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二百二十五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刑部尚書秦蕙田
  賓禮
   三恪二王後
    蕙田禮記郊特云天子存二代之後尊賢尊賢不過二代春秋傳又有以三恪之文後之說者各不同有以二王之前復立三恪并三與二為五代鄭康成劉熹崔靈恩之說也有以二王之前止立一代二王在三恪之内者杜預魏收杜佑之說也漢魏以前多主鄭說唐宋以後多主杜解案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而封黄帝堯舜之後下車而封夏殷之後則薊祝陳為三恪而先封杞宋為二王後而後封其禮盖有别矣然二王之後得用其先代之禮樂正朔服色天子賓禮待之爵為上公三恪則否故孔子夏殷之禮必徵諸杞宋又謂杞宋為天子事守春秋皇武子稱宋先代之後于周為客而薊祝陳諸國不聞别有異數三恪以代逺故先封而其禮數從殺二王後以代近故後封而其禮數從厚鄭氏之不可易也然後世多主三代三恪者盖成周之世去古尚近而始祖后稷出自黄帝仕于堯舜之時故求其後而立之後世去古寖逺其先代之逺者又無如軒轅唐虞功徳則追三代之後而封之已足致尊崇之意三恪之封難行近代也而猶欲沿三恪之名此所以從杜而不從鄭也今採經傳諸書以見三代以上之禮而後追封先代之事附焉
禮記郊特天子二代之後尊賢尊賢不過二代(注過之逺難法也二或為三無天子繼世而立子孫以不滅亡見在子孫功徳仍須存之所以二代之後猶尚尊其往昔之賢所取法象案異義公羊二王之後所以通夫三統之義引此文古春左氏家封夏殷二王之後以為上公黄帝堯舜之後謂之三恪許慎謹按云治魯詩丞相元成治易施讐說引外傳三王之樂可得觀乎知王者封三而已而與左氏同鄭駮之云所二王之後命使郊天天子之禮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正朔服色恪者敬也敬其先聖而封其後諸侯無殊何得夏殷之後如鄭此言公羊自據二王之後左氏兼論三恪義不乖異也熊氏云周之三恪少昊髙辛逺存黄帝者取其制作人故易繋辭云神農氏黄帝堯舜氏作義當然也)
    蕙田五經異義所引左氏與杜解不同劉歆賈逵諸儒之在杜征南以前
 孫氏曰立前代之後統承先王自古有此法也有虞氏時棄髙辛之後故得祭天所謂后稷肇祀是也丹朱唐堯後作賓於虞書所謂虞賓在位是也夏后時則丹朱商均之子孫皆為二王後湯為夏氏立後經傳雖不載然有商興固當以禹之裔為二王後無疑仲虺之誥稱湯之徳有曰兹率厥典言能率舊典不易故常豈其崇徳象賢之事獨不稽古乎至周則封微子宋至後於陳封東樓公於杞亦必因成湯舜禹之後陳杞可以推知
周禮春官几筵國賓牖前彤几
    蕙田國賓馬融以為二王後(何氏休曰王者二王之後使統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禮樂所以尊先聖通三統師法之義恭讓之禮於是可得而觀之)
 通典王者三恪二王之後者欲通師法之義其前代之後使之郊天天子禮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正朔服色得通三正
 通典三恪三恪二王之義有三說一云二王之前更立三代之後三恪此據樂記武王克商未及下車黄帝堯舜之後下車夏殷之後通已用六代之樂一云二王之前但立一代二王三恪此據左傳云封胡公以備三恪王者所敬先王二更封一代以備三恪存三恪者所敬之道不過於三以通三三云二王之後為一恪妻之父母為二恪夷狄之君為三恪此據王有不臣者三而言之(不臣二王後尊敬先王通三正之義故書有虞賓在位詩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明天下一家所有敬讓之至故封建之使得服其正色用其禮樂事先祖故孔于云夏禮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不臣父母者妻之言齊與已齊體共承先祖故尊其父母春秋左氏云紀季姜歸於京師稱字者子尊不加父母妻與已齊體故夫不得臣之四夷之君不臣尚書大傳越裳氏白雉周公辭不受曰正朔不施君子不臣也)案梁崔靈恩三義之說以初為長何者禮記郊特牲云存二王之後尊賢不過二代又詩云二王之後助祭春秋公羊說曰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以上無謂二王之後三恪文若更立一代通備三恪者則非不二代之意左傳云封胡公以備三恪者謂上同黄帝堯舜下同殷夏為三恪也按二王三恪無正崔靈恩禮記陳武王之封以為通存五代竊恐未安今據二代之後即謂之二王三代之後即謂之三恪武王封盖以堯有則天之大人能名黄帝列序星辰正名百物自以功齊萬代師範百王故特封其後偶契三二之數實非厯代通法故記云尊不過二代示敬必由舊因取通已為三正也其二代之前第三代者雖逺難師法豈得不録其後故亦存之示敬其道而已因謂之三恪左傳云封胡公以備三恪足知無五代也况厯代至今皆以三代三恪
    蕙田崔靈恩議正杜君卿不從之者因唐世以周隋為二王後并後魏為三恪不用鄭氏義故也其稱武王所封非厯代通法良然
          右通論
益稷虞賓在位羣后徳讓(傳虞賓丹朱二王後故稱賓)
公元前1573年
 竹書紀年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不克遂封朱于房為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通典虞舜以堯子丹朱為賓虞賓不臣
    蕙田案路史炎帝參盧是曰榆罔空桑䄠于有熊氏黄帝乃封參盧于路而崇炎帝之祀于陳此追崇先代之始經傳不載附見于此
          右虞
史記五帝本紀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其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不敢專也(集解譙周曰以唐封堯之子以虞封舜之子索隱漢書律厯云封堯子于丹淵諸侯商均封虞在梁國今虞城縣也舜正義括地志云定州唐縣堯後所封宋州虞城縣後所封也)
公元前800年
春秋哀公元年左氏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注虞舜諸侯也梁國有虞縣有虞君也)
          右
詩商頌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懌(朱子集傳嘉客先代之後助祭者也)
公元前654年
春秋昭公八年左氏史趙晉侯曰自幕至于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徳寘徳于遂遂世守之(注遂舜後盖殷之興存舜之後而封遂言舜徳乃至于遂故疏三年傳云箕伯直柄虞遂伯戯則遂在直柄之後云盖殷興存舜之後而封之也言舜有明聖之徳其徳流及于遂)
史記本紀天子代夏朝天下湯封之後(正義括地志云夏亭故城汝州郀城縣東北五十四里盖夏后所封也)
          右商
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黄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于杞投殷之後于宋(注反當為及字之誤也及商謂至都也封謂故無土地者也投舉徙之辭也時武王武庚殷墟所徙者微子也)
禮運杞之郊也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事守也(注先祖法度子孫所當守)
公元前633年
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左氏傳昔虞閼父周陶正服事先王(注閼父之後武王陶正)我先王賴其利器也與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胡公(注庸用也元女武王長女胡公閼父之子滿也)而封諸陳以備三恪(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謂之恪并二王後三國其禮轉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封疏鄭元以杞宋為二王之後薊祝陳為三恪杜以周夏殷之後二王後又封陳并二王後三恪杜意以此傳言以備三恪則以陳備三恪而已若逺取薊祝則陳近矣何以言備以其稱備知其通二代而備其數耳二代之後各自行其正朔用其禮樂王者尊之深也舜在二代之前其禮轉降恪敬也封其後示敬而已故曰恪雖通二代為三其二代不假稱恪惟陳為恪耳)
    蕙田案以二代之後三恪起于杜預疏家雖曲為之解然云二代不假稱恪惟陳為恪則三恪二王後不得一之
    觀承案杞宋自是二王後薊祝陳當為三恪左氏云封滿於陳以備三恪者薊祝在先是二恪又封陳乃合為三故云以備似不得因此一字生别解至云妻之父母為一恪夷狄之君為一恪與二王後三恪者更不經之甚矣若通典所論亦是後代之法與古不同足以軋周人之定典乎
公元前625年
昭公八年左氏傳及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使祀虞帝(注胡公滿之後也事周武王賜姓曰媯封諸陳紹舜後)
公元前636年
僖公二十四年左氏傳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䘮拜焉(注有事宗廟也膰祭肉尊之故賜以祭胙宋弔周䘮王特拜謝之荅疏禮弔䘮之法皆主人拜其弔者謝其勤勞弔者不拜以其為事而來自同賓客此皆據敵體以上若其臣下來弔則主人不拜宋是先代之後王以敵體待之故拜其來弔其餘諸侯則否)
周頌振鷺振鷺二王之後助祭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傳振羣飛鷺白鳥雝澤也客二王之後宋箋白鳥集于西雝之澤言所集得其處也興者喻杞之君有潔白之徳來助祭于周之廟得禮宜也至止亦有此容言威儀之善如鷺然朱子集傳此二王之後助祭之詩)
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庶幾夙夜永終譽(朱子集傳在國無惡之者在此無厭之者如是庶幾其能夙夜永終此譽矣)
有客序有客㣲子來見祖廟也(疏言見于祖廟必是助祭)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傳萋且敬慎朱子集傳客㣲子也周既滅商封㣲子于宋以祀其先王而以客禮待之不敢臣也敦琢選擇也旅其卿大夫從行者也此一節言其始至也)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馬(傳一宿曰宿再宿曰信朱子集傳此一節言其將去也)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朱子集傳此一節言其留之也)
書序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㣲子啟代殷後作㣲子之命
微子之命王若曰殷王元子稽古崇徳象賢統承王修禮物作賓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嗚呼乃祖成湯齊聖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寛除其邪虐功加于時徳垂後裔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徳曰篤不忘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東夏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蕃王室弘乃列祖律乃有民永綏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徳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嗚呼往哉惟休無替朕命
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商紂祿父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祿父治殷罷兵西歸武王追思先聖王襃封神農之後于焦黄帝之後帝堯之後于薊帝舜之後于陳大禹之後于杞武王成王武庚作亂周周公奉成王命武庚微子開代殷後國于宋
陳杞世家陳胡公滿虞舜之後也昔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于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已崩傳禹天下商均為封夏后之世或失或續至周武王殷紂乃復求後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祀是為胡公
杞東樓公夏后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絶周武克殷紂後得東樓公封之于祀以奉夏后氏祀(索隱杞國名也東樓公諡號不名者並史先失耳宋忠曰今陳留雍邱縣故地理志云雍邱縣杞國周武王後為東樓公是也孔叢子陳王周存二代别有三恪其事云何答曰封夏殷之後以為二代紹虞帝裔備為三恪恪敬也禮之如賓客非謂特有二代别有三恪也凡所以二代者備王道通三統也王曰三統者何答曰各自用其正朔二代與周是謂三統)
    蕙田案孔叢子偽書出于魏晉以後不足信右周
公元前113年
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四年行幸滎陽還至洛陽詔曰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廵省豫州觀于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廼得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公元前8年
梅福元帝時周子南君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成帝本紀綏和元年春二月癸丑詔曰盖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昔成湯受命列為三代祭祀廢絶考求其後莫正孔吉其封吉為殷紹嘉侯三月進爵為公及周承休侯皆為公地百里
 梅福傳成帝乆無繼嗣以為宜建三統孔子之世以為殷後復上書武王克殷未下車五帝之後封殷于宋于杞明著三統不獨有也今成湯不祀人亡後春秋經曰宋殺其大夫榖梁傳曰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後也雖不正統封其子孫以為後禮宜之陛下誠能仲尼素功以封其子孫國家必獲其陛下之名與天亡極何者聖人素功封其子孫未有法也後聖以為則不滅之名可不勉哉孤逺譏切王氏故終不見納始元帝時使諸大夫博士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孫不能紀時匡衡以為王者二王後所以尊先王而通三統也其犯誅絶之罪者絶而更封他親為始封君上承王者始祖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絶今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後為始封君而上統非當繼宋之絶侯也宜明得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乆逺不可其嫡嫡之先已絶不當禮記孔子人也先師共傳宜以孔子世為後上以其語不經遂見寢至成帝時梅福復言宜封孔子後以奉綏和元年二王後推迹古文左氏榖梁世本禮記相明下詔孔子世為殷紹
公元4年
平帝本紀元始四年春正月殷紹嘉公宋公周承休公
公元26年
漢書百官光武建武二年周後姬常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孔安殷紹嘉公十三年改常為衛公安宋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上
    蕙田兩漢周後二王後
    又案王莽傳以漢後安公劉嬰位為賓周後衛公姬黨更封為章平公為賓宋公孔宏運轉移更為章昭侯位為恪夏後遼西姒豐封為章功侯亦為恪所為僭亂不足道然其以周漢後為賓後為恪則依仿周禮而為之可見漢儒皆分三恪二王後為二也
          右兩漢
公元220年
三國魏文帝本紀黄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河内山陽邑萬户漢帝山陽公行漢正朔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京都有事太廟致胙封公四子列侯
公元234年
明帝本紀青龍二年山陽公素服發哀使持節典護䘮事追諡山陽公孝獻皇帝葬以漢禮
 裴松之獻帝追諡山陽公孝獻皇帝册贈璽綬司徒司空持節弔祭護䘮光禄大夫鴻臚副將大匠復土將軍營成陵墓及置百官羣吏車旗服章䘮葬禮儀一如漢氏故事䘮葬所供羣官之費皆仰大司農其後嗣為山陽公通三統永為魏賓八月壬申葬于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邑葬之日帝錫衰弁絰哭之慟適孫鄉侯康嗣立為山陽公
 王肅傳青龍中山陽公漢主上疏曰昔唐禪虞虞禪皆終三年之䘮然後天子之尊是以帝號無虧君禮猶存今山陽公承順天命允答民望進禪大魏退處賓位公之奉魏不敢不盡節魏之待公優崇不臣既至其薨襯斂之制輿徒之飾皆同之于王者是故逺近歸仁以為盛美且漢總帝皇號號皇帝别稱無别稱皇則皇是其差輕者也故當髙祖之時無二王其父兄在而使稱皇明二王之嫌也况今以贈終可使稱皇以配其諡明帝不從使稱皇乃追諡曰漢孝獻皇帝
    蕙田王子雍建議奪漢獻之帝號無舊君之思邪雖湛深經術不足多
公元263年
陳留王本紀景元四年冬十一月蜀主劉禪咸熙元年三月劉禪安樂公
    蕙田案魏以漢後為賓又案晉劉熹議稱衛公署前代二王後則魏盖以周漢後二王後
          右魏
公元265年
通典晉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太僕原告太廟封魏帝(常道鄉公)奐為陳留王詔曰明徳昭融逺天命欽象厯數用禪厥位敢咨詢故訓敬授青土東國永為晉賓載天子旌旗五時副車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以承王顯祖禋祀又詔王上書不稱答報不為一如賓禮
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十二月山陽公劉康安公劉禪子一人駙馬都尉二年夏五月戊辰詔曰陳留王撡尚謙冲毎事輒表非所優崇之也主者喻意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
公元267年
通典泰始三年太常言博士祭酒劉熹等議漢魏二王後夏殷之後三恪公署前代二王後大晉在三恪之數應降稱侯祭祀制度宜與五等公侯有司陳留王山陽公二代之後衛公三恪之禮易稱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此則以三為斷不及五代
    蕙田案以二王後并于三恪始于泰始之奏杜征南解左傳盖用當時之制
公元325年
晉書明帝本紀太寜三年秋七月詔曰三恪二王世代之所重興滅繼絶政道之所先禋祀不傳用懐主者詳議諸應立後者以聞
公元336年
成帝本紀咸康二年冬十月詔曰厯觀先代莫不褒宗明祀賓禮三恪故杞宋啟土光于周典宗姬侯衛垂美漢册自頃喪亂庶邦殄悴周漢之後絶而莫繼詳求公山陽公近屬履行修明可以繼承其祀者依舊施行
公元357年
通典升平元年陳留王曹勵表稱廢疾積年不可奉祭祀請依春秋之義求以立後學博士曹耽春秋之義後立子以貴不以長盖以為宗廟主故也晉公族子有廢疾以讓其弟衛襄公嗣子縶足不能行立其弟晉衛皆廢嫡立庶者明臣之義終無執朝見之期以之居位違犯情禮故也禮有故使人攝祭非終身疾者勵為君王故事未有諸侯以疾去國成比胡訥孟縶立弟異於陳留二王之後不宜太常王彪之奏臣按二議為許其所陳也各無明文臣以為經史所記未有南面稱孤而以疾病退為庶人者也勵纂封先代近四十年位在朝賓今以疾退既廢之後同人庶則名賤而役厮處以朝官則職替而班下以舊禮則制重而無位量兹三義莫知其禮宗享祭禮有假攝古今禮行有由來矣
公元1282年
孝武帝大元十二年博士庾宏之等議陳留王前代之後以上賓之禮皇太子雖國之儲副人臣之位今謂班次宜在王下又按僕射王彪之以為禪讓始王繼嗣末孫降殺殊矣是以春秋之會杞不異列宋不殊位今陳留王朝㑹自任其來則無繩墨之凖既以來朝應有常次至於大㑹升殿在上位然無殊别之座名同朝錄將事有例且朝錄盖是紀官名之簡制曰可(時陳留嗣王王彪之山陽公故事給絹二百疋山陽於今逺今可特給布絹二百疋錢三十萬宜小優於山陽也)
晉書荀奕散騎常侍侍中時將繕宫城尚書符下陳留王使出城夫駁曰昔虞賓在位書稱其美詩咏有客載在雅頌陳留王位在三公上坐太子之右故答表曰書賜物曰與此古今之所崇體國髙義也謂宜除夫役尚書張闓僕射孔愉以為昔宋不城周春秋所譏特蠲非體宜應减夫重駁以為春秋之末文武之道將墜於地新有子朝之亂於是諸侯逋替莫率職宋之於周實列國權且同已勤王而主之者晉客而辭役責之可也今之陳留無列國之勢此之作否何益有無以為宜除於國職為全詔從之
    蕙田案晉以漢魏後為二王後周後三恪
          右晉
公元420年
宋書髙祖本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皇帝位封晉帝為零陵王令食一郡天子旌旗五時副車行晉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晉典上書不為答表不稱二年秋九月己丑零陵王車駕三朝百僚舉哀朝堂一依魏明帝山陽公故事太尉持節監䕶葬以晉禮
公元273年
 荀伯子伯子散騎常侍本邑大中正上表曰伏見百官位次陳留王零陵王上臣愚竊以為疑昔武王克商封神農之後于焦黄帝之後帝堯之後于薊帝舜之後于陳夏後于杞殷後于宋杞陳並列國祝薊焦無聞焉斯則褒崇所承優于逺代顯騐也是春秋次序諸侯宋居陳之上考近世事亦有徵晉太始九年詔賜山陽公劉康子弟一人關内侯衛公姬署宋侯孔紹之一人駙馬都尉太始三年太常博士劉熹等議稱公署大晉在三恪之數應降稱臣零陵王位宜在陳留王上上從之
公元434年
    蕙田案宋以魏晉後為二王後禮志元嘉十一年皇太子出㑹在三上盖以漢後備三恪
公元479年
南齊髙帝本紀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位封宋帝為汝隂王築宮丹陽縣治行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故事上書不為答表不稱五月己未汝隂王追諡宋順帝終禮依魏元晉恭帝故事冬十月丙子鼓城劉引為汝隂王奉宋
公元502年
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元年夏四月丙寅皇帝位封齊巴陵王全食一郡天子旌旗五時副車行齊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齊典巴陵王薨于姑孰追諡齊和帝終禮一依故事
公元540年
大同六年夏四月癸未詔曰命世王嗣賢傳聲稱不朽人代徂遷二賓以位三恪義在時事浸逺宿草古興言念愴然晉宋齊三代諸陵有職司者勤加守護勿令細民妄相侵作兵有少補使充足前無守視並可量給
公元557年
陳書髙祖本紀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皇帝位詔曰禮陳杞詩詠二客弗臣之重厯代斯敦梁氏欽若人祗憲章在昔濟河沈璧髙謝萬邦茅賦所加宜遵舊典其以江隂郡奉梁主為江隂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一依前凖宮舘資待務盡優隆
    蕙田齊梁陳皆以所承之代為賓
公元560年
北齊孝昭帝本紀皇建元年秋八月甲午詔曰昔武王克殷先封兩代漢魏二晉無廢兹典及元氏統歴不率舊章纂承大業思宏古典二王三恪義說不同議定是非列名條奏禮儀體式亦仰議之
 魏收中書監詔議二王三恪收執王肅杜預義以司馬氏為二王通曹三恪詔諸禮學之官皆執鄭元五代之議孝昭后姓元議恪不欲廣及故議從
    蕙田北齊以元氏司馬氏為二王後通曹三恪
公元561年
周書明帝本紀二年九月甲辰少師元羅韓國公以紹魏後
元偉太祖天縱寛仁性罕猜忌元氏戚屬保全内外任使布于列職孝閔踐祚無替前緒明武纉業亦遵先志天厭魏徳鼎命已遷枝葉榮茂足以逾于前代矣然簡牘散亡事多湮落今錄其名位可知者附于此柱國大將軍傅大司徒廣陵王元欣柱國大將軍特進尚書令少師義陽王元子孝尚書僕射馮翊王元季海七兵尚書陳郡王元玄大將軍淮安王元育大將軍梁王元儉大將軍尚書令少保小司徒廣平郡公元贊大將軍言小司空荆州總管安昌郡元則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師韓國公元羅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魯郡公元正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洵州刺史宜都郡公元顔子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鄯州刺史安樂縣公元夀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將軍遂州刺史房陵縣公元
          右南北朝
公元581年
隋書髙祖本紀開皇元年春二月己巳周帝為介國公五千户為隋室賓旌旗車服禮樂一如其舊上書不為答表不稱周氏諸王盡降為公
公元608年
煬帝本紀大業四年冬十月辛亥詔曰昔周王下車首封唐虞之裔漢帝承歴亦命殷周之後所以褒立先代憲章在昔嗣膺景業旁求雅訓有一宏益欽若令典以為周兼夏殷文質大備漢有天下車書混一魏晉沿襲風流未遠並宜立後以存繼絶之義有司可求胄緒列聞
    蕙田案隋以周後為賓
          右隋
公元618年
通典唐武徳元年五月詔曰革命創制禮樂變于三王修廢繼絶徳澤隆于二代其以之酅邑奉隋帝為酅國公正朔服色一如舊章
公元628年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二年八月辛丑二王後廟置國官
通典二年秋八月制曰二王之後禮數宜崇寢廟不修廪餼多闕非所追崇先代式敬國賓可令所司量置國官營立廟宇
公元689年
永昌元年十一月制以周漢之後為二王仍舜禹成湯之裔為三恪
公元705年
神龍元年五月制宜依舊以周隋為二王後天寶八載七月封後魏孝文十代元伯明韓國公以備三恪
公元750年
唐書宗本天寶九載九月辛卯以商周漢三恪
 王勃王者土王世五十數盡千年乗金王世四十九數九百年乗水王世二十數六百年乗木王世三十數八百年乗火王世二十數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五運適周土復歸唐唐應繼周漢不可承隋短祚乃斥晉魏以降真主正統五行沴氣作唐千歲武后時李嗣真請以周漢二王後而廢隋周中宗復用周隋天寶中太平上言者多以詭異進有崔昌者采舊說上五應運厯請承周漢廢周隋為閏右相李林甫贊佑之集公卿議可集賢學士衛包起居舎人閻伯璵上表都堂集議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于是元宗下詔以唐承黜隋以前帝廢介酅公尊周漢三玉後以商為三恪京城周武王漢髙祖授崔昌太子贊善大夫衛包虞員外郎
公元753年
十二載五月己酉復魏周隋為三恪
 王勃楊國忠右相自稱宗建復用魏為三恪周隋為二王後酅介二公復舊封貶崔昌烏雷衛包閻伯璵涪川
    蕙田案唐以周隋為二王後後魏三恪中間雖有更改不乆而罷
          右唐
公元908年
五代史梁太祖本紀開平二年春二月戊寅鴻臚卿李崧萊國公二王後冬十二月己亥以介國公三恪酅國公萊國公二王後
    蕙田後梁以隋唐後為二王後周後三恪
公元937年
晉髙祖本紀天福二年春正月宗室子為公及隋酅公為二王後周介公三恪天福四年秋九月癸未李從益郇國公以奉唐後
    蕙田後晉亦以隋唐為二王後周後三恪
公元947年
漢髙祖本紀天福十二年夏五月甲午郇國公李從益知南朝軍國事
          右五代
公元960年
宋史禮志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四日詔曰封二之後三恪之賓所以示子傳孫興滅繼絶商之居杞宋周隋之啟介酅古先哲王實用兹道矧予凉徳厯試前朝雖周徳下衰勉從於禪讓虞賓在位豈忘於烝嘗其封周帝鄭王以奉周嗣正朔服色一如舊制又詔曰矧唯眇躬逮事周室謳歌獄訟歸新造之邦廟貌園陵豈忘舊君之禮其周朝嵩慶二陵六廟宜令有司以時差官朝拜祭饗永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玘行禮
公元973年
太祖本紀開寶六年三月乙卯朔周鄭王殂于房州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諡曰恭帝還葬慶陵之側陵曰順陵
公元1028年
禮志仁宗天聖六年錄故虢州防禦使貴子肅為三班奉職七年錄故太子少傅柴守禮孫詠為三班奉職其後又錄柴氏之後曰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並為三班奉職餘慶曰誠為州長史助敎曰貽廓等十一人復其身仍各賜錢一萬又錄世宗孫揆柔及貴曽孫日宣守禮曽孫若訥皆為三班奉職
公元1059年
仁宗本紀嘉祐四年四月封柴氏後為崇義公給田四十頃以奉周室
禮志嘉祐四年著作郎何鬲言舜受堯禹受舜之天下而封丹朱商均以為國賓周漢以降以及於唐莫不崇奉先代延及苗裔本朝受周天下近代之盛莫如唐自梁以下不足以崇襲臣願考求唐周之裔以備二王之後授以爵命封縣立廟世世承襲為國賓事太常議曰古者二王後不唯繼絶兼取其明徳可法五代草剏載祀不永文章制度一無可考上取唐室世數已逺於經不合惟周則我受禪所自不可廢宜訪求子孫孔子衍聖公授一京官爵以公號使專奉廟饗歲時存問賜之粟帛牲器祭服遇時並從官給廟宇加嚴如此則上不失繼絶義度於今亦簡而易行從四月詔曰先王推紹天之序尚尊賢義褒其後嗣賓以殊禮豈非聖人稽古報功大典國家受命元繼周而王雖民靈欣戴厯數允集虞賓將遜德美丕顯頃者推命本始支庶每遇南郊奏白一名班行則厚矣而義未稱上采姚姒之舊畧循周漢之典詳其世嫡優以公爵異其仕進之路申以田土之錫俾廟寢有奉饗祀不輟庶幾乎春秋通三統厚先代之制矣宜令有司取柴氏譜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歲時親奉周室祀事如白身即與京主簿如為班行者即比類換文資仍封崇義公河南府鄭州合入差遣公田十頃管勾陵廟應緣祭饗禮料所須皆從官給如至知州資序即别與差遣却取以次近親襲爵授官永為定式八月太常禮院定到内殿崇班相州兵馬都監柴詠於柴氏諸族最長詔換殿中丞封崇義公簽書奉寜軍節度判官事以奉周祀又以六廟西京歳時祭饗器服之數令有司三品服一四品服二及所當用祭器給之
公元1071年
熈寜四年西京留守司御史臺司馬光崇義公柴詠祭祀不以儀式周本郭姓世宗后姪為郭氏後今存周後則宜封郭氏子孫以奉周祀帝閲奏問王安石安石曰宋受天下世宗柴氏也帝曰為人後者為之子安石為人後異姓非禮也雖受天下於郭氏豈可天下故而易其姓氏所出帝然之
    蕙田案宋承天下于周周故郭姓世宗養子所承者郭氏之天下非柴氏之天下也宋立周後而不立郭氏不明傳緒之正涑水之論極為正大乃信安石之言而不用惑哉
公元1072年
五年正月柴詠致仕長子早亡嫡孫夷簡當襲太常禮院夷簡有過以次西頭供奉官若訥承襲詔以若訥衛尉寺丞襲封崇義公簽書河南府判官公事
公元1118年
徽宗本紀重和元年閏月丙子詔周柴氏後已封崇義公復立恭帝以為宣義郎周陵世世為國三恪禮志政和八年徽宗詔曰昔我藝祖受禪於周嘉祐中擇柴氏旁支一名封崇義公議者謂不當封周然禪國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禮盖未盡除崇義公依舊外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周恭帝後以其後世世宣義郎周陵知縣請給以示繼絶之仁為國二恪永為定制
    蕙田徽宗於柴氏崇義公之外復立周後為二恪然所立者仍柴氏非郭氏也盖終宋之世未加禮于郭氏之後
公元1135年
紹興五年周世宗元孫叔夏右承奉郎襲封崇義公二十六年叔夏知州資序别與差遣以子國器襲封令居衢州朝廷大祀入侍如故事其柴大有安宅亦各補官
公元1249年
理宗本紀淳祐九年春正月庚申周世宗八世孫柴彦頴承務郎襲封崇義公
禮志時又求隋唐及朱氏李氏石氏劉氏郭氏之後吳越荆南湖南蜀漢諸國之子孫皆命以官使守其祀
    蕙田案宋惟立周後為恪不及先代
          右宋
公元1125年
史太宗本紀天會三年八月遼主延禧入見降封海濱六年八月以宋二庶入見封其父昬徳公子重昬
公元1141年
熈宗本紀皇統元年二月改封海濱王耶律延禧豫王徳公趙佶天水郡王重昬侯趙桓天水郡十二月天水郡趙桓乞本品俸詔賙濟三年八月詔給天水郡王孫天水郡俸祿
    蕙田案金以遼延禧宋欽宗偽齊劉豫三恪宋之叛臣不足道也今畧之
          右金
公元1276年
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夏五月乙未朔巴延以宋主㬎至上都制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
          右元
公元1368年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二十八年明兵襲應昌皇孫布尼雅實哩及后妃皆被獲明封布尼雅實哩為崇禮侯
          右明
公元1374年
大政洪武七年九月丁丑上謂廷臣草木無心而茂遇零落氣之所感猶知榮悴况于人乎崇禮侯布尼雅實南來五載今既長成豈無父母鄉土思宜遣之還于是厚禮而歸之
    蕙田案元明封前代之後不立為恪
          右明
 
 
 
 
 
 
 
 
 
 五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