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139-01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嘉礼四十六
  学礼
    蕙田案三代以上自王子公卿大夫士之子国之
    俊造及曲艺之士无不养之于学校之中待其学
    成而任之必官故其时选举与学校不分两事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139-0160b.png
    所谓科目之名也后代取士之法或出于荐举或
    出于科目其所得之士不必由学校起家而学校
    所升选者如汉之博士弟子宋之上舍出身人才
    反不如科目之盛惟前明科举之制凡应乡试
    者非国子监生及郡县学生不得与故当时进
    士一科资格最高要皆学校所储之士较之唐
    宋之世士子皆得投牒自进者立法独为尽善
    矣今采辑周官乡举里选之法而历代取士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139-0161a.png
    制亦撮其大纲以著于篇若夫杂流仕进固
    非一途要与兴贤之义无涉可无录焉
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
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注贤者有德行者能者有道艺者众寡谓乡人之善者/无多少也郑司农云兴贤者谓若今举孝廉兴能者谓)
(若今举茂才宾敬也敬所举贤者能者玄谓变举言兴/者谓合众而尊宠之以乡饮酒之礼礼而宾之 疏三)
(年一闰天道小成则大案比当乡之内云考其德行道/艺者德行谓六德六行道艺谓六艺云而兴贤者则德)
(行之人也能者则道艺之人也云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者谓州长以下云与其众寡者谓乡中有贤者皆集)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139-0161b.png
(在庠学云以礼礼宾之者以用也用乡饮酒之礼以礼/贤者能者宾客举之云贤者有德行者欲见贤与德行)
(为一在身为德施之为行内外兼备即为贤者也云能/者有道艺者郑亦见道艺与能为一上注云能者政令)
(行其身有道艺则政教可行是能者也云众寡谓乡人/之善者无多少也者案乡饮酒堂上堂下皆有众宾不)
(言其数此经众寡两言无问多少皆来观礼故云无多/少也郑司农云若今举孝廉及茂才者孝悌廉洁人之)
(德行故以孝廉况贤者茂才则秀才也才人之技艺故/以况能者也玄谓变举言兴者案礼记文王世子云或)
(以事举或以言扬故今贡人皆称举今变举言兴云谓/合众而尊宠之者合众即此经云乡老及乡大夫已下)
(是也云乡饮酒之礼者则仪/礼篇饮酒宾举之法是也)
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139-0161c.png
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注厥其也其宾之明日也献犹/进也王拜受之重得贤者王上)
(其书于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内史副写其书者/当诏王爵禄之时 疏厥明者谓今日行乡饮酒之礼)
(至其明日表奏于王云天府掌阻庙之宝藏者春官天/府职文引之者欲见天府掌宝物贤能之书亦是宝物)
(故藏于天府云内史副写其书者贰副也内史副写一/通文书拟授爵禄案内史职有策命诸侯群臣之事故)
(使内史/贰之)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
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注以用也行乡射之礼/而以五物询于众民郑)
(司农云询谋也问于众庶宁复有贤能者和谓闺门之/内行也容谓容貌也主皮谓善射射所以观士也故书)
(舞为无杜子春读和容为和颂谓能为乐也无读为舞/谓能为六舞玄谓和载六德容包六行也庶民无射礼)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139-0161d.png
(因田猎分禽则有主皮主皮者张皮射之无侯也主皮/和容兴舞则六艺之射与礼乐与当射之时民必观焉)
(因询/之也)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注/言)
(是乃所谓使民自举贤者因出之而使之长民教以德/行道艺于外也使民自举能者因入之而使之治民之)
(贡赋田役之事于内也言为政以顺民为本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老子曰圣人无)
(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如是则古今未有遗民而可为治/ 疏言此谓使民兴贤者谓上经宾举者皆民中举之)
(还使治民出使长之谓使乡外与民为君长云使民兴/能入使治之者谓能者复来入乡中治民之贡赋云使)
(民自举贤者因出之而使之长民教以德行道艺于外/也者以贤者德大故遣出外或为都鄙之主或诸侯皆)
(可也以其自有德行道艺故还使之教民以德行道艺/云使民自举能者因入之而使之治民之贡赋田役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139-0162a.png
(事于内也者以其能者德小不可以为大夫诸侯等故/还入乡中量德大小以为比长邻长已上之官治民之)
(贡赋田役/于内也)
州长三年大比则大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注废兴/所废退)
(所兴进也郑司农云赞助也考疏州长至三年大案比/之日则大考州里者谓年年 讫至三年则大考之言)
(大考者时有黜/陟废兴故也)
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三岁大比则帅其吏而兴氓
明其有功者属其地治者(注兴氓举民贤者能者如六/乡之为也兴犹举也属犹聚)
(也又因举吏治有功者而聚敕其馀以职事者疏云三/岁大比已下若乡大夫三岁大比兴贤者能 其义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139-0162b.png
(变之耳云帅其吏者则遂大夫以下县正至邻长云兴/氓举民贤者能者如六乡之为也者乡大夫以乡饮酒)
(兴贤能者厥明献贤能之书于王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此职亦然也当兴举之时因举治民之吏)
(邻长以上吏之有功者而升之又聚其地/治邻长以上敕之以职事使之不慢也)
 (李氏景齐曰六遂以耕为主遂大夫所掌要不过教/民稼穑之事宾兴何与焉盖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
 (民而宾兴之继以施教法于邦国都鄙则教之施于/六遂亦可知也田野之中莫非可取之才有遂大夫)
 (从而兴之固不至老于龛/岩深谷之下而不𫉬进矣)
    蕙田案古者取士于乡有二法一则由乡而
    升司徒由司徒而升大学学成然后用之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139-0162c.png
    制所谓造士是也一则三年大比兴其贤能
    直达于王不复令入国学周礼所谓宾兴是
    也六遂之学与乡同
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移名于司/徒也秀士乡)
(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案疏移名于司徒谓录名进/在司徒其身犹在乡学也 乡大夫云三年则大比考)
(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谓乡人有能有贤者以乡/饮酒之礼兴之献贤能之书于王名则升于天府身则)
(任以官爵则下文云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彼据乡人故三年一举此据学者)
(故中年考试殷周同也熊氏以为此中年举者/为殷礼乡大夫三年举者为周法其义非也)司徒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139-0162d.png
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疏案内则云二十而)
(冠始学礼此俊士年以二十可使习礼此/升于学者谓身升于大学非唯升名而已)升于司徒者
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注不征不给/其繇役造成)
(也能习礼则为成士名疏此繇役者供学及司徒细碎/之繇役也选士虽升 司徒犹给乡之繇役以艺业未)
(成俊士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升诸司徒则不征于乡升之于学则不征于司)
(徒是谓造/成之士)
 陈氏祥道曰司徒大军旅大田役治其众庶之政令
 乡师辨其可任者国中贤者能者皆舍则征于司徒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139-0163a.png
 者惟大军旅大田役而已升于司徒者乡师之所舍
 升于学者又司徒之所舍也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造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注移名于司马司马夏官卿主邦政者进士可进受爵/禄也 疏此文承王子公卿大夫之子下似专据王子)
(等其实乡人入学为造士者亦同于此其乡人不在学者及/邦国所贡之士所贡于王亦当升诸司马以司马掌爵禄故)
(知入仕皆/司马主之)司马辨论官材(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论进士之贤
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注各署/其所长)论定然后官之(注使之/试守)
任官然后爵之(注命/之)位定然后禄之有发则命大司徒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139-0163b.png
教士以车甲(注乘兵车衣甲之仪有发谓有军师发卒/ 疏命司徒者以其主众又主教故使与)
(司马相/参也)
 陈氏礼书秀于一乡谓之秀士中于所选谓之选士
 俊士以其德之敏也造士以其材之成也进士以其
 将进而用之也选士升于司徒而不征于乡俊士升
 于学而不征于司徒俊士亦谓造士盖学至于此材
 成德敏非可一名命之也传曰十人曰选百人曰俊
 此论其大致然也古之六卿其分职也未尝不通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139-0163c.png
 联事也未尝不分司徒掌邦教司马掌邦政未尝不
 分也有发则司徒教士以车甲升造士则司马辨论
 官材未尝不通也周官大司马之属司士曰以德诏
 爵此司马辨官材之谓也
 (刘氏彝曰古者乡学教庶人国学教国子乡学所升/曰选士不过用为乡遂之吏而选用之权在司徒国)
 (学所升曰进士则命为朝廷之官而爵禄之权在司/焉此乡学教选之异所以为编户世家之别也然庶)
 (人之仕进亦有二道可为选士者司徒试用/之一也入国学则论选之法与国子同二也)
    蕙田案选士俊士专主乡学所升而言进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139-0163d.png
    则国子及乡之俊造俱在其内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注语谓论说于郊学学疏郊西/郊也周以虞庠为小 在西郊)
(天子亲视学于西郊而考课论说于西郊/之学以西方成就之地故也或遍在四郊)必取贤敛才
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注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诸司马曰进)
(士谓/此矣)曲艺皆誓之(注曲艺为技能也誓/谨也皆使谨习其事)以待又语(注又/语为)
(后复论说也如疏又语谓后/复论说之日 春待秋时也)三而有一焉(注三说之中/有一善则取)
(之以有曲艺/不必尽善)乃进其等(注进于众学者/ 疏等辈类也)以其序(注又以/其艺为)
(次/)谓之郊人远之(注俟事官之缺也以代之远之者不/曰俊选曰郊人贱技艺 疏谓之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139-0164a.png
(人以其犹/在郊学也)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注天子饮酒于/虞庠则郊人亦)
(酌于上尊以相旅尊疏上尊堂上之酒尊凡饮酒之礼/尊者酌于堂上之 卑者酌于堂下之尊今郊人虽贱)
(亦得酌于堂上/尊所以荣之)
 (吴氏澄曰乡学之秀士已升于司徒为选士者于天/子视学饮酒之时得取爵于堂上之尊以相酬又升)
 (于太学为俊士者则谓之成均之士曲艺虽已进等/然犹在郊学未得与国学者齿是远之于成均并未)
 (及与升于司徒者/得取爵于上尊也)
钦定义疏祭祀之上尊以尊神也故旅酬虽宾不得取
 上尊燕饮之上尊以尊宾也乡当宾兴之时则升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139-0164b.png
 司徒者乃得用上尊岂有天子饮酒于成均而郊人
 亦取上爵以相酬如郑氏所说者又此郊是四郊之
 乡学先语之而举其贤者才者而升之矣若医卜射
 御有一可取则誓戒之期而考试春秋皆于辨论秀
 士后行之非春又待秋秋又待春如孔氏说也
    蕙田案以上国学乡学所升之士
射义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
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139-0164c.png
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
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
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注岁/献献)
(国事之书及计偕物也三岁而贡士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 疏诸侯岁献者谓诸侯每岁献)
(国事之书及献计偕之物于天子也贡士于天子者诸/侯三年一贡士于天子也天子试之于射宫者言天子)
(试此所贡之士于射宫之中而中多者得与于祭此谓/大射也云三岁而贡士者以经贡士之文系岁献之下)
(恐每岁贡士故云三岁而贡士也知三岁者案书传云/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
(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衣服弓/矢再赐以秬鬯三赐以虎贲百人号曰命诸侯不云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139-0164d.png
(地者文不具矣书传又云贡士一不适谓之过注云谓/三年时也再不适谓之敖注云谓六年时也三不适谓)
(之诬注云谓九年时也一绌以爵再绌以地三绌而/地毕注云凡十五年郑以此故知三岁而贡士也)
 汉书食货志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
 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
 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
 焉
    蕙田案以上诸侯所贡之士亦于诸侯之学
    论其秀而贡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139-0165a.png
 (陈氏傅良曰古者取士先国子次俊造夫国子非但/王人之谓也记曰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
 (皆造焉则诸侯子在其中矣今见于经师氏居虎门/教国子则宿卫王宫之士庶子宫伯所领者也大司)
 (乐成均教国子是谓冑子则常在学者也其馀不常/在学特名在学士之版则岁春秋一合诸学其籍在)
 (诸子其教则大胥小胥由此观之列国之子与在周/行者同卫王宫同入成均同隶学士之版于斯取才)
 (焉而用之曾何内外之辨传言鲁公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而宣王欲得国)
 (子之能训导诸侯者樊穆仲以鲁侯对略可观矣犹/以为未广也则乡党有宾贤邦国有贡士是谓俊造)
 (盖以三百六十官迭来四方之彦而博极一时之/选是故天下无遗才而王室亦无世官之弊也)
          右取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139-0165b.png
汉书高帝本纪十一年诏曰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
吾能尊显之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本纪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诏举贤良方正能
直言极谏者 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
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
    蕙田案此天子亲策士之始
景帝本纪后二年诏曰人不患其不富患其无厌也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139-0165c.png
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应劭曰古者/疾吏之贪限)
(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师古曰訾读与赀同)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
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悯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
失职贪夫长利
武帝本纪建元元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
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
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139-0165d.png
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元朔元年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今或至阖郡而
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
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崇乡
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
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诏书令二
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
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139-0166a.png
 马氏端临曰汉时郡国荐举人材贤良方正与孝廉
 二科并行然贤良一科文帝与武帝时每对辄百馀
 人又徵诣公车上书自衒鬻者以千数而孝廉之选
 文帝之诏以为万家之县亡应令者武帝之诏以为
 阖郡不荐一人盖贤良则稍有文墨材学者可以充
 选而孝廉则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故也
 又曰汉高皇孝武二诏皆为举贤设也其旨以为人
 才之遗失咎在公卿之蔽贤至立法以论其罪后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139-0166b.png
 之法严谬举之罚而限其涂辙者则有之矣未有严
 不举之罚而责以荐扬者也盖古之称贤能者皆不
 求闻达之士而后世之于荐举者皆巧于奔竞之人
 故法之相反如此国家待士之意固薄而士之不自
 重深可慨也
元狩六年诏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举独行之
君子徵诣行在所
元封五年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139-0166c.png
使绝国者
昭帝本纪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
国举贤良 五年诏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
文学高第各一人 六年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
学民所疾苦
元凤元年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
人五十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
以教乡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139-0166d.png
宣帝本纪本始元年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
四年郡国地震诏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
一人
地节三年诏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令郡国
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元康元年诏博士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
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四年遣大
中大夫彊等循行天下举茂才异伦之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139-0167a.png
神爵四年令内郡国举贤良可亲民者各一人
黄龙元年诏曰举廉吏诚欲得其真也吏六百石位大
夫有罪先请秩禄上通足以效其贤材自今以来毋得

元帝本纪初元二年二月地震诏丞相御史中二千石
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
永光元年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
岁以此科第郎从官(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139-0167b.png
(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狡定其第高下) 二年三月日有蚀之令内郡国
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建昭四年遣谏议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举
茂材特立之士
成帝本纪建始元年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三年十二月朔日有蚀之诏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
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
公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139-0167c.png
河平四年举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鸿嘉二年诏举惇厚有行义能直言者
永始三年遣太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与部刺史举惇
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元延元年有星孛于东井诏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经
对与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
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
哀帝本纪建平元年诏大司马列侯将军中二千石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139-0167d.png
牧守相举考弟惇厚能直言通政事延于侧陋可亲民
者各一人
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诏公卿大夫将军列侯中
二千石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
平帝本纪元始元年五月朔日有蚀之公卿将军中二
千石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二年举勇武有节明
兵法郡一人诣公车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六年九月晦日有食之敕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139-0168a.png
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七年三月晦日有食之诏公
卿司𨽻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
汉官目录建武十二年八月乙未诏三公举茂材各一
人廉吏各二人光禄岁举茂材四行各一人察廉吏三
人中二千石岁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农各二人将
兵将军岁察廉吏各二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岁举茂
材各一人
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元年三月诏曰夫乡举里选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139-0168b.png
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材孝廉岁以百数既
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亡谓也每寻前世举人贡士
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
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
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各一人五月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补
长相 五年二月朔日有食之诏公卿以下举直言极
谏能指朕过失者各一人遣诣公车将亲览问焉其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139-0168c.png
岩穴为先勿取浮华
汉官仪建初元年十二月诏书辟士四科其一曰德行
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
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
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皆存孝悌清
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举茂
才尤异孝廉吏务寔校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曹事正
举者故不以实法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139-0168d.png
后汉书丁鸿传和帝时大郡口五六十万举孝廉二人
小郡口二十万并有蛮夷者亦举二人帝以为不均下
公卿会议鸿与司空刘方上言凡口率之科宜有阶品
蛮夷错杂不得为数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
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
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
一人帝从之
和帝本纪永元五年三月诏曰选举良材为政之本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139-0169a.png
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
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
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
心从好司𨽻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
有犯者显明其罚 六年诏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
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
穴披幽𨼆遣诣公车帝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安帝本纪永初元年三月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139-0169b.png
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
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五年三月诏令三公特进侯中
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
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行与众卓异者
并遣诣公车朕将亲览焉
建光元年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
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顺帝本纪延光四年令郡国守相视事未满岁者一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139-0169c.png
得举孝廉吏诏公卿郡守国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
谏之士各一人
阳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
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
不拘年齿
 左雄传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
 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而不惑礼
 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139-0169d.png
 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正端门以练虚
 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其罪法若有
 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
 文献通考阳嘉二年张衡言自初举孝廉迄今二百
 岁矣皆先孝行行有馀力始学文法辛卯诏书以能
 章句奏案为限虽有至孝犹不应科此弃本而取末
 曾子长于孝然实鲁钝文学不若游夏政事不若冉
 季今欲使一人兼之苟外有可观内必有阙则违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139-0170a.png
 举孝廉之志矣
 后汉书黄琼传琼为尚书令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
 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
 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
 范氏蔚宗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
 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有道仁贤能
 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
 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贵士请谒烦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139-0170b.png
 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时识宜
 而黄琼胡广张衡崔瑗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驳卒
 之循名者屈其短算实者挺其效故雄在尚书天下
 莫敢妄选十馀年间称为得人斯亦效寔之證乎
 徐氏曰案孝廉之举始自西都尝考元朔诏书云深
 诏执事兴廉举孝今或至阖郡不荐一人其与中二
 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不举孝不
 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详观此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139-0170c.png
 则孝之与廉当是各为一科萧望之薛宣黄霸张敞
 等皆以察廉补长丞独王吉京房师丹孟喜皆以举
 孝廉为郎刘辅举孝廉为襄贲令东都则合为一科
 矣西都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则诸
 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无异于后世科举之法矣西
 都未始限年至东都则年四十以上始得察举矣黄
 琼言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
 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则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139-0170d.png
 当时虽以孝廉名科而未尝责其孝行廉隅之实是
 亦失设科之本意也虽然汉世诸科虽以贤良方正
 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斯亦后世之所不
 能及
 马氏端临曰西汉举贤良文学则令其对策而孝廉
 则无对策之事盖所谓贤良文学者取其忠言嘉谋
 足以佐国崇论宏议足以康时故非试之以对策则
 无以尽其材若孝廉则取其履行而非资其议论也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139-0171a.png
 今亦从而有试焉则所谓孝廉者若何而著之于篇
 乎又况左雄所言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则又文
 之靡者去贤良所对尚复远甚而何以言孝廉乎雄
 又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宁民宣协风教若其
 面墙则无所施用愚以为真孝实廉之人岂有不学
 墙面之理而以家法笺奏应选者又岂可遽许以学
 古入官之事也然史言雄立此法之后济阴太守胡
 广等十馀人皆坐缪举免黜惟汝南陈蕃颖川李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139-0171b.png
 下邳陈球等三十馀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慄莫
 敢轻举则知当时孝廉一科滥吹特甚于文墨小技
 尚未能精通固无问其实行也科以孝廉名而犹如
 此则它可知王荆公诗言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
 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呜呼其来久矣非始于隋
 唐也
    蕙田案左雄限年试士之法此变荐举为课
    试之渐也以孝廉之名举之而所收者不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139-0171c.png
    儒学文吏其真孝悌者反不得与无惑乎胡
    广张衡黄琼诸人纷纷多异论矣然在当时
    选举冒滥自不得不校试以严为澄汰范蔚
    宗所谓因时识宜者可谓得其平矣
    观承案限年试士之法似非乡举里选本意
    然古者敷奏明试原属并行况荐举岂能尽
    公即果无私而所举孝廉乃未尝读书识字
    之人亦可使之从政立朝也耶则既举而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139-0171d.png
    自不可少也
顺帝本纪汉安元年诏大将军公卿举贤良方正能探
赜索𨼆者各一人
冲帝本纪建康元年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
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
桓帝本纪建和元年诏大将军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又诏大将军公卿郡国举至孝
笃行之士各一人 三年诏大将军三公特进侯其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139-0172a.png
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元嘉二年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
一人
延熹八年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九年诏公卿校
尉郡国举至孝
灵帝本纪建宁元年五月朔日有食之诏公卿以下及
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献帝本纪建安五年诏三公举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139-0172b.png
国各一人
    蕙田案两汉辟举之目曰茂材异等曰贤良
    方正曰孝廉曰文学高第又有质朴敦厚逊
    让有行及至孝笃行有道独行诸名大约西
    京得人以贤良为盛东京取士以孝廉为盛
    西汉察孝廉或阖郡不荐一人至东汉定郡
    国岁举孝廉以户口多寡为差而贤良方正
    诸科非特诏不得常举顺帝用左雄之请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139-0172c.png
    孝廉年四十以上通章句能笺奏者乃能应
    选又试之公府覆之端门以核虚滥盖后汉
    之举孝廉与唐宋进士科大略相同但郡国
    守相必取其实行参以乡评而后举之非如
    后代之投牒自献也今人称举人为孝廉盖
    由于此
 文献通考西汉举贤良文学者晁错董仲舒公孙弘
 杜钦严助朱云王吉贡禹魏相盖宽饶孔光谷永杜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139-0172d.png
 邺何武辕固黄霸朱邑东汉举贤良文学者鲁丕申
 屠刚苏章李法爰延崔骃周燮刘瑜荀淑皇甫规张
 奂刘淑刘焉西汉举孝廉者路温舒龚胜鲍宣京房
 赵广汉张敞尹翁归王尊盖宽饶刘辅萧望之薛宣
 冯遂朱博杜邺王嘉师丹孟喜黄霸尹赏王吉京房
 平当东汉举孝廉者马棱魏霸韦彪冯豹贾琮郑弘
 周章张霸桓典桓鸾刘平江革周磐第五伦钟离意
 寒朗朱穆徐防张敏胡广袁安翟劭霍谞陈禅庞参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139-0173a.png
 陈龟桥元黄宪杨彪张纲王龚种皓陈球杜根刘陶
 李云傅燮盖勋张衡左雄李固杜乔吴祐延笃段颎
 陈蕃李膺刘祐宗慈巴肃范滂尹勋蔡衍羊陟陈翔
 檀敷刘儒贾彪符融郑太荀彧皇甫嵩朱隽刘虞公
 孙瓒袁术许荆第五访刘矩刘宠阳球刘琨张兴包
 咸杨仁董钧服虔颍容许慎高龚刘梁高彪刘茂张
 武戴封雷义王烈谢夷吾李合公沙穆华佗西汉任
 子入仕者苏武以父任为郎刘向以父任为辇郎孔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139-0173b.png
 光子男放为侍郎董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萧
 育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史丹九男皆以丹任为侍中
 汲黯以父任为太子洗马史丹冯野王皆以父任为
 太子中庶子伏湛以父任为博士弟子辛庆忌以父
 任为右校丞杜延年以三公子补军司空虎贲诸郎
 皆父死子代(右父/任)霍去病任光为郎杨恽以忠任为
 郎爰盎兄哙任盎为郎中(右兄/任)侯霸以族父任为太
 子舍人赵兼淮南王舅子以宗家任为郎(右宗/家任)元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139-0173c.png
 二年龚胜邴汉乞骸骨策曰其上子若孙及同产子
 一人所上子男皆除为郎(右致/仕任)东汉任子入仕者桓
 郁桓焉周协耿秉马廖宋均黄琼袁敞黄琬臧洪何
 休西汉时以试吏入官者路温舒卫青公孙弘张汤
 杜周王䜣陈万年于定国龚胜丙吉赵广汉尹翁归
 张敞王尊孙宝何并薛宣朱胜朱邑赵禹王温舒尹
 齐减宣严延年尹赏楼护王吉鲍宣焦延寿西汉以
 博士入官者贾谊董仲舒疏广薛广德彭宣贡禹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139-0173d.png
 贤夏侯胜辕固后苍韩婴胡母生严彭祖江公以太
 常掌故入官者晁错以博士弟子入官者息夫躬儿
 宽终军朱云眭弘萧望之匡衡马宫翟方进何武王
 嘉施雠房凤召信臣东汉以博士入官者蔡茂承宫
 郎顗曹褒卢植戴凭欧阳歙牟长扬伦魏应西汉以
 赀为郎者张释之司马相如输财得官者卜式黄霸
 杨仆
   蕙田案两汉入仕之途自辟举而外或出于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139-0174a.png
    掾吏或出于任荫西都以吏职致位公卿者
    甚众其时儒与吏未甚分别虽贤能儒雅之
    辈不嫌以吏为进身之阶东京之初吏职渐
    轻而才能出众者多由于辟举故丁邯以孝
    廉为尚书郎虽被杖责不肯应诏逮于唐宋
    以吏胥为杂流谓之流外出身而士大夫以
    刀笔吏起家者盖寥寥矣荫叙之法即成周
    世禄之遗意历代相因不废然亦非劝学兴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139-0174b.png
    贤之正法今俱不载录通考此条以见两汉
    仕进之大略云其博士弟子升进之法别见
    学校门
          右两汉取士
魏志文帝纪黄初二年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岁察孝
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 三年诏曰今之计考古
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
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139-0174c.png
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通典魏文帝时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
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
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定其高下
 杜氏佑曰九品之制州郡各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
 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
 别所管之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
 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倘有道义亏缺则降下之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139-0174d.png
 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
 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戾
 及法弊也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
 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
 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
 皇中方罢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四年诏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直言之士 五年诏州郡举勇猛秀异之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139-0175a.png
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
乃上疏曰臣闻立政者以官才为本而官才有三难人
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立中正
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
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已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
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
之道一也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
同一言议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遂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139-0175b.png
之若然自仲尼以上莫不有失则皆不堪何独责于中
人者哉使是非之论横于州里嫌雠之隙结于人臣损
政之道二也本立格之体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今之中正坐成其私乃使优劣易地首尾倒错推贵异
之器使在九品之下负载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损政之
道三也委以一国之重而无赏罚之防杜一国之口培
一人之势使得纵横无所顾惮诸受抂者抱怨积直独
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于邪人之铨损政之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139-0175c.png
四也一国之士多者千数中正知与不知将定品状必
采声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已则有不识之弊听受则
有彼此之偏爱憎夺其乎人事乱其度损政五也凡立
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也今
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𫉬高叙是
为抑实功而隆虚名上夺天朝考绩之分下长浮华朋
党之士损政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品不状才
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况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139-0175d.png
今九品所疏则削其长所亲则饰其短徒结白论以为
虚誉则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损政七也前九品诏
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
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惩劝不明则风俗
污浊天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锐人事损政八也职名
中正寔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臣以为宜罢疏奏
优诏答之后司空卫瓘等亦共表宜省九品复古乡议
里选帝竟不施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139-0176a.png
马氏端临曰魏晋以来虽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进
 之门则与两汉一而已或公府辟召或郡国荐举或
 由曹掾积累而升或由世胄承袭而用大率不外此
 三四涂辙然诸贤之说多欲废九品罢中正何也盖
 乡举里选者采毁誉于众多之论而九品中正者寄
 雌黄于一人之口且两汉如公府辟掾属州郡选曹
 僚皆自荐举而自试用之若非其人则非特累衡鉴
 之明抑且失倚毗之助故终不敢十分徇其私心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139-0176b.png
 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其
 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故
 徇私之弊无由徵革又必限于九品专以一人其法
 太拘其意太狭其迹太露故趋势者不暇举贤如刘
 毅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也畏祸者不敢
 疾恶如孙秀为琅琊郡吏求品于清议王戎从弟衍
 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怨者皆被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3a 页 WYG0139-0176c.png
 戎衍独免是也快恩雠者得以自恣如何劭初亡袁
 粲吊劭子岐岐辞以疾粲曰今年决下婢子品是也
 又如陈寿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见之乡里以为
 贬坐是沉滞累年谢惠连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
 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首坐废不豫荣伍尚书仆
 射殷景仁爱其才乃白文帝言臣小儿时便见此文
 而论者云是惠连其实非也文帝曰若此便应通之
 元嘉七年乃为彭城王义康参军阎缵父卒继母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3b 页 WYG0139-0176d.png
 慈缵恭事弥谨而母疾之愈甚乃诬缵盗父时金宝
 讼于有司遂被清议十馀年缵孝谨不怠母后意解
 更移中正乃得复品以此三事观之其法甚严然亦
 太拘盖人之履行稍亏者一入品目遂永不可以抆
 拭湔涤则天下无全人矣况中正所品者未必皆当
 乎固不若采之于无心之乡评以询其履行试之以
 可见之职业而验其才能一如两汉之法也
 又曰任子之法始于汉而其法尤备于唐汉唐史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4a 页 WYG0139-0177a.png
 传中凡以门荫入仕者皆备言之独魏晋南北史不
 言门荫之法而列传中亦不言以门荫入仕之人何
 也盖两汉入仕之途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至隋唐则
 专以科目取人所以汉唐之以门荫入仕者皆不由
 科目与辟召者也自魏晋以来始以九品中正为取
 人之法而九品所取大槩多以世家为主所谓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故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
 南北分列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4b 页 WYG0139-0177b.png
 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
 门地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地而用之故当时南人
 有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之
 说北人亦有以贵袭贵以贱袭贱之说往往其时仕
 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
 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
 贵者盖所罕见当时既皆尊世胄而贱孤寒故不至
 如后世之誇特起而鄙门荫而史传中所以不言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5a 页 WYG0139-0177c.png
 荫叙入官者盖所以见当时虽以它途登仕版居清
 要者亦皆世家也
 顾氏炎武曰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
 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
 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遂载在礼经殊厥井疆称
 于毕命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
 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君子有怀刑之惧小人存耻
 格之风教成于下而上不严论定于乡而民不犯降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5b 页 WYG0139-0177d.png
 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
 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至宋武帝篡
 位乃诏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
 之更始自后凡遇非常之恩赦文并有此语(齐梁陈/诏并云)
 (洗除先注当日乡论/清议必有记注之目)然乡论之污至烦诏书为之洗
 刷岂非三代之直道尚在于斯民而畏人之多言犹
 见于变风之日乎
    蕙田案九品中正之制其弊至于毁誉失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6a 页 WYG0139-0178a.png
    爱憎任情刘毅论之详矣然考晋宋诸史所
    载以内行不谨被清议者甚众知士大夫尚
    以孝悌廉节为重有三代直道之遗焉又如
    宋文帝时舍人王宏为上所爱遇上谓曰卿
    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当判耳若往诣球
    可称旨就席及至球举扇曰若不得尔宏还
    依事启闻上曰我便无如此何齐世祖时纪
    僧真得幸尝请曰臣逢圣时阶荣至此无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6b 页 WYG0139-0178b.png
    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上曰此由江敩谢
    [𤅢]我不得措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敩登
    榻坐定敩顾命左右曰移吾床远客僧真丧
    气而退以告世祖世祖曰士大夫故非天子
    所命夫流品之清浊天子不得主而取凭于
    一二人之口则当时九等之高下原有公论
    而所谓大小中正者亦必择名德之士而授
    之非尽失实也汉时孝秀之举得士最多然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7a 页 WYG0139-0178c.png
    当时亦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之
    谣毁誉之失实岂独九品中正乎
通典东晋元帝制扬州岁举二人诸州各一人时以天
下丧乱务存慰勉远方孝秀不复策试到即除署既经
略粗定乃诏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其后孝秀
莫敢应命有送至京师皆以疾辞
太兴三年尚书孔坦议请普延五岁许其讲习乃诏孝
廉申至七年而秀才如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7b 页 WYG0139-0178d.png
 马氏端临曰孝廉诸科自东汉以来皆有策试之事
 夫以文墨小技而定其优劣已不足以称其科之名
 矣今观东晋之事则应举者皆不能试之人且以孝
 廉自名而必迟以五岁待其讲习乃能豫于试不亦
 有腼面目乎然观惠帝永宁初王接举秀才报友人
 书曰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智识之士钳口韬笔
 非荣此行欲极陈所言冀有觉悟会是岁三王举义
 惠帝复祚以国有大庆天下秀才孝廉一皆不试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8a 页 WYG0139-0179a.png
 以为恨然则上下相蒙姑息具文其来久矣宜其皆
 欲侥倖于不试也
宋制丹阳吴会会稽吴兴四郡岁举二人馀郡各一人
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策试天子或亲临之及公卿所
举皆属于吏部序才铨用凡举得失各有赏罚失者其
人加禁锢年月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孝武即位仕者不拘长幼
 宋书恩倖传论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8b 页 WYG0139-0179b.png
 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
 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
 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
 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
 无高门上品无贱族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
 冠莫非二品自此已还遂成卑庶周汉之道以智役
 愚台𨽻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
 科较然有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9a 页 WYG0139-0179c.png
齐尚书都令史骆宰议策秀才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
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谢超宗以为片辞折狱寸言
挫众鲁史褒贬孔论兴言皆无俟繁而后秉裁夫表事
之深析理之会岂必委牍方切理道非患对不尽问患
以常文弗奇必使一通峻正宁劣五通而常与其俱奇
一亦宜采诏从宰议因习宋代限年之制然而乡举里
选不覈才德其所进取以官婚胄籍为先遂令甲族以
二十登门仕后门以三十试吏故有增年矫貌以图进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9b 页 WYG0139-0179d.png
者其时士人皆厚结姻援奔驰造请浸以成俗
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监中又制凡九
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若有才同甘
颜勿限年次至七年州置州重郡置郡崇乡置乡豪各
一人专典搜荐无复膏粱寒素之隔普通七年诏凡州
岁举二人大郡一人
敬帝太平二年复令诸州各置中正仍旧放选举皆须
中正押上然后量授不然则否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0a 页 WYG0139-0180a.png
 文献通考武帝天监中沈约上疏曰顷自汉代本无
 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师罢公卿牧守并还乡
 里小人瞻仰以成风俗且庠校棋布传经授业学优
 而仕始自乡邑本于小吏干佐方至文学功曹积以
 岁月乃得察举人才秀异始为公府所辟迁为牧守
 入作台司汉之得人于斯为盛今之士人并聚京邑
 其有守土不迁见谓愚贱且当今士子繁多略以万
 计常患官少才多无地以处秀才自别是一种任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0b 页 WYG0139-0180b.png
 非若汉代取人之例也假使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
 答一策能过此乃雕虫小道非关理乱一切得失以
 此求才徒虚语耳鸿胪卿裴子野又论曰书云贵贵
 为其近于君也天下无生而贵者是故道义可尊无
 择负贩苟非其人何取代族周衰礼坏政出臣下卿
 士大夫自相继及非夫嗣嫡犹等家臣且徒步匹夫
 见礼侯伯式闾拥彗无绝于时其后四方豪势之家
 门客千数卑身折节比食同袍虽相倾倚亦成风俗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1a 页 WYG0139-0180c.png
 迄于二汉尊儒重道朝廷州里学行是先虽名公子
 孙还齐布衣之士士庶虽分而无华素之隔有晋以
 来其流稍改草泽高士犹厕清涂降及季年专称阀
 阅自是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
 室转令互争铢两所论必门户所议莫贤能苟且之
 俗成傲慢之祸作非所以敦弘退让厉德兴化之道
 也
陈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经学生策试得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1b 页 WYG0139-0180d.png
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尝为挽郎得未壮而仕
后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选举每以季月与吏部铨择可
否其秀才对策第居中上表叙之正始元年冬乃罢诸
郡中正
 魏书韩麒麟传子显宗上言前代取士必先正名故
 有贤良方正之称今州郡贡察徒有秀孝之名而无
 秀孝之实而朝廷但检其门望不复弹坐如此则可
 别贡门地以叙士人何假冒秀孝之名或云代无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2a 页 WYG0139-0181a.png
 才不若取士于门此亦失矣岂可以代无周召便废
 宰相而不置哉但当较其寸长铢重者即先叙之则
 贤才无遗矣
隋书礼仪志后齐每策秀孝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
考功郎中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舆出坐于朝堂中楹秀
孝各以班草对其有脱误书滥孟浪者起立席后饮墨
水脱容刀
通典北齐选举多沿后魏之制凡州县皆置中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2b 页 WYG0139-0181b.png
周武帝平齐诏山东诸州举明经干理者上县六人中
县五人下县四人宣帝大成元年诏州举高才博学者
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上州上郡岁一人
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工商不得入仕炀
帝始建进士科
    蕙田案魏晋以降虽有秀才孝廉诸科而郡
    国之察举吏部之铨选率凭于中正之高下
    其弊也重门阀而轻孤寒所举者不必贤能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3a 页 WYG0139-0181c.png
    所弃者不必不肖至于隋世乃废九品中正
    之制而设进士科士皆得投牒自进州郡不
    复察其素行而乡举里选之法遂不可复矣
          右魏晋至隋取士
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
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又有俊士有明
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3b 页 WYG0139-0181d.png
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
有三礼有三傅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
举以待非常之才焉举选者不由学馆者谓之乡贡皆
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
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序
长少焉既至者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
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凡秀才试方略策五
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4a 页 WYG0139-0182a.png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文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
道亦为四等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超资与
官义通七十策通二者及第散试官能通者依正员凡
三传科左氏传问大义五十条公羊榖梁传三十条策
皆三道义通七以上策通二以上为第白身视五经有
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凡史科每史门大义百条
策三道义通七策通二以上为第能通一史者白身视
五经三传有出身及前资官视学究一经三史皆通者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4b 页 WYG0139-0182b.png
奖擢之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
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
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
第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千条通十八
为第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
然后为通试九章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侯阳
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
为第试缀术缉古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5a 页 WYG0139-0182c.png
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通缀术七条辑
古三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落经者
虽通六不第凡弘文崇文生试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
经或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各一或时务策五道经史
皆试策十道经通六史及时务策通三皆帖孝经论语
共十条通六为第
    蕙田案隋大业中置进士科试以策问唐初
    亦因之高宗永隆二年诏进士试杂文两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5b 页 WYG0139-0182d.png
    通文律然后试策所谓杂文即诗赋之类也
    天宝十一载诏进士帖经既通而后试文诗
    赋各一篇文通而后试策是则进士一科永
    隆以前止有对策天宝以前有策有诗赋天
    宝以后有帖经有策有诗赋无专试策与帖
    经之事志所云进士试时务策帖一大经经
    策皆通为甲第者非也又进士试有杂文始
    于高宗之世而说者谓隋以诗赋取士亦误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6a 页 WYG0139-0183a.png
    矣 志载算学一条似有重复讹舛之处文
    献通考亦同俟考
通典初秀才科等最高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
长由是废绝士族所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而已秀才
之科久废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
自武德以来明经惟有丁第进士唯乙科而已其进士
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其
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目而搜扬之试之日或在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6b 页 WYG0139-0183b.png
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
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应诏者多则二千人少则不
下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蕙田案此则唐时已有糊名之法但惟施于
    制科而明经进士则否
 顾氏炎武曰旧唐书杜正伦传正伦隋仁寿中与兄
 正元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唐代举秀才止十馀人正
 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唐登科记武德至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7a 页 WYG0139-0183c.png
 永徽每年进士或至二十馀人而秀才止一人二人
 (旧唐书职官志则云秀/才有唐已来无其人)杜氏通典云初秀才科第最
 高试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
 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新唐书高/宗永徽二)
 (年始停/秀才科)士人所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而已显庆初
 黄门侍郎刘祥道奏言国家富有四海于今有四十
 年百姓官寮未有秀才之举未必今人之不如昔将
 荐贤之道未至岂使方称多士遂缺斯人请六品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7b 页 WYG0139-0183d.png
 下爰及山谷特降纶言更审搜访唐人之于秀才其
 重如此(秀才字出史记贾生傅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公为河南守闻其秀才而儒)
 (林傅公孙弘等之议则曰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此秀才之名所起)元宗御撰六典言
 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选者为秀
 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精熟一经者为
 进士张昌龄傅本州欲以秀才举之昌龄以时废此
 科已久固辞乃充进士贡举及第是则秀才之名乃
 举进士者之所不敢当也又文苑英华判目有云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8a 页 WYG0139-0184a.png
 举进士至省求试秀才考功不听求诉而已赵岊判
 曰文艺小善进士之能访对不休秀才之目是又进
 士求试秀才而不可得也今以生员而冒呼此名何
 也(容斋三笔谓秀才之名自宋魏以后实为/贡举科目之最而今世俗以为相轻之称) 明初
 尝举秀才(洪武十五年徵/至秀才数千人)如太祖实录洪武四年四
 月辛丑以秀才丁士梅为苏州府知府童权为扬州
 府知府俱赐冠带十年二月丙辰以秀才徐尊生为
 翰林应奉十五年八月丁酉以秀才曾泰为户部尚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8b 页 WYG0139-0184b.png
 书是也亦尝举孝廉(洪武十八年/十二月丙午)洪武二十年二月
 己丑以孝廉李德为应天府尹是也此辟举之名非
 所施于科目之士今俗谓生员为秀才举人为孝廉
 非也
 洪氏容斋随笔唐世制科举目猥多徒异其名耳其
 实与诸科等也张九龄以道侔伊吕策高第以登科
 记及会要考之盖先天元年九月明皇初即位宣劳
 使所举诸科九人经邦治国材可经邦才堪刺史贤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9a 页 WYG0139-0184c.png
 良方正与此科各一人藻思清华兴化变俗科各二
 人其道侔伊吕策问殊平平但云兴化致理必俟得
 人求贤审官莫先任举欲远循汉魏之规复存州郡
 之选虑牧守之明不能必鉴次及越骑佽飞皆出畿
 甸欲均井田于要服遵邱赋于革车并安人重榖编
 户农桑之事殊不及为天下国家之要道则其所以
 待伊吕者亦狭矣九龄于神龙二年中材堪经邦科
 本傅不书计亦此类矣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9b 页 WYG0139-0184d.png
    蕙田案唐世制科之目见于登科记者有贤
    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科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清廉守节政术可
    称堪任县令科孝弟力田闻于乡闾科详明
    政术可以理人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达
    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科
    志烈秋霜科幽素科词殚文律科词标文苑
    科蓄文藻之思科抱儒素之业科文艺优长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0a 页 WYG0139-0185a.png
    科绝伦科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长才广度
    沈迹下僚科拔萃科疾恶科才膺管乐科道
    侔伊吕科龚黄科材堪经邦科才高位下科
    抱器怀能科茂材异等科良材异等科文儒
    异等科文以经国科藏名负俗科藻思清萃
    科寄以宣风则能兴化变俗科手笔俊拔超
    越辈流科悊人奇士逸沦屠钓科文史兼优
    科文词雅丽科博学通议科博学宏词科文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0b 页 WYG0139-0185b.png
    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词藻宏丽科智谋将
    帅科武足安边科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高
    材未达沈迹下僚科多才科王霸科高蹈邱
    园科乐道安贫科讽谏主文科经学优深科
    军谋越众科而王伯厚困学纪闻云唐制举
    之名多有八十有六则登科记所载尚有未
    尽者矣
唐书选举志高宗永徽二年始停秀才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1a 页 WYG0139-0185c.png
上元二年加试贡士老子策明经二条进士三条
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
惟诵旧策皆亡实材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
经试帖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
试策
通典武后载初二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城殿数日方
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马氏端临曰武后所试诸路贡士盖如后世之省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1b 页 WYG0139-0185d.png
 非省试之外再有殿试也唐自开元以前试士未属
 礼部以考功员外郎主之武后自诡文墨故于殿陛
 间下行员外郎之事
    蕙田案通考载此事作天授元年考之正史
    武后以载初二年九月改元天授则策试贡
    士在未改元以前通典为是
长寿二年后自制臣轨两篇令贡举习业停老子
神龙二年二月制贡举人停臣轨依旧习老子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2a 页 WYG0139-0186a.png
开元二十一年玄宗新注老子成诏天下每岁贡士减
尚书论语策而加老子
唐书选举志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
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掌之
礼部选士自此始
文献通考开元二十五年敕曰进士以声韵为学多昧
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自今明经问大义十
条对时务策三首进士试大经十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2b 页 WYG0139-0186b.png
天宝六载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
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举人多
卑贱愚愦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
练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
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
 马氏端临曰以唐登科记考之是年进士二十三人
 风雅古调科一人不知何以言无一人及第也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四年已后复有秀才举其时以进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3a 页 WYG0139-0186c.png
士渐难而秀才本科无贴经及杂文之限反易于进士
主司以其科废久不欲拔奖应者多落之三十年来无
登第者至天宝初礼部侍郎韦陟始奏请有堪此举者
乃令长官特考其常年举送者并停
 顾氏炎武曰册府元龟又言代宗朝杨绾为礼部侍
 郎请置五经秀才科事寝不行而旧唐书儒学傅冯
 伉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则是尝行之而旋废耳
文献通考肃宗乾元初中书舍人李揆兼礼部侍郎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3b 页 WYG0139-0186d.png
主司考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不知
艺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摛其词藻深昧求贤之
意及试进士日于庭中设五经诸史及切韵本于床而
引贡士谓之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材经籍在兹请恣寻

    蕙田案据此则唐时进士试诗赋不许持切
    韵矣然白居易集有云礼部进士例许用书
    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策则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4a 页 WYG0139-0187a.png
    文字不错是唐试进士无挟书之禁岂李揆
    知贡举以后遂以为例与
    又案搜索怀挟之例唐时始有之
唐书选举志代宗广德元年贾至为侍郎建言岁方艰
歉举人赴省者两都试之两都试人自此始
宝应二年礼部侍郎杨绾言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是
时犹试策高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
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4b 页 WYG0139-0187b.png
又投牒自举非古先哲王侧席求贤之意请依古察孝
廉其乡闾孝友信义廉耻而通经者县荐之州州试其
所通之学送于省自县至省皆勿自投牒其到状保辨
识牒皆停而所习经取大义听通诸家之学每问经十
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
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其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帝
以问翰林学士对曰举进士久矣废之恐失其业乃诏
明经进士与孝廉兼行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5a 页 WYG0139-0187c.png
    蕙田案孝廉科罢于建中元年
初礼部侍郎亲故移试考功谓之别头贞元十六年中
书舍人高郢奏罢议者是之元和十三年礼部侍郎庾
承宣奏复考功别头试太和三年高锴为考功员外郎
取士有不当监察御史姚中立又奏停考功别头试六
年侍郎贾餗又奏复之
    蕙田案唐之别头试即今所谓回避卷也
元和中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五经取通五明经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5b 页 WYG0139-0187d.png
通六其尝坐法及为州县小吏虽艺文可采勿举
初开元中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其后中废元
和十三年侍郎钱徽所举送覆试多不中选由是贬官
而举人杂文复送中书门下长庆三年侍郎王起言故
事礼部已放榜而中书门下始详覆今请先详覆而后
放榜议者以起虽避嫌然失贡职矣太和八年宰相王
涯以为礼部取士乃先以榜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
一委有司以所试杂文乡贯三代名讳送中书门下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6a 页 WYG0139-0188a.png
    蕙田案唐进士放榜毕以试文送两省详覆
    如今之乡会试卷送部磨勘非别命题覆试
    之也
先是进士试时赋及时务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
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代诗赋而
皆试策三道太和八年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
文宗从内出题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
自出题所试差胜乃诏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6b 页 WYG0139-0188b.png
其人不必充其数是时文宗好学嗜古郑覃以经术位
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文宗曰敦厚浮薄色色
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因得不罢武宗
即位宰相李德裕尤恶进士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
诣主司第谢其制序立西阶下北上东向主人席东阶
下西向诸生拜主司答拜乃叙齿谢恩遂升阶与公卿
观者皆坐酒数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会题名席至是
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7a 页 WYG0139-0188c.png
见有司而止其期集参谒曲江题名皆罢
    蕙田案门生之名起于两汉谓所傅业者非
    谓所举之士也然东汉孝廉于举主之丧至
    有制服三年比于心丧者则谢恩私门汉时
    已然矣唐世士子始以有司为座主而自称
    门生中叶以降遂成门户之习至是李文饶
    当国始议进士及第后祗许一度参谒有司
    不得于私宅聚集参谒盖座主门生之禁实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7b 页 WYG0139-0188d.png
    始于此
 唐国史补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又实在其中
 由此而出者终身为文人故争名常为时所弊其都
 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
 之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
 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之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
 贡者谓之拔解(然拔解亦须预托人/为诗赋非谓自荐)将试各相保谓
 之合保群居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8a 页 WYG0139-0189a.png
 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
 大燕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曲江大会在关试后/亦谓关宴宴后同年)
 (各有所之亦/谓之离会)籍而入选谓之春关不捷而醉饱谓之
 打眊燥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执业以出谓之夏课(亦谓之/秋卷)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此
 其大略也
 马氏端临曰案昌黎公赠张童子序言天下之以明
 二经举其得升于礼部者岁不下三千人谓之乡贡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8b 页 WYG0139-0189b.png
 又第其可进者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然观登科记所载虽唐之盛时每年礼部所放进士
 及诸科未有及五七十人者与昌黎所言不合又开
 元十七年限天下明经取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又
 太和敕进士及第不得过四十人明经不得过百一
 十人然记所载逐年取人数如此则元未尝过百人
 固不必为之限也又明经及第者姓名尤为寥寥今
 曰不得过百一十人则是每科尝过此数矣岂登科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9a 页 WYG0139-0189c.png
 记所载未备而难凭耶唐史摭言载华良入为京兆
 解不第以书让考官曰圣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进
 士科者三千馀人以此证之则每岁所放不及二十
 人也登科记不误矣
          右唐取士
文献通考梁太祖开平元年敕近年举人当秋荐之时
不亲试者号为拔解今后宜止绝 又敕礼部贡院每
年所放明经及第不得过二十人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9b 页 WYG0139-0189d.png
乾化元年以尚书左仆射杨涉知贡举非常例也开元
时以礼部侍郎专知贡举其后或以它官领多用中书
舍人及诸司四品清资官唯会昌中命太常卿王起主
贡举时亦检校仆射五代时或以兵部尚书或以户部
侍郎刑部侍郎为之不专主于礼侍矣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敕今年新及第进士符蒙正等令
翰林院覆试升王徽桑维翰居魁亚降蒙正为第四今
后礼部所试委中书门下子细详覆奏闻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0a 页 WYG0139-0190a.png
三年工部侍郎任赞奏请诸举人不是家在远方水陆
隔越者逐处选宾从官僚中艺学精博一人各于本贯
一例分明比试如非通赡不许妄给文解
明宗长兴三年敕今后落第举人所司已纳家状者次
年便赴贡院就试并免再取文解
长兴四年礼部贡院奏新立条件如后一九经五经呈
帖由之时试官书通不后有不及格者唱落后请置笔
砚将所纳帖由分明却令自阅或者试官错书通不当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0b 页 WYG0139-0190b.png
与改正如怀疑者便许请本经当面校对如寔是错即
更于帖由上书名而退一五科常年駮榜出多称屈塞
今年并明书所对经书墨义云第几道不第几道粗第
几道通任将本经书疏照證如考试官去留不当许将
状陈诉当再考较如合黜落妄有披述当行严断一今
年举人有抱屈落第者许将状披诉于贡院当与重试
如贡院不理即诣御史台论诉请自试举人日令御史
台差人受举人诉屈文状并引本身勘问所论事件或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1a 页 WYG0139-0190c.png
知贡举官及考试官以下敢受货赂升擢亲朋屈抑艺
能阴从请托及不依格去留一事有违请行朝典一怀
挟书策旧例禁止请自今后入省门搜得文书者不计
多少准例扶出殿将来两举一遥口受人回换试处及
抄义题帖书时诸般相救准例扶出请殿将来三举一
艺业未精准格落下耻见同人妄扇屈声拟为将来基
址及他人帖对过场数多者便生诬玷或罗织殴骂者
并当收禁牒送御史台请赐敕鞫如知贡举官及考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1b 页 WYG0139-0190d.png
官事涉私徇情屈塞艺士请行朝典若虚妄者请严行
科断牒送本道重处色役仍永不得入举场同保人亦
请连坐各殿三举奉敕宜依又奏准会要贡人至元日
列在方物之前以备充庭之礼近来直临锁院前赴应
天门外朝见今后请令举人复赴正仗如旧法或以人
数不少请祗取诸科解头一人就列其馀续到者俟齐
日别令朝见奉敕依
 叶氏梦得曰唐末礼部知贡举有得程文优者即以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2a 页 WYG0139-0191a.png
 已登第时名次处之不以甲乙为高下也谓之傅衣
 钵和凝登第名在十三后得范鲁公质遂处以十三
 其后范登相位官至太子太傅封国于鲁与凝皆同
 世以为异也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敕礼部贡院于引试之前精加考
校逐场去留无艺者虽应举年深不得饶借场数有艺
者虽遭黜落并许陈诉祗不得街市省门故为喧竞及
投无名文字讪毁主司如有故违必行严断配流边远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2b 页 WYG0139-0191b.png
同保人永不得赴举主司不得受荐托书题密具姓名
闻奏其举人不得就试又令今后举人须取本乡贯文
解若乡贯阻隔祗许两京给解
世宗显德二年敕国家设贡举之司求俊茂之士务询
文行以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
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贡举人试令看详果见
纰缪须至去留其李覃何曮杨徽之赵邻几等四人宜
放及第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丘舜卿任惟吉周度张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3a 页 WYG0139-0191c.png
慎微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进等一十二人艺学未
精并宜黜落且令苦学以俟再来礼部侍郎刘温叟失
于选士颇属因循据其过尤合行谴谪尚示宽恕特与
矜容刘温叟放罪将来贡举公事仍令所司具条理闻
奏 其年五月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窦仪奏其进士
请今后省卷限纳五卷以上于中虽有诗赋论各一卷
馀外雅文歌篇并许同纳祗不得有神道碑志文之类
其帖经对义并须实考通三已上为合格将来却覆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3b 页 WYG0139-0191d.png
候考试终场其不及人以文艺优劣定为五等取文字
乖舛词理纰缪最甚者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者为第
四等殿三举以次稍优者为第三等第一等并许次年
赴举其所殿举数并于所试卷子朱书封送中书门下
请行指挥及罪发解试官监官等其诸科举人若合解
不解不合解而解者监官试官为首罪勒停见任举送
长官闻奏取裁监官试官如受赂及今后进士如有倩
人述作文字应举者许人告言送本处色役永不得仕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4a 页 WYG0139-0192a.png
进同保人知者殿四举不知者殿两举受倩者如见在
官停任选人殿三选举人殿五举诸色人量事科罪从
之 窦仪又奏乞依唐穆宗时考试及第进士先具姓
名杂文申送中书请奏覆讫下当司与诸科一齐放榜
五年右谏议大夫知贡举刘涛于东京试士放榜后率
新及第进士刘坦已下一十五人来赴行在以其所试
诗赋进呈上以其词多纰缪命翰林学士李昉覆试退
落郭浚赵保雍等七人涛坐责官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4b 页 WYG0139-0192b.png
 马氏端临曰五代五十二年其间惟梁与晋各停贡
 举者二年则降敕以举子学业未精之故至于朝代
 更易干戈抢攘之岁贡举固未尝废也然每岁所取
 进士其多者仅及唐盛时之半土宇分割人士流离
 固无怪其然但三礼三傅学究明经诸科唐虽有之
 然每科所取甚少而五代自晋汉以来明经诸科中
 选者动以百人计盖帖书墨义承平之时鄙其学而
 不习国家贱其科而不取故惟以攻诗赋中进士举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5a 页 WYG0139-0192c.png
 者为贵丧乱以来文学废坠为士者往往从事乎帖
 诵之末习而举笔能文者固罕见之国家亦姑以是
 为士子进取之涂故其所取反数倍于盛唐之时也
 国初诸科取人亦多于进士盖亦承五季之弊云
          右五代取士
 
 
 
五礼通考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5b 页 WYG0139-0192d.png
 
 
 
 
 
 
 
 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三