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0H 页
请复 王妃。兼陈时弊疏。(以 禁令不果上)
臣本以迂疏。居在草莽。 天恩罔极。获忝科第。而病故连绵。蛰伏穷庐者。将十年矣。禀赋之顽。虽同土木之偶人。忠爱之心。岂乏犬马之微诚。今者天心示警。灾怪叠现。民事孔艰。饥馑荐至。可畏之机。方急之端。实古今之所罕闻也。臣于是时。忧杞人之忧。哭贾生之哭。思欲陈一得于 玉陛之下者有素。而越职言事。古训犹严。冒威触讳。万死难赎。玆用迟疑却顾。只自口与心谋而已。今因亢阳之灾。特下求言之 旨。大哉 王言。是诚 国家无疆之福也。环东土数千里之赤子。其得再生之辰。而大小臣民。亦有怀必达之秋也。臣请以平日之所郁抑于心者。为 殿下陈之。臣伏闻政合而祥至。道失而咎臻。信斯言也。今 殿下之政。倘有所不合。而 殿下之道。又不免或失欤。何其祥不至而咎反臻若此哉。 殿下于此。果有以思其不合者而去之。求其或失者而正之。以至于政必合而道无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0L 页
失。则其于感激神祇。收还威怒。何难之有。 殿下临御十五年于玆矣。忧勤惕厉。靡不究极。而亢乾连岁。农桑失序。蔑一年之丰登。惨万姓之饥馁。 国家之危。岌岌乎若屋之将颓。奄奄然如日之将昃。则 殿下之所以图治于乙丙。忧遑乎夙夜者。其功效果安在哉。臣伏读十行之札。不觉感泪之零。固知 殿下反己之诚。上与夏禹之引慝无间。而周宣之侧身一致也。臣窃伏闻诗曰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大学曰家齐而后国治。然则治国之本。其不在齐家。而齐家之本。其不在刑寡乎。盖君者法乎天也。乾坤交泰而后万物生遂。人主正家而后一国治平。故自古帝王之治忽。实由于其家之齐否。而圣贤之必以齐家为拳拳焉者。其亦以此欤。今 废妃闵氏。具窈窕淑哲之仪而合配乎乾元。修端贞专一之德而 母临乎臣庶。其仪不忒。罪名未章。则宜乎 殿下友之以琴瑟。乐之以钟鼓。刑于闺门之内。而成教于一国之中。使斯民咸囿并育。于王道基本之正也。今 殿下有文王上圣之资。而未及照察乎姒氏匹美之懿。遽下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1H 页
 严旨。废黜私第。而罪其谏者。立其 禁令。一言才发。祸辄随之。其扰天常而缺民望。亦已甚矣。尚何望万物之生遂而一国之乂安乎。如蒙 殿下博究往牒。深惟大义。回日月之光明。复天地之正位。则庶乎群生和万民殖。而反沴气为太和。转危机为中兴。亶在是也。臣又窃伏念人君一日万几。不可以独理。故必须人而共国。为国而不得人。 殿下虽欲致治而曷可得乎。呜呼。 殿下之言及此。 殿下之国其庶几矣。自今日以来。果得其人。政何患不合。道何忧有失。不期于致祥而祥自来。不期于消灾而灾自去。此天之所以仁爱 殿下而庸玉于成者也。 殿下其念之哉。臣伏闻和气致祥。乖气致异。臣未知今日之朝廷。和耶不和耶。援引同党。掩瑕匿垢。倾轧异己。索瘢觅疵。无论事之是非而先问意向之攸在。不察人之贤否而只点取舍之如何。毁之则入于黄泉之下。誉之则升于青冥之上。虽或有一二可试之才。而暂触时讳。摈斥不用。公道雪消。私意星驰。朝著之上。按剑相对。缙绅之间。缄金为戒。国危而不能忧。民困而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1L 页
莫之恤。此非朱子所谓非常之祸。伏于冥冥之中。而上恬下嬉。莫知其所以为虑者乎。为国之道。比于治身。身气和而后四肢百体皆得以安焉。则岂有 朝廷若是其不和而尚可以为国者乎。臣窃惧焉。臣闻选择之典。转徙之法。人才之通塞是系。资历之验否可考。则又岂非 朝家慎重之事乎。然而今者升擢者未见其可以升擢。沮抑者未见其可以沮抑。交私养望。骤进要津。独立营职。久滞下僚。至于居顾问之任。处谏争之官者。以言其地位则清显也。以言其职事则辅导也。尤当选择之不可忽。转徙之不可亟也。固当得其人。又当久其职。使之有所涵养 圣德。裨补治道。而今有一言不合于 上意则辄引嫌而退。一事或咈于时议则称病而递。引嫌而退。犹恐迁徙之不可及。称病而递。尚患廪禄之不可继。有昨递而今授者。有朝递而暮授者。呜呼。一岁九迁其官。犹且令人感恩。而况一岁之内。不特九迁而止也耶。昔阳城为谏议大夫七年。以今日转徙之亟言之。贤于阳城。不啻万万。而其有一两事之或近似于阳城者乎。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2H 页
臣恐自此 朝廷之名器。只为荣身之资级。而无益于国家也。臣窃忧之。臣伏闻古之为仕者。在内者以馈遗及门为耻。在外者以苞苴入城为愧。臣未知今日之在内而以是为耻者谁欤。在外而以是为愧者谁欤。今者人人自好。以名节相高。则宜若廉耻之俗成而忠义之风起矣。奈之何欲浪掀天。廉隅扫地。贪饕日甚。清节无闻。呜呼。今之为仕者。其亦异矣。内焉而馈遗不及于门则曰某官尚不问。攻斥由玆而起焉。外焉而苞苴不入于城则曰某家不及问。掊克由此而加焉。贿赂恣行于白日。膏血已尽于苍生。输运相继于水陆。毁誉仍随其多少。在内而以名节见称于世者。犹且恬莫知耻。况乎孤寒之托迹于权势。武夫之听命于显达者。徒知交结之为务。而不知其他者乎。财是出于民间。非天产而地生。今者上以供 朝家之赋税。中以为权门之请托。下以致子女之玉帛。哀我民斯。安得不困。臣于此尤窃痛焉。臣伏闻朱子之言曰四海之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系守令之贤否。而监司者又守令之纲也。诚哉是言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2L 页
也。守令者所以宣扬王化者也。亲民莫过于守令。故守令得其人则民安居而乐业。非其人则民无以聊生。流离失所。骨肉不相保。诛求肆虐。鸡犬不得宁。眼钉欲拔。心肉如剜。古者以苛政比于猛虎者此也。监司黜陟。顾可以不严哉。呜呼。一道之内。善治者尚少。不治者尚多。而殿最之日。何其治者多而不治者少也。通邑大都。不必皆为善治。小县残邑。未必皆为不治。而课绩之际。何其大邑之善治者多。而小邑之能治者少也。盖今牛毛之政。狼肆于下者。要皆为权门势家之亲旧宾客。而监司左右拘挛。曲加容护。间有门荫科第之偶占其民牧则斥而去之。不遗馀力。故毕竟一二无力者。得列于褒贬塞责之科。而瘠公肥私者。有反居治行之第一。此非监司之不得其人者乎。臣尤窃痛焉。人才之教养。莫重于令典。而近年以来。上自京都。下至乡邑。振作之方。蔑蔑无闻。臣请以方外之事陈之。臣生长于穷僻之乡。闻诸父老之言。监司都事令儒生有朔望制述之规。间有巡行设讲设制之事。又于都护府。设立教养之官。一月之内。两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3H 页
度制述。又设考讲之规。能通者赏之。不通者楚之。于各面择定老儒为训长以课之。为守令者于抚牧馀暇。亦拳拳于此事。使年少儒生。不得放过时月。噫此作人之方而盛世之事也。今也上自方伯。下至守令。视教养为弁髦。臣只闻其说而未见其事。呜呼。盛世作人之方。其不讲也久矣。古人所以丁宁拳拳于此者。岂不知自便之为好。而人才之盛衰。实系 国家之兴替。振厉训诲。不可以或忽焉者也。今则只诿以簿书倥偬之不暇。姑息占便之为务。而至于为国家作乂髦则顾蔑如也。如是而望人才之盛。不亦难乎。以言其军丁也。则内而有御营骑射立番之次。外而有束伍别队鍊习之举。额数不可谓不多。教训不可谓不熟。而今者积年凶歉。死亡殆尽。故逃故充定之际。叫嚣隳突。害被邻族。鞭笞箠楚。剥及肌肤。或有以一身而为两役者。或有在襁褓而编军籍者。耳目所及。惨不忍言。脱有一朝之忧。而驱之矢石之地。则彼两役者及幼稚者。亦将如之何哉。充定之日。被怯于官威。无以塞责。父告其子。兄告其弟。乳下之儿。以壮入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3L 页
籍。而及其成长。则以老除名。初出于情理之迫切。而终反为未老之閒氓。于公于私。皆不便宜。岂非今日之所可变通者乎。自今以后。充定之际。一从年岁。使勿伪增。年满之后。得为充额。而两役之丁。又去其一。则军额可无阙。而民心可大洽。 殿下何惮而莫之为乎。以言其贡物也。则各寺应纳。物各有种。为民者莫不竭刀办出。守令亦莫不尽心督捧。而应纳之外。又有该色人情之目。已成规例。不可遽革。当今弊瘼。孰有加于是者乎。列邑定送色吏领纳之际。色吏以人情债。先给当该胥徒。以为先容。而所贿之物。小有不满于心。则捧上贡物。因缘作奸。不择精粗。并为退出。其前所给之物。已归虚地矣。彼各寺捧上之官。非不知其间舞弄之状。而阳若不知。一从其说。列邑之吏。或货出于他处。或典卖其行资。以充尾闾之欲。然后无弊上纳。一寺如此。各寺可知。呜呼。进上之物。是何等重事。而反为胥隶之辈。所操纵恣行而无所忌惮也耶。可退者退之。可捧者捧之。不为下辈所误。一从其所见。则彼不得容手于其间矣。伏愿 殿下以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4H 页
此申饬各寺焉。以言其还谷则曾前荡减之举。实生民再生之德也。 圣上恤民之泽。固无间于尧舜之仁。而列邑之中。或有不得蒙其泽者。 上恩虽挚。下困愈甚。此岂不为寒心哉。已捧未捧之数。错乱于文书。而到此广荡之日。使斯民不得均被如伤之惠。 朝家恤民之典。顾安在哉。积年大侵。死亡无馀。而只有虚簿。徵捧无处。况乎流逋未尽还。田野未尽辟。旱魃肆虐。到今年而尤酷。祈雨经月。奈天听之愈邈。有千里之赤。无四野之青。万姓束手于南亩。百物缺望于西成。哀哉民生。何以聊生。 殿下特加矜恻之念。曲垂天地之仁。列邑还上。无论已捧未捧。时存之数。折半减下。户曹会录外。各衙门谷物之在列邑者。并命永除。以为更始之地。则天心已去而可回。人情已散而复合。伏愿 殿下以此分付中外焉。以言其赈救则不吊我邦。荐遭大歉。 圣上忧勤之念。 朝家抚恤之政。不翅若救焚而拯溺。上自都城。下及州郡。发仓廪之储。散府库之藏。设厅立监。或作粥而馈之。或计粮而给之。宜乎东西操瓢之氓。举皆仰食。老少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4L 页
填壑之命。得蒙再生。而人心不淑。吏缘为奸。上则恤民而下不蒙惠。政为救饥而人不被泽。饿死太半。骸骨盈于郊野。流离殆尽。室家空于村闾。徒轸 圣念而已。只费国谷而已。臣请以一邑之事言之。饥民成案之日。不误于监色之手者。固已少矣。而至于作粥给粮之际。恣行其欲。全事自肥。垂死之肠。只得一钵之水。终日于前。不给数粒之谷。扶携往来。因此致死者亦多矣。 殿下深居九重。何以知外邑赈政之至此乎。不幸今日。旱亦太甚。来头赈策。不可不尽。自 上择遣御史。详覈其实。自始至终。以毕为期。其间若有如臣之所言者。监色依律处斩。严施徵励。则彼虽欲舞奸。岂至若此之甚者乎。伏愿 殿下留念焉。夫兴贩者。所以懋迁有无而化居者也。虽大有益于吾民。而此是商贾者也。使商贾而为之。则无害而有利。可为而不可废者也。若使居官者委下吏而为是事。则不特民无蒙利之事。因缘作弊。罔有端倪何则。以官吏为名者。虽赤手空拳。尚且侵夺为能事。况官家使之为贸贩者乎。称以官家之物。而小授多捧。诿诸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5H 页
物货之贵。而舞奸弄权。至于方伯阃帅。不量世变。每循前例。使其无赖之辈。为此牟利之举。此虽不为自肥之计。而不知其弊反归于害民之甚。商贾之与民买卖也。彼此一从其直而已。彼无知裨将贪饕下吏。凭藉威力。肆行夺掠。缘江之处则驱逐私商之船。使不得接足。至于海滨残氓。尤被其毒。此亦圣域中一物也。海滨遐远。虽不得沾 圣化。一念所及。岂不可矜。伏愿 殿下令八道各衙门及大小在官者。切勿为贸贩焉。夫京别队者。何为而设也。臣未知其名创于何代而废于何时也。设或有之。今可废之。收拾人心之万一。况古无其事。而今始创之。则无奈所得者不补其所失乎。孔子于去兵去食去信之问。曰去兵。孟子言于齐宣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是哉。人和之不可失也。顾念今日。何等时耶。 殿下临御以来。丰穰者几年。凶歉者几年。不旱则水。非水则旱。前岁饥馑。振古所无。加以疠疫。无时不发。哀我民斯。有同经乱。一村之中。十无一二。至于浑舍全亡者多有之。则居 庙堂之上。忧国家之事者。所当抚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5L 页
绥孑遗之氓。招来流逋之人。以为生聚之地可也。其于军丁。念不暇及也。不知虑此而创设无前之规。以扰凋废之民。诚虽出于为国。政实乖于得民。伏愿 殿下亟罢之。且潜隐充丁之弊。自近岁以来。世降俗薄。睚眦小怨。必报于是。故上下之分。由是而紊焉。亲睦之义。因此而灭焉。苟不严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乡居之人。称以士族者。虽未免衰替之归。而顾其先则或有显达于当世者。或有勋伐于国家者。子孙之孤寒。尚或可矜。况乎为人所诬而肆行胸臆于暗昧之地乎。毋论上下之分。不计亲疏之义。小有嫌隙。便成阴构。甚者至于造虚名而曰某子某不知年岁多寡。不察身役有无。潜为疤记。奄充军额。其间冤状。不一而足。凶计既惨于中人。至冤实深于被诬。此而不治。乃所以长人之奸。而无告抱枉者。曷有穷已。侵凌上下之分。蔑视亲族之义者。规诸令典。自有其律。伏愿 殿下自今以后。下 教中外。因嫌诬告者。从重科罪焉。且邻族侵剥之患。亦吾民之至冤而可矜者也。凶歉以来。民尽逃故者。或有付名于军案者。或有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6H 页
入籍于公贱者。或缘于公私之债而深避者有之。或迫于饥馑之患而行乞者有之。则渠所当徵之物。使各邑详细查出。以为荡除可也。彼无知之汉。虽有亲切者。犹且弃而不顾。况乎不近之族。泛然之邻。常时视之如路人者乎。军丁而价布也。公贱而身贡也。不论亲疏。侵邻索族。囚禁囹圄。而重加以鞭笞。期于毕捧而后已。其在平时。尚且难堪。况乎今日。其得无冤。官司非不知可矜之状。而不如是。毋以捧。不得捧。难免 朝廷之责。于是乎其民又不能堪。挈妻携子而逃之。则远近之间。亦岂无邻族为名者乎。又力索深究。并与其前所逃故者而徵之。至冤极痛。莫甚于此。自今以后。流离散亡者身役。限其外内四寸督捧。其疏族及邻人。切不侵虐。则几死馀氓。幸得小安而奠接矣。伏愿 殿下念之哉。臣赋性至愚。发言无渐。其所首陈。冒犯 天威。揆以分义。斧锧犹轻。以下诸条之论列者。又皆丛杂猥琐。万不足以裨益涓埃。而事系切急。莫敢不言。伏愿 殿下少赐留神。如有一二可采者。不以人废其言。深有望焉。臣不胜战灼之至。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6L 页
辞掌令疏
伏以臣性既驽劣。才且空疏。而倖窃科第。猥蒙 洪造。曾忝谏职。病未赴 朝。累典州郡。政无可称。辜负 国恩。愧惧方切。不意今者。柏府新 命。遽下穷巷废伏之中。臣闻 命惊惶。措躬无地。 天恩罔极。分义至严。臣虽无状。亦尝闻古者不俟驾之训。岂不知𨃃蹶趋 召。得复瞻日月之光。而顾此风宪重地。决非如臣庸琐之质所可冒没承当。且臣累年瘴海之外。重伤风土。病入营腠。每值寒节。咳嗽辄苦。加之以乡井疠疫炽发。迁徙之际。将摄失宜。添得寒疾。饮啖全废。长卧寝席。向歇无期。末由致身 天陛。以谢 恩命。情势到此。一倍惶缩。玆犯逋慢之诛。敢陈僭猥之辞。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特赐监临。亟 命递斥臣所叨职名。以重官方。以安微分。不胜幸甚。臣无任瞻天望 圣激切屏营之至。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月牙山祈雨祭文(晋州牧使时)
屹然崇岳。奠玆南服。报施惟灵。雨旸不忒。阖境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7H 页
赖安。厥泽斯普。将事尽礼。神亦享报。粤自往岁。胡啬其灵。盲风怪雨。咨嗷方盈。今玆之旱。亦云其酷。弥月不雨。四野其坼。哀我民斯。何辜于神。究厥所由。罪在守臣。忝叨百里。忧惧如焚。顾玆一域。孰与神尊。兴云霈雨。呼吸俄顷。赍心罄诚。来荐币牲。天人一理。上下相须。民将填壑。非神曷求。肃事之后。限以三宿。亟惠甘霈。无贻我戚。
龙墓祈雨祭文(晋州牧使时)
神人理一。无间显微。诚之所感。物莫能违。况玆龙墓。神变攸宅。时以雨旸。实惟其职。今啬其灵。何辜于民。民不聊生。孰为其神。十日不雨。亦云无禾。一月靳泽。民事曷涯。往岁风水。灾既无前。今玆亢乾。又何其偏。自叨封疆。忧实如焚。非神曷求。敢荐苾芬。惠我赤子。无滞甘泽。及我公私。苏枯润涸。一雨三日。洽我神功。我人报赛。庶垂无穷。
玉山祈雨祭文(晋州牧使时)
旱既太甚。民无孑遗。杲杲弥月。理不可推。靡神不举。曷惠其宁。祈于龙岩。终莫我听。祷于月牙。亦嘒其星。蔚乎崇岳。奠玆南邮。时以雨旸。民不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7L 页
寒饥。如何今日。而负其职。求之则应。应之亦速。倘不我闻。曷施神功。冀垂甘霔。告我微衷。鞭以雷车。摇以电麾。云师风伯。敢与神违。哀我同胞。万命将迫。所恃惟神。荐玆菲薄。
天王峰普济祈雨祭文(灵岩郡守时)
今玆之旱。亦孔之燬。天王监下。降此大戾。哀我同胞。普济其谁。神不普济。民无孑遗。惟神之灵。镇于南邮。赐以嘉名。厥义有在。时其雨旸。俾无饥馁。如何今日。名不副实。恶风之灾。亦云其虐。继以亢阳。奄以弥月。五日不雨。尚且无麦。三旬已过。一何其酷。两牟既枯。四野其坼。农人束手。行路惨目。自叨封疆。忧惧如焚。匪神曷求。敢荐苾芬。于井于社。虔祷虽切。诚未能格。听奈其邈。行云点雨。才始旋霁。所恃者神。敢与神誓。天王之尊。孰与其齐。普济之泽。孰与而媲。毋如彼然。亟惠甘霔。赍心罄悃。冀垂冥佑。倘啬其验。乌在普济。顾名思义。歆此牲币。
文殊山祈雨祭文(蔚山府使时)
伏以生民。何辜于天。而神之视之。至此其恝。守臣何咎于神。而神之听之。至此其邈。有灾必祛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8H 页
者。是神之职。而霖馀烈炎。已到两月之久。有祷必应者。是神之灵。而竭诚祈泽。尚无一点之下。哀我民斯。何以为生。才经大饥。未及苏完。而幸得晚雨。尽力移种。数月之内。茂盛如云。忧者喜病者乐。农夫抃商贾歌。庶几自此。农登有望。不料今者。锄后之亢乾若玆。使向之喜者忧乐者愁。抃者叹歌者啸。民靡孑遗。国将安恃。时或密云聚散。间以一霎。杲杲之出。无日不然。虔诚之祷。无所不至。而神于是乎邈不顾念。尚閟甘霔。于乎神是一邦之所奠。民是惟神之所依。无神民何所赖。无民神何所享。验于前而啬于今。是岂民之所望于神者哉。终莫我闻。神不为神。亟惠霈泽。活我生民。
祭李葛庵(玄逸)
天眷昭代。笃生伟英。惟此伟英。邦国之桢。禀纯粹姿。述诗礼风。金昆玉季。蔚为儒宗。业专修治。功深穷格。渊源邃学。师友往哲。穷养既至。达施斯普。 九天鸿渥。千载嘉遇。垆锤一世。仪式朝绅。惠日和风。瑞凤祥麟。若润江河。如载山岳。临之镇俗。推以泽物。庶展鸿猷。庸裨明时。骇机奄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8L 页
礉。吾道其衰。用舍有关。通塞何与。十载沦沉。千里遐裔。田园久荒。初服始返。白发千茎。丹心一片。处困而亨。修己益谨。斯文重厄。峤岳忽陨。邦家失依。吾党何恃。顾余慵疏。猥荷不鄙。高山景行。是仰是依。洛下星分。风雨凄其。衰迟简出。承诲无缘。谓彼乐园。来往俱便。殷勤一札。中道之约。良晤未就。大期旋促。星文晦彩。木稼为灾。哲人其萎。殄瘁堪哀。儒林失宗。后生焉托。上为公恸。下为私哭。时惟上元。即远其期。氛翳净尽。雪月交辉。满天清光。非公之灵。残骸弱喘。衰病交婴。无由执绋。有愧平生。一觞替奠。千古长辞。不昧惟灵。尚冀歆玆。
祭李判书(元祯)
蝉联茂阀。赫叶衣缨。济德流趾。世有耇成。河岳储精。笃生伟人。惠风爱日。威凤祥麟。才猷闿敏。城府宏渊。菀乎昌时。步武云天。玉季金昆。望实隆赫。嶷嶷风棱。崭崭圭角。结知 三朝。契合昭融。乃柱乃石。一节始终。从容庙朝。启迪徽猷。提衡八座。独斡垆锤。包荒茹纳。坦阔心腹。孰谓仓卒。奇祸迅礉。怼彼元凶。狺于肘腋。射影潜毒。俟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9H 页
间而作。烈火焦原。骇机箭发。肉视正士。肆其屠剔。公乃毅然。胸藏钢铁。笑视刀锯。其气益强。嗟哉善人。卒罹于殃。斗陨中霄。山摧半岳。万目睽睽。舆情恸抑。呜呼哀哉。物极必返。天道好还。白日回光。 湛恩涣汗。群秽屏迹。庶冤咸泄。更化伊初。首复旧秩。 貤官吊祭。申以 悯章。鸿褒殷典。光贲幽堂。哀荣无对。潜德愈亹。群阴解驳。善流吐气。呜呼哀哉。百世在后。一时在前。公无所怍。可以翩𦒘。屯踬非辱。奖饰非荣。荣辱去来。云浮太清。厄哉华门。神理难明。荆花减歇。谢树飘零。殄瘁同悲。儒林惨色。天或未定。为善者惑。食报非远。在尔茂嗣。猗欤茂嗣。载其显懿。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暂撤启沃。憩茇南服。江表安危。雪山重轻。苍生望属。 丹极宠倾。呜呼哀哉。仪形一隔。奄忽屡蓂。日月寝远。影响难凭。念予无似。饱德沦髓。夤缘出入。积有年纪。羁旅洛邸。辞以痘忌。推诚勉留。猥蒙馆置。乃后甄擢。实不求备。式至于今。寸心铭佩。公能知我。或见梦寐。白鸡之岁。宛候门戺。引入中堂。问答有以。历历悲辞。拳拳未已。吟呈一律。觉来犹记。秘事在心。未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39L 页
易一二。棠阴此日。幸叨庥庇。鹤告新茔。适丁玆时。感念幽明。涕泗涟洏。单杯瓣香。披露菲忱。风流宛在。僾然中心。倻山苍苍。洛水盈盈。剑气中横。非公之灵。
祭金芦洲(兑一)
天临昭代。笃生伟英。才猷闿敏。城府渊宏。锦绣之文。博达之辞。青春纵靶。紫陌高驰。玉季金昆。羽仪昌时。铜符出佩。喉舌入司。风生柏府。泽流桐乡。有蔚其望。亦焕其光。沧桑互变。时命靡常。遇坎则止。处困自亨。十胜名区。千古閒情。游心诸子。得意群经。或传或述。以发以明。步骤文雅。师范后生。何木之稼。何星之孛。哲人其萎。吾道之厄。呜呼恸哉。惟吾密契。粤自前人。蚤许襟抱。晚结姻亲。公忧我忧。公喜我喜。移家北渡。择近仁里。芦花松月。暮境心期。乘閒往来。白发苍颜。无心禄利。自得閒安。相恃以生。终老为期。百年深契。一朝长辞。公往谁从。我在谁居。幽明此别。有泪沾裾。况复较齿。间我一岁。沉痾论症。不甚相异。公今先逝。我独何恃。惊魂未定。如失右臂。呜呼恸哉。斯文不幸。时运亦否。旧要凋零。存者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0H 页
有几。神其虐我。夺之遽速。士林相吊。乡邻共惜。位不满德。时何不淑。寿未报仁。理何其啬。顾公家庭。惟德之府。谢兰争郁。荀龙竞秀。孰谓难必。菀彼槐树。存亡殊制。即远有期。佳城一闭。底处相随。丧未往哭。葬不临穴。地下他年。颜厚有忸。三更病枕。一片梁月。单觞替奠。寸肠如裂。
祭柳翊赞(宜河)
呜呼。公之美质。符彩可徵。公之懿行。先德是承。如金如玉。为凤为麟。秋水精神。老而愈新。忠孝肯构。晚岁经营。平生所业。一部考亭。世皆归仰。蔚为模范。位不称德。人或为歉。天爵既至。仁实有验。星沉南极。恨锁西城。俛仰之间。乌兔累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婚姻之好。此怀无极。衰病为祟。趋哭渐晚。今又替奠。益增悽惋。明灵不昧。庶谅衷曲。如在洋洋。歆我泂酌。
祭表兄金参判宾文
玄轸倏转。皓盖旋庄。人间此日。地下三霜。丧期已毕。痛怀焉极。温言莫承。雅范难接。几岁几日。复闻复睹。不斩世德。永范于时。儒林识趣。后生仰规。藐余无依。踽耳犹存。伤心发白。痛哭声吞。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0L 页
祥日今逢。悲辞深新。情宜哭殡。忧有采薪。衔辞永哀。送子替伸。一觞清酹。万解菲诚。尚冀顾歆。不昧惟灵。
祭金都事(命基)
呜呼吾兄。而至于斯耶。世德之美。家行之懿。乡闾之所矜式。士林之所模楷。而如何遂一卧而不起。厌浊世而深藏也。才可施于世。仁可被于民。而兄不乐为之用。病不得及闻。医不能效技。而兄何遽尔化耶。落落清姿。在眼依依。温温好音。在耳盈盈。而吾于此世。不复得见兄之风裁。不复得闻兄之论说。欲见而不得见。欲闻而不得闻。荏苒之间。奄届初期。吾于今日。将何以为心耶。呜呼哀哉。峤南士夫。孰非吾兄之亲知。而亲知孰不悲吾兄之长逝而不归也。独弟之于兄。悲伤一念。万万于亲知者。九原之下。兄亦默会矣。言念畴昔。我怀如何。不肖之儿。赘于高门。閒雅静淑。女中之士。缘我积恶。不育而夭。失此闺范。情沦神丧。星霜屡阅。悲念弸中。自兄之殁。尤不自抑。呜呼哀哉。苍苍者天。降戾吾南。平生亲爱。凋落殆尽。郑君希伯。继兄而殁。白首人间。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1H 页
踽踽无依。哀哀老泪。何时得乾。所可慰者。积善馀庆。获报于身殁之后。令胤幸得奇男。青毡旧物。此焉有托。不昧者灵。亦不拳拳于冥漠之中。呜呼哀哉。意不可尽。言不可极。单杯替奠。百酸交集。精灵若在。尚冀一格。
祭朴敬夫(道行)
惟灵。天赋真醇。率履谨重。孝笃奉先。宽克容众。卧自然亭。听分剂命。芦浦月白。琴洞花映。杯酒自娱。利欲都捐。持身不苟。物莫能迁。修仁理舛。天亦有偏。娘夭蚤岁。子折芳年。神之降祸。一何其酷。二竖傍伺。三魂随绝。人间永谢。地下谁从。佳城载启。故宅今空。呜呼恸哉。泣算平生。永怀伤神。言我寄赘。动四十春。形忘尔我。情均骨肉。星躔黑狗。我哭玄鳦。群儿恃舅。即同其母。两家情悃。一倍平素。哭亡于今。痛兼思昔。自君病甚。值村疑发。殁不凭棺。尚稽一哭。幽明永阂。恸愧交滋。灵虽默识。我曷怀为。呜呼痛哉。六旬光阴。一样罅驹。高亭北池。寿宫依丘。溪月松风。雨夕烟朝。依旧精灵。与化逍遥。儿孙失依。号祖若父。胡宁忍斯。舍去不顾。半百年间。哭君四世。感伤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1L 页
交骈。悲泪难制。想于泉台。弟妹相接。怡愉之乐。不异平昔。老夫疚怀。可报分明。单杯瓣香。不尽者情。
祭李耆卿(乔年)
呜呼耆卿。厌世何忙。追惟昔日。如割我肠。辟居于先。邻卜朱陈。世交由来。两绝畦畛。联翩雁行。无或参差。蓬麻互依。丽泽相资。接袂交襟。以敖以嬉。见之则欢。不见则思。到处追随。尔我忘形。义虽友朋。情实弟兄。数则斯疏。圣训虽然。久而深笃。交谊斯坚。卓荦如君。世有几人。持身严整。接物温醇。业传诗礼。庆溢门阑。骥儿展步。早岁鹏抟。天固可必。食报其宜。终见显荣。谓享期颐。未及六旬。奄遘一疾。药饵无灵。神鬼亦恶。遽尔长逝。理实难谌。养阙专城。馀恸曷任。叩盆长痛。才经一年。病转成痼。奄忽后先。与我仲氏。落地同庚。三岁以来。两家俱零。彼苍者天。胡宁忍斯。昔我佩符。于彼东陲。命驾千里。握手怡怡。我于平日。谓君康健。经旬瘴海。不瑕有愆。荣卫失调。气息甚促。临分赠语。勉以慎摄。自我卧閒。三载于今。水土为祟。疾病交侵。加以丧戚。虽未源源。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2H 页
时或扶曳。往来寒暄。昨岁松亭。里设胜筵。一场团圆。老少翩翩。公于此日。谈笑如常。庶几其瘳。福禄无疆。如何数月。忽焉其亡。丰仪已逖。梁月凄凉。兄我一家。昆季四人。幽明存殁。祸败何均。重泉之下。想或从游。言念及此。涕泗横流。拊筵长号。天地茫茫。不昧者存。歆我一觞。
祭伯氏文
呜呼。吾兄至斯耶。失声长号。而兄其莫我闻耶。天耶鬼耶。胡宁忍斯。以吾兄之慈详孝友。竟不获神明之所扶佑。使之不胜丧者。果何理也。呜呼哀哉。人生于世。孰无一死。生而幼幼而长长而老老而衰衰而死。此固理之常也。抑又何悲。而兄之逝。寿不至六旬。天耶鬼耶。父母之丧。人皆有之。殁而殓殓而殡殡而葬葬而期期而祥祥而禫禫而复常。子之道。于斯尽矣。兄之逝。服未及三年。天耶鬼耶。其有知乎无知乎。兄实无所负于神明。而彼苍苍者。降殃斯酷。吾虽欲不怨得乎。呜呼哀哉。即远之期。奄隔一宵。兄其舍我而何之耶。死而无精灵则已矣。如有之则岂能瞑目于地下耶。自罹荼毒。友爱之隆。尤倍平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2L 页
昔。毁瘠视听。赖而相宽。兄不可一日无弟。弟不可一日无兄。如何今日。羸瘁之容。奄然长逝。而弃我如遗也耶。呜呼哀哉。弟之至痛。兄其知之乎否耶。吾兄弟四人。平日之所相期者何事也。勉之以毋负家风。勖之以罔坠先业。常棣之乐。埙篪之和。父母尝安乐之矣。亲戚亦称道之矣。弟自童幼。懒惰成性。而先君严责之。兄又勤于奖劝。或加笞挞。赖而振励。获捷科第。于斯时也。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全此二乐。乐其何极。自是以来。相聚首而忧者。室如悬磬。日迫西岭。及此荣养。情之至愿。而身未经痘。仕进无路。此亦吾兄弟之相忧也。岁在庚戌。先人奄忽捐背。弟自远邮。罔夜驰来。而罪戾山积。未及终天。骨惊神漂。痛毒难堪。肝摧肠裂。扶全无望。而一缕顽命。赖而不灭者。先妣在堂。兄弟在傍。相与为命。能抑至情。日月流迈。遽尔而释衰。残邮偏养。少酬宿愿。而兄弟五十之年。倏焉已至白发生鬓。所虑日深。然人之寿之长短。不系于是。吾之所期于兄者。当享上寿而受遐福也。岂知今日。奄至于斯。往岁蒙 恩。奉檄湖南。念先君于重泉。风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3H 页
树莫及。奉慈颜于全城。荣幸亦多。行期且迫。兄与仲氏。不得陪板舆而行。行至商山。分手而去留。母子兄弟之别。意果何如。秋凉之后。期以下来。计日计程。屈指徒劳。弟恶日积。祸及先妣。痢患卒发。药饵无良。奄奄气息。苦企兄至。而行未及到。奄及属纩。天涯叩叫。惟弟及季。而兄与仲氏中道闻讣。拊棺哭擗。天地茫茫。运柩炎程。跋涉山川。幸不颠仆。得返桑梓。而吾之发日以白。吾之气日以衰。况长我十年之兄乎。矧又十馀日长程。才往而才返者乎。然兄不一卧呻痛。吾以兄之刚健为一幸。吾则冒眩诸症。交攻互发。却食度日。喘息如缕。而得以支持吾气力者。实赖兄弟多方救疗也。岂知吾之有病而生。兄之无病而逝乎。平居游宦。古人尚有少一人之叹。况此巨创之中。其能忍吾兄入地也耶。亡姊之死。今已廿馀年之久。而孔怀之情。转切于今日者。岂非重戚在身。情易感而心易悲者哉。况乎吾兄同被于苫荐。共案乎蔬食。哭泣于斯。晤言于斯。而未尝少须臾离者乎。几筵之下。虚其长位者。今几个日月也。礼当以兄之未尽服之衰。代服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3L 页
兄之子。我之怀到此。将何如也。宁欲溘然。呜呼哀哉。阕服之期。只隔七朔。而兄乃去衰杖弃妻子离群弟。而奄作地中之人。未知其所重有加于此。而得拜先君先妣于泉壤之下也耶。如其有知而奉杖屦以自随如平日。则兄似无憾矣。呜呼恸哉。母氏有何负于天。吾兄有何辜于天。而天忍夺吾兄于我,母氏衰绖之中也。兄之平生。与物无竞。任真自适。宜享其寿考福禄者无疑。而年才过于知命。困一生于穷寒。男未毕聘。女未毕笄。终抱无涯之恸。而使我亦不得永共被之乐也。天乎天乎。一何其酷。呜呼恸哉。毁瘠灭性。记云比之于不慈不孝。上焉不慈。下焉不孝。忍加于吾兄之身耶。经葺旧舍。拊恤诸孤。弟季在世。兄其无忧。而以兄之强康。尚不能久在人间。得一疾而不起。才五日而至此。如吾之素多疾病。其何能久存乎。是又未可知也。惊心未定。如痴如狂。世间万事。都不关心。幽明此恨。天地何极。言之至此。长痛欲绝。辞有尽而情不可穷。不昧者存。歆我一觞。
祭朴公(世文)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4H 页
呜呼。公之生已经七旬。而气甚康健。容不衰耗。少无荣卫之愆。谓享期颐之寿。何一疾之为祟。奄长逝而莫攀也耶。呜呼。由前则同堂男妹之姻好也。由后则甥馆叔侄之情契也。相爱之笃。出寻常万万。而自数年来。合堂同席之日疏者。岂非彼此年龄之渐暮。而忧冗之难脱哉。无日不思。公我同然。而今奄至此。我怀如何。呜呼哀哉。室人生才七朔而孤。公之拊爱。如己之子。室人之待公。无间于父。而病不得归候。殁不能哭临。虽缘痼疾之在身。岂忘惭负于其心。如我者蒲柳衰朽。日益月加。乡闾出入。废却经年。此公之每以我为忧者。而公归泉下。我留世间。岂料夫人事之至于斯也。呜呼哀哉。白首人间。弟兄相依。一朝长辞。孔怀曷极。仲氏同原。融怡是卜。两家消息。可报丁宁。言念及此。衰泪沾襟。即远今日。为奠一觞。而日寒病剧。替送豚儿。幽明此别。倍伤心魂。不眛者存。尚冀一歆。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赞
  
颜子春生赞
物之于春。资生之初。一元之气。流行而舒。芽根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4L 页
甲核。飞走动植。无物不囿。生意滋息。猗欤颜氏。其亦庶几。春欤人欤。气充德肥。箪食瓢饮。陋巷是居。忧不可堪。乐自有馀。既广既胖。且粹且盎。义理之蕴。道德之光。体段已具。亚于天纵。祥云瑞霭。甘雨光风。元和气像。条畅旁达。默悟斯妙。冰解冻释。蔼蔼温温。天和气清。𠖳然如春。化化生生。昭融洞彻。范围天地。贤哉回也。一理攸致。孰陶成是。元气仲尼。春风杏坛。时雨化之。三月不违。一团和气。上下天人。位育两至。不幸而夭。天其曷故。仰袭遗芬。和风万古。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策问
问。量者人之所不可无者。而浅深各异。阔狭不齐。大者如天地焉江河焉。小者如釜斛焉斗筲焉。同受天地之气以为生。而量之大小。若是其不同者何欤。抑禀赋之初。已有定限。而不得强为之欤。吐茵中而不问。溺殿上而隐罪者谁欤。杖轻而违重。敕至而不动者。亦谁欤。偷儿临死。备言其德量。中使到门。自若其神色。二子之量。谁大而谁小。一知毁者。恐终身之不忘。明呼其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5H 页
名。虑姓名之有同。两人之量。孰优而孰劣。唾面待乾。罢相赋诗之量。抑有大小之可言欤。失印举乐。倒印不问之量。抑有优劣于其间欤。大凡人之于世。所遇不一。应大变而处大事。定静凝重。不动声色。无颠倒错乱之失。然后人得以伏其量。则器局偏隘。识见粗浅者。其于恕己容人之道。临事处变之策。恶得无失。而能镇静乎浮俗。感服乎人心乎。器量各有定限。不得勉强而增益。则止当付之于禀赋之天而莫之修省。小者终于小而不得为大。隘者终于隘而不得为宽欤。君子以为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亦有变化充养之可言欤。诸生必有平日之所讲究者。其各悉著于篇。
温公不以蜀汉为正统论
呜呼。续春秋之笔而定万世之统。难矣哉。述家之是非乖正。而纂录者不能无袭谬之误。史氏之撰记失正。而传述者不能无循辙之失。苟不原其循袭之故。而遽为君子与夺之过。则亦恶乎可哉。愚于司马公。不以蜀汉为正统也。窃有所因其事而得其心者。夫温公大贤也。昭烈大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5L 页
统也。以天下之大贤。定万世之大统。则岂不知昭烈之可尊。瞒贼之当斥。而乃反以天子之礼。予僭贼之魏。以诸侯之列。待汉室之胄者。岂公之心哉。此不过由于袭谬之久。循讹之故。而所以然者。史氏也非温公也。何以明之。昭烈以中山之裔。盖世之英。正位蜀汉。灵承帝统。其名则正也。其言则顺也。虽以三尺孩童。皆知为汉家之宗胄。刘氏之嫡传。则曾谓温公尚昧于此乎。特其老瞒狐媚。乘时擅制。欺人孤寡。讳心纂代。当时记事之人。不觉其自帝之罪。直以其年月日。接于献帝之后。而堂堂蜀中之年号。附见于僭贼之下方。则当时修史者。徒知有魏而不复知有汉焉。天下之是非。眩见闻熟矣。温公生于百世之下。抡摭百载之上。而因袭旧迹。述为新编。则其所以予魏者。非温公之予魏也。其所以夺汉者。非温公之夺汉也。史氏予于前而温公述于后。史氏夺于前而温公循其故。则予之也愚不曰温公而曰史氏也。夺之也愚不曰温公而曰史氏也。予之夺之。不循乎己。则此特袭谬之误也。循辙之失也。岂可以此谓薄于汉而私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6H 页
于魏也哉。大抵定天下之大权。天下之大事也。立天下之大统。天下之大经也。作者之权。夫子犹不敢。则温公岂可自居而有私取舍于其间哉。然则因其旧史而不与予夺之权。袭其前述而无预取舍之分者。要出于古人述而不作之意也。其果以是而为温公之罪乎。呜呼。天下之是非不一。史家之撰述各异。秦之始皇。不韦之子。而秦史以吕易嬴。故温公以始皇继秦之后。晋之元帝。乃牛金之出。而晋史以牛易马。故温公以元帝接晋之统。于秦既因其旧。于晋亦袭其故。则其在汉也。又何曾别立己意。以辨其正伪之分也哉。传而述之。以俟来后。而千载之下。公议不泯。紫阳一书。日星昭明。则天下之真是非。于是乎定矣。呜呼。安得使涑水得为正伪之论。如紫阳之为乎。如是则尤善矣。
记张氏源派故事
惟我张氏。为海东望族。而蔓延于国中。世代辽远。文献无徵。或有同宗而异贯者。或有同贯而异宗者。茫然不知其分派之世。兵曹故籍。有曰张吉当新罗时。自浙江窜寓东国。改名贞弼。倡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6L 页
起斯文。兴恢王业。为高丽太师。封玉山府院君。从祀文庙。又建院赐额。有土田臧穫之赐。朝鲜之有张氏。自此始焉。其后张之贤为唐朝翰林学士。使来东国。因居焉。有五子。各有封邑。曰应翼封丹阳君。曰顺翼封青松君。曰孝翼封仁同君。曰贤翼封兴阳君。曰末翼封蔚珍君。仁同君即我始祖。而其后世系。无由考得。黄海道张姓人呈于兵曹。誊出古籍。而其时张营将在京亲见其人。未得详细誊传。诚可慨然。且其人又言自其始祖。以至于汉留侯张良及博望侯张骞。其间世次。一无遗失云云。此则近于诞妄。似难取信。且闻上将军张金用为张氏始祖。其后十馀世官秩及名讳。详具于张宇明家谱搜录中。而此亦得于传闻矣。曾于仁同之行。与诸姓丈从容叙话。则皆云大同谱及传来文籍。荡失于壬辰兵燹。其后修出于旅轩先生之手。而或因古老之流传。或记平日之明见而熟闻者修录之。至于远代可疑则皆阙而不书。以是仁同,醴泉。分为二宗云。噫远代之事。既无谱牒之可證。难以考见。而至若始祖直提学公及子大提学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7H 页
公两代。则宜有勋德之表表可传者。考之丽史。求之家谱。而俱无见焉。其后四代亦轩冕相承。而仕某朝居某地。亦不能详知。墓所或云在于竹山。或云在于利川。而失于兵火。子孙散处遐方。未果力搜。迄于今二百馀年。永绝香火。将不免野人樵牧之侵。子孙之恨。当复何如也哉。粤我安襄公。世代不甚相远。而其立朝名德。居家实行。及其他制述篇章之可传于后者。非止勋籍 教书一二可记。而亦皆失于兵乱。仁同邑邸南一里许有旧基。邑人至今称为延福君家址云云。张炅尝语余曰先贤胎降之地。废为耕耘之处。若于此而筑坛立祠。以时荐享。则其于尊祖报先之道。可无慊云云。其言令人感动。而顾无以克就。至于校理府君事行则略具旧碣志文。亦无文集裒传。尤可叹也。自后累代。或抱才而早世。或被徵而不仕。惟我王考监正府君,从叔菊岩公。资禀之纯美。行谊之敦厚。无愧于古君子。而皆养德林泉。未显于世。天之厚其禀而啬其报者。又何如是之舛也。先考逸隐府君常慨然于先德之未著。欲搜聚安襄公以下遗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7L 页
事。叙次为家传。而风树奄及。此事遂已。呜呼唏矣。不肖矇无知识。虽欲揄扬世德。以示于后。而固茫然不知其所措。然惧其为先人之志而仍或坠逸未白于后。故略记见闻于右。以备子孙之考览云。
己巳日记抄略
己巳五月初四日阴。○李修撰东标誊送 朝报。时事可谓痛哭痛哭。四月二十三日 中宫殿诞日问安。有忤 上旨。例进方物之膳及二品以上问安单子。并皆还下。内承传亦拿推。宾厅领左右三公。兵判吏判。左参赞李观徵,刑判李宇鼎,礼判闵宗道,判尹吴始复,右参赞柳命天,左尹尹以济,户参权愈,吏参俞夏益,工参申厚载,护军郑后亮,礼议俞夏谦,工议朴廷薛,户议李义徵,参知李玄纪。合 启请收 严批。不允。亟 命详按旧典。斯速举行。○宾厅大臣诸臣请对合 启。岂料 圣明之世。遽有此举云云。 答曰卿等相继渎挠。殊无严也。亟停勿烦。宾厅再 启。 答曰卿等罔念 国家之贻祸。复此烦渎。违拒明命。今日国体。可谓寒心。任自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8H 页
为之。○二十四日。领相及吏曹判书等上疏大槩。亟正臣等之罪。以为为人臣不忠者戒事入 启。不赐 批答。并 命入侍。雷威震叠。群下惶慄云云。○应教李湜削黜。承旨李蓍晚罢。刑判李宇鼎罢。献纳李万元极边远窜。右尹权说拿鞫。其他多官。罢黜相继云云。 圣上有此无前过举。将不免后世讥议。而士林容默不言。迄无发论之处。甚闷甚闷。九潭金佥知以八十八岁人。父子来会于新榜蔡命元家。蔡理仁,权东老亦会。为言此意。洪校理天卿。亦言之云矣。
初七日壬寅。杲杲出日。○器远(再从侄万杰字)朝自三江还。闻李世华,吴斗寅,朴泰辅,俞櫶等散班八十员上疏。自 上亲鞫施以烙刑。泰辅等皆死云云。不胜惊愕。 国事至此。奈何奈何。
初八日癸卯又晴。邈无雨意。○午后将往见李修撰。往浯川书堂。器远与舍弟来会。
初九日甲辰晴。旱炎比酷。民事可念。○始见朴泰辅疏。念朝家事。尤可仰屋。其疏曰云云。疏入天威震叠。疏首吴斗寅,李世华亲鞫各二次。朴泰辅以制疏之故刑二次不服。压膝二次不服。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8L 页
烙刑二次不服。又加刑二次。盖以疏中有浸润稔熟四字。 天威至此。前后凡七次也。自其日三更至翌日食时。乃止鞫发配。极边围篱。至果川气绝复苏云。而其后死生不闻。不忍言不忍言。○李万元义州发配。玉堂一人罢。右相以涕泣而谏。罢发遣。春秋馆堂上及郎厅于江都。考前例。以 成宗朝有尹氏废黜事也。 备忘记曰云云。 中宫免为庶人。废黜私第。告 庙颁赦。张炯封玉山府院君。妻为坡山夫人,瀛洲夫人。 国事至此。吾岭不可无叫 阍力争之举。士林会集于屏山书院。故起送舍弟及儿命杰,侄之杰,从侄器远诸辈。作书于洪校理天卿。令浯川书堂下人。未明发送于龙宫。又作书于乡校掌议。继为起送乡人。○柳主簿丈书。自官便来。领府事李尚真亦远窜。自 上下教曰以此纷纭争执者。当以逆律论断。颁示八方云云。前参议李后定独疏未彻。馆疏洪景濂台疏儒疏亦入政院。不得捧入。还出给云云。时事痛哭之外。不知所言。安诚卿盛办酒食。与之同宿。 国事至此。不能安寝奈何。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9H 页
初十日乙巳。有雨意还晴。○河上柳进士子光及后贤及先达诸人来会。传 朝报颇详。○两儿自屏山还。闻三司合 启。已至停罢。儒疏呈政院者皆还出给。事无奈何。遂停疏举云。不胜痛叹。(是年六月。先生因 上以旱灾求言。草万言疏。请 中殿复位。兼陈时弊。以 禁令未彻。疏见本集。)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遗事
  
六代祖考礼曹参判兼 世子侍讲院右副宾客延福君 赠吏曹判书谥安襄公松雪轩府君遗事
府君讳末孙字景胤。生于宣德六年辛亥。景泰癸酉俱中生进两试。天顺己卯捷文科。历践台谏。出为北评事。从许忠贞琮征野人有功。佔毕斋金先生以诗贺之曰金甲貂裘游子情。萧萧落木响边城。诗书从事诗书将。喜见妖氛塞外清。成化丁亥。贼李施爱叛据吉州。为长驱犯 阙之谋。 上命龟城君浚为元帅。选近臣之有文武智略者二十有八人往讨之。公以内赡寺佥正。隶镇北将军康纯幕府参佐。筹画劳伐甚多。贼平录敌忾功封延福君。图形 赐铁券。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49L 页
教书略曰惟尔性质纯悫。学识疏通。早捷科第。颇有名称。忠义之道。实所佩服。李廷馨东阁杂记曰公早以孝廉著闻。性恬静质实。学行纯备。性理论辨。无不博通。佔毕金先生甚敬重之。又曰公丁亥入野人界。贼兵逼迫。公坚壁答檄。贼无辞乃退。其入吉州。不听薛文平之诈谋奇计。麾兵连骑。一鼓而克之。单骑至海上。与书生数人宴饮。次李太白问月诗。泛舟至洪原。猝逢海娘贼数十艘。公素不习水战。以其多得众心。故能不日讨平之。乘胜至明川。贼兵乃望风崩溃。公选遣武士二十人。遂缚致渠魁于辕门之下。自是威名大振。而不伐功能。每与人语。必归功于元帅云。洪文匡贵达有诗曰闻君谈笑能却贼。渔樵不敢近城池。辕门一夜无传檄。醉草青天问月诗。后官至礼曹参判。成化二十一年丙午卒。享年五十六。 上命有司礼葬之。 赠吏曹判书谥安襄公。墓在醴泉虎鸣山壬向之原。夫人安东权氏。都梁副丞永慎之女。领议政仲和之孙。墓在同郡同面藤岩山麓原谷村后卯向之原。公生于仁同邑邸。中居京畿仓洞。晚居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0H 页
于醴泉花庄。
五代祖考弘文馆校理府君遗事
府君讳孟羽字翼之。生于成化六年庚寅。自幼志于学。弘治壬子中司马。正德己巳以义禁府经历登别试文科。历践清要。为弘文馆校理。蔚有时望。见忤于金安老。左迁为黄海道都事。卒于海州客馆。时则正德六年辛未也。享年四十二。公禀气纯厖。操履忠信。孝友出于天性。父母有疾。为之断指尝粪。同气分箸。听其自占。亲丧既阕。值乡举不赴。以尽馀哀。处朋友诚信。莅官极其勤谨。所在施措简俭。僚吏多信服焉。与静庵赵先生分最深。先生尝赠诗曰潇洒衡门洛水头。天教佳士抱穷愁。十年蕴椟须高价。何日方膺侧席求。又曰平生伎俩路歧头。白首穷途谩抱愁。上帝聪明元自我。向来名利不曾求。又手书濂洛六君子赞以遗公。其相与如此。而遭摈权奸。未究蕴抱之万一。竟左迁以殁。夫人密阳孙氏掌令蕃之女。训导次纲之孙。有闺范。伤公客殁。及返榇常在殡侧。日夜号泣。以此成疾。继逝。合窆于安襄公墓下坐丙原。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0L 页
高祖考迪顺副尉府君遗事
府君讳应弼字亮叔。生于正德三年戊辰。幼失怙恃。从伯氏生员公于荣川。未及长成。伯氏又殁。与嫂氏寄养于掌令文敬仝家。敬仝伯氏妇翁也。遂受业于其门。自入学才艺超绝。文词骤进。圣经贤传诸子百家。一见辄解。识者莫不期以远到。至嘉靖甲辰卒。享年三十七。初配顺兴安氏。习读继宗之女。后配庆州李氏。护军善童之女。公墓在虎鸣山场洞向甲之原。安氏墓在安东丰山池洞向午之原。即安氏先兆之侧也。李氏墓在校理公墓下坐丙之原。
曾祖考南部参奉府君遗事
府君讳世禧字重吉。生于嘉靖戊戌。早事举业。中戊辰司马。名重泮宫。以馆荐 除南部参奉不就。优游田里。为终老计。壬辰之变。闻郭忠翼再祐倡义守火旺山城。率二子与朴大庵惺赴之。协赞军谋。乱定搆小亭于所居川边断麓之上。自号藤岩。日与讲徒处其中。图书满壁。花草脩然。名公韵士多唱酬焉。以万历丁未卒。享年七十。墓在安襄公墓右。配顺天张氏。训导侃之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1H 页
女。墓合封。
祖考竹轩府君遗事(后 赠通训大夫军资监正)
府君讳汝翮字文举。生于万历乙亥。天资浑厚。宇量宏深。自幼笃志劬书。文辞日就。尤致意于性理之书。手抄心经近思录诸篇。终日端坐诵读。至忘寝食。非礼之色。未尝经于目。非义之言。未尝出诸口。教子弟恩而严。处宗族睦而义。乡邻士友莫不倚而重之。崇祯己卯。考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五。葬下原谷丑坐之原。配安东权氏。同枢准之女。有家法壸范。墓合封。
先考逸隐府君遗事
府君讳元庆字善初。生于万历庚子。幼而岐嶷。体皃凝重。既长博极群书。经传蕴奥之旨。性理渊微之源。无不探讨自得。文艺超逸。事父母致其孝。奉祭祀极其诚。每鸡鸣必盥洗具冠带。祇谒祠庙。省问堂闱。退则危坐终日。对案玩索。虽子侄辈未尝见其有懈惰之容。家素不给。而其待宗族。无论远近。必尽心顾护。婚葬以时。是以门成敦睦之风。至科业虽为亲屈志。初不以得失介意。自丙子以后遂废举业。决意林泉。自号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1L 页
逸隐处士。有诗云山中无历日。犹记大明春。与剑岩金公锟,柱峰李公崃为莫逆交。表侄参判金公宾尝师事之。府君尝曰君子力行而已。若求闻于人。是可耻也。天启庚戌十月二十八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一。葬先公墓左艮坐之原。配安东权氏。济用监判官纯悫之女。慈仁有德。在子官衙。一民被箠。辄有忧色。寻常劝勉。每及薄罚。丁巳七月九日卒。墓与府君墓连封。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墓表
  
高祖考迪顺副尉府君墓表
府君讳应弼字亮叔。仁同人。高祖讳天叙。 赠通政大夫户曹参议。曾祖讳安良通德郎鸿山县监。 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资宪大夫兵曹判书玉山君。祖讳末孙。精忠出气。敌忾功臣。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 世子侍讲院右副宾客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延福君。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谥安襄公。考讳孟羽。通训大夫弘文馆校理。妣密阳孙氏。司宪府掌令蕃之女。公生正德三年戊辰。四五岁继失怙恃。寄养于伯氏应臣。长通经籍。业至成就。而德潜不耀。寿啬不享。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2H 页
天之报施。数或舛也。初配顺兴安氏。习读继宗女无嗣。墓在安东府任县丰山池洞村北。后配庆州李氏。副护军善童女。墓在校理公阶下。生三子。长永禧。有外裔若干。次世禧。司马参奉。次锡禧。修义副尉。嘉靖甲辰二月十五日卒。享年七十。葬延福君墓西麓庚坐甲向之原。参奉生二子。汝翰,汝翮。锡禧生二子。汝翊,汝翔。汝翰生四子。裕庆,崇庆,亨庆,厚庆。汝翮 赠监正生五子。元庆,善庆,遇庆,守庆,恒庆。汝翊生四子。兴庆,茂庆,缵庆,胤庆。汝翔生一子承庆。玄孙玧,珣,瓆,圭,𪻏,瑀,琄,瓘,顼,𤦎,瑱,琥,𤥻,珯,瑍,瑎,珶。五代孙万杰参奉,汉杰,之杰生员,是杰,廷杰,士杰,仁杰,尔杰,在杰,道杰,邦杰,俊杰,仲杰,有杰,命杰,英杰,文杰。馀幼。内外云仍多至数百馀人。式衍且繁。不可殚载。不肖如瑱又窃科第。厕迹中外者。无非积善馀泽。则天之报施于后者。果何如哉。先人兄弟与堂叔昆季。谋竖片碣。办理者有年。不幸相继殒殁。未克就志。宗君万杰思所以继述先志。募工而卒业焉。孤陋拙语。何足以表扬先德之万一。而求人之际。或有日月之滞。则其于负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2L 页
先人为先之诚何哉。玆不获已泣叙其槩焉。
曾祖考南部参奉府君墓表
府君姓张。讳世禧字重吉。系载曾祖考讳末孙墓碣。祖考讳孟羽。通训大夫弘文校理。考讳应弼。忠义尉迪顺副尉。妣庆州李氏。副护军善童女。公生嘉靖戊戌三月十三日。禀质纯雅。业专经籍。隆庆戊辰中司马。以馆学荐 除南部参奉不赴。卒于万历丁未。享年七十。葬于延福君墓右。配顺天张氏。训导侃女。生四女三男。长适金㝯。次适权平,全成宪,李存性。男长汝翰生四男一女。裕庆,崇庆,亨庆,厚庆。次汝翎夭。次汝翮 赠监正。生五男四女。元庆,善庆,遇庆,守庆,恒庆。内外云仍二百馀人。不省如瑱又窃科第。历典州府。天所报也。先人谋竖片碣。不克就志。玄孙参奉万杰思所继述。率宗人营立。曾孙瑱略叙其槩如右。
通德郎咸阳朴公墓表
公讳煌字明伯。咸阳人。高丽判三司事咸阳府院君文齐公耻庵先生忠佐之后。曾祖司酝直长讳聃龄。祖 赠工曹正郎讳瓛。考讳希文。妣
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553H 页
蔚珍张氏。郡守翎女。公生万历丙午。卒清主康熙甲辰。享年五十九。葬龙宫渔隐洞亥坐之原。配罗州丁氏彦瑚女。生戊申卒癸丑。一子道行。三子澍,涏,涵。一女权最。女长南亨夏三子一女。次张真文科掌令二子三女。次赵祯汉一子三女。次权寿昌一子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