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梁文 卷六十三 (自动笺注)
卷六十三
刘缓
  字含度昭子,历安西湘东王记室,迁中录事,卒,有集四卷
照镜
  夜筹已歇,晓钟将绝,窗外明来帷前影灭
荆王欲起,侍妾应还,前齐上幔,内阁除关
开屏易叠,卷廉难攀,握头敛髻,钗子萦鬟。
阶边就水,盘中光映。
宿粉之犹调,笑残黄不正,欲开奁而更饰,乃当窗而取镜
台本王官氏姓温,背後铭文宜子孙,四面回风,若流水句栏匚盍匝似城。
分明无碍,影前弥可爱
近来颜色不须红,即时好眉犹约黛,世间好镜自无多,唯闻一个姮娥
曾经玉女照,屡被仙人磨。
明粉可怜
(缺五字
)论时不假著,法用自应须。
夏天金薄漠,秋日茱萸
银缠辟鬼咒,翠厄护身符
空处宜应描,非是钗梳
(艺文类聚七十)
祖晣恒
  晣恒一作晣恒之,字景烁范阳蓟人
齐长水校尉之子天监初员外散骑侍郎,後迁至太府卿
奏请祖冲之甲子元历
公元504年
  臣先在晋已来世居此职,仰寻黄帝至今十二代,历元不同周天斗分疏密亦异,当代用之,各垂一法
宋大明中,臣先人古法以为正历,垂之于後,事皆符验不可改张
(隋书·律历志中,天监三年下诏定历,祖晣恒奏。)
改历宜在来正
公元509年
  史官所用何承天历,稍与天乖,纬绪参差不可承案。
被诏灵台,与新历对课疏密前期百日,并又再申,始自去冬,终於今朔,得失之效,并已月别启闻。
七曜运行理数深妙一失其源,则岁积弥爽。
所上脱可施用,宜在来正。
(隋书·律历志中,天监八年十一月,晣恒奏。)
浑天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纷纭互相非毁
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升降,察五星见伏,校之以仪象,核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徵
遗众说,附浑仪云。
灵曜先儒得天相去十七万八千五百里,以晷景验之,失于过多
不显求之术,而虚设其数,盖夸诞之辞,宜非圣人之旨也。
学者多因其说,而未之革,岂不知寻其理欤,抑未能求其数故也。
王蕃所考,较之前说,不啻减半
虽非揆格所知,而求之以理,诚未能遥趣其实,盖近密乎?
辄因王蕃天高数,以求冬至、春分日高,及南戴日下去地中数。
法,令表高八尺,与冬至景长一丈三尺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为法
天高乘表高为实实如法而一,得四万二千六百五十八里有奇,即冬至日高也,以天高冬至景长为实实如法,得六万九千三百二十里有奇,即冬至戴日下去地中数也,求春秋分数法,令表高及春秋景长五尺三寸九分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为法,因冬至日高实,而以法除之,得六万七千五百二里有奇,即春秋分日高也。
天高春秋景长为实实如法而一,得四万五千四百七十九里有奇,即春秋分戴日下去地中数也。
戴日下,所谓丹穴也。
北极里数法,夜于地中表南,傅地遥北辰纽星之末,令与表端参合
以人目去表数及表高,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为法
天高乘表高数为实实如法而一,即北极纽星高数也。
天高乘人目去表为实实如法,即去北戴极下之数也。
戴斗极为空桐
日去赤道表里二十四度,远寒近暑而中和
二分之日,去天顶三十六度。
日去地中冬夏春秋,辰昏昼夜,皆同度也,而有寒暑者,地气上腾天气下降,故远日下而寒,近日下而暑,非有远近也。
火居上,虽远而炎,在傍虽近而微。
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
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悬珠百仞之上,或置之于百仞之前从而观之,则大小殊形
先儒弗斯取验,虚繁翰墨,夷途顿辔雄辞析辨,不亦迂哉。
今大寒在冬至後二气者,寒积而不消也。
大暑夏至後二气者,暑积而未歇也。
寒暑均和乃在秋分後二气者,寒暑积而不平也。
譬之火始入室,而未甚温,弗事加薪,久而愈炽
既移迁之,犹有馀热也。
  月行中道,有阴道,有阳道姜岌周髀云:日径千二百五十里,盖天乖谬,已详前识无足采焉。
浑象言之,失于过大矣
张衡日月共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
地广二百三十二分之一,案此而论,天周分母圆周率也。
地广分母,圆径率也。
八约之,得周率九十二,径率二十九,其率伤于周多径少,衡之疏也。
日月之径居一度之半,又言八极之维,既非改定日月之径,又不明其理,饰辞华说不足穷核者也。
望日月法,立于地中,以人目属径寸之管,而望日月,令日月大满管孔,及定管长,以管径乘天高,管长除之,即日月径也。
月阴精也,其形圆,其质禀日之光,而见其体,日光不照,则谓之魄,故月望之月,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观其质故形圆也。
二弦之月,日照其侧,人观其旁,故半魄半明也。
晦朔之月,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形不见
旧说曰,月行九道,斯盖未究月行之变,而假为其说。
谨案著作郎东对三道九行曰:案汉天文志:日有三道,月有九行者,谓日月黄道,为得其正。
或行黄道外,或行黄道内,内外正行,因名三道,故曰房有四表三道,日月经房南门,即为旱。
经房北门,为水,日有三道者
内外差及正行之道也。
月有九行,谓青道二,出于黄道东,赤道二,出于黄道南,白道二,出于黄道西,黑道二,出于黄道北。
郑玄注月令,立春春分,日行青道,月为之佐。
立夏夏至,日行赤道,月为之佐,立秋秋分,日行白道,月为之佐,立冬冬至,日行黑道,月为之佐,故月之九行非为黄道外别有九道交横释络,贯于缠舍。
但为日月既为动物不能不小有盈缩,或行黄道内外
又案日月以立合宿营室,即北方之星,色当言黑,春分宿日在奎,奎为西方之宿,色当言白。
郑玄言立春春分,日行青道,盖以岁起于春,春在于东。
东方色青,故起青号,南西及北,三方准此故知日月共有三道实无九行
但以因八节之差,顺四时之色,曲为立名,故月行言九,直举其实,故日道称三,三道九行,其义一也。
云日三道,躔于二十八宿,月之九行,经于八节宿。
(隋书·天文志上开元占经一。)
  姜岌此言非也,星犹月,禀日之光,然後乃见。
若星在日时,则应盈魄。
今既不然故知在日表,而常明也。
星体自有光曜,非由禀日始
星宿有时食,月在魄中,分明质见,则是星行亦在月里不专在表。
姜岌承二烛为喻,理亦迂迥,非实验也。
(开元占经一)
地中
  先验昏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仪于准平之地,名日南表,漏刻上水居日之中,更立一表南表影末,名日中表。
夜依中表,以望北极枢,面立北表,令参相直
三表皆以悬准定,乃观三表直者,其立表之地。
当子竿之正,三表曲者,地偏僻,每观中表,以知所偏中表在西,则立表在地中之西,当更向东求地中
中表在东,则并表处在地中之东也。
当更向西求地中取三表直为地中之正。
又以春秋二分之日,旦始出东半体,乃立表中表之东,名曰东表
东表日及中表相直是日之夕。
日入西方半体,又立表中表之西,名曰西表
从中西望西表日参相直,乃观三表直者,即地南北之中也。
中表差近南,则所测之地在卯酉之南,中表差在北,则所测之地,在卯酉之北,进退南北,求三表直正东西者,则其地处中
居卯西之正也。
(隋书·天文志上,祖晣恒错综经注,以推地中,其法云云。)
朱史
  爵里未详
天论
  日一千六百七十里,周天六十万二百二十一里,径率求之,得十九万四千一百六十四里,即天东西南北相去之数也。
求之得九万七千六百里,即春秋分日天去地之数也。
夏至日天去地上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冬至之日,为天去地上十万六千二十里也。
(开元占经一)
虞履
  上林学士
应制旨推日行度数
  臣履等谨奉依敕旨
推历法表景长短之差,日行南北之道,旁考经记,近较目前,莫不事事符合昭然可见
谨略条度如左,日道圆周三百六十度,分为十二辰,辰三十度半。
秋分出卯入酉,冬至则出辰入夏至则出寅入成。
春秋分日出卯左右十五度,冬至日出卯南,去卯中二十四度,则是侵辰九度
夏至日出卯北,去卯中二十四度,则是侵寅九度
春秋分日入酉左右亦各十五度,冬至日入西南,去西中二十四度,是侵申九度
北极璇玑玉衡上当天之北五十五度,北去黑山顶三十六度。
夏至日在天南十二度
春秋分日在天南三十六度,冬至日中,日在天南五十度。
冬至日中,日去金刚南三十度。
(开元占经一)
虞僧虬
  僧虬会稽馀姚人天监初法官
景慈证母事启
公元504年
  案子事亲,有隐无犯,直躬证父仲尼为非
景慈素无防闲之道,死有明目之据。
陷亲极刑伤和损俗,凡乞鞫不审降罪一等
岂得五岁之刑,忽死母之命,景慈宜加罪辟
(隋书·刑法志天监三年八月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当死,其子景慈对鞫,辞云,母实行此,是时法虞僧虬启称云云,又见通典一百六十七。)
虞晣爵
  晣爵,天监中治书侍御史迁尚,书祠部郎,有集十卷
奏弹伏晣恒
  臣闻失忠与信,一心之道已亏;貌是情非两观之诛宜及。
未有陵犯名教,要冒君亲,而可纬俗经邦者也,风闻豫章内史伏晣恒,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解,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晣恒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公见擢,名位转隆,晣恒深诽怨形於辞色兴居叹咤寤寐失圆,天高听卑无私不照,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国子博士长水校尉伏晣恒,为政廉平,宜加将养,勿使恚望,致亏士风,可豫章内史,岂有人臣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发抽肠,少自论谢,而循奉慠然,了无异色,晣恒识见所到,足达此旨,而冒宠不辞,吝斯苟得故以士流解体行路沸腾,辨迹求心无一可恕,窃以晣恒踉跄落魄,三十馀年,皇运勃兴,咸与维始,除旧布新,濯之江汉,一纪之间,三世隆显曾不能少怀感激,仰答万分反覆拙谋,成兹巧罪,不忠不敬于斯已及,请以晣恒大不敬论,以事详法,应弃市刑,辄收所近狱洗结,以法从事如法所称,晣恒即主。
谨案豫章内史臣伏晣恒,含疵表行,藉悖成心语嘿一违,资敬兼尽,幸属昌时,擢以不次,溪壑可盈,志欲无满,要君东走,岂曰止足之归,负志解巾,异乎激处之致,甘此脂膏,孰非茶苦,佩兹龟组,岂殊缧绁宜明风宪肃正简书,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晣恒所居官,凡诸位任,一皆削除
(梁书·伏晣恒传。)
陈宣懋
  宣懋钱唐人
陶隐居井栏
公元552年
  先生丹阳陶,仕齐奉朝请
壬申岁来山,栖身高静自号隐居
同来弟子吴郡陆敬游,其次杨、王、、戴、陈许诸生供奉阶宇
湖孰潘逻及远近宗禀,不可具记。
悠悠历代,讵勿识焉。
梁天监三年八月十五日钱塘陈宣懋记。
(景定建康志)
傅岐
公元504年
  字景平北地灵州人
南郡内史傅琰孙。
天监中为国子明经生,除南康王常侍,迁行参军尚书金部郎,除如新令。
入为廷尉正兼中书通事舍人,迁宁远岳阳王记室参军,除建康,复为舍人迁安西中记室镇南谘议参军
太清初迁太仆司农卿三年迁中领军
通和好议
公元548年
  高澄既新得志,何事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自疑。
当以贞阳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
便就,益示国家之弱,可许
(南史·传琰传太清二年。)
王僧辩
公元555年
  僧辩字君才太原祁人
天监中随父神念归国,为湘东王左常侍,随府转丹阳尹参军会稽中兵荆州中兵、武宁平郡太守,还为王府录事,随府入为护军司马,除江州司马,临安陆,历新蔡太守
又随府除荆州谘议参军,历竟陵太守
太清末进领军将军,以平河东王誉及守巴陵功进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长宁县公,以复郧州功加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
承圣初,以平侯景功进镇卫将军司徒扬州刺史改封永宁郡公,以平陆破武陆王纪及齐寇功加太尉车骑大将军,寻为大都督荆州刺史
敬帝即位,进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寻纳贞阳侯,为陈霸先所袭,遇害
(案僧辩劝进梁元帝三表艺文类聚文苑英华以为沈炯作,英华别有僧辩贞阳侯二书,误以为徐陵作,既改列梁阙名中,而以梁书所载二启及陈书彻览所载,姑编入僧辩文,俟改定。)
  凡诸部曲,平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後行集。
霜戈电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云台之仗。
(御览二百九十九引三国典略肃明王僧辩书,案肃明未审所谓,必有脱误,据谘意当是移檄文。)
贞阳侯渊明
  自秦兵寇陕,臣便营赴援,才及下船荆城陷没,即遣刘周入国,具表丹诚左右勋豪,初并同契。
周既多时不还人情疑阻,比册降中使,复遣诸处询谋
物论参差,未甚决定,始得侯真信西寇权景宣书,令以真迹上呈
观视将帅恣欲同泰。
一朝仰违大国,臣不辞灰粉,悲梁祚永绝中兴伏愿陛下便事济江
仰藉皇齐之威,凭陛下至圣之略,树君以长,雪报可期,社稷再辉,死且非吝。
请押别使曹冲驰表齐都,续启事以闻,伏迟拜奉在促。
(梁书·王僧辩传)
重与贞阳侯
  员外常侍姜还,奉敕伏具动止
大齐仁义之风,曲被邻国,恤灾救难,申此大猷
皇家枝戚莫不荣荷江东冠冕,俱知凭赖
今歃不忘信,信实由衷谨遣臣第七息显、显所生刘、并弟子世珍往彼充质,仍遣左民尚书周弘正历阳奉迎,舻舳浮江,俟一龙之渡,清宫丹陛,侯六传之入,万国倾心,同荣晋文之反,三善克宣方流宋昌之议。
国祚既隆,社稷有奉,则群臣竭节,报厚施大齐戮力展愚,效忠诚陛下
今遣吏部尚书王通奉启以闻。
(梁书·王僧辩传)
答许享
  省告承有朝授,良为德举,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
学优而官,自致青紫
久羁骏足,将成顿辔匡辅虚暗,期寄实深。
既欣游处,用忘劳屈,而枳棘栖,常以增叹
夕郎,虽为清显,位以才升,差自无愧。
且卿始云知命,方骋康衢未有执戟之疲,便深夜行之慨。
循复来翰殊用怃然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
宁限城,存顾之深,荒惭无已。
(陈书·许亨传,太尉王僧辩从事中郎晋安王承制给事黄门侍郎奉笺辞府,僧辩答。)
元树
公元509年
  字秀和
(梁书作「君立」。
)魏咸阳王禧第六子,仕宗正卿
天监八年来降封魏郡王改封邺王,拜员外散骑常侍
普通中平北将军北青二州刺史率众无法僧,还迁持节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安西将军
中大通中侍中右将军,出为使持节镇北将军都督北讨诸军事进据谯城,为魏将杜德所擒,死于永宁佛寺
魏孝静时追赠侍中都督青徐兖扬豫五州诸军事太师司徒尚书令扬州刺史
梁遗公卿百寮
  魏室不造奸竖擅朝社稷阽危缀旒非譬。
元叉险慝狼戾人伦不齿属籍疏远素无问望,特以太后姻娅,早蒙宠擢
曾不怀音公行反噬,肆兹悖逆人神同愤
自顷境土所传,皆云狼心虿毒,藉权位日滋含忍谄诈,与日月弥甚
无君之心,非复一日,篡逼之事,旦暮必行。
  抑又闻之,夫名以出信,信以制义山川隐疾且犹不以名,成师兆乱巨君不臣,求之史籍有自来矣。
元叉本名夜叉,弟罗实名罗刹,夜罗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风事同飘堕
呜呼魏境,离此二灾。
恶木盗泉不息不饮,胜名枭称,不入不为
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久矣,始信斯言。
况乃母后幽辱,继主蒙尘释位挥戈,言谋王室不在今日何谓人臣
诸贤或奕世载德,或将相继踵,或受任累朝,或职居机要,或姻戚匪他,或忠义是秉,俯眉逆手,见制凶威臣节未申,徒有勤悴
又闻自专政亿兆离德,重以岁时灾厉年年水旱牛马殪踣,桑柘焦枯饥馑相仍菜色满道,妖灾告谴,人皆叹息
涧西北羌戎陆梁泗汴左右戍漕流离
加以剖昔刂忠贤歼殄宗室,哀彼本邦一朝横渍。
今既率师,将除君侧
区区之怀,庶令冠屦得所大憝必诛之戮,魏祀无忽诸之非。
(魏书·元叉传,法僧反叛後,树遗公百寮书。)
元法僧
公元1621年
  法僧道武阳平王熙曾孙
太尉行参军,转通直郎、棕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
熙平初徵拜光禄大夫,出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
(梁书·武帝纪作镇东将军
)孝昌初自称尊号
(梁书·本传称帝)改元天启,以普通六年彭城来降,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
大通中冠军将军中大通中车骑将军,进太尉,领金紫光禄大夫,立为东魏不行
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
大同二年徵为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卒年八十三。
孝明帝告急
  臣忝守遐方,变生虑表。
贼众舟张所在疆盛,统内城戍,悉已陷没
近州之民,亦皆扰叛唯独州治仅存而已
亡灭之期,非旦则夕。
臣自思忖,必是死人,但恐不得谢罪阙庭、既忝宗枝,累辱不浅,若死为鬼,永旷天颜
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今募使间行,偷路奔告。
台军速至,犹希全保,哭送使者不知所言
(魏书·元法僧传,法僧益州刺史合境皆反,上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