1547年
嘉靖丁未
世壽七十有一。
僧臈五十有奇
全身
竹林之左。
上聞遷化
帑金窣堵波
額曰
空印大法師應身之塔。
惟我國初
禪講諸師。
多啟
宸衷
寵渥
二百年來
未有福德深厚
上致眷
隆恩若此者。
豈非曼室應身而來者耶。
清涼
影響耶。
得度弟子
惟棟等七人
受法門人
遠清
公元1498年
數百人
多能開化一方
明年戊午冬
孫方茂。
人大謙。
持師行狀
遠來匡山
求為塔上之銘。
予與師
法門知已。
銘捨予孰為之。
乃為銘曰。
法身無形
遇物而彰。
文字煥發
般若之光。
故持經者。
慧命是託。
了達性空
說不可說
西天此土。
代不乏人
爰有清涼
曼室化身
性海波翻
天星燦。
法界圓融
炳然齊現。
金色界
寶華座。
廣長舌
雜華紛播。
千載而下
生大師
芳規遠紹。
獅子的兒。
高踞窟中
發大哮吼
百獸震驚
聞聲奔走
雙提性相
大開寶藏
一雨普滋。
三根應量。
名聞九重
隆恩眷顧
梵剎聿興。
法幢高竪。
三十餘年。
誨人不倦
知見力。
隨順方便
律身精嚴
潛神澹泊
迴彼狂飇
還醇返樸
示幻此身。
人天師表
末法中。
實為僧寶
塔影撑空。
法身獨露。
風動水流
圓音彌布。
千尺寒巖
萬年氷雪
日月無窮
光明不滅。
憨山老人夢遊卷第二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