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栎翁遗稿卷之九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x 页
栎翁遗稿卷之九
 附录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79H 页
行状[李吉辅]
先府君讳正臣。字邦彦。号栎翁。又号松檗堂。系出延安。延安之李。肇自唐中郎将茂。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受籍于延。冠缨历胜国不绝。入我 朝。有讳石亨。谥文康。号樗轩。一年三魁。相 成庙。策佐理勋封延城府院君。于府君为八代祖。高祖讳廷龟。左议政谥文忠。号月沙。文章德业。蔚为 宣仁朝名臣。名动中华。妇孺皆知其号。曾祖讳明汉。亦以文鸣世。吏曹判书典文衡。谥文靖。号白洲。祖讳万相。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议。考讳凤朝。少有隽才。负士友望。屡举不得意。荫仕郡守。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礼山洪氏。监司柱三女也。以庚子四月十二日。举府君于崇礼坊月沙故宅。初生有胞裹之。家人惊遑。祖母吴夫人。喜曰。曾闻乃祖樗轩公。有是祥。此儿必贵。九岁。洪夫人别世。吴夫人收而鞠之。吴夫人礼曹判书竹南讳竣女。每宁。公辄随焉。竹南公抚顶曰。此儿不凡。乃母不死矣。辛酉。中司马。甲戌。荫补 光陵参奉。丁字阁年久蠹朽。公具报不久颓覆状。大臣重臣驰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79L 页
至奉审讫。皆曰。可改。役既始。有一大臣疑公瞒报。至请拿问。公就对。辞理明白。 判付深加开释。既而 显陵丁字阁朽损。而 陵官惩公掩不报。事发。 肃庙震怒。特下 备忘。略曰。昨年李某之报。职分当然。况其时奉审礼官。执颐尤多。丁阁之重建。何利于礼官。而同心 陵官。欺罔君父乎。执此而予知某无罪也。举措一乖。卒启畏罪掩置之弊。铨曹又从而嫉之已甚。更不举拟。此何事体。于是铨曹。即补公 康陵参奉。公登庠有年。而以郡守公。久困场屋。每举辄随郡守公执役。参别试解额。又尝一赴节制。而皆以适郡守公之在外也。己卯庭试。郡守公命曰。汝年亦晚矣。汝宜自勉。公不得已应命。遂阐丙科第四名。九月。付承文院副正字。旋升典籍。以科前已资穷也。移兵曹佐郎。十二月。又移司宪府持平。以嫌递。庚辰正月。 拜司谏院正言。寻以事辞递。二月。 拜兵曹佐郎。四月。移正言。以嫌递。旋拜文学。又以同列中有嫌人违罢。六月。 叙拜兵曹正郎。七月。移持平。又以嫌递。八月。差庆尚左道敬差官。十二月。复 命。辛巳二月。 拜兵曹佐郎。三月。丁外艰。壬午二月。又丁继妣郑夫人丧。甲申。服阕。五月。 拜文学。以吴夫人九耋懔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0H 页
然。陈情乞养。先时。西溪朴先生。以思卞录事。厚被时辈诋诬。至于坐谪。门人相继讼冤。而公拘于丧制。独不得联名。乃于疏末。附陈罪人门徒不宜出入讲 筵之义。 严批不许。公悚蹙不自安情。又不可离侧。遂呈递。旋拜正言。又乞终养。屡呈得递。八月。亚铨李颐命。出公为开城府经历。或劝公不必赴。公曰。是吾愿也。吾急于养亲。岂以荣辱为心。既赴。政先革弊。极意拊摩。民爱戴之。如其父母。以为设府以来。未尝有也。乙酉二月。以掌令被 召。民大小错愕走京。吁号请留。而不能得。则各出钱。设具来饯十里地。攀辕不忍去。至有泣下者。为之立堂绘像而事之。后凡行过府治。民辄相率迎送。道旧感叹。寻以在外递。四月。拜京畿都事。旋移掌令。以亲患违罢。九月。叙拜辅德。旋移掌令。有宗臣请上 显庙尊号。 命百官会议。公议曰。惟我 显宗大王。临御十五年之间。达孝懿德。卓冠前代。深仁厚泽。溥洽群生。而至于 神德王后祔 庙复陵。尤有光于 祖宗。其在我 圣上致隆之道。宜无所不用其极。而行状中既备载此事。其所议上敬仁彰孝。字义无所不包。至矣尽矣。到今提此一事。又复追上事体重大云云。寻递旋拜辅德。是月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0L 页
吴夫人下世。公承重持衰。丁亥。服阕。十一月。 拜献纳。戊子正月。移修撰。复引思卞录事。陈疏乞解。 批旨开释不许。复疏略曰。亡师平日居家。所讲明不过经传义理之书。对卷所尊仰。惟是程,朱诸贤之事。而其所推己而及人者。又皆本之以经传之旨。劝之以程朱之学。迨夫末年。乃以文字致怨。发其箱箧。讦烦 天听。诋诬横加。而向日筵臣所奏。或以平日恬退称道。或以其子泰辅为说。至于亡师尊尚程,朱之实。略无卞暴。是则丹书之罪名虽洗。而平素之本心未暴也。夫臣师之得罪。专在于思卞录一书。而此其探颐遗经之际。考校笺注之间。随意劄录。以作巾衍之藏者也。其间虽有起疑于先贤之说。而此则程子亦曰。解经异同无害。朱子亦曰。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诚使解经。而求新意。有妨于尊尚先贤。则程,朱之训。岂宜有此。寻移修撰。又违罢。二月。 叙拜辅德。登 筵。至诚敷陈。语多规警。时 景庙在邸。久无螽斯之庆。大为 宗社忧。公语同僚曰。吾辈位卑。虽不敢率尔直谏。顾不可因文义进戒耶。一日讲大学衍义谷风章。公进曰。夫夫妇者。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皆有。人虽视若寻常。若言其配合之道。则至大焉。五伦之序。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1H 页
先儒或有以夫妇为首。盖以有夫妇然后乃有君臣父子之序故也。虽以本章之注观之。朱夫子亦曰。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今夫闾巷之间。其子与妇。或不相得。则其父母忧悯之心。当如何。匹夫尚如此。况帝王之尊。上有宗社之奉。下有臣民之托。而王政之本。实资于关雎獜趾之化者乎。故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邸下于此。若反复寻绎。则必有所惕然开悟矣。寻移校理。又转执义。寻递。旋 拜司谏。五月。移副修撰。进文康公所撰大学衍义辑略。其疏略曰。夫人主一心。万化之本。而六经之学。无非所以为端本出治之具也。就中大学之书。纲条具备。阶级明白。发轫于格致。税驾于治平。开门于入德。指路于造圣。则此大学之教。所以为尤切于帝王之学者也。且为学之道。惟在讲理明。应事当而已。而读经将以求其理。观史欲以證其事也。但理约为六经。事散为百史。则人君既总万机。势不可遍观百史。故西山真氏。为是之虑。欲撮其可为监戒者。而惟大学为有节目。可以类分而条附。故因大学而作为衍义。欲使人主开卷。即知经有是理。史有是事。善恶之机才分。治乱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1L 页
之迹随应。将有以激励而思效。惕畏而知戒。此衍义之所以因大学而尤益该畅备具者也。至于莅东土而抚东民。则东国之事最宜先明。而前朝五百年明君贤佐暗主奸臣政治得失之归。家国兴覆之由。焕若丹青。有不可以泯昧者。而取远事而劝惩。不如观近事之亲切。此臣祖所纂辑略之所以因衍义而尤得其切务要道者也。臣祖始进是书。 成庙大加称奖。即命刊布。逮夫 仁庙朝。臣之高祖左议政文忠公臣某。又尝雠校以进。 仁庙亦赐嘉纳。倘 殿下念旧臣增修之勤。体 先朝嘉奖之意。置诸座侧。以备朝夕观览。则臣祖当日进书之诚。未必不为 圣上收效之地。而亦可见 两朝好学之德。为今日贻厥之本矣。寻违罢旋。 叙拜司谏。六月。兼弼善。七月。移修撰。又违罢。盖思卞录。 朝家始命在馆者。就加卞解。藏在本馆。中多诋诬先师语。公义不可入其地。阅其书。前后撕挨辄以此。同列有言者。 上深加开释。仍命特叙。升拜副应教。八月。移执义。寻以事递。九月。 拜副修撰。复申前说。力辞不肯就。 上又优批。勉出。至于再就吏对。卒复违罢。十月。 拜副修撰。兼中学教授。公迫于分义。不得已应 命。寻违罢。 叙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2H 页
拜校理。复兼中学教授。病递。十二月。 拜掌乐正。旋移副校理。上疏略曰。昔 世宗大王命尹淮等四十馀人。修正资治通鉴。而博采群书。随事夹注。 上亲加雠正。赐名曰思政殿训义资治通鉴。惟我 世宗。天性好学。礼乐文明。实我东尧舜之君。而今其亲自校雠之书。泯没无传。深为 圣朝阙典。宜广加搜访。藏置本馆及侍讲院。以备 两筵顾问之资。又曰。臣于待罪松都时。亲审丽祖墓。则石物破碎不成羕。短碣堇三尺。书之曰高丽始祖之墓。所见至为埋没。凡革命之后。优待前朝。实帝王之盛节。况丽祖统合三韩。其有功于东方大矣。而我朝 度桓以上。所尝服事。崇奉之道。尤宜尽礼。请命开城府。修其石物。缮其祭厅。以示优待前朝之意。又曰。文忠公郑梦周。道德节义。卓冠前古。自 列圣至于 当宁。尊崇之道。靡不毕举。墓下旧有书院。年久颓废。士子辈谋所以移建。而财力难办。请债于户兵曹。役未毕。而两曹督徵。院儒辈无以拮据。方谋斥卖材瓦。院役将半途而废。此诚士林之一大欠典。亦有嫌于 圣朝尊贤奖节之意。宜许蠲免。又曰。荐剡之规。法意甚重。而法久生弊。视为常套。前后被荐者。或不能尽得其人。宜敕荐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2L 页
法。勿拘亲疏。惟贤是举。被荐者获罪。并罪荐主。则凡今之人。虽无藻鉴。亦必不无平日实心慕悦者。随其所知。各举其才。畴敢杂以私意。自陷误荐之罪哉。又曰。岭南素称人才府库。而即今岭南前衔。殆近百数。居穷逖之乡。乏援引之势。而断送一生。便作废弃之人。 朝家任用之道。不容如是。宜令有司。广加调选。以疏其滞焉。又曰。西北人才擢用事。前后 圣教。不啻勤恳。盖非特用其才。实欲收其心也。北路则或历台省。或经阃任。而至于西路独未有擢用之举。一体调用。恐不可已也。又曰。守令之贤否而生民之休戚系焉。铨曹非不欲择差。而未必尽得其人。台阁非不欲举劾。而未必尽采公议。若依唐朝及 本朝故事。凡于守令之谢恩下直。与差使员之去来也。必 赐频接。询其前后官守之利病。仍察其举止言辞。则不下阶前方寸地。可以立卞其贤愚。而又必别择监司而黜陟必公。频遣御史而廉问必详。如其循良则别加擢用。如汉宣之玺书增秩。贪墨则置诸刑戮。如齐威之烹阿大夫。则为吏者孰不悚惕尽心于职事乎。末又盛论朋党之弊。而曰昔文成公李珥有言曰。攻其言。毋攻其事。攻其事。毋攻其人。此诚荡平之论。而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3H 页
今之言议。攻其言则必并攻其事。攻其事则必并攻其人。辗转乖激。戈戟相寻。亡国之祸。实基于此。苟 殿下欲破党论。则其要不过曰。勿论彼此。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贤者进之。不肖者退之而已。不然而预疑朋比。先加区别。则人皆窥 圣上之好恶。乘机干进之辈。倾轧不已。朋党之患。无时可止也。 上优批嘉纳。寻升副应教。前后登 筵所陈说皆切实。 上多嘉纳。而至于风节所关。尤眷眷焉。如壬辰之沈垈权悰郭再佑。丙子之洪命亨。或忠毅卓然。或勋庸茂著而子孙衰替。人无为言。褒宠之典。久而不举。而或旌或赠。或入忠烈祠。皆公所奏行也。寻以事违罢。二月。叙拜司谏。三月。转应教。四月。又转执义。复还应教。以嫌呈递。五月。 拜司谏。又呈递。旋拜安东府使。府大而烦。又多士大夫。素称难治。公制治以宽。莅事以诚。民有诉讼。辄令至前自尽。俾无遗蕴。虽理屈者。必反覆开说。待其无辞而后。判焉。故无敢怨者。选邑中子弟。馆焉而受业。日亲课试而赏罚之。其或无资以赴举。则辄为之助具。婚丧之贫不能判者。必悯然优恤。俾无过时。后凡为邑。大抵皆此类。庚寅九月。以校理被 召。十一月。升应教。辛卯正月。升拜东莱府使。境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3L 页
接殊俗。蛮舶出入无常度。而倭性不驯。少拂意则辄跳。或至拔釰起闹。守臣往往狼狈。公曰。彼禽兽也。禽兽何足与校。顾吾所为耳。凡所以赠遗馈飨。一于诚而务怀其心。旧有蠲役法。而商民俱不便。公别作区画。仍旧而新之。于是商不病。而民蒙实惠。既去而民犹慕之。为之镌铁为碑而颂焉。壬辰八月病递。时党人秉国。要进谄以固位。请上尊号。 上执谦久不允。则至设庭班连吁。公引疾一不进。而及已得请。则乃就贺列曰。分义当如是也。癸巳五月。以问安使。迎敕于平壤。闰五月。复 命。八月。 拜判决事。疏陈东莱金井山城改筑便宜。历指利害。其说迨数千言。而末以收拾人才。固结人心。结之。甲午二月。 拜忠州牧使。不赴。九月。 拜锦山郡守。乙未十二月。贬罢。时金普泽为监司。素不悦者也。丙申九月。 叙拜参知。以在乡递。十月。 拜兵曹参议。疏斥用事大臣。 严批特罢。戊戌闰八月。始 叙拜杨州牧使。己亥三月。移拜广州府尹。台官受人嗾。以杨州时事劾罢。十一月。 拜刑曹参议。公上疏条卞。仍违罢。庚子二月。 拜刑曹参议。旋拜南阳府使。又以秋曹时微事坐罢。七月。 拜右副承旨寻递。八月。 拜户曹参议。九月。移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4H 页
同副承旨。旋升右副。寻递。十月。拜兵曹参议。十一月。迁右副承旨。旋升左副。十二月。用 明陵志文书写劳。升嘉善。遂升左承旨。寻递。辛丑正月。 拜刑曹参判。二月。 拜户曹参判。四月。以谢恩副使赴燕。七月。复 命。涂拜刑曹参判。八月。移兵曹参判。时 景庙新即位。策今 上为世弟。司直柳凤辉。疏斥建请大臣举措。慌忽无人臣礼。当路者。大憾。乃曰。不满于建储。辄相率请鞠。祸将不测。或劝公。分义不可不参。公曰。心知某疏无他意。宁忍怵于祸。而随人请杀乎。卒不参。台论峻发。乃呈递。十月。 上因赵圣复疏。有大小国事。并令 世弟裁断之 教。前参赞崔锡恒。求对请寝。遂反汗。人皆为贺。而公曰。未可知也。乃具疏进戒。其略曰。惟我 先大王启佑我 殿下。自在冲龄。遇物辄诵。随事必戒。其导迪之勤如此。乃至末年。又 命代理。三百年 宗社。数千里生灵。举而授之。 殿下之一身。其付托之重。又如此。宜 殿下之夙夜兢惕。孜孜图理。以副 先大王教导付托之意也。况春秋鼎盛。既非倦勤之年。时势艰危。正当励精之日。而乃于即祚之元年。汲汲求闲。徒思一身之便安。不顾八域之喁望。此岂非大失丕子之责。而千秋万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4L 页
岁之后。将何辞归报于 先大王耶。备忘中以疾病沉痼为辞。而顷在乙酉。 先大王亦以疾患之故。有传禅之命。伊时大小臣僚。至于闾巷之贱。莫不奔走叫号合辞固争。 先大王亦终勉副。 先大王当日临御之久。疾病之深。较 殿下之今日。则不啻悬绝。而群下之缺望。犹尚如此。则其举措之难轻。盖可知也。至于导迪 春宫之道。不可不急。而所谓导迪之道无他也。日御 离筵。讲究治乱。时接宫僚。讨论得失。则 睿质英明。可期日新之功。而 殿下亦于朝夕源源之际。从容开导。一如 先王之于 殿下在东宫之日。则亦可期庶务之明习。而他日付托之无忧也。既而 上果复下前 教。时人迫于公议。乃设庭吁。数日遽撤。右相赵泰耇率散秩诸宰求对。力请反汗。公与焉。十一月。 拜都承旨。清恩君韩配夏进疏。颇犯时讳。院中却不奏。公力争不能得。则退而慨然。语子弟曰。亟治行具。吾将不得安坐矣。乃具疏以列曰。呜呼。今日国事。可谓岌岌乎殆哉。主势孤于上。党与成于下。喉司之臣。专务壅遏。台阁之论。惟事击逐。 君命不通咫尺。而下情无路陈暴。日昨 别谕于右相也。谆谆十行。辞旨𨗿(一作恳)恻。求助之意。蔼然辞表。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5H 页
瞻聆所及。孰不感涕。而再度阻遏。曾不少难。使吾 君敷心之教。格而不行。此何事体。抑何心肠。右相请对之举。非不知违于常格。而特以庭吁遽撤。成命莫回。急于匡救。他不暇顾。苍黄诣阙。欲陈衷悃。则登时禀启。以冀其庶几回天。即人情之所同然。而极力阻搪。不使 上知。使大臣彷徨阙庭。进退维谷。咫尺 天陛。登对无路。苟非 殿下闻而召之。大臣安得以进见乎。至于前判书崔奎瑞。以草野重臣。不胜忧愤。沥血陈忠。而疏才到院。辄却不捧。前参赞崔锡恒。当庭请既停之日。慨然陈疏。而往复数次。终至退却。藩臣之疏。语涉时讳。则措辞阻搪。直请不捧。况日昨承宣疏 批。以章疏之任自退却。 圣旨极严。至以是非黜陟。人主所谅为教。则居出纳之地者。固宜怵然震悚。思所以革心奉行。而略不惩畏。犹复自如。至于退却韩配夏之疏而极矣。此辈苟有一分严畏之心。纵恣无忌。宁至此极。 殿下历观前史。曷尝有壅遏聪明杜塞言路。如今日之甚者乎。若此不已。虽国家危亡。迫在呼吸。忠言谠论。将无以上彻 主聪。言之至此。宁不痛心。臣意以为前后当该承旨。一并谴罢。然后其壅遏之罪。庶可少惩。而大抵章疏之进于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5L 页
本院者。勿论其是非得失。惟当悉经 御览。一听处分。然后上下之情志可通。中间之操纵可防。今此配夏之疏。亦宜亟 命捧入。自上裁处也。日者非常之教。遽出意外。幸赖一重臣登时请对。竭诚反汗。则转忧为喜。孰不同然。而削出之请。反出于台阁之上。已非常情之所可度。而及夫备忘之再下也。右相扶疾入对。涕泣匡救。终得感回 天听。则在庭群僚。宜若动色相贺。而居台阁者。惟恐挤陷之不力。首以交通宦寺。勤成罪案。末又以宦妾知名。并诬 圣简。昨窜今鞠。又变为窜。随手低昂。倏忽慌忙。大臣之不许拿问。即 先朝之令典。而容易弁髦。曾不少恤。此非独相臣之不幸而已。君臣分义。至此而灭绝无馀。此而可忍。何事不可为哉。日者登对时。前持平柳复明之慷慨争执。有何可恶。而故据他事。必欲中伤。一笔句断。直请削版。前参判朴泰恒等联名之疏。只为请讨圣复无将之罪。三十人合辞之请。即一国共公之论。而或窜或黜。一并请罪。直使半朝廷廌(一作荐)绅之士。尽驱于罟擭陷阱之中。一网打尽。无或接迹于位著之上。至于韩配夏之疏。则喉司一边阻搪。台阁一边迎击。周遮除去。表里和应。 殿下朝廷。乃为此辈所𥳽弄。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6H 页
将至于莫敢谁何之域。思之至此。宁欲无言。臣谓台阁诸臣。并赐谴罢。然后国体可以少存也。仍伏念。 殿下过于仁怒。执德不固。凡于群下。知其罪而不欲言之。知其非而不欲正之。既或言之。亦或罪之。而辄因欺蔽之言。率意收还。惟其如是也。故此辈略无忌惮。操纵绅缩。惟意所欲。凡于命令之间。如或少示威厉。而为其所厌闻者。则恣意请寝。无少留难。伏愿 殿下。继自今。总揽权纲。奋发乾刚。毋或趑趄挠夺于左右者之言。使 主威尊而国势振。则实 宗社臣民之福也。于是群壬大恚。必欲甘心。至请削黜。而 上竟不允。遂呈递。十二月。 上大行威断。朝著肃清。公以特旨复拜都承旨。尝入侍。 上目曰。李某。忠直人也。 渊衷盖有所识别也。时有两逆宦。阴结女侍。搆乱 两宫。东宫至有辞位之举。举朝震骇。乃相率入对。请正两宦之罪。公以次进曰。诸臣所达。亶出于为国之忠。 殿下何不快赐允从耶。以 殿下友爱之德。 春宫孝敬之诚。乃遭中间交搆之变。两逆宦穷凶极恶之罪。可胜诛哉。揆以三尺。断不可一毫饶贷。亟正王法。以快神人之愤。又曰。两逆宦所犯。实非寻常罪过。 春宫下宫僚之教。既有不忍闻之语。则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6L 页
臣民之崩迫。姑舍勿论。 殿下之惊痛。当复如何。此非独 春宫之罪人。实 殿下之罪人。非独 殿下之罪人。实举国之罪人也。苟 殿下徒知天地好生之德。而不允诸臣按法之请。则岂不大有损于 殿下友爱之德乎。又曰。 春宫以 先王之爱子。为 殿下之储嗣。 宗社付托之重。臣民爱戴之切。当如何哉。不幸今者。遭罔极之变。怀不安之心。则 殿下所以慰安之道。宜无所不至。何可使穷凶极恶之辈。一刻容息于覆载之间。而不 允臣等之请乎。既已 慈殿。又下谚教。而两宫婢罪状叵测。公又率诸僚求对不得 命。则乃 启曰。即伏见 慈殿谚书下教。则有以宫人石烈,必贞。缔结宦侍。交搆 两宫为教。臣等不胜惊心痛骨。此等恶逆之辈。敢以凶悖之说。肆然于 至尊至严之地。论其罪犯。三尺至严。决不可一日假息于覆载之间。亟 命出付攸司。快正邦刑。寻病递。壬寅二月。 拜刑曹参判。兼掌苑提调。又兼都总府副总管。寻移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三月。转大司成。又兼承文提调。是月逆狱起。公以同义禁参鞠。寻 拜江华留守。旋以旧留守。仍任。遆拜京畿监司。阴竹本十室残县。而军额之多。反加于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7H 页
民户。由是民日逃散邑几废。公深知其弊。既具状以闻。又亟请庙堂。割其半。移属他道。于是逃户还集。得治其田曰。我公赐也。乃相与铸铁镌德。癸卯五月。瓜递。 拜同知中枢府事。七月。移户曹参判。八月。兼同义禁。九月。兼副总管。十月。兼内资提调。甲辰正月。出为江原监司。四月。升嘉义。用曾写 翼陵表石劳也。八月。 景庙升遐。今 上嗣位。党人百计闯进。募无赖子。迭上章罪状廷臣。无虚日。 上屡推折。锐意荡平。而群公稍稍引去。党人遂布列矣。于是。大肆罗织。公坐按壬寅狱。谪宣川府。实乙巳三月。公夷然就涂。虽子弟。不见其有愠色。丙午三月。宥还。以城内迹不便。借寓江上。八月。还京第。丁未七月。 上复任旧人。公 叙拜都承旨。兼 宗庙提调。辞不就。上屡加开释。寻病递。八月。拜户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掌乐提调。自是月寝疾。日转谻。顾语不肖曰。吾无才德。而位厕宰列。年又望七。踰分久矣。复何憾也。子弟进药物。则辄挥手曰。吾平日性喜药物。而此症非药可效。安用苦心为也。又历指不肖等病处曰。善为之。又曰。汝辈皆已老大。难矣。汝辈亦何憾乎。既革而少无怛化意。即脩然就尽。实九月初六日也。享年六十八。以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7L 页
其年十一月日。葬南阳治北十里獐田洞海望山之北麓子坐原。天乎天乎。恸矣恸矣。惟我先府君。资性敦厚。器宇凝重。孝友根于天赋。郡守公之为杆城也。尝苦毒尰證甚殆。闻三陟有良医。疾驰。夜半踰岭。有大虎当径者三。从者惴惧无人色。公乃下马而前泣。且喻曰。我有亲病邀医去。虎乃神物。何枳也。虎逝遂不复见。郡守公。又尝遘剧疾。医技告殚。时有姓郑士人。最精药理。而性亢。绝不就病家。或不得见面。公乃躬诣请急。不得则下堂涕泣哀恳。终日立不移。诚意益挚。郑乃动色曰。吾往矣。卒得其力。恒以幼岁失恃为至恸。见人早孤。辄为之变色。或至垂涕。事继妣郑夫人。诚意备至。祖母吴夫人。享大耋。公年亦老矣。左右致养。一于诚罔间。吴夫人甚安便之。眷爱两弟。常恨不得同居。季公多病早衰。忧念尤不舍。抚护甚勤。艮斋公喜朝。郡守公之从弟也。洪判书万朝。洪夫人之从弟也。公事之如事父母。尝曰。吾不幸而无怙恃。顾内外党属亲而尊者。惟两公在耳。敢不敬。凡所以依仰奉承。出于中心。而不待勉强。终身不衰。平居一言一事。皆出悃愊。对人接物。和气蔼然。虽虫鸟之微。一毫无戕害之意。世务栀蜡。而率性循真。以己待人。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8H 页
以是往往取败。而曾不改悔。人或为言。则笑曰。此吾性也。强不得也。知公者。以此多公。而西溪朴先生。亦尝亟称曰。某质实人也。性不喜交游。非有公故。则一室偃仰。左书右棋。花坞药圃。杖屦逍遥以自适。立朝三十年。同列皆升。而退然如愚。略无几微见面。尝病党论为祸国之基。凡于一切是非。务从和平。不肯随人扶抑。以事矫激。而至于关国大事。则未尝不尽言。与人恭而有信。宁人负我。我无负人。见人穷急。至诚恻怛。必欲拯救。乐道人之善。而过则惟恐不掩。遇子弟。御僮仆。甚有恩意。虽有过。未尝遽加以威怒。谆谆戒诲。期其自新。临事周详。必诚必谨。宁失之过。而无不及焉。少因多病。所读书不过数帙。而一成诵则终身不忘。尝曰。读书在精不在多。笔力雄浑。深得竹南遗法。而论者或称其过之。先妣全州柳氏。学生以震女。全昌君廷亮曾孙。母骊兴李氏。水使衡镇女也。学生公早世。先妣即其遗腹。而又无兄弟。一家爱重。不烦教诲。而夙就。英惠端庄。甚有妇德。既笄归先府君。事舅姑。谨而诚。执妇道殆三十年。小心洞属。益虔不懈。与娣姒。和乐无间。悯其贫匮。以为己忧。解衣分粟。曲有恩意。蘋蘩之奉。必诚必敬。一脔一菜。必像平日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8L 页
所嗜。春秋既高。妇若女满前矣。而手自办治。未尝或怠。不肖等请令代劳。则曰终不如躬视。吾心且不安也。恒以不识先君面。为终身之恸。每值丧馀。至诚具馔。既洁且礼。以寓其罔极之心。悲母氏年高。家无异子弟为养。迎奉承欢。一堂融泄。出入起居。未尝暂离。天资明辨。烛理甚精。人所疑难。片言剖析。乙巳群壬之用事也。不肖兄弟科名并见削。先妣辞气自若。不少介意。人有唁焉。则曰天心若改悔。科名将自在。不然。不削安用。其达识如此。平生不作一毫非理之事。虽微物。非其有。则未尝苟取。人有馈遗。非府君所知。则不敢留。一纸一笔。必待咨而后用之。性喜施与。济人穷急。如恐不及。倾藏倒储。略无难色。舅姑旧使臧获。眷恤甚厚。死则皆为之资送。勤于女红。针线不去手。手为之胝。篝灯达宵。昧爽已盥栉。不肖孤尚记儿时侍寝。辄不觉其何时而寝何时而起也。家本贫窘。曾无半年之资。而府君素不检生事。先妣夙宵营度。牵架补漏。阖家大小七十馀口。得免饥寒。而人不见其迹。及丧之日。男僮女仆。奔走叫号。其声皆恸。邻里相慰曰。贤夫人亡矣。生与府君同年月。而卒先一年。葬同穴。有五男二女。男长玄辅。监司。山辅。县监。得辅。参奉。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9H 页
哲辅。今京畿监司。吉辅。今县令。女为沈命弼,大司谏金尚翼妻。玄辅一男五女。男行源。女适郑亨观,吴命洙,洪宣辅,赵载任,朴晋源。山辅二男二女。男百源,宅源。女适参奉任𪼤,郑昌师。得辅二男四女。男仁源,性源。后吉辅。女适进士朴师郁,进士申旸,吕善养,吕善亨。哲辅二男一女。男福源。今洗马。学源。女适朴仁荣。吉辅一女。适宋准明。沈命弼子。镔。进士。内外曾孙若而人。呜呼。惟我先府君。纯心懿德。实不容泯然无传。而不肖等诚孝浅薄。堇能记其一二。惟其夙宵所大愿。亶在于托世之立言君子而发挥之。斯幸耳。顾荏苒十载。事不徯志。每中夜以思。怛然疚心。盖非但难其事。特难其人耳。伏惟 执事鸿文姱节。蔚然为一时望。世之欲显其亲于无穷者。非 执事之铭。则犹不葬也。昔 先相公暨吾先君。契好甚敦。 执事又辱与不肖兄弟游。而先君平日事行。抑 执事所尝略绰。则今玆不朽之托。不于 执事而于谁望也。幸执事念世谊之笃。悯墓道之晦。 惠以一言之重。而发其潜光。则其为幽明之赐大矣。伏惟 哀而察之。
墓志[李哲辅]
先府君讳正臣。字邦彦。号栎翁。晚又号松檗堂。系出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89L 页
延安。唐中郎将茂。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受籍于延安。入我 朝。有讳石亨。谥文康。号樗轩。封延城府院君。是为八代祖。高祖讳廷龟。左议政。谥文忠。号月沙。曾祖讳明汉。吏曹判书。典文衡。谥文靖。号白洲。祖讳万相。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议。考讳凤朝。荫仕郡守。 赠吏曹参判。妣礼山洪氏。监司讳柱三女也。府君生以庚子四月十二日。九岁。洪夫人别世。祖母吴夫人。收而鞠之。吴夫人礼曹判书竹南讳峻女也。每宁。公辄随焉。竹南公抚顶曰。此儿不凡。乃母不死矣。辛酉。中司马。甲戌。补 光陵参奉。因事罢。乙亥补康陵参奉。己卯四月。擢庭试。九月。付承文正字。旋升典籍。移兵曹佐郎。十二月。又移司宪府持平。以嫌递。庚辰正月。拜正言。寻以事辞递。二月。拜兵曹佐郎。四月。移正言。以嫌递。旋拜文学。又以同列有嫌人。违罢。六月。叙拜兵曹正郎。七月。移持平。又以嫌递。八月。 除庆尚左道检田使。十二月。复 命。辛巳二月。拜兵曹佐郎。三月。丁外艰。壬午二月。又丁继妣郑夫人丧。甲申。服阕。五月。拜文学。以吴夫人九耋懔然。陈情乞养。先时。西溪朴先生。以思卞录事。厚被时辈诋诬。门人相继讼冤。而公拘于丧制。独不得联名。乃于疏末。附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0H 页
陈罪人门徒。不宜出入讲筵之义。严批不许。遂呈递。旋 拜正言。又乞终养。屡呈得递。八月。拜开城府经历。既赴政。先革弊。极意抚摩。民爱戴之。如其父母。明年二月。以掌令被 召。民大小错愕。走京吁号请留。而不能得。则各出钱。设具来饯十里地。攀辕不忍去。至有泣下者。为之立堂绘像而事之。后凡行过府治。辄相率迎送。道旧感叹。寻以在外递。四月。 拜京畿都事。旋拜掌令。以亲患违罢。九月。叙拜辅德。旋移掌令。有宗臣。请上 显庙尊号。 命百官会议。公议曰。惟我 显宗大王。临御十五年间。达孝懿德。卓冠前代。深仁厚泽。普洽群生。而至于 神德王后祔庙复陵。尤有光于 祖宗。其在我 圣上致隆之道。宜无所不用其极。而行状中既备载此事。其所议上敬仁彰孝字义无所不包。至矣尽矣。到今提此一事。今复追上。事体重大云云。寻递旋 拜辅德。是月吴夫人下世。公承重持衰。丁亥服阕。十一月。 拜献纳。戊子正月。移修撰。复引思卞录事。陈疏乞解。 批旨开释不许。又复违罢。二月。叙 拜辅德。寻移校理。又转执义。寻递。旋 拜司谏。五月。移副修撰。进文康公所撰大学衍义辑略。寻违罢。旋叙 拜司谏。六月。兼弼善。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0L 页
七月。移修撰。又违罢。盖思卞录。朝家始命在馆者。就加卞解。藏在本馆。中多诋诬先师。公义不可入其地阅其书。前后撕挨辄以此。同列有言者。 上深加开释。仍 命特叙。升 拜副应教。八月。移执义。寻以事递。九月。 拜副修撰。复申前说。力辞不肯就。 上又优批勉出。至于再就吏对。卒复违罢。十月。又 拜副修撰。兼中学教授。公迫于分义。不得已应 命。寻又违罢。叙 拜校理。兼中学教授。病递。十二月。 拜掌乐正。旋移副校理。寻升副应教。前后登筵。所陈说皆切实。 上多嘉纳。而至于风节所关。尤拳拳焉。壬辰之沈垈,权慄,郭再祐。丙子之洪命亨。或忠毅卓然。或勋庸茂著。而子孙衰替。人无为言。褒宠之典。久而不举。而或旌或赠。或入忠烈祠。皆公所奏行也。寻以事违罢。己丑二月。叙 拜司谏。三月。转应教。四月。又转执义。复还应教。以嫌递。五月。拜司谏。又呈递。旋 除安东府使。府大而烦。又多士大夫。素称难治。公制治以宽。莅事以诚。民有诉讼。辄令至前自尽。俾无遗蕴。虽理诎者。必反复开说。待其无辞而后判焉。故无敢怨者。选邑中子弟。馆焉而授业。日亲课试而赏罚之。其或无资以赴举。则辄为之助具。婚丧之贫不能办者。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1H 页
必悯然优恤。俾无过时。后凡为邑。大抵皆此类。庚寅九月。以校理被 召。十一月。升应教。辛卯正月。升 拜东莱府使。旧有蠲役法。而商民俱不便。公别作区画。仍旧而新之。于是商不病。而民蒙实惠。既去而民犹慕之。为之镌铁为碑而颂焉。壬辰八月。病递。时党人秉国。要进谄以固位。请上尊号。 上执谦。久不允。乃设庭班连吁。公引疾一不进。而及已得请。则乃就贺列曰。分义当如是也。癸巳五月。以问安使。迎敕于平壤。闰五月。复 命。八月。拜判决事。疏陈东莱金井山城改筑便宜。甲午二月。拜忠州牧使。不赴。九月。拜锦山郡守。乙未十二月。贬罢。丙申九月。叙 拜参知。以在乡递。十月。 拜兵曹参议。疏斥用事大臣。 严批特罢。戊戌闰八月。始除 拜杨州牧使。己亥三月。移除广州府尹。台臣受人嗾。以杨州时事劾罢。十一月。 拜刑曹参议。旋 拜南阳府使。又以刑曹时出禁事坐罢。七月。 拜右副承旨。寻递。八月。 拜户曹参议。九月。移同副承旨。旋升右副。寻递。十月。 拜兵曹参议。十一月。迁右副承旨。旋升左副。十二月。用 明陵志文书写劳。升嘉善。遂升左承旨。寻递。辛丑正月。拜刑曹参判。二月。移户曹参判。四月。以谢恩副使。赴燕。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1L 页
七月。复 命。涂 拜刑曹参判。八月。移兵曹参判。十月。 上因赵圣复疏。有大小国事。令 世弟裁断之教。既旋寝。公具疏进戒。十一月。 拜都承旨。疏请前后承旨,台谏壅蔽挤轧之罪。十二月。复以特旨。 拜都承旨。寻病递。壬寅二月。 拜刑曹参判。兼掌苑提调。又兼副总管。寻移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三月。转大司成。又兼承文提调。是月。鞠狱起。公以同义禁参鞠。寻 拜江华留守。辞不赴。旋拜京畿监司。癸卯五月。瓜递。 拜同知中枢府事。七月移户曹参判。八月。兼同义禁。九月。兼副总管。十月。兼内资提调。甲辰正月。出为江原监司。四月。升嘉义。用曾写 翼陵表石劳也。八月。 景庙升遐。今 上嗣位。锐意荡平。而时议转益矶激。公坐按壬寅狱。谪宣川府。实乙巳三月也。公夷然就道。虽子弟不见其有愠色。丙午三月。宥还。丁未七月。 上复任旧臣。公叙 拜都承旨。兼宗庙提调。辞不就。 上屡加开释。寻病递。八月。拜户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掌乐提调。自是月寝疾日转谻。顾语不肖等曰。吾无才德。而位厕宰列。年又望七。踰分多矣。复奚憾也。又历指不肖等病处曰。善为之。又曰。汝辈皆已老大。人侍父母。得至老大难矣。汝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2H 页
辈亦何撼乎。既革而少无怛化意。即脩然就尽。实九月初六日也。享年六十八。以其年十一月二十日。葬南阳治北十里獐田洞海望山之北麓子坐原。天乎天乎。恸矣恸矣。惟我先府君。资禀敦厚。器宇凝重。孝友根于天赋。郡守公之为杆城也。常患毒肿。症甚殆。闻三陟有良医。公疾驰。夜半踰岭。有大虎当径者三。从者惴惧无人色。公下马而泣。且谕曰。我有亲病邀医去。虎乃神物何枳也。虎逝。遂不复见。郡守公又尝遘疾。医技告殚。时有姓郑士人。最精药理而性亢。绝不就病家。公乃躬诣请急。不得则下堂涕泣哀恳。终日不移。诚意益挚。郑乃动色曰。吾往矣。卒得其力。恒以幼岁失恃为至恸。见人早孤。辄为之变色。或至垂涕。祖母吴夫人享大耋。公年亦老矣。左右致养。一于诚罔间。吴夫人甚安便之。眷爱两弟。常恨不得同居。季公多病早衰。忧念尤不舍。艮斋公喜朝。郡守公之从弟也。洪判书万朝。洪夫人之从弟也。公事之如事父母。尝曰。吾不幸而无怙恃。顾内外党属亲而尊者。惟两公在耳。敢不敬。平居。一言一事。皆出悃愊。对人接物。和气蔼然。虽虫鸟之微。一毫无戕害之意。世务栀蜡。而率性循真。以己待人。以是往往取败。而曾不改悔。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2L 页
西溪朴先生。亦尝亟称曰。某质实人也。性不喜交游。一室偃仰。左书右棋。花坞药圃。杖屦逍遥以自适。立朝三十年。同列皆升。而退然如愚。略无几微见面。尝病党论为祸国之基。凡于一切是非。务从和平。不肯随人扶抑以事矫激。而至于关国大事。则未尝不尽言。与人恭而有信。宁人负我。我无负人。见人穷急。至诚恻怛。必欲拯救。道人之善。而过则惟恐不掩。遇子弟。御僮仆。甚有恩意。虽有过。未尝遽加以威怒。谆谆戒诲。期其自新。临事周详。必诚必谨。宁失之过。而无不及焉。少因多病。所读书不过数秩。而一成诵则终身不忘。尝曰。读书在精。不在多。笔力雄浑。深得竹南遗法。先妣全州柳氏。学生讳以震女。全昌君讳廷亮曾孙。母骊兴李氏。水使讳衡镇女也。学生公早世。先妣即其遗腹。而又无兄弟。一家爱重。不烦教诲而夙就。英惠端庄。甚有妇德。既笄归先府君。事舅姑谨而诚。执妇道殆三十年。小心洞属。益虔不懈。与娣姒。和乐无间。悯其贫匮。以为己忧。解衣分粟。曲有恩意。蘋蘩之奉。必诚必敬。一脔一菜。必像平日所嗜。春秋既高。妇若女满前矣。而手自办治。未尝或怠。不肖等请令代劳。则曰终不如躬视。吾心且不安也。恒以不识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3H 页
先君面。为终身之恸。每值丧馀。至诚具馔。既洁且礼。以寓其罔极之心。悲母氏年高。家无异子弟为养。迎奉承欢。一堂融泄。出入起居。未尝暂离。天资明辨。烛理甚精。人所疑难。片言剖析。乙巳。不肖兄弟。科名并见削。先妣辞气自若。不少介意。人有唁焉。则曰天必改悔。科名将自在。不然。不削安用。其达识如此。平生不作一毫非理之事。虽微物。非其有。则未尝苟取。人有馈遗。非府君所知。则不敢留。性喜施与。济人穷急。如恐不及。勤于女工。针线不去手。手为之胝。家本贫窘。曾无半年之资。而府君素不检生事。先妣夙宵营度。牵架补漏。阖家大小七十馀口。得免饥寒。而人不见其迹。及丧之日。男僮女仆。奔走叫号。其声皆恸。邻里相慰曰。贤夫人亡矣。生与府君同年月。而卒先一年。葬同穴。有五男二女。男长玄辅。监司。次山辅。县监。次得辅。参奉。早死。次即不肖子哲辅。次吉辅。女长适沈命弼。次适大司谏金尚翼。早死无后。玄辅一男五女。男行源。女适郑亨观,吴命洙。馀幼。山辅二男。百源,宅源。二女适进士任𪼤,郑昌师。得辅二男。仁源,灏源。四女。适进士朴师郁,进士申旸,吕善养,吕善亨。哲辅二男。长福源。次幼。一女幼。吉辅一女。适宋准明。呜呼。惟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3L 页
我先府君。至性纯心。实不容泯焉无传。而乃小子不肖。仅能记其一二。区区所大愿。惟在于托世之立言君子而发挥之斯幸耳。顾荏苒十载。事不徯志。每中夜以思。怛然疚心。一日。兄弟相谓曰。苟不得其人。先辈亦尝往往而自为之。诚恐朝死而赍恨无穷。遂敢涕泣而谨志之。盖其一言一事。悉仿平昔所睹闻。而不敢一毫妄以己意参于其间。后之览者。尚或悲其志之及于苟完。而毋遽曰。是夫也私于亲也。则幸矣夫。
墓表[李哲辅]
先府君讳▣▣(正臣)。字▣▣(邦彦)。号栎翁。延安之李。肇自唐中郎将▣(一作茂)。从苏定方。平百济。冠缨历胜国不绝。入我 朝。有讳▣▣(石亨)。历事六 朝。策佐理勋。判中枢。延城府院君。谥文康。号樗轩。是于府君。为八代祖。高祖讳▣▣(廷龟)。左议政。谥文忠。号月沙。曾祖讳▣▣(明汉)。吏曹判书。大提学。谥文靖。号白洲。祖讳▣▣(万相)。进士。 赠吏曹判书。考讳▣▣(凤朝)。沃川郡守。 赠左赞成。妣 赠贞敬夫人礼山洪氏。监司讳▣▣(柱三)女。府君以庚子四月十二日生。少从西溪朴公受学。辛酉。升上庠。甲戌。补 光陵参奉。递为 康陵参奉。乙卯。中庭试。隶槐院。旋升典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4H 页
籍。移兵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侍讲院文学。间差岭南敬差官。辛巳。丁外艰。壬午。又丁内艰。服阕。以祖母吴夫人大耋。陈情乞养。补开城经历。归 拜京畿都事。乙酉。持吴夫人忧。戊子除修撰。疏辨西溪公文字之诬。历掌令执义,司谏,校理,副修撰,副应教,兼弼善,辅德,中学教授。己丑。守安东。辛卯。荐授东莱府使。壬辰。拜判决事。疏论金井山城便宜。甲午。守锦山。丙申。拜兵曹参知参议。戊戌。拜杨州牧使。己亥。移广州府尹。以人言免。拜刑曹参议。庚子。又拜刑曹参议。旋除南阳府使。未赴罢。拜户兵曹参议。同副左右副承旨。升嘉善左承旨。辛丑。拜刑曹参判。以副价。赴燕还。又自刑曹。移户曹。时 景庙有释务之 命。旋反汗。府君具疏陈戒。以为即祚元年。当励精图理。不当求閒思便。居无何。复 下前教。府君又随诸宰力争始得寝。拜都承旨。疏论喉司壅遏。台阁挤击之弊。大忤时议。既递。以 特旨复拜。时有逆宦缔宫婢搆变。府君率僚力请按治。皆正法。壬寅。拜刑曹参判。兼掌苑提调,副总管。移礼曹参判,大司成,兼同义禁,承文院提调。参按鞠狱。未几。荐授江华留守。未赴而递。拜京畿监司。癸卯。递。拜同枢。移户曹兼内资提调。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4L 页
甲辰。拜江原监司。升嘉义。乙巳。坐按壬寅狱。谪宣川。经年而宥。丁未。叙拜都承旨。转户曹参判。兼 宗庙署,掌乐院提调。同知春秋馆事。自八月寝疾。竟以九月六日。弃不肖等。享年六十八。天乎天乎。痛矣痛矣。葬南阳治北獐田洞海望山子坐之原。府君资性敦厚。器宇凝重。内无防畛。外绝修饰。未尝为崖岸矫厉之行。而自守甚笃。虽当至难处之会。确然无所挠。其与人也。款款出悃愊。以己待人。时取其欺负而不悔也。乐道人之善。而过则惟恐不掩。临事周慎。有过而无不及。立 朝三十年。晚跻绯金。进涂常在用舍间。而退然无几微色。灌园圃。栽花果以自乐。居三司最久。而常病党论必祸国。凡于一切言议。务和平而戒矫激。其发之于 幄对章牍者。一语不及色目。尝进文康公所撰大学衍义辑略。致意于端本出治。请修高丽太祖墓。圃隐郑公祠院。又请举前后殉节诸臣之未及褒 赠者。严荐举之法。收遐远之人。又论朋党之弊。而曰勿论彼此。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贤者进之。不肖者退之而已。不然而预疑朋比。先加区别。人皆窥好恶。乘机倾轧。朋党之患无时可止也。尝入侍。景庙目之曰忠直人也。今 上殿下临筵。亟称曰某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5H 页
真忠厚长者。宜有后。其受知于 两朝如此。前后莅郡。一以至诚。听讼必反复开谕。待其无辞而后判焉。故虽绌。不敢怨。选邑中子弟授业。日亲课试。昏丧之穷不能辨者。必助之。皆有去后思。松都人至绘像以事之。至今不懈。居家有至行。郡守公在杆城。患肿滨殆。府君夜半踰大𡽹寻医。有虎当径者三。府君下马前。泣谕。虎遂去。人皆称孝感。事吴夫人及继妣郑夫人。志物备俱。至老而孺子慕。恒以幼年失恃。为至痛。见人早孤者。辄怛然变乎色。以所以事亲者。事内外尊属。克敬克诚。下逮子弟僮仆。皆有恩意。门庭之内。和气蔼然。笔力雄浑。深得竹南遗法。尝书 明陵, 翼陵志碑。其升嘉善,嘉义。用是劳也。后因不肖显。甲戌。赠吏曹判书。丙子。 赠左赞成。庚辰。 赠领议政。先妣 赠贞敬夫人全州柳氏。学生讳▣▣(以震)女。英惠端庄。女德甚备。事舅姑。奉蘋蘩。一于诚虔。睦亲恤穷。如不及。母李孺人高年无子。无所于养。迎奉承欢。终其身。乙巳。不肖兄弟。科名俱见削。先妣辞气自若。人有唁。则曰。天心若悔。科当自在。不然。不削则何为。其达识如此。生与府君同年月。卒先一年。葬同穴。丙子。 赠贞敬夫人。举五男二女。男▣▣(玄辅)。监司。▣▣(山辅)。县监。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5L 页
▣▣(得辅)。参奉。次即不肖。▣▣(哲辅)。▣▣(吉辅)。今参判。女为沈命弼,今判书金尚翼妻。▣▣(玄辅)男▣▣(行源)。前持平。女适郑亨观,吴命洙,洪宣辅,赵载任,进士朴晋源。▣▣(山辅)男▣▣(百源)。今县监。▣▣(宅源)。今奉事。女适参奉任𪼤,郑昌师。▣▣(得辅)男▣▣(心源)。今承旨。▣▣(性源)。前县监。后▣▣(吉辅)。女适翊赞朴师郁,进士申曘,吕善养,前持平吕善亨。▣▣(哲辅)男▣▣(福源)。前承旨。▣▣(学源)。生员。女适朴仁荣。▣▣(吉辅)。女适今佐郎宋准明。沈命弼继子。镔。今郡守。内外曾玄若而人。呜呼。府君以厚德纯心。立 朝居家。有不容湮没无传。而小子又奉承遗训。猥致崇显。屡获荣 赠。法当树石纪德。以侈上恩。以贻后观。而郑重荏苒。迄玆未遑。每中夜以思。怛然增疚。今小子老无馀日。恐此事便已为不暝之恨。谨取世系官次及言行大致。抆涕忍痛而列之如右。而不敢私赘一语。猥比立言之体。庶后之人。悲其志而恕其僭也欤。不肖男辅国判书致仕奉 朝贺哲辅泣记。前面大字。行大司宪吉辅泣书。阴记孙弘文馆校理性源谨书。
神道碑铭[李宗城]
国朝 宣 仁之世。文治郅隆。才贤辈出。有若左议政月沙文忠公讳廷龟。吏曹判书白洲文靖公讳明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6H 页
汉。以德业文章。黼黻王猷。鸣 国家之盛。仍父子为名臣。延安之李。遂为吾东甲族。三世而有讳正臣。忠厚孝睦。克世其家。晚节正色昌言。击奸壬而卫社稷。君子以为有典型焉。祖讳万相。成均进士。 赠吏曹参议。考讳凤朝。郡守。 赠吏曹参议。以公贵也。妣贞夫人丰山洪氏。监司讳柱三女也。公字邦彦。号栎翁。生以 显宗庚子四月十二日。初生而胞裹之。祖妣吴夫人喜曰。是类于乃祖樗轩。贵徵也。樗轩者。讳石亨。谥文康。于公为八世祖也。辛酉。升上舍。甲戌。荫补光陵参奉。坐事免。他日。 上追直公所坐。复授他斋郎。己卯。释褐。分隶槐院。旋升典籍。移兵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侍讲院文学。间差岭南左道敬差官。自是周流于薇垣,柏府,春坊,骑省。递而复入者。或多至三四焉。辛巳。丁外艰。服阕。以吴夫人大耋。陈情乞养。时匪人在铨。补开城经历。陪京郎非名流回翔地。名为便养。实摈之。公不以介意。坦然赴任。政成而民有召杜之爱。既去而绘像以事之。寻拜京畿都事。吴夫人下世。公持承重忧。丁亥。制除。戊子。入玉堂除修选。先是。西溪朴公以文字。犯时讳。时辈必欲中伤之。发其箱箧中读书劄疑。有歧于朱子笺注者。搆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6L 页
罪之。又就原书。逐段卞驳。留诸馆中。公尝师事朴公。至是疏卞其诬。仍屡辞馆职。久而始应 命。公在三司。久遍历掌令,执义,司谏,校理,副修撰,副应教。又兼弼善中学教授。而未尝数数于言议。尝病党论必祸国。凡于一切是非。务和平而戒矫激。其发之于幄对章牍者。一语不及党色。尝进文康公所撰大学衍义辑略。致意于端本出治。请修高丽太祖墓。圃隐郑公祠院。又请举前后节死诸臣之未及褒赠者。严荐举之法。收用遐远人。皆得经幄论事体。 上辄优批嘉纳。己丑。出守安东。地大而多士大夫。号称难治。公莅之而宽和。选子弟授业。助婚丧之贫不能办者。其政知先后如此。后为数郡皆然。辛卯。荐拜东莱府使。递。拜判决事。丙申。 拜兵曹参议。疏斥用事大臣。 严批特罢。庚子。历户曹兵曹参议。三入银台。自同副至左承旨。升嘉善。辛丑。拜刑曹参判。以副价赴燕。还。又自刑曹。移兵曹。是年冬。 景庙因赵圣复疏。下释务之 命。旋得反汗。公曰忧犹未已也。遂具疏陈戒。大意以为即祚元年。当励精图理。不宜求閒思便。失丕子责。导迪春宫。当如 先王之于 殿下在储之日。无忧于他日之付托。居无何。 上果复下前 教。举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7H 页
国惊惶。时辈怵公议。设廷吁。未数日而撤。公与处散诸宰。入对泣争。始得寝。 拜都承旨。清恩君韩配夏疏论时事。喉院恶之。郤不奏。公争不能。退而陈章曰。今日国事岌岌殆哉。 主势孤于上。党与成于下。喉司专务壅遏。台阁惟事击逐。 君命不通。下情莫达。操纵伸缩。惟意所欲。虽国家危亡迫在呼吸。忠言谠论。将无以上彻。仍历数前后壅蔽挤陷状而实之。于是群壬大恚。必欲甘心。请削黜。 上竟不从。既而当路者。皆以罪黜。 特旨复拜都承旨。尝入侍。 上目之曰忠直人也。渊衷盖有所识别也。时有逆宦缔宫婢。搆变 东宫。引接宫官。有非常之 教。公率诸僚。力请按治。皆正法。壬寅。 拜刑曹参判。兼掌苑署提调。副总管。寻移礼曹兼同义禁。转大司成兼承文提调。又以同义禁按鞠狱。未几。荐授江华留守。未赴而递。 拜京畿监司。癸卯。递。拜同知中枢。移户曹。兼内资提调。甲辰。为江原监司。升嘉义。 景庙礼陟。党人日肆罗织。公亦坐按壬寅狱。谪宣川。经年而宥。丁未。上复任旧人。叙拜公都承旨。转户曹参判。兼 宗庙掌乐提调。同知春秋馆事。八月。寝疾。临纩无怛化意。脩然而卒。实九月六日。享年六十八。葬于南阳治北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7L 页
海望山子坐原。公资性敦原。器宇凝重。内无防畛。外绝修饰。未尝为崖岸矫厉之行。而自守甚笃。虽当至难处之会。确然不动曰。不可怵祸而循人。其与人也。款款出悃愊。以己待人。时取其欺负不悔焉。临事周慎。有过而无不及。西溪尝称之曰。某。质实人也。立朝三十年。侪流皆升孤卿。晚跻绯金。进涂在用舍间。而退然无几微色。灌园圃。栽花果以自乐。居家有至行。郡守公尝在杆城。患肿。公疾驰邀医。夜半踰大岭。有虎当径者三。公下马前。泣喻之。遂不为害。人皆谓孝感。恒以幼年失恃。为至恸。见人早孤者。辄怛然变乎色。事继妣郑夫人。祖母吴夫人。志物俱备。至老而有孺子慕。抚爱两弟。恨不得同居。孤露以后。又移其事父母者。事内外尊属。终身不衰。平居不露声气。教子弟。亦婉而晓之。使自知警。笔力雄浑。尝书 明陵 翼陵碑志。其升嘉善嘉义。皆用此劳。配全州柳氏。学生以震女。英惠端庄。女德甚备。及归公。事舅姑。奉蘋蘩。一于诚虔。睦姻恤穷。如不及焉。母李孺人。年高无子。无所托养。禀于公。迎致承欢。终其身。盖为子为妇。咸尽道焉。乙巳。两子科名。俱见削。人有唁者。夫人曰。天心若悔。科名当自在。不然者。不削安用。其达识。又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8H 页
如此。生与公同年月。卒先一年。葬同穴。凡举五男二女。男长玄辅。监司。山辅。县监。得辅。参奉。哲辅。今为辅国判书。吉辅。今知事。女为沈命弼,判书金尚翼妻。玄辅一男五女。男司谏行源。女适郑亨观,吴命洙,洪宣辅,赵载任,进士朴晋源。山辅二男二女。男县监百源。县监宅源。女适参奉任𪼤,郑昌师。得辅二男四女。男参判心源。府尹性源。后吉辅。女适郡守朴师郁,主簿申曘,进士吕善养,持平吕善亨。哲辅二男一女。男承旨福源。佐郎学源。女适朴仁荣。吉辅一女。适县监宋准明。沈命弼系子郡守镔。内外曾玄。若而人。呜呼。公父友也。公与先君。同以庚子降。又同登己卯科。又同以月沙公为高祖。亲厚之契。久而深笃。宗城又从监司君兄弟游。实有声伍之好。自少出入公门屏。每叹公厚质纯心。可以敦薄夫而警浇俗。及夫世运日下。士风日漓。慨然有九地之想。遂感涕而序之。系以铭。铭曰。
李氏之先。来自大唐。爰及昭代。乃有文康。月沙继之。深大而昌。世掌文柄。太宰趾芳。有美介子。资挺圭璋。秀而不实。以孝而亡。知郡承家。才与命妨。归成后人。笃生彦良。槃槃其器。浑浑其量。行修于家。罔有不臧。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8L 页
轩冕之涂。举世如狂。奔驰下上。论议翕张。公独不屑。病于膏肓。门无车马。口绝雌黄。穆然帘阁。缃帙药囊。葆我冲和。受天吉祥。进退三朝。一任得丧。晚节忠言。殁有耿光。唐城之阡。冠履攸藏。载镵铭辞。永表玄冈。
     领议政李宗城。撰。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9H 页
教京畿道观察使李正臣书
王若曰。粤惟八路藩屏之寄。最重三辅按察之材。在古昔已难其人。矧今日宁忽是选。自前秋狞飙之后。百谷无收。而三月亢旱之馀。两麦俱失。哀此生灵之填壑。愁怨殆千万端。重以使星之交道。策应难一二计。肆切宵旰之忧念。益轸旬宣之简抡。惟卿先朝旧臣。今代显阀。四海诵辨诬之奏。名祖之遗风尚存。三世秉主文之衡。故家之华闻深著。谢庭封羯。独擅茁兰之誉。于相门闾。果膺容驷之庆。策名者二十有馀载。论才则内外焉咸宜。玉署金华。几试演纶之手。杨州,莱府。俱著制锦之能。顷群凶犯分而干名。而一封刳肝而沥血。扶天有力。奸党为之褫魄。言人所难。士流闻而增气。平日少矫激之论。盖笃谨厚之风。诚臣识板荡之时。寔嘉忠爱之悃。肆朝廷望誉之益著。亦寡昧倚毗之特隆。属丁国家多事之辰。适缺畿辅观风之职。要宣一方之化。孰当予心。历数贰卿之班。无出卿右。玆授卿以京畿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开城府留守,江华府留守。卿其祗若宠命。恪布教条。区划殚诚。王事宜同于家事。夙宵惕虑。民饥奚异于己饥。薄赋轻徭。须纾一分之急。振穷恤困。庶宽九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199L 页
重之忧。推广理郡之良猷。益励澄清之志。移将斥奸之直笔。痛扫饕餮之流。辍留侯之新秩。授方面于迩藩。稍从右迁。实均内职。克副委寄之意。毋辞咨度之劳。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0H 页
教江原道观察使李正臣书
王若曰。任最大于方面。固无閒剧之殊。简惟在于中心。庸示委畀之重。肆颁多诰。俾殚弘猷。惟卿重厚其姿。和顺之性。奕世卿相。文章名德之相传。承家典型。耳目儒染之有素。与物无忤。谨身自持。未尝见忿厉之容。不喜为矫激之论。盖策名者二纪。久沐恩于先朝。玉署金华。历扬殆遍于清贯。银钩宝册。褒擢遂跻于峻班。累典雄州。绩用既茂。进按近辅。望实愈隆。袍笏盈床。惧方深于履满。药裹经岁。计尤急于养閒。适当藩维之简抡。允宜老成之坐镇。银台听漏。盖悯夙夜之贤劳。玉节观风。聊借海山之优逸。第惟关东一域。实为左海奥区。环卫内畿。贡赋同侯甸之制。控扼北路。关防若川陕之要。土瘠民贫。每艰于喣濡抚恤。陆空海竭。又重以饥馑流离。苟不能竭力殚心。尽劳来之道。其何以苏枯沃渴。致绥辑之功。玆授卿以江原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被玆宠章。懋乃职事。薄渔盐之征。宽菑畬之税。一意纾民。明黜陟之典。锐志图政。察讼狱之冤。悯良役之烦苦。方欲大加更张。况峡民之凋残。尤宜善为措处。若其专禀。厥有典常。于戏。地胜务闲。人情易流于安佚。宦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0L 页
成年迈。官事或患于因循。潘孟阳游山之讥。非可虑者。汲长孺卧閤之治。是所望焉。尚克勉修。毋负隆寄。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1H 页
赐祭文
文康之后。曰有文忠。爰暨文靖。三世名公。文章德业。乃其箕弓。卿绍厥武。绰有遗风。重厚之恣。纯实其性。畦畛不设。与物无竞。夷不偏颇。谦卑自牧。三纪立朝。一心尽职。经幄含香。台垣整笏。间分符竹。声绩有蔚。松祠绘像。莱碑镌铁。微泽之厚。民曷其悦。晚擢贰卿。雅望弥高。屡长银台。迭试诸曹。畿辅东臬。任重方岳。随遇辄辨。外内俱敌。敦行忠勤。馀事翰墨。园陵幽志。隶法妙绝。世方分裂。党论相轧。卿惟孤立。勤饰自持。行耻崖异。言主平夷。平居退然。外若巽愞。事到可为。勇如贲剪。往在辛丑。党人擅国。人皆怵威。卿独抗直。辞严义正。沥血披肝。善类气增。权奸骨寒。不有所守。顾何能斯。乙巳之谴。乃卿横罹。昭晢未早。霈还犹迟。逮玆更化。图任旧人。閟宫有事。卿实知申。知卿老成。便恨见晚。予意方注。朝论攸拣。未及宠用。胡夺之速。卿门积庆。报有不食。二子法从。一时所荣。曷不廊庙。克趾遗声。日月有期。启輤已迫。永念风猷。予心增衋。爰命祠部。式陈泂酌。灵如不昧。庶几歆恪。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1L 页
(一作祭)文[郑缵昌]
呜呼哀哉。洪范所谓五福之福者。百顺之名也。故离之虽为五。必合而不阙其一。然后为福之备。盖五者。其四在天。其一在人。在人者德。德者有诸己也。能有诸己。然后在天之四者。可得以致之。而有诸己者。有厚有薄。故所致之四者。亦有备有不备焉。老而贫且病者。是人之所哀。非福也。寿而富康。而无德以将之者。谓之贼与不仁。非福也。三者既具且有德。而不善终其天年。则谓之不幸。亦非福也。故曰。必不阙其一。然后方可谓福之备者。此非余言。乃古人之言也。所谓福之备者。我公惟有焉。盖其慈良和喣。不失赤子之心焉。孝友敦睦。实有古人之风焉。全醇任真。守拙安分。平生未尝有一事饬貌而矫情者。公之德不既厚矣乎。自公少时。擢高科。登显仕。出入内外。历扬华贯。子姓兟兟。眼前成行。堂室为之不能容。两胤连芳桂籍。为台谏。为翰林。光华荣宠。耸动一代。此皆世间稀有之事。京乡远近。无不咨嗟叹息。争称福星咸聚公门。而孰不曰公之有诸己者有以致之也。呜呼。公天赋聪明。文章焕猷。位跻亚卿。追荣三代。诸郎趾美。门阑烜赫。年迫七耋。神气康强。考终正寝。乘化全归。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2H 页
讣彻重宸。恩礼如仪。福庆隆矣。哀荣极矣。洪范之五福。不但全备。周雅之百禄。亦不外是。人生得此。古今有几。公应无憾。吾亦何戚。然犹有所嫌者。少负公辅之望。而位不称德。谓享颐期之寿。而未准稀龄。此所以朝野知旧之不能无憾于天不慭遗也。呜呼。顾余之生。少于公一岁矣。鹄虫相悬。猥荷知己之许。云泥路殊。不易贫贱之交。此见公之盛德。超出俗情也。自托葭莩。情好益笃。怜我奇衅。悯我贫穷。几多相濡。京乡异居。虽不得源源。有时相逢。欢喜可掬。相对娓娓。肝胆无隔。今焉已矣。曷不长痛。吾亦从此逝矣。其能几何悲也。第公即远之日。畏寒不敢动。未伸临圹诀。惭负实多。心焉如结。玆将芜语。以寓一哀。精灵不昧。尚冀鉴谅。
     延日郑缵昌
挽词[金尚星]
未信淳风死已休。公将大朴谢雕锼。浮名柱史能知足。晚福汾阳但点头。世事浑应欹卧枕。人情元不怒虚舟。莫言缘是天资好。传得西溪学力优。
春风桃李自漫漫。今世公惟不爱官。论议关头缄似匏。功名场外退似澜。休将糟粕谈醇酒。肯买胭脂画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2L 页
牧丹。老圃寒花评品地。中间洛朔几人完。
     通家生金尚星
迁厝后告先墓文
惟我 考妣弃小子。越玆十八年矣。仪颜永閟。声光寝远。此生此恸。固已与天无极。而乃者窀穸之移奉也。小子遘疠殆不兴。不得随兄弟将事。子职阙矣。人理尽矣。不孝之罪。夫复何极。眷彼旧兆。乃 先考所命。不肖兄弟。曷敢有违。而其始之治圹也。已多可悔。术家又毁之。兄弟之心。不得不动。而以命之勤而事之重也。故不敢遽也。其后毁益多。而新兆去旧兆特十步之近耳。又是平日所奉商者。故遂决计焉。盖其势有不得不然。而恐恐然惟背训是惧。及其开圹而灾害多。则既惊且幸。而新兆之必佳且吉。亦不可知。则又怵然而恐。惝焉而惑。寝兴何尝少安。今其来诉此衷臆。而少伸哀慕之情。伏惟尚 飨。
开城旧民祭画像文[李应聃等]
维岁次甲申三月壬子朔。十四日乙丑。旧民幼学李应聃等。敢昭告于 参判李公画像。伏以粤在甲申。公尹玆都。地重关阨。财无委输。经用不给。民阽凋枯。公来佐贰。政画吁谟。议诸 庙堂。货办斯须。岁征优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3H 页
用。公私纾虞。恩均市贾。泽及农夫。七朔为政。升职解符。都人失望。去思菀纡。欲报之德。碑不足铺。公像于堂。生祀永图。春秋二丁。荐以时需。瞻慕有所。民士之趋。昔公之归。卧辙填衢。 真面又撤。赍咨溢郛。像亦有助。今也则无。于何俎豆。抚棠兴吁。谨荐泂斝。陈此区区。尚飨。
祭故室贞夫人文
维岁次丁未二月戊午朔。十七日甲戌。夫延安李某。哭诀于 亡室贞夫人全州柳氏之灵。曰呜呼。灵之弃我。居然五十馀日于玆矣。以我之恋恋于灵。可以推知灵之眷眷于我也。向夜携儿前坐而语余者。非灵也耶。今月初之晓。房中之灯火在前。飘飖倏忽。初似近而渐为远者。非灵也耶。闻吾之来。灵宜颠倒衣裳。一笑相欢。乃茫茫漠漠。终无戛然开户声。何其然也。今者我来。不以言而以文。不称子而称灵。此之一事。(疑有缺文)一生一死。人所应然之事。一日之内。猝然奄忽。无如灵之死之急遽。岂非造物者佑于灵。使之无甚疾病。不知不觉之中。奄然化归欤。事出于半日仓卒之际。不接一句之话。永作千古之诀。吾宁不失声长号而归咎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3L 页
于造物者乎。呜呼。吾与灵。生同庚子之年。而月又同。余则早失慈母。灵则不识严父。其所孤了(一作孑)恻隐。亦同也。甲寅冬。始与灵行同牢宴。而先考连作守宰。吾则每多寄居甥馆之时。自婚姻后。至今五十三年之间。备尝悲欢之事。今而思之。心目扰扰矣。思灵平生行检。多吾心之所服。见其事舅姑。事无大小。一以孝敬。虽造次之顷。未尝有懈怠之容。见其事我。一以敬谨。情义不亲熟之际。其或尽诚。虽何事不怪其恭勤。至于年纪渐多而屡为产育。齿发已衰而情义亲熟。则又无所嫌也。同居父母之丧凡三次。则恩又大也。西塞远谪。随我同往。备经风霜。则情又厚也。况所居之家屋。灵之所营也。使唤之奴婢。亦灵之携来也。凡家常大小之事。咸得灵之区处。余则虽有家长之名。实无一事之看检。不知其何以食。何以衣也。事势如此。则妇女于凡事。宜或少解其小心谨悫。灵则不然。凡事每禀于我。虽如纸小物。未尝见其自意用之。此皆非难事而何哉。娣姒之间。本异亲属。以义相属。而为兄弟者也。河阳仲嫂氏。子女满前。家计恒窘。每见其艰辛。如自当之。不忍忘之。或见其家之有喜事。如自有之。喜动颜色。此皆仁善之致也。至于祭祀。吾则以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4H 页
为私享异于官享。勿为过礼而减损。灵则责我而终无减损之意。吾本懒弱。不能检束婢仆。灵则每叹家道不整。辄施楚挞而严戢之。既治罪之后。拊爱如初。恩威并行。婢仆等莫不感激焉。吾党之监司堂叔。每嘲我以皮袋。谑之颇甚。余殊不平。见于色。子乃力解而谓曰。君与之同甲同接。同室同学。同榜同朝。其相好之情。十倍于他人。岂以戏谑之事。反生不平之色。得一壶酒。劝我与堂叔欢饮。俾解之。其应物之和平。做事之周练。固我所不及。而子之度量。亦过大乎人也。吾与李天甫。情若兄弟。而天甫之家计赤贫。闻来过。或值朝夕之时。不待吾言。具进饮食。与我同卓者。前后非一二次也。闵律卿有占我亲山之恩。死后其二子。俱死于染疾。死者之子。又遘疠欲死祸燄之中。而无可依处。灵闻而恻之。先我而论曰。人有恩我。而我负之。是不仁之事。乃劝我邀置外廊。供馈数三朔而竟救之。其仁慈义理。非世俗妇女之可比。而处事多有内助之功也。子禀赋清淑安静。性质英明周详。每事谨而小心。此丈夫之所难。而子能兼全。吾岂不心服也。呜呼。子之福力。人有羡称者。而困穷艰辛。实所难堪也。丙子春。子与我始居此家。而回禄之馀。生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4L 页
计荒落。百物窘乏。采园菜而作羹。杀埘鸡而为馔。磨太作粥。对坐共歠。内轩东庭。作数顷畓而种稻。我耕子耨。而豆太所收。各为三四斗。此亦少为补用也。子素善女红。富豪家多有持来裁缝件与价文者。子以生涯之艰窘。不避劳苦。刀尺不离乎坐傍。针线长在乎手中。以之手甲与瓜。胼胝伤夷。几无完处。犹且四时昼夜。未尝暂有閒隙焉。又得雇票。使奴子服役。而数三朔后。得来布木略干。以为上下衣服糊口之资。亦以千万百计。料量而区划之。莫非保家之策也。况近来所率渐多。上下大小为六七十口。每月用粮。过十石。钱不知其几许。是以恒多乏罄之时。东西借贷。夕炊或至中夜。衣服艰穷。诸子每替差而衣之。自己则厚衣虽岁杪。未尝近身。百事关心。而身疲气苶。四五年全废夜睡。子之到于今。扶持生存。亦常理之外也。蚕气竭于吐丝。而成茧则化。马疲困于重载。而蹄伤则死。子之一生。阅历劳苦而猝地化归。与此何异哉。子之生世。心既无乐事。徒困困则今日之归。反自以为快豁也耶。设令子无喜哀于生死。余为所天。有家长之名。而未尝同为忧虑。看检全家之事。独使子备经艰楚。气血耗竭而溘然先逝。余之悲恨。曷有其极。己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5H 页
卯以后。余始立朝。子虽随我往来五郡而少免困急。然计在郡之日。不过三年。再封夫人诰牒。人亦或可羡称。然浮荣有无。何有关于灵乎。然则吾之于灵。依赖之事。则十分之八。灵于吾前后依赖者。则才十分之二三也。余之二三分苟苟之报。何可当七八分终身之依赖乎。呜呼。此居新屋。子之所营也。何处为厅。何处为房。或何则通为广窗。何则障为全壁。高低广狭。皆子之区别而作也。子尝与吾指示而谓曰。此处则如是故如是作之。彼处则如彼故如彼为之云。则一木一石。莫非子精神所到。筋力所及也。其后三十馀年。规模渐成。门户稍为成样。子今倏然而归。则当初营家之苦。使子独当。而吾不与知。今何可起卧寝食。忍有独享好第宅之心哉。自子之归。未曾望见内室。舍廊之北。便如千里。独卧空房。中夜无睡之际。黯然思之。则五十三年同甘苦之事。历历如昨。悲怅者怀。却之不去。割之无断也。间或周见家内。则目之所触。尽子之迹。兼之丧人辈。号哭之声。朝夕闻乎耳。余虽铁石肝肠。何可不痛心而悲泪流也。或见何物对何事之时。或似梦非梦之间。认子之存而呼之。既觉无而猛然惊起。则心自寒而泪迸流。此何以哉。呜呼。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5L 页
昨夏与子避暑江亭之时。七月为过亲忌。暂入京第。坐于内厅。则诸子妇各自渠家来会。惟内室寂寂。不见子之坐矣。伊时余心以子之不在。形如过客。窃为心乱。有怅怅凄凉之意。其翌即还江亭。以昨日之貌。语于子曰。吾辈生存而其于暂离。心绪之荒落凄凉。犹尚如此。吾辈百岁后。魂魄必往来乎驼骆山于义洞之间。与子同往吾家而看。则能不知他人居之。且不知诸子诸孙。谁生谁死。谁穷谁荣。宁不寒心。子闻此语。而心然之。此不过一时偶然之谈。讵知今日当此之境乎。灵其昨年。如此之酬酌。或知于冥冥中耶。昨冬船卜入来之时。子亲检其量稻。余戏谓曰。子常忧粮米之乏绝。今日则入来者多。必大喜也。子答以今也速死为好。余又戏语以粮米多积之时。死之何为。子答曰。令监不知吾言也。在前之租。目见则似多。暗自心算。则不及乎明年二月之计。此谷皆尽之后。多率食口。何以聊生。每事如是艰窘。故吾之寿衣。仓卒之间。实难容易制成。欲使儿辈。无有遭丧而有遑遑罔措之虑。经营于十馀年。今几毕制耳。然而来头接济之道。愈往愈艰。欲贷而无可贷处。欲卖而无可卖者。不获已。持寿衣而出市。一件二件。次第放卖。以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6H 页
救一时之急。及尽卖而后死之。则令监与儿辈。其何以准备治丧。而为忧虑当何如哉。吾之愿死于今。盖有如是之虑。为念后日之故也。吾则不知其言之出于真诚。以戏言答之矣。俄倾之间。谁知其言之适符也。今而思之。觉知其言之真。诚出于劳心焦思。悲恻恳切之意也。呜呼。岳丈捐世之后。子始生世。以遗腹之不识颜色。每以此为平生大恨至恸矣。今归拜谒。其喜可知已。子之侍奉慈亲。今几七十年于玆。则实人子之所难必也。今虽侍下先归。以此为恨。抑岂不愈于后死而抱终天之恸欤。况长妇与第三妇。皆子之所钟爱也。其在处与子而近。季女亦子之所钟爱也。埋处纵云他郡。神理本无远近。则亦必随子之侧而去矣。然则子与所爱子媳。共得会合南阳之阡。便如义洞之家。携女与妇。日侍先人之侧。地下之乐。其无穷矣。然则子之今日之归。可慰而无悲也。然独此七十老鳏夫。无所于耦。凉凉踽踽。非僧非俗。竟日闭户。忽忽无生存在世之乐。子何故而猝然置我于如此之境也。呜呼。岳母九耋之年。奄奄难保朝夕。(以下缺。)
  此原本见佚。而幸有谚译半篇。故因以反翻如右。固知文之不同。而辞意则庶免大段相左。第
栎翁遗稿卷之九 第 206L 页
未为全篇可恨。姑录之以俟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