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x 页
家语卷一
魏 王肃 注
相鲁第一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
食(如礼年十/五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
无拾遗器不彫伪(彫画无文/饰不诈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木)
(为/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聚土以/起坟者也)不树(不树/松柏)行之一年而
魏 王肃 注
相鲁第一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
食(如礼年十/五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
无拾遗器不彫伪(彫画无文/饰不诈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木)
(为/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聚土以/起坟者也)不树(不树/松柏)行之一年而
卷一 第 1b 页 WYG0695-0004d.png

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
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五土/之性)
(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所生/之物)
(各得/其宜)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季平子/逐昭公)
(死于乾侯平子别而葬/之贬之不令近先公也)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
曰贬君以彰巳罪非礼也(桓子平/子之子)今合之所以掩夫子
之不臣由司空为大
卷一 第 2a 页 WYG0695-0005a.png

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
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
礼相见(会遇之礼礼/之简略者也)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
兵鼓謲劫定公(莱人齐人东/夷雷鼓曰謲)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
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裔边
(俘军所获虏也言此三者/何敢以兵乱两君之好也)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
谋夏夷不乱华(华夏中/国之名)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
卷一 第 2b 页 WYG0695-0005b.png

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
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
司马速加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
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鲁大/夫也)而不返我汶
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
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梁丘据旧闻/齐鲁之故事)事既成
卷一 第 3a 页 WYG0695-0005c.png

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秕谷/之不)
(成者粺草/之似谷者)用秕粺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
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巳乃不果享齐
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
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四邑郓欢龟阴/之地也汶阳之)
(田本/鲁界)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卿大夫称/家甲铠也)邑无百雉
之城(高丈长丈曰/堵三堵曰雉)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
卷一 第 3b 页 WYG0695-0005d.png

山弗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
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
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彊公
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
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妻淫不制有慎
溃氏奢侈踰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
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
卷一 第 4a 页 WYG0695-0006a.png

饰男女行者别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
方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有司常供其职客/不求而有司在焉)皆如归焉
(言如归家/无所乏也)
始诛第二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
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
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为政七日而诛乱
卷一 第 4b 页 WYG0695-0006b.png

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
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
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
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丑谓/非义)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
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
足以撮徒成党(撮/聚)其谈说足以饰邪荧众其彊
返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有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
卷一 第 5a 页 WYG0695-0006c.png

(非谓华士耕而后食凿井而饮信其如/此而太公诛之岂所以谓太公者哉)管仲诛付乙子
产诛史何凡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
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
斯足忧矣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
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季孙闻之不
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
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
卷一 第 5b 页 WYG0695-0006d.png

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
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昧
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
刑可即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
事言必教而后刑也(庸用也即就也刑杀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自谓未)
(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
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
卷一 第 6a 页 WYG0695-0007a.png

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毗辅也俾使也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
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
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陵/迟)
(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踰乎
王言解第三
卷一 第 6b 页 WYG0695-0007b.png

之言闻也至于君子之言
不出户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对曰敢问何谓王
者言孔子不应曾子曰侍夫子之閒也难对是以敢问
孔子又不应曾子肃然而惧抠衣而退负席而立有顷
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
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
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
卷一 第 7a 页 WYG0695-0007c.png

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
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
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
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
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曰
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
而右皋陶不下
卷一 第 7b 页 WYG0695-0007d.png

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廛
皆不收赋(讥呵也讥异服识异言及/市廛皆不赋税古之法也)此则生财之路而
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
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
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
争上廉让
政教定则本正矣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卷一 第 8a 页 WYG0695-0008a.png

朴(朴悫/愿貌)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至也布诸天下四方而
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
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则至矣弟
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参以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
王之
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
退贬不肖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
卷一 第 8b 页 WYG0695-0008b.png

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矣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
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
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
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周制三百步为里千步而井
三井而埒埒三而矩(此说里数不可以言井/井自方里之名疑此误)五十里而
都封百里而有国乃为福积资裘焉恤行者之有亡是
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宾故曰无
卷一 第 9a 页 WYG0695-0008c.png


宫室也徵敛百姓非以盈府库也懆怛以补不足礼节
以损有馀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言可复其
如渴而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故视远若迩非道
迩也见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万
民怀其惠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千里之外者也曾子
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
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
卷一 第 9b 页 WYG0695-0008d.png

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
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
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
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
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明名誉兴焉此之谓
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
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95-0009a.png

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
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
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
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
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言安然/而无忧)
大婚解第四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95-0009b.png

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
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
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
者正则庶物从之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
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
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
婚至矣冕而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95-0009c.png

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
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
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鲁周公之后得郊天故/言以为天下之主也)公曰
寡人实固(鄙陋/也)不固安得闻此言乎
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
也君何谓已重乎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
配天地之神(言宗庙天/地神之次)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95-0009d.png

(礼足以/振教之)国耻足以兴之(耻国不知足/以兴起者也)故为政先乎礼
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
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
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
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
枝从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言百姓之/所法而行)身以及身子
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95-0010a.png

(之子故曰/大王之道)如此国家顺矣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
曰君子过言则
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敬其身
则能成其亲矣公曰何谓成其亲孔子对曰君子者乃
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
为其子也孔子遂言曰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
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95-0010b.png

孔子对曰夫其行已不过乎物谓之成身
道也公曰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曰贵其不已也如
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不闭/常通)
(而能久言/无极也)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
之是天道也公曰寡人且愚冥(言惷愚/冥暗也)幸烦子之于心
(欲烦孔子议识/其心所能行也)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
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95-0010c.png

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儒行解第五
孔子在卫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
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
卫将用之已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
求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就/孔)
(子/舍)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95-0010d.png

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随其/乡也)丘
未知其为儒服也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
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更仆未可以对(留久也仆太仆/君燕朝则正位)
(掌傧相更之者为久/将倦使之相代者也)哀公命席孔子侍坐儒有席上之
珍以待聘(席上之珍能敷陈先/王之道以为政治)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
信以待举力行以待
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如慢(慢简/略也)小让如伪大则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95-0011a.png

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齐庄可/畏难也)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
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
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
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
地不求多积多
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
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95-0011b.png

沮之以兵而不慑(沮难也以/兵为之难)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
其守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不再/过言)流言不极(流/言)
(相毁不/穷极也)不断其威(常严/庄也)不习其谋(不豫习/其谋虑)其特立有如
此者儒有
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
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
干橹(干楯也/橹大戟)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95-0011c.png

(小者/也)筚门圭窬(筚门荆竹织门也圭/窬穿墙为之如圭也)蓬户瓮牖(以编蓬/为户破)
(瓮为/牖也)易衣而出(更相易衣衣/而后可以出)并日而食(并一日之粮/以为一食也)上
荅
有如此者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

以为楷(法/也)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谗謟之民有
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犹起居竟
身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起居犹动静也竟终也言/身虽危动静犹终身不忘)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95-0011d.png

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
众毁方而瓦合(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其宽裕有如此者儒有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程犹效/也言功)
(效而已不/求厚禄也)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
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
德(常自洁净其身/沐浴于德行也)陈言而伏(陈言于君/不望其报)静言而正之而
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言事君清静因事/而止之则君不知)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95-0012a.png

(位自/矜庄)世治不轻世乱不沮(不自轻/志不沮)同已不与异已不非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慎静尚宽砥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
国视之如锱铢(视之轻如锱/铢八两为锱)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
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
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夫
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95-0012b.png

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
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儒有不陨穫于
贫贱(陨获忧闷/不安之貌)不充诎于富贵(充诎踊跃/参扰之貌)不慁君王不
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慁辱闵疾言不为君长/所辱病儒者中和之名)今人
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诟/辱)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
加信行加敬曰终没吾
问礼第六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95-0012c.png

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孔子
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
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
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
君子此为之尊敬
其会节(所能谓礼也会谓男女/之会节谓亲疏之节也)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
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95-0012d.png

祀别其亲疏序其昭穆而后宗族会宴即安其居以缀
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彫玑器不刻镂食不二
味心不淫志以与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公曰
今之君子
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
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言苟求得当/其情欲而已)虐
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用上/所言)今之用民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95-0013a.png

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乎孔子言我欲观夏道是故
之杞(夏后封/于把也)而不足徵也(徵/成)吾得夏时焉(于四时之正/正夏数得天)
(之/中)我欲
焉(乾天坤地得天/地阴阳之书也)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此观之夫
礼初也始于饮食太古之时燔黍擘豚(古未有釜甑燔/米擗肉加于烧)
(石之上/而食之)污鐏抔饮(凿池为樽/以手饮之)犹可以致敬鬼神(神飨德/不求备)
(物/也)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复然后饭腥苴熟(始/死)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95-0013b.png

藏也(魂气升而在天/形体藏而在地)故生者南向死者北
也昔之王者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掘地/而居)
(谓之营窟有柴/谓橧在树曰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
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
利冶金(冶金为器/用刑范也)合土(合和以/作瓦物)以为宫室户牖以炮以
燔(毛曰炮加/火曰燔也)以烹以炙(煮之曰烹/炮之曰炙)以为醴酪(醴醴酒/酪浆酢)治
其丝麻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故玄酒在室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95-0013c.png

(澄/齐)澄酒在下(澄清漏/其酒也)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
磬钟鼓以降上神(上神/天也)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作其祝
号(牺牲玉帛祝辞/皆异为之号也)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熟其殽(言/虽)
(有所熟犹有所腥/腥本不忘古也)越席以坐(剪蒲/席也)疏布以羃(羃覆酒中/也质故用)
(疏/也)衣其浣帛(练染以/为祭服)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
献以嘉魂魄(嘉善/乐也)然后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95-0013d.png

(铏所以/盛羹也)祝以孝告(祝通孝子/语于先祖)嘏以慈告(嘏传先祖/语于孝子)是为
大祥(祥/善)此礼之大成也
五仪解第七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
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
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絇履
(章甫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95-0014a.png

裳冕而乘轩者则志不在于食焄(端衣玄裳斋服也/轩轩车焄辛菜也)斩
衰菅菲杖而歠粥者则志不在于酒肉生今之世志古
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谓此类也公曰善哉尽此而
已乎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
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公曰敢问何如斯可
庸人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
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闇大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95-0014b.png

何谓士人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
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行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
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
其所谓(所务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既道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于形骸不可易也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公曰何谓
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怨/咎)仁义
卷一 第 21a 页 WYG0695-0014c.png

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君子也(油然/不进)
(之貌也/越遇也)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
(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
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
(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著草矣)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公曰何
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
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
卷一 第 21b 页 WYG0695-0014d.png

人也(邻以喻/畔界也)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
也虽然寡人生
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
五仪之教若何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
无所闻焉(君如此言已为知之故无/所复言谦以诱进哀公)公曰非吾子寡人无
以启其心吾子言也孔子曰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
仰视榱桷俯察几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
卷一 第 22a 页 WYG0695-0015a.png

旦视
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中日中/冥昳中)诸侯子孙往来
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
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
焉(言亡国故/墟非但一)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
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
卷一 第 22b 页 WYG0695-0015b.png

曰事任于官(言各当以其所/能之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钳妄/对不)
(谨/诚)无取啍啍(啍啍/多言)捷捷贪也(捷捷而不食/所以为贪也)钳钳乱也啍
啍诞也(诞欺/诈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
必悫而后求智能者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言/人)
(无智者虽性悫信不能为大恶/不悫信而有智然后乃可畏也)
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无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
朝廷有礼上下和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
卷一 第 23a 页 WYG0695-0015c.png

是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哀公问于孔子
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
为其有二乘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
恶
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
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诗云未见
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诗之好
卷一 第 23b 页 WYG0695-0015d.png

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
之存亡祸福信
皆已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
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帝/纣)有雀生大鸟于
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于
是帝辛介雀之德(介助也以雀/之德为助也)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
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已逆天时诡福反
卷一 第 24a 页 WYG0695-0016a.png

蘖桑榖
生朝意者国亡乎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
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至者十有六国此
即以已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
主者也寤梦徵怪所以儆人臣也(儆/戒)灾妖不胜善政寤
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公曰
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卷一 第 24b 页 WYG0695-0016b.png

命也行已自取也夫

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千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
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
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
身有节(将/行)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
亦宜乎
家语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