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一 第 1a 页 WYG1454-02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十一    馀姚黄宗羲编
  辨二
  夷齐辨(郭造卿/)
尚论夷齐者当观之三仁三仁与凡为殷臣殊既尊尊
亲亲居元子太师少师不能易位而去不能洁身而奴
不能匡君而死其同仁焉何居盖死生大矣而莫难于
得死故微箕议去留干未尝有异辞微曰耄逊于荒箕
卷一百十一 第 1b 页 WYG1454-0248b.png
曰我罔臣仆干曷曰必死于谏乎夫谏非臣之幸必不
听乃去不幸于去者奴不幸于奴者死死而君臣恝观
贵戚则国可知矣倘死者与之奴奴者与之去焉其有
去而请奴奴而请死者乎非惜身也为爱国也奴而周
戢于西土尚为其谏之或悛死而兵观于孟津则知其
言之始绝是身关国之存亡宁忍以死而塞责哉观戡
黎及箕子篇祖伊但警纣曷尝以咎周微箕伤殷之必
亡未尝忌周之必兴苟可以无死干其有以异乎盖君
卷一百十一 第 2a 页 WYG1454-0249a.png
为社稷死则死之非社稷而死之谓何必君命无所逃
斯蹈仁而死矣何必同况于夷齐乎身非贵戚何以死
为若任纲常惧乱贼自轩辕放伐以来三聘五就为己
任乃坏纲常之俑为长乱贼之阶矣彼卞随务光者其
义不已高乎亦有疑其诬者乃不疑于夷齐岂未观之
三仁及乎孔孟之旨哉孟言非其君不仕避居北海以
待天下之清将就文王而养老焉孔言饿于首阳之下
未言所以饿而死者且称之曰逸民宁非不降不辱因
卷一百十一 第 2b 页 WYG1454-0249b.png
避纣而饿乎史从为之辞而有叩马之谏及采薇之歌
以死于不食周粟则会朝清明非其君而天下清不可
待矣亦有言其逊国者史并采之以为传孔何以称泰
伯而不少及乎此若以齐景并言因卫君而问也观彼
之得国则此失国可知然好名能以千乘让为圣之让
而何怨故称是用希者谓不念旧恶而已其何以失国
未尝言之矣盖纣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皆有国者也
而孤竹无闻世多以为让事之有无不可知而于谏伐
卷一百十一 第 3a 页 WYG1454-0249c.png
乎何有故孔谓求仁得仁而有可有不可孟谓圣之清
者若隘君子不由也然风为百世师廉顽立懦而已未
尝言逊国而况于谏伐乎圣贤所论如此他不敢知之
矣且史于伯夷削大老之事其齐世家尤谲故读者疑
之善为之辞者盖有三人焉王充曰太公伯夷俱贤也
并出周国皆见武王太公行耦而伯夷操违罗大经曰
鹰扬叩马其道并行而不相悖也处东海之滨者进以
功名济世处北海之滨者退以名节励世岂故相为矛
卷一百十一 第 3b 页 WYG1454-0249d.png
盾哉观伯夷之谏太公曰义士可见矣唐顺之曰夷之
归周归文王也文王终身事殷故夷叩马而谏夫子称
文至德而未尽善乎武则微意可知矣夷不嫌其同于
父而不同其子亦不嫌于太公始同而终异也然则迁
之说亦未可以为诬哉按太公为大老兴渭之年可考
而伯夷共称焉乃其年则何如讵鹰扬独遗乎一老下
车不闻有异典倘叩马有是事也既知其为义士岂以
为纣之所播弃而以同于顽民欤然嘉亡国之守节三
卷一百十一 第 4a 页 WYG1454-0250a.png
代以下之主类能之况十乱克广德心而武王之称义
师哉若叩马无是事也然有让国之义在焉则天下惟
二老太公何忘于斯即未尝与同事亦必相闻矣下车
不表此而表者何人哉夫既同避于乱世而不同出于
清时则或当就养之后而年不待或当文王既殁而归
首阳影响无传久矣故不见于周书及孔孟之言焉必
如史所云则以三仁而论二子彼谏而戮者本出于不
幸谏而饿者实其所自取意之也非仁也故孟言夷尹
卷一百十一 第 4b 页 WYG1454-0250b.png
所同淮南子谓异道同仁者是也乃于龙战之郊而抗
鹰扬之师非惟势所不行于义无乃不可乎谓始与太
公同其父而终与太公异其子者心虽不可知事则未
尝有也其可以事所无者而断其心之所必有哉予故
不敢舍孔孟而为之辞
  玺辨(刘定之/)
咸阳县民段义于河南乡修舍得古玉印文曰受命于
天既寿永昌上之诏蔡京等辨验以为秦玺遂命曰天
卷一百十一 第 5a 页 WYG1454-0250c.png
授传国受命宝改年号为元符秦始皇以蓝田玉制玺
六面方正螭纽李斯撰文以鱼鸟篆刻之子婴降时献
汉祖汉诸帝常佩之故霍光废昌邑王贺持其手解脱
其玺组王莽篡位元后初不肯与后乃出投诸地螭角
微玷董卓之乱帝辨出走失玺孙坚得于城南甄宫井
中袁术拘坚妻得以称帝术死玺仍归汉传魏𨽻刻肩
际曰大魏受汉传国之玺魏传晋晋怀帝失位玺归刘
聪聪死传曜石勒弑曜取玺冉闵篡石氏置玺于邺闵
卷一百十一 第 5b 页 WYG1454-0250d.png
死国乱其子求救于晋之谢尚尚遣兵入邺助守因绐
得玺怀以归尚送还晋方其未还也刘石方且以玺不
在晋谓晋帝为白板天子晋盖耻之然则晋之谓绐得
玺意者以解此耻也恶足尽信哉不旋踵邺为慕容燕
所取玺或者实在燕矣谓在燕则燕为苻坚所并而坚
见掳于姚苌苌从坚求玺坚当日不与且复绐之
曰玺已送晋不可得也卒拒之以死盖坚未尝以送晋
而玺于此乎亡矣谓晋果绐得之于邺则传宋齐梁而
卷一百十一 第 6a 页 WYG1454-0251a.png
侯景取之景败其侍中赵思贤弃之草间奔广陵告郭
元建取送高齐齐亡归宇文周周传隋隋炀帝死宇文
化及取之化及死窦建德取之建德见擒其妻曹氏奉
以归唐唐传朱梁朱梁亡归于后唐然后唐之未取朱
梁也自云得玺于魏州僧僧得于黄巢乱唐之时而庄
宗用以建大号则所取于朱梁之玺与所取于魏州僧
之玺又不知孰为秦之故物也抑卒同归于后唐矣后
唐废帝从珂与玺俱焚继之者石晋晋出帝重贵降辽
卷一百十一 第 6b 页 WYG1454-0251b.png
太宗德光德光以其所献玺非真诘之重贵对以昔玺
既焚今玺先帝所为群臣共知盖自有秦玺以来其间
得丧存毁真伪之故难尽究诘而至于重贵降辽之日
秦玺之燬于火也已灼然著于人人口耳自是以后有
天下者不托以为言矣哲宗蔡京乃能复得之于咸阳
岂坚之所瘗藏至此而始出乎非也是又作天书之故
智也天书号年为祥符秦玺号年为元符既绍述其乃
考神宗之法又绍述其乃高考真宗之符不亦异哉尧
卷一百十一 第 7a 页 WYG1454-0251c.png
舜禹之传国其言著于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言为
国之道也秦始皇之传国其言著于玺曰受命于天既
寿永昌言享国之福也志于其道者福从之志于其福
者福未必从之假令哲宗所得信为秦玺而其短世绝
传何有于受天命而寿昌哉信元后所谓亡国不祥玺
哉其后徽宗以哲宗所得者为未足而复制二玺其一
龟纽六寸其文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谓之镇国宝
其一于阗玉大二寸许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
卷一百十一 第 7b 页 WYG1454-0251d.png
太和万寿无疆谓之定命宝与哲宗所得曰受命宝者
为三已而悉为金人所俘以去前此金人以辽取石晋
意其得秦玺于获辽主延禧之日责而徵之延禧诉以
兵败失于桑乾河及既得宋自谓惬所欲而义宗守绪
死于蔡州幽兰轩又为煨烬然则哲宗之所得纵使真
为秦玺元人亦不得取之矣诡妄之臣乃犹以之藉口
欺世基祸黩武亦独何哉诗曰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
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言归诸天庶几祸端永绝
卷一百十一 第 8a 页 WYG1454-0252a.png
也其亦无如之何而为此言哉其此玺之谓哉
卷一百十一 第 9a 页 WYG1454-0252c.png
 
 
 
  古礼尚右辨(童轩/)
古礼尚右历上下二千馀年莫有觉其非者至我朝始
以左为尚盖顺天之经地之位也何则日月行度二十
八宿经天莫不左旋地之方位先东而后西先南而后
北是皆以左为先胡人道独右尚乎尝考之书甘誓左
卷一百十一 第 9b 页 WYG1454-0252d.png
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太甲左右
惟其人说命王置诸其左右诗关雎左右流之左右采
之左右芼之文王在帝左右棫朴左右趣之常武左右
陈行有客左右绥之裳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
君子有之是三代之时一皆以左右为序固自若也奈
何春秋战国而下礼俗坏乱上下陵逼始有以右而尚
左者果礼耶按曲礼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入门
而右主人入门而左此尚右也献粟者执右契疏谓右
卷一百十一 第 10a 页 WYG1454-0253a.png
者先书为尊射礼曰若右胜则曰右贤于左若左胜则
曰左贤于右先言右后言左此尚右也诗葛屦宛然左
避传谓让而避者必左彤弓钟鼓既设一朝右之我将
维天其右之又曰既右享之时迈实右序有周此尚右
(彤弓皆昭王以/后之诗故云)左传襄十年王叔陈生伯舆争政王
右伯舆晋士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此尚右也大
学曰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先
言右后言左此尚右也赵史载蔺相如请秦王击缶之
卷一百十一 第 10b 页 WYG1454-0253b.png
事赵王归以相如为上卿在廉颇右颇曰吾为赵将有
攻城野战之功相如徒以口舌居吾上吾羞为之下此
亦尚右明矣秦纪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盖当时以富
强为右贫弱为左也又汉书孝惠帝五年以王陵为右
丞相以陈平为左丞相孝文帝元年以陈平为右丞相
周勃为左丞相俱以右居左上又文帝时田叔等十人
随赵王至长安上召与语廷臣无出其右者遂拜为守
晋史吴士拜元帝于道左亦皆以右居左上自是历代
卷一百十一 第 11a 页 WYG1454-0253c.png
相沿至元世祖以安图为右丞相位在百官之上未尝
改也故称治道者曰稽古右文称氏族者曰名门右族
谓非正之术曰左道谪官曰左迁不适事宜曰左计莫
不以右为上以左为下惟礼记国君升车居左御者居
中勇士居右盖勇士主执兵便于击刺非尚左也嗟乎
先王制礼男子生而设弧于门左女子生而设帨于门
右是谓女不可以先男右不可尚左此天之经地之位
也可万世行之而无弊也或概谓古今礼皆尚右岂其
卷一百十一 第 11b 页 WYG1454-0253d.png
然乎
  谈命辨(童轩/)
或有问于余曰谈命之术果有之乎余曰命在有无之
间非术数之所能知也何以明之语不云乎道之将行
也与命也又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曰莫之为而
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得之有命如此之类不
一而足此皆所谓有也唐吕才有云长平坑卒未应同
犯三刑南阳贵臣何必俱当六合本朝宋太史景濂曰
卷一百十一 第 12a 页 WYG1454-0254a.png
天下之广兆民之众一日之内未必止生一十二人然
而同时生者不少何吉凶之不同哉此皆所谓无也曰
然则历代有以术数鸣者如司马季主李虚中珞琭子
徐子平者彼皆妄与曰予有明徵焉本朝扬州人高公
谷与松江人李昂者甲子同物也公以永乐辛卯中应
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未上春官丁外艰李昂是年落
第后甲午亦中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五名既而乙未同
中会试高公第五十四名李昂第五十六名廷试俱三
卷一百十一 第 12b 页 WYG1454-0254b.png
甲进士高公选入翰林为庶吉士除中书升侍读学士
李昂观政刑部除主事升郎中品级崇卑亦颇相等无
何昂死矣时年四十有馀后高公官至少保年八十二
始卒昂死之日有子五人高公至七十馀始举一子今
为南京户部员外郎此非术数之所能知也予又得二
人焉泰和单昂与金溪王稽俱江西人而甲子亦同物
也二人癸酉皆举乡试甲戌俱第进士同日送大理观
政同日除评事后单昂奉命谳刑闽中事竣死于途王
卷一百十一 第 13a 页 WYG1454-0254c.png
稽是年亦遘重疾不死寻除佥河南按察司事又数年
致仕今尚在齿且老矣此非术数之所能知也由是观
之谓命为无四人者始焉何同也谓命为有四人者终
焉何不同也此命所以在有无之间也然予又尝考四
人者之行矣李昂为人心险而多诈好以智术笼人其
居刑官出入重轻必有悖乎天理者况其身死之日田
园布野金帛盈室则其行有可知矣此其所以夭也高
公居翰林存心正大非贤不交非义不取闻有阶宦官
卷一百十一 第 13b 页 WYG1454-0254d.png
以进用者则齧齿骂曰此真穿窬辈也又尝见其所刻
词翰印章有曰以清白遗后人则其行亦可知矣此其
所以寿也单昂王稽人品不大相远第单昂谳刑闽中
时人谓其行囊大有所获是其刑罚出入必有不讫于
当以欺心者此其所以夭也王稽虽无大获亦无大缪
之事此其所以寿也故即四人论之由前则谓之有由
后则谓之无此命所以在有无之间也或又曰所谓命
者富贵贫贱得丧通塞俱一定而不可易是也今若子
卷一百十一 第 14a 页 WYG1454-0255a.png
之言则是命者有时而不定矣然子言亦有所本乎曰
有文中子曰召之在前命之在后
  余又尝与一术士谈及四位皆同之命余问后来
  不同何耶术士曰地有南北故耳余因举高李皆
  南直𨽻人单王皆江西人问之术士曰虽生居一
  乡一里间亦有南北矧王畿千里与一省乎余又
  问人家有嬲生二子同出一母此不可以南北分
  也然亦有贫富寿夭不同何耶术士曰往往为先
卷一百十一 第 14b 页 WYG1454-0255b.png
  生者夺其元气故先生者富后生者贫先生者寿
  后生者夭又当以此论也余曰周有八士四乳八
  子皆贤此又何耶术士语塞因并录之
  辨周子太极无极图出周易列子(童轩/)
周子无极太极图其原盖出周易列子虽文公鹅湖往
复之辨吴草庐论数千百言皆不言其所本以为无极
者无形之理太极者至大之理是固然矣不知果能外
于周易列子之旨乎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又曰易
卷一百十一 第 15a 页 WYG1454-0255c.png
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乂曰天地
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今图曰此所谓无
极而太极也又曰五行一阴一阳太极也又曰乾男坤
女男女一太极也万物化生万物一太极也又曰易有
太极如此者谓非本于周易可乎列子有曰昔者圣人
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又曰天地含精
万物化生太极含天地者亦如天地含万物也含万物
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今图曰太极本无极上天
卷一百十一 第 15b 页 WYG1454-0255d.png
之载无声无臭也又曰乾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万物
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如此者谓非原于列子可乎由是
观之是知图之太极者即周易所谓太极也图之所谓
无极者非列子所谓无极乎先儒谓周子不阶师承默
悟道体盖有悟于此耳
  宋太祖太宗授受辨(程敏政/)
太祖太宗授受之际所以致后世之疑者谁乎曰李焘
删润湘山野录而启之陈桱附会洓水纪闻而成之不
卷一百十一 第 16a 页 WYG1454-0256a.png
深考者以为实然尔夫焘之所以启之者何也曰焘为
长编以太祖顾命实录正史不载而删润野录之事载
其下初意本以备阙文然野录谓太祖太宗对饮烛影
下时见太宗有不可胜之状而焘改不可胜为避逊太
祖下阶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而焘改戳雪为戳地
好做为好为之又加大声二字野录出于僧文莹之传
闻固不足据就其中考之如所载太宗恸引群臣环瞻
圣体玉色莹然等语则亦初无毫发可疑之隙而焘略
卷一百十一 第 16b 页 WYG1454-0256b.png
加删润遂不免有画蛇添足之病夫焘既删润之为正
文矣而又细辨其非者何也曰实录正史皆谓太祖有
病命内侍就建隆观设醮而野录以为无疾方且登阁
望气下阶戳地纪闻谓癸丑帝崩王继恩始召晋王入
宫而野录以为太祖壬子夜召晋王属以后事遂宿禁
中故焘反覆致诘于太祖之病否太宗之出入时日之
先后本以为删润之地而不自知其删润之语未莹反
以启后世之疑也夫桱之所以成之者何也曰桱止据
卷一百十一 第 17a 页 WYG1454-0256c.png
焘之所删润者书之又于好为之下妄以已意添俄而
帝崩四字复以宋后母子托命之语系之则遂骇人之
听闻矣母子托命之语本为王继恩召德芳而发出于
癸丑帝崩之后而桱以属之壬子且并去召德芳之事
而独存此语则是不知纪闻野录两书之文本相牴牾
强合于一其附会比焘之删润抑又甚焉近世保斋宋
论复指桱所书者以为太祖事之首尾不过如此则其
不考又出桱下矣然则宋后召德芳之事信乎曰正史
卷一百十一 第 17b 页 WYG1454-0256d.png
实录载之纪闻又出温公事当不妄焘并疑德芳非宋
后之子则过矣德芳在当时年最少育于宋后或为所
钟爱皆不可知但事出于两人所记而不同者当视其
人温公可据之人也温公可据而文莹可黜召德芳之
事有则留宿之事无矣或乃谓焘之删润盖有意著太
宗之恶姑引野录以藉口而又自破其说以避祸则臆
度之太过亦恐李焘复生不肯自当尔史称焘博极群
书其为长编专务广采择焉不精殆有所不免也若曰
卷一百十一 第 18a 页 WYG1454-0257a.png
太宗子孙继立故人无敢言者然南渡孝宗以后其事
当无所讳亦无一人言之者何也借曰高孝授受之懿
可以盖前人之愆故其迹泯然元史成于欧阳玄诸公
当无复有所讳又无一语及之盖必有定论矣不然此
何等大事而不加之意哉或曰太宗于太祖崩不踰年
改元宋后崩不成服廷美德昭不得其死皆足以追證
烛影之疑是又不深考之故也不踰年改元五代常事
宋乃太祖第三后长编谓其崩太宗设次发哀群臣奉
卷一百十一 第 18b 页 WYG1454-0257b.png
慰以后初立未尝降诏故丧仪多所贬损百官不成服
固当时礼官之过也就使因召德芳而衔之则其事亦
在太祖崩后矣廷美之死赵普为之太宗固有不得辞
其责者至于德昭之死非出于幽囚躏逼之举长编谓
太宗育其子惟吉于禁中日侍中食凡八年始出阁诏
邸第供亿悉与亲王埒诸王子不得偕也况德昭因他
人行赏一言之愤不惜一死乃忍其父为人所戕而噤
不出一语哉就使不踰年改元宋后崩不成服德昭之
卷一百十一 第 19a 页 WYG1454-0257c.png
死皆出太宗则亦未可以后来之不善而遂逆探其有
今将之心加之以无名之罪也胡一桂杨维祯梁寅之
流锐欲以篡弑加之恐皆以不见李焘全书之故正犹
狱官不据人原发之案而深文巧诋钩致其罪偶有刻
吏见而喜之又从而和之此太宗之事所以不能自解
于今日也或曰太祖既欲传弟何不使太宗正太弟之
名考之九朝通略谓唐天祐以后建储之礼不复讲行
至太宗立真宗方知讨论故事又五代凡当次者多领
卷一百十一 第 19b 页 WYG1454-0257d.png
开封尹故太宗廷美相继为之则知太祖亦承唐末五
代之习兼以年岁之未迈耳是或将有待焉而遽自意
其死乎夫传疑史法也苟无疑可存则亦何必摭拾小
说强为之辞以滋后世无穷之惑此焘桱之罪也或又
引宋朝类要载陈抟对太祖火日之说终有可疑是不
知抟于太宗初入朝终身未尝见太祖其说盖不攻而
破矣夫千载不决之论其可悬断者理与事尔以事言
之不过如此以理言之凡古之篡弑者多出深仇急变
卷一百十一 第 20a 页 WYG1454-0258a.png
大不得已之谋又必假手他人然后如志未有亲自操
刃为万一侥倖之图于大内者观太祖于太宗如灼艾
分痛与夫龙行虎步之语始终无纤芥之隙太宗何苦
而为此舍从容得位之乐而自处于危亡立至之地病
狂丧心者且不肯为凶残绝世者所不忍为而谓太宗
为之断乎其不可信矣矧类要野录皆托于佛老之徒
之口纵使有之亦儒者所不道而况于无乎余之所笃
信者温公纪闻之外一无取焉尔
卷一百十一 第 20b 页 WYG1454-0258b.png
  余初为此辨以告同馆之士然犹以考据未的且
  不能尽诸说异同之故因别为宋纪受终考三卷
  藏于家
  春王正月辨(王鏊/)
春秋书春王正月左氏曰周正月也建子非春而以为
春为胡安国之学者曰以夏时冠周正书王正月存周
之正冠以春示行夏之时之义也是为改月不改时夫
改月不改时时则夏也月则周也上下不相值寒暑不
卷一百十一 第 21a 页 WYG1454-0258c.png
相蒙下之所系将安从从夏乎从周乎圣人书法不当
如是之悖也为蔡九峰之学者曰商书所谓正朔者以
是月为岁首朝会聘问颁历授时于是始焉耳时不改
月亦无改也诗言七月流火六月徂暑周礼正月始和
吕览月令中星皆与夏正合前乎商之建丑也其书即
位曰元祀十有二月后乎秦之建亥也其书始建国曰
元年冬十月曷尝改乎是说也于经史合矣其如春秋
之所书何桓八年冬十月雨雪僖十年冬大雨雪桓十
卷一百十一 第 21b 页 WYG1454-0258d.png
四年春正月无冰成元年二月无冰庄七年秋无麦苗
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杀则何以为异而书之左传僖
五年正月日南至礼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
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又将何以通之且时
月既不改矣孔子告颜回何必曰行夏之时贾谊于文
帝时何必请改正朔乎为孔安国郑康成之学者曰商
周之正朔非独改月时亦改也后汉陈宠传冬至阳气
始萌天以为正周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地以为正
卷一百十一 第 22a 页 WYG1454-0259a.png
殷以为春十三月阳气已至人以为正夏以为春三微
成著以成三统是说也于春秋所书合矣其如诸经有
不合且天时人事有不便乎曰惟其不便故孔子不取
不然何独取夏时哉是其说之不一儒者苦之以为千
古不决之论愚尝反覆求之而得其说夫商周有天下
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以新天下之耳目也安有不改
月可改时独不可改乎夫春夏秋冬之名安始哉亦圣
人始名之建子之月一阳所始独不可为春乎午未之
卷一百十一 第 22b 页 WYG1454-0259b.png
月阴气所始独不可为秋乎冬夏亦然商周既以是新
天下之耳目而天下习于夏正已久且天时人事为顺
故行之官府则从时王之制民间所行犹多从夏春秋
所书朝廷之正也诸经所载或因民间之旧乎汲冢周
书云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
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且周礼有正月又有正岁周
时二正实兼行之矣何独民间哉曰是义也曷从受之
曰受之孔子春王正月孔子之所书行夏之时孔子所
卷一百十一 第 23a 页 WYG1454-0259c.png
以告颜子也
  春王正月辨(邹德溥/)
春王正月之辨无虑十数家而总其说有五则愚请先
折四说者之非乃后證其定说焉或谓周人虽以建子
为岁首然而不改时与月也鲁史曰冬十一月夫子更
而曰春正月也或谓周人改月不改时也鲁史曰冬正月
夫子更而曰春正月也此二说者以为此夫子所以示
行夏时意也夫子固曰我从周又曰非天子不议礼不
卷一百十一 第 23b 页 WYG1454-0259d.png
制度岂其以匹夫而改天子之正朔乎夫子患天下诸
侯大夫之无王也而作春秋而已则首改天子之正朔
其何以服天下且如其说则是周人犹以寅为春而夫
子直以子为春是易夏时者自夫子始也又恶在其示
行夏时意也此愚之所未解也或谓周虽以建子为岁
首而不改时月夫子所纪春正月盖建寅也必若是说
则夫子胡不系元年于冬十一月之上乃每岁辄截子
丑两月而属之前年乎若曰周人纪年仍自建寅始又
卷一百十一 第 24a 页 WYG1454-0260a.png
恶在其改正朔也此又愚之所未解也或曰自古未尝
改正朔其曰商建丑周建子者后儒附会之说也必若
是说则百代一时也夫子何以曰行夏之时即如辂也
冕也乐也历代各异夫子较而酌其可行者奈何独以
百代不易之时而系之夏乎且考之经史诸书周正与
夏正两者互著苟自古无改正朔之说何以得有周月
而秦人又何缘而以建亥为首驺衍五德刘歆三统彼
亦岂能举千古未有之事而凿空造论乎此又愚之所
卷一百十一 第 24b 页 WYG1454-0260b.png
未解也然则其说云何则愚直断以为周人固自改之
矣汉书律历志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戊午
师渡孟津明日己未冬至而外传伶州鸠复载武王伐
殷之日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其为建子
月明矣而书称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又称惟一月
壬辰旁死魄戌午师逾孟津则周人之以建子为春正
月可證也左传僖五年正月日南至杂记孟献子曰正
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
卷一百十一 第 25a 页 WYG1454-0260c.png
月之禘献子为之也冬至之为子月也必矣夏至之为
午月也必矣然而称曰正月七月则周人之以建子为
正月可證也而明堂位又称鲁君孟春祀帝于郊配以
后稷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夫既曰七月之
禘献子为之则必以正月之郊为故典矣而鲁郊称孟
春焉则周人之以建子为春可證也周礼州长正月属
民读法正岁读法如初言初则正月居先可知如以寅
为正月又安所更得正岁乎则周人之以建子为正月
卷一百十一 第 25b 页 WYG1454-0260d.png
可證也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而孟子曰十一月
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则周之所谓十二月者盖夏之
十月也则周人之以建子为正月可證也诗豳风十月
蟋蟀入我床下即继之曰曰为改岁唐风蟋蟀在堂乃
十月之候而曰岁聿云暮则周人之以建子为岁首可
證也春秋桓十四年春正月无冰成元年春二月无冰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庄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定元年冬
十月陨霜杀菽若曰以建寅为正乎则寅卯之月之无
卷一百十一 第 26a 页 WYG1454-0261a.png
冰也亥月之陨霜也恶在其为异也而纪之而申酉之
月尚安有所谓麦苗乎则春秋所书春正月之为建子
又可證也难者曰冬之不可以为春至著也岂谓武周
大圣而顾错缪至此哉曰谓冬之不可以为春此自后
人习用夏时之久而执之云尔也在书甘誓曰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三正之所从来旧矣非周独创之
也且阳生于子而极于已午阴生于午而极于亥子自
一阳之复而极于六阳之乾而为春夏自一阴之姤以
卷一百十一 第 26b 页 WYG1454-0261b.png
极于六阴之坤而为秋冬何为而不可大抵周之正也
本于阳气之始萌而名之也因天者也商之正也本于
阳气之上通而名之也因地者也夏之正也本乎阳气
之已至而名之也因人者也而时以作事则因人要矣
故夫子取夏时焉奈何其必武周之不以子为春也曰
豳风流火之陈小雅徂暑之叹二月载离之歌暮春来
牟之颂此周诗也而举夏时者何也中春始蚕之诏季
冬斩冰之令此周礼也而举夏时者又何也曰汲冢周
卷一百十一 第 27a 页 WYG1454-0261c.png
书不云乎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
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故周礼有正月又
有正岁则周人诚改正朔而夏正固未尝废也当时行
之官府一遵时王之制若春秋所载是已而民间犹或
袭称夏正故诗若礼时时杂举则议论之书与纪载之
书异也执是而必周之不改正朔固矣曰商书始即位
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月不易也秦书始建国曰元年
冬十月则时不易也岂独周而易之曰圣人创制立法
卷一百十一 第 27b 页 WYG1454-0261d.png
各自有度夫安能执商之不易而必诸周乎若亥月之
阳气未至其不可以春固也与周正异矣且子据十有
二月之系于元祀也而必商之不易据冬十月之系于
元年也而必秦之不易予独奈何不得据春王正月之
系于元年也而必周之易哉盖武王可得而与天下改
正朔者也君道也夫子不可得而与天下改正朔者也
臣道也愚怪夫世之敢以改正朔属夫子而不敢以改
正朔属武王也于是乎为之辨
卷一百十一 第 28a 页 WYG1454-0262a.png
  春王正月辨(邓宗龄/)
圣人之言无异也而何人之过求圣人如此其多岐也
何也圣人之心有为议道法而言者有为纪国事而言
者议法者欲其详故揆古以酌今纪事者欲其实故不
敢创一字不敢易一言遵国典也为下不倍之义也春
秋者夫子所以尊王道昭国法诛奸雄警僭窃虑至远
也非孔氏之书而鲁国之史也为鲁之史则当遵周之
正奈何以论道之书而并观之也故凡春正月者史之
卷一百十一 第 28b 页 WYG1454-0262b.png
旧文也加王于上者孔子笔也若曰王道寖微群雄日
炽吾假是以扶人纪遵时制则意念深矣非谓其必改
周正而行夏时也乃儒者求其说而不得则曰周人不
改时与月者曰改时不改月者曰改时与月者为不改
时与月之说者自蔡九峰氏始彼盖以七月流火莫春
来牟孰非周诗乎而何其皆夏正也不知列国歌咏
异词未可以概论也为改时不改月之说者自程伊川
始彼盖以从夏尊天从周尊王不为两得乎不知于夏
卷一百十一 第 29a 页 WYG1454-0262c.png
为反古于周为倍时非所以示训也为改时与月之说
者自左氏始彼盖去古为稍近而于理为近正也吾何
以知之请證以春秋而旁及于诸书可乎春秋桓公八
年冬十月雨雪十四年春正月无冰成元年春二月无
冰襄公二十八年春无冰庄七年秋无麦苗定元年冬
十月陨霜杀菽使其夏正则冬而雨雪春无冰秋无麦
苗冬霜杀菽宜也而春秋何以书以其为周时周月也
此一證也书泰誓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武成惟一
卷一百十一 第 29b 页 WYG1454-0262d.png
月壬辰旁死魄戊午师逾孟津使皆以寅月为岁首则
泰誓武成又何以书以其为周时周月也是又一證也
左传僖五年正月日南至为其以周时周月也是又一
證也诸如此类不可胜举而议者徒执大传之帝出乎
震齐乎巽相见乎离以为词不知文王在商而象易夫
子在周而系易固明道之书非记事之史也况自一阳
之复以极于六阳之乾而为春夏自一阴之姤以极于
六阴之坤而为秋冬王文成尝备述之矣而胡见其为
卷一百十一 第 30a 页 WYG1454-0263a.png
异也大抵天下之事出于耳目所睹记者犹纷纷迄无
定论而况据其简策追究千载之上能一一而符合之
乎所可信者惟此心此理而已况典籍所载有一卷之
中而前后异论者有一人之言而始终异旨者又何可
胜数也如必尽举而诘之则彼甲此乙百喙无当也苟
直以理断之则未有不可信者苟舍正理而取信于诸
书是惑也援诸书以证而强为之解者亦惑也世儒求
其说而不得而曰以夏时冠周月是夫子作春秋以警
卷一百十一 第 30b 页 WYG1454-0263b.png
僣窃而顾变易天朝之正朔僣孰大焉则惑之甚也或
曰必如周将必寒暑乖异分至启闭自相悖戻何以成
岁功哉然杜元凯汪克宽诸人皆号称历理一则依周
正以作长历一则以唐历溯之日月星辰无一不合其
历历可考也如此且周礼所载虽皆周正然有正月又
有正岁者何也正月者周正也正岁者夏正也意其并
用乎先儒又云朔改正者独于是月行朝觐会同者颁
朔授时耳时月无易也不知三王之礼乐政事代自为
卷一百十一 第 31a 页 WYG1454-0263c.png
损益而何独一正朔乎且既已行朝觐会同颁历授时
矣乌得谓之不改也正朔既不改则周已行夏时矣孔
子又何以云行夏时也吾是以决周之改时与月而孔
子从之也所谓不改月与时与改月而不改时者愚未
敢以为然也
 
 
 
卷一百十一 第 31b 页 WYG1454-0263d.png
 
 
 
 
 
 
 
 明文海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