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二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a 页 WYG1405-04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二
            明 贺复徵 编
序二
  周礼考次目录序(明方孝孺/)
周室既衰圣人之经皆见弃于诸侯而周礼独为诸侯
之所恶故周礼未历秦火而先亡吏将舞法而为奸必
藏其法俾民不得见使家有其法而人通其意吏安得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b 页 WYG1405-0421b.png
而舞之周之制度详矣严上下之分谨朝聘之礼而定
其诛赏教民以道使民以义恤邻而尊上此尤战国诸
侯之所深恶而不忍闻者也故去其籍为尤甚今之所
传者盖出于诸侯毁黜之馀而成于汉儒之所补非周
之全书也是以略于大而详于细烦碎不急之职多而
经世淑民之政少周公之意不若是疏也其章明切要
者以不合于诸侯见削而不关政治之得失者仅而获
存然亦纷乱失序错杂而不可省书之周官言六卿之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a 页 WYG1405-0421c.png
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
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
大政宜见于冢宰今周礼列于冢宰之下者预政之臣
不过数人而六十属皆庖厨之贱事攻医制服之浅技
夫王之膳服固冢宰之所宜知然以是寔冢宰之职则
陋且亵矣此必非周公之意司徒以五典施教其为事
至重不宜复预他事也而自乡师以下近于教者止十
二属其馀皆春秋二官之事而冬官为最多盖定其序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b 页 WYG1405-0421d.png
者不知地官在乎主教而以土官之事属之土地冬官
职也何与乎教教之大法及冢宰之大政皆已亡矣其
不亡者间见于他官司马司寇纂入者甚众惟宗伯稍
存多为他官所掠而礼之系乎邦国者亦亡其亡者皆诸
侯之所恶而去者也而其失序者汉儒之谬也余喜读
周礼忧周公之心不明于后世以书周公之言为准考
六卿之属更次之自宗伯归于冢宰者五自司马归
者三自司寇归者二合宫正以下为五曰宫正归于司
卷二百八十二 第 3a 页 WYG1405-0422a.png
徒之舍曰膳夫曰医师曰内宰曰司农曰典妇功曰内
司服附于冢宰之左重变古也司徒去其非教事者八
十存者四以司马之诸子训方氏匡人掸人司寇之掌交
归焉宗伯自司徒归者十自司马归者十有九自司寇
归者十有二司马之存者三十有一司寇之存者二十
有三而以司徒之司暴司稽司救调人归焉于是取土
地之事财赋之则在司徒者五十有五在司马者八在司
寇者十有三为司空土地不可无治之之道也故有载
卷二百八十二 第 3b 页 WYG1405-0422b.png
师闾师县师均人治民无法不可以治地也故有遂人
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长里宰邻长旅师稍人委人
土均树艺地之所宜先也故有草人焉有稻人焉有司
稼焉地图方志王者所宜知也故有土训诵训山林川
泽地之宝也故有泽虞有川衡金玉锡石角羽茶炭染
草葛蜃山泽之所产也故各有主之者以致其用苑囿
场圃鸟兽草木所萃也故有迹人囿人场人榖粟土地
所入守之宜有制也故有廪人仓人民者土地之本不
卷二百八十二 第 4a 页 WYG1405-0422c.png
可无恤也故有遗人以振其凶荒财用者生于地而取之
有节故市有司廛有人肆有长贾有师泉有府质人胥
师司门司关职方土方怀方合方形方山师川师原师
所以辨土地而致称异也故自司马而归焉达道路除
不蠲有野庐氏蜡氏掌害稼者有雍氏掌水禁者有萍
氏除毒虫猛鸟兽蠹物蛙黾有冥氏庶氏穴氏翨氏硩
簇氏剪氏赤犮氏蝈氏壶涿氏庭氏攻木杀草有柞氏
薙氏亦皆司空之事也故自司寇归焉六卿之属由是
卷二百八十二 第 4b 页 WYG1405-0422d.png
复其始其不能皆六十者亡者众也而亦不必以六十为
率也卿之所掌有小大其事有烦简奚必皆止于六十
乎谓六十者汉儒之言也非周公制也周公之典孔子
尝学焉今之存者此书尔学者宜尽心而不敢忽安可
疑其有未至乎然余非疑周公之经也求周公之意而
不得故辨其失以求合于周公之意而后已也夫苟能
合周公之意则余何敢避乱经之名而不为哉
  夏小正集解序(王袆/)
卷二百八十二 第 5a 页 WYG1405-0423a.png
夏小正世以为夏书其书在大戴礼中传之者戴氏也
郑康成为之注或曰卢辨注谓为郑氏非也颍川韩元
氏尝以范太史家藏旧本校定之然与故所传关本
讹舛不同会稽傅崧卿氏又据关本而为训释实多所
补正及考亭朱子集仪礼尊信小正而用之经其论定
者旨益加明矣今括苍赵君复集诸家之说而为之解
于是为尤详密者也以予论之小正之谓夏书不可无
疑者孔子定书断自唐虞虞书以历象日月星辰敬授
卷二百八十二 第 5b 页 WYG1405-0423b.png
人时为重事小正其遗法也孔子尝曰我欲观夏道是
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及答颜渊以为邦曰
行夏之时而作春秋用夏时以冠月其有取于夏时如
此设小正诚夏书则在孔子所必取然而不与禹贡同
列于百篇何耶郑氏谓夏时者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
有小正则以小正为夏书者郑氏也不信圣人而汉儒
是信可不可耶礼记月令汉儒皆以为周公作而其中
杂有虞夏商周秦汉之制殆汉末诸儒采吕氏十二月
卷二百八十二 第 6a 页 WYG1405-0423c.png
纪淮南子时则训等书为之耳大戴礼之有小正小戴
礼之有月令乌知其非类耶或曰吕氏据夏小正以正
四时或曰小正具十二月而无中气有应候而无日数
至时训乃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十日为节因小正而
加详也意者小正特出于月纪时训之前者耶是则以
小正为夏书诚有可疑者也赵君之言谓郑氏以小正
为夏书本无左验所纪昏旦中星与星之见伏率与月
令月纪时训不合唐一行推以历术知其实在夏时其
卷二百八十二 第 6b 页 WYG1405-0423d.png
为夏书无疑是又不然天虽高星辰虽远苟求其故则
精历数者悉所能考盖自上古以来天行日至星辰之
次舍其度数无不可知况在夏后之世安知非精历数
者逆考而溯推之求其故以著于书亦岂可遂信之而
不疑乎世以本草为神农之书素问为黄帝之书其果
出于神农黄帝否耶本草素问不可必其出于神农黄
帝月令不可必其出于周公则小正之为夏书予固不
敢不致疑其间也惜乎赵君已不可作不得以予所疑
卷二百八十二 第 7a 页 WYG1405-0424a.png
者质之然君之为此书则既考覈详而论辨密卓见绝
识往往而是不其有可传者欤第其真本及所著他书
皆厄于兵而此书者乃其伯氏掇拾遗藁重所缮录章
句字书之脱误不能无之览者择焉而已君讳友桂诜
仲其字学行志业具载宋太史所为墓志兹故弗道而
论予所疑者序其书焉
  大学衍义补序(丘浚/)
臣惟大学一书儒者全体大用之学也原于一人之心
卷二百八十二 第 7b 页 WYG1405-0424b.png
该夫万事之理而关系乎亿兆人民之生其本在乎身
其则在乎家其功用极于天下之大圣人立之以为教
人君本之以为治士君子业之以为学而用以辅君是
盖六经之总要万世之大典二帝三王以来传心经世
之遗法也孔子承帝王之传以开百世儒教之宗其所
以立教垂世之道为文二百有五言凡夫上下古今百
千万年所以为学为教为治之道皆不外乎是曾子亲
受其教既总述其言又分释其义以为大学一篇汉儒
卷二百八十二 第 8a 页 WYG1405-0424c.png
杂之礼记中至宋河南程颢兄弟始表章之新安朱熹
为之章句或问建安真德秀又剟取经传子史之言以
填实之各因其言以推广其义名曰大学衍义献之时
君以端出治之本以立为治之则将以垂之后世以为
君天下者之律令也然其所衍者止于格致诚正脩身
齐家盖即人君所切近者而言欲其举此而措之于国
天下耳臣窃以为儒者之学有体有用体虽本乎一理
用则散于万事要必析之极其精然后合之尽其大是
卷二百八十二 第 8b 页 WYG1405-0424d.png
以大学之教既举其纲领而复列其条目之详而其条
目之中又各具其条理节目者焉其序不可乱其功不
可阙夫苟缺其一节则既不足以成其用之大而体之
为体亦有所不全矣然用之所以为大者非合众小又
岂能以成之哉是知大也者小之积也譬则网焉网固
不止乎一目然一目或解则网有不张譬则室焉室固
不止乎一榱然一榱或亏则室有不具此臣所以不揆
愚陋窃仿真氏所衍之义而于齐家之下又补以治国
卷二百八十二 第 9a 页 WYG1405-0425a.png
平天下之要也其为目凡十有二曰正朝廷(其目/六)曰正
百官(其目十/有一)曰固邦本(其目十/有一)曰制国用(其目十/有一)曰明
礼乐(其目/六)曰秩祭祀(其目/七)曰崇教化(其目十/有一)曰备规制
(其目十/有六)曰慎刑宪(其目十/有四)曰严武备(其目十/有六)曰驭夷狄
(其目/九)曰成功化(其目/一)先其本而后末由乎内以及外而
终归于圣神功化之极所以兼本末合内外以成夫全
体大用之极功也真氏前书本之身家以达之天下臣
为此编则又将以致夫治平之效以收夫格致诚正脩
卷二百八十二 第 9b 页 WYG1405-0425b.png
齐之功因其所馀而推广之补其略以成其全故题其
书曰大学衍义补云非敢并驾先贤以取不韪之罪也
臣尝读真氏之序有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
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学而继之以为人君而不知大
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
之法是盖就其本体而言尔若即其功用而究竟之君
臣所当知者则固有在也粤自古昔圣贤为学之道帝
王为治之序皆必先知而后行知之必明其义行之必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0a 页 WYG1405-0425c.png
举其要是以欲行其要者必先知其义苟不知其义之
所在安能得其要而行之哉故臣之此编始而学之则
为格物致知之方终而行之则为治国平天下之要宫
阙高深不出殿廷而得以知夫邑里边鄙之情状草泽
幽遐不履城闉而得以知夫朝廷官府之政务非独举
其要资出治者以御世抚民之具亦所以明其义广正
君者以辅世泽民之术譬之医书其前编则黄帝之素
问越人之难经后编则张仲景金匮之论孙思邈千金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0b 页 WYG1405-0425d.png
之方也一方可以疗一證随其方以已其疾惟所用之
何如也前书主于理而此则主乎事真氏所述者虽皆
前言往事而实专主于启发当代之君亦犹孔孟告鲁
卫齐梁之君而因以垂后世之训臣之此编校之前书
文虽不类意则贯通第文兼雅俗事杂儒吏其意盖主
于众人易晓而今日可行所引之事类多重复所脩之
辞不能雅典弗暇计也臣远方下士叨官禁近当先皇
帝在御之日首开经筵即缀班行之末亲睹儒臣以真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1a 页 WYG1405-0426a.png
氏之书进讲陛下毓德青宫又见宫臣之执经者日以
是书进焉臣于是时盖已有志于是既而出教太学暇
日因采六经诸史百氏之言思以补其阙也缮写适完
而陛下嗣登大宝盖若有待焉者惓惓一念之忠傥为
圣明所不弃焉未必无少补于初政之万一也
  三礼考注序(罗伦/)
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夫岂人心异于古哉上之所以
为教下之所以为学非其道尔礼也者先王之所以为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1b 页 WYG1405-0426b.png
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圣人则之以
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定守国有定制天
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坏于战国燬于秦穿凿附会于
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一于千百也宋大儒朱
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叙正
元临川吴文正公用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
徒之半补冬官之阙盖取陈氏俞氏之论也以仪礼为
经礼记为传盖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后圣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2a 页 WYG1405-0426c.png
而不惑其公之志乎我朝东里杨文贞公曰吾邑康宗
武受学于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壁彦文
从康之孙求得之掩为已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逸礼
八篇今存者六篇仪礼十篇今增者五篇传外又增曲
礼八篇凡增十三篇又闻长老言文正晚年于此书欲
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未就
今此书增入礼仪率混淆无别决非当所为岂壁所增
耶文贞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义公食大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2b 页 WYG1405-0426d.png
夫义叙录用刘原甫所补今此书二义所补者皆出戴
记叙录成于蚤年此不载年谱先后不可考而纂言之
成明年公易箦矣其可徵无疑也凡考注所取经若诸
侯衅庙取诸大戴而小戴丧大记亦载之传若冠义等
取诸小戴者纂言悉寘不录今此书增入若服义丧大
记丧义祭法祭义学记乐记诸篇皆复出先后取舍矛
楯特甚凡叙录所载若冠义昏义等篇编注精审文义
粲然其馀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义及所增十三篇者综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3a 页 WYG1405-0427a.png
汇混淆注释粗略悉取陈氏集说中语割裂而补缀之
可考也非公手笔无疑矣独其以曲礼补士相见公食
大夫二义以丧义祭义等五篇补丧祭二礼之传传外
曲礼八篇盛德言人君之礼入官言人臣事君之礼立
孝言人子事亲之礼内则言女妇事父母舅姑之礼少
仪言少事长之礼表记言揖让进退之礼而学记乐记
为是书之终又与纂言不异其名篇取义似非后人所
能及者疑公定其篇目未及成书临没授其意于孙当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3b 页 WYG1405-0427b.png
其谓是欤故后人因而窜入文贞所闻其诚然耶然与
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大于此
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且属伦校雠
之乃访善本于临川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
藏康氏文贞所闻其亦然耶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
仲仁乃取通解注疏诸书旁证而订之使圣贤之遗经
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心亦可尚矣河南监察使何廷
秀谓予曰沅州刘有年永乐初守太平府进仪礼逸经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4a 页 WYG1405-0427c.png
十八篇逸礼唐初已亡宋元大儒皆未之见有年何从
而得哉然廷秀之言非妄也好古君子上请逸经继类
成编传以戴记其不入传者从纂言所类别为记以附
焉则先王之典庶乎无遗矣于戏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人而行君子尊德性以立其体道学问以效其用如
有用我执此以往文武之政其庶矣乎
  礼记纂言序(王守仁/)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于穆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4b 页 WYG1405-0427d.png
不已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灿然而条理也谓之礼
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
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其浑然于其性也则理一而已
矣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也者礼之
通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一而非仁也无一而非性
也天叙天秩圣人何心焉盖无一而非命也故克己复
礼则谓之仁穷理则尽性以至于命尽性则动容周旋
中礼矣后之言礼者吾惑焉纷纭器数之争而牵制刑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5a 页 WYG1405-0428a.png
名之末穷年矻矻弊精于祝史之糟粕而忘其所谓经
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者礼云礼云玉帛云乎
而人之不仁也其如礼何哉故老庄之徒外礼以言性
而谓礼为道德之衰仁义之失既已堕于空虚漭荡而
世儒之说复外性以求礼遂谓礼止于器数制度之间
而议拟仿像于影响形迹以为天下之礼尽在是矣故
凡先王之礼烟蒙灰散而卒以煨烬于天下要亦未可
专委罪于秦火者僭不自度尝欲取礼记之所载扬其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5b 页 WYG1405-0428b.png
大经大本而疏其条理节目庶几器道本末之一致又
惧其德之弗任而时亦有所未及也间尝为之说曰礼
之于节文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非方圆无以见规矩
之用非节文则亦无从而睹所谓礼矣然方圆者规矩
之所出而不可遂以方圆为规矩故执规矩以为方圆
则方圆不可胜用舍规矩以为方圆而遂以方圆为之
规矩则规矩之用息矣故规矩者无一定之方圆而方
圆者有一定之规矩此学礼之要盛德者之所以动容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6a 页 WYG1405-0428c.png
周旋而中也宋儒朱仲晦氏慨礼经之芜乱尝欲考正
而删定之以仪礼为之经礼记为之传而其志竟亦弗
就其后吴幼清氏因而为纂言亦不数数于朱说而于
先后轻重之间固已多所发明二子之见其规条指画
则既出于汉儒矣其所谓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之原
则尚恨吾生之晚而未及与闻之也虽然后圣而有作
则无所容言矣后圣而未有作也则如纂言者固学礼
者之箕裘筌蹄也而可以少之乎姻友胡汝登忠信而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6b 页 WYG1405-0428d.png
好礼其为宁国也将以是而施之刻纂言以敷其说而
属序于余余将进汝登之道而推之于本也故为序之
若此云
  五经臆说序(王守仁/)
得鱼而忘筌醪尽而糟粕弃之鱼醪之未得而曰是筌
与糟粕也鱼与醪终不可得矣五经圣人之学具焉然
自其已闻者而言之其于道也亦筌与糟粕耳谓糟粕
之为醪犹近也糟粕之中而醪存求鱼于筌则筌与鱼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7a 页 WYG1405-0429a.png
远矣龙场居南夷万山中书卷不可携日坐石穴默记
旧所读书而录之意有所得辄为之训释期有七月而
五经之旨略遍名之曰臆说盖不必尽合于先贤聊写
其胸臆之见而因以娱情养性焉耳则吾之为是固又
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而非诚旨于味者矣呜呼观吾
之说而不得其心以为是亦筌与糟粕也从而求鱼于
醪焉则失之矣夫说凡四十六卷经各十而礼之说尚
多缺仅六卷云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7b 页 WYG1405-0429b.png
  古小学序(湛若水/)
王者之风息而教弛教弛而后二学亡小学亡而王宫
党遂之教无传焉大学亡而辟雍泮宫之教无传焉辟
雍泮宫之教不传而圣学无所终王宫党遂之教不传
而圣学无所始学无终始则人道不立人道不立则天
地不和天地不和则万物不遂万物不遂则天理或几
乎息矣夫二学未尝亡也自二教弛而皆逸于戴记也
大学之逸也其篇全而程氏表之小学之逸也其篇散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8a 页 WYG1405-0429c.png
未有会而聚之以复古者夫能始而不能终者有之矣
未有不能于始而能终者也若彼考室弗惟其堂曷能
搆搆则圮若农力穑弗惟其亩曷能播播则不实吾惧
焉乃因读礼采而集之复为蒙养洒扫应对进退事亲
敬长隆师亲友礼乐射御书数凡七篇其文则古其事
则小子之事不敢以大人之事参之恐其躐也不敢以
今文参之恐其混古彝鼎也呜呼斯文也自夫王侯之
子以至庶人之子上下达之者也呜呼元子小子苟能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8b 页 WYG1405-0429d.png
习其文行其实立其诚诚立而圣学可基矣是用成书
行之家塾传之子孙云尔
  檀弓丛训序(杨慎/)
杨慎曰医者有四术神圣工巧予欲借之以喻文矣易
之文神诗书春秋圣也檀弓三传考工记工矣庄列九
流而下其巧有差复以檀弓斠诸明高赤德又群工中
都料匠也予谓檀弓可孤行而每病训之者未能犁然
有当于人之心也经犹招也训犹射也一人射招或中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9a 页 WYG1405-0430a.png
或否未若众人射之中之多也若郑康成之简奥或以
三字而括经文之数十字盖寡而不可益也亦传注之
神已孔颖达之明备或即经之一言而衍为百十言盖
多而不可省也亦疏义之圣已贺陆黄吴补缉胪列亦
各殚述者之心工已陈骙谢枋得二家批评亦稍窥作
者之天巧已浩乎曷其没矣兹训也于诸家撷其英华
纪载之蒙发焉于二家昭其甄藻脩辞之阶循焉丛之
不亦可乎虽其嘿传妙筌恧乎子休与子玄至于旁搜
卷二百八十二 第 19b 页 WYG1405-0430b.png
幽藏累味集珍何遽不若咸阳之悬金淮南之鸿宝哉
  中庸辑略序(唐顺之/)
中庸辑略凡二卷初宋儒新昌石子重采两程先生
语与其高第弟子游杨谢侯诸家之说中庸者为集解
凡几卷朱子因而芟之为辑略其后朱子既自采两程
先生语入集注中其于诸家则又著为或问以辨之自
集注或问行而辑略集解两书因以不著于世友人御
史新昌吕信卿宿有志于古人之学且谓子重其乡人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0a 页 WYG1405-0430c.png
也因购求此两书而余以所藏宋板辑略本授之已而
吕子巡按江南则属武进李令板焉而集解则不可复
见矣序曰盖古之乱吾道者常在于六经孔氏之外而
后之乱吾道者常在乎六经孔氏之中昔者世教衰而
方术竞出阴阳老墨名法尝与儒并立而为六家为九
流其道不相为谋而相与时为盛衰佛最晚出其说最
盛至与吾儒并立而为儒佛然其不相谋而相盛衰也
则亦与六家九流同夫彼之各驾其说而其盛也至与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0b 页 WYG1405-0430d.png
儒亢而六而九而二也斯之悖矣虽然其不相谋也则
是不得相乱也呜呼六经孔氏之教所以别于六家九
流与佛而岂知其后也六家九流与佛之说窜入于六
经孔氏之中而莫之辨也说易者以阴阳或以老庄是
六经孔氏中有阴阳家有老家矣说春秋者以法律说
礼者以刑名数度是六经孔氏中有名家有法家矣说
论语者以尚同之与兼爱尚贤明鬼是六经孔子中有
墨家矣性不可以善恶言其作用是性之说乎心不可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1a 页 WYG1405-0431a.png
以死生言其真心常住之说乎是六经孔氏中有佛家
矣六家九流与佛之与吾六经孔氏并也是门外之戈
也六家九流与佛之说窜入于六经孔氏之中而莫之
辨也是室中之戈也虽然六家九流之窜于吾六经孔
氏也其为说也粗而其为道也小犹易辨也佛之窜于
吾六经孔氏也则其为道也宏以阔而其为说也益精
以密儒者曰体用一原佛者曰体用一原儒者曰显微
无间佛者曰显微无间其孰从而辨之嗟乎六经孔氏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1b 页 WYG1405-0431b.png
之旨与伊洛之所以讲于六经孔氏之旨者固具在也
苟有得乎其旨而超然自信乎吾之所谓一原无间者
自信乎吾之所谓一原无间者而后彼之所谓一原无
间者可识矣儒者于喜怒哀乐之发未尝不欲其顺而
达之其顺而达之也至于天地万物皆吾喜怒哀乐之
所融贯而后一原无间者可识也佛者于喜怒哀乐之
发未尝不欲其逆而销之其逆而销之也至于天地万
物泊然无一喜怒哀乐之交而后一原无间者可识也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2a 页 WYG1405-0431c.png
其机常主于逆故其所谓旋闻反见与其不住声色香
触乃在于闻见色声香触之外其机常主于顺故其所
谓不睹不闻与其无声无臭者乃即在于睹闻声臭之
中是以虽其求之于内者穷深极微几与吾圣人不异
而其天机之顺与逆有必不可得而强同者子程子曰
圣人本天释氏本心又曰善学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
是中庸之旨而百家之所不能驾其说群儒之所不能
乱其真也彼游杨谢侯诸家之说其未免于疵矣乎吾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2b 页 WYG1405-0431d.png
弗敢知然而醇者大矣其未能不浸淫于老与佛乎吾
弗敢知然而师门之绪言盖多矣学者精择之而已矣
则是书其遂可废乎是信卿所谓刻以待学者之意也
  季彭山春秋私考序(唐顺之/)
春秋之难明也其孰从而求之曰求之圣人之心圣人
之心其孰从而求之曰求之愚夫愚妇之心春秋者儒
之所累世而不能殚其说者也而曰求诸愚夫愚妇之
心不亦迂乎孔子尝自言之矣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3a 页 WYG1405-0432a.png
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春秋者圣人有是非
而无所毁誉之书也直道之所是春秋亦是之直道之
所非春秋亦非之春秋者所以寄人人直道之心也人
人之心在焉而谓其文有非人人之所与知者乎儒者
则以为圣经不如是之浅也而往往谓之微辞是以说
之过详而其义益蔽且夫春秋之谓春秋以诛乱讨贼
而已子而严父臣而敬君人人有不知其为是而弑君
篡父人人有不知其为非者哉人人知其为是非而或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3b 页 WYG1405-0432b.png
陷于弑逆焉者昔人所谓以意为之也虽其以意陷于
弑逆而其直道而行之心固隐然而在也圣人早为之
辨醒其隐然而在之心以消其勃然敢动于邪之意是
以乱臣贼子惧焉而能自还也其使之惧者不逆之于
勃然而动者之不可忍而牖之于隐然而在者之不容
息是以能使之惧也非书其弑以惧之之谓也其惧者
但觉其隐然而在者之忽露而不觉其勃然而动者之
暗消是以惧也非惧其书我而不敢为之谓也故曰孔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4a 页 WYG1405-0432c.png
子惧作春秋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之惧心斯人
直道而行之心一也斯人直道而行之心乱臣贼子之
惧心一也人人之心在焉而谓其文有非人人所与知
者乎善说春秋者则不然曰无义战人人可以知其为无
义战也而奚问其有钟鼓无钟鼓云尔也曰某三王之
罪人某五霸之罪人人人可以知其罪之在也而奚问
其功与过云尔也曰乱臣贼子惧人人知其为讨乱贼
也而奚问其君之有以取之无以取之云尔也以是说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4b 页 WYG1405-0432d.png
春秋岂不简约而易知也哉可谓以愚夫愚妇之心求
春秋而不蔽于圣经者也或曰然则游夏何以不能赞
也曰高与赤者世传以为游夏氏之徒也师说固宜有
在焉者其犹未免于说之过详欤其诸家之纷纷者又
可知矣可谓蔽于圣经而不以愚夫愚妇之心求春秋
者也余为是说久矣儒者牵于旧闻迂焉而莫予信也
间以语彭山季君君欣然是之于是出其所著春秋私
考示余则公榖之义例左氏之事实诸家纷纷之说一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5a 页 WYG1405-0433a.png
切摧破而独身处其地以推见当时事情而定其是非
虽其千载之上不可亿知然以斯人直道而行之心准
之要无甚相远者余是以益自信余之说有合于君也
君尝师阳明王先生闻致知之说为能信斯人直道之
心与圣人无毁誉之心同其春秋大旨亦多本之师说
故其所见直截如此至于地里古今之沿革姓名氏族
之派星历之数度禘郊尝社礼乐兵赋之纤悉古今之
所聚讼皆辨析毫釐务极该贯昔人所称经师莫之及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5b 页 WYG1405-0433b.png
也以非大义所关故不摘之序中盖余尝闻李愿中言
罗仲素说春秋初未甚晓然及住罗浮后其说不知何
如夫罗浮何与于春秋也岂不以此心空洞无物而后
能好恶与人同好恶与人同而后能说春秋也欤君老
矣方且隐云门之邃厌文字之支离兀然洗心以游于
无物其所说春秋又当于是者余尚得而见之
  诗说序(徐渭/)
予尝阅孟德所解孙氏十三篇及李卫公与唐太宗之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6a 页 WYG1405-0433c.png
所谈说者其言多非孙子本意至论二人用兵随其平
日之所说解而以施之于战争营守之间其功反出孙
子上以知凡书之所载有不可尽知者不必正为之解
其要在于取吾心之所通以求适于用而已用吾心之
所通以求书之所未通虽未尽释也辟诸痒者指摩以
为搔未为不济也用吾心之所未通以必求书之通虽
尽释也辟诸痹者指搔以为搔未为济也夫诗多至三
百篇孔子约其旨乃曰兴而已矣曰思无邪而已矣此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6b 页 WYG1405-0433d.png
则未尝解之也而其所以寓劝戒使人感善端而惩逸
志者自蔼然溢于言外至于所解见于鲁论邹书者有
若淇澳烝民裁数语耳他若棠棣志怀也而以警遗巧
笑美质也而以订礼雄雉思君子也而以激门人之进
善是皆非正解者矣会稽季先生所著诗说解颐凡四
十卷吾取而读之其大槩实有得于是其志正其见远
其意悉本于经而不泥于旧闻是以其为说也卓而专
其成书也勇而敢虽古诗人与吾相去数千载之上诸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7a 页 WYG1405-0434a.png
家所注无虑数十百计未可以必知其彼之尽非而吾
之尽是至论取吾心之通以适于用深有得于孔氏之
遗者先生一人而已夫以孟德与卫公擿其所述兵家
者流耳有济于用而吾犹然取之矧是书也距邪说正
人心上发先儒所未明下有裨于后学者哉吾读之解
颐焉因为之刻刻成而请序遂序之若其剔隐伏刺缺
漏按驳禁持胃掐而肾擢之虽善避者无所逃如子唐
子所谓古经师不及者多散见于诸所著述不独是书已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7b 页 WYG1405-0434b.png

  经序录序(归有光/)
予昔承乏汴藩因识宗室西亭公脩学好古有河间大
雅之风尝得唐李鼎祚周易集传椠版行于世又为诸
经序录几为经之传注训诂者皆载其序之文使世之
学者不得见其书而读其序固已知其所以为书之意
庶以广其见闻而不安于孤陋实嘉惠后学之盛心也
昔孔子修述先王之经以教其门人传之世世不绝遭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8a 页 WYG1405-0434c.png
秦燔书汉儒存亡继绝不遗馀力自此六艺稍稍备具
太常之所总领凡四十博士而古文尚书毛诗榖梁左
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犹推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而天
子时会群儒都讲亲制临决所以网罗遗轶博存众家
其意远矣沿至末流旋复放失则郑王之易出自费氏
而贾逵马郑为古文尚书之学孔氏之传最后出三礼
独存郑注春秋公榖浸微传诗者毛诗郑笺而已唐贞
观间始命诸儒析章句为义疏定为一是于是前世儒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8b 页 WYG1405-0434d.png
者仅存之书皆不复传如李氏易解后人仅于此见古
人传注之一二至啖助以已意说春秋史氏极诋其穿
凿盖唐人崇进士之科而经学几废故杨绾郑馀庆郑
覃之徒欲拯其弊而未能也宋儒始以其自得之见求
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下然虽有书成而多所未尽赖后
人因其端以推演之而淳佑之诏其书已大行于世胜
国遂用以取士本朝因之而学校科举之格不免有唐
世义疏之弊非汉人宏慱之规学士大夫循常守故陷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9a 页 WYG1405-0435a.png
于孤陋而不自知也予自屏居山林得以遍读诸经窃
以意之所见常有与今之传注异者至如理象之殊而
图书大衍用九用六之论未能定也古今文之别而豫
章晚出之书未能釐也三百篇之全而桑间濮上之淫
音未能黜也褒贬实录之淆乱而氏族名字日月地名
之未能明也郊丘混而五天帝昆仑神州之一而始祖
之祭不及群庙也洪范以后金縢召洛二诰之疏脱非
朱子之遗命也开庆师门之传非郑氏之奥义也绍兴
卷二百八十二 第 29b 页 WYG1405-0435b.png
进讲之书非三传之专学也则王柏金履祥吴澄黄泽
赵汸卓越之见岂可以其异而废之乎欧阳子曰六经
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
千岁于其间顷刻耳则予之待于后者无穷也嗟夫士
之欲待于无穷者其不拘牵于一世之说明矣道远不
能与西亭公订正其疑义而存其略如此云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