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辯義卓爾康
桓公
公元前711年
庚午○桓王九年
公元361年
元年○齊僖二十年晉哀七年衛宣八年蔡桓四年鄭
 莊三十三年曹桓四十六年陳桓三十四年杞武四
公元前710年
十年宋殤九年秦寧五年楚武三十年
春王正月即位
 胡氏桓公與聞故而即位著其弑立之罪深
 絶之也古者諸侯不再娶於禮無二適恵公元
 既卒繼室聲子則是攝行内主之事矣仲子
 得為夫人非夫人則桓乃隠之庶弟安得為適
 子謂當立乎桓不當立則國乃隠公之國其欲授
 桓乃實讓之非攝也公羊所謂桓幼而貴隠長而
 卑子以母貴者其說非歟曰此狥恵公失禮而為
 之詞非春秋之法也仲子寵恵公欲以為夫人
 母愛者子抱恵公欲以桓為適嗣禮之所不得為
 也禮不得為而惠公從其邪心而為之隠公又探
 其邪心而成之公羊又肆其邪説而傳之漢朝
 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大倫亂矣春秋明著桓
 罪深加貶絶備書終始討罪之義以示王法正人
 倫也
 公羊氏繼故不書即位正也先君不以道終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即位與聞乎弑也先君不以道終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乎先君也隠不書即位旣以夫子削之然則桓之即位何以不削葢桓之弑隠有所歸夷然不自以為弑也不自以為弑何敢以弑加之春秋所以君父道固如此書公薨與書即位一也
 熊過氏曰即就也先謁廟明繼祖也還就阼階之位見百官以正君臣也事畢而反凶服焉其禮如伊尹冕服嗣王袛見厥祖者朱先生王侯以國為家雖先君之喪猶以為私服是也然柩前之所謂即位而哭阼階之位亦止行于廟中正朝猶有不同未受黻冕難以士服臨朝王之誥諸侯廟門俟王出在應門内應門内王之治朝可以麻冕彤裳臨諸侯王世子末命成為諸侯世子雖誓于王君薨猶必親受命借吉行事必待踰年改冕服見祖太甲元祀月朔乃行之先儒謂始喪即行朝廟即位禮者亦考之不詳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
 桓公仲子所生于宋更親宋鄭向公子馮故互相構怨鄭于隠十年已伐宋今不結魯虞魯必助宋以相難魯固鄭所亟欲善也隠公固隂結鄭況桓公身抱大惡又為宋親不交鄭鄭必仗大義以難魯鄭固魯所亟欲善也故有是會
 垂曹地
伯以璧假許田
 胡傳湯沐之邑朝宿之地先王所錫先祖受私相貿易而莫之顧是有無君之心而廢朝覲之禮有無親之心而棄先祖之地矣故聖人以是為國惡而隠之也其不曰以璧易田而謂之假者夫易則已矣言假則有歸道焉又以見許改過遷善自新之意非止隠國惡而已
 人以祊易許田有成言我已入祊矣許田固鄭有也鄭欲結魯以臨許復以璧假之多為貺于魯其曰假者鄭伯之辭為恭也抑春秋為魯臨文亦應如比
 郝仲輿曰初鄭以祊歸魯名為易許實輸魯平以酬狐壤之怨緩救宋之師而未敢斷然責償於今五年許不出鄭亦不請一旦而責五年之負何也桓公氣餒簒國迫于親鄭鄭持其急而因以為市以璧假要之
 劉氏曰公羊謂繫之許也非也詩云居嘗與許復周公之宇然則周公受封本有許邑春秋故繫之許也且地邑各自有名据實而書豈敢擅易哉
公元前715年
 左氏隠公八年鄭以祊與魯桓元年魯以許田與鄭又見魯頌云居嘗與許復周公之宇則遂以為許魯地也曾不知許有二詩所謂許者周公舊封也春秋所謂許田許國之地也如經書築臺秦仲遂至黄乃復秦與黄皆魯地而諸侯之國亦有秦有黄也不可許田即為魯舊地而生易田之說且文武之子孫孰非有功而親者使皆有朝宿湯沐之邑中國何地以處之此不然也攷之地志許州許昌郡許國也見有許田縣許田是許之田如邾田之類何得以為地近許之田乎是又不然也況祊今在沂州瑯琊縣有祊地去泰山遠安得為鄭人助湯沐邑借如彼說時鄭莊公方强此年旣以祊歸魯必欲急得許田隠公何得終其身不歸之及桓之立始以璧假之何哉況神不歆非祀民不祀非族鄭伯雖至愚釋泰山之祀而為魯祀周公非人情之甚也聖人脩經欲令後世明知不待三傳而後著使誠有易田之事但曰歸祊入祊無乃太隠而不可知乎不知祊者乃鄭嘗所侵有之地而特近于魯今歸于我者鄭人思以結魯之援六年旣來輸平恐魯之好未固謂隠公可以利啗之故以祊地與之鄭歸而魯入之然後二國黨固矣予嘗疑祊在沂州為魯地經不書魯失祊之時或春秋之前也考之祊即近魯非本魯地也若本魯地經但當書鄭伯使宛來歸足矣不當繼書曰庚寅我入祊據齊人歸我濟西田經不書我入濟西齊人歸讙及闡經不書我入讙闡葢魯之故地旣失復得何用書入乎今祊特書曰我入祊則見魯公貪鄭之賂非可入而入故也若乃許田旣非魯之舊封何得是乎曰此春秋之微義隠公旣交齊鄭十年相與伐宋而取郜防十一年乃合齊鄭之師伐許而有其地葢魯之有許田自入許之年始伐宋之謀本于齊鄭故經書翬帥師會齊人伐宋者謀出于彼也入許之師出乎隠公故書公及齊人鄭人入許及者謀主于我也然許田近鄭而遠于魯魯人雖有之鄭人之所欲也時隠公尚强鄭人雖欲得之而未能與魯争逮一旦桓公簒隠鄭莊乗間直至于魯之垂以求許田名為璧假脇取之也桓公不義方懼諸侯之討宜不敢不與自是許之土地所有許田不見經至鄭莊忽突争國鄭國大亂許叔始得乗間而入許復有其國經于桓十五年先書鄭突出奔鄭忽歸于鄭即繼書許叔入于許其㫖隠而甚明由是鄭人無時不伐許必欲得故地許人四遷以避之而不免春秋之末經書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斯而後已許鄭之事葢繇鄭莊許田于魯故也攷之春秋許之源流興亡若是何得左氏附會之說妄假易田之事乎左氏許田之說旣誤後又覺有許叔入許之事乃于隠十一年公及齊鄭入許設辭謂齊侯以許讓公公又以與鄭人鄭伯使百里許叔以居許東偏為後張本也不知鄭之得許乃在璧假之年何得隠公之時已有之學者之於春秋不究源流始末期於自得而惟隨三傳東西若是錯誤者豈少耶此容齊說
公元前710年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辭曰渝盟享國何其堅也魯鄭之交固而鄭無宋虞矣魯亦不虞討矣
 越近垂地
大水
 書大水之始
冬十月
辛未桓王十年
二年○齊僖二十一晉哀衞宣九蔡桓五鄭莊三十
 四曹桓四十七陳桓三十五杞武四十一宋殤十弑秦寧六楚武三十一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鄭莊公欲納馮于宋自隠四年以後鄭宋之兵大抵以馮故也殤公聽讒人之交鬬十年十一民不堪命則信有之孔父職為司馬不能諫律以大臣道固不能無罪華督馮之黨也伺間久矣至是因民心内離援外固殺孔父而奪之兵因弑殤公而人莫敢召公子馮于鄭而立之以親鄭魯齊皆有賂遂相宋公本末如此左氏殺孔氏取其妻葢碎說也而公義形于色之云亦緣文生義人臣死君難例書曰及孔父荀息仇牧是也而其人之賢否與其死之善不善則各存乎其事矣孔父先死而曰及書尊及卑也書大夫有官則稱之亦非所謂賢乎孔父之意也
 胡傳華督欲弑君而憚孔父劉安欲叛漢而憚汲黯曹操禪位而憚孔融此數君子義形于色足以宗社而忤邪心姦臣所以憚也不有君子其能國乎
 太宰不書其官或官非卿或卿不命或削之未可知也
 孔父嘉司馬左氏文也左氏為名劉敞君前臣名名其君于上不得字其臣于下禮大節杜氏孔父稱名者内不能正其閨門外取怨于民也穀梁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也何以知先殺孔父曰子旣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死君不忍稱其名又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也趙子常宋大夫其名未賜族孔父嘉不名天子之命大夫也或名或字兩家之說如聚訟夫諸侯不生名死則名之不稱與夷殤公之名終身不見于經何所徵疑信也熊過氏曰天子之命大夫不名則益疎矣劉卷非天子三公乎然以字為得者有三義諸侯以字為氏因以為族駭乃公子展之孫公命以字為展氏孔父之後皆氏孔一也孔子孔父之孫如果以孔為名將為孔氏子姓世世名其祖矣忍乎穀梁為祖諱之說似得之二也以字義為斷名嘉字孔父楚成嘉孔父鄭公子嘉字孔同三也予謂尤莫近于家語家語孔父生時賜號與陳女叔一例葢宋陳為三恪王崇異之此說不可易也
 或曰宋司城蕩蕩固其名而其孫為蕩意諸則固以名為字矣豈高中所謂春秋宗㫖自有所在而或名或字無意其間歟則謂孔氏子孫世世名祖之說又不可
滕子來朝
公元前667年
 滕子稱子胡氏曰先儒時王所黜也又有言在喪者矣又有言春秋嚴于亂賊之黨桓公弑立滕侯首先來朝降而稱子以正其罪者又有謂小國事大不堪徴求甘從降爵以從殺禮者夫嚴于亂賊黨固謬矣如曰在喪則終春秋之世不復稱侯者何說焉獨為時王所黜似為近理高中玄曰周天子雖弱然豈曾無一事行于微小之國者乎傳曰杞侯魯莊公二十七年杞伯來朝其後又稱子葢為時王所黜薛侯爵莊公三十一年薛伯卒蓋為時王所滕侯隠公七年滕侯書卒其後稱子蓋為時王所固有之者矣此何不足據而必以為孔子降之乎且孔子滕侯為子也其杞侯伯之子薛侯之亦皆孔子降之乎杞侯伯之子薛侯之時王所黜也則滕侯之子獨非時王黜之乎孔子春秋袛可明是非以定褒貶不得自行予奪降人之侯而又與之以子也且文定亦未考桓王之時勢耳蓋當時周德雖衰而東遷未幾王靈不歇桓王雖無撥亂反正才然非孱主也即其在位二十三年行事叅之惡鄭侯不禮右虢公而畀政兩置翼侯一伐曲沃宋公不王蔡衞郕不會王命即令齊鄭討之芮伯奔衞即秦師執之亦蹈厲特為不平凡事多狡如因曲沃之叛而改圖立翼已不能有蘇忿生之田而易于鄭故天下不服耳則夫滕侯小有失禮而整君綱飭舊典因其弱而易法貶號為子此事理所必有也矧舍天下而獨法滕亦桓王故智也彼不會王命伐宋者非蔡衞郕三國耶而以齊人鄭人討違命者一郕也蔡衞大則舍之郕小則討之天下大則舍之滕小則斥之桓王借一滕以彰天王一時之威夫子借一書滕以存萬古君臣之分此事理所必有也其以自貶為說亦有一證通鑑周顯二十三年衞更貶號曰侯服屬三晉慎靚王元年衞更貶號曰君此皆春秋末戰國初年之事也必以前固有此事衞可踵而行之耳此說孫明復程子皆主之
 灌甫按樂正子滕侯薛侯旅朝隠桓王聞之徴朝滕以子往薛以往王怒皆黜焉以子往以自貶之說也王怒皆黜焉時王所黜之說也因其子往而貶之尤易為力樂正所記可作兩證
公元前710年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于稷以成宋亂
公元前705年
 宋有弑君之亂諸侯不能正名討罪受賂立賊而還春秋獨書一成字以著其罪徐邈曰宋雖已亂諸侯討之則有撥亂之功不討則受成亂之責左氏四國受賂立華氏是長其亂萌宋國他日之禍皆胚胎于此矣齊之也釋晉里克魯慶父弑君之罪而不誅君臣之道遂以陵替晉之也削王室之地召王于溫而使諸侯朝之名分之壞孰有甚于此襄公以後雖數世為諸侯長然觀其施為大抵皆緩簒弑之罪縱人臣之惡開禍亂門夫子傷之甚痛之甚思欲一拯救之而不可得也于此一成字以著其罪此特筆也故討弑者明正其罪莫如州吁以後弑君者輩出多不書矣成弑者明著其罪莫如于稷以後黨逆輩出多不書矣討弑者已成絕筆以後之無可書而不書弑君者代不乏以後不勝書而不書故春秋之初止記二條以為大法而已諸侯會自以上必言故其義胡氏備矣成字解安定胡氏曰成就也謝氏曰遂其事之謂成此其義也說者不達經義而以成為平如杜氏所說悖敎殊甚請以經傳證之經書國平六如八年鄭來渝平宣四年平莒及郯十五年宋及楚平昭七年平定十年及齊平定十一年及鄭平皆未有言成者則不成為可知也即左氏所載如隠之三成紀好桓元之結祊成三年之杞求成莊十五之鄭成文三之請成于晉及拜晉成襄九之鄭人恐乃行成如此不一皆言成也亦惟傳有此成也然傳言平者亦有四桓十二之宋公辭平僖十二之齊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二十五年之衞人平于我成元年之晉使瑕嘉平戎于王者是也與此條以成宋亂文適相似者亦有一莊十三年會于北杏平宋是也北杏去年猛獲南宫長萬皆已被醢伏其罪矣北杏之會不過億寧上下耳故可言平若華督弑君莊公為弑君所立正在亂時使齊侯一會華督而誅之易莊公置君而後去則宋亂平矣今為賂故立華氏適成其亂而已
 永嘉吕氏曰不書以成宋亂則稷之會疑于謀討不書宋災故澶淵之會疑于謀討蔡直書其所而後是非善惡之實著矣
 稷宋地
公元前710年
夏四月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
 汪氏曰按公穀皆云周公太廟左傳旣稱周公之廟又稱周廟謂之宗廟杜預以為文王王制諸侯之廟二昭二穆太祖之廟而五鄭氏云太祖始封之君如齊之太公衞之康叔是也成王伯禽於魯以奉周公周公為魯之始祖而祀之於太廟伯禽為始之君而祀之于世室也太者大而無上之名豈以太廟之上又有文王春秋四書太廟未嘗宗廟郊特牲云諸侯不得天子豈以文王之廟而可立之于魯乎禮稱以禘禮周公太廟蓋繇魯有禘禮文王為所自出之帝故遂謂魯有文王魯頌姜嫄而說禮者亦云姜嫄
 北郜在今兖州府城武縣東南
秋七月杞侯來朝
 左傳杞侯來朝不敬乃謀伐之
 黄正憲氏曰與魯為隣杞偪脇于欲求强援來朝乃魯桓欺其弱小苛責以利不遂所欲九月即入其國按黄氏此說葢以杞遷緣陵者也不知此時尚在雍丘不然誤認公穀之紀也
 郝仲輿桓公簒國挾齊鄭之助取宋賂受滕朝其以震矜于杞而來朝非志也滕杞皆侯也滕以子來魯人以為杞以侯來魯人以為敬明年討杞
 灌甫按樂正子記杞公以侯禮周厲王黜為杞侯公立仍稱杞侯以朝魯至惠公再黜為伯成公以夷禮事襄王黜為子桓公以後與晉為婣數從會盟以伐鄭攘楚晉景公請于頃王僅復伯爵故盟于蟲牢馬陵戲京城蕭魚溴梁會于沙隨夷儀平丘鄟陵召陵皆稱杞伯終不能復其故爵葢國漸削弱使然武公自是年朝之後繼有入杞之役會郕之平比事而觀知其為杞必矣左氏樂正非誤也若紀自齊鄭偽朝之後始有戒心與杞無預至朝桓之失即文自見亦何待貶爵以著之乎
 杞今開封府杞縣雍丘
 杞公穀作紀
蔡侯鄭伯會于鄧
 左傳始懼楚也
公元前703年
 七年穀鄧以楚偪奔魯莊十年荆人執蔡侯荆蠻猾夏之漸蓋自此始
 史記是年楚子熊通稱王于丹陽初楚之伐隨也隨人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我有敝甲欲以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耳隨人以為請王不聽熊通怒曰吾先君鬻熊文王之師也成王乃以子男令居楚蠻率服而王不加我自尊耳乃自立武王隨人盟而去
公元前1441年
 廬陵李氏曰楚自熊繹受封六世熊渠立其子康為句亶王紅為鄂王執庇為越章王僭王之始又八世熊儀是為若敖二世熊眴是為蚡冒又一世至熊通是為武王武王十九年入春侵隨於桓之六年諸侯于桓之八年圍鄾敗鄧于桓之九年盟貳軫敗鄖師蒲騷於桓之十一年伐絞伐羅楚已大于江漢之間矣莊公四年文王熊貲立莊六年而伐申莊十年而執蔡侯莊十六年而滅鄧于是椘勢益張他日争伯權輿始此
 公羊曰離不言會此言會何葢鄧與會是以為國公羊杜氏潁川召陵西南有鄧地孔氏曰釋例以此潁川鄧城為蔡地其鄧國義陽鄧縣是也鄧是小國去蔡路遠蔡鄭不宜遠會其都且蔡鄭懼楚始為此何當反求近楚小國而與之結援故知鄧國
 鄧國襄陽府北二十里鄧城即其地
公元前710年
九月入杞
 左傳不敬
公及戎盟于唐
公至自唐
 左傳相會往來稱地讓事也自參以上則往稱地來稱會成事
公元前694年
 桓公十八年出行共二十四次止書至二條一為二年之盟唐一為十八年四月之伐鄭故元年盟越有不書者而與戎盟則書此可見經之所謹矣十三年及齊宋衞燕戰有不書者而伐鄭則書是年四月伐鄭七月始歸歴四月二時也可踰時夷狄春秋書至之法矣
 臨川吳氏曰歸而告廟常事春秋何為書之穀梁傳曰書至危之也似經意糾合諸侯自齊桓始幽首止寗母洮葵丘鹹八大會魯君皆與竝不書至穀梁謂桓會不致安之也得經意末年牡丘淮二會書至范寗注曰桓會不至齊桓德衰故危而致之得傳意矣淮之會僖公為齊所止聲姜出會始得釋則知書至危之也伐楚伐鄭二役書至者兵凶戰危不比衣裳之會故至也齊桓旣殁僖公朝齊非所宜朝故致也以是推之桓莊文宣成昭定哀之行其書至大率危之也危之若何或事之難或動之非或地之遠或時之久皆是危道幸其禮成事畢而得至故書穀梁襄公朝楚之傳曰至自楚喜之也殆其往而喜其反也魯夫人惟文九年出姜如齊歸寧得禮特書其至其餘夫人之行皆非美事故不書至然則出姜之至亦危之乎婦人無外事禮合歸寧不得已而出亦以得還至國為喜也未至以前詎敢以為安乎彼非禮行者不足道又奚恤其危哉魯大夫之書至者三皆為齊所執幸其解脫故書其至以此見經之書至非美事
 啖氏曰凡公行總一百七十有六書至者八十有二不書至者九十有四左傳告廟則書于策夫子其所至以示功過且志其去國遠邇遲速也其有一出而涉兩事者或致前事或致後事擇其重者志之也又有不致本事本事非功
 此書至之始
公元前709年
壬申○桓王十一年
三年○齊僖二十二晉哀衞宣十蔡桓六鄭莊三十
公元前710年
 五曹桓四十八陳桓三十六杞武四十二宋莊公馮元年秦寧七楚武三十二
公元前709年
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
 左傳會于嬴成婚于齊也
 杜氏曰公不繇媒介自與齊侯會而成婚非禮
 嬴今泰安州界内
侯衞胥命于蒲
 左傳不盟也公羊胥命何相命也
 詩惡屢盟春秋胥命兩君相命結言而退荀卿記之矣張洽氏謂彼此相命為伯以成其私與齊魏會于苴澤以相王秦齊約共稱帝帝同則不然也考齊衞胥命之後不聞有會盟侵伐之事僅能一戰于郎一盟惡曹皆以鄭忽之故非相推為伯明矣蓋鄭結齊而宋結衞彼此相敵已久宋遭弑君之禍鄭構已解四國又皆有賂齊衞徒作釁隙何為于是文其事而為此蒲之役焉
 蒲今在大名府長垣縣界古陳留地
六月公會杞侯于郕
 左傳求成也杞魯自是交好
 杞公作紀郕公作盛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旣
公子翬如齊逆女
 翬稱公子始命為卿也為卿未必然春秋書法稱名者葢君父方在寡人有子未知誰立故不稱公子已稱弟已稱公子漸進即遠也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公羊諸侯越境送女非禮也此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于子雖為隣國夫人猶曰吾姜氏穀梁禮送女踰境非禮
 左傳凡公女嫁敵國姊妹上卿送之公子下卿送之于大國公子上卿送之于天子諸卿皆行公不自送小國上大夫送之
 列女傳齊孝公夫人孟姬華氏長女齊國稱其貞孝公聞之脩禮親迎于華氏之室父母送之不下堂母醮之房中父戒之東階之上諸母戒之兩階之間姑姊妹戒之門内可謂行禮
 趙氏曰桓夫人文姜齊僖女莊夫人哀姜先儒以為齊襄女僖夫人先儒會齊桓證為桓女葢為公子時所取文夫人齊昭女宣夫人穆姜齊惠女成夫人葢齊頃女襄公傳言立胡女敬歸之子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不言夫人無子則襄公未嘗取正適也昭公娶于吳為同姓其死曰孟子卒定夫人姒氏亦為公子日所取傳言哀公公子荆之母為夫人而以荆為太子則哀固以妾為妻矣
 漢志蛇丘有下讙亭今寧陽西界地入魯境
公會齊侯于讙
 姚舜牧氏曰魯桓意在結齊為援而娶其女故桓所行事但重在會而不在于婚諸儒皆以婚禮責桓不得夫子春秋之㫖
夫人姜氏至自齊
 灌甫曰桓畏不義之誅申好于齊是年春不繇媒妁往會于嬴以求婚已為禮至是齊僖越境送女桓又因會納婦豈皆别嫌正始之道邪不言翬以姜氏者謂公自讙受之爾
齊侯使其弟年來
 左傳夫人
有年
 穀梁五穀皆熟為有年楊士勲氏曰有年書于五穀入計豐足然後書之公羊有年喜書大有年亦以喜書有年何僅有年大有年大豐年也此事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子脩之則為變異聖人興王新法也程氏發明奥㫖以為紀異此得于意言之表者噫楊氏之言亦巧矣其君是惡其民何罪五穀皆熟總為吾民足衣食寛生計耳以君之故而惡其民且變其善惡吉凶之實而别立異聖人書法不若趙子常曰夫天道變則有復水旱饑饉其變也有年大有年其復也雖非有年而亦不至于饑饉者其常也有年大有年史欲屢書而不可得乃生民休戚所繫非天所以賞罰人君說者乃因一人行惡而遂欲災及萬民於是天道反常之譏而春秋遷怒之筆矣
癸酉桓王十二年
四年○齊僖二十三晉小子侯元年衞宣十一蔡桓七
 鄭莊三十六曹桓四十九陳桓三十七杞武四十三宋二秦寧八楚武三十三
公元前708年
春正月公狩于郎
 左傳書時禮也公羊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
公元前698年
 四時之田止書蒐狩蒐狩經不多書其書者必有故也此狩郎也左氏書時也則常事不書者礙矣公羊曰遠也則昌間比蒲之蒐豈無遠于郎者豈以皆譏乎載考郎為魚臺縣近宋地前九年城郎後十年來戰于郎莊公八年師次于郎其為魯之要地可知于郎行狩以寓用武治兵法書此者謹其事也乃春秋書此固有二科文公以後四公俱不書以大夫國公不復知軍時田得失無足議也昭公八年以後又復頻書是時三家分魯假春蒐之禮以耀武示强又與非時非地之蒐不同故頻書以示變耳
公元前708年
 公羊榖梁冬狩秋蒐竝同而苗則公羊春穀梁在公羊夏時無名穀梁田田四時獵之總名不專在于故也公羊之義夏時務農不苗然則警急及有獸害則不苗也
 此蒐狩之始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公元前640年
 左氏王朝之伯不可書名以父在故名解之渠姓伯糾孫明復亦有是說熊過氏則謂宰有太宰小宰中大夫宰夫下大夫宰夫伯糾為字二說皆是胡氏以宰為冢宰猶可言也至此以宰為太宰益謬矣春秋周事冢宰設官不見于禮然據書云周公為師又曰位冢宰百工則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職冢宰周六卿之長也若太宰在列國非上秩成公十五年宋向帶為太宰魚府少宰序次在少司冦之後襄十一年鄭使行人良霄太宰石㚟如楚則太宰在行之後十七年宋皇國父太宰平公築臺太宰土功之役矣楚有太宰而十五年載楚公子午令尹以至宫廏尹九官太宰一官不得列矣吳有太宰而定五年伯州犂之孫嚭為太宰則僅以處客子逋臣當時列國不王何至王朝之所尊為下國之所賤倒置一如此也獨衞祝鮀有言武王母弟八人周公太宰康叔司宼聃季為司空周公冢宰不合周公冢宰自在成王時太宰自在武王時武王時秉鈞執政自有其人未必即以少弟尊官太宰固非上秩可知矣予著周禮大宰如字作大不作太與大宗伯大司寇同則祝鮀之言傳者之誤也固知羽父之求宋督之官皆大非太也
公元前708年
 是年不具秋冬桓篇多舛與下文甲戌巳丑連
甲戌桓王十三年
五年○齊僖二十四晉小子衞宣十二蔡桓八鄭莊
 三十七曹桓五十陳桓三十八卒杞武四十四宋三秦寧九楚武三十四
公元前707年
春正月甲戌巳丑陳侯鮑卒
 左傳再赴也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亂作故再赴
 公穀甲戌之日亡己丑日得不知死之日故舉二日以包皆不知闕文之義也
公元前722年
 黄正憲氏曰按以隠公元年巳未推之則桓公五年嵗在甲戌元凱長𠪾正月甲申朔推之月内無甲戌日己丑十六日當是甲戌年正月己丑日史官之文偶倒置耳則左傳再赴公羊戌亡丑得之說可置勿辯
公元前707年
齊侯鄭伯如
 左傳齊侯鄭伯朝于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春秋之初能以詐取人國者惟鄭莊公莊公嘗挾齊魯以入許今又輔齊以圖紀自二君如紀之後紀多為計以謀免難而卒不能春秋惡其譎詐而書之若實朝于紀者劉敞所謂誅意之效也
 臨川吳氏曰許近于鄭紀近于齊鄭欲得許與同謀之而卒得許齊欲得與鄭同謀之而卒得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趙企明徵兵也非也周非能徵魯兵恐其比鄭以拒王為是作好
 杜氏曰仍叔天子大夫子本于父字幼弱之辭此葢譏子弟國政耳或謂責世官若然何不曰仍氏之子乎如仍氏之子已為大夫自當以官氏名字見若咺渠伯糾之類是也今曰仍叔之子葢知其未命之稱也杜說得之
 郝仲輿王使一嵗再問而魯無一往乎曰往矣何以不書諸侯不朝以陪臣不足錄也
 仍穀作任
陳桓公
祝丘
 譏不時也據文姜享齊侯于祝丘祝丘齊魯兩境上邑齊將襲紀故非時此以備之
 祝丘沂州西有丘城
蔡人衞人陳人從王伐鄭
 左傳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王諸侯鄭王大敗祝聃射王中肩
公元前706年
 鄭世為周卿士王貳于虢故周鄭交惡王以諸侯伐鄭其言蔡人衞人陳人從王伐鄭者不使天子首兵也按十四年宋人齊人蔡人衞人陳人伐鄭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師伐齊定四年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栢舉皆曰以此不使天子首兵可知天子無敵非鄭伯可得抗也蘇子繇曰不言王者無敵莫敢與之戰也不書敗諱之也
 左氏稱王以諸侯伐鄭張洽氏曰此其君必親從王春秋悉以人書而王不稱天蓋謂釋魯大惡不討而以小忿伐鄭貶也其實不然天子臨戎諸侯以君為將執鞭弭從事稱人以往固其宜也且君將稱人者文公以前不一而足況蔡陳衞皆非大國也又州吁陳佗皆不成君也合而稱人不必異議
 高忠憲曰不書戰不書敗所不忍言存天下之防也書從王明君臣之義也然則曷為王師敗績茅戎王師則非親討敗而可書也
 永嘉吕氏曰王伐鄭而從者三國何哉蔡衞陳之仇鄭久矣隠二年鄭伐衞四年宋陳蔡衛伐鄭十年宋衞入鄭又與蔡人伐戴而鄭復伐取三國師桓二年陳與鄭雖會于稷蔡與鄭雖會于鄧未有成也衞之隙未解也王討有加于鄭而三國從之托公議濟私忿耳
 王師雖敗而春秋書蔡人衞人從王伐鄭猶有體也至莊六年王人子突救衞諸侯不惟無相從者而反助衞朔與天子抗矣救之為言何其卑也齊桓為伯首在尊周莊十四年與陳曹伐宋請師于周書曰單伯會伐宋立言有法庶復王室之舊焉成公十六年公會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十七年公會子晉侯伐鄭則天朝卿亦與執戈至此王靈不復振矣陸氏曰陳佗殺太子而立不能討又許其以師從王失政亦可知也
大雩
 左傳不時也凡祀啓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
 胡傳大雩者于上帝盛樂諸侯雩于境内之山川爾魯諸侯郊禘大雩欲悉書于策則有不勝書故雩祭則因旱以書而特謂之大郊禘亦因事以書而義自見此皆國史所不能與君子以為性命之文是也諸侯不得祭天地大夫不得祭山川士庶不敢他人祖襧祭于已寢禮也
公元前707年
 熊過氏曰雩者號祭吁嗟求雨也魯南為雩門舞雩城南舞以女巫雩樂以皇所以陽中之隂雩祭以舞為盛遂名壇曰舞雩舞雩二龍見而雩設壇祈澤常祭也旱而雩非常大雩上帝盛樂非常僭也胡氏義備矣月令建午之雩則秦制耳
 龍見而雩雩以巳月為正旱則求之甚旱則大求之七月旱則七月八月旱則八月求求則禱大求則用盛樂號呼之情隨時迫切以為吾民耳書雩之法不過其時如此勤怠僭越之說非所施也故大雩非時春秋不以為譏
 此書雩之始
 螽不書時不在一月也公作𧑄
州公如曹
 左傳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
 州地在今武陟縣杜氏以為淳于則地高宻而其來魯之道不當先至曹矣此左氏說也以熊氏考之甚誤
乙亥桓王十四年
六年○齊僖二十五晉小子衞宣十三蔡桓九鄭莊
公元前706年
 三十八曹桓五十一陳厲公躍元年杞武四十五宋四秦寧十楚武三十五
春正月寔來
 寔者州公名是也詹萊氏曰昔公之而今名之何也以公如曹以匹夫留我也不以國氏蒙上文
 胡子春秋之法諸侯不生名失地同姓則名諸侯失國後託于諸孟子以為禮也州公來朝以諸侯禮接春秋乃書其名以匹夫之賤畜之孟子以為然則何居諸侯放恣淩弱暴寡迫乎大國之間而失國不幸焉非其罪也則諸侯禮接之若譚子在莒弦子在黄溫子在衞可見蔡獻舞邾益曹陽州寔之徒皆其自取焉耳春秋名與不名則知所勸戒矣按胡氏意責國君自强保氏姓其說甚正然名與不名未必盡然有國小文不及不名者有確得其名此後不及卒而一名其實者有一國兩君雖非卒滅而以一名定其疑者不可例論也杜元凱曰若州公者此後不及卒而一名徵其實也
 寔之為名其說甚多杜元凱曰寔實也公羊曰實來者猶曰是人來也榖梁曰實來者是來也其義甚穉予甚非之及讀張洽氏之說而不能無惑焉張氏曰記禮者曰天子曰非佗伯父來成二年傳王曰所使來撫予一人而鞏伯實來或春秋時有是字法而經以此為文歟已再諦之曰伯父實來鞏伯實來皆有鄭重意故下語确然如此若州公亡國之君羇鄰國没身雖見可憐無所重要之還以實名為正
公元前705年
 州為采邑州公與虢公同猶之劉文公單靖公熊過氏曰州者天子内之河内武陟地旣非隨絞州萊伐楚之州亦非淳于之州昔蘇忿生有田十二而州在焉後為州食邑隠十有一年蘇叛天子不能有也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以十二邑與鄭盟向州在焉則州公失采矣至是五年伐鄭仍叔之子以伐鄭徵兵兵端始啓意者仍氏未行州公猶得游偃于州明年夏盟求成于鄭旣而背之鄭齊衞人伐盟向王始遷盟向之民于郟夫十二邑有盟與向則王雖與鄭而不有至是旅拒以争而州公之來繼仍氏有徵發耶春秋稱公者惟二王後三公稱公故州天子三公左氏不知以為淳于輿地廣記遂附會之以東海縣大小州山曰高宻夷安城淳于春秋州國誤矣淳于酈道元云本斟灌武王以封淳于公杞併之夫淳于二王之後安得稱公是酈亦緣左氏再誤也魯南連曹西達于周州公來魯經曹衞已從王魯未嘗出師故如曹而六年實來按周桓王以十二邑易鄭四邑之田惟知嚮利乗便不顧州公失采矣鄭雖得邑而其民不服觀桓七年向背鄭而伐之王遷向之民于郟則州可知使周不伐鄭則鄭猶不仇州州公猶得苟安本邑昨年王已伐鄭矣州公何自安即如今年實來此實錄也熊氏一朝洗出之快矣第云仍叔來徵兵州公繼仍叔來有所徵發則非
公元前706年
夏四月公會紀侯于成
 左傳紀來諮謀齊難
 成在今泰安州萊蕪縣
 成穀作郕
 左傳北戎伐齊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大敗戎師諸侯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鄭忽故有郎之師齊侯欲以文姜太子忽
秋八月壬午大閱
 大閱左氏冬事秋興之非正也公羊葢以罕書穀梁葢以觀婦人杜氏鄭忽訴齊魯人懼之故以非時車馬
 高忠憲曰簡車馬也懼齊鄭故先王寓軍政四時之田其備豫無事而為之妄動也有警而為之敎之不素也盛夏大閱厲農失政甚矣不言一國之事也
 季明德閱簡武也蓋數而視之之意古者軍政四時之田皆于農隙講武通謂之閱周禮大司馬仲春振旅仲夏茇舍仲秋敎治仲冬大閱習武之事而以四時異名春夏三時農務方殷則其法畧冬時農務已畢則其法詳畧則少假時閒小試肄習坐作進退之法姑舉其槩而已詳則大合車徒備修戰法一一數視欲其皆精故謂之大閱周禮大閱列于振旅茇舍治兵中則大之為名比三時獨詳之義也穀梁傳則謂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是又以治兵振旅分為出入二事矣其說與爾雅同其曰治兵春秋甲午治兵而言也其曰振旅虞書班師振旅而言也然采芑之詩有曰伐鼔淵淵振旅闐闐則兵以鼓進之時亦可謂之振旅此豈專指班師入國之名哉葢振者振起之義所以作其氣之怠衰即戒嚴之法也茇者萊沛之所以處其兵之止舍即安營之法也出而治兵法宜併習豈復别有一事周禮治兵之外更立振旅茇舍二名似亦過于分析傳記之言不合經義者未敢以為是也故小閱則總名治兵大治總名大閲詳一畧而義已盡矣先儒大為天子禮亦繇不知此意故耳
 書大閱之始
蔡人殺陳佗
 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五父即佗也佗已踰年成君矣淫獵輕出自隕其首因其匹夫行故不稱不稱春秋討賊之義苟可得伸無所不盡
 程子蔡桓侯殺陳佗私也而書人同于討賊者見討賊衆人之公也
 胡傳佗弑太子而代其位至是踰年不成之為君者以討賊也書蔡人以善蔡書陳佗以善陳善蔡者以蔡人知佗之為賊陳者以陳國不以佗為君知其為賊故稱人稱討賊之詞也不以為君故稱名稱名當討之賊也魯桓弑君而鄭伯與之盟宋督弑君而四國納其賂則不知其為賊矣齊商人弑君者及其見殺而稱位蔡般弑父者及其見弑則稱爵是蔡國人皆以為君矣聖人抑揚與奪諸行如此王樵氏曰按衞州吁之誅雖執于陳人而發之者石碏涖殺之者又衞人也故與以國討而曰衞人殺州吁于濮陳佗立踰年矣陳國臣子未聞有明其為賊者使非其淫獵輕出自隕其首于蔡人則遂成為君矣故書蔡人殺陳佗若曰陳之賊蔡人殺之爾胡文定乃謂陳國不以為君恐未是
九月丁卯同生
公元前717年
 嫡子始生即書于策與子之法也多不書者常事文公與成公子子野嫡長然不書于春秋杜元凱又謂十二公惟同嫡長孔氏疏云文公哀公其母無明文未知是嫡與否據公衡之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蓋在未君前所縱令是嫡亦不書矣穀梁疑故志之文姜時與齊會嘖有煩言安能無疑猗嗟之詩有展我甥兮之句明其為甥必有疑其為子者矣及考文姜三年九月至自齊子同生六年九月是時文姜猶未失正何嫌何疑而釋之哉豈文成雖嫡時君不能行舉嫡之禮夫子舉子同之一以垂訓
 沈長卿杜氏十二公中惟莊公嫡長故特重其事而書之按傳桓公謂與已同物而命名焉則居然以嫡自鳴而欲掩其簒也
公元前706年
紀侯來朝
公元前705年
 左氏紀侯王命求成于齊公告不能杜謂公無寵于王故告不能明年王使主紀婚矣何言不能自通也當繇齊欲滅紀魯與齊好不顯言為紀求成
公元前706年
丙子桓王十五年
七年○齊僖二十六晉小子衞宣十四蔡桓十鄭莊
 三十九曹桓五十二陳厲二杞武四十六宋五秦寧十一楚武三十六
公元前705年
春二月己亥咸丘
 胡傳咸丘地名易稱王用三驅在禮天子不合諸侯掩羣子釣而不綱不射宿愛物之意也推此心以及至于鳥獸草木無淫獵之過矣書焚咸丘所謂焚林而田
 咸丘公穀皆言邾邑灌甫曰桓簒立七年滕杞皆脩朝禮而邾乃附庸之國不至故焚其邑不言咸丘附庸之地也比内地或曰火田火田而在今十二月其時何用書乎明年伐邾益信夫小國即為附庸于嘉吉祥之事以内辭書可耳若取人之邑殘人之地乃曰此吾附庸無害也而聖人又勸而成之以内辭書不亦嗜利無恥咸丘不繫邾定非邾邑明也若以今年之焚咸丘明年伐邾為信尤不其然夫焚而後伐者不過焚其原野利吾馬足耳今咸丘直至明年伐邾又過兩夏咸丘之野不更蒙茸高抑崇咸丘乃魯地近齊者故孟子咸丘蒙為齊東野吳幼清以為狩地或曰火田蒐狩之法直書焚以譏其盡物也是
 咸丘鉅野有咸亭
夏穀綏來鄧侯吾離來朝
公元前704年
 穀鄧皆名熊過氏曰古者諸侯不生名來朝而名則附庸也穀鄧以諸侯而名者何也胡子以朝桓立義曰惡其黨惡然而滕紀不名何以通于彼例也左氏謂賤之名夫降爵成禮如滕紀薛者有矣不敬見伐如杞者有矣史豈嘗賤而名之先王制禮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名其君乎公穀云穀失地之君趙企明因訂之曰穀鄧皆在南陽而逼于楚懼不見容故越蔡許曹宿邾六國厯千四百里而以朝禮接于魯葢失地而奔者也然莊十六年楚方滅鄧此時曷為遽以失地名之故趙匡劉敞以為用狄禮而名之夫言非失地名信足辨公穀以為用狄禮而名即如杞桓公用夷禮何以不名哉是亦妄也或曰穀鄧于魯交好不通事無本末鄧旋為楚所滅而穀終春秋不經見以其接我故詳其名所謂一名其實者也
 穀今襄陽穀城縣鄧今鄧州方城裕州
公元前705年
丁丑桓王十六年
公元前704年
八年○齊僖二十七晉侯緡元年衞宣十五蔡桓十一
 鄭莊四十曹桓五十三陳厲三杞武四十七宋六秦寧十二楚武三十七
春正月己卯
 公羊傳烝冬祭曰祠曰礿曰嘗曰烝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亟也亟則黷黷則不敬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黷
 杜元凱曰此仲冬非為過而書為夏五月復烝見黷也天王使家父來聘
 高抑崇曰謀納后也
 左傳滅翼
夏五月丁丑
伐邾
公元前718年
 隠七年伐邾之後至今邾未朝魯故伐之書伐邾或曰大夫專非也内辭書法自應如此二年九月入杞同若隠七年伐邾乃公將以說宋特筆
公元前704年
冬十月雨雪
 程子建酉之月未霜而雪書異也
 左傳王命虢仲晉哀侯之弟緡于晉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齊將滅紀紀託于魯魯勢不能庇紀于是與謀納女于王為重焉趙子常桓王取后于紀命魯主婚使家父來聘則其事前定矣旣已納幣契成故祭公受辭主婚而往逆后于紀皆禮之宜也灌甫祭公當歸白于王然後如紀竊考紀地在今淮安府海州與魯近如若還朝再往道途往來繹騷殊甚周在當時僅同小國未堪辦此至魯之後必以驛書報聞熊過氏曰天子自主祭公不稱使成使于我故言遂諸家泥于常事不書之說謂書來書遂為非于是祭公罪紀而議及天王坐以虛文說經不以天子昬禮推原之也孔氏曰凡言遂者因上事下事之辭趙氏曰遂者急後事之辭大夫無遂事與此不同
 書遂始此
戊寅桓王十七年
九年○齊僖二十八晉緡二衞宣十六蔡桓十二鄭莊
公元前703年
 四十一曹桓五十四陳厲四杞靖公元年秦出子元年楚武三十八
紀季姜歸于京師
 劉王后于齊不書歸此曷書魯為之主也紀季姜歸不書以天子之后祭公所得以也公羊傳紀季姜歸于京師其辭成矣則其稱紀季姜何自我言紀父母之于子雖為天王后猶曰吾季姜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
 胡傳按周官典命凡諸侯嫡子誓于天子而攝其君則下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子世子固有出㑹朝聘之儀矣然攝其君繼子男者謂諸侯朝于天子有時而不前故老疾者使世子已事見天子急述職諸侯間于王事相朝其禮本無時曹伯旣有疾急于朝桓而使世子攝哉當享而射姑嘆踰月而終生卒其有疾明矣而使世子終生之過也世子將欲已乎方命矣曰孝子盡道以事其親者也不盡道而苟焉以從命為孝又焉得為孝故尸子曰夫已多于道
 曹在今曹縣東五十里
 
 春秋辯義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